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十篇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十篇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22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因素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一些难题。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而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移位的患者治疗余地较大。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笔者对56例6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74.2岁。按neer分类系统:无移位骨折8例,二部分骨折3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大结节撕脱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非手术组17例,二部分骨折7例,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全麻无移位骨折;手术组包括: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4例。

1.2治疗方法8例无移位的骨折,不需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三周即可。早期即行功能锻炼。7例二部分骨折,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患者复位后,上臂超肩小夹板固定或超肩石膏托加用内侧夹板固定,对内收型骨折,固定后外展架固定于肩外展70度位。

1.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本组2例局麻后,牵引前臂,内收或外展,内旋或外旋上臂复位骨折块,并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确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用3~4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克氏针方向尽可能不在同一方向。术后三角巾悬吊,2周左右可进行被动锻炼,6周拔除克氏针并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4经肩峰外侧三角肌切口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于肩峰外侧纵向切开5cm切口,钝性分离三角肌,显露大结节及冈上肌腱,小心切开肩峰下滑囊壁,对合骨块固定。本组5例经此切口手术,其中3例使用可吸收螺钉,2例钛质螺钉。术后3天行被动功能锻炼,5天行主动功能锻炼。

1.5经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手术全身麻醉后,取平仰卧位,患侧肩后部垫高约20°,经胸大肌与三角肌沟进入,切口起自喙突上方,下至三角肌附着点。保护头静脉,翻开三角肌后显露肱骨近端。术中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结节间沟作为标志,确定大小结节位置。牵引并旋转上臂后对合骨折块,作上臂屈肘、牵引、旋转,辅以撬拔、顶压等方法将骨折复位,然后选长度合适“三叶草”型和锁定钛钢板。“三叶草”型钛钢板按患者肱骨头、颈部解剖形状将钛板予以塑型后置于肱骨近端外侧,并用骨钳固定以维持骨折准确对位。分别于肱骨头、大结节、肱骨干钻孔,螺钉固定钛钢板,术中可用克氏针或钢丝复位临时固定肱骨头部小的骨折块,可用自体髂骨块和“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填塞于肱骨头、颈之间骨缺损区,部分骨块植于骨折周围,缝合修复肩袖使关节复位。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吊带保护6周,术后1周可以做肩肘关节被动功能练习,2周后行主动功能锻炼。本组32例经此切口手术,25例行钛板螺钉内固定;7例行张力带固定。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非手术组17例,手术组39例,全部获得随访。非手术组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组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年,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2例手术组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出现关节僵硬,继发肩关节挛缩。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非手术组优良率84.5%,手术组:二部分骨折优良率82.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31.6%。

3讨论

3.1临床特点及分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虽然骨折不愈合较少,但骨折引起的肩周损伤,不当的手法复位及时间较长的固定等因素均容易引起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neer是以肱骨近端四个解剖标志点,即以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为基础,根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移位进行分类,当一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即为骨折移位,而不是考虑骨折线的多少。根据临床资料统计,ao分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和预后判断不如neer分类准确、可靠,故临床上已普遍采用neer分型。

3.2治疗方法的选择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其治疗原则是争取解剖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治疗方案上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合并损伤及技术条件。临床统计发现80%~85%的肱骨近端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经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效果,只有15~20%为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3]。临床上一部分骨折和部分二部分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好[4]。本组17例患者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优良率达到84.5%,部分患者遗留一定程度的骨折断端畸形,同时伴有功能障碍,对于有明显移位或成角短缩的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williams[5]等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①骨质较差、粉碎严重的两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②两部分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③大部分的三部分骨折;④四部分骨折的治疗选择争议较多,有人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不可能回避两个问题,即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坏死;本组2例四部分骨折和1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现肱骨头坏死。本组手术患者采用“三叶草”及锁定钛钢板固定;对于骨质疏松重,骨折呈粉碎性,骨皮质有明显的缺损区,碎骨片较多的患者,采用锁定钛钢板固定,并用人工骨金世植骨灵填充,或与骨水泥合用填充骨缺损区。

3.3肩袖对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肱骨近端结节部与其所承受的体力活动中的应力相关。所以肱骨大结节的复位和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肩袖功能。neer三、四部分骨折,大结节往往骨折移位,或肩袖损伤。张作君[6]认为若肱骨头远距离脱位,两结节骨折块错位大于1cm,应考虑肩袖损伤,手术处理须将大结节复位固定,同时修复肩袖。如果肩袖复位不良,术后必然引起肩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受限和肩部撞击综合征。因此,大结节复位肩袖修复成功与否是决定术后肩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另外,钢板需置于肱骨上段外侧,以免影响肩关节内旋功能。为了减少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除大结节、关节面分离骨折之外,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因为过多地剥离可以引起骨折断端碎裂和骨量再一次丢失。杨绍安等强调术中避免损伤联系肱骨头的盂肱韧带、关节囊及滑膜,保留肱骨头血供。老年人多数肌肉组织弹性差,手法牵引、旋转、辅以顶压、撬拔方法骨折容易对位。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抗骨质疏松;老年人;髋骨骨折;疗效比较

人们一旦步入老年阶段,身体体制就会开始下滑。尤其是人体骨质越来越疏松,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甚至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当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牵引法、手术法、牵引+抗骨质疏松法、手术+抗骨质疏松法四类。本文对四类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全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经X射线平片确诊为髋部骨折。190例患者中,男88例,女10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85岁,平均年龄(71±3.2)岁;股骨颈骨骨折患者97例,粗隆间骨折93例。向患者介绍四种治疗方法,采取自愿原则任选其中一种。其中牵引组28例、手术组32例、牵引+抗骨质疏松组58例、手术+抗骨质疏松72例。并将牵引组和手术组联称对照组,牵引+抗骨质疏松、手术+抗骨质疏松联称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单纯骨科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采用分组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组采用传统单一治疗法,即采用单一牵引治疗(28n)或单一手术治疗(32n);观察组即在传统单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辅以抗骨质疏松疗法进行治疗,其中牵引+抗骨质疏松治疗(58n),手术+抗骨质疏松(72n)。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从饮食、药物、维生素、中药、物理疗法及康复运动等方面进行。

1.3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主要参考Harris评定法:完全愈合:髋部无疼痛感,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基本愈合:偶尔有疼痛感,骨关节活动大部分得到恢复;局部愈合:部分骨关节活动受限制,常伴有疼痛感;未愈合:骨关节未愈合,髋部疼痛仍较为剧烈,不能进行关节活动。愈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愈合率、住院时间及再次骨折情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牵引与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都具有各自优点。牵引是传统疗法,其主要具有风险小疼痛感轻的优点,但其治疗周期常,护理较为困难,容易产生并发症,而且住院治疗也因时间过长而费用较高。采用手术治疗,仅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但采用麻醉,能弥补此类问题。因此在老年髋骨骨折后,应尽量选择手术进行治疗。

人过中年后,人体骨质随年龄增长而开始退化,变得更为疏松。在本次临床研究中,观察组的愈合率高达87.69%,未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对照组其愈合率仅为65%。因此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过程中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不仅能提升患者愈合率外,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通过回访发现,采用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观察组,其再次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还能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贺良,钟伟,李宁.骨科医生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04),:241-244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3

【摘要】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15个月,30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功能评定:22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7.6%。,其中发生有延迟愈合迹象1例,经过石膏外固定制动后骨折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基本恢复到伤前功能,生活自理。结论锁定钢板固定,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较好固定选择。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骨质疏松骨折固定术肱骨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险性增高的主要原因。据报道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骨折,导致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额的医疗费用。自2006年3月~2010年4月,我院采用各种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3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4岁,平均67.6岁。按照neer骨折分类标准(Ⅲ型和Ⅳ型骨折属于粉碎性骨折):Ⅲ型22例,Ⅳ型8例;全部病例X线摄片或骨密度检查均提示有中度或重度骨质疏松改变。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其它2例。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术后C形臂X线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佳,钢板位置良好,近端螺钉未进入关节面。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正常,内固定可靠稳妥。但应注意患者的选择、围手术期合并症处理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2手术方法术

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有骨缺损患者同时行异体骨或自体骨植骨。经C形臂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当长度的锁定加压接骨板,安置于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接骨板高度不要超过大结节,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mm左右。钢板下的骨膜不剥离,先用皮质骨螺钉将接骨板临时固定于肱骨干上,安装导向器向肱骨头固定锁定螺钉4枚,注意螺钉长度不应穿过关节面,然后用1把复位钳将肱骨干与钢板固定,取除临时固定螺钉,如果可能,用1枚普通加压螺钉常规行主骨折块间的自动加压,其余的钉孔置入自钻自攻螺钉。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预防并发症。

3讨论

3.1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对粉碎性或移位明显的Ⅲ、Ⅳ型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手术方法互有优缺点。闭合式和开放式克氏针固定,由于固定松散,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且易发生退针,从而导致治疗失败;骨折块间钢丝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对肱骨近端粉碎的骨折是不适宜的,也较难维持复位和固定的效果;三叶形钢板和“t”形钢板,由于螺钉与钢板结构松散,易导致螺钉拔出,特别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形成内固定失效。对于肱骨近端Ⅳ型骨折,肱骨头游离完全失去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许多学者认为应早期行肱骨头置换术,可防止骨不连及肱骨头坏死,其近期疗效好于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也不能回避假体寿命、松动及周围骨折的问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ao将加锁髓内钉技术和外固定架技术融入一个系统,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新的内固定装置――锁定式内固定支架,锁定加压接骨板材质是钛合金,其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因此应力遮挡非常小。

3.2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要点对于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过度的软组织剥离是造成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5],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要注意运用微创观念。尽可能地少剥离周围组织及骨折片上的组织,且不需要切开关节囊,不用剥离骨膜,这可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接骨板放置的位置要在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后侧,具体定为肱骨大结节近侧止点头侧5m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mm处。接骨板近端高度宜低于肱骨大结节顶点5mm左右,以保证术后肩关节外展时不发生肩峰撞击[6]。对于有骨缺损患者行植骨是非常必要的,植骨可以填塞空腔、支撑骨折端并促进骨折修复,使骨折内固定更加牢固。

3.3中医特色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应用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肱骨粉碎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本组病例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所用院内制剂骨康方经过多年实验及临床证实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并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一种全新概念的固定器械,既具有操作的简单性,也具有固定的坚固性;既具备普通钢板的一般特性,更具有现代生物学固定的优点。本法适应症广,尤其对老年人中度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其他任何一种内固定方法不可比拟的稳固性。且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手术操作中微创理念的运用加上其固定的稳固性,可明显减少肱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因此,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碧瑶;王钲;;按动手法配合中药涂擦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年03期

[2]姜保国,傅中国,张殿英.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3(3):133.

[3]马庆文;马建民;王玉海;;解剖型钢板治疗高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饶根云,王哲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2):186.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

骨质疏松极易引发如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机体吸收功能等均明显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极高,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1]。我院对3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以观察分析其疗效,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取选对象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7~82岁,平均年龄(68.96±5.37)岁;腰椎部位骨折25例,胸椎部位骨折5例。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9.37±5.29)岁;腰椎部位骨折22例,胸椎部位骨折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差别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有绝对卧床并用软枕垫在胸腰部、脊柱复位、使用支具在腰部外固定、功能康复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具体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局部麻醉后用C型臂X线透视确定并标记好伤椎位置,试压复位骨折,选取伤椎弓体根外位置作穿刺点,穿过弓根内到椎体前方1/4位置停止并将内芯抽出,然后将造影剂者如椎体内。将骨水泥缓慢推注经椎体内,椎体内完全充满骨水泥即可停止推注。待骨水泥充分凝固后拔出穿刺针,最后覆盖好切口,手术结束。两组患者均在1个月后进行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活动能力评分1个月后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分[2]:1分表示患者活动能力恢复正常,行动没有困难;2分表示患者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是不能独立行走需依靠外力帮助;3分表示活动能力仍受限较大,只能使用轮椅或者坐立无法站立行走;4分表示活动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仍需卧床。

1.3.2疗效评价在治疗6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价,分为以下几个标准[3]:①治愈:各项基本的身体功能恢复正常水平,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可以正常进行;②有效:椎体有较大的改善,有轻度的疼痛感,日常生活和工作未受到影响;③无效:身体功能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处理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用(x±s)描述计量资料,用t对其进行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对其进行检验,用p

2结果

2.1两组活动能力评分对比1个月后对两组的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对照组为(2.10±0.51)分,观察组为(1.28±0.32)分,后者的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前者,p

2.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后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前者更佳,p

3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骨折处及周围会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而以往临床上采取骨折复位、卧床休息以及功能康复锻炼等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但是由于需要患者长期地卧床,出现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患者康复受影响较大,效果不甚理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过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可以有效地稳固椎体避免其塌陷,手术创伤小,因此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4,5]。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pVp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进行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33%,效果优于对照组的73.33%,p

综上所述,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患者的活动能力恢复比较快,值得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07):715-716.

[2]金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08):109-110.

[3]范兆阳,刘永西.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03):144-150.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髋部骨折逐年增多,且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加之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以及合并心、脑、肾等多脏器功能减退等有关疾病,大大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如何有效治疗骨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手术辅助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11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年龄60~91岁,平均74.8岁,80岁以上者31例。股骨颈骨折52例,男23例,女29例,按Garden分型:Ⅲ型39例,Ⅳ型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男27例,女37例,按evans分型:Ⅲ型34例,Ⅳ型30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

1.2并发症

本组88例(76%)存在内科并发症:心血管疾病67例,糖尿病41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其他疾病4例,其中有两种合并症67例,以糖尿病、高血压为多,3种以上合并症22例。

1.3骨质疏松

采用美国Lunar公司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行健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均有骨质疏松症,见表1。表1116例患者治疗前股骨近端骨密度平均值

1.4治疗

1.4.1治疗内科并发症

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参麦、二磷酸果糖等改善心功能;邀请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空腹8mmol/L以下。

1.4.2手术方法选择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52例,其中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置换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行DHS固定36例,蛇形解剖钢板固定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9例。

1.4.3骨质疏松的治疗

处理骨折的同时,鼓励患者健侧肢体活动,肌肉收缩锻炼,给予降钙素以控制骨转换,如密钙息、维生素D和钙剂,如钙尔奇、乐力钙等。

2结果

本组1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6年,平均19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髋关节功能状况(按Harris评分标准)及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组81例(包括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根据标准本组髋关节功能优81.2%,良11.3%,差7.4%,优良率92.5%。关节置换组35例(包括6例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改行髋关节置换),优69.8%,良22.6%,差6.6%,优良率93.4%。

3讨论

3.1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而老年人体质差,多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最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是一种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由于生理的特点,绝经后妇女使骨质疏松的高发年龄。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临床住院病例中因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比脊柱骨折高,其主要原因是后者往往经保守治疗而免于住院,而前者绝大多数需做特别处理而住院。因此对骨质疏松应给予重视。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单纯手术处理是不够的,骨量减少和骨质量改变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骨折后全身或伤肢活动量明显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发展,关节退变,肌肉萎缩再次加重。早在1998年tosi就指出,不止要修复骨折,也要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因此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打破骨折后骨质疏松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尽快恢复伤肢的活动及负重功能,同时应提早采用有意义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给予降钙素制剂等,提高患者的骨质量。

3.2手术方式的选择

老年髋部骨折,由于愈合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大多都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患并发症,这就要求制定的方案既不复杂,又要最大限度地防治和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力求早期离床活动,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老年髋部骨折,究竟采用何种手术方法,笔者认为对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身体状况好,合并症少,生理代偿能力可,骨质疏松不太严重,关节功能及活动量较高者可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对65岁以上,伤前活动量少,对生活质量要求较低,合并症多,生理代偿能力差,且骨质疏松明显,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关节置换,安全可靠,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多,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较短,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采用DHS、蛇形钢板内固定;对于高龄患者,身体状况差且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因内侧骨折、塌陷,股骨颈失去支架采用DSH或蛇形钢板,以造成肢体短缩,外旋畸形及髋内翻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6%~20%,因此主张选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其优点在于缩短了术后康复期,能提供早期的关节活动,解决了内固定不牢的弊端[2]。国外学者报道关节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失败率(4%)比DHS的失败率(20%)明显降低。本组116例,行内固定治疗81例,占69.8%,治愈率91.4%。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5%;关节置换35例(包括内固定失败,改行关节置换者6例)占30.2%,关节功能优良率93.4%。

3.3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就诊时多合并重要脏器病变,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本组116例,伴有其他系统并发症者88例,占76%,有两种以上并发症者占65.5%。这些并发症控制不好常常成为手术禁忌证或导致手术恶化,甚至危及生命[3]。术后3天连续复查血常规和血生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良好控制内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十分重要,同时骨科手术的预后不仅深受外科技术的影响,且与术前、术后的医疗与康复密切相关。老年人内脏器官生理功能老化导致储备能力低下,合理选择手术及方式,及时处理和有效预防早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因此,笔者认为仅依靠骨科医生的手术治疗还不行,还应强调内科、麻醉科、康复科和护理人员的密切协作,对患者健康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选择有效的麻醉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精心护理是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民,陆凯,陈俊波.膨胀自锁式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5):407.

2尹东,郑秋坚,刘斌,等.DHS、pFn与FH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00.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6

通讯作者:王长海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骨质疏松;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86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为广大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假体远期松动,一直是骨关节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多伴有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有很多学者认为骨质疏松与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松动关系密切[1~3]。孙国静等[4]的观点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内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占据优势地位,加上手术后卧床休息等废用因素的影响,骨量的流失更为严重。所以,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应当引起临床的重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的质量会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退化,还可引发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其他症状。

1防治骨质疏松的意义

1.1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松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在人工关节置换中,骨的质量对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骨密度越低术后发生假体松动、沉降的几率越大[5]。Sabo等[6]对23例(男10例,女13例)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患者髋臼周围骨密度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骨密度均较术前下降,5年后男性Ⅱ区丢失为术前71.0%,女性Ⅲ区则为术前66.8%。国内毛宾尧等[7]对5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随访,也发现术后髋臼假体周围骨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降低程度较其他部位严重。Boden等[8]对2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股骨柄周围骨密度进行8年随访观察,认为假体松动组中股骨柄周围骨量减少,而稳定组仅股骨近端有骨量减少。沈国平等[9]采集30具新鲜股骨标本,使用DeXa骨密度仪测试每个标本干骺端、颈部、ward三角区及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将骨质疏松标本进行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假体安装,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年骨质疏松程度的增加,假体置换后股骨上方应变也呈增加的趋势,随着骨密度的增加,假体近端和远端微动随之减少,关节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显著增加。并籍此得出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对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的影响是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易引起关节松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其松动率可下降30%~40%。

1.2可降低假体周围及其他部位再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多是轻微外力引起的脆性骨折,如果忽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则有极高的骨折再发生率。一项在瑞典的研究显示,766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经22年随访,再次骨折的发生情况是:骨折后一年内15%,两年内27%,五年内可达73%[10]。国内韦永中等[11]统计显示,初次髋部骨折后因未经正规的骨质疏松防治,而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即初次骨折后仅对骨折本身治疗,而未重视老年患者的全身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再次骨折的重要原因。Stenvall等[12,13]论证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的必要性。他们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发现同常规术后康复方法相比,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室内独立行走的能力,同时减少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

1.3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置换术的疗效和术后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症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所致疼痛,是由于骨吸收增加引起骨小梁骨折、骨组织机械变形压迫神经、骨钙动员增加以及周围肌群负荷增加引起疲劳、肌肉缺氧、代谢障碍、代谢物质的异常刺激引起,因而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缓解疼痛症状[14]。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人来说生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5]。

2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测量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方法很多,如X线、定量Ct、定量超声、DeXa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测量的常用方法是X线平片和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eXa)。因假体周围骨骨量丢失在20%以上时,X线平片才能判定假体周围骨质疏松,且X线平片不能对假体骨量丢失做定量分析。DeXa是一种精密、准确、低辐射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假体骨量丢失做定量分析。所以,DeXa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正逐步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DeXa对股骨假体周围骨量定量分析目前主要采用Gruen分区法,测定股骨假体上缘至假体柄尾均分3等份,由近至远将假体柄内外侧骨质划分为7、6、5区和1、2、3区,4区为紧靠柄尖至远端1cm股骨干部分(图1)。DeXa对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定量分析主要采用Delee等的分法,将髓臼分为3个区:以股骨头中心点为中心,作水平和垂直线,将髋臼分为上(Ⅰ)、内(Ⅱ)及下(Ⅲ)3个分区(图2)[16]。

3预防措施

3.1提高骨科医师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水平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首先面对的往往就是骨科医师,后者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骨科医师在治疗患髋的同时,应当意识到有必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再次发生骨折。对于已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是完全必要的[17]。骨科医生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骨质疏松诊疗重视程度不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骨质疏松症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所以,应该加强骨质疏松症的继续教育,使骨科医师面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时,能够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主动宣教并选择更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3.2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尤应具备一些相关知识,如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等。应注重合理膳食,保证有足够的钙摄入量,宜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应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适量的锻炼不仅能刺激骨骼内钙、磷的增加与维持骨量,还能增加肌肉的舒缩力量、关节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多晒太阳、适量饮酒、戒烟等。

4治疗方法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调整、抗骨质疏松西药应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运动治疗等。

4.1药物应用wHo把钙剂和维生素D类药的联合应用作为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础用药,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应加用降钙素及二膦酸盐类药的联合用药[18]。早期可选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降钙素。采用当前流行的间断用药法,降钙素50iU肌内注射,1次/d。14d后改为2次/周,每次50iU,维持至术后3个月。待骨吸收减缓后治疗中期加用或改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骨化三醇,0.125μg/d,后期可选用改善骨质量的药物,如二膦酸盐类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轻骨痛。福善美70mg,口服,1次/周。同时改善饮食,多食用钙含量高的食品[19]。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肾虚、脾虚、肝血虚、血瘀有关,符合老年人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临床工作中可酌情辨证应用。

4.2康复运动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正确的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主要方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住院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阶段(术后1~2d),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s,然后休息5min,每天90次左右。踝关节运动:仰卧位,进行足趾伸展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s,再放松,每天60次左右。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患者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第二阶段(术后3~7d),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屈膝运动,屈髋角度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20]。

如果患者病情允许,现多主张患者早期(术后第1天)进行的行走功能训练,循序渐进的行走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情绪,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减少卧床时间,促进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预防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综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全身健康的恢复,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有利于肌容量的增加及平衡能力的加强,减缓假体周围骨质疏松的发展,进而减少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假体远期松动。

参考文献

[1]thillemanntm,pedersenaB,mehnertF,etal.postoperativeuseofbisphosphonatesandriskofrevisionafterprimarytotalhiparthroplasty: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study[J].Bone,2010,46(4):946-951.

[2]almJJ,mkinentJ,Lankinenp,etal.FemalepatientswithlowsystemicBmDarepronetobonelossinGruenzone7aftercementlesstotalhiparthroplasty[J].actaorthop,2009,80(5):531-537.

[3]YamasakiS,masuharaK,YamaguchiK,etal.Risedronatereducespostoperativeboneresorptionaftercementlesstotalhiparthroplasty[J].osteoporosint,2007,18(7):1009-1015.

[4]孙国静,赵建宁.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男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人民军医,2007,50(4):218-219.

[5]孟增东,裴福兴.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松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70-571.

[6]SaboD,Reitera,SimankHG,etal.periprestheticmineralizationaroundcementlesstotalhipendoprosthesis:longitudinalstudyandcress-sectionalstudyontitaniumthreadedacetabularcupandcementlessSpotornostemwithDeXa[J].Calciftissueint,1998,62:177-182.

[7]毛宾尧,王岱生,沈是铭,等.髋部骨矿骨密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改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29-632.

[8]BodenH,adolphsonp,obergm.Unstableversusstableuncementedfemoralstems:aradiologicalstudyofperiprostheticbonechangesintwotypesofuncementedstemswithdifferentconceptsoffixation[J].archorthoptraumaSurg,2004,124:382-392.

[9]沈国平,王正,罗从风,等.老年骨质疏松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7):462-464.

[10]FriesendorffmV,BesjakovJ,kessonK.Long-termsurvivalandfractureriskafterhipfracture:a22-yearfollow-upinwomen[J].JBoneminerRes,2008,23(11):1832-1841.

[11]韦永中,范卫民,王美莲,等.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77-79.

[12]Stenvallm,olofssonB,nybergL,etal.improvedperformancein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mobilityafteramuhidisciplinary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inolderpeoplewithfemoralneckfractur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with1yearfollow-up[J].JRehabilmed,2007,39(3):232-238.

[13]Stenvallm,olofssonB,Lundstromm,etal.amuhidisciplinary,multifactorialinterventionprogramreducespostoperativefallsandinjuriesafterfemoralneckfracture[J].osteoporosint,2007,18(2):167-175.

[14]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0(2):111.

[15]盂迅吾.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长期随访[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06-207.

[16]孙国静,赵建宁.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5):528-530.

[17]Karachaliost,LyritisGp,KaloudisJ,etal.theeffectsofcalcitoninonacutebonelossafterpertrochantericfractures[J].JBoneJointSurg(Br),2004,86B:350-358.

[18]BoonenS,RizzoliR,meunierpJ,etal.theneedforcliniica1guidanceintheuseofcalciumandvitaminDinthemanagementofosteoporosisaconsensusreport[J].osteoporosint,2004,15:511-519.

[19]陈戎波,范少地,胡万华,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799-801.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7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局。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8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骨折患者中,骨质疏松性髋关节和脊椎骨折占90%以上。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有椎体骨折病史的女性继发椎体骨折的危险要比没有先期骨折者高出4倍,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也增大了[1]。

拍摄常规的X线片是诊断脊柱椎体骨折的传统方法。定量和半定量的形态学测定为定义椎体骨折或是畸形提供了精确的方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和治疗不当进一步增加了与此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临床医师确认并且治疗所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折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1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抗骨折效应研究现状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基本分为两类,即抑制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

1.1雌激素大量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雌激素是健康女性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确立了性激素补充疗法在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作用。来自美国健康协会的实验表明,雌激素和黄体酮联合用药比雌激素本身的益处更大[2]。

1.2降钙素根据形态测量学椎体骨折标准,每天应用该药200iU的实验组在3年之后达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骨折目标,这种意义一直保持到了试验的第5年[3]。

1.3甲状旁腺激素有关甲状旁腺激素的实验表明,1次/d,20μg和40μg的注射疗法可以提高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用甲状旁腺激素治疗达21个月以上的患者,持续存在一个或是多个椎体骨折的危险分别降低65%(20μg)和69%(40μg)[4]。接受治疗9~12个月时,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即开始下降,美国FDa推荐该药的使用期限最多不能超过2年。

1.4阿仑膦酸盐在多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研究中一直在评估阿仑膦酸盐的效应。骨折干预试验(Fit)评估了伴有骨质疏松症绝经期后女性应用阿仑膦酸盐的抗骨折效应。在随后的分析中,Fit实验亚组群患者应用阿仑膦酸盐使临床椎体骨折的一年期危险降为59%。用药12个月以后阿仑膦酸盐明显降低了多发症状性骨折的危险(p=0.028),用药6个月之后多发症状性椎体骨折的危险亦降低(p=0.044)[5]。

有一项研究探讨阿仑膦酸盐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在对绝经后女性亚组群单独的分析中发现,与阿仑膦酸盐联合用药组群相对于安慰剂组群形态学测定的椎体骨折明显减少(p=0.05)。

1.5利塞膦酸盐利塞膦酸盐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减少骨折危险的有效性方面已经得到几项临床试验的证实。北美患者椎体功效研究(VeRt-na)和多国患者椎体功效研究(VeRt-mn)项目评估了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女性(基线处腰椎t-计分≤-2)应用利塞膦酸盐治疗形态测定性椎体骨折的效应。在两组研究人群中5mg/d利塞膦酸盐的治疗分别使一年期的形态测定性椎体骨折减少65%和61%[6]。用利塞膦酸盐5mg/d治疗持续6个月以后,临床认定的椎体骨折也明显减少。服用利塞膦酸盐组临床认定的骨折发生率为0.1%,安慰剂组则为1%(p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腰椎t计分≤-2.5),绝经后女性服用利塞膦酸盐5mg/d,6个月时临床认定的非椎体骨折明显减少,一年之后减少到74%[8]。

在两项为期一年的预防、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研究中也有利塞膦酸盐的抗骨折效应报告。将这两项研究数据进行后期分析时显示,5mg/d利塞膦酸盐的治疗持续一年之后与服用安慰剂的人群相比,椎体骨折的危险率降为70%(p

1.6雷洛昔芬在一项研究中对雷洛昔芬的早期抗骨折效果进行了多重结果(moRe)验证,研究对象为绝经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股骨颈或是腰椎t计分≤-2.5)。进行随后分析显示,在整个实验人群雷洛昔芬60mg/d可以明显降低一年期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达到68%;可以使有椎体骨折倾向的女性降低66%。目前尚未见关于雷洛昔芬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据资料。

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用药原则

第一次骨折之后极大提高了继发骨折的危险,在治疗这类患者时迅速、有效的药物干预十分关键。

2.1绝经后女性的药物治疗所有绝经后,年龄在65岁以上的女性和年龄在60~64岁,体重

2.2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用利塞膦酸盐和阿仑膦酸盐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还建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5mg/d,≥3个月),可以同时服用利塞膦酸盐和阿仑膦酸盐,以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期出现明显骨丢失[3]。

3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现状

目前利塞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和雷洛昔芬的早期抗骨折研究资料翔实、充分。对于绝经后伴有椎体骨折倾向的女性患者,使用利塞膦酸盐可以降低一年期形态测定性椎体骨折发生率;对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阿仑膦酸盐和雷洛昔芬一年期的抗骨折数据具有可信度,两种药物均产生了明显的降低临床性椎体骨折危险。但目前缺少关于雷洛昔芬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的资料。

参考文献

[1]BlackDm,ardennK,palermol,etal.prevalentvertebraldeformitiespredicthipfracturesandnewvertebraldeformitiesbutnotwristfractures.StudyofosteoporoticFracturesResearchGroup[J].JboneminerRes,1999,14:821.

[2]RossouwJ,andersonG,prenticeR,etal.Risksandbenefitsofestrogenplusprogestininhealthypostmenopausalwomen:principalresultsfromthewomen'sHealthinitiative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ama,2002,288:321.

[3]蔡久波,白云,肖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2):228.

[4]neerRm,arnaudCD,ZanchettaJR,etal.effectofparathy-roidhormone(1-34)onfracturesandbonemineraldensityinpostmenopausalwomenwithosteoporosis[J].nenglJmed,2001,344:1434.

[5]LevisS,QuandtSa,thompsonD,etal.alendronatereducestheriskofmultiplesymptomaticfracture:resultsfromtheFractureinterventiontrial[J].JamGeriatrSoc,2002,50:409.

[6]ReginsterJ,minneHw,SorensenoH,etal.Randomizedtrialoftheeffectsofrisedronateonvertebralfracturesinwomenwithestablished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Vertebraleffica-cywithRisedronatetherapy(VeRt)StudyGroup[J].osteoporosint,2000,11:83.

[7]wattsnB,adamiS,ChesnutC.Risedronatereducestheriskofclinicalvertebralfracturesinjust6months[J].JBoneminerRes,2001,16(suppl1):s407.

[8]HarringtonJt,eastellR,Bartonip,Bolognesema.Risedronatesignificantlyreducesnonvertebralfracturesassoonas6monthsin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C].presentedat:84thannualmeetingoftheendocrineSociety,2002.

[9]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Screeningforosteoporosisinpostmenopausalwomen:recommendationsandrationale[J].anninternmed,2002,137:526.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阿法骨化醇;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3(c)-0094-04

effectofalfacalcidolintreatingpostoperativeresidualpianofpercutanouskyphoplasty

ZHUJun1XULiebing2ZHanGtianyi1DonGwei1LiLixin1HanYing1KonGFanlin1FanGuofeng1

1.Departmentoforthopedics,CnpCCentralHospital,Hebeiprovince,Langfang065000,China;2.occupationalHealthtechnologyCenter,CnpCCentralHospital,Hebeiprovince,Langfang06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alfacalcidolintreatingpostoperativeresidualpianof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andincreasingbonemineraldensity(BmD).method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3,inCnpCCentralHospital,theclinicaldataof62patientswith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underwentpKp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observationgroup(32cases)wasgivenalfacalcidol+calciumcarbonateD3,controlgroup(34cases)wasgivencalciumcarbonateD3.VaSafteroperation1dandeachfollow-up,BmDoflumbarvertebraandrightfemoralneckbeforeoperationandeachfollow-upwererecorded,thecasesofbonecementleakage,operativecomplications,new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andsideeffectofdrugwererecorded,calcium,phosphorusofblood,hepaticandrenalfunctionwereexaminedateachfollow-up.Results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meantimewas(15.5±0.6)months.therewasnosideeffectofdrugcase,metabolismdisordersofcalcium-phosphate,hepaticandrenaldysfunctionduringfollow-up.theVaSoftwogroupsbeforeoperation1dwerecompared,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operation6,12months,VaSof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VaSoftwogroupsafteroperation12monthswerelowerthanthoseafteroperation6months,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BmDoftwogroupsbeforeoperationwerecompared,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operation6,12months,BmDof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lfacalcidolcomboinationcalciumcansignificantlyincreaseBmDandeasepostoperativeresidualpianofpKp,anditslong-termadversereactionissmall,andwhichisverysafe.

[Keywords]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alfacalcidol;percutaneouskyphoplasty

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pKp手术可以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并稳定椎体骨折,能快速消除骨折椎体疼痛,避免了以往长期卧床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所带来的大部分并发症。但pKp治疗后残余的骨质疏松性疼痛及骨密度进一步降低等一些临床现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本研究比较pKp治疗后联合阿法骨化醇+钙剂与单独应用钙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pKp术后残余痛及增加骨密度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3年1~12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42例,双椎体骨折4例,单椎体骨折62例,共70个椎体;年龄57~85岁,平均(70.3±7.5)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阿法骨化醇+碳酸钙D3治疗),男11例,女21例,34个椎体。对照组34例(采用碳酸钙D3治疗),男13例,女21例;36个椎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表1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纳入标准:①有完整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X线、Ct、mRi影像学资料及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报告;②根据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确诊[1]为骨质疏松并发生椎体压缩的骨折患者;③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诊断为骨质疏松症[2],t值

排除标准:①病理性、代谢性骨质疏松;②对抗骨质疏松药物过敏、低血钙、肝肾功能不全者;③Ct显示椎体后缘、椎弓根破裂的骨折;④不能完成随访的患者。

1.2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伤椎,标记椎弓根体表投影。消毒、铺单,在伤椎椎弓根进针点局部浸润麻醉,应用带专用穿刺针经皮穿刺,正侧位透视监测进针角度,达到侧位像椎体前中1/3,正位向椎体中线时置入导针,取出穿刺针,沿导针置入工作套管,侧位像工作套管越过椎体后缘0.5cm时置入球囊,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逐步扩张球囊,当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维持压力1min,拔出球囊。调制骨水泥至骨水泥固化呈“牙膏”状时,在透视下缓慢注入椎体内,视骨水泥弥散情况调节注入速度,如发现明显渗漏则停止注射。注射结束后等待约5min,旋转注入管使骨水泥断裂后再拔出。缝合创口、敷料包扎。

1.3术后治疗

术后观察患者腰背疼痛是否加重,双侧下肢有无神经症状,伤口有无感染、血肿。常规生命体征监护、低流量吸氧、卧床6h,滚动翻身,6h后鼓励患者佩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即刻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碳酸钙D3口服,1.5g/次,1次/d;观察组:阿法骨化醇口服,0.5μg/次,1次/d,碳酸钙D3口服,1.5g/次,1次/d。行抗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每日充足阳光照射。

1.4观察指标

录术后1d,术后6、12个月随访时VSa评分。术前,术后6、12个月随访复查骨密度,记录L2~4平均骨密度(BmD)值及右股骨颈BmD值。记录骨水泥渗漏病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时有无新发骨折。有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药物副作用。随访时监测患者血钙、磷,肝肾功能等化验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耐受手术,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平均(15.5±0.6)个月。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2例患者出现椎体前缘骨水泥泄漏,1例患者出现椎间盘泄露,均无症状。一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升高,考虑为精神紧张及疼痛刺激所致,给予手术暂停手术、心理安慰及低流量吸氧后复测血压正常,安全完成手术。各次随访患者无胃肠道副作用。血钙、磷,肝肾功能等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2.1两组术后VaS评分情况

两组术后1d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后1d降低,且术后12个月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VaS评分(分,x±s)

2.2两组术前、术后BmD情况

两组间术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Bm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术前、术后骨密度情况(g/m2,x±s)

3讨论

老年人因出现代谢障碍以及摄取、吸收维生素D能力减弱,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较高[3]。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表现为BmD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并致骨脆性增加[4],多以绝经后女性多见,而目前男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增多也逐渐引起医生的重视[5]。椎体骨小梁稀疏,刚性下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逐年提高,而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以老年胸腰椎骨折较为常见[6],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和手术两种方式。而保守治疗需患者长期卧床,由此引发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多导致老年患者死亡。且老年患者因各系统退化也难以耐受开放手术。目前pKp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7-9]。该术式有效矫正后凸,恢复椎体高度,缓解骨折疼痛,术后短时间允许患者下地活动,减少了卧床并发症,降低骨折患者护理难度,缩短住院时间,充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术式创伤小,应用局部麻醉更降低了老年患者因全麻导致系统衰竭的风险。pKp已被临床医师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单纯pKp手术仅完成骨折椎体的强化和缓解骨折疼痛,并不能达到抗骨质疏松的效果,患者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部疼痛,骨密度低等问题并没有通过手术有效解决。pKp是系统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后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贯穿整个骨质疏松症的始终[10]。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远期疗效还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关[11]。抗骨质疏松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在于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骨量,预防骨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2],主要方式是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阳光照射以及联合严格的药物治疗。

钙是骨的重要构成元素,在骨的形成和吸收中具重要作用,充分重视钙的补充,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发挥具重要作用[13]。而钙剂补充,因老年患者肠道功能的退化无法有效、充分吸收,而骨骼种钙的仍在缓慢的流失,因此单纯的钙剂补充,患者骨密度增长相对缓慢,再骨折风险增加。临床上推荐联合用药即一种抗骨质疏松药+钙剂+维生素D3[14]。阿法骨化醇在体内起调节钙、磷平衡,增加钙的吸收,降低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改善骨质疏松症[15]。研究发现,阿法骨化醇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取得良好的效果[16]。进入人体后可于肝脏内快速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这适用于内源性1,25-(oH)2D3缺乏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7]。可以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18]。并能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从尿中流失,降低骨吸收率[19]。本研究通过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对比单独应用钙剂发现,应用阿法骨化醇更能有效的增加患者骨密度,进而有效缓解pKp术后残余痛,并降低再骨折风险。研究同样证实维生素D和钙剂联合应用可有效避免髋关节以及任何形式的骨折[20]。肌肉可以有效的保护骨骼,预防跌倒。有学者发现,应用阿法骨化醇可通过维生素D的增加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肉力量[21]。阿法骨化醇属于一种激素原或是激素前体,与作为激素类的骨化三醇有所不同的是,长时间服用并不会引起与激素有关的不良反应,能理想地补充内源性维生素D3不足而不会出现激素过量[22]。通过本研究的随访监测肝肾功能发现,长时间应用阿法骨化醇并未引起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也未出现患者血钙和磷的代谢失常,证明了药物长期服用的安全性。随访中我们发现,患者并未出现胃肠道反应,有很好的长期服药依从性。骨密度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和椎体再发骨折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23]。进一步说明了该药物可长期、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椎体再骨折。

本研究由于样本量小,且为回顾性病例分析,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明。综上所述,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有效缓解pKp术后骨质疏松性残余痛,且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maoLF.alendronateandcalciumcarbonateintreatment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J].panminervamedica,2014,56(2):115-131.

[2]刘晓红,卢文,钱浩等.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3):418-421.

[3]王如然,鞠大宏,S胜男,等.左归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肾阴虚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2):259-261.

[4]杨雪骅,陈志君,左权,等.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碳酸钙联合应用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32例疗效分析[J].上海医药,2014,1(36):28-31.

[5]Farahmandp,SpiegelR,RingeJD.maleosteoporosis[J].ZRheumatol,2016,75(5):459-456.

[6]钟娇.降钙素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9):1336-1340.

[7]李停,宋建东,李志钢,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预防[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2):314-317.

[8]高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42-45.

[9]樊庆凯,龚维明,宁斌等.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11):73-76.

[10]顾昊,薛启明,王瑞平,等.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oVCF临床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9):821-824.

[11]覃裕,邱冰,朱思刚,等.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25-(oH)D、BaLp、BGp的影响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8):1035-1038.

[12]陈霞平,王俊华,王刚,等.钙剂、活性维生素D3对十堰地区低骨量人群的干预[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4(17):347-349.

[13]范顺武,万双林,马彦.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与新发椎体骨折的相关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1):86-91.

[14]JiangY,ZhangZL,ZhangZL,etal.menatetrenoneversusalfacalcidolinthetreatmentofChinesepostmenopausalwomenwithosteoporosis:a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ed,doubledummy,positivedrug-controlledclinicaltrial[J].Clinintervaging,2014,9(8):121-127.

[15]闫景刚,段卫华.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34-37.

[16]翟艳新,陈红艳.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78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4,11(27):994-995.

[17]朱超,刘伟,王华,等.阿仑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5-88.

[18]柴仪,李倩,田伟明,等.补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引发的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骨代谢和动脉氧合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8):1467-1471.

[19]avenella,makJC,o'ConnellD.VitaminDandvitaminDanaloguesforpreventingfracturesinpost-menopausalwomenandoldermen[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14,(4):CD000227.doi:10.1002/14651858.CD000227.pub4.

[20]itoS,Haradaa,Kasait,etal.Useofalfacalcidolinosteoporoticpatientswithlowmusclemassmightincreasemusclemass:aninvestigationusingapatientdatabase[J].GeriatrGerontolint,2014,14(1):122-128.

[21]RezakhanihaB,HesariSF,GoudarzipK.DoesadministrationofvitaminCimprovesosteoporosisinpost-menopausalwomenasinglecenterrandomizedcasecontrolstudy[J].Biomedical&pharmacologyJournal,2014,7(2):557-561.

[22]葛云林,陶利江,R一生,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J].颈腰痛杂志,2016,37(5):404-407.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8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退行性的骨病,中医辨证论治“肾藏精,精化髓骨依赖髓以充养”,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其表现在脊柱,髋部及四肢肋部的持续性的静息疼痛,其与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故我们应用中医外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标”症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和血疏通经络,补益强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门诊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为60-80yo,平均年龄为74yo,伴有肢体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应等临床症状的,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各为25男25女。

1.2方法在所有患者均维持西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同时,处理组将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个体化运用中医外治法予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及膏药敷治,即对患者的标症进行对症处理。单纯西药治疗组则不予以任何中医外治法处理,在必要时处方nsaid药品止痛。

1.3随访及评定治疗经疗程1年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临床体征体检结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及《mpQ疼痛问卷melzack,1987》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对患者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门诊每3月随访一次以跟踪干预疗效稳定性。

2结果100例患者分组并顺利完成治疗和疗程结束后的跟踪随访。治疗疗程均为1年,随访时间皆为3月。其中处理组在目标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如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积极性,而心理适应因个体差异性表现各异但整体有好转趋势。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见表1,2,3。(非参数检验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

*: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结果。

表2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

χ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χ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其骨密度值均得到改善提高,但两者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中医药的介入并不能对骨密度的改善起到影响,但是对患者骨折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医药治疗介入多患者最终治疗目标有正面积极效应,这与目前骨质疏松治疗提倡不单纯以骨密度作为疗效评估的提法相符合。

3讨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是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病因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多种因素相关,在遭受轻度创伤或其它风险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了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治疗上多倾向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涉及不多,而即使有所见得有些治疗也是把该病误作骨关节炎等他病进行治疗,造成了盲目治疗缺失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所以,我科以先明确诊断,维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前提基础上,施予中医外治法干预其临床症状,从标症入手,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信心,促进骨质疏松患者心里健康。其作用机理在于中医调治的特点,如针灸有调节经络、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等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和膏药外敷是具有特效的传统体外局部给药途径的优势,这些都反馈式调节人体神经疼痛敏感性(痛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痛处氧代谢,有利于炎症物质消除,从而起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疗效。而推拿按摩又可以舒缓筋骨,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包括指导患者练功(如易筋经锻炼)此类运动疗法属于医患合作的积极模式,其次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外治法医生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面交流,不可排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心理疏导有良性的诱导暗示作用。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体现出中医“以人为本”个体化方案,再者中医外治法在其副作用和医疗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竞争力。中医外治法属于中医医生康复学,适当将其灵活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对该病临床症状有效干预做到标本兼顾,才是对患者来说最完美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赵咏芳,张弋,史万钟等.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型初步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1998,10(5):9-10.

[2]刘忠厚.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

[3]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第一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7.

[4]沈霖.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32.

[5]刘鲜祥,林燕萍.骨质疏松性骨折[m].第一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6-80.

[6]朱冰,徐慧兰.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5增刊:473-475.

[7]杨明会.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9(4):67-68.

骨折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固定治疗;临床疗效

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外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生率约占脊柱骨折的50%,好发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常伴有前脊柱、中脊柱,甚至后脊柱的破坏,可能导致脊柱的不稳定,以及椎体的压缩、椎管的变形,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2]。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创伤相对较轻,并且固定、复位效果相对较好,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本研究中,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3.0~74.0岁。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但是没有明显的脊髓和神经压迫等临床体征,经过药物、物理治疗等综合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疗效不佳,通过X线片、Ct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1.2治疗方法患者采取俯卧位,适当垫高髂前、肩部,使患者的腹部和胸下部保持悬空状态。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待准确定位后,以病变节段为中心,采取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患椎及邻近的上、下椎体关节突和椎板。根据Roy-Camille椎弓根定位法,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在C形臂X线引导下,分别植入4枚aF钉至患椎上、下椎体部位。对于存在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给予单侧椎板,或者全椎板减压术,并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的情况进行探查,安装连接棒和横杆。待椎板间或横突间凿粗糙后,植入自体髂骨,并放置引流管,进行有效引流,关闭切口,逐层缝合。患者术后卧床休息4~6周,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期间注意进行钙剂的补充,术后7d在支具保护作用下,开始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一般情况下,术后2周可以拆线出院,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可以脱离支具,逐渐进行负重活动。

2结果

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后,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柱融合好,没有活动障碍,矢状位生理曲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X线检查显示固定物没有出现松动、脱落,以及脊柱侧弯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3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所以,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脆性大大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退化因素,导致了老年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相对较容易出现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症相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3]。近年来,随着我国年龄区域老年化,所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国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

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患椎的生理弯曲和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彻底消除对神经的压迫,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常椎体由纵横交错的小梁骨构成,当脊柱遭受强大外力作用时,通过椎间盘,将压缩力传至椎体终板,当作用于脊柱的强大外力超过小梁骨的承受负荷,小梁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椎体骨折[4]。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以及失眠等症状。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椎体严重压缩,或者严重椎弓根破坏的患者;伴有椎间盘突出症,并且已经出现椎管狭窄、脊髓神经根受压等症状的患者;伴有脊柱不稳的患者[5]。由于老年患者除了骨质疏松外,还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术前要做好各项检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细致,尽可能减少出血,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给予患者适量的钙剂补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中,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后,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柱融合好,没有活动障碍,矢状位生理曲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X线检查显示固定物没有出现松动、脱落,以及脊柱侧弯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总而言之,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铁民.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体会.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6):100-101.

[2]安伟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51-52.

[3]陈志文.椎弓根钉固定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