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50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1

关键词:emS;能源;二次能源;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1emS项目背景

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平与国际整体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有很大的节能潜力。90年代初宝钢首先采用emS系统,取得了3%的整体节能效果,2003年南钢正式立项建设emS系统,是我国第二家采用emS系统的钢铁企业。目前由于南钢的emS系统从2003年建设开始启用到现在已经超过10年,老的emS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日清日结要求。而且由于老emS系统建设较早,未提供源代码,对目前系统维护造成了很大麻烦。所以2014年南钢对emS系统进行了一次改造升级。主要升级内容是监控画面开发、原有Scada系统改造、原有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改造、能源高级分析功能实施、weB功能实施及eRp、meS等系统接口开发。

2emS项目实施

2004年4月南钢启动建设能源管理系统,2005年8月18日正式启用。

2014年4月南钢启动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改造,2014年11月30日试运行使用。

3系统内容

此次emS系统改造有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emS数据采集及相应监控画面、原有Scada系统改造、原有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改造、能源高级分析、web功能、系统接口开发。

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如下:

3.1emS数据采集及相应监控画面

数据采集主体项目包括4米7、新中棒、新炼钢、新高炉、新烧结五部分。

公辅部分包括:新制氧、新原料、东区变、中心变、能中220KV扩容、12万转炉煤气柜、烧结余热发电、老区放散塔、生活水泵房、集中软水站、集中空压站、4米7配套2#空压站。项目涉及到电力新增画面有新建中心变、新建东区变、制氧变扩建改造、能源中心220kV系统扩建改造项目画面。

3.2Scada系统

Scada系统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告警处理、历史归档统计、人机界面功能、远程控制功能、集控站图形模型数据转换软件、系统网络交换监视。

其中人机界面工具实现全图形化、智能化、基于weB的人机子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实时刷新画面,即便是在尖峰或突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它允许你设置权限,控制用户访问系统画面,以得到更高的安全性。

图形编辑功能也是人机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适用于工控企业自动化的图形软件。它用来生成各类监控图形,包括厂站图、系统图、工艺图、潮流图、地理图、配置工况图、目录画面、菜单画面、自动化系统中各种应用的控制画面、以及其他反映电力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状态的画面等。图形系统具有画面漫游、缩放、动画和导航功能。放大和缩小有连续和不连续两种方式。元件的连接线具有水平竖直和任意方向两种线型,连接线随着元件的移动而延伸,连接线的弹保证元件的连接关系的正确性和图形操作的方便性。具有列表绘制功能,列表条件可自定义,支持纵排或横排,表头可固定。系统单线图具有橡皮筋功能,当厂站图元移动时,连接在本厂站的线路及对应量测跟踪移动,而对端保持不动。

3.3基础能源管理系统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能源计划管理、能源实绩管理、能源质量管理、用能设备管理、调度值班日志、能源分析、能源考核。

3.3.1基础信息管理

按照基础能源管理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在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中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裁剪后存入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以支持企业组织结构级别上的基础能源管理功能。

3.3.2能源计划管理

能源计划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编制能源供需计划,可以实现按计划组织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实现能源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可以利用编制的能源供需计划进行指标预测,以及进行计划实绩对比,提高编制计划的精度。

3.3.3能源实绩管理

对各能源介质实际发生量、使用量、放散量等数据进行抽取和整理,取得能源运行的实绩数据,用以反映各种能源介质生产、分配和使用情况,从单元、介质、流等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汇总,以能流图、曲线图的形式实时展现各种能源介质的发生、消耗情况,并实时进行平衡分析。

3.3.4能源质量管理

通过与检化验系统接口以及环境管理系统获得相关煤气、燃料、氧氮氩、水质等能源介质的检验和监测数据,并结合手动质量数据的录入,以形成对相关介质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管理,并编制各类能源质量报表,其中包括能源中心燃气分析报表、高炉煤气成分报表、焦炉煤气成分报表、转炉煤气成分报表、外购燃料成分表、入炉煤分析报告单、氧氮氩纯度检验结果表、废气检验结果表等,同时对各类指标进行跟踪监视,避免质量事故。

3.3.5用能设备管理

建立企业级的设备台帐,量化设备资产;建立企业统一的设备隐患、故障字典,进行有效的分析,预防和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精细化的备品备件管理。

3.3.6调度值班日志

能源生产运行实行集中管制和调度制度,在生产管理中心及设备管理中心统一协调下,负责能源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本系统提供调度值班日志管理,实现无纸化管理。

值班日志管理包括的功能主要有:新建日志、交接班管理、查询日志、删除日志;在调度员的值班过程中,需要对本专业的报警事件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依据每一个专业的调度员值班期间的报警统计记录,进行月调度员绩效考核。

3.3.7能源分析

能源管理系统中,按照管理要求,能按用户要求的各种规定格式的报表,如各能源介质日报、月报,质量报表、生产管制报表等。

系统提供以上所提到的报表的产制以及打印功能。报表以weB及eXCeL形式生成,并提供打印功能。

系统提供按不同能源介质数据分析趋势图。可按小时、天、周等不同时间维度抽取历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3.8能源考核

系统的能耗统计模型支持自定义的所有能源和综合能耗的逐级的能耗考核。可以实现能源实绩考核、能源质量考核、能源设备管理考核、工序能耗考核、各分厂内部考核,满足全厂对分厂、分厂对车间、车间对工段、工段对班组的考核要求。

建立在充分的能源使用模型和实时能源平衡模型基础上,可以对能源介质的调整进行推演和预测,计算对所有相关用能单位的用能影响,对用能缺口进行告警,对新增能源介质提出投入建议。

在计划实绩和平衡表的基础上,每个用能设备、生产线、车间、厂、部门都有自己的能源能耗值(标吨煤),能耗费用,其他成本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比对,可以设立部门考核的依据。同时,通过历史趋势曲线,可以了解具体设备、生产线、车间、厂、部门的能耗走势和定额指标完成情况。

3.4能源高级分析

能源高级分析是emS项目改造新增功能模块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状态估计、电力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静态安全分析、电力负荷预测、电力无功优化、电力需量控制、智能数据矫正、能源介质实时安全平衡分析等功能。在业务层面充分满足能源管理高级数据挖掘分析的需要。

3.5weB功能

系统平台构建了功能强大的轻量级的weB系统,能将调度员看到的各种画面、曲线、报表、告警等完全一样的显示在weB上。

3.6系统接口

(1)集控站系统接口:实现与各电力集控站系统的接口。

(2)eRp、meS系统接口:emS通过与eRp、meS系统接口接受生产计划、生产实绩、检修计划、固体燃料等信息,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重要对象,及时调整能源计划和能源平衡调度,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

(3)eRp、meS系统通过与emS系统接口接受emS提供的能源介质数据,完善能源的工序成本核算和消耗评价体系,实现能源消耗实时分析,生产成本日关帐,快速反应成本的变化。

(4)检化验系统接口:从检化验系统接收能源检验数据,为能源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5)环保系统接口:环保系统需要从emS系统获取水质、煤气流量等数据。从环保系统取得emS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如:CoD、So2等。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2

关键词: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功能规范;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66-02

1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医院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医院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本文结合调研的成都16家中医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和总结,发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

1.1缺乏信息沟通,信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目前一些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人事信息系统,但往往局限于人事信息、工资、考勤管理等各自专业领域。目前中医院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某些医院使用了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各个系统之间没有统筹规划设置,部门间的协调和协同能力较差,数据信息不能共享。

1.2专业模块不清晰,层级管理不明确

调研16家医院,90%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和业务模块的子模块划分不准确,功能模块不足,仅有人事信息、工资管理、考勤管理等功能模块,业务模块缺少人力资源规划、医院文化建设等子模块。

1.3系统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不完善

目前的大部分医院仍旧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调研的18家医院中13家医院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使用时间短,且没有标准的规范说明,使得系统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并不完善。

1.4系统不够安全稳定

8家中医医院建立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在本医院使用,尚未广泛推广,得到测试的机会不多,导致系统潜在的漏洞和问题无法显示。

1.5系统应用过少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算法的设计,采用可视化的技术,呈现数据在人才考核和人员规划等方面的科学应用,但调研的16家医院的系统,几乎没有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

1.6系统的拓展性和兼容性差

14家中医院所应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主要以数据统计为主,流程设计比较复杂,系统的拓展性和兼容性较差,造成部门内部的信息壁垒和人事部门的重复劳动。

1.7接口建设不足

当前医院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多个信息管理系统,既有医院自行开发的人事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也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推行的编制管理、工资管理、党员管理和人事年报等信息系统,调研的医院普遍存在各个系统间的接口建设不够的问题,导致信息一致性差。

2系统功能规范建设方法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方式,结合调研出现的问题,建设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做好功能规范标准的制定。

2.1功能标准制定

目前已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但大部分标准,以管理企业为基础而诞生的,针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功能规范标准极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用于医疗行业的功能规范管理体系标准。

在中医药领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国中医药法监发〔2012〕43号)、《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国中医药法监发〔2015〕30号)均指出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

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医院的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要立足于医院的战略发展方向,针对以上问题,兼顾医院短期绩效与长期战略,依据医院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借助于信息系统建设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建立符合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的标准。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不但要遵守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标准,还需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从而规范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为中医医院的人事管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提升,以及中药服务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2.2功能规范的专题调研

在标准制定之后应该严格做好专题调研的工作,结合在调研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中医药信息领域、中医教育领域的专家对相关问题开展咨询,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医院、专家等不同角色以及网络调研,现场问卷调研等不同调研方法和形式的开展,找出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向和重点。真正做到切合中医药特色的、实用的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规范。结合项目实际系统方面的调研,总结具体调研的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中医医院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教育、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等多项业务。

2)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功能构成和描述,包括总体结构描述、业务子系统功能描述。

3)中医医院人事管理不同角色的描述与分工,包括管理员、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医师之间的角色特征、操作权限。

4)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基础信息规范,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5)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安全性规范,包括身份认证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通信安全等。

6)其他功能规范,包括接口共享规范、通信模式、统计分析等。

对搜集汇总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相关性分析,找出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疑点、难点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访谈等形式,找出相关症结,提出解决方案。

2.3结合需求分析做好系统功能规范的设计

功能规范的标准与医院自身特色需求相结合,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注意系统管理的层次性。服务接口的设计至关重要,接口的稳定,安全和开放性是设计的关键。信息共享是系统成功的关键,系统信息应尽可能开放容易访问,但是又要注意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另外还需要处理部门结构和成员以及系统功能经常变化,而信息系统能相对稳定的问题。

2.4测试和上线

测试应该从系统需求开始,做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达到医院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要求。

3重要意义

从功能规范的制定,到调研,再到结合本院需求分析做系统设计,到测试和上线,整个步骤对于加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建立统一、规范和科学的标准体系,实现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对接

通过建立中医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可以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有效指导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收集和统计工作,提高人事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功能规范的标准体系,管理人力资源活动中的数据。功能流程的规范设计,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业务流程,改善医院服务质量,提供管理者基于信息数据的决策支持。

3.2调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地了解医院人事管理规范,提高人事工作效率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设计时候,我们需要做实地调研,了解医院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需求计划和规的制定、比如系统角色设计、子系统设计人事管理基础信息等子系统的设计、流程规划、接口服务等调研。只有通过调研渠道,才能实地了解医院的需求,制作适合医院管理的简单规范的系统功能和操作流程,极大地简化操作流程、保存有效数据、节省时间,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为医院节省了人力成本。

3.3结合需求,把握功能规范的系统流程设计,实现医院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自助管理和服务

结合自身需求,分析中医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业务,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定义。例如电子化的自助查询和申请、审批等功能流程,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设计流程,促进医院行政效能的提升和无纸化办公在人事管理领域的实践。

4结束语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了顺应医院的发展潮流,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必须要建立一套医院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规范标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要以人为核心,信息数据共享为优势,使人为资源最大限度的抽象原有的手工管理流程,并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功能规范的制定,到调研,再到结合本院需求分析做系统设计,最后再到功能规范的测试和上线,构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进程,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交互。

参考文献:

[1]张小会,李宗友,谢春娥,等.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10(37):10.

[2]何长娣,曹彩平.新时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1):150.

[3]张小会,周d,谢春娥,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研究卫生经济[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50-152.

[4]朱士俊.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院,2002,6(2):11-12.

[5]邱惠珍,黄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118-120.

[6]范元欣,程剑.JCi导向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科学与管理,2011(6):45-46.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升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背景

(一)系统架构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般由B/S和C/S两种结构组成,B/S为系统weB页,侧重一般业务处理和查询,C/S结构为系统主控台,侧重数据底层操作及直接对数据库后台访问。web服务一般选择为windowsServer2000,iiS5.0,netFramework1.1以实现系统操作网络化。系统数据库则采用SQLSeRVeR2000结构以实现多层次数据汇总、集成。

(二)业务架构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首先从人力资源规划开始,包含员工从入职直到离职等员工个人信息,以相容、一致、共享、易访问方式集中储存于数据库中,将员工信息统一集中管理。完整的信息详细记载了员工从入职起到离职整个职业生涯的岗位变迁、合同签订、职称聘用、技能资格,薪资变化,工资发放等信息。

(三)系统特点

1、易用性。系统直观体现用户的主要工作,引导用户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业务操作,二次开发中还可增设多种业务提醒功能,以便用户定时操作。

2、灵活性。系统具有数据库结构自定义功能和数据代码自定义功能,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可灵活设置条件进行查询。

3、开放性。系统提供功能强大的数据接口,可轻松实现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及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方便引入、生成各类文档,并存储到数据库中,便于用户使用。

4、可视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报表设计与管理工具,用户可自己设计各种所需报表,快速完成各种条件报表的定义,并随时进行设计更改。

5、集成性。系统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数据流传输功能,便于数据集成,利于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6、安全性。系统提供多种安全加密模式,能够执行对数据库、操作功能的多层次加密;可设定用户对系统不同模块、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建立数据定期备份机制,并提供数据灾难恢复功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目标及实施进程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实现五大功能目标,分四个阶段实施运行。

(一)五大功能目标

1、战略功能:实现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人力资源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2、核心功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自动化;

3、传输功能: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安全共享和数据流传输功能多样化;

4、分析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充分性、分析的有效性、预测的前瞻性;

5、协同功能: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数据连接的无缝性、技术处理的开放性。

(二)项目进度

1、调研分析阶段:完成项目前期调研,确定合作开发单位、内部分工。

2、开发调试阶段:分充实基础数据、系统开发及单元测试、系统培训、系统整体测试四阶段进行开发与调试。

3、运行检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并运行。跨年检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稳定性。期间将完成部分功能项的优化、升级工作。

4、正式运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使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特性

(一)人机交流界面简洁,易于操作

系统界面简洁大方,各功能模块界面清晰明了,直观呈现各级用户工作内容,能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引导用户业务操作。

(二)异动同步,优化集成

通过系统自动汇集整理,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业务整合,异动后相关用户都可在系统中查询、共享到异动信息,实施管理同步。例如,员工技能鉴定维护后,原技能信息形成历史记录供查询,新信息自动传递给相关用户进行操作,如工资管理模块接受信息后,生成岗位工资变更审核窗口,以便薪酬管理用户进行工资核算。

(三)权限设置灵活,安全便捷

从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系统为不同层面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操作权限,以维护系统安全。通过为用户设置不同的修改、查看、导入、导出权限,用户只能对本岗位工作职权内的信息进行操作与查询。

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转变

(一)更新管理理念,适应信息化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职能管理信息一体化,改变了各级用户原有工作方式、内容,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开展。理念更新是实现流程梳理、人员协同参与、测试运行检验前提,使各级用户形成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展业务处理、分析的工作思维与习惯,以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

(二)梳理业务流程,整合职能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户从部门劳务核算员到企业高层领导,涉及多个部门、职级,规范与优化流程是满足各级用户需求,保证系统运行流畅,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通过梳理流程,把需共享的信息拎出,减少中间传递环节,达到借助业务梳理整合部门职能工作的目的。

(三)重视系统培训,系统操作易于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离不开各用户对系统的熟悉了解。系统运行后,需要对各级用户开展岗位集中式培训和现场分散式培训。对系统的一般功能和基础操作,召集相关用户集中培训;又要按权限不同,对个别用户开展现场培训。多层次培训能使业务人员尽快熟悉系统操作,减少了知识盲点,正确使用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4

关键词:职业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委托功能存在性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管控制理模式下开展的,寄期望于通过激励、考核的方式管理员工,让他们全身心地为企业工作。但是,员工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他们与企业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关系是以职业交易为基础实现的,可以用“职业存在的功能——收益模型”来概括。本文将以此为分析框架,从职业功能管理的视角来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优化。

一、企业的功能存在性及其与员工职业功能的关系

1.企业组织的功能存在特性

企业是由人、财、物等要素有机构成的,为社会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的一类社会组织。每家企业,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为社会提供具有一定功能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及其特征,可被称为该企业所具有的功能性特征,简称企业功能。当他们能够被某些其他社会主体所接受,满足了其一定的需要时,该企业的功能就得到了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功能价值的授受关系,必然伴随着一定的交易行为。企业发挥了特定的功能,也自然会取得相应的收益。有了这些收益,企业才能满足其各种自身需要,得以存在和发展。

2.企业是由其员工职业功能整合而成的功能系统

企业功能的实现保证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角度看来,企业是由一些劳动者,在一定劳动组织关系下,运用他们所拥有的包括:资金、原材料、技术、设备等各种生产资料,进行协同劳动,以发挥某类社会功能,满足其他主体需要的社会组织。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系统,那么参与企业运营工作的劳动者都可以被看做该系统内发挥不同功能某一个要素;该企业的内部劳动组织关系,包括:组织结构、分工模式、管理制度等,可以被视为系统的结构特征。对于各类生产资料,由于它们功能价值的发挥必须以相关岗位劳动者的工作为依托,所以不被视为单独类型的一种系统要素,而被视为分拆到不同岗位上,成为保证劳动者功能实现的资源性因素。而这个系统在社会经济环境下发挥的系统功能,就是保证企业存在的基本社会功能。

钱学森先生指出,系统是由相互制约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它具有部分及部分之和所没有的功能属性。其功能的实现受到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就是在一定系统外因影响下,企业内所有员工劳动成果系统性整合的结果。其既受到作为系统要素的员工个体职业功能发挥的影响,也受到作为系统结构的不同员工间分工、合作模式的影响。而且,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完全的人造系统,其系统结构本身也是在他组织模式下人为形成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设计工作的成果。所以,企业可以被视为一个由其内部所有员工职业功能系统整合而成的功能系统。

二、以职业功能管理为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

1.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误区与不足

员工职业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构成企业整体功能实现的基础。职业功能是员工在企业组织内开展职业活动的功能成果。其实现效果的好坏程度,要以员工的职业行为为保障,受到员工的能力、拥有的资源和对工作的投入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是对员工职业功能、职业行为及影响功能实现各类因素的管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管理控制思想为指导开展的,是对员工行为、态度以及绩效会产生影响的各种政策、管理及制度的总称。这时,企业和员工是不平等的,彼此间是一种施动与被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工业社会早期,资本和设备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大多数员工从事的是操作加工型工作,其过程简单,绩效清晰可见,且岗位同质化明显,雇主可以轻易在劳动市场上找到可用的人才。这样,个人会迫于生存的需要,接受企业的管理,通过劳动挣取工资。而企业仅运用一些简单的工作监督和绩效评估手段,就可以知道员工发挥的职业功能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在这种环境下,以管理控制的思路来进行人员管理是可行的。在当今时代,智力因素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职业功能实现程度也不再是通过简单的过程监督和短期的绩效评估就可以确认的了。此时,再以被管理者的身份来看待员工,实施管理,则不再可行。

2.以职业交易为基点的职业功能管理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从对人的管理转向对职业功能的管理,从控制管理的模式变为基于职业功能——收益交易机制的,对员工职业行为的引导、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关系从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转为了基于契约的雇佣关系。契约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契约本身也是在双方自愿下确立的。员工运用自身的能力、资源,以及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创造一定的职业功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则要通过支付工资等收益来换取员工劳动提供职业功能。

从员工角度看,他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体功能能否满足所在企业的需要,企业提供的职业收益是否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在用人企业方面,既要考虑需要员工来做什么,也要思考能够给员工提供哪些收益,能否满足员工的人体需求。可见,职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与经济交易相类似的职业交易,可用职业存在的“功能-需求-收益间交易模型”(如图)来概括。

3.对功能供求关系和职业交易机制管理是职业功能管理的关键

对功能供求关系的管理要关注功能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管理者要通过对企业功能系统的分析,搞清楚企业的功能系统结构,弄明白组织对其内部各子系统和系统要素的功能需求,即明确企业运营流程、组织结构特征、各部门和岗位的功能要求及其间作用关系。这里既包括对企业现实功能需求的管理,也要基于发展战略做好对未来的预测。

此外,还要关注功能供应的问题。其中的首要任务是有效识别现有员工的个体功能特征,即员工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和个体资源。当某位员工的个体功能与一定组织资源,如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和信息知情权、领导权等岗位权力相结合后,他的职业功能特征就清晰了。这样,对功能供应的管理要包括对员工个体功能的管理和组织资源的分配两方面。同时,还要基于企业未来需要做好人力资源供给的趋势分析和发展规划。

职业交易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如何以最低的,或者说最为恰当的支付模式,换取员工职业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职业交易过程中,任何一方都要清楚自己要什么,对方要什么,己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给对方什么。从企业角度看,职业交易管理的重点在于了解不同特点、类型员工的个人需求,并设计合理的职业收益支付模式。

三、以职业功能管理弱化委托风险

1.管理中的功能委托关系

以系统分析思想看来,企业的整体功能是其下各级功能子系统整合的结果,而子系统功能又是其内部各岗位员工职业功能的统合。这样,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就可被视为一种基于功能责任的委托——关系。在现代经济学中,委托关系被视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人,为他们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并会授予人某些资源和决策权力,给予相应利益回报。

对于企业的高层,他们不会去直接关注基层岗位职业功能的实现情况,而是要关注如部门功能一类的关键功能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功能,是受高层管理者委托,发挥人职能的中层管理者,组织该部门员工进行集体劳动的成果。此时,高层管理者的身份就如委托人,中层则是某一功能子系统的人,对其管理幅度下应实现的功能成果负责。同样,中层管理者与其所属员工的关系也类似。员工接受委托,对其岗位应实现的功能负责,并以此成果换取职业收益。

2.委托关系中的风险及其应对

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利益追求的不一致和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会面临一定的委托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委托关系的缔约标的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空间、时间、认知上的差异,委托人和人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必然。而职业交易性本身,也预示了委托人和人间在利益追求上的不一致。

这种情况下,如果人职业功能实现的过程是标准化的,也容易监督,功能成果在职业行为完成后短期内清晰可见,且不存在长期不确定性的影响。那么通过工作过程监督和功能成果评价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就可以控制委托风险。相反,若人职业过程具有较强创造性、不确定性、专业复杂性及基于专长互补的团队合作性,且其影响性不仅体现在当期还会对未来造成不可预测性的影响,难以用一个简单、可衡量的标准即时评价,则功能的委托人所面临的委托风险是较大的,尤其是信息不对称风险通常是很难克服的。此时,委托人就需要以职业功能管理的模式,改进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为双方构建最大的利益共识,以降低风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参考文献

[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杜栋.管理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雷蒙德·诺伊.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博.系统科学视角下的职业能力解析[D].天津大学,2006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5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重要性越来越高。本文拟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2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所谓的地理信息系统就是指一种可以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地理信息储存、地理信息分析与运用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大量的地理数据。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于它所储存和处理的信息都带有编码属性,与地理相关的信息会成为检索的重要内容。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编辑和处理。与其他计算机数据库相比,地理信息系统不仅拥有一般数据库系统所具有的进行数据收集和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的功能,还能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将已经完成的各种专题图片存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编辑修改文本数据和图形数据的功能,可以对采集到的地理数据的错误进行修改。其次,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管理海量的文本数据和图形数据,还可以与其他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互相转换,这样不仅可以共享不同数据库的资源,还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新的数据资源。再次,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绘图和图形处理功能。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图形处理和制图功能,不仅可以对图形进行修改、修饰,还可以按照不同用户的要求来绘制全要素地图或者分层绘制各种专题地图。此外,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还拥有较强的多层次框架叠置分析能力,因而还可以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学分析地图。最后,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对结果进行各种输出与转化。为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了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对结果进行分析、修正以及评价,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输出各种形式的地理数据、地理图形等等。[1]

3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本功能

国土资源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的工作。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面临各方面的难题,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国土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复杂,而且传统的国土资源调查方法费时费力,这些都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普遍应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就目前来说,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查询功能。查询功能主要针对地理图形数据和地理图形定位等方面,因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相互转换,所以查询地理图形时比较方便。其次,是统计分析功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这项功能,可以比较明确的了解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土地资源的数量变更。再次,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绘图显示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绘图显示功能不仅包括图形的放大、缩小等常规操作,还包括建立各种专项图片和专题图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绘图显示功能,可以生成比较直观的土地资源利用图片,可以明确了解各类地形、地类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出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可以输出各种形式的地理数据、地理图形、土地等专题地图等等。[2]

3.2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违法用地现象进行监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了解违法用地情况发生的位置、发生的时间等等,之后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其次,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可以将土地利用规划图与航拍图片进行重叠,然后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最后,对土地利用变更现状进行调查。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来,使用计算机来统计各项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甄别数据、图形是否相一致。[3]

3.3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领导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到土地分布情况,统计用地规模,掌握用地情况,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并随时掌握耕地变化信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为市政建设提供帮助,在市政建设中,领导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城市的建设规模、了解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根据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制定城市市政建设规划。[4]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中,可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媛,冀书叶.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m].科技之窗,2005(04).

[2]尹德涛,金成洙.地理信息系统与国土资源管理[m].科技创新与应用,2005(10).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动态获取;网管系统;SoCKet套接字

前言

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1-2]主要是对电力通信专网的各项数据、设备、线缆等所有集合的管理,不仅可以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维护,更能够为设备的需求而调用相关的信息[3]。在电力通信资源管理实现平台化应用的实践中,基于各类网络网管系统配置信息动态获取的设备网元、ip、端口等实时数据一直是系统开发的一个热点[4-5]。

1配置信息动态获取的关键技术

1.1电力通信资源管理模型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将设备的图库以及通信线路一体化,并将其属性与图形归入数据库管理[6-7],从而实现智能化的通信业务管理,其系统模型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

1.2CoRBa技术

CoRBa技术主要由omG创建的,能够实现分布式计算,被很多领域广泛应用。CoRBa技术具有对不同物理位置的调用、透明化通信方式、同步操作、应用简单化等特征,同时也支持JaVa、C++等多种语言平台,具有良好的分布式处理功能,是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配置信息动态获取的重要组成技术。

1.3SoCKet套接字技术

SoCKet套接字本身是一种网络编程结构技术,主要应用在资源管理系统与适配器之间的通信,为系统提供接收、发送数据的功能。SoCKet套接技术主要分为数据报套接技术、流式套接技术两种。

2配置信息动态获取的实现

2.1配置信息获取的方式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动态获取形式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接口获取的信息,能够为提高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带来一定的效率,动态获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与传统的静态获取信息的方式相比,动态获取信息的资源管理系统具有资金维护投入较少、能够保证资源信息数据与实际发生状况的一致性、数据进入系统的时间缩短、可用性的数据提高等优势。

2.2适配器的功能模块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适配器功能模块主要由协议转换模块、信息获取模块、管理功能模块、队列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组成。协议转换模块主要是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以及格式转换的功能,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后台的计算机模块,对获取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转换成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要求的格式。该模块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以通信协议适配、网管协议适配等形式运行,通信协议配置是适配器协议转换模块的基础,是网络管理系统与被管理系统之间通信协议的关键,能够实现实体间的通信互连功能。而网管协议适配主要是对管理系统与被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信息、通信等命令的定义。

信息获取模块,在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主要体现出两个功能,第一是采用iDL的方法来对tmF814接口信息进行调用。第二,是针对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可以评比tmF814协议的接口。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tmF814接口与信息获取模块之间进行交互,这样可以对tmF814接口上的任何操作获取相应的动态数据信息。

管理功能模块,主要从事管理的任务,对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的配置信息、设备性能信息、设备故障信息、告警信息等进行相应的管理,也是保证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这样才能保证适配器能够根据电力设备的资源需求来为设备提供相应的逻辑资源以及物理资源。管理功能模块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完成网关系统以及获取网系统管理的拓扑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网元、子网、机架、插槽、机盘、机架等。

队列管理模块,队列管理模块是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多个通信网资源管理系统数据,或是存在多个厂商向适配器发送数据等,这都是由队列管理模块进行处理的。队列管理模块在同时接受到多个请求时,队列管理模块会为每个任务请求开一条服务线程,这样可以通过多个服务线程发送数据信息,满足各个请求。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配置信息动态获取的队列管理如图2所示。

图2队列管理模块并发示意图

3结束语

随着实用化越来越深入,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正日益完善,通过引入网管系统配置信息的动态获取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管理系统自动化运行水平的提升,解决了传统依靠人工录入的人力成本问题。同时,随着今后电力通信网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的设备会相继并网,不同厂商设备的动态接入接口标准的规范统一问题,在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淦榕,李宏伟,李艳.济南电力通信网络拓扑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11(1).

[2]樊容.浅谈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1(4).

[3]缪巍巍,郭波.江苏电力通信资源管理与综合监测集成系统建设[J].电力系统通信,2009,30(3):41-44.

[4]张增华,张刚.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空间数据同步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0(10):55-58.

[5]宗奇娟,杨淑英.基于CoRBa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与电力通信传输网管的互连[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27(1):20-22.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7

关键词: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分层结构;控制

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258-02

1引言

随着石油、煤炭资源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Co2,引起全球变暖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这些“绿色能源”由于其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特点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其中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利用新能源的发电形式,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微网的管理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天津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相继开始了微网管理系统技术的研究,同时微网的能量管理系统技术已经慢慢是国内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结构和能量管理方案的介绍和分析。

2微网管理系统概念

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microgrid-emS,简称memS系统)是分布式能源(分布式DR)的控制核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分布式微电网自身容量较小,加上光伏、风电、和负荷的变化,分布式能源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且具有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口,电力电子设备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输出阻抗小、过载能力低等特点,所以增加了微网控制的难度,微网电压和频率的变动较大,微网能量协调控制通过对微电源的p/Q控制、V/f控制和下垂控制进行组合对微网整体进行协调控制,控制系统需要统筹各个分布式电源运行方式,在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的中间角色,并完成系统内部各微电源之间、独立微网与主微网、多个微网间、区域微网间的多种协作和管理。

3微网管理系统结构

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一般分为微网就地设备控制器层、中间控制层能量分析和管理层的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见图1)。

3.1系统分层结构

微网就地控制器层主要包括燃气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光伏逆变器、储能pCS设备、负荷控制器;中间控制层包括数据通信模块、运行控制模块、储能管理模块、负荷管理模块;能量分析和管理层包括数据通信与监控模块、数据监测和分析、性能计算、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模块、预测模块和控制策略管理等。

不同微网的就地设备控制层之间不需要通信,而不同中间控制层之间实现数据交互和通信,根据不同微网之间的运行和负荷特性进行协调控制,微网能量分析和管理系统将所有中间控制层上送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根据微网运行情况和需求发送指令至中间控制层,实现能源的综合分析和管理。

3.2系统分层管理

3.2.1微网就地设备控制层

微网就地设备层主要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分布式电源输出控制、负荷控制,并将数据上送至中间管理层。

数据采集主要包含分布式电源本体、储能系统、光伏系统和负荷系统的实时数据,主要包含电气参数和热力参数,具体见表1。

微网就地设备控制层的控制主要是对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出力、燃料进气量、冷热负荷和接收运行模式指令的控制,运行模式控制主要有pQ运行模式、VF

表1数据采集

类别数据燃气分布

式能源单机发电量、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空燃比、天然气比气耗、转速波动率、输出功率、燃料消耗量光伏部分直流电压、直流电流、逆变器输出功率、交流电压、电流电流、转换效率、环境信息储能系统直流电池电压、直流电流、充电电流、放电电压和电流、交流输出功率等电气参数系统电压、系统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累计电量电能质量谐波电压、谐波电流、电压不平衡、电压波动、电压闪变、直流分量

运行模式、下垂特性运行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和电网状态调节微网在并网、离网和并离网切换的运行模式。

3.2.2微网中间控制层

微网中间控制层接收就地控制层发送的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分析制定控制策略,对各控制器进行管理和调度。当检测到大电网故障时,发命令给就地设备控制层,实现微网与电网断开,并切换到并/离网控制模式,微网进入孤岛运行模式。当检测到大电网恢复后,运行控制模块指令切换到离/并网模式,微网进入并网运行。微网中间控制层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检测,根据系统需求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并对储能装置的运行方式(pQ、VF)、输出有功、无功功率进行控制。中间控制层对微网内的负荷根据重要程度分为敏感负荷、一般负荷、可中断负荷,根据检测到的负荷大小分配微电源的处理,保持微电源与负荷之间的平衡,在微电网孤网运行时,切除可中断负荷或一般负荷,保证敏感负荷的正常供电。

3.2.3微网能量管理层

能量管理层采集中间控制层上传的微网实时数据信息、分布式电源信息、负荷信息等,实现微网的调度、管理和控制,实现冷、热、电各种能源的综合优化,跟根据用户需求和电网状态,实时调整控制策略和运行模式,实现微网的经济和安全稳定运行(图2)。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图2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网络结构

(1)数据通信和管理。完成能量管理层与中间控制层的数据信息通讯,将中间层上传的数据进行画面显示、告警处理、曲线显示等,包含传统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中SCaDa功能,如报表打印、数据统计、历史数据存储、权限管理等。

(2)预测功能。主要包含供能预测和负荷预测。其中供能预测是指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单元的短期及长期发电能力,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一次能源的变化、发电费用、环境因素、检修周期等预测分布式电源出力。负荷预测包括冷、热、电负荷预测,需要根据负荷长期历史信息和气象信息,通过预测算法来预测下一时刻负荷信息。根据不同能源价格情况和电网状态不断优化运行方式,得到最优最经济的运行工况。

(3)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主要指微网并网运行时,不仅要考虑分布式DR提供冷热电能、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减小燃料费用等,还需要考虑微网与大电网之间的电能交易。在满足微网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条件下,考虑购售电价、微网安全性、各分布式电源技术性能、环保等因素,经济调度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功率以及与大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实行微网运行的经济成本最小。

(4)控制策略管理。微网系统采用了大量电力电子元件,且存在多种运行模式,微网系统旋转储能较低,缺乏负荷跟踪能力,在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模式变化下,与传统电网相比缺少稳定性,微网系统的过负荷能力与传统电网相比很差。所以对微网系统采用多种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对提高微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式DR控制方法主要有pQ控制、下垂控制和VF控制三种。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所有分布式DR采用pQ运行方式,此时为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就是微网的电压和频率,微网内部的分布式电源工作在电压源或电流源状态,在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下,调整各自功率输出。微网中分布式电源提供的功率满足不了微网中负荷的需求时,微网可以从配电网吸收能量,反之,当微网中分布式电源功率过剩时,微网可以向配电网输送能量。当配网出现电压骤升、骤降、不平衡和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或有计划检修时,微电网转入孤岛运行模式,此时一个分布式DR采用pQ作为主电源运行,而其他分布式DR采用VF运行模式,此时的电压和频率由主电源负责调节。

4微网能量管理和控制方案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在并网运行方式下,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微电源采用pQ运行方式,并根据用电负荷、供热负荷、供冷负荷,调节分布式DR烟气量、输出功率、调节光伏逆变器运行方式、通过BmS和pCS调节储能系统存储状态,并根据电网的电压、频率、电流和输入功率实现调节微电网中间层的控制策略(表2)。

在孤岛运行方式下,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控制一个稳定的微电源采用VF,其余分布式DR采用pQ控制运行方式(表3)。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一次能源的变化、发电费用、环境因素、检修周期情况预测分布式电源出力,不同能源价格情况下的经济运行情况,优化运行方式,得到最优最经济的运行工况。

根据能源价格和供能价格,微网管理系统进行运行统计数据实时计算,根据表4可以计算出系统供能成本、收入、发电量、供热量、供冷量,并根据一次能源价格、电价、蒸汽价格和冷价格进行实时统计和调整,指导微网供能系统优化运行。

5结语和展望

随着分布式微网和多能源互补微网的快速发展,而微网的能量管理和控制技术是微网的核心,同时也是微网技术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对分布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结构和能量管理方案进行介绍和简要分析,研究了微网管理系统分层控制结构、优化管理方案和控制策略。

未来的微网结构设计应以其结构特性为基础,考虑基本因素对微网结构影响,在满足用户对电能多样性需求以及微网灵活配置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微网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运行的经济性、可扩展性以及易维护等,并将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秀媛,黄丹,申洪.多能源互补独立电力系统的控制策略仿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4):156~162.

[2]黄文焘,邰能灵,范春菊.微电网结构特性分析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18):149~155.

[3]张连芹,邰能灵.微网能量管理方案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4):183~186.

[4]汪少勇.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的设计与运行[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4):120~123.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8

【关键词】高校;视频资源;管理与应用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都在进行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改革,其中尤其是在视频应用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比如微课、精品视频共享课。高校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视频资源。

这些视频资源花费不菲,很有价值,如何有效的管理与应用这些视频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但目前,据笔者调研的结果来看,高校在视频资源的管理与应用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缺少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框架的综合系统平台。其二,各类视频资源在录制、上传、点播依然沿用着过时的技术,不能有效适用当下的技术环境。比如,不支持手机上的点播。其三,缺少对现有视频设备、资源有效的融合。比如,如何融合已建设的录播教室让其功效发挥最大就是一个问题。

1系统建设的原则

高校建立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系统,必须确立两大原则。其一、必须基于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一个综合性系统。高校现阶段不缺少视频资源的各种独立系统,往往缺少一个融合现有设备和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框架的功能全面的综合性系统。其二、技术必须是主流的、先进的。新建设的系统必须采用业界主流、成熟的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综上所述,高校建立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系统,提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让视频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与应用,显得很有必要。

2系统建设的内容

建设高校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系统,无非就是要实现视频资源的综合管理与视频资源的应用两大功能。从视频资源的管理角度,主要包括视频资源的上传采集、非编处理、分类管理、视频访问控制、用户管理和门户建设六个方面;从视频资源的应用角度,主要包括视频资源的点播、录播、直播三个方面。

2.1视频资源的管理

2.1.1上传采集

视频资源的上传采集格式要支持mpeG/mpG/Dat、aVi、moV、aSF、wmV、3Gp、Ra/Rm、FLV等主流视频格式,视频上传过程中,自动转码为流媒体格式或FLaSH形式,自动适应高清、标清、手机视频等多种应用需求。

视频资源的上传采集方式应该有多种方式。最为常规的是要支持网页端与客户端的上传方式。1)系统要实时显示进度,支持视频断点续传、批量视频上传;2)要支持一边上传、一边保存服务器端的方式;3)要支持视频属性的设置;4)要支持站外视频引用,比如支持土豆、优酷视频引用到系统。另外,除了网页端与客户端上传采集方式,系统要支持文件夹下所有视频可选择某个云服务器自动批量导入并且系统会在云服务器自动建立分类的方式。

2.1.2非编处理

视频的非编处理很重要,系统要自带非编功能,支持网页在线的视频非编处理。1)系统要可添加水印、字幕、配音;2)要支持视频的在线切割、剪裁;3)要支持视频的在线分集;4)要支持视频添加片头、片尾;5)要支持视频在线标注的制作;6)要支持上传的视频自动截图作为视频封面,并且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

2.1.3分类管理

视频资源的分类管理主要包括存储、查找、权限管理三个方面。在视频资源的存储方面:1)视频分类要支持无限分级目录,要支持课程分类和非课程分类;2)要支持视频标签管理、视频评论管理;3)要支持整个视频分类进行转移、调整功能,支持某个视频分类定时删除视频功能;4)要支持可以设定视频的访问条件;5)提供视频专辑管理、连续剧管理等功能,要支持视频集合功能。在视频资源的查找方面,管理员可以便捷地管理所有视频,并且提供多种视频管理的检索方式。在视频资源的权限管理方面,要支持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对视频资源有不同管理权限的功能。

2.1.4访问控制

视频文件通常较大,十分占用服务器有限的存储空间,同时视频点播、直播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尤其用户现在对视频的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更是加剧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占用。当同时有较多用户集中访问某些视频文件的时候,不管是网络带宽还是服务器计算处理能力,服务器不堪重负。

为保证大规模视频点播、直播应用,减轻对服务器存储、计算处理、带宽的压力,要求系统支持云计算。云计算视频应用系统可以把每台加入到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器硬件资源作为云端,单个或多个云端可以组成云计算节点,并设置一定的云计算策略,这样云计算系统就可以利用云端节点的带宽资源与计算处理能力,分摊视频访问压力。另外,可以利用云端节点的存储设备,实现视频的异地存储与同步,还可以利用云端节点实现各种视频格式的编码,降低对中心服务器的性能压力。

2.1.5用户管理

对于用户的管理,主要分为系统用户管理与用户工作空间的管理。对于系统用户管理方面,要提供多级用户管理功能,用户数据支持新建、删除、修改,并支持批量导入、导出功能,要提供符合教育特性的各类属性自定义功能,支持管理员功能,可以把整个系统的功能分类授权给下属管理员。对于用户工作空间管理方面,要支持用户好友,要支持消息收发、用户之间的转发,要支持用户个人空间编辑视频、上传视频、收藏视频、查看视频点播记录等操作。

2.1.6门户建设

目前,不管是优酷还是土豆等视频系统,系统门户都是基于B/S模式的系统。现阶段还有一种发展方向是基于移动设备的app模式的门户系统,但设计、开发的难度、成本较大,对于高校来说,短期内难以实现。在建设B/S模式的高校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系统门户时,一般而言,大致需要考虑可视化维护、排行、统计栏目、视频栏目、视频连播、多终端设备支持、视频评论、视频推广引用、访问控制、静态页面生成和界面设计等内容。

2.2视频资源的应用

2.2.1点播

视频资源的点播功能使用率最多,一个视频系统是否够好,点播功能十分关键。系统在点播功能的设计上应采用优酷、土豆等主流视频网站所采用的成熟技术。1)支持视频无缓冲实时拖放,无需安装额外的第三方插件;2)支持鼠标悬停视频预览功能;3)支持iphone、android、ipad、windows8Rt、mac等多种终端设备访问;4)支持跳过片头、片尾功能与断点续播功能;5)支持视频外挂字幕、外挂配音功能;6)用户观看时可以选择观看配音效果还是原视频声音,形成类似左右声道的效果;7)要求提供多套视频播放器的皮肤,供管理员切换和选择;8)支持多画面技术,单个播放器内同步显示多个视频;9)支持多分屏应用,可以把上课视频、课件、大纲做成多分屏课件。

2.2.2录播

系统要提供对已建录播系统的全面接入与管理,并要求不影响原有录播教室的正常使用,接入的录播教室能够直接通过系统直播,录制的视频能够自动上传到系统上点播,提供录播教室预约登记管理并提供利用率的分析。

2.2.3直播

高校经常有大型会议、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的视频直播的需求,高校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系统必须包含这项功能。

对于视频直播,首先,要提供视频在线直播功能。要求直播过程不需要客户安装额外的插件,直播地址提供类似点播的站外引用功能,开通几个直播频道,并支持至少几千人的并发访问。其次,系统至少要支持Rtmp推流方式和RtSp拉流方式的主流信号源。第三,为应对大规模直播服务,在直播平台,要可以选择多个云节点服务进行直播来提供均衡负载。第四,要求在视频直播的同时可以进行同步录制,实现对直播信号源的自动化采集、上传、存储及功能。最后,还需要设计直播方式、直播权限管理与直播点评的功能,对于视频直播而言同样也是不可缺少。

3结语

本文针对高校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高校建设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的内容。尤其在系统的建设内容上,笔者从视频资源的管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每一个重要的模块提出了一些功能性、设计性的思路与要求,相信对高校建设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与应用的系统会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9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平台;图书馆集成系统;alma;Sierra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6.018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6―0113―06

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长,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传统的图书馆集成系统产品或数据库产品很难全面满足图书馆不断变化的需求。图书馆和系统提供商针对图书馆全媒体资源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提出并实施r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nextGenerationLibraryServicesplaffomas,以下简称LSp)。作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主流产品,截至2016年12月,aLma和Sierra共有将近2700家国内外用户,其中714家图书馆使用了al-ma,1972家图书馆购买了Sierra。近两年随着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增多,国内图书馆也在寻求适合本馆的图书馆服务平台,以更好的同时满足印刷型资源、电子和数字资源的管理,以实现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和对图书馆多类型馆藏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2012年朱本军、聂华深入研究了下一代图书馆系统与服务,描述了下一代图书馆馆藏与服务的场景,并进行了案例研究。2013年6月陈武等对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做了初步探析;同年9月包凌、赵以安对国外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实践与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研究;2015年5月刘炜作了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思考。2014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购买并实施了Sierra。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图书馆联席会(theJointUnivelsityLibrariansadvisoryCommitte,JULaC)、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经正式引进了alma系统。2016年12月19日,exLibris,aproQuestCompany在北京召开会,对外宣布北京师范大学选用了该公司的alma产品作为其下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2017年1月,清华大学选择alma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从国内业相关研究和实施馆的选择来看,对于开源产品的关注比较少,更多的是对商业产品的调研和研究。开源产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要求及图书馆对其后期维护与支持的顾虑应该是图书馆界倾向于商业产品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品是否汉化及汉化的程度也是国内图书馆选择系统时重点考虑的因素,Sierra和alma之前各自的集成系统millennium和aleph在国内都有用户基础并且都已经汉化,因此alma和Sierra是国内图书馆界在选择新LSp时的两个主要调研的系统。

美国自动化专家marshallBreeding连续9年了图书馆自动化知识报告,在2016年的报告中,提供了来自64个国家3456个图书馆提交的评估性评分,描述了138种不同自动化产品,包括专有和开源系统的经验。调查结果还包括1050条叙述性评论,提供相关产品和公司正、负面的陈述,也对于未来自动化计划的意向做了坦诚的声明。本文综合考虑国内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仅从该项报告中收集产品aLma和Sierra两个服务平台自2013-2016年的相关调研用户反馈结果和统计数据,分别从用户对印刷型功能、电子资源功能、公司满意度、公司忠诚度等方面对两项产品进行多维分析,期望为国内图书馆评估和选择LSp产品时提供参考。

1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平台的主要特征

“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Servicesplatforms,以下简称iSp)最初是由marshallBreeding于2011年8月提出的,他认为,图书馆服务平台能够使图书馆获取和管理多种形式馆藏资源、支持多种采购流程、为每n形式的资源提供与其相适应的元数据管理环境、通过提供api及其他互操作协议,集成发现服务或支持独立的发现界面。各种不同的图书馆服务平台虽然有其独特的架构和技术,但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1.1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功能特性

LSp的功能特性有以下几点:①实现电子形式及印刷形式资源的管理:图书馆服务平台将印刷形式和电子形式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档案资源、机构记录以及大规模数字资产的管理也将最终被融入于图书馆服务平台中,但目前通常还是由独立的系统对其进行管理;②对多种现有产品的替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使用将会替代包括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在内的现有技术支撑。③实现对大量的元数据的管理:图书馆服务平台能够很好地支持多种形式的元数据,包括maRC、DublinCore或其他XmL标准。④支持多种采购作业流程:图书馆服务平台支持对购买的、授权的以及开放获取资源的采购作业流程。它将电子和印刷资源的获取及管理集成到了同一个平台、数据库以及作业流程。⑤知识库:图书馆服务平台包括知识库及目录文献服务。拥有该平台的图书馆无需建立其自己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而是可以依赖于由提供商建立维护的数据库资源。⑥嵌入式的馆藏分析功能:虽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常已经包括了一套标准的报告工具,但是图书馆服务平台将会更加完善馆藏的分析与评估功能。那些部署了多租户平台的图书馆服务平台不仅可以独立地提供图书馆本地馆藏分析,它也可以利用从平台及其知识库获取到的更广泛的数据来对馆藏进行分析。⑦概念组织: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功能组织与传统当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模块(编目、在线目录、流通、采购、期刊管理、权限控制)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⑧发现服务:图书馆服务平台集成了一个发现服务,而不再是提供一个传统的在线目录。LSp将具有单一搜索框的统一搜索界面,具有相关性排名、分面搜索、社交标记、持久链接、RSS提要等,以及轻松保存搜索或将所选记录导出到书目管理软件程序的能力。覆盖其当前界面与一个更灵活和导航界面,允许实时循环状态,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语言字体,它与读者的互动方式是有别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LSp应该具有与发现系统如Summon、primo、worldCatLocal、encore等的无缝集成能力。

1.2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技术特性

虽然每个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架构和技术,但还是具有一些共同技术特性。①超越了客户端/服务端运算:现有的这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是在客户端/服务端计算流行的年展起来的。这种分散式运算模型虽然至今仍被应用在一些现存应用中,但却已经很少出现在新开发的产品中。几乎任意一款近些年来新开发的基于软件的产品都是被设计为以基于网络的服务部署的,而非以那种必须安装在机构或个人计算机上的软件来部署。②多租户平台:多租户应用是通过一个单一实例来服务于所有的组织或机构的。这种服务的传递是通过一个单一代码库实现,并且所有的用户是从同一版本的底层软件进行操作的。这些多租户系统被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并且在不同的大洲都会有其数据中心。用户将从距其最近的数据中心登录系统,如果登录失败,将会转到其他的数据中心进行登录。多租户平台对于提供商与图书馆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提供商来讲,系统的更新、维护以及新特性的添加都只需做1次,就可以实现到全球各个角落;对于图书馆来讲,可以不再需要指派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系统的管理。③基于网络的界面: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了基于网络的界面,不需要在本地服务器中安装软件,也不需要员工工作台。它通过在网页浏览器中展示出来的界面,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所有功能。④服务型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用于将业务应用程序作为集合来构建的架构,将松散耦合的分布式组件链接在一起,以提供明确定义的级别服务。这种服务型的方法使得软件的开发更加效率、灵活,因为每一个小的工作只需要编程1次。⑤为了扩展和互操作性而开放的api:除了给馆员提供通过网页浏览器展示的界面外,图书馆服务平台还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这些接口接受来自外部系统或程序的指令,并且做出相应的回应。提供更新的api通常来讲是很安全的,它仅限于被授权的人员或进程使用,从而避免意外的变化或资料损坏。⑥互操作性:图书馆服务平台会通过api与外部应用进行交互,比如eRp,金融体系,学生账户管理以及学习管理系统等。⑦订阅价格:供应商通常是通过基于订阅的商业模式来提供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软件即服务(SaaS)的订购是按年费形式收取费用的,而年费通常是根据这个组织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来制定的。

2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相关产品

图书馆服务平台现在可被认为是经过充分验证的自动化模型,这些产品已被各种规模的学术图书馆成功采用,包括大规模、复杂的联盟实施。主流的产品有exLibris公司的aLma、innovativeinterface公司的Sierra、KualioLe、o-CLC的worldSharemanagementServices等。

2.1alma概述

alina是exLibris公司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作为图书馆技术行业中最大的公司之一,exLibfis公司已有两个非常成功的图书馆集成系统――aleph和Voyager,这两个系统都是以印刷型资源管理为主,两个产品的设计也是基于早期计算框架结构。2009年exLibris公司与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等合作,提出y一资源管理的理念。2011年1月公司对外宣布开始研发基于云的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al-ma,2012年初完成开发,2012年7月开始正式应用。alma作为公司全新的产品,体现了“统一资源管理”的概念,这也是公司构建aLma时的基础功能,其目的是满足图书馆管理各类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的需求。图书馆资源统一的想法也是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primo发现界面的设计和开发就提出的概念,alma旨在将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类型集中到单个资源管理系统中。

alma设计之初就基于web接口部署在多租户平台。为了支持alma全球分布的用户,系统通过各大洲多国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分发,包括美国、新加坡和荷兰。符合当前基于软件服务的应用程序特征,alma系统的工作端可由图书馆员通过浏览器访问,工作人员终端无需软件或插件,也不需在本地服务器操作任何软件。

随着图书馆服务平台和统一资源管理的公司核心理念一致,alma可以使图书馆能够管理电子和印刷型资源。图书馆使用alma不仅可以从现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迁移数据,还能转变早期建立的电子资源管理流程。那些以前实现电子资源管理的系统如Verde能够迁移数据。alma同时提供链接解析功能,提供电子资源知识库,扩展公司最初研发的SFX。alma的用户多以学术图书馆为主,在全球714个图书馆用户,有565家是学术图书馆,另外aLma在的装机量是1167个。

2.2Sierra概述

innovativeinterface公司作为最大的独立图书馆技术公司之一,于2011年4月宣布研发新一代自动化系统SierraSer-vicesplatform,并于年末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发和测试,2012年推出第一版产品。2012年初进入第二阶段的研发,主要任务是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流通功能、电子资源管理功能,以及支持第三方系统的api接口。2015年4月SierraLibraryServicesplatform2.0正式,包括60多个增强功能,这些功能使工作人员的体验更加强大和直观。2.0版本更新了Sierra所有关键功能领域,包括采购、编目、资源共享和报告。该版本还介绍了一组馆藏采购报告,使联盟成员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采购决策。innovative公司声称“Sierra服务平台提供经过验证的图书馆工作流技术和完整的资源管理,并且具有较强的开放系统架构”。截至2016年底,Sierra全球图书馆用户1972家,其中公共图书馆1248家,学术图书馆542家。国内2014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正式引入Sierra,成为国内首家用户。

2.3KualioLe

KualioLe系统设计是管理印刷和电子资源,支持每种格式对应的工作流程。oLe(openLibraryenvironment)项目选择利用其它Kuali基金支持的技术支撑。软件设计理念是基于面向服务架构。2014年底,KualioLe在2家图书馆作为产品使用。2014年8月4日,理海大学作为第一个用户完成了全部数据从SirsiDynixSymphonyiLS的迁移工作。芝加哥大学在2014年8月20日完成了从SirsiDynixHorizon和innoVaQ采购模块的转变。上述图书馆,最初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印刷资源的地址管理,需要替换原有的iLS。其他机构安装KualioLe的包括有:印第安纳大学、杜克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维拉诺瓦大学。

2.4worldSharemanagementServices

2009年4月,oCLC宣布研发新的资源管理系统,最大化利用其在线编目联合目录worldCat。与worldCat相比,新产品将提供一套完整的流通、采购、期刊管理和相关功能用于扩展编目和书目服务、资源共享,不再是依靠每个馆制作书目数据库。简而言之,图书馆可以通过添加馆藏特定记录,和worldCat一样来管理本地馆藏。

为了支持这种新的想法,oCLC研发了一个新的多租户平台和应用软件来提供这些新资源管理功能,通常称之为worldShareplatform,该平台支持指定应用如worldShareman-agementServices。worldShareplatform部署也是通过各大洲的多个数据中心实现。worldShareplatform研发是基于服务导向架构。除了基于weB接口,woddShareplatform提供多个api接口便于图书馆程序员或第三方应用访问其数据和功能。这些api接口用于允许图书馆或其他机构创建新应用或小工具,除了oCLC直接研发功能外。woldSharemanage-mentServices提供服务包括:管理图书馆电子馆藏资源,并通过woddShareLicensemanager组件管理印刷型资源。oCLC创建了电子资源馆藏知识库便于管理这些资源。目前全球有393家图书馆使用worldSharemanagementServices,其中学术图书馆284家,公共图书馆19家。

3Sierra和alma调查数据比较

本文在对LSp主流产品综合分析后,考虑到开源研发进度、售后维护、数据迁移、购买价格、平台汉化等因素,最终选择更适合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及大部分国内高校馆实际情况的两款产品Sierra和alma进行调研数据的比较分析。

3.1Sierra用户调查数据分析

Sierra已在全球多类型图书馆部署实施,在2016年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中,反馈Sierra用户包括148个学术图书馆、128个公共馆和21个联盟。调查统计显示,该产品在印刷资源的功能中获得最高分:所有类型图书馆对Sierra印刷资源的功能的平均评分为7.17,大型学术图书馆评分为7.55,公共图书馆评分为6.63。其最低的性能被视为iLS的支持,总体5.17,中型公众图书馆评分4.3,中等规模学术图书馆评分5.00。公司忠诚度得分总体上较弱,为5.40,大型学术图书馆评分更低(4.95)。115支持的评分从2012年的7.96下降到2015年的5.17,调研数据说明公司对产品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亟待提高。总体满意度比去年略有上升,从5.90上升至6.18。但是在用户群体中,表明会考虑迁移到其他系统的图书馆数量从2012年的3.2%增加到今年的12.9%,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公司对产品支持满意度较低,造成用户潜在流失。在大型公共图书馆类别中,Sierra(5.27)的评分低于polaris(7.77),Symphony(7.15)和Horizon(6.69)。

为了尽可能使Sierra的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笔者从marshallBreeding提供的图书馆自动化调查中,抽取2013-2016年的统计数据,调查内容分别为iLS系统满意度、系统功能性、印刷型馆藏管理功能、电子资源管理功能、公司满意度、支持满意度、支持改进、公司忠诚度和开源兴趣等9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是用户对Sierra连续4年的调研数据,从图中的调研数据表明,在各年份中,Sierra印刷型馆藏资源管理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系统功能、再次是系统满意度,电子资源管理满意度居中,除开源兴趣外,支持改进方面满意度最低。总体趋势来看,2014年用户对Sierra各项满意度最低,经过2015年公司对系统不断优化、改进,在2015年、2016年用户满意度反馈已逐步提升,特别是开源兴趣方面,虽然满意度较其他指标仍有显著差距,但整体是上升趋势。

3.2alma调查数据分析

2016年alma的调查数据来自88个使用alma的图书馆,在调查中针对学术、研究和国家图书馆设计的alma在大型学术图书馆中获得了整体较高的满意度,iLS功能、电子资源功能和公司忠诚度的顶级排名。在印刷型馆藏管理方面,alma排名第五(6.90),Sierra(7.55)排名第一,其次分别是aleph(7.44)、Symphony(6.95)和Voyager(6.92)。在大型学术图书馆,其电子资源管理的功能评分为6.87,明显高于其竞争对手Sierra(5.00)。在中等规模的学术机构中,ahna日的整体功能和电子资源管理方面排名最高,其评分分别为6.59和7.19。而在小型学术图书馆中,alma的总体评分低于Koha(8.50)、Horizon(7.79)和BywaterSolutions(7.33),但alma子资源管理的评分最高(7.09)。鉴于大型学术图书馆将大量采购电子资源的趋势,因此,aLma对电子资源管理比印刷型资源更好这一点对于exLibris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与Sierra相同,本文抽取2013-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alma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除开源兴趣分值较低外,用户对alma使用反馈答复结果区间都较为集中,说明用户对alma的整体功能、电子资源管理功能、印刷型资源管理功能等其他8个方面的功能评价较为一致,也反映了用户反馈结果比较客观。在使用alma系统用户中,用户对公司忠诚度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对公司满意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均在逐年递减。用户对印刷馆藏管理满意度和电子资源管理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alma的优化改进已得到用户认可。此外,对alma功能满意度也呈上升态势。

3.3Sierra和alma比较分析

为更直观的比较Sierra和aLma,本文分别将2013-2016年中两者在印刷馆藏功能、电子资源管理功能、支持满意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拟合后再进行比较。图3是Sierra和alma在印刷馆藏功能分值变化趋势,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用户对Sierra该项功能的反馈呈递减趋势,特别是在2014年,用户对该系统功能最为不满,但经过近2年升级优化,满意度在逐步回升。相比Sierra,近4年间,ahna致力于印刷馆藏功能的不断优化,用户对该项功能满意度逐年提升。但总体来看,Sierra该功能的满意度依旧高于alma,但二者差距在不断缩小。

图4是Sierra和alma在电子资源功能分值变化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在2013年时,用户对Sierra和alma关于电子资源管理方面得分趋于一致,但经过近3年发展后,用户对alma该项功能的满意度与用户对Sierra该项功能的满意度差距在逐步增大,alma的功能更符合用户需求,这也是alma在图书馆尤其是大型学术图书馆电子资源预算不断增长情况下,竞争力稍强于Sierra的一点。

从图5可以看出,Sierra关于系统支持满意度对用户而言,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反观alma,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系统优化,用户对系统的支持满意度逐步提升,二者间差距越来越明显。

图6是Sierra和alma历年统计数据拟合曲线,除开源兴趣外,其余数据均采用均值进行拟合。从图6中可以看出,拟合曲线表明,初期,用户对两个系统满意度趋于一致,但经过几年发展,用户对alma总体的满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Sierra满意度却逐年递减,二者差值越发显著,究其原因,除了alma在电子资源管理功能的优势外,Sierra的支持与alma相比较弱也是主要因素。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Sierra和alma在近几年都致力于产品的升级与优化,两款产品各有优势,但从整体趋势来看,alma的发展较Sierra相比,更符合用户需求,尤其是大型学术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在公司支持度方面,做出的反馈也更为积极,Sierra的公司支持度反馈较低且呈逐年下降。alma在子资源管理的优势日益显著,印刷型Sierra的功能较强。调研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产品的优劣,这是由于:①用户反馈数量差距较大,Sierra的反馈更为积极,约为ahtia反馈人数的3倍;②Siera用户数目较多,一方面表明其市场性和价格性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但在服务支持方面用户数目多就会导致服务响应时长延迟,造成对公司支持度的不满,并不能说明alma优于Sierra。③Sierra的汉化较alma早,国内用户除考虑功能因素外,系统汉化程度也应该关注。

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篇10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运输需求持续上升,危险货物作业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也呈上升趋势,给港口安全生产带来严峻考验。为了有效抑制重大危险源的危害性,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研究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工作势在必行。

1.港口重大危险源监控业务需求

1)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

开展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普查及风险评估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识别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明确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周边环境、危险货物种类等基本信息,建立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信息数据库。

2)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

危险货物基本信息数据库应具备危险货物知识库的功能,可为港口危险货物的正确装卸储运作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行使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职能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提供重要帮助。

3)港口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研究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强化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企业的日常监管。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港口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企业的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管等等。

4)港口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

利用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或危险货物作业场所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用于加强港口区域内的危险货物作业现场监管。通过将视频监控系统与港口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的整合,可有效提高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控和重大事故现场的监视能力。

5)港口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

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除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管,还应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系统,以提高港口管理部门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6)港口重大危险源GiS模型演示

地理信息系统是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的基石。

2.港口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

按分级监控与管理的原则,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按省、市、县、企业四级架构进行设计(见图1)。建设一个统一的、规范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对于实现省、市、县、企业逐级进行重大危险源数据的申报登记、评价分级、分级监控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系统的逻辑结构

从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可知,港口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统计分析、空间管理及远程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网络系统。

该网络系统可按不同层次的功能分成四层网络,网络的逻辑结构、各层网络的功能、互联关系、信息传递的路径、传播方式、信息流的控制、信息表现形式的变换、各层网络的协议规约等都成为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3.2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1)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系统: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以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和能量的大小为基本参数,对企业上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自动辨识。采用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模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快速(初步)安全评价及分级,并依据特定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2)港口重大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该子系统中的危险源空间数据管理包括从综合图像识别、图形编辑、属性输入、制图输出等空间地理数据管理的全部流程。重大危险源信息通过重大危险源分析评估系统生成大量分析及风险分析数据后,可结合空间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分析。使用GiS地理统计分析系统,用户可从多个视角检大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的模拟现场,同时将事故现场的三维空间数据提供给数据分析评估系统并将分析结果在现场模拟出来。

3)港口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系统:该子系统将所有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动态采集并自动建库,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基于事故应急决策支持模块,针对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处置,集成系统相关基础信息、视频监控、事故模拟、和应急资源调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以达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目的。

4)港口重大危险源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综合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单元进行升级改造,使得该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能具有实时监控其现场情况及设备状态的功能。

5)港口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系统:该子系统包括港口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危险货物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危险货物进出港相关流程管理、安全专家库管理和应急救援机构信息备案等功能。

6)辅助系统:该子系统将提供危险化学品知识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检索查询功能以及系统自身的管理功能。该子系统归类总结已发典型事故案例和典型的应急预案,为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提供参考。

3.3软件结构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软件由基础工具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安全防护软件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应用软件以及高级语言等3个层次的软件系统组成。

操作系统必须考虑其开放性,即在采用一种操作系统后,能否很方便地在其上挂接各种必需的应用软件。考虑到系统的通用性,在设计该系统时,兼容windows和UniX两种类型的操作系统。

重大危险源信息数据底层管理软件能在一个通用数据管理平台上,可采用高级语言结合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底层函数(或调用);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则还可包括GiS数据平台,以达到图形和属性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徐连胜,段晓瑞,胡玉昌.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J].水运管理.2011.(5).

周剑锋,陈国华.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6.(2).

吴宗之,魏利军,于立见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1).

徐连胜,段晓瑞,胡玉昌.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现状与体系构成[J].中国港口.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