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十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十篇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13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医患和谐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胃肠疾病。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外,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也有关,因为它们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产生。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有,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这些呼吸疾病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笔者是在呼吸内科长期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

1呼吸疾病患者表现特点

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理外,它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理因素、年龄情况、心理情绪等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往往相互影响。

1.1心理问题

呼吸疾病患者因系统免疫力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温度、气候变化影响大,病情易反复发作。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患者呼吸疾病严重时,如呼吸衰竭,辅助呼吸的人工呼吸机常会受到患者的排斥,一是其作为机器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除了给患者不适外,长期使用还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内心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

1.2生理问题

呼吸内科患者有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胸闷、气喘等问题,他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脉搏、血压、痰量等指标会有异常。它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

1.3人群组成特点

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如,呼吸系统、心机等功能变弱,排泄机能也变弱,加之长期粉尘,烟雾等有毒物在体内的积累,一旦有发病的诱导因素,呼吸疾病的症状便显现出来;也有一些因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的年轻人,如煤矿工人,他们短时间内接触含粉尘颗粒的频率十分大,即使身体健康,但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出身体的负荷,超出正常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疾病。也有部分孩子因体质较弱而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而有的人是先天性呼吸疾病。

2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

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护士作为医师治疗后,病人重要的关照人,与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在对呼吸病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及时护理

护士工作繁忙、需要护理的病人很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要遵循选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怕苦、不嫌累。把一些需要重要护理的患者分类,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护理和照料。对其他患者也要给予及时医疗,关注其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应,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治愈呼吸系统疾病。

2.2工作态度和蔼

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真心实意为民众办事、解决他们在就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民众对医院产生感激心理,解决当今社会对医院只顾赚钱的质疑,提升医院、人民天使的形象。呼吸疾病易通过空气传染,清洁的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重要。

3护理方法要点

3.1健康教育宣传

对患者来说,有健康意识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保护自己。对呼吸系统患有疾病的人来说,有了健康意识,就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咸、生冷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注意天气变化给他们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及时增减衣物、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或就医、了解整体患者的心理情况,学会找家人或朋友及时疏导。

健康知识的宣传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及时给与患者和家属,医院呼吸系统门诊可以有自己的健康宣传资料,及时发给患者。此外,医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知识的教育讲座,让民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医患沟通和谐

每天查房时与病人聊天,测量体温、肺部情况,痰量等情况,询问患者一天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感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给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并结合身体动作、去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给听话孩子以赞许和鼓励、给老人以希望,给中年人以叮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真情,而不仅仅是医院里冰冷的机器、刺鼻的空气苦涩的药片。医患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护士可以在这以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3药物、饮食、睡眠调理

药物治疗是对患者疾病初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给药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患者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反应等症状、病情康复情况等多方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进行药物注射时,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注射易过敏的药物后要注意药物疗效、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副作用,掌握及时的抢救方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准确性、疗效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高蛋白食品、适量食用水果、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

4结语

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环境改变,心理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掌握病人病情动态,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掌握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时,应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医患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结合患者自身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做到治病先治心,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2

一、数据与方案

1.1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本院收集5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比例18%,反复咳嗽的患者有6例,占总人数12%,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48%,患有哮喘病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6%。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疾病;护理问题;方法

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占老年疾病患者很大一部分,这些患者大多年龄较大,时间较长,而且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的衰退,比较容易复发。常见的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需求多样化也不断增长,这样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逐步被重视起来。下面就从一组数据中,来分析怎样对老年人患者进行护理。

1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现状

在一个调查小组中有4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在60~85岁,大多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病时间平均在5~15年,同时很大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2在护理时遇到的问题及方法

2.1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各系统、组织以及器官功能的衰退,很容易会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期的治疗,不能有效的快速根除这些疾病,这样就造成老年人心理上对医院和治疗不信任,出现焦虑、恐惧、沮丧、不配合治疗等一些不良情绪。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医护人员要做到对老年患者心理的护理,关心老年人,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消除或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压力。

2.2专业的医护护理老年呼吸疾病常伴随有反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和咳血的颜色以及量的多少,如有病情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老年人的病情容易突变,所以要重视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和出现的症状,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在做到对病情观察的同时还要对老年患者做到正确的氧疗护理。正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的需要给患者采取相应流量吸氧,在氧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注意巡视,多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自信检查氧气管是否漏气,吸氧管是否通畅,定期做到对吸氧管的更换等。对有排痰护理的患者,也要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肺功能低下等,容易使痰液阻塞呼吸道,影响肺通气功能。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肺功能,这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患者明白排痰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有效的排痰方法,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痰。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击患者的背部,以使粘附在肺部的痰液松动脱落,使痰液咳出。对病情比较严重或昏迷的患者,要及时有规律的对其进行吸痰,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吸出痰液等分泌物,以免窒息状况的发生。

2.3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受到感染造成反复发作,要求医院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保持新鲜的空气和适量的温度和湿度。针对病情较轻者可以让患者适当的做一些运动,对病情较重者,要加强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和患者家属讲清翻身的重要性,并做好翻身记录。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同时还要对患有呼吸系统的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这类的老年患者由于感染、呼吸困难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受到外来的感染。因此就必须要给老年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的注意,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多引用流质、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冷的食物,多食高蛋白和蔬菜、水果。

2.4健康指导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让患者学习并采用缩唇呼吸法、体力训练等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通过缩唇呼吸法,可以延缓吸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排除肺内的残气,吸收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有效的改善了缺氧症状。体力训练也多主要是以呼吸体操和医疗体育等有氧运动为主。

2.5用药安全护理因为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疏忽,就会造成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在服用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常常忘记吃药,或忘记已经服过又过量服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就要做到口服药由护士按次送服,并且监督患者把药服下。针对患有吞咽困难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最好把药物研碎溶解在水中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6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患者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还要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多听音乐、阅读等,让患者保持舒适的,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常开窗换气。

因为康复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这样就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易患感冒患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对有烟、酒嗜好者要鼓励戒烟戒酒,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在入睡时,老年患者多患有睡眠障碍,这样就要求医院必须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护理人员也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和关门轻。在入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泡脚,避免进行刺激性的谈话或节目,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用药物辅助患者入睡。

3小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慢性过程,病情不稳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心理和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来改善对呼吸系统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环境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老年患者的体制,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实现,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全方面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9.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4

【关键词】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影响;护理作者单位:456400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不易治愈与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生活的质量[1]。为了研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对其中44例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患者的标准为:男48例,女40例;年龄63~75岁,平均689岁;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及肺功能检查结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平喘、抗炎及相关对症治疗,均为自愿进行呼吸训练。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63~74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64~75岁。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呼吸训练方法呼吸训练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训练结束后行肺功能复查。呼吸训练主要有以下方式:①缩唇呼吸:闭口,通过鼻进行吸气,以缩唇动作慢慢呼气。吸气与呼气对时间比1∶2。②腹式呼吸:以卧位、坐位、立位等分别进行训练,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在呼吸过程中,应稍稍用力对腹部进行按压,吸气过程中,对抗手压,将腹部鼓起,注意用鼻进行深吸气,通过缩唇进行慢慢呼气。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1~2倍,每次约为5min[2]。③坐式呼吸:双腿盘起,掌心放置于膝盖上,慢慢进行深吸气以达到最大的肺容量,屏气时间约为8s,慢慢进行呼气,重复15次。④立式呼吸:双腿并拢,两臂上举,进行吸气,放下同时进行呼气,重复15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与指导;观察组患者在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14肺功能检测指标肺功能检测指标为:最大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15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和χ2进行检验,以p

两组患者肺功能与呼吸训练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最大肺活量分别为268±036与322±063,训练前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分别为166±052与241±058,训练前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6735±722与7931±957。观察组患者给予科学护理干预,因而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现将护理干预的经验总结如下: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不易治愈,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生活的质量,因而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讲解病情的治疗前景和科学的治疗手段等,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特别是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更要勤于沟通,为患者增加安全感,解除孤独感和无助感[3]。②呼吸训练要具有针对性,依据患者肺功能现状而制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方式,适当调整呼吸训练时间与次数等。③食物选择上,应当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密度均匀、不易残留黏膜的食物,切忌辛辣与刺激性食物,尽量顾及患者口味,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充足。护士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提醒患者进食过程中避免说话和交谈以免引起呛咳,造成痛苦。逐渐鼓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进行细心指导。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半坐体位,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79-02

人工呼吸机主要用于危重症病房中,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呼吸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时在应用呼吸机过程中多见的并发症,为院内感染的一种[2]。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346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分析引起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346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其中196例为男性,150例为女性;年龄平均为(62.3±10.4)岁;将所选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1)评估项目:具体为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危重病系统评分表、伴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等等;(2)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包括菌种、培养阳性的时间以及药敏实验结果。

1.3诊断标准[3]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使用呼吸机引起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约为45.1%,与留置胃鼻管、呼吸道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年龄对Vap的发生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严格无菌操作具体包括加强iCU病房管理,加强无菌观念,隔离制度,完善消毒,早期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发展方向。

3.2口腔及胃管护理胃管会对胃肠括约肌的功能造成损伤,进而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将胃内的细菌带到咽部,口腔内细菌不断繁殖,口腔护理时降低Vap发生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方法[4]。

3.3气道湿化余气囊管理运用恒温湿化器同时配合间断一压缩气源作为动力进行雾化吸入,可降低气道分泌物的粘稠度,降低Vap的感染率[5]。但是应用恒温湿化器及呼吸机雾化器时仪器出现污染也是引起Vap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能够阻止病原菌生长和定植,温度最佳保持在45~50°C。

3.4吸痰技术正确掌握吸痰的技巧,这样能够呼吸道通畅,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但是次数过多的西单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反复吸痰会对气道造成损伤,因而应控制吸痰次数,掌握正确的吸痰时间,及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

参考文献:

[1]王素梅,燕燕.昏迷患者23例鼻饲后误吸的防范性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2)

[2]刘洁.不同自我效能感评分的CopD患者各类护理工作量指标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9)

[3]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06)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急诊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16-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简称Vap。在通气时间达到48小时,拔出插管后48小时之内可能出现该病。在临床应用急诊插管治疗疾病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极高,并且十分危险,当患者出现此病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重者可能导致死亡,解决急诊插管后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一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所以,探讨可能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做好提前地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通过急诊插管治疗疾病的患者,共140例,根据其急诊插管治疗疾病后是否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出现此病的患者共70例,男37人,女33人,男女比例1.12:1,平均年龄(49.32±5.78)岁;对照组为同期未患有此病的患者共70例,男35人,女35人,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40.86±6.03)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原发病患病情况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选取及排除方法无严重的身体器质性疾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者,最近一月内未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肺炎性疾病;排除过敏体质者及不能按照规定接受治疗者。

1.3方法在急诊插管治疗疾病后,对所有患者肺部情况进行检查,确诊是否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实验组(感染)和对照组(未感染)。研究患者年龄、通气时间及吸入胃内容物对感染此病的影响,并说明插管前合理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对此病有无预防的作用。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患者年龄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实验组患者年龄在35-71岁之间,平均为49.32±5.7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为40.86±6.03岁。中老年之后,身体的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感染疾病的几率会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通气时间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通气时间过长(>5天)会因插管机械与外界接触太久受细菌污染而损害患者呼吸系统,从而增加感染此病的几率。

2.3吸入胃内容物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实验组有49人(占70%)吸入胃内容物;对照组有32人(占45.71%)吸入胃内容物。插管时吸入胃内容物可能导致细菌由胃进入呼吸系统,增加了感染该病的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插管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在插管前合理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人中,实验组有21人(占30%);对照组有38人(占54,29%),在插管前适量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此病的发生率。

3讨论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疾病中,急诊插管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与此同时,由于插管时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疾病,这些危险因素大多是由于细菌入侵感染呼吸系统从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2]。年龄大、自身免疫修复功能差的人群通过插管治疗疾病后引发此病的几率相当大;急诊插管时通气时间过长也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此外,紧急气管插管时,胃内容物的吸入可大大增加细菌进入呼吸系统的可能性,致使患者患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性工作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是十分必要的[4]。首先在插管之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的杀灭进入呼吸系统的病菌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针对年龄大、免疫修复能力下降的人群可通过加强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比如给患者补充营养、适当服用激素、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等方法来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急诊插管时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插管通气时间之后再进行插管治疗疾病,插管通气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插管时患者可能吸入胃内容物这一危险因素,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可通过在插管时使用胃管及时地排出胃分泌物,阻止胃内容物中的细菌进入呼吸系统引发此病[5]。护理人员有必要做好插管前的细节性预防工作,如对口腔进行清洁,做好良好的严格杀菌消毒、防护隔离工作,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等,有效完善预防护理工作的其它细节来减少发病是预防工作的重要任务[6]。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通过急诊插管治疗疾病时,应当根据患者年龄、通气时间及是否吸入胃内容物等这些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在插管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来避免该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翟长平,崔明,敖翔,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1):36-38.

[2]白兆青,朱小生,王立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8):902-904.

[3]张合风.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6例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214-215.

[4]何文宗,周咏,沙德高,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7):89-9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呼吸训练;基本治疗;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7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于呼吸系统类病症。在出现CopD之后,病人常会有并发症,致使CopD被加重且反复发病。本文为了探讨护理干预与呼吸训练项目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影响,随机选取2011-10-20到2013-07-20,我院接收的76例CopD者进行探讨,具体情况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2011-10-20到2013-07-20,我院接收CopD者76例,均与国家要求的CopD标准一致,男性47例,女性29例,年龄:44岁到79岁,平均年龄:61.55±5.26岁。在这76例CopD病人中,27例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病症,35例有肺气肿病症,14例有肺心病。为了探讨护理干预与呼吸训练项目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影响,随机将76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分组:护理训练组、干预训练组,各38例。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训练组对护理训练组行使基本治疗+常规护理。基本治疗:抗感染、营养支持、平喘治疗、吸氧治疗、对症处理、化痰治疗等,与此同时,并做好基本的、常规的护理。

1.2.2干预训练组对干预训练组行使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全面、多项护理)。

1)呼吸训练。让CopD者在比较舒适、肌肉比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原始的呼吸训练,用口吸气,速度要快,重复吸气动作,随后闭上嘴巴,通过鼻子进行深吸气,与此同时,让膈肌以最大的幅度向下移,直到吸气困难时停止,随后屏住呼吸2秒到3秒,然后再通过嘴巴进行呼气。呼气之时,动作应当缓慢,收缩腹肌,让体内的气体得以完全呼出。深呼吸之时应当控制好动作频率,频率:60秒9次到12次,持续时长:3分钟到5分钟。2)环境护理。通常CopD者的呼吸功能都存在缺陷,抵抗力弱,因此病房的环境质量应高,要多通风换气,常消毒,室温调到22摄氏度。湿度:50%到60%。此外,还要做好细菌监测。3)吸痰护理。在开始吸痰前,要行2分钟到3分钟的高压给氧。倘若属于粘稠型的痰液,在行吸痰动作前,应将2毫升到3毫升的氯化钠注入CopD者的气道中。在吸痰之时,应当注意无菌操作,要将吸痰管之中存在的负压予以阻断,把吸痰管放置到气管导管中,负压应在-50mmHg之下。4)监测护理。监测病人的病情以及面色、听诊呼吸音、监测心率、脉搏、血气,并对血氧饱和度进行测定。5)口腔护理。CopD病症治疗时间长,易不愈,很容易出现口腔病症,若口腔感染,呼吸道也会受到牵连,所以应当多清洁口腔,做好去菌工作。6)心理护理。CopD者多有失望、难受、恐惧、烦躁的情绪,护士应当多鼓励、关怀、安慰,给病人增加勇气和信心。护士要多留意病人的情绪、手势、动作、表情以及眼神,进而通过对这些表面现象的分析,洞察病人的意图,助其解决困难。

2结果

2.1护理成效干预训练组中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恢复成效比护理训练组的恢复成效好,p

2.2遵医状况干预训练组中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遵医状况比护理训练组的遵医状况好,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由不同疾病引起的,以气道不可逆性阻塞,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总称。它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加强呼吸道管理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了探讨护理干预与呼吸训练项目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影响,对护理训练组行使基本治疗+常规护理,对干预训练组行使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全面、多项护理),之后,对比护理训练组和干预训练组的恢复成效,分析表1和表2,明显干预训练组中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恢复成效比护理训练组的恢复成效好,p

参考文献:

[1]罗梅银,邓惠英,彭春兰.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2,40(15):697-699.

[2]王静,杜坚宗.呼吸训练以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101-103.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9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行为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为减少或防止该病急性发作,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30例临床平稳期CopD病人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确诊慢阻肺患者60例,其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重症CopD;肿瘤;其它肺部疾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6.3±14.2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5.7±14.8岁,病程9~30(18.2±10.4)年。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即每周举办2次集体讲座,系统讲解CopD的有关知识及护理干预的内容,并进行一对一进行行为指导。

1.3护理行为干预

1.3.1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吸气,然后通过半闭的口唇慢慢呼出,类似于吹口哨,尽量将气全部呼出,吸呼时间比为1:2~3。每天练习数次,渐趋自然。

1.3.2腹式呼吸:(1)护士将双手放在患者肋弓下方,嘱患者吸气;(2)吸气时患者应放松肩膀,通过鼻吸入气体,并将其腹部向外突出,顶着护士的双手,屏气1~2秒,以保持肺泡张开;(3)呼气时护士双手给患者轻轻施加压力,同时让患者用口呼气。这种呼吸方法应同护士一起练习数次,然后病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肋弓下方进行练习,学会后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7~8次/min。练习时要注意放松全身肌群,特别是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包括肩带肌和颈肌。消除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氧消耗。呼气时要使腹部下陷,吸气时要鼓腹,不能在吸气时收缩腹肌。

1.3.3呼吸操:呼吸体操锻炼即将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每日2组。具体要领:平静呼吸4次~8次,立位吸气、前倾位呼气4次~8次,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4次~8次,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4次~8次,抱头吸气、转体呼气4次~8次,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4次~8次,腹式缩唇呼吸4次~8次,平静呼吸4次~8次[3]。

1.4评价指标

1.4.1主诉症状的观察:≤5d,咳嗽咳痰消失;安静时呼吸频率

1.4.2肺功能测定值的观察:FeV1/FVC>0.7、FeV1≥80%为好转。

1.4.3睡眠质量的评价:睡眠时间正常,总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少梦,入睡时间小于半小时,对睡眠质量满意,醒后无其他躯体不适感,已解除镇静催眠药的依赖为睡眠好。

1.4.4住院时间:根据住院登记本统计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的平均值。

1.4.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2结果

两组主诉症状改善、肺功能测定值好转、睡眠质量改善,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护理行为干预能改善CopD主诉症状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通过护理行为的干预,患者能够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气喘明显缓解,自理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2肺功能检测提示,观察组对FeV1/FVC、FeV1%这两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1%,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CopD由于肺泡过度膨胀,加之气促呼吸频率快,呼吸肌常处于疲劳状态。呼吸操锻炼可增强膈肌、腹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改善其收缩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可使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腹式、缩唇呼吸能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

3.3改善睡眠质量由于咳嗽咳痰减轻,喘息症状的缓解,通气功能的改善,舒适度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得以提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3.4收短了住院时间由于护理行为的干预,改善了患者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257.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恶化,此病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在给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之外,应该加强护理干预[1]。为进一步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对重症患者的影响,对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10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60.7±5.4)岁;支气管炎45例,慢性支气管哮喘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肺癌4例,其他8例。入选的研究对象均经肺部X射线与Ct证实。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保持患者病房适宜温湿度、干净卫生及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与粉尘的吸入;叮嘱患者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预防感冒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与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密切监测;注意夜间病房巡视;注意患者呼吸状态的观察,如果患者发生缺氧等症状需要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采取妥善措施给予处理[2]。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心理上很难受,常常出现焦虑及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加上患者对自己疾病转归与预后不是很了解,进而缺乏治疗的信心及决心,在治疗上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多关心、多鼓励,积极与其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从而配合医生积极治疗。②机械通气护理:对于危重患者可运用机械通气护理,注意观测呼吸机能否正常运行,使患者能够获得足量的氧气,保证患者通气顺畅。在患者床边可根据临床条件放置简易呼吸装置、吸氧装置与吸痰装置等备用。③环境与休息护理: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空气污染情况的监测,也可对病房采取消毒措施。要降低家属的探视次数,以保证患者足够休息。患者处于恢复期时,可指导其适当下床进行活动,但是危重患者一定要让其卧床休息。④饮食护理: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其身体抵抗力比较弱。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饮水,尽量少食多餐,必要时可以运用静脉方式给患者补充高热量与高蛋白等,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促进其体力的恢复。⑤药物护理:综合考虑患者的重症情况,科学制订给药方案,正确使用药物,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3]。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病情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病情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59/60),对照组为86.7%(5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灶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肺部等部位,病情较轻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烦躁不安与胸痛等,而病情较重者则常常呼吸较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4]。国内呼吸系统重症患者随着大气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病死率逐渐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由于身体体质比较差,在临床上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怀及护理[5,6]。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当前护理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环境与休息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

综上所述,对呼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比较大,在提高临床效果及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22-123.

[2]车晓杰,李春梅,刘红梅.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及质量管理.吉林医学,2010,31(26):4615.

[3]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335.

[4]朱云霞.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05-1707.

[5]冯海燕.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4):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