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十篇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十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49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1

初中生处于身心转变的关键时期,外界的新奇事物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而音乐欣赏课是一个感受平台,有助于初中生舒展、调节身心。也就是说,经过长久地聆听特定乐曲和反复吟唱,学生必定会形成自主性感知意识,有利于今后情感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创新

依照客观层面的观察,音乐欣赏单元的确是音乐课程系统化教学的特定调试媒介,它善于利用各类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表现技巧、音乐形象等进行感悟交流,引起初中生情感、思想的共鸣。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特定的美感效应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日常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带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新奇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日后树立独特的音乐欣赏角度以及专业化发展前景产生积极作用。

一、创设生动的导入情境

音乐是借助声音表述主体内心情感细致化的行为艺术。在讲解初中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科学地感知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规则,然后适当地彰显人本服务的特性,注重开发学生个体音乐听觉感知的系统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演示名曲,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听觉享受。在欣赏特定的音乐作品时,教师需要在关键处进行适当的启发式解说,同时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笔者相信,经过教师的逐层引导和调试,必定能让学生深入地感知音乐情境,奠定深厚的音乐基础。如在《中国人民进行曲》欣赏课上,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开场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庆阅兵现场的激荡场景,使学生逐渐融入到歌曲的节奏中,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会跟着音乐的节奏高声歌唱。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后续课程内容和技能训练的拓展。

二、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

结合实践调查,笔者发现,良好的音乐课堂交流氛围,能有效调动学生个体长期研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并积极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探析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意识地开发和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师生同时扮演倾听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标准的音乐听觉感知和演唱技能协调水准。当学生倾听完特定的音乐作品之后,教师需要结合作品的体裁格式、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状况进行系统解析,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影视材料,争取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作品。在整个教育行为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把听到或看到的内容设置成问题,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保留整体的认知印象,然后逐层赏析和重点聆听。如在讲解《万马奔腾》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作品,直观地呈现出马头琴的音色特性,然后运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万马奔腾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较快地融入到作品的内涵中。表演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它不仅是技能的展示,还是表现学生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渠道。表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在学生充分、无拘束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当学生在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表演潜能时,他们就能从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系统化的讲解,需要教师关注众多的细节,包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系统化补充音乐歌唱的表演单元等。为了营造活跃的音乐欣赏交流课堂,教师必须事先科学认证和有机审视教学环节,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拓展人文素质,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作者:蔡冰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南环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垚.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问题”探究[J].学周刊,2011,(19).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所谓的音乐欣赏就是指通过认识以及理解音乐作品,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让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享受。音乐欣赏课是现代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初中音乐的欣赏课上存在如下的问题:①初中学生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发挥出课堂的主体性,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过时,喜欢学生上课遵守纪律,不乱讲话,因而缺乏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教育,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十分不利。②有些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形式比较传统,也不懂得创新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反复欣赏音乐作品,只是对作曲家进行简单的介绍,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了。③除了音乐艺术生在中考、高考时需要考音乐,其他普通学生的升学和音乐没有关系,所以许多初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不注重对音乐的教学。学校安排的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充分的利用,有些音乐教师甚至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不安排音乐教学,反而鼓励学生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越来越少。

二、完善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1.运用启发式、情境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也没有了兴趣。采用启发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上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接受教育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课堂上欣赏《辽阔的草原》中,教师先提问学生我国都有哪些草原?草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草原上有什么?发出这样的提问,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激起学生对《辽阔的草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准备好的草原景色的片段,在合适的时间配上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想象的情境。教师要在音乐中概括出草原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听觉盛宴。

2.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音乐欣赏能够让欣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从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和心灵上的洗涤,让自己能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作品所呈现给世人的情境之中,学生经过仔细聆听以及对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的体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中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让学生分几个小组,随着音乐一起表演自己所想象到的当收到喜讯时人们的表现,通过学生进行表演来体会音乐中欢快的、喜气洋洋的情境,增加学生对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的欣赏能力,最后学生相互讨论并进行总结给乐曲取名字。通过将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创造性。

3.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音乐鉴赏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现代许多学生普遍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却是非常喜欢现代的流行音乐,这是由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强所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声音、图片以及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童年的回忆》这首钢琴曲时,教师可以在播放这首乐曲时,在多媒体上播放与童年相关的图片,能够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把握钢琴曲表达的含义。

三、结束语

音乐欣赏课是我国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完善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牛焘.运用情感想象,理解音乐之美――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黄河之声.2012.08(02):78-79

[2]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中央音乐学院2011,06(08):39-40

[3]马林华.摒弃“蛇尾”,追求“凤尾”――高中音乐鉴赏课结尾的探究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22):89-90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学生;教师

一、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仅仅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够对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鉴赏水平有所帮助,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欣赏课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样、多元的教学方式,来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如果想要活跃欣赏课的课堂气氛,那么教师首先要“活”起来,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的讲解只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丧失兴趣,音乐作品在学生脑海中会变得僵硬,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尊重学生主体的理念,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教师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导入,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十分优美的曲子,同学们要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辨别主题音乐。”这样简单的话语,并不会为学生带来压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放松身心,自由的感受作品,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自己思考的方式来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并对作品的特点、主题音乐进行阐述,教师要对学生欣赏习惯给予充分重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欣赏《日出》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向学生展示日出的美景,让学生能够领会到音乐的意境,主动的欣赏音乐、领悟音乐。

二、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表现、激感的艺术,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音乐欣赏课不仅是学生对音乐中的内涵、感情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发生共鸣、交融的过程。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随着音乐的发展思想、情绪发生变化,心灵得到艺术满足。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学生情感体验。

1.分组体验法

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单位,每一个单位表示一个竞赛组别,例如演唱组、表演组、舞蹈组等,让学生自由创作编造,并设计出一个个让自己满意的节目,最后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乐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2.视听法

视听法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行同时感受,音乐虽然属于听觉艺术,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听觉和视觉进行结合,带给学生心灵的体验,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展示出音乐动人心魄的意境以及令人心醉的情感。

3.唱奏主题法

每首音乐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主题,也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更是乐曲形成、发展的基础,通过唱奏主题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进行感知,并亲自进行体验,从而记住音乐,享受音乐,例如在《大海啊,故乡》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同音乐主题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对大海和故乡的情绪领悟能力,然后再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便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

三、优化设计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课要多采用一些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励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其实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表演等,来达到学会知识、技能的目的,但是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单纯依靠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方式便会比较平淡、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持久,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个人认为,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中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能够避免课堂中出现枯燥、乏味的感觉。

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些舞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瑶族舞蹈,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瑶族舞蹈的风格,瑶族舞曲的特色。

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为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设计一些情感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够触摸到音乐,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联想,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创作能力等,还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中认为音乐创造具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作用”,但是音乐创造是要通过学生音乐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掘才能够形成,因此音乐创造性的培养是十分困难的,教师要将这个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贯穿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将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单单讲授一些音乐知识和乐理等。本人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实现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和理论的融合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培养学生习惯、引导学生情感等,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音乐教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方建军.音乐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条件下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电教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11-0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应该是一个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它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放松身心,真正去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因此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电教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视听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音乐课程的学习。

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电教技术的应用意义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教学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片、电影、录像等多种形式,可以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带给学生更多的兴奋点,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舒畅地进入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中来。

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只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在音乐创作上的天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情况。电教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巧妙地将多种电子信息教学设备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的创作与表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运用电教技术正是充分符合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改革创新。

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技术为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音乐空间,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运用电教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通过运用电教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传达的创作者与表演者的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电教技术的策略

运用电教技术,渲染音乐课堂氛围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采取合适的方法,通过电教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渲染适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氛围[1]。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中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来说,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好地融入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茉莉花》,教师可以将电教手段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柔美的现代轻音乐,并且配合ppt为学生演示一些春天美好图景的形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跟随音乐的律动适时引出“花”的教学主题。进入正式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多个版本的《茉莉花》,如河北民歌版本的、江苏民歌版本的,通过让学生进行对比,可以感受到南北方民歌之间的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电教技术,在网上搜索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

运用电教技术,优化音乐教学环节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电教技术来优化音乐教学环节[2]。好的音乐教学环节设计可以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音乐情境中,这对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是十分重要的。电教技术可以运用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如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春天奏鸣曲》,教师要对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这是一首主要运用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曲子,乐曲的节奏欢快活泼,洋溢着希望和幸福的感情,带给人春天般生机勃勃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律动,培养审美情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柔情的同一风格的曲子,比如《渴望春天》《春晓》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之后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组件为学生播放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相关情感体验。

《春天奏鸣曲》是由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名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在网上搜索到许多演奏的版本,可以有针对性地下载、截取知名交响乐团演奏该曲子的视频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名作的魅力。

运用电教技术,激发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电教技术的运用来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电教技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教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红旗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红旗颂》是一种歌颂题材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饱含了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这种感情的培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思想灌输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欢呼雀跃的场景,让学生明确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红旗颂》乐曲共有三个篇章,第一乐段主要是小号演奏,第二乐段是双簧管演奏,第三乐段是主题再现。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分段播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每种演奏的特色,最后进行有效的综合。

3结语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基础性的课程,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尝试的,也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改革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没有情感表达的音乐,不具备张力,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缺乏对音乐的内涵感知能力,必然使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音乐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音乐欣赏课教学要重视、加强、渗透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把握、感受。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拥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在教学时集中注意力,用心感知音乐之美,拓展想象空间,升华艺术品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音乐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更为轻松、自在、活泼;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热情洋溢,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当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流行音乐”。接近学生的爱好特点,让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其次,丰富课堂内容。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就是正襟危坐地倾听“雅乐”。事实上,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再加上活泼好动的天性,根本不喜欢一本正经的教学模式。与其让学生讨厌音乐欣赏课,不如在课堂上留有自由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笔者就经常组织“文艺班会”“歌咏比赛”“对歌”“模仿秀”等小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欣赏《天堂》后,笔者就组织男生歌唱,女生伴舞,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首先,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文本、动画、图片为一体,能有效地创设各类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持久、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表达。笔者事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辽阔的江面上,江水悠悠流逝;沙洲之上,几只鸟鹊“窃窃私语”;江水轻拍着江岸,岸边的“江树”随风摇曳;天边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洁白柔美……以这种直观视觉感受,为学生营造出“春江花月”般的氛围,之后再欣赏作品,学生对作品体验更有效果。其次,详细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初中音乐课程收录的作品,无一不是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其中,许多作品的创作,具有伟大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的故事。因此,欣赏课要重视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如教学《保卫黄河》时,为了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笔者一方面播放黄河奔腾而下、气势如虹的博大场面;一方面为学生讲解冼星海先生归国后,面对祖国一片萧条、烽烟四起的局面,痛苦忧愁。在去探望诗人光未然时,听其朗诵《黄河吟》后,热血沸腾、乐思泉涌,之后创作了《保卫黄河》。

三、提升学生欣赏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首先,培养音乐想象力。音乐欣赏需要较强的想象力,才能跟随想象的翅膀,进入艺术的殿堂。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音乐想象力并不等于“胡思乱想”。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对音乐基础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积累文化修养,夯实文化底蕴。例如,教学《茉莉花》时,其中的差异就很明显地展示出来:江浙地区处于江南,气候温和、物产富饶,江浙地区的民风大多温柔婉转。因此,此地的《茉莉花》曲调清新可爱。反之,河北地区的《茉莉花》则大相径庭,河北属燕赵之地,而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茉莉花》的曲调也爽快干脆。其次,学结评价。音乐欣赏课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总结评价,在不断训练之中,逐渐将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识”。如教学《梨园金曲》时,笔者就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对戏曲艺术的认知。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回答得不如意也不要紧。再如,教学《天鹅湖》之后,笔者问学生:“听了《天鹅湖》之后,你大脑中想到了什么场景?或者说,你内心有什么情绪变化?”

总之,音乐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烘托、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想象、思考音乐本质;采取多元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发表、讨论对音乐的感知、看法。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而且,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中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并上好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学;重要性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的课题,在担任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适合初中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并上好欣赏课。

我们知道,创造性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体现,音乐欣赏教学由于以音乐作品为媒介,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因此,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不是创造前人没发现的知识,而是老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这一表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

例如,在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都必上演的保留曲目《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欣赏课中,我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乐曲,学生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有的学生还时不时地一边听一边用手划着拍子。通过引导,让学生听第二遍时,学生们认为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具有英雄的威武形象和气势,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当听第三遍时,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的尊敬,作曲家为他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欣赏一个作品,不仅要从它完成的时代背景考虑,而且要更多方面地挖掘内容,以作品的内容为主深入欣赏,听出层次,深度。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欣赏的层面提高了,历史知识也更丰富了。?

再比如,我每次在给七年级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总爱给他们举例子,并给他们欣赏一些东西,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以前,学生只要说是上音乐课,那就是唱歌课。我就给他们纠正了这个说法,音乐课的内容很多,包括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指挥、作曲、曲式分析、配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简史等等。而唱歌只是其中的声乐部分,声乐近年来又分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去年的全国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还推出了组合演唱的形式和原生态唱法。为了直观的让学生对声乐有更细致的了解,我还用了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录制的青年歌手大赛的每一种唱法的比赛现场。结果下来,比我直接讲的让学生听收获不知要大几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记得我在给学生上七年级上册的音乐课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中,教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时,就用了欣赏课的办法,先让学生看意大利的地图和一些意大利的风景图片,初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水上城市威尼斯,并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过渡到意大利船歌,并引出船歌的特点。然后,播放了多个版本的演唱,近一步地熟悉歌曲,特别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意大利那不勒斯船歌《桑塔露琪亚》与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演唱的意大利那波利民歌《我的太阳》相比较后,学生都认为意大利语言非常优美,歌曲旋律动听,与意大利的风情结合的非常完美。对意大利的“船歌”这一概念也有所了解,从而对歌曲的节奏规律的掌握也有相当大的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上学会了这首歌曲,比直接教唱的效果好多了。

如今科技发达了,我就想方法使用VCD、mp3、电脑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欣赏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了,就比只用磁带的效果好的多。例如,在欣赏《青春舞曲》这首旋律活泼,节奏欢快的音乐时,可先介绍新疆歌舞音乐的特点(从网上下载图片辅助进行);紧接着欣赏《青春舞曲》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最后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舞蹈动作随音乐进行律动,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在欣赏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先介绍云南的自然风光及民俗风情文化(从网上下载图片辅助进行);再介绍民族乐器“葫芦丝”,并且试奏一下主题音乐;最后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体验,这就体现了音乐与人文、地理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音乐还可以与舞蹈、美术、文学等许多学科有机的结合,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思考,不仅我们的学生学的轻松,我们自己也教的轻松,而且会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教《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瑶”这部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欣赏作品,然后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第一乐段描绘黄河两岸美丽风光?,叙述人民过着和平而宁静的日子;第二乐段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行,叙述两岸人民背迫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的悲惨生活;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它发出令人悲伤的感叹。即黄河依然如故,黄河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绪十分凄凉。)最后我就启发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把《黄水谣》这部分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结果有的采用歌唱,有的三两个一组创作音乐小品,有的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素描,有的采用的即兴演讲……整个教室热闹非凡,虽然水平不高,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了想象,并把自己所感悟到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没有先前的欣赏,那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有效性音乐鉴赏音乐欣赏课音乐活动

实验证明,大多数初中生对音乐都十分感兴趣,但是对于音乐欣赏课他们却非常不喜欢上,具体有很多原因,比如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音乐课不受重视、有中考压力等。正因为这个原因,此篇文章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创建温馨的环境,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异,音乐的课堂与理论知识性的学科相比较,它更具有活泼性和娱乐性,因为音乐教学就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由的表演,畅所欲言。因而,老师要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音乐互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音乐,从而使他们在音乐互动中享受乐趣。举个例子,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音乐,这样可以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引起互动。问问他们平时的欣赏音乐的类型和习惯等。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阅历等都不同,所以在欣赏过程中会造成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所以面对同一首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老师不能局限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应由学生自由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并领悟音乐情感。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心理的差距,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创造了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从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趣味,为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提供了条件。

二、创造好的环境,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教育家杜威曾说:“为了激活学生的观念,必须由一个恰当的经验环境,作为观念的开端。”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完全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情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完全的投入到情境中去感受音乐十足的魅力。初中学生的个性稍有开放,自身自制能力不是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不能再达到教学的要求。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本堂课相关的音乐家的图像与影像等。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拥有部分做事的能力,他们也可以去搜集资料,这些图像资料可以由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比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演奏音乐时,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演绎与创作背景,有关这首歌的历史等,使大家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音乐的情感美和意境美。这样的艺术美,会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与氛围,使学生完全投入到音乐美的境界里,早已忘了自己是在上音乐课。

三、抓住学生的爱好,提高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需要人们投入到歌曲的里去,带着丰富的情感,一定会产生一种打动人心感受。初中生增加自己的阅历,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了,他们的情感也慢慢丰富了。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转换为自己的感悟,因此,在增强感受能力的前提上,提高了对不同音乐的欣赏兴趣,丰富了情感世界。

例如,中国民族音乐是人民大众的歌曲,是我国艺术的经典,民歌赏析是初中音乐课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老师在上此课程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民歌根本不喜欢,没有一点兴趣,他们认为民歌不够时尚,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听起来让人困倦,甚至让人感觉到十分无味,受折磨的感觉,与流行音乐来比差远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提高学生对民歌欣赏的兴趣。譬如为了使学生了解民歌中号子的表现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把学生分成两拨,加油时吹响号子,让学生体验到号子在拔河中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小白菜》的影像,让学生自主投入到那种艰苦的情景当中,用心感悟小白菜的苦楚。总的来讲,初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主观情感出发,展开自主思考与学习,使学生进行愉快的欣赏,为学生提高体验音乐的氛围,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四、融入流行音乐,符合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大多数学生特别喜欢流行歌曲,因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可以适当的听一些流行歌曲,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平时欣赏可以做出更好的指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选择适合的音乐,可以进行合理到位指导,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乐意的。在初中教学中,要尽量挑选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符合中年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的歌曲。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之类的中国风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同时这类流行歌曲也能够十分符合学生的欣赏类型。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较容易,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进而联系到民族音乐的情感问题,学生就不容易抵触民族音乐的鉴赏。

五、结语

在当今这个时代,学生的个性较张扬,而且网络音乐资源繁杂,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对初中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喜欢听,什么能够吸引学生,老师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跟得上时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相信音乐教师已经做好准备,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玲红.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09,(07).

[2]龙建英.阅读教学有效性关键在教学整体流程的优化[J].快乐阅读,2011,(18).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课;兴趣型教学模式

音乐是能对人类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提高作用的载体,并且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初中的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对音乐的道路坚持与否。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学因为没有比较好的教学设备、对音乐的教学普遍忽视,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是不敢开口唱歌,要么是连基本的五音都不全,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没有积极性和兴趣。所以在欣赏型的音乐课堂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构建兴趣型的教学模式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教学设备的短缺、教学的内容不符合实际,教学的教材时常落伍,使得音乐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农村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并且现存的农村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不高,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的音乐知识如节奏、视唱以及音乐欣赏等知识几乎不会涉及。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落后,基本上音乐课都会被语文和数学等主课给霸占掉。这些问题是造成目前农村初中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欣赏型的音乐课堂构建兴趣型的教学模式

一般音乐课包括的类型主要有歌唱、欣赏课型、综合以及素质的课型等。在欣赏型的音乐中,主要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来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内在美,在听觉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课的最终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主要的方式以美的体验为突破口,以感情为手段,创设一种比较美好的情境。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比如,提问该曲式的结构、欣赏完的意境的感受、乐曲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情绪等。又如,创作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经过创作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创作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思维能力,兴趣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课堂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兴趣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以兴趣为先导、实现学生的感情在比较愉快的情境中升华,精神在享受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以及道德在成长中得到净化。

1.营造宽松的心理情境

为在欣赏型的农村音乐课堂中构建兴趣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和谐的心理气氛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营造比较愉快和宽松的心理气氛。教师应该消除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心理,赢得学生的信任。比如,为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心理气氛,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比较轻松悦耳的音乐,并且在下意识里与学生进行比较轻松的对话,减轻对学生的压迫和专制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看法和对音乐的喜好。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和气氛。

2.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投入

在有一定欣赏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体验分享,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感情体验进行赞同和理解。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宽松的气氛当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上的升华,比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提琴协奏版时,采用多种方式再现音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气氛中,真切地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梁祝之间的凄美的爱情的理解和欣赏。

3.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结合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与图画、挂图、诗歌、视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真切地体验到音乐的真实内涵和感情。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利用ppt放映有关黄河的雄伟和壮阔的图片,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想表达的思想境界和感情。

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质量想要得到很大的提高,需要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参与。采用兴趣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存的农村音乐教学的缺陷。该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晓黎.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0,05(01):56-57.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学;重要性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的课题,在担任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适合初中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并上好欣赏课。

我们知道,创造性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体现,音乐欣赏教学由于以音乐作品为媒介,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因此,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不是创造前人没发现的知识,而是老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这一表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 

       例如,在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都必上演的保留曲目《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欣赏课中,我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乐曲,学生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有的学生还时不时地一边听一边用手划着拍子。通过引导,让学生听第二遍时,学生们认为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具有英雄的威武形象和气势,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当听第三遍时,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的尊敬,作曲家为他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欣赏一个作品,不仅要从它完成的时代背景考虑,而且要更多方面地挖掘内容,以作品的内容为主深入欣赏,听出层次,深度。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欣赏的层面提高了,历史知识也更丰富了。?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音乐欣赏学科综合体验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若想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教学方法,作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椅子上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它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

一、请你画一画

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时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歌唱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旋律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里面画的小鸟,天真地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的想象。

二、请你说一说

不论是在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感官的欣赏,还是在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理智的欣赏,我都让学生说欣赏感受。我认为,说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例如,欣赏口笛演奏曲《苗岭的早晨》,我就多次让学生说感受。在初听了《苗岭的是晨》之后,就点名问口笛的音色特点及它模仿的鸟叫声像不像。通过说讲,学生初步感受了口笛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在利用其他教学手段复听分析了作品之后,再让学生将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出来。有的同学说:“天亮了,苗岭的景色依稀可辨,小鸟在树上吱吱叫……苗岭的早晨又安静又美丽。”大家畅所欲言,把音乐的内容表述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音乐,分辨乐曲段落,逐段欣赏音乐,“说”音乐。通过三个层次的“说”感受,学生大都理解了作品的意境。

三、请你唱一唱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如:欣赏日本乐曲《樱花》时,随着音乐的慢慢响起,孩子们时而舒适地闭上眼睛沉浸在樱花的世界里,时而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微微地摇动,时而嘴里哼唱着“樱花呀,樱花呀,暮春三月天空里……”,笑脸又一次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然后让孩子们跟随着我轻柔的钢琴声,让学生用和妈妈说悄悄话的声调去演唱日本民歌《樱花》,体会歌曲的情绪。在音乐欣赏课中如能根据欣赏内容及学生欣赏水平程度,选择主题音乐请他们唱一唱,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四、请你演一演

在欣赏时,我鼓励学生随着播放的音乐,大胆地边听边表演。这种听音乐与学生大胆参与表现相结合的方法,使欣赏音乐充满了极大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教育,培养了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如:在欣赏音乐童话故事《乌龟和兔子》时,我让学生边看着有趣的动画边听着音乐进行欣赏,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模仿动画中小动物们的动作,每人扮演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随着音乐“动起来”。如:龟兔赛跑时,让孩子们听着音乐到老师这儿来选择相应的头饰,然后让两位动作表现力强的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演龟和兔,其余的小朋友还是原来的角色。随着音乐的发展,边欣赏边表演,“龟”和“兔”真的赛跑起来,其他“小动物”一会儿热烈欢乐,一会儿喊“加油”,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种热烈的气氛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亲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五、请你敲一敲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在自我肯定。如:新课标有个针对一、二年级的创造标准: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在教授《鸭子拌嘴》时,学生听得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六、请你跳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