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十篇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十篇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58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1

[关键词]调查研究;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2(a)-0166-03

investigationoncognitiveapplicationstatusoforalhealthknowledgeamongpreschoolersparents

LUai-yun

DepartmentofStomatology,SouthernDistrictHospitalofZhongshanCityinGuangdongprovince,Zhongshan5284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gnitiveapplicationstatusoforalhealthknowledgeamongparentsofpreschoolchildren.methodsatotalof1000preschoolchildrenparentsfromfivekindergartensfromJune2015toJune2016inourdistrict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group.Questionnairesurveywasusedtostudythecognitiondegreeoforalhealthknowledgeofpreschoolersparents,andthequestionnairesurveyresultswasanalysed.Resultstheawarenessrateofparentsbrushingteethbeforetheageof3was87.82%,andtheawarenessrateofbrushingteethinthemorningandeveningwas85.25%.theparentshadhighercognitionoforalhealthknowledgeinthesetwoaspects,butthecognitiondegreeofrelatedknowledgeawarenessthatbabyteethwasbrokentotreatment,pitandfissuresealantcouldpreventdentalcaries,Choosingoffluoridetoothpastewerelow.thefrequencyofpreschoolersparentshelpingchildrentobrushtheirteethincreasedwiththeincreaseofacademicqualifications,895preschoolersparentsacquiredoralhealthknowledgemainlythroughradioandtelevision,accountedfor55.87%,followedbythehospitalpublicitycolumn,communityhealtheducation,newspapers,kindergartenmission,oralhospitalstaff.ConclusionSomepreschoolersparentshavelowawarenessoforalhealthknowledge,andshouldfurtherpromotethepropagandaoforalhealthknowledgeofparents,which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oraldiseasesinchildrenandimprovethechildren′soralhealth.

[Keywords]investigationandstudy;preschoolchildren;parent;oralcavity;Knowledgeofhealthknowledge

流行病w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组的儿童患龋率高达66%,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家庭因素在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情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差、年龄小并且缺乏自制力,因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还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1-3]。本研究对100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区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1000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抽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剔除填写不合格的问卷10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895份,有效率89.50%。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父亲201名,母亲649名,祖父母45名;小学学历230名,初中学历230名,中专及高中学历218名,大专及本科学历217名。

1.2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调查,调查问卷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的干预方式、获取口腔健康知识途径等。调查问卷由5所幼儿园中的老师进行发放,并由调查组成员指导儿童家长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由幼儿园老师收回,调查组成员进行核对,剔除内容回答不全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观察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途径。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3岁前开始刷牙的知晓率为87.82%,早晚分别进行刷牙的知晓率为85.25%,家长对以上两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较高,但对乳牙坏了需要进行治疗、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选择含氟牙膏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具体见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分析

46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日帮助儿童刷牙,5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周帮助儿童刷牙,19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偶尔帮助儿童刷牙,1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不帮助儿童刷牙。进一步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加,具体见表2。

2.3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途径分析

在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500名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占55.87%;其次为医院宣传栏、社区健康教育、报刊、幼儿园宣教、口腔医院人员,具体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整体龋病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乳牙龋病发病率仍然持续上升。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口腔内细菌长期积累从而造成代谢物和菌斑引发,菌斑在牙龈和牙齿表面进行分布,从而产生破坏性物质,使牙龈和牙齿表面受到损害[4-6]。乳牙龋病的常见发病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其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了降低牙龈炎、龋齿等疾病发生,应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给予高度重视,这能够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7-8]。由于学龄前儿童自控能力差、独立性差、年龄较小,因此,大部分儿童日常口腔习惯均受到家庭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主要受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调查,能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有效对策[9-11]。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接触人员与生活环境均来自家庭。多项研究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认知度、行为、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家长主要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相关途径为广播电视,缺乏专业医生指导。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儿童乳牙疾病问题的认知度较少,多数儿童就诊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从而使口腔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此,家长应定期带儿童检查口腔,筛查口腔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12-14]。此外,医院应组织口腔科医生到各所幼儿园和社区进行指导和宣教,有效加强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认知。医学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第6个月便可进行刷牙,只有早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才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儿童发生口腔疾病后,口腔疾病越严重儿童发育水平就越低,同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口腔健康均会受到口腔疾病与并发症的影响[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家长均不了解口腔疾病的严重性,大部分家长认为乳牙坏了不需要治疗,还有更多的家长不知道“六龄牙”的重要性,提示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较低。此外,家长帮助孩子刷牙的比例较低,提示家长对儿童刷牙的重视度不高,因此需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儿童刷牙的重视度[17-18]。由于儿童牙齿处于生长发育期,采用含氟牙膏进行刷牙能对儿童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其不仅能使儿童牙齿硬度增加,还能有效控制儿童口腔细菌活跃度,并且可以修补儿童牙釉质,因此,家长应将含氟牙膏作为家庭使用牙膏首选,并长期给予儿童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儿童龋齿病发生率[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3岁前开始刷牙的知晓率为87.82%,早晚分别进行刷牙的知晓率为85.25%,家长对以上两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乳牙坏了需要进行治疗、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选择含氟牙膏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46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日帮助儿童刷牙,5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周帮助儿童刷牙,19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偶尔帮助儿童刷牙,1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不帮助儿童刷牙,进一步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加;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占55.87%,其次为医院宣传栏、社区健康教育、报刊、幼儿园宣教、口腔医院人员。

综上所述,部分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不高,应进一步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这能有效减少儿童口腔疾病发生,进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玲,忠良.2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S菊珍,许永泽.农村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2-23,26.

[3]石兴莲,程华刚,王鹏,等.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87-488.

[4]马小青,张学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4):79-80.

[5]郭洪菊,陈华,罗磊,等.绵阳市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8-2760.

[6]汪缨,蒋锦丽,王超君,等.杭州市2014年外来学龄前儿童口腔患病状况及卫生行为习惯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5):73-74.

[7]白云洋,张笋.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8]石兴莲,程华刚,杨德琴,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5):6236-6239.

[9]刘婉,王晓娜,吴君怡,等.浅析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认知度的城乡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4):648-649.

[10]董楠.社区3~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护理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1]朱晗.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初探[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38-1739.

[12]庞艳蕾,冯昊,张惠兰,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5037-5039.

[13]刘君武.遵义市红花岗区5岁留守儿童早期龋现状及病因分析[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3.

[14]张松杰,李骏,毋丹丹,等.西安市区881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4):434-437.

[15]白h,江虹,曲美霞,等.北京市384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56-258.

[16]高薇,刘洪,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220-222.

[17]吉雅丽,王志刚,杨汴生,等.河南农村12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185-1187.

[18]Vichayanratt,Stecklera,tanasugarnC,etal.Barriersandfacilitatingfactorsamonglayhealthworkersandprimarycareproviderstopromotechildren′soralhealthinChonBuriprovince,thailand[J].SoutheastasianJtropmedpublicHealth,2013,44(2):332-343.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2

关键词:农村;学龄前儿童;龋病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也高了,精细、松软又甘甜的食物及各种含糖饮料也成了家庭和孩子们触手可及的食品,那与食物密切相关的儿童龋病现况如何呢?2007年11月我院对农村在园儿童的龋病流行病学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先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市三乡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

1.2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镜和5号探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登记,龋病诊断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491人,患病率80.24%,龋均4.40,充填率几乎为0,刷牙及漱口习惯不良。主要情况见下表

表1患龋率和充填率

表2刷牙和漱口习惯

3讨论

3.1从结果分析看,我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龋病普遍,远高于农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与5-6岁儿童90%无龋的目标差距很大[2],且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6岁的儿童明显高于3-4岁的儿童,与李向东[3]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符合儿童牙病发展规律。

3.2农村儿童龋病高发及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龋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通常乳牙患龋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三岁后患病率上升较快,至5-6岁乳牙患病率达到高峰;乳牙较恒牙易患龋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极其环境等因素有关[5]。

3.2.2有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与龋病密切相关【6】,所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细、松软、甘甜的食物及各种含糖饮料成了家庭和孩子们唾手可得的食物,此类食物易导致儿童偏食,进食蔬菜等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减少,牙齿的自洁作用降低,加上儿童家长没有很好的帮助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习惯,尤其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2.3由于龋齿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上幼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忽视,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乳牙坏了不要紧,它迟早要换,没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龋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颗牙齿龋患又不及时充填就会对口内其它牙齿造成危害,致使农村儿童牙病举高不下。

3.2.4儿童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治疗中易产生紧张和恐惧,不接受治疗或拒绝治疗、治疗次数多、家长对治疗费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对农村儿童龋病治疗率底有很大的影响。

4预防对策

要降低儿童龋病患病率,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卫生、妇联、计划生育等行政部门要采取电视播放、广播宣传、健康教育三下乡、各种大型节假日及农村集市等多种形式加大卫生科普知识宣传的普及性、反复性及实用性;各级医院可制作口腔保健知识活页、宣传栏、播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短片等;各医疗保健门诊的口腔科应设立咨询台,配备有经验的医师或护士承担咨询和宣传任务;口腔医师要把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始终贯穿在每个门诊病人的诊疗工作中;口腔保健专业人员利用幼儿家长会为幼儿家长、幼儿园保健医、幼师集中授课,讲述龋齿的危害、平衡膳食、少吃含糖食物、氟化防龋、使用含氟牙膏及保健牙刷、正确刷牙、餐后漱口等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各种方法让儿童、家长及幼教人员仅可能多地获得精练的、通俗易懂的口腔保健知识,逐渐转变家长的态度及观念,以正确指导儿童的行为习惯;幼儿老师要落实儿童一日生活常规,实行一人一杯,一日三次刷牙及进食后漱口等健康教育措施,从而建立起幼儿园-家长-儿童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方式,减少龋病发生,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明振主编.口腔内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社,1999:25.

[2]卞金有主编.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3]李向东,马晓莉.灞桥区小儿龋病发病调查分析[J].西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7(3):43-44

[4]肖明振主编.口腔内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社,1999:26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3

关键词:7-9岁儿童口腔卫生卫生教育

1.引言

7-9岁儿童口腔处于替牙期,是龋病和口腔相关疾病高发时期,主要原因为:(1)第一恒磨牙萌出时间早,窝沟点隙深,易堆积食物残渣;靠近易患龋的第二乳磨牙,易菌斑堆积;(2)乳牙易磨耗,钙化度低,易龋坏;(3)替牙期乳恒牙排列错位,同时存在多个生理间隙易食物堆积;(4)该年龄段儿童喜甜食、黏软食物,自觉口腔卫生能力弱;(5)部分家长对于儿童口腔关注度不高,对牙齿保护意识淡薄。7-9岁儿童过早的龋坏并未及时充填会影响到患儿的咀嚼效率,导致消化和吸收低下,引起发育问题。7-9岁儿童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比较强,良好的口腔知识对替牙期口腔卫生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正确的口腔知识和方法也会让其终生受用。

本项目通过调查了解7-9岁儿童对于正确口腔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平时的口腔习惯和行为,加强对于口腔知识的宣教,促成相关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通过宣教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个人和社会终生受益[1]。

2.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项目以问卷形式对苏州市姑苏区部分7-9岁小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及行为、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2],最终通过一定的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希望借此提高社会对儿童口腔的关注度,加大对儿童口腔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儿童从小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口腔知识和方法,使个人和社会终生受益。本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口腔专业知识,筛选基本且重要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和口腔基础知识,罗列于问卷调查表中。中期通过项目组成员到学校的调查走访,实地口腔卫生讲解和宣教[3],收集并了解7-9岁儿童口腔卫生的特点。后期通过统计软件总结和分析儿童口腔卫生各方面的分布特点,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提出和阐述合理的观点。

3.调查结果

4.讨论

7-9岁儿童口腔内已有恒牙萌出,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大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告诉孩子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但针对一些细节和卫生注重程度的教育不够。

88.35%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92.23%的儿童知道晚上睡前应该刷牙,其中有11.65%的儿童每天刷牙三次及以上,61.17%的家长会监督孩子刷牙。这说明大部分父母都清楚地认识到刷牙对于保护口腔卫生是一个必需的过程,孩子应该从小明白并且每天必须完成。

自从70年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这种甜中带苦的含气饮料便受广大孩子欢迎。但在这份调查统计中,有71.84%的孩子不喜欢喝碳酸饮料,另有74.76%的孩子不喝碳酸饮料,这可能与父母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此外,86.41%的孩子清楚地知道吃甜食、喝碳酸饮料会导致蛀牙,这体现了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口腔基本卫生知识的宣传较普遍,与重庆调查数据相符[4]。

但是,从这份调查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88.35%的孩子认为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不用后天太过保护,89.32%的孩子表示家里使用牙签而非牙线。这两个问题反映出可能家长在自身口腔卫生知识不够的情况下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宣传不够,而学校、卫生部门、政府在公益宣传的力度不够可能是导致这类问题发生的一大原因,由于家长自己不知道,因此无法教给孩子[5]。

另外,2014年高达58.26%的孩子因为牙疼、蛀牙、拔牙三大问题前往医院就诊,只有16.5%的儿童家长会带孩子做日常检查,和深圳市光明新区小学生口腔疾病及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情况相似[6]。我们希望这份调查能给学校、家长及卫生部门一定的提示,在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的普及使用、含氟牙膏的了解及适当选用等方面加大普及宣传力度[7]。利用学校板报、社区宣传栏等针对儿童正确护牙方法在全国爱牙日、窝沟封闭日的机会向大众普及知识及其重要性[8]。关爱牙齿每一天。

参考文献:

[1]符筠,郭欣.北京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3,1(34):9.

[2]李锦伍,韩晓兰.7-9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效果的讨论[J].吉林医学,2012,2(33):7927.

[3]冯惠芬,钟春仪,巢枫榕.从化市小学生口腔健康观念知晓率的性别差异[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5(28):246.

[4]柴召午,钟鸣,等.2012年重庆万州三峡库区7-9岁移民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抽样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6):155.

[5]李香君,周志江,吴贤清.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6(27):691.

[6]邰昌松,陈小良.深圳市光明新区小学生口腔疾病及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1(19):1664.

[7]杨凤云,张金凤.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J].中外医学研究,2011,1(9):102.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4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7.9%),报刊/杂志/科普读物(15.0%),家人/朋友(19.4%),医院宣传栏(21.3%),口腔医护人员(6.1%),社会健康教育活动(2.6%),学校(5.7%),其他途径(2.0%)。

末次就医原因

见表3。

口腔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腔卫生及牙齿状况满意,认为口腔健康问题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饮食(47.1%),发音(23.5%),外貌(29.1%),自尊心(27.7%),社会交往(32.2%)。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5

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北京1023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7~9岁儿童集中开展的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探索提高窝沟封闭率和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抽取门头沟区3所学校422名7~9岁学生,比较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三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窝沟封闭率的影响,以及口腔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医生入校提供服务的窝沟封闭率最高,为97.40%;在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在知识知晓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这两个方面效果最好,分别为91.67%和90.86%,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组织的进行口腔保健措施效果最好。

[

关键词]窝沟封闭;口腔保健;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b)-0030-03

近二十年来,口腔医学开始重视预防,从治疗转向强调预防,能够有效的提高一代人的口腔健康水平。故市政府拨款开展了北京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的综合干预项目,6~9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项目之一,可见政府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视。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牙防工作的主体,设定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何种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措施的优势,探索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窝沟封闭保留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门头沟区3所小学抽取422名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7~9岁儿童,实施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干预项目。其中男198名,女224名。负责项目实施的医生均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经过市级项目技术指导组的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干预项目操作技术规范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与项目工作。

1.2研究方法

1.2.1材料光固化灯,37%的磷酸凝胶,注射式光固化窝沟封闭剂。

1.2.2窝沟封闭的适应证筛查适应症: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非适应证:牙合面无深的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邻面龋损者;不能配合操作;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1]。

1.2.3窝沟封闭操作流程清洁牙面-酸蚀-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

1.2.4窝沟封闭的组织方式为了确保结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笔者所选择的都是离医院距离相近的学校。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子女参与项目后,分为3种方式分别进行操作。

方式1:先到学校进行筛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学生由医生打电话联系,约定具体时间,由家长带着学生到口腔科门诊接受服务。

方式2:先到学校进行筛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约定具体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门诊接受服务。

方式3:由医生携带便携式口腔综合治疗设备、窝沟封闭材料等到学校进行现场服务。先到班级筛选出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学生,然后顺序到学校医务室进行窝沟封闭操作。

窝沟封闭6个月后到各学校进行复查,统计窝沟封闭率和窝沟封闭保留率。

1.2.5口腔健康教育3所小学分别用两种方式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口腔生理知识,龋病相关病理知识,刷牙方法等口腔保健知识。宣教方式:学校组:医生到学校进行筛查的时候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课堂式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门诊组:医生为到诊室接受服务的学生和陪同的家长一起进行一对一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两组在培训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龋齿相关知识、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对口腔检查的态度、刷牙次数和饮食习惯等。6个月后到学校复查时再次对学生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对比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学生每天一次的刷牙率。完成窝沟封闭操作和两次调查的学生问卷为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例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并采用χ2和方差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0.05≥p>0.01,差别有显著性;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2结果

2.1三种组织方式的接受差异

由家长带学生到门诊接受窝沟封闭率明显低于医生入校提供服务的学生比率。方式1和方式2比较,χ2=4.17,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1和方式3比较,χ2=3.76,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较,χ2=0.09,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由学校组织的两种方式与由医疗机构组织的方式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由学校组织的两种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三种组织方式的窝沟封闭完好率比较

到门诊接受服务的学生窝沟封闭完好率高于在校接受服务的学生。方式1和方式2比较,χ2=0.01,p>0.05,无统计学差异。方式1和方式3比较,χ2=3.94,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较,χ2=3.93,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2.3两种宣传方式差异

由家长带领在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在知识知晓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这两个方面效果都高于在学校进行课堂式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知识知晓率比较χ2=17.73,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比较χ2=21.90,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见表3。

3讨论

笔者在本研究中首先对窝沟封闭三种组织方式的接受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三种不同的窝沟封闭服务组织方式中,医生下校的服务方式窝沟封闭率最高。在学校接受服务的学生,符合适应症而没有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都是因为恶心等原因不能配合操作而放弃的。在门诊接受服务的很多是学生家长主动放弃的。很多家长觉得亲自带孩子到医院去做窝沟封闭很耽误时间,所以由家长带领到医院接受服务的人数最少。如果不耽误家长的时间,很多人还是愿意让孩子接受窝沟封闭的,所以接受医生入校进行服务的人数最多。在此次项目开展过程中,还有少数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笔者认为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医疗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家长对预防龋齿的知识了解不够,对孩子牙齿龋坏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学生口腔保健与孩子全身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不了解窝沟封闭对预防恒牙龋的作用。张志昱也提到家长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均会影响到子女的口腔保健行为,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欠缺、保健知识不足、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局限等是儿童患龋率高的原因之一[2]。余红兵也认为不配合儿童窝沟封闭的家长在学历、家庭收入、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否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等方面与配合窝沟封闭的家长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要想提高窝沟封闭率就必须使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国内外很多学者等都证实了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是预防恒磨牙龋的一种无创伤、无痛的有效措施这个结论[4-6]。作为口腔医疗的工作者,都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把口腔预防的理念和口腔预防专业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灌输到患者和家属中,使其相信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才能使牙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辉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达到45%[7]。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服务方式的探索,所以取材范围较局限,只选取了3所人数较多学校,且专门进行了项目宣传后才开展的,故本研究结果明显高于北京市的结果。如果要研究门头沟区全区的情况还需要扩大统计范围。

在三种不同的窝沟封闭服务组织方式中,在门诊进行的窝沟封闭保留率都比较高。有学者报道标准化设备、四手操作的条件下,确实较容易能获得理想的封闭效果,钟慕华等报道可达到100%的保留率[8]。曾红雨等曾证实在学校开展窝沟封闭,隔湿、干燥、牙面清洁都不能达到较好的要求,其防龋效果会受到影响[9]。[本研究中医生下校的服务方式窝沟封闭保留率最低也证实了这一点。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便携式口腔治疗设备相对简陋,如设备的油气分离不全、灯光照明不足,椅位不能调节等各种原因使医生操作不便造成的。但是该方式对于偏远山区学校有很大优势。张辉的调查显示城市学生人均窝沟封闭牙数和窝沟封闭率高于农村[7]。原因可能与城乡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和对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偏远山区和医疗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可以大力推广利用便携式牙科治疗设备为学生服务,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窝沟封闭率。

有研究显示老师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校口腔健康项目的开展实施[10]。但本研究显示家长的监管作用不容忽视。在本研究中在诊室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明显高于在学校以授课方式单独给学生讲解的效果。家长同时接受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保证每天早晚刷牙。众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口腔健康的知信行直接影响儿童口腔保健措施的执行[11-13],白玥等研究表示接受过综合性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学生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正确就医行为以及就医机构的选择等方面都较未接受过干预的学生好[14]。笔者通过培训和调查问卷使学生充分了解建立正确刷牙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了对家长的培训,对于宣传方式的比较结果可以说明针对家长的教育决定了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实施效果。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口腔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开展多层次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与讲解;有效地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当家长了解了龋齿的危害以后,能够重视学生的患龋状况,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龋齿充填,还能有效提高龋齿充填率。但很少有学者单独研究对家长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也未对单独对家长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量化的统计,要想得到准确的的统计数据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服务组织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窝沟封闭项目开展效果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效果,使窝沟封闭项目成为一个高效的口腔保健措施,从而使窝沟封闭项目真正起到预防恒牙龋病,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宣传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疾病预防措施,最终达到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效果。但是不能依靠一两次的健康教育课程就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委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将口腔保健课程纳入到学生日常的生理卫生课程中,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应该建立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保健医-口腔医生联合模式的口腔保健网,将医生的专业知识,学校的组织能力,家长的监管作用结合起来,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展口腔健康行为的促进。

[

参考文献]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313.

[2]张志昱.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48.

[3]学龄儿童家长不配合窝沟封闭原因问卷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86.

[4]Subramaniamp,KondeS,mandannaDK.Retentionofaresin-basedsealantandaglassionomerusedasafissuresealant:acomparativeclinicalstudy[J].JindianSocpedodprevDent,2008,26(3):114-120.

[5]宋光磊.窝沟封闭术预防六龄齿龋坏的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582-584.

[6]张鹏.北京市2011—2012年12岁儿童口腔健康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3,21(4):230-233.

[7]张辉.北京市6~18岁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及窝沟封闭现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38.

[8]钟慕华.12例窝沟封闭护理配合的实践[J].当代医学,2011,17(16):118-119.

[9]曾红雨.儿童应用窝沟封闭和流动性树脂充填的防龋实验[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35):251-252.

[10]FlandersRa.effectivenessofdentalhealtheducationalprogrammeinschools[J].JamDentassoc,1987,114(2):239-242.

[11]余红兵.学龄儿童家长不配合窝沟封闭原因问卷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86.

[12]陈陵.母亲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598-560.

[13]刘敏.加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病的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11-412.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6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89-01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学龄前儿童是龋齿的易感人群,患病率高,相关报道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了解我市学龄儿童龋齿病发病情况,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十堰市及其周边地区6所幼儿园712名幼儿进行龋齿情况调查,探讨预防龋齿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十堰市及其周边地区6所幼儿园3~5岁儿童712名,其中男362名,女350名。年龄最小3周岁,最大5周岁。

1.2方法:检查以视诊为主。受检幼儿以坐位在充足的光线下接受一名检查者逐一检查,以口镜和手电辅助,另一名助手进行记录。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家长询问,了解各个幼儿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等。

2结果

2.1龋齿患病率:在受检的712名儿童中,患龋齿人数446名,患病率62.64%。其中3、4、5岁幼儿龋齿发病率分别为49.17%、61.64%和55.78%。

表一鄂西北地区幼儿龋病总百分率(%)

表二调查问卷幼儿每日刷牙的频率的百分率(%)

表三调查问卷幼儿偏爱的食物种类的百分率(%)

表四调查问卷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口腔知识的百分率(%)

2.2龋齿各年龄患病情况及城区和县区龋病率情况:从以上数据可见,十堰市市区幼儿的龋病率普遍比县区高。在不同年龄之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幼儿各年龄段的患龋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为4岁最多(61.64%),其次为5岁、3岁。市区的有龋填充率2.14%明显大于县区的0.85%,这可能与县区的医疗水平、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3至5岁幼儿的邻面龋的发病率均低于面龋,这可能与乳牙的形态结构有关。根据我国2002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儿童患龋率接近80%。根据我国2005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城市61.9%,农村70.2%),龋均为3.5。本次5岁儿童抽样调查的结果低于2005年的结果,说明我国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从本次调查数据和以往资料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儿童卫生保健重视,患龋率大体上在逐年下降。[3]

3讨论

3.1龋病的影响因素

3.1.1主观因素:其一,龋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约16%的幼儿喜食零食。儿童喜食甜食、零食类的食物,易损害牙釉质。其二,据本次调查,约半数幼儿刷牙频率为一日一次。从侧面反映,家长老师对幼儿口腔卫生问题重视不足,养成了幼儿睡前不刷牙,进食后不漱口等不良的卫生习惯。其三,对十堰及其周边地区的幼儿的口腔龋齿检查示:有龋填充率为2.14%。造成幼儿乳牙龋的另一方面原因为幼儿乳牙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窝沟封闭、含氟牙膏使用、定期进行口腔专科检查等。其四,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幼儿家长从相关医疗机构了解到口腔健康知识,说明有关医疗机构未贯彻落实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幼儿龋齿。[4]

3.1.2客观因素:一方面,与幼儿乳牙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有关,乳牙的牙与邻牙的接触为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残留,时间过长,腐蚀牙釉质,形成龋齿。另一方面,现代食物的精细程度较以往增加,食物硬度偏软,机械摩擦力小,不利于牙齿表面窝沟的清洁。

3.2相关机构宣传工作:卫生部在2011年也颁布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干预项目[5],国家对儿童龋齿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家长通过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和与朋友聊天了解幼儿口腔疾病常识,可见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对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护知识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通过幼儿园的干预、当地卫医疗构的宣传等形式,教育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使其对幼儿龋齿具有一定的了解,对龋齿的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医疗机构可采取以下方式做好幼儿口腔宣传工作:一、制作幼儿龋齿健康知识的短片,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广为播放。二、做口腔知识和口腔日常清洁护理的宣传单册,印发、交与幼儿园,使其发给幼儿,带回家供家长浏览,或以小区为单位,交予各物业部门分发给业主。郊区、乡镇可由村委下发。三、在广场、小区门口等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做一些关于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展板,供路人驻足留意。

参考文献

[1]胡艳丽,舒丽梅.焦作市5635名2~6岁儿童患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7

[2]马引凤.阳泉市城区2-6岁儿童龋齿情况调查.临床医学工程[J].2010,17(10)

[3]甄雅萍.580名学龄前儿童龋齿病情况调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6(19)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7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搜集乌鲁木齐市某社区120例

1.2方法调查问卷截取《国际生存质量评价(iQoLa)》中有关口腔健康的调查研究项目,组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天之内刷牙次数、刷牙是否由自己完成、喜欢吃的食物、一周内甜食的摄入量、有无口腔病史、口腔检查次数等等,共计10项,以偏向于口腔健康一方为标准,列为三种程度,记0、1、2分,总分20分。围绕调查问卷对120例儿童进行简单的口腔健康检查,合并两份结论的结果,评估每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原因,提出科学对策。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120份调查表显示,儿童口腔健康平均分为(8.32±3.22)分,与国家规定的《儿童口腔健康标准》中指定的分数存在一定差异(15~20)分,由于调查对象儿童全部

3讨论及建议

口腔健康是儿童健康保护的关键和基础,蛀牙、虫牙属于口腔流行病,在12岁以下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2]。从2008年开始,国家公共卫生局便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如: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基层社区医院儿童口腔护理项目;儿童口腔科学技术研究;在早期教育中引入口腔健康知识等等。上述措施,①能通过行政手段将儿童口腔健康带入了寻常百姓家,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②其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了疾病预防教育的重要性。

对儿童口腔疾病"致病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口腔健康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儿童漫长的成长期中,口腔疾病威胁始终存在,要想从方方面面杜绝、躲避、战胜口腔疾病,保护儿童口腔健康,关键要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积极,具体内容包括:①父母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劝导儿童多使用富含纤维素、高蛋白质、高钙食物,补充营养,使他们的牙齿结构更加坚固、健康。②关注"习惯"培养,餐后一定要陪着儿童漱口,确保口腔干净、清洁才行,这点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监督儿童的同时,也要约束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此外,购买一些刷毛软的牙刷或漱口液,帮助儿童完成"刷牙"工作,多体谅儿童的感受,不要一味强迫、压制他们刷牙,避免其产生逆反情绪,多用理解、爱护的情绪,让儿童从主观上接受,并乐于通过刷牙来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关注社区医院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监测、调查活动,积极参与其中,以便时刻了解、掌握儿童口腔状况,医院相关医护人员也应主动将儿童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儿童家长和儿童,帮助其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口腔健康保护措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③大力推动口腔保健工作,扎根基层,关注社区。社区是儿童生活、玩耍的主要区域,在社区中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3-4],能为儿童参与、加入到口腔保健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条件。①社区医院可以专门为儿童口腔检查设立"儿童口腔监测室",里面放置卡通玩具或娱乐器材,吸引儿童到社区医院来,配合儿童口腔健康的调查;②印发一些有关儿童口腔健康的宣传手册,安排医护人员到社区各个活动区域内发放,重点是看孩子的老年人、自己带孩子的年轻父母,鼓励、影响他们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某社区

参考文献:

[1]王琳,林居红,刘渝嘉,等.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91-94.

[2]杨兰,陶永炜,马力扬,等.甘肃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状况调查[J].山东医药,2010,50(24):89-91.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8

【关键词】社区;儿童;龋齿;卫生保健;现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24-01

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由口腔内细菌的作用下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脱钙和有机分解使受害牙齿组织破环、崩解进行性病损,严重影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与健康的口腔疾病之一[1]。其主要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2-4]。在机体过度疲劳、感冒等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5]。由于目前儿童的饮食偏好及缺乏相应的牙齿健康保健知识,使得龋齿现象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为了有效地控制社区儿童龋齿的发生发展,预防儿童龋病的流行,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对龋病预防方案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为今后对患儿家长进行龋齿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社区儿童龋病现状

根据2005年全国范围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中老年患龋率分别为88.1%和98.4%、牙固健康率分别为14.5%、14.1%。其中,城、乡分别为62.0%、70.2%,患病孩子的牙齿中96.7%为未经治疗的龋坏牙齿[6]。龋病的发生情况有很多不同的因素,性别、民族、居住地区都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司燕[7]等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西城区目标社区的儿童进行了龋病的社区诊断,研究结果显示受枪人群巾患冠龋925人,冠龋患病率为79.6%,这表明北京市西城区同标社区中儿童龋齿患病严重,急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来控制龋齿的发生。韩娟[8]等人对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社区儿童2000年至2010年儿童龋齿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5岁和12岁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安阳钢铁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社区在这十年里所对于儿童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的钟广辉[9]对辖区内南门社区幼儿园儿童龋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患龋率达37.46%,且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马卫平[10]为了了解社区内在园儿童的龋齿的患病情况与生长发育及其他疾病的关系,检查社区内35所幼儿园内所有儿童共5424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龋齿患病率34.47%。计艳[11]等人对南京市7-12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在1652名7-12岁的儿童中8-9岁为乳牙龋病高峰期,患龋率高达73.80%;而乳牙充填率11岁组最高,为13.38%,恒牙充填率9岁组最高,为14.29%。

2社区儿童龋病原因

2.1刷牙方式不正确要想控制龋病的发生,关键是控制牙菌斑。刷牙是控制牙菌斑的有效措施。相关学者的调查显示,儿童坚持刷牙者不足1/3,另有近1/3者未刷牙,真正用正确方法坚持刷牙的比例更少[12]。XX指出,儿童能坚持晚睡前刷牙者寥寥无几,说明儿童、家长甚至教师都不了解晚睡前刷牙的重要性。

2.2不合适的饮食结构儿童饮食多以质软且含糖量高的食物居多,这些食物易粘附于牙面。张杰等认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进制含糖食品明显增多,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周玉英等认为城市小学女生患龋率明显高于与男生,与城市女孩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吃零食和甜食有关[13]。

2.3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学生及家长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乳牙龋坏不重视,许多人在思想上仍存在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要换新牙的错误观念[14]。

3社区儿童龋齿防治

3.1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开展社区口腔卫生健康教育,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使龋病的发生率降低,还可减少医疗经费的开支。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将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向家长、儿童宣传,使他们改变错误的观点。利用大众之口,一传十,十传百,可极大提高效率。利用社区站宣传阵地,通过黑板报、电子屏、画廊等,广泛宣传牙齿保健知识[15]。

3.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容易出现挑食、偏食习惯,所以应注意合理营养,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饮食中精制的含糖食物,多吃常吃豆类及制品、乳类、蛋类、鱼虾类等高钙的食物,适当进食粗粮,限制糖的摄入次数,可适量补充一些含纤维素对牙齿有磨擦和清洗作用且不易发酵的食物,而且可以锻炼儿童的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防止牙列拥挤。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也是增强抗龋能力,促进儿童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3.3指导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口腔卫生保健和常见病的防治知识,要定期带孩子到牙防、妇幼机构进行检查咨询,使孩子的牙齿及时得到保健和护理。指导每6个月-12个月定期口腔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一旦龋齿发生,及早治疗,尽早终止病变的发展[16]。

3.4教会正确的刷牙方式相关研究表明,刷牙是机械性清除芽菌斑以达到控制龋病的最好方法。常用的刷牙方法有3种动作:旋转、拂刷、颤动。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顺着牙缝上下转动地刷,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早晚各刷一次。

3.5指导牙膏、牙刷的选择与保管儿童宜选用小头磨毛牙刷,将刷毛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使刷毛与牙齿表面成45°角,水平短距离颤动刷毛,然后再顺着牙缝竖刷。刷牙后,牙刷毛间往往粘有口腔中的食物残渣,所以要在刷牙结束后用清水多次冲洗牙刷并将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另外,牙膏选择应注意其安全性与效果,使用含氟的进行有效刷牙,这主要是由于使用含氟牙膏后,这些氟化钙可提供氟离子,参与牙釉质的矿化和再矿化反应。牙刷应3个月-6个月更换1次。

参考文献

[1]姚应水,金岳龙,施六霞.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71-4473.

[2]王雁.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824名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4):446-447.

[3]夏莺,黄淑芬,侯东辉.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干预[J].热带医学杂志,2006,6(6):736-738.

[4]胡锦霞.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1947.

[5]魏利敏,王剑锋.饮食、口腔卫生习惯、父母口腔卫生知识与乳牙龋齿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8):467-469.

[6]王祥芸,王祥燕,张艺凡,等.幼儿园培养5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习惯与预防龋齿的实践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3-106.

[7]司燕,刘敏,李峥,等.北京市西城区龋病的社区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54-55.

[8]韩娟,李霞.某社区儿童龋齿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312-313.

[9]钟广辉.南门社区幼儿园儿童龋病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111.

[10]马卫平.5424名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51-352.

[11]计艳,龚玲,李大为,等.南京市7-12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671-674.

[12]黄晓燕,吕玉娥,曹菊华.2178例儿童患龋齿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2044.

[13]张小平.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7-1878.

[14]王静萍.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情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6):51.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9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要求,根据《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健康素养。从而通过教育好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一)“三减”背景

三减包括减盐、减油、减糖。

1、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2、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3、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二)“三健”背景

三健包括口腔健康、骨骼体重、骨骼健康。

1、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我国口腔疾病负担严重,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并且有增高趋势;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77.3%。

2、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3、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群骨骼健康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会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一)“少用盐,身体健”减盐活动

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

(二)“少吃油脂,身体健”减油活动

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将底油膳食与慢病防控内容纳入学校教育。

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

(三)“少喝饮料,乐享健康”减糖活动

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建立无糖,低糖学校,

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开展减糖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

(四)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五)“轻松童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开展健康体重主题活动

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

(六)“健康骨骼、健康人生”宣传活动

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宣教篇10

1儿童口腔健康问题

目前在牙科领域,龋病仍然是主要问题。据中国国家卫计委于2018年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和12岁年龄组的儿童乳牙龋患率比10年前均有上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口腔健康知识和儿童口腔卫生习惯还有待提高。2儿童各时期口腔特点及护理需求0~3岁婴儿期、3~6岁幼儿期和6~12岁学龄期的口腔特点都不同于成年人。

2.10~3岁乳牙发育期

乳牙不仅是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咀嚼器官的主要部分,而且对儿童生长发育、正常恒牙列的形成、正常发音和正常心理的形成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一颗乳牙在出生后第6~8月萌出,1岁半至3岁间逐渐发育完成。乳牙结构特点:乳牙的牙釉质与恒牙相比,有机质含量高,无机质含量低,厚度仅为恒牙的1/2,因此乳牙的牙釉质硬度较低,更容易磨耗。国际上公认清除牙菌斑应当从第一个乳牙萌出开始,各国对3岁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政策略有不同,除美国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外,大部分地区推荐2岁以前不使用牙膏或者使用无氟牙膏。在乳牙萌出前,父母开始以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按摩牙龈,随着乳牙萌出,开始更换小头软毛牙刷为孩子清洁牙菌斑,最迟在12个月之前,要带孩子看牙医,做全面的牙科检查、氟状况评估,获得喂养建议等。

2.23~6岁乳牙期

目前已经普遍达成共识,孩子3岁应该开始使用含氟牙膏去除牙菌斑,误食牙膏带来氟中毒的危害低于不使用含氟牙膏产生龋齿的危害。对于氟的添加量,除美国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推荐使用低氟牙膏。对于低氟牙膏的防龋作用,winterGB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低氟组(550mg/kg)与对照组(1055mg/kg)有相似的防龋效果,笔者公司2017年开展的体外试验数据显示,含氟量在600mg/kg的牙膏可以起到帮助牙齿再矿化的作用。考虑3岁孩子吞咽咳出能力仍未发育完全,建议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量,父母每天陪伴孩子刷牙,防止吞咽牙膏。

2.36~12岁混合牙列期

恒牙开始萌出到乳牙全部被恒牙替换通常在6~12岁逐渐完成。初生恒牙的牙釉质矿物质成分少,需要逐渐完成矿化发育。这期间牙列空隙多,自洁能力差,清洁是口腔护理的重点,父母应监督孩子刷牙,逐步建立正确的刷牙方法。此时儿童的吞咽咳吐功能已发育完全,牙膏用量可以与成人相同,以达到足够的清洁和防龋作用。

3儿童牙膏配方设计

2017年的《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提出了儿童配方设计原则,如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所用原料的种类,应选用有一定安全使用历史的化妆品原料,不鼓励新技术原料等。因此在儿童牙膏配方设计时不宜过度追求新颖和市场热度,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各时期儿童口腔的特点与护理需求差异,精心筛选有较长使用历史的原料。

3.1食品级原料优先

儿童在幼儿期之前,控制吞咽功能还未发育完全,相对成人吞咽牙膏的机会和量会更多,因此牙膏原料的选择需更为谨慎严格。同类成分可优先选用食品级原料,严格筛选供应商的生产资质与原料质量,明确原料检测指标及安全性,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安全。

3.2选择温和磨擦剂

iSo11609建议牙膏需要控制牙本质磨损系数(RDa)低于250,牙釉质磨损系数(Rea)在40以下的适合每天使用。目前没有针对儿童牙膏的推荐值。对于乳牙期儿童,考虑儿童食物中摄入咖啡、茶、香烟的情况相对少,而且牙体硬度较低,所以很多厂家尽量选用温和磨擦剂,如二水磷酸氢钙,低磨型二氧化硅等。而对于6~12岁的儿童则适当增加磨擦剂,保障温和清洁的同时使年轻恒牙得到有效清洁。DavidC和BruceR曾检测了11款美国市场上主流儿童牙膏的RDa为31~104,Rea为0.93~4.58。

3.3低泡配方

儿童口腔黏膜稚嫩,需要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建议设计儿童牙膏发泡体系时,保留口腔产品中应用历史最为悠久的表面活性剂SLS,但尽量减少用量,同时考虑搭配一些口腔产品中应用历史较久的替代表面活性剂来辅助口感,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等,不能盲目追求其他日化品中使用热度高的新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3.4添加适量氟化物

2017版的牙膏国家推荐标准建议儿童含氟牙膏的氟添加量为0.05%~0.11%,具体应用时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和政府宣传的推荐用量,3~6岁儿童牙膏可选用较低氟添加量(500~600mg/kg),3~12岁儿童,基于防蛀功能与氟添加量成正比的规律,适当增加牙膏中氟添加量以提供更好的防龋和矿化作用。

3.5不添加防腐剂

目前化妆品配方中选择多元醇类物质提升配方防腐力,这类物质既可起防腐作用,又不在防腐剂清单,但这类物质通常会带来一定的黏膜刺激感,且作为防腐剂替代品的应用时间不是很长。如何选用最简单、应用历史悠久的原料,通过对各成分间的最优搭配,筛选出符合防腐力要求的配方,对配方师来说是较大挑战。一方面可以通过尝试尽量降低配方中水的活度,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测试不同的配比组合,增加挑战次数筛选出防腐力更强的组合。

3.6香味及营养成分

对于3~6岁儿童,考虑使儿童能够尽快接受牙膏在嘴里刷牙的感觉,可选用孩子熟悉的香味,如牛奶味;对于6~12岁儿童,可以考虑选择他们喜爱且有淡淡清爽感的味道,如草莓味、苹果味、香橙味、柠檬味等,吸引其喜欢刷牙,主动刷牙。年轻恒牙的萌出和成熟过程主要是牙齿矿化完善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儿童牙膏配方可以考虑适当补充钙质,以辅助补充唾液中过饱和钙离子量,促进年轻恒牙的矿化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