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24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六)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享受上述软件企业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七)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

(八)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九)对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已经享受自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执行本条规定。

(十)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的投资者,以其取得的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4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该项投资的,追缴已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对国内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以其在境内取得的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作为资本投资于西部地区开办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封装企业或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按8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再投资不满5年撤出该项投资的,追缴已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关于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关于其他有关行业、企业的优惠政策

为保证部分行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对原有关就业再就业,奥运会和世博会,社会公益,债转股、清产核资、重组、改制、转制等企业改革,涉农和国家储备,其他单项优惠政策共6类定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见附件),自2008年1月1日起,继续按原优惠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时间执行到期。

四、关于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利润的优惠政策

2008年1月1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形成的累积未分配利润,在2008年以后分配给外国投资者的,免征企业所得税;2008年及以后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新增利润分配给外国投资者的,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越权制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附件:执行到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表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附件:

执行到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表

一、就业再就业政策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

备注:对2005年底之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享受至期满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

备注:政策审批时间截止到2008年底

二、奥运会和世博会政策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第29届奥运会补充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28号)

备注:奥运会结束并北京奥组委财务清算完结后停止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0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补上海世博运营有限公司享受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批复(财税[2006]155号)

备注:世博会结束并上海世博局财务清算完结后停止执行

三、社会公益政策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所得税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148号)

四、债转股、清产核资、重组、改制、转制等企业改革政策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债转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9号)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有关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8号)

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5]14号)

9.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

五、涉农和国家储备政策

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10号)

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17号)

1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国家储备商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5号)

六、单项优惠政策

1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政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03号)

备注:执行到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结束

1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69号)

1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6号)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2

从税收方面看,布什政府任期内的若干减税措施即将到期,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刺激法案包含诸多减税政策,也将于年底集中结束;从支出方面看,奥巴马政府去年8月签署的“预算控制法案”明年初生效,将开始大幅度削减社会开支和军费开支。

如此重大而又集中的政策调整会对美国经济社会产生显著影响。2012年5月22日,美国国会预算局报告,认为如果听任减税措施终止,税率恢复后将增加税收4000亿美元,如果按时执行削减开支计划将减少政府开支10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美国将综合减少赤字6000亿美元。

这些收缩性财政政策将通过乘数效应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上半年GDp将收缩1.3%,美国面临新一轮经济衰退的威胁。

在此之前,美联储在4月份的议息会上也表达了对财政政策走势的关切,与会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几个季度政府部门的行为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拖累,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会使得企业推迟雇佣工人和投资,而这种冲击是美联储所无能为力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界普遍在密切关注“财政危局”(FiscalCliff)问题,国内甚至将其直译为“财政悬崖”,更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症结是什么

在欧债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动荡的背景下,美国国债仍然有资金安全港效应,国债收益率很低,美国短期内并不存在融资困难,不会出现希腊等国政府发不出工资、揭不开锅的困境。

目前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国债余额不断创历史新高会增加中长期税收负担,压缩政府未来的政策空间,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从这个角度讲,削减赤字是必须的,而且不应该耽搁。

但另一方面,目前美国的经济复苏尚不稳固,失业率仍然偏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如果贸然削减赤字,短期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这种短期和长期的权衡。

政府预算是对财政资源的分配,是政党政治的核心。民主、共和两党在财政政策上的理念分歧由来已久,再加上利益博弈和选举政治因素,美国国会和白宫之间预算战隔三岔五就会上演。

打不完的“预算战”

1990年5月开始,当时的老布什政府与国会就削减联邦预算赤字问题展开了马拉松式的谈判,老布什拒绝签署应急预算方案,联邦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被迫关门3天,公众怨气极大,之后双方加紧谈判,直到10月27日妥协后的预算法案才正式出炉。

法案增加了对富人征税、征收奢侈品消费税等内容,但是法案也制定了削减开支的措施。

1995年10月当国债上限达到法定限额时,克林顿政府和国会也展开了较量,1994年共和党刚刚在国会取得多数党位置,野心勃勃,提出7年内平衡预算的法案,克林顿经过犹豫做出妥协,提出10年内平衡预算。但共和党进一步提出了平衡预算的具体项目,要求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尤其是医疗开支,遭到克林顿拒绝。

白宫和国会展开了拉锯战,政府被迫依靠应急预算方案运转,应急方案到期后仍然不能妥协,联邦政府两次关门,80万政府雇员无薪放假,圣诞节期间白宫甚至没钱支付电费。直到1996年5月双方才达成协议,共和党减税和削减开支的主张得到贯彻,但克林顿关于增加教育、环保、社会保障支出的主张也得到了满足,双方在妥协后各有所获。

2011年7月奥巴马政府的国债上限之争也颇为典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当时关于美国国债有可能违约的传言甚嚣尘上,直到最后10个小时才达成妥协。一个重要的结果是成立跨党派委员会协调削减赤字方案,如果协调失败则自动削减开支,但是从2013年开始执行。

奥巴马赢得了时间,在2012年11月大选之前将暂时摆脱国债上限的困扰;共和党坚持住了绝不增税的立场,也达到了削减社会开支的目的。和共和党都宣布赢得了胜利,但这场争斗导致随后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三次典型预算战都发生在总统大选的前一两年。

新的背景以及各派主张

2012年年底的这次财政危局有新的背景。

一方面,当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国债余额问题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严重程度,财政紧缩变得更为迫切,白宫在要求提高国债上限时国会要求的交换筹码会提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仍然有其脆弱的一面,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使得在财政紧缩时的顾虑非常之大。此外,这次财政危局面临众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削减开支计划的集中交接,而从11月大选结束到年底只有1~2个月的时间,时间非常紧迫。与前3次典型的预算战相比,这些因素增加了年底财政危局的复杂性。

从目前各党主张来看,共和党人、参议院议长博纳已经声明,在提高国债限额的同时必须配套等额的开支削减,这与去年的立场是一致的,相当于给套了一个紧箍。受其党派背景的影响,共和党反对削减军费开支,主张削减社会开支。共和党整体上主张将减税措施永久化,认为增税会妨碍经济活力。

主张适当增税,尤其是对富人增税。美国的收入分配形势日趋恶化,而税收的调节作用有限,按照美国现在的税率规则,超级富豪巴菲特的税率甚至低于他的助手,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富翁的溺爱,据此提出巴菲特税,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更主要的是体现社会公平。

把削减开支的矛头指向军费开支,在经历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认为这是削减开支最重要的途径。

年底“财政危局”的前瞻

毫无疑问,2012年11月份总统大选的结果将会影响年底“财政危局”的结果。如果奥巴马获得连任,税收政策的调整将较为差异化,考虑到经济复苏形势仍然不尽理想,有可能再次延长现在的部分中产阶级减税措施。

同时,奥巴马倡导的巴菲特税已经深入人心,很可能会敦促加大对富人征税的力度。而且,奥巴马不会接受将削减开支单纯集中在社会开支方面,很有可能是社会开支和军费开支各打五十大板。这将是一个标准的政治妥协的结果。

如果罗姆尼赢得大选,局势将更加微妙。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3

一、总体目标

1、摸清债务底数。

政府债务底数清楚,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统计准确,债务形成时间真实,分类具体,用途清晰,债权清楚,责任明确。到2018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清理审计确认到位。

2、分类化解风险。

分类化解措施切实可行,政府隐性债务逐步化解,政府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债务率控制在80%以内。到2019年,除地方政府债券和依法举借的政府外债之外,任何预算单位不得存在任何隐性政府债务;

到2020年,融资平台实现平稳转型,企业债务与政府债务分离,政府支出责任与企业偿债责任分开,债务风险得到缓释。

3、落实长效机制。

全县政府债务举借途径除依法申请地方政府债券转贷额度和依法举借外债之外,不得有其他任何政府举债行为及违法违规担保举债行为,政府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得用于机关运转和楼堂馆所建设,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隐性债务违规举债问责制度全面落实,政府隐性债务、违法违规举债得到彻底遏制;

政府债务投资项目库基本完善,政府融资项目审批立项科学规范,政府中长期支出规划基本建立,公益性项目建设政府支出责任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及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规范。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政府债务。

1、突出问题。

预算单位历史欠账不同程度存在,债务底数不清,经费不足负债运转普遍,债务监测不到位,政府资产负债情况不清。融资平台及国有企业债务底数不明。

2、工作目标。

全面清理预算单位(含乡镇)债务,摸清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债务底数,准确掌握政府资产负债情况。

3、具体措施。

(1)开展债务清理自查。

清理范围: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5家;

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及相关项目建设指挥部,包括县直各预算单位、各镇场区、各财政所(分局)、乡镇派出机构和延伸单位(含教育、卫生、人社、林业系统等单位)203家;

为公益性项目举借债务的国有企业11家。

清理内容:一是公益性项目债务。指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由举借单位负责偿还的债务,分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和非财政性资金偿还且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务以及由非财政性资金偿还且政府未提供担保的债务;

二是经营性项目债务。指用于非公益性项目或流动资金贷款由举借单位负责偿还的债务,分政府或部门承诺偿还的债务、政府或部门提供担保债务,政府及其部门未提供承诺担保债务;

三是运转保障性债务。指为保证运转而形成的供应商应付款及个人或单位借款,分为各单位拖欠人员薪酬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各单位欠本级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债务;

四是单位资产情况,分为债务项目资产和非债务项目资产。

清理方式:采取单位自查,财政审核、县防范化解政府债务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化债指挥部办公室)汇总的方式进行清理,按照“湖北省融资平台债务及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管理系统要求,统计填报4套表格,分别为:建设项目登记表、债务登记表、资产登记表、政府支出事项登记表。

清理要求:以2018年6月30日为时间节点,清理截止2018年6月份未偿还的债务。各单位自查表格纸质版加盖公章和单位负责人签字随同电子版于6月22日前报送县财政局,由财政局负责审核汇总后于6月25日前报县化债指挥部办公室。各单位对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上报债务要做到“事实清楚、数字准确、债权真实、有证可查”。坚持“有债必报、无债不报”的原则,做到应保尽报,不得瞒报漏报,不得虚增多报,截止2018年6月已偿还的债务不报。各单位所填报债务数据要与本单位所编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吻合,在后续专项审计中发现清理核实数据存在弄虚作假,与审计核实情况存在差异较大的,一经查实,将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没有债务的单位可以递交加盖公章并有负责人签字的空表,没有主动上报自查报表的单位视同没有债务,一经查实存在债务,将依纪依规追究相关责任。(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预算单位、各镇区、各融资平台、各国有企业、各金融机构;

完成时限:2018年7月)

(2)清理政府单位、融资平台及国有企业债务情况。

以单位自查上报数据为依据,由县审计局和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指挥部进行重点审查。有乡镇延伸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汇总乡镇单位数据。债务项目要提交相关文本附件,包括项目批文、债务协议等。债务数据要求真实、准确、完整,要明确债务资金用途,区分债务性质,核实核准具体债权人。按时完成“湖北省融资平台债务及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数据录入上报工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

责任单位:各预算单位、各镇区、各融资平台、各国有企业、各金融机构,完成时限:2018年8月)

(3)清理政府单位向金融机构融资情况。

以2018年6月30日为时间节点,由县人行牵头,组织全县所有金融机构对政府部门及政府所属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情况进行清理,将相关数据交县指挥部办公室复核。(牵头单位:县人民银行;

责任单位: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完成时限:2018年8月)

(4)清理非融资平台政府投资项目。

清理县政府各项目指挥部核算的项目建设债务,摸清隐性债务潜在增长因素。(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18年9月)

(5)清理财政运行债务。

县财政部门对国库借调资金、财政隐性赤字、社保基金缺口进行自查,摸清底数。(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完成时限:2018年9月)

(6)开展债务单位资产清查。

对各债务单位开展资产情况清查,区分债务项目资产和非债务项目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债务资产登记统计制度。(牵头单位:县国资局;

责任单位:各债务单位;

完成时限:2018年10月)

(7)开展债务专项审计。

县审计局组织对各单位、部门上报的债务情况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向县政府报告。(牵头单位:县审计局,责任单位:各预算单位、各镇区、各融资平台、各国有企业;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

(二)稳妥处置存量和隐形债务。

1、突出问题。

政府债务存在方式隐蔽,规模大、问题多、挂账时间长、情况复杂。政府和融资平台之间政企不分,偿债主体责任不明,项目投资财政预算不足,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社保基金收支缺口,国库借调资金规模较大,财政运行困难。

2、工作目标。

落实化解措施,全面消化预算单位存量债务,严格肃清预算单位随意举债行为。对纳入债务系统管理的存量债务进一步进行核实甄别,采取统筹本级预算收入、争取上级置换债券、据实核销等方式进行化解。对经清理核实未纳入系统管理的隐形债务按照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要求落实化解措施,债务单位按照“一债一策”要求,分别制定每笔债务的具体化解措施,明确偿债办法和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化解时限,要求做到时间具体、责任到人、落实到事,化解每笔债务。准确区分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债务偿债责任。确保我县到期政府债券按期兑付,社保基金无障碍运行,存量隐性债务明显下降,债务规模减少。

3、具体措施。

(1)部门预算单位债务处置措施。

对清理出来的部门预算单位(含镇区)债务,按照建设性债务、运转性债务和人员保障债务,采取组织超收收入、清收单位债权、坏账呆账核销、依规处置资产或压缩建设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清偿债务,经请示县政府批准用置换债券或其他财政资金偿还等方式限期消化部门预算单位债务。当年超收收入必须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当年待分配非税收入指标必须优先用于偿还债务。处置化解工作结束后,要形成债务处置结论报告,不允许任何预算单位、镇(区)账上存在暂存应付款债务余额,督促各单位签订不产生新增隐性债务承诺函。(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审计局、各预算单位、各镇区、各金融机构;

完成时限:2019年6月底)

(2)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债务处置措施。

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性质分类,按照公益性项目建设债务、经营性项目债务、人员保障债务,实行政府支出责任和企业偿债责任分离。按照财政部2017年50号、87号文件精神,对政府违规担保及违规购买工程项目服务行为,继续进行清理整改,撤销担保承诺函,修改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对政府性公益项目建设债务,核定政府支出责任,完善项目投资预算,分解偿债责任;

对非公益性项目债务属于企业债务,政府不承担偿债责任。要在控制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上要研究对策,出台措施,加快融资平台转型步伐,合理有效管控政府债务率和负债率。(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县审计局、县国资局、各国有企业、各融资平台、各金融机构;

完成时限:2019年12月底)

(3)非融资平台政府性投资项目债务处置措施。

对政府机关单位承担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债务,落实政府支出责任,完善立项审批程序,明确投资计划资金来源,政府投资计划分年纳入政府预算体系和地方政府债券申请计划,分年度列入财政中长期规划。(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项目指挥部;

完成时限:2019年12月底)

(4)财政运行债务处置措施。

对财政运行债务,分类制定并落实化解工作具体方案。对财政隐形赤字要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增加本级可用财力,分年进行消化。对财政国库借调资金,属于政府债权的要全面加大清收力度,降低暂付规模;

属于财政支出责任的要分年列入财政预算;

属于呆账坏账的要进行挂账核销。对社保资金缺口要采取扩面征缴、加强单位及个人欠款的清收、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等多个渠道解决。(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20年底)

(三)有效控制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1、突出问题。

融资平台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存量债务规模较大;

发展转型缓慢,目标定位不清晰;

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可持续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融资机制不健全,直接融资比重不高。

2、工作目标。

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基本完成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创新投融资新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深化投融资公司改革,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加企业现金流和经营性收入,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

3、具体措施。

(1)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兼有政府融资和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职能的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国有企业。具有相关资质、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融资平台公司,转化为一般企业;

主要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功能、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融资平台公司,在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资产和人员等基础上依法清理注销。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和政府或有债务,不得新设融资平台公司。(牵头单位:县国资局;

责任单位:各融资平台,完成时限:2020年底)

(2)做大公司资本规模。

整合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有效手段和做法提升资产原值。政府再通过注入有效可用资产等形式加大自身资本规模,将现有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实行集团化、规范化、现代化运作,国有企业采取宜控则控、宜参则参、职工持股的形式,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推动国企资本重组,做大公司规模,提升信用级次。(牵头单位:县国资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融资平台,完成时限:2020年底)

(3)规范与政府的市场化合作关系。

探索与政府之间的市场化合作关系,政府利用特许经营权、矿产资源优势,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市场主体的身份承接或参与市场投资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逐步淡化政府融资平台身份。分类妥善处理公司债务和资产,支持转型后国有企业依法依规承接政府公益项目。原公司承担的由政府指令的公益项目投入形成的政府债务纳以及政府通过土地资源资产化注入公司后形成的收支差异,由政府通过规范运作、利用政府可控资源资产化注入融消。(牵头单位:县国资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融资平台;

完成时限:2020年底)

(4)创新融资方式。

依法合规拓展融资渠道。以资本市场主体与基金公司合作,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保证公司正常运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探索在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领域分类发行企业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牵头单位:县金融办;

责任单位:各融资平台;

完成时限:2020年底)

(四)规范管理政府债务。

1、突出问题。

存在“重举借、轻偿还”心态,以担保函、承诺函、虚列预算、违规购买服务等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问题没有彻底清除。债务项目资产管理和收益统筹不到位,偿债规划不具体,偿债责任不落实,偿债资金无保障;

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立项审批不严,建设投资超财政承受能力;

民生领域承诺过高,需求不合理,明显超过同级财政承受能力;

存在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现象;

通过国有企业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新增隐性债务。

2、工作目标。

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得到彻底控制,隐性债务规模不再增加;

政府融资项目审批立项科学、严格、规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运作规范,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不超过省政府批准的限额,债务风险指标控制在预警线内;

债务率不超过80%。

3、具体措施。

(1)明确举债主体责任。

县政府是唯一向上申请地方政府债券责任主体,由县财政具体执行,各职能部门认真配合,要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审慎举债,对没有可研评审、没有经过审批和投资计划的项目严禁申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充分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19年底)

(2)严格项目审批和投资计划审核。

建立健全政府债券投资项目库制度,建立政府公益性投资建设项目库,编制债务投资项目规划。落实地方财政中长期规划,加强债务投资项目管理,分类纳入新增债券申请计划,依法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中长期财政规划。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运行,明确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将政府公益性项目融资统一纳入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体系,对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过度负债的各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律不予立项。(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19年底)

(3)严格依法进行举债。

按照财政部2017年50号、87号文件精神,坚决纠正县人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担保函、承诺函、虚列预算、违规购买服务等形式为机关、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等国有企业提供担保的行为。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政府担保的规定,政府债务除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省转贷外,不得有其他任何形式举债行为或产生隐性债务行为,严禁预算单位负债运转或进行资本性建设,严禁部门单位赤字预算或超预算支出行为,严禁预算单位列还债支出预算,杜绝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19年底)

(4)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政策。

严格执行限额政策,严控新增政府债务。根据量入为出和审慎举债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偿债能力,对政府债务实行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政府债务年末余额不得突破省下达债务限额。政府换届和主要负责人调整时,建立债务审计认定和交接制度,确保没有新增隐性债务发生。合理保障民生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审慎出台新政策。(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19年底)

(5)规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

规范使用政府债券资金,加强债务预算管理。对接中央、省债券资金政策和方向,策划好地方重点项目,政府债券资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开支,优先保障在建工程项目建设。落实政府债务预算管理要求,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和政府性基金管理。设立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专账专户,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全面反映政府债务“借、用、还”整体情况,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完成时限:2019年底)

(6)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所有预算单位必须按时向县化解债务指挥部递交财务报告,全面真实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完善债务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债务单位;

完成时限:2019年底)

(7)科学编制政府中长期财政规划。

将举债和偿债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优先支持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合理安排债券借新还旧,多途径筹措偿债资金,建立“借、用、管、还”机制。(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20年底)

(五)健全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1、突出问题。

债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债务风险意识不强,预警、监测和处置措施不落实。对违法违规举借债务问责不力,震慑不够。债务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

2、工作目标。

完善政府债务问责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终身问责、责任倒查制度;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健全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政府债务风险应急机制;

建立政府债务预警监测、绩效管理和资金使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财政主抓、部门联动、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

3、具体措施。

(1)建立债务管理工作机制。

明确债务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查处顶风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超能力负债问题。(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19年底)

(2)健全债务监督问责机制。

将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和风险管控情况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范围。强化人大监督和推进债务信息公开。制定违规举借政府债务问责办法,明确问责情形、责任认定、问责方式、问责程序及结果运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债务问责结果公开。经本次清理整顿后,依然存在非地方政府债券债务或新增隐性债务的部门单位,一经查实,一律问责,绝不姑息。(牵头单位:县审计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20年底)

(3)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制定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办法,强化风险管控,监测债务风险。发生债务风险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化解债务风险。落实处置措施。对符合预案规定的财政重整条件的,坚决组织实施财政重整。改进和加强企业债券管理,强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强化金融活动监管,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管理,从严控制基金设立数量。(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20年底)

(4)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实施地方政府债券投资绩效评价和专项审计,推进债务项目滚动管理和绩效管理,加强债务资金使用和对应项目实施情况监控。(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完成时限:2020年底)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指挥部,加强统筹协调,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担负起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主体责任,在建设和发展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二)建立高效运行机制。

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根据防范化解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控;

建立责任督办机制,对债务风险整改工作要注重精准施策、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察督办;

建立防范预警机制,确保债务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

(三)强化部门工作责任。

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责、协调推进,确保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县财政局作为政府债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做好债务规模控制、政府债券发行、债务收支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等工作;

县发改局要加强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和项目审批;

县国资局要加强引导政府融资平台改制转型;

县人行要加强行业监管、正确引导预期,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承诺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县审计局要依法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县纪检监察机关在接到审计、财政部门违法违规融资举债问题线索时要进行追究问责;

其他相关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附件:阳新县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及工作运行机制

附件:

阳新县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及工作运行机制

一、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指挥长:梅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指挥长:王义华县政府办副主任

费力县财政局局长

梁再华县审计局局长

李亚川县国资局局长

钟震宇县发改局局长

何敏县银监办主任

吴远方县人民银行行长

成员:各镇人民政府镇长

经济开发区、各管理区管委会主任

各融资平台公司总经理

各预算单位负责人

各国有企业负责人

各金融机构负责人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王义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柯友华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指挥部工作运行机制

(一)定期会商机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建立不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内部会商机制,着力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定期会商由指挥长召集或由指挥长委托副指挥长召集,指挥部各成员参加。

(二)情况通报机制。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将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下步工作安排等情况形成综合文字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三)责任督办机制。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时间节点,硬化工作指标,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工作范围,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等,建立约谈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四)防范预警机制。按照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原则,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对于风险苗头,要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形成风险隐患的,要果断处置,对已形成的风险,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要实施财政重整。

三、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审计局、县国资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成立如下工作组:

清理组:负责制定全县债务清理实施方案,分单位、分部门对全县隐性债务进行清理、核查、审定,并核实债权人情况,进行性质划分,做到底数清楚、分类准确、性质明确;

负责相关清理表格和文书的制作,负责债务单位的资产清理核实,分单位分部门出具债务确认报告书。

执行组:负责对清理审定的债务进行化解消化。分类制定债务化解实施方案:

1、对部门预算单位要按照“零”债务的要求,甄别部门自身债务和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债务,按照“一债一策”的要求制定债务化解处置方案;

2、对单位存量及隐形债务通过组织资金退还、清收单位债权偿还、坏账呆账(不明债务)核销、内部调账调整、依法处置资产或通过自有收入清偿、经县政府批准由县财政债券置换或财政资金偿还的形式限期进行化解,对化解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

3、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债务要制定可行措施依法进行分解;

实行政府支出责任和企业偿债责任分离;

4、对债务处置完毕的单位出具债务处置结论报告书;

5、督促各单位签订不产生新增隐性债务承诺函。

落实组:负责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负责制定我县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负责政府投资项目隐性债务的归类统计,明确政府支出责任,负责拟定隐性债务对应财政中长期规划预算方案。建立政府债务投资建设项目库,要清理项目资金来源,对没有可研评审、没有经过审批和投资计划的项目严禁申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建立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统计落实需县财政资金偿还政府债务情况,压减和控制国库借调资金规模,制定化解社保基金缺口方案,做好政府债务系统的统计申报工作,合理安排债券借新还旧,筹措偿债资金,建立“借、用、管、还”机制。

四、工作流程

1、组织召开有县政府办、财政、审计、发改、国资、金融等部门债务风险分析和化解联席会议,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

2、召开全县债务清理整顿工作动员会议,印发相关文件,宣传政策精神,落实工作任务;

3、债务单位进行债务自查,风险排查,按工作部署和要求报送相关表格和文字资料;

4、县财政、审计、金融、发改、国资等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对债务单位报送相关数据资料进行重点审查,对相应债务进行分项甄别、分类处置;

5、各债务单位对自身债务提出化解处置措施;

财政、银行部门要对相对政府部门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债权形成清收方案和核销办法;

6、财政部门对经过审查认定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报送指挥长审阅;

7、按照省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落实做好湖北省融资平台债务及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的数据上报工作;

8、发改部门要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计划审核审批制度,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与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建立地方政府债券投资预备项目库;

9、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申请流程,完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报账办法和机制;

10、指挥长召集成员单位进行会商,研究制定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办法措施;

制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和审计审查方案办法;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4

[关键词]国债市场公开市场操作

国债是财政弥补赤字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从8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都发行数量不等的国债,为财政筹资弥补赤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为央行提供适宜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方面却一直不尽如人意。1998、1999两年,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度增加,但期限都在3年以上,未能缓解央行缺乏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也使国债市场的一部分功能闲置,本文试图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对完善国债市场的功能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国债市场的功能

(一)筹资功能

为国家财政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国债市场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从世界各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史看,国债市场的规模与国家财政赤字的发生与扩大具有密切的关系。国家财政弥补赤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增税。增税会影响民间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增长,对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增发货币,由国家财政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其后果是易于造成货币贬值,因此许多国家都已放弃使用这种方式。三是发行国债。与前两种方式相比,发行国债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国债具有偿还性,虽然在发债期间财政从民间拿走了资金,减少了民间当期投资和消费支出,但是这只是推迟了这部分投资与消费的支出时间,就国债购买者来讲,用于购买国债的这部分支付能力只是一段时间内的让渡而已,其总支付能力并未改变。二是国债的发行没有强制性,它给购买者提供了资产选择的机会,购买多长期限,多少数量的国债完全由购买者根据资金状况自主决定。从增加财政收入的角度看,增税是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所得转移给了财政当局,在数量上表现为当期财政收入增加,纳税人所支配的资金减少。发行国债也表现为当期财政收入增加,购买者可支配资金减少。但是税收是强制性的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资金,可能是以纳税人牺牲一部分必要的投资与消费为代价的。发行国债则没有这种强制性,因此它转移的这部分资金基本上是属于购买者的一部分闲置或沉淀的资金,不仅不会影响购买者的必要支出,而且会使整个社会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鉴于以上优势,许多国家都把发行国债作为弥补赤字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财政赤字并非意味着仅仅是国家财政消费性开支增长,政府通过扩大赤字扩大财政生产性投资,改善社会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有效地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成为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式之一,而国债市场则可以保证财政政策的实施。

(二)调节功能

国债的调节功能是随着国债市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并且其重要性日渐增强。国债的调节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调节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不平衡。这种调节是因财政收支的特点决定的。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构成,税收收入在时间上、数量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财政支出的时间与数量常常与财政收入获得的时间与数量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国债来调节,财政根据收支状况确定短期国债发行时间、期限、数量,满足预算年度内的财政支出需要。

2.通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流通。这种功能是国债市场的一个派生功能,随着央行对货币流通调节方式的改变和调节力度的加强,这种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在央行的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工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由央行控制,买卖时间和规模完全由央行决定;其次,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大规模进行也可以是微调;第三,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连续进行;第四,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性强,央行既可买进也可卖出,便于调整;第五,公开市场操作作用迅速。公开市场业务的上述优势使得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已经把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而经常使用。央行施行公开市场操作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要确定以什么证券来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由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基础货币量而不是赚取买卖差价,因此在选择买卖对象时就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这种证券必须要有充足的市场存量,以便央行对其所进行的买卖能够起到影响基础货币的作用,同时这种证券要有较强的流动性,使央行操作能够迅速进行,再有就是这种证券的交易价格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不致于由于央行的操作而引起价格剧烈波动,引发市场投机活动,加大央行操作的成本。而金融市场上能够较好地满足上述条件的有价证券就是短期国债。因为短期国债的发行量是由财政主动控制的,财政可以根据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发行足够的国债,同时,国债是一种零风

险债券,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这使它具有了极高的流动性,而其交易价格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国债也就成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首选工具。

二、国债市场的功能与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

国债市场具有两大功能,这两大功能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配合的市场格局。就筹资功能而言,其主要作用是弥补财政赤字,为财政支出寻求中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就调节功能而言,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财政国库收支不平衡,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交易工具,前者要求国债市场具有中长期性和稳定性,而后者则要求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不同的需要就要求不同的市场格局与之相配合,否则市场功能就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对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从期限上进行分析,二是从国债持有者结构上进行分析。

(一)国债期限对国债市场功能的影响

从期限上看,国债可以分为短期国债和中长期国债两大类。短期国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债,主要包括3个月,半年期和一年期等几个品种,短期国债偿还期短,流动性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的交易工具也主要锁定在短期国债上。中长期国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国债,不同的国家具体期限品种也各不相同,例如美国的中长期国债品种有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及30年期等,我国的中长期国债则主要是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8年期及10年期,中长期国债主要用于筹集弥补财政赤字的长期资金来源。因此可以说短期国债市场主要发挥调节功能,与货币政策相关,而中长期国债市场则主要发挥筹资功能,与财政政策相关。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是许多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短期国债市场与中长期国债市场的发展就必须协调并重,否则,不是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就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二)国债持有量的构成比例对国债市场功能的影响

国债的持有者包括许多部门,但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即机构持有者和个人持有者。机构持有者和个人持有者国债持有量的比例对国债市场功能的实现有着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国债既是财政筹集资金的手段,又是一种金融市场工具,对投资者来说,持有国债不仅能够获得利息收入,而且还可以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但是国债在不同的投资者手里发挥的功能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对个人持有者而言,国债主要是一种投资或储蓄方式,国债的流动性很低,这主要是因为个人持有量小,国债投机性又小,利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获利的收益与成本相比不合算,而且个人在长期内频繁调整资产结构的重要性不大,因此个人持有的国债流动性相对就低,许多国家针对这一点专门发行不能流通的国债来满足个人投资者的需要。对大部分机构投资者来讲,运用国债优化资产结构,进行流动性管理则比仅仅获得国债利息收入更重要,由于上述原因就使得机构持有者持有的国债流动性就强。如果个人持有者所持国债比例较大,则国债市场主要发挥筹资的功能,且国债流动性较小,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若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较大,则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就能发挥得更好,国债的流动性就强,二级市场的交易就活跃。

从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持有者来看,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强,更好地发挥了调节功能。在这些国家,个人对国债的持有份额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而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则成为国债的主要持有者。1996年底,在国债持有结构中金融机构持有的比例,美国为50%,英国为80%,德国为60%。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大约占其资产总额的10%左右。①这样的格局不仅便利了国债的发行,而且市场流动性较强,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我国国债市场的基本格局与功能分析

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国债发行,1988年开始国债的流通转让业务,国债年发行量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4015亿元,增长了约80多倍,19年来国债发行量总计达到了17160.23亿元,国债市场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从国债期限结构和国债持有结构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

我国的国债绝大部分为2-5年的中期国债,期限十分集中,其发行量占整个国债发行量的73.31%,5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近3、4年才有大量发行,特别是1998、1999两年增幅巨大,这说明我国国债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较好地把握住了1998、1999年银行利率大幅下调的机会增发长期国债,降低了发行成本,也有力地配合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国债期限结构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短期国债的发行,在1981—1999年的19年间,只有1994、1995、1996三年发行过短期国债,其发行量占整个国债发行量的比例仅为5.24%,而且考虑到最后一次短期国债的发行是在1996年,那么在我国现有国债存量中短期国债早已不存在了。

(二)我国国债的持有结构

80年代我国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团体等。从1993年开始,国债的持有者就开始集中在个人,金融机构及社会保障基金等部门。其中个人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从1

992年到199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上看,个人国债持有量占国债发行量的比例从未低于50%,有些年份高达70%以上,国债第二大持有者是金融机构,其持有的国债量与个人持有量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从比率上看,从未超过个人的持有比率。当然仅从金融机构国债持有量与个人国债持有量的比例上还不能充分地说明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指标,即金融机构国债持有量占其总资产的比率,从近几年的数据看,这个比率从未超过3%。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债市场的特征主要是以中长期国债市场为主,短期国债品种严重缺乏,个人成为国债的主要持有者,金融机构国债持有量偏低,市场总体流动性较低。依据国债市场格局与国债市场功能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国债市场的功能偏重于筹资功能,调节功能较差,国债市场的发展很不平衡。

由于国债市场调节功能的大小实际上意味着国债市场能够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条件,因此我国国债市场调节功能的不足实际上表明目前的国债市场还不能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对证券的买卖进行的,它与法定的准备金率及再贴现政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的连续性,即通过证券的频繁买卖来吞吐基础货币,央行对证券的频繁买卖需要有一个交易活跃的市场来支撑,这就要求市场应该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但是我国国债市场上国债期限较长,机构持有国债量比例较低,直接制约了国债交易的活跃程度,我国中央银行是从1996年4月开始正式启动本币公开市场业务的,但是由于国债市场的原因,这项业务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主要问题:短期国债发行量过小,且没有形成连续滚动发行,二级市场交易量小,公开市场操作基础太弱,为此,中央银行不得不选用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融资券做为交易工具,以弥补国债工具的不足。但是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融资券的期限都在3-5年间,仍然没有改变债券市场上短期债券缺乏的状况,现券交易很难进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辐射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完善国债市场充分发挥调节功能

筹资功能与调节功能同是国债市场的重要功能,一个健全的、高效率的国债市场必然是能够充分发挥这两大功能的市场,如果国债市场的筹资功能发挥得好,但却发挥不了调节功能,或调节功能很弱,那就表明国债市场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国债市场的效率很低,至少不能算得上是高效率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金融发展越来越迅速,货币政策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环境下,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更是不容忽视。

从80年代初到现代,我国国债市场在筹集资金,支持我国重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改善经济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以后国债已成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治理经济衰退的重要支撑。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国国债市场在调节功能的发展上是相当滞后的,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效能。众所周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虽然这两大手段各自具有独立性,可以进行独立的操作,但是两个手段之间协调配合进行调控与两个手段各自为政的调控方式相比其效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国债市场则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因此必须重视国债市场的功能完善。现阶段完善国债市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财政当局与货币当局两大部分应加强协调配合,这是完善国债市场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前提条件,两大部门之间若不能协调配合,政策配合就无从谈起。在我国国债发行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国债发行不久银行利率就下调的事,而财政当局由于没有得到这个信息,没有相应调整发行时间和利率,使国债发行成本过高,加重了财政还本付息的负担。当然目前两大部门在这方面的配合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在国债其他方面仍需有较大的改进。仅就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而言,两大部门需要在国债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发行品种上进行协商,使国债的发行既有利于实现财政政策的目的同时又能兼顾货币政策操作的需要。

(二)丰富国债品种,增加短期国债发行量,增强市场流动性。目前我国国债品种中短期国债十分缺乏。今年财政已发行了二期记帐式国债共480亿元,但期限均为7—10年的长期国债,然而最适于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乃是短期国债。由于缺乏短期国债,中央银行只能用政策性金融债券与中央银行融资券替代,这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从性质上讲政策性金融债券与国债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政策性银行目前的投资项目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政策性金融债券的还本付息最终由财政作担保,但是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看,政策性金融债券与国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主要的问题是政策性金融债券都是3—5年的中长期债券,而公开市场操作是一种日常性操作,灵活性,频繁性和连续性是其特点,要求交易工具流动性强,交易价格相对稳定,但是政策性金融债流动性不如短期国债,同时其隐含的利率风险大于短期国债,不利于货币当局控制操作成本。中央银行融资券的发行对象不如国债宽泛,也会影响政策操作效果。同时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不发达,短期信用工具

少,也找不到比短期国债更适宜于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交易工具的替代品,最佳的选择仍是短期国债。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分析解决对策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第一,会计政策选择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程序中做出的具体选择。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也就存在不只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例如,存货的计价,可以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不允许制定和使用不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政策。

第二,会计政策选择促使会计准则不断优化。一项新的会计准则出台,一般来说总会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已有的准则,令企业的会计报表更加有利于相关决策人的决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当局总能发现新的途径来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为其自身谋利,使会计准则的约束机制“失灵”;于是更新更优的会计准则将在各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博弈中产生,来替代己“失灵”的会计准则。而也正是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才使会计准则可以不断优化。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动因分析

1.管理者报酬计划

利润指标是上市公司股东衡量管理当局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计算管理者报酬的重要依据之一。西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激励机制下,管理人员的报酬随着报告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归属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而管理当局与股东的目标不可能一致,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和机会主义行为,公司管理当局就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侵犯股东的权益。管理当局必然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提高报告期的收益以提高自身报酬。

2.债务契约

债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降低风险,通常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例如最低限度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限制对资产的清理和转移、限制公司举新债等。而这些限制性条款的财务指标都是根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的。管理当局为了举借新债或者履行债务契约,会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来实现上述会计数据指标。

3.避免政府和市场管制机构的关注

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不成熟,资本市场是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配股、增发和收购都必须接受中国证券会的审批,上市公司必须提高反映其经营业绩的会计报表及各项指标,可能因其业绩不好或指标不符合标准儿被处罚、停牌和退市。

4.政治成本

若企业存在由于政治活动而引起的潜在财富转移,那么假定它的企业管理人员将采取减少其财富转移的会计政策。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的管理者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在可能引发经营危机而备受指责的企业中,未收到政府压力的公司管理人员,更愿意采用能减少预期盈利水平和盈利变动的会计准则。

5.纳税

向政府缴纳税会增加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出,最终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所得税的征收以利润为基础,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直接影响利润的计算。因而,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然考虑会计政策对税负的影响,降低现实和潜在的税负。

三、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主要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使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减少随意性,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其次,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公司管理当局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最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处力度。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2.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

要确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让他们充分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会计人员做到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职业眼光和充分的主观判断能力,又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熟知现行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以便在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恪守职业道德。在给定的会计政策空间里自由驰骋。

3.进一步加强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

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对于业已颁布的法规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尽快在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参与者心目中树立法制意识。尤其对财务状况异常的St公司,更要加强监管。笔者建议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查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查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个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信息监查员在企业中行使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不得持有公司股份,一切工资、待遇均在证监部门享受。任免考核均由证监部门进行。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6

积极实施

ppp投融资模式改革被列为2015年襄阳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财政局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除了抓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着重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做好项目筛选、评估论证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市财政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专门负责制定ppp模式运用相关政策、开展项目征集和评估论证,统一协调ppp项目推进工作。由于ppp模式推广运用涉及面广、工作程序多、评估手续复杂,市财政局通过宣传发动、项目征集、筛选评估,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ppp工作,确定年度推进领域和重点,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依规推进。按照财政部要求,襄阳市及时启动推广ppp模式工作,迅速出台了《襄阳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投融资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ppp实施意见》)。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能力水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使市财政局中层以上干部、市直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熟悉ppp的运作模式与管理要点;还编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资料汇编》,帮助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了解最新ppp政策,熟悉ppp模式操作规程。

加强工作指导,推进项目突破。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范围开展项目征集工作后,市财政局结合本市特点,设计了项目征集表,向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征集ppp项目。同时,针对各ppp项目策划过程中存在的进展缓慢问题,市财政局召开一系列会议,研究推进项目计划,帮助部门和单位解疑释惑。为保障ppp项目顺利实施,市财政局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聘请ppp咨询机构,帮助制定适宜于襄阳市的ppp项目筛选标准,协助进行识别筛选和评估论证、出具专家意见和指导意见。市财政局还会同咨询公司人员召开市ppp项目筛选评估会,对各个申报项目的ppp结构和投资构成、项目财务收支测算、政府补贴和配套政策、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襄阳市已经为ppp模式在本地生根发芽创造了政策环境、组织机构、项目设计等方面的有利环境。

首先是制度得到逐步完善。襄阳市结合实际制定的《ppp实施意见》是指导ppp模式运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为ppp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是ppp理念得到深入普及。市财政局不仅积极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ppp的运作模式与管理要点,还在申报过程中随时提供政策服务,帮助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了解ppp政策,熟悉ppp模式操作规程。

第三是运作体系逐步形成。按照财政部相关要求,襄阳市在实践中通过与各个单位的多次协调和沟通,制定了ppp项目运作流程图,形成并完善了符合襄阳市实际的ppp项目申报运作一整套流程。

因此,项目实施较为顺利。截止2015年底,襄阳市已征集各行业主管部门申报的ppp项目20个,申报项目总投资447.1亿元,初步筛选出适合采用ppp模式运作的12个项目,投资总额227.5亿元。经过认真筛选和准备,市财政局向市政府上报了第一批ppp项目,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并批准通过了第一批项目,随后在《襄阳日报》、襄阳政府网等众多报纸网站公示招商信息。目前,12个项目已经进入编制实施方案并通过项目采购确定社会资本方的阶段。

存在问题

一是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各方对ppp模式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一些地方政府采用ppp模式,往往是为缓解当前债务压力,将ppp模式简单等同于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而忽视了ppp是一项长期的制度设计。同时,社会资本方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通过ppp模式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ppp项目的基础性和公用性决定了其投资收益率不可能太高,收益的长期性、稳定性以及风险的可控性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一面。因此,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必须对ppp模式有更理性的认识,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急功近利的思维都是十分有害的。

二是与ppp项目建设有关的制度、方案还不够科学、细致、完善。尽管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实施意见,但总体感觉是原则性规定和共性内容较多,地方性特征不够鲜明、可操作性不强,项目路线图不够清晰明了。

三是ppp所涉及的领域让民营资本大多持观望态度。ppp项目要么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金需求较高;要么需要面临既有国企的竞争。民营资本对ppp存在的众多不确定性心存戒备,持观望态度。

四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市)、区政府相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工作质量有待提高。从全国看,各级地方政府ppp项目管理工作机构大多设在本级财政部门,由于具备资格的专业投资机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许多地方的ppp项目运作基本上以财务、法律人士为主导来推动,项目的科学性、运营的合理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对基层操作层面上的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pp模式在地方健康有序地推进。

对策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特色的ppp制度框架与法规体系

(1)通过国家层面的立法,明确ppp的应用范围,政府审批权限、流程和管理程序,政企的核心权利和义务,合同框架和风险分担原则,退出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财政规则与会计准则,等等,建立起较为完备的ppp法律框架。

(2)构建有效的组织架构。目前财政部已设立专门的ppp管理机构,建议地方政府特别是地(市)级以上政府也设立专门的ppp管理机构,形成组织网络体系。

(3)建立长期稳定的ppp激励机制。政府应出台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等在内一揽子激励计划,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激励机制,并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

(4)探索多元化ppp模式。但凡能够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成本的模式,就可以考虑引入。

第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尽管ppp模式客观上带有向社会融资的效应,但其本质是更高效地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诉求,更有效地利用好政府资源,进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而不止是单纯的融资。因此,必须对公共性和公益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除了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自然垄断领域,可以市场化的领域应该通过市场定价来解决,避免政府部门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的角色错位。

(2)重视契约精神。本轮推广的ppp模式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以改变政府自产自供的格局。这一转变可以极大地避免公共财政资源沉淀,提高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ppp模式不失为一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革命。在这一转变中,各级政府需要营造公平的环境,对具体公共产品和服务做出细致的、量化的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尤其要注意的是,尽管ppp项目合作双方有合同约束,但在具体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依然处于强势地位,政府失信违约,不仅会对投资人的融资成本、项目收益等造成严重影响,也不利于项目的开展,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注重ppp项目前期论证和决策,确保决策科学化

一个ppp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论证和决策是否科学化、民主化,因此前期论证和决策至关重要。之前项目推行的所谓可行性论证,很大部分都是看领导眼色行事。有鉴于此,不妨试行“不可行性论证”,以防止领导拍脑袋决策,确保决策科学化。

第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

(1)银行方面可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为ppp项目提供融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引入外资、民营、国企等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运用基金、债券、银行贷款等金融工具,推进建立期限匹配、成本适当、多元可持续的ppp项目资金保障机制。

(2)设立ppp项目担保基金。在ppp模式中,政府本身不能提供担保,银行若按传统模式发放项目贷款是心存疑虑的。要更好地调动银行、保险、基金等参与ppp,建议加快设立ppp项目担保基金,对相应的投资损失给予赔偿。

(3)放宽对保险资金的限制。建议适当放宽养老保险的投资领域限制,允许其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放宽社保等保险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限制,使其能参与ppp项目建设。

(4)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要积极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资金等进入公共投资领域;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引入社会资本;借鉴国际经验,由政府尝试设立适应性缺口补偿基金,补助社会效益大而短期存在资金缺口的ppp项目。

第五,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建议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准入限制,改善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环境,放宽民营企业投融资领域、登记事项、前置审批等市场准入领域的限制,必要时还可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

(2)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当前在一些地方,ppp项目投资退出审批严格、周期长,且缺乏完整、规范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投资者退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应建立ppp项目产权交易市场和股权转让系统,使投资者能通过股份转让实现投资回收,进而合理退出。

第六,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1)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ppp项目周期长,期间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按照由对风险最具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的原则,在参与各方之间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政府应承担法律政策变更等风险,社会资本须承担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工期、服务质量等风险。同时,收益须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平衡好各方利益。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构建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以促进我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安定祥和为目的,以农户自愿为前提,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农业保险的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农业工作部署,逐步建立规范有序、服务到位的我区农业保险工作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业保险试点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依法合规、自主自愿、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是指各级政府将农业保险的组织推动纳入政府工作安排,并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和实施方案,以引导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规范发展,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效进行。

政策支持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保险保费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以降低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农业企业、种养殖小区、合作组织等)的投保成本,提高投保积极性。

依法合规是指农业保险的工作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定。

自主自愿是指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自愿原则进行投保。

稳步推进是指农业保险主要选择一些规模养殖、连片种植大县及保险经营机构服务网点健全的县区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试点品种

能繁母猪、苹果。

(二)试点规模

能繁母猪保险在全区范围内采取重点扶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小区的方式开展;苹果保险全区试点面积3万亩。

(三)保障金额

以“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确定保障水平和保障金额。能繁母猪保障金额原则上以保监会、农业部确定的每头1000元为准;种植业保险原则上以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该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为依据,确定苹果保障金额每亩2000元。

(四)保险费率及财政补贴标准

1、保险费率

能繁母猪保险费率为6%,保费60元/头;苹果保险费率为4%,保费80元/亩。

2、保费补贴

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财政补贴80%(其中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21%,市财政补贴9%);苹果保险保费财政补贴50%(其中省财政补贴45.45%,市、县财政各补贴2.275%),保费其余部分由投保的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承担。

(五)时间安排

种植业保险工作应按照试点品种的相应农时及保险合同约定提前安排。能繁母猪保险按照前一年度的时间续转。

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应强化管理,在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缴纳保费后及时出具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成立时间以承保机构向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出具的保险凭证为准,坚决杜绝先出险后投保现象的发生。

(六)承办机构的业务分配

2013年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市分公司共同承办。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覆盖面广、政策性强,区上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经济发展局、金融办、气象局、农业局、财政局、蔬菜局、畜牧局、果业局、林业局、能源办、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市分公司及各相关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检查、监督。涉及能繁母猪、苹果的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或协调工作组,负责本地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单位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试点工作。金融办负责做好辖区内农业保险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财政局负责做好保费补贴资金的预算、筹集、拨付、管理、结算、监督等工作。果业局负责做好农业灾害鉴定技术的服务和农险查勘定损的工作。气象局负责监测、预报、预警农业气象灾害,以便及早防范,减少损失。保险公司负责农业保险运作工作,及时向上报工作进度,沟通相关信息。

(二)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涉及能繁母猪、苹果的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要积极探索“政府支持、公司运作”的农业保险工作模式,支持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一是要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在乡、村两级建设农业保险服务网点,积极为其提供办公场所。二是要从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农技站、林业工作站、动物防疫站等涉农部门中推荐合适人选负责或配合农业保险服务工作。三是各行政村要选取合适人员作为农业保险协保员,协助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做好基层服务。

农业保险承办机构要从全区农业保险工作的大局出发,积极稳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要组织客户专职工作组,服务下乡,使农户了解、熟悉农业保险的各项政策和保险条款、业务流程,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要在收到农户保费后及时出具保险凭证,在出险时及时做好查勘、定损、理赔等工作,确保受灾农户及时获得赔偿。

(三)规范支付流程,加强补贴资金和工作费用的管理

区财政局认真落实应承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门科目,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财政部门根据保险承办机构的申请,以及承办机构与投保人签订的保险合同,认真审核承办机构保费收取情况,计算按比例应补贴的保费金额,及时支付给保险承办机构。财政局应定期对保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如发现保险机构或有关部门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保费补贴资金的,财政局扣回相应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承保资格和试点资格,并报纪检、保监等部门查处。

(四)因地制宜,选择切实可行的投保模式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8

1.企业在改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过程中,在改组方案范围内的企业,因审计调帐、评估增值等原因而增加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其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补助。

2.企业为了改组(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而将盈余公积、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转增为自然人股本,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其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补助。

3.企业为了改组(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剥离或重组的资产,在产权转让、资产过户时免收行政过户费;产权变更资产过户所发生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其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补助。

4.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企业历年来享受的国家和地方有关优惠政策形成的扶持资金,归原企业所有;在其企业权益转增资本过程中涉及所得税应按规定征收,其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补助。

5.企业完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并报省证监局备案可以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给予企业一次性50万元奖励。

二、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6.企业进入拟上市辅导期(最长不超过三年,下同),以确定拟上市辅导期前三年实缴企业所得税平均数地方留成部分为基础,年环比增幅10%为基数,超基数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补助。

7.企业在拟上市辅导期,投资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技改项目时,市发改、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优先推荐享受国家及地方贴息资金、科技扶持资金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政策性扶持;优先支持拟上市辅导期企业和上市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企业和部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8.对取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受理通知书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企业实现上市,募集资金到位的,给予100万元上市奖励;企业通过“买壳”、“借壳”实现上市的,给予30万元奖励,将纳税地改设到我市的再奖励70万元;对市外上市公司整体搬迁到我市,并在我市纳税,且连续稳定经营2年以上、贡献突出的,给予300万元奖励。

9.企业上市后,以上市前三年实缴企业所得税平均数为基础,年环比增幅达到当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幅度为基数,超基数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补助。

10.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以在*实施项目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奖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通过增发、配股、公司债等再融资措施募集的资金,以在*实施项目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奖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积极营造促进企业上市融资的良好环境

1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府办、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规划局、工商局、国税局、环保局、安监局、人劳局、科技局、外经贸局、人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上市培育企业的确定以及上市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上市办),办公地点设在市府办,负责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12.简化程序,高效服务。市经贸、发改、财政、国土、建设、规划、工商、外经、国税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根据企业上市需要,及时为企业出具相关合规性证明,尽快办理证照登记变更手续。市财政每年安排上市工作专项经费用于企业上市培训和推介活动,努力推进企业掌握上市业务知识,提高资本运营意识和能力。

13.特事特办,责任到人。对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并由相关责任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办理,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14.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制度。企业符合注册地、纳税登记地均在*,且满足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主营业务突出,并编制详细上市工作计划的成长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可向市经贸局申请列为上市培育企业,市经贸局初审后报市上市办审核,经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列为上市培育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三年内有效;三年内不能上市的,需重新申报认定。

四、政策兑现

15.企业申报。凡符合补助奖励条件的企业,应及时做好兑现政策材料的准备,其中企业涉税补助奖励申请,由企业向辖区内市地税征收分局申报;企业涉税以外的其他补助奖励申请,由企业向市经贸局申报。初审意见在15个工作日内报送市上市办。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9

走在风口浪尖上的一群人

财政,意即筹集、分配和管理公共资金的政务。公共财政是国家行使职能的物质基础和现代民主政治活动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是所有现代国家最重要的一项政务。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看来,财政是为众人理财,做企业或个人干不了或不能干的事。

总理说,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公共财政的核心要务,乃服从服务于国家竞争优势的有效开掘和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是此重任,要求财政局长们以深远的忧患意识、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有效运筹各项经济发展及公共财政政策,并虑及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

天下繁难多少事,公共理财第一桩。公共财政极强的宏观性质,给财政部门的定位,就是代表政府打理综合经济。一方面参与宏观战略决策,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微观实务执行,要时时跟踪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研究相应对策。财政局长们得通晓理论、谙熟业务,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一丝不苟做好日常收支管理,慎微精进。

财政局长作为各级政府中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位高权重。如何在需求无限资源有限的财政蛋糕中谋求平衡与科学,是财政局长岗位面临的严峻大考。西谚云:巨大的权力诱惑在给权力执掌者带来巨额财产分配权时,也会带来无穷的烦恼和难以预测的违纪麻烦。管理真金白银的财政官员极易招人嫉恨,推行财政工作势必触动各方面权力和利益关系。推动精细化财政管理改革,既革别人的钱袋子,也革财政自己的命,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政治风险在所难免,推行变法的王安石、张居正因厉行财政改革而遭人报复,日本数位大藏大臣致力财政改革沉沙折戟的前车之鉴时刻警示今人。

处于艰难时世的财政局长们,压力骤然增大。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加以应对。以扩大财政风险来缩小社会经济中的公共风险,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财政局长平衡财政收支计划更是挑战空前。当此时,财政局长在政府部门中所起的作用,业已不是简单的预算收支资金再分配者,而是地方政府的CFo、理财家。作为离钱最近的人,各地的财神爷,财政局长时刻都在和钱打交道,他们是见到巨款最多的人,每个财年经他们之手的财政收支,一般皆逾亿元。

常在河边走,要能不湿鞋,考验挑战与职位俱来。财政部门管理真金白银,工作稍有懈怠不慎,一旦失误酿成国家财政损失,轻则犯错误,重则判刑坐牢。财政部门执掌实权,常为重点“公关”对象,稍微放松警惕、不顾原则,极可能堕入犯罪深渊、饮恨终身。

规避职务风险的根本之道

思考尺度决定行走的远近,更决定生命的品位与厚度。自古成大事者,多谋全局与万世,不在乎一域一时之得失。权力,在他们眼中,不是意味着荣耀和富贵,而是责任与使命。位高权重的财政局长规避职务风险的根本之道,在于内心修为和制度建设两大护身器具。从总体层面来说,规则越透明,制度越先进,执法越严明,财政局长越安全。从道德层面、个人修养方面来说,最好的风险管理在于:手莫伸。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认为,权力是痛苦与责任的结合体。财政人中的榜样汉密尔顿,作为一名资深的经济学家,他以对公共财政领域和人性的了如指掌,成功地建立起一种体制,这种体制把个人对私利的追求同美国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当人们追求自己的私利时,这种体制也可使经济活动免受人们自私做法的拖累。曾任日本大藏大臣和首相的福田纠夫说过,人类必须让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分享到的资质得到不断发展,从而储备余力,为这个世界,为他人,为公众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卓有成效的努力,成功建立起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而信任,是共克时艰最宝贵的资源。

基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财政局长们谋求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思考着怎样才能让个人财富得到最大增值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普惠化,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财政局长们审慎从事,量力而为,努力做到优化治理及精细化理财,有更宽裕的空间推出措施,利民解困。

立足当前,国内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更甚,如何平稳度过危机、减少社会震荡和经济损失,推进国民福祉是必须应对之题。而如何完成这一答卷,国民拭目以待。财政局长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公共财政的有效运作,建立起一种机制,延缓经济危机周期的到来,并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将损害减至最低限度。从而加强国民对未来经济的安全感,使个人收入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应地提高。

在如此宏大的世界观与广阔人生视野中,财政局长奉公勤政,毋蹈贪黩,更多地追求理性而藐视现实功利,着眼人生大局算大账,置小账微利于脑后,促使生命走向质的飞跃。

矢志追求人生价值实现,力求青史留名的财政局长们对于制度建设尤为看重。在他们眼中,制度甚于一切。他们不遗余力、用心耕耘,致力内部治理与建设,构建起理性、高效和自律的权力运作体系,整体提升财政决策的品质和水准。通过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架构,尽量减少自己的自由裁量权,让财政资金运行公开透明化,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绩效不断提升,从而根本降低腐败发生率。

于常规工作中,财政局长们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及财政投资范围,适度控制赤字规模,规范政府收入行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建立起稳定的财政体制,力行刚性预算,全力克服政治经济运行、自然和技术因素等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带来的管理难题,尽全力把财政收支风险置于可掌控的范围。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篇10

为有序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提高农业保障水平,帮助农民增收,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的通知》(政办电〔〕110号)要求,现就认真做好我市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政策性“三农”保险是国家促进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市自年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以来,已有不少农户受益,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年,全省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将全面铺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水稻、能繁母猪、奶牛、“两属两户”(即持证的农村军属、烈属和低保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下同)农房、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推进此项工作。

二、明确政策性“三农”保险承保机构和补贴办法

为推进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更好开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政策性“三农”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政办发[]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以下简称市财险公司)为全市水稻、能繁母猪、奶牛、“两属两户”农房、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承保机构。具体保险费补贴办法为:

㈠水稻保险。保险金额为每亩200元,保险费率7%,按季每亩保费14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40%,每亩5.6元;省财政承担25%,每亩3.5元;县(市、区)财政承担10%,每亩1.4元;农民承担25%,每亩3.5元。

㈡能繁母猪保险。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险费率6%,每头保费60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0%,每头30元;省财政承担30%,每头18元;养殖户承担20%,每头12元。

㈢奶牛保险。保险金额为每头6000元,保险费率6%,每头保费360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30%,每头108元;省财政承担30%,每头108元;县(市、区)财政承担20%,每头72元;养殖户承担20%,每头72元。

㈣“两属两户”农房保险。保险金额为每户3000元,保险费率3‰,每户保费9元。其中:省财政承担70%,每户6.3元;县(市、区)财政承担30%,每户2.7元。

㈤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每人保费5元,保险金额4万元。

三、细化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分工

㈠水稻保险。由市农业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负责调查、填报、核实农户承包水稻面积。市财险公司按照核实的面积承保,并填制保险凭证送交农户。

㈡能繁母猪及奶牛保险。由市畜牧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负责调查、核实、填报母猪、奶牛数量。市财险公司按照核实的数量承保,并填制保险凭证送交农户。

㈢“两属两户”农房保险。由市民政局提供数据,经所在乡(镇、办)核实后,市财险公司承保,并填制保险凭证送交农户。

㈣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负责调查、填报、核实农民工基本情况。市财险公司按照核实的人数承保,并填制保险凭证送交农民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