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55

法律法规教学篇1

一、学习目的

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理论、党的xx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以及教育法律法规文件。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教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推进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奠定基础。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全面认识和理解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观点,从理论上搞清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搞好依法治校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推进我校的依法治教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二专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中要了解每一部法律的制定目的、范围、权利义务、法律责任。

第三专题: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践。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认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自觉服从大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

三、学习方法

以个人自学为主,适当组织小组讨论。在学习中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法律法规相结合;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增强法制观念与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要求

(一)要把法律法规的学习摆上位置,结合本计划和实际情况制定好各自的学法计划。

(二)要坚持学法活动,并认真作好学法记录。

法律法规教学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医疗法律

一、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也日益健全。医疗法律法规无法与医疗卫生条件形成配套关系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特别关注。就目前现有的医疗法律来看,有关部门只对患者的利益保障和权益维护有着足够的重视,而忽略了临床工作者的应享权利和待遇。因此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在维持新医疗环境发展的前提下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当下医疗、教育、法律等多方领域的工作者们需要认真面对并加速解决的问题。虽然从事临床医疗的执业医师们得到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的部分法律保障,但并未见有关部门出台任何法律法规有关于当前的临床医学教学方面,这种情况已经对我国当前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造成严重影响,致使相关法律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保障缺乏严重的现象甚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详细规定了有关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中明确要求了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生对应该接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育基础标准。临床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临床医学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训都是由临床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的。因此,高等医学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将临床教学规定为全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满足培养方案中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受到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影响

(一)从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临床教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最常产生冲突,最易发生矛盾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医学生对患者的临床医疗工作有直接的针对性和专门性,并循序渐进熟悉工作内容。由于我国当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医学生操作临床试验的标准过程或者划定具体临床医疗的工作范畴,因此,临床教学大纲和依序的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当前医学生所遵循的临床教学的准则。其中包括对查房工作进行规范教学,对疑难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对大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练习,对基础临床进行实践操作,对医疗文书进行标准化书写等。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对医学生可以承担的医疗工作内容和能够承担的医疗操作的程度进行明确规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尚待改正的地方存在于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医疗工作中,例如在出现紧急医疗发生的情况下,学生能否获得处置权;由医学生所书写的医疗文书所具有的效力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若学生承担了一些本应由职业意识才能操作的医疗诊疗,能否获得法律的许可。针对以上常见问题,还未在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得到明确的规定。合理合法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下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医疗效果。若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合理的处理,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医患纠纷等问题。

(二)从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分析就会发现,临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对象多有差异。不同的情况承担着不同主体在医疗活动中的医疗责任,不同的医疗责任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工作者应该担负的法律责任和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临床带教教师都以详细的法律和全面的法规作为标准来实行医疗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医学生实在没有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医疗活动的,因此,也无法对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是受到法律的保护,仅仅通过提高学生的医风医德教育和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对医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并不能满足医疗工作中的约束力度和对医学生们的保护力度的需求。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其中风险因素充斥于医疗诊疗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中详细规定“: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由医方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经鉴定后,事故责任应由相关医疗机构和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因指导医师或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事故责任应由指导医师或临床带教教师承担。”除此之外,若有不合医疗规章制度的操作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其临床带教教师和所在教育基地也要担负一部分责任,因此,临床教师与临床教育机构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三、临床医学管理教育针对受到相关医疗法律影响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目前为止,独生子女占据了在医院实习的大部分医学生,沟通能力薄弱、不善于主动关心他人、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为人处世太过自我等诟病是他们常犯的弊病。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对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能与之比肩的即是医风医德的教育。医务工作者以“维护患者利益,保证治疗效果,摒除杂念怨言,全心全意服务。”为临床工作过程中的首要职责。临床医学教育者要将对医风医德的教育贯穿于教育学生过程的始终,加强建设医风的意识,规范遵守医德的行为。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约束自身,言传身教,使医风医德的教育始终贯穿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并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教育机构对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择也要要求严格,选择一些自身心里素质过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的责任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纯洁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合理有机的结合医学教育和德育教育,向医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和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操。在授课过程中,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临床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以身作则,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好每一个示教的机会,树立榜样,维持医患之间和谐的关系,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具备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感,救死扶伤,治病解痛,疗病治伤是医生的天职。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学习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心怀感恩,感谢患者为我们创造学习的机会,还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患者不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试验品,而是临床学习过程中教授我们实践经验的特别教师,让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得到专业技能。若想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作用,就要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而只有对患者完全尊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益于此,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二)强化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医学诊断在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专业化,治疗过程也随之日趋复杂化,通过法律手段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方面要跟随时代步伐前进的要求已然成为了当下临床医学教育管理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强化法制观念是临床带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要灌输给学生的主要思想之一。为不断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法律意识,应定期为临床带教教师安排与医疗法律法规有关的培训和针对医院规章制度内容的检测。从而达到使每一位临床带教教师都能熟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有关法律知识的目的。也只有充分做到知法懂法,才能正确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临床带教教师要将法制意识从始至终的贯穿于临床教学的方方面面,将规范临床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例如:书写医疗文书必须及时,且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若在医疗文书的书写过程中私自篡改病历、对病历内容进行隐瞒、对检查结果进行伪造、在未得到许可的前提下,对医疗文书材料进行销毁、出具超出本人职业范畴之外的医学证明文件等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者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进行医疗诊疗的过程中,要将详情依依告知患者,不得隐瞒,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知情权,并要求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应反复对学生强调法律效力对医疗文书的影响。临床带教教师需严格检查指正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书,对文书中发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要求其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带教教师要带头做好榜样,使正在经历实践过程中的同学们能够逐步熟识到自身在参与各种诊疗工作过程中所能涉及到的最大范畴,能够对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进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擅做主张和擅自行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不断对学生渗透医风医德的必要性,加强医风医德的教育,提高学生们对医疗法律法规的熟悉度和对医德医风的认知度,同时还要强化学生们的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加强学生严格对自己来自法律角度的医疗行为和来自伦理道德角度的言谈举止的约束力,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改善不良的医疗背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连续出台的多部法律法规中,虽然有部分法规可以作为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行为的准则和保障的依据,但就处于当下医疗环境中的临床教学工作,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不足以满足当前医疗教育工作的需求。支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保障医学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临床知识和医疗技能,维护患者的多元权益,为患者接受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是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最终目的,因此,寻求法律机制对临床教学进行保护和建立法律法规使临床教学工作有法可依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梁秀文.医疗改革给临床医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健康大视野,2007(1):105.

法律法规教学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法律法规;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连锁经营法律法规课程的必要性

连锁经营法律法规课程的设置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我国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增多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打破一般法学类课程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传统模式,基于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连锁企业营运流程的把握,以连锁企业经营活动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为核心,将经济法律知识有机地融入工作过程。帮助高职院校的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职业素质和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连锁企业建立侵权纠纷预警机制,回避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企业自身权益。掌握连锁企业遇到纠纷之后的解决途径,保证企业进入“合法经营、依法维权”的良性循环的通道。

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未开设法学专业,因此并未招聘专职的法学教师。对于经贸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一般都聘请兼职老师讲授,无论是精通实务的律师还是深谙理论的教授在为高职学生授课过程中非常头疼的是如何面对厌学的学生,老师需要将精力投入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调查和分析之中。高职院校生源往往处于高考成绩较低的层次,学生从中学甚至小学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国应试教育只看重分数的单一评价机制也扼杀了其其他方面的天赋不能充分发挥,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自我认知和定位模糊,处于得过且过、荒废光阴的状态,需要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更多关注其心理状况,多与其沟通交流。

三、高职院校连锁经营法律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之设想

(一)建立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相结合的授课内容模式

由于本课程开设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要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本课程打破了传统法学教材的体系,摒弃传统法学教学中的以理论为主的弊端,以连锁企业从设立、招聘员工、申请知识产权、开展特许经营、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商品管理、食品管理、争议纠纷处理的动态路径为依据,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连锁企业成立发展的全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连锁企业从创立到经营的全过程,包括连锁企业的公司设立过程,学生在连锁企业岗位上所涉及的公司内部组织机构、求职时劳动合同的签订、公司知识产权申请与权利管理、公司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条件与合同签订、公司开展特许经营业务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纠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其了解创业企业设立程序、招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加盟商与总部签订特许经营合同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及维权路径。

(二)建立“师生身份倒置”的授课模式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模式,调动学生演讲和表现自我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满足一些参加演讲社团组织的学生的积极表现的要求。为其设置一些题目或可在课程范围内自选题目,在课堂上为其创设舞台。如学生可以就“如果我是董事长……”或“我的创业计划”做十分钟以内的主题演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演讲的同时也可以体会教师的感受,而教师也通过活动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项目任务导向型”的授课模式

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的作业不是简单的应试模式,而是以完成小型项目的类型为主。如:讲授公司法时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其中选择的公司类型和具体公司章程的设定需要对公司法相关内容熟知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将所学知识融汇其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针对学生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纠纷时如何解决的问题,可以要求其以项目的形式总结为“公司侵权指控的应对策略”和“公司维权策略”两项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作业类型将学生的精力从平静的法条引向能动的步骤过程,减少学生毕业求职时从学生到员工的过渡过程,为顺利对接其职业生涯提供有力帮助。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连锁经营法律法规课程授课模式进行各种创新型的模式改革,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推广应用,根据反馈及时思考改进,为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祺来.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特点与改革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4(22).

法律法规教学篇4

1法律法规的定义

1.1什么是法律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要求有各种规则来调整社会关系,舆论、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则,相比较之下,法律的调控力度更强。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条例、规章等。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1.2什么是法规

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1.3法律与法规的主要区别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再次,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综观法律条文,可将其呈现的内容根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鼓励或提倡公民履行某些行为;三是禁止公民的做出某些行为;四是对公民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做了法律禁止的事件的教育和处罚方式和措施。

2我国主要教育法规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特效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我国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教育性、教育类法法。教育法规是关于教育的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教育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具有约束力。教育法规对宣传教育理想,动员人民关心教育,防止和克服领导人的主观随意性,促进教育的世俗化、民主化,建立和改革教育制度,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区域性发展的不同,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情况以及文化传统不同,因而各国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等也各不相同,但也有许多共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法规是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水平的具体体现,对我国教学将起着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各国的教育立法都是把本国的基本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的各方面、各时期的重大政策,通过立法程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灵魂,而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体现,是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有力保证。教育法规能保证教育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有效性。

(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和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对高等专业教学将起着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根据法律实施教育行政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后的产物。随着中世纪基督教会统治的全面崩溃,国家逐渐控制教育并用法律规定了教育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各国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并在法规中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教育立法是限制教育行政首脑独断专行、命令主义的重要措施。

(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所以教育法规具有显明的时代性,对中小学及职业教学将起着普及和导向作用。如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开始推行“两免一补”,部分经济发展的省市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和12年免费教育。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也加大投入鼓励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以前我们侧重于精英教育,现在我们大国推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众教育,禁止分重点校、重点班,在培养的重点上,以前我们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现在更多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重视教育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

3在教学中应把握的主要法律法规与重要条款

教学法律法规已成为职业教育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主要内容由法律基础理论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呢?这是任课教师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

3.1法律法规任务教学法

教学法律法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时,采用任务教学法非常适宜。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法律法规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法律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2教学法律法规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可行性

教学法律法规是与教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例如职业院校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它不但涉及运输、仓储知识,还涉及保险知识,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培养方向的定位而开设的法律课程。它既不是单纯教法律理论,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掌握在专业领域中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法律开展工作的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教学法律法规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教学法律法规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由此可见,任务教学法特别适用于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易于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3.3任务教学法在教学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以前,在没有掌握任务教学法时,教学法律法规课程都是纯理论的灌输,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没有兴趣,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任务教学法启发我对该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知识,分别对待,增强每个环节的可操作性。任务教学法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

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法律法规课程中的任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因此,就要求“任务”与教学内容相符,要包含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那么,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如果任务与教学内容不符,与知识点脱离,那么这个任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完成某个任务,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目标有大有小,可以是一节课的目标,也可以是总目标。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再考虑到这个任务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然后把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从而保证教学总目标的顺利完成。任务的分解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注意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与大小,一般一个任务包含的知识点不要超过3个,前后任务之间最好能有一定的联系。

(3)任务设计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特点。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就达不到训练的目标。如果任务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使学生有挫折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别设计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需求的任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对于这类学生,只要求达到基本教学要求。设计的任务只要在教材或教师演示的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变换。大部分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要求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这类学生,设计具有综合性能力,加以变换和创新的任务。有少部分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他们喜欢尝试多样的变化以获得更丰富的效果。对于这类学生,设计的任务要有特点、有创新、有一定难度。

4对教学中法律法规教学的建议

(1)学习教育法规是参加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职工一定要认真学习、随时查阅本文所列举的13部法规,特别是前6部法规,不仅是新教师岗前要学,老教师也要坚持学,因为时间长了有些做法难免产生惯性,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以前法律未禁止的,可能现在法律规定不能做了。

(2)学习教育法规与加强师德建设相互促进。加强师德建设与加强教育法规学习并不矛盾,正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是育人工程,在职来道德层面,要求我们老师敬业爱岗,忠诚教育,要有爱心、童心和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高的境界是言传身教、无为而教。可以这样说,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是不会轻易触及法律的禁忌的,而是处处维护法律的尊严。

(3)及时学习、深入领会党和国冢的教育方针、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灵魂,教育法规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如果我们及时学习,深入领会,就能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走在发展的前列。如党的十七大有关教育的表述中,特别提及教育公平及均衡化,相应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马上加大了执行力度,具体到深圳市,学校均衡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全免费就是最好的实践,因此,退费就是一个政策性非常强的间题。

5当前学校教育中在法律法规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在法律层面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学生受教权的保护与保障。管理好学籍,不能随便拒绝或开除学生。

(3)尊重学生,讲究教育方式、方法和技巧,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异常情况或危机事件要第一时间联系学生的监护人。

(5)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政治教材委员会.思想品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河北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重要教育政策文献.

法律法规教学篇5

一、注重数学的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门逻辑推理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来笼去脉。数学的教学过程最好有一个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空间,针对学习的关键环节,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这种数学探究过程的质量,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优异化程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的条件和空间,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索了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有效的探究。真正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才能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遵循教学规律实现教学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数学教学规律,按照新课标教学新理念实施教学。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教学渗透方法。教师要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有理数》这一章,就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利用数形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三、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差别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不愿写作业、抄作业是后进生写作业最大的特点,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会做,其次是懒惰。但是如果他每次做作业都会做,发下来的作业都是一百分,那他肯定会慢慢改掉不爱写作业的毛病,逐渐爱上写作业。那毕竟也是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而好学生一般能完成作业,但常常是有些题已经做了很多遍,还必须重新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如果留一些适合他们的作业,也会激起他们的斗志,他们挑战自我,经过反复思考,推理演算,最终完成。他们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功感。教育评价的分层次,一般的期中、期末考试,一张卷子定了你这学期的档次,但有时学生比较紧张,发挥不了真实成绩,我们的学校不会给你再一次机会,这就有些死板。评价得分层次,更讲究人性化,发挥不好的可以再给机会补考。考卷也可以分层次,学生自选。考分值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学校里沐浴阳光,走出学校时才会带着阳光。

四、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人们一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看上去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其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互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反过来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而数形结合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例如:有理数加法法则,乘法法则都是结合图形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能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加强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掌握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实施不同的方法,学生要做到触类旁通。分类的思想是依据学习对象本质属性的同异将其化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例如有理数的定义。课本是这样叙述的:“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它揭示了有理数的所有外延,既不扩大也不遗漏,这本身就体现了分类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对分类思想就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后继内容诸如代数式、方程式、根式、函数解析式等知识体系的分类奠定了思想基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高境界,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讲方法联系思想,积极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培养中,不断增强教学能力。

法律法规教学篇6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对涉外法务人才的需求增长,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高校增设了法律英语课程。与此同时,近几年新编法律英语教材不断涌现,其中不乏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增强;也有一些院校结合本校需求自选了部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素材作为教学载体开展法律英语教学工作。综合各大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现状分析,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的统编教材,另一方面各个院校开设此课程的学科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受众背景不同,因此教学选材呈现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据此,结合当前的涉外法务实践和市场需求去探讨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选材的原则宗旨

综合涉外法务实践和课题组的调查采访数据,法律英语教学选材首先应秉持如下的一些原则和宗旨。

1.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为基础,符合市场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法律英语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教学,是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涉外法务活动中去的专业英语教学、,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筑整个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把学生的需求(如调查显示不少同学有考法律英语资格证书LeC的需求,那么在选材时就要考虑相关素材的选取)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在一起。

2.选材不仅涉及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务的介绍,而且要有中国法律制度与实务的英文素材,必要时进行中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对比。目前的法律英语教材以介绍外国法律制度为主体,事实上,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英文表达的引入十分必要,因为涉外法务实践多集中于双边甚至多边贸易,那么不仅要求涉外法务工作者了解外国法律制度熟练应用相关法律语言,而且对于中国法律制度中法律术语及相关英文表达也要精通,所以二者不可偏废,涉外实务中的高频版块更要通过中外对比的设置,强化重点深入理解。

3.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突出应用性。由于法律实务的主题庞杂多样,所以选材要充分考量本校或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学生的特性,如监狱学系的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在介绍中外一般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应融入一些罪犯矫正、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素材。同时选材要加大真实语料的选取比例,强化素材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选材“规范化”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点

1.选材内容应涵盖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大版块。法律英语的教学选材不仅应当介绍英美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还应厘清涉外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领域,如合同签订、公司成立等,通过真实情境再现的方式(可以文书写作、视频播放等方法加以呈现)强化实务操练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要的英文表达法。以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英语听说教程》为例,此书是在总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涉外实务交际为重点编写而成。这本教材的可借鉴之处在于其上册主要介绍(legalsystem和courtsystem等)基本法律知识,而下册则以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主题为主体,选材真实,应用价值高。归纳起来,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中英美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务实践中重点领域的实务操练为主体,以重点英文表达为主线贯穿始终。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实务操练的比重,强化每个高频领域重要英文表达的输入与输出训练,的确可以规避当下不少高校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重阅读轻实务操练的弊端,改变学生兴趣低下、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的现状。

2.结合所授对象的专业学科背景强化教材评估加以综合利用。依据针对性原则,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微观操作层面,对于法律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综合课的基础上,可以选取法律英语听说教程、口译教程、文书写作教程等开展专题训练。对于法学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应以法律英语综合课为主体,综合课的选材内容应当涵盖第一个关键点所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个方面,其中,在实务操作环节强化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对于专业特色突出的院校可以选编适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教材,如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编写的《法律英语Legalenglish》,教材除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和以中英对照形式介绍中国主要部门法外,还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加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内容,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就法律英语教学选材来看,还应加大教材评估的力度。郭剑晶在《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一文中提出了从教学目标、语言点和技能选择、专业学科内容、文本材料类型、实践技能训练、词汇歧义解释和教学指导方面进行教材评价的标准,值得借鉴和推广。在实际的教学选材过程中,应当结合受众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不同教材的科学评价予以综合利用,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3.协调好教材利用与课外选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选材不仅包括对教材的综合利用,对课外素材的整合注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材虽然每隔几年会有修订版问世,但在一定时期内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授内容主题适度选取时讯感较强的课外素材予以补充,增强课堂的活力与趣味性。以合同谈判为例,在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选取一则新近发生的引起媒介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典型案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突出其应用价值。其次,需要协调好二者的分配比例,总的指导原则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课外选材为补充,具体分配方案以题材内容的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差异和用时长短的区别等因素具体安排。最后,法律英语的教材内容多以文本模式呈现,那么在课外素材选取时可以适度加大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素材的引入。如在介绍美国的整个刑事程序时,可以选取影片或美剧中的情景片段来辅助教材的利用,形象化授课主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法律法规教学篇7

一、军事共同课教学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

军事共同课教学的一般规律是为了揭示军事共同课教学过程中及其自身运动中所固有的,不断重复出现并能影响其发展方向的本质联系.它贯穿于军事共同课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对教学有指导性作用。认识并掌握军事共同课的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军事共同课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联系,能使教学过程具有最佳结构并发挥最大效益。

1.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关系。因为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支柱和动力。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主要是把握在军事共同课教学过程中,教员与学员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军事共同课教学过程中,教员、学员都是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一方面以共同认识对象――教学内容为客体,另一方面,又各自把自己一方看作主体,把对方看作客体。学员作为教员认识的客体,是被教员认识“加工”的对象,教员作为学员认识的客体亦是被学员所认识和影响的对象,他们之间复杂的处于变化中的主客体地位和相互转化,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军事共同课教学过程是教与学这两个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总之,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教学中教员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与教学的对象――学员相结合才能起作用。

2.教学与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军事共同课教学与教育相统一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军事共同课教学根本目标是为空军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培养合格的战斗和指挥员,所以各课程、各章乃至每节课都围绕上述总目标而确定各自的具体教学目的。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员把今天的学习同明天担负的职责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其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激发其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坚定其发展的方向。

军事共同课教学过程是军事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军事体育和指挥管理教育各方面协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不同科目、不同内容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启发学员汲取科学知识,掌握军事技能,磨练战斗意志,培养过硬作风,锻炼强健体魄,使自身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教员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治学态度、举止言行是有形的榜样,无形的力量,对学员的思想言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学员可以从教员身上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优美的教学环境,科学正规的教学秩序,紧张而活泼的学习气氛,都对学员发挥教育的作用。

3.教学与部队建设相统一的规律

军事共同课教学要按照部队建设的需要和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离开部队建设的需要,军事共同课教学就严重地偏离方向和脱离实际。军事共同课教学与部队实际需要相一致,对造就全面合格的军事人才,增加部队战斗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传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能适应部队训练、作战,或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先进,但脱离实际,就不能为部队建设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所以军事共同课教学就必须根据部队建设的实践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着眼时展,全面推进军事共同课教学

1.军事共同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军校以往的军事共同课程教学大多都是在新学员刚入校阶段集中进行。从我们学院来看也是在学员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一般在一个半月左右即结束。这种方式对规范学员的基本军人素质有着比较明显的强化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加之学员接受能力认识程度以及场地器材有限等原因,在教学中难免出现训练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弱训的现象,使得一些已训内容的质量,达不到大纲的要求,特别是集中训练结束后,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由思想上的重点变为组织实施上的盲点,由集中全部力量关注教学变为任课教员的单打独斗。进而导致一些学员的军事共同素质下降,有的学员在毕业时连装退子弹这种基本的动作都做不了,做不好。因此,必须改变这种集中时间教学的传统做法。

2.采用分阶段全程化教学方式

全程化教学方式,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本着“打基础、重规范、强素质”的教学理念,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层次地把不同的军事共同课教学内容用教学计划的法定形式分配到不同的教学阶段,使训练和教学活动贯穿于学员在校的全过程。

(1)定型阶段

以入学后集中训练为主,时间约为45天左右,主要完成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轻武器射击基础、战备基础知识、单兵战术动作、条令知识、体能基础项目等内容,以打牢军人素质基础,实现青年学生向合格士兵的转变。

(2)巩固阶段

即从定型训练阶段结束至第二学期末,主要是对前期的训练科目进行训练和巩固,保持训练水平的平稳性。并适当开设一些如超越障碍、游泳、班战术等新的科目,实现合格士兵向合格军校学员的转变。

(3)提高阶段

即第三学期开始至第六学期末,主要是进行战术基础理论、军事地形学、军兵种知识、军事高技术知识、高难度军体项目等指挥基础类课目的教学,以完善知识结构。

(4)强化阶段

主要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教学法、特定课目(手枪射击、手榴弹投掷)和一些弱势项目的补差训练,实现由合格学员向作战指挥员的转变,通过这种分阶段全过程的组织和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正课教学与课余训练相协调,以保证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活动的连续性,以缓解内容多、时间少、要求高的教学特征。

三、着眼部队建设实际,优化军事共同课的教学方法

知识转化为战斗力,不仅依靠教学内容的优化而且赖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向战斗力方向转化呢?在教学形式方法上,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根据每门课程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科学地确定教学方法,激发学员“我要学”的自主意识、求知意识。单调、艰苦是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突出特点。因此,要使学员爱学、乐学,就必须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下工夫。

1.遵循发展规律,突出教学方法的应用性

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模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到军事共同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改变军事共同课程外表粗浅的形象,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1)装备操作要模拟化

在装备的操作训练中,应积极研制和广泛使用模拟训练器材,如轻武器射击激光模拟训练器、发烟手榴弹等,以增强训练中的趣味性和实战感,缩短训练周期,提升训练的质量。

(2)理论作业要“机辅化”

即凡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练习或运用的教学内容,如作战标图、地形分析、习题作业、理论考核等,都应努力实现机上操作。一方面可使教学更加贴近部队的训练实际,提高学员适应信息化作战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作业的评判实时化,考核评价更具备公平性与合理性。

(3)战场课目实战化

在军事共同课程中,像手榴弹实弹投掷、战伤救护、防化装备使用、野战生存等内容,都是战场味道很浓厚的课目。因此,必须从实战出发组织训练,必要时应设置一些实战化的场景或环境,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之中,磨炼意志,掌握技能,提高素质。

2.着眼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军事共同课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之中有的是继承传统的教学经验加以改革和发展,有的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与军事共同课教学相结合而产生,有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员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产生的。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认为针对学员的特点,强化教学效果,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着重体现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加强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原则,方法,而是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启”的意思是“激其思”,“发”的意思是“导其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员指点门路,激发学员思维,诱导学员从认识结构的不平衡走向平衡,从而让学员领悟知识真谛,达到真知,因此,要在讲授法、研讨式等各种教学法中贯穿启发教学思想,发展求异思想,鼓励学员大胆质疑,培养学员独立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问、反问、布疑、讨论等形式激活学员的创新思维,激发学员善思勤问的主动性,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为科学合理的双向交流式教学

(2)积极推动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有利于激励学员自觉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会学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重视诸多问题。让学员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争论中理解概念、掌握方法,提高科学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缩短理论和学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时间。

(3)开展竞赛式教学

应利用青年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课内的小观摩、小评比、小比武等“三小”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员的训练积极性,培养学员良好的竞争意识。

(4)重视融合式教学

根据一些特定课目(队列、战备基础、条令、体能训练等)与日常行政管理相联系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把课堂教学同日常管理、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行管相结合、兴趣与需要相结合的全时空教学环境,促进训练水平的巩固与提高。

(5)注重实践式教学

在教员的指导下,让学员直接置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员在理论教学中获得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直接挂钩,使其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自主地获取应用性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能力。

法律法规教学篇8

教学前思:

“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是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其活化为数学现象,然后让学生展开探究,经历思维的提炼过程,从而自然直观地发现并运用规律。课堂中,大多教师忽视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而单从技能培养、教学目标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规律。这样教学,导致学生对规律一知半解,破坏了数学思维的完整性。如何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进入数学化的思维中,再从数学表征中抽象出规律,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教学片断:

一、旧知引入,活化数学现象

出示例题:做一套校服,上衣45元,裤子32元,需要购买40套。

师:请大家补充问题,并列式解答。

生1:买一套校服需要多少钱?列式为45+32=77(元)。

生2:上衣比裤子多多少钱?列式为45-32=13(元)。

生3:买40套校服需要多少钱?列式为(45+32)×40=77×40=3080(元)或45×40+32×40=3080(元)。

师:第三个问题把题目中的条件都用上了,值得研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生举例)

师:你还能列出这样的等式吗?(引导学生从外形上掌握这一等式的特征,为乘法分配律的表征积累做好准备)

二、提炼难点,挖掘乘法意义

出示学生写的算式:(45+32)×40,45×40+32×40。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如果不从计算结果来看,你认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相等吗?为什么?

生4:45+32是一套衣服的价钱,买40套,就要乘以40,而45×40+32×40则表示40件上衣的价钱加上40件裤子的价钱,结果一定相等。

师:那对于算式(64+78)×40和64×40+78×40,你觉得它们会相等吗?为什么?

生5:(64+78)×40表示142个40,而64×40+78×40是将64个40和78个40合起来,也是142个40,所以结果一定相等。

(通过这样的比对和意义的挖掘,使学生对等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形成了概念猜想: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后的和,一定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三、验证猜想,理解本质内涵

在验证猜想的环节中,我将重点放在乘法意义上,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并要学生举出正反例,证明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这样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获得抽象概念的本质,懂得用字母来表示数,如(a+b)×c=ac+bc。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旧知,将其与乘法分配律联系起来思考:“长方形的周长怎么算?”

四、对比分析,体验算法优化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运算规律,如何让学生正确区分并能够优化使用,是我引导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时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学中,我让学生针对125×32与101×89两个算式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将所有计算方法列出来。”学生得出以下方法:(1)列竖式计算;(2)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即125×32=125×(4×8)=4000;(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125×30+125×2=4000;(4)125×32=(120+5)×32=4000。“哪种算法最简便?”显然,用乘法结合律计算最简便。对于101×89,学生发现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最为简便,由此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首先要符合各自的前提条件,乘法分配律针对两种运算,而乘法结合律只针对连乘运算。我继续引导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易混、易错的地方进行比对,使他们更加明晰两者的特点,然后出示(40+4)×25、(28+72)×36、15×(8×4)、15×(8+4)、70×125×4×8、70×125+4×8等算式,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每组算式有何异同?符合什么运算律的特征?怎么算最简便?”……

教学后想:

将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展示,然后将其活化为一种数学现象,带领学生探寻数学现象中的规律,这是我在教学中的新尝试。其中,我有以下体会。

1.要深挖教材,体现教学深度

从计算角度而言,这是个运算定律,通常容易被教师忽略这一规律的探寻过程,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展开。为此,我引导学生从做校服入手,从形式上模仿举出类似的例子来,这样就有了乘法分配律意义上的正向迁移,使学生能够独立列出类似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猜想出规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导向的。在揭示知识逻辑、展现客观规律的教学中,没有捷径可言,教师只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给学生提供规律探寻的路径

法律法规教学篇9

一、多媒体在中职卫生法律法规教学中的优势

(1)直观形象、感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多媒体教学使中职卫生法律法规课教学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一体化,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对法律概念、法律责任等内容枯燥乏味的讲授和板书方式的难题,又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感人、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兴趣。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像等信息传播,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了教学信息,既能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掌握的知识上。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虚拟现实教学,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关的实践学习,有效解决教学过程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制约,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1]。

(3)增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机地优化组合和编排,建立各种网络学习系统,做到课堂内外一体,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自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师生互动性强,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节省的教学单元时间,结合卫生法律法规课堂教学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经典案例视频,运用讨论、问卷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商讨,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性、积极性、主动性。

二、多媒体在中职卫生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弊端

(1)教师综合素质欠佳,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卫生法律法规课教学是由非法律专业或非医学专业的教师承担,他们缺乏具有医学专业和法律专业复合知识结构,加上很多教师缺乏计算机知识,缺乏对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能力,而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虽然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学内容整合成多媒体信息,但也很难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性、科学性。因此,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卫生法律法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2]。

(2)课件内容华而不实,舍本逐末。教师为了解决卫生法律法规课学生在学习实体法等内容枯燥乏味的困扰,一味追求多媒体课件新奇感,插入过多的图片和动画等耀眼信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授课内容与图片和动画等信息主次颠倒,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是课件内容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具体表现。

(3)学习强度太大,学生难以承受。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并且迅速,但如果教师未能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掌握好节奏,节奏过快,势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强度,而许多学生因承受不了太大的学习强度,跟不上多媒体教学进度,课堂学习变得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

三、多媒体在中职卫生法律法规教学中使用应注意的方面

(1)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首先,学校应加强对一线卫生法律法规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法律专业或医学专业的专修、短期培训等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最后,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加强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联系,以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性、科学性。

法律法规教学篇10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单基因遗传规律;应用

中等卫生学校《医学遗传学》课程在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其中单基因的遗传规律既是教学难点,又是教学重点,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又必须教好和学好的重要内容,学生没有弄懂这个部分,这门课程就几乎等于白白开设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考分达不到高中录取分数线才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学习这样一门连大学医科生都头痛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什么是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不可能被拒绝的,如果愿意,你可以拒绝一切抽象事物,你可以拒绝严肃,但却无法拒绝游戏。[1]游戏教学法是指通过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以游戏过程和游戏动作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它具有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多效高效等特点。也就是以游戏形式,使学生在激烈竞赛中,在无比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教师希望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

2教学实践

2.1性状概念的掌握

在讲述分离定律时涉及到多对概念,特别是“性状和相对性状”对于中专一年级的新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人体的性状不下千百种,本游戏选择了十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典型性状,让学生自己检查,相互对照检查结果,使学生清楚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培养了学习遗传学定律的兴趣,为今后课程的讲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游戏选用的器材主要有镜子和纸笔,使学生有了游戏感。游戏时,首先让学生利用镜子对自己身体的几种性状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性状如下:耳垂是紧贴还是分离;舌能否左右向上卷曲成U形;前额发际是否向前突出形成美人尖;拇指可不可以向背面弯曲;食指与无名指相比哪个较长;当左右手指嵌合时,左手拇指在上还是右手拇指在上;上眼睑是单眼皮或双眼皮;有无酒窝;站立时,脚底在大趾的一侧是否有弧度;色觉是否正常等。[2]

检查结束后请同学之间相互看看结果,使学生了解性状的概念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由此引申出相对性状的概念。整个游戏进行时,每个学生观察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周围其他学生,同时自己也是其他同学的观察对象,这样在游戏中加强了每个游戏者之间的联系。在这种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减少压力感,积极动脑,思考最终得出游戏的结论。“游戏本身就含有解决问题的性质,所不同的是它采取一种非常愉快的方式”,[3]而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

2.2分离定律的游戏教学

在单基因遗传规律部分的内容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及比例,可以利用围棋子开展游戏帮助学生理解。

游戏中学生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在6~8人为宜,每组准备围棋子黑白各10颗、袋子三个、纸、笔。游戏时围棋的黑、白颜色分别代表一对相对性状,黑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两个口袋上分别写上这两个性状,代表亲本,然后将围棋子黑白各10颗分别放入第三个袋子中充分混合,代表子一代。游戏时将袋子放在桌子中央,闭起眼睛从袋子中取出两颗棋子(务必不看袋中的棋子),将取出的两颗棋子并列放在桌上,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将袋内的棋子全部取出。同时由学生进行统计工作,黑色为显性,用a表示,白色为隐性,用a表示;从子一代袋中取出的两颗棋子的颜色组合可能为黑黑(aa)、黑白(aa)、白黑(aa)或白白(aa),将每种组合出现的概率记录下来,教师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记录在棋盘格中。此时教师需要解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然后根据全班的记录结果,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很容易使学生明白在分离定律中四种基因型随机组合的机率是多少。

2.3自由组合定律的游戏教学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配子和子代的形成中都存在自由组合的现象。游戏材料与分离定律的基本一致,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亲近感,知道今天的游戏和上次的游戏相似,在情感上任意产生共鸣。额外增加的材料是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豆子(或者玻璃球、别针等),同样是各十颗,代表另外的一对相对性状。

游戏时两个口袋上分别写上两个性状,代表亲本,各装入一种颜色的围棋子和豆子,从中拿出围棋子和豆子各一颗,代表可以随机产生的配子。然后将每种颜色的围棋子和豆子各五颗放入代表子一代的第三个袋子中充分混合。先分析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四种组合情况:黑围棋和黄豆、黑围棋和绿豆、白围棋和黄豆、白围棋和绿豆。再分析两组配子可能产生的十六种组合方式,最后分析子二代可能出现的九种基因型、四种表现性。

2.4连锁与互换定律的游戏教学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的是在不同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连锁与互换定律解决的是不同的基因位于同一条的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以及互换率有何意义和实际价值。游戏材料在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增加十根胶带,代表染色体,教师提前把豆子和围棋粘在胶带上。

游戏时通过调整豆子与围棋子的距离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基因的距离与其互换率呈正比,在有的时候还不可以互换。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能够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更深的内容需要等到他们升到高一级程度再来学习了。

3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和原则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游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巨大的作用,教学中穿插一定的游戏,既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助于使复杂的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被学生所理解并接受,而且通过游戏方式得到的知识将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严肃的科学态度,依然是我们教学的优势,是不能忽视的。正如周建平所说“游戏具有自由性、开放性、体验性,与课堂有类似之处,但限于课堂教学本身的特点,二者之间若处理不当会出现矛盾”[4],故而在实践当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3.1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

3.2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游戏学生最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游戏的启发性还体现在教师对游戏难度的把握上,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以提示,启发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让游戏有一定的难度。

3.3游戏的形式应多样化。

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

3.4游戏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灵活性就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灵活处理和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中的六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4.

[2]葛如陵等。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生物学通报,1994,29(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