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十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十篇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06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生儿黄疸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7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及诊治呈上升趋势,我科统计显示:2006年98例,2007年175例,2008年284例。针对患儿家长的恐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注重与患儿家长沟通,实施了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

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

认识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黏膜黄染,病因复杂[1],是新生儿的多见病,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故易出现黄疸[2],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对人体危害不大;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与原发病的不同而异,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可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包括因窒息、感染、红细胞酶的缺陷等肝前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锁及发生在新生儿溶血病后的胆汁淤积等肝后性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泄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护理:①了解黄疸程度,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一般生理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生后3~4周,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病理性黄胆出现早(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超过12~15mg/dl或每日上升5mg/dl,黄疸退而复现。②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发生的时间及进展情况。③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体温、神志、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保暖维持体温恒定。④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⑤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及护理工作。⑥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及水分供给。⑦及时纠正缺氧、低血糖、酸中毒,避免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影响血脑屏障功能。⑧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前者可诱导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后者能结合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而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的实施:①护理人员一对一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对黄疸的观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指导正确尽早的喂养,以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③利用版面、宣传手册等形式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一些简单的疾病知识以及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程度,注意黄疸出现时间、发展情况、大便颜色,有无发热、拒乳、皮肤或脐带感染情况,鼓励其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④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既要重视又不能过度恐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⑤详细记录患儿资料,做好出院随访工作。

讨论

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体系[3],护理人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另外,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把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全程的医护帮助。通过全程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理,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诊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对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及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丽云.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2004:299.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诊治;观察;护理

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工作15年,经常碰到各种类型的新生儿黄疸,因而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胆红素是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新生儿排泻较慢,使体内胆红素太高,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有可能会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所以都需注意。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1.1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黏膜及巩膜有点黄,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生理性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一般不需要治疗。

1.2病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家长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4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2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2.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高胆红素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该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抢救治疗及时保住生命,但也可能会遗留日后的脑瘫。

黄疸也有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2.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2.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我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孕妇预防:(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食品或饮料等。(2)慎重服用中药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3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其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雨绸缪。

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

3.1光治疗。

临床普遍采用,较为安全和理想。光线可促进胆红素分解,临床上采用200尺烛光的300纳米~600纳米波长的光谱,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常用方法如下: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光疗时需要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

3.2促进结合和排泄。

琼脂可稳定胆红素于水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并有轻泻作用,阻止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新生儿内服琼脂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以用活性炭和消胆胺为佳。2008年我曾对辖区内67名轻度黄疸患儿中的40名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每次半支,每日4次温水冲服,促进胆红素的肠道排泄,3-5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与另27名未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的患儿相比,黄疸的消退速度明显加快。(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3.3中医药治疗

⑴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⑵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⑶淤积发黄: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日渐加重,腹满纳呆,神疲少动,食后易吐,胁下痞块,小便短黄,大便灰白,或见淤斑,唇色暗红,舌质色紫暗或有淤点、苔黄,指纹沉滞。

治法:化淤消积,利疸退黄。

方药:菌陈10克、栀子2克、柴胡6克、茯苓6克、白术6克、桃仁6克、当归6克、白芍6克、制军2克、,甘草2克。

3.4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重者不需输血。

4黄疸儿的护理照顾

由于只要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是病理性黄疸,因此出院后对宝宝的观察非常重要。首先妈妈出院前,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皮肤黄到身体哪个部位,回家后再观察有无任何变化,如果愈来愈黄,黄的部位愈来愈多,就一定有问题,如果黄的部位慢慢消退,就可能不需要担心了。以下是黄疸儿居家照顾须知:

4.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4.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4.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4.4家里不要太暗

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回家后继续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4.5勤喂母乳。

曾有研究表明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对新生儿黄疸消退有积极的影响。将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新生儿均行母乳喂养,干预组在母亲乳汁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黄便的时间、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结果: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1]丁国芳,张苏平,姚丹,等.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黄疸流

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0,10.

[2]李云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新生儿科杂志,2000,10(38):10.

[3]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王红…//中国儿童保

健杂志,-2003,11(1):-55~56

[4]杨银凤.康波2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

[期刊论文]-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02)

[5]李淑敏.杨英伟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

国医药导刊2007(05)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3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从而使得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若出生后24h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开始出现黄疸称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目前常采用蓝光治疗,辅以相应的局部治疗护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疗的依从性以及其他方面问题,使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通过研究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挑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μmol/L,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血清胆红素在早产儿>257μmol/L,早产儿>4周;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确诊)。②出生日龄24h~18d,平均日龄10.3d,出生时体重平均3.4kg,apgar评分8~10分。③患儿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巩膜及皮肤发黄症状。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后参与。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两组疗程均为3d,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治疗反应情况。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沐浴。新生儿全身与温水接触,进入与母体相似环境,可消除焦虑,提高新生儿光疗时的依从性和舒适感。②抚触。在新生儿光疗时,适当抚摸,能够促使新生儿增进食欲,减少哭闹。③灌肠。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h开始,能够使得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胆红素水平[2]。④声乐。护士护理时轻柔,适当播放音乐,可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的光疗环境,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勤沐浴,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以避免脐炎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3d的治疗观察发现,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占81.40%,有效6例,占13.95%,总有效41例,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占51.16%,有效13例,占30.23%,总有效35例,占81.39%,此外3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比较(x-±s,μmol/L)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

治疗组43322.4±22.3219.6±15.8a

对照组43321.6±21.8246.8±18.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发病率高,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因血清胆红素的异常情况所致,对患儿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机护理手段,可造成严重后遗症,并可能威胁其生命,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疗效的意义重大。实施早期的干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新生儿黄疸的早发现和早诊断[3]。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抚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较新颖的换血疗法等,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单纯治疗所顾忌不到的方面,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肠蠕动,增加胰岛素与胃肠激素的分泌量,促进新陈代谢,抚摸可刺激患儿体表神经,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排便,还可加快排出过高的血清胆红素,防止小肠将其再吸收,是有利于患儿身心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占81.40%,有效6例,占13.95%,总有效41例,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占51.16%,有效13例,占30.23%,总有效35例,占81.39%,此外3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治疗效果,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自珍,黄海波,王芳,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1):140-141.

[2]祝秀凤,姚云行,吴小红,等.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1-2142.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4

关键词:护理:思美泰;黄疸;疗效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是一组于新生儿期起病,具有皮肤黄染、高直接胆红素血症、肝功能受损(血清aLt增高)、肝脏增大的临床症候群[1,2]。其发病机理是因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毛细胆管的排泌障碍,导致胆汁不能排至肠管却而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疾病,使用药物、光疗等治疗方式使新生儿肝脏功能得以改善,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泄、代谢,从而使胆汁分泌增加是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临床治疗棘手,预后悬殊[3]。胡小英[3]的研究证实,思美泰治疗婴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有显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金兰、袁赛男、兰海英[4~6])等多项国内护理工作者的研究显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将早期护理干预与思美泰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在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的治疗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2月收治于我院的新生儿肝内淤积型黄疸患儿78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7]。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0.5~26d,平均为14d,体重为2.2~4.0kg,平均为3.1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两组均未接受过相关治疗,且在年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祛除病因、加强支持、补充适量维生素、护肝治疗,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思美泰药物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思美泰治疗方案:以50mg/kg的剂量标准1次/d静脉输液,疗程3~4w。早期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合理喂养,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1.2.1病情观察对入选患儿认真仔细的病情观察,了解患儿胎龄、体质量、喂养及保暖情况、分娩方式等;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大小便颜色的变化,掌握黄疸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动态变化,如果新生儿黄疸症状从头面部、巩膜向手足心、四肢扩散,同时颜色变深,是黄疸逐渐加重的征象,需加以重点监测,如患儿肌张力减退、嗜睡拒食等则表示可能出现了早期胆红素脑病,必须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1.2.2合理喂养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30min实施早吸吮、早接触,24h母婴同室,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常因无力吸吮造导致喂养困难,应多次少量按需哺乳,间歇喂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推荐10次/d以上,母乳不足者,给予配方奶粉补充,保证患儿营养所需。

1.2.3皮肤瘙痒的护理做好皮肤的日常清洁处理,保持皮肤湿润。新生儿皮肤细嫩,护理时要注意动作轻巧,防止皮肤受损,避免患儿因搔抓损害皮肤,否则可能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皮肤过度清洁或干燥从而降低了皮肤的天然抵抗力,使瘙痒症状更加严重。

1.2.4思美泰药物护理向家属做好用药指导,以便家属能够有效配合观察药物所致局部反应,因思美泰呈酸性,同时有较高的滴注渗透压,故宜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50ml/h),泵入时间持续1h以上,以减轻药物作用于局部血管的刺激性,保护血管,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妥善固定穿刺针,严防渗漏,如不慎出现渗漏,必须重新穿刺,如对渗漏局部给予微波理疗、用稀释的硫酸镁进行湿敷或给予呋喃西林擦拭,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挑破水疱,注意保护好患面,以免给患儿造成医源性损伤,为防止或减轻静脉炎反应,可于输液前在选定的穿刺血管周围涂抹喜疗妥乳膏。

1.2.5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指导家长对患儿的饮食状况及患儿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患儿拒乳、吮吸无力、喂养困难等,及时告知护士,以作为护士判断病情进展的依据,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处置,做出针对性的、适宜的喂养方法指导。耐心细致地听取并正确解答患儿家属的提问,对患儿家长多提供正面信息以鼓励他们帮助患儿共同努力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康复可能性。

1.3监测指标两组患儿均在实施药物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前后进行ait、血清总胆红素(tBii)、谷氨酰转肽酶(7-Gt)、结合胆红素(DBi1)、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检测,并行彩超对两组患儿的肝脏大小进行检测。血样标本为使用不抗凝采血管采集的清晨空腹2h以上静脉血3mL,血样检测系统为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疗效判定显效:患儿的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tB及DB下降≥50%,aLt为正值常或接近正常值;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tB及DB、aLt下降20%~50%;无效:黄疸无明显改善,tB及DB不降或上升,或病情出现加重。两组患儿均于治疗疗程结束时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试验组在接受了思美泰药物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思美泰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胆汁淤积型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类型,病因包括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感染、遗传代谢缺陷等[8]。血液中的胆管酶和胆汁成分的升高是其生化改变特点,而思美泰一方面可通过合成膜磷脂,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则可合成参与内源解毒过程的合硫化合物,以对患儿体内的腺苷蛋氨酸进行补充,从而使代谢阻滞得以消除,恢复胆汁排泌[9],对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起到病因治疗作用。合理喂养可以提高患儿的自身抵抗力和体力,利于患儿以较好的状态接受各种诊疗护理措施。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的特征性症状是皮肤瘙痒,是令患儿感到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10],患儿尚不能用言语表达不适,只会盲目地试图抓挠皮肤,易导致皮肤受损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且会因奇痒难耐而严重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导致患儿情绪极度烦燥,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因此,良好的皮肤护理有利于患儿减轻瘙痒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体力,促进康复。因思美泰特殊的药物性质,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加之新生儿血管壁薄等的生理特点,易导致外渗局部皮肤肿胀发白,严重者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11],故使用思美泰时相关的药物护理十分重要。多样化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相关诊疗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能促使患儿家属积极配合做好各种康复措施。患儿家属常因患儿的痛苦表现和病程的迁延而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易导致家属对医院产生不信任而出现对相关诊疗护理措施的配合不力,影响患儿病情恢复,故而针对家属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做好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消除家属的焦虑恐惧等情绪,提高其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最终达到促进患儿全面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胆汁淤积型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和思美泰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段恕诚,董永绥,朱启.小儿肝胆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

[3]胡小英,陈静,魏文琼.思美泰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29-30.

[4]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343-1344.

[5]袁赛男.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09-210.

[6]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护理研究,2011,18(8):110-111

[7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5:257-263.

[8]赵瑞秋,管小琴,罗治国,等.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0):1547-1549.

[9]仇世伟.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497-2498.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5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黄疸;影响因素;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qualitycontrolcircleinreducingneonataljaundiceapplicationeffect.methods:accordingtothemethodsandstepsQCCQCCspontaneouscomposition,applicationlaunchringmemberpDCacycletoexploretheoccurrenceoffull-termnewbornjaundice,development,factorsandimprovementmeasures,beforeandaftertheimplementationofqualitycontrolcircleneonataljaundicedevelopments.Results:theincidenceofQCCimplementationofneonataljaundiceissignificantlyreduced.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qualitycontrolcirclescaneffectivelydetectpatternsandfactorsoccurrenceofneonataljaundice,promptlytakeappropriatecaremeasures,toreducetheincidenceofneonataljaundice.

Keywords:QCCapplicationfactorsofneonataljaundice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作为全面品质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的一环,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活用各种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手法,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进行维持和改善的活动[1]。本课题来源于2013年邵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13SK82)

它是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常在生后2-3d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出现早(生后24h内出现),发展过快,程度过重,消退过晚或退而复现[3]。甚至出现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应积极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实施品管圈对找出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降低新生儿黄疸十分必要。本科通过组建品管圈,针对新生儿黄疸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降低了病理性黄疸的发生,而且还充分发挥护理团队的集体智慧,激励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对形成和完善医院文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01-12月本院产科出生的200例正常足月剖宫产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2014年01-12月正常足月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中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情况。研究对象符合下列标准:1、胎龄37-42w;2、出生体重均在2500g以上;3、新生儿无产伤、无窒息,apgar评分1min≥8分;4、新生儿无先天性畸形、疾病、无aBo或RH血型溶血;5、母亲孕期分娩期无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6、均采取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1.2.1出现黄疸:经皮黄疸仪测量结果为5mg/dl。

1.2.2生理性黄疸:经皮黄疸仪测量结果为

1.2.3病理性黄疸:经皮黄疸仪测量结果为>12.9mg/dl,每日上升5mg/dl,持续2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现。

1.3结果

对照组200例新生儿出现黄疸182例,黄疸发生率91%,其中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39例,发生率为19.5%;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0例,发生率为15%;实验组200例新生儿出现黄疸178例,黄疸发生率89%;其中24小时出现黄疸23例,发生率为11.5%;高胆红素血症17例,发生率为8.5%;实验组黄疸发生率、24小时黄疸发生率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采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F检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由10名护士组成,年龄20-3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士2人、护师4人,护士3人。通过民主集中原则,选举护士长作为品管圈组长,设副组长2人。经过征集圈徽、圈名设计方案,投票确定圈名为“爱贝圈”,寓意:以心为托,用爱筑巢,呵护生命,孕育希望!

2.2品管圈的运行2014年1月开始拟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以周为单位,按时实施,各步骤通过开展品管圈会议,由圈长组织,圈员积极讨论后决定QCC相关事宜。

2.2.1选定主题(2014年1月第2周)从全科现存的护理问题出发,全体圈员运用“脑力激荡法”列出4个主题,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进行评价,第一顺位“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2.2.2现状调查(2014年1月第3周)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1-12月本院200例符合研究对象条件的正常剖宫产新生儿中,有30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2.2.3分析原因(2014年1月第4周)针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的时间、发展规律,在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婴儿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按照80/20原则选定排名靠前的20%原因为主要原因,得出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首次胎便延迟排泄、新生儿肠肝循环、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及产后健康教育不足等。

2.2.3.1新生儿黄疸发生与出生时间的关系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多属于病理性黄疸。

2.2.3.2新生儿黄疸发生与排便的关系排便延迟或排便少是引起足月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正常新生儿多在10-12小时内排除胎便,L3-4d排黄便,若胎粪积聚在肠道内胆红素会被重吸收入血,加之,胎便排除延迟,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促进胆红素的吸收,发生新生儿黄疸[4]

2.2.3.3新生儿黄疸发生与喂养的关系剖宫产术后,产妇伤口疼痛,禁食、母乳分泌不足以及新生儿吸吮能力差,均可导致新生儿热卡摄入不足。如果新生儿母乳摄入不足,则会使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这样会导致肠内容物停留时间过长,致使血胆红素升高[5]。

2.2.4制定并实施对策(2014年2月第2周)(1)采用人工通便措施:新生儿出生后由助产士用注射器抽37℃左右生理盐水5ml加开塞露5ml,连接直径为0.5cm的一次性塑料肛管,前端蘸石蜡油后轻轻插入约L4-5cm,缓慢推注,推注完毕后助产士一手用纱布按压1-2min,,一手轻轻按摩腹部5min。促进及早排出首次胎便。(2)根据医嘱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平衡,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正常排泄。(3)做好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宣教,鼓励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促进泌乳或使用康复理疗仪催乳,增加热卡摄入,减轻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比例,尤其是出生前3d要加强喂养,增加喂养频率可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促使胎便顺利排出,结合胆红素排出增多[6]。(4)进行新生儿游泳与抚触,促进新生儿食欲及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胎便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3小结

通过品管圈活动,根据圈会上全体圈员得积极探讨,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的QCC主题调查分析,制定和实施对策,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使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加强了沟通配合,让大家主动参与管理,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7],,也使得大家能各抒己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对助产专业的热爱,使她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自我价值得以实现[8],

同时养成了独立思考和专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从而提升了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质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2]成金焕。品管圈队提高产房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依从性得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16):2532-2534.

[3]马小云,117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3:94-95.

[4]李岳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1):41-42.

[5]曹亮,易青梅,马媚媚,肖志荣,段秀丽.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7:52-53.

[6]孙凤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齐鲁[J]护理杂志,2006,12(7):600-601.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6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诊治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1],其发生与新生儿的出生地区、民族、胎龄及喂养方式等有一定关联。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四川省古蔺县人民医院一共治疗了4134例新生儿,其中有黄疸病的是102例,是全部新生儿的2.46%。以下是这102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新生儿黄疸黄疸是一种常见病症,它的发生机制是由于病人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导致病人血清内的胆红素浓度变高,从而出现黄疸症状[2]。黄疸的临床表现为黏膜、巩膜、皮肤等组织被染成黄色。正常人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是1.7~17.1umol/L,当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至17.1~34.2umol/L不能用肉眼观测到黄疸,此时称为隐性黄疸,但当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34.2umol/L以上时可以用肉眼观测到黄疸,此时称为显性黄疸[3]。能够引起黄疸症状的疾病有许多,如:胆道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产科疾病等。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一天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上升至86umol/L以上的症状。

1.1.2一般资料

102例新生儿中,满月儿有88例,过期产儿有5例,早产儿有9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3kg。这些新生儿都是在本医院或其他分娩的,其中有剖宫产38例,自然分娩64例。新生儿的喂养方式:48例采用母乳喂养,46例采用牛乳喂养,8例采用混合喂养。新生儿合并其他病症的情况:只患黄疸的有47例,合并脐炎的有32例,合并脓疱疮的有5例,合并宫内窒息、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的有7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有7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4例。病人住院时长分析:住院时间最长的是9d,最短的是1d,102例新生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是4d。新生儿的发病时间分析:发病时间最迟为第25天,最早为第3天,发病时长最长为15d,最短为2d。病人入院时的症状,体温不升高者4例,缺氧者5例,反应迟钝者3例。

1.2治疗方法及措施

患儿入院后进行常规的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血液凝血功能,血型检查,腹部超声等[4]。发现102例患儿中有25例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220umol/L,有77例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220umol/L。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同时伴有直接胆红素不同程度的升高,贫血的患儿有2例。患儿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黄疸保护肝脏,避免酸中毒,治疗低血糖,并且患儿停止母乳喂养[5]。静脉注射保肝退黄性药物,口服肝药酶诱导剂和中药,补充患儿体内的维生素,针对其中25例胆红素较高的患儿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了125~150umol/L。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2.1一般治疗方法停止母乳喂养,提前为患儿喂养葡萄糖,促进胆红素代谢;患儿持续低流量吸氧气,及时为患儿改善缺氧现象;为患儿及时补充营养,做好保暖措施[6]。

1.2.2光照疗法利用波长为427~475nm的蓝光或波长为510~530nm的绿光进行光照治疗,光的亮度设为160~320w比较合适,灯源最好与患儿相距20~25cm。一般高胆红素血症24~48h即可,黄疸较重者一般48~72h或更长,光疗作用部位在皮肤浅表的组织,光疗后皮肤黄疸减轻,并不代表血液中的胆红素下降情况,必要时抽血复查[7]。

1.2.3药物治疗法

通过为患儿输血或蛋白质等物质来补充新生儿血清内的蛋白质含量,纠正患儿酸中毒、水肿、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为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抑制吞噬细胞对致敏细胞的破坏。合理的对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酶系统功能,抑制抗原抗体的反应,减少溶血,使用白蛋白使之与间接胆红素结合,减少核黄疸的发生[8]。

1.2.4换血疗法换血是高胆红素快速的方法,可以合理及时地移除新生儿血液中的致敏红细胞和抗体,降低间接的胆红素,从而有效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换血疗法主要适用于新生儿溶血病,也可用于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药物中毒[9]。

2结果

本组102例黄疸新生儿经过治疗后,有35例得到治愈,治愈率为34.3%;有62例表现好转,好转率为60.8%;有2例自动出院;有3例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对这两类黄疸的分析如下。生理性黄疸是指患儿在出生后2~14d内,仅仅是因为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没有临床症状,肝脏功能也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在220umol/L以下,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生理性黄疸的病因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胎儿在母体内低氧,刺激产生的红细胞过多,当胎儿出生后,血氧浓度身升高,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第二,出生后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不能处理胆红素,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第三,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健全,肝酶的活性比较差,不能有效处理胆红素,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新生儿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依据是出现以下症状:出生/d后胆红素浓度≥102umol/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20.6u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55umol/L;结合胆红素>34umol/L,血清胆红素平均每天升高85umol/L以上;黄疸现象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退后再次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0]: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异常,不能代谢体内胆红素;排泄障碍。胆红素生成过多同族免疫性溶血,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行态异常引起的红细胞破坏最为严重[11],药物,感染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及肝功能异常,新生儿病毒肝炎(乙肝病毒或非乙肝病毒),或新生儿细菌性感染,先天新陈代谢性疾病伴随的肝功障碍,先天性胆道结构异常,闭锁。对于先天性胆道结构异常,闭锁引起者需行手术治疗,应注意鉴别,及早治疗[12]。

所以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患儿黄疸是属于病理性黄疸还是属于生理性黄疸。根据确诊的黄疸病因,积极地为患儿进行治疗,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丽琴.母乳性黄疸5l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7,36(2):100.

[2]周小玉,徐美英,张小琼,光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影响的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51353.

[3]朱小瑜,郑丽萍.黄辉文.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疗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2):739.

[4]杨光英,吴晓翠,孔样英.新生儿黄疽治疗进展.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249250.

[5]诸葛亚玲.思密达干预新生儿黄疽的临床研究.儿科药学杂志,2003。9(2):4849.

[6]夏焕德,王国华,柯新桥.新编儿科秘方大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7]刘建京.清肝利胆口服液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3):1227.

[8]李凤英,陈自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和争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8384.

[9]钟丹妮.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诊治研究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6):517519.

[10]赵青萍.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82.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7

新生儿护理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新生儿的脐带应该怎样护理。因为新生儿脐带剪断后直径约1厘米左右,对新生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口,如护理不当,将成为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断脐后的护理,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沐浴要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方法可用3%碘伏消毒残端,再换上无菌的纱布,纱布应该在生后12-24小时去除,如包扎的时间过长,纱布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是否干燥、脐部是否清洁。

2新生儿黄疸护理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新生儿出生后3-6天会出现生理黄疸期,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健全,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10―14日消退,个别有延误到20日以后者,属于生理现象。当出现黄疸时,喂葡萄糖水+晒太阳就可以解决。还有种母乳性黄疸,这时可停母乳2-3天,让BB肠胃适应。

有的胎儿出生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且持续不退。这种黄疸多是母子血型不合造成的。当胎儿的血液是RH因子阳性,而母亲的血液是RH因子阴性时,新生儿易发生溶血而出现黄疸。此种黄疸较严重,一般不会自然消退,而需换血、光照疗法或输白蛋白治疗。所以,在临床护理时,从婴儿出生后就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新生儿红臀护理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也是护理上最棘手的问题。

新生儿红臀表现为:肛周、会及腹股沟皮肤潮红、脱屑、糜烂伴散在的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或脓点,有分泌物,患儿常因疼痛哭闹不安,体温一般正常或随原发病变化。发生红臀的主要原因多为新生儿皮肤娇嫩,使用一次性纸尿裤,透气性能差、吸水性强,不及时更换,长时间刺激臀部皮肤所致。在温暖、潮湿、偏酸环境下有利于霉菌生长,而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所以易发生红臀。另外有部分新生儿对纸尿裤

也是发生红臀及皮肤损害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勤换尿布,尿布不要包得太紧。必要时抬高并暴露臀部,让孩子仰面睡。尿布尽量选择柔软的棉布,严格消毒隔离,孩子的尿布应专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尽量少用纸尿裤,以防止过敏造成感染。②新生儿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可补充牛奶,但要注意牛奶的浓度,一般牛奶与水的比例为2:1,一定要煮沸15~20分钟,使蛋白质凝块变小,容易消化吸收。喂养必须定量、定时。换尿布时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质量和颜色,以便调节奶量,预防红臀发生。③红臀发生后,轻者大便后冲洗干净,涂撒脐膏;重者大便后冲洗干净,涂紫草油或1%鞣酸软膏或抗菌素软膏,用灯泡烤干。如有破溃,可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

4新生儿腹泻护理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色,呈粘糊状,无臭味胎粪约3-4天内排完。小宝宝的大便一般无定量,判断是否正常的关键是查看它的颜色和性状。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如果宝宝的大便颜色为其它,或者呈水样、油样、混有很多奶瓣等,且味道发酸,就应该去看医生了。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8

产后访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哺乳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产妇提供全面、连续的、主动的健康指导,促进母子健康。对近两年来建立围产保健册并接受3次(出院2~3天、14天、28天)正规上门访视的482例产妇的随访调查统计,85%的产妇在母乳喂养、婴儿健康问题、常见病的处理及预防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常见问题

产妇方面:①问题:母乳不足、胀奶、皲裂;②便秘及痔疮;③不良习惯;④腹部及会阴伤口护理不当;⑤产后焦虑抑郁。

婴儿方面:①新生儿黄疸;②红臀;③皮肤湿疹;④脐部感染;⑤眼部分泌物过多。

指导对策

对于访视中出现的较为普遍问题印制了关于母乳喂养、婴儿保健、产褥期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宣传材料,在建立围产保健册时发放到她们手中并定期举办母婴保健知识讲座,使产妇及家属对产褥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减少由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产褥期疾病。

针对产妇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进一步指导哺乳的技巧和方法及护理的方法,及时纠正凹陷;出现奶胀时及时热敷按摩,加强吸吮,帮助吸出多余的奶汁,指导正确的挤奶方式;母乳不足除加强吸吮并给予饮食指导外还要多给产妇鼓励和支持,保持心情舒畅,让产妇明白下奶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勤吸吮,奶量会逐步增加并充分满足婴儿的需求,必要时辅以中药催奶,每次哺乳后挤一滴奶液涂抹在上以防皲裂;②主动讲解产妇的合理营养搭配,重视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取,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每次便后温水清洗。痔疮外涂痔疮软膏,严重者及时就医。③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护理切口,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切口轻微疼痛及牵拉感都属正常,如疼痛难忍及影响行动应就医。④指导产妇进行心理情绪的自我调控,积极主动的与家人沟通交流,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为产妇和婴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使产妇尽快适应婴儿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⑤指导演示如何做好婴儿护理,如婴儿沐浴,婴儿抚触以增进母婴感情。

针对婴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及判断黄疸的程度:如黄疸的面积、是否进行性加重、婴儿精神状态、吃奶量等。如何使黄疸减轻:加强喂养、多喂葡萄糖水、若疑为母乳性黄疸则可建议产妇暂停母乳喂养3天或隔次喂母乳,若黄疽不断加深且精神状况不佳、嗜睡则应嘱其就诊。②告知产妇婴儿的衣服、被褥、尿布应用专用婴儿洗涤用品,在太阳下晒干。婴儿大便后应做好臀部护理并适当使用护臀霜,特别是婴儿腹泻时。若发生红臀,更要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给予鞣酸软膏外涂。使用棉质尿布。③湿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原因是过敏,特别是对母乳成分的过敏,应帮助产妇找出原因,进行饮食指导及婴儿皮肤护理的指导,并告知婴儿房间应阳光充足,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④解释婴儿特别是经产道分娩儿易发生眼部感染的原因,注意提醒家属应将婴儿用品单独放置并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正确进行眼部护理及滴眼药水的注意事项。⑤告知脐部护理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辨别脐部感染的征象以及脐带脱落的时间。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9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病因早期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sofnewbornhyperbilirubinemiaandsuggestinterventionplan.methodsthebilirubinconsistencyofthe182newbornhyperbilirubinemiacasesinourhospitalwasmeasuredbyveinexsanguinationcombinedwithmedicalrecordanalysis.Resultsthemaincausesofnewbornhyperbilirubinemiaincludedperipartum,infectionandhemolysis.Conclusiontoreducethediseaseincidenceofnewbornhyperbilirubinemia,healthprotectioninperinatalperiodandnewbornnursingshouldbeenforced,obstetricaldepartmentqualityshouldberaised,andclosewatchontheemergingtimeanddegreeofjaundice,detectingitscauseandtreatingitassoonaspossiblearealsoimportant.

[Keywords]hyperbilirubinemia;newborn;jaundice;etiology;earlyntervention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产、儿科的密切配合,许多围产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却多年高居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有直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如何及早合理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其后遗症是我们儿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1](1)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μmol/L。(2)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5μmol/L。(3)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05μmol/L;早产儿>255μmol/L。(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或加重。

1.2一般资料182例患儿中,男98例,女84例,男女之比1.16∶1。其中足月儿146例,早产儿31例,过期产儿5例,发病日龄<7天167例,7~14天14例,14~28天1例。

1.3检测方法抽静脉血、肝功能检查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病因(1)围产因素77例(占43.4%):剖宫产44例,窒息13例,其中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早产14例,胎膜早破1例,难产及产伤4例,产妇妊高征1例。(2)感染因素59例(占32.4%):新生儿败血症19例,肺炎14例,脐炎12例,皮肤感染11例,toRCH感染3例。(3)母乳性黄疸21例(占11.5%)。(4)溶血因素8例(占4.3%):aBo溶血7例,RH溶血1例。(5)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占0.5%)。(6)原因不明者16例(占8.8%)。

1.5结果患儿住院期间全部经过蓝光照射治疗,此外针对病因治疗,分别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药物退黄,肝酶诱导剂增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严重者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痊愈者114例(62.6%),好转62例(34.1%),发生胆红素脑病2例(1.1%),自动出院3例(1.6%),死亡1例(0.5%)。

2讨论

新生儿黄疸原因很多,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红细胞破坏增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排泄缺陷和肠肝循环的特殊性[1]。

本组显示,围产因素占第一位,其次是感染、母乳性黄疸、溶血等。新生儿窒息缺氧,使机体氧耗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使血红蛋白饱和曲线右移,氧亲和力下降,使组织缺氧,致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引起黄疸。早产儿由于缺少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再加上低蛋白血症、低血糖、易感染、缺氧等因素,均易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儿在手术中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同时剖宫产儿本身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影响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增加,此外,麻醉药使新生儿肠蠕动减弱,减少胎便排出,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2]。再者,剖宫产儿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早吸吮,水分和乳汁供应不足,尤其热量摄入不足,使得红细胞破坏增多,肝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以及肠道摄入少,影响肠道菌群的建立,阻碍了胆红素的排泄,促使黄疸加重。文献上还多次报道,剖宫产由于使用了较大剂量催产和静脉输入大量非电解质溶液致使黄疸加重。因为催产素有抗利尿作用,可引起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浓度及红细胞渗透性水肿,从而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和破坏加速,使胆红素产生增加[2]。因此,早期干预应在围产因素上积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分娩时尽量有儿科医师参与,积极配合,应适度掌握剖宫产指征及催产素剂量和非电解质溶液的输入。以尽量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目的。

感染因素: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和肺炎,感染时可致溶血和抑制肝酶活性,使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目前,toRCH感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组统计有4例。早期干预:预防为主,避免羊水早破和产程延长,做好脐部和皮肤护理,对母亲有感染征象者生后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尽量减少一切感染机会。

母乳性黄疸(BmJ):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以及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其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理论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其中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增加和(或)活性增强,是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增加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后者从小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中位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黄疸。周晓光[3]等学者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β-葡萄糖醛酸苯酶主要来自母乳,并与母乳性黄疸呈相关性。干预方法[4]:尽早开奶,增加母乳次数,实行按需哺乳,刺激肠蠕动,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对于重症患儿停母乳改配方奶加光疗,待胆红素浓度下降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应视为病理性黄疸,虽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学者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胆红素浓度过高者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故同样应引起重视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母婴血型不合所致,胆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体,此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导致黄疸,溶血多发生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早期。新生儿出血症如颅内出血等是因为出血多,则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而致黄疸。干预:发现早期黄疸首先考虑溶血因素,查母婴血型,尽早蓝光治疗,必要时静脉输丙种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此外,尚有16例原因不明的黄疸,可能与摄入少、能量供给不足、肠蠕动缓慢等因素有关。我院检查条件相对有限而无法明确也有一定影响,亦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要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明确病因,尽早给予干预治疗,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特别是高危儿,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普及新法接生,推行心肺复苏,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早产、难产、窒息及产程中感染。加强新生儿护理,密切观察高危因素、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不同的胎龄和体重其胆红素峰值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胎龄、日龄、体重和高危因素而制定不同的干预指征。若出生后24h内血胆红素>102.6μmol/L,48h内>153.9μmol/L,72h内>205.6μmol/L已属病理性黄疸,不需等待220.6μmol/L,均应给予光疗,早产儿即为高危儿,如又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胆红素达102.6μmol/L即予以光疗。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7.

2王玲,陈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4:201-203.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篇10

[关键词]低胎龄;早产儿;临床分析;诊疗

[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85-02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低胎龄早产儿的存活率和致残率在不断改善,但是低胎龄早产儿由于先天的生理及解剖功能不足,在诊疗过程中常会发现该类患儿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笔者把2009~2010年本科收治的65例低胎龄早产儿所遇见的问题,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9~2010年本科所收治的65例低胎龄早产儿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临床分析。该组患儿胎龄为29~34周,体重1400~2000g。大于34周的较大胎龄早产儿不在观察范围内。

1.2方法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观察其进食、营养、呼吸等问题,并监测其暖箱治疗温度、脑损伤情况、胆红素、血糖等指标,同时观察其有无感染、胃出血等。

1.3暖箱治疗

患儿入院后全部住暖箱保暖,暖箱湿度标准为50%~60%[3],温度标准见表1,结果仍有3例患儿在住暖箱12h后体温低于36℃,给予适当提高暖箱温度和增加静脉营养后患儿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

2结果

2.1进食及营养问题

患儿出生3d后进食仍较差者(每次不足5ml,24h总量不足50ml)45例,占69.2%;呕吐或溢乳者28例,占41.5%。对此类患儿要有耐心,根据患儿进食状况,合理配合静脉营养。

2.2呼吸方面的问题

出现呼吸窘迫18例,发生率为27.1%,根据情况给予头罩吸氧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15例患儿病情逐渐好转,3例转院。出现呼吸暂停患儿19例,发生率为29.4%,出现呼吸暂停后立即给予皮肤刺激,并配合静推纳络酮和静滴氨茶碱治疗。16例患儿呼吸暂停逐渐好转,3例加用Cpap治疗,逐渐好转。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为:呼吸停止超过20s,心率<100/min,伴发绀[2]。发生肺炎2例,给予合理抗感染后,患儿肺炎逐渐痊愈。

2.3脑损伤情况

脑Ct检查,脑水肿明显者13例,占20%,脑室出血4例,占6.2%,该类患儿病情平稳后为防止脑瘫发生应按疗程给予营养脑神经治疗,必要时综合治疗和多疗程治疗。

2.4胆红素检测

高胆红素血症7例,诊断标准采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该类患儿采用蓝光照射和适当配合药物治疗3~5d后黄疸痊愈。

2.5感染情况

皮肤感染2例,给予皮肤护理和抗感染治疗后很快痊愈。

2.6血糖

低血糖4例:给予静滴10%葡萄糖溶液后血糖逐渐正常。

2.7胃出血

胃出血2例:给予静滴甲氰咪胍和口服蒙脱石散,患儿1~2d胃出血消失。

3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较小的低胎龄早产儿,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儿提前分娩,患儿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存在诸多生理和解剖方面的暂时性缺陷,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故易发生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许多功能不成熟,故进食差,易呕吐,常需配合静脉营养。②肺泡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形成肺泡塌陷,常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肌无力,易发生呼吸暂停,而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呼吸暂停机率就越高[4]。免疫功能低下,呼吸中枢、呕吐反射、咳嗽反射弱,易发生呼吸道感染[5]。③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体表面积大,供应热能的皮下棕色脂肪少,胃肠功能不全,进食能力差,易发生体温不升或低体温。④早产儿脑室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不成熟,易破裂,常在缺氧情况下导致毛细血管破裂造成脑室出血。由于导致患儿早产的原因很多,产前产后常发生缺氧,易形成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资料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2.93%。对易发生脑瘫的高危儿早期干预,使成熟和分化过程中的脑功能损伤得到进一步的有效代偿[6],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的可能性。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很常见,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相对足月儿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发生病理性黄疸,甚至核黄疸。⑥早产儿进食能力差,生理调节功能差,糖元储存也不足,而且胎龄越小,糖原储存也越少,故极易发生低血糖[7]。⑦感染问题,早产儿由于先天功能不足,免疫功能不成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来自母体的抗体也较成熟儿少,皮肤的屏障功能也低,常导致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⑧由于早产儿凝血酶原不足,维生素C不足,使毛细血管脆弱易出血,常导致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

综上,对收治的每一位低胎龄早产儿应根据患儿的产前、产中、产后情况,结合患儿的整体状况,综合分析,仔细观察,精心治疗,尽量减少以上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

[4]刘晓日,吕剑.纳络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31例疗效观察[J].2008,29(2):136.

[5]马加宝,陈凯.临床新生儿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

[6]沈晓明.儿童脑科学研究的临床和教育意义:研究到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1.

[7]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