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35

学校精细管理篇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永恒主题。目前,学校生源日渐减少,学生的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不尽完善,学校的管理压力和质量压力不断增加。深入学习和领会有关教育精神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只有推行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长足的进步。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制约学校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有很多,如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设施、生源状况等,但学校管理粗放仍是导致教学质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让我们聚焦几个与精细化管理相对立的“粗放型教学管理”的镜头:

1、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制定各类计划,如果上交后无人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久而久之,制定者便不再认真钻研教材,不再深入分析学情,缺乏足够的智力投入,甚至年年不变样,使计划如一纸空文,流于形式。

2、课堂教学效率。确保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为了教学质量,有些学校随意延长教学时间,时间加汗水的低层次运作,严重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固然与现行的教育体制、评价方式有关,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管理不精细造成的。

3、教研教改的实效。学校的教研教改要真正取得实效,除了有计划安排、实施方案、保障措施,还要经常督促、检查、评比,做到及时反馈、准确肯定成绩、严格纠正偏差,使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如果学校的安排不够周密,不但缺乏实效,还会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

上述几个镜头反映出目前小学管理比较粗放,工作安排缺乏科学性,工作落实缺少监督检查,教学工作时效性差,教学研究针对性不强,严重制约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推进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教学管理精细化的内涵

简单的说,精细化管理就是以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理想工作成效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其实施过程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层次是个性化。

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则是以最经济的教学投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教学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三、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目标任务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落实管理责任,使管理责任具体化、让每一个人员都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到教学过程精细化

(1)备课要精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一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学的各个细节进一步打磨,以适应教情学情。二是做到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相结合。课前准备要深入分析教材和学生,教学设计要深入浅出,难度空间要有弹性,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课后反思重在从效果根究教学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备课的质量。

(2)课堂教学要精细。一切教学活动以有效为前提,做到“三多”,即备课花功夫多,学生积极思维的机会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二精”,即课堂上教师要精讲,课后作业要精练。“一转变”,即转变教师上课的单向传播信息为多向信息交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创设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3)作业布置要精细。学生习题作业要精心布置,增强指导性和针对性,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一是作业留量要适中。作业负担过重,是造成学生厌学、抄袭作业的主要原因,控制作业留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习题要精选,增强课堂指导的针对性,非基础学科要创造性地布置作业。三是作业书写和批阅要规范,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教学研究活动要精细。要认真确定研究主题,以“问题研究”为主,突出校本特色。结合研究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比武、优质课评赛、优秀教学案例观摩,优秀课件评选等活动,探索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教法和学法,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做到学生管理精细化

(1)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做到循序渐进,不做机械重复,凡是学过的知识都要会,凡是做过的题都要对,落实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一是针对小学学生家庭监管不力现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从组织纪律、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信心教育、吃苦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加强亲情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学生的良好局面。

四、“三步走”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根本保证

精细化管理是今后很长时期内,小学重点努力的方向,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从转变观念入手,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1、切实转变观念。著名教练米卢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要站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去把握,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一切从严要求,从小事抓起。

学校精细管理篇2

张学军,男,1975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中学教学副校长。

一、精细化管理,是对现代化学校的深入要求,但不是“事事精细化”

一提到精细化管理,就容易让人想到,把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进行全面的管理;要让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尽可能做到精细的程度。这样理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片面的。不要说一所学校中的事情,就是家中的事,如果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到位,也绝对是困难的,很多全日在家的主妇,也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又如,学生把教室打扫到什么程度,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小事,只要教室的清洁程度没有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教室弄到一尘不染的程度。学校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把学校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而是尽可能地集中资源,把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所以精细化管理中的“细”,并不是“细枝末节”的意思,而是“细分”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有发展空间的事情、没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区分开来,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做好。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哪怕是微小的部分或者事项,也要投入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谋划。比如,自从我校大规模使用课件以后,虽然课堂显得生动多了,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问题,课件节约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并没有被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或者还给学生自己学习。而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了,学生记的笔记越来越多了。虽然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或是看得懂变得更容易了,但有了课件似乎就不再需要学生动手了,例如,通过课件演示能使化学实验现象更加直观、结果更加准确,于是,教师为了实验现象的直观只让学生看课件演示不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的机会减少了。单是课件上的这样一个极其微观的变化,带来的却是教与学在课堂上的时间配置发生变化了,带来的是学生看懂、听懂、学懂以及懂得应用之间在机会上变化了,这就需要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配置和机会设计予以科学引领。

我认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既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投入有限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完成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完善现代化学校的建设

学校管理包括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等许多方面,本文侧重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家长评判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而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又是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在抓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工作的精心分析和设计,形成一个促进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帮扶转化教学活动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1.抓教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教学有所改革,首先必须从备课入手。因此我们进行了教师备课的改革尝试。总体思路是“个人备课、集体评议、资源共享、个人加注、课后反思、单元回顾”。也就是说,教师先个人备课,然后同年级备课组评议,形成教案后作为教师上课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再进行调整,课后及时写出教学反思,把课堂中的得失、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以待改进。

2.抓教师上课。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校运转的主轴,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约束并引领教师,使之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好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们要求教学过程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3)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讨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采取“当堂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教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当堂巩固,及时评讲反馈;

(5)在课末教师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质疑。

这样,通过对教师的严要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为提高学习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抓作业批改。

作业的批改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因此,我们十分注重作业批改质量。我们提倡面批,面批是帮助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师生面对面直接沟通、真诚互动,会给一些作业不细心、不认真的学生本能地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暗示,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和感受教师治学的严谨,通过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自觉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一份关爱、一番鞭策。

在面批时,除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指导外,还可以聊上几句,拉拉家常,及时进行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指导。谈话时态度亲切,氛围轻松,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亦师亦友,渐渐地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在面批的过程中变换批改方式,让学生轮流参与到作业批改的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分头对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组别的当面批改,这样做,促使学生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错误或者其他同学的不同的解法,达到一种对比学习的目的,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与教师交流分享,这样,作业批改就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很好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批改,搭建了一个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使其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的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将对学生愿意写作业,乐于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4.抓“学困生”转化。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针对“学困生”,我们采取了以下“转、防”措施。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减压,让学生乐学;

(2)采取结对帮扶、小组互助、教师面对面辅导等形式,关爱“学困生”,通过给他们“补缺补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困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分层教学,分别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采取“四优先”教学模式,即“优先提问,优先质疑,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使“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学校和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学校还应与各社会团体、单位和家长紧密结合,细致地做好家长学校和家访的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校精细管理篇3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思想观念要更新

精细化管理倡导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其内涵,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其经验,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1.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经验。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句话点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做每一件事情应该做到精密细致,好中求好,优中选优。它要求管理目标明确化、内容详细化、责任具体化。在学校管理中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各履其职,把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无数管理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学校管理若粗放化,不力求细节,就创不出品牌;学校管理若过于行政化,不细化落实,就成不了精品学校。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先要扫清观念和认识上的障碍,让全体教职工都深刻地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管理模式。

2.辩证的认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要辩证的认识“精细化管理”中企业和学校的不同,企业的管理链是“人人物”,要求“零缺陷”。而学校的管理链是“人人人”,要求“培养身心健康和道德高尚的现代人”。因此,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需要随波逐流,也不需要花样翻新,而是要根据校情恰当定位,做到三个“力求“:即力求务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将严谨的做事风格和认真的做事态度贯彻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力求高效。以有效管理为前提,把准尺度,各司其职;力求承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全力以赴去完成各项工作。

开展精细化管理,要摈除做事不用心、不负责任、不切合实际的不良习气,秉承“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思想,培养“细节决定成败”的做事理念。通过专家指导、校本培训、参观学习、榜样示范、奖优罚劣等一系列措施,引领全体教职工全面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精髓,自觉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而积淀为一种学校文化。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目标定位要明确

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精密制定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和阶段性计划,让全体教职工有个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要求。

1.确立办学思想。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我们学校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外,确立了“德育改变学校,教研改变教师,爱心改变学生,诚信改变人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树立了“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基础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要得到自己的光亮”的办学思想;确定了“使人成为其人并获得幸福”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为重要”的教育理念。

2.树立管理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在“理”而不在“管”。管理就是“理人”、管得合理。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各履其职,从而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管理要做好学生、教师、教学、德育、班主任、后勤、安全等“七大常规”,努力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物的管理理念。

3.形成做事风格。学校开展工作要崇尚务实,注重“干好、干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工作中要把握“理念求新、工作求实”。理念求新,就是要有开心的思绪,开明的思想,开创的思路,求鲜内容,求巧手法;工作求实就是要摆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4.规划发展目标。推行精细化管理,要立足校情、精确定位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我校在规划发展目标时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绩、四年创新高、五年争前三”的教学目标,规划了“从农村中学普通校农村中学规范校农村中学强校农村中学特色校农村中学示范校”的发展路子,明确了“一抓班子、二建队伍、三成思想、四谋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几年努力,使学校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农村中学示范校。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执行过程要精细

学校的美好愿景只有落实到每项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才能实现学校的规划目标。一所学校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就应该注重执行力的培植。

1.明确的责任意识是执行力的基础。不做有千万个理由,要做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负责任。有了责任意识,才能把每一项工作执行到位,才有基础推行精细化管理。我校通过“凝师魂,铸师德”等岗位职业道德培训,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不负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是没有什么精神和前途可言的,勤劳证明一个人的品质,成就证明一个人的能力。

2.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执行力的关键。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往今来,有很多教师成了教育名家,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卡耐基说:“当眼前没有最理想的工作,要把眼前的工作当做最理想的来做,积蓄能量等待理想的创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份“良心”活,也是一份求真的工作。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才能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运行。

3.严明的制度监督是执行力的保障。推行精细化管理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只有强化过程监督,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监督过程可以运用“热炉法则”中的四大监督原则:(1)警告性原则。(2)确定性原则。(3)即时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通过对制度的监督,提升教职工的执行力,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良性循环。

4.合理的绩效考核是执行力的动力。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导向,合理的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动力。首先,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个人或集体奖惩的重要依据。其次,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利用“鲶鱼效应”激活工作热情、增强竞争意识,提倡‘蚂蚁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具有高执行力的团队。我校通过合理的考核,全面提升了教职工执行力,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推行。

四、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待教师要真心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因此,在开展精细化管理时,必须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形成和谐、规范、奋进的工作氛围,使全体教职工目标一致、积极主动去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1.真心善待教师,努力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我校从教师“住宿条件差,福利待遇差,娱乐场所差”的实际校情出发,尽最大努力解决教师住宿问题,让教职工在校有家的感觉。聘请厨师办好学校食堂,解决教师的吃饭问题。全力建设校园文化,打造花园式学校,使每个教师在校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2.公心评价教师,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我校管理以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学校发展为出发点,以营造一个快乐、自信、有成就感、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对教师学期工作考评,我们变过去重结果评价为重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管理,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推荐骨干、推荐学科带头人及绩效工资考评的主要依据,提高了教师对评价工作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使全体教职工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3.用心理解教师,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学校要科学处理教师的需要,化解教师工作压力,使教师能用健康的心理去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顺利进行教育工作。我校遵循会爱护教师,会感激教师,会赏识教师,会关心教师,会要求教师,会指导教师的“六会原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安其位、乐其事、终其业”,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意识地开展意志坚强性训练,应对挫折训练,以培养教师的心理品质。

五、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发展学校要精品

我校坚持以“德育为先、文化立校、爱心育人、诚信立人”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研课题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努力创建精品学校。

1.德育教育引领学校走上精品化。创建精品学校要以德育为先。我校确立了“德育改变学校,德育培养学生的习惯,德育让学校更加灿烂”的德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人文环境。注重德育渗透,在每周一、三、五课间操时间分别进行爱国、感恩、法制、孝亲、诚信等内容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知法守法、知恩图报、诚实守信,举办“爱心大讨论”等情感教育研讨会,编写《四中学生必读必知必做》、《“三好一迈一步”目标教育》、《感恩,孝亲经典素材》、《四中法制教程》、《校园文化解读》、《诚信小故事》、《诚信名言警句》、《凡人妙语集》等校本材料,组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经验总结等,使学校的德育教育走在全县的前列。

2.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上精品化。创建精品学校要坚持文化立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未来的竞争就是校园文化的竞争。我们推行校园文化建设“12345”,即1个中心:明良知、求真知、做真人;2个基本点:知行合一、行知合一;3个内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个时期:构架充实完善提升;5个氛围:诚信氛围、书香氛围、亲情氛围、和谐氛围、奋进氛围。通过“德育改变学校、教研改变教师、爱心改变学生,诚信改变人生”四个方面的活动载体,突出办学特色,创建师生生活乐园,构建校本精神。

学校精细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

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早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就达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更是稳居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但与此相伴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滑坡问题也受到了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管对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之说有不同看法,但强调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呼声确是一浪高过一浪,认为“重构大学理念,建立现代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在这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中,人才培养显然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日显突出,这种现象虽说与前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过度扩张有关,但更与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关,结构性矛盾突出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人文精神教育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与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等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应该说,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高校的办学质量完全寄托在某一个“质量工程”的评估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我们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果说在在校生较少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凭着感觉和经验就足以应付的话,那么,在在校生急剧增多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仅仅凭着感觉和经验显然是难以适应的。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势所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就必然也必须向管理要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则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想选择。

二、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移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而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善加利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本文所说的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既是指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或管理方法,更是指由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组成的既有有机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多层次的复合体。具体而言,其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指一种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时刻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激励和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勇于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高标准、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

其二是指一种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

其三是指一种管理文化。人化即文化,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管理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人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其四是指一种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教职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岗位职责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教学管理能够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高校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理想追求。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精细化教学管理中的“精”,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活动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要求要具体,流程要优化;“细”则是指教学管理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管理规则和要求系统化和细化,做到工作细而精,管理细而实,流程细而畅;“化”则是指教学管理作为一种过程,要将“精”、“细”的要求贯穿始终,做到规则、程序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则合理化、程序合法化、制度公正化、信息公开化、考核定量化。

三、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前所述,虽然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于企业管理领域,但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并不是企业管理精细化的简单移植或复制。与企业不同,高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某种物化的产品。“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正因如此,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的执政理念。如同各行各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样,具体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就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再具体一点说,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本。这是由高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大学不是政府机关和行政组织,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组织。”在谈到大学管理的时候,有着大学和地方双重管理经验和体验的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在其专著《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中深有感触地说道:“在一些人看来,大学似乎是一个‘世外桃源’,学生比较单纯,教师比较清高,文化人知书达理,管理大学想必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其实不然:大学管理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管理领域,没有在大学工作过的人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就管理的权威性、有效性而言,社会各类单位可分为两个端点:一端是军队,另一端是大学。军队的管理是一个垂直系统,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军令如山倒,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而大学的管理则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在教师的头脑中,权力观念、等级意识非常淡薄,他们往往既不令,也不从。在军队中首长一句话就能办成的事,在大学中费很多口舌也未必能办成。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才能形成决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大学的领导既要尊重思想自由,勇于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意志。没有民主自由办不好事情,没有集中意志也办不成事情。”

虽然具体从事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不是大学校长因而没有大学校长那么多的烦恼,但教学管理毕竟是大学管理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必然要和面广量大的教师和学生打交道。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万千种因素的结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应该说,文人相轻、斤斤计较的现象在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礼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比如现在不少高校都有新校区,在安排课务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从方便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安排监考的时候,也要尽量照顾那些年老体弱和孩子很小的教师;在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教学评价意见尤其是负面评价意见时,既要有艺术地把问题说到位,又要照顾到教师的情面和自尊心。实践证明,只有从每个教职员工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使管理富有针对性,取得实效。概而言之,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就要求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精在作风上、细在细微处、化在过程中,换言之,就是在管理作风上要追求精益求精,在管理环节上要注重细小环节,在管理理念上要突出全程服务。

其二,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员工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长期、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管理都不是简单的一厢情愿的过程,都离不开组织成员的参与,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显然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既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又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想取得实效,没有广大师生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可见,精细化教学管理不只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事,而且是学校全体师生的事情,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如果缺乏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或参与不到位,精细化管理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其效果可想而知。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师生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如果师生对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即便管理者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师生的行为,师生往往也是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显然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期,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行为上的不习惯,的确会给管理人员和师生增加很多负担,工作量增加,“舒适度”下降,师生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的情况更容易出现。由此不难看出,与粗放型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对师生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因此,高校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制度保障,让每位师生员工都能心悦诚服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学校精细管理篇5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精细管理篇6

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就是通过健全学校精细化管理组织、制订精细化管理制度、狠抓精细化管理落实的过程和精细化管理评价,使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而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向既定发展目标无限趋近。

结合我校对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实施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全校上下必须达成共识,认识到实施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各部门责任人还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

第二,学校要成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全面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我校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管理由政教处负责,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组织开展工作;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由教导处负责,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的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明评比由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负责,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牵头开展工作;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负责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的管理。此外,通过实行学校领导轮流值周、领导包级、包部门、包班、教师值周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从而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

第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教师要制定自己精细化教学的措施,学生要确立自己精细化学习的目标,从而让学校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第四,学校要抓实过程管理,将质量关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为此我校制订了教学常规抽查、周查、月查和多元评价制度。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常规,做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达标测评“六认真”,课后要有教学反思,测后要有试卷分析。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

第五,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校委会要精细督查,逐级考核,并对督导结果进行书面通报,以便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采用复查的形式,在力求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将督查结果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第六,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过度的精细化管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往往会为了在考核中得高分,做事情之前先想到各种规定,各种已定下来的条条框框,这样教师就成了流水线上按照规范操作忙碌的工人。长期下去,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削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过度精细化管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能被忽视,参与意识可能受到压抑,他们只能按照规定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或者说个性被压抑。那么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还要重视人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和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对于创造性的做法和建议要积极采纳,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保护伞,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图懒省事的理由,更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师生对立、师校对立的导因。

第七,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还要不断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学校。所以,在精细化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注重情感,民主治校”的人本化管理思想。

学校精细管理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等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的对象,其中管理的对象众多,主要包含的是管理中的每个成员、每个组织、每个程序或者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实行规范化、专业化、严格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精”,即工作要突出重点,明确主线。二是“细”,即覆盖全过程的环节要全,同时应具备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工作机制,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重视细节、重视事件发展的过程、重视事件本事、重视事情结果落实情况、重视事情的质量以及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细节上力求精益求精。

具体来说所谓“精”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做到精确,精准,精心,从学校领导的层面精准把握管理的各项要求;“细”的要求则是注重细节、注重基础、注重实践,注重服务,做到细致,细心,细腻,从学校每位教职工做起,对工作,对学生细致入微。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高等教育面向的是即将进入职场社会的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是,高校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资源的需求,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差。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普遍对学生工作教育理论的研究滞后、对学生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掌握不好,导致在工作上将思想教育局限于政治教育这一单一目标,过于注重抽象的理论教育,注重于外在的形式,缺乏对服务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服务成效的细致检验。高校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如何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

(一)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首要坚持的就是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和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把“质量与效益同步,投入与产出平衡”作为科学性原则的重要指标,趋利避害,使精细化管理实践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探索与研究。

2.人本化原则

管理的本质,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的过程。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于人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更为强调以人为中心。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管理主体的核心――师生作为管理的中心,把师生的利益和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3.制度化原则

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校要建立规范的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促进高校的发展。

4.全员化原则

高等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校中每一个成员都作为管理的对象,不仅如此,每一成员也作为管理的参与者,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参与者。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是体现全员智慧力量的观念。二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需逐步发展并长期完善的过程观念。要求每位师生都应立足于本职,着眼于长远,强化过程,注重细节,合作双赢,创新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与人本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优秀的组织他一定具有完善的制度,在完善的制度下才会有高效的管理效益。所以提高组织中人的素质就能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制度,促进高校的发展。

3.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人去执行都一纸空文。所以制度一旦制定就是怎么去执行,执行好那么制度就是有效的,合理的。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好那就是无效的制度。高校在制定好相关制度的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对此项制度的执行做跟踪管理工作。

4.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高等学校就更为突出。高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教师、学生。要进一步树立教师作为主导这样的思想定位,相关的政策制度都要为这个这一这题思想服务。也要明确学生作为高校的“产品”最终要推入市场和其他高校“产品”进行竞争,所以如何学生这个“产品”的质量,是管理的重点。

5.分层分块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由各个不同职能部门构成,各个部门之间如果职权不明,那势必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各个部门应该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权力和职责。最高管理者要善于放权,让这些部门管理者有较大的积极性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

学校精细管理篇8

关键词: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精细化教学管理是“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随着精细化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必要。

一、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与方法

1.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2.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即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把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二、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1.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高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精细化教学管理中的“精”要求教职工对教学活动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岗位职责要具体,工作流程要优化;“细”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要覆盖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规则系统化和细化,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化”要求树立规则意识,强调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信息化。

2.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实施的原则。(1)程序化原则。程序化管理,是把工作事项或任务,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作单无,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然后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和优化。(2)数据化原则。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3)操作性原则。就是使制定的规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对实施过程有措施进行监控。(4)标准化原则。就是要学中各类管理活动的标准,这是做到规范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保证,也是实现操作性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实践

1.培养教职工的精细化观念和意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从企业管理引申到教学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所有教职工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前提。我校通过专家指导、专题讲座、专业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培养教职工的精细化观念和意识,让全体教职工清楚地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有利于学校发展、工作推进、学生培养、自身成长的管理方式,倡导“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2.强化细节意识,明确管理目标,具体岗位职责。“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教学管理强调细节管理,要求明确管理目标,具体岗位职责,细化工作任务。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我们在精细化教学管理实践中,根据教学管理的职能范围,完善了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了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条件建设等管理科室,设置不同的管理岗位,每个岗位都有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把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细化到了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3.强化规则意识,完善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监督。精细化管理崇尚规则意识。规则就是程序和制度。程序是指导人们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制度是防止并惩罚组织成员做错误的事。规则的完善,需要经过从无到有,从有到对,从对到好的过程。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泸州医学院在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实践中,针对教学管理中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考虑整体流程的各个衔接点和流程的配合,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将之付印成册,发放给全院教师和学生。如《教师调、停课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教师成绩登录流程、学生成绩查询流程等。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考核监督,力求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力。使全体教职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校精细管理篇9

论文摘要:部分“基本合格”学校就是管理不精细所致。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科学高效管理,与人性化是辨证统一的,是必要的。要理解运用“热炉定律”,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创设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文化环境。要建立精细化的目标体系,细化管理单元。

两年来参加县“学校规范管理”[注]检查,考察了二十多所学校,发现部分“基本合格”学校就是粗放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所致。本人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已有时日,多年的小学校长工作较成功经验之一即“精打细算”。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引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可以解决许多由于管理不细致带来的问题。

一、明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即精密细致之意。精益求精古已有之,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现代意义上“精细化管理”来源于大企业,它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海尔集团引进这一思想提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小,把每一件易事做好就不易”,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既是管理理念,又是管理方法和过程。

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发端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否适合学校?与人性化是否矛盾?我认为,精细化与人性化是辨证统一的。精细化在实施之初,更多的是一种规范与引导,因为“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而后久而久之约束之下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这时管理的成本降低,管理的效益提高,此时精细管理的人性化日益彰显。

精细化管理引入学校是近几年的事,关注细节、追求精致、重视过程是它的特点。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的学校“琐事”,细心、严谨、精致地做好。“精”,要求学校在目标确定、计划制定、工作分解等突出重点,把握住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细”,要求学校的管理覆盖每一小环节,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树立“校园无小事,处处都育人”的教育敏锐性。

二、创设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文化环境

首先要让大家认识到大而化之的粗放型管理是学校的大忌,认识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有人调查,发现平均每节课的显性与隐性浪费至少6分钟,即每天7节课而实际效益是6节。有责任心的,延时补课。从管理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是以牺牲师生健康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管理,必然导致家长和学生不满意。“学校规范管理”检查中发现,有些学校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正是这种不注意细节的毛病使许多有潜质的教师不能成为一流名师,使许多有潜质的学生和理想失之交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其次要理解运用“热炉定律”。“热炉定律”形象地阐明了惩处的四个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预见炉子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时肯定会被灼伤的确定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的惩处即时性原则,即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的公平性原则。学校要经常进行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的机制,管理者要不偏不倚同时也被管理。

第三要学习各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纵观“优良学校”,无不在细节上下功夫。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减少管理盲区。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践,青岛大名路小学的“胡同学校做出了大文章”,都值得我们思考玩味。上海一些学校“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灭火器的摆放、书柜的标签、档案的整理、每一块玻璃的擦拭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小事体现精细,值得借鉴。

我们只有把精细化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才能够树立起“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和品牌意识,创设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文化环境。

三、优化学校管理的每一环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精细化管理要求学校要根据总目标设定阶段目标明确小目标,建立精细化的目标体系。要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论证,确保总目标的指导性和子目标的可操作性,并将目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细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

规范是精细管理的基础,是目标达成的保证。教职工要明确工作职责和规范,学校要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制订简明、实用、可行的,基于认同接纳的、基于诚信的和基于培养习惯的工作规则。这种规矩要从师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工作体验中来,并要致力于规矩的人文性。

对执行的跟踪管理是在执行过程中信息沟通的需要,是避免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要根据制度规定的类别特征、重要程度、独立完成性质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划分跟踪信息的层级,对制度执行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要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

还要建立精细的业绩考核体系。考核制度是所有制度执行的保障,不但要重视考核工作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考核工作的过程,还要建立目标达成的问责制。只有将考核激励与精细化接轨,才能使精细化落到实处。

四、细化管理单元

“会议,精细化管理的影子”,各个环节要安排到位。人员可分解为材料组、接待组、场地组、联络组、业务组,大门迎宾、录像播放、广播操展示、教学展示课要落实到每个人,要细致到临时用的塑料凳子何时何人摆放和收拾。只有这样,活动下来才会给人完美的感觉。这里就有个细化管理单元的问题,它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

后勤服务精细要做到卫生无死角,维修无漏洞,工作无事故。利用一切可用的,卖掉一切“没用的”,用品少积存。精细化的后勤服务还要构建一个快速反应体系,对出现的较复杂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也要遵循精细的原则,如插座、路牙等的安全性,桌椅比例、教室采光等的舒适性,标语选择的语句优美和教育性,建筑物与绿化的布局设计的愉悦性等,都要考虑周全。

教学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教学常规的精细化,包括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科研等的精细管理。精细化还可以进入对教师素质提升的管理。如精细化专注某一教师的课堂提问,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从而使上课教师得到提高,听课教师得到启发。

在德育方面,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要强调“细”,细致地从坐立行走、课堂纪律、学习常规、礼仪常规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班级管理也要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建立班级精细化管理体系。要细化班级管理制度,细化班委会职责,强化监督检查机制,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班级精细化管理环境。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境界,一种策略,是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新课改学生发展多维目标实现的要求,是学校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长期的行为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学校和事业的命运。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顾明远孟繁华.教学过程最优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7第2版

程勉中.办公自动化及其校园网应用系统.学校办公室管理基础.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12第1版

学校精细管理篇10

[关键词]学生工作;管理;精细化;内涵;意义;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9.06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9-0109-01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生源的结构也日益复杂。不仅有普通应届学生教育,也有社会成人教育。因而,高职教育中的学生工作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提升。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建立高效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精细化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2学工管理精细化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就是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把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安排、具体流程、领导控制等工作适度的细化,通过制定系统化和细化的规则,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从而为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指导,以获取管理工作的效益最大化、资源最节约、效率最高的一种管理思想。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第一,学生工作管理的“精”,即学生工作管理要突出重点,结合社会环境,抓住当前学生思想的主流风尚,结合不同时期学生工作面临的不同问题,抓典型,树典范,详细备案,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针对性。第二,学生工作管理的“准”,即抓住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的根源。由于在校学生数量多,学生问题种类繁杂,学生工作管理要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种类,切实抓住学生问题根源,对症下药,适量下药。第三,学生工作管理要“细”,即学生工作管理要细致入微,全面考察学生面临问题,不能因为问题较小而忽视不管。第四,学生工作管理要“化”,即规范化。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事务众多,应有章可循,因而需要构建完整详细的规范化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形成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第五,学生工作管理要“快”,即面对问题时要尽快给出解决措施,不能往后拖,因为学生工作问题多,越往后遇到的问题累积得越多。

3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精细化体系的意义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精细化体系的必要性在于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学生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构建高职院校学工管理精细化体系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坚持落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不能仅考虑在校学生的生活安全问题,更要重视个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人自我发展完善能力,学习能力,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自我技能和素质提升,以跟上时展的脚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需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工作的重心。深入考察当前学生的思想潮流,给予积极的引导,以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

(2)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工作管理精细化要求学生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深入考察学生具体所想所得,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细致全面。这种方式有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易于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学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特性,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3)有利于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体系,将促使学生工作管理者从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现在的学生工作是否符合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现当前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涉及学生的课堂教学、课余休息、娱乐放松、丰富的校园活动、强身健体、积极人生观的打造等各个方面,通过参与和交流,理解学生的思想趋势,以及当前社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通过校内媒体,广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潮流,既不能无视其麻木和安于现状,也不能不加控制,放任自流。结合当今时代教育的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体系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工作中表现为“以学生为本”,从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适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同时关注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规划,为其个人理想的实现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护佑其“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