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十篇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十篇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1:45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1

一、职业学校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档案破损率高

职业学校传统采用人工图书档案管理方式,在整理、搬运、组档、编目等多道工序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搬挪、移动,而且还会因为存放的无序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查、调整,这都会导致纸质图书档案的磨损和破坏。因此,传统管理方式下,图书档案的破损率较高,对一些珍贵文献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恢复。

2.图书档案利用率低

图书档案利用一直是包括职业学校在内的绝大多数学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难题,由于管理能力的欠缺和利用意识的淡薄,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图书档案管理较多采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管理模式,重藏轻用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被收藏起的图书档案看似是被作为学校作为珍贵资料收藏起来,但实则一旦被堆放进档案室就没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经年的图书档案被“埋进”档案室,不是被人遗忘就是因杂乱无章而丧失被“启用”的价值。

二、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1.编目存储便捷,节约工作时间

信息技术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让操作变得便捷,计算机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解放了管理人员的双手和大脑,使涉及其中的流程和操作都变得方便和快捷。摒弃了纯手工操作,人力得到极大的解放,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缩短了工作时间,因此也就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因为计算机本身就包含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录入计算机系统的图书档案资料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内部运算,使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信息安全得到保障。

2.查阅使用方便,便于资料共享

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是将图书档案以数字的方式录入系统,可以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内,也可以上传至云端,储存在一个极为庞大的存储空间内。人们在查阅使用这些数据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互动性和共享性进行方便快捷的查询和使用。另外,图书档案资料还可以在多媒体信息平台上进行交互共享。利用计算机将图书档案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之后,再通过共享平台使这些图书档案信息得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3.管理方法先进,人员素质较高

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结合了人的管理智慧和计算机的技术,不管是图书档案资料的信息录入,还是对信息进行的科学分类和数据分析,以及对分析过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创建共享平台,都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和业务素质,因此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对其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他们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演变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三、信息化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

1.设置专职管理,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信息化模式下,不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还是数据资源管理技术,都要求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相当熟悉。在职业学校实行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是一项体现学校发展水平和建设水准的工作。另外,从业人员不单从上岗之日起就拥有专业的图书档案管理技能,还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引进先进管理设备,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归根到底应用的主要设备还是计算机,这就需要在设备投入上将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作为重点。除了计算机之外,还需要必要的硬件软件系统,这就需要购进或者自行开发适合本校的图书档案管理数据库。在日后的养护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以实现最佳效能。

3.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效率

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数据库,建立资源共享中心和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需要的图书档案资料。因此,加强数据库建设,并试图将数据库不断更新和完善,是提高计算机图书档案管理水平的技术保障和数据分析的发挥空间。另外,要想有效提高图书档案的利用率,就需要不断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效率,创设更加安全、便捷的方式沟通彼此的信息,谋取最大的实用效益。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2

1更新装备理念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必要的书刊情报资料和教育教学资料及阅读服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图书馆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但基于目前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学生、教师的课业压力,学校图书馆往往束之高阁,学生教师使用起来不方便,需要履行一系列的烦琐手续,致使其功能发挥大打折扣。因此,现阶段我们着力要求各学校图书馆要尽最大可能,方便和快捷地让读者获取所需资料,图书馆应是开放的、自助式的,要做到借书阅览一体。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要求图书馆的选址要科学合理,图书馆的设置要改变传统的有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划分的概念。图书馆的功能不在于收藏、管理,更重要的是图书的使用、功能发挥。

我们提倡:学校图书馆应设置在学校校园适中位置,交通方便、环境安静,且宜布置在一楼或较低的楼层。规模较小的学校,特别是小学图书馆,建议不单独设置藏书室,而是设置借阅一体大空间的图书馆;规模较大的学校,考虑有较多的馆藏,可单独设置藏书室,但阅览室要有书架、期刊架,图书馆的图书应尽可能布置在阅览室,当阅览室摆放不下后,才考虑放置在藏书室内。而不是沿袭现阶段藏书室藏书,阅览室放桌椅、放期刊的传统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阅览室的功能,我们建议,阅览室尽可能根据读者对象划分年段阅读区、年级阅览区,也可依阅读内容分为专题阅读区。阅览室桌椅与书架、期刊架应相互交错排布,创设“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览氛围,方便读者阅览。

2提升装备品质

提升图书馆装备品质。图书馆建设不单纯是设备清单采购,每个图书馆建设前必须有设计方案、平面布局图及效果图。方案必须经论证,方可进行采购。设计时,图书馆设备的造型、色彩、高低、布局应该与学生和教师生理、心理特点和阅读功能相适应。同时,中小学图书馆也应是多功能的,既要能满足读者学习阅读的需要,也应能提供读者交流休闲的空间。图书馆不单要满足阅读纸质书功能,还应具备电子阅读功能。

教师阅览室不单纯是教师学习的空间,要集学习、休闲、研讨功能于一体。除配备必要的书橱、阅览桌椅外,还应配备必要的沙发、藤椅、茶几,吧台、咖啡机、显示设备等。

图书馆也是一个呈现文化的空间,应注重其环境设计与布置。教师阅览室室内环境,以优雅、清静为基调,以哲学、人文为主题,进行必要的装饰。学生阅览室的室内环境,以宁静、快乐为基调,以读书为主题,由师生共同创作一些书法、绘画作品,布置到墙壁、书柜上或空间中,或以校园文化为内涵进行环境装饰。阅览室宜布置适量的花草用于点缀与净化空气。

3拓宽装备范畴

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图书馆不单纯是狭义的图书馆室内空间,而是一个广义的读书空间,学校即图书馆。创设全方位、多元化的图书阅读环境,利用学校图书馆、教室、公共走廊等区域,打造阅读环境,使校园处处可读书,时时能读书,形成学校泛在阅览室。除了建设高品质的图书馆外,我们要求学校还要建设班级图书角,配置与班级格局相协调的,有特色的图书柜,将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图书、期刊或学生自荐的图书、期刊,存放到班级,实现开放式阅读环境建设。

同时,各校还应在校园具备建设阅览条件的公共空间、走廊等地,配置公共图书架柜、计算机网络终端和较为有特色的、舒适的阅览桌椅等,放置一定量的图书、期刊,开通网络端口,建设“阅读书吧”。在走廊、墙壁建设“墙面图书馆”,在校园网上建设电子图书馆,创建立体式的阅读空间,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阅读。

4提高图书质量

图书采购是学校的常规、基础装备项目,一要保证学校装备数量基本达标,二要保证学校图书逐年有所增长。

规范图书配备每年市里出台图书装备指导意见,从图书经费安排、配备原则、图书采购、图书质量验收等方面提出要求。

合理制订图书采购方案坚持主导目录配备与学校自采相结合的方式。主导目录配备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程序和方法形成比较适合的学校供书目录,便于学校方便地了解、采购近期出版的优质图书。又通过化零为整,全市汇总集中采购降低采购资金。学校自采便于学校选择个性、特色需求的图书。

编制图书主导目录主导目录包含学校各类图书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合理比例结构。主导目录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评选产生:

一是成立评选小组,评选小组由校长、教师、图书馆管理、学生组成;

二是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室)书目收集、编制;

三是评选书目;

四是审核样书;

五是征求意见,综合评议。

学校根据主导目录和经费计划自主进行选订市里进行统计汇总,公开招标,中标公司进行配送与服务。为了简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所有通过自主目录采购的图书要求中标企业加工后配发到学校。

由于是经过层层选择编制的目录,保证采购的图书是近期出版、满足学校需要的图书,学校普遍感到满意。

5推进管理创新

市区装备主管部门抓好图书馆常规装备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图书馆管理中心组,负责学校图书馆业务工作指导。市图书馆管理中心组定期研讨图书馆装备方案、管理规范,开展市级业务培训和学校图书馆工作检查指导。各区图书馆装备中心组定期开展区级的研讨活动,参与区级学校图书馆装备方案论证和项目验收,开展区级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检查指导。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全市所有学校均实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借还实行条形码借阅方式,图书馆所有设施设备均纳入省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平台,能实时查阅学校装备现状。今后还将配置图书集群式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图书数据的实时查阅、联合编目与馆际互通互借,随时掌握学生使用情况、图书借阅榜单等信息。全市还将建设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图书馆工作管理,包括工作安排、建设案例、培训课程、业务研究、活动开展等信息的共建共享。

针对学校图书馆人员配备普遍存在的不足,多数学校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实行图书自主管理,通过培训,让学生参与图书馆日常事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图书馆工作评估上,我们将学校校园公共阅读区的面积纳入到图书馆馆舍面积的计算中,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纳入到图书馆馆藏图书的范畴,将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班级阅读、公共区域阅读纳入到对图书馆工作的评估之中,改变以往仅凭学生借书证记录来评价图书的流通量的单一模式。这一方面是一个评价导向,更主要是适合目前学校图书馆阅读的现状,有利于真正发挥出图书馆作用。

6健全培训体系

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创新培训机制,健全培训体系。

一是将图书馆队伍培训纳入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在教育局备案,接受市局的考核监督。

二是培训对象做到全覆盖,要求每年所有在岗在职的教师均须接受一定课时的培训学习。

三是培训课程系列化。南京市每年组织图书馆高级研修班,各区推荐的优秀图书馆馆长代表参加,培训中邀请大学图书馆馆长、公共图书馆馆长到会作专业讲座与指导,提高中小学图书馆馆长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同时也是为全市图书馆中级班与基础班积聚师资力量。南京市每年组织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开展上岗前的基础培训,把好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入门关,各区每年组织图书馆中级培训班,要求全员参加,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每年确定1~2个主题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

四是定期开展图书馆工作的研讨、交流,业务技能比赛,多层次、多形式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7促进效益发挥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率新思路

高校图书馆档案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存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和活动原始记录的载体,它从高校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就开始积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客观真实地记录着高校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高校图书馆档案的特点

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档案可分为文件、文书、设备等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档案分别各有其特点。

文件档案的特点。文件档案是指由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图书馆日常工作以及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性文件,包括中央、省级、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文件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上级文件。这些文件具有相对单一性、重要性、保密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一些文件,如中央下发的文件的重要性,决定了文件档案应该永久保存,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文书档案的特点。文书档案来源于高校图书馆本身,是人们在图书馆开展的日常工作和举办的各种日常活动中形成,并为一定目的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如会议记录、会议决定、人事材料、财产登记本、重要电话记录、收发电文、珍贵照片、录音带以及具有保留价值的各种文稿等。高校图书馆文书档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内容丰富。文书档案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图书馆的人事、财务以及文件等日常工作档案,还包括图书馆的文献采购、文献典藏、情报交流、课题跟踪、读者信息以及借阅登记内容等业务工作档案。2、保存时间长。如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档案就属于永久性保存档案。3、时间性强。一些文书档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高校图书馆向上级单位报送的请示、汇报以及报告等文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或者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报批,须以不耽误工作为原则。

设备档案的特点。所谓设备档案,是指各类设备、仪器等图书馆固定资产在购买、安装、使用、管理、维护和保养、修理和淘汰、报废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的技术资料、记录材料以及相关文件等。设备档案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档案,完善的设备档案可以提供所购各项设备的详细资料,能为高校图书馆每年的设备购置各项活动,如咨询、计划、论证、决策、使用、维修和统计以及效益分析、成本核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固定资产购买的针对性,节约资金。设备档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设备种类多。既有计算机、通信设备,又有缩微设备、视听设备;既有打印复印设备,又有扫描识别设备及装订设备;既有监测设备,又有控制设备等。这么多种类的设备,其档案形成也必然带来复杂性。二是科技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各类设备较多,有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也有机电结合设备、光、磁、机、电结合设备等。这些设备涉及电子、计算机、机械、通信、光学、控制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因此,其档案的形成过程科技含量较高,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档案管理员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作用

对读者开展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教材。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等各项工作,广大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档案信息了解整个图书馆的情况,是全面向读者推荐图书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向读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教材。首先,图书馆的各种读者数据、馆藏数据、管理数据能多方位向读者展示图书馆的具体馆情和发展概况,使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人员、部门简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则引导读者科学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效率;最后,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各项管理目标、方法、效果,以及丰富的馆藏资料、多种利用手段如音像、3D技术、电子书以及常规阅览和外借等,都能有效地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欲望和热情。

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很多信息。首先,高校图书馆领导在工作中需要了解馆内的工作情况和一些有关图书馆发展的数据时,可参考馆内保存的档案材料;其次,学校领导想要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通过参考图书馆保存的学生借阅方面的档案来获取一定的信息;再次,每一届新上任的图书馆领导都可通过查阅档案资料而较快熟悉本馆的基本情况,从而顺利地开展工作。同时,针对旧有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总之,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保存了图书馆的重要文件,记录了图书馆重大发展事件,这为学校和图书馆领导进行相关决策、制定计划和总结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做好图书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也发生着变化,其中,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对做好服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图书馆的每一份重要文件、每一项重要工作和活动真实、完整地记录在案并妥善管理。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探索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完整地收集并记录服务工作发展过程的重要文件资料,如服务工作思路、组织情况、经验和教训等。这些资料可以为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价值。

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档案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学校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高校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学校的文化发展和展示窗口,是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因此,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高校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依据。人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第一要素,提高人才素质是推进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料包含馆内详细的人事档案,能全面反映图书馆的人才构成状况、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图书馆的人事管理状况等,是图书馆开展人力资源建设,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职称考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此外,对新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阅读馆内档案信息是其尽快熟悉本馆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馆内人员构成情况,及早进入较好的工作状态。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许多高校领导对高校图书馆的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部分馆领导在内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的重要性,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因而缺乏搜集整理档案的主动性,不注重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当然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档案是一个部门完整地存在的重要依据,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日常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珍贵信息资料,也是图书馆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应该完整收集和科学管理。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图书馆还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没有制定完整的收集和管理制度,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出现了档案残缺不全,管理混乱的局面,如一些重要档案存在断档或者缺档的现象,档案的存放混乱不堪,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管理人员对所收集到的档案没有及时进行分类、编目等整理,更没有进行二、三次档案文献的加工,使档案资源不成体系,给读者的查找和利用带来的一定的困难,降低了档案利用率;对档案的借出和还回没有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造成档案的流失。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档案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也缺乏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做好登记、整理、保管等一般性的管理工作,而对有一定技术水平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则不能适应,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馆藏档案结构不合理。从档案种类结构来看,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较大,而以业务档案为主的特色档案相对较少,亟待丰富;从档案载体来看,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较大,其他载体如电子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从目前的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来看,这样的馆藏档案内容和结构完全无法适应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缺乏对档案价值的科学鉴定。图书馆档案的价值有大小之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给予科学鉴定,区分对待。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做到这一点。无论档案的真伪、重要性程度和价值大小,均长期存放在一起,而没有通过必要的鉴定程序来确定图书馆现有各类档案资源的准确性、价值大小和保管期限,最终导致图书馆档案文献的不断膨胀且日益混乱,给管理和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观念薄弱。只有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只重管理而轻利用的现象,使图书馆档案资源的存在失去价值。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制约着档案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建设服务的各项功能的发挥,造成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浪费了档案管理经费。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步伐缓慢。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资源还是以单一的纸型文献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电子文献发展缓慢,在信息化时代,已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多渠道获得档案文献资源的需求。而在一些已实现馆藏文献资源服务自动化的图书馆,其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却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导致馆内业务发展不平衡,给读者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提高图书馆形象。

优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针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一定程度上说,图书馆档案同馆藏文献资源一样也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因此,上至高校领导、图书馆领导,下至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重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获得领导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笔者认为,确定固定的档案管理员负责全馆档案管理十分重要,这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业务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统计、档案利用等八个具体环节。如此众多的环节,如不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给予规范,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因此,为了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图书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也是前提条件。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选择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最好选用事业心强、并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才更好。档案人员一经落实,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次,为使管理水平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应该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档案管理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第三,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积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以适应档案电子化和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第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一些档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可忽视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优化档案结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历史性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档案是以文字形式直接记录高校图书馆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文字材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意义。这部分材料由于较为分散、零碎,较难收集和整理,容易被忽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图书馆档案工作还应重视非文字资料,如实物、音像、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这类档案资料较之文字资料更生动、更具体、更真实,是比较有价值的佐证资料。根据当前媒介多样化的特点,应该将电子文字、音像、照片、光盘、奖杯、奖状等形式的归档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这部分档案是高校图书馆档案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保证。

科学鉴定档案。对需要归档的档案进行逐一鉴定,区别不同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然后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进行档案归档,这样才能使档案存放科学合理,节省存放空间,节约管理费用,同时也便于档案的查找、开发和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属,只有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才有存在的价值,档案管理工作才有意义。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高校及馆内领导决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准确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为图书馆发展做好服务,实现档案价值;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传统的重藏轻用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该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对图书馆档案作用的宣传,使读者们正确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档案的利用机会。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校史资料库;档案馆;图书馆;合作共建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信息机构,保存着丰富的高校发展历史的档案,其中包括历史文件、照片、甚至实物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有必要开发整理出来,并对外宣传和展示。高校图书馆作为长期对高校内师生进行信息服务的机构,能够将档案馆所整理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加以宣传,有效的扩展宣传的范围,由高校档案馆和图书馆协作共建的高校校史资料库将对培养高校内广大师生的感情有重要意义。

1.档案馆与图书馆合作共建校史资料库的作用和意义

1.1促进档案馆馆藏校史资料的利用开发

档案馆与图书馆共建校史资料库首先有利于档案馆自身馆藏校史资料的开发和利用,高校中有关学校历史文献资料的收藏一直是高校档案馆工作的重要内容[1],档案馆内保存着最完整最系统的学校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学校历次重大事件的文件、照片、历史实物和历届教师和毕业生的记录,其中不乏很多知名校友的在校记录,这些尘封的档案资料对高校是巨大的宝库,是高校过去足迹的记录,对其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内校情校史宣传,加深师生对学校的印象,培养师生对学校的感情。

1.2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档案馆与图书馆建设校史资料库也有助于图书馆馆藏的自身建设,校史资料库的建设促进图书馆对本校文献资料的收藏,填补图书馆在本校历史文献资料收藏中的空白,促进图书馆自身特色馆藏的建设,以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水平,为高校内进行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读者提供更加充分的原始资料,为高校进行政策决策提供历史依据。此外,图书馆也可以有效弥补档案馆的服务和工作的不足,虽然近几年来高校档案馆积极开发所保存的校史文献资料,例如:部分高校档案馆每年举办专门的校史展览,编撰校史会议文献和图片集,甚至组织专门的校史馆进行宣传,但由于缺乏长期有效对外服务的窗口,因此其服务时间的范围总是有限的,所整理出来的校史文献资料整体的利用率较低,无法达到促进本校师生对学校的了解和培养师生对本校感情的需要。图书馆是高校专门为全体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有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窗口,并且有丰富的信息宣传的经验,能够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需要的读者,因此两者相互合作建立校史资料库能够有效的开发档案馆所保存的校史档案,使其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1.3兼顾校史文献资料的原始保护和充分利用

档案工作的重点主要在收藏,即如何更好的将信息保存起来,因为档案馆所保存的信息多为原始信息,易于损坏和丢失,因此,从保护信息的需要出发,档案馆较少进行对外服务,导致通过档案馆查找校史文献资料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如:高校很多已毕业的校友回校通过档案馆查找自己当年的记录和照片却不对不面对复杂而自己并不熟悉的查找过程和教长时间。图书馆工作重点是对外服务,即将信息传递给所需要的读者,有着良好的读者服务系统,通过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合作,将校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通过图书馆自身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将档案馆所保管的校史文献以读者熟悉的方式传递给需要的读者,可以有效的减少因档案保管需要所产生的信息障碍,充分实现档案信息的利用。同时,通过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合作将档案资源数字化,实现读者网上查找校史文献资料,可以减少读者使用原始档案的频率,最大程度实现对原始文献的保护。

2.档案馆与图书馆合作共建高校校史资料库的可行性

2.1档案馆为校史资料库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高校档案馆在校史资料库的资料收集方面能发挥巨大优势,首先,档案馆在收集校史文献资料上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规整制度和工作流程,能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接触和收集到丰富的校史文献资料,其次档案馆有充足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参加收集工作,各部门分管档案工作的人员定期送档保证了本院重要文件和校友资料的完整,为高校校史文献资料的采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其他学校机构,如:高校图书馆,虽然也通过购买、校友捐赠等方式收集到大量的校史资料,但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校史资料,特别照片、实物等资料,

2.2图书馆为校史资料库的展示和利用提供平台

高校图书馆长期对校内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其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资源,随着高校图书馆内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将文献资料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的经验教为丰富,能够将档案馆所藏的校史资料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并以便利、快捷的方式对其进行组织。高校读者也熟悉图书馆文献的检索方式和利用方式,将档案馆所收集到校史资料的通过图书馆的平台和技术进行加工并展示,能够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

2.3高校的管理模式提供了资金和人员保障

高校校史资料库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基础和发扬高校自身所传承的文化和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和高校自身的精神建设。因此,只要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能够充分说明校史资料库的作用,就理应获得学校管理层在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此外,在人员方面,高校的档案馆和图书馆都有较多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对资料库内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通过图书馆的宣传平台充分地发挥其优势。

3.档案馆与图书馆合作共建高校校史资料库的模式

为了克服建设校史资料库可能遇到的障碍,高校在组织本校的校史资料库的时候,应充分发挥档案馆与图书馆在信息建设与服务领域的各自的优势,充分合作,采取合理的方式建设资料库,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

3.1高校校史资料的采集

档案馆的校史资料采集工作可以采取三种方式:1、从已保持的高校档案中收集整理适合存放在校史资料库的内容,2、由各学院负责档案的工作人员将各院系中散落的校史资料统一收集,3、向高校内的老教师、老职工征集有关校史的个人照片和实物;征集来的资料应在档案馆完成相关的档案著录、存档等工作。同时向校史资料馆提交资料的复印件,并根据资料库的要求进行整理,同时,对校史资料进行妥善处理,然后将整理好的数据、照片和文本进行集结,提供给图书馆的相关部门做处理。如果条件允许,档案馆应同时向图书馆提供纸本文本和数字文本的校史资料[4],减少进行数字化所产生的工作量。

3.2校史资料的数字化加工、整理和存储

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应对所收到信息进行整理,规范已有的数字化文档,同时对只有纸质形式的文献、照片进行数字化加工,保证所有的校史资料都有数字存储。并与档案馆档案著录人员合作将论文以网络文献通用的“元数据”的方式进行著录,将校史资料的主要形态描述出来,方便读者进行检索。在保存校史资料时可根据文献资料的特点、内容和保密程度可以建设三个子数据库:一是校史文件库,主要收录历年来学校的重要文件和通告,二是校友录库,主要收录历届毕业生在校的记录,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校友录库应只允许校友个人通过个人验证方式访问,三是照片和图片库,主要收录有关学校历史场景的照片和实物照片。

3.3资料库服务平台的建设

为了充分展示高校校史资料库的资源,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门必须首先建立一个良好、便捷的用户界面,吸引读者使用,其次应提高资料库的开放程度,通过技术手段使用户在办公室、家庭或任何一个地方的终端都能共享资料库内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方便读者利用资料库的文献资料。再次,应保持资料库的时效性,保证高校每一年新出现的校史文献都能迅速上网。

3.4资料库的宣传和推广

高校校史资料库完成建设后,应由图书馆宣传和咨询部门负责向全校师生宣传和推广,宣传的主要对象刚入校的新学生、对本校教育发展进行研究的老师和已经毕业的老校友,让校内师生了解校史资料库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促进校内师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查询,同时,应注意限定资料库的使用范围,避免任何侵害个人权利的法律问题和问题发生。

4.结语

高校校史资料库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档案馆和高校图书馆各自的优势,将存在在档案馆内的“死”档案转变为“活”资源,为校内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服务。这也必将成为档案馆和图书馆之间打破部门管理界限,相互合作的有意尝试,为提升档案馆和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新,杨大兴.高校毕业论文归档和利用创新[J].兰台世界,2010(05):47-48.

[2]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http:///link?url=kR8QaJbloFr65iQ35VijDpq0QXnYmByZ1eKoYL_

qLnGK_wnhnJpietSwnheXkeCHoRkxekx3Udz77oGLYVj0DnJD-

LJwD_ZaytXmnf9DyD1y

[3]王大青.中国档案著录标准与国际档案著录标准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2012(04):43-44

[4]易美.试论图书馆与档案馆合作共建高校文库[J].农业图书馆学刊.2013(04):23-24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5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内容

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档案实体的管理;二是对图书馆档案信息的管理。图书馆档案实体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及存储等内容。图书馆档案信息管理是对档案中包含的各类信息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及存贮,形成可供二次开发和利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图书馆档案的形成、分类、归档、保管、开发和利用等。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支柱之一,而图书馆档案是“高校文化之母”、“图书馆历史文明之母”,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档案见证了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历史,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依据,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参考及保存价值。图书馆的许多工作的开展也离开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档案完整地记录了图书馆一切工作历程,做好档案管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交流、提升,促进各项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档案工作为图书馆业务统计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重要参依据,为领导工作和决策提供可靠参考。档案工作是深化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力保证,为图书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工作效率提供强力保障。

三、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亟待改善的问题

图书馆档案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上的偏差

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对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图书馆的档案工作无关紧要,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档案管理是额外负担,不能给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档案管理的保证,然而,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够,有些没有制度,有些只有部分制度,有些虽然有制度但很多也只是将其他图书馆的档案制度复制过来,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就造成档案管理无章可循,档案管理混乱、随意性强,收集的资料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

3、档案结构不太合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的不足,以及没有现代化设施、设备,很多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仍旧沿用传统的方式。文书档案材料较多,纸质档案最多,其它档案如电子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甚至没有。

4、档案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图书馆是学校的窗口单位,图书馆的工作会产生的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但是,很多图书馆档案资料一直躺在图书馆“睡大觉”,成了堆放在图书馆的“废物”。如何变废为宝,让这些档案的价值得以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改进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要努力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要敢于突破那些与当前图书馆工作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积极主动地研究当前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视角、新的手段和技术来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加快高校图书馆建设现代化的步伐。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作者就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相关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这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档案管理人员也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关注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积极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只有图书馆相关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才会有明显改变,并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完善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简明实用、具有约束力和严肃性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的安全存储、科学利用得到制度保障,为高效、规范地开展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规执行、有条不紊,确保档案的妥善保管。

3、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硬件是提升高校档案水平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把档案设施建设列入高校建设的规划,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或档案室,购置专用档案柜及档案盒,库房内可适当配备空调、去湿机以及防火、防虫、防盗等基本设备;按需配置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公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软件方面,应安装档案管理软件,将相关档案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储、处理、控制、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促进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与发展,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4、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建立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由于图书馆的规模和作用的逐步体现,业务范围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体制保障。首先,要实现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的档案管理团队。图书馆要安排有责任心、有经验、有耐心、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完善档案管理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实责任人,将档案管理涉及到的档案的搜集、整理、汇总、归类、保管及开发利用等职能落实到每一个人,强化责任意识,并做好奖励工作。其次,要对高校图书馆档案进行分类,做到科学分类,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形式上的异同,分成党务工作档案、工会工作档案、行政管理档案、人事档案、业务工作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综合档案等若干类别,对不同的类别,依据其属性,实行不同级别的管理。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从而促使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强化档案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

图书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图书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储存于档案中有价值的、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充分挖掘出来,并使之有序化、系统化,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师生所用,以提升高校档案信息利用效能的一种信息整理和传递的过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学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档案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环节,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是带动整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关键步骤,促进档案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做好做活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实用价值作用,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学校科研服务。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高校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和深层次的开发。开辟档案信息网络,减少档案管理实际空间利用的矛盾,方便了高校师生,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建筑;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馆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业界共识。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在建设及建成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新馆的功能、布局、设施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服务模式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人的意愿与习惯,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舒适方便的人性化环境。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即一切要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建筑的规划设计、设施装备与服务运营,均以读者的要求为中心,同时兼顾馆员而不应是以书为本,或以管理或技术为中心,也不应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

1.1功能布局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划分应该以方便读者为原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平面布局,提供多种形态的阅览空间。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平面布局时,不仅重视读者的阅览环境,也充分考虑读者交流、活动和休闲的需求。因此在新馆布局时,读者阅览空间大都设在朝阳、通风、采光、风景俱佳的位置,同时在各楼层都设计了不同的休闲空间。新馆采用了无障碍设计,所有的阅览区域对全体读者开放,充分体现了为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的图书馆思想。

图书馆内实行人本管理,强调对馆员的关心与尊重。不但要尊重馆员的个性,关心馆员的事业发展,还应该为馆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新馆的行政办公区、业务工作区的设计体现了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工作人员较多并且人员流动少的书刊采访、编目、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工作间均面向南,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而工作人员少或人员流动性强的,如期刊送装等工作间设在西侧,中心机房、基藏书库位于北侧。中心机房和馆员工作间有一定间隔,避免噪音对馆员的影响。考虑到新校区距市区较远,新馆还设计了两个馆员休息室,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楼梯。

1.2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新馆追求自然、馆舍和人三者的和谐。图书馆采用自然光,以自然通风为主。窗户的大小高矮设计适宜,便于工作人员、读者开启关闭。阅览区除自然通风外,还辅助采用大型换气设备进行换气,确保馆内的空气清新。动静区分开,阅览区置于无噪声区一侧,阅览区外部设专门的交流空间,有颜色清新、样式迥异的桌椅、沙发,给读者以家的感觉。在书架密集区域的适当位置安放圆形沙发,方便读者就近阅览。

现代图书馆建设注重绿色生态环境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已从单纯强调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逐渐转向关注读者情绪与心理需求。除了必备的实用功能外,读者阅览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外布局的艺术性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绿色、生态、环保的图书馆环境设计不仅给予读者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更能起到规范和引导读者行为、净化心灵的作用。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衬托建筑物,增加艺术效果,而且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读者在长时间阅览、学习后观赏植物,可以缓解疲劳,得到放松,消除阅读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感。工作人员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标签挂在花木上,介绍花木的品种、习性和观赏特征,集养花、赏花、小憩于一体,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优美、健康的学习氛围。

背景音乐在图书馆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为读者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新馆启用后,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优美的乐曲,在闭馆前15分钟播放,提醒读者在闭馆前完成借书手续。在下午上课前20分钟播放,以便提醒读者上课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馆内广播系统可通知和报警。

1.3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与图书馆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和环境的设计,更是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选择和设计。藏、借、阅、查询一体化的大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敞明亮、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空间。其思想基础和逻辑基础是尊重读者的客观需求,尊重读者公平使用图书馆的权益,提高书刊利用率。这也是新建图书馆的共同选择。而大开间、大平面的设计是这种管理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读者阅览空间没有房间的分隔,只有不同阅览区的划分,各阅览区域通过地面的颜色与不同的家具摆放来划分。大平面的布局使图书馆能够将文献的典藏、读者阅览、信息查阅和咨询检索集中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服务的空间。读者通过图书馆设在大门的门禁监控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后,可以携带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物品自由进入各个阅览区,自主地阅览或自习。在一楼大厅设置了总服务台和总咨询台,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和进行咨询服务。在各服务区也设置了咨询台,随时给予读者帮助。图书馆的电子阅览设备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除了在总服务台附近设置了20台公共目录检索终端,还在各阅览区域内分散放置了计算机,供读者进行目录检索和信息查询。图书馆实现了每天连续开放13小时的读者服务,自助借还系统提供全天候的文献借阅服务。

2新馆设计理念与服务模式实现的基础

新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多方面合作。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设计师与图书馆沟通与合作,需要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图书馆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2.1图书馆的参与是基础

大连医科大学自2002年启动新校区建设计划,图书馆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了解图书馆建筑的有关知识。馆领导积极参加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方面的研讨会和学习班,汲取先进图书馆建筑的理念和经验。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参观国内外各类图书馆,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深刻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学习和参观,馆领导在图书馆建筑理念、未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选择上产生共识,从而形成了目标清晰、内容明确的图书馆建设规划,最后形成内容完善的新馆建筑工程设计任务书。

2.2与设计师的融洽合作是保证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标的方式,最后由日本三井住友建筑公司完成新校园的整体设计和全部建筑单体的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虽然设计师没有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经验,但他们仔细研究图书馆设计任务书,与图书馆充分沟通,了解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同时实地考察和参观国内外图书馆建设成功范例。图书馆与设计师密切合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建设的设想。设计师在平面布局和室内环境设计上尊重和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的同时,对建筑风格进行整体把握。特别是在室内环境设计和家具的配置上,图书馆从功能需要上提出设想,由设计师对整体风格和色彩搭配进行把关,共同选定家具的颜色、式样,从而保证图书馆内部环境整体风格的协调一致。

2.3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至为关键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由校领导说了算,基建办一手操办,不听图书馆方面的意见要求,不让图书馆员参与。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是功能不到位,不适用,不好管理,遗留一大堆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该馆在规划之初就主动参与,积极提建议,并邀请主管新校园建设的学校领导参加图书馆建筑学习班,从而赢得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积极与学校基建部门协调,和设计师共同讨论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并邀请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参加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的研讨会,让他们了解现代图书馆家具设备的发展趋势,从而理解图书馆提出的家具设备的要求。

2.4馆员是最终的实践者

新馆的建成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遇,为图书馆采取开放式管理与服务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图书馆新服务管理模式真正有效的实施,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新馆建设决不仅仅是馆领导的事情,全体馆员也要参与。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7

追溯这批书画档案,主要来源学校组织的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承办的各种高层次的会议、学术活动等等。高校是教育的摇篮,优秀文化重地,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社会上的文化名人、学校校友在高层次的交流活动、学术活动中,会产生不少书画墨宝,这部分墨宝构成了我校收藏的书画档案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积累,书画档案越积越多,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将从两个部分阐述我个人的观点:

一、实物档案的整理与收藏入库

1、如何分类

书画档案,又称为书画收藏档案的,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虽然没有注明书画档案的分类,在我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中已提及书画档案应归于实物档案中,编码为sw11。书画档案应归于实物档案中,收录、整理、入库、保存与普通实物档案基本相似。

2、前期准备

书画档案入库前,需要前期准备,本馆内馆藏书画档案不足百卷,均已时装表完整的卷轴书画作品。首先要清理,清理即将整理归档的书画档案,逐件清理上面的灰尘、虫网虫卵,用绒棉布清理正反面的黑霉点,再将全部书画卷轴打开、平铺,认真检查书画档案有无破损,是否完整,做好标注。所做的标注不能直接做在书画卷轴上,是要保证书画的档案的清洁与完整的,可以做成小标签,用短线悬挂在卷轴上,固定。第二步进行合理的分类、排序,分类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书画档案以后的利用情况,或者方便简洁的发挥书画档案的作用。根据我馆馆藏书画档案现有情况分为书法、绘画两大部分,一般档案排序原则上是按级别、按重要性等进行排序,书画档案的排序也应如此,书法档案中先按作者作品集中摆放,再按照产生此书画档案的活动的重要性排序,同等条件下按照产生的时间排序,书法档案排序之后,绘画档案再按照如此排序,有名人书法、大家书法的作品也应该按照重要性排在前列。

3、登记造册

整理后按照拍好的顺序登记造册。这里的所说的登记造册并不是档案卷宗入档案馆时的“登记造册”,本部分书画档案是从库房中取出重新整理的,此步骤只是为了更方便的整理书画档案,也可以说是这部分书画档案查询目录的雏形,所以说,这步骤虽然简单,却是必不可少的。

4、档案翻拍

以卷轴形式存在书画档案是以宣纸为主要材料的,比较脆弱,随着时间流逝都会老化、褪变、最终损毁,加上经常性的利用使用,对档案本身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减少对书画档案的损伤应该对书画档案进行无损伤翻拍,由于书画档案的实际情况,不适合扫描仪进行扫描复制,书画档案的翻拍应选用高分辨率的专业相机、在柔光的环境下进行。

第一步,翻拍工作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书画档案图片的清晰度;有条件的话可以选用专业摄影棚开展此项;第二步,图片的后期处理也要慎重。我馆将翻拍图片做成两种尺寸,尺寸大的,是为了方便日后利用,减少或避免翻看、调卷对书画档案的损伤。翻拍图片最大限度的保持书画档案的原有面貌,有技术条件的,可以转化为二维码,方便利用下载;制作尺寸小的翻拍图片目的比较单纯,主要用于书画档案目录的查询及档案数字化数据库的使用。目录查询是对外开放的,所以应该保证书画作品的安全性,不必太清晰,能看清即可,也可以添加水印。制作完成图片,用年度、档号命名保存拟用,注意大小尺寸分别保存,并将此图片的命名标注在初始目录上。

5、包装入库

书画档案翻拍之后的工作就是将馆藏书画档案包装收藏入库。首先选择软质无色纸作衬里,字画面朝内,有轴心在内卷起,扎牢固定,注意不要弄掉先前悬挂好的小标签。卷扎好的书画档案,不能和别的坚硬物品、有棱角的档案一起堆放,更不可以将重物品压在书画档案之上。困扎好的书画档案好独立放置在定制的、不易变形的包装盒内,平放在书画档案橱内,不能竖放。在盒子表面统一位置贴好标签、填写好档号,标签上需要注明档号等信息内容;贴上翻拍此件档案的图片;同时将此件的二维码贴于旁边,方面此件的下载利用。标签、缩略图片、二维码高度都不应高于包装盒侧面(对外展示面)的高度。在书画档案存放橱摆放时,标签面应统一朝外,既美观又方便查找。

二、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6、录入档案管理系统

我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于我校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书画档案类别(是实物档案子目录),命名Sw11(此命名只是为了管理方便,并不是基于档案实体分类方案),普通档案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是按照产生时间,分别录入归档的,但是,此次整理馆藏书画档案,并不是在同一时间段产生的,且时间跨度较大,如果按照产生时间录入系统,并不方便管理,所以,此次整理是按照整理年度统一录入档案管理系统的。

按照正常步骤,对照“登记造册”的初始目录,完成档案系统的目录,并上传挂接图片,实现书画档案在线检索查阅。翻拍、图片制作都是此步骤的前期工作,前篇已经详细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书画档案录入完毕后,打印查询目录,个人建议书画档案的查询目录与一般档案的查询目录稍作修改,添加书画档案的缩略图片,以便提高书画档案后期利用与查找。如果需要使用原始图片,在按照档号调取。

7、书画档案数字信息安全

馆藏书画档案纳入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后,数字信息的安全也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所形成的书画档案数字信息(包含原始图片、修改图片及二维码)一定要保持其完整性,按照规定不仅仅存放于我馆的档案数字管理系统中,还要分别存放在独立的储存介质中,给予书画档案数字信息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高校是教育的摇篮,优秀文化重地,在传统文化熏陶下,馆藏书画档案不仅仅是墨宝,更是我校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积累,越积越多,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对书画档案整理的浅谈是以本次馆藏书画档案的重整为契机的,只是本人在整理过程中的一点心得。

参考文献:

[1]俞平.浅谈我国高校书画档案收藏[J].科技视界,201,11:221

[2]何树林,吴瑞山.谈谈书画档察的收藏与保护[J].山东档案,1999,03:31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249-02

在当今高校,档案、图书、情报是高校的三大信息支柱。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中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情报化,图书情报工作基本上已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学校的历史以及图书馆的历史是由档案来记录的,图书馆与档案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档案是学校在长期教学等活动中积淀下来的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是广大师生在学校实践活动中直接凝聚成的共同智慧结晶,但是在多数高校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档案至今仍然游离在学校情报中心之外。为了加强高校信息中心的跨越式管理建设,应该探索出一条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各类信息资源集中存贮、管理和利用,便于学校师生查阅和使用,使信息资源发挥出整体效应。

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意义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含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通过将图书、情报、档案各自独立的部门整合为统一管理、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过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也就是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和相互协调,循序渐进地寻找、探索或选择出最佳的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打破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层层壁垒关系,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式收藏、远程存取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与互补,使之达到最优化地匹配与磨合,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论机理。系统论里一条著名的法则,就是整体(大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小系统)的总和。图书、情报、档案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并不等于图书、情报、档案这三者所组成的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必然大于图书、情报、档案三个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因为图书、情报、档案融为一体后,减少了重复检索的环节,缩短了信息生产周期。尤其是建立了统一的现代化的图书、情报、档案网络之后,信息数据库可相互检索利用,便于图书、情报、档案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有以下益处:(1)有利于实现资源功享,在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各部门普遍存在各成一体,独立管理的现象,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已经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宣传,制约经济与社会效益产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尽管已经有了网络系统,图书情报档案之间横向联系很少,根本实现不了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建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搭建一个信息中心服务平台,图书馆、情报研究所和档案馆三者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跨越各自部门和实体的局限,相互利用,做到资源合理共享。(2)有利于加速图书情报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的输入、组织、检索、统计、通讯等工作自动化;可以采用光学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实体的贮存、传递缩微化;可以采用声像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的利用视听化,利用网络化系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服务自动化,还可以避免重复处理、重复数字化、重复开发软件等造成的人、财、物各项浪费。(3)有利于提高信息利用率,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普遍提高,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愿望比任何时期更为迫切,他们需要及时、迅速、准确的信息,而且要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地获取所需信息。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互为补充、密切结合,及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极大方便了师生查阅原始的档案资料、比较系统地理论数据、参考资料,以及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广大师生通过网络系统,更便捷地、多角度地获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料的网上查询,这样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性、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传输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加,读者渴望从信息部门得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此,高校要打破图书、情报、档案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实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迫在眉睫。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打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高校不可能独居信息网络环境之外生存与发展,为此,高校要搭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网络平台,促进信息服务的交叉与融合,并完成同国内信息基础设施与国际互联网的对接,使高校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国内乃至国际间信息资源,又能通过网络将自身的发展成果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真实意图。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信息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向一元化方向努力逐渐得已实现。在我国,通过信息化来加快现代化是国家的既定方针。在全球网络化的环境中,国际互联网是人们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最佳渠道,信息管理一元化的概念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巨大枢纽,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图书情报和档案都是整个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当改变孤立、封闭的体系,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协调合作,首先保证校园内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然后组织全国和地区的统一网络,并与互联网连接,既便于实现文献交流与信息共享及优势互补,也利于节约网络投资,统一信息管理。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等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中,情报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是源于一体的,具有相同的学术发展渊源,学科的内在体系结构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它们的任务都是以研究社会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开发与利用为目的的。在传统课程设计中,它们既经历了一体化,又相对各自独立过,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原本各自为政的课程体系越来越显得与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分化独立的纵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因此,当前各高校在信息管理学科教学中都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努力,就是把情报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置于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模式下进行的,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图书情报和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更能使他们具备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保障

高等学校应根据管理体制、设备条件、标准化要求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确保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条件,以便大力推进信息一体化管理进程。

1.领导重视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展如何,和单位领导的重视有直接关系,如果领导在人力、物力、才力、资金和时间方面给予大量的投入和支持,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步,只看到其服务功能,忽视行政协调、监督指导的只能,那困难可想而知了,所以说,领导重视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

2.计算机、缩微和通讯设备的推广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证。在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各个部门都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缩微机及通讯等设备,几乎都与互联网相连接,但网络观念和信息数据的传送和交换意识相对薄弱。在今后加大软硬件配置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推广计算机、缩微机和通讯设备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建立一个以软硬件配置为基础,以计算机、缩微机和通讯设备技术在信息网络上的应用为核心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为共享信息资源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确保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技术畅通。

3.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人力保证。在高校图书情报档案部门,要培养一支思想解放、知识结构合理、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准确、鲜活的信息资源。如果没有一只精良的适应高校发展的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将传统的信息管理理论扬弃、传承和发扬下去,更难构建以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框架和服务模式为基础的新型信息管理服务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部门也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渐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操作向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方向发展,如联机检索、数据处理、信息咨询服务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档案馆服务上的应用,是信息资源管理上的一次大飞跃,因此,从事信息工作的专业人员对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要不断的更新、提升和增强,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精通图书、情报、档案业务知识,熟练的检索技术,精湛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和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够胜任信息一体化管理发展的新需求。

总之,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在高校信息管理中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然而,它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的模式和步骤也不是单一的,因此,要有步骤、按计划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要重视一体化理论学习与研究,为规范一体化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沂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新趋势[J].农业图书馆学刊,2007,(1):88-91.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逐渐趋向于高素质和高技能,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校作为综合性人才的摇篮,加强图书馆的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和资料是高校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不但能够使图书馆的管理走向智能化,还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大幅度降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成本和难度,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传统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学校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许多高校虽然引入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及时的更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这使得许多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整合,杂乱无章,查找和阅读较为困难,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大的降低[1]。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积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收集和整理,对于学生的档案信息的管理以及网络图书馆的完善起到促进和优化的作用。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全面、更为优质的服务。

2.图书馆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采用分类陈列馆藏的方式,将阅览室根据期刊书籍的类型分为理工阅览室、温室阅览室等等,这种分类式的管理方式虽然条理清楚,方便管理,却限制了资源的共享,从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增进各个阅览室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够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1.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主要以纸质书籍期刊的借阅登记以及统计陈列为主,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较为耗时费力的工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后,可以使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技术迅速的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以及借阅记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的管理更加方便和规范,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缩短了借阅登记所耗费的时间,在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2.方便学生信息确认和查阅资料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的信息确认效率很低,需要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证件进行一一确认[2]。引入信息技术后,学生可以通过刷卡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信息,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此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由于图书馆的馆藏书籍的数量十分巨大,使得用户在查找资料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无法及时找到,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关键词搜索等功能,迅速找到想要查阅的书籍期刊,降低查找资料所耗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不但为用户提供的了快捷的查找资料的服务,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3.扩展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为用户提供的文献资料绝大多数是纸质的书籍和期刊,用户在借阅时受到了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以及地域上的限制[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图书馆建立一个数字化的阅读平台,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够登录网络平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资料进行阅读。同时,信息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所设置的服务项目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此外,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允许他人阅读,极大的提高了文献资料的共享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

三、信息技术在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创新管理理念

首先,应遵循与时俱进的管理原则,不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其次,树立开放与合作的精神,逐渐形成全新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最后,对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继而实现整体的改革和创新,最终达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和谐发展。

2.完善管理机制

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不同种类图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多元化的信息管理机制建设来完善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在图书馆内部架构管理中进行整合规划,通过局域网络平台的建立实现小范围的资源共享,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此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3.培养用户的自助服务能力

目前,许多高校的读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图书馆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自助服务项目来完成自助式查找和阅读资料。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一些讲座、设计一些宣传册以及使用说明等,帮助用户培养自助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网络信息平台的利用率,方便用户查阅资料的同时,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四、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效率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采取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李政军.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112.

[2]赵迎春.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在图书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20:20.

[3]胡斌.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119-120+122.

[4]李丽.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318+331.

[5]苏友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12,03:104.

[6]边荣兰.浅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职业,2015,29:152-153.

学校开放式图书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高职学院校园网建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inteRnet的发展和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迅速壮大,全国已有四百多所高职院校建成校园网并接入CeRnet。校园网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标志。建设校园网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和紧张的施工。许多教训是当一堆设备变成网络的时候,学校的满腔热情已冷却凝固;网建成了,问题也出现了:设计目标无法实现;应用软件缺乏,阻碍了设想实施;维护费用不堪承受,等等。这就需要在网络建设实施前确定明确的设计目标。

1.设计目标

(1)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学生网上求职等。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视频点播(VoD)、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

(6)创建学院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7)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进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2.设计思想

(1)系统性校园网建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

(2)先进性、实用性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不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无疑会形成建成不久即面临淘汰的局面。而一味追求先进,不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将存在巨大的风险。

(3)开放性、发展性系统的规划、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的沟通。

(4)安全性系统具有多层次的安全控制手段、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受到黑客攻击和破坏。

(5)易用性、可靠性系统要求设计简单,层次清晰,软、硬件设备性能优良,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6)经济性系统设计和资金投向合理,体现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7)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方案解析

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技术方案设计、应用信息系统资源建设。技术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选型等;应用信息系统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外部信息资源建设等。这里我们介绍网络技术选型。

(1)目前的网络技术选型设计,在局域网建设中,比较流行的技术有快速以太网(100BaSe-t)、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t)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校园网建设一般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实际构筑中采用三层结构。最下层到桌面为100mb/s以太网;第二层为楼内各楼层到二级交换机,由100mb/s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构成;各楼到网络中心(即主干)为以光缆为介质的千兆位以太网。一级交换设备具有atm端口,二级交换设备支持atm端口模块,可以方便地向atm网过渡。

(2)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校长查询、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思教管理、教工管理、党务管理、工资管理、财产管理、档案管理、文件管理等,各模块的功能在此不作赘述。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inteRnet功能、远程访问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以多媒体方式介绍学校的功能、讨论和交流功能、信息功能。各项功能均可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在此亦不做详细描述。学校的网络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供简单、有效、便捷的理想办公、教学环境。校园网一方面缩短了学校与外界的距离;另一方面,构建了以inteRnet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校园网建设的普及应用,学校最终将迎来科学管理和教学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傅秀斌.将e-learning进行到底.中国教育网络,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