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7:05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1

【关键字】企业管理;诚信守誉;品牌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问题,前者涉及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商誉、市场开拓能力、产品品牌等方面问题,后者涉及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发展潜力等方面的问题。二者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企业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诚信文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建筑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良好形象

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诚信文化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待消费者或社会公众的态度和道德习俗。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

根据企业诚信文化的概念和涵义,可以把企业诚信文化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

表层企业诚信文化,指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企业诚信文化现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中层企业诚信文化,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诚信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等。

深层企业诚信文化,是指沉蕴于企业全体员工心灵中的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与观念。包括诚信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企业风气与习俗。它是员工对诚实守信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表层、中层企业诚信文化的基础和保证。

诚信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规范员工的生产与服务行为,提高员工素质。诚信文化的价值观一旦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则员工的心理就能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和认识,就会在其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诚信价值观处事。一旦违反这种价值标准,无论别人知道与否,自己都会感到内疚与自责。并能在员工中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规范其行为的局面。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产品质量优异并稳定,服务质量人人称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毫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与缺陷,及时纠正不利于消费者的经营行为,消除影响,天长日久,在社会公众中必然树立起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自己的商誉。

二、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早在9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就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又简称核心能力,它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在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要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在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一直是理论界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利益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特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特定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是其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不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即使竞争者知晓了其中的方法、要素,也无法模仿或复制。

相融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特定企业融为一体,它不仅包括企业独特的技术性能,而且更包含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与企业实物资产不同,核心竞争力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企业与竞争对手产生质的区别,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根本源泉力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专项技术;具有创新能力;专有的品牌形象;拥有可靠的市场网络;有特色的顾客服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上述六点如果从深层次分析,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二点: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企业诚信文化。前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硬件,后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软件。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缺一不可。

三、建筑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与优秀品牌文化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关系,企业界、理论界早已心知肚明,形成共识,所以我国企业界已经形成一股奋力打造企业创新能力的热潮,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入世后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但是对于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关系,至今却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在实践上更是严重滞后。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诸多优势在市场表现中的反映,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而企业诚信文化则渗透于企业智力、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活动等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或领域,其对于形成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诚信文化反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求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诚信文化与产品品牌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非品牌经济向品牌经济发展过渡的历史时期,非品牌经济意味着不发达经济,消费者侧重于以价取物,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品牌,而当一个国家富裕起来时,当社会大部分消费者脱离温饱进入小康阶段时,品牌的作用便逐渐放大起来,品牌发展战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品牌产品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不与其生产成本相联系,比如一件消耗了同样物质成本的服装,如果是品牌产品其价格往往要高于非品牌产品。所以品牌往往是昂贵的代名词,非品牌往往是廉价的代名词。

品牌所以有力量,主要表现在它是建立在质量、科技含量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依仗着技术和文化的优势,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建立起熟悉和密切的联系,从而拥有较大的市场并可以获得比非品牌产品高很多的利润。从表面上看,品牌产品主要依靠其先进科技含量而拥有优异的性能,质量保证市场地位。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看,真正的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必须依靠企业对广大消费者诚实守信的经营承诺。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向全世界宣布可乐类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要焕然一新,口味让消费者更喜欢,但是事与愿违,可口可乐口味的改变,让消费者大为不满,可口可乐的销量迅速下降,可口可乐被逼无奈,只好宣布恢复原来口味,仅仅三个月这场改变原有产品核心特征的举动以失败而告终。事后可口可乐认识到,可口可乐品牌不仅属于公司,也应该属于其广大忠实的消费者,包括口味在内的一切核心特征都是不应该轻易改变的。

2、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最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等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取决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取决于企业员工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自律自制能力。1944年冬,盟军已完成对德国的合围,此时德国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冬天非常寒冷,燃料极其缺乏,政府只有让居民自己上山砍树生火取暖。砍树前先由林业人员寻找老弱病树和劣质树,并在这些树上画一个红圈,再让居民去砍,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而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已名存实亡,公务员已被调往前线,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基本是处于管理真空状态,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事件,他们忠实地执行这个没人监督的规定。这样的奇迹是日耳曼民族的严格自律创造出来的。

反观我们许多企业,规章制度繁多,措施规范应有尽有,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员过剩,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不高,其原因就在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低下,员工自律性差。

3、诚信文化与技术创新

应该说技术创新与诚信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针对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不肯下功夫,不肯花钱投资于实质性技术开发,甚至有的企业把心事和智力用在造假冒伪、偷税骗税、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的旁门左道上,诚信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便变得直接和严峻起来了。看一下学生考场的纪律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考场上只有那些刻苦努力、用功学习、遵守纪律的诚实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出息,即使他们考不出好成绩。而那些不肯用功学习,在考试时应付突击一下,依靠打小抄、传条子、违规作弊的考生,即使偶尔也能考出好成绩,他们也是不会有作为的。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2

关键词:安全诚信文化安全管理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提升人的本质安全程度为根本,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抓手,全面推行安全诚信管理,开展安全诚信文化建设活动,倡导安全诚信,提升安全道德,为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矿井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3400余天。

一、坚持理念立信,打造全员学习力

1、创新安全诚信管理,形成十大特色理念。经过持续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在全矿员工中形成了以安全核心理念、安全价值理念、安全质量理念、安全责任理念、安全工作理念、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执行理念、安全培训理念、安全教育理念、安全道德理念等为内容的安全诚信文化理念十大系统。

2、构建立体化宣贯平台,形成"双十"宣贯载体。发挥阵地作用,搭建"一条文化街、一条文化长廊、一条井下生态巷道、一个电视宣传阵地、一个宣传网络、一座文化展室、一个培训基地、一支宣传队伍、一个社区电子大屏、一项专题活动"等"十个"载体平台。创新宣教形式,形成咏颂誓词、愿景引导、典型激励、深度汇谈诚信帮教、"四个一"活动、薄弱人物差异教育、过关帮教、"五级"安全警示教育、虚拟事故教育、安全处罚复议等"十个"宣教法。

3、立足创新提升,彰显翟镇煤矿品牌效应。围绕安全诚信管理,突出"五精":精心打造以地面、井下为主的安全诚信管理示范展示一条线;精细策划活动方案设计、各类接待预案、部门职责分工等完整工作流程;精心设计实施区队环境改造,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制作;精心打造具有翟镇煤矿特色的"智慧化调度指挥中心、精益化阳光办公大厅、一体化三级培训基地、人本化社区文化广场"四大亮点;精心制作一部专题片、印制一本安全手册、提炼一套经验做法。

二、坚持机制守信,打造全程执行力

1、实行安全诚信"十位一体"管控。建立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安全基础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安全自主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等"十大体系",为安全诚信文化建设提供机制保障。深化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工作机构和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安全工资结构,发挥制度约束和政策激励的双重推动作用。强化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自主互助意识、职业健康意识和安全规律规则意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宣传教育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活动,推动安全生产诚信机制落实。

2、实行安全诚信"三项考核"管控。强化安全诚信监督管理,实行矿安全诚信考核小组负责制,在信息大厅设立安全诚信监督台,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严格执行安全诚信公示,完善安全诚信档案,对自检、区域评价、矿检、上级检查等四个层级进行诚信测评,测评结果进行公示。创新实行安全诚信五级预警督办,一级警示重点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定期组织预案讲解、座谈警示会;二级警示深入推行专业隐患排查制度,查找薄弱环节;三级警示坚持班班讲安全、每日安全一提醒,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四级警示坚持班前分工首先讲安全,班后进行安全点评;五级警示持续开展岗位"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查摆活动,严格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

3、实行安全诚信"三项奖惩"管控。细化安全诚信评估标准,分专业、区队(科室)、班组和员工四个层级,层层分解,狠抓落实。设定三级考评分级标准,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量化评分在90分以上为a级,80至89分为B级,60至79分为C级。a级为诚信单位,可给予简化监督,每半年检查一次;B级为守信单位,进行常规监督,每季度检查一次;C级为基本守信,进行强化监督,每双月检查一次;59分以下为失信单位,实行月月安全监控管理。实施正负激励机制,对员工以BmS隐患闭合流程为载体,区队、部室管理人员、副总及以上领导按"百分制"考核,依据岗位自律评估表,逐级进行考核,评估得分与工资挂钩。

三、坚持行为重信,打造全面发展力

1、实施绿色开采,为矿井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支持。加快充填开采研究,成立充填开采研究中心,积极做好岩移数据观测、分析,完善综采机械化固体充填工艺,提高充填效率,解放煤炭资源。牢固树立"节约就是生产力,就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理念,注重系统节能,从开采方案着手优化工作面布置,创新实施综采面断层中深孔爆破技术,实现节支降耗增效。围绕"无尘化"矿井建设,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投入,实施矸石市场化管理,开展节能环保新技术引进与开发,确保低碳绿色环保。积极开展安全环境整治活动,对矿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工作,为职工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3

一、诚信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诚信可以使新企业成长壮大,也可以使老企业历经百年不衰,企业一旦取得了同行、客户和社会的广泛信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能被人们接受,就能实现持久地发展。企业诚心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长期的诚心管理取得的,诚信管理对现代企业持续发展会产生多元的积极影响。

1、诚信管理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诚实乃做人之一,守信乃成事之源。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外企业垂范的绿色之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诚信原则要求讲真话,不欺诈,货真价实,一诺千金。“信誉高于一切”更是现代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诚信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现代企业的诚信管理是建立在完善的诚信制度基础上的,诚信制度建设往往又是以企业家的诚信理念、诚信策略和诚信实践为前提的。所以,企业家的诚信度越高,未来的机会就越多。因此,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一诺千金、重义轻利等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将企业的短期利润目标与长期收益最大化目标统一起来。

2、诚信管理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资产,而诚信管理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资本、技术、人才等对企业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是多变的,惟有诚信是永恒的,一个企业拥有了诚信就会吸引来人才和留住人才,就会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资本积聚。其实,信誉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企业有了这种诚信资本,就可以凝聚员工、取信银行和吸引客户,就会换来不尽的财源。所以,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可口可乐、雀巢、微软等世界著名品牌,无不以诚信取胜。现代市场经济被称为契约经济和信用经济,而契约经济和信用经济又是以市场主体的信誉为前提的。信誉作为企业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财富,是通过企业长期诚信管理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企业信誉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它包含了质量信誉、广告信誉、价格信誉、合同信誉、服务信誉等丰富的内容。因此,诚信度往往是企业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没有坚强的诚信做后盾,再理想的建设蓝图也将束之高阁。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永无止境地积累信誉的过程,企业的信誉度越高,其无形资产也就越多,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越强。

3、诚信管理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基本条件。现代企业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换为全方位的企业形象的竞争,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家都信奉“最难得的不是金钱而是信誉”这一信条,从不放松企业的诚信管理。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以信用和服务为中心,重视顾客和重视招牌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招牌可以为企业带来顾客,也能为顾客带来信心,诚心诚意为顾客服务又是增加企业信用的条件。沃尔玛的成功经验被概括为方面,即真实的财务、突出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理念、公平对待员工、激励和创新,这要素无不跟诚信直接或间接相联系。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品牌确立与维护是绝对离不开诚信管理的。诚信管理不仅是打造企业品牌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诚信管理是经营企业品牌的资本,它既能通过打造品牌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又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维护自己的招牌。据评估,可口可乐价值高达704.5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品牌财富,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以良好的信誉所凝结成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一旦丧失诚信,连同品牌所创造的巨额无形资产也就不复存在。

4、诚信管理是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进行国外投资和经营成为现代企业拓展业务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诚信是无国界的交易方式和人类共同的商业道德准则,故加强诚信管理是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据国外一项调查表明,《财富》杂志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把诚信价值观融合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国内企业发展将直接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会不断遭遇到世界上强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只有加强诚信管理和信誉好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青岛海尔集团以诚挚的企业承诺,使其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达到600多亿元,其诚信誉满全球。这一经验验证了同一个道理:只有加强诚信管理和具有诚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我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程度的要求也越高。诚信是道德的底线,是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不断扩展其分工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国企业、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必须采取积极对策,尽快提高广大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为净化市场竞争环境和创建诚信社会奠定基础。笔者认为,目前提高我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诚信管理。企业加强诚信管理是提高诚信水平的关键,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又是加强诚信管理的主要途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包括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企业开展诚信管理教育以强化员工的诚信意识。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内部的诚信管理过程,努力使每个员工树立诚信理念,确立诚信生产、诚信营销、诚信服务和诚信竞争的观念,自觉呵护企业的形象。其次,通过诚信管理文化建设确立企业家的诚信理念。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因为企业家的诚信对企业员工乃至整个企业组织都起着关键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诚信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诚信,且企业家诚信与企业员工诚信还有很强的互动性。再次,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诚信关系。以诚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一种无形的亲和力,增强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将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凝聚在一起,员工们在信誉好的企业工作往往有一种自豪感、安全感、依赖感和归属感,企业内部相互间的信赖关系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树立

企业良好的诚信形象。企业在与政府、社会、同行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交往中,自觉承担起对各方面应尽的责任,如依法经营、诚实纳税、保护环境、公平竞争、信守合同,质量至上、公买公卖和恪守职业道德等,长期的诚信实践便会凝聚成企业的诚信文化,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企业就会持续发展。

2、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加快我国诚信立法进程。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诚信素质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信用管理水平还较低,不适应国际商业信用形势发展的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和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GDp的10-20%,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由于少数企业的违约行为,不仅对企业间的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且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的信用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和尽快提高广大企业的诚信素质。一方面,企业诚信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企业从业者进行诚信教育,督促企业健全诚信管理的自律机制:另一方面,企业诚信管理还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尽快确立我国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改变我国诚信立法滞后的状况,积极推动诚信管理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对失信企业依法进行处罚,乃至追究企业法人代表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让不遵守诚信原则的企业付出更高的失信成本。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0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企业不得不重视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现如今,大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网络服务系统,而有的企业还拥有自己的网上店铺,甚至有的企业所有的业务都从网络上完成,可见,网络作用和影响之深。网络环境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形态,更是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企业的诚信文化,然而企业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随意消耗自己的信用。

1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1.1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实信用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名言,为世人为人做事树立行为准则。此外,像"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买椟还珠"这样的成语也都是赞扬诚信精神的。市场经济交易原则中,诚实信用是非常必要的一点,作为交易的主体,企业必须先保证诚信,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企业的诚信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行为来体现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新的内涵,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变大,通过网络,企业的不诚信的行为活动将会得到曝光,企业也会为了避免不良影响而尽可能做到诚信。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会将无形的诚信文化看做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更加重视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

1.2特征

1.2.1公开性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将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的特征,在网络的传播下,企业一旦出现不诚信的行为,企业名誉就会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而受损,当企业名誉受损后再通过措施再来挽回则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比如康师傅方便面曾经陷入地沟油事件,这件事情爆出后,康师傅的企业形象受到极大损失,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效益的损失。

1.2.2时代性

网络环境本身具有时展的特征,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做好内部的诚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将自己的诚信形象在网络上做好宣传。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既要构建企业价值观,又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形成学习文化浓厚、管理模式新颖的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企业诚信文化。

2网络环境对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2.1.1网络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方法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氛围,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的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对于一些大型公司来说格外有效。较大的公司由于部门众多、人员众多,很难统一进行诚信文化活动,但是,通过传统的层级传达耗费时间长、反馈效果也不好,通过网络则可以更加迅速地实现诚信文化建设。比如企业要求所有员工学习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就可以通过员工在线答题来完成。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来将自己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传播出去,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2.1.2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监督监管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方便企业生产、销售的每个步骤的监管,让每个步骤都能够有记录存档,一旦出现问题便有据可查。这和之前的传统管理相比,大大提高了企业诚信管理的效率。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会计电算化让企业财务所有数据都存在数据库内,计算机可以进行财务审核和财务监管。

2.1.3网络为企业内部提供的新的沟通渠道

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内部的沟通,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专门通讯工具来实现交流,这种网络集体的建设背景符合现在年轻员工的生活状态,也可以将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整体,在企业诚信文化的熏陶下,这个整体会更加团结。

2.1.4网络加强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让客户放心

网络环境下,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企业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企业进行交流、追踪产品信息、物流信息,这对客户来说,能够更加放心企业的信誉。当然,这一点的前提仍然是企业要做好诚信文化建设。

2.2不利影响

2.2.1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企业之间出现不良竞争

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这使得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有机可乘,某些企业可能会对竞争对手采取网络谣言等不正当竞争方法,来打击其他企业的信誉。企业要防止这种不利影响的产生,在出现类似危机时及时作出应对。

2.2.2网络环境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人们对于某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不信任,可能直接影响到对整个行业的信任。比如康师傅方便面的地沟油事件,会影响人们对于方便面产品的判断,而会选择不购买方便面产品以防止受到伤害。又如淘宝商城中有一些无良商家卖假货、劣质产品,很多消费者受到损失,而这些商家的行为则严重影响了淘宝商城的信誉。淘宝的竞争对手京东商城一直利用淘宝的信誉问题来对其进行质询,这又更加影响了淘宝商城的发展。因此,后来淘宝将值得信赖的商家聚集在天猫商城,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3网络环境下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策略

3.1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积极进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首先要了解网络、认识网络,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比如,企业可以将诚信文化建设和企业网站文化建设相结合,每天更新一些诚信文化的名言警句和故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版块留给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互动。这种积极的诚信文化建设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后,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3.2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后盾,只有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也应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分、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确保企业内部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诚信生产、诚信销售。同时,要加强网络销售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网络销售信息的准确性,并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在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诚信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

3.3加强网络正面形象宣传,提升媒体效应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企业新的宣传阵地,在企业对外宣传时,要着重进行诚信形象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来使企业的生产流程透明化,从而让客户更加放心购买;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企业的文化软实力,留给客户形成积极的印象,最终促成交易的成功。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投放广告来提升企业的媒体效应,塑造一个正面的企业形象。

3.4加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监管,积极应对企业诚信危机

企业还应对网络信息进行专门的监管,以防止一些负面信息的出现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负面信息出现时,企业应该及时生成应对方案。如果企业的诚信危机产生是由外界造成的,企业应该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比如今麦郎在2015年出现的天价索赔案就引起一时轰动,但是今麦郎对此进行了正面应对,最终胜诉,挽回了企业的名誉。如果企业的诚信危机是从企业内部出现,那么企业就应该及时进行内部整顿,并积极承认错误,用实际行动来消除内部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

4结语

当前,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当网络交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后,企业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路,积极加入到网络诚信建设中来,加强自身的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网络宣传和监管,最终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展现诚信的优良民族传统,提升企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龙静云,熊富标.论作为社会资本的诚信与企业诚信治理[J].江汉论坛,2011,01:57-62.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5

一、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

1、诚实信用是保险产品特征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2、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

3、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

4、诚实信用是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利的基本要求

5、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的基础

二、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

1、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

2、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

三、保险经营活动中诚信的现状

1、保险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2、投保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剖析

1、保险企业管理体制、营销体制不完善,经营理念、诚信建设不健全

2、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

3、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五、强化诚实信用,推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1、政府推动、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

2、加强诚信监督,促进行业自律

3、保险企业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

4、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促进保险企业诚信经营

论文摘要

诚实信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对当事人诚实信用的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要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中的最大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企业是企业之基。保险市场不规范的恶性竞争,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短期行为会损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因此,保险业加强诚信建设不仅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需要。

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是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另外,保险合同的附合性和射幸性要求保险人应履行告知与说明义务,投保人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履行其如实告知义务。目前,有的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有“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发展、管理两张皮。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险企业管理体制、经营理念、诚信建设不健全;②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③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经营中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多方的合力去实现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保险 诚实信用 原则 重要意义 基础 经营活动 原现状 剖析 存在问题 强化 持续发展 健康 思路 举措

诚实信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一项民事活动各方当事人都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世界各国立法对民事、商事活动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但是,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对当事人诚实信用的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要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因此,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合同订立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足以影响对方作出订约与履约决定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按民事立法规定可以此为由宣布无效或解除合同、或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甚至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还可以要求对方予以赔偿。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中的最大原则,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得到充分保险保障的基础。下面就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以下论述。

一、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

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经营活动中是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企业是企业之基,加强诚信建设是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讲,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保障得到充分、有效保障的重要保证。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实信用是保险产品特征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载体仅是一纸合同。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具有无形性、复杂性和内在价值透明度低等特点。保险实质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决定了保险业比一般企业对诚信的要求更高,良好的信用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保险业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自身经营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加强诚信建设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诚信经营不仅可以避免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遏制保险企业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盲目占领市场份额等短期行为,也有利于化解和防范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首选风险问题,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保证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

保险企业的诚信度,对客户的购买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客户只有在自己的购买需求与自己对某保险企业的信任相统一的基础上才会购买保险。所以,保险企业只有以诚相待,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真诚服务,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虽然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调整发展趋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保险企业诚信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极大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丧失发展的良好时机,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保险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提高保险企业竞争力,创建市场一流品牌,做大做强保险业的客观要求。

3、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

诚实信用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保险企业要以诚信经营为指导,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各种矛盾的根源,在于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上的企业文化。要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将企业文化作为灵魂来指导企业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二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统一的标准,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4、诚实信用是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利的基本要求。

保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合同的当事人都要履行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诚实信用原则,那么他们保险保障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说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诚实信用的履行告知义务,是充分得到保险保障的基本要求。

5、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的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向信用社会发展。诚信建设成为信用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诚信建设。作为企业或个人,如果在社会上失去了诚信,那么他将寸步难行。保险企业规范诚信经营,是时代的要求,是市场的要求,是品牌建设的要求,是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的要求。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讲,诚实信用不仅是充分得到保险保障的要求,而且也是建立良好社会信用度的需要。失去诚信的客户,保险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黑名单制度,会在行业内实行资源共享,诚信有问题的客户,将会得不到保险保障或有条件的保险保障。所以,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的基础。

二、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

保险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与一般经济单位相比较,保险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之所以在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主要归因于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

1、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保险经营中,无论是保险合同订立时还是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与保险人对有关保险的重要信息的拥有程度是不对称的。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而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都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进行实地查勘,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是最为清楚的。因此,保险人主要是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来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这就使得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和准确会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决定。对于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怀,一般的投保人难以理解与掌握,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等也是难以了解的。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以及投保何险种。

2、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

保险合同属于典型的附合合同。所以,为避免保险人利用保险条款中含糊或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用词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一种典型的射幸合同,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当未来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量的保险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或更多。因而,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远远高于其所收取的保费,如果投保人为诚实、不守信,必将引发大量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不堪负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终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因此,要求投保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履行其告知义务。

三、保险经营活动中诚信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水平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制度建设、内部管控、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诚实信用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二是投保人存在的问题。

1、保险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在经营活动中有“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造成“两张皮”现象,各走各的路,各说各的话,造成发展与管理脱节,各自为政。在业务发展中,业务员避重就轻,只讲对客户有利的或能吸引客户、触动客户的条款内容,甚至不惜扩大解释范围,做出不负责任的承诺,对客户不利的或要求严格的条款内容,只要客户不问就不讲,或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对业务员来讲,只要保费能收回来,保证个人、部门业绩就行了。客户出险后的事情是由管理部门负责的,从而造成对客户服务的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的产生。对于管理部门而言,严格按照条款和企业的管理规定工作,凡不符合规定的事故索赔,一律予以拒赔。在对条款的含义解释时,往往向利于公司的角度出发,引起客户的不满,造成双方争执,甚至诉讼。这些情况的发生,说明保险企业在诚实信用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理赔、企业文化的践行等。

2、投保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各保险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在竞争的环境下,造成个别投保人有机可乘,引起诚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告知和保证两个方面。告知方面:第一,漏报。投保人由于疏忽对某些事项未予申报,或者对重要事实认为不重要而遗漏申报。第二,误告。投保人因过失而申报不实。第三,隐瞒。投保人明知而有意不申报重要事实。第四,欺诈。投保人有意捏造事实,弄虚作假,故意对重要事实不作正确申报并有欺诈意图。保证方面:在保险活动中,保证的事项均属重要事实,因而投保人一旦违反保证的事项,保险合同即告失效,或保险企业拒绝赔偿或给付保险金。

四、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剖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有保险需求的客户选择余地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我国保险经营时间相对较短,市场行为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总体诚信状况并不容乐观。在规范诚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企业管理体制、营销体制不完善,经营观念、诚信建设不健全。

当前,有些保险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停留在“重保费、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局面。在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影响了保险企业的诚信度。据媒体调查,全国保险从业人员180万人,营销员工150万人。这支庞大的营销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营销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对营销员的考核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致使营销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找不准目标,容易诱发其对公司不忠诚、对客户背信弃义、误导欺瞒等行为的发生。在培训工作中,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保险企业往往注重的是专业业务技能的培训,对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诚信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2、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

行业协会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应对行业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在行业内部加强诚实信用建设,努力提高行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和信用度。近年来,保险协会虽然发展较快,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相对我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还远远不够。在行业诚信建设上发挥的作用还有不足。保险企业各自为战,从各自利益出发,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样,因个别保险企业的诚信度降低,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社会诚信度降低,造成消费者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作为行业协会,应加强诚信建设的管理和约束,注重内部协调和平衡,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度,促使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途径和信用评估体系,导致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缺乏,投保人道德风险问题突出,隐瞒真实信息,欺诈骗保行为层出不穷。对于这些信息,没有有效途径进行披露。在这家保险企业被发现有诚信问题,市场主体这么多,他可以到其他保险企业去投保,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保险企业缺乏透明度、条款专业性强、概念模糊、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社会公众难以对保险企业进行资信评估,难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保险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人不知道投保人的真实信息,投保人不能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保险企业的专业性决定,保险企业不能凭借自己对产品特征、企业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侵害投保人的利益。

五、强化诚实信用,推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业的最大原则,是保险经营中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保险诚实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多方的合力去实现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政府推动、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

信用信息是诚信体制建设的基础,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就不能建立科学的诚信体制。为了打造统一的社会诚信体制,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优化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对个人及单位的资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披露。使需要诚信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能够公正、便捷和及时地获取必要的诚信信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提高社会诚信经营和透明度。社会诚信体制的建设也需要社会公众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信用档案,并且把分散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有效信息渠道融入到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社会诚信信息的资源共享。

2、加强诚信监督,促进行业自律。

不断完善保险法律制度,特别是一些直接涉及保险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有关条款,需要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如将保险条款通俗化,专业术语明晰化。制定有效的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强化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的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严格按照《保险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惩处失信的保险企业和保险中介单位,探索和建立保险市场退出机制,以维护保险业的整体诚信。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使其在诚信自律、诚信监督、诚信宣传以及诚信协调与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3、保险企业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

要解决管理混乱带来的诚信缺失问题,作为保险企业来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理顺体制,盘活体制,消除经营中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对阻碍企业发展的要坚决否定,予以清除。注重解决经营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严密的内控是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

4、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促进保险企业诚信经营。

保险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企业应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强化执行力建设,把诚信作为企业的生命线,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个个守信、个人诚实”的良好诚信氛围。把企业的诚信信息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布,使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企业诚信经营状况。各经营主体要抱着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经营理念,认真履行诚信建设,实行保险业诚信信息资源共享。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力争使保险业诚信建设得到社会认可,做诚信经营的排头兵,真正又快又好地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定富主编:《保险原理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58-63页。

2、王卫国主编:《商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338-341页。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6

然而,在刚迈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突然发现,国人推崇几千年的“诚信”,竟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稀缺资源;有几千年诚实守信优良传统的我国,在经济领域仍是“非征信国家”。如何加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

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市场,面对不断发生的注水猪肉、黑心棉、毒米毒酒毒粉丝等恶性事件,面对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造假”、“注册会计师帮助造假”等事件的频频发生,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缺失诚信的行为随处可见。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制假贩假;在经营过程中低毁竞争对手、三角债拖欠(据估计,目前全国三角债已经达到1.5万亿元)、逃废债务、做“虚假广告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当今所有的企业广告中仅有62%是真实、可信的)、做“虚假财务报告”、盗窃他人商标和知识产权;在交易过程中尔虞我诈、不守契约。企业没有树立起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失信行为甚至成了个别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据有关专家保守的测算,我国目前每年由于企业的失信行为造成的损失高达以刃0多亿元人民币,这包括3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等。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占销售收入的14%。同时也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合同的履约率也仅在60%左右。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

近年来,经济生活中企业失信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这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国企业的诚信制度建设。

二、构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设想

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市场上我国企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构建势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缓。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建立企业失信惩罚机制。企业诚信建设必须立法先行,完备的诚信管理法律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和约束企业失信行为发生的前提。我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法律制度,制定出一套完整、规范的企业诚信管理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对失信企业及企业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在立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持公正严格执法、加大执行力度,使得法律真正成为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2、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诚信建设。诚信建设应当“从上做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诚信建设中应起表率作用,加强自身诚信、廉正建设,取信于民。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要真正转移到社会宏观调控和为企业诚信建设提供服务上来,不能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二,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按诚信原则公正行事,并对企业诚信建设加强监管与指导;第三,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提高政务和社会信息的透明度,保证公共信息向社会平等开放,为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应当加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所有公职人员的廉正建设,树立廉洁奉公的公务人员形象。

3、加快我国企业诚信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诚信信息资料的建立、开放可以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我们应依照wto的基本规则和国际通行惯例,借鉴发达国家不同形式的信用征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实现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职能部门和各类行业组织、协会及商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我国企业诚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并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跟踪企业的经营动态,及时将各企业诚信资料向整个社会公开披露,让诚信经营的企业畅行天下,让失信的企业无立足之地。

4、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应收帐款和商品销售的管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重要客户、大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它是企业正确筛选客户、合作对象的有力保证。现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信用管理非常重视,在企业管理十几项内容中,赊销与信用管理排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然后才是战略目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前我国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并开展信用管理,首先要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信用风险意识;其次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由信用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和信用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完整的信用管理系统,在经营过程中依靠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7

【关键词】旅游诚信旅游法制旅游投诉

旅游活动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活动。游客到异地、异国旅游多为一次性消费行为,在长距离大范围的空间内,当失信获利大于守信成本时,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产生种种不诚信行为,旅游投诉、争端甚至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旅游业发展,而且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我国旅游诚信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我国旅游诚信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我国旅游诚信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诚信建设现状。首先,从国家重视程度来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推崇诚实守信,将诚信视为立国安邦、安身立命之本。改革开发以来,党和国家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重视道德教育和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邓小平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进入新世纪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进一步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关联带动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处于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诚信建设的前沿。面对日益显露的旅游不诚信行为,为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全国旅游行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诚信旅游活动,倡导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引导顾客明白消费。2008年,在合肥市举办了中国旅游诚信建设论坛。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2011年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旅游行业“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2012年春节前后“天价海鲜”“天价房费”等欺诈事件进一步引发公众对诚信的严重怀疑,我国旅行社行业首个“诚信年”活动—中青旅“2012诚信年”活动正式启动。在地方层面,部分地区制定了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经营主体诚信等级规范和标准,开展了旅游诚信创建活动。

第二,从立法和执法层面来看。我国相关法律对企业、个人和政府诚信行为都作了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此外,还有消费者保护法、价格法等,这些均对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经营行为作了相关规定。同时,发展市场经济也离不开诚信政府的建设,《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在旅游法制建设领域,1985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依法管理旅游业的开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等旅游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服务活动作了规定和要求,也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我国旅游业综合立法—《旅游法》,从1982年开始起草,酝酿30多年,历经3次审议,于2013年4月通过,其中第六条规定“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者提供安全、健康、卫生、方便的旅游服务。”《旅游法》为解决旅游不诚信行为和问题,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的旅游市场监管主体主要有旅游、工商、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各地均成立了旅游质监所并公布了电话,北京、四川省成立了旅游执法总队,负责进行旅游执法检查,查处旅游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违法经营行为,受理旅游投诉和举报。针对旅游市场监管多头执法的问题,《旅游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交通等执法部门对相关旅游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从旅游信息化建设来看。为了促进我国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文化,促进诚信企业发展,为旅游者投诉和维权、安全消费查询搭建平台,记录和查询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国家旅游局开通了中国旅游诚信网。安徽、湖北、天津、江苏等省份相继开通了旅游诚信网。部分省份还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指导游客正确选择有品质的旅游产品,推荐优质旅游项目,保障游客权益。

第四,从旅游投诉和维权来看。为了保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早在1991年国家旅游局就出台了《旅游投诉暂行规定》,明确了旅游投诉的管理机构、职责、程序等。中国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质监所)从2002年开始统计和关于旅游投诉的案件。2006年,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也通报了全国旅游投诉情况和旅游服务消费体察活动报告。国家旅游局和各地也公布了旅游投诉电话。针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遇到问题投诉无门的问题,《旅游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或者设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

我国旅游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旅游法制建设滞后。我国旅游立法严重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其表现主要是我国旅游业综合立法,从1982年开始起草,由于综合性强、牵涉面宽,始终未能出台,“依法治旅”始终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旅游行业全面管理无法可依,旅游业出现的问题只能参照其他法律法规来执行,无法依法根本解决。已有的旅游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相互之间的衔接缺乏,没有涵盖旅游业各个要素,特别是关于旅游企业、游客等旅游利益相关主体的不诚信行为没有明确的立法条款,多数依靠旅游企业和民众的自觉和道德伦理的约束和规范。立法的缺失和滞后,在失信获利大于守信成本时,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往往将道德规范置于脑后,从而选择失信。

第二,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具有“各自为政,又权力交错;各不相干,又互相缠绕”的典型特征。如《旅行社条例》规定:旅游、工商、价格、商务、外汇等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处理。这种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使旅游业条块分割,执行与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决策权相对分散,出现了“管理重事前层层审批、过程没有部门监管、发生问题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诚信行为监督管理不到位,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执法不严、不到位严重削弱了法律法规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和权威性,使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有空可钻。

第三,旅游信息不对称。我国旅游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不了解,无法及时掌握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全面、准确的信息,只能根据自己的心理预期判断和各种零星不全面的信息作出选择,使旅游者与旅行企业在博弈过程中处于劣势。相反,由于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具有信息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助长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诚信行为。

第四,游客依法维权的渠道不畅通。旅游是一项综合性消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消费环节都有不同的监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游客遇到问题向谁投诉、投诉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就成了问题。投诉部门宣传不到位,游客对于怎样投诉?向谁投诉?什么程序等不了解,产生了“投诉程序环境”障碍。这导致部分游客放弃投诉,形成隐性投诉,对旅游接待或有关服务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示不满,自己或影响他人不再购买旅游产品。

旅游、工商、价格等投诉部门在受理旅游投诉问题时,投诉程序繁琐,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进行调查取证,游客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协助调查,使游客处于旅游和投诉的两难境地,影响了游客投诉维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诉维权渠道的不畅通、投诉处理效率不高使得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诚信行为大行其道。

加强我国旅游诚信建设的对策

加强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诚信的主体是人,要求人人都从日常行为做起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营造诚实守信的旅游氛围和形象,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一定的社会氛围。首先,通过多种新式开展“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区、诚信家庭、诚信市民”主题教育活动,倡导诚信理念,弘扬诚信之风,提高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崇尚诚信的浓厚社会氛围。其次,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旅游行业协会要加强旅游行业诚信道德教育、培训和管理,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加大旅游法制建设。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就是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执法监管,加强对守信者的保护和失信者的惩罚,彰显“守信者获得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社会价值导向,①强化旅游立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促使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行为、市场运行秩序更加规范化。首先,必须加强旅游立法,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对守信者激励、对失信者惩戒的机制,切实用法律来保护和规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游客理性消费文明旅游;其次,坚持立法建设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旅游执法监管体系,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制定执法监管机构的工作考核制度,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形成执法统一合力,加大市场检查和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不诚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其不诚信行为的风险和成本,使旅游失信成本上升到企业与个人难以接受的程度。

加大旅游普法和维权宣传。首先,加强普法教育和宣传,加大法律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同时要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其次,加强旅游投诉维权监督平台建设,开通旅游诚信网和相关部门联动、统一的旅游投诉热线等。第三,加大旅游投诉维权的宣传,通过网络、宣传册、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公布旅游维权投诉举报电话以及投诉处理程序,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引导规范游客合理维权;建立预先提示和教育机制,督促旅游企业在其营业场所张贴维权相关信息,确保游客能预先了解并掌握维权的方法,尽量做到信息对称,避免上当受骗。最后,建立及时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做到有报必查、事事有回音、件件抓落实,提高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游客正当合法权益。让游客和诚信经营的旅游企业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敢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失信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及时得到法制的惩处。

健全旅游信息建设。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覆盖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经营主体的诚信档案及公示制度,方便游客及时查询,改变以往游客被动出游的信息劣势地位,成为游客旅游决策的指南,让游客掌握出游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首先,建立健全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记录,并通过旅游诚信网等平台及时公布和更新,包括他们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纳税状况、债务纠纷、投诉信息、处罚信息、奖励信息等。

其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与舆论导向作用,设置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对诚信典型给予坚决的舆论支持,对失信的典型给予坚决的曝光谴责,维护诚信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正当利益,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使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游客等旅游利益相关主体树立诚信经营、服务和理性消费的理念。

建立旅游诚信评价和奖惩机制。首先,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定旅游诚信评价的规则和标准,加快建立《优秀诚信旅行社登记划分和评分标准》《旅游饭店诚信等级划分和评分标准》等旅游经营主体诚信评价标准和质量等级,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遵守法律法规、旅游行业自律公约以及诚信经营、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价,科学量化确定其信用等级、信誉指数等,实行相配套的诚信评价等级管理,反映其综合实力、服务水平等。

其次,建立完善的旅游诚信激励和惩处制度,对旅游诚信评价等级较高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授予荣誉称号、给予优惠扶持、免费宣传促销,并向社会公示,树立一种正向的激励机制;对旅游诚信等级较低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及时披露,向社会公示,增强旅游经济主体诚信状况的透明度。

结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业是服务业的引领产业,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众多行业和门类,也是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都不能再容忍一而再再而三的旅游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如何积极应对旅游业出现的各种诚信危机,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考验着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也在考验着政府。

【作者分别为攀枝花学院副教授,攀枝花学院讲师;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四川旅游诚信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11w028】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83―01

1诚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中小企业需要诚信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在相对的硬实力上缺乏与大企业相比的优势,如果在软实力上,比如诚信等文化建设上在相对缺乏,那么对于其发展的难度就会可想而知了。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中,诚信建设不能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个人进步的道德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由此看出,诚信对个人来说,是为人处事立身之本,对企业来说,“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企业之间竞争力不断增强,诚信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石,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1.2中小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诚信是企业本身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资本,它以无形资产为支撑。正所谓“小信诚,大信立”,中小企业培养诚信文化对企业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诚信能为中小企业树立产品品牌,带来品牌效应。品牌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其次,诚信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品牌就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中小企业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会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才会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第三,诚信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企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与诚信建设也是息息相关的。

2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的实践路径

2.1深刻理解诚信内涵,大力宣传诚信思想

对于个人来说,诚信即守承诺、讲信用,对人对事都守诺在具体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就个人而言,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一种资源;不仅是表现为一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更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通行证。

对中小企业来说,诚信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成熟的市场经济,企业之间主要是品牌及服务的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诚信的竞争,因此可以说,诚信就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了资本价值的增值能力和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者要取信于自己的员工,取信于自己的顾客,必须将诚信作为自己的管理价值观,用以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通过自己具有优质品牌的产品来获得忠实的顾客。所以,中小企业应当把诚信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作为一种工作准则,来高度重视,来认真研究,来广泛宣传,来切实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全过程。

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不诚信”行为对企业带来的危害,增强讲诚信的自觉性,不要为了发展而盲目做出一些不诚信的举动。不可否认,个别中小企业的管理行为中还存在不少“不诚信”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在内部管理上,有的领导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对员工是能哄就哄,能诳就诳,对自己业绩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则不执行,甚至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领导人员的不诚信影响广影响深危害也深;以言代法,以包代管,一味地片面地追求责任成本盈余,人为降低标准,有的甚至于纵容偷工减料行为,这种一时的一锤子买卖可能获得了一时之利,但丢掉了一方市场;企业内部人员之间不能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却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闹情绪,搞内耗,有好处的事争着做,争不着就说坏话落井下石,无好处的事就不在状态,要么无所事事,抑或制造事端。

2.2建立企业诚信内控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诚信不应被简单地认为是一种认知,一种观念,而应该上升为一种规范,一种约束。诚信不应只属于道德范畴,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成为制度范畴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小企业应当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进行诚信的制度建设。

(1)中小企业在管理中要大力培育企业诚信文化。

中小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取决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诚实守信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自律自制能力,因而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加强员工的诚信文化培训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的价值体现之一,也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寄托。诚信文化建设的优劣不仅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企业是由广大员工组成的,企业诚信的基础是广大员工,没有员工的诚实守信,就没有企业良好的信誉。因此,中小企业加强对员工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员工的形象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其员工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员工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中存在不诚信的行为,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必然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选拔、晋升等职能中,对人的诚实性、可靠性、责任感等信用特征必须进行考察、测量、培养。同时必须依靠各种力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奖惩机制等来提高员工的诚信水平,树立讲诚信、负责任、守纪律的良好风尚,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只有把诚信文化渗透并凝结于企业精神理念中,进而化为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再者中小企业要把培育企业诚信文化作为一项制度建议落实和提高,要从诚信是生存之本的高度来认识诚信的重要价值,对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员工进行诚信管理。在企业内部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诚信思想,进一步加大培育诚信文化的力度,以各种有效载体,使诚信转化为现实的认知标准,并融入企业项目和企业产品中,通过诚信经营,诚信交往,诚信服务,从而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把自身企业做大做强。

(2)中小企业要把诚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制定和确立。

企业诚信的管理是要把企业的诚信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企业诚信能否保持持久性,必须通过相应制度的建立而得到保证。应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将诚信观念纳入企业经营理念之中,这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要及时将诚信管理写入程序管理文件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管理规范,逐步形成教育引导、贯穿始终、过程培养、评价奖罚的一整套机制。

(3)中小企业领导在诚信建设中要发挥表率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企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在诚信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的资源、影响力和感召力都是一般群众不能比拟的,领导人员诚信意识的强弱,导向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诚信意识的树立,诚信制度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者务必站在引领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高度,不为一时的世俗所左右,不为蝇头小利所迷惑,敢于善于冲破不诚信的氛围和环境所形成的桎梏,从净化自身入手,从身边的小事着眼,不说不诚信的话,不做不诚信的事,让领导者在人格力量的基础上再多一些诚信的光芒,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中小企业诚信建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就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加快建立诚信意识、诚信机制、诚信环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是势在必行的,谁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早,投入越多,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也就越快。

参考文献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9

 

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即所谓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古老的华夏民族响誉世界;道德涣散、诚信缺失却是今天中华备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进步的痼瘤、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十六大以来,各地人民意气风发,加快城镇化建设,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进。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万象更新的时期,党确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目标,今年“两会”“诚信建设”更成为最热门议题,诚信问题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工商部门从中责无旁贷的就是要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创造良好的诚信发展环境,积极打造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

一、大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深刻认识创建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贯彻十六大、实践“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良性的经济秩序,推动有序的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可靠的生活秩序,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现阶段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第二,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提高企业文化素质和经济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企而无信”,同样“不知其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个企业要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就必须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素质;一个企业,只有把诚信作为当务之急的内在要求,贴近世界的长远保证,与时俱进的重要支点,才能逐步走向高强度信任。

第三,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树立诚信经济的根本途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在欧盟的步履维艰,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逃避债务、合同欺诈、制假售假等不诚信现象,严重损坏了企业形象,制约了投资与消费,败坏了传统美德,造成了信用危机。“诚信”建设,事关企业的形象、发展和未来,因此,工商部门要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为实现新的振兴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

二、实施“五个加强”,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加强科学理论指导,确保企业信用体系的正确发展方向。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六大的目标任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引导、教育、服务,使信用体系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文明新风的过程。我们正与世界接轨,尤其要借鉴西方国家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向上的企业信用文化,逐步完善信用制度。

第二,加强信用道德建设,促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企业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体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从“经济户口管理”抓起,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诚信建设的整体推进;要把诚信建设同深入开展“打假维权”活动结合起来,培育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社会风尚,使诚信文明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成为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导。

第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信用机制。稳定可靠的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足足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的企业信用体系还处于起始阶段。当前,工商部门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着力构建规范制度化的信用机制,一方面就要塑造诚信行政形象,重点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加政务透明度,增强信守承诺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制定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以诚信企业创建为主体,规范诚信经营行为,建立信用分类等级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倡导企业用诚实换取效益,用诚信赢得市场,用诚信繁荣经济。

第四?忧客乜矸⒄梗?纬苫ЩЫ渤闲牛?率陆残庞玫牧夹愿窬帧3闲牛?笠狄?幼陨碜銎穑?酉衷谧銎穑?ど滩棵乓?帕ν贫???段?谄笠敌庞锰逑到ㄉ瑁?屑苹?⒂胁街璧乜?剐庞闷兰酃ぷ鳎?蟮么?硇浴⒌湫托浴⑹痉缎匀?咄骋唬?灾履艿玫缴缁岬墓?希??闷鸶鞣矫娴募煅椋?⒒映隽己玫纳缁嵊跋欤?钩鲜凳匦胖哺?诿恳桓銎笠担?靡嬗诘苯瘛⒃蠡萦谖蠢础?BR>第五,加强组织引导,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地进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围广、层面多、任务重,工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其作为系统工程,统一部署、明确责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既要以增强企业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信用体系为起点,担负起宣传教育、协调配合的具体职责,形成健全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又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制定规划,扎实推进,抓好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的解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诚信建设的新问题、新特点,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确保抓出成效。

三、立足工商自身职能,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一)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引向深入。

要从重建市场契约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价值作用,有目的、有规划,扎扎实实地把“重守”搞好,争取市场的认同和企业的认可,让“重守”称号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保证“重守”评选的严谨规范,应该公示前移,结果公告,接受任何企业、单位或个人的查询和质疑,最大限度地保证“重合同守信用”工作自身的信用。

(二)以“经济户口管理”为依托,构筑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要让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真正科学化、系统化,成为企业信用体系的航标,应该牢牢抓住:1.充分利用掌握企业登记和监管的信息,完善企业登记、重合同守信用等数据库,完整准确的记录企业基础信息,依法予以公告或者是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2.以基层工商所(分局)为基础,日常监管动态信息为内容,通过专项检查、回访、年检等大量获取第一手信用信息,为辖区内每户企业建立经济户口档案,去伪存真,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公正。3.将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与“经济户口”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并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的工作运行技术支撑平台和工作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工商系统网络互通,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体化。

(三)以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体系。

企业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积累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活动中有关信用的守法和违法行为的信息,主要由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四类信息构成。记录、公布、管理信息,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是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以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以质量信用信息系统、税收信用信息系统、融资信贷信用信息系统等为兼容子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发挥行政在信用监督与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从实践上来说是可行的。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守信用企业建立免检免审机制,对警示企业实行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依法监管,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为有效实施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我们还要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企业的身份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记录,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四)切实强化信用管理,逐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信用是市场经济必需的前提条件,更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呼唤信用管理,如果市场不能及时惩罚失信者,那么就有必要将市场逐劣机制与信用管理相结合,强化信用管理力度,目前将诚实信用作为基本立法准则,与市场规则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主要有三部,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行政执法主体均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维护市场经济法制原则,维持市场信用秩序是工商部门应尽的职责。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篇10

一、充分认识强化公司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今年,网、省公司在多次会议上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内质外形建设的高度,提出了“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强调了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意义。张忠惠经理在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在强化执行力方面下功夫,切实向公司负责、向职工负责,并着重强调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从不同角度对加强诚信建设做了阐述。最近,网、省公司通过“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又对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做了进一步要求,并对“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加强诚信建设是公司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诚信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而且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诚信建设就是公司贯彻网、省公司会议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等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举措。

2、加强诚信建设是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是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百年老店所以能长盛不衰,正是长期坚持诚信的结果;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和国内外著名品牌,也都是依靠诚信打造出来的。在公司产值不断攀升、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新时期,要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干部员工的诚信意识,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忠诚党的事业,服从公司工作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企业利益,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企业诚信文化的现实要求。“民无信不立”,是孔子在回答关于治国的结论;“言必信,行必果”,“诚于心,信于行”,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孜孜以求的修身目标。“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企业而言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每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司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纳税逐年递增,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然而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诚实守信相背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因此,亟需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尽快形成公司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自觉履行职责的文化理念和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采取措施,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