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十篇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十篇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22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1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高段的学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唇动和低声读、用手指着所读内容、不断回读、脑袋摆动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四、总结升华练习―――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和重点。

一、当前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一些语文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字词以及课本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是将完成作业、背诵课本当作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对课外读物缺乏阅读兴趣。当前,虽然有和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但由于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讲解这些课外读物的相关内容,导致学生没有动力去阅读,虽然教师强调增加阅读量的关键性,但是学生依然应付了事。一些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本来想读课外读物,但是发现有些内容读不懂,而教师又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答疑解惑,这不仅影响了阅读的质量,还导致学生慢慢地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以及习惯的相关策略

1.提高阅读意识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和阅读兴趣,只会为了完成课后作业才去啃书本。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时刻提醒、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教育学生阅读对今后成长的积极意义。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将课文内容和课外读物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优秀作品。

2.营造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产生塑造效应和激发效应,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接受书本中传递的知识和文化。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让书籍点亮学生智慧的明灯。

3.引导阅读内容

教师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在阅读《骆驼与羊》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描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然后提出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创设情节,将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故事的寓意,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外读物穿插到课本中,通过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梅花》的过程中,可以将宋词中的《咏梅》拿出来和学生一起鉴赏,然后询问学生关于梅花的特征和寓意,通过这首词引入所要学习的《梅花》。通过引导阅读内容,为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感觉到在课本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等着他们去学习、去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4.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充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去发现、去观察,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生活中,实现语文和生活的无缝对接。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开展每周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阅读的故事,在讲中练、在读中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也可以举办推荐活动,教师可以经过筛选,定期为学生推荐一本书,学生也可以互相推荐,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5.巧设阅读考试

考试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习惯的手段,考试本身不是目的。教师要巧用考试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阅读产生动力。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如果太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太容易,会使学生出现骄傲的心理,这两种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地设定问题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出题的同时,还要适当地拓宽知识面,考查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开卷有益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评分,还要适当地给出评语,分数较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分数较高的学生,教师要继续鞭策,不能产生骄傲的心理,要持之以恒地继续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熏陶、积淀语感、品位语言、触摸语言,充分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增加主动阅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让阅读变成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活动方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82-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阅读能力成为现代人一项极重要的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建议”;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也兴师动众营造“书香校园”,这些都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网络、电子等各种信息工具的年代,我们的学生如果不是守着电视机,就是伺候着电脑,或者抱着游戏机、手机,上QQ,玩微信和各类游戏,学生与课外阅读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由于名著教学本身难以操作,缺少一个可依的“范”;而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缺失,对中考急功近利思想作祟,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处于“放羊”的状态: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缺乏阅读名著的兴趣,中考评卷中,“名著阅读”成为失分较严重的一个板块。如何改变这一令人头疼的现状,还名著阅读一片蓝天呢?近十年来,许多语文老师在不断思考、交流、探索、总结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奏效甚微,推广不起来。近年来在许多老师频频发出“名著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的疑问与求助声中,我们抓住了“名著阅读指导课”这个突破口,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针对性和如何保证其常态性、长效性等方面,总结归纳了一些有效方法进行推广实验。以下介绍的就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用心预热,做好阅读前的鼓动宣传工作,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兴趣,为名著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带进名著阅读的天地中去。鼓劲激趣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利用自习课或特别安排相应的时间,按年级人数分批组织学生看相关的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再组织学生“说电影”,教师可以根据电影“粗略”和文学作品描写细致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品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去了解更多细致内容的兴趣,自觉地在电影的影响下,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

2.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从学生的视角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对“好书我推荐”活动要做明确指导,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如作品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值得去品读的是什么?最触动你心灵的情节(事件)是什么?等,再用同伴的力量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是同学之间的交流、研讨,撇开了老师的“指手划脚”,学生会觉得更直接、更贴切、更真诚,当然他们也更乐意接受,并自觉去尝试、探究。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办班际“名著阅读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学生初读名著的感受与见解,在交流学习中,互相补充知识养分,纠正认识的偏差,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完成对作品比较全面的把握。

二、教师先把名著读“薄”读“厚”,再进行分班教学:精心预设侧重方法指导,大班小班教学相辅相成

平日里,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经过考试检验,往往出现指导了还是考不好的结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在“名著阅读指导”课这里,发现了可以逆转的玄机。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还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名著阅读指导”课,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自觉主动地进行名著阅读活动,自主完成对“名著”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再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达成“指导”课的目的。为此,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1.教师分组合作,共同研读一部名著。教师选择一部所教年级必读名著,三两人一组进行研读,先读“薄”,再读“厚”。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读书要领,积累经验,筛选有效方法。备课组老师分别把年级必读名著分摊消化,作为集体备课资源备案,以便学科组教师都能分享教育教学资源。

2.分班教学,将阅读指导与落实消化的功效放大,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指导”课的领航作用。将“名著阅读指导”课分为大班课和小班课两种形式来设计:大班课可以视场地大小确定2-3个班一起上课,小班课即回到自然行政班课室由科任老师主持。上大班课的老师即是负责某部名著专题研究的老师(负责整个年级该名著的大班授课任务),上课的内容由专题研究小组的老师共同策划、设计,着重突出阅读方法的指导;小班课的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用大班课上老师教的阅读方法,完成大班课上布置的延伸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落实了该名著阅读的要求。

3.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并行,指导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许多老师会教给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选择浏览、略读或精读的阅读“三读法”,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了这些方法很重要,却常因缺少针对性和具体的范例,学生接受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从小学所习得的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好句等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都会保持这个习惯。但到了中学,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要求高了,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了,要求教师要相应地补充更多的阅读方法指导。在对学生已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普及、强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首先要教给学生的是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来选取阅读的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一刀切。落实到名著阅读,再具体到某部名著的阅读方法,其实应该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着重体现同中有异的方式与要求。

其次是教给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的方法。

古人有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的读书法。读“薄”就是取其精华,知其要点;读“厚”就是反复吟咏,含英咀华。名著阅读指导的大班课上,我们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最终把名著啃下来。比如,指导学生在读“薄”的过程中,如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介绍采用做读书卡片的方法,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展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最后进行明确点评,让学生清楚该怎么做,并给机会学生课后自我完善。指导学生在读“厚”的过程中,如何反复吟咏、批注及积累,可以向学生特别介绍“批注阅读法”。文字批注法一般有这几种方式:

(1)质疑式批注,即在阅读中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2)赏析式批注,即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分析认知。

(3)评价式批注,即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及对某事的看法等。

(4)感想式批注,即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表述。而在名著阅读指导小班课上,教师则需要在学生交流、探讨名著阅读情况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达成学习的目标。

第三是陶行知先生在“八位顾问”这首歌里,就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联系八个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的兄弟,多提几个问题问问自己,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也应该向学生强调在我们的阅读理解中,多和这八个姓“何”的兄弟交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我们的阅读目标。

三、课内外兼顾学以致用,多元生成落实于活动

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要让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素养,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师生创造展示自我学习力的机会,搭建展示师生风采的平台。从多年的摸索、实验与总结来看,近年来我们所推广的几种做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1.创建班刊:“名著阅读经典回顾”。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阅读必读名著中最有感触的事件(情节)、人物加以分析点评,并把内容制作成一张唯美的a4纸(简单易做),按学号或内容、形式的分类编辑、装订成册,让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审美”精彩的同时,都能欣赏到别人和别人眼中、心里最精彩的一页。为了这个“经典”的精彩,学生会尽心尽力去打造自己的那一页。坚持做下去,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2.每学期重点组织好一、两项学生的读书专题展示活动。关于读书专题的学生活动展示方式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写读书笔记的比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并易于推行的有这两种:

读书百题知识竞赛。建立学校读书百题知识库,可由学生、班级自行命题,提交到备课组、科组,还可以统一提交到有关教研部门,建立区域性知识库;再由年级、学校或教研部门命制题目,根据需要采用口头或卷面答题的方式进行比赛(口头比赛适用于精英赛,卷面比赛适用于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普及活动)。试题每年都有改变,而命题权交给学生和老师,这样的命题知识面广,既帮助教师完成了名著阅读有关知识的检查,又不脱离学生所读之书的范畴,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和挑战自我的斗志,是比较受师生青睐的竞赛活动。

3.“读书杂谈”演讲比赛。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会有许多感想和体悟,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思想与大家分享。通过“读书杂谈”这个途径,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名著之于自我成长的重要,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丰富自己的心灵、思想,传递读书的正能量。

4.关注名著阅读中师生都是“读者”的事实,组织好两个评比活动,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

(1)每年(有条件的话每学期)组织一次“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评比”。在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指导”专题研究,并通过这一评比促使老师更深入地研读名著,对所研读的名著有更深的体悟,使其所承上的“名著阅读指导”课(大班课)能越上越好,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2)开展“寒(暑)假师生同读一本书”征文比赛活动。用征文活动促学生在假期能自觉走进名著,主动去完成这一自由的寒(暑)假作业;用“师生同读一本书”激发老师的斗志,用心读名著,写出更高水平的读书心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改善学生名著阅读状况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探索、选择更有效的捷径来走。同时,一定要牢记:“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学,都要注意把‘思’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思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一切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师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注:本文获珠海市2013年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YQJK158”。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4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这个阅读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已成为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这也是多年来本人在语文教学方面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现进行整理,供同行们商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前,我们祖先对阅读的巨大作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告诉我们“多读书”益处无限这一宝贵经验。可以说“多读”是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精髓之一,但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怕走弯路,盲目追求“多”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孩子对阅读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产生“逆读”心理,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很难改变。孩子“逆读”会影响自身知识量的增加,更会对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把这种“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并最终达到量的积累“多”呢?

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学可概括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1~2年级):近年来,适龄学生为6~7周岁,这年龄段的孩子缺少独立阅读的能力,即使是文字较少的故事,也不会甚至不能达到独立阅读。

课外,这就需要教者提示家长在选择书目时,要选择绘图版,文字少,并且是注音版的课外读物,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拼读能力,图文并茂的阅读会在感官上为孩子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怎能会不喜欢呢?当然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可读性和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优秀书目。

课内,教者要时刻做关注阅读的有心人,见缝插针,别放过任何一个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时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要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这一课时,最后设置激发课外阅读的悬念:“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马上就会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教师讲,于是教师就可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留阅读作业,读拼音版的《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并要求孩子们第二天把故事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课前可通过校讯通安排家长把书悄悄准备好,以此调动阅读兴趣)。这样,孩子们回家后就会津津有味地阅读了,甚至会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年级时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一些短小的拼音版《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长阅读的篇幅,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培养了阅读兴趣,低年段学生的写话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有“质”飞跃,以达到培养阅读兴趣,润物无声的效果。

中年级阅读(3~4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阅读的选择上已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其树立正确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兴趣培养走向成功的关键。这阶段的阅读,首先根据班级学情,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读物,接着让学生们把自己最爱读的书籍带进教室放在图书角与伙伴们分享,并责成专人管理,供学生传阅。一直以来,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在班内举行一次新学期图书角阅读启动仪式,仪式上同学们会把假期里最喜欢读的书目内容简单、扼要地与大家分享,推荐书目时不乏要说上一些吸引同学读这本书的“煽动性”语言,因为每学期期末我们班都要评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图书若干本,并对荐书者予以表彰,与此同时根据图书管理员手中的图书卡,评出最佳读者(读书卡的“质”+读书量)。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加上教者创设的这种比读,赛读的氛围,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也曾有孩子喜欢读‘阿衰!’‘圣斗士’”之类的书,事实上这类孩子,也对阅读有着强烈的欲望,只是他们在阅读兴趣的路上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可以与他们一起分析书目内容,还可以利用班会进行一次“读好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的辩论会,教给孩子择书的方向,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段(5~6年级):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阅读,到了高年级,学生对阅读书目的内容和篇幅根据自身能力都会量体裁衣,基本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每学期书目的层次也会有飞跃性的提升,而开(下转97页)(上接110页)学初的图书角启动仪式上,荐书者的发言更会吸引同学读书的欲望。到了六年级,《快乐王子》《昆虫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书目内容早已成为孩子们课间乐于分享的读书话题。而课堂教学中更是不放过任何时机引领孩子读书,讲《苏武牧羊》一课,让孩子们回家通过网络读“苏武的故事”,讲《和时间赛跑》一课,推荐孩子阅读作家林清玄的作品《莲花开落》《白雪少年》,讲完课文《凡卡》的第二天,竟有孩子的书桌上出现了契诃夫的原著,所以说教者潜移默化的引领,会使孩子对于阅读兴趣生成于无形。这样要比生硬的规定孩子们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的“任务性”阅读效果不知好上多少倍。“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再一次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热爱读书,酷爱读书的兴趣,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呀。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感悟联想;想像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81-01

如何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直是多年来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在学生平时的阅读实践中,多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介于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面;针对高年级学生阅读快的特点,提倡他们每学期读五本书,增加阅读量;“多读书、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在我们的校园中有序进行着。慢慢地我们发现,学生们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能感知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增强自己的语言积累,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什么是阅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就一堂语文课上,我就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展开讨论,不出所料,孩子们的回答各有千秋。有的认为,阅读就是朗读;有的认为:阅读就是看书;有的认为:阅读就是能看懂报纸、杂志;有的认为:阅读能教我如何使用电器;还有的认为:阅读就是我能通过文章感受世界;同学们的回答精彩极了。

没错,阅读的内涵的确博大精深。从音形、字义、词组、关联词、标点、修辞和句式等阅读的基本层次,到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更深层次,都是为了阅读的最终目的:感知和理解,甚至是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该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做了一下尝试。

二、重兴趣、习惯培养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人说:都已经高年级了,还怎么注重兴趣的培养?该有兴趣的早有了。熟不知:只要抓准时机,兴趣是可以随时培养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规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可以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外也同样适用。我从读好句好段开始,延长孩子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2.重习惯,促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们受益一生。在平时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强精读、泛读训练,扩充课内外阅读含量,提取段落阅读的有效信息等等,引导学生把阅读当作精神食粮,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部分,持之以恒,培养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三、重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小到识字,大到今后自身的工作,它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在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也经常尝试着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

1.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感悟”,就是感受和领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语言素养,获取阅读信息,体验作者的写作用意,把在阅读过程中提取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中,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甚至是灵感和顿悟。其中“感”是对阅读文本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悟”是在“感”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内涵的更深层体会。

例如,在教授《她是我的朋友》时,我会和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朋友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为今天新授的内容展开热身活动。随后,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说一说课文通过关键词“朋友”发生了什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用形式丰富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体会主人公的犹豫、害怕、纠结的心理活动,了解到主人公宁愿牺牲自己,也愿意拯救朋友的心理世界和情感历程。

2.联想和想像

联想和想像是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联想和想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十分重要。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的确,阅读是灵动的,阅读是一种态度,阅读也是一种生活,自由、睿智的生活。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感悟,少不了激发他们对文本的联想和想想,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自由徜徉。

在我教授《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时,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播放剪辑的电影片段,影片中硝烟弥漫、革命烈士斗志昂扬,这些片段都可以引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通过感官刺激,对文本展开联想和想像,更好地体会革命精神。

四、重学以致用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91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读文章,更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某种语言、汲取有效知识、拓展知识储备、掌握语文阅读方法、丰富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作为提高其Z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能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新的课标要求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和量等方面来设计教学,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呢?在此,本人根据这几年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及对相关学术材料的分析总结,就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地投入学习,兴趣的培育非一时、一日之功,是需要教师通过每次的课堂导入、活跃气氛、营造课堂环境来实现的。

在正式行课前,教师要进行一定的课堂导入,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以美文作为开课的铺垫再好不过,教师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学生普遍较为关心的事物,为学生提供有趣、新鲜、较易理解的美文;又或是先用一些小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为正式行课做一个预热。

除了用文章开场,教师还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例如,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当堂课的阅读教学文章为《春天的脚步》,那么,在教师正式向学生呈现出文章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们问问,他们心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或是鼓励学生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之景,最后,邀请几位学生向大家展示和分享他们心里的春天或画中的春天。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也能有效地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作用,并奠定下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明确教学目标,分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任何教师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盲目的,都要以课标为标准,以教学目标为指导,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教师应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做出不同的判断,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

对于一、二年级的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以认字、诵读能力的培育为重点。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技能就是要学会认字,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不容小觑,低年级的学生发音还不够健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就是很好的培育学生语言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示范朗读,多给学生自主朗读的时间。

对于三、四年级的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强调认字、写字的教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行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句、体会词句;除了词句,对段落上的训练也要开展,对段落的训练重点在对段落进行赏析,发现段落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重点,学会多种表达方式。

对于五、六年级的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要重视起对学生自学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自我判断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段落鉴赏的训练的基础上,还要使学生们更加整体的把握文章的要义、情感等,并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获取资源和写作方法等,更深层次的培育学生阅读能力。

三、明确阅读教学流程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上,教师一定要先明确自己教学的流程,再向学生传授阅读流程,以达到课堂的高效。

首先,教师要对阅读课堂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导入,采用多种小游戏、美文分享、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等方式,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为正式行课做铺垫;接着,教师要带领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初步的阅读与交流,以达到整体感知文章的作用。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以下环节:一是让学生齐读课文或默读课文,又或是教师自己朗读课文,从阅读过程中发现和解决生字词,排除阅读障碍;二是使学生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更加流利、顺畅、带有一定感情地再次阅读文章,对文章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三是教师就文章提出问题,请学生们思考和回答,或是请学生们大胆起来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紧接着,初步阅读结束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们进入文章精读的环节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和勤于采用合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在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在精读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文章基本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围绕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通过将学生逐一分组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们一起对阅读文章做一个总结和评价,教师可先鼓励学生发言,谈论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心得,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延伸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课堂。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74-01

在小学高年级汉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的小学生受自身能力限制。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文章中有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有自己不明白语句等,再加上教学和指导方法不当,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导致小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材内容,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来切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以及实现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采取相对科学以及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二、采取合理措施和先进设备,努力的创设教学情境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老师们应去结合本地区小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能力差异还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规律等,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备来努力的创设出一种教学情境。不过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老师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重其自身的真实性以及新奇性,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对话氛围,进而能够在教学过时,调动、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三、调动小学生自身的情感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世界是非常细腻以及丰富的,而且他们的情感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感染,并对此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一点,来调动小学生自身的情感,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小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文章,并让小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句话,要让他们体会到那种言语之间的温馨所在,并结合教材中的词语来触碰小学生们心中那些情感来源。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同小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小学生在阅读这方面得兴趣以及注意力。而且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感觉到的“温度”以及“冷暖”等词语都能够很好的描绘出来。这就在实现调动小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正确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小学生语文听说写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及时利用教材打好基础,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使他们能读会看、勤思多想,指导他们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从阅读中认识学习语文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琳睿,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j],《科技》2007

[2]郭金香,谈小学生如何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09

[3]尹莉萍,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8

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数量和质量;阅读是听说写的综合训练,能够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阅读,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学段特点的差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年级以阅读童话、小故事、短小诗词为主,中年级以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小说、传奇故事为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阅读知识使学生感受美的熏陶,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收获快乐,从而使学生喜欢上阅读。

(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可以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地安排学生谈感受的机会,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感受,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信心。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让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学业余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古诗背诵比赛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争强好胜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阅读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从而在班级中形成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生也是一样,希望自己是最好的。根据学生模仿性强,又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或是身边成才之人的生长历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认识更多的人物。平时,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家老舍、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用这种名人“效应”去带动学生的实际阅读行动。古往今来,但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因此要教育学生多看书。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当学生讲述到跟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时,教师应及时激励表扬,这样不仅是使受表扬的学生信心百倍,也激励了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便在学生中营造了浓烈的读书气氛。

(三)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现在的小学生可以说伴着故事长大,一提到讲故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望眼欲穿,迫不及待,甭提有多高兴。随着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渐渐地把学生的心带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正当他们听得津津乐道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己去阅读追寻故事的结尾,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发挥故事本身的魅力,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想去读书。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外阅读书籍种类繁多,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常用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逐句地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分别做上标记,停下来时可以翻阅工具书、查看资料或向人请教,另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内涵;略读则意在了解大概内容,速度较快,个别重点的句子仍然需要把握其内涵;浏览则一目十行,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摘抄精美词语和句子,不宜太多,更注重的是兴趣和习惯的积累;中年级摘录名人名言、精彩句子及片断等;高年级摘录时需要注明出处,或写读后感受或写收获体会等,做好读书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尝试,反复应用,逐渐熟练,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9

6月28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小学语文教研主任许小丽为大家做“提高认识 依托课程 植根课堂——全科阅读推进策略的思考”的培训报告,受益匪浅。

许主任从全科阅读的意义、构建、策略以及如何评价等几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解读。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就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归纳,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阅读能力与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学习如何阅读、就是学习如何‘学习’”。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并从阅读中学会积累。

全科阅读告诉大家要重视早期阅读,强调应利用图书等形式在家庭、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阅读,强调阅读兴趣的培养。第二个方面是字词识别的问题。有效阅读的基本建筑材料如识字、对词义的基本理解等,是早期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文本材料中,并没有特别深奥难懂的道理要孩子去学习,主要是简单的字词,同时让孩子愿意跟书本亲近。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孩子掌握基本的音形义关联的难度会有所差别,但“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基本上处于小学中年级,也是阅读策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解决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在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每篇文章都讲深、讲透,但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对文章没有真正形成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在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中,阅读量是较少的。如果没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去练习使用,纯粹学习而不练习是无法真正掌握阅读策略的。第三个阶段是超越阅读,即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出深度,读出创意,不要盲目去相信。我们特别强调批判性阅读,强调一切都要有证据。幼儿园、小学、初中,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全民阅读是国家发展、振兴民族的需要。《全民阅读“十三五”时间发展规划》中提到: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篇10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策略

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外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语文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使语文学习的结构更加完整。研究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积极健康的课外阅读能够明显帮助其提高文化修养、开阔视野、健全心智。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有很大提高。他们课外的大部分时间选择现代游戏机,或者舞蹈、绘画、音乐等才艺兴趣班等。而对于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主动阅读的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课外时间极少或者完全没有语文阅读。由于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

2.缺乏有效阅读。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所接触的阅读方法不一定完全掌握,要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是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指导,因此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情况。

3.缺乏读书氛围。科技的进步,信息的爆炸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急剧加快、传统家庭文化缺失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负面影响。快节奏的生活、忙碌的身影、现代游戏、影视、娱乐让人变得浮躁,无法静下心来阅读,学生没有读书的氛围,缺乏课外的环境。

二、有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虽然很多老师、家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过于浮躁,读书意识淡薄,阅读质量低下,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面窄,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为了有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意识决定行动,兴趣促进主动。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内容竞赛,文学创作交流等平台和机制来吸引学生关注课外阅读,发现阅读的乐趣所在,从而主动的安排阅读时间,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用兴趣引导,主动学习的效果。

2.加强课外指导,提高阅读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认识目前教学的现状,对有限课堂时间所讲授的阅读方法要进行课外延伸和跟踪,以灵活方式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与学生家长一起努力,做好阅读指导工作,保证阅读的正确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3.注重文化熏陶,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一方面,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使其能够更形象,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传统文化精髓,了解中华文化之美;另一方面,家长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的氛围,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进行阅读,而不是党方面完成任务式的学习。

三、结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有效的提高其课外阅读的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影响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围绕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加强课外指导,提高阅读有效性,注重文化熏陶,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期望能够系统有效的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芳.试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快乐阅读旬刊,2013(10):18.

[2]李莹.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6(23):87-88.

[3]金盈盈.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快乐阅读,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