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十篇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十篇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18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1

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2019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刚才,各县(市、区)建设局汇报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交流了好做法、好经验,也反映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讲得都很实在,很有启发意义。为加快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使命感

近年来,全市建设系统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从推进工作力度上看,各县市区建设局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请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出台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人民政府或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标,为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孝南区、X市、市高新区、市临空区建设局在此方面抓得早、抓得好。

    二是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看,各地能够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年X月X日,市人民政府批准了《X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为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供了示范;2018年3月20日,X市人民政府批准了《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0);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已报请市政府批准;X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征求意见,设计单位正在修改完善;X正在着手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总体情况来看,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均已启动,但离省人民政府要求“2020年10月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请没有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地方抓紧完成。

    三是从技术支撑方面来看,市海绵办编写了《X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汇编了《海绵城市建设文件汇编》、制作了《海绵城市建设宣传画册》、成立了《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海绵城市专业技术培训。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从项目示范建设来看,一方面,X市重点推动以X公园片区为核心X平方公里X海绵新区和市临空经济区X个示范区建设。X公园在2018年XX特大暴雨的严谨考验下,X主城区无内涝灾害发生,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另一方面,按省住建厅要求,筛选了2019年“十大”海绵城市工程项目,面积达X平方公里;确定了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面积达X平方公里;拟定了“十四・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共计X个建设项目,总投资X亿元,确保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X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果。

  五是从ppp融资模式来看,X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ppp融资模式,成立了市政府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财政局、发改委、人民银行、金融办、法制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市海绵办、市财政局的共同努力下,市临空经济区投资规模为X万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X省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为我市海绵城市ppp融资模式提供了示范。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城建系统的重大任务,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工程。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要消除“海绵城市建设成本高”的误区。据初步统计:改造项目增量成本为每平米X元,新建项目增量成本每平米X元,但通过优化设计,有些项目还会节约成本。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二、落实责任,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目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所有城市和县城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县城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城市水系和山林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各地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空间格局,明确细化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工作目标。在工作目标的制定上,要把“五水共治”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中,改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通过全流域管控、全方位定标、全过程植入、全域性铺开、全社会参与、全链条跟进,让海绵城市这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得以快速落地、快速推进。

(二)严格执行规划。在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局面。要将低影响开发系统融入到园林、道路、广场、小区、节水、再生水利用等建设之中,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出来,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的。

(三)狠抓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切实把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各地要坚持专项检查与日常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纠正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切实把海绵城市建成样板工程,放心工程。

(四)总结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涌现出一大批优质样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如市中心城区的XX等工程项目。市海绵办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树立一批“经济适用、绿色美观”海绵城市样板项目,形成项目案例,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应用,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五)强化督导考核。市海绵办将按照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对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各在建工程项目要开展自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确保在建项目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各县市区建设局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检查工作,督促、指导在建工程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市海绵办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导,对主管部门不履行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职责者,将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不履行海绵城市建设责任者,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诚信记录。

三、完善措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一)压实工作责任。省政府已建立了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督查考核制度,今年X月份到X开展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各县市区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按照定机构、定目标、定项目、定主体、定责任、定工期、定序位、定机制的管理方式,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实行“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管理。市海绵办要牵头抓好此项工作,督促各地圆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县两级政府都已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切实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到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图设计、施工许可、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系统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三)多方筹措资金。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年度城建计划,在年度预算中优先安排。二是要主动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用好相关优惠信贷政策,争取长期稳定、成本较低的贷款资金。三是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各市要抓好项目整理打包,明确项目边界,引入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专业企业,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和运营。要探索解决引入社会资本的瓶颈,让企业有利可图,按约定及时支付相关费用,实现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优势的叠加扩大效应。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沈阳市海绵城市水弹性城市

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89-01

“海绵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在应对大规模降雨带来的灾害以及水资源的供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过程中,能够吸水、蓄水、净水,需水时可以将存储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的城市雨水集蓄与利用系统[1-3]。沈阳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重工业城市之一,城市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沈阳市地处我国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雨量大而集中,秋、冬、春季干旱少雨,合理利用降雨等水Y源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创新城市雨水再利用理念,完善城市雨水合理再利用的政策法规与实施办法,创建适合沈阳市的雨水再利用的技术与方法,为沈阳市乃至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1.转变城市建设理念

转变原有城市建设中只注重开发的强度而不注重生态环境转变为以生态环境约束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转变原有城市生态环境单靠“治理”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统筹设计”的建设模式。从源头减少雨水的径流量,提高地表的渗透率;径流过程中设置滞留带延缓径流洪峰,从而降低降水的排量;对集蓄的雨水进行净化、治理,提高雨水的再生利用率;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绿地、城市水面进行统筹设计,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2.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2.1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的原则

在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以优先选用自然渗透、自然集蓄、自然净化为原则,提升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并在需要保护的重点生态区划定红线,重点加以保护。海绵城市在实现城市排水防涝、实现雨水的再生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外,还需考虑依靠排水系统排放过量的地表径流,保证城市安全。

2.2因地制宜的原则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根据规划区域水文特征、人文特征、地形条件、水生态保护要求等不同,合理制定建设目标与控制标准,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海绵城市。

2.3建立与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运营过程涉及到国土、环保、建设、交通、市政、园林、财政等诸多部门。然而,目前各行政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协调的现象时而发生,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建立起与之适应的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城市的国土、建设、环保、市政、园林等各行政部门能够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统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职能。

3.资金保障

政府可通过多渠道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如:私有(私营)小地块的开发建设中,要明确开发商的责、权、利,鼓励私营(有)业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市政及公用设施建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尽可能引入社会资本,多方筹措资金。

二、“海绵城市”体系框架的构建

通过调研沈阳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文、地质、径流等状况,综合分析我市径流总量与防洪排涝间的关系以及我市蓄、排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我市雨水可调节空间,制定城市径流控制方案与控制目标,进而构建城市雨水集蓄系统构建方案与技术框架,并确定我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城市集蓄水系统的构建方案,包括:渗水系统构建、滞水系统构建、蓄水系统构建、净水系统构建、排水系统构建、用水系统构建等。

1.构建城市渗水系统

从源头削减雨水的径流量,初步净化雨水径流过程中的污染,改造或建立高渗透率的自然路面、透水路面,建设绿色屋顶等。

2.构建城市滞水系统

滞水系统可实现延缓径流作用,如生物滞留带、下凹绿化带等。

3.构建城市蓄水系统

城市蓄水系统可实现收集积蓄雨水、降低径流峰值流量的作用,为雨水的再利用创造条件。城市蓄水系统可包括蓄水池、湿塘、城市水体景观、地下雨水调蓄系统等。

4.构建城市净水系统

通过整治城市河道、建设河道沿岸生态缓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减少雨水径流与收集过程中对雨水的污染,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雨水利用效率。

5.构建城市排水系统

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将雨水径流高峰时期超过集蓄能力的雨水通过排水防涝设施、水系河道排出,避免水患发生。

6.构建城市用水系统

将集蓄的雨水进行再生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6-34.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海绵城市对策思考福建省

继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之后,在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审查中,福州排名第一,成功地成为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对于福州这样一个逢雨必涝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更是势在必行。

一、海绵城市新概念

海绵城市这个叫法源自于业内和学术界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用海绵来描述一些具有吸收能力的城市,这几年更是用海绵这个概念来形容城市或土地具有吸收调节能力。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形容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降雨的一个系统,意思是有雨水的时候,城市就如海绵吸水一样,可以对雨水进行接受、保存、过滤,并使雨水更加干净,这样就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自然补给,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干旱季节里,通过排放地下水库的水,达到缓解干旱、补充城市水资源的功能。

原有的城市设计的雨水排放,主要是采用排水管和集中污化处理的方式来处理雨水。新型海绵城市更注重于采用多种方式排放回收雨水,比如采用绿地排水沟、凹式绿化带和其他更自然的方式来促使雨水的快速消散和回收利用。因此要积极促进城市建设绿色环保建筑,绿色环保建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基石。从每个小区开始,建设各种下沉式绿化带和雨水排放花园,房屋屋面也可以设置排水收集系统,同时辅助建设各种小型储水装备,这些都有助于促进雨水的排放回收,达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的目的,总之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把整个城市建设得更为绿色环保,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二、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对策思考

(一)制定适合我省特色的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架构,因此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从整个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具体的财政税收政策、还有整个行业产业的管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甚至到技术人才的培养,整个社会的参与程度等等都需要通盘考虑。海绵城市建设很有发展潜力,但是必须要有具体政策和实施措施支持,否则这个工作难以开展和维系。所以要借助水资源管理体系改革机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首先进行水资源的调查和立法工作,进行汇总总结之后,积极构建整个水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政策方案,可以从如何实施保障、如何划分责任、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进行制度管理这几个方面着手,建设完善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要从立法规划指导的基础做起,建立水域管理法规体系。省级管理应当抓住海绵城市建设概念,对全省的湖泊、江河流域、森林水系进行范围标识管理。各级县市要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来指导城市建设规划,根据这个整体建设规划制定具体目标,在城市建设中留足生态透水绿地,尽量减少硬化地面,保护好城市的原生水生态系统。我省应以国家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为指导,制定出一套符合国家标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与之相适应的是要制定适当的政策鼓励建设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在建筑行业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新型的建筑材料,努力培养出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新兴产业和先进企业,实现城市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改善城市居民和城市水系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

(二)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扩张速度很快,同时城市的地面硬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约束,可以采取措施逐年减少硬化地面,同时根据这个措施制定一个相应的年化指标,并且每年进行考核。对发展中的农村也要进行地面硬化指标管理,避免在城镇化工程中盲目加大地面硬化程度。

福建城市比较多丘陵、山脉,城市水系发达,因此疏通河道尤为重要。利用自然下沉式绿化带可以尽快疏散雨水,因此可以在城市多建立下沉式的绿化带或者绿地。完善城市下水道建设,城市下水道被称为“城市的良心”,因此看不见的隐蔽工程尤为重要。我们大多数城市的下水道建设很落后,所以可以在城市建设地下管廊,铺设大直径管道排水,同时铺设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广播电视等等市政部门的专用管道,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开挖路面,同时提高了消防抗灾能力。

(三)引入创新技术为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因此有必要引入创新技术进行城市建设,如在污水处理问题上可以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可以采用一些生物净化的办法,或者通过对雨水的过滤来净化雨水,达到雨水回收的目的,可以建立一些制度来实施。对城市污水的处理也要尽量要就近处理。因此,有必要建立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利用城市的建筑屋面、道路排水、以及城市的各种绿化地带、还有公园绿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回收利用,同时把原有的城市水系重新恢复,比如城市原有的内河、水渠、池塘、湖泊,都应该重新修整重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同时要注意对城市的地下管网进行维修检查,避免因强降雨或者其它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推广这些新技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地下水资源,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从而改善整个城市的水资源状况。

因此要建立全民惜水的社会环境,让大家都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从立法上开始建立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规范节约使用的制度,同时要鼓励大家有全民监督的意识,让大家都参与到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的事项中来,甚至从水资源的规划开始就应有专门的组织监督建设,除了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还可以引申出相关的亲水产业和亲水文化,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四)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除了财政补贴的支持外,应当大力利用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可以向社会市场融资融券,比如发行中长期债券,采用ppp模式,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要对现有的城市投融资模式进行创新,政府对这些公共项目的建设除了进行政府投资外,也可以对社会资本进行引导进入,政府加强监管监督,促使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完成。

(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设有福建本土特色的海绵城市

国外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相当多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例如在英国这个比较缺水的国家,政府就鼓励建设各种雨水收集设施,同时也注意提高大城市的排水能力,政府积极鼓励市民们在各家各户的屋顶上花园里建设各种雨水收集设施,对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也建设雨水收集设施,这些都可以很有效地解决他们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问题;法国是一个降雨比较多的海洋性气候国家,因此他们更注重对洪涝灾害的防治和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使用,因此他们更注重对城市的海绵化建设,只有把城市建设成了注重生态循环的海绵城市,才能解决了洪涝灾害又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日本是一个绿色国家,东京这个大城市就遍布各种公园,适合各种需求,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绿色空间,日本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可以长期有效的保护这些绿色空间,大量的绿色空间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还极大地保护地下水资源。这些经验对我们都很有实际借鉴意义,我省在建设海绵城市中,可以综合考虑参考这些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有本土特色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肖化顺.城市生态廊道及其规划的理论探讨[J].中国林业调查规划,2015.2.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4

栖身板房区内两年多的上万名北川老县城灾民,希望搬进新城,但在遭受汶川地震后,这些灾民普遍经济窘困。通过购买安置房回归正常生活,对他们来说存在实际困难。而县政府将山东援建的安置房出卖,其合理性亦遭受灾民质疑。

此外,北川县政府以办理房产证为条件,要求灾民无偿捐献老城物权亦引发民众不满。

追溯矛盾根源,作为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县和惟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即使北川县融资40亿元,其重建仍面临逾20亿元的资金缺口,这相当于地震前,当地几十年财政收入总和。

北川县政府官员证实,之所以要求灾民购买安置房,其所得主要用于偿还贷款。按照北川县政府的计划,新县城安置房的最迟入住时间为2011年1月11日,板房区亦会于当月底开始拆除。

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重建主要任务”的背景之下,北川面对的矛盾,折射出中国灾后重建基金分配机制僵化、以及相关制度缺位的现实。

买房才能进城

永兴板房区,是灾后北川县的临时安置点。于2008年10月由上海援建,高峰期时安置灾民3万余人,其中包括北川老县城灾民上万人。地震后,多数年轻和中年灾民陆续外出打工,仅有一些孤寡老人、伤残群众住在板房区。

2010年以来,一些灾民从外省打工返回,在板房区内开设网吧、小饭店、零售店,或开“黑出租”,月均收入不足千元。此外,受地震影响,部分灾民至今背负着银行或私人债务,少则数万元,多者上百万元。

北川老县城原有的3万余人口,主要依靠农业、畜牧或商业谋生,户均年收入上万元,生活尚算殷实。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老县城居民伤亡过半,其中遇难、失踪者达2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

北川为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也是汶川地震中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的县,最终亦成为地震灾区惟一异地重建的县城。

经几度选址,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北川新县城选址,确定为安昌镇以东约2公里处。2009年6月开始,作为援建方的山东省,投入3万多人力启动建设,针对灾民的安置房亦在规划之中。而北川老县城遗址则用于接待游客。

北川新县城距永兴板房区30多公里,新城近期建设用地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用地7平方公里。经过15个月的建设,北川新县城主体工程于2010年9月25日正式移交北川县政府。

10月初,北川县政府将《北川县老县城建成区入住新县城居民安置办法》(北府发【2010】42号,下称《安置办法》)下发至永兴板房区。

《安置办法》规定:有房(在老城建设区内有自有产权住房)有户(户籍在老县城建成区)灾民,按照每平方米600元的救助价申购安置房。三人以下家庭户均可申购90平方米新房,四人以上家庭按人均30平方米申购安置房;对有房无户灾民,按每平方米800元的优惠价申购安置房,申购面积与有房有户者的标准一致。

此外,《安置办法》还提到,如果三人以下家庭申购的安置房面积不足90平方米、四人以上家庭申购面积不足人均3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601元的成本价减去救助价或优惠价,给予货币补偿。如申购面积超出规定,超出面积要按成本价来补足购房费用。

此份《安置办法》的制定者为北川县政府,绵阳市政府仅为其作出指导意见,《安置办法》主要依照四川省2008年印发的《汶川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方案》,以及绵阳市政府印发的《绵阳市政府关于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意见》制定。

其中,安置房每平方米1601元成本价,是根据四川省相关规定,由北川县物价局、房管局与财政局联合认定,包括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十项构成。主管灾民安置的北川县副县长王玉梁称,每平方米600元与800元的救助价和优惠价,是综合参考了其他灾区的安置价格,另考虑到北川灾民实际情况制订的。

据北川县政府初步统计,《安置办法》共涉及老县城灾民1.5万余人,4500多户。

此《安置办法》并没有将有户无房的灾民包括在内,此类灾民约占老县城全部灾民的20%左右。北川县政府人士表示,针对这些灾民的安置办法将后续制定。

灾民质疑安置房政策

北川很多灾民在地震后重新组建了家庭,新家庭成员较多。比如北川老县城曲山镇新街村灾民余迁的妻子在地震中遇难,此后他重建家庭。目前,余迁需照顾三个子女,五位老人,还有妹妹家的两个地震孤儿。

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所需购买安置房的面积亦相应增加,而购房款就成了灾民的沉重负担。按三人以下家庭估算,申购新房的费用,包括缴纳的每平方米40元管理费,后续通水、通电和通气,以及简单装修费,大约需要花费10万余元。家庭人数越多,其所付出的购房款亦相应增加。

仍住在板房内的很多灾民表示,安置房的申购价格虽然并不算高,但对于他们而言,所需的资金仍难以承担。

依照北川县的政策,灾民可通过县政府下属的北川县羌禹信用担保公司,向银行申请最高限额5万元、最长期限不超过五年的贷款。贷款享受三年的财政贴息,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及第三年根据贷款方与金融机构约定的还款比例相应贴息。三年后,贷款利率恢复正常标准。

对此,灾民普遍反映,即使有贷款支撑,仍很难顺利购买安置房,“上楼后,意味着多数灾民在原有债务基础上,再增新债,五年后全额偿还贷款依然困难。”

“灾后两年多来,很多村民没有稳定收入,只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存,好在有国家一些补助款保障基本生活。现在要花钱上楼,我们去哪儿挣钱、借钱?即使贷款,以后如何偿还?”永兴板房区临时管委会茅坝村村主任朱华军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其他灾民的顾虑。

此外,依照目前政府统计的4500户灾民,按户均10万元计算,申购房款共约4.5亿元。经北川县政府官员证实,这笔房款的未来去向,主要是用于偿还政府贷款,灾民对此颇为不满。北川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声称,灾民的安置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其中北川老县城灾民安置房的成本价近10亿元,其中有近7亿元是由山东全资援建,剩余部分则由北川县政府通过贷款承担。

2010年9月底,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工程整体交工后,新城内的安置房已建设完毕。老县城灾民认为,他们将要缴纳的申购房款已由山东省援建方支付,而不应再付钱给北川县政府,“即使交钱,也应交给山东,而不是北川县。”

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援建工程已交工,山东援建主力队伍已于11月初全部撤回,双方今后进入资源整合、谋求合作的阶段。对于新城及安置房,山东仅负责后续维护保养,但不会参与具体安置及管理事务。这位人士还称,此前已听说北川灾民安置争议,但他们没有权利干涉,亦不便发表意见。

老城物权捐赠争议

依照北川县政府的安置政策,政府鼓励老县城灾民无偿捐赠老城物权,灾民如持有《捐赠书》,其购得的安置房可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并免缴土地出让金,不但可节约税费3万余元,还可与商品房一样,进行上市交易和抵押贷款。

但北川灾民认为,捐赠政策变相抬高了入住新县城的门槛,成为申购安置房的附加条件,因而拒绝在《捐赠书》上签字。北川县副县长王玉梁表示,按国家规定,安置房属于经济适用房,五年内不能上市交易,灾民只享有有限产权。“我们考虑了北川老城灾民的实际困难,才制定这种优惠政策。”王玉梁对《财经》记者说。

北川县政府对捐赠政策解释为:“为老县城的遗址保护和纪念馆建设贡献力量……可较好地解决老县城冗繁复杂、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是解决老县城遗留问题的最好办法。”王玉梁表示,捐献系自愿、而非强制行为。

10月27日,近300名北川老县城灾民前往绵阳市政府上访,要求政府能对老县城内的物权给予补偿。灾民认为:“老县城遗址对外开放之后,名义上虽不收取门票,但实际上要求游客必须缴纳12元费用,在节假日一天便迎来游客数万人,这样的收入十分可观。”当日,北川县副县长王玉梁与灾民代表座谈,会上双方意见未能达成一致。次日上午,灾民再度上访,仍未得到明确答复。

10月29日上午,一些灾民试图返回北川老城,却在路上被县政府派人拦截。

因多次与政府方面交涉无效,超过半数的灾民“接受现实”,陆续签订无偿捐赠协议,但仍有部分灾民拒签。

绵阳市副市长、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告诉《财经》记者,对捐赠政策意见最大的灾民,皆为在老城内财产数量较多者,而且多有银行欠款或私人债务,经大忠坦陈,目前还没有政策将这些债务核销,这是毋庸回避的现实。他认为,应首先将多数灾民的基本居住问题解决,再考虑解决物权捐赠争议。

全国律协行政法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认为,虽然老城灾民的包括房产等财产由于地震导致灭失,从而不具有财产权,但北川县政府应对老城土地使用权予以补偿。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第58条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应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对此,北川县政府官员却表示无奈,“在没有确切补偿标准的情况下,补多少才算合适?北川从哪儿弄到这笔钱?”

财政缺口根源

安置房争议事件背后,暴露出的是北川县灾后财政尴尬之局。

据经大忠介绍,北川新县城的建设总预算为153.7亿元,目前仅建好的新城主体便已投入120多亿元。这部分建设资金包括:山东援建投入的100多亿元总资金中,有44亿元用于新城建设;中央灾后重建资金中的4亿余元;特殊党费中的8000多万元;社会捐助总款额中的4.2亿元,以及其他专项资金。其余的资金缺口由北川县政府自行解决。

北川县政府的《新县城工程建设费用汇总表》显示,截至2010年7月30日,新县城建设资金缺口为30.3亿元。

在2010年2月4日的北川县人大会议上,县发展改革局局长李正林作年度报告时透露,按灾后重建中期项目调整规划,全县估算重建总投资236.47亿元,预计可到位资金172.65亿元,重建资金缺口为63.82亿元。

经大忠对《财经》记者表示,北川政府主要“通过建立融资平台”筹集资金。据绵阳市财政局相关人士透露,北川县共累计向金融机构贷款40亿元左右。以此估算,北川县重建资金的缺口仍有20亿余元。在北川的重建资金缺口60亿余元中,新县城建设的资金缺口约占一半。

资金缺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北川目前已有部分县重建项目的工程款遭到拖欠。北川县政府人士证实,在2010年9月25日的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交工仪式当日,曾有工程队计划索要工程款被阻。该人士坦言,“如资金问题不解决,灾后重建问题会影响灾区社会维稳。”

错失申报时机

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共包括以下几项:中央财政拨付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下称中央重建基金)、灾区省级财政比照中央建立的重建基金(下称省级重建基金)、对口援建资金、特殊党费、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地方自筹费用等。

其中,中央重建基金为灾后重建资金主要来源。

在汶川大地震中,绵阳市共有九个重灾区被纳入到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其中北川、平武、安县三个县为极重灾区,江油为参照极重灾区,其余是重灾区。绵阳市副市长、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对《财经》记者介绍,北川在地震中受灾最重,除了县城需要异地重建,县内另有五个乡镇异地重建,两个乡镇全拆全建,恢复重建任务最重。

但是受灾最重的北川,得到的中央重建基金却仍有限,只占绵阳市所获中央重建基金的不到13%。

“在中央重建基金这个固定的盘子里,一些受灾程度较轻的灾区得款很多,如此分配对北川并不公平。”一位北川地方官员说。

在北川县官员看来,重要项目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进入国家总体规划,是北川重建资金缺口之根源。

汶川地震后三个月内,各灾区上报重建项目以及资金预算,国家发改委统一编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此亦成为中央重建基金的分配依据。

北川县发改局纪检书记王颖如对《财经》记者说,北川最初申报重建规划的预算额是154亿元。待到2009年11月北川进行中期评估时,重建总投资预算增长至227.44亿元,而根据2010年10月北川县灾后重建和建后管理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总投资预算进一步增加到279.91亿元。

北川重建规划几经调整,所需资金之间上百亿元的差额,这主要缘于总投资153.7亿元的北川新县城的建设,由于新址确定时间晚,而未能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在2008年8月初对外全文公开征求意见,而北川新县城则在2008年底才完成选址,2009年3月完成规划,5月完成拆迁继而正式开工。

正是由于错过了进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时机,尽管北川从山东方面获得44亿余元的援建资金,以及一部分中央灾后重建基金、社会捐赠以及专项资金,新县城的建设仍有巨额资金缺口。

此外,根据《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除中央重建基金投向三省灾区的3000亿元以外,重建资金总需求约1万亿元的70%需地方政府投入、对口援建支援、社会捐赠、城乡居民(企业)自有和自筹资金、各类贷款的市场运作以及创新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周法兴表示,截至2009年底,省财政已筹措和下达省级重建基金177.46亿元。

而这些资金的分配并未向北川倾斜。据绵阳市财政局投资管理科副科长朱雪梅介绍,截至2010年10月,绵阳市共获得四川省重建基金27.44亿元。数据显示,这些资金分配给北川县的仅有1.7亿元,分至其他地区依次为江油市5.96亿元、安县5.26亿元、三台县4.8亿元、盐亭县1.8亿元。

僵化的分配机制

虽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动至今,相关项目历经了多次调整与重新评估,投资预算亦有改变,但中央与省级灾后重建基金已确定的各灾区分配资金数额,并未随之调整。绵阳市财政局相关人士介绍,灾区规划调整后,得到的重建资金总数额不变,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在项目之间进行适当的资金微调,已有的资金缺口因此无法根除。

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看来,北川所面临的矛盾“本有条件和机会进行调整”。马海涛认为,北川县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实际建设情况与初期申报项目差异较大,但随着后期规划的逐步完善调整,如通过重新预算等方式,重新调整基金的分配数额,制衡各灾区之间的差异,进而可会缩小北川重建资金缺口。

马海涛表示,此类问题的核心在于重建基金分配机制过于僵化。此外,地震后,中国制订了多个针对重建基金管理的办法,但都限于短期的应急考虑,由此也暴露出中国在灾后重建上的立法空白与制度缺失。

马海涛认为,这次事件应当引起国家对于制度体系的思考,可具体体现在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比如在转移支付机制上,尤其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应该更为灵活。另外,由于中国在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方面的经验不足,那么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将重建任务“放缓放稳”。从北川的困境之中,还应有另外一个启示:中国应当加强危机管理的意识,并体现在专项资金、财政预算等方面的管理方式上。这种方式不应局限于地震灾害,还应当包括其他方面的重大自然灾害。北川的问题仅是灾后重建事务中的特例,但若没有足够反思与总结,此后类似情况难免再度发生。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也表示,就灾后重建的资金使用上来看,钱总是要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但由于中央重建基金属于灾后应急范畴,就是因为应急,基金的运行和使用在面对灾后重建这样庞大的工程时,难以做到完善。两者之间的矛盾反映出现实的重建需要与应急制度脱节。即使是北川当时因为客观原因忙于救灾,导致申报项目时漏项,但接下来理应得到弥补。

杨志勇认为,正是由于制度安排上的缺失,县政府要求灾民申购新城安置房,以图填补财政缺口,可视为地方政府的“病急乱投医”之举。

迫于资金缺口的现实压力,北川、绵阳两级政府的发改委(局)与财政部门曾多次上报相关部门,争取外力支持,目前尚未得到明确回复。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5

为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以创业促发展,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市政府印发了《绵阳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绵府办发〔2009〕43号),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贯彻落实,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加快创建工作方案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强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明确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的重要意义创建创业型城市,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实现稳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提升幸福指数,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把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作为推进科技城建设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抓手,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二、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要加强规划、强化协调,切实担负起牵头协调的总责任。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责,要有专人抓创建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抓好创建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具体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

(二)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定期听取和研究创建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两次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各地党委、政府也要结合实际作出相应规定,定期听取和适时研究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创业主体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人事、社会保险等服务。

对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五年以内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性行业除外),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要主动提供优质优先的人事和人才招聘服务。

(二)鼓励转业退役军人创业。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退役军人,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三)鼓励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在规定期内按有关规定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小额贷款。

(四)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兼职创办企业或从事国家政策非限制的有报酬的兼职经营活动。

(五)鼓励灾区群众致富创业。农村流动性小商贩和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费。对农民创办企业,从事符合国家现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为鼓励因受地震灾害失地或失业的群众创业,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扶持政策。

(六)吸引外来人员创业。鼓励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外地人才、绵阳籍在外人士(简称外来人员)来绵创业,其要求取得常住户口的,由市公安局按有关规定办理入户手续。其子女在居住地学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免借读费。来绵创业人员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免征营业税。

积极支持和鼓励外来人员来绵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符合创新基金及应用研发资金立项条件的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同级财政可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外来人员来绵创业,并将技术成果转让给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可采取一次性买断、分期支付、利润提成、作价入股等多种收益分配方式。

(七)鼓励残疾人创业。对持有《残疾人证》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小额贷款。

(八)鼓励青年自主创业。要针对外出务工农村青年、毕业后未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服务期满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运作机制,招收适合岗位条件的青年进行就业创业见习。团市委要深入推进青年小额贷款项目的实施工作,建立健全青年小额贷款项目信用服务体系,举办培训班,协调争取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惠及创业青年的贷款项目。要组织动员创业青年积极参与YBC项目申请,为YBC在我市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让更多创业青年享受到YBC的创业扶持。

(九)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创业中的带动作用。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和竞争优势,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支持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对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

四、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发挥促进创业的支撑作用市境内各贷款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要强化业务创新,探索适合创业组织小额需求的信贷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手续,优化结算渠道。

从年月起,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管理权限下放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县市区要尽快筹集和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制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和贷款申请流程,落实小贷担保机构,确定具体经办银行。市、县市区人行要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牵头作用,及时协调小贷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市财政局要与天力担保公司衔接,将现有担保基金和担保贷款在保余额划回各县市区。各县市区财政要充实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担保基金监管、贷款贴息和争取中央贴息资金的落实工作;要积极落实兑现经办银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手续费补贴和回收逾期贷款的有关奖励政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抓好小额担保贷款考核和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财政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贷款贴息等财政资金的作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就业促进政策,用好就业专项补助资金,各级财政必须相应安排促进就业和创业专项资金,为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六、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一)加强创业教育。各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加强在校学生和培训学员的创业意识教育,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有条件的院校,要开设创业课程,为毕业生和培训学员今后创业奠定基础。各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开展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普及创业知识。

(二)加快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有效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创业培训师资的培训力度,加快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师资水平。

(三)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全市范围内的各大专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对我市各类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创业人员要优先安排创业培训,并认真落实培训补贴政策。

七、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创业服务功能创业促就业,服务是基础。各县市区、园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开办创业孵化园区、基地等,要建立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为创业者提供服务。要高度重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市、县市区(园区)要依托政府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增设创业指导中心,提供工作条件,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都要建立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做到人员、场地、经费、职责落实。各级创业指导中心要切实搞好创业项目库建设,负责创业项目的搜集、评审、推荐、指导和跟踪服务,做好劳动者创业的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障、人事、教育培训、职称评定以及创业事前、事中、事后的系列服务。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6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建筑业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在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的背景下,地产调控政策利好频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起航。在中央稳增长的定调下,民、司投资助推交通建设新规划,区域经济投资加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开启新型战略布局,行业综合发展方案、建筑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ppp、Bim、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再添笔墨。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年,释放出中国发展的活力,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新型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效应在国内持续升温。从早期规划到文件正式,“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全国新一轮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和《西安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发展规划》,启动了第一批6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155亿元。为扮演好“一带一路”中的“陕西角色”,西安开始跑步向前。云南则提出,聚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是针对《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操作层面的进一步具体化,或在2015年下半年出台。而四川、重庆、安徽、江西、湖南等长江沿线省份目前也都已出台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推出系列交通基建项目。国家发改委5月印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以发挥中央资金对地方和社会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4万亿元基建投资大网张开

基建投资一直是稳增长的一张“王牌”。这半年,稳基建投资的举措层出不穷:集中批复8922亿元基建项目:1.97万亿元ppp项目;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三年内投资不低于1.1万亿元……

发改委大量集中批复基建项目始于去年10月份,2014年3季度GDp增速放缓至7.4%,创下五年新低。今年以来,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增无减,基建项目审批也未按住暂停键。一季度,发改委共批复9个基建项目,分别涉及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航道建设,总投资超过1142亿元。进入二季度,发改委对基建项目审批的速度明显加快。4月27日,批复新建重庆巫山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个民用机场,及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51.59亿元。

5月份以来,稳投资的政策呈现加码势头。5月25日,发改委对外首批ppp推介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同月内,国务院办公厅还《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从2015年到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1.1万亿元。

区域经济投资加码。各地普遍提出扩大投资,同时也强调在新常态下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如,湖南强调,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河北提出,要着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时机,推进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市管网、农业农村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湖南明确,要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实施50个重大工程,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福建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490个、完成年度投资3500亿元,并强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重大水利项目;新疆今年将全力抓好290项、计划投资3000多亿元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宁夏提出,重点抓好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40个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带动全社会共完成投资3680亿元。广西提出了今年要新开工、续建、竣工投产和预备建设的重大项目共692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59项,总投资17122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2018亿元。

房地产政策利好频出

上半年房地产政策利好频频出台,2015年3月财政部个人转让两年以上住房免征营业税i央行表示“二套房贷款首付比降至四成”;福建出台新政“闺七条”;央行持续降息,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文救市,严格控制供地规模,改善供求关系。“330房贷新政”“公积金新政”等系列新政都明显看出房地产的小阳春到来。房地产政策的不断出台刺激,显示中国政府对楼市调控由限购从严,到政策支持的转变。

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发改委2月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机制,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各地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武汉市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等原则,争取到2020年着力解决“3个100万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一极两带四轴”的城镇紧凑布局和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形成了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组团发展的城镇连绵体格局。

ppp项目建设加速

2015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向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住建部了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银监会六部门联合署名的通知文件,明确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3月l7日的《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协调,积极引入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央企业、地方国企等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运用基金投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各类金融工具,推进建立期限匹配、成本适当以及多元可持续的ppp项目资金保障机制。除金融支持外,ppp发展也要有健全法律法规予以保障。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5月25日,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介项目。首批的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

交通建设拟引入民间资本。2015年1月,国家铁路局批准了铁道行业标准《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部城际铁路建设的行业标准,将为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际铁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交通部将投入逾4500亿元人民币建设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断头路。2015年完成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在20个城市实现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铁路建设呈现井喷状况,4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强调,要确保全面完成今年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的目标任务。铁总表示,将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本投建铁路,充分下放权力,不再直接干预铁路局的日常经营活动,并且铁路运输企业盈亏将与职工工资挂钩。

Bim应用台风口来临

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兴起,同时,Bim在部分重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中陆续得到应用。推进Bim应用,已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识。6月16日,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Bim应用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2015年5月14日,上海建管委《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指导本市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咨询等单位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开展Bim技术应用,实现Bim应用的统一和可检验;作为Bim应用方案制定、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参考依据。7月1日,《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也正式出炉,通过2105至2017三年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应用,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Bim技术应用配套政策、标准规范和应用环境,构建基于Bim技术的政府监管模式,到2017年在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全面应用Bim技术。

建筑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快速发展,是国家工程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2015年2月,住建部卞发通知,第一批9项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实施。

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践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各地研发形成了多种结构体系,缺乏通用性,不利于产业化发展,部分地区开发的自有体系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二是行业普遍存在先按整体现浇设计,再进行构件拆分的作法,造成工作流程繁杂,构建种类多,标准化程度低;三是没有形成全国通用的构配件标准体系,构配件通用性差、工业化程度低,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四是现有的标准规范缺乏配套技术文件支撑,不能有效落地,设计、施工、构件加工等各环节都有技术盲点,造成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已成为瓶颈,严重制约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发展。6月1日,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第一批设计图集,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

其他行业综合发展风向

营改增即将来袭。2015是营改增收官之年,房地产、金融等三大行业改革方案即将出炉。5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称: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据权威渠道消息称,房地产、金融、生活性服务业三大行业将出台营改增一揽子方案。房地产业、建筑业税率或为11%,金融业税率和生活服务业的一般征收税率或为6%0目前方案已经由财政部税政司制定完毕。

国务院半年出台仃个促改革文件。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审批类别。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今后将不再需要国家铁路局审批。此外,在取消的涉及建设领域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中,还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确定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以及直辖市人民政府申报的中国温泉之乡(城、都)的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将不再由国土资源部审批;中央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含概算调整)将不再由水利部审批。

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国资委牵头制定总意见,发改委财政部等牵头制定相关方案国企改革方案。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到今年5月,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过20次全体会议和6次专题会议,审议了多份与国企改革相关的文件。但目前出台的仅为人社部牵头的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细则,分别由发改委和财政部制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和国资改革方案至今未向社会公布。

执行资质管理新规。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4月,住建部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务院取消相关职业资格决定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要立即停止开展国务院决定取消的建筑保温工程项目经理等22项职业资格相关的评价、认定、发证等工作,也不得以这些职业资格的名义开展培训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变相开展与这些职业资格相关的活动。为做好换发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下发有关事项的通知。2016年12月1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停止受理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查的企业换证申请。

建筑工程五方责任制。五方责任制主体的项目负责人责任全部“落实到人”。继针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质量安全责任十条规定出台之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针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四个规定,将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的项目负责人责任全部“落实到人”。2月1日起,北京将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给相关责任主体套上“紧箍咒”。根据办法,建筑工程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承诺制将扩展为八方,增加了关乎工程结构质量的预拌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供应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程质量终身承诺书。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7

批复提出,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展开。这和四川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四川是国防军工企业大省,不仅总量大、门类多,各自的发展水平也很高。如今全面创新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四川靠什么发动引擎?军民如何深度融合?民、民参军如何打通互动的窗口?目前还有哪些瓶颈尚待打破,哪些体制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

带着问题,记者深入到国家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军工基地,同时也是肩负探索军民融合道路重任的绵阳市,对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与解读。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困惑

近几年来,绵阳嘉泰工业设计与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胡城纲显得有些焦虑。子承父业的他在接管这家企业之前已在南方沿海城市打拼多年,生意上一直所向披靡,可自从加入到父亲这份产业后,以前用得顺手的那本生意经使不上劲了。

“我父亲是早些年从军工企业辞职出来创业的一名老工程师。我们这家工业设计企业从我父亲创业开始就跟军工有着不解之缘,十几年来也一直为科研院所、军工国企做配套生产。应该算是一家资深的带有军工背景的民营企业。”胡城纲颇有感触地说道。

可是,自从接管这家企业以来,胡城纲却遭遇了很多困惑。最让他恼火的一件事情就是,2016年为某个院所花去大半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设计方案恐有莫名流产的危险。

“跟院所和国企搞合作其实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这样的民企经常遭遇这种情况。好多业务都是我们自己找上门去做,他们感兴趣与否全凭参看我们先拿出的方案,但当我们真正把方案制作好了,他们才开始走流程一级一级报批报审,时间长不说,中途还会因为有换领导或者领导生病等突况而致使合同搁浅。前期我们所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全部打水漂。”胡城纲显得非常无奈,“要在军民融合这条道路上顺利走下去,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打破是不行的。打通民、民参军的双向通道迫在眉睫。”

胡城纲所遭遇的困惑或许在绵阳的“参军”民企中不是个案。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西部最重要的军工和科技城市,绵阳的家底可谓不薄:这座西部的“三线”城市有中国物理研究院等18所部级的科研院所,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人,号称每4名城市人口中,就有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大量军工企业的迁入,让绵阳成为一座西部著名的“三线”城市、军工城市。因此,无论对于加入军民融合产业的哪一方来说,这应该都是一块非常诱人的大蛋糕。

然而,这份丰厚家底以往却一直未能发挥出最大效应,进行了多年的军民融合探索,也只是解决了一些初步问题,究其原因,是“‘民’动力不足,‘民参军’面临障碍。”正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在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闻会上所说,在“民”上,常年都是地方上“剃头挑子一头热”,“民参军”则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难以突破。

从“独舞”到“共舞”的破题

在当前四川开启全面创新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这样的困难与挑战,绵阳的应对措施又是什么?

抓住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的契机,绵阳创新性地开出了“建立军地协作机制”药方。

由政府出面“做媒”,逐步通过建立完善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用利益机制把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高等院校等原来各不相干的几方“捆绑”在一起顺利“联姻”,初步构建起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的“四种机制”,激发出军地两方的共同热情。

同时,彻底打通军工科技与民用产业之间的“通道”。积极探索新路,做好技术交易这桩“大买卖”,建好资源共享“大平台”,开辟技术转化这片“大市场”,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啃骨头”、下深水,着力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向发展成就的“核裂变”。

2016年5月26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依托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做成了技术交易这桩“大买卖”。2016年上半年,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共签订技术合同186份,同比增长16%,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2.8%。

“在民参军方面,我们还创造性地设计了激励方案,对于需要‘军工四证’才能参与的军工产品领域,我们对能拿到前两证中其中一个证的企业奖励现金10万元,后面两证每证奖励20万元,四证拿齐奖励80万元。拿到军方的订单,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奖励。总之,就是为企业提供在资金、政策、软环境方面的便利与服务。”绵阳市游仙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局局长邓德胜向记者介绍道。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为的是打破军地“两张皮”,变地方“独舞”为军地“共舞”,解决这一困扰军民融合发展的最大症结,同时,着力打通民、民参军的双向通道,让绵阳在军民融合方面的探索顺利破题。

一份认定书激起一池春水

2016年11月21日上午,绵阳金华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斌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市经信委网站。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当天挂出来的《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名单公示》附件中查到金华洋的名字,王斌很高兴:我们公司扎根绵阳科技城15年,4000万元产值中有80%是由军品贡献的,今天终于取得了正式“名分”!

和金华洋一起取得“名分”的军民融合企业一共有238户,他们成为绵阳市首批通过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

也就在同一天,绵阳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将电话打进了位于绵阳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他们也想参与到军品供应,所以请我们提供办理相关资质的咨询服务。”交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丁爱华说,过去几年里,平均每年只有两三个“民参军”的咨询服务。而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就接到20多个申请,其中11家已正式签约,委托交易中心提供咨询服务。

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军民融合企业?国家和四川省都没有制定出相关标准。

2016年9月,游仙区出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区财政每年预算资金1亿元,用于军民融合人才引育、院所改革、军工资质认证、重大项目引进、成果转化等项目扶持,专项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如果政策扶持的主体不明确,这些政策就难以落地。”绵阳市国防科工办军民结合发展科科长谢强说,“只有军民融合企业认证后,相关的政策扶持才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了更好、更快、更加准确地区分军民融合企业,在省国防科工办的大力支持下,绵阳先行先试,2016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制定出10项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

据了解,这10项标准主要是根据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形成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认定。简单概括,就是除了民、民参军企业外,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推广目录的企业,从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的企业,都在军民融合企业的认定范围之中。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要创业,氛围和平台很重要。现在有身份认证,又有政策扶持,我们‘参军’的信心更足了。”四川物科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光海说。

记者在绵阳市经信委网站上看到,军民融合企业名单中既有长虹、九洲这种产值和知名度在全省名列前茅的老牌国有军工企业,也有利尔化学、科莱电梯这种“民”的后起之秀,还有龙兴科技等一大批目前产量不大,但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的“民参军”企业。他们正构建起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记者观察

打通军民转化的关键在哪里?

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是打通军民转化“关节”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推动军工开放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以往需要“军工四证”才能参与的军工产品领域大幅减少。2015年9月的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共755项,与2005年版许可目录相比减少约2/3。

目前,绵阳正在积极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科研院所实验设施设备向民口开放,为民、民参军提供各项技术服务;结合“互联网+”,努力打造“西部一流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现今全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已聚集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服务专家120余名,服务企业500余家。

在信息互通方面,由于军工领域的保密特点,企业之间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诸如对办理相关资质所知不多,不清楚军工订单有什么具体需求等等,绵阳通过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为参与企业提供了相关的咨询服务,并帮助对接供需,目前也已取得一定成效。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8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日的《2008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中指出:我国公共标识规范化工作目前难以令人满意。

在此次调查中,认为公共设施标识非常规范和比较规范的被访者占总体比例不足5成(47.7%),且乡镇地区的标识规范化问题更为严重。认为公共标识符合规范的受访者比例从城市到乡镇逐级递减,城市是62.3%,城镇为47.2%,到农村只有41.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级城市的情况相对较好,而只有35.9%的武汉公众对本市公共标识规范化工作表示认可。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最应该改善的是道路交通标识,其次是公共厕所和大型社区的标识。

目前存在的“标而不识”的问题:一是标识的指示功能不到位,如有些道路的指示材料存在反光的问题,在道路转弯处缺乏预先提示。二是公共标识的中英文对译混乱,比如同样是“路”,存在“lu”和“road”的拼音与英文混用的多种译法,而对于“厕所”这个词,在中国似乎很喜欢译成“wC”,殊不知“wC”在英美国家是一种较粗俗的说法,早已不再使用,规范译法应该是“toilet”。

公共设施标识规范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管理工作则呈分散状态。旅游标识归旅游部门管理,街道路牌归城管负责,交通设施则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这种管理职责的分散使得公共标识规范工作被强行拆分,造成城市大系统的标识混乱。

灾区首批永久安置房交付使用

1月11日,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村200多户村民通过抓阄抽到了自家的序号,按照这个序号不久就能分到属于自己的新房,在今年春节前入住。这标志着四川灾区首批统规统建永久性安置房完成主体建设。

海虹小学大门处,人们看到,特殊户家庭名单、安置点分房方案、分房领导小组名单、工作人员名单等全部在进行公示。向峨乡棋盘村安置点总体呈一线,蜿蜒排列在棋盘村一条较为宽敞的山谷里。安置点占地面积约83亩,规划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所有安置房抗震设防标准均为8度设防。安置点共修建了住房50多幢、492套,将安置棋盘村和红火村的489户、1504人。

2008年中国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政府网站普及率不断提高,2008年,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1%。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2008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政府网站在政务公开、公民和企业获取政府服务、社会公众和政府互动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政府网站在服务质量稳步上升的同时,也成为政民沟通、公民表达自己意见、提出自己要求的重要渠道。

压缩会期提案议案"无纸化"南京"两会"新意多多

与往年相比,今年南京市“两会”简洁、节约新风扑面,更加高效、务实。

过去,南京市每年的“两会”会期一般都在六天左右,今年,该市政协会议安排了四天时间,而市人代会会期也只有四天半。翻阅南京市政协的工作报告以及提案工作报告,记者发现两份报告的页数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减少,但所涉及的内容却依然十分的详实。与此同时,今年南京“两会”倡议代表、委员使用“电子议案”、“电子提案”,文件袋里的纸张少多了。

重点督查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会议公报,公报指出,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公报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专项基金和资金监管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对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涉农负担中的突出问题。

今年力保高校生初次就业率达七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力争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对于毕业一段时间以后找不到工作,进行了失业登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力争使他们的就业率达到60%。今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11万,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我国放宽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限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鼓励外商“西进”,官方再次修订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开放的领域和范围。

据了解,新《目录》所列条目涵盖了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后续产业开发,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技术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领域,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增值电信业务、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城市供气、供热、供排水管网建设、经营等服务领域。

四川绵阳建山寨版白宫惹争议

日前,全国各大论坛流传着一条《绵阳惊现超强山寨版“白宫”,奢华让人难以想象》图文贴,引发网民热议。针对网络舆论对大楼“奢华”的质疑,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楼从设计到施工都公开透明,既谈不上“奢华”,也非网民所言“震后修建”,建成后将有绵阳法院审判庭、绵阳市经贸委、绵阳市旅游局等三家单位入驻。

重庆建设无线城市部分地区可免费wiFi上网

从今年开始,渝中区的解放碑CBD、朝天门、人民广场三个区域将首先布局wiFi无线网络。春节后,解放碑有望首先开通公共区域的免费上网试用服务,市民可持手机、笔记本电脑在解放碑实现无线接入互联网,而这只是无线城市工程中的一步而已。据悉,今年将支持重庆电信完成7000个点的无线宽带热点布放。渝中区科委人士称,他们已与中国电信方面开展合作,目前电信在解放碑CBD区域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wiFi热点布放也在进行。

据了解,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只要在一区域内布有热点就可通过相应终端接入互联网,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笔记本电脑多自带无线上网卡,可接入,一些带有wiFi的手机终端也能体验。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9

“这个帽子是常州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常州已经到了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的十字路口。”常州市副市长王成斌告诉记者。然而,一无市场、二无技术的常州,如何在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的强大引力下,吸引产业和聚集人才呢?“常州的经济发展,需要完成从土地财政到科技创新的阶段性转变。”

土地财政路到尽头

常州曾经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上世纪80年代,常州依靠纺织、五金配件等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城市之一。然而,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工业规模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常州,这个昔日依靠低端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明星”,星光越发暗淡。

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的发展犹如两块巨大的海绵将产业资金和技术人才从常州吸走。于是,土地便成为常州唯一可以吸引投资的资源。

依靠比上海、南京更为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世纪末,常州走上了一条依靠简单招商引资、进行产业积累的发展道路。通过这种模式引进了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常州从“苏南模式”开始滑向“东莞模式”。

然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并不能给常州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截至2009年,常州64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土地占用面积合计达20.6万亩。常州仅规模以上工业用地已经达到全市总面积的3.1%,而单位面积总产值却只有290万元。

同时,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常州的土地价格也在大幅上涨,房价已经接近7000元/平方米。2012年,虽然常州的GDp总量被挤出了江苏省前5名,但是房价却已经升至前五。经济排名下降、房价排名上升,为常州的畸形经济结构敲响了警钟。

王成斌对记者表示,常州作为江苏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区域空间小、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后备空间小、土地承载扩张能力弱的问题非常突出。“常州依靠廉价土地吸引产业聚集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那么,常州赖以发展的下一个资源是什么?没有矿产,没有资金,土地枯竭,常州又依靠什么将人才、资金、产业吸引过来呢?这对于位处两大经济圈正中间的常州来说颇为尴尬。

走出人才洼地

王成斌告诉记者,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相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只有人才和随之带来的技术创新,才可以保证城市获得经久不衰的发展动力。

然而,旧的人才布局成为首先摆在常州面前的难题。中国的科技产业布局始终是围绕着城市的行政级别展开的。全国高端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即使是江苏省的高校、科研单位也都集中在省会南京。

常州转变发展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引入人才和科研机构。

从2008年开始,常州就开始了“龙城英才”计划,并出台《常州科教城公共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奖励办法》,支持研发机构与企业对接。常州不再把招商引资的重点局限于单纯的产业项目上,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和科研机构的引入。

“常州是一个产业资源比较丰富,但科研资源欠缺的地方。对于常州,最好的办法就是搭建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把二者的需求连接起来。”王成斌告诉记者,以前常州用土地换产业以求一时发展,现在常州希望用环境和政策吸引人才,再由人才带动创新产业的持久发展。

作为常州市批引入的“龙城英才”,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金虎告诉记者,常州安逸、舒适的自然环境和政府“产学研一体化”政策是吸引他落户的主要原因。

从2008年开始,常州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23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引入省外资研发机构78家,建成公共产业创新平台20家。

2013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以常州科教城为主体申报的中德创新园区,被入列中国政府与欧盟的城镇化伙伴计划。

截至2013年年末,仅常州科技园区产学研合作经费总额达2.2亿元。全年营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园区科技人才总数达到1.55万人,其中46人入选国家“”。

在2013年福布斯的《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中国大陆城市》中常州名列第9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2013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1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3%。

创新型城市核心

“常州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5万美元,按照波特竞争理论,经济发展进入了创新驱动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常州市委常委徐光辉告诉记者,常州之于江苏,地域空间小,资源承载低,决定了常州绝不能走拼耗资源的传统之路,必须勇于闯出错位竞争的创新之路。

这条路的核心是化资源禀赋的劣势为要素禀赋的优势,契合常州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加大产学研统筹协同力度,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目前,常州已经形成“海归人才+本土资本”、“传统产业+科技研发”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了石墨烯导热膜、碳纤维t700、新一代压电陶瓷扬声器等9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规模以上科技企业200多家。

为此,常州市政府对园区管理和招商部门进行了企业化改革,要让这样的政府平台,只能吃个半饱,既离不开政府,但又要向市场谋生存。

同时,通过调研建立了企业产出密度数据库,对于土地资源与产业创新价值实施了科学量化管理。在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对于招商和人才、项目引进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实行动态管理。从2014年到2018年,单位面积产出密度,按3万元/平方米、5万元/平方米、8万元/平方米年度产出,实施分类指导和考核激励。

在保证围绕着智能、设计、信息三大先导产业,加大招引和培育力度的同时,聚焦引领产业和服务企业,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修订完善公共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奖励办法,鼓励科教城公共研发机构与常州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合同科研、项目经理制;学习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模式,筹建企业化运作、股份制结构的育成中心;完善“天使下午茶”推动创投机构与高科技企业深入对接。

海绵城市资金管理办法篇10

绵阳市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契机,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分类指标考核标准为指导,坚持“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发展理念,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重点打造了绵阳的科教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城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采用国际先进工艺和设备,基本达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绵阳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分类指标,而且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和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垃圾发电、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物流、能流有序循环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推进了绵阳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建设,为绵阳科技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2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绵阳市财税政策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绵阳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也都在增长,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资金也在增加,而效果与支出却不成正比例关系,可见绵阳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数据可知,环保方面的财政投入与环保效果关系密切相关。当环保投入占到GDp的1%~1.5%时,只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加剧;当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3%时,才能对生态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同期GDp的1.59%,而绵阳GDp达到1346亿元,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不到当年GDp的1%;除去企业环保投资、民间环保投资以及其他非政府财政方面的资金,真正的政府财政环保和污染治理投资额度很低。绵阳科技城在环保和污染治理方面的财政投资亟需增加,否则将会严重束缚绵阳循环经济的发展。

2.2缺乏一部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性地方法规

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于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绵阳科技城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这些法规文件的立足点和目的不尽相同,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绵阳科技城这样一座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城市而言,循环经济立法会涉及政府职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目前这些分散的、孤立的法律规范不能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绵阳缺少一部能够指导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综合性法规。

2.3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的关系,积极推广和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振兴第一产业,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绵阳市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0年绵阳市GDp达到960.2亿,经济总量再创新高,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17.3:48.8:33.9;2011年,绵阳实现GDp达1189.1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6.7:51.9:31.4;2012年GDp为1346.4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6.3:52.4:31.3.可见绵阳市产业结构仍保持着“二三一”的工业化中期橄榄型模式,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被产业结构的内部缺陷日益制约。综合来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稳步下降,产值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绵阳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比重仍然呈稳固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年都上下波动,虽然波动幅度不大,但是总体在逐年下降,这表明了第三产业在绵阳经济中发展不够充分,地位还不够稳固,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绵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模式。

2.4缺乏环境保护相关的专门税种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加剧,治理与改善环境状况迫在眉睫,财政资金的供给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增加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税收,以支持财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而在绵阳科技城和我国现行税制中,均未设立专门针对循环经济的税种,目前税制中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几种,但这几项税收收入占绵阳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太小,根本无法发挥出税收对循环经济发展应有的效用,因此需要根据税收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逐步完善现行税制,充分运用税收的职能,在循环经济的各个环节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5税收优惠机制不够完善目前绵阳科技城在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基本采用减免这一措施,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效果不佳。另外,税收支出是针对污染状况的一种事后处罚行为,并不能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无法有效预防和限制排污行为。资源税的设置本是为了强迫企业减少资源的输入量,减轻地球承载压力,保护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但事后征税,意味着企业只需为大量消耗的资源按期缴纳罚金即可,事实上,许多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远远高于企业所缴纳税款。因此,税务部门可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企业的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情况。对违规使用资源、乱排放废弃物的企业做到早发现、早整顿,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资金支出,又可以发挥出资源税征收的效用。

3促进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

3.1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再制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目前上海、湖北、山东等地多企业园区已开始申报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得到了国家财政部支持,而绵阳市作为一个科技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环保城市领头羊,因此绵阳科技城亟需尽快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同时因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具有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因此需要政府加以鼓励和支持。把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纳入绵阳市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给予直接的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逐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彻底改变绵阳市目前环保投入不足的状况。

3.2建立完善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法规

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创建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并起到了应有的效用。目前,我国主要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立法主要有三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角度来说,目前的三部国家律法是远远不够的。绵阳科技城应以此三部国家律法为基础,针对地方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相关律法和先进经验,制定具有绵阳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法规,对相关的国家律法的相关条文进行细化和补充,明确公众、企业、社会公益监督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3.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针对绵阳科技城第三产业在绵阳经济中发展的不够充分、地位不够稳固的问题,绵阳科技城应利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并完善工业发展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评价标准,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发挥绵阳科技城在科研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和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大力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完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再生产品”循环链,全力打造可持续生态产业链和制造模式。绵阳市政府应加大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和投资力度,根据执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第三产业的特点,从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整个服务周期过程中,都要考虑和进行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的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并通过详实资料和创造有效途径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坚持“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从而实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强化财政税收政策

合理的财税政策可有效调控循环经济发展,且作用直接、见效快。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绵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国内外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政策效果,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改变传统的减免税收的单一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操作性强的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1)可扩大征税的范围,针对性设置税率。为充分保护绵阳市生态环境,减少资源过度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污染,可扩大征税的范围,将水、土地、矿石、珍稀动植物等资源纳入到征税范围,开征垃圾填埋税、噪声税、大气污染税等税收项目,并针对性地设置税率。(2)改革现行消费税制。针对绵阳科技城目前部分地区高耗能、重污染的现状,可把目前尚未纳入到消费税收范围的高耗能、重污染的产品纳入到消费税征收范围。对于消费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产品行为征收重税,对于节能、环保型的消费品则适当降低税率或减免税收。(3)进一步完善资源税。发挥资源税自身的特殊性,保护有限的资源,针对耗用资源的企业根据其消耗资源的类型、生态补偿价值、开发成本等采用累进制方式进行征税。通过完善的税收政策有效约束需要大量使用自然资源输入的企业,增加其成本负担,有效引导其采用节能环保、清洁方式进行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5完善相关优惠财政补贴政策

针对目前绵阳科技城在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效果不佳的问题,绵阳市政府应以中央制定的税收优惠法规为基础,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鼓励对节能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废物再利用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实行抵免、退税或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环保企业和高新技术无污染零排放企业入驻,对企业所得税给予减免。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运用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清洁生产补贴、污染零排放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形式,引导和促进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度地调动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整个社会资源向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3.6全面积极地发展绿色政府采购

绿色采购制度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绵阳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积极推进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产品的政府采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绵阳市已开始逐步推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提出绵阳各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节能清单所列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同时要加强对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绿色产品信息,但执行力度不够。为积极发展绿色政府采购,建议关部门出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范围、标准、绿色采购清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更好地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政府的绿色购买行为,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引导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7加强政府财政监管和导向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