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33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1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都相对薄弱。本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为题进行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管理能力;管理策略

高效、灵动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有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一、教师课堂管理内涵及其基本类型浅析

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有着较广的内容范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首先,教室作为课堂活动进行的物理空间,是课堂管理实践的主要场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保障;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督导,进而维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状态,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课堂管理并非传统意义上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单一化管束、指责、批评甚至惩罚,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切实感受和体验为原则,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的必要沟通和疏导,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课堂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放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容易使学生忽视课堂秩序的重要性,注意力相对不集中,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专制型课堂管理以教师为主,教师依照制定的课堂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课堂活动,对超越规定界限的学生进行指责和批评,而这一管理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氛围较为呆板、严肃;民主型课堂模式旨在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有序、健康的课堂管理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合作。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意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灵魂。学生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为榜样,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尤为重要。中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一,对学生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思维活跃,敏感好动,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从而分散注意力,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意识,加强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其二,对教师而言,教师心理角色的合理转换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应尽多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助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素养与能力。

三、有效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策略探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共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对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规则的制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规则的制定可以由学生共同讨论形成统一意向,教师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依依落实为细则、条款,这一规则制定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配合后期的实施。第二,规则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制定,在听取学生的建议后进行适当地修改、整编和完善。其中,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规则的制定一定要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如学生个体差异性表现、课程与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育目标的多元化、教学环境的多维度等等;其二,道德性,制定课堂管理规则是针对学生的行为构建的一个正确标准,学生在发生错误时,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应对和解决,绝不能固守规则、机械刻板。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解决学生不良课堂行为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关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理论研究,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更有效应对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另一方面,教师应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尽多地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现阶段面临的困难或烦恼,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肯定,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遵守课堂秩序。

(三)正确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培养正确的因果归因观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教师在制定了具体的课堂规则后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课堂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缺乏维护学生尊严的意识。例如,一位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这样说道:“今晚必须做完15道数学练习题,否则明天站着上课!”,而另一位教师这样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10道数学练习题,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后5题也完成,明天课堂,老师愿意与你们共同探讨,一同分享正确答案!”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态度,后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再如,学生经常会被窗外的鸟叫声打断思路,漏听教学重点,导致无法与教师形成共鸣。此时,教师不应该趾高气昂地斥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巧妙地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窗外的小鸟叫声确实很动听,但接下来讲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哦!”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同时没有因教师的指责而迫使讲课停顿下来。久而久之,通过教师因势利导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可以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因果归因观。

(四)定期举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构建有效信息反馈机制

致力于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重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学校可以聘请从事课堂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传播教育、管理经验;另外,鼓励年轻教师向资历较深的教师学习工作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再次,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中,畅所欲言,加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定期举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促进教师心理角色的合理化转换与定位。

结语

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的,良好的课堂秩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但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自律自强、自尊自爱的高尚品德。因此,落实民主课堂管理理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作者:郑瑞华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舒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葛岩.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04)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2

[关键词]能级匹配原理课堂教学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级匹配原理是指组织中使其有不同能力的人能够配置在组织内部不同的位置上,给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和适应。要求能级管理必须按层级进行,不同的能级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责、利和荣誉,各类能级的对应是相对的,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真正完成监控、督促与评价的任务,必须建立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评价队伍,要依据一定的层次结构进行,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形成纵向和横向上严格而又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然后将所有组织成员按照其自身的能力、素质,恰当地安排在整个组织结构之中,确定其组织角色和身份性质,赋予其组织职责与权力。

一、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这个组织之中,处于组织上层、中层和基层的不同职位人员,对其素质能力的要求差别很大。上层人员应具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知识;中层人员应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决策能力;基层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操作知识与技能。

1.上层人员

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中处于最高机构的组成人员。他们对外代表学院,对内拥有最高职权,并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总体目标负责。他们侧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计划和重大政策的制定,拥有人事、资金等资源的控制权,以决策为主要职能。各成员主要应具备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环境和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涉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局性、长远性等重大问题的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环境中特殊问题处理的应变能力等。

2.中层人员

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中处于中层机构的组成人员。他们是上层决策的执行者,负责制定有关课堂教学质评价具体的计划、政策,行使上层授权下的指挥权,并向上层报告工作。各成员主要应具备观察、理解和掌握教师的心理规律的能力;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3.基层人员

是指处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第一线的组成人员。他们负责将组织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业计划,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各成员主要应具备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即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评价对象所属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其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二、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的构建

构建一支强有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务实高效的原则培养、选拔和配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人员,其总体思路是”一个体系”、”两条线路,两套人马”。

1.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即学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最高机构为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其领导小组主要由院领导、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各系部主要负责人、校外专家和学生代表等组成。

2.二条线路,二套人马

一条线路:由院长亲自挂帅,下设督导处,设处长一人,科员二人(抽调年富力强、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突出的人担任),主要对全院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和不定期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在各系部设立督导组(服从督导处领导),设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由本系部年长的,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敢于管理的的教师兼任),主要负责对本系部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和不定期听课,并对本系部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在系部设教学信息督导站(服从系部督导组管理),设站长一人,督导信息员四人,分别由各年级中学习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二条线路: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下设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由教务处领导,主管教学运行的副处长具体负责),主要负责对全院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对全院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工作;各系部设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小组,由各系部教学副主任、教学干事、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对本系部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对本系部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工作;在系部设教学信息站(服从系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小组领导),设站长一人,教学信息员十人,分别由学生会中学习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还负责组织本系部全体学生对本系部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工作。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刘安鑫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p6-7页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管理;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也要实现途径的多样化,通过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想要通过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就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管理具有丰富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纪律进行管理。初中英语教师想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求首先能够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进而切实的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上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论述,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呢?我们据此进行探析:

(一)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

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将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知识归结于教师与学生本身,认为只要教师努力授课,学生努力学习,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由于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因此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注重进行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管理,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情况下,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保持教室卫生,教师还要结合英语学科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座位进行科学安排,包括教室的灯光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物理因素,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2.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进行管理。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要对物理环境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出发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教师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进行学生管理,而且要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这样才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教师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要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控。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向学生传送正能量,使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激情也得以调动,进而在轻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2.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进行的自我管理,不仅包括教师对个人的情绪进行管理,而且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管理。不同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对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当然,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备课阶段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课堂上要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四)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更要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进而使学生的多种英语能力都得到提升。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之始,先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整个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奠定基础。本人不仅会留出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还会留出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应用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同步提升。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留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有效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4

关键词:小学课堂;课堂管理能力;对策

一、小学课堂管理的特殊性

(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快速阶段,身心较为活跃,好动,身体能量消耗大,自制力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般在10-25分钟内,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若使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抓住教育时机,张弛有度,灵活的控制课堂,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要针对幼儿自控能力弱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变换教育方法,完善课堂管理规范。

(二)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极强,对于教师说的话更是深信不疑,极其崇拜自己的老师,而且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小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小学生做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和品格的形成,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才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语言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谈吐举止,为小学生做出典范。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细微表现包括言行、情绪、表情及期望值与信任度,都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品质的塑造及学习成绩的进步。作为小学教师,善于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情感,保证积极的工作状态,这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必备的品德素质,也是维系师生关系的关键,这样既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管理质量。

二、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不当

1.对于部分学生放任不管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只注重提拔和关注优等生的学习,而忽视甚至放任不管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一些教学经验尚为缺乏的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求较低,只要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打闹、不惹祸就可以,致使过于放任学生。加之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制力都比较弱,使一些学习能力差、接受知识慢的小学生在升入高年级后,学习成绩较差,迟迟跟不上,最终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者可能辍学。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惩罚有很多教师仍然不改惩罚学生的错误行为,认为惩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因为小学生的一点小错误,就运用各种惩罚手段,如罚写等,教师滥用惩罚手段,不仅不能更好的维持课堂纪律,还有可能使小学生很难听从教师的话,而且极易破坏师生关系,引发小学生的叛逆,起到不利于课堂教育进行的反作用。一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匮乏,将惩罚作为教学管理的唯一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控制了课堂纪律,使学生在课堂上较为安静,但这未必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多的可能是压力,使小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严重的可能导致小学生厌学。

(二)教师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时间的分配与管理、教学内容主次的把握极为重要,但有很多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科学,抓不住教学重点,教学主题不够突出,把握不好教学节奏,容易使教学内容本末倒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教师教学形式化,单纯的为了维持教学纪律、完成教学任务,而非教学的实质意义,课堂教学死板化,课堂形式单一。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很少关注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需要,教学形式乏味,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低。有些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成绩,忽视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学习能力,主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偏离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师生关系不和谐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师在组织课堂纪律时,总是命令学生,以喊、敲打桌子黑板的方式来压制纪律,采用惩罚的手段来控制课堂,并且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导致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对老师所说的任何话和要求都唯命是从,上课注意力都在教师身上,包括老师能否提问自己,怎样逃避教师的提问及惩罚,很难集中在知识内容上,反应也会变慢。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能和老师平等相处,不仅学生学不到知识的实质,也不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使教学成绩得不到提高。

三、小学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每个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都各不相同,加之有些小学教师的精力和能力较为有限,因此致使一些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尤其是教育科学素养方面都有待于提高。许多小学教师缺乏自己的管理理念或者总是固守原有的落后的教育及管理理念,难以取得进步,还有一些教师在实践中草草的总结一些经验,并不具备科学性。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这些错误的管理理念的弊端则更加明显。

(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尽人意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学教师,存在着课堂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课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效果不理想。课堂管理能力的不足,表现在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差,课堂计划不合理,教学过于刻板等问题。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计划和控制,使得课堂管理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及时的掌控课堂情况。教师对一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制止,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些小学教师在面对一些突况时会不知所措,而且还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处理和决定,使得事件的发展扩大化、严重化,这些都是课堂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的表现。

(三)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有很多的不足,对于学校、教师的评价均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将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向成绩看齐,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师为了尽快地传授知识,往往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而对于课堂管理的艺术却了解不多,课堂管理方法掌握的不灵活,从而导致课堂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提高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课堂管理观念

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管理课堂的方式,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顺利与否以及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积极,从而影响着小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及科学的管理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上多去表扬、奖励小学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课堂管理观念,会使教学取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旧有的教师就是权威的课堂管理观念,根据整个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课堂管理方式,不断的优化教学管理,有效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及管理方式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不能为了管理课堂而进行课堂管理,在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更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从不同方面发展小学生,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伴随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以及师生互动的前提。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个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它包含师生交往与互动和小学生之间的同伴交流互动。师生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课堂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既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为融洽,课堂流程更加顺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性,完善其人格,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小学生能够遵守课堂教学秩序,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规范使课堂行为具有一定意义,是小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依据,让他们知道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行为不应该在课堂上有,从而使小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化。对于课堂教学规范的制定也要讲一定的策略,掌握好时间,为了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在开学之初,教师就要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规范,明确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及内容。当然作为小学教师还要注意一点,当规范一旦制定,就要严格遵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防微杜渐,以免一些不良行为演变成坏的习惯,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学也一样,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和教学语言的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及管理,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对于犯错误的小学生要多加语言诱导,语言要婉转并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在进行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除了用语言去教导小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行为来进行管理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如眼神的暗示、适当的点头摇头、轻敲书桌等等。在个别小学生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根据相应的状况,采取适当的暗示行为。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若想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精通所教内容,专业性强;其次,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多加了解其他学科,丰富自身的知识含量,开阔教学视野;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积累课堂管理经验,在不断总结课堂管理问题的同时,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咨询请教,虚心学习,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若要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除了对所教学科求精之外,还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出现的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管理方法要多样化,勇于创新,从而适应课堂环境和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变化,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教师要不断转变课堂管理的理念,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转变课堂管理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多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师生情感,做到师生民主平等,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又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振甫.青年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3(25).

[2]张廷碧.浅谈如何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J].科学导报,2014(22).

[3]李军玉.教师新型课堂管理能力浅析[J].读与写,2013(3).

[4]埃弗森.小学教师课堂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5]纽威尔.课堂中的行为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吴泽.小学教师合作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7]郎群秀.论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999(4).

[8]王霄梅,沈国才.课堂管理探讨[J].考试周刊,2010(47).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5

【关键词】课堂管理;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模式探讨

一、高校课堂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管理水平能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课堂管理模式,这就使得英语教学没有达到原有的目标。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原因。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我国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词汇量不足、英语口语水平低、听力存在障碍、英语语法知识匮乏、书面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低等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才存在自信心不强、学习恐惧心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高校都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持续时间较短、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使得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管理工作中。

(二)教师的原因。高校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课堂管理质量。第一,教师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管理意识,要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协调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课堂管理对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只注重传授知识,任务课堂管理是辅导员与班级干部的任务,这就使得高校英语课堂上出现混乱现象,影响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第二,教师的管理方法不正确。要想提高课堂管理质量不是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可以的,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大都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选择管理方法的时候还有所欠缺。第三,教师没有明确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教师把课堂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没有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高校英语教师要能够树立课堂管理意识。课堂管理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设计要能够监督教学活动的进展。英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树立课堂管理的意识,要能够意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教师要能够通过课堂管理来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要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高校教师要能够制定规范来加强课堂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才能够使管理活动得到学生的支持。在制定课堂管理规范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发扬民主精神,要能够鼓励学生的加入,以此来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管理的内容来相互监督,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规范课堂管理,创建一种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高校教师要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心理气氛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群体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氛围,可能是紧张的、可能是自由的、可能是生动活泼的,这些心理氛围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高校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创造一种比较宽松的课堂管理环境。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要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四)高校英语教师要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加强课堂管理工作。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能够有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做好备课工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耐心解答,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够使课堂管理得到学生的支持,才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五)英语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英语课堂组织形式。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服从教师的命令,不能提出质疑。这种教学观念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尊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新课程与素质教育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要能够相互尊重,要能够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才能够规范课堂教学活动,维持好课堂秩序,才能够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保证英语课堂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丽霞,郝志平,杨静著.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戴遂.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管理方式之研究[J].群文天地(理论园地),2011,08.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6

[关键词]:课堂管理课堂纪律

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经验总结的方法,通过多年来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体育课同其他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总结了一套适合女生体育教学课堂管理的方法。

2讨论与分析

在学校里班级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课堂里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行为,他是影响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在这些人际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果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紧张,则易导致出现纪律问题,干扰课堂教学即使教师受过良好的训练,并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管理得当,组织方法有利,不但可以促进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正常进行,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组织学习的意识。

2.1教学管理的功能

教学工作从广义上讲可分为三种主要活动模式,第一种是教学,第二种是评价,第三种是管理,这三种活动模式具有促进和维持两个功能的作用。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因此有其独到的特点。影响课堂管理及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外界的刺激,干扰特别容易引起学生分散注意力。一般来讲女生的教练席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好奇心很强,对外界刺激比对课堂内的刺激感兴趣。贴别是大学阶段的女生,一般来说个性都比较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对课堂管理起促进作用的组织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课内个人和集体的共同需求。激励学生释放潜能,从而有效的达到组织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课内个人和集体的共同需要。激励学生释放潜能,从而有效的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这些既不诉诸强迫手段,也不依赖于祈求或劝说,而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制定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课堂行为准则,协调课堂教学步骤;(2)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课堂群体问题的技能;(3)调查班集体的结构,正确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在学生之间形成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4)形成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课堂重要持久的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并通过师生之间的稳定合作,促使学生挖掘潜能,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如课堂内就会发生冲突,造成纪律涣散。因此,课堂管理必须不断适应各种新情况,并根据班集体的需要进行调节,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维持良好的班风。另外,要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不断巩固班集体,帮助班内全体学生适应环境变化。预计排除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感。

2.2课堂的群体动力及管理

课堂里的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相互交往而形成各种群体,这些群体对个体的行为能产生巨大影响,使之成为实现体育教学课堂管理的重要媒介。

2.2.1课堂里的群体与动力。群体亦称集体或团体,它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人们所组成的联合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明文规定,班级属正式群体,它具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确定的组织地位。群众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在体育教学集体项中,更要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让学生的个性、特点、技能在群体活动中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既快又好的掌握运动技能。

2.2.2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影响力。它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愉快的接受教师提出的要求,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另外,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安排一些竞争性,对抗性和群体性较强的内容。这样是个人的技能和技巧,在群体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是群体凝聚力在课堂管理中发挥其作用。

2.2.3课堂风气对体育教学课堂管理的影响。课堂风气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课堂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班的课堂风气好坏,主要表现在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通过倡导良好的课堂风气,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良好的课堂风气中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另外,教师的引导方式也会影响课堂气氛,如果常采用惩罚手段,往往会增加学生焦虑感,学生因为怕暴露个人短处而退说不前,导致集体计划及自我定向出现低效或无效。因此,教师的引导方式对学生集体的道德和团结及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3课堂纪律的问题

课堂纪律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时最常见的干扰之一,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管理课堂纪律。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既包含纪律管理又包含信息交流。而纪律管理又往往先于信息交流,因为课堂纪律具有四种重要的功能:(1)课堂纪律能使学生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安全感;(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内化;(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体育教学的课堂纪律比其他课程的管理困难。因为室外教学干扰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造成的纪律涣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

3结束语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7

关键词 美术课堂 教学策略 课堂管理

美术课堂管理是指美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通过协调美术课堂内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纪律起着保障作用,如果没有纪律,美术课堂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式的互动情境。课堂管理就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过程。其中。建立有效课堂环境是建立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有效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学生生长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学生对自然、生活、艺术的感受和认识,课堂气氛要求轻松活泼。可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素材的匮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之农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课堂管理就成为困扰许多美术教师的一大问题。

我们开展有效的课堂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策略:课堂管理的情感策略,课堂管理的规范策略,课堂管理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有效管理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获取学生注意来管理课堂

一位好的美术教师应擅长于随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其注意力转移而引起课堂管理不当。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首先注意自己的声音力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声音太小,学生们听不清楚时,注意力就开始转移到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去了。另外,随时提问也不失为好方法。当学生知道老师随时有可能对他提问时,他就无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问题上,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吸引其注意力。

同时教师应注意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言语或非言语手段予以适当处理。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未版画制作的方法时,同时注意到两个学生在小声说话,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木版画制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同时迅速走到那两个学生的桌子旁,平静而严肃地说:“把手放在自己身边。”然后走到教室前面的讲台上,对其中一个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在刻制版画时有哪五种刻法?哪一种才是最安全的刻法?”教师的这种洞悉力,有助于避免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秩序。这位教师一方面提出问题,以教学内容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及时用言语制止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轻举妄动,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

另外,教师应具备在同一时间内能注意或处理两个以上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能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实践练习版画制作时,一方面指导全组学生如何上墨,另一方面迅速地回答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影响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缺乏经验的教师有时会因为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导致拖延时间过大,使大多数学生精神涣散而影响本课内容的掌握和消化。

二、揣摩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呆板的教师不是好老师,好教师能够以他的热情、活泼使其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比赛、合作学习、参观、演说、角色扮演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活泼。

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使美术课生动有趣,使教法多样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美术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课堂的管理。

三、发挥评价的作用,不断激励学生

即使在最理想状态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或者挫折。如果没有激励的措施和行为,这些阻碍就会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管理的障碍。激励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核心。通过激励策略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使阻碍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8

关键词:课堂管理特点策略

课堂管理是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后,就产生了课堂。直到20世纪60年代,课堂管理行为研究才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它主要以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课堂管理行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课堂管理行为的模式、实施途径与策略作为其主要内容。课堂管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否有效地管理课堂,也往往被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教师在课堂中的运作方式以及策略,是课堂能否充满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课堂管理的概念

关于课堂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约翰逊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莱蒙奇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提供能够开掘学生潜在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好的课堂生活,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活动。”埃默认为“课堂管理是指一套旨在促使学生合作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其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学生责任的培养和学习的指导。”(季婷婷,2011)。如果总结一下这些定义,课堂管理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它为学生提供一种课堂生活,帮助学生发挥最大效能。

2.传统课堂管理的特点

2.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的管理主要包括课堂容量管理、课堂难度管理、课堂秩序管理和课堂时间管理。这些方面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教师对课堂的容量进行管理,就必须从教学内容的定量管理入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低耗性和高实效。课堂难度不能过易,也不能太难,因为过易,难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太难,又易于导致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丧失。许多老师在准备教案时只考虑了教材和教法,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课堂教学难度不是偏难就是偏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钟颖,2008)。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基本进程和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没有良好的秩序,教学就会无序和混乱,教学质量就难于保证和提高。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正确分配各类教学活动时间,优化各类教学活动时序,提高各类教学活动时间的密度,开发多类教学活动中的时机,从而赢得教学时间整体效益。

我国学校教师是课堂的“独裁者”,主要是因为当前学校课堂管理中教师表现出过于独断的课堂管理方式和手段,教师是课堂中唯一的主体,主体的单一性是目前学校课堂管理普遍呈现的一个现象。部分老师利用年龄与知识上的优势和教师权威的影响,在课堂上往往对学生实行封建家长式的独断统治。我国学校课堂中,学生实际上是“伪主体”,即被弱化的主体。课堂中的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与管理上的主体地位,随意剥夺学生的主动权,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从而造成了课堂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伪主体”现象。

2.2课堂管理目标主要是规范主导与知识本位

课堂的管理目标实质上是规范性取向的管理目标,维持课堂秩序和规范学生行为是课堂管理的主要目标。纵观当前学校的课堂规则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规则都是以“不能”二字定性。当然,适度的规范是保证事情发展的必然条件,但目前我国学校的课堂管理规范已超出适度范围,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过度规范性的管理下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创新与发展的精神(郝瑞峰,2012)。

知识本位是知识选择的一种方式,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维度,学校目前的知识本位教育方式,把本来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把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知识本位教育与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是一对天生的“双胞胎”。这是因为:“既然授受知识是教育的核心,而知识是外在于个体的纯客观的绝对的东西,并不因个体的差异而有任何改变,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的目标都是同一的,那就是掌握这些客观知识,将它们准确无误地“反映”到每个学习者的头脑中。”

2.3课堂背景要求静态化,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数教师从便于管理角度出发,将“绝对安静、秩序井然”作为自己理想的课堂背景。然而,安静也有积极的安静和消极的安静之分,老师为了获取安静,宁可保持沉闷;混乱也有破坏性混乱与建设性混乱之分,老师们为了避免混乱,宁可扼杀活跃。杜威曾经对这种“静听”的课堂做过这样的评述:“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依附于另一个人的心理。”

这种“只听老师说,不能学生说”、“即使老师错,也不能公开说”的课堂,严重地剥夺和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培养他对外部世界进行积极干预所需要的独立行动性和反思批判意识,就会倾向于适应目前现状,适应灌输给他们的对现实的不完整的看法,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

2.4课堂管理功能是逼迫与控制共存

目前在我国学校课堂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逼迫的“促进”,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借口,大多是运用逼迫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管理目标的实现,逼迫学生写作业是目前我国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堂管理功能的物质化取向也是造成学校课堂管理的逼迫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课堂既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场所,也是社会价值观生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为了各种教学目标按照计划顺利地开展,课堂需要维持适当的秩序和常规,维持课堂秩序无疑是课堂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学校课堂中,教师针对课堂中学生开展的管理工作,大多失去了其维持的本意,更多的是以命令与控制的方式来保障课堂教学及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命令与控制是学校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比较多的管理方式,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生命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场所,因此教师过多地采用强制手段来控制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价值观的培养和健康身心的成长。

3.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管理特点

3.1民主化

学校中的民主更多的是指自由与平等的含义,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中应保持平等的态度,在开展课堂活动中应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和学生自由的原则,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有研究显示,人只有在自我感觉自由与平等的状态下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超潜力。我们的独裁课堂当然不会被学生去与打倒,但会造成学生厌学、逃课、违反课堂纪律、没有创新意识、缺乏热情等一系列课堂问题的出现。民主化特点的课堂管理应呈现出这样的状态:首先,课堂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管理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赏识、多一些期待,教师只有本着对学生成功的期待,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课堂中教师应摈弃传统教育观念,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实现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管理状态。

3.2和谐化

在西方国家,和谐主要就是合乎规律性的表现,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性进行发展,是和谐的层面之一。我们可以理解为结构组合有序而且有规律的事物就是一种和谐。以和谐为特点的课堂管理应呈现这样的状态:首先,课堂中的师生、生生应该互相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达到共同发展的状态;其次,和谐化的课堂管理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课堂主人的状态,学生应该理解、信任老师,并与教师共同实现浸润着和谐氛围的课堂;第三,课堂中应呈现和谐的特点,把和谐作为课堂管理的理念,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生态化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首先应做到对课堂整体性的把握,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做到学生与课堂环境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统一;其次教师要认识到生态课堂的动态性,统一的内部具有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与活动的变化过程;生态课堂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师生可以进行愉快的交流与沟通;生态课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这是生态课堂的核心部分,学生的知识与年龄的增长都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生态课堂管理理念符合师生发展需要。

3.4公正德性化

德性是古希腊伦理的核心词汇,它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而不是现代的所谓“道德”的含义。施密特曾说:“对于个人或事物,无论是实践的、道德的、精神的和肉体的属性来说,凡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都被认为是具有德性的东西”。公正也是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德性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品质,是人的品质的道德特性和状态。公正德性不但可以促进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可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生健康道德观的成长。公正德性的课堂管理应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课堂管理;第二,学生应以公正的态度来进行自我管理和课堂管理;第三,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且互相信任;第四,教师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公正德性的品质。

4.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4.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堂管理目标

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要把发展人性,即培养创造性和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作为教育的使命,以培养一种“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的完善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新构想:要求教育注重一种全球合作的精神,培育人们学会关心的品性,针对社会进步与个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不适应的问题,要求教育从促进统一性转变为促进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为更好促进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课堂更加关注作为完整生命的人整体意义上的发展,而不仅仅传授教科书上现成的知识(黎晓莉,2004)。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认知水平以及能力结构,因此,教师课堂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关注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目标。课堂管理要凸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要把学生看作独立社会属性的人。

4.2创设合理的课堂环境

4.2.1创设合理的课堂物理环境

所谓课堂物理环境,是指师生在课堂中从事各种活动时所处的客观环境,如学校建筑、课堂中的颜色、湿度、温度、照明、班级规模、学生座位编排等。课堂中的一切设施都对师生的互动及其行为产生影响:一方面,它们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生理上的不同感觉;另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形成不同的情感,进而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动机、课堂行为,甚至对整个课堂心理气氛产生重大的影响(刘家访,2002)。具体地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理环境加以构建:第一,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注重环境构建的科学性;第二,注重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宜的物理刺激,以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第三,注重物理刺激对学生心理的愉悦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行为态度;第四,要处理好各种教师可控的物理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形成一定的正确的观念,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是与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由一些不可控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某种违规行为,教师应持宽容的态度。

4.2.2创设合理的课堂社会心理环境

4.2.2.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中主要的影响着课堂发展与生长的人际关系,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课堂中行为的交互作用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确立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地位,就当前的课堂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以及将学生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决定着课堂管理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对学生的所有方面特别是情感方面给予相当的重视,因此,在课堂管理上,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体验成功与愉快;第二,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一方面与教师的个性、所受的教育以及所持教育理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具体状况、班级的发展阶段有关。第三,教师应注意移情性理解,所谓移情性理解是在情绪、情感和理智上都处于他人的地位来考虑问题,变换角色来处理问题。

4.2.2.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它是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一旦形成某种课堂气氛,就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和课堂管理的效果。关于良好的课堂气氛,有人将其特征概括为恬静与活跃的统一、热情与凝重的统一、轻松与严谨的统一等。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也有物的因素(如教室环境),还有心理因素(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关于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归结为教师的威信、教师的情感、教学的“情”与“趣”、知识的难度、人际关系状况、学生领袖的作用和课堂环境的变化。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心理因素方面对课堂气氛的影响进行论述的,并提出了如学生的智能水平、知识基础、气质类型、性格、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对课堂气氛有重要影响。对于课堂气氛的调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重视情景因素,努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人本化。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课堂行为理念。第三,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第四,课堂气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4.3有效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课堂纪律是课堂中师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它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和结果。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形成需要有必要的教师指导与控制以及同伴集体、准则、舆论的约束。而学生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学习任务的安排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则为其形成的最佳途径。纪律总是与某一时期的主流文化联系在一起,受主流文化的约束。课堂纪律作为维持与促进课堂行为的一种规章或规范,它强调通过教师采用一系列手段将学生的行为集中于课堂教学的任务上,使学生能在注意、意志等方面都与教师的教学任务相一致,并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将课堂纪律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我们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要运用鼓励性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控力与自觉性,主张从内部施加准则和控制,这样纪律是一种内在纪律,即自律,它侧重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课堂纪律的制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纪律的制定。其次,课堂纪律所确立的规范应明确地向学生说明,使学生了解纪律适用的条件和背景。再次,课堂纪律应少儿而精,所确定的课堂纪律应尽量是最基本的、最适宜的,一般应控制在10以内。最后,课堂纪律的内容表述应以正向引导为主。

4.4丰富有利于课堂交往的合作学习

现代课堂倡导师生平等与合作,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将单向的师生交流变成双向的师生互动,把阻隔的学生沟通变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把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变成主动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能力发展才得以实现。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活动中,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求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分享经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第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第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得到提高。第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在课堂中,学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自主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规范体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季婷婷.(2011).基于学生需要的课堂管理.华东师范大学.

2.钟颖.(2008).学生发展视野下的高职课堂管理探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82-84.

3.郝瑞峰.(201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河南师范大学.

4.黎晓莉.(2004).课堂管理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华中师范大学.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9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必将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课堂管理方式由“控制”转为“交流与沟通”

(一)约束不应是唯一的调控方式。

传统观念里,课堂管理被认为是应对性的,即寻求应对学生“变故”的对策,强调以纪律作保障,运行预定的课堂程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一些教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控制学生的行为;一些教师沉溺于约束学生,忽略了有利于实现控制的教学准备,结果产生了更多的控制问题。这种课堂管理的前提与归宿是控制学生,而不是为教与学创设条件,必定遭到学生的抵制,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约束不应是唯一的调控方式。

(二)交流与沟通建立师生认同感。

新的教学观认为,课堂应是一种积极的师生交往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课堂管理必须将注意力从应对性惩戒策略转向前瞻性的或预防性的策略。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而沟通与交流也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促进课堂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减少课堂中的矛盾与冲突,激发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课堂目标的内在动力,产生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

(三)交流与沟通营造“支持型”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优质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以交流与沟通为主要方式的课堂管理,有助于打破“控制与服从”的程式、打破严肃与沉寂的气氛,让师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以“控制与服从”为特征的课堂管理,容易造成一种“对抗型”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创造力被扼杀。以“交流与沟通”作基础的课堂管理,有利于营造一种“支持型”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信赖学生、宽容学生,学生则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课堂管理路径由“静态封闭”转为“动态开放”

(一)动态管理是生成式课堂的应然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因而教师采用静态维持式管理就能很好的调控课堂。新课程背景下,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例较大,课堂是生成式的、发展性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动态开放性”的调控方式,才能不断适应“生长着”的课堂。动态管理要特别注重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要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要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探究态势。

(二)动态型管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预设程序的实施,教师传授的内容、方法等都是先前设定的,课堂管理就是要避免教学过程远离预设的运行轨道,这种静态封闭的管理,必然会形成以教为中心的格局。以教师的教来组织教学,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管理应由调控“教情”转向调控“学情”,用教师的教来引导、帮助、校正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动态影响其学习状态,强化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开放式管理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以往的课堂过程,总是力求排斥一切干扰,防止“节外生枝”,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展开。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使课堂的师传生受变得“井然有序”,但也杜绝了创生的可能。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他们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独特的“心理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要“旁生枝节”,要生发出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时,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管理,包容这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转化形成学生的即时创造。

三、课堂管理手段由“惩罚”转为“激励”

(一)激励手段的功效。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是倾向于“惩罚”,惩罚实现学生的顺从,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常常会适得其反。其实,课堂学习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遇到各种不同的阻碍是不可避免的,常常也是事先难以预料的。适当激励的措施与行为,可尽量克服这些阻碍。激励和引导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的激励学生,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会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激励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增强动力,使学生有成就感、归属感、认同感、自尊感。

(二)激励手段的运用。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97-01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学生们是否能在课堂上轻松地学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纪律,是否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或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总是强硬的,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布置好,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无条件接受遵循,这样的课堂可能在表面上看来是风平浪静,管理有素,但往往在平静的掩藏下却是学生们极度不满的埋怨,他们的心压根就没有用在课堂上,只是被教师压榨得像在学习。但现在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接受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盲目地追随一些诸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口号,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胡闹的场所,这又走上了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极端。这样的课堂管理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别是初中生这样一群思想活跃,放荡不羁的青少年,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反思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一、心怀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考虑。特别是在语文课堂,这样一种自主性较强,强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科,更需要教师心怀学生,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中心,营造一种学生可以舒适学习的氛围。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是人心汇聚的源泉,初中语文课堂上同样如此,教师应该跟着社会的脚步,将以人为本的观念引导课堂管理中来,让课堂管理充满人情味,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首先在进行管理设想的时候就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其次,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与优点,要及时调整管理中存在缺陷的地方,要善于将优秀的点子用到其他地方,还要勇于敞开心扉去接受学生们的意见。只有这样的计划与实施才是完美的,才是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管理中的温暖。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数不甚数,尤其以网络为载体的资源更是铺天盖地,无法阻挡。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课堂管理更有效更科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教师分享或者借鉴其他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多学习多切磋就会有新的发现,会有新的管理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进行管理方面的学习,可以通过视频课堂、网络会议等渠道学习各级教育部门开展的课堂管理教学课,让曾经因为时间、地点等限制而不能进行的学习成为现实。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课堂直接进行管理。有时候教师难免会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而不能准时到达课堂,这时教师就不用担忧没有教师给学生上课,或者担忧代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感,教师可以事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上课前交给学生或者传到班级群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将视频播放,这样就不会给教师不能在教师给学生上课而带来困扰。

三、努力学习管理知识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一些零碎的话语或者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而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知识,就像教授知识一样,教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才能给学生上好一堂课,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课堂管理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才能将课堂管理好,为高效的课堂做好前提准备。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课堂管理,更不要说整个课堂管理系统以及一些与课堂管理相关的概念、理论。教师应该多主动积极地学习课堂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参加一些课堂管理讲座,可以买一些课堂管理的书籍进行自学,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管理的完整体系,从管理到课程管理有些什么特征,从这个概念产生到目前有哪些进步发展,怎样做才能使课堂管理收到良好的效益,这些都是教师在学习课堂管理知识时需要关注的地方。另外,教师在学习了课堂管理知识后还要学会怎样将其运用到课堂上,要敢于在课堂上将以前的错误做法改正过来,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来,多实践才会有所进步。

四、注重师生合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