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十篇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十篇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37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1

一、本人申请

符合申领条件的失业人员,本人持身份证,灵活就业证明向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中心失业保险经办窗口提出申请,填写失业人员申领就业扶持资金申请表。

二、资格确认

劳动保障中心自接到失业人员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其申领身份、所从事的灵活就业岗位及灵活就业登记等情况进行初审,对符合规定的,在申请表中出具意见,上报区县失业保险管理部门审批。

三、审核认定

1、经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就业困难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2、男年龄在五十岁及以上和女四十岁及以上的失业人员;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2

2002年的“花旗事件”使我国金融界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商业方法专利对国内金融领域的深远影响。入世之后,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截至2011年底,共有5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322个营业性机构。2001年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总规模只有不到33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了634.3亿元人民币,为2001年的20倍,市场份额为4.51%。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产品竞争却日趋同质化,缺乏保险创新与保护意识,面临着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发展保险商业方法专利领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概念界定

商业方法是为处理或解决商业经济活动或事务而由人类智力创造的活动或规则。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而不受专利法的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商业方法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形成一个包含商业思想与商业模式的系统工程。肇始于1998年的statestreetbank案,标志着美国正式承认了具有“实用效果”的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商业方法专利”就此确立。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商业方法专利涉及的是那些借助数字化网络经营商业的、有创造性的商业方法。因此,授权的基本条件是将商业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形成技术方案,突出技术特点,这是与传统商业方法最根本的区别。

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金融业,其发展表现出业务信息化,市场一体化和规则国际化等特点。金融创新主要依赖于商业方法的更新换代,不断融入的技术创新元素为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具体到保险领域,保险商业方法专利是指那些结合数字网络经营的能够增进业务、降低成本、抵御风险、提高效率的保险商业方法。事实上,但凡保险商品的创新、行销方式或技巧的提升、风险选择机制的改善等都可以申请专利。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依技术领域可分为产品设计、营销模式、评估分析、信息管理、理赔支付和其他辅助等六类,从保险业务的各个领域为极易模仿的保险创新提供排他性法律保护,带来垄断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保险企业战略布局的有力“筹码”,不仅能助其获得保险行业的竞争主动和竞争优势,还可能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途径形成未来的行业标准,因此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二、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人构成特征分析

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人分为保险相关机构、非保险机构、自然人三类,截至2011年底,在我国的申请总量为215件。其中保险相关机构的申请数量为52件,只占总量的24.2%,这其中还包括少量与自然人或非保险机构共同申请以及社保相关机构申请的专利;而非保险机构的申请数量高达104件,个人申请数量也有59件。这说明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积极性不强,对事关自身发展的专利战略资源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给了以科技、通讯、科研院所为主的非保险机构以及自然人提早布局的机会,进而通过转让或授权获取利益。

从国别构成上看,境外申请人占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的47%,为101件;而境内申请人占53%,达到114件,逐渐扭转过去境外申请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尽管申请量平分秋色,但境内外申请人的构成还是有很大不同。境外申请人主要是非保险机构,占其申请量的56.4%,其次为保险相关机构,占37.6%,自然人申请者寥寥无几;虽然境内非保险机构也是申请的主力军之一,但更多的是自然人申请者,占比高达46.5%。表1反映了境外申请人集中度,仅前六名的境外公司就占境外申请人申请量的52.5%,前六名的国家更是覆盖了境外申请量的86.1%,而申请2件及以上的境内申请人共11位,仅占境内申请量的28.1%,其他申请人均为单件零散申请。

申请人构成特征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1)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以非保险机构申请为主,由于商业方法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研发实力较强的非保险机构拥有先天优势;(2)境外申请人集中于少数企业和发达国家,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领域,我国面临美欧日等金融技术强国集合创新、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的“集约化竞争”,其规模远远领先于境内“散兵作战”的格局;(3)境内机构申请人比例偏低,这表明境内保险机构专利意识较弱且自身研发能力有限,同时也尚未形成与非保险机构在专利收购或合作研发上的良性互动。另外,对于集专业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很难想象大多数申请人为自然人,因此过高的自然人申请比例可能预示着企业职务发明的流失。

(二)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变化趋势分析

1997年以前,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很少。随着其后美国法院对商业方法专利的认可及我国入世等影响,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开始逐步上升,个别年份更是由于部分申请人的批量申请而达到小高峰。这说明业界正逐步重视其潜在价值,并积极进行布局,其中,拥有成熟技术和专利战略意识的境外申请人借助各国对商业方法可专利性态度转变的契机,顺势推行“专利先行”战略。2008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加大了研发申请力度,不仅申请量一举超越境外申请人,且优势正逐年扩大。虽然专利数据割断影响了近两年的统计,但从已经公开的专利来看,优势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预示着我国保险业的竞争态势或逐步发生扭转(如图1所示)。

(三)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授权情况分析

专利申请只能代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趋势,然而要使其发挥更大的战略价值,还需要获得授权。考虑到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保险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各国对商业方法“技术性”标准的莫衷一是,我国专利行政部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标准。因此,215件专利申请中,视为撤回和驳回申请的专利占据一半以上,达110件,而真正获得授权的专利只有17件,占总数的7.9%。为数众多的未决专利(包括公开和实质审查中的专利)显示近年来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力度有所加强,其中近2/3来自境内申请人表明其已经在专利布局上比境外申请人更加积极。

虽然国内保险业不断扭转专利布局上的不利局面,但外资企业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仍处于优势地位。表2反映了外资企业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上的授权情况,尽管日本以14件申请排在瑞士、美国之后,但高达50%的授权率足以证明其超强的专利意识和技术实力。授权专利中有8件进行了pct申请,表明其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核心保险商业方法专利,而其中大部分更是近几年才被授权,说明其技术仍较新颖,战略价值正日益显现。相较之下,来自境内的授权专利主要涉及身份认证或数据存储,多是兼顾保险业的使用,在系统性和针对性上差距悬殊。

(四)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趋势

前已述及,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可分为六大技术领域:产品设计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

、管理新型的保险产品或保险系统;营销模式主要指基于现代技术手段的保险销售、保费支付、合同签订等与服务购买相关的方法和系统;评估分析则是为合理决策而开发的风险评估、预警以及数据分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保险公司内部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管理;理赔支付系统则是将理赔或支付的工作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效便捷;而其他辅助系统还包括培训、绩效、防盗以及个别险种中特殊方法的应用。

在我国现阶段,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主要竞争领域集中在产品设计、营销模式和评估分析三类。这三项分别占申请量的23.3%、23.3%和19.1%,总计65.6%。其中,境外申请人凭借其先进的专利意识和技术实力已经在产品设计、评估分析领域形成优势,表明其更注重保险商业方法的整体创新和风险管控。而境内申请人对营销模式的偏好体现了国内保险业仍旧沿袭以营销渠道为主的外向式经营思路,忽略了向产品创新、风险评估等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

境内申请人之所以在理赔支付、信息管理和其他辅助领域占据优势得益于大量与社保及交强险相关的专利申请,其多涉及保金支付、身份认证和车辆勘验等技术,而外资目前是无法进入这两个领域的。可见,产品设计和评估分析无疑是现阶段国内保险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领域,方能与营销模式共同组成拉动保险创新的“三驾马车”,而前两者显然更考验企业的技术实力。

三、发展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战略应对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内保险企业对专利申请缺乏重视,尚未形成有效的研发体系,更没有指导专利管理、布局、运用的方针政策,而外资企业虽然在申请总量上优势不再,但在产品设计、评估分析等关键领域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优势仍旧十分明显。有鉴于此,国内保险企业宜运用基础性、防御性的专利战略来反制外资企业的专利攻势。

(一)集思广益,为我所用

研究发现,本应作为申请主力军的国内保险企业仅有14件申请方案,创新活动极其匮乏。这与目前保险企业的研发体系密不可分,其研发项目往往由总部或各省分公司发起,绝大多数的基层员工无法参与其中。而事实上,基层员工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往往会有更多的改进意见和创新理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反馈渠道,通过论证筛选,从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意见中提炼研发项目,建立一套“由下而上”的创新体系。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国内保险企业可以成立内部创新基金,对提出创新意见、形成专利申请、成功获得授权、进入实际应用等情况实行分级物质奖励,鼓励员工提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意见。在企业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的同时,也应注意“为我所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较高的境内自然人申请比例可能预示着职务发明的流失,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警示教育,通过劳动合同明确专利归属,必要时运用诉讼来保护自身权益。

(二)多方借力,优化配置

国内保险企业长期沿袭营销攻势和渠道扩张的发展模式,短期内不可能转型为创新驱动的技术型保险企业。但研究也表明,以咨询、科技企业为主的国内外非保险机构提出了大量专利申请,显示其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因此,财力雄厚的国内保险企业完全可以借力这些非保险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如此便将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充分配置,国内保险企业也避免了组建研发部门时所面临的资金、人才、组织架构、产出效率等方面的困扰。当然,一种将保险企业的资金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专利获取战略是直接进行专利收买或以此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虽然省去了研发环节,但仍应借助专业机构对目标专利进行充分的甄别分析和评估预测,确保实现战略价值。

(三)围而不歼,迫其授权

近年国内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迅速攀升,预计对外资企业的数量优势会逐步扩大。但应清醒地看到,外资仍牢牢掌控产品设计、评估分析等核心技术领域。要与外资企业一较高下,拥有数量优势的国内保险企业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围歼战”,该战略着眼于外资核心专利的应用和上下游产业,通过大量布局成本较小、技术较低的专利对其形成包围或牵制,阻止该专利的大规模运用。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已获授权的“热带气旋”和“洪水”预测的两项专利,实质上都是以计算机、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在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变量进行概率运算。对此,国内保险企业完全可以借鉴其技术资料,对火灾、地震,甚至是与“风”和“水”有关的其他自然灾害进行同样的研发申请并将其“团团围住”,但之后却不宜贸然对其发动无效诉讼,毕竟外资企业技高一筹,且专利诉讼耗时耗力。因此,“围而不歼”,迫使外资企业进行专利授权,甚至是主动放弃权利才是明智的选择。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3

问:社会各界特别是劳动者对这项政策十分关注,请您介绍下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中央、国务院对发挥失业保险功能和作用高度重视。党的十报告提出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刚刚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规定: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所需资金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申领条件、审核程序、补贴标准、资金使用以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这项政策是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的重要举措,在失业保险功能完善上迈出了扎实一步。实施这项政策,有利于激励职工提升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降低失业风险;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和防失业的功能作用。

问:请问申领技能提升补贴的条件是哪些?这样规定的考虑是什么?

答:《通知》对国务院28号文件规定的条件进行了细化和明确,规定依法参保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并且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以申请技能提升补贴。这样规定,一方面,鼓励企业职工长期参加失业保险,履行缴费义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权利与义务基本相适应的原则。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职工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就业、预防失业。据测算,每年将有200万左右的企业职工受益。

问:申领该补贴的程序是什么?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知稿规定了申领程序为:第一步,职工应在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到本人失业保险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技能提升补贴;第二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网查询、与失业保险参保信息比对等方式进行审核;第三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对申请审核通过后,应直接将补贴资金发放至申请人本人的个人银行账户或社会保障卡。同时,要求各省(区、市)人社、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本着方便、快捷、安全、审慎的原则,制定本省(区、市)的具体操作办法,并主动向社会公开。这样规定的目的,一是方便职工,建立政策享受的直通车;二是减少中间环节,防范道德风险,确保职工本人直接受益,确保资金安全。

问:补贴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答:《通知》规定由省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标准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时调整,同时明确补贴标准的上限,即初级工一般不超过1000元、中级工不超过1500元、高级工不超过2000元,补贴标准可向地区紧缺急需工种倾斜。这样规定,有三方面的考]:一是各地基金支撑能力不同,培训费和鉴定费的标准不同,产业方向和重点不同,由各地确定补贴标准更符合当地实际。二是规定上限有利于区域间的平衡,有利于与培训补贴的平衡,还可保证基金支付安全。三是技能提升补贴是国家对职工培训成本的一种适当补贴,起激励和引导作用,不应大包大揽,企业和职工应该承担的教育、培训责任还要各自承担。

问:在文件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风险需要防范的吗?

答:目前来看,防范风险主要是基金支付风险和廉政风险。从基金支付风险来看,总体安全可控,但尚有部分统筹层次较低的地区,基金支撑能力相对较弱,《通知》规定各省要发挥省级调剂金的作用,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每一个统筹地区的参保职工都能享受到政策。从防范廉洁风险看,《通知》明确规定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责任,以及完善资金监管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对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追责等措施。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4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形势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78-02

自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和部份持卡人信用度下降,浙江临海市农行(以下简称我行)贷记卡不良透支额增加,截至2013年9月,信用卡不良透支上升至477万元,比年初上升近200万元,形势非常严峻。信用卡业务风险压力不断趋大,预期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仅难以改观,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所以,严把发卡质量关,有效扩大用信规模,加大不良透支清收力度,控制不良透支成为信用卡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严控营销受理风险

1.规范营销行为,采取更加严格的发卡准入,谨慎发卡。落实营销受理岗“三亲见”规定。即必须做到:亲见客户本人,亲见客户身份证件原件、亲见客户签名。

2.谨慎受理无固定工作单位客户申请办卡。信用卡客户必须要有固定工作单位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或个体职业者应谨慎发展,应要求提供具有还款能力的收入证明或财产证明材料。

3.做到三个“严禁”发卡。严禁受理来历不明办卡申请,严禁与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合作发卡或受理中介机构提供的申请资料,严禁企业单位代为员工办理信用卡。特别是对于网点自动上门办理信用卡的客户,必须要现场核查身份,确定本人身份方可办理。

二、把好调查环节

1.对于人行征信严重不良、存在、吸毒等不良嗜好、参与民间资金高利借贷、充当资金掮客、信用卡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领域、信用卡存在大量违规套现行为等不良客户,调查人员要严格限制,不得擅自受理。

2.支行调查人员基本都是通过电话、方式核实申领人的单位、家庭、收入的具体情况是否与申请表一致,重点核实是否为该单位工作人员,单位和住宅地址是否真实,各种联系电话是否真实有效。但在近半年的的调查环节发现非本人签名的18户,提供虚假资料、非本单位正式职工的有53户。

风险隐患:我行调查人员仅仅使用电话对申请人进行电话调查,根本无法识别申请人的单位、家庭、收入的真实情况,对申请人提供的房产证、行驶证等证明均无法辩别其真实性。

防范建议: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严格信用卡营销管理,确保申请资料真实有效。网点营销人员在营销、受理客户申请时,必须落实亲访亲签制度。

3.以前年度我行出现的贷记卡冒名挂失事件,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盗取客户重要信息,通过致电总行客服首先修改申请人手机,然后用修改后的联系电话致电总行信用卡客服中心挂失换卡,并修改单位及邮寄地址,要求将卡片寄到新地址。犯罪分子收到卡片后通过poS或电话转帐宝进行刷卡消费,真正的持卡人在收到银行帐单,或银行催收后才知道自己的卡被诈骗。2013年我行出现了持卡人家人修改了申请人的手机号,然后对该卡进行挂失并刷卡取现,经过我行与持卡人的反复沟通,目前已确定为持卡人家人所为。从中反映了我行贷记卡的发卡流程及管理上的漏洞,虽未造成我行经济上的损失,但如果持卡人有意与犯罪分子勾结作案,卡被盗用,我行也无法识别。

防范建议:贷记卡挂失换卡后,新卡必须由客户到网点凭本人身份证领取,由网点把好最后一道关,通过识别客户身份确认是持卡人本人签收,弥补客服中心不见其人的不足。同时建议客服中心在接听客户电话时,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对敏感问题不能给予提示,如客户遗忘申请资料上的内容时,提醒其到办卡网点,由网点受理。

三、持续强化不良清收

支行成立以个人金融部负责人、信用卡人员为成员的催收小组,对CD值为2-3级透支户进行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做到该打的电话一个不少,该催的客户一个不漏;对还款有望的客户进行“高压式”催收,确保能提前还款;同时,向持卡人寄发挂号信函,主要是向持卡人寄发《金穗贷记卡催收通知书》,并附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内容规定,一方面使持卡人了解到信用卡恶意透支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促使持卡人按期还款;对电话催收无法联系的持卡人采取及时上门催收,采用“白+黑”催收的模式,对白天催讨家中无人的,了解到晚上家里可能有人的持卡人,家庭条件尚可的,当天晚上再次上门催收,采取“高压式”和“劝解式”相结合的催收方式,使其家属及时联系持卡人或替持卡人还款。

四、继续开展大额授信客户风险排查

继续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的风险排查工作,重点关注信用额度10万(含)以上的白金卡与台州商人卡客户,以及担保额度在10万以上的贷记卡分期客户。全面掌握大额授信卡客户的当前人行征信状况、所在企业经营状况、消费及还款情况、民间借贷及对外担保情况等,如发现客户信用情况出现明显下降或存在套现等问题应立即降额或止付。要对大额分期业务营销受理、资信调查、担保手续、保证金缴纳、贷后催收和代偿,担保公司经营状况等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有效掌握客户真实的信用卡状况和还款能力,坚决防止虚假伪冒申请、担保手续不实、保证金不足、隐瞒客户实际风险状况等风险案件发生。

五、加大不良责任追究

从2012年四季度起,我行对进入损失类的不良责任认定按季进行责任追究,特别是对大额不良、未执行“三亲见”、资料严重失实和发卡后即形成不良的,加大处罚与责任追究,在全行形成规范营销的氛围。

六、及时处置风险与客服事件

随着我行信用卡业务的高速发展,在发卡、刷卡消费、透支催收等环节所发生的风险及客服事件越来越多,这些风险与客服事件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不仅会严重影响我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而且还会较严重影响我行金穗信用卡的品牌形象,进而会严重影响我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所以,我行严肃认真地对待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突发的各类风险与客、服事件,做到冷静面对、仔细分析、及时介入、妥善处置。对辖区发生的重大风险事故按规定逐级及时如实上报,以获取最佳的风险处置时机。对涉及信用失察等主观管理责任的,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七、动态掌控信用状况

(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78页)

风险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类重点透支监控表、贷记卡属地催收台账、准贷记卡透支动户清单、贷记卡分析系统、CRm系统的透支管理平台、个人征信系统、aBiS系统、农业银行黑名库、贷记卡V+外挂系统等,对持卡人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对持卡人的透支和还款情况进行分析,随时跟踪和监控持卡人资信状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其信用额度,及时进行账户锁定码的调整及高风险卡的销卡与销户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小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金融,2002(1)

[2]赵旭.从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引发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2(6)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5

2002年的“花旗事件”使我国金融界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商业方法专利对国内金融领域的深远影响。入世之后,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截至2011年底,共有5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322个营业性机构。2001年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总规模只有不到33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了634.3亿元人民币,为2001年的20倍,市场份额为4.51%。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产品竞争却日趋同质化,缺乏保险创新与保护意识,面临着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发展保险商业方法专利领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概念界定

商业方法是为处理或解决商业经济活动或事务而由人类智力创造的活动或规则。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而不受专利法的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商业方法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形成一个包含商业思想与商业模式的系统工程。肇始于1998年的StateStreetBank案,标志着美国正式承认了具有“实用效果”的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商业方法专利”就此确立。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商业方法专利涉及的是那些借助数字化网络经营商业的、有创造性的商业方法。因此,授权的基本条件是将商业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形成技术方案,突出技术特点,这是与传统商业方法最根本的区别。

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金融业,其发展表现出业务信息化,市场一体化和规则国际化等特点。金融创新主要依赖于商业方法的更新换代,不断融入的技术创新元素为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具体到保险领域,保险商业方法专利是指那些结合数字网络经营的能够增进业务、降低成本、抵御风险、提高效率的保险商业方法。事实上,但凡保险商品的创新、行销方式或技巧的提升、风险选择机制的改善等都可以申请专利。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依技术领域可分为产品设计、营销模式、评估分析、信息管理、理赔支付和其他辅助等六类,从保险业务的各个领域为极易模仿的保险创新提供排他性法律保护,带来垄断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保险企业战略布局的有力“筹码”,不仅能助其获得保险行业的竞争主动和竞争优势,还可能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途径形成未来的行业标准,因此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二、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人构成特征分析

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人分为保险相关机构、非保险机构、自然人三类,截至2011年底,在我国的申请总量为215件。其中保险相关机构的申请数量为52件,只占总量的24.2%,这其中还包括少量与自然人或非保险机构共同申请以及社保相关机构申请的专利;而非保险机构的申请数量高达104件,个人申请数量也有59件。这说明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积极性不强,对事关自身发展的专利战略资源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给了以科技、通讯、科研院所为主的非保险机构以及自然人提早布局的机会,进而通过转让或授权获取利益。

从国别构成上看,境外申请人占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的47%,为101件;而境内申请人占53%,达到114件,逐渐扭转过去境外申请人一家独大的局面。尽管申请量平分秋色,但境内外申请人的构成还是有很大不同。境外申请人主要是非保险机构,占其申请量的56.4%,其次为保险相关机构,占37.6%,自然人申请者寥寥无几;虽然境内非保险机构也是申请的主力军之一,但更多的是自然人申请者,占比高达46.5%。表1反映了境外申请人集中度,仅前六名的境外公司就占境外申请人申请量的52.5%,前六名的国家更是覆盖了境外申请量的86.1%,而申请2件及以上的境内申请人共11位,仅占境内申请量的28.1%,其他申请人均为单件零散申请。

申请人构成特征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1)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以非保险机构申请为主,由于商业方法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研发实力较强的非保险机构拥有先天优势;(2)境外申请人集中于少数企业和发达国家,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领域,我国面临美欧日等金融技术强国集合创新、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的“集约化竞争”,其规模远远领先于境内“散兵作战”的格局;(3)境内机构申请人比例偏低,这表明境内保险机构专利意识较弱且自身研发能力有限,同时也尚未形成与非保险机构在专利收购或合作研发上的良性互动。另外,对于集专业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很难想象大多数申请人为自然人,因此过高的自然人申请比例可能预示着企业职务发明的流失。

(二)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变化趋势分析

1997年以前,我国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很少。随着其后美国法院对商业方法专利的认可及我国入世等影响,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开始逐步上升,个别年份更是由于部分申请人的批量申请而达到小高峰。这说明业界正逐步重视其潜在价值,并积极进行布局,其中,拥有成熟技术和专利战略意识的境外申请人借助各国对商业方法可专利性态度转变的契机,顺势推行“专利先行”战略。2008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加大了研发申请力度,不仅申请量一举超越境外申请人,且优势正逐年扩大。虽然专利数据割断影响了近两年的统计,但从已经公开的专利来看,优势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预示着我国保险业的竞争态势或逐步发生扭转(如图1所示)。

(三)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授权情况分析

专利申请只能代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趋势,然而要使其发挥更大的战略价值,还需要获得授权。考虑到保险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保险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各国对商业方法“技术性”标准的莫衷一是,我国专利行政部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审查标准。因此,215件专利申请中,视为撤回和驳回申请的专利占据一半以上,达110件,而真正获得授权的专利只有17件,占总数的7.9%。为数众多的未决专利(包括公开和实质审查中的专利)显示近年来保险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力度有所加强,其中近2/3来自境内申请人表明其已经在专利布局上比境外申请人更加积极。

虽然国内保险业不断扭转专利布局上的不利局面,但外资企业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仍处于优势地位。表2反映了外资企业在保险商业方法专利上的授权情况,尽管日本以14件申请排在瑞士、美国之后,但高达50%的授权率足以证明其超强的专利意识和技术实力。授权专利中有8件进行了pCt申请,表明其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核心保险商业方法专利,而其中大部分更是近几年才被授权,说明其技术仍较新颖,战略价值正日益显现。相较之下,来自境内的授权专利主要涉及身份认证或数据存储,多是兼顾保险业的使用,在系统性和针对性上差距悬殊。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6

基金帐号:_________(首次开户不填)

直销交易帐号: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了规范乙方发起并管理的基金交易业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乙方有关业务规则及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向甲方提供传真交易申请服务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传真交易及服务内容

1.本协议所称“传真交易”仅适用于在乙方的直销机构(即乙方各投资理财中心)开立基金交易帐户的客户。“传真交易”指甲方在乙方各投资理财中心开立基金帐户,交易帐户并签署本协议后,以传真方式向乙方提交基金业务申请的交易方式。

2.传真交易的服务内容包括:认购、申购、赎回、撤单、变更分红方式、基金转换和变更联系方式。

第二条 传真交易条件

1.甲方已经与乙方签署了《基金业务传真交易协议书》(以下简称“本协议”);

2.甲方已经在乙方开立基金帐户和交易帐户且该帐户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处于正常状态;

3.甲方办理申请认购或申购业务的,不迟于乙方《直销投资者交易指南》所规定的申请所涉交易有效期限届满之时将认购或申购资金足额划(汇)入乙方指定银行帐户;甲方办理赎回,基金转换业务的,在申请所涉交易有效时限内其交易帐户中有足够的基金份额,否则视为无效申请;

4.甲方已经按照乙方要求提供有关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的填写有关表格,签署有关文件;

5.甲方已经在乙方办理了预留印鉴手续;

6.乙方不时以明示的方式告知应当满足的其他条件。

第三条 传真交易流程

1.乙方指定专门的传真电话受理甲方传真交易申请,除此之外的传真申请视为无效。甲方应指定专人办理基金交易申请,除该授权经办人通过指定传真电话发出的传真交易申请外,其他传真申请亦视为无效。

2.甲方办理认购,申购申请时,传真给乙方的资料包括:加盖预留印鉴的申请表,申请人本人或经办人身份证件复印件,交易帐户卡复印件,加盖银行受理章的汇款凭证复印件。

3.甲方办理赎回申请时,传真给乙方的资料包括:加盖预留印鉴的申请表,申请人本人或经办人身份证件复印件,交易帐户卡复印件。

4.甲方办理变更分红方式及联系方式时,传真给乙方的资料包括:加盖预留印鉴的申请表,申请人本人或经办人身份证件复印件,交易帐户卡复印件。

5.甲方应在乙方规定的基金开放日9:30—15:00(认购期内为9:30—16:00)之间将申请资料传真至乙方.超过申请受理时间的申请,按照下一开放日的申请处理。

6.甲方发出传真后,应立即拨打电话向乙方受理业务的投资理财中心确认传真申请事宜。如果甲方没有致电确认,且乙方无法按照甲方开户时填写的联系电话与甲方取得联系时,传真内容清晰并符合乙方规定的申请,乙方可以受理;传真内容不清晰,不完整,不准确或不符合相关法律,相应基金契约或乙方有关业务规定的,乙方有权对甲方的申请暂缓受理或不予受理。因该等原因而导致甲方申请无法进行或延误的,乙方不承担责任。

7.乙方收到甲方传真的认购,申购申请后,应在验证资金到账后受理申请,否则甲方应重新修改申请日期,并进行签章确认。

8.乙方收到甲方赎回申请,应在验证交易账户有足够基金余额时受理申请,否则视为无效申请,乙方可不予执行甲方赎回申请。

9.乙方处理完毕甲方的申请后,应将打印并盖章的申请回执传真给甲方,作为受理甲方申请的凭证。甲方可在t+2日9:30之后通过电话,网站或亲临投资理财中心查询申请确认结果。

10.甲方应在传真申请发出后当日内,将申请表原件以特快专递方式邮寄到乙方受理业务的投资理财中心,时间以邮戳为准。乙方在受理业务五日内收不到甲方邮寄的申请资料原件,乙方保留取消甲方传真申请的权利。

11.乙方传真电话号码变更,将以公告和书面方式通知甲方。甲方授权经办人或传真号码变更,要提出业务申请,在乙方受理并确认后方生效。

第四条 保密事项

1.乙方对甲方的申请资料及有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但乙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有关司法,行政管理机关的要求提供甲方的有关资料不在此限。

2.甲方应注意自身资料及信息的保密,由于甲方自己疏忽或其它原因致使资料或信息为他人利用而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五条 免责条款

因下列事由之一发生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不承担责任:

1.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停电,电脑网络和/或传真设备故障,乙方对由此导致的收发信息延误或失败不承担责任。

2.乙方收到具有甲方本人或指定的经办人签章及盖有预留印鉴的传真申请,即认为此申请是甲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乙方不对该签章及印鉴是否真实及是否为甲方真实意思表示承担法律责任。

3.如乙方未收到,未全部收到,或接收到的甲方传真资料不准确、不完整、无法识别或甲方违反法律法规,基金契约或乙方基金业务规则等使乙方无法执行的,乙方可不执行并对此不承担法律责任.

4.因电信部门的通讯线路故障,通讯技术缺陷,电脑黑客或计算机病毒等问题造成交易系统不能正常运转。

5.法律和政策重大变化或乙方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

6.由于在通讯中断,堵塞等情况下致使通过传真手段无法下达申请或无法进行传真确认时。

7.对于因本协议所附《_________公司基金业务风险说明书》所提示的风险事故发生导致甲方受到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

8.法律规定和本协议约定的其它乙方免责事项。

第六条 协议的修改,终止和解除

1.乙方保留修改或增补本协议内容的权利。修改条款通知以书面形式公告于乙方的营业场所。甲方如果对于乙方的修改持有异议,应当在甲方书面公告之日起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向乙方书面提出异议。双方在乙方发出该等书面异议之日起_________个工作日(“截止日”)内未能就该等异议进行磋商或未能达成共识,本协议自截止日终止。甲方未在本款所述期限内向乙方提出书面异议的,视为乙方同意甲方的修改,本协议按照修改后的条款执行。

2.本协议书签署后,若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招募说明书》、《公开说明书》和其他乙方和甲方应共同遵守的文件发生修订,本协议与之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条款自始无效,但本协议其他内容和条款继续有效。

3.本协议在甲乙双方签署后立即生效,在下述情况之一发生时终止:

(1)双方书面终止。

(2)甲方死亡或不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甲方撤销基金账户或/和直销交易账户。

(4)乙方作为基金管理人退任。

(5)因不可抗力使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

(6)一方违约,另一方依法书面通知对方终止本协议。

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

协议双方如有争议,应尽可能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_________分会申请仲裁,仲裁按照该委员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第八条 特别条款

甲方在此确认,甲方已经阅读并理解乙方公告的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契约,发行公告及本协议所附《_________公司基金业务风险说明书》的全部内容;甲方进一步确认,甲方已经充分了解传真基金交易的风险并自愿承担该等风险。甲方同时确认,对于本协议第六条第1款所述乙方对本协议进行修改的通知,甲方负有充分注意的义务;甲方进一步确认,甲方将不得就因任何原因未能知晓该等修改通知内容而向乙方提出指控或索赔等任何要求。

第九条 其它事项

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授权经办人(签字):_________ 机构经办人(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_________公司基金业务风险说明书

尊敬的投资者:

在您进行基金交易时,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基金交易风险。为了使您更好地了解其中的风险,根据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和_________公司基金业务规则,特提供本风险说明书,请您认真详细阅读。

由于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因此投资者需要了解并承担如下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周边国家,地区宏观经济环境和周边证券市场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国内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使基金的收益水平发生变化。

2.政策风险: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则发生变化,可能引起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从而使基金的收益水平发生变化。

3.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整体经营形势的变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如经营决策重大失误,高级管理人员变更,重大诉讼等都可能引起该公司证券价格的波动;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甚至于会导致该公司被停牌,摘牌,这些都会使基金的收益水平发生变化。

此外,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并承担以下风险:

1.技术风险:由于基金交易及行情揭示是通过电子通讯技术和电脑技术来实现的,这些技术存在着被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可能,由此可能导致基金资产的损失。

2.在基金管理运作的过程中,管理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其对经济形势,证券价格走势的判断,从而导致基金收益水平发生变化。

3.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证券交易系统,基金交易系统的瘫痪;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系统故障,设备故障,通讯故障,电力故障等也可能导致证券交易系统和基金交易系统非正常运行甚至瘫痪,由此会导致基金的收益水平发生变化或您的委托无法成交。

4.其他风险:由于您密码失密,操作不当,决策失误等原因可能会使您发生亏损,该损失将由您自行承担;在您进行基金交易中他人给予您的保证获利或不会发生亏损的任何承诺都是没有根据的,类似的承诺不会减少您发生亏损的可能。

特别提示:

本公司敬告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制定基金投资策略,尤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基金交易是证券交易的一种,同样蕴涵着交易风险。

由上述可见,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基金作为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投资品种,同样存在着各种风险。您在进行基金交易时存在盈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本风险说明书并不能揭示进行基金交易的全部风险及证券市场的全部情形。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基金交易。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电子邮件:_________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标识;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84

1高职院校的标识

标识乃记号、符号或标志物。高职院校为了标示自身、便于识别也会选择不同的标识对外代表校方。常见的高职院校标识主要有校名、校标、服务标记、域名等。校名是高职院校对外的名称,是区别于他校最主要的标识。校标是目前很多院校都普遍选择的对外标识,以图案、色彩、文字的结合对外体现院校的向征、代表院校、彰显院校精神。服务标记是高职院校提供特殊服务时选择设计的标识,如对外培训、对外医疗救治等等,会以服务标记作为对外宣传的符号。而网络时代拥有自身网页是每个高校都会做的宣传工作,对招生、就业等各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域名无疑成为了高校对外代表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2院校标识存在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三条明确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是高校知识产权之一。从现行法律相关规定看,高职院校可以对校名、服务标记、校标、域名作注册登记的保护,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该项工作上做得不够完善,院校标识存在如下法律风险。

2.1侵犯名誉权的风险

高职院校的名誉是每个院校对外形象的重要保证,是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司法实践中恶意抢注高校校标、校名事件屡有发生,如2002年仅在北京挂“清华”名字的企业就有2万多家,其中约50%的公司与清华大学无关。院校名称被抢注成为名誉受侵的最主要表现。高职院校的校名、校标尽管没有名校那么出名、被抢注率也不会太高,但一旦出现抢注事件特别是对方将抢注的校名、校标申请为注册商标,用于与院校教学相关的培训教育服务,将使得社会公众难以辨识、误认为是院校的招生活动。如果某些实施抢注单位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实施不诚信行为,更是会给高职院校的名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2.2无形资产流失的风险

按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高职院校可以将其校名、校标、服务标记申请为注册商标。然而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官方网站查询(http://:9080/tmois/wscxsy_getindex.xhtml),我国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就校名(含简称)、校标、服务标记申请了注册商标。我国《商标法》采用“申请在先原则”和“自愿注册原则”,即是否申请注册是当事人的权利,可一旦院校校名、校标、服务标记被他人抢先注册,就会成为他人的专有权利,无论是注册成为教育培训服务商标还是商品商标都会令高职院校陷入严重后果,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同时我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均属于侵权行为。即是如果有其他公司人已抢先将高职院校校名校标注册成为教育培训类服务商标,相应的院校就不得再使用自身的标识作为教育培训标志,否则反而会构成对他人商标权的侵权行为。

2.3被他人假冒的风险

近几年,在招生工作中高职院校域名被他人假冒、模仿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不知情的考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高职院校的名誉、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网页的开启以域名作为载体,搜索人会以域名选择搜索的网页,域名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上域名具有高风险性,我国的高校一般使用三级域名体系,其中国家顶级域名为“cn”,二级教育机构类别域名“edu”,三级域名则为高校的中英文缩写。

一些不法人员为了欺骗广大网民,会用日常生活中人们较为熟悉的“com”、“net”等类别域名替换“cn”、“edu”等官方域名中的后缀,前面与高校采用相同的拼写,使得普通的网民完全无法识别,再者恶心到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加以链接,更容易令网民信以为真。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域名为“”,恶意注册者可能就注册为“”以此混淆,特别是用于高考信息的招录骗局,给考生和院校造成严重损害。

3知识产权法律防范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可能遭遇的上述法律风险,院校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加以防范。校名、校标、服务标记、域名为主的院校标识保护需要高职院校在法律风险防范上具有前瞻意识。结合我国《商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笔者建议高职院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措施、实施防范策略:

3.1院校标识注册商标化保护

商标一般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图案构成,申请注册商标会成商标受到专有化的保护。高职院校可以选择将校名做单纯的文字设计申请注册商标;就校标、服务标记作单纯的图形设计申请注册商标;或者将校名校标做文字组合图案的结合设计申请成为注册商标。除了最基本的标准文字图形外,也选择另外设计变形体等相近、相似的文字、图形作扩展的注册申请,防止混淆。高职院校在申请注册的时候,要关注《商标法》的注册要求,应当让商标满足法定可视性、显著性、非冲突性的注册条件,同时更是要注意商标注册的时间防止他人抢先注册。而服务、商品多类别、扩展性的申请可以形成商标壁垒防止他人在不同领域或变形后实施抢先注册。如某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应将校标申请为商标分类中的第41类学校、教育、培训类服务商标,同时还应当扩展视角,考虑可能出现的抢注现象,将校名校标另外再申请为与该校专业有关的其他的商品商标,即使该种商品商标并不为该校所生产。既保证院校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同时防止有关企业借院校名义开展经营活动、欺骗消费者。

3.2域名扩展注册保护

采用同样的拼写、易混淆难识别的后缀对域名加以伪造是网络造假中最易发生的手段。如前所述,利用这类细微差别的域名恶意混淆、伪装成院校网页,会在事实上给高职院校带来极大的法律侵害。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当主动出击、及时出击、预先出击。具体操作方法是对极易进行混淆的相近相似域名实施提前注册,把相关域名收归院校名下,即封杀混淆本身存在的路径。如可以将与本校三级域名相近似的域名一并注册,同时除注册“cn”、“”结构的域名外,还应将“com”、“net”等相近相似结构的域名一并注册,通过域名服务器的翻译,将所有相近相似结构的注册域名全都直接指向同一ip地址,即可有效防止域名的被抢注、主页的被混淆被伪造风险,从而维护高职院校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8

关键词:网络银行;信用卡犯罪;网络安全;安全风险

如今,信用卡被大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信用卡来进行消费,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用信用卡所存在的风险也日益突显,这也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针对网络安全的立法不够完善,给了犯罪分子许多可以利用的漏洞,这就使得网络银行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利用网络信用卡来进行犯罪的事件。

1.信用卡使用风险

目前信用卡风险大致有以下四种:

1.1变造与伪造

变造与伪造信用卡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导致的,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伪卡诈骗,这种情况一般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正当方式在银行外部的各类设备中布下机关,以此来获取他人的信用卡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窃取他人的资金。不法分子一般都会通过网络来窃取持卡人的资金,这不仅给持卡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银行的资金情况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种是集团办卡,这种犯罪方法主要是由不法分子钻取信用卡办理时的漏洞,使用他人的身份证来进行集体办卡,在信用卡办理成功之后利用这张非本人办理的信用卡进行购物,以这样的方式骗取资金。

1.2恶意透支

恶意透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频繁透支,即持卡人短时间内在信用卡点进行多次提现,以此获取大量现金。

第二种是多卡透支,即持卡人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并用一张信用卡的金额去偿还另一张卡的金额,随着时间推移,债务不断累积,最终持卡人无法偿还。

第三种是勾结透支,这与多卡透支类似,不过勾结透支是由多人参与,参与勾结透支的持卡人互相为对方做担保而申办信用卡,随后进行多卡透支。

1.3非法进行poS机消费

随着刷卡消费的不断普及,现在许多的商家都会安装poS机,借此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利用这一点,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公司的名义向银行申领poS机,随后使用非正当途径获得的信用卡在poS机上进行虚假消费,并凭借这些虚假消费的信息去银行结算,在结算完成之后便携带资金逃跑,这就使得银行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网络诈骗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使用网上支付的现象并不少见,网上支付手段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目前的网络银行仍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这也给不法分子许多可利用的漏洞,他们利用网络来获取他人的信用卡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窃取持卡人资金。随着网络内容的不断丰富,网上欺诈的样式也日渐丰富。虽然在网上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的交易量并不高,但是不法分子的犯罪成功率却是普通信用卡消费的10多倍,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的网络银行安全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2.信用卡及网络银行安全存在风险的原因

2.1信用卡所存在的问题

2.1.1持卡人存在信用风险

因为在办理信用卡时,银行没有办法了解办理人的各方面信息,办理人也不用给出任何抵押,所以银行并没有掌握住安全尺度,这样就容易出现信用危机,就算持卡人出现无法偿还欠款的情况,银行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能够找到持卡人。

2.1.2循环贷款风险

出现该类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卡还款的弹性较大,通常情况下持卡人只要依照要求偿还了欠款之后就能够继续使用信用卡,还能够以最低还款额度来还款。这就导致许多持卡人会选择用这张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来还另一张信用卡的欠款,这样循环往复,持卡人的欠款会越来越多,信贷风险进一步提高。

2.2信用卡办理流程管理不够严格

第一,发卡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人的信息审核不够严格。许多银行为了能够增加信用卡的发卡数量而放宽了对信用卡申请人的审核力度,对申请人的各方面信息没有准确的把握,这就给了许多不法分子钻漏洞的机会。

第二,当持卡人无法偿还信用卡欠款时,发卡银行没有回收不良资产的能力,又因为不了解持卡人的各方面信息,欠款也没办法收回。

第三,发卡银行只是一味的重视信用卡的发卡数量,而忽略了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与建设,不利于各方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3对网络银行安全重视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对网络银行的安全不够重视,同时又因为自身的科技水平有限,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来进行资金与信息的窃取,导致银行与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例如,有关于网上信用卡的监管力度并不够,i务也不够完善,因此就有一批不法分子利用这点而进行恶意透支,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3.避免信用卡犯罪,提高网络银行安全的相关措施

3.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与网络银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信用卡犯罪的网络银行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威胁到了人们的资金安全,针对此,我国应该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维护持卡人的个人利益,减少钻取法律漏洞进行犯罪的现象产生。我国应该对目前信用卡及网络银行使用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并出台一套针对信用卡办理与使用的法律,让信用卡的办理程序变得更加规范严格,以此来确保持卡人的相关权益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仅如此,因为老旧的刑法条款缺少针对于信用卡犯罪这一块内容的定罪条款,因此我国还应该要增加针对信用卡犯罪所制定的刑法条款,根据不同的信用卡犯罪情况来量刑,以法律来约束不法分子的犯罪意图。

3.2完善信用政策

首先,国家应该对信用卡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并且要规定银行在给申请人办理信用卡时需要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的最低要求,各大银行只能够给能够提供证明文件的申请者办理信用卡,否则则不应给予办理,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不法分子利用他人信息来办理信用卡的现象出现。只有规定了办理信用卡的各类基本要求之后,才能够让信用卡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优势,并且不会造成信用卡风险。

其次,政府应该要对信用卡的使用者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这样能够帮助银行来分辨优质用户,同时也能够减少发卡银行可能需要承担的经济损失,增加银行的收益。在根据政府所制定的信用政策来确定信用卡使用者之后,就能够进一步建立信用卡使用者的信用评价体系,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银行所需承担的风险,也能够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的漏洞来获取不法利益。

通过不断完善c信用卡相关的信用政策,能够提高银行对于信用卡申请人的要求,对信用卡的监管控制力度进一步提高,减少信用卡犯罪现象的发生。

3.3加强信用卡申请的审核力度

加强信用卡审批制度是杜绝信用卡犯罪、提高网络银行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加强信用卡审批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针对银行而言,应该要不断提高各类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大与各大银行之间信息的互通,不断更新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信息,减少因为信用信息传递延迟而误办理信用卡现象的发生。

第二,政府也应该进一步规范各大银行针对信用卡申请人信息审核的制度,避免各大银行为了获取更大利润而展开不正当竞争。政府应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避免一些银行为了获利而简化信用卡办理流程的现象发生,若是发现有这种情况的银行应该要进行一定的处罚,并严令要求其应该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信用卡办理,以此来保护其他银行以及信用卡使用者的利益,避免出现信用卡犯罪。

3.4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若国家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好,那么将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并不好,因此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针对信用卡办理这项业务,实行个人征信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风险,并且,这也能够使信用业务成本得到降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要加强对信用卡申请人个人信息的严格验证开始,可以将申请人的身份证作为个人的独立标识存储于信息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掌控,并且联网的信息系统可以保证各银行都能够对申请人的个人信息有一定了解。不仅如此,信用卡申请还必须是本人亲自去办理,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不法分子利用他人身份证进行开卡套现获取资金的现象发生,减少信用卡犯罪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

3.5加强对信用卡使用的管理力度

信用卡实现催收的基础是信用卡申请人的信息能够做到共享。因此,银行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来专门存储客户的信息,这样能够帮助银行辨别哪一些客户是不应该给其办理信用卡的,哪一些又是优质客户。建立这样的系统能够加强银行对信用卡安全风险的控制,并且能够针对拖欠欠款的用户做出相应的处理。

针对信用卡犯罪与网络银行安全控制的关键点在于政府是否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做出硬性约束,而在技术防范不法分子进行诈骗与信用卡犯罪的这块我国做的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主要是利用技术分析法来防范信用卡犯罪,保证网络银行安全,这种分析法主要有以下两个内容:

一是前摄性分析,该分析需要掌握的是预先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当发现客户的交易有别于往日时,这就是所存在的消费疑点,这时就应该尽快与持卡人取得联系,确认这笔交易是否是本人所致,以此来保证持卡人的个人利益。

二是反应性分析,该分析所要求的是持卡人在交易完成后,发卡行若发现这笔交易可能是信用卡诈骗与网络银行诈骗,则应该立即冻结此账户,以这样的方式来避免持卡人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都只是进行预防的方法之一,若将这些方法与法律规范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保证网络银行与信用卡的安全。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9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金融业在国内的一步步发展,信用卡在国内也广泛的被人民群众所熟知与使用。“其先消费,后还现”的业务被广大人士所青睐。曾经被国内大多数人所未曾想过的超前消费理念也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信用卡业务本身所独有的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授信个体多、单笔金额小和其大多是ViSa卡可以国外消费透支外币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风险程度较高的银行业务,然而信用卡相对较高的透支利率,又使其能够产生远高于其他银行业务的丰厚收入。所以,通过大范围推广信用卡、提高信用额度来博取持卡人好感、增加忠诚度、刺激消费的同时,风险部门和决策者应严格检查各种条件和假设,以确保在增加信用额度的账户上的整体盈利性。银行在信用卡方面的收益主要是银行向商场提取固定比率的消费提成、持卡人向银行交纳的预借现金的利息和未按时还款的利息、年费、滞纳金等,但银行也是有一定的成本,向提供给持卡人的透支额度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等。

现在信用卡广泛的在各个高校推广,对于在读本科生的信用额度为3千元,硕士生为5千元,博士生为8千元,而且各个银行轮番来开辟学校这块宝地,并且对这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的要求条件十分的简单,就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及个人填的一张表格。令人难以相信的就生这些学生的申请没有一个被拒绝。因而我们势必要考虑考虑信用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一、信用卡风险类型

1.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持卡人在申请到信用卡后,由于持卡人的经济状况的改变或社会发生变化造成的持卡人不能还款的风险。还有就是某些道德恶劣的蓄意透支而不还款的道德信用风险。

2.欺诈风险。包括蓄意欺诈、冒用他人信用卡风险和伪造涂改进行作案造成的风险。主要是伪造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欺诈银行资金。例如,曾报道过的一则案例为,曾有一个团伙,在某国外银行先申请一张信用卡,然后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伪造多张信用卡分给多人在国内消费,这段时间申请人在国外居住,无回国记录而到对账日后和还款日前向银行提出本人在国外而不在国内无法在国内消费的理由拒绝还款,从而造成国外银行的资金损失。

3.特约商户风险。由于特约商户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核对持卡人的签名、身份证和银行的止付名单,造成某些不法人士由于签名不符拒绝还账,或者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从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例如,由于我国信用卡发展的较晚很多人不知道信用卡是没有密码的每次消费是核对签名确认的,曾经就发生过操作人员不知道信用卡是不设密码的,持卡人在没有签名的情况下消费成功,后由于没有签名,持卡人否认这笔业务,从而造成银行不必要的损失。好在我国现在大多数银行信用卡都设有密码,但招商银行现在和国际上银行一样消费不设密码以个人签名为准;特约商户内部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与不法份子勾结作案,通过受理黑卡或假签购单来进行诈骗,套取银行资金。

4.利率、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基本相似,汇率调高时,持卡人偿还透支外币的负担加重;汇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减少。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及防范

1.发卡前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

(1)风险回避。是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也就是说发卡机构在对从事该项业务可能因风险而引起地损失以及冒这种风险可获得的利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利益小于损失,则设法避免。比如申请者的资信不合格拒绝申请人的申卡要求。但是拒绝了此项业务等于放弃了从事该项业务带来的收益。然而对于银行来说现在信用卡业务的收益相对较高,采用风险回避虽然将风险拒之门外,同时也将收益拒之门外了,采用此法只是一时的权益之计。

(2)严格把好资信审查程序,控制内部运作风险在现有条件下,合理安排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制定有效的信用策略,做到各个环节相互制约,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内部运作风险。除了对现有发卡流程进行完善外,还要对不同情况的申请人采取不同的政策。对单位批量办卡的,手续可以适当简化,但一定要与单位签订明确双方的责任的协议书。对于零散的客户,手续不能简化,网点在受理办卡申请时,对申请人提供的房产证明、购房(贷款)合同、身份证件、大额存单等,在核实原件后一定保留其复印件。对于上门现场办卡的营销人员,对申请人详细资料的调查万万不能忽略,仅凭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和简单的联系地址、电话即办卡的风险隐患较大。一是不利于持卡人的紧急止付和挂失;二是不利于银行对透支的催收。

2.发卡后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

(1)风险预防。是信用卡风险尚还没有发生之前,事前预防的一种手段。

①挂失止付风险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在信用卡业务中因持卡人信用卡遗失、被盗、恶意透支以及违反信用卡章程等,由发卡行实施的,为保护持卡人及发卡行自身利益的行为。止付可以提高发卡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有效降低信用卡风险。

②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建立健全特约网点的管理,经常检查、监督特约商户经营情况,对违反协议的有关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对已经发生的收回的伪卡、止付卡或冒用卡等现象及时进行追查,必要时可中止或取消特约商户受理信用卡的资格,对特约单位要加强培训指导,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③对持卡人用卡知识的指导。在开展信用卡宣传与推广中,应正确宣传善意透支,不能过分强调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要大力宣传信用卡方便购物、消费及存取现金的特点,普及信用卡基本知识,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对持卡人还应宣传和讲解信用卡的使用方法,以改变部分持卡人的不良习惯。

④建立催收机构。对到期还款的持卡人进行定期的电话催收,或寄发催款单。对于多次催款或通过法律行为追回欠款的和没有追回欠款的持卡人,应进行消户处理,并将其名单列入“黑名单”对其下次任何申请都予以拒绝。

(2)风险分散。

①向担保人转移。发卡机构要求申卡人提供担保人或单位,并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一旦持卡人不能偿还欠款,由担保人履行其还款义务。

①向持卡人转移。是要求持卡人在申卡时用自己的存单、有价证券等等资产抵押给银行作为担保的一种方式。

③向保险机构转移。这种方式是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风险发生,银行可以把这种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从而避免或减少其本身的损失。

(3)提高民众的诚信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在道德方面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觉悟抑制信用卡犯罪,同时健全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保证信用卡业务的顺利开展。

(4)建立客户个人资信管理体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持卡人信用与银行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银行无法控制持卡人的行为,也不能随时了解持卡人财务状况的变化,从而使得这种不对称性存在。所以要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收集到得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评价等,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这个管理体系在业界联合建立,对于银行更为有力。

(5)风险的补偿,指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为了弥补由于冒用、恶意透支等造成的呆、坏账损失,可根据有关规定,按一定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对于经过风险转移仍不能追回的损失,可从风险准备金中冲减。这项措施采取的是风险接受策略,信用卡业务具有高风险性,不可避免会给发卡行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对于已经确认的呆、坏账应加大核销力度。

失业保险网上申请流程篇10

央行1996年下发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中,将信用卡按载体材料区分为磁条卡和智能卡两类,没有给出过虚拟卡的定义。阿里和腾讯公司准备发行的虚拟卡在本质上仍是信用卡,只不过形式上是互联网化的信用卡。据已披露的信息,虚拟卡在用户资格审核、发放模式等方面与传统信用卡(以下简称实体卡)大相径庭,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信息化。虚拟卡被视为实体卡去介质化的尝试,它用特定的数字信息代替了有形的物质载体。用户开通虚拟卡后,银行会发放卡号给客户,用该卡号即可开通支付宝快捷支付,进行各项网络或移动支付的消费。虚拟卡节省发卡成本,实体卡单张发卡成本约近百元。

2、以大数据为支撑。虚拟卡无需客户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填写个人信息,它依据的是互联网背后的大数据。实体卡主要依据客户的资产状况、收入等线下的信用记录确定信用额度。虚拟卡主要根据用户网络消费记录和信用记录来审定额度。据此,阿里拟推出虚拟卡的授信额度由200元起步,信用额度的依据是用户在网络上积累下的实名制信息和消费数据,即根据个人网络信用度确定额度。这是信用卡发卡制度的重大创新与变革。上述两个特点应当是虚拟卡的最重要特点,应是其被称为虚拟的由来。

3、用户主体资格的双重性。阿里拟推出的信用支付业务主要为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支付宝用户在淘宝和天猫商城购物的消费行为提供消费贷款。该业务拟只对实名注册的支付宝客户开放。

一方面,用户的适格条件较为宽松。实体卡对用户资格严格限制,银行不能给大学生发实体卡,但是支付宝虚拟卡不受这个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客户范围有局限性。虚拟卡的消费局限于特定的网络,比如阿里虚拟卡局限于阿里巴巴客户范围内。阿里巴巴酝酿的虚拟卡业务,建立在其阿里体系之内,在淘宝、天猫上用支付宝购物的客户才可能开通信用支付。而传统的银行卡的用户和使用范围不限于此。

4、互联网渠道发行。虚拟卡通过互联网发行,即申请、即发卡、即支付,无年费。客户申请办卡只要符合条件,少则一分钟至多十几分钟即可拿到卡。在线即时申请发行省去了实体卡从客户提交书面申请到客户经理现场确认、确定信用额度和寄送等长达月余的繁琐程序。

5、运用担保制度或保险公司分散风险。虚拟卡支付业务的资金由发卡银行提供,阿里为此特别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担保),为持卡人信用进行担保。当持卡人一个月后不能按约定偿还虚拟卡项下的欠款时,由阿里担保承担还款责任。但是,该担保公司所提供的整体担保额度是有限的。重庆市工商局注册信息显示,阿里担保注册资本3亿元。若按照最大担保额度不能超过资本金10倍算,阿里担保目前能提供的额度为30亿元。另外,腾讯虚拟卡准备引入保险公司对虚拟卡的欠款提供保险理赔。

6、持卡人违约的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实体卡如果逾期不还,银行会收高额利息,产生信用卡滞纳金,产生不良信用记录计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可依法追究民事偿还责任甚至赔偿责任,恶意透支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而虚拟卡的逾期后阿里担保会先对发卡人进行垫付,再对持卡人进行催收。如果催收一年仍没有还款,支付宝账户将被注销以示惩罚。从理论和法律制度来说,阿里担保有权对持卡人追究民事赔偿责任,但由于虚拟卡的信用额度较小,违约欠款的数额较低,诉讼成本相对较高,可行性较差,因此违约的持卡人被实际追究民事赔偿责任的可能性不大。

二、虚拟卡的主要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信用卡业务涉及的基本当事人包括持卡人,发卡机构,特约商户与担保人。在阿里等虚拟卡业务中,发卡人表面上是中信银行和阿里或腾讯,持卡人为开通虚拟卡业务的用户,特约商户为阿里旗下的淘宝商户。实体卡当事人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持卡人、发卡人和特约商户三者间的法律关系是实体卡最基本的三种法律关系1。虚拟卡的法律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信银行与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法律关系。虚拟卡发卡机构表面上为阿里与中信银行联合发行,但实际发卡人应当是银行。阿里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上是提供数据、技术支持,提供销售渠道和销售平台,或提供担保人,阿里和中信银行的合作本质上是基于数据的合作。即中信银行结合阿里提供的数据,参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审核用户资料,决定信用额度,直接向用户授信,包括确定免息期后的利率。坏账风险由中信银行承担,网络平台概不负责。

所以虚拟卡仍通过商业银行发行,风险管理技术和征信技术仍依靠商业银行,支付宝方面配合中信银行收集数据,并通过网上渠道销售,实质上是由银行发行与管理。

2、发卡银行与持卡人的法律关系。发卡行与持卡人的法律关系因为信用卡的不同功能而有所变化。第一种是储蓄关系。虚拟卡具有储蓄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存入或取出一定金额,在这个意义上,持卡人与发卡机构之间有储蓄关系。第二种是借贷关系。虚拟卡允许用户透支一定限额,即提供一种信贷关系,持卡人与发卡机构之间是借贷关系。该种法律关系是实体卡也是虚拟卡中最重要的法律关系,也是虚拟卡被监管机构最担心出问题的地方,这是虚拟卡被叫停的敏感点。第三种是关系,持卡人在消费过程中转账结算时,持卡人将结算事项交由发卡行处理,发卡机构在授权范围内行为产生的权利义务由持卡人承担,并有权得到相应报酬。但超过授权范围的事项产生的结果由发卡机构承担。在这一层意义上,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是委托关系。实体卡通常还存在发卡机构与持卡人间的抵押担保关系,即发卡机构要求持卡人提供的信用卡担保机制。而虚拟卡只有资格审查和注销账户的惩罚,尚没有要求持卡人提供担保措施。总之,发卡人与持卡人之间是上述多种法律关系的混合体。

3、发卡银行与特约商户的法律关系。特约商户之所以接受信用卡支付方式,是基于其与发卡机构之间的协议。因此,发卡机构与特约商户形成关系,发卡机构是委托人,特约商户是受托人,特约商户按照发卡机构的指示完成信用卡相关委托事宜后,特约商户可以获得发卡机构的付款。对于阿里虚拟卡,发卡机构为中信银行,特约商户仅限于阿里旗下的接受支付宝快捷消费的商户。

4、持卡人与特约商户的法律关系。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主要是基于商品买卖合同的基础关系。同时,持卡人委托特约商户通过其信息交换系统获得发卡人的授权与支付款项的承诺,即持卡人对特约商户的授权。但二者之间的买卖关系独立于信用卡交易关系,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的诸如质量纠纷,服务纠纷等基于买卖合同产生的问题,通常不得成为拒绝支付信用卡款项的理由。但持卡人享有的权利对商品款项的支付有一定的影响,如持卡人行使消费者的合同撤销权后,未支付的款项停止支付,已经支付的要退还持卡人。

5、担保公司与发卡银行的法律关系。担保人与发卡人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保证关系,保证持卡人履行其对发卡机构的还款义务,如果持卡人不履行义务,则发卡机构有权要求担保人承担责任。担保人代持卡人履行义务后有权向持卡人行使代位求偿权。阿里虚拟卡中的阿里担保即是发卡人的担保人。另外,在虚拟卡中引入的保险公司的性质与担保人的性质相似,主要是由保险公司赔偿持卡人未能按照约定偿还的对发卡人形成的信用卡项下的欠款。

三、虚拟卡争议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对策

虚拟卡与实体卡的本质一样,都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避免造成系统性风险。与实体卡业务相比,虚拟卡涉及不少新的技术和新的发卡程序。虚拟卡的风险隐患和争议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合规性问题

1、发卡人主体资格的合规性质疑。国际上信用卡是由银行或者专门的信用卡公司发行的,国内没有专门的信用卡公司。根据我国《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卡都是由银行发行的。

通过前述分析,虚拟卡实际发卡人是商业银行,其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没有问题。虽然虚拟卡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现有规定,对于这样的金融创新,在能够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应当试点发展。

《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在1996年制定,那是针对的是实体卡管理,互联网还未普及,更谈不上互联网金融创新,当时根本无法想象虚拟卡的创新。如果硬要采用过时的制度管制近二十年后的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削足适履。

2、发卡程序的合规性质疑。银监会2011年1月印发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包括业务准入、发卡、收单、风控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虚拟卡发卡程序与上述规定差距较大。

第一,申请材料环节突破面签要求。根据该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发卡银行印制的信用卡申请材料文本应当包含申领人信息、合同信息、费用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申请人声明、申请人确认栏和签名栏等内容,特别是申领人确认栏中应当载明以下语句,并要求客户抄录后签名,本人已阅读全部申请材料,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该信用卡产品的相关信息,愿意遵守领用合同的各项规则。其第三十八条还明确规定,信用卡主卡申请材料必须经由申请人本人亲自签名。

上述规定是对实体卡的纸质申请和签名的要求,并且属于部委规章,法律效力较低。但是法律效力更高的我国《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等对网络电子合同及其签名都明确承认。因此不存在网络申请和签名的法律障碍。

第二,身份识别问题。上述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发卡银行需确认申请人拥有固定工作、稳定的收入来源或可靠的还款保障。虚拟卡以网络消费记录为授信依据,发卡方难以确认用户的工作和收入情况,只能依靠大数据分析。

《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发卡银行激活前应当对信用卡持卡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对,且不得激活领用合同未经申请人签名确认、未经激活程序确认持卡人身份的信用卡。虚拟卡可以在线获得申请人签名,对申请人身份的确认主要通过申请人填写的信息和支付宝实名认证制度,实名认证会同时核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号码等信息。在实名认证中,上传身份证后与公安网联网核实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在开户时已经由银行按照账户实名制的规定当面核实身份,因此,这些信息验证结合起来可以保证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另外,支付宝虚拟卡可以通过信用卡激活环节降低身份识别风险,强化账户实名制。

(二)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1、信用识别风险。虚拟卡的发行可能存在第三方数据分析风险。而中信银行与阿里推出的虚拟卡,很大程度上依赖阿里的网络购物数据决定授信额度。阿里授信的具体流程为,首先用几个关键数据将客户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的群体,再通过对群违约概率的反复计算,最终确定能够对类似群体提供多大额度的标准化授信产品。具体施行时,只要甄别客户属于哪个群体,然后即可直接套用自身设立的授信流程4。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以第三方数据为依据授信,在第三方数据有误时,就会产生较高的风险。对此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数据分析模型,可以通过降低信用额度,引入担保和保险价值降低信用识别风险。实际上,传统的信用卡授信数据也是靠长期实践摸索积累,前期大量发卡,让风险充分暴露,再据此修正银行的风险模型参数。

2、信息安全风险。央行称,由于虚拟卡办卡流程无法有效确认客户本人办卡意愿,在目前个人身份信息非法买卖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冒名办卡风险,极易损害消费者权益。

对此,可以要求虚拟卡用户必须实行实名认证制度。如前所述,在实名认证中,上传身份证后与公安网联网核实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在开户时已经由银行按照账户实名制的规定当面核实身份,因此,这些信息验证结合起来可以保证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当前网络上信息泄露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降低冒用他人信息的风险。例如,在支付宝钱包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提供姓名,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获取手机动态密码甚至快捷支付中需提供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来核对用户身份。

从支付宝多年经验来看,并未发生客户信息泄露的问题。在客户信息安全风险测试中,即使客户手机丢失,他人想要修改支付密码也需先输入原始密码,这就保证了客户享有和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类似等级的安全保障。

(三)违约风险及对策

1、违约风险。由于支付宝交易通常金额不大,即使持卡人违约而不还款,阿里方面也不可能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其承担最终偿付责任,最终后果以注销账户以示惩罚,因此可能诱发违约风险。另外,还可能存在恶意透支问题。如果是实体卡,银行会收取高额利息、滞纳金,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但阿里虚拟卡只有罚息、最终注销账户的惩罚,其对恶意透支也应当适用上述有关实体卡的规定追究责任,可以威慑违约行为以及恶意透支。

第一,通过对最高信用额度加以限制可以降低信用卡违约风险。对此,阿里虚拟卡最低限额为200元人民币,最高的额度是根据用户日常的消费的一些数据积累所产生的一些信用价值来评定的;腾讯虚拟卡的最低额度是50元,最高额度是5000元。

第二,识别客户的信用风险要完善大数据授信技术。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其拥有近3亿的实名认证用户,消费者在网络上沉积了大量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折射出消费者的信用。

第三,引入保险机制或担保机制分散银行风险。中信银行与腾讯公司推出的虚拟卡的一大创新是首次引入了商业保险模式,以分散客户信用风险及银行资产风险。众安保险拟为微信虚拟卡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通过引入保险公司,在虚拟卡用户没有偿债能力时,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可以降低虚拟卡发行人的资金风险。阿里集团为虚拟卡业务特别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对发卡银行面临的客户违约风险进行担保。

第四,把违约行为记入征信系统。依据现行规定,虚拟卡持卡人的违约行为可能难以计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如果该类违约行为能够计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的话,虚拟卡持卡人的违约行为会大大减少,理智的持卡人不会因小额违约而背上信用污点,这对虚拟卡的持卡人是一种有利的震慑,形成系统性的配套防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