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41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1

2016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4月上旬,我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方兴的带领下,对我区20**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走访了区民政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建设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档案局、区信息办、区图书馆、新前街道办事处、茅畲乡人民政府等单位,检查设施、视察场所、查阅相关资料、听取有关信息公开工作汇报。召开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律师代表、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法工委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政治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是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体制原因,政府信息公开长期未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公民对于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毕竟还是在行政法规层次获得了法律依据。我们的调研工作事实上是按照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利益诉求,参照《条例》的要求来审视和评价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随着《条例》的施行,区政府基本上按照条例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机制建设。目前,我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台州市是居于领先水平的,我区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和基础性工作,获得台州市的肯定。具体而言,区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年3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实际,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规范、上下同步、分级编制的原则,围绕《条例》规定,初步细化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内容,明确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公开的范围。同时分别制定了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信息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区对部门、乡镇两个社会考核。

2、主动公开信息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第一个开通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黄岩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至今在网上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万多条。全区87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已接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其中51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主动向公民和企业提供50类办事项目的条件、流程、结果等信息。此外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区档案馆、区图书馆三个地方分别设立了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配置多媒体触摸屏及计算机,公开各类政府信息。

3、依申请公开工作逐步规范。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向申请人提供,并在黄岩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内网)设置了依申请公开的短信配置,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相关责任单位受理依申请公开。20**年区政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6件,未发生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20**年,区政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5件,其中区级部门及乡镇、街道受理40件,共发生针对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13件,未发生针对各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和申诉案件。

二、主要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开展将近2年,其主要依赖于行政权力来推动,还没有变成公民对自身权利的实现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宣传不到位,没有注重培养公民知情权意识。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导致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率较低,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本次调研中的座谈会上,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普遍反映比较陌生。其次,在**年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同一申请人案件占了7件,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也不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答复方式和时限要求,很少知道通过行政和司法的途径来获得救济。

2、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目前,我区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但尚有一些乡镇、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敷衍的态度,工作停留在浅表层面。从**年度区级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结果来看,15个区级部门及3个乡镇街道考核为零分。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主要因不及时答复申请人导致行政不作为而败诉7件。

3、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虽然《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但是范围过于笼统,不明确。这就给政府部门留下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使政府所公开的信息难免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选择性,远离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立法理念。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获取较难。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信息确定为秘密。一些会议纪要、领导批示、人事财务等信息出于危及社会稳定考虑,而不予公开。种种因素造成公开的信息比较简单,更倾向于政绩及工作动态的公开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三、几点建议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法治社会政府的责任,而阳光政府的实现,有待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持久的推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政府要结合实际,将《条例》内容纳入普法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公开方法、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可以将公开信息内容摄制成影像资料或公益广告,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影响面。各驻村干部应进村入社定期更新公告栏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时、直观地让百姓了解政府公开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涉及惠农惠民的政府公开信息内容编成短信,发送到西部边远农村用户,有效发掘信息公开带来的效应。

2、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从长远来看,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认识越来越到位。政府应当树立一种开放、服务意识,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转换,把人民视为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的实现。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2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主要是从内部控制披露现状、有用性、影响因素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评价与审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今后需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其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最后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我国未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一、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献比较丰富,但比较零散,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外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影响因素,是自愿性披露还是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披露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mcmullen,Dorothy和Ragahunandank(1996)对1993年2221家公司的年报的研究表明,有742家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占33.4%,他们还对1989―1993年的4154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而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有10.5%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小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确,他们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二)内部控制报告需求与自愿性还是强制性披露研究

Hermanson(2000)通过对9种财务报告的使用者(363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报告改进了内部控制,提供了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非常认可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内部控制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都能促进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研究

Stigler(1964)和Benston(1973)从成本效益分析角度,认为美国证券法对投资者的平均保护获利的程度比花费的成本要高得多。信息披露的成本非常高昂,包括:直接成本(公司制作并交付信息及保存资料、聘请会计师查核等各项支出),间接成本(公司职员、政府人员及投资者为符合信息公开所耗费的时间),机会成本(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有些资料因不能立即公开所导致的成本)。既然强制信息披露的成本要远远大于收益,应取消信息披露制度。

二、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

(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吴水澎等(2000)和饶盛华(2001)分别对曾经轰动一时、蜚声全国,尔后面临着破产境地的郑百文和亚细亚两家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表明,这两家公司之所以经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缺乏。由此他们都提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力量。

(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有用性研究

为了了解我国各界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认识与需求,陈关亭(2003)在2003年2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主管、注册会计师、监管机构及高校学者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后得出:回答者强烈肯定内部控制信息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比较肯定其对财务报告的保证作用以及提供附加信息的作用;肯定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对于企业管理和财务报告的积极作用:在提供对投资者有效信息方面,回答者认为强制性报告略优于自愿性报告。同时,回答者强烈同意应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并比较认可该报告应由外部审计师进行审核。杨雄胜等(2007)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进行研究,通过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公司治理在我国仍缺乏应有的认同。

(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即股票交易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方红星、孙G(2008)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的《上证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契机,利用2006年年报资料,对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炔靠刂菩畔⑴露行为及其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沪市上市公司未按照《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监事会报告、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多,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较少;在海外上市、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较大、外部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控制人为国有和规模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有较强的动机披露内部控制情况的信息

(四)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评价与审核研究

仇莹(2005)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何凤平、吴军(2005)认为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孰轻孰重。张刚、周云鹏(2004)提出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应委托注册会计师出具针对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期间性内部控制审核报告。陈关亭、张少华(2003)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及其审核问题,经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认为我国应当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该报告发表审核意见。

三、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综上可见,国外学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文献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业绩好的公司愿意选择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者非常认可内部控制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性披露对决策更有作用。3.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并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可能成本很高,管理层会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4.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方面的研究。

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国外有关法律和学术成果的引入和介绍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的范围较窄,并且缺乏深度。目标、披露框架、披露内容及可操作性指导规范方面缺乏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吉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山东经济.2005,(04):3135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多种渠道采集农业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定期各类分析报告。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Fao涉及农业信息采集和加工整理的机构主要是经济及社会发展部下属的统计司和贸易及市场司。统计司负责各国(地区)农业生产、消费、价格、贸易等数据的采集、年度供求平衡表的编辑、统计年鉴的编写和FaoStat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统计司现有工作人员50余人。下设若干组(team),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贸易及市场司主要负责各国(地区)农产品市场动态数据的采集、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食物安全早期预警,以及《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的撰写。目前,贸易及市场司有工作人员37余人。2008年,贸易及市场司内部机构改革,撤销了原来的4个处,设立了9个组,分别负责早期预警、产品分析、贸易分析和农业展望等。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Fa0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分析工作由贸易及市场司负责。近年来不断创新市场监测与预警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分工与协调,加强外部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的格局。

——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由统计司完成。统计司主要通过每年向各国发送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各国的统计年鉴和公开出版物及官方网站、联合国或者Fao其他部门统计的数据、一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和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同时,贸易及市场司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采集数据。一方面借助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集各国作物生长情况、作物产量、干旱、植被变化及其他农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农作物收获的关键季节,向世界各国派出调查组,通过走访当地统计、农业等部门和实地查看作物长势,获取各国人口、气候、作物产量、单产、价格以及政策等方面数据。贸易及市场司数据侧重于动态性和时效性。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目前,在短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方面,由贸易及市场司完成,其9个工作组之间互有分工又有广泛合作,编辑出版《食物展望》和《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两份报告。中长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上,Fao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合作,编写《oeCD-Fao农业展望》,这是对未来10年的中期展望报告。其中,oeCD负责用自己的aGLinK模型预测,Fao主要负责用自己的ConSimo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预测,然后将二者的预测结合,得出对全球农业未来10年的预测结果。另一方面,在分析人员组成上,建立了产品分析与地区分析师相结合的分析师队伍。以《食物展望》为例,目前贸易及市场司中有25-30人在做这份报告,涉及产品有小麦、大米、粗粮、油籽和食用油、奶类、肉类、水产品等,人员包括负责研究产品的分析师和负责研究地区的分析师。产品分析师重点关注自己所负责产品的重点国家的供需变动情况。一般来说每种产品有2个人负责,其中1人侧重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核等。另一人侧重分产品报告的撰写和与地区分析师及其他专家交流讨论,相互校正双方数据。产品分析师是《食物展望》的核心工作队伍。

——信息。目前,Fao主要通过《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和《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展示其研究成果。《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每年出4期,内容包括全球谷物供给与需求、粮食作物生产、消费、贸易和库存变化与展望,食品价格变化,低收入国食品形势等。

《食品展望》侧重于短期预测,每年出2期,内容包括全球食品和饲料市场有重要影响的小麦、大米、油料、糖、肉类等产品。对其生产、消费、库存和价格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包括一些产品深度分析报告。《oeCD-Fao农业展望》侧重于中期预测,预测周期为10年甚至更长,每年向前滚动1年并出版l期。内容包括专题分析(如农业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未来10年全球各地区及各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趋势预测等。此外,Fao在其网站上提供各种展望报告的免费下载链接。用户还可通过书信或电子邮件直接索取。Fao专家和官员也经常利用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宣传其研究成果和观点。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具有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体系。在机构设置上,专门成立了世界农业展望局,由该局牵头协调开展农业短期展望和中长期展望研究;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的跨部门整合研究的协调方式;在技术支撑上,拥有强大的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和高素质的分析人才。为国内外市场供求、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场主、经营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也影响世界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构。美国农业部由34个局(办公室)组成,共10.5万名员工。工作人员分布在农业部、各州办事处、试验站等,年度经费预算260亿美元。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展望工作,主要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综合协调。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与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直接相关,主要是世界农业展望局、经济研究局、国家农业统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海外农业服务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联合农业气象中心、预算与项目分析办公室、风险管理局、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和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在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和信息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原始数据采集工作由美国农业部内部的专业司局负责,数据信息均公布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可以免费查询下载;研究分析工作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共同负责,所有研究人员不必参与基础数据收集;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农业展望研究局牵头负责。

——基础数据采集。美国农业基础数据采集由国家农业统计局和海外农业服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其中,国家农业统计局主要负责农业普查、经常性调查等国内数据采集,海外农业服务局通过驻外使馆农业专员、贸易商和遥感系统等方式,收集全球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数据和进出口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评估出口前景。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美国对于农业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共同负责,实行跨部门整合研究。美国农业部参与农业展望研究的部门包括经济研究局、海外农业服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和世界农业展望局等。总的看,各部门任务分工有所不同,分别按计划完成各自承担的研究预测任务,由农业展望局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报告。

——信息。美国农业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世界农业展望研究局负责。美国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最终审核,并经农业部长签字后。在的众多信息中,每月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每年的《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及年度农业展望论坛最受世界关注。其中,《世界农业供需预测报告》(waSDe),经美国农业部长和世界农业展望局主席授权后,每月由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负责。该报告包括美国和世界主要谷物、大豆及其制品、棉花以及美国糖料和畜产品的供需平衡情况。《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一般为10年)由跨部门的商品预测委员会完成,于每年2月份对外,内容包括两年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10年的预测数据。

日本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统计和产量预测体系。现以水稻为例,简要介绍日本主要农产品监测预警机构设置、运作机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日本农产品监测统计采取的是分散性统计体系,各类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均由农林水产省和地方农林水产部门独立进行。农林水产省的生产调查和预测结果对国家负责,是中央政府农产品生产状况和产量预报的依据,各地方农业部门的生产调查和预测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农林水产省在各都、道、府、县依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直接设立农林水产事务所,全国共设立300个。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日本的农产品生产等信息的监测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负责,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农产品的生产、供求、价格等为主。数据采集主要通过3个渠道实现:一是通过各主管省厅的地方分支机构执行。通过各类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品种、数量和交易价格把握市场动态;二是通过批发市场实现价格监控。日本政府将设置在全国各地的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通过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负责统计当天交易金额,批发价格,收集交易信息等;三是发挥行业团体、协会的作用。多个行业组织承担本行业商品市场调查和监测工作。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的事务所将得到的资料数据通过专用的内部网络报送到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统计部门进行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预测和统计结果向外。预报结果由农林水产省向国会负责,各地农林水产部门所得资料及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当地,不影响农林水产省的预报结果。预报结果主要用于以下6个方面:供需计划基础资料、米价审定参考资料、稻作技术指导基础资料、农业公用事业基础资料、国民经济计划基础资料和其他政策改进基础资料。

——信息。日本农产品市场监测统计信息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一是发表年度、月度、季度白皮书和《统计快报》、《统计确报》,对本部门所管商品的市场动态、价格起伏、企业经营状况等分别进行年度、季度总结;二是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包括农林水产省对农产品的长期和短期预测;三是通过媒体和行业组织会刊。如:《日本经济新闻》每日刊登各地期货市场的价格情况。东京、大阪等主要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价格情况(包括牛肉、猪肉、水产品等)。上述信息还定期在《日本农业新闻》、《畜产情报》等主要媒体和行业协会会刊上。

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大国之一,非常重视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为国内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较为充分的信息服务。加拿大农业展望报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由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组织实施。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加拿大农业部展望报告有三类: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预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报告(10年内预测)。报告由3个不同的小组负责,每个小组约7个人,小组间合作密切。与美国一样,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市场展望报告的质量,对参与人员的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功底有严格要求,大部分人都拥有博士学位,并且是长期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专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加拿大农业数据比较详细,主要来自统计部门,可从网上直接获取或用电子邮件索取。市场预测组并不参与原始数据采集,而是直接利用公开数据,如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数据库。预测组在得到基础数据后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的加总与分割(分割成地区数据)。同时,还需对一些参数(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进行更新。最后是进行预测,除有基线预测(基于现实情况的预测外),还需进行模拟方案(如关税变动等)预测。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加拿大的市场展望研究模型采取引进和开发并举,主要用于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主要引进了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开发的aGLinK/ConSimo模型。根据加拿大农业部与经合组织的协议,加拿大为aGLinK/ConSimo模型提供,一些服务,作为回报加拿大可以使用经合组织aGLinK/ConSimo的最新版本。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在使用aGLinK/ConSimo模型,如欧盟委员会、英国、日本、新西兰和一些欧盟成员国农业部。

此外,加拿大农业部还自主开发了食品和农业区域模型(FaRm)。该模型主要用于加拿大国内市场展望和分析。加拿大农业部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模型的弹性与市场结构和aGLinK/CUnSimo非常相似。模型使用权为加拿大农业部专有。最后,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主要运用经济推导(如根据供给和代表性价格进行简单推算),并没有运用复杂的经济模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运用的模型类似于会计方法。

——信息。加拿大农业部的大麦、小麦、肥料、玉米等农产品的展望报告均可从其网站上免费下载,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索取。此外,加拿大农业部专家和官方还会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宣传其结果和观点,以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

欧盟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4

1、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依托庭苑、楼栋、巷道、自然村等,按照300-500户、1000人-1500人左右设置每个网格。区、镇、村设立三级组织网络,层层设立,区以镇为网格、镇以村为网格,各村居根据辖区实际和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网格,行政村以各自然村为一级网格,村书记为总网格长,村干部为一级网格长和信息员,负责向总网格长报送纠纷摸排及化解情况;自然村以各村民小组为二级网格,各村民小组长为二级网格长和信息员,负责向一级网格长报送纠纷摸排及化解情况。目前,全区共设立552个一级网格、1759个二级网格。村居调委会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牌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栏,明确网格长工作职责及要求,每周至少到网格巡查2次,认真填写民情日志,现场分析并妥善处理网格内各种社会矛盾与存在问题,力争将矛盾化解在村里,问题处理在网格,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要求网格长做到“村里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等逢事“六必到”;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民情信息收集上报制度、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2、着力提升矛盾纠纷信息预警能力。区局紧紧抓住“三个围绕”,对全县重大项目建设中可能引发的纠纷、农村季节性纠纷、重点部位区域存在的纠纷隐患认真梳理排查,建立了矛盾纠纷动态登记档案,扎实做好排查和信息预警工作。一是建立制度。建立矛盾预警信息收集制度,制定不同层级信息员职责,落实责任,随时关注和收集有关矛盾纠纷信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将本区域、本单位的矛盾信息上报;建立及时报告制度,对于有可能激化的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即发现及报送,并做好稳控和化解工作;建立奖励制度,对于提供价值较大的重大纠纷预警信息,根据调查核实情况视信息质量给予每案50-300元的奖励。二是明确预警信息报送形式、时限、内容、程序。形式为网络、传真、电话;突发性、群体性重大纠纷不超过1小时,一般纠纷不超过24小时;要求写明时间、地点、单位、起因、简要情况。重大纠纷信息各级可向县直报,一般纠纷信息逐级上报。三是实行纠纷分级预警报告>!<。一级预警即对情况紧急,问题比较突出,容易激化成较大或镇认为发生局面较难控制的冲突事件,有可能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或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实行一级关注,由县调处中心组织专门力量化解。如2012年底的洪蓝镇华电二厂百余人劳动争议纠纷、晶桥镇华晶集团公司百余人劳动争议纠纷等。二级预警即对由不稳定苗头的纠纷,有可能出现小规模或有能力控制局面的冲突事件、群体性的一般纠纷列为二级预警信息,实行二级管理,由镇调处中心进行调处化解。如2013年初的开发区四岁男童溺亡纠纷等。三级预警即对一般性、常见性的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信息,实行三级管理,由村居调委会化解。对排查出的“三级预警信息”,由村居调委会按照调解程序依法依德调解;对于社会影响大、处理难度大,易引起争议的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等,由村聘用的有威信、德高望重的“五老”调解员协助化解。由于分级预警机制的实施,对矛盾性质、类型以及社会影响的程度作了科学把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各级信息员共上报预警信息327条,涉及纠纷类型。其中一级预警信息18条,二级预警信息83条,三级预警信息226条。

3、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区人民调解工作组办公室每季度牵头组织召开一次全区矛盾纠纷分析会,各成员单位参加,协调有关单位参加,分析研判全区矛盾纠纷特点、成因、动态、发展趋势、措施等,形成全区季度矛盾纠纷分析报告,及时上报区委、区政府及市局,为党委、政府了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特点,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区调处中心也会根据某一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或季节性特征等,以调解工作简报的形式向区委、区政府上报建议及措施,以起到引起重视或作为参考等作用,如2012年简报第4期《着力化解拖欠职工工资纠纷有效维护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区司法局每月25日前后组织召开一次司法所长例会,各司法所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势或典型个案介入调处情况,形成全区月矛盾纠纷分析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等;各司法所每月根据工作实际定期组织召开全镇调解

主任例会,镇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参会,报告、分析各村居矛盾纠纷现状、特点等,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并总结一些好的经验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根据分析研判情况,形成镇矛盾纠纷分析报告,落实纠纷包案及措施,并及时上报区局;各村居由总网格长(村书记)每周主持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议,一级网格长参会,报送相关纠纷信息及动态,共同分析研判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措施等,针对个案制定化解方案及措施,及时上报司法所。从我区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建设来看,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参差不齐、分析研判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分析研判重点有待进一步明确、分析研判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分析研判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形成有效方法加以解决,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水平。

1、充分认识实行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的重要性。实行这一制度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优势特点,及时分析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措施等,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报告,为党委、政府了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特点,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实行这一制度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创新、强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

2、整合资源,实现信息收集获取的快捷、准确、全面。继续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和纠纷信息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落实“零报告”制度,落实三个“第一时间”的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奖惩制度,落实以奖代补,按照纠纷级别给予补贴奖励,对于因纠纷排查未发现、报送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纠纷激化、民转刑案件或的,形成责任倒查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3、明确纠纷分析研判的范围、重点和难点。分析研判的主要范围包括镇、村(居)矛盾纠纷的总的形势、主要特点;某一时间段突出的矛盾纠纷、重大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形式、成因、调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未调解成功的纠纷走向;某行业、某一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形式或成因;因不同社会利益关系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重点是当前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成因等。难点是当前重大矛盾纠纷及历史遗留纠纷的化解措施及有效落实。

4、规范分析研判流程。依次为全面排查纠纷、获取纠纷信息、分析、研判、形成结论、制定方案或措施等。村、镇、区依次逐级进行分析研判,均形成矛盾纠纷分析报告。一份矛盾纠纷分析报告应含有纠纷总体情况、特点、成因、发展趋势及对策、个案处理的结果及经验等。区、镇两级的分析研判重点是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及趋势、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特殊时期等期间的矛盾纠纷可能发生情况、区城市建设等领域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如何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5、超前预防分析研判出的问题。对于分析研判出的问题,积极向上级汇报,引起重视,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五包一责任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落实多种措施,积极稳控化解。

6、实现信息的上下贯通。落实矛盾纠纷每天“零报告”制度,村居向镇、镇向区、区向市逐级每天定时报送纠纷情况动态,重大矛盾纠纷、等实行即发生即报送,以简报、快报等方式向党委、政府等上级报送重大矛盾纠纷处置化解情况。同时,充分利用省纠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的信息化建设。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竞争情报;工作研究;应用

一、竞争情报的定义与分类

(一)竞争情报的定义

对于竞争情报这一概念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其看作一种过程(如对环境的全面监测过程、作为可行性预测过程);另一类是一种研究(情报研究或信息研究)。从本质上来讲,这二类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竞争力而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过程。笔者认为“竞争情报”称之为“竞争情报研究”,“竞争情报工作”、“竞争情报活动”则更为准确,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竞争中的情报,而且也包含了对情报的研究行为。

(二)竞争情报的分类

一般将竞争情报分为战术型、战略型两大类。战术型竞争情报是以短期目标为焦点,一般时间较短,都以周计,它是整个竞争情报工作的起点。

战略型竞争情报可分为长期和短期。短期它主要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业务或部门,为部门领导服务,帮助部门领导制订部门策略和战术。企业战略型是以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情况为焦点,一般时间为1-5年。它是针对企业的经济地位,技术和市场能力、经营条件、行业情况等领域的长期跟踪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一个企业及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帮助他们制订出企业发展策略。

二、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信息收集与筛选

(一)信息源。在收集信息前,应该对信息源有如下认识:

1.没有所谓“最好”的信息源。因为对于不同的课题(项目),不同的信息源会具有不同的“好”、“坏”性。

2.对互联网应一分为二。它的优点是变的越来越有用,但其信息有些可能有误,在信息时也可能会泄露重要信息。

3.会议的最后一天是最佳的信息收集时机。因为当展览会、研讨会进行到最后一天时,可能会搜集到平时找不到的重要信息。

4.本企业的雇员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二)信息收集与筛选

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应认清以下几个问题:

1.收集过程一般都是首先利用多种公开渠道收集二次信息,并在二次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针对假设收集一手信息并以此来验证假设。

2.收集方法收集一手信息时可利用访谈法和观察法。访谈法就是和竞争者的前雇员、供应商、销售商等交谈从而获取信息。观察法就是观察、监测竞争者的生产、销售、促销等活动而收集信息。另外,在企业内部可设立信息收集热线电话或e-mail,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并由专人负责,从而收集大量未公开的信息。

3.收集机构信息的收集机构有以下四类:内部市场调查人员、当地市场调查机构、跨国市场调查机构、国家政府机构。应该首选当地市场调查机构,而尽量避免由内部市场调查人员去收集信息。

三、竞争情报工作产品

(一)竞争情报工作的产品形式

竞争情报工作根据其侧重点以及研究层次的不同,会得出不同形式的产品(或结果),其主要形式有:

新闻简报它是各种情报主题的综述,对于从不同类别查找所需历史信息是非常方便的。但它必须说明“对本公司有何直接影响”,以提高简报的针对性。

检索到的二次信息就是利用各种相关的检查工具(包括图书文献检查工具、电子文献检查工具以及互联网等),查找到与研究项目有关的各类二次信息。虽然二手信息的准确性不高,但它快捷方便,所需费用较少。

情报报告它是消息灵通人士对所获得情报的及时报告。这种报告虽然不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但往往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项目研究有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它也可以对竞争情报工作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评估。

分析性警报这种报告是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敏感”问题的分析,也是对发生的非常事件的报告。

综合报告就是对某一课题,在充分可靠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的较全面的研究报告。通过这类报告,就可以对相应的课题获得总体的把握。

(二)竞争情报工作的汇报

1.最好直接向决策者汇报。竞争情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根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竞争情报工作人员一定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当课题研究结果得出后,一定不可忽视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程序――汇报。

2.也可以向影响决策者的人员汇报。因为领导的决策不是孤立进行的,他会听取周围某些非决策人员的意见,所以,情报工作人员的研究报告不但要直接汇报给决策者,而且也要汇报给影响决策者的人员。

竞争情报工作若改变了决策者思维模式,则说明它已发挥了作用,若改变了决策者的行为,则说明它发挥了很大作用,若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则说明它的作用达到了极致。

四、结束语

(一)竞争情报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般高校里都没设这一专业,既没有课程设置,也没有成熟的教材与书籍,只有通过实际工作和相互学习,才能掌握它的理论。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6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告警预警机制决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076-02

随着变电站的数字化发展,所用的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但是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受规约影响仍旧处于较低层面。导致调度中心接受的信息数量大大增高,当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会有上千条信息需要读取与处理,将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当工作处于非正常状态时,会出现信息“井喷”现象,海量信息会上传到调度中心,致使工作人员对于重要信息查找、辨别、读取的难度大大增加,出现关键信息漏读,处理事故的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设合理的故障报警及诊断系统,增强数字化变电站警示告警与决策的性能非常必要。本文将着重对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1系统架构设计

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两级分布式数字化报警和故障诊断系统,在站端获取保护、测控、故障录波、网分装置等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后形成站内告警故障报告上送给调度端,调度端接收各个站的告警故障报告综合处理,形成全网告警故障报告,此报告的生成可以增加系统可靠性,降低运行人员故障处理难度,节省故障处理时间。如图1所示。

与当前调控中心、变电站智能告警建设模式相比,分布式智能告警架构具有以下优点:重点发展分布式智能高级应用功能,通过变电站和调度中心的互动,来解决调度体系中的分布自治和集中协调的矛盾;提出一种分布式智能报警方法,充分利用变电站本地的丰富报警信息,大幅度消除智能报警的不确定性,找到报警的真正根源,消除错误的报警信息,并大幅度降低变电站和调度中心的通信信息量,提高智能报警功能的可靠性和敏捷性;对监控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并指导运行人员作业,从而将运行人员从浩繁的信息处理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高效的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提供快速的故障告警识别和决策支持,事故发生10分钟内生成故障快报,提交调度、运行及保护人员。

2关键技术

2.1分布式数字化报警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警示告警与决策分析系统研究及应用解决方案有以下三个子功能组成:一是站内多源信息的快速报警,二是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实时数据交互,三是调度中心的全局协调方式。变电站――调度中心两级协调数字化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原理图,如图2所示。

2.2在线故障分析

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调度中心收到的各厂站的故障信息实时地在监视画面上显示,以图形画面方式和语音提示方式推出事故报警提示和故障简报;在全网接线图上对应的站点及故障线路将以动态闪烁的方式快速直观地显示故障站点和故障线路。

故障事件综合的功能将故障时的多条事件进行综合,通过综合而成的故障事件可以进入在线故障分析,辅助调度运行人员快速分析判断故障性质。综合而成的故障事件包含多条信息:报警事件、动作事件、录波简报、录波数据等。

系统根据变电站故障录波器记录的故障录波数据和实际故障线路的物理参数、录波器数据通道和线路的对应关系,进行故障选线、故障选相、故障测距,并形成录波分析简报。

3系统主要功能

3.1通信采集

站端通信采集基于61850规约,建立通信装置模型,在DL/t860标准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其分层的信息模型由物理设备(physicalDevice,pHD)、逻辑设备(LogicalDevice,LD)、逻辑节点(Logicalnode,Ln)、数据对象(Dataobject,Do)和数据属性(Dataattribute,Da)组成。其中,逻辑节点表示与其它ieD进行信息交互的最小功能单元,是整个模型体系的核心部分。

本系统采用并行数据采集方式,在主站端与任意厂站之间通信都是并行的,任何厂站的告警信息、异常状态都将立即被捕获到,这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能够为科学研究及时地收采到现场数据。

3.2波形分析

第一,针对收到的保护、录波数据,可以进行各种故障分析,包括:根据采样点绘曲线图、向量图的绘制、阻抗轨迹绘制、序分量的计算、序分量功率及方向的计算、谐波分析等;第二,从故障录波信息中智能提取故障起始时间、故障持续时间、故障相别、故障类型、故障前后相量等故障简况;第三,从故障录波文件中智能提取Soe(开关量变位信息)、故障前后指定周期波形、故障通道波形等,并生成消除冗余信息的录波文件,实现对故障录波文件“无效”信息的智能过滤;第四,进行波形显示、波形同步、波形测量、波形峰值查找、波形突变查找、谐波分析、相量分析、序分量分析等;第五,自动生成故障分析报告。在故障信息归档、波形分析,故障测距的基础上,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模板工具,将选中的录波文件相应的通道数据读取后形成图档文件,在模板中自动给出故障相关的一、二次设备名称,动作时间及录波文件形成的图片文件,便于故障分析报告的生成。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网络财务报告;披露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3-0100-04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信息处理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网站对外公司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中涉及财务信息的部分被称作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FinancialReporting)。相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网络财务报告在披露成本、广泛性和公平性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互联网技术尚未普及的20世纪末,国外上市公司的网络财务报告质量存在显著差异(FlynnandGowthorpe,1997),公司并没有意识到改进网络财务报告的潜力(Lymerandtallberg,1997),规模越大的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水平越高(Cravenandmarston,1999),企业进行权益资本融资时会在公司网站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ettredgeetal.,200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公司规模仍是网络财务报告的稳态决定因素(marstonandpolei,2004)。相对而言,早期我国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水平显著低于美国公司(潘琰,2002),法人股持股比例对网络财务报告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Xiaoetal.,2004),管理层是否持股、公司是否聘请“四大”、审计意见类型、公司行业类型以及公司规模因素影响了公司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行为(何玉、张天西,2005)。

尽管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调查了网络财务报告水平及影响因素,但部分结论尚未达成一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证监会《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等制度背景的变化,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情况很可能呈现新的特点,影响其披露水平的因素也可能发生变化。本文随机选取160家上市公司,于2014年4―5月在和上搜索公司官方网址并访问公司网站,发现设立网站的公司比例达97.50%,远远高于何玉和张天西在2004年8―11月的统计(77.00%)。为进一步了解过去十年我国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水平的变化,本文借鉴何玉和张天西(2005)构建的网络财务报告指数体系评价网络财务报告质量,并从公司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实证检验影响公司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二、理论分析

有关信息披露质量、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特征、公司特征等方面,这些因素可划分为公司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

(一)管理者披露网络财务报告的外部因素分析

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我国政府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行为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这些制度和外在环境影响着管理者的行动,也影响着管理者披露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1)公司股权集中度。当股权过于集中时,管理者更多地以大股东利益为重。随着股权集中度的下降,管理者倾向于兼顾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可能影响到其网络财务报告行为。(2)独立董事比例。作为中小股东代表的公司独立董事可能会要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与数量,独立董事比重越高,其对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能力可能会越大。(3)管理层持股。管理者没有或较少持有公司股票时,为了降低外部股东的监管成本,管理层有动机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以减少外部股东监督。因此网络财务报告质量与管理者持股比例负相关。(4)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小。大会计师事务所有动力保持审计独立性及执行更严格、全面的信息披露标准,管理者聘请大会计师事务所表明其接受了大会计师事务所更严格、更全面的信息披露标准,也就有可能披露更多的网络财务报告。

(二)管理者披露网络财务报告的内部因素分析

管理者接受委托经营公司资产,为证明自己有效地履行了合约所规定的义务,为争夺资本市场上更多的财务资源投入,以及防止公司被接管,他们有动机向外发送信号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1)公司的再融资动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严重不足,为争夺资本市场上有限的资金,确保融资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管理层应该会有更强的激励通过公司官网增加财务信息的披露,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2)公司业绩。当公司业绩良好时,管理者更可能乐于同投资者进行交流,因此绩优公司通常更愿意披露网络财务信息。(3)公司规模。一般认为,规模大的公司会受到媒体、投资者、监管者等更多的关注。因此管理者会更注意其声誉的维护,从而披露更多的网络财务信息。(4)行业因素。信息技术类的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公司管理者有更强的激励披露网络财务报告。

三、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情况调查与变量设计

(一)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指数体系及调查结果

为了考察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情况以及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借鉴了何玉和张天西(2005)设计的网络财务报告指数体系,从内容维度和形式维度两个方面评价网络财务报告质量,将内容维度进一步划分为网络财务报告强制披露信息和网络财务报告自愿披露信息。通过逐一登陆160家样本公司网站(其中有4家没有设立官网),阅读样本公司网页信息,对各家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情况进行打分。表1列示了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指数体系及本文调查的结果,为便于比较,表中同时列示了何玉和张天西(2005)的调查结果。

从表1列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强制信息披露项目部分,披露最多的是2013年董事会决议(占比为75%),其次是2013年股东大会决议(占比72%),再次是监事会决议和2013年年报(占比同为71%),2013年中报和季报披露公司占比同为69%,其他强制性项目占比47%,与证监会交易所链接为18%。何玉和张天西(2005)对网络财务报告的统计结果表明上述各项目披露比例处于40%~50%之间,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强制性披露部分大幅提升,尤其是财务报告披露和公司决议两个项目披露得较好,披露比例提升20%左右。

自愿信息披露项目部分,100%的公司披露了公司简介,92%的公司披露了公司新闻动态,57%的公司披露了公司组织结构,55%的公司披露了公司大事记,45%的公司披露了公司股价行情信息,34%的公司披露了高管致辞。相对于十年前,公司简介和股价行情信息两个方面披露比例提升了20%以上。

从网络财务报告披露形式来看,97%的公司披露了与公司交流、联系方式,60%的公司有英文版网页,56%的公司有内部搜索,46%的公司有网站地图。经过十年的变迁,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有较大改善,尤其是“与公司交流、联系”项目,披露比例提高了44%,说明当前上市公司非常注重与中小投资者的交流与联系。

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网络财务报告总指数平均得分12.04,网络财务报告内容指数平均得分9.45,网络财务报告强制信息指数平均得分5.62,网络财务报告自愿信息指数平均得分3.83,网络财务报告形式指数平均得分2.59。何玉和张天西(2005)的调查中,这五个方面的均值分别为7.66、6.21、3.41、2.8和1.45。可见,目前公司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的水平大幅提升。

(二)变量设计

为充分了解网络财务报告质量,本文设计的因变量包括五个:(1)Req:网络财务报告强制披露指数,共9个项目总计得分;(2)Vol:网络财务报告自愿披露指数,共6个项目总计得分;(3)Content:网络财务报告内容指数,共15个项目总计得分;(4)Formal:网络财务报告形式指数,共4个项目总计得分;(5)total:网络财务报告总指数,共19个项目总计得分。

自变量包括:Shrhfd10为公司2013年末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indepdir为2013年末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占公司董事总体人数比例;magshar为2013年末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Big4为公司是否聘请“四大”,若聘请为1,否则为0;issue为虚拟变量,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取值为1,否则为0;Roe为公司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Size为2013年末公司总资产自然对数;it为虚拟变量,如果公司属于信息技术业,取值为1,否则为0。

本文还增加控制变量area,如公司为北京、上海地区上市公司,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四、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的自变量来源于CSmaR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通过阅读公司年报手工整理获得。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完成。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论文剔除了6家金融业上市公司,最终多元回归样本为150家。表2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看出,五个模型都在0.01水平显著,但模型的解释力存在一定差异。外部的四个因素中:(1)股权集中度(Shrhfd10)对网络财务报告强制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在5%水平显著,对网络财务报告内容质量和总体质量的负面影响在10%水平显著。(2)独立董事比例(indepdir)在10%水平能够显著影响网络财务报告内容质量和总体质量。这个结果与何玉和张天西(2005)的结果不一致,表明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独立董事能够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司治理,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3)管理层持股(magshar)对网络财务报告强制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在5%水平显著,对内容质量和总体质量的负面影响在10%水平显著。(4)公司聘请“四大”(Big4)仅在10%水平对网络财务报告形式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其余都未通过检验,这与何玉和张天西(2005)一致,表明聘任“四大”的公司可能通过强化网络财务报告的形式来向市场传递公司的利好消息。

内部的四个因素中:(1)公司再融资计划(issue)对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的五个方面都有正向影响,但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本文推测可能是样本公司中仅有12家公司过去一年有再融资计划,样本数量的有限导致这一变量对网络财务报告质量影响不显著。(2)公司业绩(Roe)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公司业绩对于公司是否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财务报告没有显著影响,与前人研究发现一致,公司网络财务报告披露行为具有一贯性,业绩指标变化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个结果与何玉和张天西(2005)的研究一致。(3)公司规模(Size)的假设基本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与何玉和张天西(2005)等人的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规模越大的公司网络财务报告质量越高。(4)公司行业特征(it)的假设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这一结果与早期研究完全不一致,表明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普及,非信息技术类公司也完全有能力建设官网并披露财务信息,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控制变量公司所在地区(area)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北京或上海的公司更注重通过官网加强信息披露,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本文同时用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计量公司规模,用总资产报酬率计量公司业绩,用股东数量的自然对数计量股权集中度,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网络财务报告质量决定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公司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公司规模、公司所在地区五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公司是否聘请“四大”、是否为信息技术企业、公司业绩三个因素对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这与早期此类研究结论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质量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幅提升,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方式较简单、财务报告数据分析处理工具缺乏、网络财务报告路标设置不明显等。目前对公司官网上网络财务报告的监管及相关法规的出台还相对滞后。未来有关部门及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关注网络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步的优势,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FlynnG.,GowthorpeC.Volunteeringfinancialdataontheworldwideweb:astudyoffinancialreportingfromastakeholderperspective,paperpresentedatthe1stFinancialReportingandBusinessCommunicationConference,Cardiff(UK),1997,July:67-78.

[2]Lymera.,tallberga.CorporateReportingandtheinternet-asurveyandcommentaryontheuseofthewwwincorporatereportingintheUKandFinland.paperpresentedatthe20thannualCongressoftheeuropeanaccountingassociation,Graz(austria),1997,april:32-37.

[3]CravenB.m.,marstonC.L.,FinancialreportingontheinternetbyleadingUKcompanies[J].europeanaccountingReview,1999,8(2):321-333.

[4]ettredgem.,RichardsonV.J.,ScolzS.Disseminationofinformationforinvestorsatcorporatewebsites[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002,21:357-369.

[5]marstonC.,poleia.CorporatereportingontheinternetbyGermancompan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2004,5:285-311.

[6]潘琰.因特网财务报告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2.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8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能够始终坚持贯彻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勤于学习,勤于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扎实苦干,信息工作保先进。原创: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务实重干,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与科里其他同志共同努力,共上报信息多期,采用多条,下发《工作信息》期。信息上报工作一直保持在全省、全市前列。首先是突出经济中心,全面反映西峡经济做法及成效。围绕非公有制经济、旅游开发、特色农业、工业经济等,深挖细琢,报送的《西峡县无公害农产品国际市场一路绿灯》、《西峡县香菇产销两旺日交易额达万元》、《西峡县多名机关干部参与发展民营经济》、《西峡县着力打造四大工业基地》、《西峡县旅游业步入佳境》等一大批信息先后被省、市采用,有力推动了整个经济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围绕热点,开发特色信息。今年以来,我县自然灾害多,突发事件多。对于这样的信息本人坚持深入调查,详细了解,缜密分析处置,严格程序,及时反馈。及保证了重大案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报送,又维护了西峡形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深入一线,调研工作求深度。有针对性地开发深层次调研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高水平服务。一批高层次调研文章进入领导决策,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撰写的《关于“两会一部”遗留问题及其潜在影响的调查》、《对西峡县创建全国最大汽车配件铸造基地的思考》、《喜优参半任重道远对我县倒房重建工作的调查》、《对我县五一旅游黄金周不利因素的调查与建议》、《我县黄姜卖难问题应引起重视》等调研报告进入了领导决策圈,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撰写的《让一切创造财富的社会源泉充分涌流西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启示》、《精心打造项目经济实现发展新突破》等调研文章被市委办公室主办的《领导参阅》、《工作信息》和《工作通讯》上专期刊发,受到广泛关注;撰写的理论文章《突出特色创新服务充分发挥党委信息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央办公厅主办的《秘书工作》上刊发,撰写的《让一切创造财富的社会源泉充分涌流西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启示》在《南阳日报》上刊发,总结了经验,宣传了西峡,反响强烈。

(三)统筹兼顾,其它工作争一流。原创:服从领导,听从安排,积极参加各类大型会议的文稿起草、大型接待的组织协调及大型调研等活动。全年参与起草了县委九届三次全会、全县开放型经济动员会等大型会议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参与起草了中共西峡县委述职报告、两位县领导的述职述廉报告和述职报告;参与了年终调研活动,撰写了调研报告《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与西峡汽车配件产业》。同时,按照省、市对新形势下党委信息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参与制订了《中共西峡县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协助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配齐了专兼职信息员人,并编印了《全县党委系统信工作人员通讯录》,确保了信息网络的畅通。

二、几点建议

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希望经常性组织理论学习、业务研讨等活动,提高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能力。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9

一、环境会计文献综述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的会计课题。1971年比蒙斯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序幕,1999年孟凡利出版的《环境会计研究》,对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89年3月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其后,西方国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德福・欧文从西欧绿色报告的历史、未来、发展方向和绿色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绿色报告的内容、作用以及绿色报告系统构建,为后续的绿色报告基本框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罗博・格雷教授与德福・欧文等学者从公司的受托责任角度,系统阐述了公司社会报告与环境报告的原理与理论,为全面了解公司社会报告和环境报告的发展历史和开展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学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研究都较晚。2001年,我国会计学会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2年初举办环境会计研讨会。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是指企业会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环境影响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方面内容;环境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特定信息两类,特定信息包括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以及环境诉讼发生时提供给司法部门的环境信息(李连华、丁庭选,2001);企业环境报告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企业环境报告的范围;企业的环境影响;企业的环境业绩和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环境业绩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资源耗费、环境排放、“三废”处理、环境收益、环保投资及环保损失等6个方面(肖华,2001)。同时,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耿建新、焦若静,2002;刘呈庆等,2003;曲冬梅,2005)。

随着人们对循环经济认识程度的加深,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研究历史都不长,理论与实务尚处于创新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稳定的结构。目前,理论界对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对某一区域内制造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理论亟需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设计及样本选取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头脑风暴会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的情况修正调查表,得到正式的调查问卷。通过深入实地、通讯联系、网络访问的方式进行调研,对收回的有效问卷采用频数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问卷内容问卷内容由基本信息和量表两部分构成。基本信息包括单位所属行业、性质、规模、上市与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否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以及披露的形式、模式、内容等9个问题。其中,在单位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中罗列了诸如公司责任、公司环境政策或原则、环境目标、环境法规遵循情况、环境成本及费用等十个方面,使得接受调研的单位有更多选择。

量表采用里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scale)的形式,包括单位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和未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两个量表。“量表a”列出“经营者向委托人说明和报告职责完成情况的责任需要”;“保证内部管理决策者有效管理的需要”;“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有用信息的需要”;“出于企业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德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考虑”等9项表述。“量表B”列出“环境信息生成与披露的成本费用”;“详尽的披露有可能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环境会计信息在计量方面存在困难”;“环境会计准则的缺失使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等相关方面的描述。量表的填答方式采用7点记分法。具体为“非常不重要”记1分;“不重要”记2分;“有些不重要”记3分;“折中”记4分;“有些重要”记5分;“重要”记6分;“非常重要”记7分。

(二)统计分析方法 对问卷中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采用频数分析法;对问卷中的量表进行统计分析时,采用因子分析法。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是SpSS软件,本次调研在对量表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因子分析及生成的报表都由此软件完成。

(三)样本选取 此次调研以湖北省制造业为目标群体,涉及化学医药、造纸、印刷、包装、装订、机械制造业、仪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塑料制品业等多种行业。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2份,回收率为95%。经过筛选,删除数据不全的问卷12份,得到有效样本130个。

三、研究内容

(一)披露比率研究从行业看,接受调查的130家企业中,85家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65.38%。其中,化学医药行业接受调查的企业24家,披露的有17家,披露比率为71%,是披露比率最高的行业。在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的披露比率为69%,造纸、印刷、包装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披露比率均分别为64%和61%,披露比率最低的是电器设备行业,仅为58%。从污染程度看,无污染的企业披露比率为77%,轻度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69%,中度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63%,重度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57%。

(二)披露模式研究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看,企业主要采取置环境会计信息于年度财务报告(50%)和在招股说明书、临时报告等文件中(45%)这两种方式披露,而以独立环境报告形式披露的只占被调研单位的5%。

(三)披露表达形式研究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表达形式

看,采用货币形式的占6%,采用非货币形式的占49%,货币与非货币形式并存的占45%。

(四)披露内容研究在85家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中,披露公司环境法规遵循情况的有61家;披露能源与材料使用、排放物和废气物处理规则的有52家;披露公司环境政策或原则的有48家;披露环境成本及费用的有43家;披露环境负债和环境绩效的分别为19和17家;披露公司环境管理系统和对国际标准做相关说明的各占21家。

(五)披露动因研究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进行研究时,采用因子分析法。

首先,对已披露的动因进行研究。通过计算,Kmo值为0.623(见表1),大于0.5,介于0.6和0.7之间,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分成三个层面,依次为道德理念层面,由量表a的第3、4、5三题构成;企业发展层面,由量表a的第2、7两题构成;产品层面,由量表a的第6、8两题构成。量表a中的第1、9两题,由于因子载荷系数小于0.5,因而被排除。

在分层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各个层面的平均数。由于各层面所涵盖的题数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层面的平均分比较受试者在各个层面的得分高低,于是将各个层面平均得分再除以层面题数,求出层面中每题的平均分(见表2)再进行比较。

从表2可知,企业发展层面得分为6.18,靠近“重要”程度;产品层面得分为4.23,靠近“折中”程度;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层面得分最低,仅为2.53分,靠近“有些不重要”程度。也就是说,在目前情况下,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企业形象的提升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重要原因;非投资者的需要、外部的压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影响较小;而消费者的需要和披露环境信息可以降低环境风险这两个原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次,对湖北省制造业未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进行研究,同样采用因子分析法。Kno值为0.636(见表3),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将企业未披露环境信息6个方面的动因分成两个层面,依次为成本计量和成本费用层面,由量表B的第1、2、3、4题构成;法律法规及专业人才层面,由量表B的第5、6题构成。由于量表B中的六个题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因而六个题均包含在两个层面中。

在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前述类似方法求出层面中每题的平均分(见表4)再进行比较。

从表4可知,法律法规与专业人才层面得分为6.04,靠近“重要”程度;成本计量与成本费用层面得分4.01,接近“折中”程度。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准则的缺位、可操作性差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企业不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而计量和成本分配方面存在困难、详尽披露有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费用的增加等影响因素,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论及建议

地理信息调研报告篇10

学生:xx

xx工业大学会计学院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交论文提纲:2005年月日

交论文初稿:2005年月日

交论文定稿:2005年月日

论文装订:2005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