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7:51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1

教育培训始终都是连锁加盟领域中最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在今年第十五届特许展中,教育培训类项目在众多行业中位列前茅。而从现场调查发现,尽管教育培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项目,但是关注度依然很高,不少投资者表示,现在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没有知识,就没有过硬的本事,很难在社会立足,这也是教育培训项目依旧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会长表示,尽管教育培训类项目属于一个相对较为高端的项目,比如对人才、资金等要求均较高,但是仍然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除了与市场一直处于高度发展有关之外,还有其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大约3年左右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这在众多连锁加盟项目中,属于翘楚。

注:因本刊推荐的项目涉及品牌众多,本刊无法一一考证,所以本文不提供相关品牌联系方式,建议投资者自行寻找理想的品牌,若有其他投资问题可致电编辑部。

名校科技培训,背靠大树好乘凉

项目概述

少年科学家,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识教育集团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系共同研发的、以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市场分析

我国在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少年科学家的推出,正是顺应了全球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填补了我国缺乏系统科学教育课程的空白。

同时,调查显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在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需求弹性较小的教育培训行业成为投资的“避风港”,其市场总值逆势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家庭教育投资增加:搜狐网的“公众评价调查”显示,近四成家庭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月均开支在千元以上。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最低投入20万元,包括加盟费、房租成本、员工工资、流动资金等。其中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等因地区不同略有不同。视各地教育水平不同,以招募200名学员为例,(一年授课20—30次,每次1—2小时,平均80—100元/小时)半年即可收回前期投资。

机器人组装培训中心,着眼于未来

产品概述及特点

该项目的核心业务是专门向5—16岁的青少年开展机器人DiY教学,引导孩子们自我探索,并激发其创意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孩子对物理、机械、电子、电路等科普知识的认识。

市场分析

首先,符合国家倡导方向。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积极倡导以儿童自主操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儿童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最终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向青少年开展机器人DiY教学与“标准”规定相吻合。其次,利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业内经营者最高年净盈利可达六七十万元,多数经营者的年盈利在二三十万元。另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75%的经营者处于盈利状态,而且适合的地域较广,如石家庄、沈阳、张家界、福州、宜昌等二三线城市都有相类似的培训机构,而且经营状况颇好,以张家界的经营者为例,开业约1年的时间,仅培训利润就近20万元。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以二级城市为例,投资额度约20万元,其中加盟费2万元(合同期限为1年),其他费用(如教具费用、店面租金、教师工资等)及流动资金约18万元。店铺面积约200平方米。以招募200名学员为例,(一年授课20—30次,每次1—2小时,平均60—80元/小时)一年即可收回前期投资。除了收取培训费以外,该服务项目还有一个盈利点:网络销售可组装的机器人。

少儿思维美术培训,改变传统艺术培训模式

项目概述

思维绘画是依据儿童心理学、潜能科学、思维科学及创造学的理论,将心智训练、脑能训练与绘画艺术科学结合,从而缔造出了具有优化个性,优化思考状态,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智商作用的新派儿童绘画。思维绘画是以绘画为施教载体来打开儿童右脑智慧,促进双脑平衡沟通的全新启智模式。思维绘画着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性格能力、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在绘画过程中,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能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市场分析

学习艺术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铺的路”,但是目前市场中传统艺术培训中,多半仍然以培训技能为主,而思维美术培训,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技能,还能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该项目在全国拥有80家分校,几乎每家分校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同类项目很多,思维美术培训具有很强的区分性,让投资者有了竞争优势。因此该项目具有不错的投资前景。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最低投入20万元,包括加盟费、房租成本、员工工资、流动资金等。其中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等因地区不同略有不同。视各地教育水平不同,目前该项目的平均盈利水平约为30%—50%。据部分加盟商介绍,目前该项目的学员保本点在50人左右,意味着,投资者只要能招够50名学员,就不会赔钱,这对于投资者而言,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0—3岁早教培训,搭乘业内龙头东风

项目概述

0—3岁的幼儿早教类项目在国内正在兴起,其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其未来的发展更健康、合理。鉴于目前业内的品牌企业很多,本刊推荐的是东方爱婴——业内的龙头企业(第一个开创0—3岁早期教育细分市场、第一个进行特许经营发展、第一个跨地区经营、第一个著名商标荣誉,等等。东方爱婴愿竭尽所能,继续创造中国早期教育领域的第一)。

市场分析

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7年的资料表明:中国0—3岁的婴幼儿家庭总数超过2500万,中国目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约为7%,这意味着每小时将诞生至少2000名婴儿,每年的新生婴儿数量达到2000万,0—3岁的婴幼儿总量达到90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700万人。如果按照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市场前景为数百亿元。随着人们对早教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强,高学历的年轻父母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调查表明,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很多家长不惜一掷千金,为的是让子女抢得学习能力与智力开发的先机。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进行专项研究后得出结论:平均每个城市家庭花费在0—3岁婴幼儿身上的费用每月超过1000元。以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例,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根据所属城市级别不同,需要的加盟费用标准也有差异,幅度约在10万—50万元人民币左右。至于投资回报,因当地经济收入水平、早教市场情况、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推广力度及对总部各项营运标准的执行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营状况也各有所不同,经营状况较好的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收回初期投资。

少儿国际英语培训,让孩子享受海外顶级培训

项目概述

为全国3—16岁青少儿提供全方位的语言培训,将伴随学员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课程由国际知名教育机构麦克米伦与具有十二年英语教学经验的环球雅思名师全新打造,着重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选用与美国课堂同步的经典教材,中外教师团队为孩子创造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中国孩子接受全球最先进的学历教育。

市场分析

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曾被业内人士喻为“外语培训市场最后一块蛋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已达300亿元,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不下5万家,2014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可达千亿元。近几年来,中小学少儿英语培训一直占据着英语培训市场70%以上的份额。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风生水起,英语培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细致化。

另外,在全国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年人均教育支出的52%要用于英语培训,而舞蹈艺术只占20%、奥林匹克占11%、其他总计占17%。在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中3—6岁学前儿童有近3万人,7—12岁小学生约5万人,年人均业余教育支出约为3000元,其中90%以上家庭需要少儿英语培训。

另外,投资者加盟的是全国著名的环球雅思,其知名度就是投资者赚钱的金字招牌,这对投资者的快速盈利起到了保障作用。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投资者除了具备30万—50万元以上的资金能力,教学场地不低于200平方米之外,还要至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良好的商业项目或教育培训行业运营经验等。

至于投资回报,由于该项目是与国内知名的雅思培训机构合作,不仅市场品牌知名度高,而且回报率十分稳定,年投资回报率至少在50%左右。

另外,如果投资者经营得当,在恰当时机,总部还会回购投资者手中的培训中心,可以说投资者投资风险极低。

加盟“老字号”幼儿园,抢占资源短缺市场

项目概述

该项目的项目方是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其品牌已有57年的历史,在北京、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有十二家分园,先后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特级幼儿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海淀区、朝阳区示范幼儿园,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海淀区优秀教研组等光荣称号。

市场分析

幼儿园可能是投资者既熟悉又陌生的项目,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陌生是因为幼儿园很少进入加盟领域。但是投资者要注意了,现在加盟品牌幼儿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机。

因为,目前我国进入了新的“新生儿”诞生高峰期,目前国内的幼儿园数量十分匮乏,以天津地区为例,国办幼儿园只能满足不到50%的市场需求,而民营幼儿园由于教学质量、卫生条件等因素让不少家长“敬而远之”。那么此时加盟一家具有知名度的国办幼儿园,无疑使投资者在与民营幼儿园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该项目具有很强的投资前景。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一是,投资地点: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城市、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项目方尚未布点的经济水平高但幼教产业欠发达城市。

二是,投资区域:靠近大中型居民区,机关企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等区域;附近幼儿教育市场未饱和,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交通便利,适龄人口数量满足招生需求。

三是,物业条件:建筑物1200m2以上室外500m2无任何安全隐患。

四是,资金准备:最低投入50万元,包括加盟费、场地租金、人工工资、流动资金等。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2

一、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珠心算教学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励,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如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二、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在传统的珠心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独立心算,在多数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拨珠以形成珠像,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独立的进行计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现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校园局域网、多元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网以及视频点播技术等的普遍应用,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正取代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珠心算教学的整合将是珠心算教学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对他们的学习作用是巨大的。在珠心算教学中,观察力、注意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论是看心算、听心算、拨珠时,都要求准、快,迫使儿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由于儿童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把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儿童注意的对象变为儿童直接行动的对象,使儿童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力地增强了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实验中观察、统计发现:一般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平均每次为3分钟,而实验班则是7分钟,有的儿童达15分钟以上。珠心算对儿童注意力培养这方面有显著作用。如:听心算10个数加减,首先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否则不能输入信息,老师念得越快,学生的注意力就越要集中,学生也必须算得更快,思维力的准确和速度也逐步提高;老师念的位数逐步增加,学生的感知力的范围就越大,速度也逐步加快;计算的数越多,计算数位越宽,对学生记忆力要求也越高。这些训练中,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指的是思维的速度,是判断一个人智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珠心算教学通过对儿童的培养,使他们计算速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儿童思维敏捷性品质很明显的改善。

四、在实践中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慧的心理因素机能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系统。后者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它对智力因素可以起到动力和调节机能,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归功于智商,而80%归功于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中的关键,即情感智商——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调适情绪、充满希望、具有高度责任感等。戈尔曼研究认为:对于智商,经验或教育对它的作用不大,而对人生至关重要的eQ却完全能从童年学得和提高。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3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现将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73所(其中:学前双语幼儿园162所,小学160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职工学校各1所);在校在园学生152719人(其中:在园幼儿23050人,小学生78559人,初中生3993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62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557人);现有教职工10368名(其中:幼儿园919名,小学4852名,初中4031名,普通高中481名,中等职业教育85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一)全力抓好教育园区建设,高起点推进教育发展。立足县情,按照“县城和佰什坎特镇办高中、乡镇办初中、乡村办小学、重点村办幼儿园”的资源优化战略,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全力做好三大教学园区建设。目前,城南教学园区内第六幼儿园、第三小学、第七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食堂、宿舍均于完成建设任务;城南实验高中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重点实施城南教学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园区内各学校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河东教学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园区内佰什坎特镇高中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城北教学园区已启动资源整合,即将实施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其中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为建设项目,网通中学为2014年项目。

(二)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1、高位推进普通高中新建项目。县高度重视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建设,专门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项目立项、土地划拨、资金筹措、施工监督等工作,县领导亲自挂帅督促工程进展。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2.2亩,我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划拨建设用地400余亩。为确保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搬迁农户20户,补偿林木30000余棵,补偿青苗300多亩,改迁110千伏、35千伏高压线各一条,各类经费投入累计一千余万元。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县新建普通高中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喀什地区新建普通高中项目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县。

目前,城南实验高中项目中男生宿舍楼基础已完工,女生宿舍楼、食堂、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佰什坎特镇高中项目中两栋宿舍楼主体已完工;综合楼、教学楼、艺术楼、图书楼及后勤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我县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时限,严把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如期完工、实现招生。

综合考虑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初步拟定了两所新建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其中城南实验高中作为一所定位为“双语”教育的高中学校,将主要面向全县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三“双语”毕业班招生,9月计划招收13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800人);佰什坎特镇高中将主要招收叶尔羌河以东的佰什坎特镇等7个乡镇的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应届毕业生,计划招收1000名高一新生(规划在校生3000人)。预计秋季,我县普通高中将招收新生4250人(不含内高班计划输送学生数),入学率将达到30.64%,较提高10个百分点。

根据我县高中师资现状,为满足城南、佰什坎特镇高中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师生比测算(根据新政办发[]103号文件精神,按1:12的师生比测算),大约需增补192名专任教师。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新建高中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需招录140人;二是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通过选拔考试调整补充52人。

2、积极实施中职教育建设项目。抢抓国家、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的有利时机,争取将县职业高中列入“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普及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异地改扩建,在自治区、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落实负责领导、责任单位、协助单位,加快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目前,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宿舍已完工,教学楼正在基础施工阶段,预计8月底完工。我县及早着手、提前谋划,按照职业教育师生比例,及时做好短缺教师补充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秋季学期计划招生1500人。预计秋季,全县将输送中职学生4750人,入学率将达到34.24%,较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将达到66.7%,较提高20个百分点。

(三)重视学段衔接,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指导力度,规范办园行为。加快实施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6.1%。统筹整合双语师资力量,通过内部调剂、大学生顶岗实习、双语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措施,优先满足小学一年级双语教学师资需求,确保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比例从的27%提高到目前的85%;小学双语班学生整体升入初中双语班,衔接比例100%。充分考虑师资队伍和学校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我县双语教育普及率,双语教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比例28%。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调研力度,定期调研各基层学校双语教学推行情况,规范双语教育教学行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全县中小学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教学能手选拔赛、学前双语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筹备举办县第三届少儿双语艺术节、县首届学前双语教师风采大赛,大力营造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

(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根据我县双语教育发展需求和双语师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以上海市援建的县图文信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借助于包括本县、喀什地区、自治区和上海市的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在内的培训师资团队,举办全县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一年制培训班,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年培训250人,计划培训1250名双语骨干教师,通过系统培训,使全县双语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计划每年选派40名双语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20名骨干教师参加新疆中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赴内地参训项目,60名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年可以培训双语骨干教师370人。

此外,我县面向汉语水平不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持续举办汉语强化培训班,每年可以培训1000人左右,通过汉语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积极开展校(园)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光碟等现代教学媒体,以现有民考汉教师、双语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集中进行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如每日一句、集体备课、运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口语练习等,并通过远程教育和教学光碟等手段对教师进行培训。

(五)积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县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均于完成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将于9月投入使用,主要面向全县6-15周岁的残疾儿童招生。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校9月开学招生时的教师配备需求,我县及早谋划,早在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项目立项后,就通过从县内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在编在岗教师中选拔、人才引进等方式,为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了33名教师(其中14人系特教专业毕业人才引进大学生,其余19名调整补充教师曾经参加“自治区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岗前培训班”)。根据《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结合现有教师数,9月特殊教育学校计划招生74人(规划在校生300人),盲人学校计划招生12人(规划在校生180人)。

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特殊教育学校需教师120人,盲人学校需教师72人,共需教师192人,目前有33人,仍需补充159人。经初步研究,我县计划通过两种途径解决特教学校、盲人学校的师资配置:一是申请通过自治区教师招录的方式每年补充一部分;二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补充。

截止目前,自治区为我县特教学校、盲人学校配备的价值160万元的专项设备已经配送我县,自治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下拨的价值100万元的设备90%已配送我县,剩余课桌椅、床及食堂用具等正在陆续发货中,因目前学校仍在进行场地平整,而且特教设备必须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因此所有设备均按照要求“不启封存放”,待学校建设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将聘请有关专家就学校设备安装进行规划,并及早联系设备供货公司前来安装调试、开展相关培训,确保设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编制严重不足,师资严重短缺:

1、新建学校急需增补编制、补充人员。

一是按照班均“两教一保”测算,县第六幼儿园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第七幼儿园(位于托木吾斯塘乡新建富民安居点)计划开设12个班,需核定编制36名。

二是按照1:12的师生比测算,新建高中学校秋季开学后缺编192个,按照远期在校生规模测算,共需增加编制567个。其中:城南实验高中规划在校生3800人,需核编317个;佰什坎特镇高中规划在校生3000人,需核编250个。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和盲人学校共需核定编制192个。根据《新机编办[]199号文件,特殊教育学校按在校生30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120个。盲人教育学校(九年制教育)按在校生180人的规模,以每班10名学生、1:4的班师比测算,需核编72个。

四是职业教育共需增加编制372个。其中:职业高中(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200名学生,按照(新机编办[]22号)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商贸、财经、综合类标准学生数3001-5000的员生比1:15测算,需核定编制280个,现有137个编制,还需增加143个编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校生4500人,按1:15比例测算,需核定编制300个,现有71个编制,还需增加229个编制。

2、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我县有双语幼儿园164所(其中2所国家项目幼儿园24个班将于今年3月底投入使用),752个班,现有学前双语教师919名,社会公益性岗位临聘保育员113名、保安84名。按照班均“两教一保”的配备比例测算,目前我县仍短缺学前双语教师585名,保育员645名;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教师[]1号)文件和我县实际,需配备炊事员385名(县直每所6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每所3名,村级每所2名),保健医生164名(园均1名),幼儿园保安670名(县直每所6名,乡镇及村级每所4名)。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沟通;子女性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9-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现代科技不断向家庭教育进行渗透,传统的家庭教育受到猛烈的冲击,一旦改变它的形式,也将改变人们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目前,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片面失衡、教育观念守旧、教育方法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家庭教育功能缺陷。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用于家长教育的,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学科,它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现状

全国妇联调查组织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反映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成功;95%以上的家长表示对如何教育孩子苦无良策;近80%的家长在喂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只是用经验法教育。面对儿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失,需要迫切地解决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伴随着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国家教工作“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越发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尽管如此,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仍寥寥可数。

另外,调查显示,在中国,教育软件已经占领了整个软件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现今的教育软件也主要分为家用教育软件、校用教育软件和远程教育软件。但是,大部分软件都是以孩子学习为目标,意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几乎很少出现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软件。尽管存在少数的家长培训机构,但因为大班教学的模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价格高昂,费时长,难以保证效果,也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覆盖面低,推广性不强。

再而,家长获取教育方法的渠道一般为杂志、教育网站、论坛等,家庭教育知识零碎繁杂,家长难以抛下工作或者无法在如此浩瀚的网络和大量的杂志中获取相关有用的知识。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专门性,无法保证其科学性。

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人们都很难从家长教育的角度去透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少从怎样培训家长及其教养素质的角度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研究的一种缺陷,也是本培训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水平的局限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片面性,目前的培训系统仍难以做到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同样,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适合在6至18岁的儿童的父母,旨在引导家长们发现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方法对策。

在设计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前,我们根据前期的需求调研,确定了系统的目标与架构。本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更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与教育孩子。对于系统的架构:1.我们通过调研提取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即亲子关系沟通与孩子性格培养。2.针对其内容设计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用来准确评估目前用户与子女之前的沟通状况和子女性格。3.根据测试系统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4.将教育方法规划到日程安排上,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并跟踪家长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情况。5.最后家长根据效果调整教育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计200多条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并以任务的形式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周期显示在日历中,旨在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习惯,能持之以恒地运用。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所需的内容,目前随着家庭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资讯、论坛,特别是家庭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料来源十分丰富。为此,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具有大规模的资料库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的技术支持,采用新的界面框架wpF(windowspresentationFoundation)来实现友好的交互体验,提升培训效果;利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实现了亲子沟通关系评测、子女性格评测、教育方法筛选和教育方法任务规划等基本功能,不存在难以冲破的技术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难点分析以及对策

计算机辅助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这个库包含有关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测试量表,并且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难点剖析

利用计算机建立系统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目前对亲子关系沟通的测试量表种类繁多,题目分布散乱且缺乏系统性,不能明确地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哪方面的沟通问题。而本培训系统旨在将亲子之间的沟通细分成几个具体的方面,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2.子女性格量表。用于对性格测试的量表诸多,如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然而,本培训系统需要一份能够专门针对孩子性格测试的量表,能够权威准确地测试出孩子的性格特征。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不同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现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杂志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每种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本培训系统要求其教育方法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保证科学合理性,这需要通过查阅、整理一系列资料,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对策研究

在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1.对于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的设计,我们首先引用亲子沟通的5个维度:发起交往,提供情感支持,施加影响,自我袒露,冲突处理。其中,“发起交往”指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性,用于考察父母是否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用于测试沟通双方是否愿意沟通、提供帮助、互相倾听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测试双方对互相的理解与接纳程度;“施加影响”考察家长能否以身作则,说服子女同意自己的观点或做法,以及父母能否尊重孩子的隐私等;“自我袒露”旨在说明一方能否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语言或行为向对方传达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冲突处理”指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冲突,包括亲子间能否换位思考等。根据这5个维度,系统能够生成量表同时给出每个方面的沟通等级,让家长能够明确地了解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于怎样的阶段,哪个方面还做得不足等信息。

2.对于子女性格量表的设计,我们采用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它自七十年表以来,研究证实其信度和效度较好,也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是目前被公认为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并且,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一款面向家长的教育软件,而CBCL也是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填写的量表,符合系统的需求。CBCL量表中的测试题目分属9个综合征,分别是抑郁、分裂、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行为。家长完成这份量表后,系统会给出孩子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够使得家长了解子女在这九个方面的性格表现。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特点匹配教育方法的原则。

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培训:由于沟通细分成5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划分不同的等级反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因此系统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均遵从以下几个教育原则:定时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

关于孩子性格方面的培训:系统会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也将遵循美国的《父母》杂志和“保持孩子健康”网站相结合的10个训导原则: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父母要保持一致,态度要持之以恒;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要趁早;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哭大闹时候要“忽视”他们,千万不能让步;家长不要打孩子,不要体罚;家长要分清奖励和贿赂;父母要讲究说话技巧。

同时,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加行之有效地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系统会以日程安排的形式,使家长按照日程表实施。不仅令家长有“法”可依,还能为家长的实施提供了监督机制。实现了操作简单、科学教育、方便快捷的目标。

四、结语

一个现代家庭,能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家庭教育也已经变得切实可行。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养系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使家长学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系统以日程表的形式安排教育方法,既可以让家长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又可以让家长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从而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63-66

[2]Buhrmester,D.,Furman,w.,wittenberg&Reis.(1988),Fivedomainsofinterpersonalcompetenceinpeerrelationship,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5(6),991-100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199~204

[4]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5]张卫民.美国家长训导孩子培养好性格的十原则[eB/oL].

,2010,2010-04-21/2011-11-25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5

农村幼儿教育转岗教师国培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更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2011年10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沧州师范学院承担了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力求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按照幼儿园每个班“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教职工与幼儿应达到1︰7的比例,我市应配备幼儿教师26901名,而教师实际配备数量为12236名,缺编14000多人,在实际配备的教师中只有7458名为在编人员,剩余的4778名教师都是外聘人员。

为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我们深入农村,走进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其情况如下:

第一,年龄老化。从调查中发现,20岁以下的为“0”;20~30岁的占17.2%,30~40岁占44.8%,40岁以上的占37.9%。其中,有的幼儿园教师全部都在40岁以上。

第二,教师待遇低造成师资匮乏。以某乡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包括一名园长在内共10名教师,170多名幼儿,平均一名老师教20~30个孩子。

第三,教学内容单一。调查中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形同虚设,平时就是“唱个儿歌、跳个舞、认认字、算算数”。

第四,科研水平低。大部分的老师没有“搞课题”“写论文”的习惯,觉得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更是没有资格,一位老师说道:“因为我们是代课的,没有资格评职称,也就不再写论文”,没有形成搞科研的风气。

第五,保育知识缺乏。我们调查了8所幼儿园,每个班都没有专职的幼儿保育员,都存在着“重教轻保”,缺乏科学的保育观念。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调整、修改了培训教学方案,做好针对性培训。

二、“国培”的任务及内容设计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要具有针对性,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刘明远在2011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培训内容可侧重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展望”“学前儿童的学习与评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等若干课程模块;也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如“怎样有效设计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等,并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剖析、现场考察、交流研讨等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并严格考核。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以及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应用理论、专业技能培训、跟岗实践四大模块进行设计和实施。具体培训内容设计包括:

1.精心设计,认真谋划。为确保培训效果,我们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制定、修改培训方案,并按要求遴选学员参训,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合力。

2.创新模式,确保实效。培训中,将集中培训、幼儿园考察、后期指导和网上学习等多种模式结合起来,力求做到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网上学习相结合、院校集中研修与幼儿园跟岗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既生动、有效,又符合学员实际的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资源共享,确保质量。培训中选拔一批幼教专家和一线优秀幼儿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既先进创新、又实际实用,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突出农村特色,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确保培训质量。

三、转岗教师培训需注意的问题

1.面向农村,避免城市化。当前,由于教育政策和主流教育潜在地带有更多的“城市取向”,农村幼儿教育“城市化”倾向严重,使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和城市教育水平看齐,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钱给孩子买各种很贵的洋玩具,不让孩子接触土、泥,在室内玩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在野外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必将影响孩子对土地、对自然的感情。农村幼儿教师对自己失去了本应该具备的教育信心,更加地把“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外出学习,独立地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2.面向幼儿,避免小学化。2011年9月5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陕西西安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表示,要提高保教质量,要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严禁进行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技能强化训练,要坚持以游戏为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不得乱编、乱发幼儿教辅材料,防止形成幼儿学习负担,加重家长经济负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因此,转岗教师培训应该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优化内容,创新多种培训形式,并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不断提高转岗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培训合格后,还要继续给予持续关注、跟踪督促,尽量为转岗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幼儿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贴近儿童生活。因此,我们应建立德、智、体、美、劳并重的教育理念,调动综合艺术的手段,全方位开发儿童的潜能,指导孩子在愉快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寓教于乐。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和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农村转岗教师面对的是“农民的娃娃”,他们生在农村,农村的本土资源恰好又贴近幼儿生活,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的本土资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掌握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来开启幼儿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6

5月7日,富德生命人寿2016“小海豚计划”少儿财商培训首场在深圳启动。30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参与启动仪式并体验了“小海豚”带来的精彩少儿财商培训课程。

富德生命人寿副总经理李继槐在启动现场介绍:“小海豚计划”作为富德生命人寿品牌公益项目,以“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2015年,“小海豚计划”迎来新成员――“智慧小海豚”活动,通过对适龄儿童开展“少儿财商教育”培训,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财商观念,提升未来财富管理能力。活动开展后,获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016年,“小海豚计划”再出发,将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全国铺开,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和欢乐。

首场“智慧小海豚”少儿财商培训气氛轻松,笑声不断。老师将小朋友分组,每组围坐一圈。老师置身中间与孩子互动讲解,以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将财商知识生动地传授给每一位孩子。为了加深理解及提高趣味性,老师还带领小朋友们进入模拟“疯狂购物”。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小朋友学习记账和做预算,帮助他们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小朋友在“当家做主”的切身体会中,明白了“必要”和“想要”的商品之间的区别,渐渐学会管理自己口袋里的钱。除了“疯狂购物”,“智慧小海豚”少儿财商培训还包含“小小创业家”、“小小分析家”、“生存挑战”等内容,让小朋友们从小对金钱、财富有正面的、积极的认识,挖掘“小富翁”的潜质。

据悉,2016年“小海豚计划”将于5月1日~6月30日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除现场财商培训课程外,今年的“小海豚”还同步推出线上活动――“小海豚大讲堂”在线教程的培训和“寻找未来的财富家”有奖知识问答。而线下亦将重点推出“我和小海豚有个约会”征文大赛,以及“我和小海豚的创意合影”摄影大赛,小朋友们将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创意获得额外奖励。

据了解,“小海豚计划”是富德生命人寿品牌公益项目,于2013年启动,项目启动之初主要聚焦于爱特殊需要儿童。启动当年便向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中心捐赠100万元,用于校舍翻新和设备升级。随后,“小海豚计划”在各分支机构推动下,在全国展开,“小海豚”携富德生命人寿的关爱游遍全国。

2015年,“小海豚计划”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受益对象扩展至健康儿童群体,并确定了“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项目宗旨,推出“智慧小海豚”少儿财商培训课程,在富德生命人寿客服节期间在全国开展。课程以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特点受到了参训儿童和家长的好评。未来,“小海豚计划”将推出更多新成员,形式更加多彩,内涵更加丰富。

tipS: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财商?财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FinancialQuotient),指的是人们用怎样的心态和情感去发掘财富。财商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质。

世界上有个这样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从小开始财商教育。综观全球,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孩子的财商培养,美国号召孩子从小储蓄,英国1/3儿童都有银行账户,日本也提倡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美国,家长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有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并制定了各年龄段教育计划: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商品,如画笔、小玩具、小食品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的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帮人买小物件获得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家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7

论文摘要:采用社会学的统计调查方法.针对泉州市7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从事科研等专业信息素养还处于较低层次建议从专业信息意识培养、量化评价方案的实施和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三方面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信息素养。

0 引言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这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因而,耕耘在幼儿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韩国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有明确的要求。美国迈克·艾森堡(mike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Berkowitz)两位学者首先提出的Bi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很多学校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我国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大多注意对其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对其信息素养的培养目前还是薄弱环节。对泉州市公办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展开调查.希望挖掘出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为幼儿教育的信息化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 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泉州市7所公办幼儿园的100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对象的职称和教龄不等。本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兼深度访谈法。调查问卷由30个问题组成.主要围绕两个层次,即基本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两个角度即技术角度和思维角度来设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在深度访谈过程中,笔者选择了20~30岁、31~40岁、40岁以上3个年龄段中共5位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正式调查前,笔者利用暑期时间将设计好的问卷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然后根据初次调查结果修改了问卷。

之后,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

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1信息技术资源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幼儿园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被调查的7所公办幼儿园都比较完备地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硬件及软件.且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家中也有一台或两台与网络连接的多媒体电脑。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化环境中,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如何,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对泉州市7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调查。

2.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2.2.1基本信息素养

(1)关于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意识与态度是指幼儿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判断和吸收与教学或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时的敏感程度和自觉程度。教师既可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阻碍者,也可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者,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积极的信息意识和态度是促进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充分有效利用的良好开端,是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教师有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工作的愿望。85%的幼儿教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具备信息搜索、获取、加工和再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乐于学习信息技术,并应用在教学方面;9%的幼儿教师认为是否具备这些意识和能力与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没什么关系。调查还显示,56%的幼儿教师承认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有明显的压力感,包括时间、精力上的压力和技能上的受挫经历。有些老师在访谈的过程中谈到:“并不是我不愿意使用课件.只是做一个课件要花掉太多的精力.自己在这方面的技能不是很强,做课件很多地方只能问电脑老师,或者请别人帮忙做,很麻烦;一般除了公开课或者是开家长会才做课件,其它很少使用。”可见,幼儿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态度与其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有着密切相关。如果幼儿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上有明显的压力感,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持消极抵抗的态度,不主张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

(2)关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是信息素养中的实践部分。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基本信息素养水平。如表1。

从表1数据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硬件更新及网络的逐渐普及,88%的调查对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水平,操作技能生疏的人员只占12%:88%的幼儿教师能够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对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掌握也较为熟练。这些数据说明泉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对网络的专业利用率较低.78%的人员基本上是利用网络来聊天。8o%的人员用来收发电子邮件,只有1/3的调查对象能够利用网络学习网络技术。可见幼儿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的意识和技术水平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2.2.2专业信息素养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具备构建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并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使用基于信息环境的教学模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多媒体课件是搭建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平台。数据显示,57%的人员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和能力,但大部分人员只限于使用简单的制作工具,而对于多种工具的整合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缺乏一定的操作水平。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虽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能力,但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需要突破原来以为“课件就是’”的思维模式,提高多种工具整合的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方法也大都用在公开课和教研观摩活动中。在回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您是否经常从网络上搜寻您需要的教学资料”时,65%的人员表示只是偶尔在网络上搜寻.基本上都是自己针对教材并和教研组其他成员讨论之后设计的。可见,幼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上,他们显得有点勉强.这种情况不利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科研的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必备条件。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科研的能力,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获取检索信息,研究信息,交流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并制作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报告等”。表2是与科研能力相关的一系列数据。

数据显示,幼儿教师具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大部分人员能够利用因特网或素材库来收集需要的信息,并且都会进行修改或重新组合后再加以运用;同时,对专业的核心期刊比较了解,懂得需要的时候在网络期刊库中查询相关资源。80%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的博客.但是内容大多与教学无关,并且缺乏更新速度。可见,幼儿教师并没有将研究作为一种习惯。终身学习意识还不强,专业发展意识还不够,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意识和习惯上的培养。

3 思考及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是这些意识和操作技能只限于日常的教学和娱乐,而在专业发展上,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专业信息素养的观念及行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层次,缺乏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科研的能力。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3.1强化幼几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

虽然许多幼儿教师因各种原因对使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都没能付诸行动,但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从而导致其无法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专业水平。然而,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周长的信息意识至关重要:其次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信息素养提升的人文环境。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环境的熏陶下,才能逐步培养幼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和观念。

3.2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案应遵守评价的基本原则,应以可测性、科学性、多样性为特征;评价标准要重视对幼儿教师信息意识的评价,重视对教师获取及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可以不作太高的要求,在各个部分的权重中应有合理的体现。在量化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包括记录、计算和分析总结。

3.3探索多样化培训模式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8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特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加强条件保障。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在2014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开始招生。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各地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要在三年内达到每年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每年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中央专项公益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各省(区、市)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可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各省(区、市)择优选择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加大部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各地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9

    1 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特殊教育法规在理念上滞后

    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在推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还是1990年国家颁布(2008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都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也就是说残疾儿童享有与普通儿童一样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然而,存在着极大的改善和完善的空间。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尽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但由此可以解读为,残疾儿童去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被称为随班就读)并非是每个残疾儿童都能享有的教育权利,并不具有普惠性,而只是那些“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的一种教育权利。而且到目前为止,未出台“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国家标准,因此,大量没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只能进特教学校,甚至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也可以鉴定为“无能力”接受普通教育,被普通学校拒之门外。

    由于这种法理上把儿童划分为“普通”或“残疾”的标签来确定其教育归属和教育安置的做法,极大的阻碍了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说得热闹,但只要涉及实质的内容,如随班就读学校经费如何拨付、教师编制如何解决、随班就读教师如何培养和培训、残疾儿童如何管理等就用词空泛或含糊不清了。如果不解决法理上的滞后,教育行政领导和普通教育工作者都仍然认为,残疾儿童就应该在特殊学校去接受教育,普通教育机构没有法定义务和责任教育残疾儿童,那么普通学校又怎能愿意接收残疾儿童入学,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又怎么能为残疾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又怎么可能实施?

    欣慰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国家立法机关已经把《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列入了立法计划,希望能在法理上有突破,真正体现所有儿童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1.2 社会大众对残疾人和随班就读的接纳程度不高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接纳态度在不断提高,逐渐从歧视到同情、从排斥到开始接纳。然而,几千年来传统观念对残疾人的歧视很难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转变。目前,我国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态度大多还停留在同情、怜悯、照顾等程度,还缺乏对残疾人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某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曾经出现为建特殊教育学校征地而遭到整个地区村民的反对,其反对理由是担心残疾儿童频繁出入该地区,影响这个地区的整体形象,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土地卖个好价钱,也担心给自己孩子的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正是由于该地区村民的反对,当地政府八年迟迟完不成特殊学校的征地程序。这说明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看法仍然相对负面,离全面接纳残疾人的社会基础相差很远。

    近二十年有关随班就读的调查研究报告分析表明,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支持和赞成的,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残疾儿童应该安置在专门为他们而建立的特殊学校或机构内接受教育。2009年北京地区的一份调查表明[3]:近100%的普通学校领导听说过随班就读,但超过60%的普通学校领导不愿意或视情况而定接受残疾儿童在自己学校随班就读;近86%的普通学校教师班内不愿接纳残疾儿童就学;近30%的残疾儿童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主要担心受歧视和教育质量无法保障;对北京、上海部分社区居民、大学教师、科研人员等访谈也表明,许多人认为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行不通。

    由此说明社会大众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这种氛围和环境给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带来巨大压力。

    1.3 随班就读的工作机制、体制不健全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尽管我国特殊教育性质发生了改变,从社会救济、慈善的社会福利变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日益完善,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学前教育、残疾人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上我们国家主要强调的是对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三类残疾儿童的特殊学校教育,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占据着残疾儿童教育的骨干和支配地位。要谈到发展特殊教育,教育行政官员首先想到的是要建几所特殊儿童幼儿园、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几所特殊教育高等院校等单独为残疾儿童少年设立的独立的学校/学院,似乎残疾儿童的教育就是残疾儿童的特殊学校教育,只需要建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就可以了。在这种理念和思维定势下,残疾儿童的教育方针、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管理模式、师资培养等都深深烙下了隔离制特殊学校教育的印痕。也因此导致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行政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与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完全不一样,特殊教育学校一个省也就十几所,多的上百所,残疾儿童相对集中,比较容易管理,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涉及的普通学校众多,行政管理工作会比较烦琐、复杂。目前,多数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只是在基础教育处(科)中有一人兼管特殊教育,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个随班就读的行政管理单位就基本上没有专职特教干部,在这种特殊教育机构设置下,很难有人能有精力有效管理、推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况且,按行政管理的范畴,特殊教育干部职责主要定位为负责三类特殊学校(盲、聋及培智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如涉及普通学校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特殊教育干部则很难协调和管理。

    其次,教育教学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普通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但这绝不意味着仅是将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班内要求其被动的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而不需要提供任何其他辅助的支持。残疾儿童之所以被鉴定为残疾儿童,肯定有其特殊教育需求,如残疾儿童所需与普通儿童同步的特殊教材(盲文版教材、大字版教材)如何解决、辅助的教学设备(盲笔、盲文打字机等)等如何筹措、学校环境如何调整或改变以适应肢体残疾儿童、盲童的需要等等。如果普通学校或普通教育行政机构不能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任何支持保障,残疾儿童“随班混读”或“随班就座”就不可避免了。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很难保障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

    1.4 随班就读所需必要的经费拨款体制未建立

    通过对我国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特殊教育经费的研究分析发现(按照教育年鉴公布的官方数据),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总数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总数由1998年8.52的亿元(其中预算内5.9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1.10亿元(其中预算内26.12亿元),净增22.58亿元(其中预算内增加20.17亿元)①,增长速度非常迅猛。然而,占残疾学生在校生人数六成以上的随班就读的教育经费却增加缓慢,除个别教育厅设有常规性随班就读经费外,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常规性的随班就读经费拨款制度。

    对一片、二片、三片部分地区随班就读学校随班就读经费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4],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的经费非常短缺,有高达16.05%随班就读学校上级部门从来都没有专项拨款,有38.46%被调查的随班就读学校上级部门有专项经费但非常少,而且不是常规性计划内的拨款。即使是国家对残疾儿童实施的“两免一补”等资助政策,也有很多地区根本没有把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包括在内。

    1.5 随班就读教师特殊教育知识培养和培训机制不畅

    随班就读师资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种形式。无论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都存在机制不畅问题。

    随班就读教师的职前培养非常重要,主要是对未来教师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然而到目前为止,经过职前培养的随班就读教师非常少。目前我国除十几所(包括部属高等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大学)大学开设有特殊教育专业以外,在普通师范院校中就很少涉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内容。据对137所师范学校的调查发现,仅有19所师范学院已开设特殊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3.9%,而且这19所师范院校中有的也只是偶尔开设或曾经开设,坚持每学年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很少[5]。即使每学年都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院校,也受重视程度、师资、学时等条件的制约,规模均很小。虽然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中,如《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都明确规定普通师范学院要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但是在被调查的137所师范院校,对这项政策的知晓度仅为31.4%。由于这个原因,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缺乏职前特殊教育培养。[6]

    多数随班就读师资都没有经过职后培训。据教育部特教处2007年组织部级专家对随班就读师资状况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37.80%的随班就读的师资经过特殊教育培训,而有62.20%随班就读教师没有经过培训。即使经过培训,能够由特殊教育机构集中培训或学校送出接受培训占的比例也很小,大多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占54.7%[7]。由此可见,随班就读教师无论是培训质量、还是培训教师人数、和培训时间等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6 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未得到有效使用

    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有着较丰富的特殊教育人力和物力资源,但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来,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在本地区的随班就读工作中尚未发挥主要作用。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地的特殊学校都在加紧翻新扩建、征地新建,有些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无论是校舍、硬件设备都非常现代化,即使与发达国家的特殊学校相比也毫不逊色。据我国《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统计,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投入总和)2007年达到30.14亿元,预算内特殊教育经费拨款总量也达25.3亿元,不能说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增加投入。当然,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还相差很远,特别是反映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地市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没有的地区还很多。但已有的设备精良的特殊教育学校到底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定位为教育百十位残疾儿童的“贵族学校”,还是应该让其发挥更大效用,为促进本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发挥骨干作用?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2 推行随班就读工作的政策建议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班就读工作只有确实做到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在构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2.1 完善随班就读工作行政管理和教学支持保障的两线工作机制

    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则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行政管理和实施者。随班就读的具体教育教学指导则应当有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委托当地特殊教育机构或建立独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专业人员承担,形成行政管理和教学支持保障两条线的工作机制,以便保障随班就读工作常规化、规范化的实施。为保障两线工作机制的有效建立,各个省教育行政机构需要遵照国家特殊教育政策规定设立专职的特教干部外,还需要设立支持保障的机制。

    一是省(市)建立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指导中心)。在省教科所或特殊教育学校设立省(市)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在省(市)教育厅的指导下,整合本省(市)特殊教育资源,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随班就读工作的专项督导、年度检查、师资培训、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材(盲版、大字版)准备等工作,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保障。

    二是县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立全职的特教专干。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县级人民政府是所有儿童包括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施的主要管理机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主要实施机构也应为县教育行政部门,因此应该加强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特殊教育专职干部的配备。要想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在县级层面上必须建立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行政管理和支持保障两线机制。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政策、规划、师资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促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健康发展。

    三是设立县级随班就读管理中心。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或区、县教研室为龙头,承担全县的随班就读教师培训、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培训、咨询辅导、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备案、转介等工作。县级随班就读管理中心的另一重要职责应该是,将不适应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义务教育之后需要职业技能教育训练的残疾学生,转介到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学习,协调建立随班就读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残疾学生根据需要相互转介的机制。残疾儿童的筛查鉴定是否应该由该中心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实行市、县两级残联管理发放残疾人证制度。也就是说,残疾儿童的筛查鉴定不是教育系统的职责,教育系统应该依法负责对残疾儿童实施其所需要的教育。

    四是在中心校或残疾儿童较多的学校设立资源教室。以随班就读儿童较多的学校为单位,建立资源教室,对本校随班就读起支持作用,对周边其他随班就读学校发挥一定的辐射作用。同时,设立巡回指导教师编制,建立巡回指导教师制度,为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提供支持保障。

    2.2 建立我国随班就读常规经费和专项经费互补的两线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格局是“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格局,说明大部分的残疾儿童少年实际上在普通学校中就读;教育部也明确了“随班就读”仍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两点,我们认为:特殊教育经费应当更多地投向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经常被人称之为“随班混读”,其实质反映的就是目前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质量低下,原因之一是国家对随班就读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加大经费投入,最根本的是政府要从财政上给予支持,以保障随班就读学校最基本的发展需要。

    根据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趋势特点分析,我们发现,除了特殊教育经费使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政府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拨款额度日益增大以外,还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特殊教育的经费由中央、地方共同按比例分担。中央的拨款专款专用,不得与其他教育费混用。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经费标准是不一样的,是依据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需要”来设立的,经费随人头走。二是特殊教育经费的资助主体,逐渐从“特殊教育学校”转到“残疾儿童少年”本身[8],这意味着在全球全纳教育改革的大潮下,特殊教育经费的资助会日益转到“普通学校”中,即绝大部分的特殊教育经费是为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提供资助,包括用来支付为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所必需的任何相关服务和辅助技术,特殊的交通工具、咨询、物理治疗等。三是更加重视对特殊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借鉴发达国家特殊经费的使用趋势和我们国家随班就读的经验的一些成功做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设立国家随班就读的专项经费。中央政府在预算层面上解决随班就读的经费投入问题,在经常性特殊教育经费中设立随班就读的专项经费,可以以转移支付和专项拨款的形式为有需要的地方提供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必要资金支持。

    二是省、地级相应设立随班就读的配套资金。省、地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配套资金支持随班就读工作,并使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要向随班就读教育倾斜,在逐年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调整特殊教育经费配置结构,逐年增加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中对随班就读学校的投入比例,用于解决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的建设、随班就读教具和学具等的配备、随班就读教师培训、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教补助、残疾学生“两免一补”等。

    三是建立县级随班就读常规经费拨款制度。县级人民政府依据本地区经济条件,制定本地区随班就读生均经费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随班就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并逐步增加随班就读工作经费在当地义务教育财政预算的比例份额。

    四是随班就读学校可以直接通过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申请随班就读专项基金。学校根据自身开展随班就读的需要,制定预算,与地方教育当局、当地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等讨论学校的需要,向地方教育当局提出资助申请,获取专项资金的支持。

    2.3 完善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岗前培养和岗后培训的两轨培养途径

    无论是《残疾人保障法》还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都非常明确指出,在普通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综合性院校等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特殊教育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把随班就读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目的是不仅使在岗的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殊教育素养得到提高,也能使新入职的普通教师能够了解一些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保障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

    为了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精神,使得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岗前培养和岗后培训形成机制,建议:

    一是实施随班就读教师认证资格制度。对于满足任职资格条件的教师给予认证证书。

    随班就读班主任教师应当是具有一年以上教龄的合格普通教师,要热爱残疾学生、有奉献精神和管理能力,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应当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资源教师应当具有特殊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残疾学生的教学经验或康复训练实践经验。巡回指导教师应当具有特殊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至少一年以上教育残疾学生和相当丰富普通学生的教学经验。

    二是完善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综合院校加开一年特殊教育课程的政策。为解决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教知识缺乏问题,应该执行国家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逐步实施在师范院校试点加开一年特殊教育课程。有计划地在师范院校或有意愿的综合大学试点加开一年特殊教育基本知识的专业选修课程,以改善随班就读教师不懂特殊教育的困境。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为加开特殊教育课程的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和资助。

    三是在特殊教育师范院校设立随班就读在职教师培训/继续教育项目。针对随班就读教师缺乏特殊教育培训的现状,应该鼓励特殊教育师范院校设立随班就读在职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的继续培训项目,对于取得特殊教育资格又在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教学的课堂教师给予动态的特殊教师津贴补助,以便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质量。

    2.4 建立随班就读教师规范考核和奖励机制的双项体制

    不言而喻,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和其他同学会有不同的教育需求,这对随班就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压力。只有将教师付出的精力、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待遇相匹配,才能使随班就读教师的岗位具有吸引力,使普通教师愿意承担随班就读工作。因此,在严格随班就读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残疾学生日常管理的考核制度、强化随班就读教师规范考核的同时,也要使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量纳入普通学校教师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并制定随班就读教师奖励和补贴和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的办法,逐步使随班就读教师与当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2.5 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普通课程和特殊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框架

    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由于自身存在某方面的不足,使他们既有和普通学生身心发展类似的一面,也有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这就造成了_随班就读学生需要学习普通儿童的普通课程,但也有时也需要学习一些特殊课程。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这个改革中倡导的教育理念,构建的课程框架,设计的课程内容,提倡的教育方法等等,都给全体儿童包括残疾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因此,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原则上执行普通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便保障残疾学生与普通班级的融合、和谐。同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设置适合其需要的特殊课程(定向行走、手语等),配备适合需要的教科书(如盲文版、大字版等教科书),以便尽可能保障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

    2.6 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与特殊教育学校安置相互转衔的体系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区)级人民政府所有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管理机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主要管理者也应为县教育行政部门。因此,随班就读工作的重心应该在县级层面上。要想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在县级层面上必须建立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行政管理和支持保障两线体系。当然,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政策、规划、师资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援助。

    为了加强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特殊教育的执行能力,建议在县(区)级设立受政府委托的残疾儿童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以便根据本地区的教育条件,对残疾儿童的就学提出入学建议和指导意见。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由心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康复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评价,确定该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由普通学校来确定残疾儿童是否“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保证国家有关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对于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该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可以转介到本地区的公立特殊教育机构去,而如果本地区没有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则应该通过购买民办特殊教育服务的方式提供其依法应该享受的义务教育服务。通过这种形式,就可以使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与特殊学校教育安置的实行有效相互流动,达到根据残疾儿童需求为其提供相适应的教育服务。

    此外,随着中国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机制和体制的建立,残疾儿童普通学校残疾儿童的人数将会与教育经费的划拨有很大关系,残疾儿童的法律认定将会非常重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由残联系统负责残疾证的发放,也就是说残疾人联合会系统负责残疾儿童的法律认定,教育机构没有资格进行残疾儿童法律鉴定,但应该在县(区)级教育系统中有个机构负责接收或确认或备案残疾儿童的教育服务申请,以便心中有数地制订本地区的残疾儿童教育规划。

少儿计算机教育培训篇10

论文摘要: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