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十篇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十篇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32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问题;解决方案

财务预算作为高校阶段工作预期的指向性纲领,必须严正对待,处理不好的话必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一、当前高校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不够

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不足,缺乏对资金使用的长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的分析,没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和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财务预算更多的表现为单纯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宏观导向作用。部分高校简单的把预算看成就是对上级财务款项的分配使用,把高校仍定位在抽象的事业单位的位置上,缺乏经营理念,无视财务预算作为高校理财的杠杆作用,不能适应现在社会高校向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办学趋势。

2.预算制度存在缺陷或有规不依

预算编列必须依据《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以及各高校依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的预算操作规程,对规定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安排。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部分高校的预算编列制度存在漏洞。相关预算编列规则没有按照《预算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制定,致使存在硬性缺陷。

(2)监管不严,奖惩不明,预算编列违反程序或者不按规定内容编制预算。

3.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

有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时,缺乏综合考虑,致使预算失去真实性;其次,由于存在计划外的收入和支出,导致预算也相应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因此如果不能进行综合评价预先设定相应支出、收入板块,最终导致预算编制较粗。许多高校往往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及时进行跟踪、监督、分析,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编列下达后常常被各部门随意调整,导致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相符合,甚至大相径庭,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4.预算只重眼前,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

高校财务预算一般是按年度编列的,其立足点是力求年度收支平衡,很少有考虑长期效益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缺少战略性投资。目前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规划,但是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却很少综合考虑,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难以协调,综合分析有以下原因:

(1)领导者缺位,不能在预算编制初期制定指导性规划,而财务预算编制人员就进行经验性编制,导致预算编制每年都大同小异。

(2)对经营者的监督考核缺位,对于预算的阶段性完成情况以及对于长期目标的绩效缺乏考核监督,导致预算和初期目标脱节。

5.预算执行不力,监督缺位

有的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导致执行乏力;或者有章不循,使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使用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造成责任不明、监督不力。造成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缺位,致使预算的执行结果千疮百孔,和目标相去甚远,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

6.财务人员素质底下

财务人员素质低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业务素质低下。对业务知识和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应用。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规定的业务工作,给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

(2)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只有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才能坚持原则,做到廉洁奉公。

(3)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业务的主观判断以及对技术规范的执行,从而影响到财务工作的质量。并可能为一己私利不惜牺牲集体利益。

二、提高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水平的措施

1.正视预算作用,专人专项负责协调年度预算与长期目标的统一

作为事业单位,预算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预算的导向作用,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既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廉政建设、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必须,更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把做好预算工作作为年度工作开始的重点,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由于财务预算在日常工作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应当建立校长等一级领导牵头的机制,指定专人专事领导预算的编列。首先,由于预算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必须有专人负责协调沟通,以期年度财务预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在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的重心。其次,一级领导的职位高度决定其能够更好的考虑预算和高校长期目标的协调发展。

2.完善预算制度流程,推行零基预算

严格依据《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编列高校年度的财务预算。各高校依据自身特殊情况对于预算编制设定的具体细化准则一旦制定实施了,就要严格执行,杜绝在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执行或者打折扣的现象发生。建立健全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监控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采用绩效评价系统,以效益为先实现业绩目标、经费使用、业绩考核的统一,将经费拨款与绩效评价挂钩,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摈弃传统的以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列方式。零基预算能合理、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学和科研的关键项目,保证资金的供给和运转;能够有效地促进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改变传统财务管理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成果和效益、浪费资金的现象,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3.明确奖惩,加强监督

每所高校都应建立健全自己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有力,监管到位。监督要贯穿年度工作的整个过程,包括预算制定阶段对编列人员及项目的监督,预算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对预算编列项目的执行监督等各个阶段。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对各学院的考核,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依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奖惩:对积极增收节支、将相关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学院、科室单位,在考核时给予适当加分;在年底评优、奖金、资源配给等方面给予一定体现。对有隐匿收入、预算执行不力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和精神的学院、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分。通过考核与奖惩的结合,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的执行预算编列项目。

4.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预算的编列者和监督考核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预算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能否高效保质保量完成的可行性。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的考核——采取季度业务考核,年终综合评定的考核方式。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要坚决给予纠正,可以采取留职学习、调离岗位等方式解决,对于特殊岗位可以通过引进来达到扩充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目的。引进人才可以迅速产生效益,同时可以增强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财务系统的整体业务水平。

三、总结

高校财务预算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向性纲领,对是否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具有先决性意义,各高校财务部门必须严正对待。首先,重视财务预算的作用,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健全预算规程,完善监督机制;从制度入手提高自上而下对预算的认识和执行力度。其次,大力提高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时时监管,明确奖罚体制,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积极性。总之,要从根本上完善财务预算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制度,时时监控预算完成情况,实现预算编列的科学化、制度化;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监督,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以此鼎定高校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其杰:e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索——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d].西北工业大学,2004.

[2]程忆军: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01).

[3]段海艳: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d].西北工业大学,2003.

[4]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5]张小红: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

[6]柏斯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及高校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7]孙文学:江西省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8]龙帆:sj高校预算管理和控制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9]路丽艳: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2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5条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母公司的账簿体系和单个报表中按照成本法核算,在母公司编制的合并报表中按照权益法反映。要正确编制合并报表,必须掌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以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从成本法核算调整为权益法反映。

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对合并报表程序做了内部讨论,总结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

在合并报表前依据子公司当期利润及资本公积等净资产变动情况,调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投资收益,并调整母公司报表。

操作过程举例如下:

例1:X集团公司有a、B、C3个子公司,X集团公司占a公司的股权比例为80%;占B公司的股权比例为60%;占C公司的股权比例为60%,200X年12月31日X集团对a、B、C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分别为1200万元、1500万元及1600万元(其中B公司于当年1月1日投资1300万元设立,并于200X年6月30日新增投资200万元折合200万股,同时引进新股东投入1200万元折合1000万股)。

(一)根据子公司当期利润情况,调整母公司投资账面价值

200X年,a、B、C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00万元、400万元、-800万元,在合并报表时,应对母公司报表做以下调整分录:(为方便理解,本文会计分录中数字以万元为单位)

调整对a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400

贷:投资收益400

调整对B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240

贷:投资收益240

调整对C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确认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480

(二)根据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外净资产变化调整母公司投资账面价值

如X集团公司下属a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上升,本期确认资本公积1000万元,在合并报表时,应对母公司报表做以下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800

贷:资本公积800

(三)调整子公司分配利润

如X集团公司下属a公司在200X年向母公司分配利润100万元,在合并报表时,应做以下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100

(四)调整对B公司的投资差额

新会计准则规定合并报表不允许出现负商誉,因此,在合并报表前必须对子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净资产母公司享有部分进行分析,如有差额要及时处理。

续例1:X集团对B公司增资前后情况见表1:

按以上计算结果,应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20

贷:资本公积120

(五)在备查簿中计算对各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并与调整后的母公司报表核对

经上述计算,母公司对各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见表2:

相应各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变化情况如下:

(六)核对无误后,以调整后的母公司报表为基础,按原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方法2:

直接根据母公司持股比例、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及净利润情况,计算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及商誉(合并价差),编制合并报表。

续例1:200X年12月31日,a、B、C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及净利润情况见表4:

(一)计算少数股东权益及损益

(二)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依据下列程序编制:

1.资产负债表

(1)抵销内部债权债务后,汇总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资产、负债债项目。

(2)将长期股权投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部分扣除,作为合并报表的长期投资金额。

(3)将母公司净资产填列至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对应项目。

(4)将表4计算得出的少数股东权益加上子公司个别认定的少数股东权益,填列至合并报表少数股东权益项目。

(5)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差额作为商誉处理。

2.损益表

(1)抵销内部交易后,汇总净利润之前的各利润表项目。

(2)将计算得出的少数股东损益填列至合并损益表少数股东损益项目。

(3)根据净利润及少数股东损益计算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4)将母公司利润分配项目填列于合并报表对应项目。

(5)核对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及利润表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

两种方法的利弊

(一)方法1:

优点:能够全面反映报表合并过程;容易发现合并过程错误;符合通常的合并报表工作习惯。

缺点:还原后的母公司报表与账面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合并程序复杂,工作量大。

(二)方法2:

优点:计算过程简单;母公司报表与账面数一致。

缺点:报表合并后若出现错误难以查找。

(三)鉴于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内部股权结构复杂,采用方法1能确保合并过程的正确、完整,建议采用方法1。

二、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报表准则根据控制的要求,规定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且少数股东有能力予以弥补的,少数股东权益也应当承担相应份额的亏损;公司章程或协议没有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该超额亏损应当由母公司承担,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列示。但是,该子公司以后期间实现的利润,在弥补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所承担的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之前,应当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下述问题值得研究:

(一)未确认投资损失在集团内部母公司的承担比例问题

国有大型施工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母公司一般为绝对控股股东,另一股东通常为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在法律层面上为母公司相对控股,若加上母公司间接持股比例,实际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均由母公司决定,其他少数不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相应其亦无义务承担公司的超额亏损,我们认为,结合国有大型施工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实际情况,下属子公司若发生超额亏损应由母公司全额承担。

(二)未确认投资损失在母公司如何确认的问题

例2:X集团公司控制的B公司200X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截止200X年12月31日X集团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X集团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在合并报表时,X集团应做如下会计分录,调整母公司单独报表。

1.假设X集团对B公司有500万应收账款。

借:投资收益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500

借:投资收益1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

2.假设X集团对B公司有500万元应付账款。

借:投资收益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500

借:投资收益100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3

李某(男)与赵某(女)经人介绍于1987年年初相识并恋爱,第二年年底登记结婚,并生一男孩。婚后第三年,夫妻开店经营饮食娱乐业。期间,赵某的弟弟赵平向李某借款2000元,陈杰向李某夫妻借款30000元。酒店开业一年后,因经营不善而转让他人,夫妻感情也因开店一事而产生裂痕。经协商不成,李某遂于去年年底以夫妻感情恶化为由诉至法院,请求判决准予离婚,一审法院未支持李某的诉讼请求,李某也未上诉。事隔半年李某再次提起离婚诉讼,在法庭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一审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出了准予离婚的判决,并就财产分割、小孩抚养等问题一并判决。在分割财产时,将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即对赵平的2000元债权、对陈杰的30000元债权判归赵某所有,由赵某向朱平、陈杰主张。被告赵某不服,现已提起上诉。

本案中,法院首先对夫妻双方共同财产进行了量化,按照“均等分割,照顾女方的原则”进行划分,且将债权判归女方,计入其所分得的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内。然而这里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法院应如何处理离婚夫妻的共同债权债务问题、女方是否能真正获得两项债权、是否真正的维护了女方的权益、第三人权利的如何保护。

二、对夫妻共同债权的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具体意见》)第二条第(5)项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债权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该条是关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离婚夫妻就共同债权协商不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争夺债权,这可能是因为债权容易实现,或者债权数额大,甚至超出其他共同财产的总价值或有潜在的增值因素(如银行利息);另一方面表现为双方均推让债权而争夺其他共同财产,这可能是因为对债务人的信用或履行能力存在怀疑而导致债权难以实现或无保障,或者有可能实现却因成本太高,或者因为债权的数额小,当事人权衡利弊后,认为不如分得其他共同财产。

出现这些协商不成的情况时,有两种处理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出现这些情况时,法院均不应作出债权归一方的判决。因为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任务之一是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夫妻在财产关系上权利义务平等,夫妻共同债权是一种连带债权,这种合法的连带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益,应受法律保护。如果法院将这种连带债权判归一方所有,无疑剥夺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即另一方的债权。所以,法院遇到此类情况时的职责应限定在查清是否存在债权,债权归一方还是双方,双方能协商则尊重双方的意见,不能协商,告知当事人就债权问题另行处理;另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有职责就财产问题与感情是否破裂、小孩抚养问题一并查清并作出判决。如果告知当事人另行处理,无疑违背了民事诉讼的要求,导致民事争议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未起到民事诉讼定纷止争的作用。因为法律体现公平,但又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法律在维护一方利益的同时,很可能触及另一方的利益。所以,法院只要遵循男女平等,照顾妇女和儿童的权益的原则,可以作出将共同债权判归一方的判决。

我们同意第一种意见。这主要是考虑到债权不容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法院只能是保护权利,或维护权利的平等,而不能剥夺他人权利。在本案中,法院将两项债权判归赵某,实际上可能导致有男女平等之名,而无男女平等之实,因为至少存在两项债权能否实现的问题。是否仅仅因为赵平是赵某的弟弟,赵某的债权就容易实现?法院可将两项债权判归赵某,为何不判给李某呢?法院的判决并不违背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但至少在本案中存在一个合法却不合理的问题,这是由于《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有背于《民法通则》对债权保护的根本原则引起的。我们建议修改《婚姻法》时,应对第三十一条进行修改,可该为: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对共同债权协商不成时,人民法院告知当事人另行处理;对其他共同财产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

三、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

在夫妻双方就共同债务由谁承担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时,情况就复杂的多。因为这里涉及债权人第三方的权利保护问题。本案中,法院的判决对债务人来说,向谁履行债务都不会增加其义务。但如果第三方是债权人,则可能直接影响其债权的实现,甚至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商清偿;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该条是关于离婚时的债务清偿的规定。《具体意见》第十七条也规定了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但《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中“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的规定显然存在问题。如果判决由离婚后的一方承担,债权人只能向一方主张债权,其实现的可能性将减小。但是,债务是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既然认定为是共同债务,对外则是一种连带债务,财产是否足以清偿,夫妻双方协商如何清偿,均是夫妻之间的内部事情,债权人既可以向夫妻一方,也可以向夫妻双方主张债权。所以无论法院作出何种判决,均不影响债权人向夫妻离婚后的一方或双方主张权利。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债权人对法院判决的债务由夫妻一方或双方承担不服,如何行使救济权?例如债权人认为债务应由夫妻双方承担,而法院在离婚诉讼中却直接判决夫妻一方承担,债权人是否有权对该判决提起上诉,抑或是另行提起诉讼?债权人另行起诉债务人时,又该如何认定离婚判决中涉及共同债务承担的部分的效力?《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及《具体意见》第十九条的规定只考虑到如何解决离婚诉讼当事人之间的财产,而未兼顾到第三方的权利保护问题,甚至是直接剥夺了第三方的诉权。法院此时只能扮演中间调解的角色,而无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债权人和债务人。所以我们建议对《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修改,可改为: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商清偿;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告知当事人另行处理。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

四、离婚案件中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问题

那么,第三方能否参加到离婚诉讼中来,成为离婚案件的第三人?现行法律并没有禁止这种做法,实际上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三人参加诉讼的规定。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涉及自己债权或债务的离婚诉讼,或者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法院就离婚案件及离婚案件当事人与第三人的债权或债务案件一并审理,夫妻双方就债权的享有或债务的承担与债务人或债权人达成协议的,可在离婚案件中一并作出判决;协议不成时,在离婚判决中只需说明共同债权共同享有或债务共同承担,并告知离婚案件当事人和第三人另行处理债权债务纠纷,以避免离婚案件的久拖不决。当然,法院也可以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仅就债权债务是夫妻共同债权债务还是一方债权债务进行审查,如果确系共同债权债务,则直接阐明共同债权或债务共同享有或承担,至于如何享有或承担,由谁享有或承担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更不必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但从现行的司法实践看,法官可能更愿意选择第二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的优点是可能彻底解决离婚案件中的共同财产问题,但无疑将考虑更多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而第二种方式程序简洁,利于离婚案件的及时解决,且符合民事诉讼法改革的要求,即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遵循不告不理的私法原则。我们倾向于第二种方式。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4

破产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对市场经济秩序起到关键性的保障作用。但在我国新《企业破产法》制定实施后,破产案件的受理数量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有所上升,反而是在逐年下降。而同期全国仅因连续两年不进行工商年检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就数量惊人,这些被吊销的企业大部分都属于应破产而未破产的企业。破产案件数量下降的原因既有无人提出破产申请的问题,也存在当事人的申请不能被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问题。此外,还存在因政策性破产被废止而使破产案件数量下降的因素。这种现象表明破产法的顺利实施还存在多方的困难与阻力,破产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普遍建立起来。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市场经济秩序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也不可能健全完善。

破产案件受理难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思想、制度上的问题。

第一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一些人没有真正理解破产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社会调整作用,没有认识到破产法调整特定情况下债务清偿问题的实质效应,是在保障商品经济正常秩序的信用商品交换关系,是在维持社会的经济公平与正义。有一些人则是片面地理解破产法的调整作用,认为破产法就是要把企业破产清算倒闭,不了解现代破产法是由破产清算制度与重整、和解等企业挽救制度两部分组成,不懂得积极利用破产挽救机制,多角度发挥破产法的作用解决债务危机。还有一些人则是对破产清算制度存在误解和抵触心理,总认为企业破产对社会会起到消极破坏效用,不愿受理破产清算案件,没有认识到“这些经营失败且无法挽救的企业犹如社会之恶性肿瘤,对其破产切除手术越犹豫拖延,向健康企业传染的范围就越大,不仅会将其他企业拖破产,使更多的职工失业,企业财产也会消耗流失殆尽,使社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为社会危机更危险的爆发积蓄能量”,[1]只有及时对其破产清算才能保证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竞争基本规律的实现。www.133229.com而且,企业经营失败倒闭,在市场经济社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对那些应当破产的企业不进行破产,并没有消除客观上已经存在的现象与问题,更不能解决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反而是对人们法制观念的破坏,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人为破坏。

此外,在旧破产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性破产做法,也给人们对破产法的正确理解与实施造成严重误导。所谓政策性破产实质上不过是借破产之名,行国有企业行政关闭之实,其制定目的主要是要解决地方政府关闭亏损国企时职工安置费用不足的财政困难等问题,所以强调政策性破产必须经政府审批后启动,破产企业所有财产包括设置抵押等物权担保的财产都必须优先清偿职工债权和安置费用,与破产法“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2]的立法宗旨是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混淆了破产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所以在新破产法中明确规定予以限期废除。[3]由于政策性破产立法目标的改变以及对地方政府产生的实际财政利益,所以地方政府对此十分积极,也愿意承担解决职工失业救济等社会问题的工作(费用则主要由倒霉的债权人承担),故而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时遇到的社会障碍较少,工作量与难度也不大。由此在一些人的思想上也形成了对破产案件受理与审理程序的错误观念和思维定势,形成了一套错误的操作惯例。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构成新破产法实施中的层层障碍,而这些障碍首先就体现在破产案件的受理上,如对当事人特别是债权人提出的破产申请采取消极推诿态度,得不到政府明确表态同意或支持的破产申请案件,人民法院往往多方推诿,不愿受理。

第二,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破产案件产生的社会问题不履行法定职责予以解决,采取消极不配合的态度。由于我国立法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破产企业职工的失业救济安置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困难(其实即使在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也会同样存在问题),并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由于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花费时间、精力,甚至地方政府财政的资金,影响其既得利益,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采取消极不配合、甚至抵制的态度,在案件受理后将社会矛盾全部推给人民法院,不愿承担其解决破产社会问题的本职工作,这也加剧了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畏难情绪。破产案件是应由人民法院审理,但人民法院只审理涉及债务清偿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破产往往在债务清偿之外还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通常并不属于人民法院的职权范围,人民法院也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社会资源,如职工的失业救济安置问题等,这些问题均应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解决。但因这些工作在一些人看来是费钱费力、只有麻烦、没有利益且不显政绩的事情,在缺乏对其不履责行为追究法律责任规定的情况下,当然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干预限制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破产案件。

第三,人民法院内部涉及破产案件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合理,也是破产案件受理难的重要原因。其一,目前大多数人民法院将破产案件放在商事审判庭审理,由各个法官轮流审理,没有设置破产审判庭或专业的合议庭、审判组,没有组织形成专业化的审理队伍,不仅审判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不足,而且由于破产案件在其审理的案件中仅占很少数量,一般也缺乏积极审理案件、提高业务水平的动力,加之破产案件的法律难题较多,社会问题繁多复杂,法官对受理破产案件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其二,对破产案件审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1.办案数量折抵计算不合理。破产案件比一般民商事案件要复杂难办得多,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相当于很多件民商事案件的工作量,而一个大型企业如证券公司的破产甚至超过上百件普通案件的工作量,但在绩效考核时往往是以一般案件为基础折量计算,工作业绩得不到合理评价。2.审限和结案率的考核规定不合理。破产案件的审理周期比一般民商事案件长得多,大型企业复杂的破产案件往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审结。现在大多数人民法院仍将破产案件的审限和结案率纳入一般民商事案件中考核,那些到了年底仍不能结案的破产案件也算入未结案的范围,这必然会影响审理法官甚至整个审判庭的工作业绩,从而损害其受理破产案件的积极性。

第四,对破产案件受理的法律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也为消极推诿、拒不受理破产案件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一是有关破产案件受理的实体法律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立法对破产原因特别是债权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提出破产申请、提出申请时的举证责任等规定存在不足。其二是有关破产案件受理的程序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立法对人民法院不依法受理破产案件没有有效的监督纠正程序。

二、完善解决破产案件受理难问题的配套机制

要想解决破产案件受理难的问题,第一是必须纠正对破产法的误解与偏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让人们认识到,破产法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调整作用是任何其他法律制度所无法取代的,要改变过去在政策性破产下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思维定势,纠正错误的操作惯例,调整过去对破产案件要“严把受理关”的旧理念,真正做到依法受理破产案件,“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4]

第二,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负有解决企业破产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职责,并规定不履行职责者的法律责任,且切实执行,为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解除其后顾之忧。要坚决纠正破产案件受理后把所有社会问题都甩给人民法院的错误做法。过去在评价政府有关部门一项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社会意义时,往往提到“一票否决制”、“首长负责制”,在破产案件社会问题的解决上也应当实行这些制度。破产案件受理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及时地承担破产企业职工救济安置等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凡是在破产案件受理后将政府应负责解决的社会工作推诿给人民法院者,凡是在破产企业职工因救济安置等问题引发矛盾后仍推诿责任不及时解决者,一律追究其法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渎职的刑事责任。再出现破产企业职工因救济安置等社会问题而在人民法院门口静坐请愿等情况时,该由哪个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该部门应立即将人接走,否则就应追究其渎职责任。

第三,健全人民法院内部相关制度。具备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设置专门的破产审判庭或破产合议庭,建立专业化的破产案件审理组织。在对案件进行审限管理和对法官进行绩效考评时,不应以普通民商事案件的审限确定破产案件的审限,不应将破产案件记入年终未结案件基数内,对于法官承办破产案件的业绩数量应当单独进行统计,合理量化,鼓励法官积极办理破产案件。

三、完善解决破产案件受理难问题的法律机制

首先,要制定司法解释,健全破产案件受理上的监督制约机制。为此应在实体问题方面明确规定对破产原因的具体适用情况,特别是要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提出破产申请、何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破产申请等问题。《企业破产法》第2条第1款规定,破产原因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据此规定,破产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其二,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前者主要适用于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资不抵债现象明显、易于判断的案件;后者适用于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以及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资不抵债现象不易判断的案件。笔者认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简称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对已到偿还期限、提出清偿要求且无合理争议或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在较长期间内持续不能清偿的客观财产状况。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资不抵债的着眼点是资债比例关系,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仅以实有财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计算债务数额时,不考虑是否到期,均纳入总额之内。债务人的资产负债表或者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显示其财产总额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就可以认定债务人资不抵债,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对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认定,不以其他对该债务负有清偿义务人如连带责任人、保证人也不能代为清偿为条件。

资不抵债并不必然导致债务人对到期债务清偿能力的丧失,所以其作为破产原因,在各国一般仅适用于资合法人、解散后处于清算中的资合法人以及遗产等的破产,即仅以有限财产为清偿范围、无人对其债务负无限责任的民事主体。由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很难作出完整、正确的评价,并提供相应证据证明,所以资不抵债作为特殊破产原因,主要适用于债务人主动申请破产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债务人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超过负债却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现象并不少见。因为一些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往往难以采取迫使企业倒闭的强制执行措施,即使债权设置有物权担保也是如此,企业倒闭后的职工失业安置、社会稳定等问题难以解决,远远超出个别当事人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范围,需要由破产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综合调整。而有些债务人也以破产可能危及社会稳定、造成职工失业等为筹码,“绑架”国家、“绑架”职工、“绑架”债权人,拒绝履行债务,以实现其拖债、逃债目的。这就迫使债权人不得不通过破产程序先将债务人企业终结,然后才可能解决债务清偿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在我国强制执行制度能够依法彻底实施、真正保护债权人利益之前,对于债务人虽资产超过负债但却长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也必须纳入破产法的调整范围,否则不仅无助于债务清偿与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债务人财产状况在拖延中更加恶化,使债权人、债务人、职工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均受到更大损失。[5]

在破产原因的适用上,我们还要把握好债权人的破产申请原因。由于债权人对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的情况,往往难以举证证明,所以各国破产法通常规定,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原因,是法律规定的可以推定债务人存在破产原因的事实与行为,如债务人停止支付可以推定为或视为不能清偿。对于债权人依据破产申请原因提出的破产申请,各国立法均设置有债务人的异议程序(如我国《破产法》第10条第1款规定),[6]以保障债务人不会在未发生破产原因的情况下违背其意志被拖入破产程序。在我国的破产立法中,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实际上就是可以推定债务人不能清偿的申请原因,其实质性质相当于一些国家破产立法中规定的停止支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债务人对到期债务持续未能清偿且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人民法院可认定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推定其发生破产原因,债权人可以据此提出破产申请:(一)债务人向债权人明确表示无力清偿债务。(二)债务人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仍不能清偿债务;这是指只要债务人在任何一个案件中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仍不能清偿债务,就可认定其发生破产原因,任何一个债权人(不限于已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仍未能得到清偿的债权人)都可以据此提出破产申请。(三)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等高级管理人员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员负责财产管理与债务清偿;此时债务人已丧失对外进行债务清偿的行为能力,往往实际上也已丧失了清偿能力,需要及时启动破产程序以维护债权人利益。(四)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处置财产;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却进行这些会导致其清偿能力进一步丧失的违法逃债行为,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故债权人可据此提出破产申请。(五)债务人停业或已解散但未依法进行清算;虽此时债权人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清算,但考虑到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案件中的债务人此时往往早已丧失清偿能力,如已经长期被吊销营业执照,强制清算对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没有实际意义,往往仍需转入破产程序,允许债权人直接申请债务人破产,更有利于通过行使破产撤销权追回财产,或者在破产程序终结后追究清算义务人责任,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债权人权益。(六)债务人已经资不抵债,且难以持续经营,扭转无望。

其次,司法解释还需要明确各方当事人提出破产申请时的举证责任尤其是在部分证据不能提交时的处理,以及债务人抗辩异议是否成立的判断标准。其一是,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债务人不能或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权债务清册等相关材料的,不影响案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中对此已有规定。据此司法解释规定的原则,债务人在债权人提出申请时不能提交法律规定的相关材料的,不应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受理。其二是,对《企业破产法》第8条规定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时应提交职工安置方案的理解与适用。应当说,这一规定将本应由政府履行的职工安置责任转嫁给破产企业是既不合理也不可行的,所以必须限定解释其内容,以免影响破产申请的受理。考虑到我国的历史与实际情况,国有企业债务人申请破产,因可能涉及到职工身份转换等历史遗留问题,应当提交职工安置预案(由地方政府负责制定的预案),预案中应当说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拟采取的职工安置措施及具体解决方案、地方政府的维持稳定措施等。非国有企业债务人申请破产时提交的职工安置预案,只需要说明根据有关劳动法律规定,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依照《企业破产法》及社会保险制度有关规定应作出的补偿方案(不需要申请人解决补偿资金问题)。

对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情况,还要明确规定债务人对债权人所提破产申请的合理抗辩与恶意拖延的区别。债务人不清偿债务,仅以其未发生破产原因或资产超过全部负债为理由抗辩的,其异议不能成立。换言之,未发生破产原因的抗辩,必须以能够立即清偿债务或与债权人达成债务清偿协议为成立条件;而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即使其资产超过全部负债,也不能作为未发生破产原因的抗辩理由。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清偿所欠申请人的到期债务,或者与债权人达成债务清偿协议的,申请人应撤回破产申请,申请人未撤回的,人民法院对破产申请裁定不受理。债务人对申请人是否享有债权提出异议的,如依双方签订的合同、支付凭证、对账单、债务确认书和还款协议等证据,债务人已经明确承认债权,或者可以确定债权的,如无充分相反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对债务不存在合理争议,依法裁定受理破产案件。人民法院决不能采取债务人提出任何异议,不管是否合理,都要求债权人通过诉讼解决的做法,不能让债务人任意拖延破产申请的受理。

最后,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制订在程序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破产案件受理监督制约机制。申请人有证据可以证明人民法院拒不接受当事人依法提出的破产申请,或者在接到当事人的破产申请后,拒不出具收到申请的书面凭证,并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受理破产案件裁定的,可以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里的证据可以是视听资料证据,如录音录像资料等,也可以是书面的送达证据,如人民法院要求申请人对破产申请进行补充、补正时,申请人将补充、补正资料邮寄送达的内容经公证的特快专递送达回执等。上一级人民法院接到破产申请后,应当直接作出是否受理破产案件的裁定。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直接作出受理破产案件裁定的,应在裁定中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该破产案件。对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裁定,申请人可以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直接作出受理破产案件的裁定,并在裁定中指令原有管辖权的下级人民法院审理该破产案件。为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申请权,司法解释还应规定,人民法院在发现当事人提出的破产申请存在需要补充、补正的情况时,必须将所有需要补充、补正的事项向申请人进行一次性的全部告知,除对申请人补充、补正的材料发现仍有不足者外,以后不得要求申请人对其他事项再做补充、补正。

司法最终解决是一般社会矛盾解决的原则,如果连案件的受理问题都不能解决,又何谈籍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所以,人民法院必须积极、主动地解决破产案件的受理难问题,依法受理破产案件,完成自己的司法职责。

注释:

[1]王欣新:“论经济危机下的破产法应对”,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6月18日。

[2]《企业破产法》第1条规定。

[3]同[2]第133条规定。

[4]同[2]第1条规定。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5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配置的内容从治理角度来说,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配置作为一种财务契约安排,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包括财务决策主体的确定、财务决策权在各决策主体间的分配以及财务决策权的行使。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质量取决于财务决策权配置情况,并对组织业务运营和财务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从实践情况看,由于财务决策权配置不合理而没有做好财务决策工作,是许多非营利组织陷入财务困境乃至破产清算境地的重要原因。所以,实现良好的财务决策权配置是非营利组织普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决策权配置尚不健全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决策主体之间权力界限模糊,内部管理者的个人意志主导一切,对市场的竞争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这最终导致我国非营利组织尽管财务决策投入大,但资金使用效益却不高,阻碍了社会公益水平的持续提高,甚至使自身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和财务困境。所以,研究财务决策权配置相关问题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快速健康地发展,持续提高社会公益水平以及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配置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配置是建立在决策科层和决策分工基础上。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配置表明了何种财务决策应当由谁做出的问题,即确定了财务决策权力机构或岗位及其相应的财务决策权限。在非营利组织中,理事会、管理者以及财务主管处在委托关系的主链条上,并形成了决策科层的主体部分,但不存在像企业那样的享有剩余要求权益的股东以及股东大会机构。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代表,理事会是实施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的最高机构,应当对组织财务事项及行为负绝对的责任,从理论上说可以对任何财务事项做出事无巨细的决策。但由于理事会用于财务决策的时间、精力以及相关知识有限,所以其往往通过层层授权的方式将其财务决策权配置到各个相关机构和岗位上,从而使各级主体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财务决策权,并由他们对自身负责的财务事项做出决策,同时接受上级决策者的财务监控,最终形成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决策分工体系。

企业可以通过分享剩余要求权方式,让决策者自己承担其财务决策的大部分后果,从而将行使财务决策权的外部性降到最低限度。这样的财务决策权配置可以较好地实现责、权、利相匹配,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效应,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但相比之下,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配置存在特殊的困境。由于缺少剩余要求权,非营利组织各级决策者不承担其财务决策的结果,因而采取偷懒、在职消费、侵吞财产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较之企业更高。所以,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非营利组织必须明确规定财务决策主体的权力界限,并施以必要的财务监控措施。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主体及权限

(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非营利组织理事会享有对组织财务战略的决策权。具体来说,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财务战略决策权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组织的财务发展目标;决定财务政策和投资计划;审批、监控和修改财务预决算;利用预算和财务控制,确定财务活动范围;支持资金筹措,为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选取理事会成员;任命管理者,并决定其报酬;评估财务报告和管理者财务业绩;决议组织清算、分立、合并等事项。由于财务战略决策确定与非营利组织发展方向和前景有关的财务政策,它们是长远的、广泛的和全局性的,因此非营利组织理事会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着眼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公益目标,审议重要文件,做出并实施重大财务战略,同时也保留对管理者实施财务监督的权力。而且,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财务决策权必须在组织章程等治理文件中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非营利组织管理者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应当被赋予财务战术决策权。财务战术决策是财务战略决策的具体化,是实现财务战略的主要保障。在实践中,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应当在理事会的财务监督下,负责协调财务利益、组织实施理事会制定的长期财务战略等工作。他们的财务决策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具体财务计划;合理的组织;有效的控制批准预算;进行动态协调;聘任或解聘内部财务主管;检查和了解组织的财务运行情况;具体分派财务管理工作;检查财务报告;监控组织所有财务工作的细节,确保财务工作的精确性和完整性等。非营利组织管理者是理事会的最直接人,在理事会授权范围内有权对组织日常财务运营做出决策,享有不受他人干涉的独立性,同时接受理事会的财务监督,以确保正当和诚信地履行受托责任,降低风险和成本。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主管作为具体的操作主体,非营利组织财务主管享有财务决策执行权,他们将现金流转作为管理对象,一般涉及拟定各种财务计划、筹集资金、管理资产、报告财务结果、预测财务需求、做出具体日常财务决策等工作,以保证管理者财务决策的顺利执行以及预期效益的实现。尽管非营利组织财务主管在整个财务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所享有的财务决策权源于管理者的授权,是管理者财务战术决策权的延伸,为管理者履行自身的责任提供支持,因而对管理者负有直接的受托责任。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权的实施途径

(一)做好信息收集与处理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是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的前提。在设计财务决策程序时,必须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因为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财务决策的最终质量。信息的取得和处理是财务决策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只有掌握了大量充分的信息,有关主体才能认识到非营利组织财务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对组织内外部财务环境及其发展变化做出预测,认清真正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减少财务决策的相关风险。但由于信息的取得和处理是有成本的,所以应当采取适度分权的措施,将财务决策权配置到靠近信息源的地方,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损耗和延误而导致的决策成本。

(二)明确财务决策的主要依据财务决策是为了解决特定财务问题而采取的活动,因此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因此,发现财务问题、确定财务决策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的依据。依据所收集的信息,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主体应当深入分析所存在的财务问题及其成因,确保自身对所面临的财务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制定明确具体的财务决策目标,确定在现有环境条件下期望通过财务决策要实现的结果。只有这样,非营利组织才能为控制和实施财务决策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依据。为了发挥作用,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目标必须含义明确、内容具体、主次分明,并且尽量定量化,有实现衡量程度的标准。

(三)优化财务决策方案财务决策是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的那个,因此没有优选就不可能存在决策。财务决策备选方案是关于如何解决非营利组织所面临财务问题的各种设想,但由于有限理性的普遍存在,它们在客观上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财务决策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财务决策备选方案质量的制约。所以,优化财务决策备选方案是良好地实施财务决策权的关键。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主体必须基于财务决策目标,对各种财务决策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淘汰那些在现有环境条件下难以实现的方案,并在剩下的可行方案中进行优选。这是选出最优财务决策方案的基础,它可以降低抉择成本,避免财务决策失误。

(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财务决策程序的关键阶段是决策主体依据财务决策目标,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总体权衡,并最终选定可执行的最优方案。提高财务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有利于决策主体从各方面把握备选方案的优缺点,更好地降低财务决策风险和失误。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主体通常应当采取集体表决的形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做出最终决定。由于医院、学校收费等财务决策涉及广泛的社会公益,所以最好将听证制度引入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使其成为应循性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有助于克服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过程中的利己和护短行为,缓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使最终的财务决策更为顺利地执行。

(五)建立良好的追踪问效制度良好的追踪问效制度能够使非营利组织财务决策主体反思自身的决策行为,以更好地完善财务决策程序、提高财务决策有效性。非营利组织应当建立追踪问效制度,对财务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确认其是否能够解决相关的财务问题。如果发现客观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原有的财务问题业已发生转变,或者财务决策效果危及财务决策目标的实现,那么非营利组织必须对该财务决策进行根本性修正。

参考文献:

[1]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经济学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史密斯―巴克林协会,孙志伟、罗陈霞译:《非营利管理》(第2版),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黄成艮:《财务决策权配置初探》,《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年第5期。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6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基础作用,也是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等招聘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因其知识点多面广、内容繁杂,往往师生费时费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若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以獐子岛为例,分析课堂教学中使用该案例必须把控的六个环节,最后提出案例教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獐子岛;教学效果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一般会计人眼里,一定是枯燥、繁杂、点多面广,如果教师没有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巧妙应用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1从一个案例讲起———案例介绍

2014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名单出炉第二名獐子岛(002069)上榜理由:八亿扇贝不翼而飞情况概述:从预计盈利7565万元到突然称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巨亏8.12亿元,150万亩养殖海域颗粒无收。投资者目前对獐子岛的疑问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证明即将采捕的扇贝确实死亡了?二是,如何证明2011年时确实投了苗?从公司目前对外界解释的情况来看,投资者们的疑问并未能得到消除。公司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此事并非人祸。目前,中债资信已经决定将獐子岛主体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2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该案例

课堂教学中要很好的运用该案例,就必须把控好以下6个环节:

2.1学生如何获得该案例

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教师提供,下发给学生;另一种是教师提示,学生自己查找。要求学生关注财经热点新闻,当年财政部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证监会处罚决定书以及网络上当年热点上市公司等信息,从中获取所需案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该案例即来源于网络热点。

2.2该案例和哪些教学内容结合

案例分析首先要立足该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决不能为案例而案例。该案例与《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费用、利润等要素相关,与审计学中的存货审计、内部控制等有关。此外,和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者的意图密切相关。

2.3该案例的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目标应更多地聚焦于提供技能和处理办法,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成为成功的管理者。所以案例不是训练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训练学生如何行动,凡是与作决策相关和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情况,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獐子岛存货巨额亏损的主客观原因,来发现其经营和财务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

2.4该案例要讨论什么样的问题

该案例至少要讨论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案例本身的问题,二是案例背后的故事,三是如何解决。如设置如下讨论题:(1)该公司存货管理出现了哪些问题?除此外还存在什么样的财务和管理问题?(案例本身的问题)(2)其动机或理由是什么?(案例背后的问题)(3)请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5如何引导学生讨论才是案例讨论的重点

首先,提示大家这是一个真实公司的案例,需要先了解案例公司背景。其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学习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合作讨论的氛围,而不是将知识从教师传输到学生。要试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和问题,并最终得以解决。因此,按照事先的分组要求学生在课下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鼓励学生制作ppt演示和讲解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进行质疑和辩论,至少每次讨论要有20%左右的人参与。第三,教师要发挥“教室交通警察”的作用,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不能偏离案例主题,否则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标;把握课堂讨论的时间,尽可能控制在45分钟内;要尽可能确保大家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对不好意思参与的学生要有鼓励参与的办法等;要适时记录讨论的过程。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术语等的理解,提醒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不偏离关键性的决策点,并进一步挖掘、延伸,以拓展思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讨论过程如下:(1)本案例的背景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成立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以水产增养殖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獐子岛集团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并当选为“CCtV年度最佳雇主”、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等都曾是对该公司的赞誉。2014年10月30日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百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绝收,公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公司及事务所各自从专业角度加以说明其合理性,公司对存货予以核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利润约7.6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此公告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引起众多投资者广泛质疑,也因此被评为“2014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第二名”。(2)就案例本身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存货管理出了问题。獐子岛属存货占比高企业,2006年上市时占比31%,2007年占半壁江山,2014年6月达28.3亿。有人说其公告称:百万海洋牧场绝收,八亿扇贝不翼而飞,造成公司存货巨额损失,公司由盈利7千多万转为亏损8亿多。有人说原来投苗与否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人说监测不力,公司称“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这难道形同虚设?有人说存货内控问题严重。此外,还有诸如审计问题,如150万亩40余米深水海域,监盘阶段内控壁垒较高,监盘时间短,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与公司合谋等;其他财务问题,如短贷长用、融资结构不合理等;其他管理问题,如公司治理不完善,多元化战略决策失误、风险考虑不足、任人唯亲等等。(3)就案例背后的问题展开讨论究其原因,也是多种观点交汇。公司解释是天灾,因遭遇冷水团的影响;舆论质疑是涉嫌财务造假和管理不善,利用养殖类存货难以查验的特点,将关联方(大股东)占用资金增加存货价值,之后无法归还,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一洗了之;以股权质押银行贷款,不断重复投资房地产,造成融资不断,短贷长用。其结果是一举三赢:一是满足大股东们资金短缺的需求,二是甩脱了庞大的库存,三是这季大跌后基数减少,来年似乎更容易让业绩反转。也有同学查到证监会最终的核查结果,投苗造假、大股东占用资金未被认定,但内部控制缺陷严重。即便是证监会给出了这样的核查结果,因该行业存货的特殊性,公司仍不能完全摆脱利润造假、大股东挪用资金等嫌疑。

2.6教师如何点评和总结

教师可从三方面点评:一是评价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总结课堂上的表现;二是可以归纳出一个参考性的答案,但决不应该是标准答案;三是将学生的解决办法提升到一个有理论支撑的高度。对本案例的点评与总结举例如下:(1)总体概括陈述观点较为丰富,语言表达较为流畅,专业用语较为准确。不足之处是思路还欠宽阔,深度还嫌不够。除了从财务角度思考问题外,从管理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2)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可分别从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三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公司———存货内控问题严重、存货会计处理有误、存货损失涉嫌造假;大股东挪用资金、进行利益输送等;事务所———存货监盘难度较大、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政府监管———监管部门监管缺失、对该行业的监管制度不到位。解决的办法:公司———强化内部控制、防止管理层贪腐;加强存货监盘、控制存货规模和质量;提升监测技术,做好风险防控等。事务所———培养Cpa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等。政府监管———完善相关审计准则,探索实践创新;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

3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3.1引导课堂讨论要高效

通过多年实践发现,除课下准备外,课上讨论是案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引导作用举足轻重。一是引导讨论方向,二是引导讨论氛围,三是引导语言表述,四是引导时间把握,四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可获成功。

3.2选取教学案例要适当

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一半,选取案例时,一是教师选择真实公司和最新热点案例,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提示学生案例来源,通过关注央视财经类节目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经热点等报道获得;通过关注业界大佬动向获得,如李嘉诚、马云、王健林、董明珠、任正非、雷军等人及公司的动向等;通过手机微信、网络等财经信息获得等,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敏感度。

作者:侯翠平丰蓉芳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慕凤丽,金汉驰.案例教学在中国:机遇与挑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章琳,水产养殖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内部控制研究:以“獐子岛”为例[J].财会月刊,2015(9):63-65.

[3]杨小舟,许建斌,李彬.“獐子岛”事件的综合性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5(4):29-32.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7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的运用和推广对传统的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剖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企业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相关财会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建设、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企业财会人员的人才培养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实际可操作的制度和解决方法。

会计电算化使现代财务管理搭上了“信息快车”,迅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中系统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与监督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文秘站:)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及监督功能的现象。财务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财务状况实时监督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许多管理与监督功能的有效实现,因此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

(二)应用会计电算化后,相关制度没有及时修改与调整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管理、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将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已经归档的内容也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的情况发生。有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也将无法恢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鉴于企业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财务部门单一的计算化问题,我们在面对上述问题的时候,就应当系统全面的来研究解决的问题对策。

(一)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完善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正确的操作程序,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体系与制度保障措施。这其中包括:

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硬件保障与系统维护体系,加强档案管理与文件备份工作。

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

(1)严格制订并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对各类操作人员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基本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严格制订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系统操作环境,必须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操作规定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系统开发要对这些资料进行

不同的存档和安全保管、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二)加强企业财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同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三)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1.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强重点防护

要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2.完善必要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安全控制措施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企业信息共享变得方便迅速,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增加了泄密和受网上黑客的攻击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件防范系统控制,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等。

(四)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目前总体上存在信息化管理偏弱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应与企业本身的管理信息化息息相关,必须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相融合,实现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电算化会计的最佳性能,为提高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曙光,“目前在电算化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化工之友》,2006年2期

[2]陈力,“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贵州气象》,2006年04期

[3]黎大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2期

[4]王育刚,“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西焦煤科技》,2006年10期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友财务软件;问题处理;应用技巧

0.引言

友财务软件是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多功能综合性财务管理软件,其中不仅仅涉及到了最为基础的财务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软件本身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现金流量表、以及所得税申报等,该软件体现了强大的综合[1]。由于用友财务软件属于专业性的财务管理软件因此在部分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复杂程度,特别是部分操作问题会给财务软件处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这些操作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方案来解决从而提升软件的使用效率来保证财务工作得以顺畅进行。

1.用友财务软件功能概述

若要有效地提升软件操作水准首先就应该对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全面性的了解,以下便对软件的各个功能进行了分析。

1.1总账报表

总账报表功能是用友财务软件功能的重要组成。软件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后并生成凭证之后然后由总账系统将数据收集起来并进行整合化处理,同时总账系统也可以对收款、付款或报销业务等进行凭证制单。在总账报表的基础上可以让整个财务核算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也能够让财务数据处理变得更为精确。另外利用总账报表可以将日常业务并从建立账目对账务进行优化处理,这样就能够让企业财务管理从多个方向,多个层面进行并且可以对企业来往款额以及现金管理等进行深入完善[2]。

1.2财务报表功能

用友财务软件当中的财务报表功能其基础还是电子表格,但是该财务报表可以独立运行且能够对日常办公事务进行处理包括基本数据运算、图形制备以及表格打印等,在发挥财务报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将财务报表与财务系统关联起来组建财经报表系统,这样就能够让财务报表应用到会计、财务、统计各个小方面从而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化。用友财务软件在版本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主要包括了商贸宝普及版、财务通普及版,另外还有U8-财务管理、U9软件以及nC软件等,各版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性也有所不同。

2.财务软件在操作问题以及处理对策

2.1基础性设置

基础性设置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总账无法打开。总账无法正常打开是用友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完成设置后点击总账按钮但不能进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账目构建时没有选定“是否xx账目”,此时系统将会默认此次行为建立的仅仅是xx帐而不是总账;或者“启用总账”按钮并未启动。对于上述情况应该将xx账目与总账分清楚,并在对“启用总账”进行选定[3]。

(2)分配与编码长度不匹配。在进行基础设置时软件可能会提示:“分配与编码长度不匹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会计科目编码存在错误且编码次级并不匹配账目需要。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需要先获取操作系统的管理员权限,然后由管理员权限对系统进行后台控制并对软件进行设置。可点击“分类编码方案”按钮来对科目编码进行修改。上述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当次级科目已经应用时则不能对其进行修改,此时就需要对GradeDef以及acinformation表(存在于UF-Data下)[4]进行调用,通过对表中科目编码次级进行修改来解决上述问题。

(3)在使用“常用摘要”过程中软件提示无法啥获取功能权限。出现该问题时可先取得系统管理员身份来对管理模块进行调用,选择“权限”子菜单,从菜单中寻找到用户然后在“公用目录设置”当中对相关权限进行修改并对修改内容进行确定来完成授权工作。在上述步骤完成后进行刷新处理,再次登录时即可获取相关凭证。

(4)当输入具体条目时可能会出现“该条目不存在”的情况,此时便不能对相关档案进行正常录用并且无相关选项可进行选择。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在设置页面下选用“基础档案”,然后对条目档案进行重新定义,将条目档案设置完成后进行相应保存并退出。将相关人员档案信息进行录入并进入档案设置窗口,由于档案定义已经完成此时就可以在档案当中对职员部门名称进行直接筛选。将职员档案定义完成后保存,再次查询时便可以得到有关条目了。

2.2报表操作错误

在进行报表操作时数据核对基本无误但是不能获取相关数据公式,这主要是由账套号总账已经设定但是却为进行记账;或者是由于关键字设置出现问题导致。此时需要对凭证进行再次审核并融入到总账系统当中。对于关键字问题在进行单元公式设置时要将对应的月份进行修改同时对关键字进行录入,这样就可以让报表数据不会出错。

2.3服务器连接问题

系统提示“SQLServer不存在或访问被拒绝”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即客户端网络配置出现错误、服务器配置出现错误以及SQLServer[5]或者ip出现错误。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遵从以下原则。首先应该判断相关网络的物理连接是否通畅,当ping<服务器ip地址>失败时即说明物理连接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就需要对相关硬件设备进行检查,判断网卡、路由器等设备是否正常连接。在硬件设施故障排除后还是出现ping<服务器ip地址>失败时,此时对防火墙软件设定进行检查,因为部分防火墙软件功能性较强会对ping等产生屏蔽作用,那么可以将防火墙软件先停止让后对故障进行判断。当ping<服务器ip地址>成功但是ping<服务器ip地址>出现失败时即说明服务器名称解析出现了错误,此时应该对服务器局域网以及工作站等配置进行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服务器与局域网不见得处在同一个局域网当中,此时就需要借助DnS服务来对服务器的状态进行判别并借助hosts来对服务器名称进行解析[6]。Hosts文件采取记事本方法打开,然后在其中添加ip与服务器名称相匹配的记录。然后再通过telnet命令来判断服务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命令执行提示成功的时候就可以判断SQLServer处于正常服务态,若出现错误信息反馈时则体现了SQLServer服务[7]没有完全启动或者是相关的ip协议未启动。然后可以对服务器终端的网络配置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对ip协议等进行核实并配合服务器网络工具来提升检查的精确性。另外对客户端进行网络配置进行判别,此时依然可以采用SQLServer服务工具来进行检查。在得出检查结果后根据问题故障对软件以及硬件设施进行重新调配让软件可以正常工作。

3.用友财务软件应用技巧简述

账目建立是用友财务软件最为核心的功能,在软件环境下其首要原则是保证会计科目可进行全面性、完整性以及规范性的设定从而让整个会计工作可顺畅进行。因此在进行科目规则设定时应该保证核算的扩展性以及简便性,另外可以设定辅助核算功能并且在电算化系统中将科目设定为客户辅助核算以及供应辅助核算,这样有利于对基础设置进行完善。适当进行成批科目复制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让工作量得到有效缩减。

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以下技巧:

(1)熟练快捷键使用。以“F5”为例,将项目填制完成后按下“F5”可立即生成新凭证从而简化操作。在凭证清除金额过程中可用“F4”进行凭证新金额快速输入;对鼠标进行快速移动来改变凭证张数,用“tab”可对日期、摘要等进行快速修改;用“空格”可以让数字在金额栏中进行移动。

(2)数据备份。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若未及时取出数据可找到admin文件目录下的帐套文件来对新文件进行数据覆盖,这样就可以直接引用故障前的数据[8]。

4.结语

在使用友财务软件的过程中应该多积累经验,对于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熟练问题解决技巧,善于总结让软件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可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成义.浅谈用友财务软件的功能缺陷及其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31).

[2]李江霞.用友“出纳签字”功能的使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07).

[3]王风华,李金克.试论用友eRp-U8.50财务系统中的若干设计缺陷[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02).

[4]李文琴.用友eRp-U8(V8.61)财务软件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4).

[5]贺军.用友eRp-U8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导刊.2009(05).

[6]肖福英.浅谈用友财务软件的功能缺陷及其完善[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1).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9

[关键词]财会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财会案例教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以财会案例为主线,在课堂教学的启示下,便学生自觉地进人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会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会计教学方法。财会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意实践教学,财会案例教学来源于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都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际活动的再现,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知识。因而财会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融会贯通。例教学剖析财务管理和会计案例、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使所学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财会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

因此,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中,探索财会案例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师素质、整理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吸收优秀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寻求最佳的会计案例教学法已迫在眉睫。

笔者从某三省高校财会案例教学,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完全收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素质差、内容不适当、教学手段低、教学方法死板、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一、财会案例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

从某三省的十所高校调查发现,如下表1-1不难看出:财会案例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

对口,职称结构不合理,实际接触少,不是很受学生欢迎。征对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明只有配备专业

财会案例教师专业素质调查分析表(25名)表1-1

调查内容具体项目人数比例%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28%

硕士研究生1456%

大学本科生936%

小计25100%

所学专业财务、会计936%

工商管理1248%

其他专业416%

小计25100%

职称结构教授312%

副教授728%

讲师1144%

助教416%

小计25100%

专、兼职总监或以上3%

经理或副经理416%

主办人员212%

办事人员00%

没有担任过1664%

小计25100%

学生教学评价

(不含教师评价)好624%

良520%

中1144%

差312%

小计25100%

素质较高的教师,改善他们的职称结构,加强后续教育,并要求他们在实际中不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案例;才可能把案例教学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财会案例内容不适当,

各高校财会案例选材都不一样,有选用教材的,有自编讲义的,在教学内容上多数教师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授课,我行我素,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使案例教学变成了专业要求该讲的案例没有讲,专业不强的案例反复讲,造成了案例教学没有系统,内容交叉重复的状况。财会寀例教学应该按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方面根据会计案例反映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合理确定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一致。案例内容与专业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既要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协调,但不能重复,甚至可以在教学大纲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哪些内容该讲,在什么课程里讲,用以规范案例教学,提高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注重案例的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启发性、借鉴性,精心设计会计案例。还有一方面在设计财会案例时,不应完全照搬实际工作中的做法,而应该虚构一些情节和做法,并根据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使案例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活跃,激发学生研讨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财会案例教学手段低

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应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比如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会计案例教学必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目前必须配备的主要教学设备和材料有: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现代化教学必不可少的主要设备。在多媒体教室里,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溶为一体,为教学提供了相当优越的条件。有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把企业业务的发展过程及其财会处理过程形象、生动、真实地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并且教师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辅以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效果比亲临企业去实习还要好。

2、摄影器材。有了摄影器材,教师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会计实务和教学上的需要,及时搜集会计案例素材,而后通过多媒体教室,进行会计案例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室和教师作用。比如:什么是增值税发票?什么是普通货物销售发票?什么是商品验收单?什么是账本?财会部门是做什么工作的?像这些问题如果单凭教师进行口头讲解,学生肯定听不懂,但是,如果把这些真实的东西拍下来放给学生看,这些抽象难懂的东西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3、会计实验室。会计实验室是模拟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环境设计而成的。有了会计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处进行会计模拟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切身感受到会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大大增强学生对会计案例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会计案例理解得更加透彻。

4、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有了这些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学生就可以在会计实验室里模仿从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会计案例知识,进行会计核算模拟实习,以此验证从案例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从而增强了动手能力,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财会案例教学方法死板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这种“填鸭性”的教学中,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虽然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式教学,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难以调动。

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应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在授课当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进行讨论。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会计与理财的理论知识和组织会计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会计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可以先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草拟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然后教师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会计案例,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方向,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或会计与理财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案例教学方法与理论讲授方法应相辅相成。理论讲授方法除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方法外,还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实习等方法,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二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并不是财会专业中的各种知识点都可用案例。

五、财会案例考核方式单一

财会案例成债往往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合素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辩论赛,教师可以邀请非发言组队长共同构成评审团,根据发言组的观点正确程度、资料充分性、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期末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都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这些题分值一般占到20至40分,实际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与其让学生倒背如流还不如让他们真正学会理解和运用它。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财会业务存在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财会知识,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案例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章制度和各有关专业方面的实际资料。我们要通过自修、进修、培训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张朝宓、苏文兵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篇10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胡康生、王茂林、周坤仁分别作的关于劳动合同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关于反垄断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关于就业促进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法律委员会认为,劳动合同法草案根据上次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已基本可行,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反垄断法草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就业促进法草案根据常委会会议的初次审议意见和其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

为解决当事人“申诉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议案为基础,起草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就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草案从进一步将再审事由具体化、明确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和再审审查期限、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规定等三方面完善了审判监督程序;从强化执行措施、促使被执行人依法履行义务,规范执行行为、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适当延长申请执行期限,完善执行机构、加强执行工作等四方面完善了执行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形势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行节约能源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和今后节能工作的需要。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拟订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寰就草案作了说明。与现行法律相比,草案扩大了调整范围,对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作出了规定;健全了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遏制重大浪费能源的行为;加大了政策激励力度,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政策;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强化了法律责任。

为了完善律师制度,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发挥律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司法部拟订了律师法修订草案。受国务院委托,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从律师执业许可制度、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律师在诉讼中的权利保障、对律师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对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说明。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国和新西兰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就这两个议案分别作了说明。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曹刚川就这一议案作了说明。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椿霖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了有关任免案等。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列席会议。

6月25日上午,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就业促进法草案进行分组审议。

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进行分组审议。与初审稿相比,草案主要增加了六项新规定。

6月26日下午,会议分组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现行节能法共6章50条,修订草案共7章85条,此次修改内容较多。

“国家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立法将节约资源明确为我国基本国策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寰,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作说明时指出,现行节能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及今后节能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能源消费增长很快,是节能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在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领域的节能做出规定。

――根据立法调研和节能法执法检查中了解的情况,现行节能法的一些倡导性条款和原则性要求难以落到实处,需要针对法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一些规定加以细化。

――目前基层普遍存在节能工作主管部门不够明确、节能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节能监管主体,理顺相关部门在节能监管中的职责。

――加强节能工作,需要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律引导和推动合理用能,需要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有关节能的政策措施。

当天下午,会议首次审议律师法修订草案,这是10年来我国首次对律师法进行修改。在分组审议会上,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和取证难等执业权利保障问题,受到关注。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13万多人,律师事务所1.3万多个。仅2006年我国律师就办理诉讼案件180多万件。

6月27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草案的议案等。

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会议由许嘉璐副委员长主持。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出2006年中央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金人庆说,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新进展。汇总中央和地方决算,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达39373.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2%;全国财政支出40422.73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中央财政总收入21243.89亿元,总支出23492.85亿元,赤字2748.96亿元,比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950亿元的预算赤字减少201.04亿元,比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的赤字预计数减少0.99亿元。

金人庆还报告了2006年中央财政运行的主要情况:扎实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不断壮大经济财政实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支持各项改革,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格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在报告2007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支的主要情况时,金人庆说,总体上看,前5个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1月至5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21723.53亿元,同比增加5092.57亿元,增长30.6%,完成预算的49.3%;全国财政支出13431.42亿元,同比增加2244.95亿元,增长20.1%,完成预算的28.9%。他还报告了前5个月财政运行的主要情况。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报告了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他说,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各部门、单位在做好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工作的同时,对上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已认真整改,并根据审计建议完善制度规定121项。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或判刑,17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李金华说,从审计情况看,2006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还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逐步解决:一是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二是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力;三是改进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五是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受国务院委托,金人庆向会议作了关于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他说,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全国人大对此十分重视,积极给予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转移支付体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管理不断加强,转移支付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他还报告了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金人庆就这一议案作了说明。根据外汇储备增长趋势和货币政策操作需要,财政部拟发行特别国债15500亿元人民币,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发行的特别国债为10年期以上可流通记账式国债,票面利率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定。根据有关规定,特别国债纳入国债余额管理,为此,需要相应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限额由年初预算的37865.53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3365.53亿元人民币。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广生作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的审查报告。财经委员会认为,2006年中央决算草案比较好地反映了预算执行情况,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6年中央决算草案。财经委员会同时认为中央预算执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会议听取了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正庆作的关于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的审查报告。财经委员会认为,国务院提出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用于向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注资,是必要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批准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

会议还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金人庆就决定草案作了说明。这一决定草案拟授权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6月28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国务院关于侨务工作的报告等。

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会议由副委员长蒋正华主持。

200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今年3月至5月又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报告了检查情况。他说,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通过学习宣传新义务教育法,营造了有利于法律实施的社会氛围;二是新机制开始全面实施,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执法检查组发现,义务教育事业仍面临许多困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建议国务院统一研究解决: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要根据国家财力状况,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从财政上确保教师津补贴的发放;依法做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适时调整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推动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在职培训机制。要统筹规划,及早安排解决“普九”欠债和学校危房等历史遗留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方案,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要按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十分关心侨务工作。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受总理的委托,国务委员唐家璇代表国务院报告了侨务工作情况。他说,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十分重视,有关部门会同有关省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国务院就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做出重大决策,解决华侨农场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积极进展;二是解决散居归侨侨眷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维护海外侨胞投资权益,不断加大吸引侨胞回国创业的工作力度。唐家璇还报告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侨务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联谊,突出重点,大力涵养侨务资源;二是大力促进海外侨胞与我开展经济、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交流;三是加强侨务对台工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四是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和侨务外宣工作,努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五是加强领事保护,鼓励和引导海外侨胞与住在国人民和睦相处;六是加大为侨服务、依法护侨的工作力度,做好凝聚侨心的基础性工作等。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关于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法律委员会认为,草案是可行的,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通过。

会议还听取了杨景宇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赞成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减征个人所得税,授权的方式以采取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方式为妥,这有利于立法的统一性。法律委员会据此提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并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会议审议了吴邦国委员长访问埃及、匈牙利和波兰三国情况的书面报告。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顾秀莲、热地、盛华仁、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6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免去高强的卫生部部长职务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国家主席签署第六十五号、第六十六号、第六十七号主席令公布了有关法律和任命。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国和新西兰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的决定。

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06年中央决算的决议决定批准2006年中央决算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决议决定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批准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

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根据会后发表的公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在实有代表2972人。

会议经表决任命韩寓群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事项。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吴邦国指出,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继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不断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在谈到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时,吴邦国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特别是在当前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深入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用人单位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规范用工行为,让广大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保障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