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十篇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十篇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05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173-01

虽然当前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路质量问题也比较多,路基变形、下沉、边坡下滑、路面裂缝、路面坑槽等病害的产生比较普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公路的施工年限,同时也对公路中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1.1路基变形、下沉

路基变形是公路路基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填区、半填半挖等地区发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施工的时候对压实不重视,使用的材料含水量不达标等等。另一个是在使用中车辆荷载过重,公路路基不能承受车辆重量而发生变形。路基下沉主要是发生在软土地基上,因为软土的含水量比较大,且承载能力较低,在软土地基上基建路基就会造成沉降现象的发生。公路路基沉降的产生与公路施工也有直接的关系,各种不当施工引发的公路路基沉陷现象日益增多。另外,公路路面病害的扩散也能导致路基沉降的发生,路面病害产生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在车辆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大面积沉降。

1.2边坡下滑

边坡下滑也是公路路基病害的一种,边坡下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塌方,另外一种是滑坡。塌方是土质向下移动造成,主要的原因是公路路基的地质条件不好造成的。边坡滑动主要发生在一些地质比较陡峭的地方,因为路基底部的水含量较大,形成一个滑动面,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坡脚采取支撑,在公路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因为路基自重和车辆重量的共同作用,使得整个路基沿着斜侧的一面滑动,导致整个路基的稳定性失衡。

1.3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公路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的产生对公路的施工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大,很多裂缝如果不能及时治理,那么裂缝导致的危害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基的不稳,在长期的作用下,路面就会开裂形成裂缝。第二是温度不均匀产生的裂缝,也叫做温度裂缝,这种情况在北方公路的施工中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施工中材料的温度较高,但是外界的温度较低,内外温差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另外还因为在公路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的气温较高的,导致路面沥青产生疲劳裂缝。

1.4路面坑槽

公路路面坑槽的产生对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坑槽主要是在路面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坑状,坑槽最早期是以网状开裂的形式存在的,对网状开裂不重视,导致路面材料松散脱落,最终形成坑槽。从坑槽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的成因有两方面:第一是因为材料的搭配不合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过多,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产生影响,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第二是因为沥青路面的空隙率比较大,水分子进入之后,降低了沥青与骨料的粘附性,在使用中就导致沥青与集料剥落,形成坑槽。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策

2.1路基变形、下沉防范策略

路基变形、下沉对整个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有效防止路基变形和下沉的发生,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在使用的时候应该重视开挖回填工作。对于路基基地不密实的情况,应该使用大型的压路机碾压密实。在密实性不好的地方应该回填一些密实性较好的材料,分层摊铺,最后进行碾压工作,针对不同的地区,应该采用不同标准的碾压强度。第二,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在软土地基中添加干石灰粉,将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吸走。第二种是在软土地基填筑中使用质量比较轻的材料,像是粉煤灰等等。第三种是在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可以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能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在土工布上进行施工。

在进行在填筑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其质量符合我们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它和路堤的沉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使用轻型填充材料不仅能够减少路基沉降问题,还能够对路基的压缩及变形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填筑材料压密严实以后,其压缩模量也将提升,能够对反复荷载导致的累积性地基变形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基于此,在选择台背材料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填筑台背材料的施工方法进行充分的关注之外,还要关注应于建设以后的实际情况。

2.2边坡下滑防范措施

防止边坡下滑的产生就是要在边坡部位做好防护性措施。第一,对于可能出现边坡下滑的地位可以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灌浆等方法,对边坡下滑进行防范。第二,可以采用柔性防护措施,在公路建设中可以在公路边坡采用植物性防护措施,在公路边坡种植植物,减少雨水等对边坡的冲刷,不仅能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也能美化公路的周边环境。第三种是工程性防护措施,在一些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可以通过人工建造防护墙、砌石防护栏等工程进行防护,有效防止公路边坡下滑,从而引发公路路基路面病害。

2.3路面裂缝防范策略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与温度有关,另一方面是与路基的稳定性有关。对于温度裂缝的防范,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施工,要尽量促使内外温度能保持一致。另外,在施工之后要加强养护,对于施工完成的路面要铺设草席、塑料等物体,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对于由于路基引发的裂缝,应该在路基施工的时候对路基的稳定性等加强重视,只有路基稳定了,路面才不会开裂。另外,在公路路面的使用中应该经常洒水,防止路面在高温的照射下,产生疲劳a裂缝。

2.4路面坑槽防范策略

公路路面坑槽产生对车辆的安全行驶影响比较大,坑槽产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那么公路的整个结构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施工中要有效防范坑槽的产生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在材料的使用中要选用质量较好的沥青混合料,各种细骨料、沥青等的配比要符合公路施工设计标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第二,要重视公路施工中的碾压,在碾压的时候要做大全面的碾压,并且要掌握好碾压的力度,保证压实度。第三,在公路的后期养护中要对较小的病害及时处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对路面定期养护,防止小病害演变成坑槽。第四,在公路使用中要禁止一些超公路荷载车辆的通行,防止他们对公路过度碾压,破坏路面。

2.5加强路基强度的控制管理

压实度能反映出路基的强度,是提高公路路基稳定性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检测。确保压实度指标到达规定数值。因为填土层的厚度会受到压实度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保持每次松铺的厚度不超过30cm,严格控制好路基填筑的施工技术,保证路基有足够大的强度。

3结束语

总之,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出现对整个公路的使用影响是非常大的,造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不仅受到施工中人为的因素的影响,也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要加强对公路施工质量的控制,就需要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产生的根源,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重点对这些环节加强控制。在未来公路建设中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工艺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多,为了防止病害的产生,施工人员应该在施工中应该对这些技术和材料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以来,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根据公路建设发展的现状,及时合理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有利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还能给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然后讨论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1、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1路基沉陷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容易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由于路基底部遭受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出现沉降、塌陷等现象。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在公路当初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公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路基塌陷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尤其在夜间极容易造成车辆损害和人员伤亡事故。

1.2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情况产生。同样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均匀,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1.3路面早期破损

由于各种原因,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没有严把施工的质量关,没有严格控制终压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造成了横向裂缝的产生。由于片面追求个别不合理的指标,没有全面考虑面层的综合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结果造成路面的不必要的破坏。还由于没有综合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结果造成了一些意外的问题产生,给路面造成很大破坏。

2、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2.1路面问题的治理

从根本上说,防止路面问题的产生还得从保证路基的质量入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路面出现损害问题的现象还是很多,所以在做好保证路基质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做好路面治理工作的准备。关于路面治理,我们也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路面的不平整现象,尽力采取简洁措施。2)对于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完后用水泥浆抹补。而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再进行施工。3)要注意在路面治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免治理不当,再次出现路面破坏现象。

2.2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

路基和路面治理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首先,工程防护要结合当地环境,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护面墙防护、锚杆防护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手段要结合实际情况。其次,在注重工程治理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植物防护。植物防护是一种长远措施,不仅可以美化公路、调节温度,而且可以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可有力的保护路基的稳定性。

2.3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边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在复杂的地质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危岩、位移、倾斜,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边坡变形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在山区修建公路的时候,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以预防崩塌、落石、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山体或边坡变形,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2.4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岩溶地区的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治理,应从整体上把握岩溶地区的路基概况,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理清岩溶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以便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时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岩溶地区的地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等。具体说来,对于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病害的治理,应搞清楚岩溶地段的具置,尽量设法绕避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岩溶地段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

2.5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采空区路基治理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在对公路工程路基的危害方面,采空区路基治理的形势十分严峻,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治理中,针对采空区路基路段的治理,要制定实际可行的治理方案,必须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采空区路基的治理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其具体内容如下。

1)路基处治

对公路工程采空区路基路面病害的处治,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即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其中,开挖回填是指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开挖要注意保护标准定位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回填是保证地基不受侵扰。充填是指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公路工程的充填材料对采空区路基路面的治理至关重要,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

另外,为充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中,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以采用桥跨方案。而在煤层开采规模较大的采空区,则适宜采用注浆的方法,注浆是指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

2)开采协调

公路工程采空区路基路面的治理还可以采用开采协调的方法。在开采协调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二是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三是合理安排开采时间。在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方面,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在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方面,主要是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设置。在合理安排开采时间方面,要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中路基路面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做好病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就能不断完善路面路基病害的预防方法及治理措施,使我国公路建设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方向池,柏松平等.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J].公路,2002.7.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公路;隧道;病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公路隧道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公路隧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地质环境、气候环境、施工设计、后期养护等。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的设计养护水平落后,直接导致了公路隧道出现多种病害,包括衬砌侵蚀、衬砌裂损、渗水、变形、冻害等,严重影响了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制约了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本文将结合公路隧道中的问题与缺陷,深入分析公路隧道病害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常见的隧道病害种类与产生机理

1.1衬砌侵蚀

公路隧道一般需要穿过岩体或者地层以下,公路隧道的衬砌很容易被地下水腐蚀。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介质,这些介质段时间内不会造成明显侵蚀,但衬砌长期与这些介质接触,会出现不可修复的损伤。除此之外,这些腐蚀介质可以随着地下水流动,逐步渗透进入公路隧道衬砌的空洞、孔隙、裂缝中,而公路隧道衬砌的主要构成部分是钢筋混凝土,这些介质在水的作用下逐步腐蚀钢筋,对混凝土的灰缝与砌石造成物理或者化学侵蚀,导致衬砌结构强度下降。

1.2衬砌裂损

公路隧道衬砌裂损的形式有很多种,根据公路隧道衬砌裂损的部位可以分为拱脚间隙、仰拱破碎、衬砌墙体裂痕以及衬砌整体形变等,根据衬砌裂损的走向可以分为环向裂缝、斜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纵向裂缝等,其中衬砌裂损的斜向裂缝与纵向裂缝对公路隧道衬砌的损害最严重,甚至直接威胁公路隧道的整体结构,造成隧道结构失稳,导致公路隧道内出现掉落石块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结构变形与坍塌,严重缩短了公路隧道的使用年限。

1.3水害

水害是公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现象,主要由于地下水或者岩层水渗透进入隧道,导致公路隧道内部大量积水,公路隧道内部的积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除此之外,积水会造成隧道内的机电设备损害。水害的形式有多种,包括渗水、漏水、涌水、衬砌积水等,公路隧道的渗透水会加速隧道混凝土的风蚀与剥落,严重破坏了隧道的整体结构,同时会造成隧道周围的岩层出现形变,渗透水中的腐蚀物质会导致混凝土路基土碱化,严重的甚至造成隧道内的路面翻浆,如果长时间内得不到处理会造成路基下陷,除此之外,隧道含水层内的水量减少,会影响隧道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破坏。

1.4冻害

冻害是由于隧道内渗透出的水分遇到冷空气后再隧道墙体上凝结的冰柱,如果隧道施工的接缝处密合度不够,会出现大量渗水点,这些渗水点逐步形成冰柱,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冰柱的体积会越来越大,严重威胁车辆安全。除此之外,公路隧道两侧的排水沟也会出现大量积水,这些积水冰冻后会堵塞隧道内的排水系统。如果隧道设计时没有将冻胀土纳入设计范围,会由于土质膨胀造成隧道衬砌形变。

2隧道病害的针对性防治措施

2.1衬砌侵蚀的应对措施

根据衬砌侵蚀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公路隧道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腐蚀物质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高隧道的抗腐蚀能力:(1)隧道施工时避免采用可以与地下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石料;(2)衬砌的混凝土外表层与自然土层之间必须设置隔离带,隔离带的材料不能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而且材料的密实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3)公路隧道的混凝土必须具备较好的抗腐蚀性,隧道施工时还可以向衬砌结构层中浇筑抗腐蚀浆液;(4)公路隧道内部的排水系统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保证隧道内的积水可以顺畅排除。

2.2衬砌裂损的应对措施

为了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衬砌裂损的应对措施比较复杂,衬砌裂损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对衬砌的修补,另一方面是对隧道周围岩层的加固。隧道养护人员发现衬砌裂损后,必须及时修补加固,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衬砌直接进行更换,同时还可以对衬砌进行加固,加固的内容包括套拱、喷锚、嵌补、压降等,通过加固隧道的相关设施,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衬砌裂损的防治重点是隧道岩层加固,具体的修补方式包括,通过对衬砌空洞进行压降处理、加岩层支撑、加工锚杆等,利用以上措施提高隧道围岩的强度。

2.3水害的应对措施

公路隧道的水害的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将隧道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纳入考虑范围。将截流、堵流、排水、防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构建完整的公路隧道水害防治体系。对于排水不利的位置,可以采用截流或者引流方式,疏导水流,使积水远离公路隧道。

除此之外,公路隧道的衬砌必须建立防水层,在漏水的接缝处设置引水槽,对漏水严重的部位采用套拱加固,公路隧道施工完毕后,在隧道缝隙处注入橡胶、止水带等,防治渗透水进入隧道。

2.4冻害的应对措施

公路隧道的冻害与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必须使渗透水远离冻结区域,除此之外,需要根据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设计冻害防治措施,目前,我国对于隧道冻害的具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种:(1)在进行公路隧道设计时,详细勘查隧道周边的地质环境与气候环境,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在容易发生冻害的区域加装保温材料;(2)寒冻地区的公路隧道必须配备有泄水池,及时排除隧道内的积水;(3)衬砌孔隙中填充比热容较大的砂浆,防治冻土层膨胀后造成隧道形变;(4)确保排水系统运行正常,避免隧道内出现大面积的积水;(5)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对隧道中出现冻害的区域及时清理。

3总结

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发展速度较快,忽略了公路交通设施的后期维护,造成公路基础设施存在较多的问题与缺陷,公路隧道病害就是比较常见的公路设施缺陷。公路隧道病害的产生机理比较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施工因素、人为破坏、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等,公路隧道病害不仅严重损害了公路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增加了公路养护的成本,同时对公路运输安全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际的公路隧道病害,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赖金星,张骞,董自超.梁家山隧道病害成因综合勘察分析与处治措施[J].工程勘察,2010,07:27-31.

[2]陈东柱.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及其整治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2.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公路路基 病害 防治

        0 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1 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1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1.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①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盐渍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 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②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1.4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饱和、透水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当受到巨大荷载作用时,容易出现基底向两侧挤压挤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动等病害。

        2 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设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导致的病害的产生,适用场合如路堑和站场。对于雨水冲刷作用较强,但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②及时查修,采取措施,尽量在初期或未到严重时进行修补,如更换破损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发生。③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草或树,利用植物根系能固着土壤的作用,以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2.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为盐渍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严重,其含水量较大,极易导致坍塌、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显得尤为重要。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难的地段,应加宽加深排水沟。②加固边坡。对于硫酸盐渍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废砖头平铺在路堤边坡上,以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防止边坡被风蚀或人畜踩踏而破坏。③合理设计路基高度、宽度及边坡坡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对土质中含盐量大于8%的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渗水材料掺在土壤内以封闭路肩表层。⑤加强路基养护。特别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时节,路肩易出现膨胀隆起,甚至翻浆。这类情况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应当及时的将隆起的部分铲去,使地面水及时的排出。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为防止边坡上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和植物生长情况,种植适合的耐盐性树木或草本植物。

        2.3 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区公路容易产生的路基病害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 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以防止土体塌落,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当塌方规模较大且难以根治时,可考虑改道绕线;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

        2.3.2 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种植树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2.3.3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减少坡面荷重;采用草皮、面料等防护与加固边坡;设置支撑物,如挡土墙、石砌支柱等;水土保持可以减缓水流对山坡的冲刷作用,使土层干燥,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种有效办法;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泄水洞等;

        2.3.4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对软土路基采用置换法;在路堤两侧填筑土、石板压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通过添加化学溶液等措施,使土壤颗粒胶结起来,加固土基;土工全成材料法。

        3 结束语

        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路基病害的产生往往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只能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切实保障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许维贞,黄土地区新建线路基床病害成因与整治[j].铁道建筑.2005(2).50-51.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毒;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都得到了明显的的提高,因此,高等级公路建设对我国而言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沥青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路面的病毒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探讨沥青路面病毒的防治措施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路面安全状况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沥青路面病毒害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热度不减,尤其是具有多种优势的沥青路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但随着路面上的交通量不断增大,沥青路面的病毒现象日趋严重。

(一)泛油

泛油是那些新修建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常见的现象。所谓泛油实际上就是沥青由土层的下部或内部向上部渗出,使路面流出过多沥青。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别容易出现这种泛油现象,如果连续多天高温,行车量较大,而且油石比也比较大的地段的,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雨水渗到沥青路面的内部时也很容易导致沥青的剥落,使泛油现象严重。

(二)水破坏

沥青路面水破坏的破坏力也很大。水破坏指水对路面的结构层产生了较大影响和改变的情况。从而造成网裂、辙槽和坑洞等路面损坏,危及行车安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裂缝

裂缝在沥青道路中也常出现,裂缝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横向的裂缝是疲劳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且这种裂缝向下发展速度很快,导致沥青老化现象,使路面缝隙增多。

(四)推移与壅包

如果路面的负载量过大,拉缝处易发生推移,时间长了,轮迹侧面就会出现壅包,甚至导致大裂缝的出现。

(五)松散病害

多数的道路表面层都会出现松散问题,即集料颗粒的脱落。这种现象易造成车辆的行驶不便和行车危险等问题。

沥青路面病毒的成因分析

沥青路存在多种路面病毒,危害行车安全和城市形象的建设。为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并分析沥青路面病毒的成因问题。沥青路面病毒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车辆超载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车辆,出行也多乘车或自驾,致使路面的车辆超载严重,是造成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原材料的影响

修建沥青路过程中因选购的沥青品质不良,粘性较差,使用的矿料用量、湿度或温度不当,石料的各种指标不符合相应的要求,对原材料使用情况的检验不严,或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等原因都会使路面情况受到很大影响,造成路面强度不足,进而易产生松散、坑槽等情况。

(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设计过程的失误也会造成路面病毒的产生。各种地面的实际路况不同,很可能设计师失察设计的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尤其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很容易与实地的真实情况发生偏差,导致路基处于潮湿状态,强度降低。

(四)施工因素的影响

沥青路的破坏与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有关。路基软土地基不稳定、换填或挤淤处理不彻底、等都会导致路面的病害现象严重。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的本身性能及操作不当或不合理都会对路面造成很大影响。

(五)养护问题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养护工作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等也会加剧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特别是在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的松散,个别坑槽后,施工管理维护人员未能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养护,导致问题加剧。而有时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反而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进一步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沥青路面病毒的防治措施分析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繁多,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当然不可能彻底消除城市沥青道路路面的病害,但是我们可以从加强对路面的优化设计,注意施工管理的强化,提升施工质量等方面尽可能的防治城市沥青路面病害,充分延长路面寿命,降低损失,减少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沥青路面病毒的防治措施。

(一)控制路面车流辆与车速

路面的车辆超载严重是造成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适当的采取措施控制路面的瞬时车流量,并适当规范车的速度、载重量等条件,从而尽可能减少沥青路面由于车辆超载等原因造成的损害。

(二)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要想降低沥青公路路面病毒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控制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用量。除细致的选购恰当的原材料外,由于公路工程施工自身的流动性,所用的原材料大多只能在当地购买。但不同厂家、不同机型加工出来的矿料品种杂、规格差、质量参差不齐,为克服这种状况,最好在保证石料性质、强度等指标合格的基础上固定三家较大规模的采石厂,并对原材料进行分等,尽可能保证矿料质量的均匀性。

(三)优化路面结构设计

道路设计师在设计和实际施工前应做好事前的实地调查工作。以确保道路的设计能使用于实际路况的施工及日后的正常使用,尽可能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失误。特别要考虑到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采用合理的设计降低路基潮湿的程度,保证强路基度。

(四)改善施工硬件设施

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等原因都会使路面情况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施工工队要注意设备的及时更新与修理,避免由于硬件设施条件不充足而造成沥青路面的病毒问题。

(五)加强养护

加强路面的养护,首先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让施工管理维护人员能对小的问题也予以同样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养护。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知识和养护水平,防止不恰当的养护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质量好与坏,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问题,也是设计水平、政府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因此,为了建好道路,消除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从而降低沥青路面,特别是高级路面的整体施工造价。

参考文献

[1]陈李峰,吴万佳.沥青路面离析的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技术,2008,S1:56-60.

[2]张璐.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1,01:117-118.

[3]徐剑.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1,27:126.

[4]刁兆锋.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9:46.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病害;防治

路基是整个公路构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构,是主要的承重层,不但承受路面及自重,还要承受路面传递下来的车辆荷载,路基工程的质量对路面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路基工程经常会存在一些病害,若处理不当,将对整条公路的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消除质量病害。

1、公路路基常见的几种病害

1.1滑坡就内外应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1.2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沉陷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也可引起路基沉陷。

1.3公路水毁公路及其设备因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坏,称之为水毁。造成水毁的原因主要有:①持续集中的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和江河漫溢,以及连阴雨的长时期冲刷和浸蚀;②台风、海底地震等引起的高潮、海啸和急骤融雪引起的洪水;③堤防溃决、水库垮坝、山体滑坡阻塞河道等造成的意外水害;④不适当的沿河筑坝引起的流向改变和坍岸;⑤桥位附近挖河取沙,修建水工建筑物造成桥下水流紊乱和过度的冲刷;⑥流放木排、竹排冲撞桥梁墩台,以及漂浮物阻塞桥孔;⑦公路自身排水防护设施不完善,桥涵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对于公路水毁,主要采取水毁预防、抢修和恢复等措施。

2、公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

2.1滑坡防治措施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2.2路基沉陷防治措施

(1)做好路基工程填前处理,必须对原地面和坡面进行处理,该换填的一定要换填,保证填前原状土达到设计要求。

(2)路基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

(3)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2.3公路水毁防治措施

(1)桥梁破坏的防治:所建桥梁,除保证桥梁安全外,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治构造物,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涵洞进出水口应浆砌一段片石铺底或用混凝土浇筑一段,当涵前河沟纵坡较大时,应建急流槽或跌水等构造物以减缓流速。对于以淘空桥基的桥梁,应立即对桥基进行注浆,然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在桥梁上游修建合适的导流坝、丁坝等调治构造物,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

(2)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在地段为软弱地基时,采用换土或用砂砾、碎石、灰土进行填筑,确保防护工程基础部位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对于无冲刷地基,应在天然地基一下至少1.0米,对于有冲刷地基,应在冲刷线以下至少1.0米。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额外静水压力,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保持水流流畅,不致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7

公路养护公司预防性养护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节约型、效益型养路的工作目标,确保路况质量的稳定,延长道路的使用周期。为进一步贯彻好交通部公路养护方针,挖掘养护潜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按照“养好公路、降低成本”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二、组织机构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还未发生损坏前或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手段和有效的养护措施,把公路病害及造成病害的因素发现在先、处治在前。防止病害发展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预防性养护是养护工作的根本,规范化养护是预防性养护的保证。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预防性养护,要建立预防性养护的长效机制,健全各项制度,层层落实预防性养护的责任,保证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为确保公路预防性养护有序的开展,确保组织措施落实到位,公司成立预防养护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如下:组长:郑三省副组长:温勇生、揭林生、曾利民成员:赖海宁、钟小英、许永辉、谢小瑛、刘健霞、李继华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养护科,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三、预防性养护的各项准备工作1、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情况:公司对所辖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以徒步检查为主),对检查出的病害,根据其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按公路技术评定标准jtgh20—所列路面病害类型),确定路面病害出现的性质,建立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在日常养护生产中,加强巡查,观察公路病害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2、依据数据库,确定实施路段适合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包括:(1)轻微的龟裂;(2)轻微的不规则裂缝;(3)轻微的纵、横缝;(4)麻面;(5)轻微的松散;(6)轻微的车辙;(7)泛油;(8)磨光。适合于水泥砼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包括:(1)轻微的裂缝;(2)接缝料损坏;(3)轻微的错台。对照公路病害基础数据库,选择出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实施路段。3、预防性养护实施措施适用范围⑴桥涵构造物经常清理排水沟,疏导涵洞,特别是土边沟的,要经常清理水沟杂物,确保排水畅通。对挡土墙、砌石边坡出现破损、开裂、塌陷、墙内土石被冲空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固和修复。在桥梁养护维修中,做到日常检查和维修并举,及时清理伸缩缝及泄水孔,以防止连锁性破坏。⑵路基路基预防性养护技术适用性措施适用条件分类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使用性能植草边坡稳定,坡长较短,坡面冲刷轻微,坡度缓于1:1,且宜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或路堑以及改良的边坡,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种草不宜成活和生长,不宜采用。植草可分为播种、种草和铺草皮,播种种草可分为撒播、沟播及植生带,铺草皮可分为平铺、平铺重置、方格式及卵(片)石方格草皮。1、防止表面水土流逝。2、固结表土,美化环境。浆砌片石边坡较稳定,坡长较长,坡面冲刷,边坡坡度陡于1:1,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1、材料准备2、开挖基础3、砂浆拌和4、砌筑片石5、勾缝及养生1、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规定。2、砌筑竖缝不得上下贯通。3、严禁勾假缝4、养生不少于7天1、保持边坡稳定。2、充填石块空隙,堵塞水的通道。干砌石边坡稳定,坡长较短,坡面冲刷轻微。可分为花缝(片石或毛石)及平缝砌筑法(多用块石)。1、材料准备2、铺设反滤层3、砌筑片石1、材料必须符和规范规定2、砌筑竖缝不得上下贯通。保持边坡为拟定。⑶路面①沥青路面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适用性技术措施适用条件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使用性能灌缝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建成2-4年,复合路面(下卧层为水泥砼层),表面病害可能包括:直的纵、横向原始裂缝,伴随裂缝处的轻微扩展裂缝和松散,状态良好的补丁或无修补。1、交通管制。2、切割机沿裂缝中心进行切割开槽。3、清理裂缝。4、灌填沥青。5、撒灌缝集料。1、开槽尺寸至少1cm宽,1-3cm深。(裂缝宽度大于5mm可不开槽直接灌缝)。2、槽壁清理要彻底。3、第一次灌缝5分钟后再进行一次平灌缝,在表面形成t型密封层。4、集料干净,采用中粗砂或石屑。5、禁止在潮湿或温度低于4℃的环境中施工。防止水和杂物进入路面内部,保护基层,延缓路面损坏。碎石封层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表面可见病害为轻微松散,中度纵、横向裂缝伴随缝处轻度松散,轻到中度磨光,少量状态良好的修补。1、裂缝填缝处理。2、清洁路面。3、材料及机械准备。4、交通管制。5、撒布沥青封层。6、洒铺碎石。7、压实并开放交通。1、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规定。2、施工要求满足三项条件:气温20℃以上,风力小于三级,三天以内无雨。3、沥青撒布必须不少于1.2公斤/m2,温度在160-17℃范围内。4、封层施工前要对原路面坑槽、严重沉陷、拥包、松散等主要病害进行处理。防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内部,恢复或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延缓路面的松散、老化、氧化、2。油砂封层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表面可见病害为大面积轻微裂缝、麻面、露骨、油面老化等病害。1、清洁路面。2、材料及机械准备。3、交通管制。4、撒布沥青封层。5、洒铺石屑。6、洒铺中粗砂。7、开放交通。1、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规定。2、沥青撒布必须不少于1.2公斤/m2,温度在160-17℃范围内。3、集料撒布要均匀,厚度控制在5-10mm.。4、初期养护如有泛油现象要补撒集料。防止水和杂物进入路面内部,保护基层,延缓路面损坏。②砼路面砼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适用性技术措施使用条件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使用性能灌缝病害发展相对缓慢的路面优先考虑,如独立应用,只针对轻度纵、横向裂缝,且无其他病害。1、清扫路面。2、材料、机械准备。3、清理裂缝。4、灌填沥青。1、裂缝清理要彻底。2、第一次灌缝5分钟后再进行一次平灌缝,在表面形成t型密封层.3、禁止在潮湿或温度低于4℃的环境中施工。防止水和杂物进入路面内部,保护基层,延缓路面损坏。接缝重灌缝病害发展相对缓慢的路面优先考虑,如独立应用,只针对轻度纵、横向裂缝,且无其它病害。1、清除旧填缝料。2、材料及机械准备。3、切割槽口、整形。4、清扫、清洗槽口。5、灌填新填缝料。1、清除旧填缝料要彻底。2、槽壁要清理干净。防止水和坚硬物质进入路面结构,同时减少传力杆的锈锈蚀。压浆路面表面病害及接缝处错台为主,未出现中度、重度泥,错台量不超过5-6mm。1、材料及机械准备。2、钻孔机钻孔。3、取出岩芯。4、压浆。1、压浆料要具有较好的粘聚性、较高的流动性,硬化速度符合施工要求。2、钻孔位应靠近缝边一般为50cm,一般4m5m的板布置4-6孔,严禁无水钻孔。3、压浆时压浆泵压力不能过大,第一孔压浆当错台板面抬升0.5mm时,要换下一孔在反复,否则一次压浆抬升0.6mm极易造成断板。4、不能过量压浆而造成面板和基层脱离,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填充砼板块下的空隙,改善板块的支撑条件,延长板块的使用寿命。4、根据需要实施预防性养护路段长度及数量,选择适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合理配置人员、机械和材料。四、预防性养护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办法根据本公司预防性养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沥青路面多及养护资金紧张的实际,公司将选择老嵊场大道班管养的g319线k477.8~k487.0路段开展“加强沥青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预防性养护试点,通过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确保试点路段在年内路基稳定,排水通畅,边坡无明显冲刷现象,桥涵构造物保持良好,沥青路面不出现或少于1%坑槽,砼路面无破碎板块。沥青公路预预防性养护应重点突出加强“四防”工作,即:突出加强防水、防裂、早防、勤防。(一)加强防治水害的预防性养护1、防冲刷:路基和路肩及纵坡大、超高的地段,应因地制宜地搞好排水工作。地表水集中冲刷的路段,应实施分散、拦截、土埂归流及必要的圬工引排水工程,纵坡较大的土水沟宜设置消力坎(坝)等防冲刷。防止出现因养护不善冲出的缺口。对于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应加强检查和处治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段实施改变水流的措施。2、防淤阻:涵洞养护应重点在疏通和保障畅通上下功夫。边沟应防止“假水沟、死水沟”状况。保证涵>:请记住我站域名/积水的原因影响路肩和路基。5、防渗透:对原路面密水性较差,地表水易下渗的路段,可采取适宜的罩(封)面防止病害扩大和发展。对路基水位高的地段,有条件的应采取加深水沟降低水位措施,保证路基强度。(二)加强防治油路裂缝的预防性养护1、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应及时、防止病害恶化,即网裂变龟裂、龟裂导致路面大面积损坏,以至出现坑塘、沉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一封、二刮、三铺、四压”适宜的方法处治。即突出封裂的办法和效果,坚持行之有效的刮油法,推广薄层罩面和保证压实质量。同时,裂缝处治后,为保证视觉效果和图形美还应对外观进行加工处理。2、网裂的处治应突出沥青渗透裂缝的深度和效果,可根据实地情况分别采用阴、阳乳化沥青灌缝。对刮油法处治的,须矿料干燥少尘洁净,防止尘扬和光面现象。3、龟裂的处治应突出认真分析病害原因后的处治对策。对非基层原因引起的龟裂不能采取挖补的办法,应采用先封缝或灌油后,薄层罩面、封层处理或单层沥青表处等办法处治。4、对路面的纵横裂缝(含反射裂、施工缝等)应清除缝内杂物,采取灌、压水泥浆、高温融缝或填充料后捣实等法处治。5、在处治龟网裂工作中,应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处治方案,防止动辄挖除面层基层这种“小病大手术”的做法。6、对裂缝的防治还须加强季节性养护和修复后的初期养护工作,特别是加强防水养护。(三)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1、早期预防即对路面初期病害要早发现早处治,同时,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计划要早安排,任务要早明确。这是病害及时处治和转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的良好基础。2、早考虑季节特点早应对准备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保证。这对于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的实施才能认真落实。3、早实施工程早体现效益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关键。只有这样,养好公路降低成本才能充分体现。(四)加强勤检查勤保养勤修补的预防性养护1、勤检查路况。道班必须每天一次、养护科每星期一次、公司每季度一次的路况巡查,以利掌握路况情况,制定合理措施和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2、勤保养路面。应对保洁、排水、清理堆积物、除污防滑等工作加强经常性的养护。3、勤处治病害,应对路面的裂缝、坑塘、沉陷、拥包、车辙和波浪等病害进行及时维修,转变等待集中修复的坏习惯。(五)加强桥梁涵洞预防性养护1、定级检查。养护科负责大中桥及小桥的检查,道班负责涵洞的检查。2、定期检查。检查周期根据技术状况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新建桥交付使用一年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临时桥涵每年检查不少于一次,若发现重要部(构)件达三、四、五类桥涵状况时,应立即安排定期检查。3、定期不定期保养。桥梁养护应以桥面养护为中心,以承重部件为重点,加强全面养护,对构部件的损坏应及时修复。(六)加强预防性养护的管理1、为使预防性养护工作落到实处和长期坚持开展,公司及各中心大道班须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主动积极开展工作。2、预防性养护工作须围绕突出重点,保证养护质量认真开展。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要以路面养护为中心,以平整度为重点,病害的处治要按病害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地、科学地进行处治,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强实践和认真推广。路基边坡应尽量养护稳定,排水设施齐全、配套、完整、畅通。同时认真推广和实施植物生态固坡。桥、涵圬工应重点保证其功能的正常使用。必须加强检查定期性、保养经常性和处治科学、及时性。3、预防性养护工作应与成本控制和资金保障紧密结合起来。必须认真落实养路工程费制,推广旧料再生利用,认真执行强基薄面和双卡制,严格控制材料消耗,杜绝浪费行为,实施生态和环保养护,研究和实践工料机成本降低的办法,探索节约型工程的计划安排方式,优先考虑和安排预防性养护的资金和项目,加大和集中资金保障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认真落实。4、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加强应与制度落实为保证。必须认真坚持学习培训、养护巡查、病害修复时限、工程费制、双卡制和质量考核等制度,并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以保证养护工作的健康开展。5、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效果须与责任、考核和奖惩挂起钩来。根据加强沥青路面公路预防性养护的要求,从起,预防性养护工作纳入公司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目标考核,公司将在养护生产管理栏目中,按照预防性养护的具体内容,从路面、路基、桥涵、和管理等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五、公路预防性养护总结、评价及后续工作1、底公司将对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路段的确定、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费用的使用情况、实施后达到的效果及建议。同时将预防性养护模式和传统的养护模式进行技术、经济及公路使用状况分析对比,论证预防性养护技术是否合理可行,是否节约了养护成本,是否有效的减少了公路病害的发展。2、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实施方案,重点放在养护措施的决策、各种措施的施工及检验考核标准。同时逐步添置部分预防性养护设备,应用新技术,为全公司推广预防性养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六、老嵊场养护中心应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使本办法的执行落到实处。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应及时向公司反映。七、本实施方案由公司养护科负责解释。八、本方案自4月1日起试行公路养护公司年三月二十五日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隧道日常养护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持续增长的公路里程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但公路里程的增加及其科技含量的提高也给公路养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挑战。特别是隧道的维修和养护在公路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为隧道是公路线上的咽喉工程,一旦出现险情,轻者阻塞交通,重则中断运行,必需加以重视。

一、公路隧道养护原则和内容

隧道养护工作首先要正确了解及评价其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安、畅、舒、美的良好环境。运营和维护的目标是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预测,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隧道安全、畅通、设施完好,使公路隧道养护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和服务水平。为此重视调查研究和信息采集,作好养护工作的分析评价,根据不同的病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养护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挥现有工程设施的潜力;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机械化、专业化,运用新工艺,采用新材料,保证养护的质量标准。

1、系统性维护

1)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旨在预防操作性故障。经验表明,预防组件和系统损坏式的养护比修补损坏式的养护更安全也更经济。此类养护具有系统性和良好的计划性,因而被称为系统的预防性养护。其养护依据是业主编制并提供的有关操作须知或指南。预防性养护有以下两个类型:

(1)定期养护:通常按日历或运行时间确定养护周期的长短。

(2)根据状态进行的养护。

状态评估:这也是定期养护系统的一部分,对组件检查并评估整个系统,以确定在何时、何种范围内进行必要的整修或更换等,以降低养护成本。检查:最简单的状态评估是目测检查,即搜索渗漏组件脱落和故障、检查结构组件、听有无异常声响等。状态测量:通过设备或自动检测装置对正在运行的设备、结构组件等进行测量和观察,以评估状态。但必须考虑使用这些仪器所产生的费用应与收益相对应。

2)修正性维护

修正性养护就是在操作出现故障或事故发生后要进行的养护措施,亦称基于故障的养护,有问题的部件不是被维修,而是被更换。

2、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的内容

1)土建结构

土建结构包括:洞外路堑、路堤、防护、排水等路基工程;洞口仰坡、洞门门柱、端墙、侧墙、翼墙;防积雪和雪崩工程;寒冷地区防冻保温层;引道和洞内外路面工程;洞内衬砌,如拱顶、侧墙等;各种辅助工程,如横洞、竖井、平行导坑、排水边沟、中心深埋水沟、洞顶截水沟、排水吊沟和盲沟等。养护时应使结构物衬砌断面完整,无腐蚀、剥落和变形裂缝,洞内无渗水、滴漏和结冰、挂冰等现象。排水构造物不阻塞,流水通畅,防止洞外水流渗漏或流入洞内。保持路面平整、坚固,无积水,不出现破坏断裂、推移、鼓包、车辙、翻浆、坑槽破碎等变形现象。

2)机电设施

机电设施包括:供电动力部分,有电杆、输电线路,变、配电机具以及临时紧急供电机具等。通风设备因隧道设计时采用的机具不同而种类较多,养护时应以主机或通风管道、排烟机、机房等为其养护对象,相应的检测、监控仪有一氧化碳及烟雾浓度测定仪、温度测定仪等。对这些仪器应定期保养,维修校正,使其保持正常运转。利用竖井、边窗通风的应清除井口杂物,保持井口和窗口不让雨雪灌入。照明设备所使用的灯具要求防振、防尘、防潮,定期检查,保持明亮、干净;所有管线器材注意防潮、防鼠咬。在交通安全工程方面,洞内外标志、标线、灯箱、信号应保持完好,醒目明亮,定期检查或重新拆换,按时喷漆。对消防设备,包括供水水源、洞顶消防池、洞内消防栓、灭火器应保持齐备,定期检查和按时换新。洞外消防工具、用具、灭火砂袋等材料宜放置在固定的地方,必要时可及时调用。

3)装饰

装饰包括:雕塑、艺术品、陈列室、休息室等,要定期打扫和修饰;隧道外绿化注意按时做好洒水、施肥、剪枝、补种或更新等工作,使其保持旺盛不衰。

二、公路隧道常见病害与处置措施

1、交通荷载增加

交通车辆荷载量的增加是公路建成运营后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路修建的目的所在。随着车辆数量和车辆荷载的增加,公路隧道路面的强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常见病害有车辙、网裂、龟裂,且多发生在主车道上,加上隧道工程通常是公路交通的咽喉,汽车的启动和制动,特别是紧急制动会使主车道沥青材料面层出现剪切变形和塑性累计变形,容易诱发结构拉力,久而久之导致网裂、龟裂等。

2、水害与冻害

隧道治水的具体措施就是防、排、堵、截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使之既能自成体系,又能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隧道防治水体系。

(1)主要的处置方法

①完善或者补充地表和地下截水;

②在娅口和地质不利的地方采取截留和引排使水远离隧道;

③贯通隧道内的原有排水系统;

④衬砌背面注浆;

⑤在渗漏水的衬砌设置排水设施包括引水管、泻水管和引水渡槽;

⑥在衬砌内贴防水层;

⑦在施工缝和变形缝处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等密封防水材料进行封堵;

⑧对严重漏水的隧道应采取套拱加固。

(2)冻害的根本原因就是围岩地下水的冻结,如果能将水排除在冻结圈以外,杜绝水进入冻结圈,就能达到防治冻害的目的,综合治理是防治冻害的最基本措施。为防治冻害而采取的治水措施主要是:

①消灭衬砌漏水缺陷,保证衬砌污工不再充水受冻;

②加强结构层和接缝防水嘶用防水材料要有一定的抗冻性;

③对有冻害的段落,保证排水系统畅通,不允许衬砌背后积水,并防止冻结圈外的地下水向冻结圈内迁移;

④衬砌背后空隙用砂浆回填密实;

⑤保证排水设施或泄水沟应在任何季节,任何条件下不冻结;

⑥在严寒地区可采用中心深埋泄水洞;

⑦更换土壤、增加保温材料防冻、防止融坍、加强结构等措施。

3、衬砌裂损和侵蚀

整治公路隧道衬砌裂损病害,首先要消灭已有的衬砌裂损对结构及运营的一切危害,并防止裂损扩大。其次是采取以稳固围岩为主,稳固岩体与加固村砌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稳固围岩的工程措施有:治水稳固岩体、锚干加固岩体、注浆加固岩体、支挡加固岩体、衬砌背后空洞压浆、回填和换填等。衬砌更换与加固的方法有:压浆加固、嵌补加固、喷锚加固、套拱加固、更换衬砌等。

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衬砌的整体性;

(2)外掺加料法;

(3)选用耐侵蚀水泥;

(4)加强衬砌外排水措施,使用密实的与混凝土不起化学反应的材料在衬砌外表面做隔离防水层;

(5)采用与侵蚀性环境水不起化学反应的天然石料砌筑衬砌;

(6)向衬砌背后压注防蚀浆液;

(7)使用防腐蚀混凝土等。

三、隧道养护管理的模式

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环境、材料劣化、地震、冻害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会发生开裂、错位、冻结、崩塌等各种病害,从而大大缩短其寿命。隧道中即使病害状态相同,结构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养护管理中,必须要掌握可能发生的各种病害,分析发生的原因,评定损伤程度,并分析是否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维修养护的基本模式遵循检查发现病害分析病害原因确定病害后结构物的健全度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隧道维修养护组织及其管理机构,一方面要适应当前养护管理体制转变的基本方针,另一方面也要适应作业模式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提高维修养护作业效率、确保隧道结构物的良好运营环境。根据国内外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经验和做法,可以根据隧道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养护管理体制,以适应隧道管理技术的发展。设置隧道管理中心作为养护维修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其工作主要包括:主体结构维修,电气设备维修,通风、电力、照明等机电设备维修,施工计划与调度、设备检测、灾害监控和微机管理控制等。同时,在出口和进口分别设置养护工区,主要进行经常性的线路及隧道的巡查。

四、提高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对策与措施

1、养护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不适应科学养护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对阻碍隧道养护发展的规章制度终止执行,制定或完善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办法、奖惩实施办法、隧道巡查制度、病害修复限时制度、养护责任公示牌制度等。二是严格执行制度,注重制度的严格执行和作用的发挥。防止形式主义,做到职责清楚、事权分明,工作程序规范,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2、养护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在日常管理中,隧道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翔实记录发生在隧道路段的各类事件、事故,不断总结经验。建立隧道管理信息数据,将发生在公路隧道路段的重大、有代表性的各类事件进行归类,汇编成易于一般工作人员理解的工作手册或操作规程,指导实际工作。同时,不断更新数据的数量和可靠性,或者将数据纳入计算机及其它隧道管理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总结、推广。

3、重视日常养护

经常性养护:如隧道内的保洁,必须每天进行清扫;灯具要勤检查、维修,如有损坏要及时拆换;通风机械、通讯设施如有故障应派员检修,加以排除,使隧道经常保持正常状态。这些工作以目测为主。

定期性养护:即按一定时间去检查,不管其运转情况如何均按预定的周期去进行。如消防设施、供配电、供水和排水、通风机械、电视和广播等,还有监控中心设施、洞内壁饰、路面等各项工程都要按一定周期进行检查、清刷、维护,使这些项目定期得到保养,处于完好状态。定期检查一般使用测定仪具和量具进行,一至数月检查一次,一年应全面检查并进行保养一次。

特殊性检查:凡发生突发性事情需作专门处理时,应进行特殊性检查。如发生交通事故、洞内火灾等,或出现自然灾害她震、泥石流、洪水等脆及隧道安全时,需作振救与抢险,采取紧急措施方能加以排除,如引起隧道土建结构变形、机电设施损坏、交通工程破坏时需要专门施工单位、养护部门相配合,必要时甚至需要地方有关机构协同作战,才能使隧道尽快恢复。一般先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待恢复正常通行后再逐渐安排修复工作。

结束语:

本文所讨论的只是隧道宏观养护管理方面的办法,更科学、合理、系统的公路隧道养护维修以及病害治理办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今后公路隧道养护维修发展的方向是应用机械化,配合人工进行,以先进测量仪具检测,对需维修工程及其项目和各隧道技术资料应用微机建立档案实行管理,这是公路隧道养护维修的主体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河清,管频,王运周公路桥涵与隧道养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9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防治

       0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1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1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发展。

       1.2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①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盐渍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交通,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②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1.4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饱和、透水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当受到巨大荷载作用时,容易出现基底向两侧挤压挤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动等病害。

       2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设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导致的病害的产生,适用场合如路堑和站场。对于雨水冲刷作用较强,但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②及时查修,采取措施,尽量在初期或未到严重时进行修补,如更换破损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发生。③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草或树,利用植物根系能固着土壤的作用,以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2.2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为盐渍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严重,其含水量较大,极易导致坍塌、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显得尤为重要。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难的地段,应加宽加深排水沟。②加固边坡。对于硫酸盐渍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废砖头平铺在路堤边坡上,以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防止边坡被风蚀或人畜踩踏而破坏。③合理设计路基高度、宽度及边坡坡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对土质中含盐量大于8%的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渗水材料掺在土壤内以封闭路肩表层。⑤加强路基养护。特别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时节,路肩易出现膨胀隆起,甚至翻浆。这类情况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应当及时的将隆起的部分铲去,使地面水及时的排出。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为防止边坡上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和植物生长情况,种植适合的耐盐性树木或草本植物。

       2.3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区公路容易产生的路基病害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以防止土体塌落,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当塌方规模较大且难以根治时,可考虑改道绕线;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篇10

【关键词】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1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

路基常见的病害有:边坡病害、路基水毁、路基沙毁、公路翻浆。

1.1边坡的病害及原因

边坡的病害常见的有:崩塌、落石、滑坡、坡面冲刷、坍塌、剥落和泥石流等。

崩塌是岩体突然而猛烈地从陡峻地斜坡上崩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崩塌可能发生在高峻的自然山坡上,也可发生在高陡的人工路堑边坡上。发生崩塌的物体一般为页岩,但某些土坡也会发生崩塌。

落石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范围较严重。产生原因:为路堑边坡较陡,岩石破碎和分化严重,在振动及水的侵蚀和冲刷下,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动。

滑坡是路基山坡山体或岩石,由于长期受到地面水、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破坏,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作用下,整个沿着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坡面冲刷是分化岩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层。残积层的颗粒组成以细砂、中砂、粗砂为主,含少量的粘土颗粒。这些残积物抗冲刷能力很差,易形成密集的鸡爪状冲沟,中下部冲刷形成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遭到破坏。

剥落是指边坡表层或分化岩石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膨缩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的现象.

泥石流湿山坡或沟岸泥沙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不断的坍塌、碎落或滑坡而落入沟道,在暴雨冲击下形成泥石流.

1.2路基水毁及成因

对于断裂水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1.2.1地质原因

对于断裂构造,存在着一定的构造带而分化强烈.为泥石流、塌方、滑坡等提供了充分的固体物质.泥岩、页岩经强烈的分化后,又为这些灾害提供了细颗粒物质,从而造成桥涵淤塞、河床抬高,引发路基垮塌等多种病害.

1.2.2地形地貌原因

公路的地形高低悬殊,山坡陡峭,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松散及稳定性差的物料易形成垮塌和水土流失,为各种公路水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1.2.3气象原因

雨季降雨集中,一次降雨量大,易为公路水害的形成提供丰富充足的水分条件.松散的固体堆积物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含水墚到达饱和时,粘结性、凝聚力迅速下降,在强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击而下,固体堆积物很快被冲坏,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常见水害便随之发生.

1.2.4环境的破坏

公路沿线的经济建设,沿线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及山体稳定.公路建设本身就是对自然状态的山体稳定边坡的破坏,会不同程度地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1.3路基的冻胀与翻浆及原因

潮湿地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基中的水分不断的向上移动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融时,路基湿软,强度急剧降低,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发生弹簧、鼓包、冒浆、车辙等现象发生,称为翻浆.

翻浆的发生过程是,由于秋季降水或灌溉的影响,地面水下渗、地下水位升高,使路基水分增多,为冬季水份积聚提供了条件.

待到来年春季化冻时,由于路面结构层的吸热和导温性较强,路面下面的路基先于路肩下的路基融化,于是路基下残余未化的冻土形成凹槽,化冻后的水分难以排出,路基上部处于过湿状态,当融化至聚冰层时,路基湿度更大,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这样,路基在化冻过程中强度逐渐降低,以至丧失承载力,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弹簧、鼓包、冒浆、车辙,严重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面积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1.4公路沙害及成因

在风沙地区,沙害使公路常见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埋,其中尤其以沙埋为主.路基遭受沙埋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风沙活动地区,由于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二是在流动沙丘地区,由于沙丘的向前移动,掩埋路基,路基遭受风蚀,将会出现削低、变窄、掏空和崩塌等现象.

2路基病害的预防和处理

2.1边坡病害的预防和处理

2.1.1路基上方的危岩、危石应及时检查清理,特别在雨季前要仔细检查.如有威胁行车安全的路段,可根据地形和岩层情况,采取嵌补、支顶的方法予以加固.

2.1.2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应采取全部清除的办法;如果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物质来源丰富,则易修建落石平台、落石槽等拦截结构物.

2.1.3由于存在软弱结构面而引起崩塌的高边坡,可根据情况采取支挡墙或护墙等措施.

2.1.4对边坡坡脚因受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时,要对河岸做防护工程.

2.1.5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面排水设施.

2.2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有:

2.2.1对泥流、流石的边坡来说,在春秋两季,应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铺植草皮.

2.2.2在泥石流形成的地区上侧应修筑截水沟、排水沟,把水引出来,以减少或消除洪水的影响.

2.2.3在泥石流的形成区,采用平整的山坡、填实沟缝、修筑梯阶、土埂和支撑挡墙、加固厚头和沟底等方法,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发生.

2.2.4泥石流严重的地点,养护部门应做到:加强检查和观察,尽力采用防治措施,发生泥石流后,要尽快清除堆积物.根据掌握的资料,提出整治措施.

2.3路基水毁的防治措施

2.3.1防止漂浮物大量急剧地下冲;

2.3.2疏通各种排水系统;

2.3.3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

2.3.4检修防洪设备,备足抢护重点治理.为此,每年汛期前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掌握洪水的动态,并与当地的气象、水文部门取得密切的联系,及时收集雨水情况资料,或向沿河居民调查,预先了解洪水强度、到达时间和技术检查,查出的隐患,应在雨季、汛期之前处理完毕.

2.4路基沙毁的防治措施

2.4.1为防治沙质路基风蚀,一般采用柴草、土石或无几、有结合料进行固沙防护,以保证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

在沙卵石丰富的地段,可平铺砂砾石将边坡及路肩覆盖,厚度一般为5cm―6cm.当运距太远时,也可仅覆盖路肩,边坡则用“草方格”防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良好.

2.4.2为防治路基沙埋,在路侧采用的措施可归纳为固沙、阻沙、输沙和导沙等四种类型.

固沙措施了采用草方格网,或粘性土埂国方格沙障或直接利用卵石、砾石、粘性土、沥青乳液,覆盖沙面进行加固.

阻沙措施除高立式防沙栅栏外,还可用挡沙沟堤等。挡沙沟堤时由当地的砂沙土或砂砾筑成.

输沙措施是通过改变下垫面和加大风速的办法,使风沙流顺利通过路基而不致产生沙埋.

导沙措施是用导沙堤改变气流方向,使风沙流离开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