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47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1

【关键词】肾虚血瘀证;补肾化瘀;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8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为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并伴有局部和全身骨质的丢失,形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Ra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并发骨质疏松,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Ra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是正常健康人群的2倍[1]。因此,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提出的Ra治疗指南增补文件中[2],就强调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学术界也围绕着Ra并发骨质疏松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但是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3]。因此,重视Ra患者op症的早期防治对疾病预后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虚血瘀证的理论基础

根据“骨质疏松症”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等范畴。《素问・痿论篇》中论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所合》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素问・宣明五气篇》明确指出:“肾主骨”。以上论述说明骨之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骨才能得到骨髓的滋养,骨骼强健。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近贤焦树德教授[4]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素体肾虚特点,因肝肾同源,共养筋骨,肾虚则髓不能满,真气虚衰,如感受寒湿之邪则乘虚侵肾。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其同气相求,深袭入骨,痹阻经络,气血不行,关节闭涩,筋骨失养,而致关节疼痛,畸形。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肾虚证是常见病机。同时诸多研究证实肾虚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常见病机[5、6]。有研究发现,肾虚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7、8]。因此,对于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骨质疏松症,肾虚不容忽视。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肾虚与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9]。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下降,使成骨功能下降,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0]。

此外,痹证日久,不仅外邪充斥经络、骨节,痹阻气血,而且留邪与气血相搏,津液不能随经运行,凝聚成痰,血脉涩滞不通,进而成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卷下・痹证有瘀血说》提出:“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明此义,治痹证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因此,在Ra病机中,寒凝津成痰,湿停聚为痰,热灼津为痰;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湿性黏腻则阻碍气机,血受热则煎熬成痰;痰与瘀相互为患,既可因痰致瘀,亦可因瘀致痰;痰能滞气,气被痰阻,血行瘀滞,痰瘀相杂,导致痰瘀痹阻,胶固难化,深入骨骱,侵蚀骨质,导致关节畸形。外邪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浊,日久亦可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津停为痰,血停为瘀。瘀血阻络,骨骼失养,必渐见骨痿。Ra病程中,在各种炎性细胞、致炎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全身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关节局部组织也因发生炎症反应、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11]。血瘀的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瘀血可以造成骨小梁内微循环障碍,导致血液中的钙不能正常进入骨骼,而发生骨质疏松[12]。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内有微血管的改变[13]。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残存骨小梁负荷加重,易发生骨小梁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骨质疏松与血瘀交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14]。而临床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法可改善骨质疏松[15、16]。

Ra继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本,以瘀血阻络为标的骨骼疾病。近代医家多依据“肾主身之骨髓”及“久病入络”这一基本病机,围绕补肾益精壮骨、活血化瘀法治疗Ra继发op症展开论述。

二、补肾化瘀法的实验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Ra所继发的0p症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量实验证明,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调节微量元素平衡或促进或改善血循环等作用来防治Ra继发骨质疏松症[17]。如郭氏等[18]研究发现,续断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氏等[10]研究表明,淫羊藿可增加成骨细胞的衍化和增殖,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有效的维制去势大鼠的骨量。李氏等[19]证明,由淫羊藿、蛇床子等组成的中药补骨二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同时有抑制去势后骨高转换率的作用,从而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陈大忠[20]用骨活胶囊(由当归、黄芪、续断、白芍、桃仁等多味中药组成,有活血养血、舒经活络之功效)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进行研究表明,血清钙、磷含量,骨密度值明显提高,并有耐疲劳作用。李澎涛等[21]观察了益髓胶囊(丹参、淫羊藿、杜仲、黄芪、没药等)对老年大鼠骨质形态及相关机能的影响时,发现该药是通过益气活血作用改善微循环灌注,从而对骨营养产生积极影响,抑制骨的丢失。李芳芳等[22]通过比较性研究发现补肾方药和活血化瘀方药(当归、川芎)均有明显延缓去势引起的大鼠骨量丢失的作用。邵敏等[23]通过对骨康方拆方研究结果表明,活血中药可以明显加强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可提高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血清雌二醇含量。张荣华等[24]利用补肾和活血化瘀方药结合组成补肾活血液(仙灵脾、熟地、牛膝、当归等),进行了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证实其对模型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为刺激衍化成骨细胞,作用于骨形成环节。

三、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研究

目前对于Ra继发op症的治疗多是联合用药,在治疗Ra的同时给予传统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或tnF-α拮抗剂等,由于其费用昂贵以及副作用较大,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学运用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治疗Ra并发op症中优势明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程栋[25]从近5年100篇有关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资料中使用过的组方中,单味中药重复使用率超过50%的有16种中药,如:淫羊藿、菟丝子、泽泻、仙茅、杜仲、蛇床子、何首乌、怀牛膝、熟地、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肉苁蓉、补骨脂、巴戟天、黄芪,这16种中药的总的功效为补肾壮阳或补肾滋阴之品。谭清武[26]对六年来临床报道的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效果的26首方剂比较发现,涉及的活血化瘀药物频率最高的依次是当归、牛膝、骨碎补、续断、川芎、自然铜、丹参、延胡索、三七、地龙、鸡血藤、桃仁、穿山甲。张荣华等[27]总结了十余年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临床用药,发现活血化瘀药使用占药物总使用频次的l5.71%。龙宽斌等[28]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疗效,不仅有效缓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而且对原发病也有一定疗效,尤其对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激素的患者,有利于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许氏等[29]用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96例,多数患者腰腿痛症状得以改善,其中88例经X线摄片提示,骨密度与骨小梁明显改善。李卓伶等[30]则运用补肾化瘀法治疗Ra继发op症,结果显示,补肾化瘀法可能具有提高性腺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Ra的治疗有辅助作用。水正等[16]采用辨证分型,同时无论肾阳虚、肾阴虚、阴虚火旺各型均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红花等),使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不仅使瘀血症状得以改善,而且使肾虚症状得以显著改善;而未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对照组对血瘀症状毫无改善,对肾虚症状改善亦不显著。王照腾等[31]自拟益肾健骨汤(由熟地、骨碎补、淫羊藿、鹿衔草、川续断、杜仲、当归、鸡血藤、全蝎、蜈蚣、甘草组成)治疗肾阳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

四、结语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Ra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骨质疏松症必将长期存在。中医学从整体辨证出发,病症结合,强调补肾益精、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Ra继发op症始终,并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临证与实验研究中,若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免疫学水平等来揭示中医药治疗Ra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势必会给Ra引起的op症带来新的治疗突破点。

参考文献:

[1]VosseD,deVlamK.osteoporosisinrheumatoidarthritisandankylosingspondylitis[J].ClinexpRheumatol,2009,27(4Suppl55):S62~S67.

[2]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SubcommiteeonRheumatoidatthritisGuiddines.arthfitisRheum[J].2002,46(2):328~346.

[3]陆竞秋,张林杰,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499~501.

[4]何羿婷,陈伟.焦树德教授补肾祛寒法治疗痹、大偻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4,36(6):7~8.

[5]黄宏兴,柴生,黄红.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5):180~183.

[6]张敏,何树梅,张晓凤.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2):244~246.

[7]陈丽华,朱汉民.中西医结合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6):362~263.

[8]赵争敏,薛鸾.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09,30(4):434~436.

[9]陈璐璐,曾天舒,夏文芳,等.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iL-6、iL-6R基因表达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1):677~680.

[10]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15~624.

[11]吴启富,肖长虹,许文学,等.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阶段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3,7(4):236~237.

[12]张荣华,朱晓峰.脾肾两虚兼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J].四川中医,2003,21(5):11-12.

[13]H.e.Gruber,S.m.Farley,D.J.Baylink.predictiononfuturediagnosis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Resultsanddiscussionofarecentopinionpoll[J].Calciftissueint,1995,57(2):83~85.

[14]杨光,张燕.从瘀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19(2):5~7.

[15]邵敏,黄宏兴,庄洪,等.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

[16]水正,水淼.益肾祛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5,7(5):230.

[17]刘华晖,李跃华.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2):33~35.

[18]郭昭庄,党耕町,王志国.氟化钠及续断组分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18(2):84.

[19]李朝阳,李青南,吴铁,等.中药补骨二号对去卵巢大鼠密质骨代谢影响的定量研究[J].中成药,1994,16(10):32.

[20]陈大忠.骨活胶囊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0,27(2):68.

[21]李澎涛,王新月.益髓胶囊对老年大鼠骨质形态学及相关机制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7,38(4):237~239.

[22]李芳芳,李恩,佟晓阳,等.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1):5~9.

[23]邵敏,黄宏兴,庄洪,等.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l1.

[24]张荣华,陈可冀,陆大祥,等.补肾活血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07~609.

[25]程栋,龙攀,周海艇.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86~89.

[26]谭清武.骨质疏松症临床验方用药规律探析[J].中医研究,2004,17(3):2.

[27]张荣华,丘和明.中医防治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用药分析[J].中医药学报,1997,4:30~33.

[28]龙宽斌,王玲.六味地黄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7):34~35.

[29]许正法,代玉金.右归丸治疗骨质疏松96例[J].国医论坛,2002,17(2):5o.

[30]李卓伶,汪荣盛,何东仪,等.补肾化瘀法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3):215~217.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2

关键词:唑来膦酸;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31-02

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骨病,中老年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明显的影响。本次实验通过对50例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探讨护理干预队该病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治的50例风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5.12±1.93)岁,行专业护理干预;常规组男8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4.94±1.50)岁,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进行治疗,即:①以唑来膦酸注射液4mg,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在注射治疗前约1w即安排患者多饮水,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②静脉注射1w后开始口服钙尔奇D片(标准为:每片含碳酸钙15g以及维生素D3200iU)600mg,1次/d,持续服用12个月。常规组为单纯使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治疗。

1.3护理方法

1.3.1常规组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护理除了基本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作息安排,安全保障等之外。还增加了以下护理内容:①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有序开展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有效性以及适用性。②疾病知识推广,采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患者讲解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的病理、发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让患者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下掌握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的基础常识,以便在临床治疗时能够做到更有效的配合。③多角度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放下年龄的包袱能够正面对抗疾病,激发患者自身的抗病意识,可以帮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④区别化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切入方式来进行心理护理,相对而言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也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要有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能力[1]。⑤做好和患者的有效沟通。在本次试验中我院加强了同患者在各个方面都沟通尝试,通过沟通拉近了远方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对于疾病的治疗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2]。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护理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与对症护理:①发热护理。唑来膦酸治疗时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几率较高,护理时应加强对患者体温、呼吸情况以及脉搏变化的观测,指导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或正确使用药物退热。②疼痛护理。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时患者出现头痛、肌肉痛以及关节痛的几率高达60%,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降低疼痛敏感性,对于疼感严重的患者可结合实践情况给与止痛药物对症治疗。③流感症状护理。一般情况下出现轻度流感反应的情况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可通过改善养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多饮水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进行护理,对于重度反应的患者则应结合实践情况酌量酌情给与药物干预以改善流感样症状。

1.4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治疗效果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BmD及骨痛nRS进行评分。数字疼痛评分法划分标准最高分10分,最低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大,具体划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1~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10剧痛。

1.5y计学办法

统计软件运用SpSS20.0,以(x±s)与%分别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以t与χ2进行检验,对比结果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唑来膦酸与羟基磷灰石之间的亲和常数相比其他双膦酸盐要高出不少,能够促进羟基磷灰石晶体沉积到类骨质中从而形成正常骨质,同时抑制因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导致的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从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3]。有研究指出使用唑来膦酸1年滴注1次,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化,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椎骨、股骨颈或髋骨等关键部位骨折的风险,患者依从性更好且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也更强[4]。本次实验中采用了钙尔奇D片,属于碳酸钙与维生素D3的复合制剂,复方中维生素D3可更有效的促进小肠对碳酸钙Ca2+的吸收,与其他钙剂比较效价比更高[5]。

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实验中对观察组使用了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对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提升该病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其运用还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唑来膦酸治疗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s1):18-19.

[2]黄金珍.注射型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临床护理[J].海峡药学,2016,28(3):189-190.

[3]喻燕波.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4(6):531-532.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3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质硬密度降低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继发性骨质疏松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脏病、骨质软化症等病和各种原因造成的活动障碍(长期石膏固定、瘫痪等情况)。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与年老退变而激素分泌减少、维生素缺乏、钙缺乏和运动减少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感周身骨痛、乏力,登楼或改变时骨痛和乏力更明显,机体活动受到严重障碍,时间久了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如合并有脊椎压缩骨折,患者身长变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根据胸腰椎x线摄影,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数值低于正常。

防治骨质疏松症,除了药物补钙之外,更要从日常生活中调理。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环节。

因为本病多因维生素D和钙缺乏造成,而日光中的紫外线既能杀灭各种病菌和杂菌,减少疾病的发生,又能使人体皮肤上的脱氧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所以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进食欲,以防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我国民间有“阳光不照,医生便上门”的说法,说明了阳光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117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1],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或破坏,从而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相应病变,其中,骨痛便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2],更年期骨痛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致骨质疏松。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转移瘤、血液系统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属于痹证范畴,是由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3]。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李老在近四十年的临证中,总结出一类痹证,发生在围绝经期,治疗上若忽视更年期妇女阴阳失调、精血亏虚的本质,一味见痹治痹,祛邪通络,应用味辛、苦,性或温或凉的祛风湿类药物,会使精血耗伤加剧,不但痹症不除,甚则导致阴阳失调、兼证百出。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年近七七,肝肾亏虚,阴阳失调,虚火上扰心神。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两虚,筋骨失于濡养,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偏于阳者,畏寒肢冷,偏于阴者,盗汗烘汗。”

2临床经验

李F老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积累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更年期痹证之主症:围绝经期妇女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重着、僵硬,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多伴烦躁不宁、烘汗心悸、多梦、大便干结或粘滞,甚则伴关节局部灼热红肿。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弦或弦数。临证多以疏肝补肾、舒筋止痛为治疗原则,方用小柴胡汤合二仙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枳壳25g、厚朴15g、仙茅25g、仙灵脾25g、补骨脂15g、巴戟天15g、川断15g、生杜仲25g、怀牛膝25g、鸡血藤15g、桑寄生25g、威灵仙25g、甘草10g。

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半里之邪,配伍黄芩,疏泄气机之瘀滞,清泄少阳之热。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善于降逆宽中消痞,厚朴味苦辛,性温,入脾胃肺大肠经,有散满除胀之功。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川断、生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肾经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怀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两药配伍,鸡血藤与怀牛膝均性质温和而无寒热、腻滞之弊,疏肝健脾,补而不腻。鸡血藤能补肝肾,怀牛膝强筋骨,引血下行,相配可兼顾肝肾,疏肝活血,养阴滋肾,鸡血藤活血之功强以牛膝之酸性收之,牛膝引血下行以鸡血藤推之,血行则痹除。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诸药合用,既疏肝解郁、宽胸开结,又补肝肾强筋骨。

3小结

中医对更年期没有明确的定义,由于本阶段妇女除了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表现以外,临床多表现为情志变化,故一般多归类于“脏躁”、“百合病”等[4],治疗上也以疏肝养血为原则。所以,在治疗更年期痹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更年期妇女的特殊体质,使阴阳平衡而痹除。

4附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2015年8月20首次来诊。主诉:反复周身关节疼痛1年。病史:2014年周身关节疼痛麻木,受凉后加重,晨僵现象,肢体麻木,头晕,未行相关检查,尿频,大便正常,月经周期规律,行经3d,量少。舌质暗淡,舌苔薄,脉弦。实验室检查:血沉、风湿四项、血清尿酸测定正常。中医诊断:更年期痹证。治以疏肝补肾、舒筋止痛治法,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枳壳25g、厚朴15g、仙茅25g、仙灵脾25g、补骨脂15g、巴戟天15g、川断15g、桑寄生25g、怀牛膝25g、生杜仲25g、莪术25g、薏苡仁30g、威灵仙25g、没药10g、蜈蚣1条、甘草10g,共服7剂。2015年8月27日复诊:服药后晨僵现象及手指疼痛好转,唯小手指仍有疼痛,舌质暗,舌苔薄,脉弦。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香附25g、枳壳25g、仙茅25g、仙灵脾25g、补骨脂15g、巴戟天25g、川断15g、桑寄生25g、怀牛膝25g、生杜仲25g、莪术25g、薏苡仁30g、威灵仙25g、没药10g、

蜈蚣1条、甘草10g连服7剂后周身轻松,无疼痛僵硬,脉平。

参考文献

[1]姜迎.情志因素对去卵巢大鼠脑神经递质、内分泌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陶维.辨证针刺调节雌激素及5-Ht水平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沈碧琼,王小云,张春玲,等.补肾中药结合情志疗法对绝经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2009:41-43.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5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07-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复杂,可以出现多关节损害好多脏器受累病变。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观念认为Ra是不治之症,是不死的癌症。因此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正规治疗Ra效果良好,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患者的作用极其重要。

1药物治疗

Ra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早期缓解疾病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生物制剂和选择性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许多中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1000万Ra患者,以上药物治疗对多数Ra患者有确切效果,大多数Ra患者经早期药物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不会出现关节破坏及器官损害。但是也有部分Ra患者对常规DmaRD药物(如甲氨碟磷、来氟米特、羟氯喹、中药雷公藤、白勺等)治疗反应差,病情顽固,反复迁延,后期骨质疏松、关节破坏导致残疾多为不可逆改变,极难恢复。此类患者使用小剂量激素或生物制剂可以获得疗效。目前,临床日益重视Ra疾病的骨破坏与炎症分离现象,人们一直在寻找有助于骨重建因子的药物来解决Ra患者骨密度(BmD)下降问题。观察发现,云克具有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1]。应用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云克还具备延缓骨质破坏、抑制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对Ra患者的骨侵蚀具有修复作用。其促进骨生成、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作用确切[1],从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作用[1]。该药物治疗Ra的优势越来越被临床看好。

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对Ra疗效较好。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具有多效性:调节血脂和免疫功能,具有治疗Ra的作用[2],同时可修复骨的显微结构,使骨强度得以加强,具有增加骨密度作用[3]。尤其是对于长期病情反复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他汀类药物应用还发挥着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等[2]。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治疗作用[3]。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对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有抑制作用,能够降低Ra的活动度。

2心里护理:

心里护理对提高Ra患者的遵医行为,缩短疾病被诱导缓解的时间,减少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多数Ra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和抑郁情绪,Ra病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6.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70%。这种焦虑和抑郁病情活动,也许是因疾病过程中的慢性关节变形等因素引起,也许是这些患者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其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Ra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劳动力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由于Ra不能根治,一旦停药或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复发,许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应告诉患者Ra的关节侵蚀破坏多数发生在发病的1-2年内。在发病初期如果得不到正规治疗,会很快导致关节畸形和破坏,功能受损,加大治疗难度,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在病痛和自身机能变化当中体验到一些灾难性的心理压力,这种灾难性的想法会增加疼痛、抑郁、残疾的感觉。另外,关节炎患者得到正性支持可能会降低抑郁情绪,负性支持可能会加重抑郁。告知患者应接受早期正规治疗,定期医院复诊,应加强用药指导。研究发现,疼痛越严重,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疼痛,并把减轻病痛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目标,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抑郁症状。如用行为治疗控制病人疼痛、放松训练控制疼痛以及必要时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处理病人生理症状的同时,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可以加强药物疗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很重要[4]。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在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消除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通过加强对Ra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Ra患者的治疗以口服药为主,需要长期用药,个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用药指导。不能擅自停药,服药期间注意检测药物副作用。生活宜忌潮湿、寒冷,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生活不规律都可致症状加重。Ra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的刺激。起居有规律,急性期注意休息。多吃鱼油、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摄入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强的饮食。饮食治疗改善患者关节炎症状的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疗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化瘀止痛、行气活血的许多中药对Ra有独特的辅助治疗效果。Ra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关节骨质较为脆弱,要注意防止关节损伤,有意识的保护好关节。定期复诊目的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盲目轻信虚假广告,避免滥用药延误病情。临床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从行为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后增加了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遵医行为明显增强,能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减少或消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不良情绪的调节能力,疾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4]。因此关注涉及到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的问题,对提高Ra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萌萌,等.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骨吸收、骨生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诊断学,2002.9(4):255-256.

[2]张绍君,靳洪涛,等.他汀类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12):110-113.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6

【关键词】骨骼肌肉病;关节炎;药物研发;美国人群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种类有100多种,其发病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的机理尚未完全被认识,其病因主要与炎症、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紊乱、创伤、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它主要影响关节,骨骼,肌肉,软骨和其他结缔组织,甚至妨碍或阻止身体运动。不同的疾病,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均不相同。

1发病趋势

美国平均每年约有5000万人受到不同类型的骨骼肌肉疾病的困扰,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关节炎病、骨质疏松病、肌肉疼痛、红斑性狼疮等。

11关节炎(arthritis)美国每年患关节炎就诊的门诊量约为4400万人次,其中60%为女性患者;医院每年的住院人数约为100万人次,且每年约有1000患者死于关节炎[13],每年因关节炎疾病导致美国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损失约有1280亿美元,如工资和生产力的损失[1,2]。预计到2030年,被诊断为关节炎的美国患者将超过6700万[2]。关节炎是引起骨骼肌肉患者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生理原因女性关节炎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致残,在美国有244%女性关节炎患者致残,191%男性关节炎患者致残。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有6400万女性关节炎患者致残[1,3]。

在4400万患者中,约有1300万是成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女性与男性的患病比为25∶1,发病年龄一般为25~50岁[14]。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美国约有294000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1,8],它是一种致残率极高、临床治愈率低、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协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率达30%~50%[4]。

痛风性关节炎(gout),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关节炎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比较突然,且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红肿、压痛感等症状。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男性患病概率往往比女性高,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尿酸水平比男性偏低,但是妇女绝经后,其血浆中尿酸水平接近男性。因此,男人更有可能在早期发展为痛风,发病年龄通常在40~50岁期间[1,4]。女性普遍在绝经后会增加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骨关节炎也是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常导致患者的负重困难和肢体残疾,症状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美国每年约有2700万人罹患此病,其中1600万为妇女,通常发病年龄在40岁以后[1,3]。美国健康协会调查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居第2位;60岁以上人口中,有影像学表现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约为20%,其中40%~6o%有临床症状[12]。

12骨质疏松症(steoporosis)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大约有4400万美国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状或骨质密度低,其中55%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目前,美国有1000万骨质疏松病患者中,80%的患者是妇女[3,5]。另有3400万人骨质密度低,这些人群跟正常人相比,患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更高。2005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约为190亿美元。专家预计,到2025年,医疗费用将上升到约253亿美元[1,2,5]。

13肌肉骨骼疼(pain)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经历了一次或几次短暂的肌肉骨骼疼痛,大多是复发性或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有些肌肉骨骼疼痛病的患病率是相当低的,而腰痛的现象极为普遍,影响到成年人数的40%,颈部和肩部疼痛患病率为15%~20%,膝关节疼痛达15%。许多肌肉骨骼疼痛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在中老年人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是非常常见的,影响超过三分之一60岁以上的人。对女性来说,颈、肩、膝和腰背疼痛更为常见,是男性的15倍。另外,纤维肌痛影响到300~600万美国人,其中高达90%是妇女[1,3,6]。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非洲裔妇女比白种人群更容易患纤维肌痛。调查显示,美国约有72%的员工在调查前的2周内因背痛、关节炎或其他骨骼肌肉疼痛而请假2h以上,平均请假时间约为55h。200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各种肌肉骨骼疼痛导致的医疗费用约为417亿美元[1]。

14红斑性狼疮(lupus)红斑性狼疮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到人体多个器官。美国约有150万人罹患狼疮病[7]。非洲裔美国妇女比白种女性更容易患红斑性狼疮,前者的患病概率是后者的三倍以上。对西班牙裔/拉丁裔来说,与亚裔和美国原住居民妇女相比,红斑性狼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拉美裔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罹患红斑性狼疮病,并伴有更多的并发症,如肾脏问题[1]。在这些种族人群中,狼疮症状也往往会更严重。例如,非裔美国人患红斑狼疮时更易引发癫痫和中风发作,而西班牙裔/拉美裔患者更易诱发心脏病的发生。

15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sa)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渐进性、致残性的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和关节炎症表现,病因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是染色体上多个遗传变异位点累积效应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近年来的调查,其发病率为26%,患者多达600~700万人[1]。其中白种人群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通常在四十到五十岁期间,男女患病比例相近。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皮肤病(牛皮癣)和关节疾病(关节炎)症状经常单独出现,近80%的患者先表现为皮肤疾病后表现出关节炎疾病,15%的患者关节炎症状先于牛皮癣症状出现。Risch[5]对psa家系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一级亲属相对风险率为55%,而同胞对为27%。一项加拿大的家系研究[5],发现psa的同胞对患病风险率达308,而寻常型银屑病则为88,这表明与寻常型银屑病相比,psa具有更强的遗传背景。

2新药研发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种类繁多,有些疾病的致病机理还处在不断的认识和探索中,给医药科研工作者开展新药研发带来巨大的困难。

例如,由于人们对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银屑病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有着类似的免疫紊乱,因此,目前传统的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基本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同。随着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一些具有靶位特异性的生物制剂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如抗tnFα的生物制剂、阻断t细胞活化的药物、抗细胞因子的药物(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尤其对于那些严重的且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更宜作为首选[13]。

2011年,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在研的和已研发的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药物和疫苗约200种。其中治疗各种炎症类药物102种;治疗疼痛类药物42种;骨质疏松和雷诺氏病治疗药物各23种;还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治疗药物和白氏综合征治疗药物等。临床一期新药72个,临床二期新药122个,临床三期新药49个[1]。其中有些药物和疫苗已被广大患者接受认可,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供了希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戈利木单抗[15]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一种治疗成人中至重度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Ra)、银屑病关节炎(psa)及强直性脊柱炎(aS)的新上市长效生物制品药物,皮下注射每月用药一次。戈利木单抗与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tX)联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与mtX联用或单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或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目前加拿大已批准该药上市销售。FDa药品评价及研究中心麻醉镇痛和风湿病产品办公室主任称[4],戈利木单抗的上市为这三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根据其主要作用机制可分为三大类: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其中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药物已发展成为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它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另外,拉索昔芬(lasofoxifene)[9]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强效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am),之一。研究证明,拉索昔芬可更有效地改善绝经后妇女脊柱骨密度。Ⅱ期临床研究数据还表明,拉索昔芬具有持续改善骨密度作用,并具有显著改善如骨再吸收和腰椎骨矿物密度等骨质参数[11]。该药物的研发公司辉瑞制药公司于2007年在日美欧各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进行上市申请,现正在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Ⅲ期临床研究[9]。

3结束语

从文献研究来看,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及地理因素等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一般可以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其发病率将逐渐上升。因此,对于那些可以改善症状,但不能延缓发展的疾病,通过对其病因的研究从而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尚无特效疗法的疾病,进一步系统探讨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做好先期预防,是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2011Report:medicinesinDevelopmentforarthritishttp://wwwphrmaorg/sites/default/files/1641/arthritis_2011.

[2]theHeavyBurdenofarthritisintheUShttp://wwwarthritisorg/media/newsroom/arthritis_prevalence_Fact_Sheet_53111pdf.

[3]arthritisBurdenGreaterforwomenhttp://wwwarthritisorg/arthritiswomenburdenphp.

[4]LawrenceRC,FelsonDt,HelmickCG,etalestimatesoftheprevalenceofarthritisandotherrheumaticconditionsintheUnitedStates.arthritisRheum,2008,58(1):2635.

[5]HelmickC,FelsonD,LawrenceR,GabrielS,etallestimatesoftheprevalenceofarthritisandotherRheumaticconditionsintheUnitedStates.arthritis&Rheumatism,2008,58(1):1525.

[6]Fibromyalgiaandwomenhttp://wwwfibromyalgiasymptomsorg/fibromyalgia_women.html.

[7]StatisticsonLupushttp://wwwlupusorg/webmodules/webarticlesnet/templates/new_newsroomreportersaspx?articleid=247&zoneid=60.

[8]Juvenilearthritishttp://orthoinfoaaosorg/topiccfm?topic=a00075.

[9]巴多昔芬(bazedoxifene),http://wwwoneyaonet/article/2010/0120/skin17524html.

[10]程青青,万伟国银屑病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上海医药,2012,13:510.

[11]诺岛巴多昔芬青出于蓝医药经济报,20120525006.

[12]伯泉,陈静宏,王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进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8:128129.

[13]张改连,黄烽银屑病关节炎药物治疗新进展.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06:1519.

[]庄礼贤银屑病的新进展:遗传易感性、发病机制、合并疾病及治疗药物.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05:318321.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年龄43~69岁,平均63岁,自然停经1年以上,体格检查各重要脏器无器质性病变,接受治疗前6个月未曾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治疗方法口服抗骨增生胶囊(江苏省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35g/粒),3次/d,3粒/次,连续服用6个月。

1.3骨密度(BmD)测定采用DCX检查测定尺桡骨BmD。

1.4血生化指标检查方法治疗前后清晨抽取静脉血5ml,检验生化指标,Ca、p、BUn。

2结果

2.1BmD30例患者经抗骨增生胶囊治疗6个月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BmD平均值分别为(0.715±0.039)、(0.741±0.040)g/cm2,增加了3.18%,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151,p

2.2骨痛缓解情况30例患者经抗骨增生胶囊治疗6个月后,骨痛消失16例,占53.3.%;骨痛减轻13例,占32.5%;无效1例,占3.3%。

2.3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Ca(mmol/L)治疗前后分别为:(2.46±0.19)、(2.45±0.18),(t=0.26,p>0.01);p(mmol/L)治疗前后分别为:(1.17±0.16)、(1.22±0.17),(t=0.68,p>0.01);BUn(mmol/L)治疗前后分别为:(4.90±2.10)、(4.81±2.11),(t=0.32,p>0.01)。

3讨论

骨的代谢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所控制,处在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内源性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减少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作用相对加强,破骨与成骨明显失衡,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相对减少,导致骨量逐渐丧失。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多集中在骨代谢这两方面,即抑制骨丧失,促进骨形成。当前,雌激素替代疗法应用最广,其疗效确切,但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子宫出血,使用不当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也各有利弊[2]。抗骨增生胶囊是中成药,由熟地、肉苁蓉、狗脊、女贞子、淫羊藿、牛膝、鸡血藤、骨碎补、莱菔子等九味药组成,方中熟地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等[3]。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等[3]。狗脊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3]。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3],近年国内研究表明女贞子中所含的女贞子多糖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4]。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5],用于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等,现在研究表明,淫羊藿中所含的淫羊藿总黄酮对骨质疏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6]。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等[7],现在药学研究认为牛膝具有蛋白同化、降血糖、利尿、镇痛、抗菌、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8]。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麻木瘫痪,风湿痹痛等[9],现在研究表明,鸡血藤可通过多途径激活造血系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全血象减少的疾病[10]。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等[11]。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12]。整个方剂具有补腰肾、强筋骨、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13]。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加内源性雌激素有关,但没有激素替代疗法的副作用。本实验30例患者,服药6个月后,尺桡骨BmD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对骨痛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肯定、安全、症状改善明显。如果长期应用抗骨增生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好加服钙制剂,防止引起低血钙。

参考文献

[1]甄健存.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与评价.中国新药杂志,1997,6(1):33.

[2]尚雪原,张世玲,斐玉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7):3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94,103,179,34.

[4]于鲁钢,郝丽梅,杨明.女贞子多糖的提取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1992,27(1):26.

[5]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67.

[6]葛淑兰,田景振.淫羊藿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中国药师,2005,8(6):46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4.

[8]赵曦.四大怀药的研究与应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36-351.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51.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8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也就是说,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到老年都一定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更不用说一定会发生骨折,关键在于如何及早有效的进行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只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抓住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减缓骨量丢失的两个重要环节,就完全有可能降低随着及骨折的发病率。这不仅提高了中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而且大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社区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大多数离岗、离退休中老年人都进入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范围,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宣传教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害生命,不像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多数群众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因此,首先普及对这种疾病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在老年大学、各类学校、老年公寓等部门,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及健康指导,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3.1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一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病,这仅仅是指该病的发病时间,但其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获得最佳和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防止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也就是说年轻时让骨库充实,就像一个人再年轻时银行存款充足,以便支付年老期消费的需要。虽然决定骨峰值的高低70%~80%是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已证实,富含钙饮食和规律的负重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进食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注重接受足够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积极运动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峰值。合理营养与规律运动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3.2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的主要危险因素。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限食减肥,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量少,所以,瘦小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低,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对骨可产生直接机械作用,是骨骼粗壮,免受骨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混合膳食,保持适中体重,极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3.3关心高危人群,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等)、肝肾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等),其他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鲁米那、苯妥英钠、制酸剂、利尿剂、抗凝剂、甲状腺素等)。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时对高危人群做定期骨密度测定,根据骨量丢失的量及速度,给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给予钙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对中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合理饮食结构,坚持户外运动,防止摔倒,保持健康的骨骼,强健的体魄。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9

误区一:治疗风湿骨病长期依赖于止痛药物

专家点评:许多患者在治疗风湿骨病过程中,通常认为能够快速止痛的药就是疗效好的药,从而过分地依赖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造成服用的剂量越来越大,这类药物大多易引起胃肠道、肝、肾及血液系统的各种不良反应,如肠胃不适、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肝肾功能损害、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消炎止痛药物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并没有根本消除致病根源。

专家提醒:一旦患病不要轻易自行擅用止痛药,需要服用时也要全面衡量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所能获得的利益,另外不要长期或过量服用。

误区二:饮食上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点评:很多人都认为风湿病患者在饮食上没有什么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鸡蛋和动物内脏都应是风湿患者严禁食用的食品,而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以及香肠每周最多吃一到两次,因为动物脂肪中含有大量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容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低脂牛奶、奶制品和鱼肉是风湿患者的理想食品。特别是鱼肉可以缓解风湿病人由于关节肿胀带来的疼痛感。

专家提醒:风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切勿忽视“对症进食”,特别是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可适量多食低脂牛奶、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

误区三:关节痛就一直卧床休息

专家点评:有的风湿骨病患者因为关节肿胀疼痛,就长期不敢下床活动,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坚持适当的锻炼才能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否则身体会日渐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成为终身残疾。风湿骨病患者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而过了急性期,可在床上做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以理疗,逐渐增加穿衣、吃饭、洗澡等生活能力的锻炼,以防止关节变形。

专家提醒:风湿骨病患者过了急性期后应坚持适当的锻炼,值得提倡的是在温水中活动,除了可以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肌肉放松外,并可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耐力。

误区四:使用激素治疗,效果又快又好

专家点评:激素是处方药,使用激素治疗是有严格适应症的。有的患者未经正规医院的处方自行服用含有激素的药物,刚开始治疗效果明显,但一旦停用,疼痛症状又会出现,不得不长期服用,而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不但可导致机体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性溃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另外使体内钙、磷的排泄增加,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反而进一步加重风湿骨病,甚至导致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激素对于风湿骨病治标不治本,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药物尚未显效时使用。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就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千万不能自行滥用激素。

误区五:只有老年人才会患风湿骨病

专家点评: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骨病,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而我们所熟悉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骨关节炎等疾患,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并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但近几年来也趋向于年轻化,而且人数呈上升趋势,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学习以及不良的驾驶习惯,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高热量食物及酒精等摄入增多等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长此以往,人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引起痛风、关节炎等疾病。

风湿骨质疏松的症状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58

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椎体骨折。椎体压缩骨折不仅会影响脊柱功能,而且还会引起呼吸、消化等多系统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不可低估的原因。绝经后的妇女及超过75岁的老人几乎半数患有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文献报道,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达39%。

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椎体骨折。椎体压缩骨折不仅会影响脊柱功能,而且还会引起呼吸、消化等多系统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不可低估的原因。绝经后的妇女及超过75岁的老人几乎半数患有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文献报道,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达39%。

诊断

诊断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可通过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作出。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可通过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作出。

性别与年龄: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快速丢失,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如桡骨远端、椎体等部位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70岁以上高龄患者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岁以上高龄患者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外伤暴力史:锥体外骨折一般均有暴力诱因,但轻微损伤即可诱发骨折。轻微暴力是指患者在自身高度水平跌倒所产生的暴力程度。椎体骨折甚至可由躯体自身重力导致,不一定有外加暴力。

外伤暴力史:锥体外骨折一般均有暴力诱因,但轻微损伤即可诱发骨折。轻微暴力是指患者在自身高度水平跌倒所产生的暴力程度。椎体骨折甚至可由躯体自身重力导致,不一定有外加暴力。

骨折史:尤其在50岁之后有过脆性骨折史,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脆性骨折史往往意味着骨骼系统本身骨量与质量的低下以及骨骼系统外存在着骨折的危险因素。例如,一般健康状况与体能很差,神经系统的协调平衡功能存在障碍[1],视觉、听觉功能明显减退以及运动系统肌肉关节功能减退,导致跌倒与外伤几率明显增高。脆性骨折史往往是骨骼本身衰退与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的综合反映,对再骨折风险的预测意义远远大于单纯骨密度值预测的结果。

骨折史:尤其在50岁之后有过脆性骨折史,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脆性骨折史往往意味着骨骼系统本身骨量与质量的低下以及骨骼系统外存在着骨折的危险因素。例如,一般健康状况与体能很差,神经系统的协调平衡功能存在障碍[1],视觉、听觉功能明显减退以及运动系统肌肉关节功能减退,导致跌倒与外伤几率明显增高。脆性骨折史往往是骨骼本身衰退与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的综合反映,对再骨折风险的预测意义远远大于单纯骨密度值预测的结果。

临床表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的典型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的典型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片对骨量丢失的显示敏感性较低,面对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可以明确诊断,Ct对发现普通X线片上不容易辨别的微骨折很有帮助,还可以显示骨丢失区。mRi可以显示新鲜骨折,尤其对多发脊椎骨折,可鉴别出新鲜与陈旧性骨折,并且能显示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脊髓、周围神经、主要血管等的受损程度。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与mRi还有助于对骨肿瘤作出鉴别诊断。对拟诊骨质疏松症或骨质疏松性骨折者均应常规检测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程度作出客观评价,并有助于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片对骨量丢失的显示敏感性较低,面对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可以明确诊断,Ct对发现普通X线片上不容易辨别的微骨折很有帮助,还可以显示骨丢失区。mRi可以显示新鲜骨折,尤其对多发脊椎骨折,可鉴别出新鲜与陈旧性骨折,并且能显示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脊髓、周围神经、主要血管等的受损程度。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与mRi还有助于对骨肿瘤作出鉴别诊断。对拟诊骨质疏松症或骨质疏松性骨折者均应常规检测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程度作出客观评价,并有助于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检测骨吸收或骨形成的生化指标:虽然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无直接帮助,但是对于了解骨转换率、骨量丢失速率以及治疗反应均有较大意义,而且有助于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矿盐疾病作出鉴别。

检测骨吸收或骨形成的生化指标:虽然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无直接帮助,但是对于了解骨转换率、骨量丢失速率以及治疗反应均有较大意义,而且有助于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矿盐疾病作出鉴别。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应注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与骨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的转移瘤)以及其他代谢性骨病导致的骨折进行鉴别。鉴别诊断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①病史;②症状与体征;③影像学检查:X线、Ct、mRi、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超声、血管造影;④生化检查如前诊断所述;⑤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采取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仍为目前鉴别诊断中确定骨肿瘤性质的金指标。

应注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与骨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的转移瘤)以及其他代谢性骨病导致的骨折进行鉴别。鉴别诊断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①病史;②症状与体征;③影像学检查:X线、Ct、mRi、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超声、血管造影;④生化检查如前诊断所述;⑤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采取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仍为目前鉴别诊断中确定骨肿瘤性质的金指标。

早期评估和急诊处理

早期评估和急诊处理

多数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症状少,导致缓慢进展性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丢失,造成脊柱高度缓慢丢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不是一个良性疾患,因此早期诊断和评估及早期处理十分必要。70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最多是低体能活动后出现急性背痛时应怀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如果有胸腰椎畸形,怀疑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更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还可发生在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类风湿关节炎、肝病疾患、类固醇治疗、妊娠和哺乳等。

多数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症状少,导致缓慢进展性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丢失,造成脊柱高度缓慢丢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不是一个良性疾患,因此早期诊断和评估及早期处理十分必要。70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最多是低体能活动后出现急性背痛时应怀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如果有胸腰椎畸形,怀疑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更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还可发生在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类风湿关节炎、肝病疾患、类固醇治疗、妊娠和哺乳等。

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的药物治疗除止疼治疗外,主要是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治疗以确诊的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阻止骨的破坏、提高骨量、改善骨的微结构或降低椎体和四肢骨的骨折发生率。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采用相应药物治疗。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以及双磷酸盐都是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药物,还应给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的药物治疗除止疼治疗外,主要是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治疗以确诊的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阻止骨的破坏、提高骨量、改善骨的微结构或降低椎体和四肢骨的骨折发生率。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采用相应药物治疗。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以及双磷酸盐都是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药物,还应给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镇痛以及支具治疗。然而这类治疗并不能恢复脊柱的序列,同时因为其限制运动会导致骨质疏松的恶化、肺膨胀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褥疮以及肺栓塞。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以纠正椎体后凸,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近2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2],用液态骨水泥或人造骨注入椎体内填充骨缺损并恢复椎体的高度,其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镇痛以及支具治疗。然而这类治疗并不能恢复脊柱的序列,同时因为其限制运动会导致骨质疏松的恶化、肺膨胀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褥疮以及肺栓塞。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以纠正椎体后凸,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近2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2],用液态骨水泥或人造骨注入椎体内填充骨缺损并恢复椎体的高度,其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应证:①椎体血管瘤;②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③轻、中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禁忌症:①严重的压缩性骨折(上胸椎压缩比≥50%,腰椎压缩比≥75%);②椎弓根骨折;③椎体后柱皮质骨折;④合并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⑤严重的心、肺疾病和不能改善的出血疾病。pKp手术除对止疼有很好的效果外,由于灌注的骨水泥使压缩的椎体近8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复原,而且增加了椎体内强度。这是符合生物力学的治疗要求,因为它避免和减轻了脊柱后凸畸形,较长期的卧床和长期腰背疼的后遗症。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应证:①椎体血管瘤;②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③轻、中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禁忌症:①严重的压缩性骨折(上胸椎压缩比≥50%,腰椎压缩比≥75%);②椎弓根骨折;③椎体后柱皮质骨折;④合并神经损伤的椎体骨折;⑤严重的心、肺疾病和不能改善的出血疾病。pKp手术除对止疼有很好的效果外,由于灌注的骨水泥使压缩的椎体近8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复原,而且增加了椎体内强度。这是符合生物力学的治疗要求,因为它避免和减轻了脊柱后凸畸形,较长期的卧床和长期腰背疼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彭裕文.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190.

1彭裕文.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190.

2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17.

2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17.

桥架式钢丝张力带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胫骨结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