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十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十篇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4:06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1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因此,研究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管理与考核,对构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

教学体系的要求与设计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应用性、针对性,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比例至少应为1∶1,并且应有不少于30周的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因此,在设计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以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的原则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一套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要求,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设计中,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技能训练四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实训课程,并制定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基本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金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等;二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通过基本技能实践教学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电工材料和电工工具,正确使用电工测量仪表,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工实践,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并具备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能进行一些基础电子技术实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并具备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为以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专业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一些基本能力之外,还应具有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与维护能力等,要掌握电子电路的构建、性能分析与故障排除技能,能分析与设计各种实用模拟、数字电路,较熟练地应用protel软件绘制电原理图和印刷板图,并了解印刷板制作过程及一般工艺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的工艺管理与技术,掌握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并能编制具有良好设计风格的实用程序。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包括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训练、针对职业标准的考工训练、功放音箱的设计与制作等;二是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技能训练、单片机应用技能训练、C语言程序设计技能训练、新型嵌入式系统应用技能训练、DSp技术应用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课程。通过一系列专业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综合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常是指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从事工作直接需要的能力与技能,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部分。通过综合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消化、吸收与改进新产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将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能力训练的目的不在于理论创新,而在于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因此,在进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1.开设创新制作课程,改革技术应用性课程。创新制作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具有新意的制作课题,利用学校实验室、企业或其他途径所提供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制作过程,最终提供规范的开题报告、设计报告与制作实物。课程教学可采用讨论、交流、讲座等较为自由、灵活的形式。课题结束时,可按专业组织结题答辩会,一般由2~3位教师参加,或邀请企业的专家参加。在结题答辩会上,每位学生应对自己的设计制作过程进行阐述,并演示制作样品,回答专家提问,由教师根据答辩情况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

2.成立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建立第二课堂。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成立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如电子服务社、电子技术应用中心等组织,并由学校提供一定的训练场地和常规仪器仪表。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可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举办讲座,并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举办“电子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种竞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的宗旨是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过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可组织教师对报名参加大赛的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辅导,确定参赛方案,并对获奖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参与这些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为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配备必要的相关课程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室,并且要求专业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依据职业性、技术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采用的设备、训练的内容等方面应尽量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鼓励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相关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还应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以参观为主的一般认知性实习,也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托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贴近生产与管理实际的毕业设计或创新研究的课题,或安排学生参加生产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也可使学生受到专业以外的熏陶,接受企业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实践教学基地的效率,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管理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除应要求具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外,还应要求有相应的实训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在实践教学大纲中,应明确教学环节的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训教材应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报告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在已有的理论教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应地建立起配套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实训(验)室工作规程》、《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践守则》、《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教学管理中最敏感的环节,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一般沿用理论教学考核方式,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应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方面,既要考出实际操作能力,又要考核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应随着考试内容的改变而变化,可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课程设计、综合分析报告与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例如,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电视技术》的实践教学考核中,主要应以综合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可将考核内容分为四部分进行:一是电子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二是仪器仪表使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0%;三是电视机常见故障的检修,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视机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四是故障分析与检修报告,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视机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30%。上述四项考核内容要求学生在两小时内独立完成。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做好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其发展趋势,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49-50.

[2]王丽华.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教科版),2004,(6):37-38.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一、高职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宏观上可分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几种教学模式。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种教学模式又分别进行了微观设计。下面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分别进行介绍。

1.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本专业高职教育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独立于理论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之间的相关度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实践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2.根据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制订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技能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是各工科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开设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绘图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通过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通过线路板的焊接,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和技能。

3.按照职业岗位专业能力需要制订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除具备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应有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电路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维护与维修能力等专业技能。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本专业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于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来组织和实践教学。首先,通过实训室的实验对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数据处理等基本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训中心(工业中心)的仿真教学感悟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获得对职业岗位的初步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教学环节在操作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渐进性,符合学生接受知识、养成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学习规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因此,要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进行,必须有完善可靠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专业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突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计划中,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大纲,编写出适合实践教学的讲义或教材,然后再根据具体课程及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类管理。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与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评估是实践教学管理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对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评估主要是检查实训项目单、卡和报告等实训项目教学文件的完善情况;对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评估,则要求必须具有实习(训)教学大纲、实习(训)计划安排、实习(训)指导书、实习(训)日志、实习(训)报告、实习(训)单位评价、学生考勤和实习(训)成绩单以及实习(训)工作总结等。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进行改革,强调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等方式,对考试内容的要求是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对考试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而是随着考试内容的变化,可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课程设计、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点建设课程“电视技术”实践教学的考试改革中,主要是以综合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考核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二是仪器仪表使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0%;三是电视机常见故障的检修,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四是故障分析与检修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30%。上述四项考核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在2小时内独立完成。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教学策略

实践能力是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提高中职生的竞争力,教师必须根据相关企业要求,加强实训教学,注重对学生电子电工技术的培训,这也是电子电工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要通过实训教学对学生实施指导,优化学生的综合技能,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迈出实训教学的第一步。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不合理的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脱节”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超前”于理论课,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展实训课,导致学生“一头雾水”,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另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滞后”于理论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训教学,对学生操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以说,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对实训课的认识仍不到位,实训课课时安排较少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对电子电工专业的重要性,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中职生理论基础较差,实验过程受学生知识水平的制约难以开展。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降低实训教学质量的一大原因,设施的支撑是实训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完善的设施就很难真正落实实训教学。此外,师资力量、教师职责的不合理分配等问题也是困扰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策略

1.理实结合,创新实训。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而言,理论与实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理论是实训开展的指导,实训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巩固。学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实训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实训课的设置要根据不同年级灵活安排,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论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内容,使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内容主要依靠教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演示而缺少自己操作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对此,教师要在实训课中引进新的内容,减少对成品电路板的使用,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设计要求,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是实训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2.增加项目,丰富内容。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常识、学会相关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教师借助实训课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训操作经验,自主设计或调试简单的电子产品,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电子电工专业的魅力,体验操作的乐趣,获得成功感。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项目更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及时引进新项目,为实训课注入新鲜元素,使实训课焕发生机,通过新项目的引进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沉闷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着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电工电子专业核心的教学要求。3.完善评价,细化评定。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的评价并不合理,而不完善的实训课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心理,埋没了实训课的价值,使实训教学的开展停在表面,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学生的应付现象,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在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综合评定成绩,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细化成绩评定的准则,合理“分解”实训课的考核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的操作表现和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体系,切实提高评价有效性。首先,学生的态度是考查学生德育情况的重要参照,在实训课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并对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纪律做出评判,录入考评体系。其次,实验操作是实训课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考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考核标准。此外,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的总结及分析能力,教师要仔细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赋予实验报告20%~30%的比重,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这几个方面,明确评分标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三、结语

实训教学作为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实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总结开展实训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冬.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a5).

[2]陈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6).

[3]罗品琼.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J].俪人:教师,2015(24):168-168.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4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结合社会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对该课程知识的应用情况,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设置成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与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等知识模块,实行模块化教学;在各知识模块内,实行教学内容优化,突出教学重点,强化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各知识模块具有衔接性、独立性、整合性等特征;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知识模块中溶入新技术、新工艺,淘汰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高职院校“理论够用,实践操作强”的人才培养规格特点,弱化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知识的应用,知识模块结构如图1。

授课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变频技术、电机及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模块组合时,交流电路知识模块、数字电路知识模块和电机及控制知识模块作为重点内容讲授,而直流电路知识模块、模拟电子电路模块作为一般内容讲授,电力电子技术模块作为了解性内容介绍。

再如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计算机基础、系统安装与维护和网络技术等需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在组合知识模块时,将直流电路知识模块、模拟电子电路知识模块和数字电子电路知识模块作为重点内容讲授,交流电路知识模块和电机及控制知识模块作为一般内容讲授,电力电子技术可以不讲。每一个知识模块内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优化。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讲授模拟电子电路时,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知识点主要介绍其应用,弱化其特性分析过程,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以案例为切入点,采用循序渐近的方式,讲授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每次上课前先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上课过程中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评讲;有条件的学校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边讲边做,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准确、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极大地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如:学习直流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时,通过flas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电机的内部结构、工作过程,利用仿真软件模仿电机工作过程中的短路、接地等故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强化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引入“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实施框图如图2。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目模块,建立项目库,项目库的项目群根据学生能力的培养需求分三个层次:基本操作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进行实践教学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按从易到难的原则,分层次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1.操作能力训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电工电子仪表正确测量电路及电器元件参数的能力。教学组织:学生首先在项目库的基本操作模块中自由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然后由教师或操作熟练的学生示范操作,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及技巧,然后实验团队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效果,撰写实验报告;在该模块训练中,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

2.训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教学组织:学生在综合训练模块中自由选择项目,明确项目训练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验团队集体分析训练目标、任务,设计训练内容和步骤,独立完成实践操作,撰写训练报告,并在团队内部交流设计、操作经验。

3.拓展。在教学系院的组织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己组队申请重庆市或学校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由学校遴选一部分优秀学生组队,编写创意书,参加国家或重庆市大学生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5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404000)

摘要:针对单片机实训体系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相关的改革情况。采用项目化模式组织理论教学和工程开发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单片机课程设计模式,增加课题宣讲、系统验收答辩等环节,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组建单片机兴趣小组及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结合,促进课内外单片机学习的良性互动。实践证明,单片机实训体系的多层次多模块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改革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60-04

作者简介:谢辉(1969—),女,硕士,重庆三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测控系统的教学和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13);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应用本科单片机课程实训体系的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120668)

一、现代工程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代工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素质是一个技术人员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及知识技能等的内化表现,实践能力则体现为一个技术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外在执行力,二者相辅相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工程师的主渠道,需要每门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动,特别是实训课程的系统化培养。

单片机是现代测控的核心。“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机电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软硬件技术结合紧密、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课程。特别是单片机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与单片机理论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我院开设多年,虽实践教学经验较丰富,但单片机实训课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片机实训课程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目前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仍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以单元章节划分知识体系,课内实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到了课程设计阶段,学生很难对实训课题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不知道软硬件如何分工,如何开展模块化程序的编写。许多时候课程设计变成了教师做课题,学生只能做简单的电路焊接、程序录入等工作,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第二,实训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计是学习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训项目应该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实训项目都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绘制原理图、编写程序及电路板焊接等方面,对单片机系统在生产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重要问题如故障排查、系统优化、抗干扰、性价比等很少涉及。

第三,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工科的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单片机课程实训涉及电子、传感、程序设计及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优质的载体。但由于现行课程体系的条块分割,课程实训没有与课外实践及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有机衔接。为保证课程设计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训项目往往省略了文献资料查阅、设计方案论证、任务分解及答辩等诸多步骤,直接给出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总体来说,现行单片机实训课程任务较单一、考核不够全面,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为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工程素质的提高,单片机实训课程改革十分必要。

二、单片机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

单片机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及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能站在工程应用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单片机的理论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流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职业应用能力。为此,实训课程的改革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将单片机课程规划为基础知识、单元技能及综合能力三个层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

根据电子信息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精心编选了6个非常贴近实际的工程项目,编写出版了相应的单片机项目化教材。每个项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包含单片机的一个或若干个知识模块,从实现实用性、能力化的教学目标;每个模块又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知识点、能力点加以整合和重组,贯穿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项目中。

课程教学按照工程项目开发的模式,即“项目提出模块分解任务完成项目总结”的流程进行。如“单片机最小系统”项目是让学生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和最小系统的的简单应用,又将其划分为“51单片机初步认识”、“最小系统构成”、“流水灯控制器“、“简单程序设计”等几个主要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或几个项目知能体系指标的具体体现。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授课及实验室任务程序的调试运行,将单片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还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如“彩灯控制器”,除常见的流水、追逐、跳跃等基本控制效果外,还引导学生思考多重跳跃、旋转及不规则闪亮效果,进一步思考更多LeD组成点阵的控制方法,更深一层地思考i/o口不够用时的接口扩展问题及延时时间的控制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钻研教材及课余查阅资料提出想法,并将想法变成可行的系统设计框图;对一些技术难点留到课程设计阶段进行论证与解决。

(二)工程实践型课程设计的开展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单片机实训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其主旨就是加强实训课题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学生具备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能力。课程设计改革主要做了课题论证宣讲、过程指导改革、规范设计报告及答辩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训课题论证与方案宣讲

课题论证是工程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开发难度、售后维护及产品性价比。在前期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横向与纵向的知识扩展,为课程设计做准备。如“数字电压表设计”横向的知识扩展包括不同种类a/D转换器的选择、显示器及键盘设计方案的比较,纵向的知识扩展包扩电压表量程的切换、电压表到万用表的转换,其他非电量,如温度、流量、湿度、压力的检测,从单机仪表到组网仪表的扩展等。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课程设计的要求,并给出相应的实训指导书,鼓励学生开始项目化小组筹备,寻找感兴趣的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到专业网站查阅资料、下载模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份相应的文献综述。

课程设计阶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实训课题方案论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进行一次公开的课题论证宣讲。宣讲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框图、系统原理说明、拟达到的技术指标及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教师会在此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相应芯片数据手册、设计参考范例等,指出设计方案的优点及不足,对可能遇到的设计问题给出参考意见,要求针对方案宣讲中发现的问题再修改整理。如常做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每个课题组明确控制背景、控制精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器,鼓励学生选择性价比高的芯片,如内置a/D转换器的单片机,串行总线传输的小尺寸贴片封装的芯片,或一体化的数字温度传感器等,提示学生注意温度是大惯性控制量,需要一定的算法处理以提高控制精度。通过课题论证宣讲过程的训练,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工程项目开发的严肃性及系统性,意识到前期准备及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深入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2.项目化小组的开发过程训练

课程设计以贴近实际的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开展。根据课题工作量的大小及各自的兴趣爱好,3~4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原理图设计、控制程序编写及调试、系统仿真验证及实物制作等。项目小组的形式既能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优势,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及产品竞争意识。课程设计强调系统的整合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管理程序编写、系统调试、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使其更贴近工程实践的开发过程。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主要起到启发、把关和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作用。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必要时指导学生进行软硬件调试,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所做的“16×64点阵控制屏”,最先驱动方式是采用串行移位寄存器控制。当做16×16点阵实验时,一切正常,但扩展到16×64点阵,进行字幕左右移动时,会出现重影,通过教师指导及实验验证,确定是串行驱动方式带来的问题,改为并行驱动方式后,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3.规范设计报告及验收答辩

课程设计后期主要完成设计报告写作及实物验收和答辩。通过这些手段促进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项目开发各方面的技能。

(1)设计报告写作。进行设计报告写作培训,指导学生从课题任务、设计方案论证、设计内容、硬件及软件工作原理、系统调试、仿真及实物展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要求做实训总结,最后的附录按照规范格式附上完整的硬件原理图、元器件清单表、程序清单及实物照片,成为一份有价值的技术文档。通过培训,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整体质量较好,报告言之有物、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描述完整,杜绝了原来抄袭芯片手册,缺乏实质内容的假大空形式。

(2)验收和答辩。原来的课程设计没有验收答辩这个环节,不利于学生总结反思项目经验。程设计引入验收答辩机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是确保考核评价真实公平的重要依据。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功能演示、硬件质量及软件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并进行作品之间难度的对比与竞争。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以ppt形式展示课题所做主要工作,每个组员都要回答指导教师的1至2个问题。验收答辩促进学生对系统设计相关原理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并总结反思项目经验,从而从考核层面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设计的改革实现了从以前重结论重报告到重过程重能力的转变。

(三)实训过程的考核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是实训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以往的实训课程考核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实训产品及设计报告为考核对象,没有细致地考核实训过程及团队成员知识水平的真实情况。改革的重要理念是重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方式进行实训成绩的评定。考核内容主要由“综合能力考核”(30%)、“实训过程考核”(40%)及“总结与答辩”(30%)三部分组成。“综合能力考核”主要包括文献查阅、设计方案论证及课程设计报告等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单片机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实训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实训过程的软硬件设计、编程及仿真、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系统的查错与纠正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总结与答辩”也是实训考核的重要环节。通过课题总结,让学生明白系统设计性价比的重要性,实验室方案与工程实用方案的区别,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可能的改进措施;验收答辩可以让学生对课题做全面的总结反思,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实践过程,重视知识点的细节学习。单片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四)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一些综合性的项目开发仅靠课内实验实训环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将课内实训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及电子竞赛等环节有机结合,是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组织成立单片机兴趣小组,建立QQ交流群,将一些优秀的单片机教程、设计范例、芯片手册及常用的单片机开发网址等资料上传到群里共享。每个同学的电脑上都安装了Keil和proteus软件,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开发验证,对课程实训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在群里相互讨论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教师也会针对一些难点问题在线答疑。对一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他们进入创新实验室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创新实验室是学生进行课余科技实践活动的平台,配备了完善的电子仪器、单片机开发装置及刻版机等设备。学生可以选择实训过程中一些难点课题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再进行研究,也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及大学生电子竞赛课题进行研究,甚至可以承担教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开展工作。学生在教师指导和高年级学长带领下,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调试、仿真验证、电路刻版直至实物完成,最后写出课题报告。实验室还要经常召开讲座,介绍一些新型单片机及先进设计方法,并进行设计作品的讲评。通过这些多模块、多层次的课外科研训练与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将单片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具有一定的单片机系统综合开发经验,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辉,陈立万,陈强.以“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73):109-110.

[2]嵇萍,徐香梅.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1):88-89.

[3]谢辉,陈立万,王悦善.“理实一体化”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16):46-47.

[4]谢辉,李洪兵,李焱.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葛浩,林其斌.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38-140.

[6]郑梁,胡冀,徐平原,高惠芳,秦会斌.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09,31(9):99-101.

[7]王敏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3-34.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5-1275-02

StudyandpracticeonCourseReformofelectronictechnology

ZHUBin,tanYong

(thephysicsandelectronicsDepartmentofYangtze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China)

abstract:Discussthenecessityofcarryingonthereformandconstructionto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project.Fromaspectssuchasteachingmode,coursesystem,teachingfashion,wediscussfullyhowtocarryonthereformof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project.pointingoutthatunderstandingtheconnotationofcoursedeeply,catchingthekeyproblem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strengtheningpracticalteachingandinsist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viewaretheguaranteeforgettingtheanticipatedachievementof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projectreform.

Keywords: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project;teachingreformation;Studyandpractice

1引言

随着国家专业目录的调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的范围不断拓宽,已经成为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和电子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一般由指导教师给出所要设计的部件或整机的性能参数,由学生自己设计和调试电路,设计过程实质上是研制小型电子产品的过程,是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是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重要平台。通过该课程,可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内容体系

2.1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产品及其实现又具有多样性,因而它除了应达到一般专业课课程设计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为此,课题组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层进循环互动式”教学模式,构筑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层进循环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整个设计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基础理论教学、选题及方案论证、电路设计、印刷版设计与制作、组装与调试和总结报告撰写。“层进”即学生在每一个设计环节通过指导老师认定达到该环节的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设计工作,如果未达到要求,则继续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循环互动”指在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以进度报告的形式进行探讨,学生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层进循环互动式”教学转变了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体验,提升了合作与分享的个性品质,培养了研究之风和团队意识。

2.2内容体系更新

课题组在更新内容体系方面,倡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

1)课程内容体系的出发点

课题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作为课程内容体系的出发点。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思路是:强基础,宽视野,勤动手,培养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理念,同时又勇于探索创新、敢于面对探索压力的指导教师。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团队人员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达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共识:知识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2)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

课题组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实践是工程最本质、最重要的属性,高等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必须加强实践,重视实践教学在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实践方面,必须培养学生选择设计方案和器件能力、分析电路的能力、电路设计及调试能力。改革现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工程实际,修订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1)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2)注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以设计报告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4)由教师指定实验题目,实验室规定元器件的综合课程设计缺乏完整的过程训练,也缺乏一个全面的基本技能、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学生只重视设计报告的撰写,抄袭严重;不重视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选题,限制了学生的思路。这种教学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束缚了学生的能力、才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以下改革。

3.1修订培养方案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与少数相关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学生会因为自身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使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所以课题组对培养方案中的开课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课程的课时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理论授课的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3.2改革设计选题

改革教师指定设计题目的弊端,采取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命题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命题分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第一层次,基础型。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设计内容。第二层次,提高型。设计内容由几部分组成,主要部分由教师给出原理框图。第三层次,综合型。其题目来自工程实际,难度大。它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经历从查找资料开始,到设计方案的确定、选择器件、安装调试、查找故障等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训练。实践发现:能完成这部分综合型设计题目的学生大约15%左右,这部分学生可以集中起来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

3.3改革设计手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前的做法是根据电路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设计初始方案,确定原理框图,计算各元件参数,画出电路图,然后进入实验室搭接线路,先接好各单元电路,然后进行整体调试、调整参数。这种方法不利于规模较大的电子系统设计,容易损坏器件,设计调试周期长,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课题组要求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尽可能进行仿真,充分利用学校的eDa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的资源。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减少了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损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4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设计报告定成绩,抄袭情况屡禁不绝,不重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革单纯以设计报告为依据评价课程设计成绩的现状,实行课程设计全程考核机制,即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导师都对学生的设计态度、设计完成情况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每个环节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设计报告成绩作为卷面成绩,电子作品成绩作为实验成绩。电子作品成绩和设计报告成绩对不同层次的课题,用难度系数加以区分。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改革知识的单向传输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改变过去管得死,教得细的做法,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上,既要循循善诱,又不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设计和完成设计。为此,课题组为课程配备了三名指导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课题组长根据设计要求,组织本组各成员模拟工程设计方法与步骤进行实际课题的设计,协同完成设计任务。

5结语

创新是建立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改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得到加强,良好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课程的改革应紧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题,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这次改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在2008年参加的市级和部级设计大赛中夺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德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8):115-116.

[2]黄建宇,于广新,阮维国.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35-36.

[3]吕惠芳.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J].常熟高专学报[J],2004(2):106-107.

[4]赵宏音,肖明,张亚琴,朱明光,高笃顺,陈岚峰,赵子夫.“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3):198-199.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梁超(1965-),男,广西岑溪人,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廖芳(1962-),女,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工艺与电路设计、科研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项目“电子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影响的研究”(编号:JXJG-10-41-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20-02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修订而成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的项目少、且往往以理论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设计制作为辅,应用性不强。

(二)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编排在某些课程的实验中,且课时量严重不足,实训场所、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验、实训,教师讲解、演示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只能模拟教师重新验证一遍。

(三)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表现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随意性。多数实践项目的考核,都是与相关的课程一起综合评定完成的,实验、实训成绩比例通常不足课程成绩的一半。因实践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课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学生有没有操作、操作过程和结论有没有错误,教师难以辨别,只要学生上了实验课,实践考核就算通过。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

二、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技能训练、现代电子设备维修、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几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室,增加电子仪器设备的品种;新建电子工艺设计制作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创新实验室;开发仿真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场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步步高、广州瑞通千里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旭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实训转化,如将“串并联电路分流、分压关系的验证”改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日关灯电路的测试”改为“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等;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内容,如“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等。这些实训项目的改革,强化的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改革实训主导地位。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以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为目的,鼓励学生实训过程的多样化、实训结果的规定性和独创性结合。如: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制作”的实训中,只给出“将220V/50Hz交流电压变换为输出6V稳定直流电压”要求,由学生自我完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电压输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调直流电压输出;可以是先仿真再进行实物制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制作;可以采用万能板安装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电路板后、再进行安装制作。不拘一格的实训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的结合。对于较复杂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本领;即复杂的实训设计制作项目,先运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得出最佳结果时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电脑设计-仿真-改进设计-制作-完善-创新”这种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缩短设计制作的时间,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40%总课时),加大设立实训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开放实训场所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所,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竞赛成绩列入考核(创新考核)、实践项目和实训报告综合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使之对实践课教师和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都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

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实训项目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逐个现场操作测试评分。实训报告考核的主要内容:条理是否清楚,实训的内容、测试方法、实训结论、改进创新方法等是否齐全。创新考核是指根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电子竞赛的情况(完成情况、获奖名次等),进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践性课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实践性教材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ultisim7.0仿真设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师主编的实践性教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入选为部级“十一”规划教材,并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全国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和江西省的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江西省及部级各种电子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次获团体三等奖,1次获团体第3名。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由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好、专业素质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8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利用项目工作完成课堂教学,这是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项目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任务,从而亲身体验这项工作,并在体验中学到实际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最终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化教学实施

 

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主要分三阶段进行项目实训,首先是训练通用技能,其次是训练专业技能,最后是到企业实习。以“安装与检修照明电路”为例,项目选择、项目分析、方案制订与方案实施是项目化实训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

 

(一)项目选择

 

科学选择项目尤为关键,而这也是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实训教学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是按照目前的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来进行,并将实训教学内容作为基础,从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促进中职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发展协作、交流能力。

 

(二)项目分析

 

要求中职生,尤其是项目组组长清楚该项目的总目标,接着据此组织项目实训,将项目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然后写好项目分析表。具体来说,一是做好市场调查分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子任务的调查研究及信息收集整理内容,如市场照明电路配电先进性调查、配电箱型号性能与特点等,集中训练中职生的分析归纳以及应变能力。二是设计方案。对子任务的设计思路、方案、可行性报告等进行细分,全面涉及中职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强化训练他们的表达、分析、计算与综合职业能力。三是知识储备。子任务要求学生熟悉专业知识技能的方方面面,如电工工具、导线知识、照明电路使用维护等,主要训练知识技能查询、自主学习与技能操作,发展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四是项目评价。子任务评价表要设计实施评价、分析评价,打造立体化、实践性的知识技能评价体系,主要训练学生的设计、应用及综合职业技能。

 

(三)方案制订

 

项目要想顺利完成则必须有实施方案,项目组负责人团结组员共同制订项目方案。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设置四个流程,即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知识储备和项目评价,各项目组认真完成实训任务,然后写出栏目研究报告,做好修正工作,让方案更为科学而可行。

 

(四)方案实施

 

中职生通过合作分工完成项目。一个合作小组是一个项目化实训单位。各小组按照本项目的目标合理安排,既要分工展开,又要和别的成员做好联系交流,集体完成实训项目,从而强化中职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根据方案进行分工。比如,能力比较全面的成员规划整体项目,计算机能力强的成员做资料收集,知识理论好的成员则储备知识并完成调研报告,交流能力强的成员则设计评价表且分析相关结论。

 

二、基于多元评价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实训教学

 

(一)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应该是唯一的,它应与评价情境联系起来,注重评价主体及信息的多元化,加强自评与互评引导,涉及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本人以及项目其他成员。

 

(二)评价内容

 

其一,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等常规内容都属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评价时针对各阶段进行分类评价,方法则有客观题库与工作页的建立这两种。其二,基本技能。评价学生的一般电路装接、维修等知识技能。所以,操作的定型化才是评价的核心,也就是对中职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快速进行评价。因而应该收集中职生在各阶段的评价数据,通过评价过程来了解中职生的操作能力提升程度。在这样的过程评价中进一步训练操作能力,激励他们不断成长。其三,应用能力。对中职生在项目实训中的知识运用、技能操作进行评估。比如,通过大量关于设备仪器故障等探究性实训要求学生共同分析解决故障。评价主体要多样化,评价时让学生有更多沟通交流与互帮互助的机会,激发其潜能,这也是该项评价的重点,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技能。其四,综合职业能力。故障分析、综合知识运用、运用技能解决故障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的核心目标。

 

(三)评价方式

 

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职生的评价应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涵盖学习情况、课程设计报告、实习、毕业设计等不同形式、内容的评价,评价测试中应该更为全面地体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要结合课程质量和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考核,让中职生的课程评价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项目化实训教学总结

 

项目选择应该和中职教学大纲相符,内容也和中职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究中完成。另外,项目化实训教学是根据中职生与项目来进行,任务繁重,故而对教师的理论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实践经验与能力、教学设计与调控能力等都有很大的考验。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项目成员搭配,确保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9

教学组在进行“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实训教学中,制定了实训流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实训,在分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到学做合一。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正反转的具体项目为例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1“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总体目标设计

针对电工技术实训这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任务进行项目化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电工技术实训设计的项目内容有:低压电气控制实验、测量电路安装实验、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变频调速实验等。比如在实施“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时,该项目包含如下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原理分析;pLC、触摸屏、断路器、熔断器、电机、热继电器、接触器等硬件如何外接线;工业触摸屏通讯设置;Step7-microwinV4.0、winccflexible2008sp4软件学习。这四个子任务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学习和章节安排,将实践技能融合于各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各任务进行分析,查阅,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综合应用技能。

2“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

以“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为例,该实训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原理分析、元件认知、硬件设计、软件安装、软件编程、实训调试演示、实训答辩、总结及实验报告写作、考核评价”的模式组织教学。

工作任务是学生实训和教学讲授的结合。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要完成以下子任务:区分“正-停-反”和“正-反-停”电路在原理上的区别;掌握自锁、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电路等设计方法;学习pLC、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用法及通讯设置;认识熔断器、接触器、按钮等硬件,并掌握其端子外接线方法;学习软件Step7、microwinV4.0、winccflexible2008sp4。学生分组在实训室学习软件的安装、变量设置、通讯、编程设计等;设计pLC程序(注意自锁、互锁),设计触摸屏程序(注意变量设置方法)。学生通过两周的时间完成以上子任务之后,进入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接线、编程、调试、演示。在答辩及总结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训阐述、小组交流、大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掌握不同的设计思路,整体拓宽知识面。

3“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目的是努力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电工技术实训采取以“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训课上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等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从而会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评价与考核

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起到导向引领作用。经过两年的项目实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含电气部分接线、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触摸屏程序设计部分、实验报告质量、答辩环节,每部分也都包含细致的评价标准。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在每一个子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定,并作出相关记录,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检验课堂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实训报告篇1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上课包括:基础课(思政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电机与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可编程控制器、变频技术、工业监控组态、工业网络技术)和专业拓展课(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综合实践、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其中,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在专业的实验室上课,专业课基本上都在专业的实验室上课。目前在实训室上课存在以下问题:

1、班级容量基本在45人以上,而实验室台套数不足,无法满足每人一套,大部分实验室台套数在20台左右,每个实验台学生人数在3人左右,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每组只有1个学生动手,其他学生旁观,教学效果无法满足要求;

2、基础课大部分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学生在上完课程以后,有些课程在后续课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比如语文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工程制图课程;

3、学生在学校期间,我们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而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达不到要求。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实训室上课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根据实训室实验台台套数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台2~3人。根据学生在实验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工,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以“变频技术”课程为例:变频实训室可以用的有20套实验实训台,学生共有49人,有的实验实训台分配2名学生,有的分配3名学生。每周一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4个小时。上课采取任务式教学,每次上课安排一个任务,教师出任务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需要有完整的电路图、参数功能表、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2人一组的人员分配为一人为档案管理者(记录需要完成的资料),1人安全用电检查、调试接线,两人商量任务的实施过程,共同完成任务;3人一组的人员分配为一人为组长(负责小组设计报告的制定、实施、任务的实施过程),一人为档案管理者(每次实验都需要有相关的资料和档案规整,有相关的表格需要填写,最终需要交相关的报告,遇到问题时需要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表述清楚,并做详细记录),一人为安全用电检查、调试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