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40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1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山区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农业是用水大户,在农业总供水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已成为我国21世纪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由于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农业生产的内容,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和面临的自然灾害各不相同。我国对于农田灌溉浪费现象很严重,因此,加强水源的保护,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十分必要。

节水灌溉即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节水灌溉主要针对的是灌溉水运行的环节而言。灌溉能补充农田需水,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1、发展山区农田节水灌溉的意义

水不但是农业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的命脉。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二半山区与河谷平原相结合的县,烤烟、蔬菜、果品种植面积18.5万亩,农民收入的65%来自烤烟、蔬菜、林果业。近年来持续干旱气候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部分山区村受地质条件限制,地下水资源匮乏,找水打井比较困难,有60%以上的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得不到有效的灌溉,水资源的不均衡与发展农业的需要不协调,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灌溉成为当下农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五十年来,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人为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气候的影响,我县境内地表水出现严重匮乏,小河流域流量急剧减少,大部分地表溪流常年断流无水,尤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农业灌溉程度提高,人口数量增加和生活用水量提高,导致对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长此以往会造成灌溉用水不足、生活用水缺乏、工业用水短缺等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进程。实行节水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从而减轻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传统农业灌溉主要采用漫灌的方式,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且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污染,将对土质和农作物产生不利的影响。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将大大减少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将水和废料直接送往植物根部,不但减轻污染,也有利于作物生长。

目前,我县对小流域的治理还不是十分完善,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发展节水灌溉不但利于山区农田种植,同时也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提升山区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均衡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历程

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农业技术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20世纪以来,农业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稀缺,节水灌溉技术日益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为其它农业新技术应用提供了保障。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世界各地也越来越重视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1、现代农业、农业技术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技和农业科技革命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技术成为科学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桥梁,农业技术将基础科学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并让科学为人类服务,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农业科技革命使农业技术成为最直接有效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水源,水资源缺乏制约着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水利用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科技革命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2.2、现代农业科技革命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世界科技革命为农业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农业科技革命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增长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推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更上一个水平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2.3、我国农业科技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对农业节水技术、节水装备设施及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应用等领域加大了研究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推动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这些节水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对提高我国农业节水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水平、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开发农业节水新产品与新材料并实现产业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加快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节水灌溉的应用基础及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此领域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养分迁移规律和调控理论以及作物非充分灌溉理论与模式,特别是在农田水分转化规律、水分养分传输动态模拟、作物需水规律与计算模型及抗旱节水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理论支持。二是农业节水灌溉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在这些方面取得的一批科技成果已完成产业化开发,批量生产了旱地蓄水保墒耕作机具、轻小型喷灌机组、喷微灌设备、行走式局部施灌机、波涌灌溉设备、农田量水设备、各类输水专用管材和管件、防渗材料与防渗施工机械等,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集成模式与示范方面。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高效输配水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用水管理技术、农田高效用水技术、保水保肥的耕作制度、作物抗旱特性改善和利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取得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集成体系,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大面积应用,产生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管道输水技术

几千年来我国农业灌溉都是用土渠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这样有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一般为0.3—0.5。因此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

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而对于(300~1200kpa)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3.2、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最近国内比较普遍推广的“三面光”渠道就属这一类,当采用砼护面时,如渠道不大还可用U型砼渠,这样还可以提高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渠床土壤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3.3、窑窖节水灌溉

利用窑窖、水池等蓄水设施,将降雨集蓄起来作为灌溉水源,由于蓄水量有限,应该采用覆膜保墒并配合坐水种、地面移动管道灌溉、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窑窖节水灌溉一般适宜于宽行距的作物。

3.4、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灌、涌泉、灌等。滴灌又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滴灌和重力滴灌;根据设备铺设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地下灌溉和地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控制、滤系统及管道和安装在管道上的特制喷水器(滴头、微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带、喷水带等),将水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微灌主要用于局部灌溉。局部灌溉使用较多的是将灌溉水在加压、过滤后,经过各种管道和灌水器具作用于植物根系附近,只湿润部分土壤的灌溉技术,比较适合于果树、蔬菜和花卉的灌溉。如果与地膜栽培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3.5、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成套的动力机、水泵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灌区,由管道上的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于所有的旱作物。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以喷散的形式进行灌溉,因其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高,还能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所以是目前大田作物较为理想的灌溉方式。但由于喷灌所用管道需要的压力大,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高,所以运行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4、提高技术的措施

4.1、理顺管理体制克服农民对节水必要性的麻痹心理,积极行动,以各种合作方式,组织零散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建设节水灌溉设施、设备。不断学习节水技术新知识,强化节水意识和科技节水技术。

4.2、完善节水政策建立奖励机制,保障节水形成良好风气和社会氛围。对节水大户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作出贡献的人员、单位进行奖励及补偿。微喷灌是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的一种灌溉方法微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必将使我国节水前景更加开阔。提到丘陵山区地带的节水,就必须考虑到土地绿化和小流域治理。只有提高森林覆盖率,实行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当地自然环境质量,充分协调当地自然气候状况,才能达到真正的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只有土壤的持水率提高了,地下水位保持高水平,小流域气候达到和谐。那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山区农田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发展山区农田节水灌溉是节约水资源、减轻地下水开采压力、促进山区农业、林业发展以及保持山区水土的重要举措,也是农田灌溉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山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方面有着以下趋势:

5.1、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投资的前提下,水利建设迎来了大投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农田节水灌溉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动力。在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工程建设中,我县各级领导对山区节水灌溉的期望比较高,在发展山区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一些群众由于对农田节水灌溉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认识到节水灌溉相对于传统灌溉方式的优点,认为发展节水灌溉投资过大,收回困难,以及对传统的粗放式的漫灌灌溉方式的惯性思维影响等,对节水灌溉的发展没有积极性,在部分村,甚至集体表现出对工程施工的抵制。对此,今后的山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现场的勘察,因地制宜的做好水源设计、灌溉网路、节水灌溉方式等的设计和运用,努力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将节水灌溉节省下来的水调剂到缺水地区以使节水灌溉工程实现其经济效益,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让群众体会到节水灌溉的意义,从而促进节水灌溉的推广。

5.2、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对山区农田节水灌溉问题重视的加深,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良,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节水灌溉系统包含以下技术要点:一是,水源的选择与利用技术;二是,输配水管渠道的节水技术;三是,田间灌溉中的节水技术;四是,节水灌溉控制技术;五是,灌溉水的优化、调配技术;六是,农艺节水技术。目前,经过科研和实践,每种技术均有不同形式和方法,对技术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山区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因而今后的节水灌溉系统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经济情况、作物特点等进行技术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5.3、强化高科技的应用

目前,部分地区对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以及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情况已经日趋完善,并得到了理想的效果,但是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县山区节水灌溉系统表现出自动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因而在今后的山区节水灌溉技术运用中,应强化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强化新技术、高科技的研究、创新和应用。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发展方向:第一、发展对地下水源的遥感遥测技术;第二、强化信息技术在山区节水灌溉系统中的运用;第三、强化对植物、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运用;第四、强化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6、结语

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好的技术用到不合适的地方,也等于没用。不同的地方,也有自己不同的水资源条件,我们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我们的目的是节水,只要是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就要根据当地条件积极采用。首先选用投资最少而又能取得最好节水效果,节约最多水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当前我国广大灌溉面积上采用的灌水方法仍以地面漫灌为主,而且节水的潜力也最大,所以我们首先应对地面灌溉的节水方法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注意积极推广渠系配套,土地平整,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技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地方应考虑推广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先进的灌水方法。虽然各种技术都可以推广使用,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否则,即使再有最好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很难实现我们的节水灌溉,

参考文献:

[1]李晓渊.新疆干旱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经济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

[2]李富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产品开发与应用进展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04:17-18.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2

关键词:节水灌溉;新理念;旱地农业;关系;结合措施

水利工程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水利工程是灌溉的主体和根本,而农业生产又不能脱离灌溉技术。尤其灌溉技术是保证农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必须做好节水灌溉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在我国内蒙古赤峰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少,属于典型的旱地农业,如何将旱地农业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融合,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文章就节水灌溉与旱地农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符合实现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的结合展开研究和讨论。

1灌溉新理念

我国传统的农业灌溉属于浇灌类型,也就是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虽然充分的满足了农业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新的灌溉理念则是,在农业灌溉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科学有效的提高农业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作物在长枝叶的时候,不能进行灌溉,防止枝叶生长过快,影响开花结果。而在结果阶段进行适当的灌溉能够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其次,灌溉新理念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利用总控将水定量、准确的输入到作物根系位置,实现灌溉的产业化进程加速。

2节水灌溉的作用

节水灌溉属于一种高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灌溉是实用科学,量大面广,土地分散,且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但是总体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农业灌溉的弱点,突破了传统灌溉思想和理念的局限性,为我国农业技术化、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国很多地区对节水灌溉还处于研究的阶段,还在犹豫是否进行节水灌溉,改进新技术,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以及社会的市场激烈竞争下,如果不及时引进节水灌溉新理念和新技术,就难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失去本地区农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3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化工程,是对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进行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干预,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控制和科学改造。我国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配水系统的节水技术、现代化的机械节水灌溉技术应该与生物技术进行结合等。利用最为广泛的是输配水系统的节水技术,是利用管道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分为喷灌、滴灌、渗灌、膜上灌和膜下灌等。现代化的机械节水灌溉技术应该与生物技术进行结合是未来农业灌溉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对调整农作物种植灌溉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

4节水灌溉与旱地农业的关系

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干旱少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以发展旱生或抗旱、耐旱的农作物为主的农业,是在有限的灌溉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旱地农业更加注重对种植作物种类的选择,一般会选用抗旱能力较高的作物品种。但是节水灌溉技术在旱地农业种植生产区域的应用并不矛盾,而是呈现出一种相互补充的状态。

在我国山区旱地的面积高达70%,占耕总面积的73%,从数据上分析,我国旱地农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现在我国农业产量增值的主要地区是在降水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我国应该及时解决旱地农业增产缓慢问题,尤其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灌溉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可以显著的提高旱地农业的生产水平。尤其赤峰地区春旱和夏旱严重,必须积极引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时的促进旱地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5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相结合

我国西北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西北长期处于垦荒状态,呈现出一种越垦越穷的状态。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就是“水”,我国地势地形条件非常的复杂,降水分布极为不均,解决西北旱地农业生产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我国西北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70%,可以在雨季开挖水窖,蓄积雨水,在旱季的时候进行喷灌、微灌等技术的应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旱地农业质量和产量。

5.1喷灌技术

喷灌是旱地农业节水灌溉中常用的一种灌溉技术,因为这种灌溉的技术条件要求较低,构建的成本也较低,所以在旱地农业节水灌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喷灌主要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大片细小的水滴,洒落到农地和作物的表面。形成大片小水滴主要是利用喷头的作用,常用的喷头类型分为两种:摇臂式喷头和旋转式喷头,这两种喷头的运转方式不同,但是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

第一,在管道压力的作用下,喷灌内的稳流器对流经的水进行速度的改变,将水流的压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喷头出口处水流的速度瞬间升高,在喷头和空气阻力的配合下,水柱在空中形成无数小水珠,实施农地灌溉。第二,实际灌溉中常见的喷灌形式是扇形喷灌,这种喷灌方式在日常公园草坪灌溉中可以见到,工作原理是空心轴的限位环移动到具体工作需要的位置,转动到换向器的限位环时喷体开始转动,拨杆就会拨动换向弹簧,能够使摆块转动到能与反向钩相碰的位置。

5.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节水效果较为突出的节水灌溉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流经管道中的水流,转换成小水滴,在靠近作物根系的位置进行滴水灌溉,这种灌溉技术的优点不仅能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且在管道中可以加入适量的肥料、抗病虫药物等,特别适合在旱地农业中进行利用。但是这种灌溉技术对控制技术的要求较高,且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所以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国旱地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旱地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旱地农业生产效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灌溉技术是保证农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必须做好节水灌溉,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国旱地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分析节水灌溉与旱地农业的关系,利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对调整农作物种植灌溉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旱地农业作物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丁鹏飞,张俊生.浅析节水灌溉新理念及其与旱地农业的关系[J].大科技,2016(05).

[2]李怀林.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吉林农业C版,2012(11).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3

摘要: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的农业经济占据经济结构的主要地位,农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急需开展节水灌溉工程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的工程形式选择不是盲目的,需要与当地农业实际相结合,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状况、环境影响、水资源含量、农民经济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生a方式,选择能够有效促进节水灌溉实施的工程形式,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用。本文将对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工程效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促进选择正确合理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形式选择

农业灌溉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但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地区水资源缺乏,而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保证农业产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节水灌溉工程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各农业地区具有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生产力水平、作物种类、经济水平以及水资源状况,因此在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选择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与当地农业特点相结合,因地制宜,使用符合当地农业条件的灌溉工程,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促进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的意义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完善灌溉基础设施,促进对科学节水灌溉技术的普遍使用,在保证农业生产量的同时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有利于农业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1.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国保护水资源意识较为落后,而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使用传统灌溉方式进行灌溉,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不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且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许多农业生产地区不具备完善的灌溉设施,难以实现对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同样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几年,我国各地农业部门开始提高对节水灌溉的重视,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施工,促进了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帮助。

1.2维护生态平衡

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日常灌溉需求,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还有效减少农业用水量,对水资源紧张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对下游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式,减少了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2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的考虑因素

2.1水源状况

水源因素是节水灌溉工程的关键问题。工程类型受水源条件影响巨大,例如,地处山区的果树种植园,由于水资源较为短缺,一般使用微型水源工程,若在进行灌溉时不考虑实际,采用大水漫灌形式,会加重水资源不足,且控制面积较小,所以可以推广使用针对果树的滴灌、喷灌以及水量出流灌等形式进行节水灌溉,虽然有较高的投入成本,但因为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有很高的实施积极性,因此推广效果较好。

2.2农民以及当地经济条件

通常来说,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节水灌溉工程投资,但受益和投资主体始终为农民,政府投资有限,因此主要通过政府的示范与推广,促进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的提高,引导农民选择合理的节水灌溉形式。为了提高农民的接受度,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投资方面,不能在大面积推广中片面追求投资的工程形式。比如某区丘峻地带,农作物多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结合应用灌或沟灌技术,推广节水灌制度,按照规范要求确定防渗工程和田间工程标准,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会有大的提高,投资低,农民容易接受。但农村劳动力,又能使其他行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莆田市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选择,不应当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和当地经济条件,在没有进行技术经济条件论证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两种不同的工程类型进行比较。

2.3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九十年代以来,灌溉工程建设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水利投入的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中央制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这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同时又要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协调,比如大田喷灌技术,如果不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不形成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条件,是难以大面积推广的。要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的方法是统一规划,适度规划经营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或供水公司进行管理,解决了某些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不适应的问题。

2.4必须搞好效益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效益成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敏感性问题,农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灌区注意的是管理单位的整体效益,国家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在节水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水价低、粮食作物的对比效益低,选择灌溉工程形式应慎重。同时,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实在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统一。

2.5参考成功的经验,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

不管哪一种节水灌溉工程形式,都有其工程技术特点,也有其使用范围,对于类似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应用成功的技术,对于应用不成功的技术,要分析总结原因,慎重采用。同时,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重视设备水平,技术成熟程度,有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如a灌技术等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

2.6非工程节水措施和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扣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阴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滴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

2.7如何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

结束语

节水灌溉工程的大力推广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工程效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对实际环境的综合考虑,特别需要对工程的投资与受益主体的农民进行普及,推广符合其要求的工程,在保证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4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1.64文献标识码:a

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持续循环与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中的基础部分。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已成为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制约与影响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灌溉离不开水资源的帮助,但是水资源具有它的有限性,所以加强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科学专业地配置,积极开发新型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的灌溉用水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一、当前我国的农业用水需要情况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第四位,但是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拥水量的不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重发展而轻治理的现象出现,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农业用水还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灌溉,这样的水污染不但使水资源的可利用功能降低,而且更不利于农业灌溉,易产生污染农作物的现状,使农作物减产。而且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地理差异,南北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加之扣除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例如: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实际上,我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少之又少,且分布还不平衡。

农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在我国占用水总量的大部分也是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致使农业和农村用水量逐步降低。但是,据统计农业随着农业用水量的降低,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也在随之降低。所以,要想使有限地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又能使粮食的产量得到提高,就必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节水的灌溉模式对农业进行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就主要介绍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促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地面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先进灌水技术的推广步伐正在加快,但受一些主要农业种植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在相当长的时间我国仍将以地面灌溉水为主要灌溉方式。所以,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应是当前推广先进灌水技术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有:

1、加大农田间水流的流速以减少渗流;

2、实行灌溉的输配水的管道化,以减少用土渠输配水的沿程损失;

3、对现有灌溉输水渠道进行防渗改造,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渗漏损失;

4、发展间歇灌溉技术,以增加灌水流速,减少水资源深层渗漏损失。

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操作较简单,易被农民接受和熟练的掌握,在灌溉的同时使土壤得到更好地涵养水源。间歇式的灌溉技术可以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水资源达到回流的效果。更好的促进节水农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

一方面,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通过利用低水压系统的小流量出流进行农业灌溉,并在逐步的改进和实验中不断实现在不同范围内农业的局部进行灌溉。另一方面,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不同于一般传统的农业地面的灌溉,传统的灌溉模式是使全面积土壤的进行湿润浸入,滴灌是一种水资源贫乏区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节水灌溉方式。并且滴灌节水技术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成果,在近年逐步引进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并得到广泛地发展。

当前,我国广泛推广与使用的主要滴灌技术产品有三大类:滴灌带管、管间式滴头、管上式滴头。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水意识的不断增强,现在,使用滴灌带的滴灌模式的推广与使用量不断增大。其中,管间式的滴头由于安装工序较多且复杂与其他两类滴灌技术产品相比推广和使用量较少。另外,管上式的滴头则主要用于盆栽农作物或果树的灌溉。

(二)滴灌节水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作物适时、适量均匀供给水分

因为通过滴灌的灌溉农业灌溉模式可以按照农作物本身的耗水规律,进行适时、适度、适量、缓慢地、均匀地对农作物进行补水供给与供肥。这样可以使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的根部深层土壤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充足的水分、呼吸和保持养分的状态。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创造高质量的环境。并可以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20%到40%。

2.滴灌模式灌溉技术节水效果较好

因为,一方面,滴灌模式的灌溉技术可以避免在农作灌溉过程中输水大面积的损失和一些水流渗漏到土壤深层的损失。另一方面,滴灌模式的灌溉只是使地表的部分保持湿润,这样可以减少地面的水气蒸发。同时使用滴头进行的滴灌,灌水率可以达到小于土壤的渗透速度,减少的径流的损失量,这样就不会产生水分漂移的损失。滴灌模式的农业灌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水资源,节水量达60%-80%。

3.滴灌的节水灌溉模式因为使土壤表面的水分不易长时间保留,可以减少作物因为遭受病虫危害导致作物的产量损失。

4.在灌溉节水的同时滴灌技术易于农业生产者的学习

滴灌节水技术的操作系统较简单、易拆装,对于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小规模没有较严格的限制,特别是针式滴灌技术有是稀植果树种植灌溉的最佳选择。

农业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引进、创新和应用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需要科学专业人员的研发,同时也需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具体、系统的培训。从而更好的达到节水农业的发展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较突出且应用广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希望通过以上技术的介绍促进更多先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祁琨杰,金华.《小农户节水滴灌系统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

[2]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007.

[3]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o7.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5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膜下滴灌增产增收

abstract:theshortageofwaterresourcesisChina'sbasicnationalconditionsofseverewatershortage,especiallyinnorthernareas,only1/4ofthenationalpercapitalevelofpercapitawaterresources,waterresources,landresources,thelayoutof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saseriousimbalanceintheproductionandlifewaterforgrowingalargenumberofcrowdingoutthenaturalecologicalwater,theYellowRiver,northChinawatertabledroppedsignificantly,thesharpdeterioration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watershortagehasbecomeanimportantconstraint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rearemanywaystosolvewatershortagesinnorthernareas,butthefootingshouldbeplacedonwaterconservation,tobuildwater-savingsociety,water-savingcities,thedevelopmentofwater-savingindustries,whetherliving,urbandevelopment,orvariouseconomicactivitiesshouldpracticewaterconservation,improvewateruse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

Keywords:efficientwater-savingirrigationdripirrigationtoincrease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S6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国情的需要

水资源紧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北方地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严重失衡,生产和生活用水不断增长大量挤占了自然生态用水,已使黄河断流、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解决北方地区缺水有多种途径,但立足点应放在节约用水上,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发展节水型产业,不论居民生活、城市发展,还是各项经济活动都要厉行节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国年总用水量的67%左右,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节约灌溉用水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第一、农田灌溉耗水量最多,约占全国总耗水量的2/3,北方地区更是高达80%左右,节约灌溉用水可有效缓解水的供需矛盾;第二、目前农田灌溉无效耗水的比重很大,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可以减少无效耗水、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能减少土地盐渍化危害和面源污染,改善生态问题,一举多得。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应“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紧抓好”。在“九五”期间全国开展了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工作,各地因地制宜地的采用了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和方法,大大加快了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进程。到2000年底,全国节水灌溉总面积已增至2.46亿亩,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1/3左右。但在节水灌溉总面积中是以渠道防渗为主,占37.4%;低压管道占21.8%;喷灌、滴灌、微喷灌的比重很小,只占14%,滴灌、微喷灌主要用于果园、茶园和设施农业(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大棚),以及城市绿地.

我国是农业大国,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节水灌溉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的古老的、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推动节水灌溉发展,量大面广,问题多,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对策和措施才能较快的取得成效。

二、抓住机遇,走向中国节水灌溉的新辉.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在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节水灌溉技术已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选择,必须以创新的精神,采取“革命化”的措施,因地制宜地以较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取代古老的、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才能使中国的灌溉农业走向新的辉煌。

从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角度看,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效果较好。但目前我国应用这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缓慢。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了新的突破,许多事例证明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条件下,大田种植应用适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可行的,可以大幅度减少农田灌溉的无效耗水,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如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成功,以及其他省区的一些典型成功事例,确实令人振奋,并深受鼓舞。我确信农业节水大有可为,农田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生产走向精细化具有可行性。中国加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发展前景广阔。

下面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加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高效节水灌溉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辅相成.

农业灌溉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需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农业灌溉与农业现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已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正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经营,建设区域化、专业化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另一方面,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在实现节水目标的同时,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的有效的“促进剂”。从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角度,我们要抓住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并融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加速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双赢”的效果.

新疆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术应用的实践效果,已充分证实上述的观点。在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术的过程中农民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方式,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科学种田、科学管理、专业化分工、高效农业的现代化道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可能成为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因为:一是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网化系统,要求覆盖相当规模的灌溉面积才比较经济合理。如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一套首部设备的配套滴灌系统覆盖面积是600-1000亩。因此,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必将导致农户从现行的一家一户个体生产,走上联户的规模化大生产,或者由种田能手承包大片土地开办家庭农场的道路。二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深入发展。新疆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播种、铺膜和膜打孔、铺设田间滴灌带,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一次性完成。一台拖拉机可安装3组地膜和滴灌带,一组地膜下铺一根滴灌带,在其两侧各播种一行或者两行棉花。另外,还由于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使棉株长势均匀,更为机械采摘棉花创造了条件,石河子垦区去年利用进口摘棉机进行机械采摘棉花,试用成功。

(二).发展节水灌溉要立足于农民增产增收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和支持节水灌溉,并能持之以衡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不仅是节约用水,更是要增产增收。因此,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我们不仅注重节水数量多少,更要十分关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民的增产增收状况,这是推进节水灌溉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农民不能增产增收,即使白白送上一套先进而价值昂贵的节水灌溉设备,农民也不一定愿意接受和使用。

我通过对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调查,发现该项灌溉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农民欢迎,并能快速推广的重要原因,就是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能增产增收,农民可以得到实惠。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一是基本实现了“只灌作物,不灌土地”的灌溉用水方式,虽然目前还是人工控制,也能基本上按作物生长需要适时适量供水,能大幅度削减耗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二是通过滴灌带灌水过程同时进行施肥、施药,可将化肥、农药直接送作物根系附近,提高了有效利用率,也基本做到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和施用时间恰当好处;三是机械化作业、与常规渠灌相比可省工时、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上述的科学地用水、用肥、用药、省工时等优点的综合作用效应就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比渠灌每亩生产费用平均可下降95元以上(详见附表1)。据石河子垦区的实际情况测算,应用膜下滴灌平均每亩一次性工程投资500元左右,其中包括首部过滤设备、肥料罐、配水管道、闸阀、闸井、设备运输和安装,以及泵、动力设备等费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是每年要更新的,一根滴灌带可灌两行或四行棉花。如按一根滴灌带可灌两行计算,每年分摊每亩投资大约193元(详见附表2)。据五个团场统计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平均每亩可增产棉花57.2公斤,增加收入185.9元。按每亩年增加收入、年节省的生产成本与每亩年因节水增加的投资,收支相抵后,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每亩年增加收入89元左右。如采用一根滴灌带四行棉花的方式,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每亩年增加收入130-150元左右.

膜下滴灌的应用从技术适用性的角度分析,不仅适用棉田,也可用于条播的其他农作物。膜下滴灌技术在棉田上能够得到快速推广应用的根本原因是每亩棉花增产增加收入较多,每亩年增加收入90-150元,对农民有较大的吸引力。从上述的效益分析中,不难看出如果膜下滴灌技术用于其它作物,每亩因增加产量所得到的年收入少于100元,否则农民将无利可图,推广应用将遇到困难,长期靠给农民补贴推进节水灌溉是行不通的。可见任何一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都是有特定条件限制的,不能简单地推而广之。所以,我们既要从目前国内一些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成功的典型事例中得到启示、受到鼓舞,看到美好的发展前景,更要以科学的态度,缜密地研究分析各种成功典型的背景条件和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精华所在。从新疆的情况看,膜下滴灌技术在其它农作物上推广应用,仍取决于能否大幅度降低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价格。

(三).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需要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的支持

喷灌、滴灌、微喷灌等任何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都必需通过与技术相配套的设备来实现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喷灌、滴灌、微喷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一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与国内节水灌溉设备、器材制造业发展滞后有密切关系。国内现有的节水灌溉设备、配套器材制造厂多为一些转产的小企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生产程度低,生产与科研脱节,这是国产节水灌溉设备成本高,性能不稳定、质量差、不耐用的根本原因。如喷头耐用性差,出水均匀程度低;微灌过滤器质量不稳定,造成灌水器容易堵塞;灌水器的制造精度不够,出水不均,甚至有的孔不出水;铝合金喷灌管和微灌用的pVC管产品合格率只有60-70%等等。国产设备价高,质量差不仅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应用,还给农民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甚至挫伤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因此,抓好喷灌、滴灌、微喷灌的设备生产,以质优、价廉的国产设备来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加速发展是必要的。在事实上,加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灌溉设备和配套器材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存在互动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也是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国家政策、贷款、税收等方面支持下,建立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节水灌溉设备、器材制造厂,尽快使节水灌溉设备、器材制造走上标准化、产业化道路,是十分必要的。在做法上可利用已有的生产厂进行择优和调整,或者利用现有的其他制造厂进行转产改造。生产企业要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要与科研单位联合设立研发机构;产品出厂要符合质量标准,要有质量认证;企业要在用户集中地区设立产品售后服务机构,负责设备安装、维修和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如新疆棉花膜下滴灌系统是经专业设计院设计,设备安装由供应厂商(天业和天露厂)派员工到现场指导,专业安装队进行施工安装。田间灌水、施肥、施用农药均由服务站负责。兵团现已逐步形成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管材和配件采购、系统使用和管理、技术培训等一条龙地滴灌技术服务的体系。

三、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一).促进形成节水灌溉国家有效支持的新机制

推进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多方配合,多管齐下”,需要以创新的精神,促进形成节水灌溉国家有效支持的新机制。新机制的主要特点:主要是使国务院有关部门(水利、农业、林业、计委、经贸委、财政、税收、西部开发办等)比较协调地、利用国家政策和多方面的资金共同支持,并有效利地推进节水灌溉发展。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国家水利投资应用要适当向节水灌溉倾斜。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筹措要实现多元化,将多方面的资金集中使用,对重点大型灌区进行综合整治,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初步转变。改建后的灌区不仅达到节水、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而且也为农业生产方式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立西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基地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由于干旱少雨严重制约了这一优势的发挥,膜下滴灌技术在西北干旱区的推广应用意义重大。提出建立西北干旱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基地的建议,主要出发点是考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涉及水力、作物栽培、作物生理、气象、土壤、化学、精密加工等多学科知识,还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问题,它是多学科的综合体。通过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实验基地的机构可以整合全国科研、院校有关方面的技术,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完善、提高和推广现有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基地实验,能开发出更新一代的适合西北区情的节水技术和成套设备产品,有利于西北干旱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三).国家应扶持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成长壮大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形成与发展状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初步估计全国适于采用高效灌溉技术的农田、果园、茶园、蔬菜、花卉、草地等总面积达5-6亿亩左右。如其中有3亿亩应用高效灌溉技术,则节水灌溉设备及器材生产的年销售额,就可能达到300亿元以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发展进行有效扶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在贷款和税收方面适当优惠,使其快速、健康发展。

附表12000年农八师棉花膜下滴灌与渠灌生产费用比较(元/亩)

附表22000年兵团农八师棉花膜下滴灌每亩平均投资

参考文献:

[1]黄介生、沈荣开,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增刊)。

[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委,新疆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其展望,科研报告,1996。

[3]缴锡云,王文焰、张江辉、丁新利。覆膜灌溉理论与技术要素试验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4]严以绥,膜下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

[5]李援农、孙志武、何林望、冯东玲,膜下滴灌技术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8月。

[6]顾烈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节水灌溉,2003年第1期。

[7]何林望、屈英、陈林,新疆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推广,新疆农垦经济,2002年第1期。

[8]严以绥、汤莉,中国农业节水革命——新疆天业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9]李豫新、汤莉,棉花膜下滴灌生产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农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5期。

[10]严以绥等,膜下滴灌技术条件下不同作物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2003年5月

[11]顾烈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节水灌溉,2003年第1期

[12]李毅、王文焰、王全九,论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抑盐灌溉中的应用,灌溉排水,第20卷第2期,2001年6月。

[13]张建新、石荣媛、王东、王丽玲、曹新成,膜下滴灌改造盐(化)土荒地大田试验,新疆农垦经济,2001年增刊。

[14]卢勇,戈壁地膜下滴灌技术应用,节水灌溉,2003年第3期。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6

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已经逐渐地走入了现代化,农田水利灌溉采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这些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成熟,所以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普遍质量不高。现阶段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盲目、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管理不细致、管理体制建立不健全、

1.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盲目

有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缺乏条理,容易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随意进行,灌溉质量不高,灌溉的科学性不够,高科技的运用也较少。水资源匮乏节水能力有限和缺乏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2.2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管理不细致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导致整个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泛泛而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时候工程的建设中就缺乏具体细致的管理规范,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为以后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埋下隐患。

1.3管理体制建立不健全

简单地说就是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像执行任务一样。但是现阶段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没有明确分工,没有明确的制定引导性的管理规范,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农田水利灌溉的体制不健全,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也很难大幅度地提高。

1.4水资源匮乏节水能力有限

在我国大多数的粮食及农作物主要产区,目前都出现过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一边水资源不足,一边又是比较大的浪费现象。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做出具体要求。

1.5缺乏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

现在国家对于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地增大。但是,真正落实资金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就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因为资金缺乏,导致农田水利灌溉质量偏低。

2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方法

针对以上农田水利灌溉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如何来提高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给出了以下的一些建议:

1)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

同时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保证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2)争取更多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资金

利用好国家提高关注的大背景,从地方开始向上级争取更多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资金和管理资金。有了资金的保障,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节水体系建设。

要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拥有大局意识,要能够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大问题。所以必须要做好农田水利节水体系的建设,保证农田灌溉用水,才能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

4)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知识的培训,才能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工作。也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更需要加大对农民朋友的科技知识培训,才能有效的发挥农田水利灌溉的效用。

5)增加新技术的运用。

要充分地发挥新科技的作用,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更多的运用新技术才能拥有新农田灌溉思想,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提高效率。

3新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农田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农作物的调控灌溉技术和农作物的施肥浇灌。

3.1农田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

如今农业发展已经走进了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所以说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现代化。以往农业灌溉用水是泛泛灌溉,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都是一样的灌溉方式,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如今利用精确灌溉,能够根据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灌溉用水量,然后使用各种先进的传感设备,可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土质情况做出实时的判断分析,随时做出调整。采用新的先进农田灌溉设备进行精确地灌溉,不仅提高了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更是极大地节约了农田水利灌溉的水资源。

3.2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

预报灌溉其实更多的还是和精确灌溉技术相结合。运用传感设备和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做严格的检测分析。结合当地对天气情况的预报分析,对农田的用水情况作出预判,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农田水利灌溉的用水效率。

3.3农作物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种灌溉技术对于自动化设备依赖程度比较高,需要大量的充满科技含量的灌溉设备来保证。利用科技优势自动地分析土壤情况,自动准确的给农作物施肥、浇水,能够做到平衡。这不仅仅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营养。

3.4农作物的施肥浇灌

把农田水利浇灌和施肥进行了整合,提高浇灌的效率,使用专用的化肥,溶解到浇灌的用水中,结合滴灌技术,按最低限度地提高肥料的作用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浇灌的作用效果。

4结语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7

关键词: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底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量的“精细灌溉”,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节水灌溉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设备欠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系列化,标准化,配套化差,产品的水利功能及耐用寿命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从在较大差距。②综合性不够。节水工程技术单打一的较多,缺乏与农业技术的综合。⑨对现有工程的利用重视不够。许多荒原只修建了干渠主干工程,田间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衡,工程老化失修,效益摔减。④管理跟不上。法制不健全,缺乏鼓励农业综合,高效利用水的控制利用和调控手段。

2.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和方向

2.1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先进的喷,微灌技术: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中,喷,微灌技术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地下滴灌技术,就是在灌溉过程中,水通过地理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整个作物根层的灌溉技术。由于在灌溉过程中几乎没有水分蒸发损失,而且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经,因此在各项节水灌溉技术中,该项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且使于农田作业和管理,特别适合于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高温,风大的自然条件下推广应用。

2.2实现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2.3发展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急需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间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方缸,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新近的土地平整技术,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这是一项“傻瓜式”的高新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机关控制平地设备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平地铲运设备等四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备被水平安装在矗立于田间的三角支架上,它产生的激光光束被高速旋转的棱镜反射,在田间上方产生一个激光平面,该平面作为平地作业的基准面。家光接收装置则垂直安装在平地铲运设备桅杆上。平地作业时,铲运机具刀口的初始位置一旦被确定,无论天面地形如何起伏,受激光发射和接受系统的控制,控制器始终通过液压升降系统将铲运刀口与平地作业的基准面保持在某一恒定值,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大幅度改善农田的平整状况,土地平整精度达到了标准偏差值小于2~3cm;通过科学的田间设计与管理,田间灌水效率达到了70%~80%。水利部组织召开现场会,农业部和科技部先后发文,对该项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东北,新疆,山东等地开始推广应用。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起首先在美国应用,随后在许多国家推广。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灌溉,经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田间管理,水平畦田灌溉可以取得与压力灌溉系统相媲美德灌溉效果。

2.4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源于传统的充分灌溉理论,但不是简单的延伸,它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它将对现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灌溉管理模式等生产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已经实行了减少灌溉次数等非充分灌溉方式,一些科研单位和灌溉试验站也开始了一些非充分灌溉的实验研究。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8

关键词:农田灌溉;发展趋势;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节水灌溉技术只有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我们应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使全社会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通过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目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地下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

主要包括畦灌、沟灌、膜上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畦灌技术通过防渗沟渠及管道将灌溉水引入畦田,水层在沿畦田纵坡方向流动过程中逐渐入渗,使地上作物根层达到湿润的目的,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沟灌技术指在作物行距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在沟中流动过程中,靠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主要用于棉花、玉米宽行距中耕作物。膜上灌技术指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将膜侧流改为膜上流,利用地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技术。

1.2节水型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用管道代替水渠将灌溉水低压输送到田间的技术,低压管输水系统接按照组成部件自由程度可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并固定式3种。

1.3喷灌技术

将水经过加压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洒落到地面的一种灌水方法,按喷洒特征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喷灌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它具有节水(一般30%~50%)增产(10%~30%),省地、保地、保肥等优点。喷灌所用的机具品种较多,喷灌专用设备的喷头的品种也非常多:摇臂式、垂直摇臂式、全射流式、蜗轮蜗杆式。常用的摇臂式喷头主要是:pY1系列、ZY系列影响喷灌质量好坏主要因素: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1.4地下灌溉技术

地下灌溉包括:地下水浸润灌溉,地下渗灌。地下灌溉利用修筑在地下管道灌溉引入田间耕作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的灌水方法。

2农田灌溉的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国情,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4点。

①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今后攻关的重点是应用高科技术系统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②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③地下灌溉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④地面灌溉仍是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⑤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节水灌溉新技术:①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②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③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3节水灌溉发展措施

3.1农业节水措施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干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浇灌一般是用皮管或洒水车浇水,是我国目前园林养护、蔬菜苗木种植等领域使用最多的灌溉方式。相对漫灌而言比较容易控制。科学灌溉是专业灌溉企业一直着力推广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3.2节水灌溉符合农村实际。

为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持续、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把科学规划摆在位,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开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全局和长远着眼,慎重决策,严格管理,以保证节水灌溉建设的合理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按照山丘区、井灌区、地面水灌溉区和旱作业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改造,结合各个地区经济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及管理模式。

3.3提高节水灌溉认识

农业灌溉用水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在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方面,必须加强水危机的宣传工作,推动全国人民养成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习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简报、宣传标语、移动宣传车、网络等,整改以往喷灌、漫溉等粗放型用水方式,逐步向集约型节水灌溉方式改变。采用科学灌溉设备并实施扶持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节水行为,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在作物栽培上,主要针对农作物生长的特点,推广节水,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3.4加强科研和技术改造

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改善我国传统灌溉方式,保持大力兴修水库,水利枢纽、集水工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科研与技术改造。结合我国各省市地区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设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动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必然依托于新材料、新设备的改进。因此在改进以往旧设备、旧材料等方面的同时,积极寻求和自主研发轻质、高强、智能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磊.节水灌溉自动化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8(5):131~

133.

[2]陈平,王景成,金兆森,程吉林.设施农业雨水资源自压利用系统研究[J].节水灌溉,2002(1):11~14.

[3]赵元忠,王爱华,粱仲锷.甘肃河西走廊推广滴灌发展高效农业的探讨[J].节水灌溉,2004(5):36~37.

[4]张艳.混凝土防渗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办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4~55.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9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有水才能做到稳产高产。目前,我国灌溉用水量的比例在经历明显的下降过程后,呈稳定态势,但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的不断增加,由于新增加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越来越小,开发代价越来越大,因此乃将有一部分灌溉用水转为其他行业用水。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有用水量的70%,由于受工程配套状况和管理水平所限,灌溉用水效率仅有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之一。如何通过各种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早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大2000hm2万以上,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1980年的88%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不可逆转。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底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kg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浪费生产率2.0kg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量的“精细灌溉”,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7亿吨左右,为保证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供给,灌溉面积必须达到6000万吨左右,否则指标难从实现。然而,我国是缺水国家,尤其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供给已严重不足,在未来30年内,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供水只能维特在目前的4000亿m3水平上,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XX,把灌溉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45左右提高到0.65。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节水灌溉还从在以下问题:

①基础研究滞后节水灌溉效益最后的XX控,需要建立在一些基础研究上,而我国基础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总体比国外失进水XX落后了3~5年。

②设备欠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XX列化,标准化,配套化差,产品的水利功能及耐用寿命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从在较大差距。

③综合性不够。节水工程技术单打一的较多,缺乏与农业技术的综合。

④对现有工程的利用重视不够。许多荒原只修建了干渠主干工程,田间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XX,工程老化失修,效益摔减。

⑤管理跟不上。法制不健全,缺乏鼓励农业综合,高效利用水的Xx制利用和调控手段。

3、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和方向

3.1 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先进的喷,微灌技术: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中,喷,微灌技术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地下滴灌技术,就是在灌溉过程中,水通过地理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整个作物根层的灌溉技术。由于在灌溉过程中几乎没有水分蒸发损失,而且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经,因此在各项节水灌溉技术中,该项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而且使于农田作业和管理,特别适合于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高温,风大的自然条件下推广应用。

3.2 实现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3.3 发展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急需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间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方缸,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新近的土地平整技术,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这是一项“傻瓜式”的高新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机关控制平地设备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平地铲运设备等四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备被水平安装在矗立于田间的三角支架上,它产生的激光光束被高速旋转的棱镜反射,在田间上方产生一个激光平面,该平面作为平地作业的基准面。家光接收装置则垂直安装在平地铲运设备桅杆上。平地作业时,铲运机具刀口的初始位置一旦被确定,无论天面地形如何起伏,受激光发射和接受系统的控制,控制器始终通过液压升降系统将铲运刀口与平地作业的基准面保持在某一恒定值,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大幅度改善农田的平整状况,土地平整精度达到了标准偏差值小于2~3cm;通过科学的田间设计与管理,田间灌水效率达到了70%~80%。水利部组织召开现场会,农业部和科技部先后发文,对该项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东北,新疆,山东等地开始推广应用。

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起首先在美国应用,随后在许多国家推广。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灌溉,经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田间管理,水平畦田灌溉可以取得与压力灌溉系统相媲美德灌溉效果。

3.4 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源于传统的充分灌溉理论,但不是简单的延伸,它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它将对现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灌溉管理模式等生产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已经实行了减少灌溉次数等非充分灌溉方式,一些科研单位和灌溉试验站也开始了一些非充分灌溉的实验研究。

3.5 “3S”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进入2l世纪,空间遥感得到了大力发展,更多的卫星被送上太空,从而使“3S”技术在农业节水领域中应用成为可能。如应用“3S”技术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网系统”,对全国农田墒情进行监测,为农业灌溉用水和抗旱减灾服务。在监测土壤墒情的同时,与当时当地的作物需水量相结合,可科学确定灌溉用水计划。目前,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灌区以土壤墒情监测作为灌溉用水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土壤墒情资料,作物长势资料等确定作物的灌溉水量及灌溉时间,及时提供用水信息,从而使农业灌溉管理更加科学,精确。我国农业结构和水土资源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加快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设备。

3.6 走综合节水,系统节水的路子:回顾世界和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历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必须把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适用,方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节水途径和措施,走综合节水,系统节水的路子。这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生命力。

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节水灌溉。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到哪里,节水工程就配套到哪里,以调整促节水,靠节水增效益。

二是结合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水灌溉。

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紧完善节水灌溉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

一、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首先,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1%。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节水灌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

第四,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现代灌溉。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持续增进我国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也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行适时适量灌溉,还要保证作物的水、肥、气、热的综合要求,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保证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节水灌溉在全局上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究节水灌溉工作,关键是要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研究如何调动广大农民节水的积极性。首先,节水灌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代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发展节水灌溉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保障。当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奖励,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应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并优先安排。第三是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对节水的积极性。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节水工程,如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采取的工程措施、重点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工程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国家投入为主,因水费减少造成的管养费用不足由财政补贴。对经济效益较好的节水工程,如采用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突出的“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等,实行免征农林特产税的鼓励节水政策,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逐步理顺水价,分步到位。第五是完善水费计收和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形式,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对一些高扬程提水灌区(特别是高扬程的引黄灌区)、机电井灌区,给予优惠电价或电费补贴政策,以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这些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第六是加强对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落实占用补偿政策,以保障灌排面积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第七是深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灌区斗渠以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府管又管不好以及建设维修养护职责不明确、资金无来源、水费不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多等问题。其次,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建立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为手段,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把节水灌溉作为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经济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积极推进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体系建设;节水灌溉规划应与水资源规划、农业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综合利用;要充分考虑加入wto农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布局和模式;要突出重点,确定节水灌溉工程和旱作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节水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生产的重点区域布局。规划还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的系统性,既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发展布局和水资源配置,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先进技术和常规技术,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建设和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明确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特别是提出系统性的政策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