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42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1

关键字:继电保护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视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000-00

《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和主要电气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见的继电器及自动装置,熟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构成原理,了解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之间的配合,了解微机保护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类高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把《继电保护》课程办成校级重点课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课程建设基本内容

该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包括一名教授,两名讲师,一名助教组成,基本能满足现阶段课程建设的需要。教材选用由贺家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该书是一本经典的继电保护教材,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可以满足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继电器硬件结构、输电线路的相间短路保护、方向保护、距离保护、接地短路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微机保护的硬件结构、微机保护的软件原理、算法等。因为继电保护是电力学科中最活跃的分支,继电保护的方法、原理更新速度很快,所以教学内容一定要和当前的发展现状相结合。

2、调研活动

为了了解社会对该课程的需求,我首先对一些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单位做了调研,调研的单位包括:艾默生网络能源(西安)有限公司、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瑞泰供电设计有限公司、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福州瑞芯微电子、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西安微电机研究所、陕西正源科技、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共12家单位。其中国企7家,私企4家,外企1家。这些单位对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大,对《继电保护》课程的要求也较高。尤其像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这种单位,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他们需要工作人员熟悉各种保护的原理和整定方法、了解继电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熟练使用微机保护装置。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不但要进行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3、实验室建设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实验环节必不可少,继电保护实验室原有的实验设备包括继电保护实验台两台、工厂供电实验台一台,随后又追加了电网实习培训柜18台、高低压配电实训柜11台。这些实验台可以完成继电保护实验和微机保护相关的实验45个。我们根据实际需求,从中挑选了10个代表性的实验编写了实验指导书。

4、案例教学编写

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电力部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所以我们设计了《继电保护》课程素质能力结构图,如下图所示。为了达到素质能力的培养效果我们编写了8个继电保护工程案例,这8个案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通过这8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整定方法,了解继电保护的设计过程。案例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实际操作的能力。

5、翻转课堂

为了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为了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在《继电保护》的课程建设中,我们还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我设计的翻转课堂的形式是,挑选继电保护一个知识点--变压器保护,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看视频、看教材等方式学习该部分的内容,然后每个学生制作一个ppt,准备十到十五分钟的讲稿,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随机选择3-4名学生给大家讲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在这中间穿插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

在上课之前,有些老师有担心,在我们学校的教育背景下是否需要翻转课堂、是否能顺利开展、学生能否配合呢?但是上课之后学生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ppt制作也很精彩,视频、动画各种手段都被学生利用到了课堂。其他学生的讨论也非常热烈,经常到了下课还有学生要发言。学生对该种授课方式反应良好。所以我们应该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制作教学视频并上网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还制作了该课程的教学视频,该视频包括了继电保护的所有基本知识点。并且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将该视频上传至新浪微博,所有学生只要关注该微博就可观看教学视频。利用微博上传视频的好处是,首先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均可在该视频下面留言,教师看到留言后可以o学生进行回复,解决问题,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

7、结束语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我国目前的电力工业中需要大量从事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继电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所以继电保护知识的学习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收到重视。我们在建设该课程时要围绕着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及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几个方面展开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振锋,康小宁,杨军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

报,2007,04:125-128.

[2]何瑞文,陈少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9,03:125-128.

[3]何瑞文,陈少华.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03:20-21+25.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2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天有不测风云》是有关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使小学生明白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一、教学方法

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学习和吸收,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对《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法。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作为这节课的开端。“纯净的天空,潺潺的流水,花香鸟语的大自然世界,令人无限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吸引力。

2、提问法。通过视频的观看,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魔力,除了美丽的一面还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灾害认识。

3、情境教学法。通过声音、画面的结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自然灾害的视频,并通过教师意境的营造令学生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灾害进行学习和认识,对历年来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普及,同时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判断和分类。

2、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到大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对一旦发生的某些灾害具有一定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对大自然两面性进行全面认识,学会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减轻或避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教学设计课堂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内容设计既要保证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要注意对学生年龄和学生经历的考虑,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视觉感受,认识全面的大自然

首先播放一段大自然美好的视频片段,包括和谐相处的动物,纯净湛蓝的天空,草长莺飞,鱼翔浅底,一切美好的大自然景物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一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这段视频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语言总结进行一段过渡,再播放另一段视频。某年洪水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海啸、沙尘暴、地震等等近年来发生的灾害情况,让学生看到大自然残酷的一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对大自然无情的索取,会受到大自然强有力的回击,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两段视频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认识教育。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

(二)沟通交流,增强对大自然灾害的了解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怎么造成的呢?这些灾害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当灾害来临时我们能够做出哪些自我保护呢?

教师可以放映“雅安地震”的相关视频:地震来临时,房屋的剧烈颤抖,房屋楼宇瞬间坍塌,人们的生活瞬间被地震倾覆。教师给学生们发放“四川雅安地震”相关的地震资料,同时请同学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

教师的提问与指导,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们对地震灾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地壳的运动导致,认识到地震的特点:突发性强,不可预测性高,范围广,破坏性大等。同时,地震灾害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教师再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教育学生当地震灾难突然发生时改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保护。例如,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时躲在桌子等遮挡物下方,而不是慌忙的逃跑。

(三)从我做起,尊重大自然

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共同朗诵“尊重大自然,从我做起”。认识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例如,在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教育学生,每人每天节约使用一双筷子,一年下来,保护的是一片绿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大自然。

结束语: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3

为了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临床,我们邀请往届学生和行业专家一起参与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整合:本次课内容选自中职国规教材《生理学基础》。由于听觉器官的结构复杂、功能抽象,对于刚接触医学知识、没有任何职业岗位概念的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针对上述分析,本次课整合了耳的解剖结构、耳的听觉功能、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开发并充分应用了人体生理精品课程网站、Flas、三维仿真、视频案例等信息技术与资源,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确定: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标准,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耳的结构;

2.熟悉耳的听觉功能;

3.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4.设计预防耳病的健康及宣传活动。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难点为熟悉耳的听觉功能。

三、教学过程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临床案例”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将2学时的内容设置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首先,通过播放一段经过消音处理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同时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为:了解耳的结构、熟悉耳的功能、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二)实施任务:在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后,学生围绕电子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

任务一:了解耳的结构

学生通过Flash交互动画,探究耳的结构;通过互动拼图游戏,增强趣味性,巩固知识。系统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借助系统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调整学习的进度与教学策略。学生在完成拼图后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的学习。

任务二:熟悉耳的功能

耳的主要功能是听觉,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而声波传至内耳引起听觉的过程非常抽象,我们通过三维仿真技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该三维仿真技术呈现了声波从外耳经中耳到内耳,从而引起听觉的整个过程。这样就将传统教学中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想象的抽象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有效地化解了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在整个声波传导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我们的听觉异常。所以,

任务三: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是本次课教学重点,学生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学习。

首先通过体验音频、观看动画,直接感知不同音量对听觉细胞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耳机及在噪音环境下用耳塞或耳罩对耳进行防护。

接着,观看视频,真实感受不良因素对听力的影响。通过“飞机迅速上升时耳会胀痛”这一实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产生机制,并讨论缓解耳胀痛的方法。

借助远程视频会议平台,发挥我校多年校院合作办学优势,将临床一线的专家请进课堂,给学生讲解耳聋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

最后,通过测试游戏,巩固知识。该游戏要求学生能够将常见的影响青年人及中老年人听力的因素与相应的疾病正确选配,配对成功,系统会给与相应的评价。如压力过大会导致鼓膜穿孔等。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突出了教学重点。

以上所有内容均整合到由我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人体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以利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复习巩固,利用该网站学生还可以进行“在线留言”、“在线测试”等活动。

(三)总结评价: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学习后,教师根据系统的评价及时了解全班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在每个环节的学习情况。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滞后性及难以保存等问题。

(四)拓展提高:为了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及实际应用的能力,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们设计了“制定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及“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不同内容供学生选择参与。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拓展任务,并将成果上传至网站,以利于资源共享及评价。这样就将学生学习时空由课堂拓展到课外,由教室拓展到医院和社区。

四、教学效果反馈:整个教学过程由一段经过消音处理的视频创设情境,通过3DmaX、FLaSH交互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呈现了视频、动画、连线等多项信息资源,实现了学生递进、交互、自主、有趣地学习,最终学生能制定常见耳疾病的护理措施,能走进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奠定基础。整个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学生、行业专家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建设;管理;维护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图解、事例等视频演示,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人已从事十几年的机房及多媒体教室教学、管理工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对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最大效益。下面,本人根据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就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管理、维护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教室的选择、建设

多媒体教室一般是在普通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多媒体设备改建而成的。因此,在建设多媒体教室时必须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光学和声学方面的处理。教室要配置双层遮光窗帘,对于照明设施的安装位置都要做合理科学的设计,从而使多媒体教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室设备相对贵重,从管理成本和安全角度上讲,教室应配备防盗门及电子技术防范设备,防止设备被盗。

多媒体教室的正确选择和良好建设,将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在多媒体教室的选择、建设上要有长久的规划和打算,从安全和技术角度考虑,要适当加大安防、技术设备的投入。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简介

多媒体教室一般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屏幕、数字视频展台、影碟机、音响七大类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

它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主体平台,也是多媒体教室的核心设备之一,负责运行各种教学软件、教师课件,计算机的配置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速度较快,建议选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计算机。

2.投影仪

它是整个多媒体教学设备中最重要的显示设备,也是比较昂贵的设备。投影仪负责把输入给它的视频信号、数字信号输出并显示在投影屏幕上。投影仪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显示效果,建议选用性能稳定、易于操作、信誉度较高的品牌。

3.数字视频展示台

它是进行现场实物讲解的设备。可将书稿、图表、照片、图书资料、实物及教师书写的文字、图像等通过投影机显示出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最直接设备。数字视频展示台只要接口符合各种规范即可。

4.影碟机

它是播放各种教学素材光碟的设备。选用目前主流DVD影碟机,有基本的功能即可。

5.音响设备

它是多媒体教学的声音设备,包括功放、音箱等,负责声音的输出。

6.中央控制系统

它是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使所有设备的操作均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从而简化操作的繁琐性。中央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必须稳定,操作简单易用,并具有高扩展性和可网管性。

7.投影屏幕与大屏幕电视

投影屏幕与投影机是配套使用的,选用投影屏幕要注意与多媒体教室的大小相适应,投影屏幕的升降电机性能要求灵活、稳定,屏幕的感光材质直接影响到投影的实际效果,选择性价比适中的为佳。

组建多媒体教室应该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选购设备时,要选择信誉质量可靠、相互匹配的产品,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确保设备有相应的服务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

1.建立健全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管理职责明晰、目标责任到人。在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多媒体教室使用规程》等,这些管理制度都是确保多媒体教室资源有效使用的基本保证。

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去落实,要组织学生对多媒体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规章制度要做到醒目、上墙,使学生对多媒体教室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有深刻认识,对上课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提出批评,甚至对影响设备安全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

2.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

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还要具备一定的电工学知识和维修能力,熟悉多媒体教室电源和网络的布局情况,对计算机一些软、硬件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排除。为此,多媒体教室管理者应该积极参加岗位技能的培训,重视知识、技术的更新和学习。

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要加强与上课教师、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征询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多媒体教室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3.加强高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培训

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过程中,教师只有按照正确的程序操作多媒体设备,才能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并非专业人员,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又没有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掌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运用,必须对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老师进行系统培训。通过系统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方法,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

4.加强高校多媒体教室日常使用及学生的管理

由于多媒体教室使用频繁,尤其是晚间还有上自习课的学生,学生在教室乱动设备或乱插、乱拔插头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后续上课的教师无法使用多媒体设备。针对这一现象,要加强对在多媒体教室上自习课时学生的管理,并对其提出严格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禁止学生对教师的主控台进行操控及乱插、乱拔现象。在实际的管理中,既要强调多媒体教室的规章制度,同时又要做到人性化管理,重视与学生进行沟通。

5.加强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例行检查、维护工作

多媒体设备故障大部分都是由环境和灰尘所引起的,特别是计算机和投影机都是精密仪器,它们积满灰尘很容易造成机器内部产生短路的现象,应做好防尘工作:应注意保持室内清洁,严禁吸烟,吃零食。定期对设备进行除尘工作,要经常清洁投影机空气过滤网,保证进风口的畅通;要经常清洁投影机镜头,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每周要对键盘、鼠标、麦克风、各种连接线等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对有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对投影机、数字视频展台、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及时掌握,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设备损坏导致无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的现象发生。

6.重视多媒体教室重点设备的管理、维护

在多媒体教室中投影机是多媒体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价格高,使用频率高,同时也是故障多发的设备,因此,对投影机的维护管理是多媒体教室的重中之重。投影机的供电应采用不间断供电电源,保证电压、电流持续稳定。投影机工作时温度很高,若突然断电,机器的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会大大缩短投影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灯泡爆炸、灯丝断裂、电路板烧毁等严重后果。同时应该注意,投影机使用后不能马上断开电源,应让投影机散热2~3分钟并自动停机后再断开电源。

从投影机的硬件系统来看,频繁开、关投影机,使用时间过长,碰撞、潮湿、灰尘等,都可能缩短投影机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管理员需要定期对空气过滤网、电路板进行除尘、检修。

四、学设备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高校多媒体教室设置比较多,分布也比较广,各种设备购置于不同的时期,相应的设备配置型号也不同,为了方便任课教师的操作和设备管理人员的维护,统一计算机运行环境是一项必备的工作。

(1)要对计算机进行统一的分区,一般我们可以将硬盘分为固定的三个区,即C盘、D盘、e盘,其中C盘通常作为操作系统,安装统一的常用操作系统如microsoftwindowsXp操作系统,D盘放置备份的软件及相应的备份资料,e盘为自由区域,任课教师可以放置自己的课件、文档。

(2)除了安装统一的操作系统外,还要安装常用的microsoftoffice2003办公系统软件、aCDSee6.0看图软件以及最新的暴风影音媒体播放器,它支持多种格式的文件播放。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最重要的是安装瑞星杀毒软件或360杀毒软件等,这些基础软件占用内存资源少,可以有效缩短计算机的开机启动时间。

(3)统一计算机的桌面,对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桌面进行统一规范;主要是桌面图片上醒目的文字提示以及注意事项,如系统已安装保护卡,请各位老师将文件放在最后一个盘符e盘,不得将文件放在C盘和桌面上。

(4)安装硬盘保护卡或保护软件,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硬盘保护技术及保护软件的使用可保证计算机良好的运行状态。硬盘是计算机的“大脑”,一旦遭到破坏,重要信息就会丢失,导致系统瘫痪或软件无法使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硬盘中的数据不被破坏。

五、结束语

多媒体教室是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平台,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直接影响着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管理、维护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认识做好多媒体教室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平日做到多检查、勤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使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旭,马力.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2).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安全教育计划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33-01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少年儿童。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规定最大限度地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为了更好地实行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县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安全科,专门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以及安全教育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学校也按上级要求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安排了专职教师,每周每班上两节课,担任安全教育课已有四年的时间,对安全教育课授课的时间安排、内容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下面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计划与授课齐头并进

自担任安全教育课以来,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有计划的指导,教学过程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每学期都会针对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分不同年龄段,编制不同的内容,按简难深浅循环递进,以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了计划的指导,在备课时,依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每学期由开始到结束,每一节安全教育课,都有条不紊地设计教学内容,在计划的指导下,在授课过程将计划落实到实处,让各年级的学生都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从而获得新的体验与认知,减少学生的安全隐患,减轻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任务。作为教育者,不能空头制定计划却不实施,这是对学生的成长不负责任的行为。计划的制定与授课必须齐头并进,给学生上的每一节课都符合教育规律。

2时间安排合理有度

小学生生性好动,安全教育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枯燥乏味的说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安排授课环节时,采用了“分钟制”。一节课40min,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时间一样,但是低年级学生不像高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如果说教成分多,课堂秩序便不易控制。为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安全教育的熏陶,安排授课时间前,每个班级都进行了调研考查,针对各年级学生听讲的状态,制定讲课时间。低年级学生保证听讲10min左右,中年级学生保证听讲15min左右,高年级学生保证听讲20min左右,都辅以其他形式的教学。

3内容完备,形式多样

当前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课,尚无统一的教材,都是由各地的教育部门自己编印的,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开始进行安全教育时,各校仅以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为例来剖析,大多是讲解交通法规,背交通安全儿歌,读读交通行为规范,以及识别交通标志等。这样单调乏味的讲解与教授,学生很快就产生厌倦之心,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在短时间内转移到别处。因此,多方面采集资料,力求使安全教育课内容充实完备,学生学有所得。又从授课的形式入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都在期待中迎接每周两节的安全教育课。

(1)多样形式之一――视频资料及时展示。小学生面对教师的讲解极易产生厌烦,上课之初便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如果只是机械地念条文,对学生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一会儿就听够了,就会在下面搞小动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从网上下载视频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功能讲台,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视频,如儿童遭遇车祸、抢劫、儿童独自在家、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保的能力等,这些视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像在家看电视一样,很容易产生兴趣。每次视频资料展示之后,便及时地进行疏导与教育,让学生谈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会采取的应对措施。视频资料的展示,使学生对安全课的喜欢度大大增强,他们都对安全教育课满怀期待,并且放学后还给家长讲述自己的收获。

(2)多样形式之二――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过去的报刊杂志,网络资源与逐渐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周布置一两项安全教育方面的小任务,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从报刊杂志和网上搜集一两条近期的关于学生安全方面的新闻,在安全课上展示,互相学习;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自己上网或从报刊杂志上采集信息,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材料,并畅谈自己的事故的看法。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

3)多样形式之三――实战演练适当到位。

材料选取得再多,学生不亲自实践,身边没有活生生的案例,也不能激发学生安全意识。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讲授“地震来了”这一主题课时,先让学生先观看相关视频,达成共识―旦发生地震后千万不要慌乱,应利用各种设施就地就近避险,在楼房的人员应尽快到洗手间,小开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者到室内梁柱比较密集的地方躲避,最好找一个枕头沙发垫等物品顶在头顶进行自我保护,地震的时候在人群密集场所立即到固定物品下面躲避,如果震后被废墟埋了设法自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另外,还设计了逃生实战演练的方式,首先走到门口扶住前门,让一名学生扶住后门,再让全体学生按顺序,快速地奔向门口,走出教学楼,并在操场集合。低年级学生反应较慢,组织性、纪律性都不强,因此演练时出现了抢、争的现象。但经过两次、三次的演练之后,小学生们都认识到有秩序才会更安全的道理,因此演练能够顺利进行。中高年级学生配合默契,加上教师指导到位,演练几乎一次成功。

学生心理治疗专家曾经告诫我们:“不适当的反应和做法,更增加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如果选择不适当的图片,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安全教育课前,教师还要慎重地筛选学生提供的新闻资料,取其精华,避免负面的信息流入课堂,给学生带来恐惧。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上安全教育课时,授课语言要生动,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交通违法的危害性。同时,还应给学生们讲解世界各地的道路交通概况,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要像抓教育教学质量那样狠抓安全教育工作,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爱护学生的生命,从上好安全教育课开始,有意识培养指导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注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文明、平安的校园。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加拿大;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职业教育;透视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总理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由此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极为重视,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加拿大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加拿大人口老龄化及福利保障状况

2011年加拿大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近500万,占14.8%,安大略省(ontario)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有1878325人,占总人口的14.6%[1]。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2年2月的人口调查报告,加拿大现有人口总数为3350万,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移民带来的。同时,加拿大在未来将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报告显示,“随着出生于婴儿潮时期的人口平均年龄逐渐接近65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在2011年至2031年间增长”[2]。加拿大属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每1000人约有9张病床,每500人有1名医生。加拿大实行的是高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工伤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多项内容。加拿大养老保险制度确立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退休后还能保证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即退休后收入应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在加拿大,通常老年人不愿意被称为老年人,应该称其为年龄长的成年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加拿大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设计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都十分细微和周全。老年保健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医疗、社区照护、居家护理、人口、文化、社会需求、社会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目前,安省老年保健策略有5个原则,即aCCeSS(介入)、eQUitY(公平)、CHoiCe(选择)、VaLUe(提前预防)、QUaLitY(质量)。

二、加拿大老年护理教育的透视

透视加拿大的老年护理教育,其基本特征就在于:各方面的安排充分彰显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了实现其培养实用性和适用性人才的原则,很多大学,如圣力嘉应用技术与艺术学院(SenecaCollegeofappliedartsandtechnology)、康尼斯托加学院(ConestogaCollege)和亚岗昆学院(algonquinCollege)等学校在老年护理教育中,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分认定、价值观要求、学业评价、实践实训、文化与护理质量关系等方面设计。

(一)思路清晰的护理课程与学分设计

加拿大护理学院大专课程设置重点体现人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医院、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强调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培养评判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大专护理课程由加拿大护理学校联合会(CaUSn)为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制订标准,并且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课程进行鉴定。同时,还鼓励学校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课程。加拿大护理大专课程均采用学分制,学生每学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学分。课程安排基本为:第一学期是基础课,学分为15学分,安排6门课程,分别是《护理基础》《护理知识概论》《解剖与生理1》《心理学导论》《人文学科》《健康的基础知识》;第二学期开始向专业课程过渡,开设的6门课程分别为:《老年医学与孕产妇护理》《儿科护理》《健康评估》《解剖学和生理学2》《人文学科》《发展心理学》。本学期每周除了健康评估在实验室有2个学时外,每周必须临床见习10个学时,而且必须去养老院、医院等当志愿者修够3个学分。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安排每周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在社区或家庭进行志愿者护理服务实践,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护理实践也设置为不同的课程,并有相应的学分。有的学院(系)甚至在第一学年就安排学生进入实践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促进健康的方法。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进入毕业前为期3个月的实习阶段。

(二)层次分明的护理人才队伍结构和学习阶段划分

加拿大老年护理教育的理念定位就是“以受教育者和护理对象为本”。在加拿大,护理人员一般分为四级,分别是护工、注册护士助理、注册护士、实践(职业)护士,不同等级的人群对于入门要求、学制要求、学习内容、实践要求是有严格区分的。对于护理人员的升级也是非常严格的,特别强调个人的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中,注册护士助理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学生学历层次相对应。加拿大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培训教育,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团队功能、角色与责任、冲突域解决、信任与尊重等方面。在他们看来,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在每个学习阶段,强调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并指导其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录制视频,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老人、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培育

加拿大很多高校教师指出:如果我们认为老人是睿智的、精明的,那么我们就能给老人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营养支持和服务。如果社会改变了对老人的认知,那么老人会认为自己更有价值,政府也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在老年护理教育中,各学院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和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观和世界观的改造。例如,加拿大在学校教育中,非常强调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对他人,特别是对服务对象的关心,在对待护理对象方面,培养学生“以老人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为老服务的理念。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加拿大很多学者认为,对于病人或者老人要分别从人文科学和医疗科学来看,更要倾向于以病人、老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发展。以健康为例,健康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从医疗科学来看,生病并不意味着不健康,医生就是专家;从人文科学来看,活着就是健康,病人就是专家;以临终关怀教育为例,就临终关怀而言,其目标就是促进健康,让老年人、临终关怀病人有尊严地、快乐地离世。这就需要让每个人理解临终关怀,临终关怀需要关注病人心理、社会需求、和病人尊严等几个方面,也要关注家人丧亲之痛。临终关怀是一种文化信仰问题,应该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来组织,涉及到包括医生、护士、家人等诸多人群的一个团队。护理人员,特别是注册护理护士,更应该能够把握临终关怀病人的一些特征,根据特征做出全面评估;护士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职业人员而不是普通人,对病人和家人都要关心,要尊重病人的愿望,不能把个人的价值观强加给病人及家属,要注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给予病人临终关怀,给予家庭成员关爱,要理解病人的精神需求,理解丧礼与伦理。临终关怀是有压力的工作,护士还要学会关爱自己,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病人永远是中心。

(四)注重模拟实训工作的“一体化”设计及实训训练

在加拿大,模拟实训的要求及目标是非常清晰的,模拟实训、模拟环境和模拟设备设施都是一流的。在模拟实训前,教师和学生准备都非常充分,学生也非常自信;模拟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提问)来鉴别学生的学习效果。模拟实践教学常用的方法有:高效能实验室、低端实验室、团队协作、角色扮演、案例研究、视频自我评价、交叉团队学习、课程整合模拟学习等。他们通常把知识设计到课程中,模拟前,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如果不掌握一些知识就无法综合、灵活地运用。加拿大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拟,实训室每张床头都写了一个情景病人,让学生进行实操,而且承担大量的对外服务教学。加拿大模拟实验室的共同特点在于建造设计的科学性,实训教学实现了实训室实操、监控室控制、观察室讨论分析的三位一体整合设计。模拟实验室与控制室、观察室三位一体地综合运用,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改进操作,提升实训效果。在加拿大,一般来说,实训训练包括实验室和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实验室阶段:突出强调仿真模拟训练教学,学生分组操作与讨论,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临床见习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直至毕业,院系通常派一名实践教师负责6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及考核,临床上有带教的护士,负责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每一位学生必须去社区、医院或者老人院做志愿者服务工作,与病人及老人沟通交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临床实习阶段:带教护士与实习护士一对一教学,增强实习护士的动手实操能力。

(五)加强文化运用,提升老年护理质量

在加拿大,文化并非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而是强调对老龄化的感觉,强调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体生存的环境,强调用文化改变生活质量。加拿大很多学者认为,文化可以渗透到老年护理中并以此提升护理质量。他们认为,文化的提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改变对老龄化的认识;长期护理中心并非老年人即将去世的地方,应该视其为享受生活的很有意义的地方;活着并不意味着心跳和呼吸,而应基于个人需要、喜好而生活;在护理方面,要改变那种计划和模板式的机械服务,而以老人为中心,以满足其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并非每个老人都得七点起床八点吃饭,十点起床吃饭也要尊重和理解。文化改变是一个社会性运动,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重新审视价值观与信念,仔细考虑关于老龄化的态度。工作人员所用的语言不是中文或英文,而是与病人、老人交流的语言及沟通艺术。同时,他人态度的改变对工作人员也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员工不如被称为团队中的工作人员来得亲切,这样小小的改变,也许会改善他们的工作细节。此外,还要重新审视护理中心的做法及所有的制度和政策,安全就是从文化改变中来的。文化转变模式需要从制度性转变为社会性。传统认为,制度性就是在医院、在机构,社会性就是在家里。在传统意义上,团队合作就是轮班轮岗,但是在社会模式下,团队成员不是局限于一个地方。老人或病人不愿意住在冷冰冰的机构里,而是愿意住在有邻里的、有气息和生机的地方,因此要通过文化改变,实现新的团队合作,让老人或病人感觉不是来接受护理的,不是住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中,而是让其感觉像是住在家里由别人为他提供护理。在工作中,工作人员进屋要先敲门,被允许后才能进入,介绍自己,阐述自己想做什么,让病人帮你做、配合你做,鼓励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虽然文化改变过于复杂,但做好以上细节就可以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改变就是改变我们不好的习惯,尽管确实不容易,但一定要尝试去做。哪怕只改变一些词语、一些称呼都好。进屋先敲门的做法,会让工作人员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过去老人或病人往往关心提供服务的人是否有经验,是否能胜任,现在更关心服务者服务的细节和态度,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人本主义正能量的精髓所在。总之,加拿大在老年护理教育方面有很多独具匠心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设计以及一些文化、价值理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晓澄.加拿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eB/oL].新华网,/world/2012-05/30/c_112070125.htm.(2012-05-30).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管理;计算机;公共机房

abstracttheauthorisaccordingtotheworkexperiencethatisinthepubliccomputerroomoftheuniversityinthelastdecade,passelaboratesondetailstothemanagementinthesoftwareandhardwareequipments,andthemaintenance,andthe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tosystemandetc.,gettinginasetofinkeepingwithbasiccomputerroomdevelopnowadaysmanagementmodewithtraditionmanagethecontrastofthemode,andcarriedontheanalysisanddiscussiontotheproblemthatresolvenotyetinthework,giveappropriateofsuggestion.

Keywordsmanagement;computer;publiccomputerroom

1、引言

高校的公共计算机机房主要承担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语言、毕业设计上机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优质完成,公共机房的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机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这样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对外窗口不仅关系到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尽管我校的公共计算机机房拥有的计算机由最初的三百多台发展到现在仅pⅢ以上各档次计算机就有540余台。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的扩大和上机实践课程任务的增加,机房管理的矛盾及其重要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作者结合近十年来机房管理发展中的经验及教训对机房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工作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机房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2.1机房管理的内容

机房管理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杂、工作量大、系统性不强,从广义上说,硬件设备的配置、维护及故障检修、机房内部局域网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用电的安全保障、机房环境等都属于机房管理的内容。因此,机房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2.2机房管理的意义

公共机房几乎担任了学校全部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实践、考试和等级考试等工作,同时也是学生在网上选课、了解学校新闻、收发邮件、查看通知、成绩等信息的重要场所。因此,机房管理是否完善直接涉及到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信息环境状况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目前,高校的建设日趋信息化,机房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机房管理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3.1机房管理系统的发展和探讨

机房管理系统是机房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机房运行、学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机房管理系统的完善程度代表了一个高校机房管理的水平。

1、历史——打印卡片的管理方式

1999年我校教育技术中心机房管理人员和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的人员合作开发了一套打卡上机系统。该系统采用C/S模式,前端为powerBuilder,后端为SQLServer,具有刷卡上机、查询统计、预约上机等功能。

对于上机的学生,系统自动分配一个机位号,并打印出一张包括机位号和预约上机时间的卡片,学生凭卡片对号入座,预约时间结束后,学生或者重新预约一段时间继续上机,或者刷卡下机,离开机房。

机房管理人员分为刷卡管理人员和巡视人员,巡视人员保证学生按照自己的机位号入座、给予一定的上机指导,并保证在预约时间结束时立即离开。

对于计算机的实践课程,机房管理系统按照班级人数将相应的机房锁定为预约上课,其它机房分配给自由上机的学生。上课的机房的秩序由授课教师直接管理,机房管理教师只负责相关的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

该系统使用了三年多,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修改补充,为机房管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现状——一卡通刷卡上机的管理方式

2003年,我校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使用校园卡,机房管理人员与一卡通开发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根据以前开发的系统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在对一卡通刷卡上机系统进行了改进后,当年6月正式启用校园卡刷卡上机管理系统,适应了学校机房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

学生上机下机都自行使用校园卡进行刷卡,无需预约和查对机位,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使上机刷卡的效率成倍的提高。

但是,由于机房还担任了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学校上课的学生无需刷卡,而大机房的机位有二百多个,上机的学生对号入座的验证手续比较复杂,所以管理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从技术上或者管理上寻求一个较好的方式解决。

3.2硬件设备的管理

公共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硬件的损坏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率,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如下:

1、建立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2、利用机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来降低硬件的损坏率。如在实践教学部的老师的努力下,目前机房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内的各类考试系统均采用了自己开发的服务器收发卷的一套考试系统,大大改善了软盘驱动器大量损坏的状况,同时也有效地提高考试和阅卷效率。

3、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

3.3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

为防止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硬盘、更改设置,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快速恢复正常的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大专院校的机房都使用了硬盘保护卡或者还原精灵。

1、历史状况

在无盘工作站时期,服务器上只能安装汉字系统和BaSiC等为数不多的几种编程软件。

之后,计算机都有了硬盘,但容量大都在2G以内,保护卡的安装几乎占去了一半的空间,因此软件的安装受到限制,装了windows95、office97、VB、VC、VFp后硬盘空间就所剩无几了。

2、现状

现在,我校公共机房的计算机硬盘容量均达到40G以上。针对保护卡的安装导致的保护和恢复系统与学生希望能安装自己所需的应用软件之间的矛盾,2003年起机房计算机采用了三重启动的模式,提供了dos6.22、window98、windows2000三种操作系统供学生自由选择。

在DoS6.22环境下,安装了相应语言环境的软件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练习系统等。

在windows98系统下,安装了office、autoCaD、计算机课程考试练习系统等主要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应用软件。

在windows2000系统下,面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安装了autocad2000、天正建筑设计、SQLServer、photoshop等软件。

针对保护卡的安装导致的系统保护和学生保存数据之间的矛盾,机房将硬盘分为若干个分区,只对安装系统的C、D区进行保护,学生可以在其他分区保存自己的重要数据。

这些举措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但保证了教师教学的需要,提高了机房设备使用的效率,学生自由上机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3.4机房环境和卫生的维护

机房适宜的卫生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还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维持设备卫生方面,为了保护显示器不受阳光直射,减缓显示器的老化,机房安装了较厚的窗帘;为了减少机内灰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定期除尘,做好机房的防尘工作。机房的环境卫生与机房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也显得尤为重要。机房的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通风和散热。一般,计算机的摆放不要太过密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开放空调,降低室内温度,保持一定的湿度,带给人以舒适感。

3.5安全管理

3.5.1用电安全

由于机房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任何一处的差错小则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大则可能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管理中用电安全十分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电源控制由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白天巡视线路,每晚关闭电源,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禁止学生乱碰电源、电线等物,并在危险处标示出来。这有效的将发生电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5.2设备安全

1、历史

机房的安全全靠巡视人员四处不停地查看是否有人损坏或偷盗机器设备的行为,晚上则依靠值班人员。

2、现状

如今,信息技术中心安装有防盗监控系统,每个机房值班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器,对几个计算机机房进行闭路监控。该举措较好地防止了人为的损坏和偷盗公共资源的行为,同时也较好地遏制了机房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3.5.3人员安全

管理人员要保持人员的有序化,才能更好的保证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如大规模选课、突然停电、发生意外事故时,此时加派管理人员,说明情况,并引导学生有序的出入,一定要避免由于学生的拥挤而发生的人员安全事故。

3.6一些问题和建议

1、建议加大计算机公共机房对学生在机房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的力度。

目前学生在公共机房的行为没有得到合理约束,是一个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不遵守机房管理制度,不自觉刷卡、不尊重机房教师等等。

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公共机房没有管理学生的直接权限,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

建议学校和学院支持机房管理,有效地规范学生在机房的行为,保证机房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

2、建议加强管理意识,督促机房授课教师与机房管理教师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

目前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课程几乎都在公共机房进行,所以课堂秩序的维持就显得格外重要。

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但涉及到机房管理教师,也涉及到授课教师。这两类教师的分工的不明确性常常会在维持秩序上有所疏漏。希望学校和各个学院重视目前上机课堂秩序松散的状况,推出相关政策,使机房管理教师和授课教师分工合作、责权分明,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保证机房上课的效果。

3、

建议进一步完善机房刷卡系统,增加机房刷卡系统的机位管理功能。

目前的机房刷卡系统缺乏机房机位管理功能,难以规范学生上机时对号入座,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GB3①机器上某些零部件(如鼠标、耳机等)的丢失,原因不易查明;=2\*GB3②学生上机时,机器的故障难以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用机。若能增加机房刷卡系统的机位管理功能,结合闭路电视监控器,将能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4、结束语

机房的管理既关系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其他课程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反应了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机房的硬件设备、软件的管理,系统的维护及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阐述,并针对我校公共机房管理模式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出了一些符合我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的适当的建议。希望能在我校及兄弟院校的机房管理建设工作中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红和.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2]王亚琴.梁方.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7)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8

【论文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其他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设计中是以培养学生调试、操作及维护等能力为重点,以供配电设备制造和运用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1.1.1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1.1.2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以面向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装配等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确立了以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应用性理论知识讲授+专项训练+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1.2课程体系重构

我们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1.2.1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经过调研,确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相关行业企业的电气运行工作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或从事电气安装及检修工作对二次系统的安装和检修工作。

1.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经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

1.2.3课程目标确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气控制知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熟悉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功能、保护方式,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操作、运行、检修、维护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1.2.4确定课程标准,设计任务载体

分析整合后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继电器的调试、二次回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容器保护调试、线路保护调试、电力变压器保护调试、母线保护的调试、微机保护调试、保护系统调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

2.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重视学生在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2.1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

教学地点设在工厂供配电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力系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2.2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围绕8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

2.3教学中做到工学结合

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时间为2周。通过对高低压开关柜装配、调试;变压器绕线、组装等实习实践,加深对电气设备结构的认识,掌握设备安装检修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3.1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职业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有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他们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好。

3.2引导文法。开放教学资源教学法充分利用cai课件、教具、实践教学设施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诱发学生按照引导文自主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交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3学生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并按照“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结束语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寻求与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将扭转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统领课程设置的局面,并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与此相应,新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教学资源保障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该课程于2010年4月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

[2]刘燕,王峰,程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发方案[j].高教论坛,2009,(07).

[3]李宁,冯道宁.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组态软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8,(11).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9

现在市场上的教材琳琅满目,如何选择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十分重要。好的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得力助手。笔者认为教材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教材内容精简,突出技能,引导就业。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必须注意新而精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需、够用”即可。并且教材内容应贴近临床和实际教学需求,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用性。

1.2教材中有案例引导,锻炼临床思维能力。选择有大量临床案例的教材,既可辅助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教学效果,又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大量临床案例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现临床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病情的兴趣,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1.3教材中插入知识链接,开拓学生视野。知识链接是课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是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的小窗口。除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外,还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学习,拓宽知识面。

2.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确定课程目标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学时较少,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我院组织五官科护理行业专家及专任教师,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临床五官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认真分析五官科护理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该课程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在分析护士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从典型职业岗位出发,根据从事临床五官科护理工作所需的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保持一致,实现所学即所用。

3.调动学生课外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有限学时为无限学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多少主观能动性。五官科护理学课时有限,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近视眼这个疾病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总结近视眼形成病因,矫正近视眼的方法及分析每种矫正方法的利与弊。近视眼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会很感兴趣地做好这方面的预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疾病的治疗需要借助视频来教学,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把视频交给学生晚自习时自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布置一些总结性的题目,如讲屈光不正和老视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把近视、远视、散光、老视的相同症状、不同症状、各自需要矫正的镜片通过表格总结在一起,指导学生用总结对比的方法记住知识点。学生为了考试能拿到高分,都会积极地完成这一项工作。教师可以设置科研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五官科护理的实训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学校对五官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训室的建设不重视,导致教学设备严重不足,这使得学生对实训课重视不够或缺乏积极性,影响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今后服务质量的好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4.1大力建设五官科实训室,学校给予足够重视。为了保障五官科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学校应该建设专用五官科护理实训室,并购买大量实训器械。实训室的建设要满足五官科护理学教学的要求,可设置为六个单元,能够进行眼科检查、眼科护理操作,耳鼻咽喉科检查、耳鼻咽喉科护理操作,和口腔科检查、口腔科护理操作的教学和练习。

4.2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学生护理操作能力。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会学生护理操作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比如教师讲完结膜囊冲洗法后,创设一个临床情境,从护士接诊病人开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操作。教师可以引导扮演病人的学生制造问题,为难扮演护士的学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利用角色扮演法练习实验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临床工作的流程、用语、方法等,而且学生有了体会患者感受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实现了教学和临床的“零距离接触”。

保护视力教学设计篇10

在实施《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区儿童发展“*”规划》中,我区各级政府把儿童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了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区、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攻克难点指标,较好地达到各项目标,使我区儿童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创建爱婴医院,普及新生儿新法接生,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建设和围产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到*年全区已有爱婴医院13间,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均已达到*市的目标。

——儿童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上新台阶。*年我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73.3%,小学一年级按时入学率99.98%,小学学生完成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我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取得良好发展,全区0—14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7.5%。

——儿童生存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大力加强城市和农村各类卫生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人民饮用水卫生、厕所卫生和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水平。*年我区农村改水受益率及农村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农村享有卫生厕所的人口覆盖率达92%。

——特殊困境儿童受到保护。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已投入使用多年,三残儿童受教育率为92%。民政部门设立了1所儿童福利院,解决了弃婴弃儿的护理及生活照顾问题。全区开展的“扶孤助学”使600名儿童得到受益,得以重返校园。

我区儿童事业的发展在“*”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面对21世纪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的重任,我们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降低孕产妇死亡仍需付出较大的努力,*年我区孕产妇死亡率为56.56/10万(含流动人口),大大超过*市25/10万的终期目标,随着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及管理不够规范,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难以降低,成为实现《两纲》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反复交替升降状态;抓素质教育还需加大力度,重分数、轻能力,重营养、轻锻炼等现象仍需纠偏;儿童行为偏差、肥胖症、近视和龋齿较多;农村、城区幼儿入园率、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近年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儿童的视野,其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现有的儿童发展及其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不足,现有的社区活动场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面积较小、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反映儿童发展的需求和社会服务不足的矛盾,这都影响了21世纪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进一步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条件,全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基本实现《*区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年)》和广东省、*市《儿童发展规划(*—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区儿童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订《*区儿童发展规划(*-201o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等4个领域,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区儿童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总目标

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推进我区儿童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继续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充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得到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不断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发展水平、培育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目标与指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医学检查率*年达93%,2010年年达93%以上。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年控制在100/万以下,2010年达90/万以下。

2、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和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分别控制在25/10万和10‰,2010年在25/10万和10‰基础上分别下降1/5和1/6。

——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年达93%,2010达97%。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到2010年达97%以上,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年基本消灭。

——儿童保健管理率*年达93%以上,2010年达97%以上,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人口中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

——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年以镇(街)为单位达98%以上,逐步将新的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到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年为基数下降1/5。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年控制在4%,2010年控制在3%。

——婴儿母乳喂养率*年达90%。

——合格碘盐食用率*年达95%,2010年达95%以上。

——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年达90%以上。

——人均公共体育场所面积*年达0.3平方米,2010年达0.5平方米。

4、加强儿童健康教育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预防未成年人吸毒。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的增长和蔓延。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

策略与措施

——深化妇幼卫生体制改革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年增加妇幼卫生、计划免疫经费的投入。落实和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补助,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安排妇幼保健经费。到2010年,妇幼卫生经费在卫生经费中所占比例达8%-10%。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批准市妇儿工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两纲”,确保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工作职责问题的通知》(穗府[*]47号)。切实保障儿童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各镇政府要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和儿童登记制度和落实出租屋主连带责任制,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指标,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提供卫生保健、计划免疫系列服务。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接生、非法堕胎、弃婴等违法行为。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提高儿童享受保健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多渠道筹集贫困家庭疾病援助资金,帮助特困家庭孕产妇和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援助,加强对弃婴和孤儿的医疗救助。

——健全妇幼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全行业管理,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和母婴保健监督员行为,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质量的检查督导,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危害儿童健康的违法行为。

——加强全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妇幼卫生服务三级网络。加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儿童在社区享受到连续、综合、及时和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儿童营养指导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以社区为基础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制定切实可行的婴幼儿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和眼保健计划,重视婴幼儿牙病、药物性耳聋和屈光不正的防治工作;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监测儿童心理行为,对异常行为或倾向的儿童及时进行干预。

——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出生缺陷干预行动计划的实施,其中地中海贫血干预工程分别抓好婚前保健、产前诊断等环节,新生儿窒息干预工程分别抓好高危妊娠管理、农村住院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普及新法复苏等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消除因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不良因素导致儿童智力损害。同时力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及儿童精神神经康复等干预工程的启动。继续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

——全面提高妇女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加强和规范妇幼保健技术管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要继续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强化孕产妇三级转诊管理规定和重症儿童转诊管理,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滞产、难产和出生窒息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开展儿童保健的理论与适宜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及科技水平。继续推广和应用计划免疫、口服补液疗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婴幼儿家庭保健等适宜技术;研究和实施减少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不良、儿童意外伤害等预防措施。

——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努力提高常规免疫的及时接种率,增强常规免疫的有效性,逐步将乙肝、风疹、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管理,保证达到安全接种。

——倡导科学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儿童营养。在城区托幼园所和学校分步推行学生饮用奶和学生营养餐计划,农村实行“大豆行动计划”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餐、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和利用卫生服务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运用宣传媒介加强妇幼卫生专题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行动,大力宣传基本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性病和艾滋病的危害、预防及自我防范知识;在青少年中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预防吸烟和吸毒的教育。禁止学生吸烟、吸毒。

——重视儿童体育,各社区、各镇为儿童健身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学校推行儿童体育与健康个体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加强残疾儿童保健事业,逐步建立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医疗保健机构要对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全面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工作。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抓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和培训,区力争逐步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儿童心理行为偏差进行疏导和诊疗,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儿童与教育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

目标与指标

1、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建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到2010

年,全区社区办好0-3岁教养机构,各镇都办起0-3岁教养机构。

——学前三年入园(班)率*年达84%,2010年85%以上,全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取消学前班。

2、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

——初中毛入学率*年达99.9%,2010年达100%;辍学率*年控制在2.5%以下,2010年控制在l.5%以下。

——残疾儿童小学入学率*年达90%,2010年达95%以上,中学入学率达80%,2010年达80%以上。

——小学毕业率达99%,初中毕业率达98%。

——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基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年达91%,2010年达91%以上;高中毛入学率*年达83%,2010年达90%。

4、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科学考试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5、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增加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家长学校达标率*年达85%,2010年达92%;不断提高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年达98%。2010年达98%以上。

策略与措施

——各级政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发展。

——切实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区政府年度财政一般预算

总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低于20%。

——逐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提高全社会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推进依法治教。

——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按期按质完成改造薄弱学校任务,重点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根据实际调整中、小学布局,合并撤消过于分散、规模较小的学校。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切实把特殊教育纳入我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之中。

——扶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就学。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确保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流动儿童就学登记制度,把流动儿童就学问题作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重要

内容。确保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要依法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和监督,使在民办学校学习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发展。

——贯彻落实孤儿就学的有关优惠政策。

——把婴幼儿教育纳入大教育体系,把幼儿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的评估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善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模式。广泛组织0至3岁儿童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开展亲子游戏,启迪和开发婴幼儿的智力,培养其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求知欲望,提高早期教育的效果。

——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继续办好一批骨干、示范作用的公办幼儿园及镇中心幼儿园,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贯彻实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市幼儿发展课程指引》,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现代开放的教育理念,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化中小学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儿童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积极创建多功能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幼儿园、中。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幼儿园专业教师学历达标93%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23%以上,小学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99.5%且大专及以上学历达6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达97%且大学本科达63%。幼儿园、托儿所保健人员配置率达100%,并符合保健人员资格要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学校、幼儿园所的教职员工要爱护、尊重儿童,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严禁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学校纪律、教育方法应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推进中小学网络教育。

——进一步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充实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及分类指导;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现代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办学效益,区建立5所示范性家长学校。各镇建立1--2所示范性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和评估。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发挥有关部门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条块结合的儿童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实现儿童教育科学化和社会化。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完善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儿童权益。

目标与指标

1、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

2、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3、依法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预防并减少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类刑事案件,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禁止虐待、溺弃儿童,特别是女婴和病残儿童。

——禁止使用童工(未满16周岁)和对儿童的经济剥削。

4、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率并减少重新犯罪率;中小学校普遍开设法律知识课程,*年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100%。

5、在诉讼中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对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6、法律援助机构要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策略与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贯彻执行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监测机制。

——加强有关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

——严厉打击故意伤害、杀害、绑架、、拐卖、遗弃、虐待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以及强迫、引诱未成年人犯罪或进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利用儿童生产和贩运。严禁儿童服食,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犯。

——依法加强娱乐场所、文化市场和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涉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禁止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迷信、暴力、恐怖等的书刊、音像制品进入市场;制定落实儿童不宜观看的影视和广告的限制规定和措施;加强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

——大力开展警校共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派出所民警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开设歌舞厅、游戏机室、网吧。

——公安、检查、司法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使用童工,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相互配合,在侦查、、审判各诉讼阶段采取有别于成年人案犯的特殊方式,依法处理涉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案件。对未成年人罪犯执行刑罚时,要与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检察院不、法院免于刑事处罚、缓刑或宣告无罪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得歧视。

——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儿童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儿童的权益,提高办案技能和执法水平。

——教育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及其他形式的身心摧残;禁止强迫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保障儿童人格权、身份权。

——加强对儿童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儿童法律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能力。

——在社区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网络。防止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及时预防和科学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和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工作。

——积极设立面向儿童的法律援助机构,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和网络,为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发展社区康复机构,指导家长学习和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残疾儿童在社区和家庭普遍得到康复训练。

——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掌握适宜的教育方法。

四、儿童与环境,

优化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目标与指标

1、优化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

——到2010年,农村享有饮用安全卫生水的人口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自来水末稍水四项指标总合格率达72%。建立城区二次供水监督机制,确保城区二次供水的水优质和卫生安全。

——到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其中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城市空气和水按功能区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到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到201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2、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公民意识,使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伤害。

——为儿童提供必需的闲暇娱乐时间,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

——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保证安全无害。

——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及信息,净化、优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各类媒体传播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信息,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

——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到*年,确保有一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每个社区因地制宜创设儿童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

3、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加强救治重症儿童。

——发展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

——到2010年,区至少建立起一个综合利院儿童部(区)。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策略与措施

——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时要体现“儿童优先”的原则。将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儿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

——制定落实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办法,把农村改水改厕落实在农村奔康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主要工作中。

——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绿地,积极防治“三废”对水质、大气等环境污染,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汽车尾气达标率,继续执行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制度。

——建立健全城区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建楼时规范建水池的措施;组织专业规范洗水池队伍;建立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监管,保证城区二次供水的水优质和卫生安全。

——建立和健全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监控机构,制定完善相应的生产、销售法规,监督实施。

——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及避免儿童意外伤害。

——建立和发展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把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每个社区都应设置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加强对各类场所的管理,已建立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博物馆和游乐场、运动场都应尽可能减、免费向少年儿童开放。镇、村办好少儿文化活动室,建设少儿文艺创作队伍,开展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文艺创作研究活动,鼓励创作优秀儿童图书、歌曲、影视等作品。坚持办好区少儿艺术花会和少儿艺术比赛等活动。

——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体都应营造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鼓励儿童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中应有一定比例,突出保护妇女儿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内容。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组织网络,巩固和扩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工作队伍,为儿童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和场所。

——广泛开展儿童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儿童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功能,社区内有关单位科技、文化、体育场所节假日免费向辖区内儿童开放。

——进一步强化流浪儿童收容机构的收容、教育、遣返工作,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努力减少流浪儿童的反复流浪。

——加强对孤残儿童的救治工作。在完善国家开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在社区内建立残疾儿童寄托所、工疗站及康复培训设施,对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技能培训和指导。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鼓励公民依法收养,使更多孤儿、弃婴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和新婚夫妇、孕妇学校和社区0-3岁儿童家长学校的水平,各镇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的示范点,*年,全区各类家长学校示范点达5所以上。各镇要抓好社区0-3岁儿童家长学校示范点,大力推广普及亲子学园,扎实开展对0-3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培训和学习,使广大家长正确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

四、组织与实施

*区各级政府负责本《规划》的实施,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的检查督导和监测评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自职责范围,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要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并保证实施《规划》的必需经费。

区、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原则,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总结推广具有实效和创新的经验。

五、监测评估

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实行分级监测评估。搜集、整理、反映《规划》执行情况的数据资料,分析儿童发展现状,预测儿童发展趋势,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监督和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加强儿童发展综合统计工作,增设分性别统计指标,建立区、儿童状况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监测评估方案,全面、动态地监测儿童发展状况。分性别统计指标要纳入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实施完善劳动监察、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国家统计、法律监督的监测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建立定期报送、评审制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区统计局报送监测评估数据及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并对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区监测评估周期分为年度监测、5年中期监测评估和10年终期监测评估。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开展监测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