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督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20

城市管理督查篇1

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场监督管理所、金城江区各学校(含托幼机构):

根据《河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河池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河市监发〔2021〕5号)精神,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为加强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开展校园守护行动,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春季、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内。

二、检查对象

学校校园及其周边200米范围内食品经营单位,包括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有供餐服务的校外托管机构以及校外面向学生经营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销售经营者。

三、工作目标

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规程(2020版)》要求,切实做好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围绕库存原料清查、原料采购进货查验、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消毒保洁及食品留样等,结合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点,突出重点,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要督促限期整改;对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视情形对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

四、重点检查内容

(一)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落实情况。要督促学校、校外供餐单位以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广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每月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内部自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各类学校必须在开学前一周内完成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并填写《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表》(附件1),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对自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学校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复核整改结果。

(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情况。各市场监督管理所在专项检查中要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为重点,督促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货台账管理制度,如实记录采购食品的具体信息,保存相关凭证。重点对冷链食品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检查,进口冷链食品不具备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业经消毒证明、合法追溯信息证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不得采购加工销售。对未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义务、索证索票不齐全的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者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着力解决食品安全责任追溯问题。

(三)食品留样规范情况。根据河池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河教督委办〔2021〕4号)文件要求,各市场监督管理所对学校食堂食品留样不规范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指导。对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规程(2020版)》(桂市监办发〔2020〕97号)查看是否按规定落实食品留样制度,是否配有专用的留样冰箱、取样工具,是否按品种配备足够数量的带盖密闭专用留样容器,留样数量、留样时间、留样标签、留样记录是否完整合规。对不按要求进行食品留样的,提出书面整改要求。

(四)“明厨亮灶”及互联网+“明厨亮灶”开展情况。根据《河池市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2020-2022年)工作任务分解表》要求,积极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实现阳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大力推广通过将视频信息接入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学校或教育部门网页、app以及第三方平台等方式,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加强对学校“明厨亮灶”进行检查指导,对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未达到100%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同时,积极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到2021年底覆盖率达50%以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以春秋季学校开学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结合疫情防控具体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检查工作计划,及早部署,狠抓落实,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专项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

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凡是出现舆情报道的,必须从严从快处置,及时上报处置情况。要严格落实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在春秋季开学期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要在获悉事件发生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逐级上报。要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协作,尽快查明事件原因,做好舆情监测与引导,尽可能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三)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要结合实际,采取推广运用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app、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典型案例、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加强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

(四)做好总结和信息报送工作

1.按《河池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请各市场监督管理所于3月7日前将学校食堂食品留样不规范问题整改情况工作汇报报送食品餐饮安全监督管理股。

2.请各市场监督管理所分别于4月6日、9月29日前将以下材料电子版、纸质材料(加盖公章)及下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意见书、整改情况报告等材料(扫描件)报送食品餐饮安全监督管理股:

(1)2021年春秋季开学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2)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总表(附件2);

(3)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整改台账(附件3)。

3.请各市场监督管理所于4月6日前将学校食堂持证及明厨亮灶调查摸底表(附件4)报送至食品餐饮安全监督管理股。

4.请金城江区各学校(含托幼机构)将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表(附件1)填写加盖公章后于3月4日前扫描报送区教育局备案。

区市场监管局:韦仕瑛,2250266,邮箱:jcjfdacyg@163.com;

区教育局:梁良,2287958,邮箱:aqb7958@126.com。

 

附件:1.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表

2.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总表

3.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整改台账

4.学校食堂持证及明厨亮灶调查摸底表

 

河池市金城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池市金城江区教育局

2021年3月3日

附件1        

2021年春秋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表

 

学校名称(盖章):               检查时间:

检查项目

检  查  内  容

自查结果

食品

安全

管理

是否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

 

是否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是否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是否制定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是否开展经常性检查

是否开展“明厨亮灶”和“色标管理”建设

是否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代表参与校内膳食管理

许可

情况

是否按《食品经营许可证》规定内容合法经营

 

食堂

环境

是否定期清洁,保持良好环境

 

是否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防护措施

是否设有足够的通风和排烟装置

健康

管理

及培训

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体检合格证明上岗

 

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是否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是否对食堂员工实行每日上岗前健康检查,做好检查结果记录

索证

索票

及台账

管理

是否建立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相关记录是否按月装订保存,以备查验

 

食品原料进出台账管理是否规范健全,库存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使用的冷冻冷藏食品,是否有相关的检验合格证或其他合格证明。

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是否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业经消毒证明、合法追溯信息证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清洗

消毒

是否配备消毒设施

 

餐用具使用前是否清洗消毒

消毒后的餐饮具是否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

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是否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食品

加工

制作

管理

冷藏、冷冻设备中是否做到成品、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并明显标识

 

是否落实食品留样制度(0-8℃冷藏密封状态下,每个品种留样量125克以上,留样48小时,留样时间、留样标签、留样记录完整合规)

是否落实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达到专柜存放、专人负责要求

备注:学校建档备查,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局属学校上报市教育局)。

 

 

 

 

 

 

 

 

 

 

 

 

 

 

附件2

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公章):                             填报时间:2021年     月     日

填报人:                                      联系手机:                      

学校自查情况

开展自查(家)

自查发现问题(家)

完成整改(家)

餐饮服务单位检查情况

大类

检查项目细类

学校食堂

校外供餐单位

校内餐饮服务单位

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

获证食堂数(家)

开餐食堂数(家)

检查食堂数(家)

单位数(家)

检查单位数(家)

单位数(家)

检查单位数(家)

单位数(家)

检查单位数(家)

发现问题家数(家)

发现问题家数(家)

发现问题家数(家)

发现问题家数(家)

一、许可管理

1.食品经营许可证合法有效,经营场所、主体业态、经营项目等事项与食品经营许可证一致

2.场所设置、布局与许可核定内容一致

二、信息公示

3.许可证正本悬挂或摆放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

4.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的公示符合要求

5.公示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健康证明真实有效

三、制度管理

6.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安全自查、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学前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

7.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四、人员管理

8.主要负责人知晓食品安全责任,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9.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10.具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记录

11.从业人员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双手清洁,保持个人卫生

五、环境卫生

12.食品经营场所保持清洁、卫生

13.烹饪场所配置排风设备,定期清洁

14.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5.卫生间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

六、原料控制

16.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其他合格证明,企业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并保存相关凭证。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查验是否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业经消毒证明、合法追溯信息证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17.原料外包装标识符合要求,按照外包装标识的条件和要求规范贮存,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重点检查库存和已开封的食品原料)

18.食品添加剂存放和使用应符合要求

七、加工制作过程

19.食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在盛放、贮存时相互分开

20.食品粗加工、切配、烹饪过程符合规范

21.制作食品的设施设备及加工工具、容器等具有显著标识,按标识区分使用(分开存放和使用接触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

22.专间内由明确的专人进行操作,使用专用的加工工具

23.在专间或专用操作场所加工供应相应的品种

24.食品留样符合规范

25.食品配送应符合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配送食品的容器、包装、标识、储存、运输等应符合要求)

26.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与食品一同贮存、运输

八、设施设备维护

27.专间内配备专用消毒(含空气消毒)、冷藏、冷冻、空调等设施,设施运转正常

28.食品处理区配备运转正常的洗手消毒设施

29.食品处理区配备带盖的餐厨废弃物存放容器

30.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并保持清洁

31.围护设施与排水设施运转正常

九、餐饮具清洗消毒

32.集中消毒餐饮具的采购符合要求

33.具有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并运转正常

34.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用后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检查情况

检查单位(家)

发现问题数(家)

抽检情况

检查中开展监督抽检(批次)

检出问题

(批次)

行政处罚情况

约谈责任人(人)

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意见书)(份)

吊销许可证(张)

取缔无证经营(家)

立案数(件)

罚没金额(万元)

移送司法机关案件(起)

注:口头责令整改不计入此表。计入整改的须相应提供责令整改通知书或者监督意见书、整改情况证明材料。

 

附件3

2021年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整改台账

填报单位(公章):                             填报时间:2021年     月     日

填报人:                                      联系手机:                      

序号

被责令整改单位

(含下达监督意见书单位)

责令整改通知书

(监督意见书)

下达时间

是否完成整改

是否提交整改报告

 

 

 

 

 

 

 

 

 

 

 

 

 

 

 

注:按照附件1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意见书)份数记录台账。

 

 

 

 

 

 

 

 

 

 

 

 

 

 

 

 

 

 

 

附件4

学校食堂持证及明厨亮灶调查摸底表

填报单位:           填报人:      填报日期:

 

未持《食品经营许可证》学校食堂情况

序号

县(区)

学校名称

未持证原因

1

金城江区(例)

白土乡xx学校

未达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条件,正在整改

2

 

 

 

……

 

 

 

 

持《小餐饮登记》证学校食堂情况

序号

县(区)

学校名称

未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原因

1

 

 

 

2

 

 

 

……

 

 

 

未实施明厨亮灶学校食堂情况

序号

县(区)

学校名称

未实施原因

1

 

 

 

2

 

 

 

……

 

 

 

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情况

辖区持证学校食堂总数

已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数

“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

未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原因

 

 

 

 

 

城市管理督查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工贸名城、旅游新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行政中心和布衣公园两个核心区,大道至工业大道和前程大道、大道至大道两条景观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服务大局,注重预防,惩防并举,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内容

(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三个百分百”贯彻落实情况。

(二)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规划管理股

责任股室:市政管理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城市建设联合执法大队(正科级)

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及《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加强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备案和实施管理和实施管理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制度。

(三)城市建设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市政管理股

责任股室:燃气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城镇减排监督检查,继续强化水质督察。对城市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项目、城市燃气设施建设运营、城镇供水和运行工作开展督促检查。

(四)村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责任股室:建筑业管理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各镇规划管理所

继续加强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新建房屋质量安全的督查,确保完成改造任务;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调查。

(五)建筑节能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设备在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查处违规使用墙体保温和施工环节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六)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市政管理股、局招标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开展全县工程招标机构市场行为、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建设监理市场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虚假申报资质、违规招投标、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注册人员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规范建筑市各方主体行为。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公共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等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和及时整改安全质量隐患。

(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牵头股室:建筑业管理股

责任股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全县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全县健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管理机制和制度。开展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市场行为专项检查。

三、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7月1日-30日)

按照市城乡规划建设局2013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总体要求制定出并印发我局的工作方案。召开稽查执法工作专题会议,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

(二)实施整改阶段(2013年8月1日-11月15日)

局机关各股室、站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好检查及自查工作,并积极做好市局检查的配合工作,及时梳理分析重点稽查执法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件,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成效。局有关股室要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是发现和纠正市场主体和行业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和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

局机关各股室要对本股室、站对开展的重点稽查执法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1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交局办公室,汇总后统一报送市局政策法规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局重点稽查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成员由局开展重点稽查执法的相关牵头股室和责任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协调专项检查工作的贯彻和执行,各牵头股室、站具体负责本股室站牵头工作检查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专项检查由局机关各业务股室牵头,责任股室配合。

城市管理督查篇3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城市长效管理考核评比的主体。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长效管理考核评比的组织。考评人员由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和区、市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担任;监督人员从市纪委、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记者、市民等代表中产生。

二、考评内容

(一)各区暗查明检考评内容。

1.城区市容管理;

2.区管道路及居民社区环境卫生作业管理;

3.乱搭乱建及违章建筑的执法管理;

4.散体流体物质运输管理。

(二)市直部门暗查明检考评内容。

1.市城管局主要考评市管主次干道的环卫作业管理;

2.市交管局主要考评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以及散体流体物质运输无牌、超载撒漏管理;

3.市市政园林局主要考评城市绿化及市政管理。

三、考评对象、范围及方法

(一)考评对象。

1.区、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

2.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市市政园林局。

(二)考评范围。各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及街头游园、绿化带等城市建成区。

(三)考评方法。

1.暗查方法。所有暗查以第三方城市管理检查数据为准,每月计分1次,采取系统监控计分的方法,市容环卫监督员纠章采取巡查及系统监控方式进行。

2.明检方法。每月最后3个工作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城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1次明检,检查采用百分制计分。

3.督办扣分。未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督办要求进行整改的,1次扣0.5分。对市领导的批示、指示未按要求整改落实的,1次扣1分。对督办工作本月未落实到位的,下月双倍扣分。

四、计分公式

考评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暗查占50%,明检占50%。

各区每月总成绩=月暗查成绩×50%+月明检成绩×50%-督办扣分。

各区年度总成绩=每月成绩平均值。

市直各部门参照以上计分方式计算分数。

五、奖惩办法

(一)设立城市管理奖励专项资金。

1.每年从区、市区、开发区财政预算中各扣减100万元,从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市市政园林局财政预算中各扣减50万元,市政府财政拿出150万元,共计600万元作为奖励专项资金。奖励专项资金由市财政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2.奖励专项资金的60%用于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40%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奖励。对区、市区、开发区当月排名第一的奖励20万元,排名第二的奖励10万元,排名末位且当月考核总分低于85分的罚5万元。罚款费用从各区财政经费中减扣后,划入奖励专项资金。

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市市政园林局按检查分值进行考核,每月95分以上的奖励10万元,90-95分奖励5万元,85分以下的罚5万元。罚款费用从各局财政经费中减扣后,划入奖励专项资金。

年底剩余的城市管理奖励专项资金用于城市创建方面的考核、城市管理年度总结表彰,若还有结余,滚存到下一年度奖励专项资金中使用。

每年评选“先进城区”、“先进环卫企业”、“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城市管理先进街道”、“城市管理先进社区”、“优秀城市美容师”(评选办法另行制定),在每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

(三)惩罚。

1.3个区连续2个月排名末位且考核总分在85分以下的,区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向市政府说明原因。连续3个月排名末位且考核总分在85分以下的,区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在全市月评会上检讨,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人民通报。

2.3个市直部门连续2个月总分在85分以下的,其主要负责人向市政府说明原因。连续3个月总分在85分以下的,其主要负责人应在市月评会上检讨,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人民通报。

3.全年综合考评成绩纳入各区和单位及主要领导的绩效考核内容。

(四)考评结果运用。每月考评成绩以简报的形式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市领导,并反馈给各区及相关单位。同时,将考评排名情况和相关责任人的姓名及职务通过新闻媒体公布。

六、考评监督

(一)建立市领导定期检查制度。市领导每月带队检查1次城市管理工作,并召开城市管理月讲评会。年底召开市城区城市管理总结表彰大会,奖励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确定下年度城市管理目标及任务。

城市管理督查篇4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高位指挥协调的“大城管”运行机制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2008至2011年连续四年,把数字化城管项目确定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在2008年年初先后两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印发了《关于南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案件接处工作规程》以及《关于建立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共三份数字化城管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担任管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任副主任、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区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城管委下设办公室,增挂南通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牌子。监督指挥中心为市政府监督、协调、指挥、考核城市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下设综合考评处、监督受理处、指挥协调处三个正科级处室,三个处室共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16名,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2名信息受理员。同时以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选择86名环卫质检员和班组长兼职采集信息与案件核实、核查工作,形成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高效闭环运行。并依托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高位指挥、协调、监督、考核的“大城管”运行机制。

二、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

(一)充分调研,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

为了高起点、高水准地编制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有效、可行,先后组织人员到上海、杭州、扬州、常州等城市学习考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南通市数字化城管可利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向社会公开征集《南通市数字化城管项目设计方案》,邀请省住建厅领导及有关专家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评选,充分吸收各设计单位的成果,结合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听取各相关部门和三区的意见、建议,从节俭实用、适度超前、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出发,对设计方案作了多次修改完善和整合优化,并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高效推进,建设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

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建设模式,一期总投资1250万元。市区三区指挥中心和各部门二级平台及终端均由市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市城乡建设局和市城管局也建立了二级平台。所有系统接入单位均制定了完整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并公布上墙,同时将接受、下派、处置、反馈、考核等流程落实到每个处室、每名工作人员,保证了案件处置的及时有效。

(三)精益求精,完成城市资源普查与建库项目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一期数据普查覆盖范围约为50平方公里,包含市区3个区、66个系统接入部门(街道)。通过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配合测绘单位对涉及27个部门的7个大类、100个小类,共计25万个城市部件的属性和附加属性进行了普查和确认,掌握了城市部件的型号、材质、规格等要素,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该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城市数据信息最全、精确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系统。

(四)拓展整合,形成南通数字城管的鲜明特色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建设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住建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实际,项目建设形成了四大明显特色。一是对可利用资源进行了全面高效整合。整合利用了民防局大屏幕指挥系统、市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国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电信公司呼叫中心平台、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等资源,一期工程为政府节约投资800多万元;二是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和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拓展开发了广告管理、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无线视频监控采集等拓展子系统;三是遵循体制互补、资源整合、节约成本、运行有效、社会监督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兼职采集信息与核查,以及城管执法队员上路督查、鼓励热心市民举报等办法,创新了南通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新模式;四是促进资源共享,积极配合政府其他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和资源数据,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城市应急管理,努力实现数字城管平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三、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从2010年3月1日开通12319热线至今年9月底,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共受理有效信息27085条,其中部件类4092条,占15.11%;事件类22993条,占84.89%。上报信息共涉及13个大类,其中市容环境类8711条,街面秩序类6299条,宣传广告类7018条,这三类高发事件信息共22028条,占整个受理信息的81.33%。在所有案件中,市城管局、建设局、公安局、规划局4个重点部门共占37.8%,三区政府共占59.5%。共立案派遣案件23819条,其中结案23533条,处于核查阶段的案件68条,仍在处理期限内的案件240条,到期仍未结案的案件6条,结案率为98.8%。

(一)充分整合资源,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新模式

试运行初期,南通市信息采集任务是由市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机关处室以及市局执法大队的队员兼职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节省了行政成本,但明显的弊端是城管执法队员担任信息采集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管不分离的问题,导致考评、考核工作出现不公正性,而且所上报的信息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状况,也不能及时监督检查各部门每一个案件的处置落实情况,更无法实现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南通市从工作实际出发,于今年5月份开始,采取了以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兼职采集信息与案件核实、核查的方法,具体由环卫质检员和班组长负责市区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的巡查采集工作,将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或部件问题及时上报,并对社会公众举报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对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同时,以监督指挥中心与城管执法队员上路督查、鼓励热心市民举报等办法实现相互监督。为确保信息采集与核实、核查工作的质量,根据《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南通市专门研究制订了《信息采集与核实、核查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每月根据兼职监督员的考核结果人均发放补贴约200元,既节省了招聘专职监督员的高额成本,又提高了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

(二)加强案件跟踪督办,不断提高案件处置效率

为提高派遣案件的按时结案率,南通市开通了派遣平台案件信息短信提醒通知系统,健全了派遣员对案件分块包干跟踪制度,完善了案件处置指挥组织体系,建立了全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季度、年度工作例会制度,协助成员单位做好内部处置规程的制订,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对超时案件和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案件进行跟踪督办。为规范申请延期案件的操作流程,还制订了《南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延期操作规范》,严格申请标准,合理确定延期期限,对处置情况描述不清、申请理由不充分、审批程序不规范以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一律不予办理延期手续。

(三)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指令畅通执行有力

2009年南通市政府印发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三区政府(管委会)、30个市级职能部门、5个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考核、通报。2010年市委、市政府又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了市级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和三区1100万元的城建资金拨付与奖励的考核内容。对案件处置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并及时向城管委领导和三区政府、市级机关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通报。为督促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案件处置的工作效率,还联合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督查办以及市纪委、监察局对重点单位接处案件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并及时通报,有效推动了疑难案件的处置。从今年开始起动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对群众举报的每一起案件完成质量进行回访,并将结果纳入到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政府为民服务优质品牌

城市管理督查篇5

第二条从事城市供水活动,对城市供水水质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水质,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二次供水、深度净化处理水)的水质。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规定所称深度净化处理水,是指利用活性碳、膜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或者其他原水作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形式直接供给城市居民饮用的水。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单位,是指从事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深度净化处理供水)的企业和单位。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涉及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主管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的规定分工负责。

第五条对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六条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组成。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由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等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组成,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承担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

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以下简称地方网),由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的国家站和其他城市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地方站)组成,业务上接受所在地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指导。

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点、水质检测机构的能力和水质监测任务的需要,确定地方网中心站。

第七条城市供水单位对其供应的水的质量负责,其中,经二次供水到达用户的,二次供水的水质由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负责。

城市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八条城市供水原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原水水质检测工作。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水利、环境保护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九条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城市供水单位应当选用获证企业的产品。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在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城市供水设备、管网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用于城市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应当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编制供水安全计划并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

(三)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四)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

(五)做好各项检测分析资料和水质报表存档工作;

(六)定期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供水水质检测数据;

(七)按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有关水质信息;

(八)接受公众关于城市供水水质信息的查询。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单位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应当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水质检测数据按以下程序报送:

(一)城市供水单位将水质检测数据报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地方网中心站汇总;

(二)地方网中心站将汇总、分析后的报表和报告送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三)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汇总、分析地方网中心站上报的报表和报告,形成水质报告,报送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城市供水单位从事生产和水质检测的人员,应当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但是,仅向本单位提供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单位除外。

第十四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第十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检查和督察制度,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现场实施检查;

(二)对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

(三)查阅、复制相关报表、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和督察,并提供工作方便。

第十九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并在取得抽检水样检测报告十五日内,向被检查单位出具检查意见书。

发现供水水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委托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或者其他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第二十一条被检查单位对监督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监督检查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检查的机关申请复查。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年度报告。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五条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措施;

(七)应急供水设施、设备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或者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知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第二十七条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扩大,并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情况,组织抢险抢修。

城市供水单位发现供水水质不能达到标准,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报经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发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调查期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或者隐匿、毁灭证据,阻挠、妨碍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取证。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一)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委托检测的;

(三)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选用未获证企业产品的;

(四)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净水剂及有关制水材料的;

(五)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城市供水设备、管网的;

(六)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

(七)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

(八)违反本规定,有危害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城市供水单位未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未按规定上报水质报表的。

第三十一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不履行本规定职责、、、循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市管理督查篇6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城市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应用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已日益成为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主要空间,而政府传统的人工行政管理方式易导致管理疏松、效率低下、程序繁琐、权力分散、职能不明、信息闭塞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管理效能。正是在此背景下,一种崭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步入人们的视野。它通过整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视频监控、无线通讯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创新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存储手段,实现主动发现、精确定位、远程管理、科学监督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使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本文的研究对象武汉市江岸区位于长江西北岸,汉口东北部,是武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为优化城市管理绩效,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江岸区于2012年7月15日开始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打造“智慧江岸”,并于2013年4月顺利通过了由国家数字城管领导小组和省住建厅专家组进行的验收,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系统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由呼叫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指挥子系统与监督子系统构成。呼叫子系统主要承担问题信息的搜集工作,其渠道包括电话投诉、视频上报与城管通上报等;管理子系统主要承担对问题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工作,包括案件的分类存档、信息的协调传输等;指挥子系统主要承担对任务的分配与人员的指挥调派工作,如将案件调转给职能部门处理并根据反馈信息对工作加以调整等;监督子系统主要承担对案件的监督工作,包括对案件的受理、立案、对案件处理的督办以及结案等。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

江岸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问题受理、审核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置、任务反馈、审核复查与结案等若干步骤。在问题受理阶段,监督中心对来自电话投诉、视频巡查和城管通上报的问题进行接收;之后进入审核立案对案件加以核实、分类并加以立案、建立案件信息档案;其后进入任务派遣阶段由监督中心将案件转发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根据问题性质将其下派给担负有处理责任的具体职能部门,如城管局、房管局等;接下来进入任务处置阶段由具体职能部门对案件进行处理;同时进入反馈阶段由职能部门上报任务处理进度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负责跟进督办;此后进入审核复查阶段,由指挥中心将任务处理情况转发监督中心,由监督中心对任务处理情况进行审核;最后进入结案阶段,由监督中心在审核通过后对案件加以结案并存档。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各机构职能明确,体系严密。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突出优势

(一)实现对城市问题的统一标准化管理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单独负责解决,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交流,也缺乏宏观上的控制与监督,因而会造成各部门相互推诿。引发管理领域的“公地悲剧”,或者形成“多头管理”、重复管理。而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由监督指挥中心统一负责问题的受理、立案、派遣、监督与结案,并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了终端统一化、过程多元化的橄榄形管理机制,有助于从宏观上合理调配管理资源,减少部门管理的缺位与交叉。

(二)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城市由于地理空间庞大复杂,人员活动繁杂密集,因此单纯凭借人工手段很难实现对整个区域内信息的了解与掌控,因而容易出现管理死角与漏洞。而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从一张电子地图上便了解到城市各类管理对象的信息,并利用布控全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即时查看当地状态;同时在网络管理法之下,由网格监督大队安排专员在固定时段于固定的网格区域内进行不间断巡查,从而使得对城市的管理更加细致与精确。

(三)实现对问题的快速反应与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由于是由各职能部门负责问题的受理而又缺乏宏观上的监督,因此其案件处理效率相对低下。而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由于建立了独立的且职能专一化的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使得对问题的受理立案更加迅速,对案件的跟进监督也更加有力;同时数字通讯技术的运用也使得信息的交流传输更加快捷,从而使各机构间的协作更加顺畅,有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现有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

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方面在很大程速度上要依赖于网格监督大队对网格进行巡查,然而目前的网格监督员多是由过去的安保人员转编构成,其能力、素质能否适应这一高度依赖数字科技的新模式值得怀疑,毕竟安保至多只是城市管理的一个局部方面,如果不能对各种类型的城市问题具备清晰的了解以及基本的处置能力,便很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忽略与处置不当,影响工作效果。

(二)缺乏足够的行政权力

在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任务的派遣,如果监督指挥中心缺乏足够的行政决断权力,那么职能部门很有可能产生推诿、拖延等排斥行为。尽管江岸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直属于区政府办公室,有较高的行政地位,在其建设实践早期还是遭遇到了此类问题,直至后来江岸区政府下发了一号文件授予了监督指挥中心指派某个部门完成任务的决断权,才使得境况有所改善。然而,在许多其它地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践中,监督指挥中心仅仅是与其它职能部门平级的机构,甚至只是城管局的下属机构,那么它们在工作中所遭遇的阻力将会是可想而知的。

(三)自身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虽然当前江岸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包括定位GpS轨迹、视频抽查与第三方考核等,但如何确保工作人员尤其是网格监督员的工作质量依然处于探索之中。由于网格监督员人数众多,加之城市问题本身具有随机性,因此如何科学衡量监督员的工作质量面临较大困难,而一个不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可能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志儒.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2]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01:109-113.

城市管理督查篇7

一、目标任务

我区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日常管理,确保城市排水的完好和正常运行。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城市排水维护管理工作有序、顺利的开展。根据工作职能的调整,我局成立了养护管理科,主要负责我区道路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管养工作,全力提升全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整体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全面搞好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区交通市政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养护科科长(副科长)及其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城市道路、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管理工作小组。认真践行工作职责,做到责任落实,目标明确,机制健全,措施有力。

三、健全制度

(一)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根据目标任务,将各分项目标分解下达到了科室,纳入我局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参照《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及建设部《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07)中关于排水管网及设施的维护和检查相关规定,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制定了《市区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市区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维护管理考核办法》并有效实施,形成了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督查督导机制

为确保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目督办的督查和督导下,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行政效能监察,严格责任追究。

四、狠抓落实,效果显著

为加强区管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的动态监管,确保在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我局坚持执行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局领导亲力亲为,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按规范要求认真开展对区域内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的日常检查、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切实加强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监督检查和维护工作。

(一)文明城市复查迎检

在文明城市复查迎检期间,我局对区域主次干道进行了集中整治;积极落实各项督办事项、领导交办事项以及文明城市督查员专报中反映的问题;加大对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破损、阻塞等情况的整治力度,保证了今年文明城市复查迎检工作顺利达标,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

(二)区管排水管网及设施管理日常维护

在日常的具体维护工作中,由于我区城市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历史欠帐太多,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我局对全区的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进行了排查,有的放矢,对病害较重的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进行了重点整治,加大了维护力度。目前我局承担了区域内448条道路,里程337.83公里。其中排水管网及市政设施(含283、117、小区范围),污水管道长171609米、雨水管道长160279米、污水检查井9427座、雨水检查井6923座、雨水进水井12702座的日常巡查、维护管理、临时应急处置等工作。

今年重点对以下街道进行检查:福康街、和美西路、保华路F线、二仙桥西北路一段、前锋路、建业路、建设南街二段、猛追湾东街、猛追湾横街、致兴路、双林二巷、文德巷、香木林路、丰田路、永平路、新鸿南支路、双园巷、建设南支路等90条道路。

截止目前,维护设施数量为:更换检查井井座盖795座;疏掏污水管道11650米;疏掏雨水管道14562米;清捞进水井1009个;疏掏清捞污水检查井494座;疏掏清捞雨水检查井589座。

城市管理督查篇8

一、明确职责分工

(一)未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县(市),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罚。

(二)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县(市),由具有规划执法权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罚;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罚。

(三)已经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县(市),在原批准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统一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负责与行政处罚权范围对应的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和纠正(包括拆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工程验线和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的核实等,仍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

二、建立健全违法建设发现机制

(一)完善巡查制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巡查频率,强化巡查手段,确保巡查效果,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责令停止违法建设。实行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5日内通报给城市管理执法部门。

(二)加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后的监督检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在建设工程开工和基础工程、隐蔽工程覆土前,及时到施工现场验线;建设工程竣工后,核实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在建设工程验线后至竣工前,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要跟踪检查。对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并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监督改正。对竣工的不符合规划条件的违法建设,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监督其按时改正,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规划核实证明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竣工验收。

(三)畅通违法建设举报和控告渠道。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具有规划执法权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受理广大群众对违法建设的举报和控告,并及时核查处理。

(四)坚决制止在建的违法建设。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当事人拒不停止违法建设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市、县(市)政府,由市、县(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

三、严肃处理违法建设

(一)规范违法建设处理方式。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各类违法建设,除对规划实施无影响及确实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外,要依法责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决定对违法建设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以及采取何种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具有规划处罚权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违法建设,应按照本级政府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将有关材料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依据城市规划和有关程序作出处理决定,并通报同级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报市、县(市)政府,由市、县(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可以采取改正措施的,应同时提出改正意见,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监督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此后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补办相关手续。

(二)严格临时建设管理。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以及经批准的临时建设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没有申请延期或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报市、县(市)政府,由市、县(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

(三)杜绝“以罚代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和第66条规定,对于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违法建设,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的违法建设,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实施行政罚款的同时,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必须监督其改正(或拆除),切实消除违法建设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及其危害后果。在有明确授权的前提下,对已形成的违法建设的拆除,可以由区政府负责,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四、建立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一)强化执法管理。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大治理违法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标准,不得相互推诿责任。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报请查封施工现场或依法违法建设的,各市、县(市)政府应及时作出决定并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或依法违法建设。

加强规划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律和政策研究,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保证执法工作质量。鼓励市、县(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发挥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居(村)民委员会在发现违法建设中的积极性。

城市管理督查篇9

关键词:城建档案;法制建设;规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十把推进城镇化列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建档案的管理却严重滞后。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历史记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拆迁改造、工程房屋维修、编史修志、区域规划、民事纠纷、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建档案工作必须跟上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的步伐,否则,将制约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一、完善法规,保障档案事业顺利开展

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依法建档力度。要充分认识城建档案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已经刻不容缓。2001年国务院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未将工程竣工档案移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至10万元罚款,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并首次以行政法规设定了违反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处罚措施。2001年建设部修订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规定了工程竣工验收前申请工程档案预验收等制度,为我们城建档案的立法提供了依据。2013年陕西省人大通过了陕西省地下管线管理条例》。从《档案法》、《规划法》,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省人大通过的《陕西省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构成了城建档案法规体系,为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任何一个法律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制定适合我省、我市实际情况的地方城建档案管理规定,来保障我们的城建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长期以来我们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重视不够,致使地下管线被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影响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所以也要加大对《地下管线条例》的实施力度,强化管理,推动我市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多方联动把关,确保档案收集

建议市政府依法重点加强城建大工程两个阶段的把关:一是建设单位报建前必须到城建档案馆签订档案报送责任书,规划部门才能受理报建,二是竣工前必须对工程进行预验收,未取得档案预验收合格的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城市规划、土地、市政、勘察、人防等部门在制定本部门地方法规时,应有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城建档案等条款,加强法规之间的衔接,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三、依法行政,维护城建档案法规的严肃性

城建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和城建档案依法行政是城建档案工作法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城建档案法规框架基本形成,但行政执法工作比较薄弱,在城建档案工作中违法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得不到及时纠正,致使城建档案进馆率低,因此,城建档案执法尤显重要,关系到城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城建档案执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执法主体,《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规定,城建档案的执法主体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全国大部分的大中城市的城建档案馆,同时挂有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处)的牌子,依据我国《宪法》、《组织法》规定,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处)享有专门权限行政机关的职能。但我馆现在只有城建档案馆的牌子,没有城建档案办公室的牌子,建议我馆向其他省市学习,成立城建档案办公室,使城建档案馆享有行政执法职能。同时要注意的是我们只有行政执法职能,但不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应报执法主体审核,由执法主体作出裁决。

二是建立城建档案执法监察队伍。必须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执法监察队伍,开展城建档案执法监督日常工作,对所属范围内的城建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执法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执法资格,有权依法对一定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城建档案行政管理行为。

三是建立加强行政监督,保障执法检查成效。有效的执法监督室提高执法检查成效的重要保证。执法监督是上级档案行政部门对下级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是执法监督人员对执法检查人员的监督。执法监督室是实现法制化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维护法制统一与尊严的重要措施。如果机制不对,措施不力那也难以促进执法检查的实施和持久的开展。一项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是执法、守法和执法监督的统一体。建议政府建立督查激励机制,对城建档案移交情况定期清理,对及时移交档案的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未移交和未及时移交档案的要追究建设单位领导的责任,同时,坚决不予支付工程款,不予审批该单位的其他报建工程,并按管家和省有关法规予以重罚。、

从当前档案法律法规的配套体系看,档案执法监督机制,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实践上,都未进入规范轨道。要使档案执法检查真正取得成效,还需同时完善档案执法监督的约束机制。

四是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人大及其委员会应监督政府及执法部门严格执行城建档案法规,把城建档案的执行同其他法规执行一样对待。

城市管理督查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问题

1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

1)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也逐渐被参与各方认可,成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不仅在各省会城市建立了专业的质量监督机构,在地级、县级也成立了相应的质量监督分支机构、部门,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广度与深度获得了巨大发展。2)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法律与法规体系形成。在中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市政工程主管部门的努力与推动下,先后出台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重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文件。各地方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也建立、实施了所需的各项规章制度,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展不断的法制化、规范化。3)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方法手段科学、有效。各级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基本都成立了能满足现实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展需要的专业质量监督与检测机构,专业的检测人员、专业的检测仪器设备一应俱全,为开展科学、有效的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对工程中影响结构安全、功能的重要材料、构件的检测,方法手段更加科学、有效,有效地保证了城市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与功能设计要求。

2做好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措施

2.1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社会化

质量监督机构的社会化模式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德国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与质量监督公司间建立委托关系,实施质量监督;第二,法国模式,主要是由工程所参保的保险公司出面与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查公司建立委托关系,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由此保证保险公司的利益;第三,由工程所涉及的业主出面,将质量监督职责委托给类似于监理公司的专业质量监督公司,对工程质量进生监督。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加之市政工程参建各方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诚信自律性较差等问题的存在,完全实现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社会化还不现实,但面对近些年来对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监督质疑的增多,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考虑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走中介化、社会化道路,值得探索。

2.2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直接监督市政工程

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直接监督市政工程,这种模式虽然在中央、地方大力精减机构人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压缩行政公务开支的大背景与大形势下,有的人说不现实,笔者承认该种模式确实有较大难度,但却也是当前解决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将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合并到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更有利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较好的实现“两证”监督体系。

2.3依据市政工程种类不同分类管理

伴随市政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越加繁重,如何才能更发挥解决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的效能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用将现有工程进行科学分类,采用分类监督的方式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第一,对于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则由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跟踪与监督;第二,对于非政府投资项目,首先需要在质量监督方案交底时进一步明确监督与管理程序,确定需要抽查的关键工序与施工控制点,对于正常的日常检查则委托给专业的监理咨询公司进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宏观上给予更多的监督,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等安全。

2.4质量监督工作委托事业单位具体监管

质量监督工作委托事业单位具体监管,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办法。我国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对城市市政工程参建方的质量责任进行了明确,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则需要对监督工作的质量具体负责,但关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单位中门性质没有进行明确,具体属于企业还是事业,没有明确说确。目前,我国各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在即,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可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需要改革,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改革成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二是委托给事体事业单位,如划归给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经费基本是自收自支,容易引起人们对执法公正性的质疑,划归事业单位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质疑,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3质量监督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3.1施工前的质量监督

传统思维将质量监督局限在施工过程中,其实广义的质量监督在施工前就必须展开。如果对施工之前与质量密切相关环节监管不严,势必会引起连锁效应,给以后质量监督工作加大难度和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施工前的质量监督其要点之一便是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以及设计、勘察文件进行审查监督。通过此项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在设计环节隐藏的质量隐患,特别是能有效防止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低价中标而采取的“以质量换效益”的投标措施。这些行为一经查出便严肃处理,以保证市政工程一开始就在健康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3.2施工中的质量监督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是整个质量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整个施工过程中长期而细致的质量监督,可以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质量监督,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同时,质量监督能在整个施工环节中形成良好的榜样效,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让整个施工团队从上到下建立牢固的质量意识,这对保证和提高最终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贯穿整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督让施工单位丝毫不敢有松懈和大意,能大大减少偷工减料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在质量监督过程中搜集的数据在优化工程、工程变更,以及最终工程结算中起到明晰化的作用。在加强质量监督的同时,技术控制得到加强。技术控制的方法采用评价标准的方法比较好。评价标准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对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检查评价,二是对工程竣工检测结果的检查评价,三是对现场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评价,四是对工程实体的尺寸偏差的实测,五是对完工后的工程实体的宏观观感检查评价。质量监督还能对包括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业主)在内的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行为主体产生积极影响。质量监督机构应站在执法的地位,通过加强对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机制,查处各行为责任者的违规行为,增强各行为主体的自律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保证工程质量。另外,通过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管理重要手段,能够将质量监督站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进而实现工程质量档案网络管理、实现工程质量资源管理共享。这是提高监督以及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也是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施工中的质量监督,能充分保证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

4结语

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进一步明确与落实市政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有效提高地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新模式、新方法上积极开展“试点创新”,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