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十篇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十篇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20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创新;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其中阅读又是重中之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强弱,还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其他科目的学习。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上,教学模式生硬,师生之间的沟通浅显,很多都是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再如,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够透彻,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行为落入极端化,并无实效;还有教学中虽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但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听说读写训练不到位,也缺乏长期的坚持和指导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基于以上阅读现状,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在符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于阅读、对于知识的需求。在此,我简要谈谈自己在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上的些许尝试:

一、树立正确阅读观念,创新阅读思想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正确的阅读观念,才能引导教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有效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眼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答课后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多得分,得高分。这样的“应试阅读”观念下的阅读教学,不仅削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失去了文本独有的教学魅力。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端正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在教学中,一改传统一问一答甚至自问自答的教学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问题?”或者“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开始,让学生轻松、自在地阅读,凭借自己的知识涵养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行为,就像是给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能够唤醒人的活力,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也只有这样的阅读行为,才能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丰富阅读方案,创新阅读手段

备案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之前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它会将上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和方法都一一列出,认真地规划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分钟。但是即便是这样,教师的授课也不一定会按照教案上的步骤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课堂上,面对活生生的几十位学生,总有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因此,在备案时,教师要尽量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尽可能全面的方案。此外,还应设置备选预案,防止意外发生时手足无措。虽然设置有备选,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对已然发生的“小意外”进行积极并妥善的处理。要注意灵活教学,而并非随意教学。此外,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课文内容,推荐并讲解一些优质的、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上的精美文章,对课堂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和改变,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设情境阅读教法,创新阅读实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以阅读能帮助人们开拓眼界,是因为书中讲述了很多自己亲身无法经历的事情,或者无法看到的美景,抑或是从未进行过的类似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总能获得一些新鲜的东西,让人们觉得血脉膨胀,激情澎湃。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阅读中或许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诱导,让学生用心去体会。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它直观、生动的特征更加适合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创设阅读情境的方法,给学生营造阅读中的客观环境,将文本中所讲述的氛围烘托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想法和心态。只有在@样接近真实的阅读情境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情境的创设还涉及想象情景,因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想象力。让读书不再只是干瘪瘪的用眼看,用嘴读,更多的是用心读。

参考文献: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2

语文角度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教学科目,也是主要的应试科目,不仅占据着很大的分值比例,同时作为祖国母语教学,更是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而在当今教育实际中,语文教育的效果仅仅局限于对课文字词等基本内容的了解,并没有其他的课堂收获,语文教育最终仅仅成为了应试工具,完全背离了母语教学的教育初衷。深究其原因,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往往没有基于“语文角度”进行教学。所谓“语文角度”就是指在对文章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不仅要理解字面的表层含义,更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此种模式恰好与语文教育的教育初衷达成共识,因此通过“语文角度”的阅读模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势必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素养得到一定提升。

一、“语文角度”的含义

所谓“语文角度”主要由五方面因素构成:第一,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工具方面因素,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即为是主要的工具,除此之外皆为辅助工具。第二,是文体因素,所谓文体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以及散文等几大文体类型,基于不同的问题,其阅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必须先对不同文体特征进行了解掌握,才结合自身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第三,是内容因素。所谓内容,即是文章或作品中主要的写作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因素即为此点。第四,是方式因素,即为文章的表达方式采取何种形式,主要分为记叙、议论、说明以及抒情等四种基本表达方式类型。最后,是文章或作品的意义,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要明确本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并追问作者这么写作的目的,重点词句所表达的含义,为什么要如此表达等。总而言之,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必须对通过不断地求真发问,对文章做到详尽地分析掌握。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步显现,因此很多学校在新课改的带动下,进行了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通过设立预习、巩固的学案,并在课堂中进行合作研究、纠正反馈以及启发等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但在实际的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应该首先明确无论是设计何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训练,小学语文都必须要保证语文教育的初衷,突出祖国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理解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在读中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必须将多读作为设计的主要根本,如果学生缺少对文章的“读”,那么无论教学方案设计得如何科学,学生仍然还是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因此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要想具有良好的教育实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

三、基于“语文角度”阅读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从学生具有阅读兴趣的内容出发,带入“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教学

如果仅仅将阅读当作是学生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势必会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阅读中重视小学生对其的兴趣,那么阅读指导势必将会进行得事半功倍。因此,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可以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的策略,自然而然地将“语文角度”阅读指导带入其中,让学生随着兴趣的源动力,感受到以“语文角度”阅读文章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通过相关调查得知,95%以上的小学生都对带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包括古代故事、神话、寓言以及童话等类型的课文,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注入这类课文的授课中,加入“语文角度”阅读模式的指导。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授课中,先将课文进行朗读,可以采取一人一段的形式朗读,也可以集体朗读,当朗读结束后,学生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表层含义,接下来就由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内容阅读指导,对学生们进行提问:课文开始时说的“蛋特别大”中的特别两字是什么意思,加这两个字起到什么作用。之后文中所说的“除了妈妈疼爱他”的“除了”是什么意思,丑小鸭离开家时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这个故事为我们阐述了什么道理,等等。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文章重点字词句的深入理解,达到体会全文内涵的阅读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必须针对不同阅读内容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可在阅读指导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往往忽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仅仅将不断重复的单调阅读,当作阅读的主要分析方法,这种阅读方式也是导致学生缺少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指导中,应当加入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文章时,可以采取整体的泛读、重点处的深读、精读等阅读方式进行理解分析,在阅读的形式方面,可以选择默读、自读、以组为单位接读、分角色扮演朗读以及全体齐读等多种灵活的阅读形式,通过这种方式的不断变化,可以防止学生的阅读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指导的教育实效。并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习惯养成时,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会得到突飞猛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是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因为强制性阅读,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阅读效率。因此,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培养,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感情,通过此种方式更好地体会文中内容。

四、结束语

要明确阅读训练对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意义,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仅仅将字词理解作为授课重点,将无法使学生的语文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因此,必须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基于“语文角度”的阅读训练指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如何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使学生能够更加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准确深刻地表达自身情感,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真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芳,陈佳琪.阅读,语文的魅力体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2011,(05).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导学案模式模式设计;模式使用;初稿;阅读

单纯的“生词-课文-语法-练习”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和“背单词―记语法―做练习”的学习模式,扭曲了教学的正确发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只是照本宣科地你问我答,教学之间没有互动。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种困境。

接下来,我试图从导学案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设计等方面,阐述它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作用。

一、导学案的内涵和特点

导学案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个人研究编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而来,师生共用的文本。它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和练案的有机统一体。导学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同时导学案模式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以此为原则,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二、导学案模式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和实际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学、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发挥创造性。

2.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要注意学生的个人因素和智力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生活学习情景、教学内容等,去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导学案的设计

(一)格式

导学案包括下列五个板块:

1.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2.预习导向(倡导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

3.学习过程(探究问题过程中,合作学习、师生交流,彰显互动性;)

4.自我检测(精心设计习题,检查知识运用情况)

5.教学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习过程内容

学习过程是英语阅读导学案的主体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环节。学习过程中要将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式学习来体现,具体就是要符合“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1]。例如,针对“问题情景化”,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种途径,或借助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幻灯片等,或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使得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里,发展思维。它包括:

1.快读掌握大意,获得一手信息;

2.细读进一步获取信息,深入理解文章;

3.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学习语言知识;

4.检测训练,巩固学习所得。

四、导学案设计的阐释

1、明确学习目标,不会迷方向

学习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并说明做到什么程度。

2、提前预习文章,心中自不慌

预习设计要明确课时阅读知识要点,例如需要掌握的词汇、句型、语法点等;指出阅读课文的重点,让学生对要学的阅读文章有初步印象;同时设计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知道重难点,学习有分寸

课时重难点的明确要求教师做好学情分析,不能主观确定,应根据学生的客观因素(例如学生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等)去确定。学习的重点确定后就会使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节省学习时间和精力。

4.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

达成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设计训练时,既要让学困生吃饱,又要让学优生吃好。

5.课后检测设计

要结合学情,适度加大题目难度,可设计复述练习(学生根据关键词或图片复述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是填空(学生填教师写的课文概要空白),或是写作(根据材料性质不同,可写课文摘要或续写故事等)[2]。同时题型要与高考接轨,以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快读节省了时间,增强了能力

教师设计快速阅读的问题时注意难度,让学生有成就感。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计时阅读、查读、按意群阅读、猜测阅读等常见的快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3]。

7.细读“浪费”了时间,提高了水平

教师应让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进行研学、精读,力求透彻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设计的问题,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全方位判断。这就需要学生多掌握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五、导学案的运用

1.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导学案初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两三天将导学案初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修改稿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导学案交教科处学科负责人审定,形成最终定稿。至此,导学案进入印刷分发阶段。

2.“导学案”教学模式对教师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学情调查,了解预习情况,这样教师上课时心中有数,做到重点教学,把握学习进度。它也要求教师课中随时关注课堂动态变化,做好点拨指导工作。它也要求教师课后做好批阅导学案、做好导学案反思工作,这样有利于及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利于做好下次备课的情报收集工作。

3.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英语阅读中遇到生词,学生先根据上下文利用猜词法等去判断词义,实在不行再去查词典。课中学生采取小组内结对、小组外帮扶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再把小组展示的成果展示出来。课后学生依据个人课堂学习的完成度和反思,再去使用导学案进行再现和复习。

六、小结

导学案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属于重大突破,它让教师从独语者、霸权者的角色转变成组织者、合作者、共享者,它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对学习多了份兴趣。它是课改发展的必然产物,一定能让英语阅读教学展翅高飞,从而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和重视。

参考文献: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4

所谓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学案(以下简称“阅读学案”),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英语阅读课的学案,即以学案为载体,将合作学习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内检测评估和课后探究各环节,指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有效合作,以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学案。阅读学案一是要指导学生行动上的合作,即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协作解决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二是要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合作,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前、课堂或课后任务,达成学习知识体系结构的综合运用和集体智慧的共享。阅读学案大体上可以分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内检测评估、课后探究案五个板块。以下结合人教版《英语》选修六的Unit3Reading:advicefromGrandad进行具体阐述。

阅读简介:阅读文章是爷爷写给孙子的一封信,信中82岁的爷爷提到,他之所以能长寿和充满活力,主要是得益于他健康的生活方式。爷爷年轻的时候也抽过烟,甚至上过瘾,他以亲身体会向孙子说明上瘾的原因,抽烟的危害和戒烟的方法。以下是各个板块的示例。

一、学习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能正确拼读U3单词,能默写出单词表中的黑体字;

(2)句子(长难句):结合课文分析以下两个句子,说出it的用法。

itseemsamazingthatatmyageiamstillfitenoughtocycle20kilometersinanafternoon.

...nowyouarefindingitdifficulttogiveitup.

2.语言技能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如何劝说别人的技巧;

(3)了解段落结构,能分清一个段落中的要点、主要与次要支撑细节,并注意它们是通过何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

3.策略训练目标:

能恰当运用预测、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4.情感态度目标:

(1)了解吸烟有害健康;

(2)能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合理得体的提出建议。

评析:学习目标叙写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做些什么,课上完之后应该掌握些什么。

二、课前预习案

1.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文章里的黑体字,并找出其基本意思;

(2)通过自学词汇预测本阅读主要内容;

(3)了解该话题的背景知识。

2.背景链接:文章示例(略)。

3.自主预习指导:

通过查阅字典和与小组成员分享信息,你能正确使用这些词汇了吗?如有问题,请做好记录。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和分享资料,你们能归纳出人们吸烟的原因和害处吗?

4.预习检测:

(1)正确拼读以下单词、词组,并写出其中文意思(略);

(2)向你的小组成员口头介绍吸烟的原因、害处,为上课发言做好准备。

评析:通过预习学生扫除了词汇和话题背景知识等阅读障碍,适时的预习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主动思考,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提高。

三、课内探究案

1.学习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恰当运用预测、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3)了解段落结构,能分清一个段落中的要点、主要与次要支撑细节,并找出它们是通过何种方式组合在一起的;

(4)能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合理得体的提出建议。

2.warmingup:

Healthorwealth,whichdoyouthinkismoreimportanttous?

whatisahealthypersonlike?

Canyoutellthepicturesshowndescribeahealthyorunhealthylife?ifitisunhealthy,what’stheproblem?

3.pre-reading

task:predicting

①Glancethroughthetexttofindoutwhowrotetheletterandtowhom,andwhatthepurposeoftheletteris.

who__________whom___________

purpose

②whattopicswouldbeinvolved(涉及到)?

学习策略指导:

观察文章最直观的信息,包括课文题目,图片,呈现形式等。

联系自身经验,大胆预测,组内成员相互交换意见。

4.while-reading

task(1):Skimming

Readthroughthepassagequicklywithin2minutestofinish:

thepassageincludes______parts.theyare_________and____________.

whatisthemainideaofthispassage?

阅读策略指导:

了解文章大意,应迅速找到段落主题句(组内可先讨论主题句特点)。

略读时,找准信息点,跳过生词障碍。

task(2):Scanning

Readthe3rdparagraphandworkoutthemainstructure(结构)ofthisparagraph.

阅读策略指导:

熟悉段落结构,关注逻辑连词;阅读后,组内成员讨论哪个句子是主题句,哪些是支撑句,以及自己找到了什么逻辑词。

task(3):Detailreading

Readthe4thparagraphandworkoutthemainstructureofthisparagraph.

阅读策略指导:

熟悉段落结构,关注逻辑连词,关注支撑句。

找找看各支撑句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组内成员相互交换意见。

5.post-reading

task:Retelling

Retellthe4thparagraphbyusingthefollowingsentencepatterns.

pattern(1):wheniwasyoung,ididn’tknowmuchabouttheharmfuleffectsofsmoking.ididn’tknowthat...orthat....neitherdidiknowthat...orthat....However,whatididknowwasthat...andthat....

pattern(2):therearevariousharmfuleffectsofsmoking.ithasharmfuleffectsonsmokersthemselves....(次要支撑句)what’sworse,...Besides,....

复述指导:

复述时注意段落结构:topicsentence+supportingsentences(注意支撑句间的逻辑词使用)

pattern(1):通过语言的变化陈述吸烟的害处

pattern(2):分类陈述吸烟的害处(你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复述,把你的段落与小组成员分享,看看谁的更好,推选一名成员来给全班展示)

评析:通过多个微型阅读任务,构成“任务链”,各阅读任务的设计针对阅读文章内容,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体现出合作学习在阅读中的优势。适时的阅读策略指导,可以培养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习惯,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四、课内检测评估

课内检测:主要是针对阅读文章编制的广东高考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包括主旨大意题、猜词题、细节题、推题判断题等,示例略。

自我反思评估:

thinkaboutwhatyouhavelearntandpracticedinthisclass,andticktheboxes.next,askoneofyourgroupmemberstoticktheboxes.pleasewritedownyourpresentproblemsandplans.(略)

评价指导:

思考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练习了什么?需进一步巩固什么?自评完后,看看你们小组其他成员对你今天的表现怎么评价。

课堂举手或发言少于两次的同学应在下节课准备得更充分。

你觉得你们小组成员对你的评价到位吗?今天除了收获外还有些什么遗憾?你准备在课后怎么补救呢?你在下一节英语课准备怎样表现呢?

评析:学习后有意识的反思,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相应对策;另一方面有利学生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元认知策略对学生阶段学习的一个有效指导。

五、课后探究案

Doyoumakesenseofthestructureofparagraph3?Canyoutellthemajordetailsfromtheminordetails?Canyouwriteaparagraphlikeit?

ifoneofyourrelativesisasmoker,whatwillyoutellhimorher?

课后探究指导: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5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特征教学启示

一、引言

语言教学研究发展多年,专家学者有一个共识,广泛阅读对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Krashen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及其阅读假说指出,大量阅读可以从词汇、语法、拼写和语言技能等多个方面为学习者带来裨益。ellis认为,在语言教学背景下,阅读是为学习者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提供大量语言输入最便捷的方法。黄源深曾多次强调,“阅读是在语境中学习外语”,“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董亚芬也认为,“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赵雪琴认为,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最直观、有效,也是最易操作的方法”。张绍杰则提出阅读可以使语言学习者“真正感悟语言的运用,领悟异国的社会文化,汲取人类的思想智慧,养成高尚的情操。”

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的能力之一。然而,随着学分缩减、学时减少,在课程内容日益丰富的压力下,英语课堂分配给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在课堂内无法实现大量阅读。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很多阅读输入任务由课堂内转向课堂外。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英语课外阅读的内涵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了配合课堂活动顺利开展而进行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其二,出于兴趣等而进行的自主课外阅读。英语课外阅读开展得好,就是确保完成一定的阅读输入量,为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提供保证。那么,在大学英语课堂不断向课堂外延伸的时候,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如何?我们在南京农业大学展开了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以英语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形式进行。

问卷参考了王凌等和李瑞芳等的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专业、四级成绩和联系方法。第二部分是25道选择题,其中,多选题6道,单选题19道。针对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阅读计划性、阅读策略使用、开展阅读的困难、是否需要教师指导以及学生对阅读的作用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用中文写成,每一道多选题的最后一个选项为“其他”,由学生提供开放性答案。

问卷由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于课前发出,给予学生充分的答卷时间后,当场收回答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6份,收回536份,其中,各项信息完整的有效问卷490份(个人基本信息或答题不全的问卷均视为无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1.21%。

问卷回收后,笔者利用excel和Stata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有关分析。并联系一些学生,针对其问卷中描述不够清晰的多选题开放性答案,进行了个别访谈,请他们就其答卷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

(二)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南京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从490份有效问卷来看,调查对象来自35个专业,涉及文理科,其中理科专业22个,共269人(占54.90%);文科专业13个,共221人(占45.10%)。从性别比例上来看,男生134人(占27.35%),女生356人(占72.65%)。

虽然南京农业大学采取英语分级教学,英语水平类似的学生比较集中在同一班级,但是,笔者未对调查问卷发放的班级做特殊要求,故参与问卷调查的班级既有拓展班(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也有普通班,调查对象具有一定随机性和普遍性,不代表某个英语水平的特殊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特征

根据这次调查的数据分析,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群体特征。许多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和实际的阅读行为相互矛盾。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习惯、对阅读的认识、阅读材料选择等方面有趋同倾向。

1.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阅读时间是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最直观的指标。根据此次调查,490位学生每周英语课外阅读平均时间仅为1.09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用在英语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每周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一小时及以下的学生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更有甚者,有27人几乎从不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见表1)。

这个结果是令人堪忧的。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止步于课堂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在英语课堂学习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下,不保证课外阅读和学习时间,势必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充分认可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但对阅读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

根据统计数据,490名学生中,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的人数接近四分之三,而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的人数均超过了五分之四(见表2)。在开放性答案中,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加学习兴趣、增强自信等。只有1名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基本没有帮助。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认可阅读的重要性,也赞同阅读对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问卷调查之后的访谈中,当笔者问及“怎样阅读能帮助你实现这些作用”时,学生的答案却表现出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阅读就是上英语读写课;阅读就是做阅读理解题;阅读就是考验词汇量,没有生词就是看懂了;阅读最重要的是专注语言结构和生词,等等。对于阅读内涵缺乏准确清晰的认识,学生就无法顺畅地开展阅读活动,无法保证阅读的质量,最终会使得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

3.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但阅读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

关于阅读目的的调查,排在前四位的是“提高阅读能力”“消遣娱乐”“扩大词汇量”和“丰富文化知识”。选择这四个选项的人数比例都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选择“增强应试能力”“完成课后作业”的人数也接近半数(见表3)。

此外,还有个别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填写了“说地道英语”“喜欢英语”“丰富本专业知识”和“做实验查文献”等。

从答案的丰富性和各选项人数的集中性上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明确目的都是提高英语水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1)学生默认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和丰富文化知识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这与阅读作用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2)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倾向于将学习和娱乐两个目的相结合,并不是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3)这个调查结果也佐证了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作用的认可。

然而,阅读目的明确并未能保证良好的阅读计划。本次调查中,只有约两成的学生选择了“分期定量完成”(见表4),即阅读具有一定计划性。而近八成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明确计划,阅读要么凭兴趣(占30.82%),要么凭空闲时间(占29.80%),要么根本不在乎是否读完(占17.14%)。

阅读计划性是良好阅读习惯的特征之一。缺乏阅读计划性,说明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培养阅读兴趣和保证阅读时间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两个先决条件。

4.阅读偏好教材练习与短篇,材料选择以需求和兴趣为主要依据

在英语课外阅读材料中,选择“其他英语教材和练习”“报纸、网站上的新闻”和“杂志上的欣赏性短文或者短篇小说”的学生均远超半数。其中,选择“其他英语教材和练习”的学生比例更是位列第一。与此相比,选择“英文长篇小说”和“专业书籍或文献”的学生不足三成。少数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提到了“诗歌”“英文歌曲歌词”“英语学习软件自带材料”等。

很多学生在访谈中表示,不愿意选择“英文长篇小说”或“专业文献”的主要原因是,“太耗时”,而且“难度太大,没有信心坚持下去”。这些答案与笔者的预设是比较一致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阅读长篇小说和专业文献“目前来看没什么用”,“效果不好”。这说明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短期功利性。

这一点在关于学生如何选择阅读材料的调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由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是有目标的;(2)大多数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会考虑自己的阅读需求与兴趣,注重材料选择的自。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盲目选择阅读材料的学生也不在少数(19.59%)。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帮助。

5.开展阅读存在多重困难,但希望教师“亦师亦友”,不要过度干预

在关于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困难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身“惰性太强,没有阅读自觉性”是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占71.63%),其次是“多数阅读材料太难,看不懂”(占67.76%)。选择“没有时间阅读”的学生也接近半数(占43.88%)。约30.41%的学生认为“没有教师指导,不知道如何读”。只有26.12%的学生觉得“可以找到的阅读材料太少”,而觉得“对英语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3.47%。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反映,他们的困难在于“单词量不足,新词、俚语和习惯用法理解有困难”,“材料太多,筛选苦难,没有针对性”和“没有阅读组织,难以坚持规律性课外阅读”。

可以说,困扰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困难不外乎三类:(1)筛选出难度适中、符合需求的阅读材料;(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自觉性。只有思考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才有可能从现实上改观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况。

那么,学生希望教师提供什么帮助来克服这些阅读困难呢?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和指导阅读策略(见表8)。接近半数的学生希望教师组织课外阅读交流。但大多数学生不希望教师监督课外阅读。只有1名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中写道“希望老师帮助检测课外阅读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希望教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提供建议和帮助,但不要过分干预课外阅读。有的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希望教师组织读书交流会,约定时间,提供场地,但最好教师不要每次都在场,也不要硬性要求学生每次都参加。

(二)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与英语学习相关性分析

本次调查中,笔者利用Stata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研究了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因为阅读时间是区间选项,相关性分析要求变量是数值型,故将a(0)、B(半小时)、C(1小时)、D(2小时)和e(3小时及以上)分别代换成了0,30,60,120和180分钟,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英语成绩选取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为代表。

由表9结果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越高,四级成绩越高。

如果学生保证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与质量,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与学生对阅读的作用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四、课外阅读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既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也是需要培养的能力。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比,充沛的课外时间更加适合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书面语言环境,积累语言使用经验,从而培养语感,学会在文化情境中正确地使用语言。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分缩减、课堂学时减少使得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成为客观必然。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亦要求学习者在课堂外为课堂展示与互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而广泛阅读是做好功课的方法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为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电子阅读资源。传统的书本阅读以及整个社会提倡的阅读风气为英语课外阅读营造了氛围。

然而,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学生一致认同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且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具有以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的比较个性化的偏好。但是,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困难,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阅读时间难以保证,阅读活动难以持之以恒。与此同时,学生既希望教师能为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又不愿意教师过多干涉或对课外阅读有强制要求。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阅读时间与英语成绩显著正相关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为了改善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动机入手,在推荐阅读材料和组织阅读活动上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开展课外阅读的困难,培养阅读兴趣与自觉性。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偏好(readingpreference)研究,针对学生在性别、专业、英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细致地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阅读材料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其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符合需求的课外阅读材料,而不是为所有学生列出统一的英语阅读书单。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织自愿参加的英语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将英语阅读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以多种形式(如阅读体验交流、阅读专题讨论、英语诗歌朗诵会、英语戏剧片段表演等)呈现其阅读成果。教师可在活动中担任支持者或参与者角色,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反思与总结。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教师过多干涉就对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担负起督导的责任,不但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策略,而且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保证学生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敦促学生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press,1982.

[2]Krashen,S.thepowerofreading:insightsfromtheresearch.englewood,Co:LibrariesUnlimited,1993.

[3]ellis,R.principlesofinstructedlanguagelearning.System,33,2005,209-224.

[4]黄源深.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J].外国语,2002,(6):13-17.

[5]黄源深.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一[J].外语界,2006,(4):63-66.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6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3.经验总结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原始的事实材料,总结研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外阅读活动。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抓基础

1、调查摸底

在课题实施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

读的材料的调查、阅读的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慵懒行为、敷衍行为、偏食行为、功利行为、盲从行为、浮躁行为等几个方面。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兴趣就会逐渐降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一直在课堂教材、精读的框架上下功夫,实际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经历都证明,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是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落实分工

课题组成员各自职责如下: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分工

1马宏语文教研员具体指导实施、组织学习培训

2张国香校长全面主持课题工作

3胡俊副校长研究、设计活动方案,制定计划措施制度,组织开题结题,进行阶段总结。4盛厚祥教导处副主任具体落实活动,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5杨玉翠教研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6党国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7赵晓兰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8杨阚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9丁美霞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10陈春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找出需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撰写出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研究措施与研究方法。

xx年x月,我们请来凤凰母语研究所徐晓华主任、区教研员马宏老师为我们进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徐主任对我校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心地指导。要求课题组紧紧围绕核心,扎实深入,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力争研出成果,创出特色来,提升课题的推广价值。本次开题会提高了实验教师对课题工作的认识,更新理念,激发研究欲望。

4、后勤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实验课题组每学期一定的课题津贴,并拨出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课题培训,还购买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充分体现了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阶段抓落实

1.氛围倡读。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馆里阵阵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网站上307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足迹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2.专家领读。

三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特级教师孙景华、陈树明、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亮、市教研室汪笑梅主任、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芮琼老师、全国儿童阅读

推广人余耀、《科学大众》、《少年文艺》杂志社等专家来校指导引领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在市教研员芮老师的积极推荐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市文明办组织的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校,在联盟校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省少儿出版社等专家的指导,同时与兄弟学校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书源保读。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读书资源匮乏,学生课外读物常常得不到保证,学校开源节流充实图书馆的藏书,同时积极向市区技装办申请复本:配备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推进的经典读物,我们坚持每年12套经典读物,每套55本,全校分年段漂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从书源上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工作的激情感动了南京市文明办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赠送了图书;我们读书的热情感动了西善桥街道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设立了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每年6万的基金保证了学生、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教师范读。

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阅读。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美文诵读、故事讲述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外出观摩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参加亲近母语研讨活动,先后赴扬州市书香校园东关小学、无锡市书香校园育红小学、南京市首届金陵书香校园禄口小学观摩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为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5.课题研读。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申报了《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校品牌》、《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能力的研究》、《科学认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等课题的研究,努力用教育科研提升我们研究的层次,用教育科研穿起我们实践的主线,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6.课程促读。

语文团队的教师们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课外读物开发编写了校本课程《书香》,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载体,同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阅读的窗户。

7.课堂导读。

为了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每周从校本课时中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教师们利用阅读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节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教会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不仅指导西小的孩子,还积极参加南京市教研室发起的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行动,语文团队的老师们定期到六合马集小学开展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活动:课外阅读指导课、一对一结对指导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赠送经典读书。我们的老师被马集的纯朴的孩子们称作飞翔的蒲公英。

8.晨诵午读。

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课外阅读,我们的教师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晨诵午读。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中午专注的阅读,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保证了学生每天40分钟的阅读时间。

9.活动品读。

在我们西小孩子们每年最盼望的节日就是儿童节和读书节,因为在读书节里,孩子们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爱心义卖图书,可以参加书香夏令营,可以加入春蕾文学社,可以表演童话剧、课本剧、可以观看经典童话剧,可以美文诵读,可以获得书香班级、书香小明星的殊荣,可以与作家零距离。孩子们在读书节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0.国学诵读。

国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走进国学,品味经典,我们成立了国学书院,

邀请北京育灵童国学院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国学专题讲座;组织领导、教师赴南师大、北京大学参加国学研讨活动,为每个班配备了国学电子课堂,组织师生开展国学诵读表演,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师生徜徉在国学的殿堂,品味着国学的魅力。

11.亲子共读。

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读书氛围,我校成立了家长学堂,邀请专家作主题讲座,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学校图书馆为家长和部分社区居民办理借书证,坚持开展亲子共读知识竞赛、书香家庭评选,促进家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总结阶段重分析

三年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着成效。

1.学生成长。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阅读。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预习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在课题研究中,三个班级被评为南京市书香班级,小书虫志愿服务岗获区志愿者行动服务岗。一名学生被评为阅读小天使,四名学生被评为金陵读书小明星。学生习作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因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多名学生获全国创新发明大赛一等奖,全国百名好少年、江苏省金钥匙大赛一等奖,南京市百名优秀小公民等荣誉称号。

2.教师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每年均有近百篇的教师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雨花电视台、江苏科技报、金陵晚报、家教周刊、南京教研网、江苏教育网等媒体分别多次对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及教师的论文进行了报道和发表。我们教师的研究论文分别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南京教育》等等教育刊物登载。学校教科室多次在市区受到表彰,教师也多次受到市区教科所(室)的表彰并且获得教科研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3.学校成长。

三年来,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实践着,收获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首届金

陵书香校园江苏省小学语文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团队获南京市语文先进教研组;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语文团队获大家语文博客网网络教研优秀团队;《书香》校本课程获南京市二等奖;20xx年获区读书节优秀组织奖。

四、研究工作的反思

三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认为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1.完善《书香》校本课程。

(1)拟定《书香》课程目标;

(2)精选《书香》推荐篇目;

(3)编写《书香》教师用书;

(4)提高《书香》课堂实效;

(5)完善《书香》评价体系。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7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兴趣信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35-02

作者简介:严佳梅(1986―),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青云巷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

何为个性化阅读?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并获得独特的感受。个性化阅读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理想。要实现它,最为根本的还是教师脚踏实地,紧扣阅读中的关键,从点滴处着手,从细微处改变,最终让个性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兴趣,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一)拓宽视野,增强兴趣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教材成为引子,成为个性化阅读的起点,并且通过引子、通过起点,搭建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引导学生读书,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比如在教《三顾茅庐》这一课时,笔者就尝试把《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以及一些精彩片段如《三英战吕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等引入课堂,最后再以“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三国演义》”结束,从而为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名著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教材中很多课文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但学生往往由于缺少阅历,对课文的体验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教学这类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视频、配乐朗读等,让学生视听结合,从鲜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就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然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想象与课文融为一体,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情感基础。

(三)读疑结合,激发兴趣

读书还需生疑,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第一道坎,更是由帮到扶,再到放这一“反应”过程的催化剂。因而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就一直强调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读”上下功夫,在“想”上做文章,学会设疑、释疑。比如在《黄河的主人》这一课中,就可以以“谁是黄河的主人”“他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为引导,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读读、想想、画画、议议,由扶到放,把时间还给学生,为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增色添彩。

二、信心,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一)搭建平台,增强信心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道风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教育不是一刀切,更不是齐步走,而是给学生搭建平台,扬长避短,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自我。同样,个性化阅读也要这样,比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音色好,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其特长,尽情让他们去读、去悟。也许他们最后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但不要紧,只要他们思考了、阅读了就行,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支点,也许他们给我们的就是整个世界的精彩。

(二)分层教学,享受喜悦

兔儿善跑,鱼儿善游,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程度自然不同,因而个性化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比如针对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完全可以把学生自学目标打包给小组,在小组内分工,然后进行讨论、汇总。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个个都有事做,个个都能成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让不同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个性化阅读深入推进。

(三)及时肯定,转化动力

也许学生的答案并不完美,也许他们的感悟并不精彩,但这都不要紧,只要他们进行了阅读,进行了思考就行,而教师要做的只是肯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是夸出来的。在点滴肯定中,学生对个性化阅读才能感兴趣,才能逐步增强信心,信心转化为对个性化阅读的动力,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个性化阅读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方法,个性化阅读的根本

虽然个性化阅读个人色彩浓郁,但无论怎样,个性化阅读也是一门科学,那么它就有内在的规律和方法。很多时候,只有一腔热血是办不成事的,掌握科学方法才是根本。因此,要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进行一些科学方法的指导。

(一)多元评价

《课标》提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因而在个性化阅读中,要把“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倡导标新立异,积极引发学生争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加精彩。比如以《鸟的天堂》为例,在学习榕树的“大”“美”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8小节,接着闭上眼睛回味,让他们想象,然后让学生表达不同感受。这样学生的答案就会精彩纷呈,而教师需要的只是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多元评价,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这样既张扬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又拓展了文本内容。

(二)读读画画

其实,绝大多数课文通俗易懂,不需要讲解,只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就能理解。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读画画,可以不求甚解,也可以囫囵吞枣,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不但读课内书,更需要读课外书,厚积薄发,既可以读读想想,也可以读读画画,甚至还可以读读停停……真的,个性化阅读没有太多的枷锁,有的只是随性,有的只是个性化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由课内逐步指点,到课外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个过程就是个性化阅读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阅读,进而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过程。

(三)交流合作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很多时候自己读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而别人偶尔一点拨,则豁然开朗。同样,个性化阅读虽然倡导学生独自感悟,个人体验,但并不排斥交流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合作交流乃是学生深入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交流,比如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形式不一,答案也不一,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别人的观点给自己带来点滴启发,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重点。

做好个性化阅读最为根本的就是兴趣、信心和方法,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互相促进。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那么学生自然能将个性化阅读化为自己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修养的目的。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8

关键词:课外报刊优势指导阅读提高能力

当前,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阅读量较少,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展,应用能力亦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范围的扩大、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其中,课外报刊内容丰富、可读性高,且成本较低,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一、优势明显

首先,作为传统纸质传媒,课外报刊不仅信息量较大,而且内容新颖,包含生活、政治、经济、体育、娱乐热点事件等诸多方面,对学习压力较大、信息渠道相对封闭的学生而言,无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即使随意翻阅,往往可能被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其次,相比于其他课外书籍等纸媒,报刊有着较快的时效性,较短的出版周期保障其信息的及时性和时代感,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可以扩大认知范围,而且了解到社会热点新闻和事件,这是其他纸媒所不具备的。再次,课外报刊内容的编写较为新颖,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新词汇,这对学生阅读量和词汇量的增加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从各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阅读效果。此外,课外报刊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均较强,文体多样而丰富,无论学生的基础高与低,学生均可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实现全层次的覆盖。最后,课外报刊作为纸媒,常为了满足读者口味而进行版式、内容、色彩的变换,这无疑可以使得学生的阅读欲望得以满足,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二、促进和加强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措施和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对课外报刊的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阅读效果才可以得到保证,否则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报刊的阅读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以宣传栏的形式展示教师选择后的课外报刊,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校园网上更新,内容应当有趣、新颖,并且适应学生阅读,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其次,应当利用课堂和班会的时间,结合自身进行课外报刊的情况,向学生讲解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益处,使得学生能够知晓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益处,增强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报刊,阅读一些内容丰富、知识性较强的课外报刊,克服学生自我阅读时不可避免产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再者,应当向学生提供理想的阅读条件,必须订阅相应的课外报刊以供学生阅读,并且开辟舒适、安静的阅读室,有条件者应当在校园网上定期更新优秀的课外报刊文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阅读条件。最后,应当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阅读小组,彼此推荐优秀报刊、交流作品心得,教师应当经常和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发现学生自我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引导其有效、科学地进行阅读,保障阅读的效果。

(二)树立成功案例。数年前,笔者就开始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教学实践,有着较为丰富的收获。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笔者经常向学生讲述往届毕业生中的典型案例,以此鼓励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往届毕业生进行报刊阅读的代表现身说法,向学生说明报刊阅读对课堂教学成绩和课堂教学使用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坚持课外报刊的阅读,并且及时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从而有效带动学生阅读活动的进行。

(三)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刊物。如今,市面上课外报刊数量众多,读者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而且随着教育条件的日益提高,学校每年都会订阅大量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图书和报刊,这绝对不意味着所有课外报刊都适合学生的阅读。首先,学生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不可能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只能集中在若干时间段中,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班级、寝室或者阅读小组的单位进行订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可以减轻订阅费用。其次,应当根据学生的经济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指导学生订阅报刊,避免无意义的订阅导致的浪费。最后,可以向学生发放报刊订阅目录,依照学生个人的真实兴趣进行订阅。

(四)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和技巧对阅读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否则即使进行大量阅读,也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是决定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教师首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督促学生坚持,并且给予阅读技巧上的指导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养成阅读的习惯,笔者就要引导和培养阅读的习惯;有的学生阅读的方法有问题,我们就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避免学生阅读上的混乱状态。其次,应当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凝练文章主旨的能力。最后,应当指导学生以笔记的形式摘抄优秀的词语、句子,定期进行回顾和讨论,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阅读量较少的弊端,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订阅和阅读课外报刊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展学生知识面,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课外报刊信息量较大,内容新颖,有着较快的时效性,较短的出版周期,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而且对学生阅读量和词汇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课堂学有裨益。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指导,培养阅读的兴趣,树立成功案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刊物,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报刊的优势、特点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4(06).

[2]余保华.校本教研中课外报刊阅读的指导[J].教育探索,2004(08).

[3]肖川,胡乐乐.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读刊物的几点做法[J].教育研究,2007(01).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9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指导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和训练,阅读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强化。针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说学生是否喜欢阅读、是否会阅读不仅体现出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良好的语感,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恰恰能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所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尤其是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但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所做的仍然不够。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学生现在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阅读的时间和广度都还是远远不够。此外,在小学生身上还明显表现出缺乏阅读的目的性和明确性的趋势,他们一般是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所以就导致学生看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所占的比重过大,而科普类、名著类的书籍所占比重较小。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那阅读量的增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和合作。首先,学校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图书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不仅有正规的、成规模的图书室,同时也可以鼓励各个班级设立自己的图书角,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阅读。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联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英国图书馆学会“法吉恩奖”获得者钱伯斯曾经提出“阅读循环圈理论”,认为“通过环境与活动的整合,可以帮助少儿亲近图书,进而鼓励少儿自主而愉快的阅读;也可以通过设计、组织阅读讨论活动,帮助少儿领会一本书各个层面的含义,从而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1]所以我们可以每周在晨读期间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书的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组成读书爱好兴趣小组,或者是组织各种读书的讲座和演讲比赛、知识游戏、诗歌朗诵、故事秀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学生阅读的大量时间其实都在课余,因此,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一方面要让家长体会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课下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学校和家长互相联系的有效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家长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养成。

二.课堂教学的引导

1.阅读广度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时,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学生阅读数量的提高上,同时也要注意学生阅读的广度。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阅读不同方面的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不仅要推荐学生一些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涉猎一些科普类的书籍,这样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所学课文,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例如在讲到《七颗钻石》这篇由托尔斯泰所创作的童话故事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查阅和阅读一些有关于天文学的科普知识,或者是让学生进一步阅读一些有关于北斗七星的神话、传说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北斗七星有了天文学的了解,同时神话和传说也可以使学生对北斗七星有更为感性的情感体验。

2.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静中先生,曾经应邀做过《台湾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讲座,在讲座中他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变,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提升阅读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不仅仅要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讲解和课文内容的分析,改变过去拆解式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重点放在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因为概括和分析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概括和分析,阅读就成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建立“阅读计划”和“阅读档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具体的分为天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通过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使学生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阅读档案”上记录阅读书籍或文章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时间,甚至是阅读次数和简短的阅读收获等基本信息,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性格、爱好、阅读兴趣,甚至是成长过程中阅读品位的蜕变。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此外,“阅读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整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有利提高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将各种阅读方法相结合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端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2]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作品的精读,所谓的精读就是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说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所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教会学生一些精读的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之中,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圈点勾画法”,用自己设定好的一系列符号在文章中做出标记,记录下自己阅读的感受;或者可以用“批注法”,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写出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文章精彩语句、段落的摘抄,也包括自己的阅读成果的记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与精读相对的就是作品的泛读,泛读即是大略的读。略读并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粗略浏览,它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相对于精读来说,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更多的书籍和文章,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此外,还可以选取的阅读方法有“复读”,有目的和侧重点的“复读”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获得新的感受和内容,取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默读”也是小学生在阅读中尤其要培养的一种阅读习惯,默读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记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变上,较少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据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阅读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家长、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可以起到分享快乐、分享经验的作用。同时这样也可以间接地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的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该努力去进行的一项事业,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有利于营造学生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释

[1]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5-79.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教案篇10

【关键词】阅读习惯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谈一些体会和浅见:

(一)速读原文文本——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本,了解文本的基本大意。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有的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就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意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二)审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基础知识,牢牢掌握。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③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

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

4、想像说话,联系生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三)细找文中原话——巧借关键词句,进行答案定位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语文阅读理解中,回答问题要精炼,摘取原文则是关键。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力求言之有据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语文阅读理解中问答题的答案现在多是开放式的,题目得分的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中,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