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品牌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46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1

[关键词]旅游品牌建设黄大仙文化金华

历史上,浙江金华地区的道教氛围十分浓厚,出现了不少的道教人物和道教遗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黄大仙(黄初平)了。根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与黄大仙有关的自然遗迹和人工建筑就有将近30处。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得道之后在民间惩恶除奸、劝善扬善、赠医施药,有求必应,为世人敬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遂为他在金华山修建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从此,各地信奉黄大仙的,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之后祀奉他的庙宇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黄大仙祖庭位于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附近的金华山上。金华山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汉末以来长达两千多年,是中国道教名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东晋以后,这里就成了旅游观光的胜地,她的灵魂即是由黄大仙传说所形成的文化内核铸就。

源于东晋时期金华山的黄大仙文化现象,经过1600余年的传承,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发展。特别是在近现代,由于海外华人华侨的不断增加,黄大仙文化远播东南亚、欧美。黄大仙在香港更是走进百姓,深入人心。据说,香港的黄大仙信徒有数百万之众,黄大仙的祠宇成了他们祭拜朝圣和游览的重要场所,祀奉黄大仙的啬色园、元清阁等成了香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点。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一段时期黄大仙几乎被金华人所遗忘。黄大仙文化是金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集文化、宗教、旅游和对外联络于一体的复合性品牌,是发展旅游业的垄断性题材,具备打造金华标志性旅游品牌的条件。本文试图从金华旅游业发展、文化大市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思考出发,探索黄大仙品牌建设之路。

一、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

要充分挖掘黄大仙品牌的潜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

1.开展仙道文化和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和交流。组织力量切实开展仙道文化和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成立“中华黄大仙文化交流协作会”,编撰出版黄大仙文化和旅游发展方面的理论专著,占领制高点,从文化理论和组织结构的层面提升黄大仙品牌的档次和知名度。积极开展黄大仙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特别是黄大仙文化与社会和谐及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以及在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现实意义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黄大仙文化体系。

2.充分放大宣传区域,扩大品牌认知空间。充分利用影视网络作品受众广、传播快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扶持开发、创作和制作,发行有关黄大仙的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网络动漫片等,充分放大宣传区域,扩大品牌认知空间。

3.培育黄大仙文化认同的基础群体。充分利用婺剧在浙中民间广受欢迎的有利条件,把黄大仙和婺剧这两个地方特色文化现象有机结合,推出黄大仙婺剧。这不仅可打造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送戏下乡和民间巡演,还可有效提高黄大仙在浙中民间的知名度。组织创作体现黄大仙“劝善、行善”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故事等,并可选择部分内容编入中小学生的乡土教材,这样既可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素材,又达到认知地方文化和造就文化认同的潜在群体,对打造黄大仙品牌影响深远(如叶圣陶的双龙游记),培育黄大仙文化认同的基础群体。

各类旅游单位应积极挖掘利用黄大仙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并进行有效宣传推介,把潜力变为现实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促进资源整合完善品牌形象

作为黄大仙文化的发源地,并经历约1600余年的传承,其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在金华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还有群多的宫观建筑和遗迹等物化资源。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貌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变动和地名变更,史料的缺失和载述的简洁等,一定程度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了影响。

1.统一标识,整体营销。加强金华是黄大仙故里的宣传,统一标识,避免形象混乱,实现整体营销。从古至今不论是兰溪、义乌还是金东区,都是大金华的范畴,金华是一个区域的代表性名称。金华山是黄大仙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仅是修炼得道成仙地,兰溪黄湓也位于金华山西侧余脉的坡地上。

在不涉及产权(能建立产权联系更好)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成立“金华黄大仙文化旅游理事会”,理事会主要宗旨“弘扬黄大仙文化,提升黄大仙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金华标志性旅游品牌,并通过理事会把有关黄大仙的宫观、景点和相关单位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订立发展规划,协调落实品牌共树和维护,执行行业自律,并相互监督,促进可持续发展。

2.执行差别化特色形象运作。正确区分不同的黄大仙文化物化载体(含宫观、景点),执行差别化特色形象运作。首先各宫观要有易于区别的名称,其次不同载体应有黄大仙文化体系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再有各景点、单位应建立各具特色或重点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如把黄大仙祖宫、赤松道院、金华观按赤松上、中、下宫的口径进行旅游产品的包装,便于被市场接受和人们区分。

三、培育产业龙头提升品牌运作

金华现有黄大仙文化物化载体黄大仙祖宫、金华观、朝真洞、双龙古堡等宫观、遗迹、传说类旅游景点十多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主体,有的甚至一处就有两个操作主体(如祖宫产权归广厦旅游公司,同时又有道教委员会负责宗教活动事务),各景点普遍表现得规模小、实力弱、人力资源不足,创新性和规模化运作的整体实力不足。既所谓的“星星多,缺少月亮;珍珠多,缺少夜明珠”,造成政府的宣传和导向无法落到实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有足够实力的组织进行承上启下,实施有效的品牌推广和产品推介,故难于产生应有的市场响应。这已成为困扰金华黄大仙品牌,特别是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的要害问题。要走出困境,就要积极培育产业龙头,以其自身发展和促进区域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为目标,采用市场化的行为,与政府的导向相配合,做好黄大仙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产品的宣传、包装和推广,提升黄大仙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壮大金华标志性旅游品牌的实力,擦亮金华金名片。根据旅游政府主导的战略,现有黄大仙文化旅游资源的实况,结合双龙风景区黄大仙景区已基本成熟的实际,可设立国有的专门机构负责整个景区的经营管理。通过实施朝真洞景点的深度开发,提升文化内涵;增设环鹿田湖文化景观、建筑小品和黄大仙遗迹、传说景点,营造景区的圣地文化氛围;通过收购、重组或租赁的形式整合黄大仙祖宫,实施景区的统一操作,并且还可考虑把金华观也纳入统一管理,提高品牌运作力度。

四、推进多元发展拓展品牌外延

黄大仙属道教中的道仙人物,“惩恶扬善,扶贫济困、治病救人”的精神,实质上超越了道教的范畴,是具备显著地方特色,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大仙文化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如有可供游客游览的遗迹、传说(意境)类景点,更有养生、文学艺术、生命伦理等深层的内容。黄大仙文化可渗透到区域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如融入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要素中,是一个复合性很强的综合品牌。因此,可以考虑:

1.在黄大仙景区建设黄大仙养生园,开展养生休闲度假项目。

2.挖掘、整理养生食谱,并进行妥善命名,同时对一部分菜肴配以生动、活泼或一定内涵的典故、传说,设立专门的餐厅或菜馆,构建成养生膳食文化型的旅游项目。

3.开发黄大仙旅游工艺纪念品系列,并进行展示和销售。如灵芝盆景、佛手矮化盆景、特色工艺品和纪念品等。

4.开发黄大仙道教养生饮品,如养生茶、养生酒和保健饮料等,在景点相应场所出售饮用,并可进行特色礼品包装销售。

5.开发黄大仙文化产品,精心创作、摄制、排演与黄大仙相关的文学作品、戏曲节目等,进行市场化运作,如受儿童喜爱的动漫作品和青年人喜观的游戏作品等。

6.开发黄大仙“有求必应”、“财神善仙”保平安喻意的修炼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如攀爬类活动,类似于定向运动的寻宝活动等。

五、积极回报社会强化品牌形象

黄大仙文化的精髓是“普济、劝善”特别是在香港,黄大仙文化已不仅仅是祭拜和观光,在社会慈善和公益福利事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香港啬色园,除开展黄大仙祠有关祭拜朝圣和观光游览外,大力拓展送医赠药、兴学育才、安老扶幼等慈善事业,共兴办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十八所,养老院五所,社区服务机构12个,并建有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一座。这些机构惠泽大众,影响广泛。故我们弘扬黄大仙文化,打造黄大仙品牌,也不应停留在文化和旅游业的层面,而要积极筹备成立黄大仙基金,会同各黄大仙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黄大仙“劝善行善”的思想哲理,深化黄大仙品牌的形象。包括:

1.积极开展义诊活动,送医下乡(特别是景区和边远山区)。

2.经常性地开展助学助残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和残病贫困家庭。

3.创造条件开展特殊群体的老年保健和安老活动。

4.积极开展救灾送温暖活动。

5.组织公益文化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

6.开展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总之,通过积极回报社会的善行,促进黄大仙品牌知名度提高的同时,也将使品牌的形象更加饱满,提升民众的认同感。黄大仙信仰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时至今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留和进一步充实,并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服务于现代社会,对当地民众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那些生动有趣的黄大仙传说所反映的,金华人信奉黄大仙,是敬佩他乐善好施的优秀品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大仙已成为金华人的美好化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不再是过去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慰藉心灵的精神剂,它更是一种文化,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它的文化价值更是有待挖掘利用。地方旅游发展应该深切挖掘独特的文化,在旅游产业背景下去解读其精髓,通过旅游来传承文化、表达文化、传播文化,以文化促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珍:黄大仙信仰的文化内涵[J].中国宗教,2005,(7):38~39

[2]阎江:传说、祠庙与信仰的互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4:14~17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2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公益文化单位继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公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高效化。

1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对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对其它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促进了政府效能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有特色的文化及服务品牌可以提升文化服务机构的整体形象,有效地巩固文化机构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的效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建设要不断推进服务创新,丰富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区域群众的文化体验热情,有效地推广特色服务和文化产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选择信息资源时做出明智的决定,占领文化阵地,激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保证文化服务质量,繁荣区域文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服务,不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只有通过不断推出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动项目,才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进而有效提高文化建设成果的受益面和受益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观核心,以最完善的服务内涵、最优质的服务效果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获得最大程度满足。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传播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风尚,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优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丰富地方文化生活,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催生新兴的文化产业,探索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路径,增强地方竞争力。

2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外学者关于服务品牌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外国学者对服务品牌的研究,是立足于服务与实体产品的差异性以及服务品牌与实体产品品牌的差异性,研究的视角或从企业内部服务品牌权益模型,或从消费者外部的服务品牌消费者选择模型。我国学者对服务品牌的研究相对较晚,研究大多是在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虽然各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w系的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已有的品牌公共文化服务的形象没有深入人心,品牌尚需增加地区文化内涵,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有待加强,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一些策略,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3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策略

3.1加强政府组织和引导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需要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发展思路、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部门分工,制定相关项目内容和计划、整体预算安排、整合全社会资源,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确定最被认可的规划方案并加以完善。

实施特色精品战略,打造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依托传统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进行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需要将特色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相结合,发挥特色,突出主题,建设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3.2定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形象

强化品牌核心价值,建立品牌形象识别。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终极追求,是品牌传播活动的原点。公共文化服务要重视视觉识别系统,命名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结合,有利于品牌推广和发展。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做好服务品牌定位,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定位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进行定位。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升级,不断地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准。重视服务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形象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严格的服务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3.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机制。制度的制定,能够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要求对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善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大众对文化的需要,使之更加的人性化。

人才保障机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组织建设也便成了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工作人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文化部门也可以组织不同形式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技术保障机制。新的数字媒体技术使居民在传播中的参与热情与能量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微信、微博、QQ等等)正在成长为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建立合理的服务品牌评价规则。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外界群体(包括外界媒体、投资者、游客、其他城市管理者、社会组织和国外人士及团体等)征求意见,咨询评价,并建立合理的评价规则。

3.4加强策划与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想要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发展,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就要打造精品品牌,提供优质服务,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品牌宣传,塑造品牌形象。想要推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就要全方位宣传,扩大知名度,且要依靠多种媒介方式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质量,同时要分类群体,个性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3.5延伸品牌价值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广应用规范和标准,成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委员会,维护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权威性和高品质服务,塑造长期宣传阵地。品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及时发现品牌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品牌服务创新包括: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品牌管理方式的创新等。

4小结

公共文化服掌放频慕ㄉ栌兄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研究对其他服务组织在品牌建设与发展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建设实践,对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旭.浅谈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建设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5)

[2]于丽丽.基于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06(1)

[3]张月群,俞海平,丁青.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R].图书情报工作,2014(10)

[4]尹磊.公共服务领域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9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3

【关键词】区域特色产品品牌设计形象构建研究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大。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塑造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1]。由于区域特色产品无法移动,因此,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形象良好的品牌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动该地区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对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进行研究。

1.品牌设计和形象构建概述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品牌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品牌塑造能够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区域特色的品牌设计和形象构建能有效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品牌设计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复杂。在品牌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根据该地区的人文、风俗展开设计,需要注重设计的创新化,个性化,以及渗透区域文化,才能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分析

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代表着该地区的“名片”,发挥着“外交家”的作用,主要展开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造,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2]。优秀的品牌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图形、色彩以及字体,并且集独创、清晰、美观于一体,包含着该地区的文化、特征与精神。以精炼的形象传达明确、特定的信息。因此,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方法也是多样化的。

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不仅具有标识的提示功能,而且还能体现地区特有的文化以及精神内涵。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知名度,从而唤起当地居民的荣誉感,为该地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的要点

3.1区域特色产品的整体创新

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关系到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品牌的设计与形象构建有着重要作用[3]。标志是品牌设计的重要方面,其体现了区域特色产品所蕴藏着信息,消费者能够通过标志识别产品。因此,在设计方面需要注重创新意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强化品牌的独特性,要符合受众群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体现特有的文化,以获得广大群众的青睐。二是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历史背景、产品文化、市场方面,标志可以用当地显著的语言去表达,品牌的形象塑造应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三是融入现代化、国际化的设计手法。在当前时展阶段,国际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独特的差异性文化和地域属性能够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因此,在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方面应渗透国际流行的设计手法,体现出区域区域特色产品的独特性,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3.2区域特色产品的个性化

地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对区域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品牌体现了背后深厚的内涵。知名度越高的品牌,给企业带来的资产越高,对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比如,贵州的茅台酒、西湖的龙井茶等,这些都是享誉中华的品牌,其不仅代表着良好的产品品质,而且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地区旅游业的进步。

创造个性化的品牌有助于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区域特色产品的个性化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思维,将个性化作为重点,选择一条独特的新思路,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在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过程中,需要将地域的人文、历史及风俗为基础,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与形象塑造中,将这些精髓以现代的设计风格传播出去。

3.3区域文化的渗透

要想打造良好的区域特色产品品牌,区域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产品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将区域文化渗透到区域特色产品的设计和形象塑造中,能够将产品的独特性发挥更大的价值,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文化与形象是紧密相连的,区域特色产品的形象蕴含着区域文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文化,才能创建品牌的良好品牌形象。

从本质上来讲,区域文化是文字形成的,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其实,区域文化也是一个完整的血肉之躯。将区域文化融入品牌设计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精髓,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是产品,而且能感受到其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

4.结语

总而言之,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4]。不同地域的品牌形象能够体现出该地区的人文、风俗等。因此,在对品牌设计过程中,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品牌的内容,将地域环境、文化及地理情况渗入品牌设计与形象塑造中,在视觉上传达地域独特的特征及内涵,以此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构建地域品牌更为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朱涛.特色产品整体形象设计的区域文化个性理解[J].商场现代化,2008,02:218-219.

[2]朱涛.从设计审美的文化视角构建鄂西三峡区域特色品牌影响力[J].艺术百家,2013,S1:29-31.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4

以推广为己任 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看似强势的企业逐渐衰落了,一些看似弱小的企业却在悄悄壮大。表面看,这是企业产品竞争力强弱而导致的结果,实质上则是企业在经营思想、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层面的思维理念在企业竞争中的较量,确切地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但体现产品文化内涵的品牌却很少,提升纺织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增强品牌文化的软实力,已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记者:品牌文化推广任重道远,目前品牌文化推广的情况如何?

刘慧兰:身为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我深感责任重大,当然还有压力,推广企业品牌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固然是通过产品的功能、性能、质感以及品质等方面的物质使用价值来承载的,但决定市场价值的还有渗透在或依托在物质产品中的文化消费价值,比如对消费者审美文化与消费方式的适应性,以及贯穿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和社会过程的人文关怀深度。

为此,从200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5年来,我们先后在全行业推介了波司登、阳光、雅戈尔、红豆、华茂、富润、梦兰、上海中大、青岛纺机、喜盈门和洁丽雅等50个纺织服装知名企业的品牌文化,为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企业软实力,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适应中国纺织名牌战略实施,倡导文化创造品牌价值,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催进产业升级,推动纺织强国建设进程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质量为基础、以文化为支撑,培育一批、表彰一批、宣传一批、争创一批品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推动纺织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彰显品牌文化价值,提升行业软实力。现在企业的品牌文化意识和品牌文化发展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一点,我很自豪和欣慰。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吗?

刘慧兰:5年来,我们以丰富的实践诠释了先进的品牌文化怎样成为自主品牌的灵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每届推介大会的召开都是杜钰洲会长亲自领导和主持,亲自到会并作主旨讲话。可以说,他的讲话已成了不断丰富纺织品牌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是推动“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指示意见和活动内涵。沿着这些足迹,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品牌文化的推广的历程。

2005年,在品牌文化推介大会上杜钰洲会长作了题为“繁荣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的主旨报告,指出品牌文化建设要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强社会责任,用市场化培育品牌,深化改革开放”为主导,这五点成为了推动品牌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

2006年,杜钰洲会长作了题为“科学把握品牌文化价值观体系,大力推动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讲话,强调“品质、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是品牌生产的四种价值观的表现,足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品牌文化价值观的基本体系,质量是品牌文化的生命,创新是品牌文化的灵魂,快速反应是品牌文化的活力所在,社会责任是品牌文化的道德准则”,为我们今后深入研究品牌文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奠定了基础。

2007年,杜钰洲会长又进一步强调:“品牌文化是由品质、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构成的。品质是品牌的生命,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社会责任是品牌的人格”,成为我们开展品牌文化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施纲要。

2008年,杜钰洲会长强调指出:“文化成就品牌。企业的生命力和品牌的生命力有一个文化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品牌文化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品牌文化的核心部分,创新精神是品牌生产的动力要素,人文精神体现为人的追求、人的审美取向。”

今年十月,杜钰洲会长又对品牌文化的价值观体系、品牌文化生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品牌文化属于历史范畴,不应脱离所处时代的文化生态。品牌文化生态,是指品牌文化内外的生态关系,各类文化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时代共生性。我们在建设品质、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的同时,还要重视品牌文化生态建设问题”。可以说,社会长的这些讲话,又进一步推进了我们品牌文化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为我们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还强调“要立足于我们中华民族所处时代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创造名牌,把提升纺织产业的文化软实力放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思考和决策、”

以生态促和谐 全力提升产业新发展

品质是品牌的物质基础,创新是灵魂,快速反应是活力,而社会责任好比是道德,只有兼具品质、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才是一个和谐体。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考虑好品牌生态的问题。

记者:“品牌文化生态”是什么时候提出的,这对品牌文化建设将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刘慧兰: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杜钰洲会长最早提出“要重视品牌文化生态建设问题”,是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在江苏常熟召开的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暨波司登品牌文化建设现场会时提出来的。这一命题,进一步丰富了品牌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品牌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对于深入开展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记者:杜钰洲会长在品牌文化建设中提出的“品牌文化生态”这一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刘慧兰:回顾杜会长近年来对品牌文化建设所作的一系列指示和提出的要求,我深深地感受到,杜会长对纺织行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条件制定、推荐评选,还是开会表彰、举办论坛,他都亲自参加、大力支持,使这项活动逐步深入,形成了行业一项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

信誉是品牌文化生态的基础,只有品质的提升,才能带

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是我国从生产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主攻目标,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品质需要创造,原材料需要创造,加工方式需要创造,表达文化更需要创造快速反应是一种产业文化,是服装创造者和消费者的互动,更显示了品牌对消费者的适应性和对于时代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敏感性;而社会责任则是品牌文化生态的一个总体概括。这些我们要全面理解,把握实质。

从近几年纺织行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实践看,我们推介的50家十大品牌企业,在品质、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方面都很突出。实践证明,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企业是没有竞争力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所以说,品牌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贯穿自主品牌建设的全过程,持续努力,不断提升。

以创新谋发展 开启品牌文化新篇章

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作为企业品牌文化的主推者,任重道远。如何开展行业企业文化,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记者:今后,我们在围绕品牌文化生态建设推广方面,将哪有举措?

刘慧兰:首先,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要深刻领会杜会长的指示,把加强纺织品牌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把品牌文化生态建设作为重点研究实践的课题,通过开展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举办论坛、召开会议等多种途径,对品牌文化生态问题进行解读,继续用已推介的50个十大品牌文化企业的典型,同时不断推出新的企业典型,引导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自觉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生态,提升行业软实力,促进自主品牌建设。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5

【关键词】贵阳市城市文化品牌Swot分析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而且能够以品牌效应助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拉萨的藏传佛教文化、敦煌的敦煌文化、曲阜的孔子文化、晋中的晋商文化、黄山的徽州文化等。深入挖掘和开发贵阳市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贵阳城市的竞争力。Swot分析法是战略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S(Strengths)是指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是指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es)是指外部环境的机会,t(threats)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①以此分析贵阳市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竞争环境,可以明确问题所在,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贵阳文化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内部优势。文化资源丰富。贵阳市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造就了奇特的自然生态文化;民族聚居,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37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风俗、民族歌舞、服饰、工艺、建筑等,②形成了厚重的民俗民族文化;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在贵阳修文县“龙场悟道”留下的阳明文化;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革命文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美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资源为贵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近几年,贵阳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2010年,贵阳市文化产业完成总产出74.09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05%,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6%。③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贵阳市城市文化品牌开辟了宽阔的道路。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近几年,贵阳先后建成了贵阳影城、大剧院、美术馆、科技馆等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贵阳市还将完成城市规划展览馆、金阳剧院、图书馆金阳新馆、古玩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文化基础项目的建设。另外,公共交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市内“一环五路”和“两路二环”,市内多条道路相继建成通车,市内轻轨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同时,汕昆高速公路贵州段通车,贵广快速铁路也在紧密建设中。文化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的逐步完善,使贵阳市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具有了先决条件。

区位优势。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中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交通优势,是全省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和文化产品集散中心,这种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为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内部劣势。文化经营人才短缺。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人才。目前,贵阳市从事文化建设工作的人才远不能满足文化品牌建设的需要,现有文化人才结构也不合理,缺少创新型管理和经营人才,导致城市文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文化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营销宣传力度不足。通过营销宣传的方式将城市文化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公众,可以增强城市文化的知名度。目前来看,很多人不了解贵阳的特色文化和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还不够,缺乏有效的文化营销和品牌建设战略。

文化挖掘深度不足。贵阳市文化资源丰富,但公众对贵阳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较差,很多人认为贵阳地域文化的特色并不突出,不像吴越、湘楚、巴蜀等文化那样特点鲜明。这主要是因为贵阳的城市文化深度挖掘不够,缺乏创意,缺少文化精品,城市文化资源未能实现有机整合。此外,由于没有将地方文化与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城市也未能形成相关的文化产业链。

外部机会。文化产业战略兴起。2006年,我国出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强调文化产业对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省市纷纷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激励措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纳入了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这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为贵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机遇。

中央支持贵州发展。国务院2012年《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简称2号文件),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基本原则及目标规划。《2号文件》将贵州定位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将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贵阳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2006年、2011年先后了《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文化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从财政投入、优惠政策等方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为贵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城市知名度的提高。贵阳自然生态优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具有“森林之城”和“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每年举办的“避暑季”、“温泉季”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城市知名度在近几年得到极大提高,为贵阳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外部威胁。外部竞争加剧。由于文化产业战略的兴起,全国各大城市都开始重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积极开展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工作,导致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竞争加剧。另外,与很多城市相比,贵阳城市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上文化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品牌效应尚未发挥出来。因此,要建设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并不容易。

内部城市的竞争。在贵州省内,贵阳的经济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但就城市文化特色来看,省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更加明显,例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深远悠久;遵义作为革命历史名城,相比贵阳更为外地人所熟悉。这对贵阳的民族文化和革命文化品牌建设构成了一定挑战。

综上所述,贵阳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贵阳城市文化品牌,充分利用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贵阳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是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而人才短缺又是贵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方面着手,提高文化品牌建设的人才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投入,着力培养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文化经营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创新引进方式,制定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以吸引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文化品牌建设中,为贵阳的城市品牌建设服务。

加大城市文化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城市文化品牌需要对外宣传,才能提高知名度,而营销是最有效的宣传手段。因此,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广告、品牌代言、大型活动和承办体育赛事等方式加强城市文化的对外宣传。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价值,打造文化精品。贵阳文化资源丰富,但缺少认同感强的文化精品,急需深化城市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才能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竞争力,推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例如,可以将对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影响巨大的阳明文化作为重点,整合该文化留下的文化精神、历史名人、诗文和历史古迹等,全方位打造阳明文化精品。

增强市民文化品牌建设意识。要深入广泛地开展以增强市民文化品牌建设意识、塑造城市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文化主题,促进广大市民熟悉城市的典型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豪感,自觉维护、宣传家乡的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城市文化形象大使、公开征集城市文化形象标识和文化主题口号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创城市文化品牌。

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资金缺乏是影响贵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一大瓶颈。政府应当从财政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文化品牌建设的专项资金,扶持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放宽投资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建设。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本文系贵州民族大学科研资助项目“贵阳城市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JS)

注释

①王利平:《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5页。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6

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特点

独特性。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凝聚着长江航道职工的智慧、情感、投入和创新思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异乎寻常的文化魅力,它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组织活动当中,体现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上,折射出长江航道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独特性源于长江航道文化的独特性。

认同性。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认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行业职工必须很好地理解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定位,尤其是其品牌核心价值得到一致认同,全体职工共同塑造文化品牌形象并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品牌形象;二是服务对象必须认同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社会地位和独特价值,对该品牌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时代性。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一切为了畅通,凸显了长江航道位居世界内河一流,高质量、高信誉、高满意度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和畅通安全、生态环保、服务优质、持续发展的品牌属性。这一品牌定位符合国家关于大力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新体系的发展战略,体现了长江航道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速实现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型的发展需要。

先进性。长江航道文化品牌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品牌服务理念的先进性。近年来,长江航道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地提出了“社会对航道的需求就是航道的责任”的服务理念,科学务实地提出了“建设是发展,维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代表了长江航道的未来发展方向。

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建设

在品牌定位上,立足于长江航道“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的服务宗旨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深刻挖掘和提炼品牌内涵,即:肩负着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的神圣使命,长江航道人矢志不渝地践行一切为了畅通的核心价值观,以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服务,努力为流域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奉献一条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水运大通道。

在建设机制上,确立了领导机制、培育机制、信息机制、资金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为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建设载体上,大力实施“四品工程”,即:通过培育职工品格,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文化品位,打造航道品牌,实现航道综合实力增强、行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形象显著提升。其中,职工品格是行业文明的魂魄,服务品质是行业文明的基础,文化品位是行业文明的升华,航道品牌是行业文明的展示。

在建设途径上,将文化品牌建设与贯彻落实局党委行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搞好三个“融合”。一是将文化品牌建设与航道建设维护管理紧密融合,以大幅提升航道服务能力为前提,将品牌建设渗透到加快推进智能航道建设、深水航道建设、航道整治建设、航道应急保畅等重大举措之中;二是将文化品牌建设与行业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以航道文化建设的现有成果为依托,通过对长江航道所蕴含的畅通、生态、诚信、管理和创新五大文化元素的再造,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完善子文化支撑系统;三是将文化品牌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密融合,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凸显品位的实践载体,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在形象展示上,运用Ci理念,对文化品牌进行形象设计。以“绿色航道,畅通服务”为主题,建成一批文化产品,促进航道文化的对内对外传播;加强员工行为规范和员工礼仪规范的培养和执行,促进长江航道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宣贯和运用。

对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化品牌建设必须以职工为主体,充分调动职工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品牌是对长江航道职工共同品格、品质、品位的提炼和升华,职工既是品牌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又是品牌形象的具体展示者,通过长江航道职工全员、全过程的参与,进一步增强职工幸福感和归宿感,激发职工投身品牌建设的热情。

文化品牌建设必须注重文化传承,充分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要把航道文化品牌建设植根于万里长江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之中,注入长江航道异彩纷呈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实践过程中通过文化元素的再造和升华,进一步彰显航道文化的特色、品位和价值,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实现航道文化品牌与航道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文化品牌建设必须找准载体,充分体现品牌建设的实践特色。实施品牌战略不是为出品牌而建品牌,而是要通过建设品牌来推进全局工作,促进航道发展。因此,必须把品牌建设的重心放在创新实践、科学发展上,深深扎根于航道生产实践之中,使品牌建设与推进发展互动互融、互促互进,切不可搞“两张皮”。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7

【关键词】福建茉莉花茶;文化品牌;视觉形象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在福建,其主产于福州市和闽东北地区,又称叶香片,系选用绿茶茶胚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茉莉花茶属于绿茶,其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均嫩晶绿,具备了绿茶的保健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201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理事会和研讨会上,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茉莉花茶的优良品质形象强烈地吸引着中外顾客,这是打造福建特色的茉莉花茶品牌形象的自身内在优势。而打造福建茉莉花茶品牌形象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形象之外,还需要通过高质量的策划设计和塑造,形成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来提升福建茉莉花茶品牌形象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品牌形象视觉所赋予的综合指标,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品牌视觉形象的建立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高品味的品牌视觉文化形象品牌

可通过视觉化的文化形象来表现出来,茉莉花茶的文化形象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与文化活动,其对提升茉莉花茶品牌起到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福州茉莉花茶的源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汉代,她将茉莉花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茶香鲜美浓郁,滋味鲜美醇和,茶味花香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福州味,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清代茉莉花茶作为皇室贡茶,享誉全国。

福州有2200年建城历史,人杰地灵,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民间传统的斗茶会,吸引着福建各地的品茶、制茶、鉴茶高手切磋技艺。斗茶会期间还举办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十番、评话、莱、闽剧、龙舟竞赛等,百姓像过节一样。此外政府还搭台推介,如福州市政府每年5月18日举办的福州“518”投资贸易洽谈会开辟了专场茶文化节、茶博会、茶王拍卖会,厦门国际茶博会、2010年世博会(福建馆)深圳文博会等都设专柜来推介福建茉莉花茶品牌,这些为福建茉莉花茶企业建立高品位的品牌视觉文化形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与契机。因此,福建的茉莉花茶企业应深入挖掘福建茉莉花茶品牌文化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并积极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和政策,以期建立福建茉莉花茶的高品位品牌视觉文化形象。

二、建立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品牌视觉环境形象

分布于福州大街小巷的茶叶城、茶艺居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又是本地文化特色的浓缩、提炼和升华,建立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品茶空间,对提高茉莉花茶品牌形象将起到重要作用。一个舒适、富有福州文化特色的茉莉花茶品茶环境,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与审美需求,是城市一道亮丽的名片;而一个缺乏个性视觉形态文化特色的品茶空间,会使人感到压抑、单调。因此,充分利用品茶空间这一载体可以展示悠久历史文化特色,也有利于展现城市与地域文化特色。在品茶空间的视觉形态构建中,如何利用福州这一历史名城的民俗文化传统元素,以及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丰富茉莉花茶品牌视觉环境形象,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营造一种与之相适宜的环境形象,创建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茶视觉环境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茉莉花茶品牌视觉环境形象,首先,可通过对茉莉花茶的品名选取主题,运用不同材质,设计多样化的风格来展现福州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其次,注重茉莉花茶功效的体验模式。如将不同功效花茶品种与其自身品牌文化形象相结合,构成品茶整体视觉环境形象。再次,注重对形态、色彩、图形等视觉要素与符号的综合运用,使体验者与周围环境空间形成良性互动。第四,设计时在形象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体现其文化性与茉莉花茶的功效性的相互和谐统一,传达地域文化特色,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三、构成完整的品牌视觉系统

完整的品牌视觉系统是基于对企业理念文化正确理解所形成的正确品牌定义下的视觉交互设计。完整的品牌视觉系统能协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品牌方向,发展企业的形象实体。通过视觉形象系统的符号设计,帮助客户储存和提取品牌印记,能使社会受众正确地、快速地对企业符号形象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记忆。品牌视觉设计需由企业的决策层与设计策划团队进行充分沟通,通过专业品牌设计团队对企业未来品牌形象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并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8

建筑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客观上说,建筑企业的品牌建设在认识上和推进力度上,与其它行业相比是很难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的品牌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企业品牌的名称、品牌价值、品牌形成过程、品牌内涵等方面,与其它行业的品牌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企业品牌无论对什么企业都变得十分重要,加强建筑企业品牌建设的任务也变得十分突出。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解决好品牌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是对企业品牌的认识问题。建筑企业受行业特殊性影响,以及机制体制上的一些障碍,品牌意识和观念有淡化倾向,对品牌的认识和了解很模糊,片面认为企业品牌离我们很远,或者说企业品牌对我们无关紧要,在参与建筑市场的角逐中,也很少靠企业品牌的手段去竞争,更多地依赖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为企业创造发展机遇,靠所谓的能人和各种关系为企业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随着建筑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忽视企业品牌的作用最终会阻滞企业发展。

二是如何打造企业品牌的问题。建筑企业的品牌怎么打造,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企业品牌的价值如何去提升,去挖掘、去发挥,这是建筑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课题。如果对企业品牌认识和研究不足,在品牌建设上就会缺少有效方法和手段。一种是把品牌简单化,片面认为建筑企业的品牌就是一项项工程;一种是把企业品牌抽象化,认为企业品牌是领导考虑的问题,是少数职能部门研究的事情,品牌建设与广大员工关系不大。企业品牌建设一旦缺失,就会使企业品牌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更不谈对企业品牌建设进行系统和长远规划。企业品牌的目标和定位不够清晰,当然无法有效地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三是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企业品牌应该是广义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近几年来,不少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基础工作,但大多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好象是应时应势而做,如何让企业文化深入企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打造企业品牌服务,似乎做得还不够。从企业文化层次上去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这应该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最有效手段。在不少建筑企业,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只要干出有影响的大工程,企业品牌价值自然而然就跟着提升了,这一点当然没有错,但光靠这一点,是不够的,企业品牌如果离开了企业文化的支撑,这种品牌会是苍白的,或者说是难以持久的。因此,把企业品牌融入企业文化中,让企业文化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这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

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的影响

通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既是企业品牌战略的实际步骤,也是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重要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企业品牌的形成和塑造,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展现,在企业品牌身上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它通过企业品牌标识来体现。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企业文化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标识的外在形式。品牌标识包括品牌名称和以符号、图像、图案、颜色为特征的标识。视觉识别系统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企业通过视觉识别的创新,以新的标识,向企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传达企业新的文化理念,从而塑造企业新的形象。在品牌创新过程中,品牌标识的创意和策划不仅在程序上是第一位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企业品牌标识本身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魅力。

二是企业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是品牌标识的丰富内涵。企业理念是由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经营哲学、使命、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构成,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理念识别是企业形象识别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它对品牌标识具有决定作用,并通过品牌标识等载体表现出来。这就好比一个人具有的内在独特气质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和外表才能感受得到。品牌标识设计,将企业精神、理念、价值观等理念识别的内容,用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准确地、快捷地传达出来,使社会公众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信息,并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企业形象识别的目的。品牌标识在企业形象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品牌标识的基础是企业的文化理念。

三是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品牌标识创新的基础和内涵。品牌标识创新是企业文化理念变化和发展的外在表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和标识形象创新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好的品牌,向人们传达了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忠诚度。要铸就优秀的企业品牌,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不可能的。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打造企业品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建筑企业在打造品牌中要注重发挥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作用。

一是通过建设企业文化规范企业品牌。

对于企业品牌的基本问题,如树立什么样的企业品牌、怎么打出企业品牌、品牌标志应该是什么样子、怎样解释企业品牌的内涵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很难使企业品牌得到有效统一和规范,企业品牌标志总是换来换去,定位不明确,形式单一,没有过多的实际内涵,甚至在企业内部各单位中各自使用自己定出的所谓品牌。这就必然会给企业品牌的定位造成混乱,品牌的整体影响力大大减弱,十分不利于建筑企业整体优势的发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把完善规范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理念识别和形象识别等核心内容,并大力推行,规范执行,从而有利于企业品牌形式的规范,丰富品牌内涵,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9

摘要:河南文化资源是推动河南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基础,对于已有的品牌重点支持、重点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品牌优势,努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对于具有潜在优势的文化资源,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品牌优势;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和优势,创建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产业格局,是实现河南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化资源;特色文化;品牌培育

一、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近几年,河南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主要有:①寻根文化品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②世界文化遗产品牌(龙门石窟、安阳殷墟)。③古都文化品牌("羲皇故都"淮阳、商都郑州、十三朝古都洛阳、宋都开封)。④现代传媒品牌(大河报、销售与市场)。⑤精品演艺品牌(风中少林、程婴救孤、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梨园春、大河秀典)⑥红色文化品牌(红旗渠、中国红色革命圣地竹沟镇)⑦宗教文化品牌(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登封少林寺、鹿邑道教第一宫太清宫)⑧民间文艺品牌(宝丰魔术、马街书会、濮阳周口杂技)⑨工艺美术品牌(汴绣、钧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濮阳麦秆画、汝瓷)⑩山水文化品牌(五岳名山嵩山、中华寻根圣地始祖山、竹林七贤隐居地云台山、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

(二)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中原文化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品牌定位模糊造成品牌打造力度不够。②对品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招商引资力度小。③缺少品牌开发的专业人才。④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⑤目前已有的品牌影响力不大。⑥品牌的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⑦公众与媒体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大。

二、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优势和条件

(一)文化资源优势。中原特色文化品牌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彰显地域的软实力。河南文化资源丰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目前河南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有上千处部级、省级重点文物景点,馆藏文物180多万件,包括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河南形成一个立体的、活态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为文化品牌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我们可以整合开发文化资源,培育打造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依托中原武术、豫剧、文物、杂技、节会、庙会、实景演出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项目、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文博展示项目、文化产业示范区品牌等。

(二)区位优势。中原特色文化品牌依托自然地理区位优势推动文化发展。河南地处九州之中,有“中州”之称;河南横跨中国中部黄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谓;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由于河南地处中原,长期以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中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地区的政治安危关乎天下兴亡,经济起伏关乎国家强弱,文化盛衰关乎民族荣辱,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鉴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重大。

(三)政策优势。河南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文化强省大型调研活动;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影视出版业、广告会展业、特产名品业、文物外展业、仿古建筑业、动漫创意产业等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先后组建了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原有的河南演出公司、河南电影公司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经过改制后推向了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上述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基本上都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有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文化市场上闯出了路子,赢得了声誉,树立了品牌。

三、中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的策略

(一)政策扶持,不断营造与优化品牌成长的良好环境。做好品牌培育工作,实施品牌集群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打造强势品牌。要立足地区品牌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品牌储备,形成品牌发展梯队;引导企业完善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品牌含金量;构筑以知名大企业为龙头、以品牌辐射带动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壮大文化品牌经济规模;鼓励名牌企业以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企业或行业重组,形成以名牌为龙头的名牌产业链和名牌产业群,实现地域品牌和集群品牌的互动发展;引导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再把市场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并利用资本优势完成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进步,从战略上确定行业领先地位,逐步打造出更多的名牌。

(二)深度拓展现有资源,提升为竞争优势。要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在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吸收营养,把握住创新、发展的前进方向,培育出被国内外观众所接受、所喜爱的文化产品品牌。要积极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利用老工艺、开发新产品、进行品牌建设,使其能够不断创造新的价值。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知名度,进行品牌建设,避免产权纠纷,积累品牌价值。要学会把获奖“资源”变为品牌优势,从“资源”到“资源再造”,从“我有”到“我能”,把河南的文化优势变成国内甚至国际竞争优势。

(三)科学规划,实施重大文化项目。要建立以文化资源为中心的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将文化内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形成系统开发、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重点是确认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业项目,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特别是创意内容项目和大型活动。要寻找可行的发展模式及可以落实到企业实际操作的商业模式。着重加强“三网融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大河动漫城、濮阳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贾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在河南建立地区总部、文化产品生产基地、研发和营销中心。要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与重组,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重点做大做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集团。

(四)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加强对文化产业品牌的培育、营销力度。品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消费需求。在文化品牌培育工程中,要开展品牌文化活动,打造知名媒体栏目,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开发原创文化产品。进行项目投资和品牌开发时要注重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定位。通过市场、资本、资源等组合使几种品牌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相互彰显,使品牌群呈现立体感,吸引消费者。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效手段扩大营销,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优化服务组合,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要加强策划和包装,鼓励、支持河南更多的文化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占据市场份额,以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

(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可以市场化的资源和不可市场化的公共资源。对于那些不可市场化的公共文化资源,其开发利用主要为了公众利益和资源保护,因而需要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作为支撑。对于可以市场化的文化资源,其开发利用则应主要或完全地由通过市场来进行,由民间资金作为投资项目予以开发,政府不应越俎代庖,直接参与投资和经营。要专门设立“文化创新奖”,建立“文化品牌战略基金”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文化产业。

(六)对于非市场化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提升地方形象和影响力。原产地标识是受国家商标法和产权法保护的一种商业标识。对于那些具有地方共用品牌性质的文化资源,应积极主动申请原产地标识,同时加强监管以保护这种原产地标识,不断增强具有原产地标识的地方品牌的商业价值。非市场化文化资源可以大大提升地方形象,扩大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影响力。打造文化品牌,地方政府要走“硬”、“软”两手抓的路子,政府牵头举办各类大型文化节庆、赛事,造就文化新品牌。政府要积极出资进行地方形象宣传,企业要针对性进行品牌宣传,形成优势效应,提升地方形象和影响力。

(七)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品牌培育人才队伍。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理论人才、优秀出版人才和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推出一批专业贡献突出、引领作用明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引进高端人才。采取特聘专家制、高级雇员制、客座荣誉制、协议签约制、项目合作制和设立工作室等灵活形式,大力引进全国知名的大师级高端文化人才和拔尖人才。运用单位聘任制、项目聘任制、外聘制、兼职制等灵活选人用人机制,延揽省内外各领域优秀人才进入河南省文化领域创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面向国内外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总之,培育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打造文化强省的关键步骤,是将河南文化资源、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完整融合的有效工具。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原文化的天然优势,着力培育打造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中原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魏华.河南省民间文化品牌化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王青青.河南区域文化品牌之路应该注意的问题[J].东京文学,2010(06)

[3]夏红云.河南文化品牌建设的优势与条件分析[J].北方经济,2011(02)

[4]王晓卉.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及传播[J].天中学刊,2014(04)

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篇10

关键词:休闲地产研究

休闲房地产开发是横跨房地产行业和旅游行业并对多种社会资源高效整合的一个新兴投资领域,其价值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日益凸显。一批有远见的开发商介入到了休闲房地产的行业中来,使各类以休闲度假服务为目地的房地产项目发展欣欣向荣。

休闲房地产与旅游地产

旅游房地产主要是针对第二居所而言,其主要功能就是休闲,而旅游是休闲的重要组成,休闲可以对应各种各样的市场需求。如果单纯强调旅游,实际上做的又不是专门针对旅游者的事情,自相矛盾,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而,休闲房地产不仅仅是给旅游者使用的,而是针对于休闲市场。要符合这个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应当强化休闲房地产的概念,进而促使休闲房地产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休闲房地产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品牌定位模糊不清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企业在运作休闲房地产项目之初,往往对产品的定位、开发思路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导致很多休闲房地产项目昙花一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由于没有品牌独特性的内涵和形象定位,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就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无法扬长避短,美誉度、忠诚度迟迟难以建立。

品牌建设流于形式

通俗的讲,休闲房地产品牌建设就是五分素质、三分文化、二分长像。它囊括了产品质量、产品及企业文化、企业识别系统(CiS)、公关及广告传播等各个环节。回顾休闲房地产的品牌建设,不难发现很多“品牌”建设实际上应该叫做“品牌诉求”,其中大部分只是做给消费者的广告。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品牌无疑是高附加值的代名词。当各领三五天的概念越来越难以支撑售价中的附加值时,就需寻找更持久、更耐用的支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房地产的品牌。

品牌价值缺乏深刻地理解

休闲房地产涉及的部门较多,品牌塑造在前期阶段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而品牌价值的实现需要项目品牌等多要素的共同支撑,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品牌塑造投入费用与品牌价值之间存在较强的不均衡性。由于休闲房地产前期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很大,影响前期地产运营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了我们对品牌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忽视客户和业主的需求

休闲房地产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纽带主要是休闲房地产项目,消费者对项目好的消费体验,能衍生强化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美誉度。然而,现行很多休闲房地产缺乏科学的设计、规划、建设、销售及后期的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品牌价值不同于银行的存款,它只是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假若品牌出现危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下降,那么品牌价值就会减少。休闲房地产的价值不是自己定的,而是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服务对客户、对业主要做到物有所值。当品牌建设偏离客户需求和不能满足业主需求的时候,品牌影响力就是负面的。

忽视挖掘休闲房地产的优势

休闲房地产一般需要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景观优势、规模优势、配套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等。但是企业往往缺乏对一个项目优势的深入整理、挖掘和提炼到位。一般都在挖空心思做概念营销,而休闲房地产本身的优势却被遗忘在角落,本末倒置,被动跟风。现在房地产实施新政后,许多企业开始投资休闲房地产,竞争会日趋激烈,企业应当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对能最佳体验休闲、文化、时尚、浪漫、国际生活方式的休闲房地产商业平台,企业应当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打造休闲房地产的优势,使其深入人心。休闲房地产独有的资源应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和最佳的盈利模式。

团队的执行力欠缺

“没有微笑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人”,这是假日酒店管理公司创始人威尔逊的管理名言。休闲房地产面对消费群,如果没有员工的努力打拼,品牌建设就不可能实现。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企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办公作风拖拉,有错不纠,议而不决,决而不果等,都会影响休闲房地产品牌的建设。员工素质的高低、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补位意识是否俱佳,都会阻碍休闲房地产品牌建设。企业应当积极倡导积极、向上和正气、和气、锐气、才气的企业文化理念,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办事效率,这才是塑造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基础。

休闲房地产品牌建设遵循的原则

业主原则

努力了解和理解现在和潜在的目标购房者,掌握他们最突出的消费心态,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他们思想的共鸣,这样才有可能把休闲房地产品牌渗透进消费者的意识之中。这便是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重视业主的需求和意见,时刻关注业主,解业主之难,帮业主之需,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贴近消费者并且能够迅速传播的休闲房地产品牌。

差异化原则

极力输出休闲房地产品牌与地产品牌的差异之处。休闲房地产应该拥有自身无法复制的优越环境条件和人文传承,独特的价值主张,思想系统和表达方式。

持久稳定原则

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两次广告、一两次推广活动,或一组新闻报道就可以建立的,而是长期细致的工作,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品牌建设要持之以恒,不能变化多端。一个核心主题,一句广告语,一种视觉形式,选择了之后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和美誉度形成和固定之后,再去丰富和升华。休闲房地产品牌塑造的思路

建立以“客户为先”的品牌

如果不关心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休闲房地产就不会有竞争力。目前,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休闲房地产的市场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企业对客户的承诺是决定休闲房地产竞争力的关键,客户购买的是一种综合的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和实物产品。休闲房地产的经营行为应自觉地转化为对客户的一种承诺。客户是生命线,为了保持客户高水平的满意度,企业必须不断地听取、评估客户的意见,公正的处理业主的意见并尊重客户的权利。

建立员工对客户承诺的品牌

员工对客户的承诺决定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员工和客户在平等的基础上用集体价值观、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技能构建和谐的服务产品和环境。因为优秀的品牌和员工的积极工作,每一个工作日,员工对客户的服务都会不同。这种品牌会使企业远远超过竞争对手。这种无形的特性使休闲房地产的口碑效应会不断增强,并促成休闲房地产企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休闲房地产品牌塑造的具体途径

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公司应创造出区别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品牌个性和内涵。现代营销竞争的核心理念是观念、观点的更新竞争,想成为领导品牌,就要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主张、观点,建立自己理念统筹下的品牌类别。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密切相关,品牌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核心。只有准确的休闲房地产定位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有客户的忠诚。所以、要让客户了解我们的产品、购买我们的产品、宣传我们的产品,忠诚我们的产品,就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应该持续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

能否树立品牌关键在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与魄力,以及全体员工强烈的品牌意识,这样才能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着手全力打造企业品牌。

树立长期发展的经营理念

注重社会效益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竞争策略。企业注重社会效益,才能同时赢得社会和市场两方面的认可,从而加倍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企业只有在经营构思、规划都明确的前提下,在经营理念中确立品牌的重要性,才有品牌建设的可能。

从多方面加强品牌管理

休闲房地产品牌管理应从长远着手,建立专门的或虚拟的品牌管理组织,专门负责品牌的设计、打造和传播工作。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包括统一的理念、行为、视觉、感觉、听觉等全方位识别系统,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在品牌管理中,除了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及服务外,市场营销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市场营销应引用整合营销理论、多个渠道、一种声音,不单要宣传产品,更要宣传企业,要把品牌性质、企业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媒体传向大众,使休闲房地产形象品牌化。抓住产品推广的有利时机,有计划地、连续地、稳定地进行广告宣传,尤其是软文宣传,分阶段达成建立知名度,提高偏好度的宣传目标。另外,特别要注意加强公关活动及体验式宣传、营销。

全面发挥休闲房地产的优势

企业应当把休闲房地产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形成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休闲房地产品牌。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共振的复合地产开发思路及体验式营销,彰显休闲房地产的诸多优势。挖掘休闲房地产的文化内涵,需要不断整合资源,最终实现休闲房地产的各种资源为品牌特色服务。采用学术研讨会、论证会等形式,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对休闲房地产的特色、历史文化和各类优势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创建品牌特色必须有大规模的资金介入,没有资本的品牌包装无疑于痴人说梦。社会应该创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多角度的投融资体系。营销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休闲房地产营销体系完善与否是品牌包装的关键,完善的营销体系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展示品牌的魅力,在短时间内实现认知品牌、消费品牌、忠诚品牌的跨越。企业应该采取定向突破、整体包装、多措并举的方式来创建休闲房地产的品牌营销体系。另外,要加强服务意识,它不仅只是在物业服务及售楼现场,更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流程中。一线为客户服务,二线通过为一线服务而间接为客户服务,把这种工作行为变成一种工作习惯,这才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服务意识,通过服务营销,创建优势、特色品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