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十篇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十篇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33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1

关键词:新疆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创新方法模式;企业技术推广;产业进步;产业升级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4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01-03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01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最大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在产业技术体系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升级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而这方面的工作长期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处西北,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支柱性产业普遍存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

在项目《应用创新方法解决新疆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资助下,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集聚国内优秀的行业专家、创新方法专家,面向我区五大支柱产业征集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筛选,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并构建产品技术路线图谱,提升企业对产品布局规划和前瞻性能力,从而将创新方法模式推广应用到我区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解决和产品技术发展路线设计中,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柱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动力。

1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

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成果以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为依托,从新疆的石油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中遴选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和建立了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的模式,即“三阶段、五步走”的实施途径。“三阶段”指的是引入产学研单位、科技型企业典型试点、战略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三个阶段。其中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阶段,凝练了产学研团队构建、难题征集与筛选、难题解决、方案优化、跟踪(方案验证及转化)五个环节;五步骤指的是“方法引进平台建设企业试点推进组织产品验证”的五个步骤,其中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应用模式研究的核心。

1.1团队组建与技术问题的征集筛选

对新疆五大战略支柱产业技术问题进行调研及需求征集,形成技术问题池。首先需要对技术系统范围的界定、技术系统功能的描述,提出各个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做好技术难题征集,确保征集到的技术难题具有行业代表性,项目组联合新疆自治区“火炬”计划办公室,面向我区五大支柱行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经过前后4个多月的努力,共征集技术难题217项。

在开展技术难题征集活动的同时,项目组面向我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行业专家征集活动,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专家,为组建新疆支柱产业共性难题解决咨询专家组集聚了一批技术力量。征集到的技术专家63名。在行业技术问题征集和行业专家组建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针对不同产业技术难题,制定了共性问题筛选方案,组织成立了由相关行业专家、tRiZ理论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采用德尔菲法对技术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与筛选,运用Ke进行统计分析,由此筛选出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问题筛选,共筛选出五大行业关键技术问题80个,筛选出关键共性技术问题15个。

图1

1.2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攻关

组建由行业专家、tRiZ专家、技术问题提出人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参照tRiZ一般解题模式,制定共性问题的解决模式,并将模式、流程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技术难题的解决。tRiZ问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是一个具有抽象普遍性的问题,而共性问题模型的构建需要应用更具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建模方法,才可以通过该共性问题的解决指导同领域围绕该核心技术点的具体问题甚至其他领域的类似问题进行解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依靠于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其一般解题模式为: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凝练,形成问题模型;然后应用tRiZ工具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攻克,从而获得解决方案模型;最后将解决方案模型进行落地实例化,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2技术矛盾解题模式及流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五大支柱行业筛选出的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分阶段的创新方法应用咨询,结合参加过创新方法培训的科研人员和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的优势,通过系统分析、问题分解和难题转化,运用创新方法,最终得到备选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方法在不同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创新方法应用特点、不同行业创新实践活动特点等各个因素,梳理出带有一定普适性的结题模式。通过应用创新方法对筛选出的五大支柱行业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共得到创新方案163个。

1.3方案优化

对应用创新方法形成的所有方案进行评价,找到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最终理想方案。常用的方法包括S曲线、层次分析法aHp、决策分析等。

1.4方案验证及转化

为使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其创新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项目组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查新,对所产生的163个创新方案进行了企业验证。首先,我们选取了34个创新方案到12家进行了转化成产品和成果的验证。其验证路径为:验证创新方案说明验证企业确定企业实地检验验证报告样机报告(图片、图纸)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等;其次,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新疆国际信息检索咨询中心等查新机构进行了技术查新,确定15个问题中有国内首创8项、疆内首创7项。

2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2.1创新平台建设的调研

为做好地州创新平台搭建工作,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项目组先后赴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进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调研,走访了部分企业,就当地科技创新的需求情况、人才情况、基础条件、企业创新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对当地进行了创新方法知识的宣贯。2012年4月18日,项目组联合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又下发了《关于建设新疆创新方法应用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通知》;截至2012年6月,项目组收到19家单位的申报,并对申报单位和企业的条件和设施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经过调研,拟定在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的地州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试点企业搭建创新方法服务平台。

2.2新疆创新方法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

针对新疆各地区、各企业的创新需求,结合任务目标,项目组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创新助手两大平台集成,由远程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技术咨询、视频答疑、信息录播五大模块构建的“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咨询远程视频服务平台”,并依托地州科技局、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州行业性明显的企业作为平台搭建的合作单位。

2.3相关地州、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搭建

2012年底至2013年,中心会同平台搭建单位,完成了乌鲁木齐、昌吉、巴州、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区相关单位、企业的平台搭建工作,各平台引入了创新辅助设计软件,配置了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并培训了部分平台应用人员。与此同时,各平台将在今后和即将建成的新疆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中形成区域协同的共享创新服务平台

3创新方法工作成果及技术转化情况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针对在新疆84家企业提出的190项技术难题,项目组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创新辅助设计软件支持,共产生创新方案1541个,共产生专利意向244个,已申请专利77个,其中发明专利10个,实用新型专利67个,已授权43项。这些创新方案在各个企业陆续得到应用,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为企业带来6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例如:新疆厚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对马鹿椎骨加工设备的改进”的技术问题,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共产生创新方案19项,专利意向4项。在后续工作中,该企业选取了合适的创新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应用,将马鹿椎骨的加工效率提高了40%,加工生产时间缩短,节约直接人工成本每年约25万元。在解决的190项技术难题所形成的1541个创新方案中,有11家企业运用创新方案形成了30多项企业的成果或产品,其中石油化工行业8项、装备制造业5项、煤化工与新材料2项、新能源6项、农产品深加工9项,产生直接及间接经济效益达6000多万元,促进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方案转化为产品。

4结语

创新方法能够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推广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项目实施,在我区不同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筛选与解决,探索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树立行业示范、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文提出的创新方法模式在进行企业服务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企业、高校的普遍认可,并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为了使得该成果发挥更大经济社会效益,将其应用于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解决技术图谱构建,推广内容主要依托前期模式研究中产业共性技术突破的成果以及在整个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积累的方法、经验、平台、团队和企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李纪珍,等.国家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1.

[3]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10).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2

关键词:开放创新创新中介中介网站中介机制科研innoCentive

分类号:G312

引用格式:韩颖颖,樊文强,王志博.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特征、案例及启示[J/oL].知识管理论坛,2016,1(1):47-52.[引用日期].http:///paperview?id=11.

1引言

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系由技术创新理论演化而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研发部门进行创新活动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H.Chesbrough在“openinnovation:thenew

imperativeforcreatingandprofitingfromtechnology”一文中正式提出开放创新这一概念,指出“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创意,由内、外两条路径通向市场”[1]。开放创新提倡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创建新产品、新市场,或提高创新效率[2]。同时,在开放创新环境下,自主创业、初创企业的发展也更加活跃。开放创新强调外部知识资源对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与外部的有效连接和交互对开放创新十分关键。

在企业外部,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主要的知识资源来源,利用学术部门及其科研人员的专业才能开展技术创新对企业尤为重要。开放创新主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定义,实际也可以从学术部门的角度来看开放创新。对学术部门而言,也可以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来解决科研难题,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可以说,企业与学术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对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来说均十分重要。

开放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的创新过程,除了企业和学术部门,社会大众、投资人、政府等也不可缺少。为了促进开放创新,出现了多种旨在将各种资源聚集在一起,促进彼此建立连接,从而共同创新的平台和环境。这些平台和环境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创新中介的角色,存在于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或产业创新系统中[3]。在具体组织类型上,创新中介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研究联合会、技术转移中心等组织[4]。

随着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知识资源更加网络化、多样化且具有高流动性以及大众参与对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大,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和灵便性需要增强,这对创新中介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发展潮流的兴起,各种众创空间不断涌现,包括“交流社区+开放办公”“线上媒体+线下活动”“创业教育+联合孵化”“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支持”等多种运营模式[5]。这些创新创业平台将创业者、知识工作者、投资人、企业、学术部门、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等聚集起来,为各主体之间的连接和交互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纯线上或以线上活动为主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依托网络虚拟空间,能够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将世界范围的创新和知识资源聚集起来,为开放创新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服务。本文首先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特征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innoCentive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初步探讨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对学术部门科研活动的影响和启示。

2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概念和特征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指通过互联网为开放创新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一种开放创新平台。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开放创新平台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与其他创新中介一样,其主要作用在于:①构建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桥梁,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纽带;②提供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产学研相互合作的中介服务,形成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支撑环境[6]。与其他创新中介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其中介功能主要基于网络环境实现,能够广泛连接企业、科研机构、大众、投资者以及政府等创新主体,通过网络来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交流互动和合作过程管理。借助网络技术优势,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与各创新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具有动态开放、服务便利、灵活、跨区域、网络覆盖范围广、知识资源丰富、活跃度高等特点。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创新中介网站对外寻求帮助,一方面使技术创新继续进行,从而减少项目搁置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资源的相互整合,加快创新、提升创新质量。实际上,企业也可以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或者借助公共社交网站对外信息,寻求外部资源进行共同创新。但企业门户网站受众较小,主要是门户网站的访问者,会错过大量潜在的优质参与者,甚至导致无人问津。在Facebook、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站上任务,相关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无法与优质参与者建立连接。而专业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聚集了大量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汇集和对接,从而提高成功率、节省成本。同时,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的空间,网站用户在此分享想法,产生思维碰撞。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不少具有开放创新中介功能的网站,如innoCentive、marblar、innoget、presans、inpama、Genie等。这些网站在所面向的产业领域或服务对象上各有侧重,在服务机制、服务范围上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innoCentive集中于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开放创新中介服务;英国的marblar的目标是“使科技发现得以应用”,科学家可在该平台他们的科技成果,寻求这些成果的实际应用途径;西班牙的innoget旨在将需求发明发现的人与生成发明发现的人连接到一起;法国的presans提供一个搜索引擎,帮助用户在包含百万计专家的专家库中寻找匹配的合作者;德国的inpama帮助科学家和发明者将他们的专利应用于市场;印度的Genie提供了一个分享思想和寻求合作的平台。

企业和科技人员是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重要用户。有的网站以企业用户为主导,即由企业来创新需求,科技人员提供解决方案,代表网站有innoCentive。有的网站以科技人员为主导,即科技人员自己的发明发现,其他用户来提供商业应用方案,代表网站如marblar。有的网站则没有明确的主导方,企业用户、科技人员及各类用户都可以基于兴趣自愿参与创新活动,自发寻找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前两种网站可称为众包模式,后一种网站可称为众创模式。众包是由明确的发包方(创新需求方)发出创新需求,大众承揽创新任务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特定模式;而众创没有明确的发包方,也没有明确的承揽任务方,主要是基于某一平台自愿参与创新活动[7]。

在我国,也存在一些供任务或需求,寻求参与者或解决者的中介服务网站,如猪八戒网、任务中国、微差事等。但这些网站中的是低创新性和低技术性的任务,大多没有太高技术门槛,或者是常规性的技术任务,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些任务与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中的技术创新、发明发现有着本质的区别。下文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典型案例innoCentive进行介绍,重点对其中介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分析。

3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功能及其实现――以innoCentive为例

innoCentive由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于2001年创立,名字取自innovation(创新)和incentive(激励)的组合,是较早实施以奖励激励为机制的众包网络社区之一,现在已成为以化学和生物领域为重点的有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中介网站。该网站定位于将全球领先企业的问题与顶级科学家相对接,各取所需。网站用户分“求解者”和“解决者”两大类,其中求解者又包含政府、非盈利机构、合作伙伴、公司4类,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才可访问和使用平台;解决者面向的是公众群体,可以免费注册,但主要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类科研人才。从其网站信息可知,innoCentive目前聚集了来自世界近200多个国家的20多万名问题解决者,其中包含众多科技人才,该网站的求解者包括naSa、波音、宝洁、礼来等大型机构和跨国企业。

创新中介必须拥有某些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替代的功能,否则供需双方会撇开创新中介进行直接连接[8]。创新中介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向供需双方展示其价值所在。J.Howells将创新中介最常见的功能概括为以下10项:①预测和诊断;②检测和信息处理;③知识加工和知识组合;④把关和经纪;⑤测试和验证;⑥认证;⑦鉴定和规范;⑧成果保护;⑨商业化;⑩结果评价[9]。innoCentive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创新中介,也具有创新中介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本文将innoCentive的创新中介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对各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介绍和分析。

3.1帮助求解者获取外部创新资源

在开放创新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大量潜在的外部资源至关重要,innoCentive为创新求解者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外部资源,即顶尖的科学家。传统模式下,企业与科技人员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传统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而在innoCentive这类网站模式下,企业与科技人员合作关系的建立则是基于动态的网络关系。前者可以被认为是从强人际关系转换而来的合作,关系构建成本较高;而后者可以被认为是由弱网络关系转换而来,关系构建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基于网络关系,企业可接触到的外部创新资源的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这无疑对企业创新需求的高效满足提供了有利条件。

截至2008年,64家求解者共在innoCentive上张贴800多个挑战任务,其中348个已由16500个解决者解决[8]。2015年1-10月,共发出50余项挑战任务,接受某项挑战的解决者人数分布在200-300人之间,最高达到650余人。从每项挑战的参与者所在地区分布来看,参与者遍及全球各地。可见,innoCentive可以帮助创新求解者接触到世界范围的外部创新资源,并吸引大量人员参与问题的解决。

3.2对需求信息进行把关与处理

进行创新需求的表达是实施开放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innoCentive可以帮助求解者进行有效的需求表达。求解者在公布挑战任务前,会先将挑战发给innoCentive。innoCentive会先对创新需求进行处理后,再把挑战张贴出来,包括每项挑战的简要说明、相关要求、截止日期、奖酬方法等。

据innoCentive首席执行官D.J.Car-roll介绍,innoCentive的雇员主要是各业务领域的学科专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求解者分析其所面临的难题并准确描述该挑战,并吸引更多科学家(解决者)的关注[10]。依靠自身在特定领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innoCentive能够准确界定求解者面临的问题。innoCentive将挑战分为意念、理论、实践、电子化实践四大类[11]。意念挑战是指一种想法的头脑风暴,比如新产品、技术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法等。理论挑战不同于意念挑战的是,理论挑战需要解决者证明方案是否可以转变为最后产品或者能否解决问题,理论挑战的任务持续时间长,同时酬金也相对意念挑战更高。实践挑战要求解决者对求解者的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具体解决方案,并运用到实际中。解决者会被给予更多的时间去阐述草拟的方案,同时报酬也会上升。电子化实践挑战中,企业通常已经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只是需要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3.3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除了帮助求解者准确需求信息,innoCentive还会帮助求解者对返回的解决方案进行质量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估。根据挑战任务的说明,解决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将由innoCentive的员工进行审核,如果满足标准,解决方案被提交,将从众多的方案中挑选最优方案,只有有效的或者最佳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得到奖励[8]。innoCentive凭借自身的知识对解决者提出的方案进行准确评价和评估,一方面可以保障第三方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求解方选取解决方案的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开放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3.4保障求解者与解决者进行有效沟通

求解者的需求可以在innoCentive上进行某种程度的公开,但解决者的解决方案则需要有特定的保密措施。为了确保求解者与解决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提供有效的信息保护,innoCentive创建了供问题求解者和某个问题解决者单独沟通的黑箱。双方之间的沟通,其他参与者无权查阅。但innoCentive有权检查任何一个黑箱的任何交互过程,以便及时发现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innoCentive长期的服务历史和著名的客户案例,增加了双方对其的信赖[10]。作为两者的桥梁,innoCentive的科技团队同时也负责回答解决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3.5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

处理好求解者与解决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是开放创新中介网站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一是与酬金奖励相关的信任问题。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求解者吸引大量解决者参与到挑战任务中,求解者会根据具体的任务类型和难度提供酬金,酬金在500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不等。为此,innoCentive需要确保求解者具有支付解决方案酬金的资金,并确保酬金可以发放到有效方案提供者手中。与传统的一对一合作不同,基于innoCentive的众包式开放创新中,一项创新问题会被多个解决者同时解决,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而只要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都会得到奖励。为此,innoCentive需要对解决者提供的方案进行准确评价,将所有符合标准的解决方案均呈递给求解者。同时确保每一有效方案提供者都可以得到事先约定的奖励,防范求解者不支付承诺的奖励,或者进行不合理支付。

其二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信任问题。问题求解者问题后,会提供一个摘要给所有问题解决者,便于其浏览。问题解决者在决定加入解决者行列前,可以了解所需解决问题的摘要、参与解决的人数等信息。问题解决者在申请解决问题之后,innoCentive会提供一个法律文书,要求问题解决者在线签署,完善个人信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知识产权等[12]。只有在签署协议并同意协议当中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之后,解决者才有权了解到挑战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在特定的暗箱中进行。问题解决之后,按照协议中的约定划定解决方案的所有权。也就是说,innoCentive在整个过程中既要防止求解者的技术流失,又要防止解决者的利益受侵害。

4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对科研的启示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中介,为开放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环境,构建了一个有效连接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动态网络。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创新支持,也为学术部门的科研提供了机遇,有助于彼此对互补性创新资源的获取。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新时代学术部门科研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4.1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选择科研方向

科研人员可通过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诉求,对自己所开展科研项目的市场化前景进行审视,按照企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科研线路,甚至开启新的研究。科研人员还可以根据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中的信息分析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同行相比是否处于前沿,由此明确或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

4.2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构建产学合作关系

产业界和学术界紧密合作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构建产学合作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模式下,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关系是动态化和开放式的。企业可接触大量的潜在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科研人员也可接触多个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一项创新需求的解决者并不唯一,而是可能有多个解决者同时提供解决方案。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基础或已取得的成果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企业构建联系,参与创新任务的解决。科研人员不仅可能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构建多种合作关系,还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4.3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当科研项目或已有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创新需求相匹配时,便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除innoCentive这种以企业创新需求为主的中介网站之外,还有一些以科研人员自己的发明发现为主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如marblar、inpama。科研人员可以借助这类中介网站来自己的科技成果,探索发明发现的实际应用,寻找可帮助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企业,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4.4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激发创新思维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将企业、学术部门、社会群体、投资人、政府组织等联系在一起,突破时域和地域的限制,形成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知识网络。科研人员可选择感兴趣的创新任务提出意见或者参与其中――即使不能解决难题获得奖金,也可以通过这种网站了解业界的创新需求,了解相关领域的进展,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展示自我。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跳出固定思维或者想法框架的环境,科研人员可与企业、其他科研人员、大众等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4.5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开展科研创新

学术部门应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来开展科研创新,开放组织边界,促进多方力量参与。学术部门可以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与更多利益相关者共同进行科研创新。在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促进科研创新知识的合理外流和吸收,促进学科交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术部门应该重视外部创新力量的搜寻、识别、获取和利用,将内部创新力量和外部创新力量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能力。

目前来看,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这对我国企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和学术部门的开放式科研创新活动开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背景下,相信类似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能够在我国快速萌发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H.openinnovation:thenewimperativeforcreatingandprofitingfromtechnology[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3.

[2]陈劲,陈钰芬.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科研管理,2006(3):1-8.

[3]张超.支持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研发平台功能及建设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12):71-78.

[4]吴晓妹,王章豹,黄希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34-137.

[5]刘春晓.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互联网经济,2015(8):38-43.

[6]李柏洲,孙立梅.创新系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29-33.

[7]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

[8]李文元,向雅丽,顾桂芳.创新中介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以innoCentive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4):54-59.

[9]HowellsJ.intermediationandtheroleofintermediariesininnovation[J].Researchpolicy,2006,35:715-728.

[10]徐宏宇.科技攻关新模式:探索开放式创新[DB/oL].[2015-10-01].http:///list/list.aspx?id=2829.

[11]Schildhauert,VossH.innovationandcrowdsourcinginthesciences[C]//BartlingS,FriesikeS.openingscience:theevolvingguideonhowtheinternetischangingresearch,collaborationandscholarlypublishing.Heidelberg:Springer,2014:255-264.

[12]尚珊,苗菁.中美虚拟咨询企业知识服务中的运作机制比较――以innoCentive公司和疑客中国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8):98-102.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3

【关键词】Steam;数学建模;创新教育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活动设计,Steam教育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做,而且引导学习者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探索中开启学习者的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实现用数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考Steam教育知名学者亚克门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Steam教学过程卡,对数学建模创新教育教学实施环节,提出了数学建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what-材料有什么、要素是什么、问题是什么;How-模型假设、模型准备(学科知识、约束条件、算法工具)、工艺完善;model-建立模型、算法设计、编程求解;test-模型检验、评价与推广、论文写作。在教学模式设计体系中,围绕着Steam的核心理念,包涵了三个主要的特定内容,即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整合多学科知识,以综合创新的形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加以推广和运用。

一、数学建模思想培养

将建模思想培养渗透到Steam教育领域的“做什么”和“怎么做”(whatandHow)中,从对题目材料的读取分析获得信息,材料有什么,要素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将现实问题“翻译”成抽象的数学问题,即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手段进行模型假设、准备、建立、求解,并最终加以解释和验证,直到探究出问题的解,其中所要用到的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无不是围绕数学建模的方法论展开,因此建模思想培养是主线。

二、如何实现多学科整合

随着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的渗透,数学建模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以声、光、热、力、电这些物理学科为基础的诸如机械、电机、土木、水利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建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展通信、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数学向诸如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所谓非物理领域的渗透,一些交叉学科如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数学生态学、数学地质学应运而生,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基础[1]。Steam教育理念是:以数学为基础,通过工程和艺术来解读科学和技术。由此可见,数学建模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借鉴Steam教育理念,融合学科的学习方式,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活动设计体系中,关于How、model和test三大模块中,多学科融合的解决方案便是实施校本课程。例如在建模准备阶段,涉及到的关于数学建模基本方法和各种模型、数学软件运用、计算机编程、普通物理、智能算法、图论、艺术设计概论、科技论文写作有关内容,都相应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由团队中不同的学科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出符合学生数学建模创新思维需要的校本课程内容(包含基本方法、主要模型、算法分析与设计、图论、软件和方法论等),提供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建立一定的建模资源库,对学生进行一段时期的课程培训。不同阶段的完成项目过程中,例如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及检验,需要各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对校本课程中知识的运用,通过解决问题来锻炼学生的Steam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创新的形式

(一)解决方法的创新。解决方法的创新是指不拘泥于传统的只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近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题研究发现,跨学科题型毫无疑问的,当学生拿到赛题的第一时间,关于what的问题,他们必然会展开思索、辨别和讨论,材料涉及哪些学科哪些知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仅仅是数学问题,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它一定会涉及诸如物理、工程、化工等多学科,因此,它必然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运用,它一定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才能解决的问题,而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必然要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去创新,从艺术的角度去完善,使得数学建模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二)学习方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学生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支持问题解决,当涉及内容时能够回顾所学知识并作更深入的理解。比如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基于非稳态导热的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中,学生就要用到高温恒温热源向外不同介质发生热传导时的热学概念并进一步理解Fourier实验定律和温度场分布,来建立热传导偏微分方程组,当要考虑经济成本时必须进一步界定它的约束条件,同时确定最优的厚度组合就要从工艺角度考虑约束条件,很显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既是对所学热学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也是对热学知识最基本的创新。二是三人组成的团队成员能够承认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特点,在融入团队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好自身角色,分工与合作,如何共同努力完成项目,这是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是适应个人与集体如何相处的最好方式,参与者能够感觉到更多的团队认同感和责任心及当项目完成后的自豪感。经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经历过基于Steam的数学建模创新教育训练后的学生,都将在以后其他的学习工作中不由自主地向着勇于钻研、求真务实、意志坚韧、团结协作的良性发展方向努力,这完全得益于在建模训练期间的团队合作学习方式,尤其是学生经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后,他们都会有“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的切身体会。三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自1992年举办以来,赛题主要有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热点问题简化而成,赛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评判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及表达的清晰性为标准,这些既充分开放、又有规则约束的竞赛方式,可以培养慎独、自律的良好道德品质,也充分体现了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革新。

四、思考与完善

(一)完善课程体系。教学中提倡校本课程和建立资源库来整合多学科教学,以Steam理念来促进数学建模创新教育,是在现有的课程和师资的条件下逐步摸索出来的改革举措,毕竟还在不断完善阶段,必然会有不小的困难,比如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学科整合和界定模糊、校本课程的教学安排等问题都将要整体协调,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多元课程选择,将学生置身于数学建模创新活动的中心,进而不断更新、完善基于Steam的数学建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二)形成数学建模创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各学科相互融通,学生要学会如何在解决问题时整合利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Steam教育的兼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延展和兼容性。因此,教师的可持续继续教育是开展数学建模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对教师开展基于Steam的建模系列学习活动、数学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拓展、数学专业教师与各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协作是目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4

专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专题式教学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完成该课程的授课任务和教学目标,又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教师在进行专题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进行专题设计的时候,首先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育部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大纲对教学活动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大纲明确指出,本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为专题的设计提供了范围依据。因此,所设计的专题必须在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反映大纲的主旨,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为切入点。专题的选择既要紧密结合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更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关涉他们所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既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引导他们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每个专题都有一个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逻辑思路展开,即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表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对你有何启示”等,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剖析,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笔者在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关注、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前沿问题,如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出的“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问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出的“未来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问题、“仿生机器人的开发利用”问题等。二是社会热点问题,如“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房价何时能降”、“节假日出门难的问题如何解决”、“社会风气如何改善”、“大学的教育体制如何完善”等。三是与自身相关的问题,如“研究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常常迷茫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最优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等。

第三,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从学科性质上来说,属于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专题时,必须符合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的要求,内容上要充分体现自然、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但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技术,它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研究和考察自然界以及科技运行的基本规律。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与问题。设计教学专题,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回答当代科技革命中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功能。

专题设计举例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共有18课时,最多只能设计9个专题。这9个专题不可能覆盖《教学大纲》中所有讲授内容,只能打破章节的限制,筛选、融汇其中的重要内容。下面仅以6个专题为例,阐释专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专题一:玛雅文明失落的启示。主要是作为绪论部分来讲授。目的是想通过对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和启示的探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与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自然辩证法所具有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特点,以及该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领域,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以及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专题通过对玛雅文明的介绍,着重让学生们分析、讨论两个问题:其一,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是什么?玛雅文明的失落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们分别从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增加、粮食短缺、战争、精神信仰体系瓦解等方面探讨了玛雅文明失落的根源。其二,玛雅文明的失落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哪些启示?答案方方面面,包括要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如此层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专题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第一章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该专题回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始的低层次的和谐到近代人与自然的对抗到现代生态自然观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历史演变过程,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到对抗再到新的阶段上更高层次的和谐,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专题通过一部有关地球的纪录片《家园》,又名《地球很美有赖你》导入,然后着重让学生分析造成今天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中,尤其突出分析了“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与硕士研究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非常有兴趣讨论这个话题,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有着深刻的启示。总之,通过该专题的讲解和讨论,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养成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科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专题通过科学的本质特征来透视科学精神,探讨科学精神的内涵及现实表现,着重讨论和分析当前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及重建的路径,如何掌握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等。专题从“太极高手‘隔空打人’的神功”的相关新闻报道导入,通过对该现象的讨论和分析,揭示各种伪科学产生的根源,揭示科学精神缺失的危害,从而得出培育和重建科学精神以及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专题四:李约瑟难题及其启示。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第四章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专题主要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李约瑟难题的解答方案、李约瑟难题的当代启示。专题以“近代科学为什么未在中国产生?”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开动脑筋,分析其原因。学生分别从经济发展方式、封建专制制度、科举制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探究了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根源,通过分析,揭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

专题五:科学技术中的伦理问题。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第四章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通过对科学技术中伦理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伦理观,掌握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伦理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遵循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专题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案例导入,分析科学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伦理维度,以及技术的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包括航天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问题、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等。通过对当前科技伦理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伦理观,才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性引导,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的福祉服务。

专题六:学习十报告精神。涉及《教学大纲》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专题主要是把十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融入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深入讲解,通过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我们党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解科学技术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专题以作十报告的视频导入,简要介绍十召开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理论创新和重大意义。重点分析和讨论三个内容:第一,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第三,如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才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只有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总之,通过该专题,将十报告的精神实质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专题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题式教学既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进行专题设计的时候,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点,每个专题要关注和讲解不同的问题,要各有分工。看起来好像与其他专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分工的基础上,又要注意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每个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分析、揭示出来。比如,讲自然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人的实践活动或科技活动的影响,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离不开科技,同样涉及科技伦理问题等,这样看似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自然、科技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5

关键词:tRiZ 组织创新 煤炭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14-02

引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加快煤炭技术创新。强调围绕煤炭资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术、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配套技术、煤矿重大安全隐患防治技术、煤炭洁净加工转化与利用技术、矿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加强科技攻关。

当前,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是事关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企业必须把该项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着眼于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运用tRiZ理论,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发展的纵深度,大大加快其创造发明的进程,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公关和技术储备,增强科技对企业经济实力增长的带动力。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囊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面广,环节多且复杂,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要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健全技术创新组织,以保证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因而,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配套组织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tRiZ是解决工程领域技术难题的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和理论。但不能直接用于企业组织创新,其主要原因是结构失效。企业组织创新主要基于事实和实例,因而tRiZ的应用受到局限。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本体论思想,企业组织的复杂问题可以转化为结构化问题。因此,在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层而上,工程领域创新与企业组织创新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并均以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论为基础,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发明创造与创新的主要手段。目前企业组织创新多局限于理论层而的研究探讨,缺乏可操作性。通过解析tRiZ的过程与框架,来构建企业组织创基本框架与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一、tRiZ理论简介及评价

tRiZ是俄文“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缩写,是指导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科学。它起源于前苏联,流行并发展于欧美,被西方国家誉为“神奇的点金术”;它使得创新走上了方法学的道路,克服了传统创新方法随机性、无序性等缺点,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和灵光一现式的偶然;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快速地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概念方案,大大加快创造发明的进程,并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其两大革命性的成果包括:(1)总结出了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技术系统的进化和发展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2)提供了一系列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方法和原理。

具体而言,tRiZ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创新设计问题解决工具: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一场分析法,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性,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知识库等。这些工具为创新理论软件化提供了基础。从而为tRiZ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可以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缩短50%的产品上市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的创造学大师乔治・普林斯曾经评价过tRiZ理论,他说没有见过任何另外的发明理论和方法能像tpdZ这样给人们提供这么丰富多彩的既实用又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工具,tRiZ不愧是一件瑰宝。tRiZ理论推广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卢志扬教授认为,研究推广创新方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现有tRiZ工具的传播和应用都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创新思维。tRiZ理论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是协助人们解决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体系,这种理论大大强化了人类自身的能力,直接将人的思路引向问题的核心部分。

二、煤炭企业内部组织创新动力

2000年以来,原中央属煤炭企业按照国家发展大公司、大集团的要求,制定了发展规划,进行快速发展壮大,实现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同时,国家对煤炭企业提出了分离企业办社会和辅业改制等。原有的组织结构已经影响到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组织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1、环境因素分析。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对外部环境连续的适应过程。一个组织结构受到环境的影响原因就在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一些组织面临相对稳定和简单的环境,另一些组织面临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因为不确定性威胁着组织的生存,组织结构的调适就是减少环境不确定的一种措施。

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在组织结构上的新一轮调整。从国内环境看,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煤炭兼并重组作为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000家减少到4000家,锐减7000家。这预示着国内煤炭行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煤炭行业由极度分散正在走向集中。至2020年,国内煤炭行业亦将形成大集团竞争格局,从而以强大的实力赢得在全球煤炭市场的优势地位。

2、发展战略分析。企业创新行为最原始的动力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企业自身生存与成长的动力是企业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企业一个复杂的人造系统,维持自身生存和实现自身成长是企业的本能,来自企业生存与成长的动力是企业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随着素质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必然突破原有的组织形态,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行为规则和组织流程方面有所创新,为下一步的成长奠定基础。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战略要求,现行煤炭企业组织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发展。中国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中国煤炭工业的集团化布局正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快速形成。一方面全国各大煤炭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实行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难以实施综合经营战略;另一方面现行煤炭企业组织模式造成的分散投入,使企业难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同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组织创新,才能在组织上保证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3、规模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01年以来,煤炭主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神华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东兖矿集团、河南平煤集团、河南永城煤电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阳煤集团、山西潞安集团等企业年煤炭产量都达到了

300万吨以上,神华达到了2亿吨以上、大同集团达到了1亿吨以上。同时,其非煤产业,如电力、焦化、建材、机电修造、服务贸易等多种产业也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的已达到了企业的半壁江山。由于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企业原有的人员和管理体制无法对各个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指导,许多带有行业特点的重大事项,集团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决策。

4、技术分析。我国煤炭企业近年来大力推进生产自动化、大功率化和信息化,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国有煤炭企业的井下煤炭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同时,对煤炭工人技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使得传统的靠人工到现场操作的方法获得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其他非煤产业,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动化程度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对员工技术的要求更新换代,很难由一个单一的以煤炭管理为主的技术部门对企业进行管理,这使得原有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技术的特殊性和竞争的加剧,各产业的相关技术不断变化,也要求企业进行组织创新。

三、tRiZ促进煤炭企业组织创新的一般原理

应用tRiZ理论解决企业组织创新实际问题时,完全挪用工程领域的理论框架并不可取,解题工具仅仅利用40个创新原理和冲突矩阵使用面太窄。其一是tRiZ的很多原理不适用于企业组织,其二是企业组织的问题要比工程领域的创新求解复杂得多。

tRiZ给出了实现创新遵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创新始于识别有害冲突;在创新解决方案中,解决所识别的冲突并不破坏冲突结构;源于理想和功能之间矛盾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冲突是有限的;由技术发展历史来获取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其局限性且只适用少数几类。

根据工程领域tRiZ与企业组织创新问题求解原理在科学方法层面上的一致性和煤炭企业组织问题的特点,通过下列步骤来完成企业组织系统化创新问题的求解方法的构建,见图1:

1、分析并充分理解tRiZ思维方法、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根据tRiZ的思想和基本哲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深入分析tRiZ研究的原理、流程和方法,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特点,构建面向煤炭组织创新领域的tRiZ理论体系。针对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在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增减,确定生产经营管理参数,进而构建一个新的生产经营管理冲突矩阵,并且修改40个创新原理,作为改善的策略。充分运用物质一场模型功能描述的特点和76个标准解。拓宽解题工具。

2、从本体论的角度识别tRiZ理论的构成要素。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一般情况下,创新基于两个条件:一是某一特定领域或目标的信息与知识;二是创新的技术、方法与过程。从本体论的角度,创新问题求解可以看作是系统矛盾冲突问题的解决,并表现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对应地确定企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矛盾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结构对应关系。

3、根据对偶原理提供组织创新新视角。基于科学方法论,并根据对偶原理,参照tRiZ理论框架和实现技术,建立企业组织创新问题求解的原理。根据戈登提出的对偶法: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创新过程。二是学习过程。创新过程产生于变熟悉为新奇的过程,即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新是将信息针对创新问题冲突重新安排。在抽象的哲学和方法论层次,非工程技术领域创新原理与tRiZ原理具有相似性。

4、为组织问题寻找等价的方法体系。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很多tRiZ工具并不适应于非工程领域创新,需要在本体变换的基础上针对非工程领域创新进行修正。通过采用本体论和系统理论来描述和表征组织创新理论框架,构建组织创新理论与实现技术框架。具体实现方法是根据对偶原理寻找企业组织创新方法体系。

5、用组织领域实例进行确证。根据非工程领域创新理论框架和基本思想,需要用组织创新领域的具体资料进行修改和验证,并且具体化地深入分析,这就需要根据事实进行确证,通过相关领域专家的工作对其有效性进行论证。由于组织创新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求解大多是依赖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对比。已有经验、实际案例、相关领域的问题求解的启发机制等都在非工程领域问题求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计算机辅助创新(Cai)。现代的Cai技术是“创新理论+创新技术+it技术”的结晶,使tRiZ理论不再只是专家们才能使用的创新工具,降低tRiZ理论门槛的同时,也加速了tRiZ理论的传播应用。基于上述创新原理可以实现企业组织辅助创新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适应于企业组织创新的软件系统,可通过本体转换完成创新问题的表述、创新求解、创新知识管理和知识本体间的映射和转化。系统涉及到的企业组织创新原理,来自对于非工程领域创新原理的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理论和企业组织创新理论,其中大量的管理案例和管理实践来自于主流的企业组织管理学著作。效应知识取自与企业组织密切相关的制度、结构、战略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非线性科学和复杂系统理论在管理科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根据工程领域创新原理可以看出,实现创新需要遵从创新思维规律以及大量的知识和结构化的创新方法的支撑。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工程领域创新问题求解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将工程领域创新理论tRiZ引入企业组织创新是可行的并且是可操作的,是解决企业组织创新基本技术框架和基本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因此,基于工程领域创新理论应用于组织创新问题的基本技术框架和思想,针对煤炭企业组织创新一般原理进行研究,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配套组织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运用tRiZ理论提升大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效能及相关组织模式研究》(编号11542216)]

参考文献:

1.altshullerG.CreativityasanexactScience.GordonandBreach,nY.1982.

2.何川,张鹏,陈利琼.tRiZ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35(5):19―23.

3.根里奇・阿奇舒勒.哇,发明家诞生了[m].范怡红、黄玉霖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书评.

4.亿维讯.美国南加州大学卢志扬教授来访,谈tRiZ理论发展[eB/oL].2008-09-11,省略.cn/tRiZShow.

5.郭韬.滕响林.企业组织创新的动力系统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3.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6

关键词:数学建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对经济知识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有了很好的成效,不管是从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方法、内容、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时代的过去,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让高等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与时俱进,培养更适合时代进步的创新能力人才,这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满足时代需求,培养创新能力人才

工业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我们现今面临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旨在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存储以及消费之上,知识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要求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在生产模式上工业经济追求批量化生产,知识经济追求多样化、少量化的柔性生产,创新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及灵魂。如今社会对于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去适应时代影响下的创新产品的问世,以及宽厚的基础知识。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不同知识信息的学习和理解,并且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思路、方法、手段,有新的创意、设计以及新的模型,能够迅速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高、技术操作熟练的优秀人才,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核心就是创新能力,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数学建模和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什么?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手段、思想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抽象的合理假设实际问题,对数学模型以创造性的得以求解,然后在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分析,经过验证并且对不足进行修改,让数学模型能够不断的完善,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手段,通过数学进行思考的方法,对数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沟通起到桥梁的作用,数学建模能够合理的抽象和量化现象和过程,实验和模拟主要运用数学公式,再通过计算机对数值进行模拟和计算,也对数学在社会和科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为国家创造数学领域的创新人才的必然条件。

通^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出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且能够生产出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形式,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还表现在对知识的应用、改装,对新方法、新思路的发明,这是一种创新的意识,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更能敏感的把握机会,更是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应变能力。知识的掌握、经验以及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建模就是需要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利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就是为了训练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创造性的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

创新能力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建立、需要选择方法以及使用软件,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当然了,新的思路和理论的提出也很重要,在这些基础上新的产品、技术也就产生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还能够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有一个更好的激发,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敏锐的感受和领悟实际问题,更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数学建模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当中,多会利用典型的案例训练,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以问题需要为依据,引导学生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利于学生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开拓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能够让各种应用问题更加科学化、严密化、精确化,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真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第一,数学建模课程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上主要是利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这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有着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通过分析问题、获取知识、提出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学生和实际为中心,师生共同对生动有趣的典型事例进行探讨,例如,用1000辆自行车在某个城市开三家出租店,分别是1店、2店、3店。出于顾客方便,可以从三家店任一家租车以及还车,通过调查得出表1的结果。

教师针对案例提出问题“三个店分别建多少车位合适?”、“每辆车最先放在1、2、3店的车,一段时间后需修理应到哪个店去寻找?”这样的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和所学的知识、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经验,这整个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第三,对数学建模课程的训练和教学实践说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点:(1)善于对实际工作者所提供的原型中,能够有效的抓住其数学本质的洞察能力。(2)将实际问题抽象和简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解释、分析问题通过数学方法推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应用的双向翻译能力。(3)在数学建模课程当中,对于实际领域的联系更为宽广、实际案例的应用更为丰富,教科书和无例可循的参考文献。以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背景,能够对新知识和经验迅速的把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将获得的新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这凸显出对新知识摄取与应用能力的作用。(4)数学建模课程就类似于在开设一个小型的科研活动,这需要师生互相理解、支持、协调以及集思广益的解决问题,它更是一个群体合作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四、结束语

就我国目前来看,最大规模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且这项活动已经被社会各界的人士所关注,数学建模课程及竞赛的发展是一个好的开始,更是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不断的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未来道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富强.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6(02).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7

tRiZ是一种激发创新思维、科学系统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企业通过运用tRiZ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技术解决的时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积极采取科技创新方法解决企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应用tRiZ创新案例介绍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来提升在市场中的占有量,而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内容就是解决企业产品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某企业生产的逆流冷却干燥机分料系统为例,在设计该产品时其存在减速机电容易损坏的现象,该技术问题一直影响该产品的使用效率,因此解决该技术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瓶颈。因此本文利用tRiZ中的问题分析方法对该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此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

1.1该技术问题的描述

该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水分被蒸发的现象,进而造成物料水分过小而对机电的使用寿命构成影响的问题。其工作原理就是将物料进入该机械后,形成物料层,经过系统的分离,将物料进行均匀分布的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由于干燥机内的热风与物流是直接接触的,因此其在处理大产量的物料时,往往会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会导致减速电机的损坏,因此需要针对该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2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形成初步的解决思路,并且对该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构建技术系统组件模型,对其根据市场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当该设备的箱体面积比较大时,就会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该处入手,改进分料盘及料靶。

2tRiZ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运用机理

2.1构思阶段

在对该机械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之前,需要经过严密的构思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相关人员要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市场需求分析,然后在对该设备的性能技术进行改进设计。而tRiZ理论则为构思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首先tRiZ理论能够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teiZ理论包含的智能小人法、九屏幕法以及金鱼法等技巧,对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tRiZ理论所提供的培训能够让相关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方法的核心,从而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其次提高构思效率。市场对该产品的反映会影响到该产品性能的改进与创新,以此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而tRiZ理论则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研发技术。该理论所包含的的技术进化S曲线、技术进化规律以及需求变化规律等都会将企业的市场发展情况、企业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构思出符合市场的产品。

2.2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主要是根据对机械产品性能的总体构思思路,根据构思对其进行实践操作,以此生产出具体的实物。在一个机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以农业机械设备性能创新为例,其不仅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参与,而且还需要生产车间工作人员的参与,由此可见实践环节影响因素的增多,需要及时发现有效的信息,进而提供给具体的生产,而tRiZ理论则具备该特点:首先其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问题,并且给予解决。tRiZ理论具有一定的简化特点,其可以将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处理,以对复杂问题的分解、细化等方式进行分析,根据矛盾矩阵对焦点问题进行直接分析,以此快速有效的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该理论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源使用而获得更大的功能,这对于市场竞争的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该理论也与当前构建节能型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而且该理论是在研究了大量的专利技术之后进行的总结与归纳,是综合多因素而形成的,因此其能够有效对资源进行优化配;最后提高了企业创新的凝聚力。该理论能够最大功能的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2.3扩散阶段

当企业在解决了具体的技术问题之后,企业的产品就会快速的投入到生产中,并且经过系列的运输、销售之后流入到市场中,从而为且创造与收货利润提供机会。而tRiZ理论则是保证企业产品被市场认可的重要依据:tRiZ理论所提供的S曲线技术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关键技术的解决提供帮助,判断企业生产的设备是否符合市场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通过tRiZ理论还可以对当前企业产品的技术进行判断,如果该技术领先于同行业的技术,那么企业就可以扩大生产,相反企业就需要对关键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3企业应用tRiZ科技创新的优势

在竞争尤为激烈的当前时代,各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积极创新。tRiZ理论是实现创新设计的有效方法,与以往的头脑风暴法等相比,其优势更为突出,不但对创新的内在规律做了更深入的分析,而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尤为重视,强调对矛盾的解决,不再逃避矛盾,另外,其随机性也有所降低,而是在研究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开发的完整过程。大量的实践表明,对tRiZ理论加以合理应用,能够对问题情境进行系统分析,尽快触到问题本质,发现存在的矛盾,并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而且有利于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从多个新的角度分析问题矛盾,并估测其未来趋势,在提升创新速度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4推广tRiZ理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4.1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企业要充分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营造重视应用科技创新方法的氛围: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各种媒体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阐述实施tRiZ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意义,在全社会形成相互弘扬科学创新的精神;其次政府要合理引导技术创新,将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形结合,以先进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员工创造丰厚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后政府要引导企业培养先进的创新理念。企业要帮助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创新的意识,让企业员工自觉运用科技创新意识指导技术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2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师资团队的理论水平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形成创新方法师资和技术人员梯队。加强人才引进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的良性竞争和流动,吸引、凝聚和培养一批具有综合交叉能力的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高层次科技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inventiontool),开创创新服务网站,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境内外创新方法学术研讨、交流、论坛等活动提供平台;建立技术难题解决案例数据库,并进行深化推广扩散工作。

4.3帮助企业建立创新团队,并对创新方法在企业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进行专项支持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tRiZ高等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项目管理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客观规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集成。其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项目管理作为职业教育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结构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由于职教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求知欲望强,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今后在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立是在2000年以后,发展尚不成熟,内容却已相对陈旧,其侧重点基本上讲述实施项目管理的具体步骤,强调进度计划方面的问题和有关净现值计算、成本估算、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实践知识。所以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一、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原则

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运用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以往课程过于偏重理论细节的传授,我院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课程改革,注重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和掌握,而减少了研究数学模型(例如网络计算模型)的课时,改变了项目系统分析,工作活动逻辑关系安排,实施方案的拟定、比较和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激励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1.注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创新改革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由于项目管理注重实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以这类项目为对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2.注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备性。立足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整体系统,以揭示项目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现行的建设法规为依据,全面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认识,对工程项目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整体优化的管理理念,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3.将创新改革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相结合。这一原则很重要,因为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工程项目(如软件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类工程项目中,由于角色和层次不同,项目管理工作差异也很大,有时甚至采用不同的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也会带来项目管理工作的差异,所以创新改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tRiZ创新理论概念与应用

1.tRiZ创新理论概念。tRiZ是俄文单词“解决创新性问题的理论”首字母的缩写,对应的英文为tipS(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该理论由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altshuller及其同事提出,其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他们通过研究,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了tRiZ理论体系。对于一些可能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创新性问题),可以从现有专利中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模式,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进行解决,同时反过来它又可以扩展类似问题的知识库。综合运用这些规律,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tRiZ理论在科学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创新作用,因此也可将其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

2.tRiZ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意义。tRiZ理论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全球的创新和创造学研究领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经历了理论创建与理论体系的内部集成后,tRiZ理论正处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与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集成阶段,尤其是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实践证明,在职教中运用tRiZ理论,开展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可大大加快学生的创造发明的进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三、tRiZ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具体应用

1.tRiZ矛盾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矛盾是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认为创造性问题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矛盾的问题。工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可以归结为三类:一类是物理矛盾,一类是技术矛盾,一类是管理矛盾。

物理矛盾是指系统(系统指的是机器、设备、材料、仪器等的统称)中的问题是由一个参数导致的。其中的矛盾是,系统一方面要求该参数正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求该参数负向发展;对于物理矛盾的解决,tRiZ提供了四个分离原则: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物理矛盾在工程项目中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面研究。

当技术系统某个特性或参数得到改善时,常常会引起另外的特性或参数劣化,该矛盾称为技术矛盾,而解决技术矛盾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优化设计”,但每个参数都不能达到最佳值。技术矛盾就是指系统中的问题是由两个参数导致的,两个参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管理矛盾是指子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tRiZ的发明者G.S.altshuller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总结出工程领域内常用的表述系统性能的39个通用参数,通用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设计技术与工程进度之间、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都存在技术矛盾。“优化设计”也可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费用、工期优化问题。

所谓管理矛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子系统之间产生不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整个系统产生问题。比如:一个部门与另一个部门的矛盾,一个施工工艺与另一个施工工艺的矛盾,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的矛盾。虽然各个部门、各个施工工艺、各个设备等都达到了自身系统的良好状态,但对其他系统产生副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而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除此之外,工程项目进度、绩效、采购、成本、质量、合同和风险管理等都存在管理矛盾。

2.tRiZ理论中的RtC算子。资源(Resources)、时间(time)、成本(Cost)算子是将资源、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tRiZ给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僵化的、静止的,也不是盲目的、漫无边际的,而是力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过去和未来,同时又是灵活的、富有想象力的,这些都是创新思维所应该具有的特质:(1)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定功能。传统思想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必须建立相应的装置或设备;而tRiZ则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不必引入新的装置和设备,而只需对实现该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2)任何系统都是朝着理想化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向着更可靠、简单有效的方向发展。系统的理想状态一般是不存在的,但当系统越接近理想状态,结构就越简单、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3)理想化意味着系统或子系统中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这就可以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tRiZ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的改革

在国外,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学的教育非常普及,tRiZ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而在国内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首先,基于tRiZ创新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或讲座,重点介绍其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例;其次,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该理论的意义,以及其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本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通过该课程学生能明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在生产实际中有许多急需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中,多数都涉及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1.案例教学。tRiZ理论课程其实质就是从发明中来到发明的一门学科,所以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案例,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许多案例,但是其中的工程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等特征。在案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将案例中的知识加以创新运用到将来的工程项目中。案例教学就是不断地肯定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潜力,在收敛的状态下发挥其想象力。

2.课题讨论。引入tRiZ创新理论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延伸,给学生引导讨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和信息,让学生在讨论中扮演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个角色,而教师则给与讨论方向的把握,以及正确积极的评价。如让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监理等角色,遇到实际工程问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然后把问题解决。

五、结语

将tRiZ理论引入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中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创新规律,同时可以为未来创业者、实践者提供创新的思想武器,而创业活动则可以使tRiZ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笔者只是简单地论述tRiZ理论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几个方面的应用,希望今后的研究着力于创新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和教学过程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5).

[2]郭筠.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9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抓稳定”的总体要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为载体,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把科技惠民、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提高科技干部整体素质和科技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分析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科技局党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聚焦提炼的主要问题,重点整改落实五个方面问题:一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确立。三是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科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整改落实措施

(一)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抓紧完善《*市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争取早日由市政府出台。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分解任务,加强督导,强化考核,力争构建创新型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政策法规科;责任人:*。)

(二)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建设

1、抓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领域的项目。实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建设船舶修造、电力装备、冶金专用设备、铁路器材配件等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示范等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煤港粉尘治理、污水治理等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高新技术科;责任人:*。)

2、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实施一批新优品种和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与产业化技术开发。(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农业科;责任人:*。)

(三)强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1、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园区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港城创业中心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3-5家示范作用强、特色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医疗电子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等领域,谋划建设1-2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各县、区科技局根据各地产业特点,结合各地科技园区建设情况,通过规划制定、项目支持、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科技园区或产业基地建设。(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高新科、信息产业科;责任人:*、*。)

2、加快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研究制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相关领域科研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围绕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与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10个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试验室的管理,提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申报省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发展计划科;责任人:*。)

3、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工程,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努力建设富有我市特色的,市、县(区)协调,综合与行业功能互补的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1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指导和支持现有孵化器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谋划建设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高新科;责任人:*。)

(四)着力推进科技强企战略

1、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会同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争取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并积极协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高新科;责任人:*。)

2、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企业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0家,形成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创新基金计划。(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高新科;责任人:*。)

3、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工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推动部级大院、大所在我市建立研发和产业基地,鼓励他们的技术向我市转移和推广应用。一是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支持中科院计算所*分部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举办中科院应用技术项目会,为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开展技术、项目合作搭建平台。二是积极推进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深入开展与清华大学软件与管理研究所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扩展合作领域,充分利用省校合作资金,鼓励企业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三是推动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全面深入展开,积极落实各项合作内容。四是继续推进与驻秦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燕大、东大*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大海洋学院及玻研院、视听所、果树所、水产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紧密合作。(牵头领导:*;责任部门:综合计划科;责任人:*。)

(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1、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法》及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经正式颁布实施。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科学技术进步法》的宣传。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国家出台了77条关于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全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学习,要抓紧研究,认真解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

(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政策法规科;责任人:*。)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落实《河北省促进企业专利工作规定》和《*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作用,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牵头领导:关骋遥;责任部门:知识产权科;责任人:*。)

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立项过程中,要把人才培养当作重要标准之一,优先支持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对成绩显著的创新团队以适当方式给予持续稳定的滚动支持。(牵头领导:*;责任部门:社会发展科;责任人:*。)

4、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和政策,集成科普资源,推出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普教育基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好科普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机制,创新活动形式。(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政策法规科;责任人:*。)

5、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加强科技宣传。高度重视科技宣传工作,密切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争取媒体的支持,加强对科技创新典型事迹和重大科技活动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社会氛围。(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办公室;责任人:*。)

(六)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1、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及时了解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前沿动态,借鉴先进地市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不断开阔眼界、完善工作思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着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能力。(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机关党委;责任人:贾莉敏。)

2、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抓住科技工作中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在思路上不断开拓、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勇于克服困难和各种不利因素,善于把上级的决策要求与科技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创新的良好氛围。(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机关党委;责任人:贾莉敏。)

3、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每年排出调研时间,确定一批事关全局的重要课题,及时掌握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以及对科技工作的建言献策。加强局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的紧密联系,结合工作联系点,积极帮助解决地方科技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整改,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办公室;责任人:*。)

4、廉洁从政,建设坚强班子。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重大决策程序,建立专家决策咨询顾问制度,使决策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和各项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齐心协力把科技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党风正、团结紧、讲创新、争一流、严自律的战斗集体。(牵头领导:*;责任部门:监察室;责任人:*。)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此要高度重视,“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整改落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整改落实工作的领导。局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各自分工负起责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带头落实整改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整改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2、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局党组查找出来的主要问题,按照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积极加以整改。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通过明确整改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进行整改。

3、落实整改责任。对近期可以落实的整改措施和需要完善的制度,通过明确整改任务、落实整改责任人和具体承办科室等加以重点整改。对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较长时间探索才能建立的制度和整改时间跨度较长的问题,通过明确主要责任人和责任科室、年度整改目标及考核办法等进行落实。

4、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及其他问题,认真从制度上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建立长效机制,并紧密结合常规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及时将整改过程中的新鲜经验和整改成果制度化。已经较为成熟、在活动期间可以通过制定或废止、更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的,抓紧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并颁布实施。

科技创新问题及解决方法篇10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西蒙;泛科技途径;科技整合之路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我曾经在许多科学迷宫中探索,这些迷宫并未连成一体。我的抱负未能扩大到如此程度,使我的一生有连贯性。我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尽了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这也就足够了。”――1991年,西蒙在自传《我的生活模型》一书中如此自描

赫伯特・西蒙是20世纪文理兼通的一位科学奇才。

他1958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1975年因为在人工智能、人类心里识别和列表处理等方面进行的基础研究,荣获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全美计算机械协会的a.m.图灵奖,1978年以历史上唯一的非经济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广泛引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开拓了行政学研究的新视野,使行政学研究由狭隘的单一学科的概念框架迈向了“泛科技途径”的科技整合之路。

一、西蒙行政理论研究中对跨学科的应用

当今任何论及公共政策以及组织理论的著作中,无不提及西蒙的卓越贡献,西蒙甚至被视为“决策”的代名词,于是我们以西蒙行政学思想中的主要理论――决策理论的研究过程为例。

西蒙对决策行为研究起始于组织决策的过程研究,他认为研究组织管理问题必须从探索人的决策行为入手。从逻辑层面看,所谓决策就是要求从全局的角度看待所有备选方案及其所导致的全部结果,并使用价值系统作为从所有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决策准则,符合这一要求的又称为理性决策。而实际上,我们对决策结果的了解总是零零碎碎,不完整的。西蒙认识到问题根源在于人的知识和计算能力的局限性即理性的局限,并进而从心理层面分析决策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已形成许多应对这种理性不及的机制,包括“沉没成本”的存在、可训练性、习惯、注意力等,这会给决策带来些许理性。

此外,人的决策行为的研究不仅产生了以组织决策过程为核心的组织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有限理性思想。有限理性是指由于人的知识与计算能力的局限性,决策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标准,理性是有限的。然而决策理性是有限理性这一观点必须经过更严格的检验,西蒙接触到计算机并了解到计算机功用之后,一个创造性的想法产生了,即用计算机的问题解决程序去模拟人的问题解决实际过程。此时,西蒙研究的问题正式升华为“人类问题解决”。

为探索人类问题解决,西蒙提出了符号系统概念,认为计算机和人脑都是符号系统,都能产生智力行为。计算机智力是通过程序运行表现出来的,程序结构和运行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思维。西蒙的研究表明,人脑作为符号系统基本上是序贯运行的,表现在它一次只能处理几个符号;正被处理的符号必须存放在特别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结构中。这就为人类知识与计算能力的局限即决策理性的有限提供了科学证据。

不同表征既与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关,又与这一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结合。在问题不同表征下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能够形成对人的决策行为研究的多个层面。

二、西蒙跨学科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总结

西蒙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涉猎和游历使他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无疑令其行政学研究如虎添翼。而他在调动和串连自己多方面、跨学科知识过程中的游刃有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西蒙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移植。一般情形下,一个学科往往具有自己的方法传统,这既可以起到推动认同这种传统的研究者的聚集,也可以凸现本学科的学术特色,但久而久之,这一方法传统也会成为该学科研究拓展的桎梏。西蒙在涉足新学科领地时,很少受该学科方法传统的束缚,相反他却积极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转移并深植于新学科领域,从而打开了新的研究局面,并做出惊世的科学成就。

合作研究是科学研究尤其是跨学科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实现知识在不同合作者之间频繁而密集的流动、转换,从而实现知识创新。西蒙与纽厄尔合作了多年,他们在知识兴趣和方法上并不完全相同。纽厄尔对创建描述行为的形式语言和符号系统的兴趣更大,而西蒙更关注模型与所观察的人类行为的一致方面。二人互补的知识结构和关注点,促进了知识在他们头脑间迅速转移,再生。西蒙形象地表达了这一重要的启发式,与他们合作,“你会发现所有你需要的程序都储存在你的朋友之中。只要你不过多干预,这些程序会富有创造性和富有成效地执行任务。”

从某种意义说,科学研究就是把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流动、转换发生在科学研究过程的始终。西蒙不仅仅能将各类旧知识串联互动,经过“化学反应”后重新盘活,推陈出新,转换成了新知识,而且还能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合理移植。将“泛科技途径”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今后跨学科研究的启示

跨学科研究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要在跨学科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研究者应该重视对前人实践的总结。西蒙跨学科研究经验极为丰富,通过对此展开深入分析,可以获得更多有益的启示:

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问题,一直是跨学科研究的主题。跨学科研究中,对所研究的重大问题的不同表征,既可以充分利用题表征所依托学科的资源,又可以在多层面研究的互动中丰富和完善对问题的理解。

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在于多学科资源,研究方法的移植是这一优势实现的重要途径。不受任何学科传统方法的束缚,大胆借用、移植其他学科的方法,有助于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创造新知识,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换,是跨学科研究的目的所在。跨学科研究应重视问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实现知识转换的不同方式。

四、结语

人的决策行为是西蒙一生的学术志趣所在,看似毫无关系,风马牛不相及的几门学科,被西蒙巧妙地调动串联,统一于人的决策行为这一永恒主题之中,均能为其所用,最后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当前背景下,各大学科领域中,已知的知识相对丰富并且成体系,要实现学术创新,必须充分理解和领悟跨学科研究,让“旧知识”在泛科技途径的影响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于打破创新瓶颈,让科技整合之路越走越宽。这种跨学科的思路和方法,是留给我们后辈学术研究的巨大财富。采用泛科技途径研究事物和问题,不失为一条富有钻研价值和潜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西蒙.我生活的种种模式[m].曹南燕,秦裕林译.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