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22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1

关键词:绿色化学;初中化学;教育渗透

我国在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环境压力日趋严重的当下社会,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校园教育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才可发挥最大的效益,所以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提出绿色化学理念,一方面促成校园环保的氛围,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环保的积极性。

一、绿色化学理念简介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在自然界的探索过程中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但是在化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也随之而来,例如污水排放、废气排放等等,所以环保意识成为化学生产中的重点。

绿色化学理念是以环境的保护为基础的,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将化学危害降到最低,一方面是降低对污染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是降低产物的污染程度,我国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虽然应用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但是其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是初中化学教材发展的现代趋势,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充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促进将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的责任,因此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是化学教育发展的目标。

二、绿色化学理念的课堂渗透

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渗透,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进行分析,得出促进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为促进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最基础的保障是构建合理的绿色化学理念,即是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化学老师应积极的做好绿色化学知识的备课,结合现代初中化学课堂知识、社会环境问题以及环保经济效益等因素,充分发展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作用,实现绿色化学理念与初中化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理念的意识,例如化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点备课时,针对可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知识点着重讲解,一方面保障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视度。

2.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知识中的体现。初中化学知识的教育是层面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思想上的了解和意识上的接受,其并没有涉及到深化的内容,所以化学老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时,可将绿色化学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例如化学老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知识讲解时,可为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为学生讲解全球变暖的后果,同时分析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原因,促使学生思想上将化学、环境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效发挥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知识中的应用;例如化学老师在进行铁腐蚀知识讲解时,分析铁腐蚀的成因、危害以及资源浪费的严重性,通过对我国铁资源因腐蚀造成浪费的数据进行分析,告知学生如何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有效的保护矿产资源。

3.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实验中的体现。初中化学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是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所以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实验中的体现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变化,感受化学反应的实质结构,以学生的实际体会为基础,培养其对绿色化学实验的理解,例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高锰酸钾本身是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的,而且此物质有毒,一方面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另一方面高锰酸钾以及产物处理不慎会增加环境的负担,化学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此试验时,一定要讲解化学反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正确处理方面,充分发挥绿色化学传递的理念思想;例如化学老师在进行产物酸碱性检测试验时,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利用酚酞溶液,为促进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可采用“紫色石蕊试纸”进行溶液检测,减少酚酞对化境的污染。

4.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外化学中的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外化学中的体现是对初中化学课堂的延伸,化学老师将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导入课堂,深化绿色化学理念对实际生活中化学的重要性,例如为培养学生对绿色化学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理解,化学老师可组织学生对周边的化工厂等产业进行实际参观和考察,为学生展示工厂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成果,培养初中学生化学课堂学习的素质;或者初中学校可聘请工厂中研究绿色化学的老师,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讲解绿色化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绿色化学对环境保护的结果,积极提升初中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点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的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同时也为初中化学未来的发展规划了方向,所以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不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中的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应用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第一其在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珍惜,现代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通过对生活的理解以身作则,提高环保意识;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是新型的化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基础空间,在绿色化学意识的作用下,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创新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绿色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科目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其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只有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知识,才可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环保的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和创新为基础,提高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竹凤.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刘凌.绿色意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视野[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2

一、绿色化学理念

在化学教学中的贯彻绿色化学是指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要求使用化学药品遵循“5R”原则,即:拒用危害品(Reject);减少用量(Reduce);循环使用(Recycle);回收再用(Reuse);再生利用(Regenerate)。在中学化学中绿色化学的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是一门从源头上拒绝污染的化学。化学教育必须从中学化学教学开始就对学生贯彻这种思想和意识,进行绿色化学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二、绿色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理论教学中的绿色渗透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中学化学中许多物质的制取反应、性质实验、化学工艺等等都是值得讨论和重新考虑的。这给改革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资源的有关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插入绿色化学的理念。(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教育,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2)绿色化学知识应以反复出现、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现。(3)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环境保护内容及绿色化学因素,积极挖掘隐含的绿色化学教育因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点—点互动式教学法,即将化学知识点与绿色化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每学到一种环境污染物,教师都可将绿色化学中处理、解决这种污染物的方法或原理适当介绍给学生例如:有关酸雨的环境问题的介绍。

2.实验教学中的绿色设计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应用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体会绿色化学的宗旨和意义。在实验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能否达到目的;(2)所用原料是否绿色、常见、易得;(3)原料反应利用率的高低;(4)实验过程是否科学、绿色;(5)有无造成环境污染,产生“三废”;(6)实验的误差大小等。改进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好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本身的记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化学教师必须致力于寻求好的实验方法,力求使实验变得设计更合理,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开发微型化实验,实施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化学是在绿色思想的指导下,用于预防化学污染、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新技术。微型化学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药品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它符合绿色化学的宗旨,即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污染。依托多媒体辅助或观看实验录像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在遇到危险性较大抑或伴随有毒、有害物质生成较多的演示实验时,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同样能够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而且对那些因设备复杂(投资大)、危险性大、反应周期长和操作条件苛刻、常规实验无法开出,但又很重要的实验,以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体现了绿色化学要求。

3.紧跟高考改革进程,在试题中体现绿色思想

近几年高考题中大量出现了关于运用化学原理进行绿色、环保、安全、节能方面的试题。从2000年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在中学化学命题中首次明确使用“绿色化学”一词,到近年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绿色化学的考题逐年增多。2010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如福建卷中大量出现了关于化学生产工艺、元素分析与绿色、环保相关的内容,而且都是大分值的题目。在高考化学试题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必定是今后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之一。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使人类在资源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人们对化学和自然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绿色化学也就应运而生,人类可以利用绿色化学对社会的贡献,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化学的概念及特点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中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1.课本上,穿插绿色化学知识。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渠道,是渗透绿色化学观点的最佳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不遗余力地渗透绿色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现行使用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合理地渗透了绿色化学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讲解“硫和氮的化合物”中具体介绍了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减少酸雨的举措。

②在讲解“氯气的性质”中,主要介绍针对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怎样营救和自救的一些基本措施。

③在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接触法制硫酸,联合制碱法等操作中均采用了循环操作,以节省能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

④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的章节中,介绍怎样提高反应速率及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以减少废气废渣的产生。

⑤在“几种重要的金属”中,主要在生活中要注意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以及金属的回收利用和金属替代品的研制。

⑥在“原电池”的讲解中主要渗透在生活中现在使用的电池要注意环保,以及怎样研究环保、节能电池的方向。

2.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教学中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知识,将教材与环保知识有机地结合,适时地将收集的环保信息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绿色教育。例如,在讲到“硫及其化合物”时,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很多的二氧化硫气体,再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了酸雨,腐蚀了森林和建筑,酸化了河流和土壤,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出行尽量骑自行车,或以步代车,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等等。

3.练习中,设计绿色化学试题。

近几年的化学高考中,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试题越来越多,绿色化学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多,所以为适应绿色化学教育的需求,有关绿色化学的试题不断升温,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解题,树立绿色意识,掌握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应该顺应高考的要求,适时设计一些有关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以巩固强化学生绿色化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意识。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操作、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习惯。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药品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演示实验时切不可忽视环境保护。如:进行有毒气体实验时,最好在通风橱中做实验,并要加尾气吸收装置,演示完毕的废液不能随意丢弃,要统一收集到废液缸中。另外,教师要对一些演示实验,不断地进行改进,在保证现象很明显的前提下,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实验要尽量朝着科学、严谨、简便、环保的方向前进。

其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防止有毒气体和液体泄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实验时取用药品定量化、最小化的意识,如验证钠的性质的实验,取钠的量要尽量的少,看清现象就行,没必要一次取很多,以免发生爆炸,发生危险。

最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的废液、废气和废渣等,如讲原电池的性质时,稀硫酸等电解质溶液不要随意丢弃,金属电极材料要注意回收再利用,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绿色化学”的意识。

三、在课外活动中,提高绿色化学的意识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4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00-02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和环境的恶化,化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化学是为适应环境保护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化学理念,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

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我们全体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作者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探讨了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剖析教材内容(知识点),寻找结合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在我们目前所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走绿色化学之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正反对比,凸显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的绿色意识是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目标物质在化工生产中的某一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替代物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用事实凸显绿色工艺的优势。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时,可以对比双氧水,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双氧水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一些含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比较友好。

二、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化学实验微型化。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使其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仪器装置小、化学试剂用量少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的排放污染。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的优点,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刘强[1]老师对氯气的性质实验进行改进,将氯气的制备通过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此反应生成的氯气迅速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它液滴里进行反应,具有生成的氯气量少、环境污染小、实验效果明显,且可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

2.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否则,不但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三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

3.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的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展示同一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的化学试剂可能并不唯一,通过对实验步骤或反应途径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比如我们常用白磷来展示“自燃”这个实验现象,但有很多缺点,白磷毒性较大,且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时我们可以用mg2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三废”处理标准化。“三废”处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三废”种类的不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害化”是共同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的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

5.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或危险系数比较大(易燃、易爆等),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延伸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1.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循环利用的问题。比如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家用洗衣粉的常用品牌、主要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何影响;“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可行的解决方法等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绿色的化学理念。

2.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邀请相关专家进入校园举办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并结合化学竞赛、化学板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一些污染现象进行调查,比如生活垃圾、造纸废水等,明确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危害及处理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培养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证,而高中教育是围绕全民族素质提高进行的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5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恶化,化学教育中的http://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化学是为适应环境保护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化学理念,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作者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探讨了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剖析教材内容(知识点),寻找结合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在我们目前所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走绿色化学之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正反对比,凸显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的绿色意识是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目标物质在化工生产中的某一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替代物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用事实凸显绿色工艺的优势。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时,可以对比双氧水,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双氧水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一些含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比较有益。

二、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化学实验微型化。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使其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仪器装置小、化学试剂用量少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的排放污染,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的优点,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刘强[1]老师对氯气的性质实验进行改进,将氯气的制备通过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此反应生成的氯气迅速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他液滴里进行反应,具有生成的氯气量少、环境污染小、实验效果明显,且可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

2.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否则,不但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三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

3.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展示同一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的化学试剂可能并不唯一,通过对实验步骤或反应途径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比如我们常用白磷来展示“自燃”这个实验现象,但有很多缺点,白磷毒性较大,且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时我们可以用mg2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三废”处理标准化。“三废”处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三废”种类的不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害化”是共同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中和、分

转贴于http://

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

5.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或危险系数比较大(易燃、易爆等),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延伸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1.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循环利用的问题。比如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家用洗衣粉的常用品牌、主要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何影响;“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可行的解决方法等,通过这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绿色的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6

一、绿色化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课堂实验,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所谓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针对知识内容建立起对实验成果的理性认识,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每个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利与弊。所谓的利,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明白了实验结论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能通过实验结论产生相关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所谓的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以及实验垃圾等。同样拿pH值实验来说,学生在使用pH试纸的过程中应当考虑节约资源和如何回收废弃物。于是在使用试纸时可以选择两头使用;回收试纸时,可以用完一张放一张,最后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二)在习题练习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所谓在习题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是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绿色化学的相关习题[2]。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对应的习题练习,或者设计一份绿色化学知识框架图,根据思维导图设置试题,作为课后测试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各类题型触类旁通,透彻理解理论知识。其次,策划小组习题演练,制订对答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绿色环保观念。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教学进行课后复习,以此检阅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将题海战术转变为问答模式,增进师生互动,使得知识点的讲解愈发清晰明了,调动课堂氛围。(三)在知识点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知识点当中渗透化学理念,就是将学生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不能让知识简单的只是知识,而要学会应用知识,形成绿色化学意识[3]。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和调查,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方便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内容,以案例支撑课本知识的理论。其次,讲解化学知识理论和推导公式时,重点突出污染物质,自然过渡绿色化学概念,深化其内涵,引导学生思维。再次,切合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点的糅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将绿色化学理念结合到具体课程知识点中,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试剂浪费,避免污染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环保应当从小事做起。

二、实验教学中正确处理“三废”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绿色课程现状及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特性,绿色课程顺应学生天性,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课程,通过现有的学校、课堂资源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长期有效的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绿色课程释放学生潜能,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

一、绿色课程的现

(一)绿色课程的概念

绿色课程的核心为“科学、人文、自然、和谐”,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中融入绿色理念,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绿色课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绿色课程的设置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以促进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为目标;其次,在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的平等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快乐地学习获得成功;再次,绿色课程融入课堂中,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关爱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绿色课程强调追求和实现教学中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育者与学生、人与自然等的和谐。

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开发遵循以学生为本、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互动三个原则,旨在让课堂教学充满绿色生机与活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现状

第一,相比国外教育,我国绿色课程发展较为滞后。绿色教学理念虽然早在1994年就在政府的推行下贯穿融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1996年到2000年在全国实现“绿色学校”建设。不过截至目前,在我国几千所大学中,真正开设绿色课程、有绿色教学意识的学校却屈指可数。因此,绿色课程的普及,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二,对绿色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开展中,对绿色教育理念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误区。误区一,认为绿色教学所提倡的是教育学生关心、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垃圾污染物的排放等。其实,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所指的绿色教育除了进行自然环境保护的教育外,还有社会环境教育。保护环境不只是指治理污染的技术,还涵盖了人类健康的保护举措,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教学中融入绿色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误区二,认为绿色教育的开展就是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并将其设为必修课。环境保护可属于一个片面认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设置,不仅具备专业的绿色知识,而且在人才培养中还能够实际运用到绿色知识理念,要求理论性的同时,更强调实用性。

二、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重要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与深化绿色课程的重要意义,主要与绿色课程的实惠性、高效性、生动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因而,我们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实惠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应用,使得课堂之中教育者的教学重点不再停留在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之上,而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实惠性,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快乐,促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有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通过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高效性

在课堂时间固定的情况下,绿色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运用显著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主要表现在学习速度、学习效果及学习体验三个方面。此外,课堂教学效率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受益面。在同一班级里,学生因知识背景、学科基础以及智力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在同一堂课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差异性。基于此,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课堂学习的效率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绿色课程以学生为本,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倡导师生共同参与,在课堂中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生动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顺应时展,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在课堂中突破传统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借助师生互动的方式打造内容丰富、氛围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构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全力贯彻绿色课程的新课改理念,推动绿色课堂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一)教师方面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应当对教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教材本意与新意,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精髓与难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东西,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催生出或者捕捉到教材的真正价值所在;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地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并将其转化成教学中的重要信息;再次,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知识背景以及思维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在课堂中保证师生的平等互动,尊重不同的学生个体,针对差异挖掘学生的特长,实现学生的平等发展;最后,绿色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倾听者、赏识者,以学生为根本,老师心怀学生,尊重学生现有的生活与知识体验,并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生出新的经验,构建成学生新的知识体系。

(二)教材方面

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构建强调教学教材的基础性、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需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真正领悟教材的本义,并且以尊重不同教材的价值取向为基础,顺应时展需求和学生的经验,去挖掘和追求教材延伸出的意义,以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反之,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不理解教材本义,往往导致教学失去原本的方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因为对教学内容的忽视或者误读,造成诸多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专业学科的需求,有目的地拓展教材内容,从现有的书本教材中脱离,让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不再受教材局限,而是能够从社会、生活这些生动的教材之中学习和受教育。

不过,教师在拓宽教材内容时,应当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科学性,就是确保教材内容经得起推敲与检验;全面性,则是指教学中的一些道理、知识点全面处理,不管是侧面讲解还是整体理解都是可靠的。教师基于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

(三)教学方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倡导走特色化教学的道路。因此其教学须具备三个特点:首先,课堂中讲授的知识与内容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其次,教师的讲课形式非常独特;最后,教师在课堂中非常具有亲和力,与学生的互动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由此,教师在课前应当心怀学生预演课堂,在自己头脑中的课堂上,让自己、学生、课程及情境等因素都得到充分地演绎,依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抓重点教学,突出难点,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此外,在课后,教师还要积极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做出反思,审视与分析教学所获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对教学艺术逐渐完善。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建设,强调以学生为本,顺应学生的特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最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篇论文对当前本科院校绿色课程的现状进行简单论述,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材及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推动绿色教育、绿色课程及绿色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开展与深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全面的、可持续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红星.构建绿色课程,打造绿色课程[J].上海教育,2012(16).

[2]张广华.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绿色课堂[J].管理学家,2010(07).

[3]李丹.打造绿色课堂,提高教学实效[J].读与写(上,下旬),2015(07).

[4]王艳,邓丹丹.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6).

[5]刘红凯.浅谈绿色课堂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

[6]马艳.浅谈绿色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2002(11).

[7]林全辉.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建温馨课堂[J].内江科技,2007(01).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8

【关键词】环保;高中化学;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由美国化学会最先提出的环境无害化学的概念。是近十年内被提出来的新型的化学项目。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能够利用所学的化学原理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工业生产给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绿色化学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物化学、有机合成、催化等学科。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全部都是零污染零排放。作为新的世纪里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已经被很多国家列为重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研究高中化学中如何贯彻好绿色化学的思想。

1、浅析高中绿色化学教学

1.1高中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

要想在高中化学中贯彻好绿色化学的思想,就要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要着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意义。如教师的备课内容要与绿色化学相结合;实验教学课程的过程中要全程注意做到无害和环保;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也都要引导其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去思考;将绿色化学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等。

高中绿色化学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禁锢。使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化学的理论知识更提高了注重环保的思想素质。真正实现了利用化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最终目的。生活中要如何利用化工原料进行生产操作以及要如何处理产出的废物等工作都离不开绿色化学的指导。

高中绿色化学的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和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使环保思想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绿色化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就在于传统教学只需要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绿色化学则是需要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环境保护。

1.2绿色化学的重要影响

从高中开始就在化学教学中给学生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其目的旨在使人们在学生时代就知道当今的社会环境急需要快速有效的降低化学生产所带来的污染,消除化学生产中排出的有害污染物质。而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来逐步实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思想的贯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绿色化学主要理论观点与内容和传统化学理论与方法的融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化学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们充分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从而做到有效的环境保护。

2、高中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

2.1高中化学理论教学

要想在理论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需要从教材中的事例入手。比如教师在讲到氮与硫的氧化物这一段时,可以举例从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治酸雨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到金属知识这一段时,可以举例从金属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以及如何有效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两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事例中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继续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从保护身边的环境、防止身边的污染做起。

2.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要想在高中化学中贯彻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就要保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原料的(可再生)选择、全过程的(绿色化)监控、实验产物的(环保化)处理这三个环节的绿色无污染。使环保理念与实验环节在课堂上紧密相连。只有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无害化,才能真正使学生们将所学到的化学理论与环保理念完美的相融合。

3.高中绿色化学教学实践

3.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实现传统书本授课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可以在节约实验成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实验条件比较复杂而且污染比较严重,有时无法一次性成功完成,不仅浪费原料还造成重复污染)的同时保证教学授课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3.2重点推行微型实验

在进行微型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约实验试剂,而且还能减少实验有害物的产生。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微型实验不仅仅只是传统大型实验的浓缩版本,而且还是有效节约实验成本、保护实验环节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得力教学方法。值得各个中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推广。

3.3整个实验过程的绿色化

所谓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就是在整个高中实验教学过程中达到绿色实验的目的。高中绿色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选取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是否可以进行再次的利用;其次是在设计整个实验环节步骤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实验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并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最后是对于教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要注意采用环保的手段进行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化学生产业虽然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甚至无法预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工业生产以及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是我国想要建设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的发展条件。只有将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与传统化学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够使绿色化学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使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在学生们的思想中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能够真正的利用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大量采用新能源新技术,从源头上根治化学工业所带来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朱宏.浅析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87-87.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9

传统的化学教育以培养更适合传统的化工产业人才为教育目标,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中只关注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原料低价、资源物价的扭曲价格的现象,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浪费的问题。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是科研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作为高素质劳动者、专业性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将绿色化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时代所趋。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化学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不但要培养出化学领域的专业人才,还肩负着造就新一代的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一定要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

二、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应用

1.高职化学教材要体现绿色化学的观念。目前我国高职化学教材中关于绿色化学的渗透还比较缺乏。能够开设绿色化学课程的高职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应用不断地反馈和积累绿色化学相关的信息,及时的对教学内容或者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始终保持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教材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认识基本是从教材上转化而来的,因此,教材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好坏。由此可见,教材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改革应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去除糟粕、留取精华,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理论渗透在教材之中,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绿色化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应用和学习,构筑严谨的化学知识体系,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2.高职化学教学要体现绿色化学。高职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要将绿色化学的教育思想贯穿到整个化学教育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将传统的“粗放型”化学转变为“集约型”的绿色化学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体现,也是化学领域发展的重大飞跃,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时刻体现绿色化学的原则,并以适当的方式来将绿色化学的知识进行渗透。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①教师进行准确的示范,保证绿色化学的实施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演示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科学操作方法和环境教学的最直接的方式。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老师应该注意自己操作的规范性,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演示步骤之中。②创新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高职化学课本中的有些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加以修改和创新。与此同时,还应该减少对于玻璃仪器的实验依赖性,一些颜色明显的定性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进行,例如Fe的显色试验等。

这种定性的实验还可以在滤纸上完成,例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检验醛基的存在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来进行仿真实验,但是要以学生能给获得基本的操作训练为前提。③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高职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获得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对于规范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准备好预备实验计划,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的精神。

绿色化学知识点篇10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