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02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1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分布;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B5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影响广大市民身心健康的“元凶”之一。因此,噪声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全民减噪呼声也空前高涨。本文对怀化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2012年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阐述其噪声污染分布现状、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怀化市鹤城区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分析

怀化市鹤城区域环境噪声以500×500网格布点,核定有效点位162个,控制面积为40.5Km2。其中:1类居住文教区20个,2类居住、商业混合区97个,3类工业、物流区21个,4类交通区24个,监测频率为每年秋季一次,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评价,怀化市鹤城区各类标准区噪声污染状况见表1,其结果表明:怀化市鹤城区2010-2012年间1类区测点20个,占总测点个数12.34%,其噪声源主要来自生活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无一超标,声环境质量整体水平维持在较好状态,但平均等效声级值呈不断上升趋势;2类居住、商业混合区测点个数占总测点的59.87%,其噪声源主要来自社会噪声和建筑噪声,整体平均等效声级无一超标,其声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处于较好状态;3类工业区及四类交通区测点个数分别占总测点个数的12.96及14.81,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4类交通区污染尤为明显。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怀化市鹤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呈加重趋势。1类居民文教区和2类混合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呈上升趋势,工业区有污染现象,交通区噪声污染加剧,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污染超标情况依次为4类标准适用区>3类标准适用区>2类标准适用区>1类标准适用区

2怀化市鹤城区环境噪声污染产生原因分析

怀化市鹤城区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是个难点,虽然经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整治有所缓解,居住、商业混合区噪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污染程度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近年来尤以交通区噪声污染严重。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要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从表1看,鹤城区各功能区超标现象主要体现在交通区及工业区,分析原因如下。

2.1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怀化市交通建设不断发展,交通干道纵横交错,交通干线噪声直接影响着两侧区域的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的影响既呈线状分布,也呈面源分布,随着机动车流量的逐年增加,交通噪声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2.2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带来的噪声面源污染影响加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噪声污染源不断增加。

一是第三产业产生的社会噪声屡禁不止;

二是方兴未艾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建筑施工噪声,给区域环境增添了大量噪声源;

三是城市规划中的失误,造成布局不合理带来了一定的噪声污染隐患。

2.3噪声污染治理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一些区域内噪声污染有增无减的原因

一是噪声治理资金投入不够,如城市绿化建设、道路隔声屏障设置及道路消音建设等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二是城市管理及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如对超标排放噪声源的第三产业、敏感区内建有影响大的噪声源、各类建筑工地等未实施严格监管执法。

3形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原因

一是环保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城市功能区规划和布局欠佳,建成区存在居住,商业混合的问题,造成了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范的难度;

三是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对噪声污染行为人处罚较轻,没起到预想的效果;四是人为噪声污染严重,如居住区广场舞高音喇叭肆无忌惮的播放,噪声扰民严重,其污染纠纷时有发生并呈激化趋势,严重时导致警方介入调查处理。

4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4.1合理布局,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

严格划分每个区域的社会功能,使居住、文教区远离强噪声源,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区域免遭噪声污染,积极推进市区工业企业入园进区。

4.2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

一是搞好交通建设,特别是在交通负荷重、噪声污染大、地处敏感区域主干线上架设立交桥;

二是广泛推广消声路面,降低车流噪声;

三是对车流量大且较敏感区域设置隔声屏障,以达到隔声降噪的作用;四是加强交通管理,保持道路交通畅通,采取过境车辆分流、敏感区域车辆禁鸣等手段降低噪声污染。

4.3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主要途径有:一是加强宣传,促进公众参与,充分利用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噪声危害和噪声污染防治知识,发挥媒体对各类噪声扰民的舆论监督,加大噪声违法的爆光力度,营造一个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共同防治噪声污染的良好氛围。

二是合理规划和布局。主要是对老城区的噪声污染源进行专项整冶,对噪声污染严重、整治无望、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要坚决依法关闭;对新城区要严把审批关,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改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要求,严格项目“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禁用。

4.4加大城市管理及环境监察执法力度

加强施工噪声日常监管,强化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夜间施工审批限定施工作业时间等管理制度,严历查处施工噪声超标排放的环境违法行为。

4.5加强声环境质量管理,改善声环境质量。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不断扩大噪声达标功能区面积,提高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促进城市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2

【关键词】广场舞环境噪声污染法律漏洞法律完善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概述

按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因此,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算作是“环境噪声污染”:

(一)所排放出的噪声必须是“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日常生活中,人或者环境受噪声影响的程度不同,一种环境噪声在不同区域对不同对象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明确把何种程度的噪声作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对象。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依据是法律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在标准规定的数值内的是一般的环境噪声,超标排放的环境噪声,才可能被称做环境噪声污染。

(二)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是对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只要噪声没对其他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展开产生影响,即便是超过了国家的规定标准也不能称之为环境噪声污染。

二、广场舞扰民凸显出的法律漏洞

(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规定滞后。

在1996年,我国颁布实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经过近二十年的实施,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迫切需要修订。例如用“超出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界定环境噪声污染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对于敏感人群例如老人与儿童均不适用。我国环境保护部在2001年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已经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对环境噪声的认定标准重新界定,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行为规范,提高违法成本,有利于减少环境噪声污染,营造良好的公众环境。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执法缺位。

虽然现阶段关于环境噪声污染治理的法规已逐步完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执法不到位现象,既有的法律条文有成为空文的趋向。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牵扯到多个机构部门,例如公安、环保以及城管部门等,这些部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由于权限界定不明确,往往造成了管理中的盲区,在受到环境噪声污染时,居民往往不知道去哪里投诉。而相关部门的主动执法意识不强,在环境噪声违规情况下难以从严治理甚至置之不理,这种行为将会对某些单位或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纵容。

(三)公民守法意识淡薄。

在城市生活的民众逐渐意识到,生活中令人困扰的环境噪声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如何制止环境噪声却了解甚少。环境噪声无处不在,人们对于环境噪声的污染只能苦不堪言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民众由于“面子意识”和“息事宁人”的思想,对于环境噪声污染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国内民众对于噪声的消极对待,一方面表现为对执法部门缺乏信任,一方面表现为对噪声的关注力度不够,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阶段民众对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流态度。由于民众的维权意识淡薄,给环境噪声管理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麻烦。

三、广场舞扰民的法律完善

(一)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发达国家在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尤其是美国,对环境噪声污染的的认定标准是比较全面及有特色的。通过把环境噪声污染标准的规定进行中外对比,可以看出主要的区别就是在环境噪声污染的认定标准方面,我国现行法律以“违法性”作为构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前提。然而,在国外的法律通说、判例与法律法规中,只要噪声源对他人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即使没有超过国家法律规定的噪声分贝限度,也是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即污染源遵守公法标准不能成为私法上免责的理由。国外的法更加注重维护受害人的权利,在认定事实时,把人的感受作为最基本的原则。

(二)规范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执法。

监管者对扰民广场舞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不愿去过多的管理,是执法疲软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城市的环保机构对于扰民广场舞的投诉举报,就是运用调解的方式,这样做很难起到作用。如今在各地的公园广场等地方已经随处可以健身,其制造的噪声已经对周围的居民生活产生了影响,严格意义上讲,已经构成了违法。但是由于相关执法部门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居民“以恶制恶”的反抗。假如我国的法律法规像西方发达国家那么严厉的话,相关执法机构能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这样以来,受到影响的民众又怎么会用违法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呢?

(三)加强教育宣传,倡导全民守法。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噪声污染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事实上,我国明确规定了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责任,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得民众知法懂法守法十分必要。此外,政府应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噪声危害的宣传,让群众认识到噪声的危害,认识到噪声对周围民众的恶劣影响。每个人自觉的维护自己身边的环境,遇到制造噪声的情况时,也会尽力制止。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噪声的音量降低,减轻对周围人民的影响。例如在排练队伍四个角各放一个小音量音响、将练舞地点从广场上改到室内进行。设备制造企业可以加快技术的研发,制造出更先进的音响设备,例如耳麦式的广场舞音响系统。

参考文献:

[1]倪德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赵志锋.规范广场舞政府应主动“舞起来”[n].法制日报,2014,02.

[3]杨建顺.广场舞者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n].检察日报,2013,11.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3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噪声污染;监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tB5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及特性分析

环境噪声污染是由于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产生的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对附近区域造成干扰的声音。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等化学污染有着本质的不同,简要的讲其具有即时性、多发性、间接性、局部性等特点。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通过对其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它与化学污染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噪声污染具有即时性。这种污染采集不到污染物,当声源停止振动时,声音便立即消失,不会在环境中造成污染的积累并形成持久的伤害;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噪声污染的危害是非致命的、间接的、缓慢的。但对人心理、生理上的影响不可忽视;环境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噪声影响的范围是局限性的。噪声污染具有时空局部性和多发性。在环境中,噪声源分布广泛,集中处理有一定难度。其具有即时性、多发性、间接性、局部性等特点。具体来讲,它不会产生可供采集的污染物,更不会产生积累的、持久的污染。它造成的危害是间接的,而且是缓慢的非另外,一种声音是否为噪声,不仅取决于这种声音的响度,而且取决于它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同时还与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有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两种,前者主要受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环境绿化情况、区域规划情况和管理情况等影响,后者受道路布局、道路质量等影响。

2、噪声来源

生活噪声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如大型超市、商业广场等,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来源于交通运输工具,如飞机、汽车等,70%的城市环境噪声来自于交通噪声。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交通噪声的85.5%;工业噪声来源于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场所,其噪声的声级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建筑噪声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虽然这种噪声具有暂时性,但其强度很大,在扰民纠纷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据统计,在影响环境的各种噪声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7%,交通噪声占30%,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左右。

3.环境噪声污染监测对策研究

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是各城市环境监测部门重要的监测工作之一,只有及时、准确的采集环境噪声污染信息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近年来,噪声自动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可对城市各类环境噪声的多个测点进行同步连续监测,能提供实时、准确的噪声监测数据,对及时掌握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采取科学的监督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声源法、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以及加强噪声管理等方法。

3.1监测技术

若厂界围墙紧靠厂内建筑物,或以建筑物墙体做围墙,以及厂界设有绿化带时,选择围墙或绿化带外1米处。调研中发现,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仍存在,在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时,应注意在设计论证初期就进行合理规划,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确定建设规模和对应的能确保落实的运行维护措施。CDma1X是一种先进的承载业务,能够提供便捷的数据业务。环境监测部门在各监测点安设监测设备,通过CDma1X传输监测数据。

3.2监测措施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噪声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评价声环境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在无法进行声源噪声控制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吸声、隔声技术或安装消声器等方法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分别在昼间和夜间进行监测,在规定的监测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监测10min的等效声级。同时记录噪声主要来源(如社会生活、交通、施工、工厂噪声等)。昼间监测要选在正常工作时段进行监测,并覆盖正常工作的整个时段;夜间监测从入夜开始,覆盖夜间的整个时段。监测时间需要避开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段。对监测的结果按照公式进行平均计算,进而得到昼间和夜间的整体环境噪声水平。

3.3交通噪声监测措施

交通噪声监测是为了了解交通的噪声状况,分析道路交通车流量、道路质量等因素与噪声的关系,并总结出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在选择监测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监测点的位置能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各种道路的交通类型、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噪声排放特征。道路交通噪声:每年监测一次,测量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考虑到行政区域和空间分布适当均衡,优先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设置。测点优化可有效地减少监测点数,大大降低日后环境噪声测量的相关人力和物力消耗,为实现城市环境噪声实时自动监测提供前提保证。测点高度为1.2m,并设立在人行道上,距离路面20cm;在选定测点位置时需要考虑非道路噪声源的干扰,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监测工作的安排与上文所述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分道路种类、分车辆类型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3.4各功能区噪声监测措施

居住区道路网规划设计中,应对道路的功能与性质进行明确的分类、分级、分清交通性千道和生活性道路。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噪声监测能够反映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并分析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城市噪声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应有计划地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等等。监测点的选择需要依据以下原则: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没有过大的差距;监测点能够反映该功能区声环境的特征;监测点位置能够保证监测仪器长期、安全、可靠的进行监测;监测点能够避开固定噪声源和反射面。

4.结束语

目前,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环境监测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普及噪声宣传,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以更好的发挥植物降噪的作用,做好城市区域的整体规划和各小区规划。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保护环境,通过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有效控制和减少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这才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实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新博.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9,25(3):37~39.

[2]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38~40.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4

   本报讯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03年度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报告显示:2003年,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属重度污染的城市占3.2%和0.6%。据46个城市统计,约1%的人口处在噪声重度污染区域。

   这份报告是在对全国401个城市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352个城市进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基础上得出的。

   2003年度,全国401个市(镇)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其中13个城市为重度污染,占监测城市总数的3.2%;21个城市为中度污染,占5.2%;50个城市为轻度污染,占12.5%;141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较好,占35.2%;176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占43.9%。与2002年相比,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的城市比例增加了4.8个百分点;属于较好的城市比例下降了3.7个百分点;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比例变化分别是0.2、-1.8和0.5个百分点。2003年国控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比例较上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且排在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洛阳、南通、拉萨、桂林、珠海、重庆、连云港、合肥、湛江和沈阳。

   2003年,全国352个市(镇)进行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其中两个为重度污染,占监测城市总数的0.6%;9个城市为中度污染,占2.5%;150个城市为轻度污染,占42.6%;178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占50.6%;13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占3.7%。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且排在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济南、烟台、银川、西宁、合肥、秦皇岛、宁波、乌鲁木齐、沈阳和桂林。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认为,2003年与2002年相比,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和区域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主要有5点原因。一是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共建成噪声达标区3573个,总面积达20386平方公里;二是“安静小区”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三是噪声源控制和治理工作得到重视,一些城市对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严格管理,降低了工业噪声源和施工噪声源的影响范围;四是城建改造工作卓见成效,全国大部分城市加大了市政建设的投入,通过对主要交通干线进行拓宽、扩建,及对城市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工业企业外迁,降低了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强度;五是各城市重视控制噪声的法规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管,进一步强化了建筑施工噪声和对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突出控制交通噪声。

   这位负责人指出,尽管目前全国城市的声环境质量尚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噪声污染投诉率高,2003年由于噪声、振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约50次,占全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2.7%,信访部门接到噪声污染投诉信件201143封,占环境污染投诉信件的43%;交通噪声污染仍不容乐观,道路交通噪声仍是困扰城市声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城市生活区域扩大,各类公共娱乐场所数量不断增加,营业时间加长,也增加了生活噪声源的影响范围。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5

摘要:沪宁高速无锡段沿途村民饱受交通噪声困扰,中华环保联合会接到举报后向无锡中院环保审判庭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最终经双方同意后依照法院的调解方案达成调解协议。本文认为公益诉讼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一大利器,但类似噪声污染这类并未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直接损害、仅仅是影n向到特定人的安宁利益,动用“公器”来维护“私益”,是否满足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有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噪声污染:公益诉讼:环境损害救济;主体资格;诉讼提起条件;公共利益

基本案情和裁判要旨

基本案情

2004年,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沪高速公司”)投资的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实施了改扩建双向八车道工程,于2006年竣工营运。根据环保部门要求,该工程将公路用地红线外50米作为噪声防护距离,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从2007年起,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梓旺村、锦阳村、正阳村3个行政村(涉及5个自然村)的村民多次向当地政府反映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宁沪高速公路公司在部分区域安装声屏障,但声屏障尺寸、标准不一,部分居民家中晚间环境噪声仍超过国家标准。2014年3月,中华环保联合会接到群众举报后,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要求宁沪高速公司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噪声污’染对涉案村庄的危害。法院受理后,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了监测,确认涉案村庄确实存在白天噪声基本达标、晚上大部分超标的交通噪声污染问题。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噪声污染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即无法逆转,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的居民,其身心健康势必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噪声污染案件,更多强调的不是噪声污染环境的修复,而是采取噪声降噪措施预防噪声污染的再次产生。为此,法院咨询了有关专家,提出降噪整改的调解方案:第一,委托环境监测部门作出监测报告,确定噪声污染的现状;第二,统计监测时段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为采取降噪措施奠定基础;第三,确定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虽然噪声污染不应唯标准论,但噪声是否扰民,往往牵涉不同公众的噪声敏感度和环境噪声容忍义务问题,噪声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客观判断噪声污染的工具,它同时也是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环境噪声污染定义的度量;第四,咨询有关专家,噪声是否超标,超标后如何整改,专家往往能提出专业处理意见,这也是国际上环境审判中通行的做法;第五,提出经专家审核的整改方案,作为噪声防治措施设计、施工的依据;第六,加强整改过程中的监管,法院要监督宁沪高速公司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降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施工单位所采用的声屏障屏体材料必须提供声学性能检测报告,宁沪高速公司必须每30天向本院书面报告工程进展情况;第七,法院应委托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完毕后噪声的进一步检测,确认噪声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仍不能达标的,宁沪高速公司须进一步采取新的降噪措施。

在法院的主持下,争议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宁沪高速公司需根据法院提出的调解方案进行整改,并承担已支出的律师费5万元。法院将全程跟踪该高速公路公司的整改直至降噪达标。

本案裁判涉及的法律问题

从法院裁判结果来看,本案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中华环保联合会原告资格的确定

法院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环保联合会是2005年经国家民政部门登记成立,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多年来在国内提起了大量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具有广泛的影响。中华环保联合会也完全符合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对社会组织的要求:第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第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因而,中华环保联合会虽然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可以作为本案原告提起环境公益民事诉讼。

事实上,2013年之前,我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了环境公益诉讼53件,其中环保组织以原告(含共同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就有8起。但2013年以来,除少数地方受理了以检察机关或行政机关作为原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外,以环保组织作为原告的公益诉讼则陷入全面停顿,即便《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第二次审议稿中“钦定”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也屡受挫折,该会在海南、山东、山西、重庆等地提起了7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1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无一被受理,且理由无一不是主体资格不适格或尚未有司法解释加以明确。因此,本案作为新《民事诉讼法》生效之后被法院受理的第一例公益诉讼案件,无疑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针对“社会组织”的模糊性,2015年1月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第一,社会组织的类型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第二,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包括民政部,省级民政部门,直辖市的区民政部门,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的民政部门,以及不设区的地级市的民政部门;第三,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就可以认定为“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对社会组织提起诉讼的地域范围则未予限制;第四,成立时间须满五年,一些专门为提起某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而临时成立的社会组织不应赋予其原告资格:第五,在提起诉讼前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不包括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也不包括社会组织成员以及法定代表人个人的违法行为。据此,目前我国各类社会组织中符合条件的约有700多个。

环境损害救济的有效途径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6条的规定,“建设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本案中居民房屋建设在先,高速公路扩建在后,理应负有义务对其产生的噪声进行控制。

噪声污染作为瞬时性污染,具有噪声排放与侵害发生的同时性,噪声停止排放,侵害随之停止,因而不存在对已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的问题,其重心应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噪声排放限值在可忍受的限度内。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型公害,不同的人群对噪声的敏感度不同,噪声排放需要控制在何种程度就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加以确定,正基于此,法院在调解方案的第3点明确指出需要确定噪声评价标准。同时,由于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牵涉到复杂的技术问题,何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噪声,显然非法官所能独立判断,故需要高度依赖专家来提供辅助,而法官则进行全程监督。这也是本案的一大亮点。

环境公益诉讼适用调解的限定条件

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是否适用调解,一直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代表国家或集体利益提起诉讼,诉讼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适用调解等同于认可原告有权处分国家或集体利益,从而可能损害公共利益;而赞同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调解以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其不仅能够实现环境案件的快审快结,及时纠正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侵害行为:同时由于是被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这有利于其对裁判的自觉履行,从而更有利于实现诉讼的目的。本案对此显然持认同态度,同时对于公益诉讼适用调解也提出了一些限定条件:第一,调解方案的制定由法院主导,法院应主动审查调解协议的内容,双方当事人不能随意处分自己的权利;第二,法院审查调解协议内容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调解方案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是否有利于消除环境污染源,是否有利于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权益;第三,环境公益案件的调解只有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由此,满足上述条件的调解,已经在本质上与判决相差无几,且比判决更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从前述解释来看,环境公益诉讼适用调解也得到了认可,规定“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将协议内容公告,公告期间不少于三十日。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审查认为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出具调解书。当事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

噪声污染损害是否满足公益诉讼提起条件的辨析

尽管本案在原告资格、责任承担和裁判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遗憾的是,并未对本案是否适宜提起公益诉讼这一根本性问题进行探讨,而是先验的将本案界定为“涉及人员众多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即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涉及临近沪宁高速公路五个自然村村民及过往公众等不特定多数人享受安静环境的公益,因而属于环境公益民事诉讼。

从《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来看,环境公益诉讼就是针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的诉讼,但相关法律并未对何谓“社会公共利益”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环境保护法》第58条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来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尤其是从解释所使用的“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修复”等概念来看,环境公益诉讼至少需以造成“生态环境本身”或者“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受损或者有损害之虞为前提,噪声污染是否符合这一前提,颇值考量。

从环境科学层面而言,环境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局限性,噪声传播的范围是局部性的;第二,瞬时性,噪声污染是瞬时性的;第三,感觉性,噪声对人的危害取决于受害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而,噪声污染造成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感觉性妨害,本身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有形的损害,这与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性污染具有本质差异,即后者对人的影响经历了“排放行为——环境介质污染——人身、财产损害”的过程,环境污染首先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受体;而噪声污染则是直接作用于生命体,尤其是主要影响到人对安宁环境所享有的利益,并未呈现“对环境的损害”,本质上是一种“拟制”的污染。两者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表1。

噪声污染的上述特征,很难满足提起公益诉讼所需具备的“造成生态损害”或“不特定多数人利益受损”的要求:第一,噪声污染并未造成生态环境的有形损害;第二,噪声污染的局限性、瞬时性、主观性,使其与个体的主观感受紧密相关,且由于扩散度低,通常局限于较小的范围,影响的人数也较为有限与特定,完全可以由受害者依据传统的私益诉讼渠道加以解决。司法是一种极其昂贵的资源,公益心也是一种及其稀缺的资源,不应予以滥用。公益诉讼的设立,不是另行设立一套与传统诉讼机制平行的管道,亦不是对传统诉讼渠道的替代,而是对传统诉讼机制难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时的补充。如果侵害行为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同时造成侵害,依据直接利害关系理论,私益受害者只能对其人身、财产损害寻求救济,而无法对生态损害进行救济,这样就难以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导致违法成本低,甚至起到鼓励违法的负效应,因而需要公益诉讼机制加以弥补;但如果一项侵害行为仅仅侵害到特定人的利益,并未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再动用“公器”来维护“私益”,恐怕在法理上和实践上都难以站得住脚了。

主要

参考文献

[1]徐隽.环保组织可跨省提起公益诉讼[n].人民日报,2015-01-07.

[2]郄建荣.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宁沪高速噪声污染[J].法制日报,2014-04-02.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6

关键词:噪音控制噪音治理噪音危害噪音污染

中图分类号:X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40-01

噪音是指可以引起人心情烦躁或者音量过高的声音,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是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在无规律的条件下组成的杂音。如果从生理学观点讲,是那些使人们心情烦躁、讨厌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噪音污染则指的是所有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长期的噪音污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对噪音要加强控制,以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为目标。

1噪音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常要求要建立一个和谐平静的社会,拒绝各种污染,可孰不知,噪音污染,才是我们每个置身其中的人却无法置若罔闻的污染。噪音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体概括起来,强烈的噪音可诱发身体的各种疾病,不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干扰语言的交流与通讯,掩盖安全信号,造成生产上的事故,及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1.1噪音的危害

1.1.1噪声对听觉的损害

噪音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觉神经受损。对于听觉的影响,如果人耳长期的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以噪音环境前后的听觉灵敏度来衡量,前后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就称为听力损失。也就是人耳在各频率中听阈的升移,单位是以声压级分贝来定。例如,当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突然受到强烈的噪音影响,这是会有刺耳、头痛等感觉,过段时间后,仍然耳鸣。现在马上测试的话,就会发现听力在某一频率下降20dB阈移,听阈提高了20dB。由于噪音对人耳的影响时间不常,过段时间就会恢复,这就是听觉疲劳。如果人们长期的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听阈也就不会恢复到以前,这样就会发生听觉器官病变,形成长期性的听阈偏移,这也就是噪声性耳聋。

1.1.2噪声影响人们的生活

人们在生活中不可少的就是睡眠。人在安静的生活环境中睡眠,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休息,从而消除一天的疲劳。噪音的出现会使人们无法的入睡,心烦气躁,影响睡眠质量。标准的睡眠环境是声音要控制在35dB(a)以下,当音频超过50dB(a)时,会有15%左右的人在睡眠时会受到影响。一般街道的交通噪音,工程、工厂的噪音已经高达70~90dB(a);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此外,噪音也会干扰人们的正常谈话、工作及学习。正常的谈话声音通常在60dB(a)左右,如果噪音超过65dB(a)以上时,人们的谈话就会受到干扰。噪音如果高达90dB(a),那么人们就很难听清对方的讲话。

1.2噪音污染的治理

1.2.1选用壁纸使墙壁变粗糙。

假设墙壁过于光滑就会产生回声,增大噪音的音量。因此在选用壁纸时,可选择那些吸引效果较好的装饰材料,这样才可以利用文化石等装饰材料。将墙壁表面装饰的粗糙一些,也可以起到一定隔音的效果。

1.2.2利用布艺和木质物品

使用棉质的窗帘也是可以消除一定的噪音,这也是最常用的且最有效的方法。悬垂与平铺的棉织物也是有吸音的作用。例如:窗帘、地毯等,铺设地毯可以减轻人的脚步声,有利于人更好的睡眠。为了保证人们在休息时有更好的休息环境,可在窗户上安设厚实的窗帘。在家庭中,可选用一些木质的家具,因为木质的家具具有纤维多孔的性能。并有很好的吸声作用。

以上只是噪音污染中的一部分,由此也可以反射出噪音污染必须治理,这样我们才可以身心健康。

2噪音污染的控制技术

要合理的控制噪音,就要从传播途径上着手,可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的技术措施,以达到控制的噪声为目的。对于空气传播,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吸声、消声、隔声、音屏障;但对于固体传播,则采用的是减振、隔振措施。如果使用的减音措施不当,也是达不到预期的隔音效果。只有合理的运用控制措施,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2.1吸声技术

吸声技术一般指能降低室内的混杂声的材料,这种技术通常是用于室内,在墙壁、天花板或者悬挂有吸声体时,声波反射到这些材料表面就会进入吸声材料的孔隙,从而引起孔隙中的细小纤维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使原有的声能转变成了热能,从而被吸收、消耗。吸声材料在吸声性能方面愈好、面积愈大,则降低噪音的效果就愈好。对于降低一般房间的噪音,可采取3~8dB的降噪量,假如房间的原有吸声性能比较差,可采用8~12dB的降噪量。

2.2消声技术

消声技术主要用于降低管道中传播的噪声。消声器其实是一种能让水流或气流通过时,使噪声衰减的装置,通常这种装置是安装在管道进、出口上的。可有效的降低声音从空气或水流中传播的音量,并减少振动的频率。

消声器是按照消声原理来分类的,大致分为阻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微孔板消声器、耗散型等等。

最常用的一种消声器是阻性消声器。它是一种以吸收声频进行降低声音的消声器,利用声频在多孔并且串通的吸声材料中,经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其声能转化为人能进行消耗掉,以此来达到声音消减的目的。

耗散型消声器是用于降低喷注所带来的噪声,其特点是从生源上进行降低和控制声音。它主要分为小孔喷注型、多孔扩散型、节流降压型等类型。

2.3隔声技术

隔音一般是将噪音封闭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之内或是采用密度大、体制重的材料进行阻挡声音的传播,使其隔绝空气的流通。隔音的措施主要分为隔声窗、隔声门、隔声屏、隔声罩、隔声间。以阻隔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其效果最佳,但不能阻隔固体的导声。

2.4隔振、减振技术

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的传播途径分为两种,一种为空气传播,称为空气声;一种是有生源激发固体的振动,这种振动是以弹性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可通过墙壁,地板,机体表面等进行向外传递噪声,即为固体声。固体声的传播性能强,随着距离的增加噪音也随之减弱。对于那些因基础向外传递振动而产生的固体声,可采用隔振的方法进行控制,而对于机体表面振动向外传递的噪音,可使用阻尼减振的方法。

3结语

在生活中噪音污染重在治理,每样物品在出行后都要有所制约,不然生活将无法适应。噪音俨然已经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音污染要合理的治理,这样我们才可以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让我们共同对噪音污染出击。

参考文献

[1]李新钢,杨义会.探析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3):120.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7

关键词: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9文献标识码:a

一、交通噪声污染现状分析

会同县县城内有一条交通主干道,为209国道称将军路。“十一五”期间会同县城镇基本特征及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详见表2、表3:从表2、表3可知:十一五期间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会同县在路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机动车流量却在节节攀升,由2006年的767辆/小时增至2010年的1140辆/小时,增幅为48.6%,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也由2006年的65.62分贝增至2010年的85.30分贝,期间增加了近20分贝,增幅为30%,根据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划分(1表):

2006年交通噪声污染不明显,而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交通噪声污染,从交通噪声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路段分布情况看:2006年所有路段等效声级均未超标;2007年等效声级超标路段占总路段的83.53%;2008年至2010年所有路段均超过70分贝的标准值,超标率为100%;尤为严重的是2010年平均等效声级全部达到80分贝以上,形成了重度噪声污染状况。

二、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

1车流量的急剧上升。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流量急剧上升,其种类繁多,如:家用轿车,大、中、小型载重汽车、农用车、三轮摩托、两轮摩托等等,而会同县仅有一条主干道穿城而过,远远不能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车辆的抢道行驶导致竞相鸣笛,交通噪声污染不断升级。

2城市道路建设滞后,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因城市规划的原因,城市道路建设滞后,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会同县路网结构单一,功能混杂,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同时,路面损毁严重不能及时修复,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给车辆行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是造成交通噪声污染的原因之一。

3城市管理不到位,人们守法意识淡薄。由于城市管理的缺失,使得城市道路乱停乱摆现象严重,人行道和车行道不能绝然分开,造成交通拥堵,而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淡薄,加剧了交通的混乱,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形成的交通噪声污染是可想而知的。

三、交通噪声污染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甚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紊乱等。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例如,交通噪声对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一些科研机构,如分析检测机构,由于汽车产生的电磁波、低频震动,直接影响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测。

四、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加快城区改造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对交通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要加大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合理增加主干道的数量和路面宽度,修建多空隙沥青降噪路面,建成一个与会同县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交通体系;其次,严格控制拖拉机、农用三轮车以及大中型载重货车进入城内的时间和路线,减少拥堵和机动车启动和制动次数。

2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人群集中较敏感区域设置声屏障,能起到较好的隔声降噪作用;二是道路两侧建立绿化带,多种植枝繁叶茂的树种,这样能有效地降低噪声。实测表明,10米、20米、30米、40米宽的绿化带可以降低噪声30%、40%、50%、60%,噪声的降低和林带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及植物种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交通道路绿化工作在降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城市管理,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和交通规则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守法意识。在城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一是严禁交通要道乱摆乱停行为,主要街道设置违停区;二是在人群密度较大的区域和居民集中区设置禁鸣区和单行线;二是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加大交通法则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交通守法意识,营造一个交通出行的和谐氛围,尽量减少车辆鸣笛次数,达到真正降噪目的。

结语

交通噪声污染已成为干扰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主要难题,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控制噪声源、规划城市功能区以及种植降噪绿化林带是噪声防治的可行对策。

参考文献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8

中图分类号:R85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公路需求迅速增长。尽管近年来城市道路及车辆拥有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公路施工噪声污染问题依然日益突出,表现为交通阻塞、车速降低、停车困难、废气和噪声危害严重。城市公路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公路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噪声污染。

公路施工噪声主要是由于建筑机械造成的,产生的噪声通常都会超过国家施工噪声的临界值,会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噪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但公路施工会不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分析公路施工中形成的噪声原因、噪声的辐射特性,并从降低噪声源的激振强度、切断噪声的传播途径或在传播途径上削弱噪声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措施。

一.公路施工噪声的污染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公路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在施工中所发生的特别显著的噪声作业作为特定施工,一般有以下5种作业。1.使用打桩机、拔桩机或打桩、拔桩机作业;2.使用铆钉机作业;3.使用凿岩机作业;4.使用空气压缩机作业,设有混凝土搅拌设施或沥青混凝土搅拌设施的作业。

虽然这些特定施工作业,在规定区域施行作业时对噪声大小、禁止在夜间或深夜操作、每日操作时间限制、作业期间的限制、星期日及节假日禁止作业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施工噪声是一种临时性污染,因其声强高,又往往是露天作业,再加上不少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而夜间施工,所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

三.公路施工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污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它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由于其危害性大,噪声又被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有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四.公路施工噪声污染的控制与对策

公路施工噪声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对公路施工噪声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1.施工前,在工程投标时,应将施工噪声的管理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科学规定工程期限。工程开工15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区的环保局办理施工场地噪声申报登记手续。2.施工时,应在施工工地显著处悬挂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向周围排放的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若超标排放,则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放费。

对夜间施工有特殊规定: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晨6∶00),在居民区、医疗区、科研文教区等噪声敏感物集中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同时规定,确因施工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应在5个工作日前提出申请,经市建设部门预审,所在地的区环保局批准后实施。并且,经批准的夜间施工工地,应在夜间施工3天前,公告工地周围的居民和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对施工的工艺、装备也有规定限制。此外,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拒报或者谎报施工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夜间进行明文禁止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的,由环保部门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在新闻媒体曝光,直至建议建设部门吊销施工单位的许可证。然而,由于施工工地的流动性,施工周期的阶段性和施工过程中的突击性,形成了施工噪声的自有特点,增大了其控制难度。施工噪声的控制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监测。

加强对施工噪声的现场检查是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扰民的根本途径。针对施工噪声事件集中、位置多变的特点,环保迎泽分局专门成立了施工噪声检查小组,由一名副大队长全权负责,对辖区范围内的施工工地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位于居民稠密区的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另外,针对目前有些施工单位抢工期,夜间施工的现象,成立了夜间巡逻队,加大了夜间检查频次,尤其是在中高考期间,为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复习、考试环境。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重从快查处,有力地促进了施工单位进行噪声防治。随着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深入人心,建筑施工扰民的不断增多。认真查处群众反映的公路施工噪声扰民事件,也是加强公路施工噪声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上,要求施工单位多查找自身的原因,虚心接受群众意见,认真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对一些施工噪声污染严重,又不采取措施的单位,应根据噪声法的规定给予严肃查处,以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2.主管部门加大对施工工程申报的审批力度。

针对公路施工实际,要着重抓好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工作,切实将公路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在施工中,各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实事求是地申报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使环保部门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和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从而预测施工噪声可能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同时,要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批,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协调好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张贴施工告示,以求得居民的谅解。

3.建立社会舆论的监督制度

施工场界周围的居民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不但可以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且可以增加建筑施工单位作好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责任和压力。

4.施工企业积极降低和减少噪声。

(一)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二)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

(三)从声源上控制噪声,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5.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

5.在公路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经常不断地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向施工单位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增强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治理噪声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在工作中采取一切可能降低噪声的措施,自觉进行噪声治理,将施工噪声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公路工程的建设,但是公路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工。

五.结束语

我国的公路建设经过初始的发展期后,目前,已经进入了集中发展阶段,为保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规划和建设交通系统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公路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孙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

[2]叶霞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9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

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的运输,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成为城市环境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同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城市大气环境、声环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城市噪声污染已经成为滋扰城市的第三大污染源,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产生重大的威胁。消除城市噪声污染,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噪声污染的概况

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发现,全国范围内,重点环保城市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只有74.6%,处于环境质量好和较好水平的城市占76.1%。在这些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昼间噪声达标率为87.1%,夜间噪声达标率为71.3%[1]。

1、城市环境噪声的现状

文章根据追踪调查监测发现,在334所城市中,城市环境质量好的只有5.9%,68.7%的城市属于环境质量比较好的,24.3%的城市受噪声影响属于轻度污染,1.1%的城市属于中度噪声污染。该数据与上年同期相比,质量好的城市出现下滑趋势,下降比例为3%,环境质量比好的城市有所提升,涨幅为4.2%;环境质量轻度污染的城市也有所下降,降幅3%;环境质量中度污染的城市是提升的,涨幅为1%[2]。

全国334个城市中,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好的城市占67.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的占27.5%,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轻度污染的占4.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中度污染的占0.9%,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属于重度污染的占0.3%,与上年相比,有良好的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城市,其环境质量上升1.8%,属于较好层次的城市上涨0.4%,轻度污染的城市与上年同期略为减少,下降了2.0%,重度污染下降了0.2%[3]。

在63.0-71.6dB(a)之间的等级,是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的占57.5%,39.0%的属于较好水平。轻度污染的占3.5%。监测244个城市的噪声功能区,各城市功能区昼间达标监测点次全年7288点,占昼间监测的87.1%;夜间达标点次5968点,占夜间点次的71.3%。各城市的功能区呈现出昼间比夜间达标率高的现象,主要的三个功能区比其他类型的功能区要好的趋势。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6.3%,夜间达标率为67.3%[3],达标率偏低。

2、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

城市生活中主要噪声是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其中,对城市生活影响最大的噪声是交通噪声。

①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包是火车、汽车、飞机等噪声,这些噪声是流动性的,也比较大,影响非常广泛。城市生活的喧嚣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机动车在城市范围内产生的噪声。

近年来,城市和高速公路、高架桥的建设发展相当快,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车辆带来的噪声问题日益严重。尤其现在的民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坐航班的也越来越多,飞机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

②工业、建筑噪声

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是占城市噪音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机械噪声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比率占整个城市噪声的约27%。工业噪声中,一般的电子工业和轻工业的噪声在90dB(a)以下,凿岩机、大型球磨机达120dB(a),机械工业噪声为80dB(a)-120dB(a),纺织厂噪声为100dB(a)-106dB(a),风铲、风搞、大型鼓风机在130dB(a)以上[4]。

在很多生产类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容易患有职业性失聪以及脱发秃顶,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噪声。控制和降低工业噪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是比较重视的。另外市政建筑施工和城市面貌的改造,也产生了很多的噪声,这是我国大多数城市一直有的通病,现在城市改造对居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并且一般情况下,改造时间延续数年之久,甚至几十年。特别是在夏季的夜间施工,打桩机的声功率级达110dB(a)-116dB(a),混凝土搅拌机的声功率级为86aB(a)-100aB(a),重型车辆往返不断的运输、装卸活动噪声达80dB(a)以上,这些都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③社会生活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社会活动(娱乐、商业)中产生的噪声。一般情况下,生活噪声的占比是在40%以上,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例如,街道、市场、商场、娱乐场所、建筑装潢等,都会产生噪声。

二、噪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能否科学合理的规划,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确保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优质生活的保障[5]。

1、交通噪声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居民人口一般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以北京市为例,人们日出行量为3099万余次,其中城市六环内机动车辆承担的日出行量为40%;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31.7万辆。

城市轨道交通与普通铁路建设相比,是不同于一般铁路线的建设,这些交通设施一般选择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是城市的主要出行道路,特别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为了运送更多的人,缓解机动车交通拥堵的问题[6]。例如在运营过程中的城市交通设施,火车车轮和铁轨会产生冲击振动,通过隧道或桥梁基础、路基、传递到地面,从而产生周边地区的振动,然后传递给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环境影响比较大。

城市交通有轨道交通和地面公路交通两种方式,以轨道交通系统的行驶模式为例,车轮声和轨道摩擦、敲击、刹车噪声等为主要的噪声来源。因为大多数在市中心的交通拥挤路段,沿线地区都有密集的建筑物,对噪声源比较敏感。城市噪声情况比较复杂,噪声发源处较多,噪声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大,城市中存在多处噪声敏感点等等,所有的这些噪声情况都对城市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就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来说,文章举例地铁交通噪声,地铁主要是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影响,地铁建立在城市的地下环境中,需要挖掘地下隧道长条形地形,地铁产生的噪声也是在圆柱体内传递、折射、吸附、衰减,影响的范围群体也主要产生在地下环境中,主要影响地铁周遭的环境;而地上轻轨是地面式和高架式线路,对城市环境噪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这类设施主要建于地面,影响的范围和群体相对较多。地面列车运行噪声最小辐射角为22%-26%;高架线路噪声大于地面列车,因为它辐射面较地面线路更大。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影响的主要是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影响范围是风亭周围40m以内的区域;对地面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而言,其受影响最大的是临街第一排楼房以内的区域[7]。

2、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

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规模庞大,公共基础设施与居民住宅及商业广场等均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为此建筑施工对城市居民的噪声影响也极为明显,在噪声投诉中占比中呈上升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会对现有的道路产生交通拥堵,干扰、影响市民出行,也使得其他车辆绕行,造成交通阻塞,机动车鸣笛频次显著加大,一段时期内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合理的施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架空线对噪声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接地线对环境影响主要为噪声和振动等等。这种振动干扰沿线学校、医院、住宅等,并且可能会导致建筑物一定程度的损伤,有时甚至会破坏沿线的基础建筑物[8]。

另外,在城市桥梁、建筑物、轨道交通等的施工过程中,操作机械等设施,会产生振动,影响周围的建筑对象,甚至会对原有的建筑产生破坏。工程机械尾气、粉尘、灰尘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都会影响环境质量,从而影响附近地区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3、工业噪声的影响

随着多年来城市工业集中区的规划与实施,工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已经大大减低,但这个问题在局部依然存在,仍需我们的管理部门和工业企业加以重视,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查处,严格依法行事,积极处理居民的投诉。对工业型企业而言,要做到噪声达标排放,对居民产生噪声影响的设施要积极整改,配合管理部门处理相关问题,也为自己的企业树立诚信的形象。

4、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

在这类噪声中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属娱乐场所、商住楼下商业场所和集市场产生的噪声,对前两者,要从规划和技术两方面着手,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对某些可能会产生噪声扰民的行业依法禁止准入,技术上要采取可靠措施,做到企业达标排放,居民满意。对后者,要加强管理与政策引导,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农副产品购买消费场所。

三、防治城市噪声污染设计的环保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同目标。城市噪声控制是一项比较艰巨复杂的工程,可从规划调整、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及受声点保护等几方面考虑,实施控制和防治。

1、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合理地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减少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将噪声环境因素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决策,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城市规划和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问题[9]。

重视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和协调性,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出发点。在规划过程中,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的相容性,也是需要必须考虑在内的;从城市的角度定位城市环境和承载能力的限制,合理地规划城市交通整体布局及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同时兼顾交通路线的时序功能。

2、控制城市噪声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噪声控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基本都在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修建,建设周期长,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地下线路施工容易导致噪声等问题,扰乱人们的日常生活。噪声防治首先应从降低噪声源着手。

①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

首先,在车辆构造设计方面,设计工程师应该着重在加强防振、吸声方面下功夫,加设防声裙等。

其次,在道路设计时,把大部分力度放在轨道及桥梁结构方面,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有很多设计师在施工时采用超长无缝钢轨,这样比原来的钢管就可以做到减少车轮对钢轨的冲击,减少由此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地面道路的新改扩建,采用新型降噪沥青路面亦能减轻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②尽可能降低交通施工噪声

对于地面交通设施的施工亦须合理安排施工周期,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同时采取确当的防噪措施以减轻道路施工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对此,管理部门要对施工单位严格管理,限定其施工时间段,监督其使用先进的施工方法,采取适当的防噪措施,特殊工期要要对施工方的行为进行公告,并在特定时期限制某些工段的施工。

比如地铁是大城市交通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用了更先进的、主要是屏蔽市区密集的地下建筑的建设规律。盾构法工方法多用于井下作业,对地面上的交通以及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影响都可以降到最低。从这方面来讲,盾构法工方法的确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对城市声环境能够做到一定程度地保护[9]。

3、保护敏感受声区域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受声区域进行特殊的保护,可利用沿线土堤、路堑和其他建筑物作声屏障,控制声透射和声绕射。如城市中的高架道路,如果在居民区中穿行,就要加噪声防护网或隔声屏障,减少交通噪声的传播;在隧道、车内及声屏障靠近声源的一侧采用吸音材料。

针对离城市轨道交通较近的设施,进行噪声保护,包括拆迁、改变敏感点的使用功能、设置通风隔声窗等方式[10]。

根据噪声防护距离这个理论,城市的规划部门要合理规划轨道交通沿线,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敏感点,避免出现新的噪声敏感点的出现。

4、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鼓励人们使用公交这种低碳出行方式,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同时选用低噪声的公交车辆,均能有效的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提倡文明生活,减少生活噪声对他人的影响,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构建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结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城市环境的发展也一样,城市的发展难以避免出现噪声和振动问题,以及其它较大的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噪声污染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噪声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城市居民投诉的热点,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恢复城市安静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对噪声的产生与传播加以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程利兵.浅谈城市噪声的危害及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2]赵林华.现代城市噪声污染分析及治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4,02.

[3]杨歌.浅谈城市噪声的污染与治理策略[J].绿色科技,2012,10.

[4]郑细妹.中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能源与节能,2011,(09).

[5]马立霞.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反思及防治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9.

[6]樵地英.中国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04).

[7]刘芳.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浅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02).

[8]齐雪莹.浅谈城市噪声的影响与治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

噪声污染的原因篇10

1引言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干扰的声音。由于施工中要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频繁的运输材料和构件,挖掘、打洞、搅拌、切割、振捣等工序,难免对产生各种噪音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引发各种纠纷案件。噪声污染作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具有暂时性、局部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而未采取防护措施,那么必将给人的听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乃至职业性耳聋。噪音污染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系统等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降低建筑施工噪声,减轻对市民的干扰,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就成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

2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来源

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居民反应最强烈的问题,通常建筑施工噪声占环境噪声源的5%,而各种施工机械又是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现场产生噪声的设备和活动有以下的几个施工阶段:

土石方施工阶段: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打桩阶段:打桩机、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等;

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搅拌车、振捣棒、电锯、搭拆钢管脚手架、支拆模板、模板修理、外用电梯等;

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阶段:http://拆脚手架、石材切割、外用电梯、电锯等。

3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控制对策

3.1相关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的审批力度。

应将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重点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工作。各工程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如实地说明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使环保部门掌握项目的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尤其是要说明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让环境保护部门预测各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对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内,要求不得在夜间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批,应协调好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制定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3.2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监测和监督。

环保部门应加强管理监督,限制其施工时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抽查方式监测其场界噪声,将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针对建筑施工噪声集中的特点,环保部门应专门成立施工噪声检查小组,不定期检查辖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工地,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居民稠密区的工程的检查。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力地措施进行查处,促进施工单位进行噪声防治。可根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污染范围、强度向建设单位预征施工场界噪声排污费,以便补偿对周围居民及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失。

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和团体有权提前了解施工可能带来的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意见,施工单位应听取民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上,施工单位要不断总结,查找自身不足,并认真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环保部门对于施工噪声污染严重并且不予以整改的,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保证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3.3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

在建筑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传达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加强施工队伍的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让他们意识到施工噪音的危害,了解降低施工噪音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并进行噪声治理,努力降低施工噪声污染。

3.4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机械噪声。

由于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尤其是我国施工机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使得许多施工设备的噪声都比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这需要机械制造厂商重视机械工艺改进。应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予以淘汰,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实现对周边城市环境的保护。

对土方中的挖掘机、拖拉机、推土机等大型设备,要想消除其噪声比较困难,但可合理安排台班作业,避免在夜间或中午人们休息时采用这类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施工时可在工作区域周边搭设隔音防震墙等办法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产生噪声较大的钢管切割机和电锯等小型设备,在模板支护和脚手架搭设方面使用较多,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减弱其噪音,如为避免对钢管和模板的切割,可采用定型组合模板和脚手架等。在制作模板支护和脚手架时,可移至房屋地下室等隔音处进行施工,以避免对周边的干扰。

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噪音也较大,对于城区重点区域要避免使用混凝土搅拌机,选择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因其自身的工艺原理,噪音较大,应采用和易性较好的、可以减少震捣时间和次数免震自密实混凝土,在工作的施工层周围搭设隔震板等设施,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消除振动棒噪音污染。混凝土输送泵车由于功率大,噪音也较大,但它是高层建筑输送混凝土的重要动力,必要时采用围护隔震措施来减轻其噪音污染问题。

总之,可运用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技术来降低施工机械噪声。如纤维材料、颗粒材料、泡沫材料等吸声材料吸收噪声的频率较宽,可在打桩机、搅拌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声屏,能降低噪声15db(a)。采用阻性消声器、扩散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消声方法,可有效降低通风机、压风机等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源的施工机械的中高频噪声源。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