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沟通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4:27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1

【关键词】精神科女病房;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17-01

1护士整体素质是护患沟通技巧实施的必备条件

护士的个人素质,在对女性精神病人护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精神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精神科护理专业,这是提高护患沟通的纽带。完备的护士业务素质与技能是保证护理服务安全、高效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修养,利于与患者进行圆满地沟通。

2保持健康的工作情绪

对于女性精神病人尤为重要。女性病人由于疾病的关系,大多比较敏感多疑,健康的工作情绪利于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以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3根据女病人特点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实施人性化管理

例如,因化妆品瓶多为玻璃类,出于安全考虑,女性患者入院后常常不被允许化妆,临床工作中可实施由护士代为保管化妆品,患者每天化妆时取出,工作人员在旁看护,用完后放回。再例如通常患者18:00左右就上床睡觉,根据正常的生活规律,可将患者晚间服药时间推迟至20:00。各项人性化管理可使病人感受到温暖和重视,可促进护患沟通。

4重视对首次入院患者的护理沟通技巧

女性精神病人首次入院时常常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护理时应格外小心。积极、主动、细心、耐心和恰到好处是顺利沟通的手段,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了解,通常大部分病人都会乐于接受;有极个别病人不合作时,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由家属来完成。做入院介绍和卫生处置时,尽量满足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保守医疗秘密和个人隐私,让患者安心入院。

5争取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

女性精神病人尤其需要家庭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长期照料和支持,强大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处理好这种护患关系的沟通最大的技巧就是和患者家属,社会关系和谐沟通,提高患者的家庭满意度应从关怀、疏导、支持和鼓励等方面入手。对于那些受精神症状支配存有自杀、自伤或伤人风险的患者,更应充分与家属做好沟通,避免矛盾和纠纷的产生。在对家属进行危险物品管理教育并取得配合的前提下,调整原来每周3次固定的探视时间,只要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休息,家属可随时到院探视。

6切勿忽略精神疾病以外的合并症

对于控制稳定期的精神患者,及时处理合并的器质性疾患是改善护患关系的促进剂,不但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尊重病人的人格,尽力维护其自尊心

由于社会及家庭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加上疾病的影响,入院期间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情绪障碍,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维护患者的需要是改善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等[1],交谈中运用目光接触技巧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视线的方向和注视时间的长短。一般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把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依据不同特征在适宜的场所予以适当的赞扬和鼓励,以激励患者的自信心和满足感,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不能达到时要诚恳的给予耐心的解释,避免伤及其自尊。在自尊心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患者能主动地改善护患关系,更好地配合治疗。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2

[关键词]沟通技巧;团体心理教育;精神科护士;影响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1(b)-0152-02

护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以照顾患者为主要内容的支持性工作。通过与患者沟通,护士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感受、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关怀。精神科护士作为护士中的一份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职业压力。一项对精神科护士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对患者的理解能力和与患者恰当的沟通对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团队心理教育是一种可以使医疗机构获益并能增加参与培训人员的满意度的方法。团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培训人员提高知识和技能,这项教育方法在全世界内都被广泛使用,技能不足的培训人员可以从训练中获益[1]。目前,国内对精神科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工作相关研究甚少,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在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进行,研究对象为精神科病房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完成时、培训完成后1个月三个阶段采集。第一步,将精神科病房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纳入研究,向其解释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二步,如果原意参与研究,参照Holms和Rahe压力量表对其过去12个月内的主要职业压力进行询问,然后得分低于150分,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入团队心理教育培训。有57名护士工作于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其中有3名拒绝参与研究,有2名Holms和Rahe压力量表评分超过150分,最终有52名护士参与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名,实验组男性12名(46%),女性14名(54%);对照组男性11名(42%),女性15名(58%)。

1.2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职业心理压力测定采用问卷研究方法进行,问卷依据塔夫特-安德森问卷和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量表(pnoSS)制定。问卷包括34项问题,每个问题包括0~3分4个不同的级别,0为无压力,1为轻度压力,2为中度压力,3为高度压力。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102分。问卷涵盖6个领域,9个项目为应对受威胁事件,4个项目为资源缺乏,9个项目为个人冲突,5个项目为工作规划,4个项目为工作负担,3个项目为对精神科病房职业压力的准备不足。得分少于40分被定义为低压力,得分在40~62分为中度压力,得分超过63分为高度压力。

在分组之后,实验组在3周内分6次进行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团队心理教育培训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集中提高护士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建立关系的沟通技能,教育方式包括讲座教育、问题解决方法讨论、成员间经验分享和讨论。在培训开始前、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职业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问卷结果数据被提取并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2名(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参与研究的对象中,44%为男性,56%为女性,大部分年龄为25~35岁(88%)。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及年龄因素方面无统计差异。结果显示在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职业压力评分分别为(63.3±12.1)分和(63.2±11.5)分,属于高度压力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训完成时实验组平均职业压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9±10.7)vs(63.9±11.9)](p=0.04)。在培训完成后1个月,实验组平均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4.8±9.8)vs(64.3±11.2)](p=0.03)。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成员在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较培训开始前显著降低(p<0.001),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而对照组在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与培训开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具体见表1。

3讨论

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是对护士工作的一项专业要求之一,并且沟通技巧是一名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部分[2]。护士与患者恰当的沟通是对患者精神健康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所必需的手段。与患者的沟通和关系被认为是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虽然所有的护士都接受来自与患者沟通所带来的职业压力,但是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及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导致精神科护士容易受到更高的职业压力影响[3]。在精神科病房工作常伴随着更高水平的职业压力。精神科护士所护理的患者经常出现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如逃逸、自杀、攻击等,给护士工作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因为患者的攻击、妄想等导致护士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可能致使护士离开精神科护理工作。有研究显示,低水平专业能力和缺少足够知识与患者建立恰当关系的护士更容易受到精神疾病患者带来的人身伤害[4]。不能建立恰当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护士因为相关教育不足而导致缺少足够的沟通技巧。尽管沟通技巧的训练是护理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实际情况显示理论性的沟通技巧不能被完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工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教育仍很重要[5]。

团队心理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必要信息,讨论怎样解决问题[6]。它是对需要改进技能的护士最恰当的教育方法。通过团队心理教育,可以帮助精神科护士对问题有更广泛的认识并提高其识别问题和采取应对策略的技能。

本研究使用问卷方法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水平进行研究。有研究报道,精神科护士需要面对高水平的压力,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也带来很强的压力,精神科病房的不良环境也是导致护士与患者沟通建立适当关系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缺少与他人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导致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有时候,不恰当的沟通还可能导致误解和额外的压力。研究显示,沟通技能是一项重要的适应能力,可以改善职业压力[7]。mullanBa和KotheeJ[8]对护理学生第一年学习沟通技能培训对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在培训结束后学生对护理学习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有明显提高。Delvauxn等[9]评估了沟通技能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对肿瘤科病房护士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心理压力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在教育培训后3~6个月试验组的参与者压力水平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压力水平没有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团队心理教育对精神科护士进行沟通技能培训能够在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均显著降低其职业压力水平,由此,笔者认为改善精神科病房护士的沟通技能对护士的工作压力有明显的帮助,而团队心理教育是一种良好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Rimondinim,DelpiccoloL,GossC,etal.Communicationskillsinpsychiatryresidents--howdotheyhandlepatientconcerns?anapplicationofsequenceanalysistointerviewswithsimulatedpatients[J].psychotherpsychosom,2006,75(3):161-169.

[2]nikendeiC,BosseHm,HoffmannK,etal.outcomeofparent-physician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forpediatricresidents[J].patienteducCouns,2011,82(1):94-99.

[3]mcGratha,Reidn,BooreJ.occupationalstressinnurs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1989,26(4):359-368.

[4]edwardsn,petersonwe,DaviesBL.evaluationofamultiplecomponentinterventiontosupporttheimplementationofa‘therapeuticRelationships’bestpracticeguidelineonnurses′communicationskills[J].patienteducCouns,2006,63(1-2):3-11.

[5]HeavenC,CleggJ,maguirep.transferof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fromworkshoptoworkplace:theimpactofclinicalsupervision[J].patienteducCouns,2006,60(3):313-325.

[6]BethanyJ,phoenixRn.psychoeducationforSurvivorsoftrauma[J].perspectivesinpsychiatricCare,2007,43(3):123-131.

[7]FarberBa.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andtreatingburnoutinachangingculture[J].JClinpsychol,2000,56(5):589-594.

[8]mullanBa,KotheeJ.evaluatinganursing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course:therelationshipsbetweenself-ratedability,satisfaction,andactualperformance[J].nurseeducpract,2010,10(6):374-378.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3

【关键字】临床护理;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49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也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2],解决好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较扎实的护理技术外,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保证护生和护理之间良好的协作、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与信任,从而保证临床中护理的正常进行。

1沟通的基本素质

1.1尊重尊重是与患者进行沟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与基础,不管患者处于什么状态,昏迷或者清醒,患者都有自己的尊严,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在最初的沟通中,患者才会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信任[3],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病情如实诉说,而护理人员才能够较为高效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始终将尊重作为行为的第一准则,称呼患者时要使用礼貌性用语,例如,对待年长者,要亲切称呼阿姨、大妈、大伯等,切不可直呼其名或者说话较为生硬,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沟通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懂得尊重,护理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1.2乐观自信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面貌:遇事沉着冷静、精神饱满、有条不紊、乐观自信等,护理人员面带微笑,自信热情,能够给患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使患者心理能够更加踏实,减轻患者心中的焦虑、紧张与恐惧,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更能给患者良好的形象,赢得患者的信任感,杜绝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拥有乐观自信的素质,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发挥运用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将工作状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患者的诸多要求下能够从容应对,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3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精湛的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技巧,要尽量使用安慰性以及鼓励性语言,避免刺激性伤害性语言。良好的语言不仅能够使患者听后心情愉快,更能给患者以温暖亲切的感觉,有利于患者病情更好地康复。在不同的患者面前,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尽量寻找恰当的语言,力求给患者以最大的帮助,以尽量缓解患者心理的压力、紧张以及恐惧。例如,与早上刚起床的患者交流时,可以主动询问患者:“您昨晚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的脸色很好。”话语虽然简短,但患者听后会感到温暖,一天的心情也会轻松愉快。同时,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沟通,是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的有力保障,是维系护患之间沟通效果的纽带,例如注射时的无痛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有利于双方的互相沟通与理解。

2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营造良好的医护协作关系

护理与医疗是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关系,只有两者很好的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4],因此,良好的沟通在医护之间是必不可少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已经到病房而相关手续还没办好,尤其是危重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了解病情并及时反馈给医疗人员。同时,对于患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与医疗人员做好沟通,以便及时有效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的监护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对医嘱中相关的问题以及药品的基本情况,应与医疗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以及时进行调整。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医嘱的核对工作,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护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

3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石,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病情切入,取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语调要轻柔,富有同情心,尽量说些安慰关心的话语[5],使患者心情保持平稳。对于比较沉默的患者,要多关心,找些共同话题,以引起患者兴趣。沟通时用词要尽量准确,使患者能够较容易理解,同时要认真倾听,可以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表情、行为语言、动作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微笑在沟通中是“最美好的语言”,能够给患者以温暖的感觉,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加容易交流,护理人员的仪表、举止在沟通中同样重要,能够给人一良好形象,增加患者对工作人员的好感与信任感,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

4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保证护理人员之间支持互助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现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相应面对巨大的压力[6]。因此,护理人员之间也要有良好的沟通,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量将压力降低。同事之间要互相鼓励安慰,互相帮助,共同将工作做好。对于较特殊的患者,要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同时护士长要多关心护理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主动提供帮助,要多提出表扬与肯定,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只有共同努力,增强沟通,才能形成一个支持互助的团体,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沟通是每位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保证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快捷、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金枝.加强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75.

[2]李付华.加强医护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1):8.

[3]叶荣.在护理过程中如何与患者沟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2(1):70.

[4]李风娟.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8,6(4):147.

[5]王斌,周春美.《人际沟通》教材的缩撰及教学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7,20(7):10-12.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4

关键词:口腔医生 医患沟通 心理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没有良好沟通导致的,口腔医生需要培养自己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这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会让病人在心情愉悦中完成治疗,也会让医生得到成就感,满足感。

       1 口腔医生接诊前的准备

       (1)沟通态度,平稳心态。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1]。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沟通时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

       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对口腔医生是一种刺激,不同的个体会对相同或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口腔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在不知不觉中被病人引导了,偏离了帮助人的行为。情绪具有感染性,而感染性又是相互的,所以口腔医生必须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2)敬业精神,精湛医术。医生的天职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的业务为基础,在细心认真、自信及善解人意中,为病人医治。一名口腔医生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有可能主动积极热情地与病人沟通,一名口腔医生只有意识到所从事的职业的成就感,才会在职业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一名口腔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

       要让病人感到口腔医生是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保护,从而敞开心扉。

       2.1态度性技巧。倾听是一种态度性技巧,倾听不单单是听病人说话,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用心交流。口腔医生只能持有非评判性态度。倾听能够引导患者叙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倾听能表达对病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以利于营造宽松的会谈氛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 

鼓励重复也是一种态度性技巧,鼓励是指口腔医生直接重复患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调患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讲下去,重复是通过语句重复表明口腔医生对患者谈话中的关键词语或重要内容的关注,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讲述,有利于引导患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纵深进行。

  2.2言语与非言语性技巧。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配合使用,使病人更清楚地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对病人犹如一剂良药,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功能,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2]。口腔医生对病人讲的每句话,都应该是对病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都应该给病人带来希望。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微小的非语言行为变化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分寸,可以使交流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如注视和目光接触主要为正视对方眼睛,不仅可以从眼神中读出患者的内心活动,并可以给予对方信心,有助于患者对您所讲内容的理解。当病人叙述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心或痛苦时,尤其是老人、小孩或妇女,医生或护士(最好由与患者同性别的)可轻抚患者的手背或轻拍手臂,给予其安慰和支持[3]。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5

【关键词】口腔医生医患沟通心理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没有良好沟通导致的,口腔医生需要培养自己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这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会让病人在心情愉悦中完成治疗,也会让医生得到成就感,满足感。

1口腔医生接诊前的准备

(1)沟通态度,平稳心态。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1]。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沟通时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

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对口腔医生是一种刺激,不同的个体会对相同或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口腔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在不知不觉中被病人引导了,偏离了帮助人的行为。情绪具有感染性,而感染性又是相互的,所以口腔医生必须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2)敬业精神,精湛医术。医生的天职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的业务为基础,在细心认真、自信及善解人意中,为病人医治。一名口腔医生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有可能主动积极热情地与病人沟通,一名口腔医生只有意识到所从事的职业的成就感,才会在职业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一名口腔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

要让病人感到口腔医生是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保护,从而敞开心扉。

2.1态度性技巧。倾听是一种态度性技巧,倾听不单单是听病人说话,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用心交流。口腔医生只能持有非评判性态度。倾听能够引导患者叙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倾听能表达对病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以利于营造宽松的会谈氛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

鼓励重复也是一种态度性技巧,鼓励是指口腔医生直接重复患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调患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讲下去,重复是通过语句重复表明口腔医生对患者谈话中的关键词语或重要内容的关注,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讲述,有利于引导患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纵深进行。转贴于

2.2言语与非言语性技巧。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配合使用,使病人更清楚地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对病人犹如一剂良药,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功能,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2]。口腔医生对病人讲的每句话,都应该是对病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都应该给病人带来希望。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微小的非语言行为变化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分寸,可以使交流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如注视和目光接触主要为正视对方眼睛,不仅可以从眼神中读出患者的内心活动,并可以给予对方信心,有助于患者对您所讲内容的理解。当病人叙述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心或痛苦时,尤其是老人、小孩或妇女,医生或护士(最好由与患者同性别的)可轻抚患者的手背或轻拍手臂,给予其安慰和支持[3]。

3结论

在诊疗活动中,必须考虑方法的可靠性与操作的合理性,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结果才有价值。例如,阻生齿的拔除,与病人沟通时,既要让病人意识到拔牙的难度,又不能让病人感到拔牙的恐惧,否则病人可能就不敢拔牙了或者去找另一个医生(病人认为更好的),要让病人感到这个手术有难度,只有在医患的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

加强医患沟通是要让患者“看”得见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听”得到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感受”得到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口腔医生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更加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口腔医生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者亦更加理解、信任医务人员[4]。

口腔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应该善于学习,成为有进取精神的人。在医疗服务中提高心理服务意识,在诊治过程中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支持,在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尽可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态清,汪明,汤秀玲.实行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525.

[2]萧会军,王慧.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09-211.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6

【关键词】沟通;护患;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1-02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所交流的内容是与病人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对护士来说,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有关病人的全面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患者从入院开始到患者出院这一全过程绝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交谈进行,在交谈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尤甚重要,大多数纠纷是医患或护患缺乏沟通,现将这几年工作来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总结如下:

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及注意第一印象

沟通场所要求安静.明亮利于患者的视觉感受。护士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整洁的衣着,得体的打扮以及和蔼的语言,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节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病人曾说“从护士的微笑中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尊重病人,选择合适的称呼,选择恰当的称呼往往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的起点,记住病人的名字,更能使病人感到护士的关注,利于一切治疗的顺利进行,消除紧张心理。

2沟通的环节

2.1门诊沟通:门诊设立服务台,健康知识质询台,投诉台,导诊人员负责患者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行分诊,导诊等。

2.2住院沟通:使患者对住院环境,住院规则的了解,引导患者选择医生、护士,使患者了解自已的病情和诊疗情况。让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等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治疗沟通: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积极配合完成相关的治疗

2.4检查沟通: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了解相关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2.5操作沟通:患者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6出院沟通:使患者了解自已出院时的状况,出院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休息、饮食、功能锻炼、服药、病情观察、复查、及注意事项。

3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3.1沟通技巧的培训:护士在交流技巧方面进行专业强化训。根据交流的内容选择交流距离,视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选择触摸等交流技巧。如听力或视力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手势或摸的方法来引导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明确交流目的,根据患者的反应及后期同行为判断交流的目的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2护患沟通中对护士的基本要求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尊重、信赖、坦诚、同情、理解及关怀。

3.3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作用,如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就会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帮助。反之,护士的不良语言则可产生消极作用,可扰乱患者的心理平衡,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活动,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因此,护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学会这种沟通技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这是病人主动交谈的基础。(2)要进行“开放式”谈话,使谈话继续下去,而问话是打破谈话僵局的最好办法。(3)重视反馈信息。病人和护士谈话时,护士对所理解的内容及听话的兴趣等要及时反馈给病人。如适时地答“嗯”、“对”、“是”等,表示护士在仔细听。(4)听病人谈话时,不要似听非听、随便中断病人谈话。(5)与病人交谈时,要能打破谈话中的沉默。(6)谈话时,当病人说出指责护士的话时,不可激动辩解,要经得起委屈。

3.4非语言沟通系指以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的沟通。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不同;如“我给你提点意见”这句话,如果声音低一些,语气亲切,就会被人理解为诚恳的帮助;如果声音很高,语气又急又粗,就会被人理解为情绪发泄。目光表情沟通的重要,不言而喻,因为我们在平时就有这种生活体验。身段表情如扬眉、挥手、点头等也至关重要。在表情中,“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工作中做到微笑服务,真诚面对病人。对病人,缩短交往距离更有利于感情沟通。接触也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它是指身体接触,对儿童患儿的搂抱、抚摸都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和治疗效果,这些被称为非语言沟通又称体态语言。占65%【1】.主要形式有体语,空间效应,反应时间,类语言等。

3.4.1体语包括人的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等。护士整洁的仪表、镇静的神态、热情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稳重的动作能使患者在心理上,情感上距离接近。反之,不信任护士,使沟通障碍。

3.4.2空间效应是指沟通两方如何去理解和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

3.4.3反应时间沟通的时间选择、沟通次数的多少常可以反映了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认真程度。及时的反应可以鼓励沟通的进行。

3.4.4类语言是指伴随语言沟通所产生的声音,包括音质、音量、音色、音速、语速、节奏等不同种类,这些都可以影响人们对沟通过程的兴趣和注意力。类语言的表达,也反应了人们的情绪、情感。如焦虑、悲痛时说话低沉慢,愤怒时高声吼叫,恐惧时手足无措,护士可以从非语言信息中获取得有关情绪状态的信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4日常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对病人的评估、咨询、健康教育、实施治疗、护理评价等几乎所有环节中都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护患沟通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

日常护理中,护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4.1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生病及住院后病人及家属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当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时,甚至是一种很恐怖的经历。病人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易激动,对周围的一切也很敏感,也常从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等方面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因此护士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病人度过这段痛苦的经历。如果护士能理解病人的感受,会减少病人的焦虑及恐惧。反之,如护士对病人漠不关心,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敌意。

4.2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利。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将病人看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注意维护病人的自尊及人格,对病人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病人或粗暴地训斥病人。

4.3对病人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护患沟通都传递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需要及信息。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使病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4.4随时向病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应在护理实践中,随时发现机会,向病人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如病人即将面临痛苦的检查或治疗,会出现焦虑、恐惧及不安的感觉,护士应仔细观察病人的表现,及时向病人提供信息及指导。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病人,容易灰心,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并经常出现如角色强化、角色缺如等角色障碍。护士应经常与此类病人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情感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应的社会、心理学原理为病人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或尽量做到生活自理,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使病人在有残障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4.5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有时为了治疗及护理的需要,病人将一些有关个人的隐私告诉护士。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对病人的隐私保密。除非某些特殊的原因要将病人的隐私告诉其他人时,也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如果病人的隐私对康复没有影响或帮助,绝不应向其他人扩散或泄露病人的秘密。

5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以利于深入沟通:

护士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自已的专业,掌握心理学知识,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从患者的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敞开心扉,解除顾虑,主动地谈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护士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给患者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恢复健康。这样,就规范了护士要以精湛的技术,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运用“沟通”这一特殊药物,医治人类精神上的创伤【2】

6护士应该有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快捷、高超的技术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赢得患者的信赖。严谨的工作态度,过强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踏实地,尽职尽责,严守患者的秘密,当患者信任护士对他们的关心是真诚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护患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互利中的良性人际关系,是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护士应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7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担负着急、危、重患者的诊疗与急救任务。由于急诊患者大部分发病急,病情重,护患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短,机会少,如果没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常常导致护患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急诊科的护士一定要掌握并运用好护患沟通的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护士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使病人早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1护患沟通的概念及重要性

护患沟通,主要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亲属之间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1]。

2急诊科护患沟通的特点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每天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病人大都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病人及其家属通常都会有恐惧紧张和急躁情绪[2]。因此,急诊科护患沟通的难度大,时间紧,要求高。

3急诊科护患沟通的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3.1语言形式的沟通技巧: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可以反映出护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是护士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一些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均不相同的人,是有思维,感觉,知觉,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人,护士的语言可以使患者产生心理反应,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首先,要运用礼貌性的语言,如,“您好,请,打扰您了”等等。正确地称呼患者和自我介绍。礼貌性语言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护患之间的亲切感。同时,语言要真诚规范又简单易懂。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七声”:患者初到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歉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遇到患者有询问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这些文明礼貌的语言加上真诚的态度,患者听后一定会感觉亲切自然,心情愉快,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

3.2非语言形式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在护患沟通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护士通过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信号(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所传递的有关病情,态度,情感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相应的困难和问题。这既是护士职业本能的体现,也是护士了解患者真实情况的一种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护士的非语言行为对患者及家属的影响作用也是很大的。护士端庄大方的仪表,自然从容的表情以及娴熟的技术,这些无声的信息都可以告诉患者,这是一位认真,严谨,负责的好护士,患者就会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对疾病的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非语言行为包括:(1)目光接触,面部表情;(2)姿势,位置,举动;(3)声音线索,如语速,音量,声调[3]。尤其在急诊科,非语言形式的沟通技巧更有其特殊性,比如,对一位行动不便的病人,面带微笑的问候不如一个及时的搀扶;痛哭流涕的患者,一个抚摸比说安慰的话效果更好。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灵活地应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沟通技巧,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或以语言形式为主,或以非语言形式为主,还可以采取两种兼用的形式,以达到信息交流方便,护患沟通良好的目的。

总之,要做好急诊科护患沟通,在掌握以上沟通技巧的同时,还要:(1)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护理工作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沉着冷静,充满信心,利用自己过硬的技术操作,有效地完成抢救工作。(3)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养成对急诊工作的特殊敏感性,培养良好的急救意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把紧张的抢救变成有序的工作,不但注重生命的抢救,还要注重护患的沟通。

参考文献

[1]李秋萍,主编.护患沟通技巧.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011-012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087-02

南丁格尔曾说过“要使千差万别的人能达到治愈和康复,这本身就是精细的艺术,沟通技巧至关重要。”[1]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感的过程,它可反映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和修养,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通过有效沟通可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并获得患者的其他信息,使患者的要求最终得到满足,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之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年轻人不同,对疾病的表现也有其特点,而不同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的老年人性格温和,易于交往,但有些老年人性格古怪,难与之沟通及交流,还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同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使他们易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2]。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有些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1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1.1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衰退而导致整个机体的调节功能衰退,特别是脑细胞的萎缩,大脑皮层退化,导致感觉功能下降。由于听力减退,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下降,以及视、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

1.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性,表现为行为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有时甚至不近人情。他们喜欢周围人都尊敬他、恭敬他、依从他。一旦生病住院,就会产生依赖,需要家人及医务人员重视,一切生活均需要靠他人照顾。

2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中存在的缺陷

2.1语言失度,缺乏人文关怀很多护士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对于老年人喜欢多问的特点显得不够耐心、仔细、细心、语言生硬,特别容易忽视形体语言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缺乏换位思考和情亲服务的主动性,礼貌用语常被忽略,不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和交流的要点,不注意特定个体、特定文化和不同文化间的差别,回答问题时简单敷衍,使老年患者产生不满或误解。

2.2业务不精而导致的沟通失败在护理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容易引起他们的不信任,甚至反感,以致工作的小小不当也不能得到老年患者的谅解,产生不满,甚至纠纷,导致沟通失效[3]。

2.3护士工作繁忙现如今的医院护理体制,护士人员与床位比严重缺编,护士在日常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沟通的时间相对少,更多忙于日常治疗,文书书写及一些繁琐事情。

3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3.1尊重病人心理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关心和尊重老年人是建立友谊、增进沟通的基础。所以在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做到满足病人对尊重的需求,称呼要得体,一般可用过去的职务、职称称呼。其次,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要认真积极倾听患者的诉说,启发他们谈问题,甘当“配角”,不可中途打断讲话,不可东张西望,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对谈话内容的重视。这样病人就愿意与你交谈,有助于发现患者的实际情况,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2掌握好沟通的方式

3.2.1语速要慢因为老年人反应慢,所以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语言要柔和悦耳,平和且沉稳,说话速度适当减慢,说完一句要给一定时间让老人反应,切忌催促。说话语调千万不能生硬、粗暴、语调过高会让病人感到刺耳,容易引起病人反感[4]。

3.2.2简单、重复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一次交待一件事情,以免引起老人的混淆。对典型絮絮叨叨的老年患者,护士要平和、温柔,要有极大的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说,然后给予一一解释,以消除病人焦虑心理。

3.2.3非语言沟通(1)自信与微笑。有人说:“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这话颇有道理。笑既可以帮助减轻与压力有关的紧张和疼痛,又可以增加护士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的有效性。护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剂。当护士带着真诚关切的微笑与病人交谈时,对病人的安慰可能会胜过良药。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态度要从容镇定、充满自信。护士的自信,可使病人有信任感。反之,一个没有自信和微笑的护士,会使病人敬而远之,不愿意接受与你交流。(2)亲切触摸。触摸是人类情感表露的方式之一,也是护患交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为了鼓励和安慰患者,,护士可以采取轻轻的抚摸,使不安的患者安静下来。适时的抚摸可使患者获得被关心、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护士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翻身、扣背、按摩,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手术患者一般不希望更多的声音,护士除了轻声安慰“别紧张”还可以触摸患者,使患者增加安全感,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这些无声的动作都将倾注着护士的体贴。(3)倾听。倾听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理过程,而是生理的、认识的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倾听,并保持目光的接触,得体的姿势,用柔和的、整套的眼神和病人交谈,必要时可通过点头或语言使谈话继续。如“是吗”“嗯”“喔”“知道了”或者“今天听了你的情况,我对你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们下次再交谈。你不要着急,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恢复健康”。认真倾听是护士对患者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有助于护患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3.3把握沟通的时机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彼此间身心感受也最多。因此要把握每一次与患者的接触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护士可以床头交接班、晨间护理、入院宣教、打针、发药、基础护理时融洽沟通的气氛,坚持不懈,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当患者愤怒时,应先分析原因,消除误会,使患者满意,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当患者不合作时,护理人员切忌指责或表示不满,分析原因后,应给予积极疏导,找空闲时间进行交谈,使其配合治疗;当患者态度冷漠时,应多做解释性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使护患关系更融洽;当患者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护士应同情,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总之,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使患者双方在情感和心理上相互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取得患者信任。

3.4关于回避、协调矛盾老年患者慢性病较多,住院时间较长,有的干脆以医院为家,由于病人身体、心理有退缩行为,老人之间在一起常为一点小事生气、闹矛盾。在与病人交流,接触到病人之间的矛盾时,应用安慰语言,积极引导病人向促进健康方面想。万万不可直接入到矛盾中,不评论矛盾中的谁是谁非,语言语调,点头的表示不可随便使用,以免引起误解,使其认为是找到知音,因无意识的点头、微笑等动作,都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认同,致使矛盾越积越大。

3.5理解病人护理工作是对患者的身与心、体与灵的护理,同情和理解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纽带,没有宽容和接纳,交流只能在表层进行。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精神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有的病人变得焦虑、抑郁、固执、狂躁、蛮不讲理,甚至会对护士横加挑剔。因此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应以宽容和理解,应以换位的方式理解对方的情绪。对于情绪急躁的有心理压力时,常表示发怒,遇到这类问题,要冷静对待,不要过于计较,表情上不要流露不耐烦或反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以病人的角度思考,努力去理解病人的态度。因为他发怒、用言语伤害人、有意贬低人,可能是在发泄,并不一定是针对你。从他无理的一面到合理的一面,从他冷酷中看到他的软弱。用我们自己的爱心,尽职和真诚,使患者感受到在为他排忧解难。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发泄。注意交谈时自己的情感始终要跟随病人的情感,要有意识拉近护患间的情感距离。

3.6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及操作技术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老年患者充满爱心、耐心和诚心。良好的技术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注意自身的技术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娴熟的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并与语言交流是相辅相成的[5]。当护理技术尚存缺憾时,完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娴熟的技术又可增强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由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送药、翻身、扣背”等技能性活动,而是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要求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心理护理能力。护士如没有恰到好处的沟通技巧,面对患者时就会感到无助。怎样面对患者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护士的挑战,因此,护士要加强学习锻炼,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6]。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和肯定,增强亲和力,把握护患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沟通效果,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翁平.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395.

[2]王芬芬.社区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J].当代医2007,12(131):138-139.

[3]孙瑞卿.门诊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59-60.

[4]吴娓星.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J].蛇志,2004,16(4):77-78.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9

[中图分类号]R1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203-0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速度最快、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如何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大课题。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与其沟通会使老年人认知、记忆、语言表达清晰度的退化等产生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如何让把握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1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出现种种衰老现象,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衰退:视觉、听觉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专注力下降;部分老年人因疾病出现语言、意识障碍。身体组织器官衰退、疾病、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困扰。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自己护理的老年患者有充分的认识,以宽容的心态,以换角色的方式理解对方。

2评估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根据老年患者沟通能力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或方法,除交谈外。还可以运用表情、手势、图片、文字、提示卡、教具等。如:在向视觉功能减退患者介绍文字资料时,资料的字体应加大,让患者戴眼镜尽量使用简单语句或用大的图像来解释:沟通听力减退患者时,可让患者戴上助听器或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音量,或对听力好的一侧耳朵讲话,谈话是语调要平缓,语句尽可能简单,使老年患者有重复信息的时间以便于接受和理解。

3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态度是影响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决定因素。工作态度收受医院环境、患者素质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影响。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的效果是不同的。护士不能选择患者,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工作态度,对环境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适应护理工作。

4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扎实的专业水平老年患者多患长年慢性疾病,往往存在同时患多种疾病的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护理技术是硬件,是语言技巧无法掩饰的。

5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

5.1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在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做到满足患者对尊重的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站或坐的姿势,态度要从容镇定、充满自信、给患者以信任、安全感。

5.2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良好沟通的起始,而恰当的选择沟通的时机是一种艺术,选择不同的时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5.3语言沟通时的注意事项护士在于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要掌握聆听和打断技巧。护士语音要柔和悦耳,说话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在语言沟通时,要注意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交流过程中,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精神病的沟通技巧篇10

【关键词】护患沟通;门诊;分导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61-02

门诊分导诊护士每天要面对形形的病人,他们的性格、生活经历、家庭情况、文化水平和经济状况等都不同,尤其是病人的病情轻重以及承受痛苦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分导诊护士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随机应变能力,而且要思维敏捷,准确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耐心做好引导和解释工作,特别要注意正确运用沟通技巧[1]。

1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

1.1分导诊护士的业务素质较高为了提高沟通的实质性效果,护士与病人应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关系,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还要有亲和力,用和善、尊重的态度去关心病人,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讲述他们所需了解的知识和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病人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2分导诊护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护士的道德素质对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起决定性作用。护士要有奉献精神,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设身处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由于大部分患者求医心切,都想更早得到诊治,所以很早就在诊室门口等候,护士要做好就诊的高峰期安排。让急重病人优先就诊,并适当照顾老年人,尽量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就诊条件,同时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不同心理变化,及时解决病人之间存在的矛盾,灵活地引导病人说出对医务人员的意见,尽最大能力创造和谐候诊环境。

1.3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美的外在形象包括着装、精神状态、言行举止等,分导诊护士良好的外在形象会给病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病人产生信赖感,这对护患沟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分导诊护士应精神饱满地去面对病人,着装得体大方,可化淡妆,这既是对病人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审美观。

2护患沟通的技巧

2.1认真倾听由于疾病种类繁多,病人表现也千差万别,分导诊护士应引导其说出主要情况而不离题,并且要通过病人的非语言行为,像表情、动作等,正确理解病人所说的内容,体会病人的内心感受。护士在倾听时应姿势自然,与病人保持眼神交流,当说到痛苦时,要点头默许同时用同情的眼神鼓励他接着说下去,病人说完后护士可简明扼要地将患者的话复述一遍,让病人明白你已完全理解他的意思,让病人感到你非常明白他的内心感受,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如一例乳腺癌病人,由于所患疾病的性质及化疗后产生的不适反应,心情非常烦躁。我们主动与之交谈,认真倾听,了解她的病情,及时给予安慰。并列举先进的医疗技术所创造的奇迹,通过交谈,帮助病人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病人体质逐渐好转。

2.2与患者沟通要有同情心同情心是在跟患者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病人要诚恳,给以适当的同情,不要摆架子,让患者感到你是真心想帮助他的。初来门诊就诊的患者,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心态各不相同,有的积极求医,有的可能受传统习俗的影响而犹豫不决,个别的可能有轻生的念头。因此,我们在分诊导诊中,应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将心比心,用美好的语言去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减少心理刺激,使其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3]。如一例子宫出血病人造成重度贫血,由于病情经常反复,且子女都不在身边,没有亲人的照顾,所以性格孤独挑剔,语言也很偏激。我们在与她沟通时,态度很诚恳,给予同情与安慰,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她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检查与治疗。

2.3恰当运用手势语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手势是一种很重要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如对丧失听力的病人,可以通过轻轻地抚摸让他知道你的到来;病人刚走进医院询问在哪挂号时,护士掌心朝上,引导病人到挂号处,表示礼貌;对视力差的病人在你走近时要告诉自己的名字,并指引病人到他要去的诊室,对发出的声响要做出解释。

2.4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世界通用的一种微妙语言,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对面部表情的理解都具有一致性,面部表情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内心情感,传递信息,表情的变化是细致、迅速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大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疾病痛苦,以及或多或少的心理恐慌,导诊护士要用温和、关心的眼神与病人交流,这样能让病人感到亲切,减少恐慌。作为导诊护士,微笑是面对病人的最佳面部表情,可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和谐的氛围。

2.5适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为了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分导诊护士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患者在等待时间内的资源,如阅读卫生宣传材料或者观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护士还可以对就诊病人个别指导并赠送健康教育处方,在沟通过程中根据病人需要发给病人,提倡感动服务,及时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让病人感受到尊重和关心,从而拉近护患关系。

作为一名合格的分导诊护士,不但要掌握较广泛的医学知识,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学习心理学、人际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恰当地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赢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侯爱和,王祥英,欧玉兰.提高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满意度的调查及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12,10(99):112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