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十篇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十篇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6:49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1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 测评工具

2.2.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 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 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 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 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 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

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

SD

m

SD

t

p

创新意识

3.54

0.86

3.27

0.67

3.03**

.003

创新能力

3.42

0.92

3.28

0.76

1.41**

.159

竞争心

3.68

0.97

3.43

0.72

2.60**

.010

3.3.3 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 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

B

R[2]

Beta

t

p

创新意识

学习压力

-.183

.032

-.180 4.315

.000

创新能力

学习压力

-.210

.014

-.195 3.436

.001

适应不良

.376

.055

.306 5.534

.000

抑郁

-.185

.066

-.156 2.612

.009

竞争心

学习压力

-.242

.047

-.218 5.255

.000

4 讨论

4.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 结论

5.1 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 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 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 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 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 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2

关键字:中小学校长素质途径方法

前言

教育的发展状况关键靠学校体现出来,学校的发展状况关键靠校长来实施,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说过:“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故此校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我省中小学校长协会于2005年起,启动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实行素质提高培训工程。

前些日子通过在华中师范大学师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新时代中小学校长的自身素质的提高途径和方法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校长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善于学习和总结,才能增长知识和才干,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深入日常事务

校长的角色既代表校长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与身份,也包含社会要求校长所采取的行为模式,既包含社会对校长行为的期待,也包含校长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如果孤立的高高在上,必然是堵塞视听,让自己的行为和校规脱离实际,深入日常事务,分为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用爱心和学生交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识发展,更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学习型群体,而非简单的僵化认识群体。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谋求发展,让一所学校的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要求教师把学习主体应该拥有的权利还给学生。如:给学生自己学习自主选择权利、课堂自由发问权利、探究过程中发表不同观点权利、共同接受教师授课艺术享受的权利等。深入细微之处,找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学习上的需要和苦恼,这样必然能使校长的感触更为直接,管理更有说服能力,久而久之,这就是一笔财富,就是一种习惯,成为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真心倾听老师的心声

任何学校的兴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老师是分不开的,老师是学校的生命倡导者,学校教育管理的成功,不是靠学校硬件外表的装潢,而是老师的教学教法是否起能符合时代的需要。老师不是机器,更需要中小学校长有领导才能和管理艺术。中小学校长要通过深入基层,直接和老师对话,必然能知道自己在领导方法上的缺陷,管理法规上的不足。校长只要深入老师中去,能真心倾听老师的心声、根据老师的某些建议和反馈去反思并改进管理,就一定有利于开发教师创造力,能合理听取和采纳教师的意见也是一种中小学校长领导素质的表现。

(三)通过沟通发展人才

赫伯特•a•西蒙曾说:“如果没有信息沟通,集体就无法影响个人了。”校长要懂得通过沟通去发现人才、留住人才、重用人才。如果说学校之间有竞争,那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就等于拥有市场竞争力。真心倾听老师的心声,合理采纳老师的意见,就是尊重和爱护老师。如何通过沟通,赢得教职工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使教职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需要中小学校长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二、保持新观念与时俱进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基于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的根本和关键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作为学校领导集体核心的校长,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时刻保持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具备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的本领。这就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一)学习时事政治

学校是当和人民办的,不是孤立的组织,校长要及时理解时事,保持发展方向和党中央的一致性,才不会孤军奋战,只有实时学习时事,才能根据政策,抓好各项工作,出新路。可以通过是听和看的形式学习时事政治。比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看报纸和杂志等来学习时事政治。不但要听和看,更要把国内外重大事件记录、收集整理、保存下来便于应用。把听到的和看到的时事新闻,对全体师生进行演讲,让大家都知道国际国内的形式。校长通过学习时事政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学校教育管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如中共十七大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个代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又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才有能力把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

(二)加强网络学习

2004年,我国教育部教人司[2004]36号文件发出了《关于“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的立项通知》,依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开发了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基地。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全面负责者,是学校一切行政工作的指挥者。21世纪开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因特网、电子邮件、虚拟现实等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运用,增加了人类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当代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着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至内容,转变着人们教育教学现忿和管理方式,同时对校长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本人认为中小学校长在实施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学习现在话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修养,具备校长的基本素质。

(三)提高业务素质

现代化教育的校长,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这是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没有广博的文化业务知识,没有真才实学,就担负不了领导学校的使命。一个校长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1.学习科学管理知识。现代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和高效率总是以科学管理为前提的。校长要取得学校管理的高效率,一方面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目标管理理论等,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另一方面,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管理知识,如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管理心理学、教育组织行为学等。校长要把经验与管理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渗为一体,集于一身,管理活动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2.学习具有育人技能。校长要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权威。尤其是现代教育,从教材、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革,校长在学校群体中要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及其理论水平。中小学校长要留心各类知识的变化与更新的信息,及时学习随时充电,并利用自身优势,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吸取和传播新知识,积累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校长的立身之本。

三、保持清醒头脑善于总结规划

在新形势下,校长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总结规划。要变传统的严密监督的强制观念为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激励观念,变传统的集权观念为分权并重的观念,变学生单纯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因此,校长要大胆改革创新,设法使自己具有创造性。但改革不是有现成的路子可走的,也是不能一贯的去套用别人成功的经验的,因为,别人的成功只是适合于别人的环境,不一定实用于任何环境的。这就要求校长对以前的工作善于总结,发现成功于不足,对以后的工作去做新规划。

(一)学会管理总结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善于积累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改革方法,才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才能走向科研的成功之路。既要学会总结经验,也要学会总结教训。经验是工作成功的启示,教训是工作失误的反思,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开展教改工作,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成功时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受挫时也不能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应认真思考,既要把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使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又要把失败的教训查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工作中经验丰富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但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导致经验主义。为此,必须注意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时对工作经验进行梳理,摒弃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东西,不断总结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经验,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使命任务的需要。

既要学会总结具体的,也要学会总结抽象的。要从更高的层次、更深的涵义去认识和理解总结工作的重要性,既要抓好有形的、具体的事物,也要抓好无形的、抽象的内容。既要总结工作的得失,也要总结工作方法、领导艺术、棘手问题处理以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惟有这样,才能使物质变成精神、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提高分析、解决各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各项要求,确保各项事业在科学的轨道上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学会管理分析

教学管理每个阶段、每一天面临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校长在实际管理中既要学会分析,也要学会综合。先分析、后综合,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乏综合,同时在综合过程中又不断分析,这是认识事物也是总结经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分析不是简简单单地分,而是依据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来分;综合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合,而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来合。在人们的实际思维活动中,往往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的过程同时就是综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寻找事物内在联系、探求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的洗礼,校长的能力和素质就必然的提高到又一个层次了。

(三)学会管理规划

学会管理规划,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法安排具体的工作,是管理者必修的课程。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别人的工作是否满足需要(不是过分要求),才能科学地管理,才能真正地推行绩效管理。在既有的经验上,做好新的时期规划,根据更为合理的规划规章制度去管理,这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校长需要修养这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个方面的素质,需要良好的心态综合的能力。

总之,领导艺术是一门管理艺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除了使自己具备宽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应不断的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完全依靠社会力量才能提高素质是不可取的。以上提到的中小学校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快捷实用、灵活和有效,符合教学管理实际,又能切实可行。特倾囊而奉之,与同仁共享。

参考文献:

[1]approachestoadministrativetrainingineducation.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1987.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3

【关键词】高校;国防生;科技创新;心理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在一定情绪状态下进行的,创新者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心理品质则是人的创新素质得以提升的基础。国防生作为新时期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群体,其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国防实力以及军队创新能力的水平。积极探索研究国防生科技创新心理品质,增强国防生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国防生良好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水平,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对东华理工大学250名国防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心理状况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94.8%。其中男218例,女19例。

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资料、比较等方法,对东华理工大学国防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访问咨询,收集整理数据,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与预处理,然后用SpSS11.5软件主要对国防生创新情感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研究结果。

二、国防生科技创新心理调查结果

1、国防生科技创新情感比较

(1)男女国防生创新情感比较。据统计可知:男女国防生的创新情感得分都在40分以上,男生的得分比女生略高。t检验值为0.82,从统计学角度分析,男女国防生在情感分值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对照问卷测验结果,表明处于青年阶段的男女国防生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情感,对培养国防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2)不同专业国防生创新情感总分差异分析。据统计可知:不同专业国防生创新情感平均数和标准差文理科差异较大。从方差检验来看组间F值为3.21,相伴概率为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至少有两组之间在创新情感总分上有明显差异。

据资料统计看出文科、理科之间相伴概率0.01远远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二者有显著差异,即文科要显著低于理科,其创新情感得分低于理科。这和我们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基本都是理工科有相当大关系,这一结果也与国内国外一些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不同年级国防生创新情感得分比较。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低年级国防生的创新情感得分男生的比高年级国防生较高。t检验值为0.09,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年级国防生的创新情感得分有一定差异。问卷测验结果同国防生现实表现是一致的,低年级国防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渴望创新。但往往到了大三、大四年级后,考研、部队实习、就业不用愁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的意愿和情感淡薄了!

(4)国防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心理的关系。据资料统计可知:方差检验的F值为4.37,相伴概率为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在创新情感总分上有明显差异。即经常关注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国防生创新情感要显著高于不关心课外科技活动的国防生。

2、国防生科技创新其它主要心理因素

(1)国防生科技创新的动机。动机反映思想意识,是国防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决定条件。通过对国防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动机调查,结果显示31.02%的国防生回答是为了“锻炼实践能力”;26.95%的是“将来深造打基础”;17.76%是“增长专业知识”;14.15%“为毕业论文提供帮助”、10.12%“为获取荣誉”。从心理动机来看,我校国防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普通大学生没什么差别。国防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不但锻炼、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而且增长了专业知识,为将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毕业论文提供了帮助。通过参加创新活动中,从不同层面上实践创新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2)国防生创新情感意识的认识现状。从问卷来看,被调查的国防生中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占总体的33.25%,认为自己情况一般的则占总体的59.57%,而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只占总体的7.18%。调查结果还显示,42.74%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好奇心,有较丰富的想象力、自信心和较强的意志力;57.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这种性格能力一般,没有人认为自己不具有这种性格特征。这说明国防生创新心理比较健康的,绝大多数国防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对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有强烈意愿的。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4.21%的国防生对大胆的创新思维仍持中立以及不支持的态度同时也暴露出其科技创新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国防生对创新心理品质的认知。问卷从国防生对创新心理品质的认知进行调查,28.13%的国防生认为决定创新心理品质的因素是兴趣和动机,26.89%认为是意识和思维,而认为是人格和意志占24.58%,知识和能力占20.40%。可见国防生对创新心理品质的认知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认识不是很清楚,理解还不到位,存在对创新和创新心理品质的认知比较分散的现状,这还有待学校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进行引导和培训。

(4)制约良好创新心理品质形成的心理因素。对制约国防生良好创新心理品质形成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反映出从众心理是可怕的,认为其销蚀、扼杀了良好创新心理品质形成的国防生占到33.76%;31.53%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国防生的心理定势,束缚了自身想象的空间;25.45%则认为,年轻人耐不住寂寞、浮躁的心理是制约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星;9.26%还认为过于严谨刻板的治学态度也不利于国防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结论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4

【关键词】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民族心理

1引言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是个体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基本信念等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认知风格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穷。近二十年,心理学家热衷于研究认知风格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张厚粲等人对大中小学生团体施测镶嵌图形测验,其研究结果表明:场独立性特征随着年龄而增加,青春期前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趋向于具有更强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含了多种心理品质:如个体的性格、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以及个体的认知风格、情绪体验和调节等等,其中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1]。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以及哈萨克族青少年开展认知风格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特点,并针对不同认知风格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新疆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同时为丰富和发展民族心理、新疆青少年心理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运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具有很好信效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认知风格分量表》[2]进行心理健康素质实施测查并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考察新疆地区青少年认知风格在年级、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新疆地区主要少数民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的现状和水平,以及发展变化的特点。

2方法

2.1调查对象

在新疆的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克州、喀什、塔城、伊犁7个地区,对26所学校112个教学班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层整体取样,并选取3255名学生为调台对象。回收并筛选有效问卷2149。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被试的人口统计资料表。

2.2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m认知风格分量表》。该量表包含认知决策、认知方法、认知加t、认知行为、认知倾向等5个维度。采取4级评定,各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其中“完全符合”为4分,“比较符合”为3分,“不太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各维度所属项目之和为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数即认知风格总均分。认知决策主要考察青少年是倾向于场景决策还是倾向于自我决策,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场景决策,得分越低,越倾向于自我决策;认知方法考察倾向于灵活还是单一,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灵活,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单一:认知加工是了解倾向于整体性加工还是局部性加工,得分越高,越倾向于整体,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局部;认知行为是了解青少年倾向于独立还是合作,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独立,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合作;认知倾向是了解青少年倾向于冒险还是稳重,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冒险,得分越低,越倾向于稳重。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3],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可接受范围[4]。

2.3数据处理

回收有效问卷2148份。问卷收集的数据由spssl2.0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总体结果

首先,对新疆不同民族、年级、性别青少年被试总体的认知风格及五个维度,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年级、性别的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在年级、性别、民族因素上,都存存显著的主效应;在年级因素上,认知策略、认知方法、利认知倾向均存在主效应;而在性别因素上,只有认知行为存在主效应。在年级与性别之间在认知策略和认知行为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在民族和年级之间在认知策略和认知方法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民族和性别之间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3.2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民族差异分析

从表3可见,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民族因素上,认知方法和认知行为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lsd检验发现,汉族与哈萨克族的认知方法显著高于维吾尔族;认知行为维度上,汉族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之间没有差异。

3.3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年级差异

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年级心理健康素质进行差异检验。

对新疆不同年级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各维度上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年级上的单冈素方差分析,表4结果表明:①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总体表现为小学五年级最高、初一年级呈下降到最低点,初二、初二年级回升,高中阶段适应发展比较平稳。经lsd检验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适应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差异不显著。②新疆青少年认知策略维度上初二年级得分最高,小五年级最低,旱现先升后降得发展趋势。lsd检验发现,小学五初一二得分显著高于小五、高二、高二,初一、初三、高一得分差异不显著。③新疆青少年认知方法维度上呈现波浪发展趋势。经进一步对不同年级的得分做lsd检验,结果显示:小学五年级学生人际素质显著高于其他6个年级;初一、初:最低;初三和高中二个年级得分差异不显著。④新疆青少年认知加工、认知行为维度上发展半稳,年级差异不显著。⑤新疆青少年认知倾向得分小学五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初一显著高于初三,高中阶段呈上升趋势。

3.4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5结果显示,对新疆青少年心理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进行探讨,将男、女生在认知风格各个维度的得分上进行了比较。从表中数据可见,认知风格总体得分上,男女生差异显著;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其他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4讨论

了解青少年的认知风格,从而采用适合于不同个体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认知风格整体均值在2.53,标准差为0.18,与全国的数据常模对照来看⑨,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民族因素上,认知方法和认知行为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汉族与哈萨克族的认知方法显著高于维吾尔族:说明汉族与哈萨克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采用灵活的认知方法,会考虑多种假设及更多的可能性,而维吾尔族较之有些逊色。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呈现出跨文化的差异,汉族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这些结果与傅金芝等人的云南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比较研究⑨是一致的。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青少年的认知风格。

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随年级的增长,呈现小五年级最高、初一年级呈下降到最低点,初二、初二年级回升,高中阶段适应发展比较平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与全国数据所表现出来阶段性和变化特点基本一致。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越来越显示山合作的、稳重的和自我等特点的认知风格。

通过对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探讨,进一步证实了在认知风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7]。男生倾向于独立的行为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比女性更喜欢独立工作,即倾向于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

5结论

(1)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

(2)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年级发展表现为高.低.平稳的变化趋势;

(3)认知风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认知行为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67-571.

[2]张大均.论人的心理健康.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43—146.

[3]江光荣,柳??,黎少游等.国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86-591.

[4]李虹.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与教育.行为与行为研究,2004,2(4):592-596.

[5]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体系.心堙与行为研究,2004,2(4):582-585.

[6]郑希付.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访谈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72-576.

[7]梁宗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心莲与行为研究,2004,2(4):577-581.

[8]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41—245.

[9]陈良,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29—132.

[10]康廷虎,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f4):266-271.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5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96-02

一、调查统计基本情况

(一)调查及统计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及总结教学管理经验,设计了20个问题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状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5份,有效问卷率为96%。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380名,采取分年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中,大一84名,大二98名,大三94名,大四89名。

二、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医学生对创新素质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

在“您认为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重要吗?”的问题上,选择“很重要”的学生有237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64.93%;选择“重要”的学生有102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27.94%;选择“似乎觉得重要”的学生有14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84%;选择“不重要”的学生有10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2.74%。在“您认为大学生从事发明创造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吗?”的问题上,选择“很有意义”的学生有168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46.03%;选择“比较有意义”的学生有175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47.95%;选择“没有意义”的学生只有22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6.03%。

在“您经常阅读所学专业的学术期刊吗?”的问题上,选择“经常阅读”的学生只有40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0.96%;选择“偶尔阅读”的学生有244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66.85%;选择“从不阅读”的学生有81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22.19%。在“您会主动思索迄今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吗?”的问题上,选择“经常思索”的学生有47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2.88%;选择“偶尔思索”的学生有256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70.14%;选择“从不思索”的学生有62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6.99%。在“学校的学术活动(比如讲座、竞赛)你是否经常参加?”的问题上,选择“经常参加”的学生有95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26.03%;选择“偶尔参加”的学生有213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58.36%;选择“没参加过”的学生有57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5.6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医学生都能意识到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却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不能投身实践,缺乏具体的行动。

(二)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性教育,但还不够深入、全面

在“上课时老师经常留出时间让学生参与谈论吗?”的问题上,选择“经常”的学生有111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0.14%;选择“偶尔”的学生有230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55.62%;选择“从来没有”的学生有51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3.97%。在“上课时老师会介绍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吗?”的问题上,选择“经常介绍”的学生有142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8.90%;选择“偶尔介绍”的学生有189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51.78%;选择“从不介绍”的学生有34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9.32%。在“上课时老师有没有引导您们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的问题上,选择“有,老师有引导”的学生有139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8.08%;选择“有,但引导不够”的学生有191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52.33%;选择“没有”的学生有35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9.59%。

这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意识到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在课堂上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但是由于创新性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所以目前的创新性教育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还很欠缺。

(三)学校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但具体操作不甚合理

在“您所在的学校有经常举办学术活动或者是相关的知识讲座吗?”的问题上,选择“经常举办”的学生有227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62.19%;选择“很少举办”的学生有126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4.52%;选择“没举办过”的学生只有12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29%。在“每学期学校都有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吗?”的问题上,选择“有”的学生有277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75.89%;选择“没有”的学生只有88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24.11%。在“目前学校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中较突出的问题是?”的问题上,选择“专业性太强,听不懂也没兴趣”的学生有114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9.32%;选择“层次、水平不高”的学生有107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8.14%;选择“.知名度低,没有吸引力”的学生有76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2.88%;选择“时间安排不合理,不方便参加”的学生有182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30.85%;选择“缺乏总体规划”的学生有70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11.86%;选择“其他”的学生有41人,占答题学生总数的6.95%。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各种途径。事实上,该校除了经常举办学术、科技类活动外,还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学生,如举办各种晚会、每年定期持续一个月的5.25心理活动月活动、道德讲堂等。虽然活动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由于总体缺乏规划、导致某些具体活动与学生学习相冲突,安排不甚合理。

三、影响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分析

(一)应试教育与传统学习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

一直以来接受的应试教育与传统学习观念是影响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应试教育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医学生还存在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对问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新。医学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主体,如果主体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即使外部提供的条件再好,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创新素质也不可能培养出来。另一方面,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观念也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由于深受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许多医学生把学习等同于读书、积累知识,学习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应付课堂的听课、考试,即使是做实验,也往往以结论符合书本、老师讲授为目的,草草应付了事,实验报告也是随便填写,甚至抄袭别人的数据。对于学校开设的实践课,更是应付了事,更加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而实践恰恰才是创新素质产生的源泉,忽视实践,使创新素质的培养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仍占据着教学主渠道

该校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创新性教育改革,并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等,有的教师还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活动。目前我校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4.79%的学生认为,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素质起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教育观念转变的力度不够,现行的医学教育仍受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师对创新教育的实施开展相对不足。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的模仿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学习地位,虽可以使学生知识丰富,但却缺乏一种求异思维的习惯,不善于想象、创造,更加不善于怀疑和求证,这样的教学自然不容易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管理手段不灵活、流程的不科学导致执行过程缺乏协调性

学校是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该校在管理工作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提供了应有的支持相应的配套资金,努力营造创新氛围。但在规章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手段不够灵活,管理流程不够科学影响了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30.8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各种活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不方便参加,11.86%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活动缺乏总体规划。这充分说明了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和执行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变,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做出相应的变化。而不是不看对象、不分主次、不从实际出发,对所有问题都一刀切,那种看似严格照章办事,实则是缺乏灵活性,不能够科学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的对策

(一)引导医学生改变学习观念,鼓励医学生参加实践训练

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活动,而是教师—学生—实践—建构的双向活动。在学习中,不能仅仅把应考作为最终目的,更不能将死记硬背当做学习的唯一方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创新学习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是一种创新性的认识过程,只有主动积极、实事求是地把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质疑、求证,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收,才能建构自己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最终培养出创新素质。实践是创新素质的源泉。医学不但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不但要重视继承前人的经验与成果,而且更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善于发现、乐于创造;还应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技活动、临床试验、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这样,才能有助于全方位地培养其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教师

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医学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仅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变被动地单向灌输为主动地双向互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学生读死书的状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的推广,结合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三)加强学校创新氛围的营造,实施科学化管理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的首要条件,学校应把创新环境的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常抓不懈。那么,在具体工作中,科学化的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在管理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涌现新的问题,使得管理活动不可能一成不变。管理活动要主动适应学校、学院、学生的新变化、新动向及时准确的做出反映,实施科学化管理,如,整合有限的资源建立有效的学院集成管理模式、利用信息网络的便利建立学生自律管理模式等。

参考文献:

[1]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涂师平,林章雅,杨立勇.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7).

[3]陈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07,(7).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6

关键词 中学生,适应,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

分类号B844.2

1 目的

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高峰时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正在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剧变,一方面生理发育日益成熟,成人体征不断显现,另一方面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是中学生的主导任务,由中学升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逐渐加重,来自外界及自身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新异的刺激,而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都给中学生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

关于适应的概念,研究者说法不尽一致,但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纵览多家观点,一般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依据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认识和体验,通过积极的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环境保持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动态心理过程。国内现有的关于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单因素研究,即关于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结构的某一种或某些成分,特别是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等成分有较多的研究,但缺乏对中学生适应性的整体的系统的研究。国内关于心理适应性的专门问卷也有很多,例如,陈会昌、陈建绩等开发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韦小满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但是,以上量表均仅针对某一具体学段,而不能跨学段进行测量。张大均等研究者从心理健康素质角度厘定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定义,认为,适应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并编制了针对整个青少年时期心理适应性的标准化量表,为跨学段探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该量表也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分量表之一。本研究以此量表为主要工具重点探讨中学生适应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中学生适应的重要因素。

2 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以河南省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先以计算机随机选数的方式随机确定抽取的城市及农村,城乡比例为2:1,性别比例大体均衡,基本上以原有的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取样,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4份。其中。男生571名,女生703名;农村558名。市区716名;初一217名,初二225名,初三234名,高一199名,高二209名,高三190名。

2.2工具

2.2.1适应问卷

包括2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采用Likert4点计分法,将问卷的6个维度得分相加。求其平均数,作为问卷总分。得分高,说明受测者能够适应环境及身心变化,并引起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分低则反之。问卷a系数为0.795;各因子同问卷总分问的相关为0.488~0.639呈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各因子间相关为0.084~0.418,呈现出中低等程度相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2.2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将心理健康素质定义为: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该调查表包括八个分量表:适应、人际素质、个性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和应对风格。其中。适应分量表为状态量表,其他为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各分量表的a系数在0.491~0.887之间。除认知风格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以外,各分量表的a系数都在0.80以上。重测信度值都在0.558~0.884之间。在总调查表全国取样的过程中,把适应分量表作为检验其它各分量表的一个效标,以全国51399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作为计算数据库,各分量表的效标效度分别为:人际素质0.703**,个性素质0.813**,动力系统0.425**,自我0.748**,认知风格0.192**,归因风格0.462**,应对风格0.459**。《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验的要求。

2.3统计方法

利用SpSS软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中学生适应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比较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适应及其维度的差异,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初中生和高中生在适应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均分上看,初中生的适应状态优于高中生。从维度得分情况来看,初中和高中生在生理适应方面差异不显著,其他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初中生得分均高于高中生。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中学生适应得分大致呈倾斜的“Z”字走势:从初一到初二,学生适应得分一路走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适应状态最好。从初二到初三之间,得分有所降低。进入高一时,适应得分急剧降至谷底,高二在谷底徘徊,高三分数逐渐回升。

3.2中学生适应状态的性别差异

分析表明。适应得分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适应的六个维度得分来看,在生理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均分上看,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女生则比男生更容易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见表2)。其他三个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

表4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5个: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多元相关系数为0.824,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678即4个自变量能联合预测因变量适应67.8%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个性素质”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58.5%,其余依次为“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层面,其解释量分别为:6.6%、1.7%、1.0%和0.1%。标准化回归方程为:适应=0.399×个性素质+0.337×自我+0.125×人际素质+0.115×应对风格-0.038×年级组。

3.3中学生适应及其维度的相关因素

中学生的适应及其各维度得分与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和个性素质得分均呈显著相关,结果见表3。

为了进一步探索影响适应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年级组、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和个性素质八个变量作为预测变量,预测效标变量适应时,采用逐步进入法(stepwise)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4 讨论

4.1适应的年级特征

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主体不断建立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在主体自我意识作用下的自我调节过程。适应的目的是达到或恢复主客体之间的平衡。初中、高中两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每升入一个新的年级段,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因为此时学生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其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新需要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与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学生慢慢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自我适应水平就会逐步提高。面对新的环境,个体会主动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努力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而这种平衡状态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刚进入一个新年级段之初,已有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个体在适应方面表现往往欠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体会渐渐适应新的环境,建立起新的平衡。从适应的年级特征分析及适应发展的趋势图中可以证实这一推论。即学生在升入初一或高一时,适应得分总会跌入一个比较低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分数又渐渐回升。从初中到高中,环境越复杂,学习压力越大,原有的心理平衡破坏就越严重,其适应能力遭受的冲击越大,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倒退现象。

4.2适应特征的性别差异

整体来看,中学生的适应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逐渐开放,不再固守封建时代的性别角色意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注重从小培养其竞争意识,强化其成就动机,以促进其积极的自我适应过程。

从适应的六个维度得分来看,在生理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均分上看,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女生则比男生更容易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中小学阶段女生相对于男生较早地显露出成熟的生理特征。特别是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心理影响下,女生对于自身的外在形象过于关注,且易于因此而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现象。而男生往往粗枝大叶,不过分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相对来说生理适应较容易。此外,由于女生比男生更细心、更善于察言观色,更善于言表。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应较好。而男生一般比较外向。意志坚强,对于社会环境变化承受力强。易于适应变化。

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针对某一年级段学生适应的某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例如,有的研究认为。初一男生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女生;还有的研究认为,高一新生女生适应能力明显低于男生。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所用的研究工具不相同;二是研究取样不尽一致,本研究横跨两个年级段(初中和高中),而以往的研究则多局限于一个年级段。

4.3适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对于个体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个性素质良好的中学生,通常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并表现出较强的冒险精神和独立性,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和较强的责任感,能够较好地应付挫折情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较强的接纳性、包容性等。良好的个性素质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个性素质各因子集中体现在个体的态度和行动特征方面。为心理适应提供了积极的条件和准备。综观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表述,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心理适应与健康的重要标准和内容。换言之,心理健康结构本身包含了个体的部分个性因素,郑希付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个体自我适应的心理过程比较复杂。个体良好的自我适应首先需要个体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进而悦纳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基本看法,它是个体多次自我评价的结果的概括。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自我评价的倾向。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较多肯定性的评价,能够悦纳自我。即使面对失败的情境,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完全否定自己,失去前进的勇气。而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人则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境中否定自己,并因此裹足不前。可见个体形成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对其在自我评价中保持积极倾向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自我适应过程。这一推论与我国学者王小棉的观点是一致的。此外。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敏感退缩行为没有密切关系;身体自我概念与社会喜好、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两者有显著预测效果;自我概念部分因子与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显著正相关。且对它们具有显著预测力。该研究中所选取的学生行为变量是其学校适应行为的重要指标,证实了自我概念对个体的适应行为有重要影响。

人际交往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要。通过人际交往建立积极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中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其情绪的稳定。有研究表明。适应分量表与人际素质分量表总的相关系数为0.719,属于高相关,表明人际素质高,适应状况也好。分量表相关表明,人际分量表的总分与社会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的相关较高,而与生理适应的相关较低。说明人际素质高时。与交往和社会性活动相关的适应水平也高。该研究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应对风格对于自我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应对风格得分高者,说明受测者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情况困扰,为其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式应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而得分低者,则说明受测者通常采用较少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可能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我国学者梁宝勇认为作为适应环境的手段,大多数应对方式是有价值的。从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能够依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应对方式。只会采用很有限的几种应对方式,或者毫无变通地仅仅依赖少数几种应对方式。这些类型的应对风格都是不利于适应和心理健康的。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7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高中职业学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职业学期总结报告1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政策和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近期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

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老教师的生物课每一节,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去听课,虚心向他们学习。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竞赛、小游戏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工作总结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

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总之,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中职业学期总结报告2时间飞逝,20__学期的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师,系统地接受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政治理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和刚走上工作单位时相比,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第二班主任,自己能够协助第一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关心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工作无小事,就是在每天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自己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

在教学方面,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自己能认真执行“青蓝工程”,认真参加学校的学习培训和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教学之余,自己也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把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及时总结成文字形式,这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凝练,也是对教学的再思考,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的一次提升。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在一学期中自己担任一个班级的第二班主任,执教5个班级的思想品德,一星期10节课,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的各项会议、活动,没有缺席和病假。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学校提供了各种让自己快速锻炼成长的平台,学校领导给予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关心,老教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这一切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自己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工作,争取工作水平的更大提高。

高中职业学期总结报告3这学期,本人担任高二年级教学任务,并且担任高二二班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近尾声,除了感叹时光的飞逝,还真的有必要给自己这半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一个学期的时光中,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学校交付自己的各项工作。回顾这一学期,虽然个人在教学上和业务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

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本校及进修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跟随学校领导到临朐实验中学、进行参观学习,学习了他们的好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眼界,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进一步地完善自我。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认真搞好本职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我努力将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堂及教学实际,力求让我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视野开阔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在本学期末,我率先在高一年级开展了书法模块教学。

学生积极性很高,在书法模块教学中,我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认真传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书法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注意发掘有美术天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在本学期搞好社团教学,使学生在课外之余有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为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利用学校配置的照相机,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宣传工作。在下半学期的宣传工作中,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为老师和同学们搞好服务。在本学期我主要有以下工作:

1、9月举办汶城中学国庆书画展。

2、11月带领高一年级赴淄博峨庄进行写生(9天)“眼中的色彩”学生写生汇报展。

3、举办汶城中学合唱比赛。

4、12月组织举办汶城中学元旦联欢会。

5、20__年1月举办元旦书画展。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虽然本学期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我们汶城中学的美术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今后工作中将更加兢兢业业。

高中职业学期总结报告4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在校美术教研组的带领下,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与学习,已基本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大纲。针对高一新生,采用了“虚虚四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验证了“四步画法”对于基础学习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高中素描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要求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所以本学期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有:四步几何形体,八开几何形体,结构静物,全因素素描静物。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四步画法要求学生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这个阶段要求采用四步的画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解决如何构图问题,正确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让学生通过颜色控制画面的秩序。

二、深入研究结构素描,培养学习兴趣

在几何体的基础之上,加入结构素描静物的练习。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对透视进行充分地学习。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三,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的建立在绘画领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学生将来的绘画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内容,安排了全因素素描的静物写生练习。

重点解决整体局部整体这一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加强对整体意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观察和表现中关注整体关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个点上的不良习惯。整体存在于造型的各种因素里,从轮廓到色调,从形体表现到空间表现无处不在。培养整体意识可从观察事物入手,多观察多比较,这样才能明确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整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贯穿于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培养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四、理解形转色变,形色结合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于初学者,他们的眼睛往往只看到物体外轮廓的形状而忽略了内在的关系。这个阶段就要求学生通过颜色的变化分析出形状,根据形体的转动区别颜色的层次。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方形”和“方块”是不一样的,方形是一个平面,而方块是一个体积。

学生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课程安排上及阶段要求上存在以下问题:

1、按教学要求,本学期要走到石膏像四部练习。

但是,只有10名学生画过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前一阶段的课程过于宽松,花费时间过长。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没有目标,盲目的学习的现象。

2、课堂教学出现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目标不准确。

第二:学生状态问题:

作为高一新生,正处于冲动的年龄。很多学生的思想摇摆不定,甚至不明白学习的含义。特别是学艺术的学生,入学时抱着一种侥幸的心里,真正面对艺术学习时一旦出现困难就容易退缩。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艺术教育。

素描是表现或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绘画形式。作为基础素描,掌握四部画法的方法和手段,理解光影色调,忽略边缘轮廓线和明暗交界线,用颜色去分析观察形体。用理性指导观察,用观察丰富理性,把素描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上,从而达到素描的完整性。

我们高中素描基础教学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提高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来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以上几点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及学习的总结与反思,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

高中职业学期总结报告5一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得到同事们的帮助,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担任高一(5)班、(6)班的语文教学,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思想德道水平,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热爱教学事业,自觉向身边的优秀同志学习,从中吸取营养与力量,进行自我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端正,教风良好,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考各教学环节的各项规定和知道思想,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认真探索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更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为此我十分重视知识水平的更新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上认真学习大纲,学习新课改理论,积极参加由清镇市第一中学承办的贵阳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贵阳市举办的三次教研会、并积极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知识,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给自己充电,主动参与语文组“老带新”教学活动,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一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不断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表功能,加强理论素养。

三、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1、个人备课。

刻苦挖掘拓展知识重点范围,扎实备课。我在备课时,采用网络、教材和教案等相联系的方法并用,使得教学时不断拓展和顺手。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建设。通过一个学期的的接触,基本掌握所教班级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对症下药。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孩子“感兴趣”,使孩子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课堂效率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学活用。学习远程教育技术理论后,我结合孩子实际,采用了“表现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努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愉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不断探索,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之余,我积极探索,积极主动与语文教学组的同事们讨论交流经验,不断更新自身教学意识和知识结构。

3、抓紧抓好批改、搞好各种考试。

将语文知识、阅读训练、作文训练等结合。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批改作业是语文组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坚持两周批改一次大作文,批改时全批全改。全面了解孩子的作文水平,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考试、测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积极批改单元测验,各次测试。进一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月考和单元测试的批改,及时正确找到孩子的缺陷,有利于更好地促使孩子在平时下功夫,巩固了孩子所学,也让教师对孩子学习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认真总结工作,虚心向学习。

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除了进行教学交流外,还注重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随时记录,随时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总结进行思考,探索教学方法。

五、存在的不足

这学期的教学,实属辛苦。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教学思路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对自己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还得抓紧时间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学重心、孩子底子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气继续深入。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8

一.加强部门组织建设,提高部门干部综合素质

1.10年1月7日18:30在大学生活动中111室召开了女生部第一次会议。会上强调部门规章制度、考勤制度,并对新一届女生部干部进行前期培训,指导女生部全体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树立“服务他人、提高自己”的工作思想。会上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予以安排,要求部门全体干部尽职尽责、有始有终,妥善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2.参与学生会管理工作。每周日晚18:30本部门部长、副部长参加学生会副部级以上工作例会,汇报部门上一周工作总结,听取并传达常委会工作精神,反映部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3.坚持部门理会制度,本部门定于每周五12:0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11室召开部门例会。例会采取严格的例会管理制度,会上传达学生会副部级以上会议精神;结合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讨论部门工作计划,听取干部心声,关心干部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培养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干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4.完善和加强礼仪工作。本部门负责礼仪队的管理和日常礼仪工作的安排,在学生会的指导下对礼仪队员进行培训,每周五12:3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对礼仪队员进行礼仪常识、形体等项目的培训,提高礼仪队员的综合素质。

二.常规工作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活动要创品牌数形象,创新工作精神

风采女生一直以来是女生部的传统活动,也是女生部的品牌活动。今年,我们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增加了网易投票、外景拍摄、晚会舞台的新设施等等的尝试,效果是显著的。(详见第三届风采女生资料及总结)

在下学期中,女生部还在筹备着要针对我们学校的众多的男生举办一个能体现我校男生特色的活动。

三、本学期的工作成绩

1、完善了女生部的联系资料,加强了部门的内部建设,出台了部门管理制度与考察制度

2、为校礼仪队注入新鲜血液并按时完成每一次礼仪工作,建立完整的队员个人资料库及队内联系方式。

3、成功举办南昌航空大学第三届风采女生大赛,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女生部知名度,使女生部在我们学校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加了很多。

4、协助校学生会其他部门的一些日常工作。

三.总结不足,吸取经验,不断进步

本学期女生部的工作虽然做出了一些工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主要体现在:

1.工作思想没有得以开放,创新精神不够。工作思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2.各部门缺少交流,组织活动的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各部门应互相学习活动经验及优秀管理方式。部分干部的思想动态没有有效掌握好,个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9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共同成长”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08-02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阐释

校园文化是高校整体活动的核心部位,它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师生接受先进的教育和社会思潮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引起校园内外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关于校园文化,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学意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属于广义的,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狭义的文化常指以课余文化活动,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因此,校园文化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1]因此,校园文化即高校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理念和氛围,它以校园内所有成员为主体,以课余文化娱乐活动为内容,以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培养和练就行为习惯为宗旨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教育、导向、示范、激励、娱乐、凝聚、约束、陶冶、养成、自律、辐射等多方面的功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高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2]长春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要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及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办学半个世纪以来,秉承“师范性、应用性、服务性”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牢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内涵,坚持将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承载大学精神的载体,通过拓展新思路、创造新载体,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共同成长”校园文化教育模式:即对话成长、自律成长和心灵成长。

(一)对话成长――用思想教育塑造

对话成长,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模式为特质,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常规模式,以“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为主体,凸显素质养成教育实效。该模式着重从思想层面、精神领域加大对大学生的培养力度,重在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信仰迷茫,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践中形成了“两个使命、两个自信、三高定位、七新协力”的“二二三七”工作体系,开创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路径。

通过理论教育、实验训练、实践砥砺、自我修缮、特殊指导、网络交流、行为养成七个培养环节,遵照“培养一批精英,带动一代学生”的宗旨,首批学员通过两个周期的培养,其中已有33名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已经形成了“人人知道青马,人人关心青马,人人争取加入青马”的育人氛围。

(二)自律成长――用行为管理养成

自律成长是以素质养成为实践主体育人模式,作为对重点工作的有效支撑,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作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教师素质、身心素质、特长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该工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选修课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三)心灵成长――用环境和文化陶冶

心灵成长是用大学生活指导为实践载体,思想与行动并行,有效支撑着育人工作取得的实效。大一理论指导,结合《大学生活指导》丛书,开设就业指导、安全教育、思想政治及学生行为教育、学籍管理、贫困生生活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大学生活指导理论课程;大二实践训练,在大一理论积累基础上,侧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实践,巩固和充实理论学习,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生活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大三巩固提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扩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视野和范围,重点是专业学习和人际交往,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为以后的就业和生活打下雄厚的基础;大四总结创新,指导学生全面总结并完善大学生活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重点做好就业培训与创业指导,实现成功就业创业。

三、“共同成长”教育创新模式育人实效

“共同成长”教育模式以“共同成长”为主线,以“四成长”为途径,以“学无止境、行为师表”为宗旨实效,做到紧扣第一课堂主渠道、拓展第二课堂主阵地、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取得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实效,全面指导着长春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它通过“教―管―育”的机制,即用思想教育塑造,用行为管理养成,用良好环境和文化陶冶来实现三位一体式的校园文化教育培养模式。“共同成长”教育模式实施以来,以其参与人员广、指导时效高,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学生称其为“我们的模式”,认为它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它深入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具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较强的针对性。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夯实了人才培养素质,显著增强了人才培养能力。实现了人才社会素质、职业素质、能力素质的培养,是师范类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篇10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上,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1]。至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分为三大基本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智商)和非智力素质(情商)[2];有的认为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3];还有的认为可以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共5个方面进行考评[4]。有关专家还提出了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有多种个性、特长和健康的身体;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5]。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指通过全日制大学本科四年修业期满,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身心品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总和,可集中体现为思想品德素质、基础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四个方面(见图1)。

1.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特征

通过长期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2.1培养时间上的阶段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业务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过程,按照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在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包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第三阶段为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时间集中在大学的第三至第四两个学年。

1.2.2空间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是思想品德素质层;第二是基础能力素质层;第三是专业能力素质层,第四是创新能力素质层。

1.2.3时空上的相互关联性无论是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还是空间上的多层次性,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时间上从基础能力素质到专业能力素质,再到创新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素质层(核心层)到基础能力素质层、专业能力素质层、再到创新能力素质层逐步由里向外扩展,只有核心层健康发展,才能带动相关层次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确保各层次之间的统一协调。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方面,用人单位对思想品德素质尤为重视,超过了对专业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的重视程度。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中,又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最为用人单位青睐。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通过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点滴积累而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磨练过程,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校风、师风、学风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课程设置存在时间短而缺乏长效性,形式单一而缺乏多样性,内容单调而缺乏灵活性,被动灌输而缺乏主动性,脱离专业实际而缺乏职业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不利于职业道德和个性的培养。

第二、在基础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力,学什么都相对较容易,也易适应,特别是对最能反映国际贸易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基础能力的现状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现开设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谈判口语、国贸英语听说,共计384学时,占该专业通识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的25%,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20%,尽管英语课程比重如此之高,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并不高,2007、2008届国际贸易专业四级通过率为75%左右,六级通过率不到50%。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由于经济学科对数理运用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及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考研需求,目前开设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共计192学时,占通识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总学时的12.5%。但由于部分生源属文科类,数学基础较差,再加上考研学生比例有限,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偏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在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业务,在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不仅能有效缩短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较快进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压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在专业深度开发课程和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

第四、在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目前国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要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使学生形成上述创新能力,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这就需要在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比较大,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有些学校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学生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探索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适应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

3.1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切实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指4门必修课)在内容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减,在总学时不变情况下,压缩面授学时,增加实验实践学时,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办法。(2)在大学三、四学年增加社会实战、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结合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将各类调查报告、总结、实习鉴定等都可作为思想品德素质的考核内容。对突出的学生可采取奖励学分,没有完成可扣减学分,以确保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多样性、连续性和灵活性。(3)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和实际部门实习和调研,同时,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老外贸来校讲学,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爱岗敬业教育融为一体,在校期间就养成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4)增加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军训外,在大学期间还要进行必要的艰苦奋斗和抗压、抗挫能力训练,可安排在寒暑假期进行并规定必要的学分,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3.2切实加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1)对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要确保学时、学分、教学质量,这是保证国贸专业人才具备厚实基础能力的关键。(2)加强并完善英语教学,增加英语项目模拟训练,在进出口业务中采用全英文模拟以增加英语的实战性,对于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等,可采用双语教学,以加强英语的应用能力。(3)调整高等数学的课程结构,增加高等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通识基础课,将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作为选修课,供有志于国贸理论研究的学生和考研学生选修。(4)增加因特网与应用、数据库以及电子商务与应用等课程,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