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03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1

一、初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学生,从小学科学中获得一些生物知识,到刚接触初中的独立生物学科,好奇心强。如何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时可以利用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兴趣。通过生物实验培养他们实验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对实验仪器、用具的使用方法都一无所知,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根据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我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模拟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3.独立实验: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要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可以利用一些课外实验,初步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现生物实验教材中,有些实验是在课堂上的时间难以完成的,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高中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及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仪器、用具的使用是学习生物实验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就应具备有的学习条件。在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及各个步骤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3―0117―01

实验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之下,通过运用设备与材料,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使实验对象发生某种变化,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获得全新知识与实验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及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在实验法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有机联系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获取更多知识,同样还能够使其更透彻地掌握生物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实验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法对于提高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实验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多,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学生在开展实验准备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二、重视操作步骤,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知识,对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每一步操作,要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

例如,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需要通过若干次的实验证明。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震荡会对最终的实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震荡会使淀粉和唾液进行混合所致。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开展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自主进行,并在课堂后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实验不成功的问题,应当对失败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失败实验和成功实验的过程,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

三、将实验融入日常生活,以拓展知识范围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属于一种不可或缺的证明方式。而生物知识主要源于生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并增强其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习“植物呼吸的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水果保鲜这一问题当作实验的条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按照个人所理解的呼吸的作用设计水果的保鲜方式。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同保鲜方式的保鲜效果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了解到在保鲜方式不同的情况下,水果现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学生会进行思考并讨论。通过对各小组结果的分析,他们很快找出空气流通情况、温度与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果的保鲜程度。

四、有效渗透合作与探究,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科学开展实验教学。近年来,笔者在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可能会误诊病人,严重时会危及其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特别是在放手实验时,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精心准备实验,完善实验程序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计划好时间差。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推迟或提前。

2.2适时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标本和干花腊叶标本,上课时再用其他鲜花替代桃花:如腊梅花、旱金莲、百合花等。并且与桃花浸制标本和腊叶标本一起对照观察,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研室与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3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在实验前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

3.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4.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才能记得牢,印象深。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4

小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1―0065―01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是生物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演示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演示实验非常简便,而且现象比较明显,对于学生而言有较好的示范性和直观性。初中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更容易、更快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试剂的操作过程。新课程改革也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演示实验要求,教材的很多章节都设置了实验基本操作的演示,教师可以在这些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进和补充,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七年级的生物教材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结构”。很多学生自己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总是特别着急。有的学生只用吸水纸吸一次,然后就匆忙地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是往往由于染色太浅,无法清楚地观察。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实验演示,可以把改进前的实验步骤和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分别向学生展示,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进而成功地做好这个实验。

二、微型实验

初中生还不具备独立完成一个生物实验的能力,因此很多初中学校都把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实验,但是由于初中学校的生物经费、实验器材、药品、仪器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真正开展学生实验的学校非常少,很多初中学校都把应该要进行的实验放到课堂上来讲解,这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为了解决无法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问题,可以把部分的实验转变为微型实验。微型实验就是让学生把家中的废旧物品改制成生物实验中需要用的物品,把生物实验变成微型实验。通过这种微型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能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生物的不同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然后让每个兴趣小组都举办与生物有关的专题讲座、做感兴趣的生物实验,还可以让每个兴趣小组做与生物相关的社会调查等等。生物教师指导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方面,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一部分实验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这样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教师就可以把这部分实验安排为课外实验活动,让小组组长进行实验任务的分配。学生通过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对实验的记录、观察、管理、操作等一系列的过程,学会了思考、分析以及比较等等,在实验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长此以往,初中生会慢慢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今学校校园都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分类,并且可以动手给植物制作标志牌,写上花草树木的名称和特点等等。这样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仅把学习集中到生物课堂上,不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名中学生的生物成绩,而是能真正实现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

课程改革之后,生物教材中出现了家庭小实验。实践证明,开展家庭小实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巩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教学。比如,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做“发酵”的实验,开始有的学生会失败,但是只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回家再次进行实验成功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将会得到大幅度增强,也激发了对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5

关键词:模拟性实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生物实验教学是一项集合生物科学领域多项研究领域的科学,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等,对生物学教学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模拟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项创新性教学方法,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打破了课程时间限制,节约了课程资源,在管理资源上更具可控性。在模拟性的场景中,启迪学生智慧,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优化实验课堂教学实验节省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学科素养和科学技能探究的一项重要教学训练措施。20世纪60年代的国外教学中,就已经把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体现在教材之中,美、日、英的教学改革中,尽管方式不一但都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和应用对象加以重视。

2000年以后,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以“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善于处理信息能力,善于分析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在学科全面发展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中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进去。尽管如此教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正在社会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来说是一大瓶颈。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教学,是教师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并没有积极性广泛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模拟性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模拟性实验是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学生搭建的实验教学平台,是初中实验的策略创新。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初中生,提高生物学科科学素养,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到具体的学科研究形式之中。

模拟性实验与实际演示实验相比,不需要浪费珍贵的生物材料,更能节省学生花费,且简单易于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化地了解不能用感观了解的现象,可以促成学生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从

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的实验之中窥探到具体的实验原理。它是初中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要求,也是着眼于改革,挖掘实验教学创新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三、模拟性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技术,将生物实验课程贯穿到具体的实验教学中,这是汇集多媒体、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式情境式教学,其软件技术和功能的开发,应用于现代生物课堂之中,给学生带来了无限惊喜,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

模型性教学场景中,学生可以自由观察实验,发挥自身想象,加上教师正确引导,从而创新自身技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验证自身实验能力。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在课堂上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组织采集实验,除了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外,组织起来难度也较大。模拟性实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高科技内涵,来实现同步实验和科学演示讲演的课程。这样不断演示的过程,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以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心理产生期待,从书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桎梏中走出来。

初中生物模拟性实验教学的课堂进行,以五彩绚丽、不断变换的画面刺激学生感官。从现代新型教学方法上分析,是一种直观性、富有成效性的教学。以动态的教学,克服生物实验的繁杂程度,将教学内容贯穿到三维动画技术治中,让学生从微观的模拟小世界里窥探到大世界;或者从宏观的大环境里,见证草长莺飞、候鸟迁徙的过程。从效果来看,要比呆滞、枯燥、空洞的实验教学空架子更能显示出模拟教学本身的价值。

模拟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置,能使多媒体虚拟实验教学情景再现,使学生观察到细胞破壁、人体基因突变、机器人运转、试管婴儿、人体构造、蚂蚁储物、蚕从蛹到蝴蝶的生长规律、蝴蝶扇动翅膀的频次。对于生物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利用数字实验室模拟式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保持持久不灭的激情,为他们进一步理解生物习性、结构特征与生存环境做足了准备。由模拟化的“虚”升华到课程问题设置答辩的“实”,不同环节的变迁,能使学生的思维突破课堂的限制自由地发挥想象,从而在智力和思维上形成全面的发展趋势。

模拟性电子教学实践平台教学的不断深化,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果。生物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使得生物教学不等同于其他理科教学直观实用的演示教学。基于新课改的动态方案,多媒体数字化模拟试验教学,更能迎合初中生发展特点,从科学策略上分析,它是生物实验教学中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从整体实践来看,模拟试验并不能滥用,它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有计划外,还要实现它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有机联动,才能最终促成这种颇具优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海霞.验证性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物学,2012(08).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6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共同家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因此,本教材把对科学的培养与科学素养、人文思想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意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从小树立对大自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实验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

本教材对解剖动物、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实验不再要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观察鱼的呼吸”、“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都要求将实验动物放归自然环境中,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要求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动作要轻缓,以免使鱼受伤。以上这些实验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不要轻意伤害它们,更不要让它们从我们身边消失,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本教材中安排了“调查校园、社会和农田的生物种类”,“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和“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等野外实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验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接触和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学生逐渐懂得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逐渐热爱大自然。

三、实验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本教材中安排了“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探究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少林,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因此绿化祖国、保护植被、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使学生逐渐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实验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预防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是生物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教材安排了“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实验活动,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合理营养对身体的健康的重要性,传染病、过量饮酒及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从而使学生逐渐树立健康意识。

五、实验教学中关注对学生人文思想教育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28-01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和目的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状态。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所以说,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认知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植物呼吸作用部分时,我指导学生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分组实验、观察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放出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学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认识橘子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最终总结出结论。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根据初二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大胆的想象,最终完成了实验。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不愿意为他人服务。并且缺乏一定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而我们的很多实验都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学生的操作都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在试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必须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寻求解决方案。这样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自然的培养他们的与别人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还会体会到合作带来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追溯远古,人们就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想而知合作的重要性,更不提发展迅速、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了。而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块重要领域,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学生们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进而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相互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意味着分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的分工意味着实验成功了一半,然而除了分工清晰,集体的意识还要明确。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相互配合,就能顺顺利利完成实验。再来说一说“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的实验,调查如何防止食物腐败时,教师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到一个课题(食物高温加热、高温煮沸、冷藏等),当然,每小组中每个人的分工不尽相同,有的观察,有的记录,还有的做实验,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完成任务。所有小组调查完成之后,各小组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总结得出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全班聚集在一起,相互探讨交流之前实验的方式方法以及结果,探究过程中的心酸与痛苦似乎被实验成功的喜悦所冲刷,只留下发自内心的快乐。简简单单一个实验,学生们既增长了科学知识,又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六、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8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初中生物教学;运用

一、探究性实验的含义

探究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指的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探究原因。美国教育萨奇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事件会如此这般的发生?然后由学生为解答疑问,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为什么事件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理智素养和能力。”萨奇曼提出的探究是发现知识的一种路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提倡和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生物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生物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是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探究性实验往往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步骤,学生不仅掌握了所需的生物学知识,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更重要的是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论;有利于学生加强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等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以及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的运用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物的

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通过多年在生物教学一线的工作,我充分认识到了探究性实验对于

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三种实验设计方案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种:教师提供所需实验材料和主要的实验方法,提出问

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食品保存》中,探究“食品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吗?”教师提供了新鲜的肉汤、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大烧杯、保鲜膜等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而且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有了新的想法、方案都会及时地和其他小组分享、讨论。最终实验结论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其中,出现了好几个非常有创新的实验设计,让教师感到惊喜不断。例如,有学生提出先将等量的新鲜肉汤分别倒进两个相同的烧杯中,标上甲和乙;第二步是将甲烧杯中的肉汤煮沸之后冷却,乙烧杯不动;第三步是将两个甲乙两个烧杯都用保鲜膜封好后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最后,进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个烧杯中哪个肉汤腐败得更为严重。实验现象:乙烧杯中的肉汤腐败程度更大。实验结论:甲烧杯中的肉汤经过煮沸后可以杀死绝大多数有害微生物,甲乙两个烧杯都被保鲜膜封好后可以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烧杯中,最终乙烧杯中肉汤腐败程度更大说明是乙烧杯中微生物的生长导致了肉汤的腐败。整个实验过程严谨、完整,设计新颖,足以看出是通过积极的思考、充分的讨论得到的,同时体现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一种态度。实验结束后,学生说他们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而且收获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合作、友情、信心。其实,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验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第二种:告之原理,提供研究方法和结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做出判断,并运用原理解释。

第三种:学生可以不限于教材或实验手册中的内容,而是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收集证据,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提出科学的解释。从学习有关知识,到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直到得到实验结论,每一步都包含着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的渴望,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寻找方法,自主归纳结论。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96-0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句名言已经为人们说熟悉,其实将其中的内涵运用在教学之中而言,学生学科知识是否掌握住了,是否掌握得牢靠,已经不能单纯的从一纸考卷的分数来判定,还需要配合到更多实践的层面;在教学的这个方向上来说,学生实验教学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所以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特别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年代,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越发的重要了,因此本文就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1.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在生物方面的教学时限比较短,从恢复高考以来,生物教学的时间也就在40年左右,又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对于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在经验上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讲就要相对缺乏一些。

1.1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还比较保守。尽管目前我们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验越来越重视,许多的教学知识节点都会要求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配合常态的教学,甚至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区,也规划出了一些实验的教材以及必做实验的分类等项目,但是在总体上来说,我们目前对于初中生物实验的内容设计依旧趋于保守;一方面是内容的选择上,一般来说会选择比较基础性的实验,比如对植物、水中小生物的观察;另一方面是在操作流程的选择上,一般会选择操作更加简便,甚至是只需要在课堂之中完成的实验选择,比如对于呼吸的感受,以及对于呼吸器官的观察等较多采用观察类型实验的选择。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而言,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实验已经足够,初中生不需要太多探究性、论证性的实验需求;其实这也是目前误区的一种,人们常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过于简单的实验操作不仅浪费教学时间,对于学生知识的深度拓展没有太大的帮助。

而造成保守的原因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观念的落后所导致,在初中生物的诸多实验之中,有的实验所占用的时间比较长,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很多教师在原则上也就不愿意进行这方面内容的实验教学,而是简单的进行讲解,其实这也就回到了应试教育阶段的观念之中了。另一个方面是在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在一部分地区,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不够,许多实验的设备器材不充分,没有进行生物实验的基础;一般来说在初中生物实验涉及比较多实验器材包括烧杯、部分植物标本、放大镜、显微镜等等,这些设备的成本对于经济欠佳的地区而言无法承担,所以教师也就选择绕过此类内容的实验教学。

1.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管理上还不够规范。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管理问题,一直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其主要展现在两个问题上的管理失误。其一,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缺失。为了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专门设置了相关的实验室,配置了比较健全的实验设备,但是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之中,实验室的使用管理、实验室内设备的保存管理以及学生进入实验室中的纪律管理都有着很大的漏洞。在目前的操作执行之中,一般是教师进行实验室的申请使用,然后是学生进入到实验室之中自由的实验操作,学生的纪律管理对于教师也造成很大的挑战,这些管理的混乱也就造成了实验最终的具体效果。其二,教师在实验操作的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缺失。目前一般的实验模式是教师提出需要实验的命题,再进行相应知识点的介绍,学生根据教师的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而教师在进行实验考核的阶段,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的监督不够严密,考核的依据也在于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得出同样的结果就会被认定为通过;其实正确的操作步骤必定会产生正确的实验结果,但是正确的实验结果却并不一定是通过正确的实验步骤而进行的,所以学生对于实验正确流程掌握不够也是规范性问题所带来的弊病。

2.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有阶段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由于受到上述所谈及到的规范性问题的影响,许多实验都是以单独的知识节点进行,并且几乎是一步到位,缺少实验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往往学生从单次的实验之中难以贯穿到整个生物教学知识中来,同时一些实验需求的过程并非一个课堂的时间就能够观察到其中的变化,因此,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之中需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贯性。比如,可以通过设置大的实验项目,在实验项目中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完成。以苏教版初中生物关于植物的教学为例,围绕植物的教学知识点设计问题,以绿色植物的实验研究为题,分别设计种子的观察实验、种子成型后的结构观察、植物生长环境下的光合作用观察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之中,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实验教学,以此让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之中,把握住每一个知识节点,并能前后联系进行深度的拓展。

2.2实验过程之中需要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细节。目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自主的操作问题,许多学生不明白如何操作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的认知出现许多的偏差,在这一方面的实验设计上,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考核内容,将重点不仅停留在学生的实验结果之上,还要注重对于实验操作之中的规范考核。这一点特别需要注重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器材操作的规范掌握,比如在显微镜的操作之中,许多学生对于显微镜聚光器的调整就缺乏一定的规范处理,任意的旋转聚光器中的螺旋,甚至一些学生朝着实验的结果,去扭动螺旋以得到与实验结果相同的指数,没有深入的掌握到显微镜实际的操作技巧;还有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步骤,学生养成操作不当的实验习惯,就容易造成一些危险的结果,比如在植物的切片实验之中,学生对刀片的处理不当就容易受到一些伤害。因此教师在实验的考核上,应当合理的分配配分的布局,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当纳入到考核的一部分。

3.结语

初中生物实验的开展,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所以我们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更多考虑到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能够进行知识体系的形成,在实验的考评上不再一味的只追求结果,而是对学生的实际掌握进行新的评估,以此来通过生物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翟如侠.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96-02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走入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所谓教学,本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一问一答,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而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教学存在着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的做法,是一种“填鸭式”灌输,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读书死,死读书”的不良现象,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想法与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归根到底是一种应试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以中考为中心,是一种为中考服务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学校中考的升学率,一味地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

2.教师教学方法不足

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过分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学习。初中生物学本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其中许多实验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及各种植物的细胞等,这些实验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大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忽略实验或者直接给予学生实验结果,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生物概念把握不准确,甚至让学生逐步丧失了动手能力。

二、实验探究教学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于实验探究模式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应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必须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参与其中,能够对自身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得到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更好地去学习。

2.激励性原则

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借助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因此,要想把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下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鼓励、支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而增强其面对困难及压力的自信心,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实现学习水平的提高。

3.平等性原则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即使学生有新颖的想法,也会受到课本统一答案的影响,不敢主动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有部分教师对于学习成绩相当看重,缺乏对学习成绩较差同学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实验探究式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恰到好处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得学生有一个平等发言的舞台,让教师做到公平、公正。

三、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实验探究情境,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究教学方式之时,教师要创设以教学内容为蓝本的实验探究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置情境之时要把实验探究的问题渗透进去,同时在创设情境问题的过程当中,要使问题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所设置的问题,还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及适应性,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例如,在讲解动物的行为之时,主要分为先天和学习行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拿学生通常接触到的小动物创设教学情境:家养的小狗、小猫自己就会吃东西,但让它们去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就很难,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深入到课程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

2.做好实验探究过程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假设。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之时,学生提出的假设有土壤、气温、光照、水等,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信心,支持学生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假设进行科学的探究。同时,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补充一部分实验设计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如设计实验改进方法或步骤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设计之时必须遵循对照性、随机性及单因子变量等相关原则,以确保实验探究的准确性。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注意不应当过分注重实验结果,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利用引导者的身份,激发起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也要为学生的实验探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初中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探究教学显得愈加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好实验探究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好指导工作,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琴.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66):188-189.

[2]王丽娜.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潘明忠.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5,(17):202.

[4]李淑芹.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