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20

阅读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反思是人生活中的—部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提高自我的一个阶梯。作为教师,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认为,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而阅读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平时阅读教学实践,我就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一)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首先颠倒了教师和聋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以教师为主。教师读文本,分析文本,学生看教师读,看教师分析。教师是主宰,主宰着聋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其次师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聋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特的感受。再次就是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都是教师边讲边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教学应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的特点。阅读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实践、感受、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按照学生阅读过程设计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发现文本意义,得出阅读体验。那么教师的角色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是一幕戏中的导演,更应该是戏中的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跟着他们一起演”,也即布鲁纳认为的:学生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是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加以选择、转换、储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

聋校学生主要通过视觉获取内容。适当地创设意境,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再加上身临其境的感觉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通过长时间的朗读有利于语言和词汇的积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朗读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例如:教学《美丽的画》,我就把学生带到田野里让他们欣赏田野的美,从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迷人的天山牧场》中描写《迷人的天山牧场》的内容时,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迷人的天山牧场》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哈萨克牧民热情的对待客人——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新疆是个好地方,那里有驰而神往迷人的景色以及热情好客的牧民,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抓住重点字、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抓重点的字、词、句。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注重词语的教学,要抓要紧的、关键的、精彩的、复杂的、深邃的重点词语来教学。如《草船借箭》里的“借”,要重视好词、好句、优美的段、好的文章的积累。

阅读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反思情感交流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intermediateChineseReadingteachingReflection

Guligena・Zunong

(ChineseLanguageCollege,Xin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Urumqi,Xinjiang830012)

abstractteachingreflectionisanimportantpartofteaching.iftheycanreflectonteachingandifthereflectionissuccessfulisrelatedtoateacher'sgrowthanddevelopment,it'sthefoundationtoimproveteachingprocess,andthepowertopromotethefurtherdevelopmentofteachersandre-learn,it'sthebasisforimprovementandsuccessofteachershavingthehabitofreflection.

Keywordsreflection;emotion;communication;inspiration

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更有趣和充实。

传统阅读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对句子意义的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生词、逐句讲解课文、分析语法结构、解释语言难点、与学生一起做课后练习。由于教师过分注重讲解,无形中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性。长此以往,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养成缓慢阅读的习惯,而且理解能力低下,一旦脱离教师的讲解,更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在阅读中视觉感知以字词为单位,逐字、逐词阅读句子,还要边读边查词典,速度慢,理解常中断。阅读被看成是一个被动的解码过程。由于对汉语知识储存较少、缺乏背景知识,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对文本作出正确的预测,读后常停留在字面理解层,做练习时错误很多。

对少数民族汉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1)训练学生对材料正确理解能力和提高阅读的速度。(2)帮助学生吸收文本提供的信息,并且作为经验成分储存在大脑记忆库里。(3)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进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吸收新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师缺乏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盲目的教学导致了目前的现状。作为一名汉语,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老师微笑地站在教室门口,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学习好的学生会更加充满自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受到鼓励。当学生出色时,微笑是真诚的赞许;当学生出错时,微笑是善意的宽容;当学生得意时,微笑是甜蜜的分享;当学生迷惑时,微笑是信任的期待;教师灿然一笑,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2)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3)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关于幸福》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拍手,一边读课文。反复几次,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谁愿意上来说说身边的幸福?学生们积极发言,说得很感人了。如下:

①什么是幸福?幸福的观念多得多。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看法都不同,我心里想的幸福是首先父母活着,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我的同学、我的朋友要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日子过得平安,就是我现在的幸福。可我想得到的幸福是努力的学习,每年拿到奖学金让父母高兴,三年后的今天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找一个好单位工作,回报父母为我付出的艰辛,这就是我将来达到的幸福。(08计算机学生原稿HSK6级)

②幸福的我。我是一个头发黑黑的、单眼皮、个子娇小、不胖不瘦、脾气温和的一个可爱的维族姑娘。我出生在轮台县的一个小镇,我的父母都是干部,爸爸在水利局工作,妈妈在农业局工作。虽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不算一流,可爸妈还是努力的养大了我和我哥。我入校已一年了,在这里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事情,也由此培养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这里交了好多朋友,跟她们一起玩、一起逛街、一起学习、一起吃饭……这多么令人羡慕啊!我很喜欢大学生活,因为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不仅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09跳级生原稿HSK8级)

2给学生一个“交流课堂”

汉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前的汉语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必须摒弃“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创设并优化汉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报刊阅读课程《新疆的自然资源》一课中,采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基本上以6人为一组,并做笔录或录音(mp3、手机上的功能),同学们畅所欲言,各自介绍家乡这几年的变化,从中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如:

①我的家乡是达瓦孜、小刀、色买提杏之乡――英吉沙,我的家乡离喀什65公里,人口20多万,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维持自己的命。

我小的时候我们县很不发达,交通、娱乐、通信等方面有很大的麻烦或者不通,从英吉沙到喀什65公里,整整需要3个多小时,可是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加上现在正在修建国家一级公路,如果这个公路修建完成的话那时间会缩短到半个小时。通信也是很落后,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爸爸因工作到乌鲁木齐上班,那时候我们几乎没有电话,很难跟爸爸联系,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电话不用说了,互联网都普遍了……

我们县最具特色的产品是“手艺小刀”,我们的小刀是全国最有名,它是维吾尔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奋的结果。现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我们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拥有了一些其它的技术,卖小刀的收入是我县人民的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

这几年内地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帮助我们地区的发展,现在正在盖一些高层、体育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对人民有利的一些建筑,我相信我县以后更加发展更加繁荣。我也要好好利用这些好的生活环境,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为我的家乡的发展付出努力!

②我的家乡是新疆库尔勒轮台县,我从小就在轮台县的土地上生下来渐渐成长的。所以我了解那里的全部。

轮台县虽然是一个县城,但发展很快。我小的时候县内没有那样高高的楼房,也没有又宽有长的公路……也不方便,市场都不像现在这样热热闹闹。

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也一天一天长大了,随着我的长大,我的家乡也一天比一天发展起来了。你现在去看,就会看到轮台县的新模样。一看多得是高层、套房,什么时候上街,什么时候都热热闹闹的,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交通也特方便,什么时候想去哪儿,一去车站好多车都排着队等你上车。

不仅是白天,县城的夜景特别美。宽宽的公路上在各种路灯下显得亮亮的,就像白天一样,在人行道上兜风的人来来往往,不会让人感到寂寞……

我家乡的变化很大而很快,在此我说也说不完。我也没法通通都说出来。最好还是你亲自去参观一下,才真正发现我没有说谎。

那么一定去哦!轮台县人民会热烈迎接你的!

新疆南疆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地方,面积大,人口多,人们的文化程度低。大都数人从事农业,就是这个原因很多人不让孩子上学。人人都知道,上学的人越少,那里的发展就会越慢。

以前我们南疆的陆都是土路,路旁边除了白杨没有其他的美树,人们住的房子矮矮的,没有什么好看,因为这些房子都是用泥砖而造的。人人都知道南疆的面积大,缺水。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家乡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因为我们那边大都数人通过农业而生活,农业缺水绝对不行,缺了水就说明一年的劳动白费了。

但现在的南疆没有这个面貌了,现在的南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了,以前满是灰尘的路已经变成了公路,交通也方便了。人们住的不是以前简陋的房子而变成楼房了。这些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特别是喀什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新疆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和第二届南疆旅游节,极大地提升了喀什的知名度。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教学不仅仅是教,更多的是学生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释放的舞台,他们就能充分展现自己。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笔者与学生建立了QQ群,每周在网上布置作业,基本上是关于励志方面的小故事,让学生读后在网上写读后感,或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学生很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另外将《你在为谁读书》、《小故事大道理》、《我的大学》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阅读教学反思篇3

摘要:俄语作为中职学校语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职业实践能力的深化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行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完成中职学校俄语课程培养目标。基于此,以当前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为主要出发点,从教学观念转变、优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创新变革课程教学方式几方面入手,对提高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进行着重探讨,以期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深化转型来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俄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俄语教育;阅读教学

前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重视对俄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阅读教学这一途径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俄语交流能力、综合人文素养,以此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对此,本文以俄语课堂阅读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从而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快中职院校改革发展进程。

一、当前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中职学校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水平都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现阶段,中职学校俄语专业学生在参与就业、外出务工的同时,还在不断追求更好的发展目标,如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做出巨大贡献[1]。

但是纵观当前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课程俄语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首先,教学理念不合理,在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某些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学生自身的客观需求契合度不高,难以最大限度的彰显俄语阅读教学的升本内涵。其次,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俄语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绝大多数以单一浏览为主要方式,没有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最后,课程阅读教学方式单一,较适宜传统讲解方式为主,没有与学生就俄语阅读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中职学生俄语阅读的效率[2]。此外,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氛围时常处于枯燥乏味的状态中,甚至某些教师要以自身的教师威严压制学生,致使学生不免会对学生产生某些惧怕心理,这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提高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反思

(一)积极转变俄语阅读教学观念

中职学校俄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课程阅读教学观念,为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调整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促使俄语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生本化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提高中职学生的俄语阅读能力。对此,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结合当前市场对俄语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俄语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俄语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循中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完成中职学校俄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二)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优化培养

中职学校俄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优化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通过自身行为方式、认知结构的系统转变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从而促使中职学生俄语阅读能力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对此,为了扭转中职学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俄语单词记忆不牢、学习自主性不强的负面局面,教师要逐步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导学案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以便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实F俄语知识的内在消化与深刻解读。同时,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树立举一反三的学习理念,将所学的俄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加深记忆,巩固自身所学习的俄语知识内容[3]。

(三)变革创新课程阅读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俄语教师要变革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从而保证俄语课程阅读教学的各项方案更好的落实和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俄语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加快中职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进程。针对中职俄语教材语法多、词汇量大的特点,教师要树立全面教学观念,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立足于中职俄语文本教材,“课文主线――语法暗线”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俄语知识的有效降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俄语阅读兴趣的激发,逐步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饱满、昂扬乐观的态度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同时,教师要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学习质量。以分层教学法为主,保证每组间的学生整体质量保持趋同性,组内学生具有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分别安排相应的阅读学习任务,再利用课堂集中讨论的方式来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此外,中职院校教师要在思想观念转变的层面之下,与学生建立良好、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以良好的情绪关爱、体贴、尊重和信任学生,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阅读教学氛围之中能够更为真实的感受俄语语言的独特魅力,为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俄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方案的深刻反思,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学生俄语的学情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索与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的阅读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俄语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良好的中职俄语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满丽.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学校产品”――五年一贯制中职思政等基础课课堂教学反思[J].现代交际,2016,(09):197.

阅读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1教学案例

观摩了湘潭市风车坪小学四年级丁老师的一节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例五: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定义和关系。教学过程,由学生齐读后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数学信息并通过数量关系式计算得出结果。全班学生齐读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教师带读书本上的定义: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2案例反思

本节课选《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时为第三课时,主要通过体现实际生活应用习题案例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数学公式。应用题案例以数学语言叙述,需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摄取信息。整节课,授课教师很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一复习回顾知识是让学生回忆背诵数学公式并复述的方式。二教学应用题型,首先让全体学生读题目找信息,即是让学生找到解题关键、找到条件,全体同学齐读后,个别同学汇报信息。三通过对关键信息的解读来学习新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读定义。四让学生读数量关系式,熟读会背诵。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方法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加深学生运用正确的数理逻辑的体验。

3数学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获取、加工材料,摄取信息的过程,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透过数学现象看本质,根据条件得出结论等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理解。阅读是自我学习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朗格朗的终身学习教育需要通过学会阅读来实现。解决数学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分为浅阅读和深读两种。浅阅读停留在浅见的、浅显的层面上,而深读则是需要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现数学信息、探求数学问题。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文本获取数理知识、理解数量关系、感知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数学阅读教学,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文本获取数学信息的智育活动。

4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学理分析

很多小学生由于数学阅读意识还没有形成、数学阅读习惯还未培养,未能掌握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于应用题的信息看不懂题目条件、看不出逻辑关系,这些都说明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同时,很多教师对数学阅读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呈现“为了解题而解题”,的现象。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学理分析。其一,从认知情况分析来看,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发展。其思维主要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求知欲强烈,受学习经验和内容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还不够强,学习方法方面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学习习惯还处于塑型时期。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二,从小学数学特点方面来看,小学数学主要包含了数的认识,数的关系,简单的图形问题等,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基本的初步认知,教学内容和方式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但表达数学语言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方式大多选择直观教学,教学选取简单的、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的内容,数学知识大多需要详细的文字解释。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适合用阅读教学,同时通过阅读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考虑因素

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主要受教师教育理念、授课类型、小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5.1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渗透在其教学计划和课堂组织之中,决定课堂教学过程时间的分配、方法的选择、问答设置、互动交流。教学穿插数学阅读教学可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关注学习相对较困难的学生,增强小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5.2授课类型的影响

数学阅读教学受教学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授课类型的不同,这种教学方法所占教学时间分配就不一样。按照授课类型可以把数学课划分为:讲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讲授课和复习中教学设计时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运用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逻辑思维的运转。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主要讲解题目,但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阅读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题目安排,典型问题着重用这一方法去分析问题、加深印象。

5.3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

小学生原本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数学认知结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学习情况都是数学阅读教学实施考虑的因素。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是他的知识储备,数学阅读教学需要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对新知识产生认知。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影响着思考数学问题方式,实施数学阅读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数学认知结构具体安排。学生的阅读心理对阅读是否有兴趣,是否排斥、抵触。

5.4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的影响

从教学环境来看,学校的整体教学氛围潜在地影响着数学阅读教学是否可以顺利实施。一般而言,学校的同一学科教学风格相似,所以一所学校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讲解教师为主还是学生自主学习亦或二者参半,决定着数学阅读教学是流于形式还是可以顺利实施。因此,不同的学校教学氛围不同所实施的数学阅读教学情况也不一样。

6合理安排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6.1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数学阅读教学共同体

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方法,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渗透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为了实现更好地教,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学校打造数学阅读教学共同体,让数学老师在集体的帮助下加深对数学阅读教学的学习和理解。加强数学阅读教学,减少师生课堂交流误解。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多次磨课,带动学校教学氛围,促进数学教学优质化,落实数学阅读教学。

6.2完善数学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数学阅读教学设计其中并付诸实施尤为重要。进行课堂教学环节预设,对阅读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注意追求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能太过于低效率。教学计划中运用阅读教学方法要适当,计划一定的时间,太短或次数太多则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首先,需要正确解读数学语言,再结合问题训练。其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关键信息标注记号。学生掌握了具体的信息条件,弄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标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

阅读教学反思篇5

任务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90-02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字词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今的阅读教学。阅读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和理解技能,它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以下是笔者对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部分教师习惯在导入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单词“清障”,甚至花半节课时间解决单词障碍。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正课”时间,利用早读时间按照词汇表中的顺序逐个讲授单词的读音、意义及相关的构词法知识,并脱离文本来讲解所有用法。教师认为由于每个单元的词汇太多,集中处理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顺利阅读。殊不知,从教学实效来看,这样做一方面耗时过多,且脱离语境的词汇教学注重“死记硬背”,效果差;另一方面并不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和在一定语境下运用词汇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到的仅是词汇本身而已。这样做,最终导致学生在日后的自我学习中,尤其是考试中一看到生词较多的阅读材料就害怕,影响了阅读的继续。

反思: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阅读前最好不要集中处理生词,尤其是生词的应用,最多也就是处理一下读音问题即可,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话题、背景知识和语境,甚至是插图等开展生词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5SectionB中的阅读BeautyinCommonthings为例,本阅读中涉及的生词有:form,clay,celebration,bal-loon,papercutting,scissors,lively,fairy,historical,heat,polish,complete,etc.在本文pre-reading环节,笔者通过一段关于Clayart的简短视频作为引入话题,结合课文图片,穿插师问生答环节,同步带出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关联的词汇,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t:what’sthevideoabout?

Ss:it’saboutaChinesetraditionalartform,Chineseclayart.

t:aretheclaypieceslively?

Ss:Yeah,theylookveryreal.

t:DoyouknowanyotherformsofChinesetraditionalart?

Ss:Kites,papercutting,skylanterns...

t:Doyouknowhowtomakethem?...

然后重点强调上面画线词汇,帮助学生排除部分障碍,为正式阅读做准备。此外,这样设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让学生产生了继续阅读的欲望。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猜测词义;也可以暂时忽略,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后,再让学生详读文章,针对不懂的短语、句子提问,然后进行总结与归纳。在post-reading环节,在学生熟悉文章脉络及重点词句后,通过Freetalk的形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三种艺术的相关情况。这不仅是对所学文章的巩固,也是读后的语言输出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阅读中的任务设置

有些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任务时过于简单,大部分的任务设计仅仅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使学生基本无需思考就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但任务完成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仍模糊不清,甚至是一无所知。

下面是一位年轻教师在一次阅读公开课中所设置的一个任务环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Unit6SectionB中的阅读材料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

task:readthepassagecarefullyandfillintheblankswithrightwords(见转页表一).

反思:在此任务设置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在每个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学生不用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就能找到相应的答案。这个活动仅属于识记层次的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毫无意义,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分层阅读、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层次性,才会利用层次性的问题,使不同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新知识。

阅读理解问题的设置可分为六个层次:1从材料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2需要解读文本和重组信息的问题。3需要推理材料中隐含意义的问题。4需要评价和判断作者态度的问题。5需要个人回应材料的问题。6需要关注作者如何用语言表达意义的问题(nuttall,2002)。在具体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设计前三四类问题让他们回答即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设计后几类的问题,以锻炼学生对材料的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及归纳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上面的任务设置稍作改动为以下形式:

task1:Skimming.

Skimthepassageandtrytogetthemainideaofeachparagragh.

task2:Carefulreading.

Readthepassagecarefullyandfillinthechart(见表二).

通过任务设置的改动,可引导学生概括段落主要意思、填写表格、归纳全文大意等,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并通过分析、归纳来提高思维能力。

三、阅读中的整体篇章结构把握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课文细节,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基本都是关于阅读材料中细节的具体信息题和推理题,较少涉及文章的篇章结构、文体类型、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或中心而发展,以及学生较难辨别的“factoropin-ion”等问题。以八年级下册Unit1SectionB中的阅读HeLostHisarmButisStillClimbing为例,以下是阅读后面2d中所设置的问题:wheredidtheaccidenthap-penonapril26,2003?whycouldn’themove?Howdidhefreehimself?whatdidhedoaftertheaccident?whatdoes“be-tweenarockandahardplace”mean?

反思:以上问题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关于阅读材料细节的具体信息处理,很难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加思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通过问题明确阅读目的,快速获取文章大意,理清篇章结构。比如,针对上例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Howisthepassageorga-nized?Howdoesthewriterdevelopthestory?what’skindofwritingisit?what’sthewriter’spurpose?whichofthefol-lowingisthewriter’sopinionorfact?...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当然,教师要想提高设计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有关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水平,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最终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通过精读和泛读等技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动词,显示事件的全部过程;通过时间线索,使相关材料得到归纳;通过人物言行的分析,归纳其个性;通过前因后果,来抓住事件的中心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并学会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四、阅读后的语言输出

有些教师在post-reading部分,尤其在上公开课时,为求活动形式新颖而另辟拓展性话题,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愿望是好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说出的内容与所学内容无太大关系甚至无关,对所学文章的巩固无太大帮助,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retellthetext”这个环节,想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读后输出,无奈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字词教学方法,之后也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这样学生在面对阅读材料尤其是面对很长的阅读材料时,就只会背诵文章中的句子。这样的语言输出是失败的。

反思: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多种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才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图片、表格、概括大意、mindmap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取阅读内容的主要精髓,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有效储存与回忆,激活、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发散和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反思篇6

其实读懂并不错,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它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看来,我们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仅仅说“读懂课文……”是不行的,应该说“喜欢阅读课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级还应该有“欣赏……”另外,不论是否明确表述出来,教学目标都应该按照不同的年段有“评价……”的内容;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这种表述不仅仅有知识与技能,而且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含有过程与方法,是三位一体的目标表述。

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不少的语文教学都是考什么教什么,繁琐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讲解,做不完的习题和练习充斥着学生的一切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无人问津。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盛装知识的瓶子,机械反复地操练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这种语文教学每天都“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扼杀了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是学生们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阅读教学应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氛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这位教师还让学生组织了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学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师布置的“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的家庭作业很受家长喜欢,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当交流作业体会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父母亲是如何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亲等等。老师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阅读过程中,学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平等宽容,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教师角色应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阅读教学反思篇7

获得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作者的

意图。为此,我在反思了自身的教学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实践了以下教学策略,来改进阅读教学,提高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反思实践

(一)以课文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的调控和训练。在教学中抓好教材里的课文

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课文教学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

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求知欲,教师也可以集中力量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实践证明,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课堂讲解时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意识,为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课文教学,通常可以先从整体教学入手,让学生通过预习,以及教师的引导来了解文章内容或大意,再

通过相应的理解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在分析句子时,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层意

义,还要注意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课堂教学,主要采取下列步骤

进行阅读训练:

(1)结合教材warming-up里提供的信息,利用3-5分钟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标题、插图作有

目的的讨论推测和热身活动。然后,给学生提出2-3个相对简单但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对课文进

行浏览略读,寻找关键词或主题句,同时训练学生怎样去把握文章主旨,获取相关信息。

(2)模仿高考阅读理解的出题模式,设计4-5个选择题或问答题,让学生限时完成,然后教师引领学

生把每个小题中的问题带入到课文里去探索解答。完成后,鼓励学生记录得分,以便了解阅读理解能力

和水平的增长情况。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报刊。因为报刊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而新颖,能

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其广泛的题材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阅读英语报刊,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天下大事,学习和巩固许多英语知识,而且可以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提高学

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可以说英语报刊是当代丰富的英语语言资料库。一些新词、新短语经常最早在报纸

上出现

(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兴趣就会浓厚,阅读速度就会加快,理解能力就会加强,

阅读水平和能力就能不断得以提高。因此,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略读法(Skimming)。

这是阅读理解最常用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英语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且

层次感强。阅读时可以看标题和首尾段落,以及每段的第一句,就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寻读法(Scanning)。

寻读法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迅速获得所需要的某些特定信息,比方说,日期、数据等。因此,阅读

时关注点主要放在包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和章节,进行选择性地搜索阅读即可。

3、细读法(CarefulReading)。

此方法是一种更全面而仔细地了解文章的精读方法。其目的之一是扫清语言障碍,进行深层次语言点和

语法知识的分析。通过精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全面深刻地了解,达到对知识的永久记忆以及拓展的目

的,比如象考题中的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以及细节题等等,不经过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深层次

的理解,就很难作出正确判断。

4、猜读法(GuessReading)。

顾名思义,猜读即是对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生词或句子进行推测和判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

多生词和难懂的句子。为了既能看懂材料,又不浪费太多时间,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猜读策略。猜测

词义可以利用以下策略:

(1)在阅读前可以先看问题和每段首句,对文章内容作出预测,充分利用文章的语境来激活大脑中

的已有图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进而对生词或句子进行推测和判断。(2)根据定义猜测词义。如

果生词是句子或段落所解释的定义,理解句子或段落本身就是推断词义。(3)根据同位关系猜测词义。

有些生词的意思作者会用同位语来进行解释,因此,提供的信息可以猜出生词的词义,例如:we

visitednarvik,atowninthenorthernpartofnorway.学生也许不明白narvik的意思,但读了逗

号后的解释,就可以知道它是挪威的一个地名。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文中的逗号、破折号、

引号或括号里的内容。同位语可以是词、短语或是从句,同位语前还常用or,similarly,thatisto

say,inotherwords,namely,orother,say,i.e.等副词或短语出现。(4)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有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性的描述,阅读时可以根据生词的反义词猜测其

词义。例如:andrewisoneofthemostsuperciliousmeniknow.Hisbrother,incontrast,is

quitehumbleandmodest.在句子中supercilious对学生来说是生词,但是句中短语incontrast(相

对照的)提示与后面的词组humbleandmodest(谦卑又谦虚)是对比关系。由此可知supercilious的

意思为"目空一切,傲慢的"。表示对比关系的词汇和短语主要有:unlike,not,but,however,

despite,inspiteof,incontrast和while引导的并列句。(5)根据定语从句猜测词义,即,利用

从句中对某一先行词所作的限定猜出先行词的意思。(6)根据构词法知识对生词的词性、词缀或词根推

测词义。

综上所述,利用各种已知信息来推测、判断词义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可以灵活运用

。排除了生词障碍,就能顺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速度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重视词汇教学,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是影响阅读最直接的因素。在词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1.充分利用教材,学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2.通过构词法的学习来让学生扩大词汇量;3.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拓展和巩固词汇;4.利用配套的辅导材料来巩固所学词汇;5.利用造句的方

阅读教学反思篇8

1.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前”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斟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一般来讲,教学目标包括学科知识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越多元,教学价值就越大。教师要认清英语学科的语言特点,对已经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反思,反思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实现可能有多少。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更应当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追求。比如在讲解《thisismysister》时,教师要建立“扩展学生英语词汇量与句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更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丰富阅读学习形式”的教学目标,让英语阅读教学更有个性。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是没有定向发展规律的,同样,教学内容也不应当只限于初中英语课本。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面进行拓宽,加大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对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英语是人们交际的语言工具,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阅读内容,有利于阅读教学进步。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如在讲解《i’dlikesomenoodles》时,教师可以在反思中将餐厅点餐的对话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更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2.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反思,重点在于教师的自我检查与自我修正。在教学过程中改善与提高,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引导与资源,有利于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死板地去记忆阅读文章中的单词与语法,而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内涵,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动用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语言所掌握的具体意义。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与作者、与文章进行互动,产生共鸣,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是否给学生时间与机会去理解文章深意。

其次,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氛围进行反思。每一次英语阅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对英语阅读教学氛围进行反思。在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忽视了活跃课堂氛围的打造。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足,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会让阅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在讲解《i’mmoreoutgoingthanmysister》时,教师可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与学生聊一聊自己比他人强或者比他人弱的地方,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发散起来,使学生利用阅读学习中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3.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对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优点进行反思。在教学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后对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进行反思,有利于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一些课堂生成的教学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反思中将其积累下来,在合适的时机再次应用。比如在讲解《Couldyoupleasecleanyourroom?》时,学生提出利用阅读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利用这一生成活动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反思中分析这一活动的可行性,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要对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敢于直视自己的不足,才能让英语阅读教学不断优化。教师要改变教学权威的思想,认识到人无完人。教学后的反思,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期待与对课堂活动的建议,有利于教师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

阅读教学反思篇9

“教书育人”被视为教育的一般原理,对阅读教学来说可以表述为“教文育人”(于漪),即通过对语文材料(主要指文章)的读解,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包括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信念以及伦理道德观等内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属于文化的规范特征部分。①思想教育正是社会通过对“思想”和“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双重控制,将特定的“思想感情”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感情”,将个体言行和思想纳入社会规范之中并借以整合社会、控制个体社会化的行为。

目前,作为文化规范特征的思想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思想教育已成为语文课堂最常见的景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明确和归纳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和接受既定思想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过程。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阅读教学并非单纯的以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为目的,阅读教学在思想教育的要求下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形变或者异化。下面我从三方面来分析这一点。

(一)“育人”阅读教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理论界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其中以言语教学为标志的语文教学理论思潮对于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性质的研究,使得人们不再仅仅出于功利的要求、善良的愿望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人们对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问题进行了更为理性的研究。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附带功能”这一观点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界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育人”并且把思想教育作为阅读教学目的或者最重要的任务,这种看法也许正受到语文教学理论界对它最后的清算。②但是,多少年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地就是这样一直搞下来的,而且也将随着文化发展的惯性继续地进行下去,当然或许会减淡若干单调、僵化的色彩,或许又将有新的调整和形变。

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阅读教学历来具有极其突出的“育人”特征。在中国中古形态的圣化社会,阅读教学就是经义教学,培养“传圣人之道”“代圣人立言”的官吏及维护教化人士。中国古代非常强调“文教”“诗教”,强调通过阅读教学进行人格培育和道德修炼。③中国进入现代社会阶段后,虽然语文教学在分科教育影响下从经学的附庸中独立设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从来就没有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当作阅读教学的目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非常强调在阅读中“育人”。在阅读中“育人”,一直是中国文化对于民族、国家、社会生存和发展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是对人才“质量”尤其是人才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性设计。

进一步地说,中国文化对于“育人”要求非常单一,即要求人们的“思想”是同质的、全体一律的。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在中国中古形态的圣化社会,这种经义教学培养出来的“传道立言”、维护教化的士人相貌、脾性虽各各分殊,思想却惊人的雷同。应当说,这是圣化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所决定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不过是已有之“道”的传导之“器”,“我”既要按圣人之想来想,也要完全按圣人立论过程来立论,“我”的思想不过是“圣人”的复制品。进人现代社会,从现代语文教学中所体现的思想教育情况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设计规格也很单一。从目前情况看来,这种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国家、民族、集体,而较少考虑到个体。④有概括性、代表性的说法就是“又红又专”,其中“红”即所谓思想教育内容。历史虽不断变化,“红”的内涵也或损或益,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在阅读教学中,社会控制仍以将文化分子培养为同一规格的人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个性从来就没有成为考虑的中心要素。

或者说,在阅读教学培养单一规格、单一“思想”的人才仍是目前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主流。这种单一规格的“思想”设计,乃是围绕“如何使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这一压倒性主题而展开的。中国文化自19世纪受西方工业文明的进逼后,就特别强调“救国救民”“富国强兵”的道理,中国文化中政治动员也得以空前强调,一切都要与此目的有关。在此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自然不例外,因为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凝集在民族语言之中。大家热心这些道理,政治宣传,“开启民智”,把语文教学中心目的挤至边缘,语文教学与政治动员紧密相关,以至于变成某种程度或全面的“政治课”。这是阅读教学在思想教育影响下新的形变和异化。

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阅读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以民族、国家利益为至上,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的存在价值和需要,其极端的情况就是个人无条件地服从国家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以成就国家民族利益,就像一直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所宣扬的“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的人。这种“思想”内涵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往往也因其理想色彩的高远而不易落到实处,在文化世俗化变迁的环境中那就更不易落到实处,而要强行将这种“思想”灌输到文化分子的头脑和心灵中去,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阅读教学中思想教育果真能完美地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经过这种思想教育塑造的人可能是什么样子呢──他有些法定或者公认的“思想”,当然并不复杂,例如他认为生活中真善美始终占主流,假恶丑终会被战胜;他的“思想”主要是用作道德判断或者政治立场的识别而存在的,譬如他经常会说,“你的思想是不是有点灰暗不健康”,或者“你站在跟人民对立的立场上看问题了”。他也可能作一些思考,但其思维模式无疑是固定的,推理程式化,有教条化倾向,任何人事,他也许会用阅读教学中千万次用过的句式:“通过……表达了……反映了……赞扬了……批判了……”来进行概括总结。他如果能写文章,开口提笔往往就是“我们”如何如何,看不见个人独立思考的影子,他成了一个硕大无朋的“大我”在代社会立言。他惯于接受既定的“真理”,崇拜权威。他是最听话的,不幸也是最盲目的。他对自己缺乏自觉自主意识。他好做是与非的评判,但他却从不怀疑自己判断的依据,也从不怀疑自己。这样的人似

乎并不能承担民族生存和发展重任,就连社会文化变迁所引进的生活激变他也不能适应──这种激变所需要的智慧、勇气和负责精神,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中似乎很难培养出来。以国家名义对中国文化分子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总体设计,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同一的生活模式和思想模式中,这是一种政治浪漫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极端简单化的处理。通过阅读教学来“育人”,其实质就是将社会文化规范特征涵化为个体身心和言行中的过程;在这种同一规格“思想”的总体设计中,语文教学与之相适应,也在为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同一的思想观念模式中去而努力。这就常常使阅读中出现漠视阅读主体的现象,所谓“读中无我”,使阅读教学更多地成为社会规范特征传授的过程,而非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从阅读教学内容、读解方式上可以得到更为深切的认知。

(二)“好”的阅读内容

一般说来,对阅读材料(主要指课文)有两个前提要求:首先是思想内容好,其次是语言文字好,即所谓“文质兼美”。翻开任何一本语文教材研究的著作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论述。其中“思想内容好”就是为阅读教学中思想教育的要求而规定的,有时候将这“好”又具体表述为“积极健康的”“正确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或时展潮流的”等等,它的对立面就是“消极不健康的”“落后的腐朽的”“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或者时代潮流的”。前者以肯定的形态进入语文教学领域,后者以否定的形态进人语文教学领域,构成“思想内容好”的一体两面。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这“好的思想”内容给找出来,所谓归纳、总结出文章中心思想。进一步地说,明确和归纳中心思想也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将这所谓的中心思想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看问题的方法和观点,成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信念和道德准则。所谓学文即学道,披文入道,因文悟道,这“道”成为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被称为“好”的思想内容是根据社会官方意识形态的标准而做出的判断。因此,好的“思想”是经过选择的思想,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一文化、每一社会要将其崇尚的“思想”(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传递给年轻的文化分子,都要对教材的“思想”进行严格的选择。所谓让年轻文化分子面对人类精神资源中优秀的部分(包括文章),就是选择后的“优秀”。目前,语文教学所用的教材亦如此,它通过选文、编排、注释、删改等对“思想”加以筛选、甄别、改造、控制,相对来说,“思想”呈现高度的同质性。例如:假如“大公无私”是一重要的思想的话,课文就要通过各色各样的文体和其他方式反反复复地申述着这一思想。

好的“思想”也是经过加工的思想。自19世纪中叶以来,汉语言中己渗透着从西方文化所吸收的“思想”(如“民主”“自由”“平等”“个性”等价值观念),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如“权威”“不自由”“等级”“全体性”)相冲突,往往构成“思想”的两极或者多极。这些“思想”在进入教材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加工处理,使其呈现高度一致的一元的面貌。这种加工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删削,或者在阅读中对“思想”添加价值预设来实现的。例如,曹禺的戏剧《雷雨》进入教材就突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⑤鲁迅的《孔乙己》被解读为反映科举制度的罪恶。

好的“思想”也是不容置疑的思想。一般来说,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因其特殊的地位,其思想内容本身是不容置疑的。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就是将这文章的思想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教育”。它所传达的政治信念、道德信念是被先定为“积极健康的”“正确的”等等,它所要求于学生的,也是受到所谓的“正面教育”。

如果说,这些“好的思想”在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中尚能被大家所接受,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一元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不容置疑的“思想”及其信条似乎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而显得格格不入。语文教学有思想教育的功能,但并非这种功能一定会起作用,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这种思想教育功能的实现有赖社会文化环境。在价值一元的文化中,当思想教育内容与整个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相协调时,当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社会文化分子只能反复接受同质的思想刺激时,这种思想教育的功能会实现;当思想内容与整个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相违离时,这种思想的功能就不会实现,于是思想教育就徒有其表现形式,大家慑于道德、政治威权而不表示自己的反感,或出现口是心非的局面(伪圣化和虚假表达)。⑥这个时候,道德成了“舌上辞令”,写作文表白自己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义正辞严,很有激情,是道德家的派头,但在生活中却是另一副嘴脸:“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虽然好但是“爱莫能助”,只能悄悄走开。⑦

以“好的思想”来要求阅读内容,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内涵。也就是说解决了思想教育“学什么”的问题。事实上,“阅读教学”与“思想教育”是两个领域的活动,以思想教育内容来决定或者取代阅读材料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是思想教育与阅读教学的错位。也许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既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更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三)分解的阅读方式

如果说古人以笼统的整体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活动,那么自现代语文教学诞生以来,分解方式即成为了阅读的主要方式。目前社会对这种分析讲解的阅读方式展开了批评,认为这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但是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说清楚为什么分解方式会成为几十年来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那么也就不能对这种阅读方式有明晰的认识。现在,我试着从文化角度来分析。

前面说过,社会既然赋予阅读教学以思想教育任务,又为阅读教学选择了“好的思想”,那么要想把这“好的思想”涵化到年轻的文化分子身上,似乎就只有采用分析讲解的方式。何以如此?

根据现代接受美学理论,人对于文本可以有多种读解。尤其文学作品具有读解的多义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和模糊性。那么,这样的阅读就不能必然得到被规定要达到的“好的思想”,例如读《项链》,要想得出“批判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结论就不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如果读解出“慨叹人生命运无常”的结论,虽有作品本身做证明,也因其“消极”色彩而不被允许。而且如此读解下去,对既定的“好的思想”吸纳岂不是一种漠视、一种威胁?更容易引起历来被视为“单纯的”年轻文化分子思想的“混乱”,因此是要禁止的。要想把一元的既定的“好的思想”传输给学生并成为其个人思想一部分,只有通过分析讲解建立一整套的阐述系统,使读者思维的每一步都跟着这一套阐述走,不能容许个体的丁点儿的批判性思考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只能这么想”。分析讲解过程就是具体解决“怎么想”问题的过程,也是符合思想教育需要的过程。

为了略微明白这一套阐述技术和分解式阅读教学的情形,我引一段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刑场上的婚礼》课堂教学实录,教者为了说明周文雍、陈铁军二烈士的崇高革命精神,把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之中,提出下列一系列的问题:

刑场上怎样举行婚礼?婚礼又怎能在刑场上进行?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年月?什么地点?具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说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又为什么说这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⑧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惟一的,而且是全国统一的,就在每位教师都拥有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答案的线索,所谓提问的方式已经蕴涵了结论。现在语文教学采用这种“分解式”教学方式,在我看来,是在思想教育要求下阅读教学所能采取的方式了。它所要解决的思想教育问题是“怎么想”,在这一套分析讲解技术体系中,年轻的文化分子被引导着按固定的程式、既定的轨道思考并且一步一步地走向早就确定无疑的结论。若干人热衷的“图形板书”就是这一套分解技术的极致,是分析技术的趋向美学化的表现形态,所以也是适应思想教育的要求而采用的阅读教学辅助手段。传统以整体背诵方式接受儒家义理的做法,应当说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较好的办法,一方面因为现代白话文不适宜长篇背诵,另外一方面也与现代教育科学的旨趣不合,所以被判别为“死记硬背”而被忽视。

以分解分析为特征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基本上是训练模式化思维的过程,所以

大家对表达这一套模式化思维的话语非常熟悉、熟练,几达自动化反应的程度。例如让受过这一种教育的人谈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必定是“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之类,没有一丁点文学的感受、体验在其中。我本人也是如此学过来的,而且也是如此教过来的,所以想获得一点对于文学审美的真感觉,每每首先要摆脱这一套话语的钳制。这种阅读教学培养出来的年轻的文化分子,也不很懂得文学审美,而往往思维简单、机械,思路狭隘,没有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理解事物的习惯,对于世界、人生的态度缺乏情趣、主动精神。这是民族文化衰微的征兆和标志。

在思想教育影响下的阅读教学形态,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不能完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也与中国文化变迁不相适应。一方面,要把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附带功能;另外一方面,在文化变迁背景下,要实现这种附带的功能,语文教学中应容纳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将异质的、多元的思想材料引入课堂。

【注释】

①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63页

②参见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③参见周宪《文学教育:“道”抑或“技”》,见周宪著《崎岖的思路──文化批判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70页。

③参见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纵横谈》,见中国高教学会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组编

④《九年义务教育新修订语文教学大纲辅导讲座》,语文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91页,第97页,第104页。

⑤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谈选编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几个问题》,见王丽编《中学语文教育忧思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57页。

⑥参见韩军《反对伪圣化》,《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1999年6月7日。

⑦参见1997年全国统一高考作文试题。见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340页。

阅读教学反思篇10

一、教学过程

1.读前阶段

读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扫除生词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使学生带着兴趣和期待,自然地进入阅读主题。

Step1:创设语境,导入生词

(1)问题语境

利用上个单元学习过的内容,通过提问与“大熊猫”有关的问题,以旧带新,导出生词。

如t:aretheremanygiantpandasintheworldnow?(导出rare)

t:Sowhatshouldwedo?(导出activelytakeactions)

(2)图片语境

展示几幅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新的语境“扎龙自然保护区”,导出government,red-crownedcrane,wetland,tourist这几个生词。此设计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识记词汇的意义。

Step2:大胆预测,激活图式

预测就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以Zhalongisaspecialplace为中心,发散思维,做出了where?why?How?who?等丰富的预测,形成了一个关于Zhalong的初步概念图,使学生带着期待展开阅读。

2.读中阶段

读中阶段,教师既要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又要理清阅读主线,烘托阅读重点,使阅读任务迎刃而解。

Stepl:巧设略读任务,突出文章主旨大意

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目的是通过快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本环节让学生略读整篇文章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文中谈论了哪三个内容,此任务化难为易,学生很快就轻松地找出了答案。

Step2:利用图表分步寻读,理清文章脉络

说明文缺乏情节,内容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采取图表法可使抽象的内容视觉化、具体化,它展示的内容层次分明,能帮助学生理解、组织和记忆各种信息,从而降低阅读的难度。

(1)思维导图

让学生寻读文章第一部分paragraphl&2,根据思维导图的主干Zhalongisaspecialplace,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归纳总结出枝干部分的关键词和短语,如wetlands,providefood…red-crownedcranes。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概括了文章第一部分的主旨大意,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和文本互动,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流程图

文章第二部分第3&4段设计为一个流程因果图,学生根据问题whyarebirdsindanger?阅读文章,完成图表后,便能清晰地获知文章第二部分的流程和因果关系,即peoplechangethewetlandstomakemorespaceforramsandbuildings,——therewillbelessandlessspaceforwildlife。——Birdsareindangerbecauseofnothavingenoughspace。这种方法能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保证了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3)表格

表格的形式使第三部分第5&6段的内容清晰、系统、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眼前,whooften/wiiigothem?whatdo/willtheydo?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读后阶段

Step1:电话询问,在情境中交流合作

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pairwork,一个学生扮演去扎龙的游客,一个扮演游客的朋友,通过打电话询问扎龙的有关情况。这样的读后活动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Step2:角色扮演,在情境中内化运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已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实现从知识输入到输出,最终达到学会使用语言的目的。

Step3:拓展延伸,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

读后的最后环节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对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设置小组讨论活动,whatshouldandshouldn’twedotoprotectwetlandsandwildlife?让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发,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反思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