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十篇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十篇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6:55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1

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自己总结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二、培养自信,开发创造潜能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孩子们创建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的方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信心。我们要始终坚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值得注意的方方面是:1,教师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2,对于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想象及创意不要硬性的否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更好的增强孩子创新的自信心。

三、肯定孩子大胆想象,开发创造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无穷的,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想象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

肯定小学生想象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1,想象的目标是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而非空想玩乐。2,开设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课堂中要搞好课堂纪律,松弛相依。

四,注重课堂练习,发掘创造

新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开发课堂的创造情趣。

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性的开掘就孕育在其中了。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2

科学证明,儿童在三岁前形成的基本性格、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占40%;在3-8岁期间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占30%;后期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占30%。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8岁前形成的习惯将影响着他们一生(占到了70%)。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因此,可以说早期的数学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呢?

一、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因而,在课堂上,讲新授课前,我坚持每天都拿出5分钟的时间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有时我口头出题,学生集体抢答,有时我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孩子们一个个回答;有时我出卡片,学生抢答;有时我每人发一张口算题,学生笔答;有时同桌一个出题,一个回答!在家里,我建议孩子们坚持每天晚上做三十道口算题。可以变换形式,今天写三十道,顺便练练数字的书写,明天直接做口算书上30道,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口头做30道,再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扑克玩玩加减法的游戏,两人各出一张,谁先算出牌就归谁,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致会非常高。练习多了,孩子的计算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我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坐姿要端正,两腿自然平放在桌子下面,挺胸抬头,胳膊自然平放在桌子上。听课时要调动眼睛、耳朵、大脑等多个器官,思想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动脑思考,自己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只要有走神的,我即刻停下来,或是眼睛示意,或是拍他一下头,或是用诙谐轻松的语言点他一下,这时,走神的同学就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他同学也会哈哈一笑,心领神会,从而明确上课的要求。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力求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声音时高时低,力求吸引每一个同学。

三、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而,我重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一节新授课,我都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情境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说数学的机会。在练习课中,我也尽量多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来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解决思路。从而加速孩子的语言发展,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四、重视孩子书写能力的培养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五、重视孩子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我们应从一年级抓起,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规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儿童的思维活动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使儿童形成对每一事物都能进行有序的思维活动。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题:小猪、小猫各代表一个数,它们分别是几?(小猪小猫)+(小猫小猪)=99,在此就应注意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中领会如何有序思考才会保证答案不遗漏,不重复,从而培养学生有序、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3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并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现在大多数学生依旧沿用“题海战术”之类的死方法来学习知识,严重缺乏创新精神。21世纪迫切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现在的学生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懂得“举一反三”,藉此促进个人、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对孩子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教学活动,从一道题、一个小游戏到整个意识的形成,都需要老师对学生们正确的引导。

一、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首先,自主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们自己愿意学习、渴望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充分准备,一堂生动有趣的课无疑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们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由此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

那么,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呢?

以“图形的认知”为例,老师可以做些小模型:两两长度相等的四根小木条在底板上摆成长方形,用两颗钉子固定住两个对角。在讲“长方形”时,老师可以拿这个模型进行展示;而在讲“平行四边形”时,可以将这个长方形模型的两个活动的角向两边拉动,从而形成平行四边形,并请学生们亲手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由此,这个小模型不仅可以生动的展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更加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间知识的桥梁,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最普遍、最快捷的方式,也是孩子们锻炼思维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正确的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外运用创新能力

小学生容易受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只会机械性的思考如何做题,而完全不知如何创新。这也正是“新概念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定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只会做题的机器。一个拥有知识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因此,不仅仅在课上,在课外也要积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运用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在一节课下课前,向学生们提出一些有关于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外积极探索求知。在下节课上鼓励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还可以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些适当的奖励。

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例如用七巧板拼图(可以拼任何事物),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进行展示,看看谁拼的最多、最生动、最有创意。

这样做既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求知欲,丰富孩子们的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合作交流,以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我们之所以从小到大都要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因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更是因为我们可以从数学中学会如何锻炼逻辑思维。

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生也应该从小培养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平均分组,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的教学活动中,哪组成员表现好就奖励一个小勋章或者小红花,到期末的时候比一比哪组获得的多,就适当给予该组成员一些荣誉及奖励。

例如,我们可以让每组的学生去量一量、算一算学校圆形花池的面积,看看哪组的方法最简单、算出的答案最准确;或者学习完“整数的运算”后,在班内举办“二十四点”比赛,看看哪组算的最快最好。这样的方式更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找到理解抽象概念的方法与途径。

总而言之,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同时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只有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懂得如何创新,我们才真正的培养出了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跃婵《现代教育论丛》:“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初探”[J]

[2]丁小波《小学时代·教师》:“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4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创新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好,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我在教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很多孩子很快从口袋里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看着那么多的钱,有些学生眼睛发亮了,他们的兴趣点被挑了起来。这时,我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你们都认识这些钱,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用到。但是你知道如何用它去买东西吗?你们知道该如何换算吗?”孩子们一下子懵了,我适时的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换算这些钱,好吗?”通过这样的设置,孩子们特感兴趣,他们也就很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创新热情

孩子们因为天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所以他们总是有许多问题,也总喜欢问为什么,在问的同时,还会随之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那么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的加以引导,努力调动和培养。

例如:我在教“能被3整除”时,我故意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孩子们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摇头,我知道他们不相信我。但是他们仍然因为好奇,而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好多孩子都想试一试我的真假,还有的调皮鬼想难住我,结果我不仅说得快,而且说得对,惊叹之余,学生们的兴趣高涨,急于知道我是如何快速判断的,从而为探求新知创设了情景。

三、创建和谐氛围,探索创新途径

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积极构建开放有序、健康高效、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而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利于活跃思维,进而促进创新潜能的发挥。

教学时,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独辟蹊径,求同存异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教加法的分配律时,通过我的讲解得出结论:(a+b)×c=a×c+b×c,有的学生对(a+b)×c=b×c+a×c提出疑问,因为和公式不同,很多学生认为是错的,这时教师并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而是耐心讲解。这正是独辟蹊径的表现,这样不仅能够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开辟创新思维的新途径。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学习中,能学会提问,能发现问题,才能有新的发现。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然后通过适时的点拨,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在教乘法估算时,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又如:在教统计时,学生问:“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很快的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课堂的效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五、鼓励动手动脑,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5

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方法以及学习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认识,大部分孩子只有对一些情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才有学习的欲望。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合理运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愉悦、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养这一目的。

一、具体形象,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具体和形象的特点,往往对现象比较敏感。如何让孩子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那我们就要从抽象回到具体。在数学的课堂上,要尽量使用直观、具体的事物或生动的故事等,综合采用多种方式,以确保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能被吸引,能充分感知、具体认识,让他们觉得数学是具体的,是简单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实践中,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很好地填补孩子们抽象理解的空白,使学生的思维能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二、巧妙设疑,拓展思维

现在的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去研究思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有合适难度的疑问,以启发学生去思考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让更多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提出疑问,在思考中解决疑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构建平台,自主创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数学的学习最终要求的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答案,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次自主的探究,小组合作中的收获,自我解析的一个过程。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和谐的、自主的、探究的平台和氛围,要把“跟我学”变成“我要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想办法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平台,适当地把学生的一些间接的经验转化为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去感受,去体验。@样学生的感受就多了,体会也多了,获得了更加直接的经验,能自主地去创造。

四、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

做好任何事情单凭兴趣和爱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坚毅的品格。在数学课堂上,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做题有始而无终,还有一些偷工减料。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不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恒心。也就是让他们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坚持下去的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学不感兴趣,不能坚持下去。其实,孩子的天性是玩耍,爱学习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坚强的毅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被家长、老师、同学们认可,也让他们更有毅力去坚持去努力,久而久之,他们都成了爱学习的学生。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能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五、形成习惯,培养责任感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与智力因素的关系不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自制力和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需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上进的决定因素。责任感的培养应从小开始,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对待每次学习、每次作业、每次考试,这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是要认真对待的。

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毅力和恒心以及自己的责任感,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乐学习,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完成我们在小学数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针对小学生来说,这些孩子急需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知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伟大的发明或创造,而是日常生活中行动和思想上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学习时巧妙地运用公式就是创新;对于普通的题型能够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另辟蹊径也是创新。作为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同样要努力创新,并且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锻炼创新思维。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小学生身心的个体差异,师生关系是整的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合作、商讨的口气与他们进行交流,例如:“同学们谁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谁还有什么补充的”等等。当我们在听完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后,可以这样说“我真高兴,能和某某同学的看法一样。”这些言语虽然很简单,但可以看出我们已经把自己看成孩子们中的一份子。这样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和谐。此外,我们还要怀着一颗关爱、尊敬、真诚和热爱之心去关怀每一个孩子,需要我们和孩子们真诚地交朋友,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上一新台阶。

二、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一点在课堂导人环节中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认识分数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进行导人:中秋佳节,承相诸葛亮给张飞出几道数学题:现在有6个月饼,你要平均分给你们弟兄三个人,该如何分?如果有3个月饼,如何分?如果有2个月饼,如何分?如果只有1个月饼,如何分?张飞很快回答出前两题的答案,但后面的两题却不会。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张飞分月饼吗?学生的思维热情被点燃,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再引人分数的概念,用此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三、交流互动,激活思维

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策略,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学生在求异探究、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代教学观。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四、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是一个体验与发现的过程,告诉学生答案,显然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效果更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使获得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主题版块时,结合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活成本”,随着物价上涨,每天生活需要多少钱呢?然后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自己调查,学生可以询问家长,也可以去超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基本算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成本,有些学生生活成本比较高。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提高了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子肯定或纠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进步。

六、实施多元评价,增强学生创新动力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评价会保护学生创新的激情,增强学生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参与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来。相反,如果评价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创新的激情,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教学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赏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单纯的赏识与批评都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无法让学生客观看待,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坚持适度的赏识与批评,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要让学生看到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不管是赏识还是批评,教师都要切忌假大空,要发自内心、要真实且真诚。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最大功用,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创新活动中来。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竭的动力。我们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将创新的教材、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灶清.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3).

[2]黄勇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1(1).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以青年为主体,她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快,但在用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们有机会观摩了大量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发些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已经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

一引导幼儿敢想

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爱迪生都是从异想天开到发明大王。

让孩子敢想,首先要让孩子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二引导幼儿敢问

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忽视对幼儿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其次才是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学习。现在有的幼儿园,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就对幼儿进行知识性的教学。有的幼儿认识了许多字,计算能力也超出了其年龄应有的水平,钢琴也弹得很不错,美术作品也获得了大奖。但是,经过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却不会使用筷子、不会穿衣服;有的幼儿幼儿园还没有毕业,就带上了近视镜;许多孩子吃饭挑食偏食。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的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上还做得不够。

三引导幼儿敢做

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

四引导幼儿敢说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8

一、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数学

孩子们虽然年龄小,看问题不是很全面,但对老师的感觉心中还是有杆秤的,经常听到他们说“某某老师最好了”。孩子们也有向师性。“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学数学,首先从自身做起,从各方面完善自己,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喜欢你,才会喜欢你的课。

在新课改下,教师们都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构建学生为主的互动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研究如何打造自己的独具教学特色数学课堂等,而忽视了自我素质的提高,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教师,对数学有抵触情绪,无论怎样活跃课堂,学生也会无动于衷。

二、游戏法诱发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热衷的活动之一,数学课上经常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兴趣。尤其是课之伊始,愉悦的游戏可以唤醒孩子们的兴趣。

如学习“元、角、分”时,儿童对元、角、分有了初步认识,并了解了其间的换算后,开展一次一买一卖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一人准备一张或者几张人民币的学具“钱”,去另一位同学那儿买东西,上面标了价格,然后问价钱,付钱,找钱等,孩子们会玩得开心无比,在玩中,学会了购物,以及巩固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更训练了元角分的使用。

再如,学习“百位图”时,让孩子们快速观察百位图,看看百位图中的数字1-100的排列有什么特点,然后一个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字,让另一位学生快速说出这个数字在百位图中的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的数各是多少,这个游戏的开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强化了百位图的认识和记忆,助学习走向有效。

三、巧妙设疑,激发思维火花

“学起于思”,心理学家认为,疑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条件反射,因疑而思,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儿童的思维想象力。另外,学生也只有在“疑”中“思”,在“思”中有所得,才能进一步对新知识进行探求。

激发儿童的思维火花,关键是教师的巧妙设疑,没有“疑”,“思”也就没有“源”。为此,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是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思维火花的前提。

如学习《年月日》时,提供给学生一张年历表,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表,年历表是哪年的?再看一看这年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有30天的又有哪些月份?这一年的2月有多少天,那么,这一年一共有多少天?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观察而得出是2011年的,这年2月是28天,有31天的是7个月,那么还有4个月是30天,那么,这年一共有31×7+30×4+28=365,然后告诉学生,每四年有一个闰年,闰年的时候,闰月2月是29天,那么,那么,那一年就是366天。如果一个人是2月29日出生,那么,这个人只能每4年才能过一个生日,为什么?这个生活化的问题,也是建立在年月日的探讨中,并且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印象中年年有生日,然而,老师说出每4年过一个生日,孩子们都大笑,“老师,你说错了,哪有4年过一个生日的?”突然有个学生恍然大悟,每4年的2月才有一个29天,那三年只有28天。显然,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放飞,学会分析问题,为逻辑判断和严密思维埋下了伏笔。

四、在“争吵”中,升华思维

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不可能与生俱来,是在勤思、善思中慢慢培养的。因此,启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并且设计有争论性的问题,放手让他们争吵,鼓励他们争吵,通过对开放式问题的讨论、争论,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让儿童们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结合他人之长,而实现思维的升华。

争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开放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等等,如5+>10,在内填一个适当地数,那么,这个题答案不一,孩子们填上一个自认为正确的数字,对于别的答案通常认为是错的,在孩子们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之后,教师不妨都给予肯定,并引导儿童们分析填6正确,填7行不行?那么所有填大于5的数是否都对?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升华。

五、在“做”中发展思维,培养兴趣

“教学做合一”是行知理论的核心。“六大解放”也强调“做”,强调实践环节。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过程,探究数学思想等,凸显“做中学”、“学中做”。

学习了“年月日”,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假如今年5月31日是星期五,请你自制一个6月份的日历表,并完成下列几个填空题:

(1)这个月有()天。

(2)这个月有()个星期日。

(3)6月1日是周(),是儿童节。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9

关键词: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

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我在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掌握知识的兴趣

在低年级数学中,学生年龄偏小,识字量较少,孩子们都爱把生活中复杂的人和事用简单的图表达出来。因此在教数学的运算时我注重让孩子们用画图来表示,并结合图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例如,二(3)班为玉树捐款,第二组捐了多少元钱?

再如,袋鼠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逛公园。一共要付多少元钱?

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还激发了孩子们画图的兴趣,并抓住教学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作图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题时,有时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例如,“一张长方形彩纸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如下图: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几种剪法(3种)。

根据不同的剪法,可以剩下5个角、4个角或3个角。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分类思维的思想。

三、利用几何图形突破难点

几何直观是具体的,它与许多重要的数学内容紧密相连,如分数单位的认识是难点。特别是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有些抽象,例如,“比较与的大小”我们可以画两个等大的圆,分别分成4份和6份,观察同样的“1”份谁的面积大,就可以轻松得出与的大小关系。

四、数形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形结合对于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作用明显,影响深刻。

例如,学校对一个宽2米的楼梯铺地毯,地毯每平方米50元,在楼梯间测得高aC=2.9米,长BC=4米,请问学校需要花多少钱?

我们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将竖线向左平移,再把横线向下平移,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地毯展开图的长与宽,从而算出面积,再算出钱(2.9+4)×2×50。这样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提供直观的演示和展示,可以表现图形的直观变化,以解决学生的几何直观由直观到抽象的演进过程,扩大其空间视野。

五、运用模型直观开发学生思维

模型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几何的知识,直观而有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圆柱体扇形切开模型拼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直观,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柱的底面半径、高、底面圆周长的关系,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模型能使教学直观,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篇10

儿童画是儿童学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之一。儿童画的重要作用是任何现代化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的,儿童画存在的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去感受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通过自己的接受能力、感知能力,把自己所见所闻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在儿童画中一一体现出来。儿童在没有接受正规的绘画技术的训练之前,思想上没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能够真实的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这也是人类对社会、空间、自然最原始的反馈。这些感受可能不成熟,绘画的手段和技巧有限,不能充分的分析事物内在的实质,但是往往这些儿童画能够展现出儿童惊人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在某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儿童的童真,在他们眼中的物理世界和空间是简单、直接、纯粹的,最纯净的看待自己周围的世界。我们可以从儿童画这个角度切入,完成孩子学前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教师在上儿童画的课程时,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当地的动物园实地观察。带领孩子们观察书本中常常提到的动物,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这些动物的真实形貌特征,这些动物在我们的世界里都是实在存在的。教师不能够只拿图片等间接的方式来让学生观察,要认认真真的让学生感受动物的真实存在。当画到长颈鹿时,让孩子们先从各个角度仔细的观察一会儿,然后一一提示孩子们观察长颈鹿的头、脖子、脚和尾巴等具体的身体部位,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出自己眼中的长颈鹿的模样,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自由的飞翔,从学前教育的生活化开始保留自己的主观特性,教师要对孩子们画出来的各色各样的长颈鹿表示可定和赞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干预学生的绘画。又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夏令营,带领被高楼大厦束缚的孩子们去乡村体验生活,让孩子们见识真正的大自然,像小鸟猪牛马羊等等。让孩子对世界形成与以往不同的看法,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动物。另外,儿童的绘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色彩的搭配,孩子们喜欢用鲜艳的颜色,五颜六色是孩子们童心的体现,学前教师不要盲目指正,不要抹杀了孩子的天赋。

二、以手工制作为基础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孩子的学前教育,要重视孩子们的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的灌输科学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里,家长、教师急于培养孩子以后的科学理论,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接受了小学的教学大纲要求,课余时间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做的坏处是,一方面,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疲惫感和厌倦感,对于以后的学习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后续接受教育学习;另一方面,孩子们过早的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后,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时,在课堂上就会心不在焉,不愿在集中注意力在自己已经很熟悉的知识上,容易产生骄傲的心理活动。幼儿园在对孩子们的教学内容进行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孩子们当下的实际状况和自身的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孩子们各自的特点和特长,重点让孩子学会愉快的接受知识,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动手的能力。中国的应试教育会让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不重视动手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学前阶段就更应该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让孩子们培养一种自己动手的意识。比如学前教师们在上手工课时,注重培养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不要用大人的思维禁锢孩子的思维。教师可以将工具分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制作桌子或椅子等,孩子们通过观察身边的桌子椅子,自己动手这样一节手工课,孩子们制作得开心,教师也将生活化教学融入了课堂。

三、以游戏为手段培养孩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