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25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1

两种实验方案

首先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明确一下上述两个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器材规格。为了便于比较,在物理实验室学生实验中,所有实验器材都选择同类器材中分度值最小、误差最小的器材。为了便于将被测物体的密度与标准密度值比较,实验中选取纯铜块作为测量对象。

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物体的密度。器材:天平(最大称量值200g、分度值0.2g,如图a)、量筒(最大测量值50ml、分度值1ml,如图b)。

方案二: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适量的水测出物体的密度。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5n、分度值0.1n,如图c)、适量的水(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用蒸馏水且水温控制在4℃)。为了便于分析计算,g取10n/kg。

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时,在方案一中所用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测量精度达0.2g。在方案二中所用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后算出的质量,将其分度值转化为质量值来表示,相当于m===0.01kg=10g,测量精度为10g,此测量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相当于是一个分度值为10g的“天平”。这样,方案一中测出的质量m的精度是方案二的,在同等测量条件下,可以粗略认为,方案二所得出的质量的基本误差是方案一基本误差的50倍。

测量物体体积的过程中,在方案一中所用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测量精度达1ml。在方案二中所用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后算出的物体体积,将其分度值转化为体积值来表示,相当于V物=V排水====1×10-5m3=10ml,测量精度为10ml,此测量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相当于是一个分度值为10ml的“量筒”。这样,方案一中测出的体积V的精度是方案二的,在同等测量条件下,可以粗略认为,方案二所得出的体积的基本误差是方案一基本误差的10倍。

由于方案二中得出的质量值m和体积值V的误差都远远大于方案一中测出的质量值和体积值,所以根据密度公式ρ=m/V算出的密度值中,方案二的密度值误差会远远大于方案一的误差。

不同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检验以上分析是否正确,笔者与同学科组的3位物理老师按照方案一和方案二对同一块纯铜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纯铜密度的标准值(8.92g/cm3)比较。以下是实验中的测量数据。

从四位实验者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来看,方案一中的密度为8.675g/cm3,密度值与标准值的差为0.245,密度值与标准值的差占标准值的百分比为2.75%;方案二中的密度为7.158g/cm3,密度值与标准值的差为1.762,密度值与标准值的差占标准值的百分比为19.75%。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际的实验测量数据都说明,在使用现有初中物理实验室常用的学生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方案二的测量结果的误差要远远大于方案一的误差,采用方案二测量出的密度与标准值的差占标准值的百分比,四次实验平均值达到了19.75%,所以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适量的水测物体的密度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因误差太大,并不具有太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2

关键词:新课标案例教学法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146-01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之下,我国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全新教育教学认知观念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初中物理科目的相关在职教师自身的教学认知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更好的结合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之上,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

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站在宏观的发展视角,观察我国目前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中国传统偏向于注重理论化教学相关思想内容的影响,应对升学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最终和唯一的目的,教师也在教学课堂上更加倾向于关注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较为古板和乏味的教学过程严重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物理科目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应当与初中阶段学生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理论性科目有所区别。物理知识当中绝大多数的学习内容都来自于学生日常当中实际生活,是众多物理学研究爱好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而总结得出的学术结论。这就说明了实验操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升物理学习成绩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之上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现代化的教学应用模式,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案例教学法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实验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过程当中,有其固有和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更加生动立体化的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上,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凸显出物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初中生平均年龄处于14到17周岁之间,与小学生相比,其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实际生活经验更加丰富。相关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科目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抓住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将物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在初中新课标物理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初中物理杠杆力学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学课堂的开始之初,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实际现象。引发学生对于阿基米德的杠杆翘起地球的设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判断其中存在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加以对现实生活当中实际杠杆原理应用现象的举例论证,学生能够发现更多存在于自己周边实际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最终促进物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2.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物理同生物、化学等其他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综合学科相同,都以现代科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实验操作作为理论验证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案例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科目教学工作开展之中的有效应用,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在自身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在相关物理知识内容实践应用技巧方面的掌握能力。为学生营造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能够使其接触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学有所用。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物理力与运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在向班级内的同学介绍有关力学相关知识内容以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动脑,通过利用生活当中的小物品或者物理力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自主开展力与运动的实验研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物理太阳能源产生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内容以后,也可以布置w生在课下制作能够收集太阳能源的电力装置。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任务的布置,学生能够在有效吸收课堂物理教学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完善自身物理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教学工作开展的设计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大量的实际生活现象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物理科目知识内容的这一特点,通过结合案例教学法更好的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家用电器的内部主板电路设计图纸时,就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家长应用电炒锅为学生准备饭菜的案例现象,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掌握到电能与物理内能能源转化的知识内容。在此教学案例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能够通过同类列举的学习方式,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电能转化风能、电能向机械能转化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师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有效缩短了学生与初中物理科目学习知识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案例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得到了缓解。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用肉眼观看到实际生活当中蕴藏着的物理现象,将物理课程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2]。

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在结合新课标全新教学理念将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做出了详细论述。在结合案例教学法新型教学方式应用优势的基础之上,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新课标版教材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对帮助相关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在学生物理科目学习成绩不断飞速提升的带动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强.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理论实践),2014,10:28-29.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体特性;应用;刍议

教育实践学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必须抓住学生主体这一要素,实施和开展丰富教与学双边实践活动。物理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以实验、观察为主要学习探知手段。实践证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方面要将学生引入物理学科探知活动之中,成为物理教学“一份子”,另一方面要将学生主体特性充分运用,成为物理教学课堂“一要素”。笔者通过阶段性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抓住物理学科特性,深入运用学生主体特性,实施高效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发展,互惠共赢。有鉴于此,本人现对初中生主体特性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以生动适宜教学情境促发探知激情,深入推进物理教学活动进程

物理学科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深度合作,与教师保持高度一致,同频共振。初中生具有能动探知的积极情感,这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思想保证。但这需要有效的教学激励和思想引导。因此,教师在物理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刻运用学生主体能动探知特性,借助物理学科生动、趣味、真实、直观的教材内容和典型案例,为初中生营造融洽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发参与互动、深度合作的情感,推进教学活动进程。如在“压强”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知的情感,采用情境教学法,展示“人们踩着滑雪橇滑雪、履带式汽车行驶在泥泞的路面上”等真实直观场景,让学生感悟和体味压强知识,情感“凸起点”受到刺激,探知积极性受到激发。又如初中生对矛盾问题充满质疑好奇情感,教师在“运动与静止”教学中,设置出“王洪和刘琳观察一幅行驶中的公共汽车图画,王洪认为,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不动的,而刘琳则认为汽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请你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上产生冲突,带着疑问和疑惑,参与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物理教师设置的情境,必须结合学生认知实际,避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现象。

二、以实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探究特性,切实提升学生物理实践技能

笔者探析发现,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忽视实验教学活动,轻视实验教学功效,缩减实验教学过程,致使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功效难以实现。初中生对未知事物或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质疑心理,喜欢动手操作探知其中奥秘。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可以实验教学的动手实践功效,利用学生主体的探究特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实验活动交由学生操作,做好实验过程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探究技能。如在“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提出本节次试验的任务、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并向学生讲清楚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生:根据实验任务和要求,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动手实践。

生:仔细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

师:对学生实验活动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

生: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生: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

师:评价学生实验活动,总结水的沸腾特点。

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成为实验操作的直接实施者,通过实验操作、过程观察、数据记录、分析整理等活动,实验探究技能显著提升,较好的体现了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探究技能培养功效。

三、以典型案例探析教学培养思辩特性,扎实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案例:小明在做测量物体的浮力实验活动中,现在台秤上放了一个容器,并在其中放入适量的水,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金属,已知这个金属的密度为3×103千克/m3,试求出这个金属块的重力以及用弹簧秤测力计拉着金属块缓慢下降,当金属块浸入水中4厘米而未触及容器底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

学生分析问题内容发现,该问题是一道关于“浮力”方面的探析题,需要运用“密度公式”、“重力的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借助于此方面的实验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结合解题要求,开展小组合作探寻问题解答策略实践思考活动,初中生在研析问题内容及要求之间联系基础上指出:“已知金属块的边长可以求出其体积,再利用其密度公式从而求出其重力。要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先求出金属块浸入4厘米时排开水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块的浮力,最后利用称重法从而求出其答案”。

此时,教师展示其学生解析思路,组织其他探析小组学生探析评判,学生指出:“此问题关键要准确掌握浮力的相关性质内容”。

学生书写解题过程,同桌个体之间互相批改。学生结合探析以及解题活动,总结出该类型物理案例解答的方法为:“要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教师最后借助评价教学手段,对学生探析解答案例活动进行评判和指导。

在上述物理案例讲解过程中,学生思考、分析、判断等物理学习技能有效锻炼和培养,达到了物理案例设置意图和教学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案例教学中,要不拘一格教学实践,充分运用学生主体探究特性,延伸和拉长案例教学过程,丰富和细化案例教学活动,让初中生在亲身探究、深刻分析、有效辨析实践中,物理学习能力素养显著提升。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刻应用学生主体内在能动情感、主动探知特性和积极辨析特性,深入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高效解析深刻内涵,促进物理学习技能素养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立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J].初中物理教学,2008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策略

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浮现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传授学生知识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等等。根据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个方面要求,教师应迅速改善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法,而使用更为优秀出色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教学方法。新课标初中物理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优化改进学生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而充分刺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动探索物理知识,得到全面发展。以下就该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1]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路

探究式教学模式,讲求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主要扮演辅助教学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采用各类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对教学过程有着严格要求,又较为重视教学效果,全面满足了新课标初中物理的教学需要。结合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该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教师利用趣味性案例,并结合物理学知识将案例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然后,教师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并进行适当假设,带领学生从物理学角度进行科学合理化猜想和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拟定物理实验方案,并帮助学生筛选最优方案与相关设备和仪器,在指导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后,让学生根据预先拟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探究式分析,综合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物理结果,并适当引入物理学科知识对结果进行科学化解释,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物理知识点;最后,教师采用鼓励式方法,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及指导,并引导其共同参与物理过程的分析,之后再由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对策。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在遇到新的物理知识后,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并探索结果,从而更为深刻的把握学科知识,并能够灵活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2]

二、新课标初中物理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按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应当科学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从而顺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更充分的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营造课堂情景,刺激学生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课堂情景的设置,从学生感受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充分鼓励其学习乐趣,并乐于提出各式疑问,进行自主探究解答,在学生探索问题原理及解决方法的同时,逐渐掌握知识点。课堂情景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习惯,并尽量与现实生活相关,教师将学习资料同现实案例整合,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充满亲近感,从而使得后续学生物理知识框架的构建更为顺利。

以力学平衡一课为教学案例,教师可分别选择一名男学生与一名女学生同时站在大型有机玻璃上,使用弹簧勾住绳子两边进行拔河比赛,其他学生则负责仔细观察弹簧读数,在掌握弹簧读数技巧的同时,又能够学到力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此外,该方法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合理运用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开放式物理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能够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较为实用的知识及能力。开放式教学法的主旨是学以致用,在充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加以创新,为学生挖掘思维创新的广阔空间,并为其营造探究学习的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用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之后的物理学科学习当中,更为得心应手。

以光的物理学特性一课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在课件中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光波原理的实际应用,包括LeD灯管、手电筒等等。在学生大致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后,在引导学生使用手电筒照射带有孔洞的纸板,并观察光斑大小。由于距离不同,光斑也会出现差异,这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探索光波的物理特性,充分讲解本课程内容。

3.合理应用对比及类比手法,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点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物理学探究学习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教授给学生实用性的探究学习方法。而科学合理的类比法,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把握自身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新接触到的物理学知识同以往积累的物理学知识进行类比。在类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着更为深入全面的把握,从而更为轻松顺利的进行后续物理实验探究。类比法的应用,在物理课堂实验当中应用较为普遍。[3]

以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区分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即可引导学生先分别画出两种电路的连接图,并将小灯泡、电池及导电金属线进行组合,分别组合出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下的灯泡线路,并确保各灯泡正常点亮。之后再引导学生制作对比表格,从而充分区分两种电路特性,把握好该课的核心知识。

结束语

在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充分把握课本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探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峰.探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新思维[J].文理导航(中旬),2013,(10)

[2]王彦斌.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之浅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8)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有机结合

在新课改背景下,导学案设计是符合其核心要求的必然之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论原则,是具有重要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导学案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很好地践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初中物理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机会。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即使在实验过程中也难以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因此,将导学案的概念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导学案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如何设计高水平的导学案

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依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到中考的终极目标,因此,设计导学案要符合科学的流程和步骤,还要循序渐进,逐一攻克。设计过程中,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理清知识脉络、知识点深度解析、加强课后练习。

1.理清知识脉络:设计导学案必须全面理清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机串联起来,才能更加清晰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去除知识盲区,加深记忆。

2.知识点深度解析:深度解析知识点的过程包括发现规律、实例分析和强化练习。发现规律要把知识内容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比如流程图、表格等,通过一切科学的、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实例分析是列举具有典型性的物理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并熟练解决相关问题。强化练习便是要使学生加强习题训练,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

3.加强课后练习:这个环节是对第二阶段的具体分析,主要明确课后练习的广度与深度。广度主要是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延伸,深度主要是指练习内容的质量,这是由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确定的。

二、设计导学案遇到的问题

设计导学案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要综合考查物理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等要素。面对如此高规格的要求,物理教师在探索中遇到了不少典型问题。

1.导学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发挥作用。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讲述知识点,并且讲述过程不够细致化。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2.导学案成了学生手中的一叠材料,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化复习效果的作用。导学案中大多是教师罗列出的各种习题和讲解,加之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教师本身对导学案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3.导学案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脱离实际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中学考试越来越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设计物理导学案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不够,只是机械照搬书本知识并加以梳理,导致学生在考试时遇到实际问题就变得一筹莫展。

4.练习强度过大,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打击。虽然加强习题练习有利于强化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但是过犹不及,超负荷的练习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受挫,影响创新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遵循其自有的规律,我们必须善于发现这个规律并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推动力。

三、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导学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对教学内容从形式、内容和最终效果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设计与规定,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进而实时调节教学节奏和方法。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实验时,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声音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三种介质传播而产生的速度变化的实验,学生在具体操作此项实验时由于无法准确获知声音到达的时间,因此导致实验难以进行下去。此时,教师通过延长声音传播路径的长度,对传播介质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顺利计算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过程中时刻保持思考的习惯,形成了对课堂学习的持续性关注。这从侧面证明了初中物理导学案呈现的是使学生高度集中、更好地激发兴趣和思考力进行课程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学案的设计初衷是提倡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更好地凸显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是“抛出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调动思维、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原理时,由于此原理较为抽象,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结构特征,“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表明凸透镜成像呈现的是正立、倒立的像,也可以呈现虚像、实像,还能呈现放大、等大、缩小等状态,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凸透镜成像与凹透镜成像的异同。

3.极大程度地开展针对性教学。导学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关注针对性,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虽然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应在综合考查学生学习实际的前提下提出具有科学性的方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清楚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普遍存在的劣势安排一定课时进行特别指导,针对个别实际,教师课后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这是导学案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同时兼顾少数”。

四、掌握科学应用初中物理导学案的一般方法

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学生对科学使用导学案存在一定误区,教师应加以正确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领会教学案的精髓,对教材中出现的重难点等内容加以标记和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合作式学习,并从中再发现新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加深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应用。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惯性”实验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规定划分小组进行独立实验,将4个棋子叠成一摞,用尺子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观察其他棋子是否也被打出?上面的棋子正好落在正下方,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2.利用导学案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导学案设计遵循一定的流程,主要从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加以考察。首先是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应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预习阶段的自学任务,将重难点问题记录下来。其次是讨论阶段,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对这些重难点问题加以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经验、解决疑问。最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一般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有效控制节奏,以免讨论内容偏离主要方向,这就是一种值得引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讲解“匀变速运动”为例,在预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亲身体验其规律。在讨论阶段,主要是通过实验方式探究这种运动的变化,并结合书中知识点的相关描述。在最后阶段,学生可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计算匀变速运动的一般公式。

五、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导学案设计不再是一项简单快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书本知识、课堂时限和教学设施等多种因素,不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形成正确的思想,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导学案真正成为有助于密切师生互动关系、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教学法。当然,我们要正视导学案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善于从问题中吸收经验教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6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三、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光的折射”的教学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实验去验证,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如“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情况进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实验,一要考虑安全性,要保证学生能安全地进行实验,最好能在家长或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二要注重实验后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能从实验中获得感悟。

四、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探究;问题;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结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重视初中物理的教学是各初中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如何有效的处理好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任课教师应从自身着手,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初中生在刚刚接触物理之际,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再加上初学生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难免会处处碰壁。所以,针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及其他种种因素,应提倡合作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力学还有电力学,同时也有各种发明制作的原理,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会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知识巩固,在不断进行的实验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前提。

二、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硬件跟不上,实验室设备陈旧且数量少

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过程中,进行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直观的表达出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更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兴趣。但是从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因经济状况或思想守旧,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投入到教学用具方面的资金不足,使得物理实验设备不充足,从而导致物理实验课进行的较少。除此之晚,有的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考试能得高分就可以,做不做试验无所谓。教师的这种想法使得本没有多少的实验课进一步减少,从而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更难学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对初中物理的重视不够,课业多学时少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决定,初中物理这门课在中考中分值比例不高,因而在升学率决定学校好坏的环境中,学校对物理的重视程度难免的会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几门高分学科,甚至于有的学校会把物理边缘化。正是由于学校的这种轻视物理的态度,使得一些任课教师也对物理产生了轻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的轻视。这也是导致初中物理课业多却课时少主要原因。

3.教师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的教材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对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一部分教师不能透彻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对新的知识的教授方法也不熟练,还是采取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边记边听的老旧教学模式。但这种方法却不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更使一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丧失信心,从而造成学生的成绩下降等一系列不良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整合方向,对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反思,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互联网的应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对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营造学习氛围找到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初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探讨,实现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主要是将对知识的侧重转化为对知识的研究,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实现对初中学生创新思想、科学探讨以及实事求是能力的培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初中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等实际情况,形成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初中学生求知的兴趣。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观察找到问题。

四、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在实验中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器具构建一些小型实验,将那些可以实现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实地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素养,提高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讲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小物品,比如"土电话"等。学生根据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振动以及固体传播声音等知识,结合教材中"土电话"的制作过程,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土电话",在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进行"通话"后,他们会深深感受成功的乐趣。又如,学习"光的折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同学布置一个课下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借助光的折射原理制作出人工彩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有的同学会用三棱镜折射出彩虹,也有的同学用装有水的杯子折射阳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的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

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就要首先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将学生推上讲台,将一些不是很复杂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课下来“备课”,然后上课时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做“小老师”,将自己对该节内容的认识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不是老师的事,而是自己的事,也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新鲜感。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把一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搜集资料,对于一些“为什么”,自己去解答,去思考。若是不会,则可以问家长,可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也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研究。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对于新课的学习首先要学会预习,学会自己找到问题,质疑释疑,然后在老师上课时得以解决。很多方法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看教师敢不敢放开手,有没有摆正师生角色地位了。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是不同的,对于物理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照教学课标将教学目的进行了分层,着重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降低对他们的教学目标的要求,立足中等生,照顾后进生,提高优等生。其次,在教学时我也进行了分层教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多找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督促他们锦上添花;对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追赶优等生;对于后进生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和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表现自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也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将作业按照难度分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做硬性要求。这样一来,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范围内的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就会得以提升。

3.教师应更新理念,把握物理学习的实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初中物理课堂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尽快把握物理学习的实质。我们可以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活动,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等理念,从意识形态上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实现由师本到生本的最大转变,从而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质量。

4.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如在讲述“杠杆”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看谁想得多。如跷跷板、抽水机的摇柄、缝纫机的踏板、吃饭时用的筷子、开瓶时用的起子、人体的前臂骨等,课堂交流预习结果时,可以先让一个同学来回答,由其他同学来补充。搜集得多的同学,在补充答案时,就会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体验。

六、总结

总之,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创新,教学策略的创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再受制于呆板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磨练了学生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进取,从而不断地进行突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海燕.论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02).

[2]朱长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04).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初步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浅议

初中生的初步实验设计能力指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目的,为自己的实验学习选择最恰当的探究方式和所需的器材工具,采用适当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巧,对其进行灵活、综合的运用,并拟定出具备可行性方案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而且还要扎根于厚实的专业基础之上。

1.物理初步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原则与策略

1.1培养原则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原则的确立能够为教学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首先是循序渐进,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知识教学逻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顺序,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序的、系统完整的接受学科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不可以急于求成,要慢慢的潜移默化,让学生边学边用,体会知识的乐趣,阶段性的解决学术中的难题。第二个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教学层面的深广度以及进度都能够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的才能品行都能够充分发展。第三为激励性原则,作为一种动力因素的存在,教师要争取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去激励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逐步形成热爱学习的习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加快培养人才的步伐。第四为主体性原则,充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引导主体人员——学生,学会充分结合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放心尝试,主动进行探索追求,同时尊重学生在学术思想上的无限追求和创造力,教会其如何去独立思考。最后为反馈内化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在学习及其它活动中的表现,再通过参与和选择,不断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1.2教学策略

实验设计环节是物理实验当中最为高级的层次,同时也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更多实验设计的机会,体会到设计的重要性所在,认识最基本的原则,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可以从加强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开始,充分利用课本中出现的探究性实验案例,不再是一味的跟从教师的思路走,学生可以适当活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者将某些属于验证性的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到处找实验内容。

例如对于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等的实验。将验证性变为探究性,不断扩大学生的实践空间、提高思维分析能力。教师也可以主动将一些疑难问题,列为探究性实验的主要内容。在解答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时,如果具备探究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方案来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分析归纳最后得到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上的提高。也可以将生产或者生活的具体素材投放到实验教学中来,物理学科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回到生活也是理所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走进物理。不断规范实验设计的思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授学生分析设计的方法,有意识的将规范性的设计方案交与学生。把握好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思维能力,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步骤,最后还要用精准的语言来描述现象的发生,记录下所有的一切。

此外也要培养良好的品质思维,此为核心环节。可以通过一些实验解决新奇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一题多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缜密与思维收敛。同时,也要不断地规范学生的物理用语,教师最初就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而学生也要在潜移默化的条件下,提高答题规范的能力。

2.物理初步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

案例举隅:《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掌握电压电流表测量技术,认识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三者的关系,学会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器材:开关、电流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不同规格的电阻器各一个、干电池若干、导线若干、多媒体ppt课件、投影仪。

教学设计:从“如何让灯泡发光或者变暗”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合理猜想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提示:针对物理问题,仅靠猜想是不行的,应该勇敢进行实验、进行验证,教会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此后进行实验设计环节,询问学生需要准备什么实验的器具,保持什么要素不变,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利用投影显示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画出起先准备好的电路图。继续围绕该电路的形式,探讨能否进行电流与电阻的探究,根据学生各自设计的方案,表格填写完整,将所有数据如实记录。接着是交流讨论的时间,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学生们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应用表格如图1、图2所示:

(图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最后对课堂实验进行总结,引出欧姆定律的来由和公式,投影介绍欧姆的故事,课后再针对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布置作业练习,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对物理概念的讲解,没有意识到学生只有亲身参与物理概念的获取过程,才有可能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如果不注意对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会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无法联系起来。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探究,就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同时使物理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一、初中物理实施合作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中弊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做出改革,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会探究,认识到团队力量的伟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对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展开步骤、原则等进行制定;以教学实践的形式对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与应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原有的课堂得到了彻底转变,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将会更加主动。

二、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在物理课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教学氛围,使学生不仅能够容易接受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让学生观察具有代表性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思考现象所蕴含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还要利用好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2.根据假设,制定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参与探究方案的制定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方案的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保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此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3.讨论交流,筛选方案

在上个环节中,教学方案的制定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有的探究方案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时,小组间要加强交流,通过交流,找出问题的根源。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通过此环节的展开,学生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发现自己制定的方案的不足。最后,通过对这些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得到最为可靠的方案。

4.实施方案,实验探究

这个步骤是对已经筛选出来的探究方案进行实践,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尝试与体验的过程。虽然教材中已经给定了实验的原理与结论,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实现过程并不了解。在探究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解决心中的疑问,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因素,并且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5.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所展开的一系列环节都是为得出结论做出的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自身的推理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得到的结论难免会出现错误,此时,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结论。物理实验是一种科学探究,其结论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前的假设一致,则证明假设成立;如果结论与假设相违背,则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探究,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篇10

根据包头市教育局公布的《包头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暨八年级生物、地理结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获悉,包头2018年中考时间为6月26日-28日。

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考试时间及计分办法

考试时间为5月22日—25日。

信息技术和物理(或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总分为20分,全部计入中考升学总分。

体育测试按照市教育局《包头市2018年中考体质测试工作方案》的有关通知精神执行,分值为30分,计入中考总分。考试时间为5月5日—20日。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理科综合(物理、化学)共5卷7科,以及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体育。蒙授考生加试汉语。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八年级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两科一张试卷。

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汉语及八年级地理、生物结业考试形式均为闭卷笔试,英语学科另设听力测试。

理化实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考试:实验考试内容为初中阶段物理、化学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掌握并能独立完成的实验(其中物理20个,化学8个),每名考生只做1个实验(通过抽签确定物理或化学);信息技术考试采用上机操作考试,题库自动组卷,学生答完网上提交,系统自动给分。理化实验考试考前十天内由市中招办书面通知各考点学校考试所需要的理化实验仪器、药品材料;考前1天将考试试题发放到各考点实验室,由各考点实验人员准备各试题所需要的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凡承担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任务的考点学校,要按照通知要求配齐配足实验材料。

体育测试:按照《包头市2018年中考体质测试工作方案》规定,现场电子测试,现场给分(具体计分办法参照2017年标准执行)。免试考生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需由各旗县区教育局体卫艺科汇总后,于4月14日前报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审核,并于4月24日—28日在“包头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包头教育在线”官方微信平台和《包头教育》报进行公示(内容含考生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班级等)。公示无异议,由市教育局体卫艺科于5月5日前将花名册交付市教育考试中心统一登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