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42

广播电视现状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机遇和挑战;问题;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才开始由“事业”转为“产业”真正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传媒业的领头羊。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其信息时代特征显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产业与国家文化传播建设息息相关,具有突出的媒体属性。在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电子传媒也具有明显的产业经济价值。伴随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实现了更大的发展。然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正面对着互联网等激烈的媒体竞争,为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独特的价值和潜能和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产业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机遇

首先,在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会得以巨大提升。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基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为广播电视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再次,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确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着基础性支配作用,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预计近几年内完全可以进入全球经济自由50强的行列,为促进传媒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最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大拉开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中央对广播电视业的改革非常重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必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总体实力与西方传媒集团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广播电视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全球化、国际化是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广播电视媒体也呈全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纷纷以各种形式向国内渗透,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与西方传媒的较量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要指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足,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等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最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等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迅速提高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普及水平,缩小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全新时期和社会变革伟大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还是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带来的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阻碍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广播电视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界新的宠儿,传统的电视内容俗套、缺乏新意,在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广电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媒体成分单一,规模实力难言强大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已经在实力、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在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实力、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我国广播电视的一般事业已经成熟,产业化起步较晚,实力及规模化集团与国际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乏善可陈。由于我国的媒体行业中成分过于单一,广播电视产业只能经营广播、电视和少量报纸等产业。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既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娱乐、教育等内容,甚至还有石油钻探、航空业、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就像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众多,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目前广播电视产业完全不能实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使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投入资金力度不大

电视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创新更进一步,则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过去几十年,广播电视被定为为国家和党的“喉舌”,一直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缺乏经营性收入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盈利模式和业务单一,制约着广电的资本积累和产业规模扩张。盈利能力的相对薄弱,使在开发新媒体业务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电视产业受体制束缚,很快在媒体竞争中居于下风。广播电视产业高技术、高投入的属性决定了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传统的运作方式总体上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对其他相关领域和吸纳外部资源资本的关注很少,无法突破旧体制的框架和解决资金短缺瓶颈,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并成为电视媒体的绝对支柱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抑制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空间。广告市场增长幅度持续减缓,新媒介形态对电视广告的分流作用日渐明显,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培育广播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体竞争力才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现代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线数字电视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以及以电视台为主的内容生产能力为主。面对新形势,应该在掌握市场主动的情况下,合理布局,灵活利用资本运营手段,深度开发受众资源,锻造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抢占媒体市场。(四)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作为“舆论喉舌”,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事业单位身份使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视台和电台作为事业单位,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同时缺乏行业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在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中普遍僵硬,经营和宣传理念杂乱不堪。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管理机制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在分配机制等方面依旧需要尝试新的路径探索。

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相关体制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明晰的政府监管体系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减少对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把握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达到产业发展目的。主管部门要遏制电视产业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以避免对产业环境造成破坏。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已具雏形的产业体制急需进一步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深入地推进事业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离,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作,推进广电产业资源资本化和流动化,支持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和成本的跨区域运营和整合。克服陈旧观念的约束,行业主管部门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时,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整个产业向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及向满足技术进步和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要适应媒体市场的客观环境变化,提高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尊重宣传规律,创新宣传理念和体系,实现产业竞争力与宣传能力的同步提升。面向未来,产业化需体现于战略目标定位上,构筑电视产业的长效驱动机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单一经济目标向全面发展转变,从而使广电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创新生产内容

“内容为王”,这是传媒业的一条“定律”。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媒的竞争焦点将聚焦在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上,为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内容实现不断创新,尤其意义重大。创新是创优的前提,近年来,各台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内容多样性缺乏,节目克隆和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创新动力不足,创优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广电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行业主管部门应鼓励创新创优,定期评选和表彰原创优秀节目与业务并奖励;打造一批优秀的专业频率频道,建立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节目模式市场;大力治理节目抄袭和克隆,对娱乐节目和电视局实行总量调控,提高创新质量,制订节目版权与模式保护法规。面对新媒体的融合前景,在传统电视生产中,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系统内外的各项必要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共享稀缺资源为原则,推进横向整合,以空间扩展和战略联盟为目的实施纵向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共享稀缺资源和战略联盟的横向和纵向整合,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把内容生产从部门行为和个体行为上升到系统行为。在媒体产业下一轮竞争中,决定因素是创意水平和内容生产能力。只有实现跨媒体经营,充分利用各个资源平台的长项和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协同效应,提升内容生产以及创意的水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广电系统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平台束缚,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和新媒体内容业务。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内容产品与新媒体经营的契合点,实现跨领域合作、融合、跨媒体发展。

(三)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分析市场运营环境,突破单纯依靠广告经营,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逐渐拓展业务内容,扩大经营领域,吸取国外成熟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开拓新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为了转移经营战略和壮大产业实力,拓展市场空间,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尝试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许多宝贵的资金投向商业房地产业、大型会展业、旅游娱乐业等。尽管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这种盲目投资、无序多元化距离主业太远,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合理的多元化创新应当回归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本质,根据传媒经济的发展规律,应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对相关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媒体业务纷纷出现,市场的风险与诱惑同步存在的时候,媒体经济主线更应该被多元化经营牢牢把握,以便形成多元化经营与单一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业链为主轴,以核心资源为中心,以多品牌战略为外延的良好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四、结束语

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前,加上国外传媒集团的渗透,面对“内忧外患”,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内容与服务产品、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促进广电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广电大国向广电强国转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东.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路[J].广播电视信息,2011,(03).

〔2〕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11,(04).

〔3〕李三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0,(05).

〔4〕余晴,李曙.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新闻传播,2012,(03).

广播电视现状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时代;现状与发展

21世纪以来,新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中,这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不得不开始一步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首先应当认清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持续发展。

1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历史变革,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下,人们可以轻轻松松见到昔日难见的精神盛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居民都可以随时都可以分享到最新的信息和新闻,广播和电视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家常便饭”,而且为人们带来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并且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总收入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据报道2011年高达2894.79亿元,同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广告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广告收入获得大幅度增长,广告资源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除广告外,有线网络和电影票房的年收入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总收入中也占有很大的比率,目前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和数字电视用户的数量得到了飞速的增长。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且实现了全面的转型升级,在公益、融合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作用的加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了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发展的较为顺利;其次,在宣传推广方面,广播电视在创新方面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而且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的融合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在国际上的宣传推广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有研究表明,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相关人才重度紧缺,但是实际上,广播电视行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并不少,但是人才的种类过于单一,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广播电视行业对于工作人员更加偏重于传统的专业技术,因此招揽人才时要求过于单一,这也造成了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传统的广电人才已经难以满足新型市场和技术下的人才需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技术革命的发展需求,还需要引进更多懂得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2.2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电视台或者电视节目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为达目的而盲目的模仿那些受到好评或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来抢夺电视市场,这种做法不仅使许多的电视节目出现雷同,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电视台的资源相当缺乏,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引进优秀的节目,更没有能力制作优质的节目,因此难以吸引足够的观众,没有收视率,更难有经济效益。

2.3新媒体的发展给广播电视造成了危机

在新型市场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为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更没有办法将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危机,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广播电视的观众越发减少,严重影响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3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3.1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各个方面产业的发展来说,人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对于目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播电视产业的体制改革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刻不容缓。为了适应广电事业的发展需求,应当完善人才选聘制度,不仅要发掘身边的人才,更要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同时还应当开设定期的培训和进修,并且设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2完善广播电视产业的市场体系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市场垄断,并且建立起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运行和管理体制。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合理配置节目资源,将众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增加创新性,出品更多的优质节目,提高广播电视的吸引力,增加观众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关注和喜爱。

3.3促进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产业的结合发展

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而且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发展,即跨媒体发展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所谓的跨媒体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从单一媒体经营向混合媒体经营的转变,即实现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的相互渗透和经营。我国的媒体在我国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一直以来都是单一媒体的运行形势,各个媒体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界限,因此打破这种局面是非常必要的,跨媒体经营模式有助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更好的发展。

4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以及发展空间。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广播电视产业是一种传统媒体,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当对其进行不断地开拓和创新,对其体制和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现状篇3

关键词:电视编辑;现状;发展趋势

早些年,随着自媒体直播平台和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如今,现代广播电视完美的承借了网络的东风,将电视广播与数据化平台相结合,找到了新发展方向。可由于其自身正规、严谨的特性,使其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虽然在当下媒介中占有着主导地位,却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限制了自身发展。因此广播电视如果不想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被迫退出舞台,就必须做出调整。本文将通过对电视编辑的现状分析,来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民族地区广电编辑总体现状

(一)什么是广播电视编辑作为电视行业里的编辑,通常指的是编导,不仅要领导参与一个节目的前期策划构思创作,还要负责对外采访、后期剪辑合成和现场拍摄等工作,因此一个节目做的好坏,电视编辑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1]。

(二)从广电行业现状看电视编辑现状网络媒体的发展,打破了广播电视早期的垄断现象,如果把整个媒体市场比喻成一个大蛋糕,那么网络媒体不仅瓜分了大半,还隐隐约约有将其连盘端走的趋势。有人说,这个行业的凛冬将至,现代广播电视虽然借了数据时代的光,可也把自己的市场分给了网络行业,使权利外放,比如各种新闻赛事,晚会直播如今可以在数据平台上更快捷的观看。可笔者认为,与其将现在的形式描述成敌我关系,不如说是一种融合,时代变了,旧的事物只是改变了一个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舞台,并不是消亡在了漫漫长河中。因此,在现代的广播电视时代里,如何当好一个总掌舵,使这艘大船越走越远,是每一个电视编辑,都在面临的巨大的考验。

二、发展趋势

(一)走进生活,为民服务婚姻生活中的家庭情感矛盾是大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受宗教信仰与教育程度的影响,仍存在着在婚姻里男尊女卑,对子女教育重男轻女的现象。因此要多开设一些情感调解栏目,如比较出名的金牌调解,就是通过直接解决婚姻中的各种矛盾,来修补一段感情中的裂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众可以直接参与栏目,或者通过观看总结自己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启发,来改变自己使生活更加美满。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婚嫁也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边境地带,跨境婚姻非常常见。因此,当地应该有专门的法律栏目进行指导,使婚嫁不再是问题,跨境婚姻也更稳定,具有法律效益[2]。

(二)拒绝低俗有的电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将节目做的低俗可笑,通过制造争议来增加流量。在这样的节目中,演员向观众展现了扭曲的三观,故意做出一些“不同寻常”动作,并伴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为观众制造笑点。但是,我们无法控制受众的年龄和教育程度,会使儿童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法判断社会的整体价值走向,对整个身边环境产生错误理解,很容易放纵自己的道德底线。因此作为一名电视编辑,要有起码的道德准则,坚决不向观众传播低俗文化。

(三)教育意义电视广播不能光以营利为目的,要使节目具有教育意义,传播保护生命安全的知识,如健康讲座,讲解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等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开设普法讲坛,了解法律知识,教会人民群众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增设科教频道,提高人民科学素质,开拓视野,如早些年的走进科学,我们现在看感觉乏善可陈甚至好笑,但是在当时的年代,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生活中一些无法理解的现象,为阻止封建迷信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四)关注民生,展现地区民族特色地方广播电台要关注民生,帮助发展地方经济,带动人民富起来。各民族地区的分布不同,有着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受各方面环境因素的限制,地方特产难以走出本地区。电视广播应该设立专业的金融节目,向当地居民介绍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地域特色,总结出适合本产区的致富经。亦或者各民族的广播电台可以联合起来,促进经济交流,帮助地方特产外销,并把外界资金引入当地建设,从内到外实现全面发展[3]。

(五)限娱最近几年娱乐行业展现出来的膨胀式发展,使得各地方电台不得不妥协在流量明星的光环下,大批量播放注水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来增加收视率。这类节目的大量涌出,不仅质量不过关,还含有低俗黄暴的内容。这样过度的娱乐化,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精神世界,使之无法有正确的精神审美追求。

(六)传播途径作为现代电视广播,要牢牢结合当代特点,赶上数据化时代的列车,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在汽车、火车、候车室等地,合理利用资源,使数据广播电视这种新媒介,以多功能、开放共享的全新姿态,呈现在公众眼前。

广播电视现状篇4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是美国和欧洲非常重要的新闻建制,它和主流的市场化与商业化的新闻建制有显著区别,在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广播电视(国际广播)都属于该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分支,而美国则内外分别独立运作。公共广播电视公司(CpB)及其下属的公共广播电视电视台(pBS)和公共广播电视电台(npR)在美国社会中只是边缘性的存在,提供的大多是商业广播电视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提供的小众节目。但由于其受众大多居于社会中上层,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可以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体系是法团主义(corpomtism)最为成功的案例。在传播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在商业主义大海中取得的某种成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播电视心仪并模仿的对象。

美国和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电视体制的功能在政治上、文学艺术上和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一种独特的广义上的文化作用,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而且应该是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作用是什么呢?不变的是公共广播电视“告知、教育和娱乐”的服务使命以及对公众恪尽职守的责任机制。在分散化的数字时代,各国政府仍然重视民族国家的特征,并特别强调公共广播电视的凝聚作用。在当今世界上,公共广播电视也许不是一种最好的传播制度,但应该算得上“最不坏”的政策选择。

由于公共广播电视的体制局限和被边缘化的现实,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都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困境。广播电视收入的筹措、节目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被各国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业者一致认为是本世纪初面临的最大困难(国家公共广播电视组织会议pBi,2000)。一方面,各国政府的态度大都倾向于希望公共广电业者能自筹资金,减少对政府的依赖;而另一方面又希望公共广电业者能积极扮演凝聚国家意识、带动发展本土媒体产业、反映社会多元文化、提供不同种族、各种语言与文化的节目服务,所以各国政府的公共广电政策时有互相矛盾之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部分国家如澳洲的aBC、英国的BBC、日本的nHK和台湾的ptS节目中仍维持没有商业广告,广告收入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都要依赖的重要财源之一。所以如何在商业压力下维持公共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公共广播电视又如何在多频道媒体环境下提出不同的经营策略是值得观察的。

随着西方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由盛转衰,其受到的争议和批判也越来越多。除了由于技术革命缓解了频谱资源的不足而使更多的商业电视台加入竞争和新保守主义者当政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原因外,与政府干预影响了公共广播电视的编辑独立原则也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电视的出现和跨国媒体的兴起,原来由公共广播电视占据的空间也被这些新媒体所代替。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公共广播电视受到商业传媒的威胁,私营媒介的内容似乎也可等同于公共服务,那为什么还需要公共广播电视呢?著名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学者mareRaboy认为,公共广播电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目标,如果其他商业机构已经满足了民众的愿望。公共广播电视还有其价值吗?再者,代表公共空间的公共广播电视除了与商业传媒竞争,对社会也未必有正面效用。按照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的观点,公民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应该被严格地分离,商业媒介提供私人生活需要,此外还应该有一个各种观点可以进行“辩论”而不是诱导“消费”的公共场所来满足公共生活的需要。公共广播电视被认为是现代民主社会最佳的、能够满足公众参与需要的公共领域。但现实情况是,在平衡了各种利益之后,公共广播电视已经失去了公共领域通过辩论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哈贝马斯据此认为,以公共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领域”已经重新被“封建化”,并正在与商业电视最堕落的节目进行竞争。

既然公共广播电视的存在受到众多质疑,为什么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不但没有衰亡,甚至还由英国推广到了世界各地?当今,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在朝广电数字时代迈进,并为公共广播电视在新科技数位时代下应扮演的角色及转型做准备。学者michaeltracey(1998)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对民主体制的迷恋。民主政府、多元社会的确立和存在,使大家觉得没有必要保留公共广播电视,但同时民主社会也倡导有质量的文化生活,于是维护公共广播电视亦是有必要的,这是现代人的矛盾之处。

广播电视现状篇5

关键词:对农节目;节目问题;设想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节目,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现状

盘县电视对农节目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迄今为止我县广播电视台电视对农节目已初步成为电视社教类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对农节目总体来看,这些节目本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信息,介绍勤劳致富和调结构、增加效益的典型与经验。这一点,各地的政府部门、农民群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是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一项基本职能。在我县广播电视系统,广播对农节目也历来是广播社教节目的重要内容,是广播的优秀传统强项。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电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这正是近年来电视对农节目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客观原因。县广播电视台作为地处最基层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既有着独特的优势,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应该是县广播电视台为两个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

(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电视对农节目从媒体类别上来说,是广播对农节目的进一步延伸,是广播电视拓展节目外沿、扩大节目覆盖、促进自身发展的可行之道,它将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电视社教节目进一步得到拓展和丰富,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其潜在的受众群和收视率不可忽视。

(三)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办好电视对农节目能为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县广播电视台媒体在广大农村人口中的形象,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对当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电视对农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目定位不够明确,节目形态不够妥当。

从我县情况来看,有的还只是外购有关节目再略作剪辑播出,节目缺乏本地特色、缺乏贴近性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则是把对农节目放在某个社会性大栏目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专题(话题)类小栏目,或是把长达10分钟的栏目设置成了一个单一内容的专题报道,以至节目的信息量低下、服务性不强;有的与有关部门联办后,由于定位不明及联办方式上的问题,运作方式不符合电视传播的内在规律,使相当数量的节目成了部门的“工作简报”,可看性和实用性大为降低;有的节目播出时间相隔太长,既造成内容时效性不强,信息服务滞后,又难以使农民朋友形成稳定的收视习惯。

(二)编导、记者创作理念上的障碍。

不少节目编导认为,从电视业务上来说,做好专题类节目才更见功力,而在介绍某种农业实用技术时,往往又致力于把专业性技术完整地介绍给农民,由此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是专注于把十来分钟的节目做成一个专题,做得是兢兢业业,从电视专业角度看也还过得去,但农民不欢迎,不爱看;二是即使在一些板块结构的节目中,传播技术、介绍经验的内容也做得拖沓冗长,影响了可看性和信息量的提高。

三、进一步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的设想和建议

(一)提高对加强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力量。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也历来是我们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方面。在当代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次,随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现和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这一收视群体日益庞大,优秀的电视对农节目必然会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形成较高的收视率。第三,办好对农节目,努力为“三农”服务,符合县级广播电视台职能转换的要求,应是县级广播电视宣传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

因此,各县广播电视台必须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把提高电视对农节目质量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纠正“电视对农节目可有可无”、“电视对农节目无非是唱唱‘四季歌’,设个栏目对付着办就可以了”等模糊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电视对农节目。一是要加大投入、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基本的编导、拍摄、制作力量及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对节目(栏目)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二是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调整编导、摄像组合结构,适当打通各栏目的人员配备,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努力达到“1+2>2”的效果;三是发挥广播对农节目开办时间长,节目量大、经验丰富的优势,采取适当措施,使广播对农节目的人员力量、资源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以弥补电视对农节目人员配备和信息资源的不足;四是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广电站及相关部门通讯员的作用,组建好基层信息网络,尽量增加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

(二)明确节目定位,合理设置栏目。

电视对农节目应如何定位?简单一句话,即要为“三农”服务,农民群众的需求就应是电视对农节目的定位。当代农民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求发展,他们最大的实际需求就是勤劳致富,对电视对农节目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能了解到致富信息、发财之道,看到种什么来钱、养什么合算,这就应该是电视对农节目定位最基本的东西。

(三)转变创作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广播电视现状篇6

关键词:版权管理;决策障碍;版权资产;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26-02

随着中国版权法律体系不断革故鼎新,版权管理制度渐趋完善,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起符合实践需求的节目版权管理体系,有效保护、开发节目资源以形成倍增效益,是必须加以重视的紧迫课题。西部广播电视媒体资源庞大,多年积累的媒体资产亟待清理,新增的版权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目前各台的版权管理却大多处于被动观望、消极等待状态,版权工作推行困难重重。

一、版权管理工作现状

1.决策层面临决策困境,导致版权制度建设难以启动。西部广播电视媒体多年遵循传统运营模式,一线工作人员长期缺乏版权意识。而版权工作涉及面广泛,需多个部门共同调整工作方式、工作流程进行协作,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没有媒体最高决策层强有力的支持,顺利推行是不可想象的。虽处在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保守的西部地区,实际上各广播电视媒体的决策层大多已经认识到版权工作的重要性,只是面临重重决策障碍,难以下定决心。其障碍主要包括:(1)盈利模式障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多年来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据相关资料显示,即便是近年版权工作步子较大的东部台,版权开发的收入在电台、电视台总收入比例中所占分量也很少,最多的只占到总收入的0.5%左右(而国外大型广播电视媒体的版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少则5%,多则20%~50%)。版权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的西部台,广告收入几乎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因为版权工作可创造的经营收入微乎其微,自然难以促进决策层对版权制度的实质推进。(2)制度建设障碍。版权工作的启动,首先是要建立进行全台版权管理的专门机构,其次要对版权管理工作建章立制。这个过程耗费人力、物力、财力,须节目、财务、技术等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西部广播电视媒体近年大多处于广播电视合并改革阶段,广播、电视媒体在统一管理下的相互协调更需要实践和时间。此时推行涉及面广泛、缺乏运营经验的版权制度,不能说是恰逢其时,反而可能增加广电合并改革的压力。(3)自我规范障碍。想要约束别人,首先要规范自己。如今,广播电视台大多涉及广播频率、电视频道、网络运营等多类传媒项目,多年传统的运营模式难以避免侵权行为的产生。在对外维权的基础上,怎样推进自我侵权行为的规范,对于每个台来说都是一项大工程,也是决策层踌躇的实际问题。正因为面临以上种种问题,西部广播电视决策层对于推行版权制度难以决断,执行层则被动等待。

2.媒体内容资源管理现存困境,导致推行版权管理缺乏动力。广播电视媒体资产分为两个部分——存量资产和新增资产。存量资产方面:西部广播电视媒体媒资库异常庞大,版权问题积重难返。以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媒资库为例,媒资库的资产多为历史性资源,其中包括总理来陕考察时的珍贵录音等原创音频资料,以及各类戏曲、曲艺、文学、音乐作品等,拥有开盘带、磁带、CD盘共计十余万盘,许多录音资料已成为绝版孤本,失而不可再得。这些资料由于历史原因,版权关系均未厘清,对其的清理拯救将耗时耗力巨大。新增资产方面:在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大盘子中,西部广播电视媒体自主版权作品匮乏、节目创新能力处于劣势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多年来,电台、电视台制作日常节目唯一目的就是播出,可进一步开发的潜力相当有限;电视剧交易市场虽较为成熟,但西部台由于资金限制,所制片的电视剧数量十分有限,难以创造价值。因此对于新增资产的版权保护也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上种种的现实状况,成为掣肘西部广播电视媒体推行版权工作的又一障碍。

3.侥幸逃避心理导致版权侵权无人关注。西部广播电视媒体大多没有正式面对过著作权人通过法律途径的维权主张,缺乏版权危机意识,逃避、拖延心态很普遍:“能白用就白用,反正没人管”。从实际情况看,被侵权人与媒体间的版权诉讼主要针对知名网络媒体及东部地区媒体,西部地区确实还难以涉及。其原因有三:(1)知名网络媒体及东部地区媒体社会影响力强大。被侵权人诉讼的目的往往不仅为了侵权赔偿,而更关注于案件的炒作效果;(2)具有版权意识的被侵权人及其机构大多位于东部地区,本着原告就被告的民事诉讼原则,东部地区媒体成本低、胜诉的把握性大;(3)相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针对网络媒体的诉讼,取证更为便利,有利于实际操作。正由于被侵权方的诉讼本着抓大放小、逐步推进的思路,为广大西部广播电视媒体赢得了逃避法律制裁的喘息之机,造就了西部广播电视媒体人员的侥幸逃避心态。即便是面对相关著作权管理组织近几年急迫的付酬要求,依旧是被动应付,缺乏规范版权管理的动力,更谈不上对版权经营问题的深入考虑。

二、西部广播电视媒体版权工作发展前景

西部广播电视媒体版权工作发展前景应大趋势而行、非自觉性破壳。即便是面临以上重重困境,西部广播电视媒体依旧不可能脱离广播电视版权事业发展的滚滚洪流。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改革需求,将导致其在版权管理上无一例外的非自觉性破壳。

1.保护著作权,营造版权管理的法律、制度环境。国家法律法规近年对著作权保护的逐步增强,营造了广播电视媒体推进版权管理的法律、制度环境。如《著作权法》的历次修法、2010年国务院《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的出台,均体现了立法层对版权问题的重视,通过强制措施让西部广播电视媒体不得不面对著作权人的索酬要求。

2.广播电视机构内部因为版权管理缺乏造成了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1)大量外购、交换的版权作品缺乏后期开发的授权,自我录制的素材、作品缺乏著作权人、表演者授权,以上资料除单次播出外无法产生任何版权效益。(2)频率频道的版权交易欠缺统筹管理,版权作品频频重复购买;频率频道签署的授权协议缺乏法律规范文本,签约主体混乱,作品难以共享,实际利用率极低。(3)直播节目大量使用他人享有版权的音乐、文字、科学作品,随时面临侵权赔偿的风险。以上问题的愈演愈烈,成为西部广播电视媒体不得不在短期内通过版权管理着手解决的棘手难题。

3.东部广播电视媒体在版权领域的工作拓展,及其近年版权盈利所占比例的逐步增加,将以实例推进西部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理念变化。在广播电视广告市场竞争加剧、收入逐步萎缩的大形势下,版权经营必将成为西部广播电视盈利模式改革的新渠道。

三、西部广电传媒版权工作思路探索

西部广电传媒版权工作思路探索立足实际、逐步推进。西部广播电视媒体的版权管理机构及人员,常会处于工作开展的困境,面对逐步加剧的版权问题而难有作为。笔者建议本着“规避风险、汇聚价值、促进交易”三个原则开展眼前工作,具体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版权法律服务,规避法律风险。做好版权法律服务,规避法律风险,让节目一线体会到版权工作的重要性。(1)以版权付酬为突破口,配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两个版权委员会,通过与相关著作权管理组织的集体签约为广播电视台规避法律风险。(2)起草规范的制式版权合同,确定节目对版权作品的利用形式及交易标准。帮助频率、频道合法处理与著作权人、表演者、嘉宾关系,明确支付报酬的标准及方式,统一保存管理全台频率频道对外的合同文本。(3)在全台人事合同中添加规范职务作品权属的条款,杜绝台里投资制作的版权作品权利外流。(4)应对各类针对广播电视台的版权诉讼。(5)协调全台频率频道的版权购买事务,防止重复购买状况的发生,推进版权作品的全台共享,以最低的成本提高版权作品的利用率。

2.聚集版权资源,提升资产价值。(1)版权清理。广播电视媒资的版权清理,建议暂时回避历史资料,从增量入手。待到清理流程及条件趋于成熟,再考虑争取外部合作——如从事版权作品编目、版权技术建设的公司,或在人力物力允许的情况下集中整理存量资料。从增量做起,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处理存量版权,问题自然比较容易解决。反之,如果工作总不开始,那么存量将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难解,后续版权的开发与运营就更难以企及了。(2)版权收集。广播电视媒体除了重视自我创作作品的版权保护外,还应加强对所有利用广播电视平台播出的作品版权权利的获取和储存。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版权作品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多项版权权利需要细化并确认权属。广播电视媒体占有播出平台这一独有资源,可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尽量收集权利人的多项版权授权;在授权协议中规定有利于台里获取权利的细则、条款,权利收集累积越多,广播电视媒体资产的价值也就越大。此项工作虽然不能眼前见利,但是将为广播电视媒体规避侵权风险、推进后期的版权开发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选择试点节目,创建版权经营模式。西部广播电视媒体在自有版权作品上的匮乏,及对版权运营领域的陌生、对版权盈利前景的不看好,自然导致版权工作难以进入实践。所以,以有市场价值的节目为基础,与节目部门共同创建版权盈利成功模式试点,是全台推行版权工作的实践起点。此类节目的选择对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建议以文艺娱乐节目、群众参与节目、电视剧、广播剧作为首选。以上节目市场推广范围广,制作频次高、集数多,市场交易较为成熟,价格便于把握,盈利前景较好。不过在操作中要注意,节目涉及的版权问题要解决到位,刚开始对节目的盈利不能贪多,重要的是盈利模式便于操作,运作时长不可太长,即时见效的模式更容易被一线所看好。

实际上,西部广播电视媒体的版权工作存在其独有的优势,如西部大多处于版权市场初创期,自创版权作品价格低廉,广播电视节目取得权利人的版权授权比较便利等。基于西部广播电视媒体版权工作处于非主动性破壳的现实情况,版权管理人员对版权制度推行要有耐心,须等待时机,不可强推;硬性推行会造成部门间的合作不协调及不可逆转的失误,以至导致决策层质疑版权管理制度的合理性。西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只有经历过版权问题障碍、版权意识觉醒、媒体经营思路转化的过程,才会真正走上版权制度建设完善的道路。

参考文献:

王清.一枝一叶间雀鸣争执何——中国版权制度十年发展综述[J].编辑之友,2012(1).

广播电视现状篇7

【关键词】高校教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影视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影特技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在经历九十多年的辉煌后,迈入了数字时代。电影的数字化发展,更让电影工业将重心转移到运用数字特技特效制作大投资的营销领域。再加上中国大力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影视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影视特效相关专业,综合类院校高等教育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部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设置了影视特技特效课程。然而在这“供需”两旺且影视教育极短急速的发展势态下,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特技特效课程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现状

(一)学科概念混淆,设置单一

影视特技特效从广义上说,可以划分为传统电影特技和数字电影特技两大类。传统电影特技包括特效模型、特效化妆及特效拍摄;数字电影特技包括,三维模型数字化建立、数字摄影摄像技术、特殊效果数字模拟、合成特辑软件等一切用数字技术拍摄、制作及加工出的完整影片过程。当今影视特技特效呈现的是传统特技与数字特效相结合的局面。传统特技特效在专业的电影院校已经建立相关的学科,还有一部分技术掌握在各大电影制片厂里,以原有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近几年来也有从国外学成回来开办的专门培训机构。在综合类院校来讲,目前不存在广泛开设的可能。就数字特技来说,目前大多数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仅停留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但理解却大有偏差,有的院校理解仅仅为后期制作,课程设置为影视特技特效合成课程。而讲到后期特技,又有很多院校把它片面地理解成premiere之类的视频剪辑。有的院校甚至连合成课都没有,只是在影视摄影摄像基础课程里做一些当前影视片里的特效分析。

(二)师资薄弱

课程设置单一很大部分程度原因是目前专业教师稀缺。面对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不少高校纷纷开设各相关专业,盲目扩招。这种在没有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扩招,往往会应时所需临时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加之又缺乏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很多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其他非该专业的院系抽调过来,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特技特效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行业特点限制,影视特技特效属于新型的技术型尖端行业,其在国内的发展也仅仅数十年,国内相关专业院校所输出的人才太少,培养的高端人才大部分进入各大特效公司工作,因为特效公司的高薪是当前教育行业所不能企及的;第二,影视特技特效行业同时也是实践性的行业,长期在实践第一线上的人员在学历上必然有所取舍,而高校的招聘师资的硬性条件是高学历,导致一些拥有丰富实践性经验的技术人员不能进入高校;上述这两项是导致广播电视编导特技特效专业师资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与实践脱节

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在编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抽调或转来,不少教师只是理论基础较丰富,却没有太多的行业实践经验。在影视特技特效专业来讲,很大程度上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没有雄厚的技术支撑,理论也无从实现。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2+2”教学体系比较流行,学分制导致专业课减少,大学一、二年级主要理论授课,三、四年级才落实在具体的操作课上,这时,学生们即将踏入社会,作为技术性强的高端专业,课时量不够,学的也不够深。随着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套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学院派的编导们普遍存在“上手快,后劲不足”的缺点。理论为实践服务,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融合而绝不是泾渭分明。将理论与实践生硬的分开,日后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操作时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无所适从的情况。

(四)教学设备老旧

特效行业最大的投入是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特技特效的教学环境上是完全跟不上时代的。且不说高端的摄影设备,动态捕捉这些系统,简单的蓝绿屏影棚都不能配备。拿计算机来说,目前家庭个人电脑都普及了64位系统,而不少教学机器却还在32位系统上,也就是说一个制作软件已经更新到了R17版本,而学校的教学机因为条件的限制只能装CS4的版本,对这种情况,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们已经落后了“几条街”了。

(五)人才培养

在师资和教学设备都跟上的情况下,对人才的培养也是要因行业做相应的对策调整。在过去,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往往在谈“复合型”人才。但特殊行业有其特殊性。就特效行业在目前来讲,有一条准则就是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细。小的视觉特效工作室或部门分工就不那么明确,建模、动画、灯光可以是同一个人,一个岗位的工作可以贯穿整个流程。大公司可能更看重员工的专项技能,希望个人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作为“复合型”来说,学生拿出去的简历往往显示不出任何专项性特长,或者往往显示出你并不了解团队合作。影视特技特效是一项团队工作。所以从要求来说在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与经验的同时,专精你最在行的那个领域。

二、改革方案

广播电视现状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现状创新策略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教育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自它出现至今,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国际化潮流。目前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突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些新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对此,系统分析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改进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大开放教育概述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顾名思义,是针对成人学习者的开放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电大开放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资源丰富、自主选择性大。电大开放教育建立在对各种教育技术和信息媒体的开发利用基础之上,由各类学习机构组织实施,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双向通信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交互和整合。①

二、电大开放教育的特征

电大开放教育以终身教育为目标,采用灵活开放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以开放性、灵活性、终身性的教育发展为目标,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特点。②

1.开放性

电大开放教育的开放性包括几个具体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对象、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等。就学习对象而言,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来自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皆不同。只要学习者愿意,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它聚集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教育资源,而且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灵活性

灵活性是电大开放教育的另一特点。相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电视大学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学生不用出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电脑、有网络就可以学习。这样成人学习者也可以接受像全日制学生一样的正规教育。同时,电大开放教育更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需求,电大开放教育做到了灵活施教,以此来满足不同的学习者,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公平性

传统的学校教育,由于地域狭隘性问题,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这导致大量优秀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了经济发达地区。然而电大开放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这从根本上消除了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4.效益性

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具有更强的效益性。电大开放教育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教育消费开支,如教师的上课费用、教室费用和学生的住宿费用等。同时,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减少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

三、我国电大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大开放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目标相对保守

现代电视大学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内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但是分析目前现有的电视大学,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办学目标比较保守,部分电大开放教育还不具有远瞻性视野,仍然将主要的办学目标局限于学历教育层面上,忽略了在职学习人员对于远程教育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部分电大开放教育更多地注重量的发展却疏忽了质的发展。

2.专业性教学团队有待建设

电视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有经验的远程教育工作人员。但就目前我国范围内的电视大学来说,电大开放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紧缺。部分电视大学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开放教育经验,而且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也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所以会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与此同时,相关的技术人员也缺乏教育技术方面的前沿知识与经验,在网络课程开发和网络维护等方面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虽然电视大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团队,然而由于地域发展差异的存在,各级电大在师资力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总体来说,中央电大的师资力量优于省级电大,而省级又优于市级和县级。因此,占绝大多数的基层电大,教学力量相对薄弱。

3.网络教育资源相对落后

部分电视大学的学习者反映出一些关于网络教育资源落后的问题。因此,一些课程不能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部分视频课程的教育质量不是很高。一些网络课程也不具备开放教育的特点,虽然电大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教材,但是部分电大开放教育依然在借用普通全日制大学的教材,并将其转化为电子版本。此外,一些高校将全日制学生与开放教育学习者区别对待,很多教育资源不对开放教育学习者开放,这与开放教育的大众性原则相背离。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之所以不能在社会中取得高认可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现有开放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注重量的评价而不注重质的评价,更多的关注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发展性评价,等等。这导致通过开放教育所获得的学历社会认可度不够。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开放教育学习者半途而废的现象,形成了较高的辍学率。

四、电大开放教育的改进策略

1.调整办学目标

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政府和电视大学都应该调整办学目标,明确的办学宗旨,改变以往一味追求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教育的现状。开放教育学习者与传统学校教育学习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出针对这种差异性的积极改变,而不是用传统教育的模式去迎合现代开放教育。我们需要重视非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教育与“充电”教育,将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同时颁发由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的专业认可证书,积极促进职业人才的发展。

2.培养专业性开放教育工作人员

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人员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首先,必须重视任课教师的教育资历与教学经验,从任课教师中选拔一批各方面都较佳的远程教育教师,并对此进行集中培训,使之为树立学校教育品牌作出贡献。因为开放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需要提炼并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其次,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电视大学更多地依靠网络与信息技术支撑自我发展,所以,必须具备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给予自我支持,并开发出一系列有价值、具备实效性的网络视频课程,以适应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这支技术人才团队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前沿的开放教育理念,并能将信息技术融汇于开放教育之中。与此同时,通过合作与讨论的方式积极促进教学团队与技术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教师团队与学生以及其他管理团队之间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3.积极发展教育网络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不足一直是一个困扰开放教育发展的问题。因此,很多课程不能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展现给远程学习者。事实上,根据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所充当角色的不同,我们可以开展以下三种网络教学形式(oeCD,2005):(1)补充式网络教学(web-supplementedinstructionl):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大纲、讲义以及其他课程资料供学生上网查阅。(2)混合式网络教学(web-dependentinstruction):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平成一些重要的课程活动,如课程资料阅读、在线讨论、评价、在线作业、合作学习等,但并不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它是一种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有时也称为“Blendedlearning”、“mixedlearning”。(3)完全在线的网络教学(Fullyonlineinstruction):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参与课程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基本取消了面对面教学,目前多见于远程教育、继续教育或职业培训。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在电大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对开放教育进行改革和提高的依据。我们有必要聚集全国范围内开放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关于开放教育评价体系的研讨会,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评价模式,对此进行改革。具体而言,应该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合作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考试效果、学习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形式包含形成性评价,即关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加面授学习的情况、学生参加网上学习的情况、学生提问的情况、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和学生作业情况等多个方面。这种评价形式还应该包含终结性评价,通过科学考核,全面检查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体系还应该包含发展性评价,即对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和发展能力做出评价,例如学生阅读了多少指定的参考资料,提出了多少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等。建立这种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是网络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注释:

①聂志成.成人远程教育的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创新策略[J].广西教育,2010,(1).

②亓凤琴.成人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依托[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汉堡宣言》,1997.

[2]彼得贾维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社会学[m].春秋出版社,1989.

广播电视现状篇9

“走,去曹滨家看电视”。这是80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一句话。一个楼、一个社区或者一个村子,谁家要是有台电视机,晚饭之后必定高朋满座,他们家是附近“人缘”最好的邻居。那个时候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并成为那个时代富裕的象征。

广播电视正在走入千家万户……

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自1884年德国人尼普柯夫发明了可以将影像分解为单个象点的转盘以后,人类开始了电子媒体的征途。

1920年和1936年开始,世界传媒分别进入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从此大众传播活动由1000多年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电子媒介时代。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节目,世界电视事业诞生。

中国广播事业紧跟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伐,在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帮与《大陆报》馆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并于1月23日首次播音。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长河的起伏,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可谓一路坎坷,兴衰数次。

在8年的抗日战争和4年的解放战争中,为中国解放事业打了一场场无形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调整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到1952年,全国共建立广播收音站23721个。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北京仅有50台黑白电视机。

“”结束后,1980年10月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广播事业重新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并确定了新时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982年5月成立中国广播电视部。

中国广播电视对中国历史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见证作用,有着深渊的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时代

如果说产业技术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是什么?

无疑是信息的革命,被人们称作第四次的革命。而广播电视媒体是这次革命的基础和最主要的载体。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世界上第一批电视台。随着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广播电视进入成型阶段,开始成为大众媒体重要的传播媒介。

到70年代,世界上有近130个国家开办电视台,电视机总数超过2.5亿台。80年展到140个国家,彩色电视普及75%,卫星电视蓬勃发展,超过100个国家使用。

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新品种层出不穷,电缆电视、家用录像机、卫星直播电视、电视文字广播、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等。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在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无声到有声、从台式到液晶,还是现在的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由单领域涉及多领域,每一步都凝聚着广播事业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以塑料玻璃为载体的电视机,未来电视机将发展成如纸一样轻薄,只要卷起来就可以带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之路。

80年代开始,推出了录播方式为直播方式,使我国广播电视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80年5月开播标志性节目——至今大家熟知的《新闻联播》,已有28年的历史。

90年代,尤其后期,中国广播电视进行了重要的转型时期,观念上、思想上、节目上都做出了很大突破。适时的应对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更务实、更纪实、更艺术、高度参与的节目陆续出台。

《东方时空》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栏目化阶段,品牌意识进入电视节目。之后各种纪实栏目相应而出。

1996年的《实话实说》节目,突破了电视单方“诉说”,观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开启了人机对话的先河,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崛起。人们开始有参与意识。结束了电视只有说教的模式。

98年末,湖南卫视发起的娱乐游戏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也开始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并且普通大众开始走出家门,走上荧屏上。电视节目开始向高参与性发展。

跨世纪后,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强化,法律纪实节目蜂拥而至,体现了观众务实和纪实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更加渴望财富和成功,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加上国外传来的成功学、励志学等等,人们想知道富人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在想什么?在吃什么?用什么?如何思考问题?自央视出台了《对话》节目之后,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励志节目,如上海的《波士堂》《头脑风暴》等。甚至人才招聘也搬上了银幕,节目从发起、制作到参与和收视率都非常成功。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对艺术世界的追求,做明星也不再是垄断和高不可攀的事情。湖南卫视再创传奇,《超级女生》红遍全国。随后《超级男声》《星光大道》《我行我秀》记录了一个个从平凡走向星空的奇迹。不仅挖掘了一批默默无闻的人才,还使电视节目真正的走到了一起,登上了人机互动的高速列车,使观众的参与性发挥至极。

三、中国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80年代初期,在电视发展的大势头之际,1983年确定了广播电视组织“四级办”的方针。即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各地纷纷建立电视台。县级电视台崛起,形成了中央台、省台、地区台、县级台的结构。

但是出现相应的问题也较多,在没有相应的辅配套措施下,全国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多级批台、建台,行业外批台、建台等问题。

四.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看过美国大片《虎胆威龙4》的人都应该清晰的记得这样一组镜头:当犯罪分子侵入并控制电视媒体网络后,发了一组拼凑起来的视频,引起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大恐慌。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媒体迅速的时效性,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对人们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起着如此之大的影响。

广播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当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与功效。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媒体,它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电视丰富不仅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而且降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门槛。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电视与人的有着共振心理的关系。现实中出现的事务与电视中播放的内容重叠,反之电视中的内容与现实中的事务出现重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扩沿的趋势。

广播电视现状篇10

关键词:移动电视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tn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196-01

随着汽车和手机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电视的需求也随之出现,供行车中观看的车载电视,供手机用户观看的手机电视飞速发展起来。数字移动电视节目使用数字编码技术,经由无线发射,地面终端进行接收,数字信号覆盖率高达90%,并且可以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接收到高质量的电视信号。数字移动电视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北京、上海、深圳进行移动电视业务试验开始,到如今内地已经有超过10个城市开展了在公交车上播放数字移动电视的业务,这一业务必将为广电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北京为例,该市常驻人口超过1500万,每天公交运送乘客超过1200万。如果以北京白天的某个时刻在的所有移动数字电视和北京电视的某个频道上播放一次广告的曝光率来计算,移动电视的曝光率将超过电视的曝光率,因为移动数字电子单个终端曝光下的人数远超过传统电视。白天收看电视的人群相对较少、电视频道众多,竞争激烈;而移动数字电视则是在人群密集区域对覆盖人群完全曝光,如公交车上单个终端至少平均会有6个人看到电视上。根据市场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核心城市,选择通过公交电视收看奥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平均比例达到17%。而在2008奥运会的主要举办地北京,选择通过公交电视看奥运的比例更达到了创纪录的22%。

以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为载体的数字移动电视有速度快,强迫收视,对覆盖人群完全曝光的巨大优势,但是强制性的传播使得观众手中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时,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数字移动电视的收看效果较不理想,因为收看环境较为嘈杂,人来人往等因素也影响收看体验。在手机等个人终端迅速发展的今天,观众越来越希望将强迫收视变为主动收视,以及更好地观看体验,这决定了手机电视兴起的必然性。目前主流的GpRS网络的传输速率受数据信道影响,理论上其最高传输速率约为172kbit/s,而t-DmB广播所能够提供的典型速率则可以达到384kbit/s,两者的传输质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香港已实现了3G移动电视的商业化,证明使用mBmS和BCmCS技术为用户提供下行广播信号通道是技术可行的。目前在中国,手机电视标准仍是多标准共存。目前部署手机电视业务的主要城市中,上海采用了t-DmB/L-Band频段,广州、北京采用了t-DmB/Band-iii频段,另外清华大学基于其DmB-t标准的手机电视标准DmB-tH也在制定中。针对中国手机电视标准的多样化,手机电视方案提供商大多推崇淡化标准,以多模多频段寻求切入市场。但是多年以来,手机电视的技术标准一直难以确定。这一瓶颈相当大部分是由于两大巨头电信和广电为了争夺这一产业的主导权,互不愿让步。电信主张通过其建设控制的移动网络传输电视节目,向其用户传送流媒体节目;而广电则主张在手机终端上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以接受数字电视信号。一旦技术标准确定下来,相应的一系列随之建立的产业都会围绕这一标准展开,但这一过程也需要各方充满智慧的妥协。

另一个制约手机数字移动电视发展的困难在于信号传输技术不成熟。现有的使用量最大的2G网络的传输速度不能让人满意,只能达到每秒2-6帧画面的传输速度,远达不到家用电视效果所要求的最低每秒16帧画面,用来传输数字移动电视信号会存在图像声音的延时、播放停顿、马赛克等现象。现在移动、联通、电信分别拥有tD-CDma、CDma2000、wCDma的3G牌照,纷纷主推其3G业务。随着未来3G移动通信的普及,这一技术困难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