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37

审美教育作用篇1

【关键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8-01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万物之中发现美,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细心的、做事努力的。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良好素质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审美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是培育学生的摇篮,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能够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世间的万物,用美去美化我们的情感和心灵。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美学教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充满感情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于未来世界里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意义

美术教师进行审美课程教育的时候要将审美的感受力课程放在首位,这会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如果想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觉,我们对于美好事物能够形象地去感受和领悟,这样的心理活动就是我们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审美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无时无刻地发现美、感受美,这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在校园里,生活的周围,观察到的事物都能让学生感到美的存在,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包括学校的建筑,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观察,引发学生对事物的联想,学生在感受和联想的过程中就能获得美感,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美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审美在素质教育中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就能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美的感觉,所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学生传授音乐或者美术知识,应加入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对所有事物的感知就会是温和善良的,让学生能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发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审美的能力。

三、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智力的教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审美教育是具备形象、情感、自由、创造、感性等特点的一种领悟能力,具备了审美能力就能更好地将文化教育内容进行充分地接收。美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审美能力,那么在进行智力教育的过程中就很少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审美能力能让人产生愉悦感和兴趣。换句话说,审美教育为学生的智力教育提供了情绪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愉悦感,为知识的接收奠定基础。审美能力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焦虑和疲倦,为教学增添了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下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理解吸收。

四、审美教育的进行

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就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展现出自己的审美观。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劳动、学习、课程实验、观察事物等等行为,都能够发现美的存在。因为美存在于世间万物,人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最后得到的产品都是依据美的规律来完成的。所以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高尔基曾经说过的话也证实了美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把美带在身边。所以想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能力。

五、结语

审美能力是我们的情感体现,审美观离不开我们的具体情感,但是审美观中也具备创造的成分,因为我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不能只依靠情感的体现,还需要我们能够进行美好的想象和创造。所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我们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能只是依靠感觉,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领悟审美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何其宗.审美人格教育新论[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4.

[2]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审美教育作用篇2

关键词:舞蹈教学;审美教育;促进作用

1舞蹈的美学特征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带给我们力与美的享受,对于舞蹈的理解我们应该重点分析其美学特征。经过对舞蹈艺术的深入研究后发现,舞蹈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舞蹈的美学特征之一:舞蹈的形态美

舞蹈带给我们的最直观的美学特征就是形态美。形态美主要体现在舞蹈的姿势、架势和造型这几方面,在这几方面舞蹈动作或动或静,带给我们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我们能够从心理上感受到舞蹈带给我们的震撼。所以,对于舞蹈的美学特征的理解,形态美是舞蹈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

1.2舞蹈的美学特征之二:舞蹈的力量美

舞蹈的力量美是通过舞蹈动作来体现的,在有些舞蹈中,一些动作要表现的有力量,要通过有劲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舞蹈讲究的是身形协调,动作统一,并且动作要有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舞蹈的力量之美。所以,舞蹈的美学特征还表现在舞蹈的力量之美上。

1.3舞蹈的美学特征之三:舞蹈的神韵美

舞蹈的神韵美是我们对舞蹈精神的深层次理解,舞蹈的神韵美是基于形态美和力量美之上的深度美学形式,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地去品尝去理解。舞蹈的神韵美是整个舞蹈的精髓,是舞蹈所要表达出的内在涵义。因此,我们对于舞蹈神韵美的理解要从美学特征的角度去思考。

2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考虑到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我们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并积极开展审美教育,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到舞蹈技法,也能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首先,要在舞蹈教学中提出审美观的概念。要想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老师就要在课堂中提出审美观的概念,从审美观的建立入手,使学生建立正确审美观,并运用正确的审美观来指导学生的舞蹈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区分美与丑,使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审美观的真正含义。

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审美鉴赏能力,所以,老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鉴赏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明白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再次,要将审美教育同艺术教育相结合。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时,我们不能将审美教学孤立来看,而是要将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考虑,通过开展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使二者取得共同发展。从实际舞蹈教学经验来看,将审美教育同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是培养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

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审美教育的作用,要弄清楚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实现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共同发展。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舞蹈教学是审美教育开展的基础和服务对象

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舞蹈教学无疑是审美教育开展的基础,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发展环境。而开展审美教育,舞蹈教学是最终的服务对象。所以,我们对于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舞蹈教学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基础,审美教育为舞蹈教学发展服务。

3.2审美教育为舞蹈教学提供了艺术指导和美学参考

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其必要性,这主要是因为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审美教育为舞蹈教学提供了艺术指导,指导舞蹈教学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此外,审美教育还为舞蹈教学提供了美学参考,保证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3.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对于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关系的理解,除了上述的关系之外,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这主要是从二者的发展目标来考虑的,舞蹈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舞蹈的艺术性,从这一点来看,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4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开展审美教育,舞蹈教学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促进。从实践发展来看,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美学的发展

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于舞蹈教学的美学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不但促进舞蹈教学美学的发展,还使舞蹈教学的美学特征得到进一步的延伸。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美学发展。

4.2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审美观的建立

审美教育的开展,为舞蹈教学提供了美学指导,并指导舞蹈教学审美观的建立,使舞蹈教学的发展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从舞蹈教学中获得正确审美观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审美观的促进作用。

4.3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从审美教育和舞蹈教学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舞蹈教学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审美教育为舞蹈教学提供了发展指导。因此,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莉.论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审美教育作用篇3

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与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国内外不同风格、体裁与题材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提高大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理解与感受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视野。其次,音乐审美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有效的审美心理结构,使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能够感受到情感世界、现实社会、音乐作品中的美好事物。除此以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提升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数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一场音乐教学的革命,在这种浪潮下,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会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转变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使其朝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前进。

三、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丰富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与传统的文化理论课程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音乐大多倾向于讲解西方音乐,往往忽略了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乐曲的讲解。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只是欣赏单纯的音乐作品,但对于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内涵却鲜有介绍。通过加强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发现审美教学的弊端之后,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从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内涵的角度进行审美教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四、音乐审美教育推动了教学观念的更新

现阶段,高校的音乐教育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将教学重点放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于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其次,部分教师还存在轻音乐基础、重专业知识的表现,这些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都造成学生审美素质的缺失。部分高校学生表示,现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向学生罗列音乐作品,对于音乐内涵的讲解与体会少之又少。高校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审美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去理解一个音乐作品,教师由于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也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这都会推动高校审美教育的发展。

五、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审美教育作用篇4

一、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期间,审美教育没人敢提,爱美追求几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那时,中学生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扑克和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三、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审美教育作用篇5

审美教育本应该摆在基础教育核心位置上的,美育的有关课程,诸如美术、音乐、手工等也一直设置着,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工艺课,并未从美育的角度去定位和开发。这也同样是应试教育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根本区别的主要体现之一。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知识教育上,因为这样可以培养有用的人才。我们却忽略了一点,没有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方面去考虑。这里我想谈一下美育:

一、美育在农村美术基础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一些学校,“智育第一”、“一俊遮百丑”的倾向依然存在。在那里德育和体育总未完全到位,但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了,而美育却很少进入教育者的视野,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美育的有关课程,诸如美术、音乐、手工等也一直设置着,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工艺课,着眼于培养学生技艺和劳动技能,并未从美术的角度去定位和开发,致使农村美术基础教育受到了不该有的影响。

原因在于,我国一直实行着应试教育。艺术在沟通和形成各学科之间各种联系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认识整体、部分及相互关系;把握知识的核心,并系统化、全面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农村美术基础教育中也包括技能教育。

二、美术教育应该摆在农村美术基础教育的核心位置上。其实关于这个话题,前面已经有所提及。我国的美术教育是伴随着近代教育出现的,当初是为产业革命输送大批合格劳动者才被列入教育科目的。而我们现在面临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

三、如何将美术教育运用到农村美术基础教育的核心中去。有一种观点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是关于音乐、图画、手工劳作等技巧的培养。这种看法有明显的以偏概全之嫌,似乎音乐课就是为了培养歌唱人才,手工课就是为了培养劳动技能,把美育局限于培养具体技能技巧范围内,而没有从塑造新型文化品格这一更高层次上来认识美育的意义。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理解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文章末尾总结一下,美育需要得到重视和它应该有的地位。在过去五十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曲折过程,现在它迫切需要改变。

审美教育作用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作用;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一直以来,德智体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中,美育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2]。”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过去,很多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审美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始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审美教育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具有那么明显的教育目的和显著的教学效果等。但是,审美教育具有自身特别的作用。一方面,在长时间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教育中受到熏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还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审美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很多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下面我们就对审美教育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一)审美教育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包罗万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口,从美的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风光方面的,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有介绍艺术方面的,也有经典文学作品方面的等等。对于这些语文课文内容的讲解,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只是对课文的字词、段落以及思想内容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课文所体现出的美则很少关注。现在,把美育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打破传统的只从词语、段落等结构方面进行探讨,从美育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介绍,丰富了语文课文教学的内容,不仅给学生一种新颖感,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长江三峡》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自然美。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写的是作家乘船自重庆顺流而下,穿过三峡的沿途见闻与感受。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长江三峡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并且长江三峡的景色与作者胸中汹涌澎湃的战斗激情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充满着一种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光彩。教师从美育的角度来讲解这篇课文,使学生就像是欣赏一幅壮丽的三峡风光图,如同教师带领着学生游览了长江三峡一样,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到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由此可见,审美教育的介入,使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文结构方面的分析,还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各种各样的美,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

(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美,有利于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中包含有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等。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发现这些美,感受这些美,从而提高他们发现美、鉴赏美等审美能力。比如,在自然方面,朱自清的《春》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在这里,作者通过视觉、嗅觉、听觉、想像以及幻想等,把大自然写活了、把大自然诗化了。通过这篇课文,在美的自然中,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在社会生活方面,《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一个典型。在这篇课文中,文章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得到命令抗美援朝,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坚贞不屈的故事。课文通过一些战斗片段的介绍,把中国人民的英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在情感受到感染和共鸣,思想受到教育,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辨别善恶、美丑以及是非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等等。

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正如上文所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把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下面,我们就从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课文分析以及说写训练等方面把审美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在语文课文朗读中进行审美教育。

与数学、美术、舞蹈等其他课程不同,语文这门课程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在语文课程的众多特点中,语言美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由于语文课程具有语言方面的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语文的语言美。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一个语言美的典型例子。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些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4]”这里,作者运用叠字、比喻、通感等各种手法,通过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荷塘的月色以及月下的荷塘景色。学生通过朗读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描写的月色、荷塘之美,还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在语文课文中,诸如具有这样语言美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语文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

在语文课文中,不仅有语言美,还有形象美和意境美等各种各样的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意境美等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课文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通过教师对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这些美,鉴赏这些美。第一,分析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美。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美体现在字词的选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多个方面。这里,我们就从课文中词语的选择方面来说明。在很多诗词中,使用不同的词语,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的小事。但是诗中“敲”的使用,使这首诗变得别具韵致,从而流传千古。对于这首诗,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通过对“敲”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贾岛因为琢磨这个字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从而和韩愈建立了友谊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因为贾岛是月夜访友,即使朋友人家门没有门闩,莽撞地推门也不好,敲门可以显示出人的礼貌,也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经过这样一分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字的特殊含义和美妙之处,领略到语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第二,分析语文课文中的意境美。意境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了解了意境能够更好地解读课文,从而更好地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课文意境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意境美。比如,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对于这篇词,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着重对词中的所描写的意象进行分析,如藤缠树、树上落鸦、桥、桥下水、水边住家、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以及夕阳等,这些众多意象构成了一幅秋郊夕照图,这幅图向我们构造出了一个游子漂泊在异乡的凄凉意境。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这个意境,也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三)在语文写作中进行审美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增强他们的审美想象力。众所周知,在语文的写作练习中,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教师在对课文讲解之后,可以把课文内容的主题进行分类,从中选出一些文章,让学生对不同主题内容的文章进行仿写练习,在仿写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一些再创造,从而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对于我们前面所列举的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中不仅语言十分优美,而且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以及通感等多种表现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这两篇课文,对夏天、秋天、冬天或者某一景物进行仿写练习。在这个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借鉴课文结构、表现手法的同时,不仅会动脑筋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而且在他们描绘大自然的过程中,也感受和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又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中的蔡老师不仅外貌美丽,而且心底善良,对学生很慈爱,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教师在讲完这篇课文后,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同一主题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进行描写。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人的感受,而且在描写、塑造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审美观念等。由此可见,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语文写作练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时代环境下,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而审美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目前,在很多学校,已经明确把审美教育提上日程,审美教育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作为一个切入口,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课文朗读、课文分析以及语文写作训练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在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春民.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J].陕西教育(行政).2010(Z2):19-20.

[2]翁晓君.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应用[J].海峡科学.2010(07):56-57.

[3]郝云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5):61-62.

[4]徐艳娟.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3-15.

[5]任建利.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J].新课程(中学版).2009(06):26-28.

[6]赵丽君.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内江科技.2010(09):31-33.

[7]靳红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1(08):49-51.

审美教育作用篇7

【关键词】影视文化审美教育大学生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它是建立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交汇点上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类型,兼容了政治、经济、社会、哲学、法学、文学、教育等多种社会科学的深邃思想内涵。影视文化以其卓越的表现和传播手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影视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大学生培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审美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德、智、体、美作为教育的四个方面,各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方式,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2影视文化教育是高校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影视做为一种艺术,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一座桥梁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影视艺术是一门“既接近戏剧、又接近绘画、也接近文学,但这既不是戏剧、又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的“第七艺术”[1]。是具有相对时空结构的视听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开创和发掘出来的一门崭新的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独特审美对象。通过学习影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影视文化的理解。

2.2影视是一座大学生容易穿越的桥梁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当今社会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足以让其深入了解影视文化的便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的发达和电脑的普及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影视的发展让影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影视表现形式更为精彩绝伦,科技的运用更是给影视锦上添花。无论是内容的表达,还是画面的呈现,乃至故事称述的方式都足以满足大学生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影视文化教育的确是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2.3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方式中,影视文化独具特点

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音乐、美术、建筑、文学……,诸如此类可以诱发美的体验的事物都能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调动学生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而影视,从内容到形式都像一个大熔炉,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建筑、服装等等汇集在一起,同时激发欣赏着对美的感受,其效果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3影视文化的美育功能

3.1接受多重艺术熏陶,有利于提高艺术品味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审美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审美素质绝大部分来自于艺术的熏陶,而影视艺术正好是传播各类艺术的载体。一部电影电视剧,必将融入音乐、戏剧、文学、服装及人物整体造型、绘画或色彩等艺术元素。大量艺术性质的电影电视剧、还有高雅音乐、高品质绘画、工艺、建筑等的赏析评价,会使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接受到纯艺术的熏陶,逐渐提高其色彩感、节奏感、造型能力等。同时,电影电视也在传播和领导着人们的审美时尚,广泛地介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艺术,观看这类电视片,不仅赏心悦目,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时尚中所蕴含的社会因素、文化意味等,进而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使之转换成创造美的能力,自觉地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3.2愉悦身心,有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

影视是一门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优秀的影视不仅反映社会、观察人生,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喜剧片的幽默风趣、轻松愉快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开心大笑。笑还有宣泄功能,这对处于学习任务繁重或有其他压力时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剂舒缓药,缓解紧绷的神经,释放心理垃圾,促进心理生理的和谐发展。爱情片里的主人公绝大部分对爱情忠贞不渝,这些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对青春激扬的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看到爱情的美好,从而在心理上正确面对爱情。现在绝大部分的影视都会选择风景秀丽或场景特别的地方拍摄,这就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欣赏到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足不出户并能欣赏到名山大川,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让心情放飞、精神振奋,给人以愉悦体验。审美教育重要的一点是人格铸造,而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2]。

3.3扩宽视野,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幻片、动画片、科普片以及现在已广为普及的3D片等能够通过电子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使宏观和微观的科学世界以动感画面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现代科技在影视制作上的运用,又使现实中无法看到的景色、场景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阿凡达》中迤逦奇幻的景色,《侏罗纪公园》活灵活现的恐龙等让人明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人类智慧的熏陶,激发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4以影视人物为榜样,正面激励人心

优秀的影视作品里反映大量各行各业的积极向上的正面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精神、所作所为将会对观影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以此为榜样,做出一番成就。比如医学片里主角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可能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存在的价值。

4结语

总之,影视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大众生活,在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这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着大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而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如何引导大学生们观赏积极的、健康的作品,引导学生主动识别优良的和低劣粗俗的作品是大学美育者的重要职责。以此,让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审美教育作用篇8

关键词:审美教育;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的高校教育,在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大规模扩招,大规模投入,大胆探索教育改革、教育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教育大国不等于教育强国,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很多国家,在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只有北大第(42名)、清华(47名)勉强挤入前五十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在原因,有外部因素,内因主要是教育观念落后,精英教育与普及本科教育之间的矛盾,素质教育的空泛,高校毕业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外部原因,市场经济、信息化、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的碰撞、国外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就业压力、重名利思想等,造成了我们的高校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改革等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没有自己系统教育模式,使得我们的高校教育形式化越来越严重,求规模、重成绩,轻视思想教育,使得我们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多方面出现严重问题,道德滑坡,无理想信念,无爱国情怀,无奉献精神,无创新精神,问题的严重性令人汗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如何树人,树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树人,不仅是传授文化,如何做人、做有用的人才是根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问虽高,终难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实现理想的阳光雨露,是指路明灯,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有意识地培养。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所接触的生活环境、思想现状完全脱节,多靠《思想品德课》《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政策》等课程进行教育,考核方式也以背诵理论为主。然而我们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已经复杂化、多样化、信息化,各种自由化主义、功利主义、市场经济等影响,让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学习目标。因此如何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主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教育,主要指培养人格、道德、意志问题;二是政治教育,主要指法制教育、政治思想、国际形势等方面。现在也有很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著和论文,但大多关注的是政治教育内容,忽略了审美意识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梁启超对审美教育作出过很大贡献,并将美育纳入了教育方针来,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席勒认为政治上的改进要靠人格的高尚化,而人格的高尚化只能通过艺术。在当代的欧美各国,审美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上情况说明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备育人功能,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审美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我修养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运用自然、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方式,以达到净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与智慧为目的。从审美角度来看,审美内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内容是一致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同样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正能量,教人向善,净化心灵。

审美内容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者是互相补充,相互重叠,集中体现在艺术美方面。艺术美不仅仅只是指美术作品,它包含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影视作品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式。没有美的心灵,就没有美的理想,没有美的理想就更不可能有美的行动。

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革命家、领导人无不都是受到很好的审美教育,爱因斯坦一生酷爱音乐,出色的小提琴手,发现侠义相对论时,是在弹奏钢琴时突然迸发出灵感。他自己认为自己的很多科学成就是从音乐启发出来的。鲁迅一生酷爱版画,并把版画介绍到中国,使版画艺术在解放战争中成为了重要抗日宣传方式,为中国的版画发展做出来杰出贡献。诗人、学者闻一多最早其实首先是一位画家。诗人、文学家艾青同样有很深的绘画功底,曾毕业于国立湖南艺术学院绘画系。不仅是革命家、军事家,同样是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可见审美修养的提高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政治修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规范思想行为

有美的修养,才会美的心灵,有美的心灵才会有美的思想行为。现代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色情、暴力。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一定是自私、功利、无能的性格,更无从谈远大理想和抱负。

人的思想行为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长期接触的是社会阴暗面就会对社会对生活失去希望,长期接触负能量,就会使他们的内心也处于黑暗中,丑陋的心态只能产生丑陋的行为,他们的政治信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就会背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多是积极向上,反映的是正面人物、正面历史、正面社会形象、正面的情感表现、美丽的自然风貌,审美过程也是让人愉悦的,寓教于乐。我们小学课本的插图雕塑作品《艰苦岁月》,作者潘鹤,至今让我们印象极其深刻。他们乐观的性格,坚定的革命英雄主义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至今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南征北战》《刘胡兰》《雷锋》等老革命片子,其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们。人们英雄纪念碑上的“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等浮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无需解说,仅仅只是瞻仰,不亚于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多老革命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十送红军》等至今让我们耳熟能详,热血沸腾。可以说,很多60后、70后的爱国主义情怀无不是通过这些可视、可听的艺术作品,陶冶了我们的思想,让爱国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过程中自觉的爱家爱国,维护正义,维护共产党的领导。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中小学没有严格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政治教育,仅仅只是靠一些极少的艺术作品,就让很多人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现代的很多思想教育恰恰忽略来这方面审美教育,很多所谓的艺术作品娱乐性大于教育性,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让我们的大学生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享受、娱乐。行为上就不免趋向于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缺乏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3促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人生能否取得成功,执着、坚强、能力、平台等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起点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仅只是靠一小段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所能决定的,要靠长期的耳濡目染、切生感受来强化和固定,上课听懂了,不一定就能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明白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方向,才会最终确定人生理想,形成正确价值观取向。有效的高校审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教育就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个催化剂。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除了理论教育,培养美的心灵就得靠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如果从走进校门那一刻开始,审美教育无处不在,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能处处直观体现出来,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想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效的审美教育,一定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4审美教育有效传播方式

现代很多大学,忙于扩招、扩建,同时也受一些现代思潮的影响,审美教育无法跟上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没有正确积极的引导,审美教育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只有充分应用现代手段和平台,才能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至于走形式。

现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其实并非不够丰富,而是没有很好的指导和利用,比如教室文化,现代的教室大多以美观为主,几张相关专业的图片,或几张书法,学生板报已经销声匿迹,这些图片一挂就是四年,或几届学生都不一定换。学生基本上不会看。如果我们利用现代手段把形式多样的板报办得灵活多样,审美性、教育性、文艺性强些,耳濡目染,无形中学生就会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比如我们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及其他节日晚会,能在娱乐的同时,强化人生教育、爱国教育、审美教育,多些正能量的宣传,也会起到课堂上理论教育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学校的学生团体,也应该有具体的指导思想、指导教师,除了学习以外,多些为学生服务的审美娱乐活动。比如,摄影协会,不要只是拍摄风景,更多的拍摄出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的图片进行展览,不仅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我们的几千年的传统文明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开设一定形式主题的课外影视欣赏课、影视教育课也是很好的审美教育方式,不仅减少了学生一味的上网、外出娱乐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会在这些影视欣赏教育中提高。多举办一些直观的艺术活动,让更多更好的名家、名画进校园,学生的艺术修养、品味就会不断提高,相信会比那些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会有效果。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思想政治教讲座,学生多在打瞌睡、玩手机,学校报纸、刊物除了宣传一定的学校重大事件及论文以外,也应该有一定的版面进行审美教育。校园网络也应该多些审美内容,多些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形式丰富多样化,学生也多点浏览的兴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明教育等内容,教育方式同样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现,会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比如《环球时报》2014年1月4日的报纸,用整版刊登了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制的《当代中国二十四孝行》剪纸,宣传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就很生动、形象、简明而又较能触动人们心灵。以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多于娱乐,学生的接受信息渠道单一、思想单纯,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矛盾不是很突出。现在就不一样,现在是娱乐多于教育,学生思想复杂,接受信息多样,没有强化和正确引导,就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我们也应该很好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走进历史、走进民族文化、走进艺术殿堂、亲近自然,而不仅仅只是能力实践,修养提高了,思想自然得到升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教育,通过考试能完成的,必须多形式、多渠道的引导和强化,必须紧跟时代,把握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审美教育有效出传播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更好的重视,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仓山.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审美教育作用篇9

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且受高校单一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审美意识缺失、审美境界不高、审美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高校要重视审美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将审美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一切环节,丰富审美教育的内容和范围,真正提升大学生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等审美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审美教育;对策

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类和谐发展美好理想的重要途径,关系到现代人人格素质的构建和培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在谈到学校教育时就提到了美育的内容。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审美教育书简》提到,审美教育是使人性完整的解决方法,是完美人格的理想途径。当前人类面临着种种生存和发展困境,审美教育对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确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审美教育作为审美育人的主要学科,主要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学生完整人格塑造,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审美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要想全面改善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就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本质和性质,深入探讨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何为“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系统理论虽然诞生于18世纪的德国,但是审美教育思想却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狭义的审美教育主要指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的审美教育则指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等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的教育,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达到陶冶人情操、美化人心灵、完善人行为举止的目的。实际上,审美教育在学术界并没有固定概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的一种非强制、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超越性、综合性、实践性,是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且不能被其他教育形式所代替的。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必须要放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够真正检验和发展审美教育的理论。大学生审美教育就要将对审美教育的考察放到大学生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对象的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达到提高受教育者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审美教育从理论上讲,从属于美学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美学理论。它是运动的美学,注重的是应用和方法,所以从实践上讲,它又属于教育范畴,必须应用于审美教育实践中,在实践中发展审美理论,同时用发展的审美理论指导审美实践。审美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情感人、以美怡人,审美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审美体验的过程,这使审美教育区别于艺术教育和品德教育,强调的是审美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投入,体验审美过程,从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力,提高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创造力和美化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能力。总之,如马克思所言,按美的规律来造型,审美教育就是要按照审美教育理论来指导审美教育实践。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大学生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审美化,主要任务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力,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形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这一学科既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超越性,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审美需求的增强,其深刻性和重要性也必将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二、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缺失缘由

审美教育是区别于大学生德育和智育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是相对弱化的。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有很多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一些大学生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考级和考证上,不重视其他方面素质的自我提升,从而导致了自我审美素养的不足,限制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一些大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单纯地重视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处于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审美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等课程上,受众范围较小,而且没有针对审美能力和审美体验的系统化课程。另一方面,在教育模式上还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大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空间较小,不利于大学生审美力的提升,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灵气,直觉和领悟能力较弱,分析问题僵化、模式化,迟钝刻板。目前,很多高校审美教育形式化程度高,实质性内容少,不能起到提升大学生鉴赏力、感受力等审美力的作用。强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标,要实现以人文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改善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

三、应对高校审美教育缺失的对策措施

对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高校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高校作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主体,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体会美、实践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力,实现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必不可少

高校应当给与审美教育必要的重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赋予审美教育以独立的地位。美育是人类文明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课题,如我国先秦时期的礼乐教化,孔子提出的“六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音乐作为“城市保卫者”,都是倡导美育的体现。但是随着科技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受经济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冲击,对精神文明及艺术方面的教育造成了极大冲击,导致美育的削弱,不利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美育的价值必须在当代社会得到充分挖掘。大学是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人格塑造、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高校在学生教育上强调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强调为学生就业打基础,没有充分利用审美教育的作用,达到提升大学生素养的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树立审美教育意识,用科学的审美教育理论指导审美教学实践,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目的。

(二)审美教育应以艺术教育为途径和内容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段虹认为“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所以,抓住艺术教育也就抓住了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此外,艺术教育是最集中、最典型的审美活动,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形式表征,大学生审美教育要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和内容,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淡化艺术的专业教育,提高普及型艺术审美和艺术体验的教育,通过开展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活动来达到引导大学生体悟、欣赏的艺术审美目的。如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电影、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绘画欣赏课程,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提高作为审美主体对艺术的感知度,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完善人格的目的。高校要尽可能营造一切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条件,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尽可能地通过艺术类知识来充实学科教学,开通一切艺术通道实现对大学生艺术潜质的培育和挖掘,从而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对大学生审美力和人格素养的提升。哈尔滨师范大学更是将艺术教育融入审美教育中。2016年5月为庆祝中法文化之春,哈尔滨师范大学邀请法国儿童插画家和作家本尼迪克特•嘉提艾到校进行讲座,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这实际上体现出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和追求。在艺术教育中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涵养,对提高大学生感知力和鉴赏力等审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可以看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三)审美教育要贯穿教育的一切环节

“美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一,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教育应当贯穿学校教育的一切环节。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教育环节都应当融入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创造美的教育境界这一共同追求。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生体验,将审美教育的过程贯穿于专业学习之中、贯穿于课内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是要改变高校的教育模式,优化审美教育课程的设置,增加审美教育理论课程,建立起审美教育系统化、长效化教学机制。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要将审美教育与应付考试挂钩,而要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升华,使学生通过学习浸润到人类伟大的艺术成果和思想成果中,接受熏陶和感染,提高想象力、鉴赏力、创造力,将美的享受和体验,外化为良好的形态举止,内化为高尚的情操修养,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审美教育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大学校园,应当进一步扩展审美教育的视野,将审美教育从校内延伸至校外。这就要求高校在社会实践方面增加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安排,如组织大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音乐厅等艺术氛围较浓厚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审美熏陶;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古迹、自然人文景观,赋予美育活动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使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得到更深刻、更生动的审美教育。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平台,传播艺术知识、审美理论等内容,使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做到“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联通”的审美教育模式,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见,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场所、方式、途径有很多,高校应当综合各种渠道,更加广泛地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审美教育作用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审美教育是提升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一条有效途径,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方法中寻找完善审美教育的研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学所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对没有那么重视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需要拓宽审美教育的途径,不断地来完善日常审美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中只是教师在讲授一些课程的时候,穿插着使用一些审美教育的内容,这些审美教育的内容往往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对于学生语言的审美,还需要培养学生环境的审美、意识的审美。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审美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来总结教学的经验,将这些审美的意识以及审美的意图贯穿到学生审美的全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培养的功能。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从教师的角度来重视,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举止,教师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应该不断地来发挥教师的榜样的力量,让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主导的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审美教育的作用。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充当学生知识储备库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在回答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回答学生问题过程中的一些审美语言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学生的真正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2.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师在讲授一些课堂的时候使用相对优美的语言,而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来增加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一些阅读的材料当中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种审美教育的培养,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够将这种审美能力提升起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课程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还需要教师在选择一些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多发现一些能够增加审美能力培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3.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时候,应该多去记忆那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文章,只有将这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文章使用好,才能够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审美意识,从而在长期的语言积累过程中达到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不仅仅需要语文教师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还需要学生自身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完善。让这种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