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1:32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1

关键词:水泥;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

1概述

2013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重点企业自行监测,水泥工业作为先行先试的排污许可制度覆盖行业,需要对其主要污染物-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提出明确监测要求。目前监测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水泥工业废气的监测内容做出了规定,但发现在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等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水泥工业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制定自行监测方案提供参考。

2水泥工业自行监测必要性

水泥工业是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业之一[1]。水泥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与雾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现象密切相关[2]。为更好掌握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水泥企业应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开展自行监测活动。自行监测是企业自证守法的基础,企业自行监测方案是排污许可证的重要载明事项,水泥工业作为先行先试的排污许可制度覆盖行业,需要对水泥工业企业提出明确的监测要求,作为自证守法的重要依据。

3水泥工业主要废气污染物来源

我国水泥生产线主要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废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水泥生料烧制成熟料的过程,水泥窑、窑尾余热利用系统及无组织排放是各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4]。粉尘主要由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和水泥成品储运,物料的破碎、烘干、粉磨、煅烧等工序产生的废气排放或外逸而引起。水泥回转窑的窑头、窑尾是水泥厂最大的粉尘污染源。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煅烧窑与烘干机,主要是燃料煤中的硫分在高温氧化条件下所生产的,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水泥原料中的含硫化合物在煅烧条件下的高温氧化[5]。回转窑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6]。水泥行i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

10.79%[7]。

4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结合水泥工业废气污染物来源、执行标准及企业自行监测办法的相关要求,通过查阅全国各地区水泥工业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平台及现场调研发现,部分水泥企业废气自行监测存在一些问题。

4.1自行监测方案不够完善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8](以下简称办法)第四条规定,自行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等。通过查阅及调研发现部分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包含内容多少不一,存在废气监测点位缺失及废气排放的执行标准错误等问题。

4.2监测指标不够全面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要求水泥工业企业废气监测项目包括6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no2计)、氟化物(以总F计)、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目前大部分水泥企业监测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而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监测因子缺失严重,只有很少部分企业采取手工方式监测氟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

4.3监测频次不够清晰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10]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应当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总则》[11](以下简称总则)中提及主要污染物的监测频次高于主要污染物以外的监测频次,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监测。通过调研发现自行监测中未考虑到协同处置非危险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差异性,在监测频次上未进行区分,混淆监测频次。

5废气污染源自行监测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自行监测方案。办法中第四条规定,企业应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所以水泥工业企业按照办法要求并结合自身工艺特点,分析产排污节点、确定各污染物排污口及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自行监测方案。

二是监测指标要全面且突出重点。总则要求应针对监测点位特点确定每个点位的监测指标。例如对于采用了SnCR脱销工艺的水泥项目窑尾废气有组织排放和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因子还应考虑氨气。办法中也规定企业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的监测。但在确定废气监测指标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结合环评和项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特征因子。例如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工业企业要考虑监测氯化氢、氟化氢、总有机碳、砷及其化合物、臭气及二英类等特征指标。

三是监测频次要反映特征避免重复。在水泥企业制定监测频次时参照总则,重点排污单位及其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应增加监测频次。例如对水泥窑的窑尾和窑头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建议采用自动监测,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监测频次为季度;对于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排气筒的废气污染物量少也相对简单,建议按季度监测;例如对于主要来自厂区内、外物料扬尘以及排放源管线、阀门等的“跑、冒、滴、漏”的无组织排放废气建议监测频次为每季度一次。

6结束语

针对水泥工业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结合执行排放标准、自行监测办法及总则的要求,对水泥工业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编制水泥工业废气污染物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提供参考,对企业开展自行监测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和新设备介绍[J].硅谷,2008,22:99.

[2]谢庆裕.火电脱硝,为pm2.5降压[n].南方日报,2012-5-18.

[3]高坤龙.新型干法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7.

[4]薛亦峰,曲松,闫静,等.北京市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201-204.

[5]李春艳,施寿芬.水泥工业环境保护概论[m].2015.

[6]祝百东.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7.

[7]energyUo.CDiaC[R].2012.

[8]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发[2013]81号)[Z].

[9]GB4915-201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10]GB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S].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2

1.1电力物资集约化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物资集约化中“集”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从而进行统一配置,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管理“。约”顾名思义就是在集的基础上以节俭约束高效的目标作为企业利润的价值取向。在实现集约化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措施是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以实现集中企业核心力量获得竞争优势的目标。电力物资集约化是全国电网的总体规划,是整个的国家内各个电网公司追求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

1.2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

总体而言,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有四大方面,即管理框架和管理基础比较完善,在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环境中物流功能逐渐得到了强化,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资源得以整合,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建设得到了优化。就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完整框架和基础而言,它包括电力物流eRp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平台量本分,众所周知eRp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国家电网总局为实现物资的合同,监造,专家管理,计划,仓储等业务的流转用相对比较大的金额建立了eRp系统模块。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二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使电网公司和航运物流得以长期联系合作,相互进步发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第三个特点是有关物流资源整合的,社会在无时无刻地发展进步,当然各行各业也不例外,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毫无疑问是离不开电网公司的。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四个特点是它能优化物流的建设,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能很好地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实现物资流动的低成本高效益。

1.3电力物资集约化现实意义

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大型电网公司都被广泛应用,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华能发电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资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这些公司都设立了品类委员会,能够在制定重要品类的采购策略和供应商关系策略方面更加完善,在物资采购数量上充分体现了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物资整合特点。

2电力工程

2.1电力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工程就是指数学和科学的某种应用,而且通过这一应用能够使自然界的物质与能源的特征通过各种结构在短时间做出高效可靠的对人类有利的物品。工程是一个总称,是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各类科学的总称。而电力工程是与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它包括的种类主要有两个,一种电力工程是将电作为动力在多种领域中应用,另一种是将电作为一种能源在多重领域中进行利用。这些主要依赖于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可转换定律。

2.2电力工程的特点

电力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即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适应企业市场化重组。就第一个特点而言,任何一个电力工程它的运营技术十分重要,运营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是一个电力工程发展与否的关键。电力工程作为一个技术含量极高型工程,它的运营和管理必将需要很好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运行与经营,电力市场问题,电力系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也为电力公司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应用措施概况

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应用于工程中,电力物流eRp软件可以满足工程建造实施中对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需求,eRp软件中的数据平台和物资模块能够为工程实现物资计划,物资招标,签订合同,监督制造,仓储管理,专家管理,供应商管理和辅助领导者决策的供能。

3.2如何开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首先是要以工程的业务流程改革为电力物资集约化在工程中应用地核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物资的集约化,其次是需要工程领导和操作人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推进机器操作取代手工操作进程的同时也要尽快推出实施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的模式。第三点就是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应用时要进行机构的整合和优化工程中各个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经营回报。由此可见,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对工程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4结语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3

【关键字】:园林;植物配置;绿化施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对其所居住的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园林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可以增强季节感,展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独有的艺术效果。在设计施工中需根据施工地区的自然地形、已有植物情况,因地制宜展开合理布局,从而防止配置生拼硬凑的情况。

一、简述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应绿地功能实际需求

居住区对各种绿地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但重要的功能是展现出生态效益,合理改善并保护居住区本身的生态环境。所以,绿地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导,使用各类植物材料形成绿地结构,从而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居住区的环境。园林区对各种绿地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但重要的功能是展现出生态效益,改善并保护本城市自身的的生态环境。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采用各类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结构,从而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园林植物配置不单要遵循科学性,也要追求艺术性,争取科学合理的进行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促使获取最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当然,植物配置也要考虑使用者的要求,结合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展开设计,适应人们娱乐、遮阴、观赏和提升环境质量等功能要求。

(二)植物配置主次分明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或以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选择的植物种类、数量、位置都必须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展现出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重视各种植物之间的协调,根据不同的植物形态特征,采用高低、花形花色、姿态对比等办法,衬托出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使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色调逐层过度等配置方法,达到构造独特园林景观色彩的目的,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把各个花期的植物进行搭配,促使相同地点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给人以独特的感官享受。

(三)植物配置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因各个城市发展规模、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园林绿化也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布置,将人文环境与地方文化特色相互融合,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园林绿化的品位。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都会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种植乡土树种不单单能极快产生生态效益,也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展现地方特色。

二、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的要点

(一)做好道路绿化工作

现阶段,多数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工程建设都由同一单位或个人进行,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或迎合领导的意图,规划完成的景观植物品种单一,忽视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道路绿化作为整个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效果与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和景观特色有必然的联系。园林景观拥有极多的绿化用地,可以挑选观察价值高的植物进行科学配置,更好地反映该地区的绿化特点与水平。园林景观路作为整个道路绿化的重点工程,主干路是一个城市道路网的主体,对主干路植物进行配置时,必须综合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情况展现出一个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如:居住区的景观道路,两侧可以对称种植规整式的绿化带,可列植凤凰木、小叶榕等植物为行道树,种植龙船花、黄心梅等植物形成灌木色带,并点缀三角梅、黄心榕等灌木球,形成独具韵律和空间层次的画面,设计引导感较强的景观道路。同一条路段设置多条绿带,科学配置各个绿带的植物。确保道路绿化工作展现出层次化、景观丰富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隔离防护的作用。

(二)倡导移植大苗,种植乡土树种

配置植物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文化、建筑、环境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加合理的配置植物,防止出现盲目或随意配置的情况。一个城市开展绿化工作中,多数树木因离开自然生活环境,加上挖掘、运输出现的伤害,致使其到新的环境中无法存活。大量损失的古树名木增大了植物配置的成本,可以倡导移植大苗,粗疏园林植物配置取得最佳的效果。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可以采用乡土植物种植,因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轻、多样性、经济性等优点,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的绿地条件和空气环境选择相应的植物。乡土植物拥有极强的经济优势,容易育苗、节省运输费、成活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植物配置的成本。

(三)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

初步进行园林设计时要把不同规格的植物进行科学搭配,先要确定大中规格乔木的种植位置,因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会对整个园林的设计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矮小的植物必须在大的植物结构中发挥装饰、美化的效果。选择落叶或开花植物时,要考虑该植物存在的可变因素,使其借助植物品种的合理配置产生最佳的美观效果。挑选常绿植物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适宜的地方进行群植防止过于分散。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粗壮型、中粗型、细小型不同类型的植物根据比例大小均衡进行搭配、在选择乔灌木、花草等植物时,应该设定一种普通种类植物,并使用其数量优势占据主导位置,保障园林设计的统一性。

【结束语】:总之,园林绿化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实际进行植物配置时,遵循相应的原则,使用合理的配置技术和手法,提升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伟.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J].中国科技财富,2012,(6):41.

[2]李晓杰.谈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及绿化施工[J].吉林蔬菜,2014,(5):48-49.

[3]徐宏.施工方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7):310-310.

[4]李元招.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474-475.

[5]彭光龙.谈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及绿化施工[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1):613-613.

通讯地址: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物业管理中心

邮编:572016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4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一、工业废水分类及处理的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二)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三)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四)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五)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六)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

(七)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二、废水处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分为四大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三、主要工业废水特点与处理方法

(一)农药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每升数万mg;(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4)水质、水量不稳定。因此,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力求达到无害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这是农药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已禁止生产六六六等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积极研究和使用微生物农药,这是一条从根本上防止农药废水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二)食品工业废水污染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原料广泛,制品种类繁多,排出废水的水量、水质差异很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废水中固体物质,如菜叶、果皮、碎肉、禽羽等;(2)悬浮在废水中的物质有油脂、蛋白质、淀粉、胶体物质等;(3)溶解在废水中的酸、碱、盐、糖类等;(4)原料夹带的泥砂及其他有机物等;(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除按水质特点进行适当预处理外,一般均宜采用生物处理。如对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或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可采用两级曝气池或两级生物滤池,或多级生物转盘或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处理装置,也可采用厌氧—需氧串联的生物处理系统。

(三)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着重于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各种可靠、经济和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处理方法。例如浮选法可回收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回收率可达95,澄清水可回用;燃烧法可回收黑水中氢氧化纳、硫化钠、硫酸钠以及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中和法调节废水pH值;混凝沉淀或浮选法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化学沉淀法可脱色;生物处理法可去除BoD,对牛皮纸废水较有效;湿式氧化法处理亚硫酸纸浆废水较为成功。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等处理方法。

(四)印染工业废水处理

印染工业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200t,其中80%-90%以印染废水排出。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1)废水可按水质特点分别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炼废水和染色印花废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对流洗涤。一水多用,减少排放量;(2)碱液回收利用,通常采用蒸发法回收,如碱液量大,可用三效蒸发回收,碱液量小,可用薄膜蒸发回收;(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为隐巴酸,呈胶体微粒,悬浮于残液中,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

无害化处理可分:(1)物理处理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等。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脱色。(2)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于调节废水中的酸碱度,还可降低废水的色度;混凝法在于去除废水中分散染料和胶体物质;氧化法在于氧化废水中还原性物质,使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沉淀下来。(3)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转盘、生物转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为了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

(五)冶金废水治理及发展趋

冶金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种类多、水质复杂多变。按废水来源和特点分类,主要有冷却水、酸洗废水、洗涤废水(除尘、煤气或烟气)、冲渣废水、炼焦废水以及由生产中凝结、分离或溢出的废水等。冶金废水治理发展的趋势:(1)发展和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如用干法熄焦,炼焦煤预热,直接从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等;(2)发展综合利用技术,如从废水废气中回收有用物质和热能,减少物料燃料流失,(3)根据不同水质要求,综合平衡,串流使用,同时改进水质稳定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4)发展适合冶金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磁法处理钢铁废水具有效率高,占地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5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民族文物;特点;解析

在民族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中,都有多种文化因素蕴含其中。它即具有一定的物质实用价值,同时,还包含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含量和审美价值。每一件民族文物的制作工艺、过程和技术,都蕴含了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和内容,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仪式。民族文物的非物质性文化,是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与馆藏文物有关的那一面,如说唱艺术中的乐器、表演艺术中的道具、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宗教用品,以及各个民族生产活动中的工具,这些都与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非物质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概括来讲,民族文物的非物质文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和工艺

民族文物的制作需要工艺和技术的支撑,技术通过一种技能和知识的运用,将某件物品的制作过程完成,它主要包括选材,即调配和筛选材料;其次,是具体实施制作技术。包括加工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加工工序;最后是完成所有工序以及将部件组合和加工为成品。

工艺是指民族文物的表现形式和制作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借助于非自动化的简单工具,将某件物品艺术加工或简单加工完成工序制作,使之既具有审美特点,又具有使用功能。人类艺术的起源,密切关联着各种工艺。不管是出于审美需求还是宗教需求,人类日常使用的各种器皿上的花纹装饰和各类图案,都是手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而介于艺术和手工之间,就是工艺。它即注重营造美感,同时又对手工的制作技巧更加强调。如果我们只对具体的物品重视,而对其制作技能与制造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包括文化含义和相关的知识忽略,则会失去馆藏文物的文化价值。

二、宗教仪式

在馆藏中的各种宗教祭祀用品,在各种祭祀仪式和平常举行的大小宗教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物件。所有的供养品和器物,借助于特定的仪式,都被赋予了灵魂而获得神力。在日常的馆藏工作中,民族博物馆如果仅仅是对有形的物品重视,而将与之相关的实物的象征意义和仪式活动内容忽略。那么一旦与应处的仪式活动和场所相脱离,这些实物也只能成为一个单一和孤立的器物。所有的物品在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中,都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在仪式中象征着神物,是与仪式活动融为一体的文化产物。而一旦与相关的仪式活动相脱离,这些物品也就不能对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体现。所以,对于馆藏文物而言,它与体现的各种非物质文化含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传统的生活习俗

博物馆的每件藏品都密切关联着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生活用品、服装服饰还是生产工具,都与一些传统习俗,如禁忌礼仪等息息相关。比较突出的是生活用品和服装服饰,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其图案纹样和穿戴方式。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含义。凭借着其不同的饰物、穿戴方式和服装款式,能对其所属的社会身份、部族和地域等信息进行辨别。不管是哪一个民族,都是透过物质来表现其传统文化。随着物质的消失,这些禁忌习俗和礼仪也会随之消失。若是不能对这些与馆藏民族文物相关的非物质性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这些文物将成为“死物”。虽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将一些物质文化的形状恢复,但却无法复制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性文化。

四、生产方式

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而生产工具又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的种类,则密切关联每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是相互呼应的,例如,游牧民族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马鞍和勒勒车,无论其使用和制作过程,都是依据传统的禁忌和习俗。但随着后期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以及日益增多的交通工具,也开始逐渐减少了马鞍和勒勒车的使用,与此相关的特色文化内容也会随之消亡。

五、民族文物非物质文化有它特定的场所和时间

时间具有周期性和非周期的特点,具体是指某个仪式举办的周期和固定的时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规律,这主要是由他们的生产方式和自然环境所决定。任何社会活动,包括生产、宗教祭祀和节假日等,都有约定俗称的时间,如一些祭敖包、祭山水等活动。一些密切关联生活活动的仪式和习俗,也有着相对固定的时,多数是在夏季和秋季举行。具有确定性的是祝寿和结婚庆典等活动,而与丧葬习俗相关的活动,则具有不确定的时间和地点。

文化场所是指一些文化活动的地点,是人们集中举行某个仪式的地方。它有着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如寺庙寺院和敖包等。但一些具有较强游动性的民族,他们所举办的剪马鬃、骗割畜群、赛马会以及达慕大会等与生产活动相关的仪式,却有着不固定的场所。

民族博物馆收藏和征集文物工作,不单单要注重对实物的收集,而将其非物质性文化形态忽略。在对实物进行征集时,对每一件文物的制作过程、工艺、用途,以及仪式场所、时间等原生态文化背景,都要密切关注,了解和熟悉民族文物的非物质文化特点。并做好与物主的沟通工作,采用恰当的方式,将传统观念带给他们的顾虑消除。以复原的形式或原生态形式,将文物所包含的无形文化内涵细致入微的收录,使广大观众能对每件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直观的形式进行解读,以真正结合少数民族馆藏文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特性。

参考文献:

[1]叶建芳.民族博物馆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

[2]彭淑琦.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的建设[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起国庆.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民族.2008(07).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6

关键词:无机工业流程题;特点;价值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6C0082C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有专家将化学工业流程题表述为:根据化学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化学工业实际流程、方法、技术和设备等要素,根据所要评价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认识发展阶段水平进行简化处理,形成简洁明确且符合学生阅读理解基本能力的流程图,并根据该化学工业流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与化学课程及其评价目标相关的化学问题进行设问[1]。其实,化学工业流程题就是模拟、简化真实工业流程形成简洁的流程图形式,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系列化学问题的一类试题。笔者对这类试题进行考察研究与思考,形成了以下基本认识。

1化学工业流程题的溯源

工业流程题主要涉及无机物制备较多,因而也被称作“无机工业流程题”。现在的工业流程题是在无机框图推断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95年以前的高考,无机框图推断题作为必考试题,它着重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种试题对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知识建构等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这类试题“人为编造”痕迹较重,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真实生产原理的转化,一度为大家所诟病。

寻根溯源,化学工业流程试题在1996年首次出现在上海高考化学卷中,是关于“agno3的工业制备”。从2007年开始,工业流程题出现在广东卷和山东卷中;到2010年,全国有9套高考卷中使用工业流程题:京、粤、鲁、闽、皖、川、沪、苏、琼等;到2016年,理综高考或者慰聘呖季碇屑负醵际褂昧苏庵痔庑汀

笔者以两个单科卷地区:上海和江苏为例(如表1、表2),分析这两个地区使用工业流程题的情况。

20多年来,上海高考中工业流程题得到了绝大多数命题专家的肯定,从表1中显示仅有3年没有出现工业流程题,其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以无机物合成制备、提纯等为载体的情境占据90.5%(18次考试的21个试题中,无机情境占19题);二是经典工业制备占据主要地位,甚至重复出现,如纯碱制备、胆矾制备、合成氨原料气制备等;三是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重要生产资料成为主要情境载体,如净水剂、钾肥、自来水生产等。当然,可能由于命题组成员的变化,2003年、2012年和2015年工业流程题被其他相关题型取代。

表2显示了近11年江苏高考共考查20题,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每年工业流程题的题量较稳定,一般在1~3题左右,以2题为主,没有明显规律;二是从2006年开始涉及工业流程题,还是有机背景,2008年开始明确成为必考题型,作为过渡年份,还是保留了1条框图题,直到2012年不再出现框图这种形式;三是流程形式有所创新,2014年开始将流程表达成“环形图”形式;四是工业“三废”处理成为考查的重要载体,废气――硝酸工业尾气、废液――含碘废液、废渣――钡泥池和粉煤灰等,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五是与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联系紧密,重要金属――铁、铜、镁、铝等均有涉及,重要非金属――氯、硫、氮等均有考查。由表中也不难看出,阅读容量、情境来源、呈现形式也制约着命题的进一步创新。

2工业流程题的特点

2.1工业流程题的结构特点

工业流程题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题头、流程、问题。题头部分由两个部分组成:原料背景和流程目标。在原料背景部分常常隐含原料的组成介绍,可利用物质、待分离或者除去的杂质等,流程目标中主要介绍所制备的目标产物的组成等。流程部分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如图1):原料的预处理、通过核心反应进行产物制备、物质的分离及提纯获得目标产物。在预处理环节中一般涉及基本预处理反应(酸浸、盐溶液浸取等)、初步分离(去除滤渣等);在核心反应制备环节一般涉及核心转化反应、二次去除滤渣等;在物质分离及提纯环节一般涉及具体操作等。问题部分一般按照流程的逻辑顺序进行设问,设问内容主要是信息反应方程式书写、反应原理分析、提纯及分离的操作选择等。

2.2工业流程题的命题内容与立意特点

从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有8个方面内容的运用:(1)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涉及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物质的稳定性等。(2)化学反应原理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复杂的复分解反应书写等。(3)实验条件控制的运用。如利用控制pH进行分离除杂,涉及溶度积常数的数据应用等。(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运用。如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等。(5)实验基本操作的运用。如除杂、分离、检验,蒸发、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实验手段的选择。(6)物质转化和循环的运用。如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循环物质的确定等。(7)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如滤渣的处理等。(8)部分定量问题。如结合给定数据或图像,进行简单计算或判断,如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等。

从试题整体立意看,主要有4个方面:(1)真情境。命题者以真实的化学工业生产为背景,通过对该工业流程背景的简化,再进行简约表述,编制成适合学生阅读的化学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也正以其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2)新信息。为体现化学工业流程题的应用性,题干中一般介绍该工业产品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用途,或者最新的生产工艺,或者是新老工艺的优缺点比较等。在流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化工术语,例如煅烧、粉碎、酸浸等。有时还会根据学生理解该工业流程或者答题需要,给出部分理化数据,例如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金属阳离子沉淀的pH范围,不同温度或酸碱性下的物质性质表现等。(3)大融合。流程题就像是一个“大拼盘”,将高中化学主干知识有机融合,内容遍布高中化学教材的各模块,尤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考查学生“对某一个化学背景或流程进行多角度认识的能力”,能有效考查考生对物质性质、结构、转化原理及应用四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如图2),问题设计有效融合了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4)高效度。试题中涉及的化学工业情境部分来自于教材的加工,或者是最新工业合成或制备工艺,对任何考生均有陌生感,它比传统的无机推断题阅读量更大,对考生在短时间内综合运用四种能力解决问题的考查,有很高的效度。这四种能力是:阅读理解信息能力,筛选有价值信息能力,迅速进行知识关联能力,运用化学语言解答设问的能力。这种题型对指导一线教学,提升学生更高的化学素养有很强的导向性。

2.3工业流程题的解题特点

研究题型解题策略者从解题流程角度提出了“泛读、精读、标注、解答”的四流程法(如图3)。也有学者采用“物质线-实验线-生产线”的解题思路[2]。

在泛读试题时,题头部分介绍该生产线的原料以及生产目的,设问中常常隐含一些有价值的解题信息。因此,在解答题目前,要明确生产目的,要圈点有用信息(如原料的成分、杂质的组成、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等),要整体浏览工业流程,要在重要环节进行适当转化和标注。

在精读流程时,要逐问解决,一般不要跳跃解题,因为试题设问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一是精读原料的预处理环节。题中所涉及的原料,主要是矿石、工业“三废”等。常见的预处理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高温煅烧、灼烧、焙烧,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空气或者惰性气氛中,对样品进行热处理。其作用主要有:物质分解或被氧气氧化,原料物之间发生高温下的反应等。方法二是将原料中的某些组分转化成溶液中的离子。常设计的工艺有:水浸-让可溶物溶解,酸浸-让可溶于酸的物质溶解,碱浸-除去原料表面的油污,或者让可溶于碱的物质溶解,某些盐浸,如使用FeCl3溶液提供强氧化性的离子等。

二是精读核心化学反应以及产物的制备环节。认真解读主化学反应所涉及的反应物及生成物,由于所考查的化学方程式陌生度很高,但又在考纲规定和学生能力的范围内,考生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利用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复分解反应原理、基本酸碱理论等),由反应物推导出生成物,并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规则,运用基本的配平原则与技巧,在正_表达化学式的前提下,即可正确写出陌生的化学方程式。陌生情境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为(如图4):物质分类联想确认反应类型依据规律判断生成物依据守恒进行配平补充完整相关介质写清反应条件和添加必要符号依据原理检查合理性。

五是绿色化学问题。化工生产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很多,如原料的选取便捷性、设备的腐蚀和损耗、成本的核算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如原料来源的广泛性、可再生性、生产条件对设备的要求等;从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的产生考虑,包括废弃物的排放处理,通常涉及到“绿色化学”的思想,如副产物的循环利用、有毒物质的处理与排放等。

3工业流程题的价值思考

工业流程题有很好的价值导向,真实性化学工艺流程试题能将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整合,使选拔考试渗透人文教育,在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中感受愉悦,感悟真实化学问题及其解决之美,使解题的过程价值得以提升[3],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有3个问题必须关注:一是流程简约处理中的科学合理性问题;二是与中学既有知识与能力的匹配问题;三是流程题的表现形式问题。

因此,作为一种有存在价值的试题,除了要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外,也应反思此类试题的消极因素,如增加了考生的阅读负担(减少了化学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增加了教师平时训练中的试题命制负担(教师也模仿命题者的思路进行原创),增加了课外随意拓展的风险(有些教师引导更多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增加了命题者遴选有效情境的难度等。基于此,笔者以为,立足教材情境,立足经典工业制备,立足中学生基本化学能力是未来此类试题必须坚持的命题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剑淳.高中生解答化学工业流程题的错因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4~15.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7

一、准确把握生物产业发展的形势,明确“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是目前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即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应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生物医药业、生物农业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进入临床试验,批准了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进行试验,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动植物已达100余种;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11%,达到600多亿美元。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10年间增长了50倍,2005年达到9000万公顷。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向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环保工业、能源工业等渗透和融合,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形成,将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化浪潮。

二是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近10年来,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许多国家生物产业销售额增长率高达25―30%,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到200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达52.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18%;燃料乙醇产量约为3000万吨,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350万吨;生物服务市场以年均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全球委托合同研究达163亿美元,占研发投入的24.7%。更重要的是,现代生物技术是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最具关键性意义的科技创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和广阔市场空间。

三是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发展。目前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制高点,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美国白宫、国会均设有生物技术产业委员会跟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及时研究制订财政预算、管理法规和税收政策;先后启动实施了禽流感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国家生物质能源计划、生物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生物盾计划等专项行动计划,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欧盟委员会制订了《欧盟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欧洲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措施,强调欧盟各国应发展生物产业集群,发挥在国际合作和制订国际标准中的领导地位。日本制定“生物产业立国”战略,并于2002年启动实施了“生物行动计划”,具体包括50个指导计划、88个基本计划和200个详细行动计划。印度力争成为生物产业大国,2001年研究制定了《印度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四是我国生物产业面临突破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一是时代机遇。当前,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产业内尚未形成类似汽车、半导体、软件等产业那样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为我国在局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期,在我国具有产业经济技术基础的领域,抢占一些制高点,实现跨越发展,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二是全球化机遇。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明到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投入,需要全球市场分摊创新成本,国际合作将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实现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可以发挥独特的生物资源优势,广泛参与生物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分享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三是生物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机遇。我国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发展空间也比较广阔。我国只要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把发展生物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我国在纺织、化工、冶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发展生物经济的同时,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生物产业是惠及我国十几亿人口健康的民生工程,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富农工程,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工程,是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安全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工程。

基于上述对生物产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规划确立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坚持二十四字的指导方针,围绕“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一总体目标,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实施九大专项:

(一)坚持24字指导方针,就是“自主创新、国际合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这是针对我国国情、生物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来的

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的方针,就是要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生物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强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主导权。同时,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提高发展效率,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集聚发展的方针,就是要集中有效资源对有所为的领域重点突破,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相对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品,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针对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的特点,促进生物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局部优势,培育生物产业增长极。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方针,就是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挥企业在发展生物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生物产品市场,重点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考虑到,生物产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特征,我国生物产业目前尚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且生物技术产品与人民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直接有关,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好引导、推动和扶持生物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关于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总体目标

在规划研究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我国生物产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基本条件和发展潜力等因素,认为我国生物资源丰富,为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宝贵的源泉和资源库;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发展阶段,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内在动力;我国生物技术有一定的基础,拥有一支较有水平的研发队伍,而且产业初具规模,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才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已具备了参与生命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能力和动力。因此,《规划》提出了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生物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任务,在战略步骤上提出“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是“十一五”时期,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四个方面:要加快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产业组织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生物产业快速增长。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十、百、千、万”,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培育若干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产值过1000亿元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全国产业规模突破10000亿元产值(或5000亿元增加值),也就是要形成一批拳头产品、龙头企业、产业增长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第二步是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力争使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0亿元,占GDp比重达4%。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关于生物产业发展重点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规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即一是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二是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三是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四是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五是大力发展生物环保,六是积极组织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七是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前五项重点任务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重点,其中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相对技术基础较好,也较成熟,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加快做大做强。而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相对技术基础较弱,技术发展也不成熟,应进一步加强重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寻找重要突破口,加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后两项任务是产业自身以外、但对产业发展有很大影响的重点任务。国家将加大力度做好有关生物资源调查、生物安全标准、安全监控、安全保障体系,保证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四)关于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采取重大专项这种方式培育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性发展的有效方法。《规划》首先确定了选择专项的原则:一是从重要程度看,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高关联性和高渗透性,市场潜力大;二是从任务特点看,涉及方面较多,是系统工程,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组织实施;三是从工作基础上,目前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能够启动。按照上述原则,确定“十一五”期间集中组织实施九大专项,即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和微生物制造专项。这些专项所涉及的领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强势领域和特色产业群。这九大专项的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已接近尾声,将根据成熟情况逐步推进。

二、认真贯彻落实生物产业规划

(一)制订专项实施方案

按照规划要求,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九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专项实施的重要意义、专项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与问题、专项实施的重点内容与目标、专项实施的保障措施等。目前这一工作即将完成,即将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二)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已经分三批认定了石家庄、长春、深圳、北京、上海、广州、长沙、重庆、成都、昆明、武汉、青岛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从基地建设情况看,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支持生物企业走出去;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从基地发展成效看,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具体表现在:一是基地正在成为国内外生物企业发展、生物技术人才创业的集聚地;二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国际合作加快,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为促进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今后将加强对基地的引导支持和管理。包括:对生物产业基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公共支撑条件、基础设施、具有重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产业化项目给予相应支持。按照《关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成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考核专家组,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与运行状况定期进行考核等。通过基地建设,要形成创新能力的集聚地和辐射源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核心区、特色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和带动全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三)进一步落实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提出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

在制订政策时,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突出生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以及目前尚处于全面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初创期生物企业的培育,成长期生物企业的发展制订有关政策措施;二是突出我国国情,从解决制约当前我国生物产业的关键因素着手,明确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既有所突破,也照顾到方方面面;三是突出可操作性,使有关政策能够操作实施。

目前提出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生物产业自主创新。二是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四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五是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六是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七是加强组织领导。

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尽快完成政策报批工作。尽早实施,形成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8

专业建设初期,我们一直思考农业院校生物工程应办出怎样的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学科优势,根据全省的实际需求,才能有效地确定专业特点。我校是农业部与地方共建的农业院校,有传统的优势学科,例如,作物学、植物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基础强,是生物学博士点一级学科。但工科基础弱,贮备的工科背景老师少,如何体现农业院校的生物工程特色,确实需要动脑筋,利用已有资源学科优势,丰满教师的工科知识,并结合湖南农业经济特点才能办出农业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办好生物工程专业。首先,根据湖南经济发展特点分析,湖南是农业大省,正在向新型产业转变,要发展成农业强省;其次,湖南农产品如水稻、茶叶、柑桔、苎麻等产量居全国前列;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在湘西、湘南地带分布广泛;农副产品和废弃物很多没得到增值利用,或直接排到环境或直接燃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农民增产不增收。如果利用生物技术加工、改造农副产品,不但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节能环保,还能促进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的跨越。农业生物工程培养的人才应该既掌握生物技术又具有良好的工程技能,有能力将生物技术的成果转变为生产力。那么,落实到我校生物工程人才掌握的知识点上,我们确定以发酵工程和天然功能产物提取和制药应用为核心的知识群为抓手,建设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

2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目标

生物工程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必选课和自修课)。公共课程英语、体育、计算机、数学等外。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化工原理、机械制图、基因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生物学师资力量雄厚,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位点进行课程建设。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相应的实践教学等课程。依托生物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点进行课程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有深厚的生物学学科作为建设后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已建成湖南省精品课程,“细胞工程”以及“基因工程”已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得到学校教学改革课题和多媒体制作经费资助,多媒体制作获得“优秀奖”。

“分子生物学概论”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分别成为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热门公选课。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我们体现两个模块:以发酵工程为技术核心课程模块和以生物制药为核心的课程模块,以两个模块方向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实践要求制定其他课程,并依托学科建设课程。该课程群是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建设内容,也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群。虽然师资年青,但力量较强、思维活跃,充满创造力,教师大多来自外校,学缘丰富。课程建设卓有成效,专业特色明显。为加强专业特点,专业发挥教师学术特长,根据发酵工程技术和天然产物开发与综合利用两个科学研究分向,建设了专业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实验内容和生产实践内容的建设,将两个方向的理论课程进行整理和更新。以发酵工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微生物育种与变异、氨基酸发酵等;以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的课程群包括生物工程制药实验技术、药理学、药物分析和天然产物化学。现在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已建成校极精品课程,生物分离工程、药理学同样得到院级的课题资助。围绕发酵工程和生物制药的课程群体系的相应建立,其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在微生物应用和药学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扩大其就业范围。延伸功能已扩展到研究生与自考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在选修课的设定中,结合农业学科专业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如食品科学院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资源与环境学院开设的环境工程等课程都添置在生物工程专业选修课内;为了适应部分学生考研要求,我们也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设置在选修课内。学生通过自己就业或学业定位,可以有多门课程选择。

3重视实践教学,并围绕两模块课程群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采用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生物工程设计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在此模式中,特别注重后两个环节,按小试验大试验生产实习工程设计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试验设计针对性强,每个试验都有考核技能的重点,旨在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实效。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学习过程,可使学生理论掌握扎实,实验操作规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对于综合大实验,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将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大实验重新组合,将原来零散实践环节组合成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又与之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我们把原来的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和分离工程四门课程的综合技术课合并在一门生物工程实践课中,集中在4周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发酵工程环节学生自己利用菌种优化条件生产酶制剂,在酶工程环节利用酶制剂催化反应,并同时研究酶的催化特性。分离工程环节通过提取植物功能产物,在生物制药工程环节利用包埋技术等制成药胶囊并研究药理作用。这样,使同学们对实践工艺有直观的感受,同时也综合运用了理论知识。对于一些重要的选修课,适当设计10个小时左右的实验课,例如,把药理学、药物分析实验纳入在生物制药实验中开设。生产实习教学中,以熟悉大规模生产流程和设备为主,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

2010年,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得到国家支持,建设生物工程实训基地,基地建设的的模拟生产线仍然根据发酵工程和天然产物提取和药物制造两条工艺路线设计。这样,从课程群到实验基本培顺再到生产实习都可归纳在这两条主线上。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湖南红鹰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泰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株洲千金制药有限公司等为校外教学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毕业实习是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考研要求和就业去向,分别进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良好的科研平台提供毕业生实习机会。除开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外,湖南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烟草工程技术实验室、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省畜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每年提供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岗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都接纳过我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

4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大力提升生物工程本科教学创新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专业在本校建立了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型“湖南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还与科研单位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这些措施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实践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大批的企业横向课题与生物工程本科教学直接相连,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在大三学生中成立了“酶制剂研究小组、抗生素研究小组、天然产物研究小组、酿酒小组”等课外兴趣小组。另外,专业建设还通过湖南农业大学校级平台、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级平台资助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广泛进行创新项目研究;从2006级以来,每年立项6~10项创新项目。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项目课题研究,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据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从根据创新能力、实验技术、书写研究报告或情况,给与学生以学选修课学分。

5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我校生物工程所依托的学科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根据国内外该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多年来建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经验以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生物技术与工程博士点设置三个研究方向:(1)转基因与生物反应器工程方向;(2)细胞培养、酶与发酵工程方向;(3)生物转化与生物分离工程方向。科学研究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实践等多层面带动了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提高,学生质量优秀,也促进了学科研究的进步和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6师资队伍的建设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9

关键词:含油废弃物;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多元料浆;气化处置

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产品生产能力扩大,煤化工生产中含油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大量增加。含油废弃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含油废弃物和液体含油废弃物两类。含油废弃物主要含有大量的芳香类化合物和挥发类气体,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1],已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的危险固体废物。本文简述了煤化工生产中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及其危害,综述了目前含油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开发了通过多元料浆气化实现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为实现煤化工含油废弃物处理绿色化发展目标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对于推进煤化工行业绿色清洁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

1.1固体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

1.1.1煤焦油渣煤焦油渣主要产生于煤气化和煤焦化过程中。煤气化焦油渣(CGtR)是一种复杂的副产物,也是一种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在固定床煤气化中大量产生[2]。该焦油渣是黑色黏稠固体物料,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由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未转化的粉煤和煤中夹带的其他固体颗粒组成;具有高的含碳量、热值及有机成分,可用作有机原料或燃料[3]。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渣主要来源于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和自然沉降后的焦油。该焦油渣是炼焦工业的废渣,呈黑色泥砂状,含有苯、酚、焦油、半焦等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4]和很多挥发性的有机物,多环芳烃含量比较高,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1.1.2煤油共炼残渣煤油共炼残渣是煤炭与重劣质油经过加氢裂解后副产的一定量劣质油渣,由煤油共炼装置中减压塔塔底排出,约占原料煤总质量的30%[5]。该油渣组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残留的重油、沥青质及胶质,芳香烃含量高,此外还含有灰分及重金属成分,所以有较高的环境风险[6]。劣质油渣中大量残留的石油烃类化合物具有碳氢元素含量较高、热值高的特点,因此需要更科学、更高效、更清洁的方式来利用煤油共炼残渣[7]。1.1.3煤液化残渣煤液化残渣(CLR)是煤炭加氢反应液化后产生的一些固体混合物,约占原煤质量的30%[8],主要由未液化的煤、煤中无机矿物质、煤液化过程中生成的缩合物和聚合物等中间物质、沥青类物质、加入的催化剂及残渣中残留的重质油等组成。该残渣具有高碳含量、高发热量、富氢、低水分、高灰分及高硫含量等特性。

1.2液体含油废弃物的来源、特征

1.2.1煤气化含油废水煤气化含油废水含有大量酚类、油、烷烃、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导致其具有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浊度和色度高等特点,增加了其处理成本及难度,被认为是世界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9]。1.2.2焦化含油废水在炼焦或生产炼焦化产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且难于降解,其组成主要为高浓度的氨氮,酚类,氰、焦油及联苯(C12H10)、异喹啉(C9H7n)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含有大量的有色基团,导致其色度很高,另外由于焦油的存在,水体容易乳化[10]。1.2.3煤液化含油废水煤液化含油废水是煤液化转化成各种油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主要来自油品合成、油品加工、冲洗排水以及机泵填料函排水等,其成分复杂,主要由重油、酚、硫、多环芳香烃和苯系物等物质组成,其中油类物质很难被降解,且具有很高的CoD值[11]。

2含油废弃物的常规处理技术

2.1固体含油废弃物处理技术

2.1.1燃烧技术化工行业产生的固体含油废弃物通常采用燃烧处理,通过高温燃烧将固体含油废弃物分解,但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污染物,这将造成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的污染。煤气化和炼焦过程中都会产生煤焦油渣,煤焦油渣经常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排放有毒物质和刺激性气味气体[12]。J.SHen等[2]的研究表明,煤焦油渣在预燃烧过程中释放较多的有毒物质,分别为烷基取代酚、长链烷烃、酰胺和paHs,这些成分堆积或直接燃烧时,会产生刺鼻的气味。董子平等[6]开展了将煤与煤液化残渣掺烧的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在煤和液化残渣掺烧过程中,两种物料的相互作用对燃烧过程中苯系物的排放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当液化残渣燃烧时,由于其高硫的特性,烟气必须做脱硫处理才能排放,这样就增加了装置投资及操作费用[12]。2.1.2热解技术煤在气化和焦化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煤焦油渣。一般将煤焦油渣在无氧条件下高温热解,使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可燃气体。D.X.ZHanG等[13]在管式炉中对淮南煤和煤焦油渣进行共热解,明显提高了热解焦油收率和轻油产率。黄传峰等[14]进行了煤油共炼残渣与煤共热解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煤油共炼残渣能够促进煤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热解逸出速度,使起始失重温度和最终失重温度向低温区移动,有利于共热解反应的发生,提高焦油的产率。2.1.3制取衍生炭材料由于煤焦油渣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性结构、富含芳烃类化合物等特点,常被用作生产吸附性能较好的活性炭的原材料。L.Gao等[15]利用H3po4作为活化剂,在800℃~1000℃下制备出了吸附性能较好的活性炭,并用动力学模型拟合揭示了H3po4如何提高有效的反应碰撞率并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J.B.ZHanG等[16]通过KoH活化将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成介孔碳(mCs),结果表明,所得到的mCs在甲烷分解反应中的活性比市场销售的煤基活性炭和炭黑催化剂效果更好、更稳定。2.1.4溶剂萃取分离技术Q.X.ZHenG等[17]利用3种不同溶剂[液化二甲醚(Dme)、丙酮和己烷]萃取煤直接液化残渣,结果表明3种不同溶剂萃取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提取物都是制备高附加值炭材料的潜在原料,但此技术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Y.X.niU等[18]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萃取碎煤加压气化炉产生的煤气化焦油残渣,结果表明,煤气化焦油残渣中含有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很容易被乙酸乙酯萃取,提取的残留物中包含极少芳香烃,并且性质相对稳定,几乎没有环境威胁,因此使用适当的溶剂将煤气化焦油残渣分离为残渣和焦油是一种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对经济和环境更加地友好。

2.2液体含油废弃物处理技术

2.2.1气浮法技术煤化工行业液体含油废弃物的处理目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气浮法技术。气浮法是在液体含油废弃物中通入空气或使水中产生气泡,水中的乳化油或悬浮颗粒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从而达到从液体含油废弃物中去除油和悬浮物的目的。加压气浮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液体含油废弃物去除效果好的方法,目前处于试验阶段,未实现工业化应用[12]。2.2.2破乳技术由于液体含油废弃物乳化严重,导致处理难度加大。其乳化的原因主要是液体含油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硫醇、酚、环烷酸、磺酸类盐等物质。经过破乳技术处理后,油和水可以自然分层,达到回收油的目的。徐玲枝等[19]选择合适的温度、破乳剂及用量,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含油废水,油的回收率平均达到99%以上。2.2.3生化处理技术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通过在水中加入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液体含油废弃物中的油分解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有机废液处理工艺流程为:两级气浮—调节罐—生化池(3t-aF)—生化池(3t-BaF)—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的废液含油质量浓度≤3mg/L。

3含油废弃物气化处置技术的开发应用

笔者所在研发团队近年来在多元料浆气化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开发了多元料浆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并在多家企业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3.1技术开发思路

多元料浆含油废弃物气化处置技术利用含油废弃物中有机质富含碳、氢元素以及高热值的特点,经预处理后,将含油废弃物与煤共磨制取气化料浆或单独直接通入气化炉气化制合成气,实现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

3.2工艺流程

多元料浆含油废弃物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该技术主要有多元料浆制备、气化、灰水处理3大系统。料浆制备系统:煤与固态含油废弃物或(和)低浓度、低黏度液态含油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共磨制浆,由料浆输送系统送入气化炉。气化系统:含油废弃物料浆(或高浓、高黏液态含油废弃物)与氧气喷入气化炉,迅速反应,生成Co和H2为主的合成气,供后续生产使用,料浆中的灰分及少量未反应的碳在高温作用下成为熔融态,经快速激冷后降温,成为无毒无害的黑色玻璃态炉渣,通过锁斗排出,合成气进入后续气体洗涤系统。灰水处理系统:激冷黑水和洗涤黑水进入换热器,热回收器顶部不凝气及饱和水汽视情况回收处理或送火炬。经闪蒸后底部的灰水和渣池的灰水一起进入沉降澄清单元,顶部澄清水进入灰水循环系统,再由灰水循环系统送回气化系统循环使用。

3.3技术特点

原料适应性广。石油焦、煤油共炼残渣、焦化残渣、有机废液等含油废弃物均可采用该方法处理。气化炉原料消耗降低。含油废弃物的加入,提高了气化料浆的热值,实现了废弃物中碳氢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原料煤及氧气消耗。绿色环保。气化灰分经激冷后为黑色玻璃态,无毒无害。气化灰水经灰水系统处理,循环使用;含油废弃物作为原料配制料浆,减少原煤和工业水使用量,实现含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符合国家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要求。

3.4工业应用

3.4.1陕西榆林某年产60万t甲醇装置,以裂解重油为原料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造后装置产能比原装置提高了约6%,有效气体积分数达84%以上,年处理渣油2.9万t,可节约原煤5.22万t,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38万元。3.4.2陕西延长某年产30万t醋酸装置,以煤油共炼残渣为部分原料进行气化料浆制备,工业运行时,对气化料浆品质、气化炉运行状况、有效气含量和产量、硫回收系统运行状况均无明显影响,全系统运行稳定,不仅节省了原料煤,还节省了共炼残渣的危废处理费用,开创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子。

4结语

生物化工的主要特点篇10

1园林绿化植物在风景园林工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园林绿化植物是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基础,绿化植物的配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仅要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还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实,园林绿化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园林绿化植物具有一般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共同特点,其主要表现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其叶片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杀死对于人体有害的细菌,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非但如此,园林绿化植物还可以对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有效调节。当温湿度过高时,园林绿化植物会起到降低的作用,反之则起到升高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植物还可以对植物所在地的小气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噪音污染、风沙灾害、火灾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园林绿化植物还可以对人们的心理活动起到有效地缓释作用。现代科学已经表明,包括园林绿化植物在内的所有森林植物都能释放出于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等,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大有益处。

2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

风景园林植物的配置既然如此重要,对于其配置现状,从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园林绿化植物各植物间生物学与生态学方面基本上能够符合科学技术标准,但从艺术层面来看,其艺术景观价值则大打折扣。风景园林的景观审美标准,距人们的审美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就植物配置的生态习性而言,配置时需要对不同植物各自的生态习性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所选择的栽植地点一定要能够满足生长的需要。另外,就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来说,就要根据各种植物的特点,适时定量地加以配置。此外,要针对风景园林植物的特殊功能,对植物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就植物配置的不同方案而言,无论是篱植、孤植、对植、群植还是列植,各种方案都要根据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案,选择相对应的绿化植物,并加以配置。

3风景园林植物配置实施要领

3.1生态功能要放在首位

植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园林绿化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园林植物其生长能够得以正常进行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没有不影响植物的环境,也没有不受环境制约的植物。因此,为了使绿化植物能够更好地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就必须做到始终恪守“适地适树”的栽植原则。对于从外地引进的植物,因其对当地气候不适应,就必须采取驯化的措施,使其渐进式地适应当地气候,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3.2既要经济又要适用

国家倡导的打造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风景园林工程建设首先面临的资源便是水资源。因此,节约用水必须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3.3各种元素统筹兼顾

对于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符合自然规律,也就是说,按照适合当地景观建设的要求进行配置。对于城市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人文、自然等景观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统筹加以考虑。尤其要考虑到在城市建设中妥善处理好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与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3.4充分考虑园林工程的性质

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对植物进行科学妥善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可等闲视之。首先,必须对工程建设要表现出的主题加以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绿化植物围绕该主题进行有目的的配置。例如,如果要建立一处别具特色的丁香园,就一定要考虑到突出丁香这一主题,要以丁香为主体加以布局,形成特殊的风格。要使丁香的绿叶白花与其他植物的叶片花朵形成颜色上的互补,要使丁香的阔叶与其他树木的针叶互补,要使丁香所散发出的香味与其他植物花朵散发出的特有芳香互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