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17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1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主要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到建筑市场的发展,分别是建筑市场的目标需求、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以及政府的行业政策宏观调控。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且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态势。这种状态存在着很多的坏处,它不利于有效的调整和配置建筑企业和资源,同时,人民的生活需求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国家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内部执行目标措施的控制管理

首先,控制管理土建施工现场目标组织规划的方法和进度:土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主要有三个目标需要追求,第一个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第二个目标是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第三个目标是规范执行管理标准。这三个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联系,组成了一个共同的整体来有效的安排现场施工,细分企业技术管理的控制目标。因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是施工目标的主要参与因素,比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等,那么管理参与人员,就是内部执行目标管理的重点。

在土建施工现场的目标组织规划中,还包括着其他的技术管理内容,比如建筑方案的设计、施工图纸的制作、建筑材料的选择等等。要科学的管理这些资料,并且对其进行必要的完善。在此基础上,要想做好技术管理工作,还需要合理的安排建筑工程的进度,科学的选择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

其次,要监督和检验土建工程施工,验收和评定工程质量: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的要求来严格的监督和检验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结合相关的质量标准来评定和验收土建工程质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验收监督材料进行分类管理,便于长久保存。在建筑全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对照和检验系统,主要是结合图纸的设计要求来进行的,在对技术管理的细节和内容设置的时候,需要将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充分的纳入考虑范围。在通常情况下,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需要严格的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就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对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建筑工程执行的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需要跟踪施工进度,同时,还需要将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纳入到跟踪内容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技术管理,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指导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督、检验以及验收等工作。

然后,还需要建档管理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控制、技术等内容:在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需要建档整理相关的内容,比如相关的数据、使用的材料以及工程的进度等。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建档整理,在以后就可以有效的调查控制过程的相关细节,还可以对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发现,然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那些影响到建筑质量的因素也会被人们及时的找出来,然后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

2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外部的影响要素的管理和协调

首先,土建工程施工内部控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管理与协调:从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角度上来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可以有效的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二是可以作为具体的措施来对建筑企业技术管理进行完善。因此,建筑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的时候,就需要保证不超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范围。

其次,土建工程施工内部控制与项目主管检验验收单位的管理与协调:完成了建筑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之后,相关的主管部门需要严格的检验和验收项目工程的质量;在通常情况下,检验验收的任务主要由以下两个部门来承担,一是建筑企业的检验验收部门,二是建筑质量检验验收部门。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上来讲,项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与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如果站在建筑企业的长远利益上来讲,项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会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对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实施的质量进行验证。在安排具体的检验内容之前,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部门需要仔细的审核和确定工程相关的资料。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所说的建筑工程施工内部控制与主管检验验收单位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其实就是再次整理和检验技术管理措施。

最后,土建工程施工内部控制与市场需求目标的管理与协调:目前,还有很多人存在着一种片面的意见,他们认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导向是唯一的,那就是市场需求,进而可以得出企业要想扩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安排目标的时候就需要严格依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如果单单从市场导向的角度上来讲,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需要充分的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惰性选择。从建筑企业的角度上来讲,企业是出于无奈才进行了这种短期的惰性选择。如果发展战略是长期的,那么建筑企业整体的技术管理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下,土建工程施工的内部控制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变技术管理内容,甚至是改变过去的技术管理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目标为导向这一原则还是需要坚持的。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建筑企业除了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外,还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进行创新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就需要综合把握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全方位的分析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将这些管理要求严格的落实下去,才能不断地扩大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内部执行目标措施的控制管理和外部影响要素的管理与协调等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魏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建筑经济,2008(2).

[2]潘炎棠.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发展

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Bim技术的运用,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建筑产品。

1.Bim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Bim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层面的含义,建筑组织设计人员对Bim的概念理解不同,所以在Bim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部署合理、科学的建筑工作[1]。

我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方面可以对Bim技术进行评价,从实际应用的现状中总结发现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基于此,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生产效率、节约建筑投入成本,缩短建筑工期。近几年,经过我国建筑人员的不断研究,Bim技术逐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知晓,我国很多具有资质的建筑行业分别成立了Bim技术小组,以此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指导[2]。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的步骤主要是:建筑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等,每一个阶段的施工和设计都会应用到Bim技术。首先,建筑设计人员会利用Bim技术设计出建筑软件,用Bim核心建模软件对建筑设计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确定Bim技术层面,提供建筑管理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各种资讯服务,用来解决建筑设计难题,最后,确定Bim技术使用的用户类型,建筑设计人员要积极学习Bim技术,把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和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活动会应用到Bim技术内容[3]。

以上的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要对现有的建筑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建筑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应用Bim技术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处理。当然,Bim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懂得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体现出Bim技术的优势。

2.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发展的障碍

2.1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

建筑设计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同一工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筑师与工程师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如果设计者不能领悟到Bim技术的精髓就很难驾驭技术要点,同一工种之间的协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水平,建筑师与设计者对于Bim技术理念的了解不同,很容易扭转建筑设计的思路[4]。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严重影响了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建筑设计者还是要认真学习Bim技术内容,明确Bim技术应用的特点。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但是要想Bim技术要想更好的应用在建筑产业中,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设计非常有难度,同时,Bim技术要想更好的与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还需要在建筑管理的一定范围内,对Bim技术进行模拟。

2.2来自专业应用软件的障碍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很多设计者会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达到先进设计标准,但是众多科学软件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技术冲突。Bim技术软件比较齐全和成熟,国内应用的Bim软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设计者并不能合理操作Bim技术,使软件的执行能力直线下降[5]。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内容,强化自己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使Bim技术可以深入到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还需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和模拟,这样才能使Bim技术更加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并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突出建筑特点和建筑水平,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专业应用软件对建筑工程进行评价和验证。以此,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使Bim技术可以与现代化科学软件合理融合,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建筑设计的灵感,克服专业应用软件的难度和问题,是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基于Bim技术的实际内容,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难度,通过技术的融合,使其Bim技术可以达到最优的功能效果,并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设计的性能。

3.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3.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国际综合经济市场对我国提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我国要想稳定在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抗力,就必须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扬。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动我国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回顾和总结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设计模式。融合思路可以深入到地域文化中,体现出城市建筑内在的文化理念与品质,开发商需要根据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内容对地产项目进行定位,确保其策划和经营的理念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位基础,设计出建筑的文化气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形式,所以建筑设计者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力量,为未来建筑事业的进步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单位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单位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增强施工管理控制力度,对我国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已经与单位企业盈亏息息相关,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操作及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单位企业施工的关键。

1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是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所涉及的技术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信息、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施工环境因素及施工管理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对组织审图、施工、设计等内容进行全面拓展,实现人员技术及人员素质的统一。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要求对建筑工程要点进行科学控制,利用科学数据及相关工程要素对施工技术、进度等进行决策、组织、指挥。通过对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多项工种协作协调,提高技术的综合交叉应用效果。该管理操作能够依照建筑工程企业技术管理内容要求,以建筑工程系统作为基础研究点和控制点,对施工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控制,提高技术管理质量及技术管理效果。该技术操作顺应了当前科学施工管理技术要求趋势,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工程进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增强了人员的管理技术及管理业务水平,实现了对技术质量及事故隐患的预见性处理及预见性控制。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内容

2.1图纸审核

图纸审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的首要内容,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在进行图纸审核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建筑工程图纸资料进行充分筹集,对文件重要技术资料及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完成后要将资料交由专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共同审核。审核单位要对审核过程中图纸存在的问题、技术数据等及时进行解决和协商,达成建筑工程施工共识,明确审核结果并将其纳入工程档案中,作为后续施工的重要依据。

2.2编制组织设计

编制组织设计主要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依照施工过程对施工文件进行编制的操作。在进行编制组织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进行规范,对技术组织、技术数据、技术操作进行合理设置。要在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内容进行明确,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顺序,保证流水作业工程效益。

2.3技术交接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交接主要指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对工程控制的关键技术、施工措施、工序安排、质量标准等内容进行分层传达,将上述内容落实到后续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技术交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分期工程内容进行核实,对分期工程进度、目标、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将上述数据转到后续工程人员手中,完成交接工作。

2.4工程质量验收

工程质量验收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该操作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进行评价,对每一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检查,完成工序质量的控制效果。在对上述内容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单位企业通常建立专业管理小组,由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效益进行评价,完成处理操作。由人员检查确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益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完成验收。一旦出现不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现象,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技术组织机构

技术组织机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施工效果,还可以提高工程规范控制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在进行建筑工程组织机构完善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严格依照依法治理、依条管理系统体系。单位企业要对自身人员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规范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措施,明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分工,建立完善技术组织机构。

3.2加大组织机构资源投入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资源较为薄弱,管理水平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对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对该部分内容资源投入进行强化,对企业的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等,要对建筑工程材料、设备、技术等进行合理采购和引进,从本质上改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效果。

3.3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理念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单位企业要对信息化技术理念进行合理应用,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意识进行全面提升,确保从本质上提高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效果。要将信息化技术贯彻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的统一。

4总结

在当前的社会建设形式下,只有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全面落实管理技术及管理要求,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施工控制效果和技术管理水平。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控制的过程中,单位企业要对自身人员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对管理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加强新形势下建设工作,确保我国建筑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2,6(12):77-78

[2]胡水青.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旋[J].中华建设,2012,2(12):91-92

[3]伍学锴.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大科技,2012,8(22):114-115

作者简介:陈松、男、1983.04.25、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管理方向)》、建筑工程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藉贯:重庆巴南区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4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较高层次,其人才培养也应将职业标准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施工员、质检员、建造师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基于职业标准开发《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既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与原则,又要突出技术本科教育特色,强化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目标定位

技术型人才作为一种人才类型,其工作职能主要是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以保证生产、制造和工程项目顺利进行。随着技术理论发展和岗位工作内容调整,技术型人才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1]。

一是知识结构上突出主导性与复合性。技术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以技术学科中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科学知识体系为主,除具有本专业的技术科学知识外,还具有形成该技术科学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知识、该专业的工程科学知识以及与工作岗位或工作对象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二是能力特征上体现出智能性与综合性。技术型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其能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技术难题或进行技术及工艺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综合与创新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上体现出务实性与伦理性。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技术人才在技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品质,而作为技术的发明者、设计者或应用者,如何合理利用技术造福人类,也是技术型人员必备的重要品格,因此较强的务实性品格和高度的技术伦理责任感在技术型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

基于对技术型人才的特征分析,结合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的应用;掌握一般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常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包含的原理;掌握一般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必要计算方法;熟悉一般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常见质量、安全问题、安全验收规范;熟悉先进建筑工程施工安装顺序及所需配备的设施和设备。

能力目标: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工程的合理施工方案;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查找资料和完成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编写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常规工程的质量检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主体意识、超越意识、契约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和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体现出思想性、建设性和整体性。

在课程总体设计上,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相互融合,尤其是情感目标蕴含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过程中,通过理论探究、项目实施、案例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技术伦理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从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土木工程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应对这一趋势,各建筑施工单位必将提高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施工自动化是以精细施工技术替代粗放型技术,以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人工操作,同时对从业者技术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施工信息化是利用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承包管理效率,采用施工监测、施工控制等手段实现施工管理现代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业的设计领域、施工领域、管理领域得以普遍应用,一些施工单位某些关键技术也都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施工绿色化是指注重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积极使用可再生的材料资源和控制在施工中抽排地下水资源等。作为涵盖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基本技术知识的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设计上也必须反映建筑施工技术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的理念。

(二)课程内容选择

伴随模板、脚手架、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建筑施工部门的机械化、预制装配化、专业化施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对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培养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既要系统讲授传统施工技术,又要增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土石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高层建筑的施工、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根据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企业人员联合开发课程,将最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应用引入课程,以讲义或音像形式体现。如在钢筋下料中加入平法识图、构造要求及框架梁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在桩基础中着重讲解pHC管桩静力压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等内容,在虚拟施工技术中加入Revit建模平台与专业仿真优化软件应用方面的内容。

(三)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依据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基于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教学设计,选择课程内容。本课程采用“项目+任务”的内容组织方式。结合各个项目对应的最新规范标准,注重项目设计与任务相匹配。项目与任务的匹配模式常用的有三种[2]:一是循环式。其核心特征是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以系列典型产品或服务为主线展开,每个项目都包括该课程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且其工作过程基本一致。尽管流程是重复的,但具体内容是不会重复的,因此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层进式。核心特征是,一门课程只选择一个大型的、完整的综合项目,它涵盖了该门课程需要学习的全部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界线,把这个项目划分成若干部分(小项目),学生按照工作顺序逐步完成各小项目,最终完成整个项目。三是对应式。即项目与工作任务之间是对应的,为学习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设计一个项目。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要求来看,其项目和任务设计比较适合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课程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具体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见表1。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中,全面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原来的一个学期时段逐步改革为“一长一短一长”3个学段,实现分段循环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训练,逐级递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能力逐级提升。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工程仿真模拟软件的应用,创建多样化学习方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活动,本课程更注重技术知识的习得,而技术知识中除了显性知识外,还包括了大量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3],建筑施工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默会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一是“师傅”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包括提示、反馈、示范和提醒等;二是“徒弟”不断地清晰表达所学的知识,用心体悟及其身历其境地“历练”。两者缺一不可[4]。为此,本课程强化综合型技术训练项目设计,编写《建筑施工实训任务书》和《建筑施工实训指导书》,并依托学校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由企业施工技术人员当师傅,每4~6名学生为一组,全程跟踪一个建筑施工项目,采取半天上课半天实践的形式,同时结合“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典型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质量验收要点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建筑工程造价编制等。在此过程中,企业师傅和任课教师经常沟通,及时交流学生技术知识和技能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矫正方法。学生每周每组要填写施工周记,记载施工技术要点、工艺流程、学习心得等,学习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陈述和答辩,答辩通过才能进入顶岗实习环节。

参考文献:

[1]夏建国.论技术本科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48-149.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5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职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崔丽萍(1967-),女,内蒙古锡林浩特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教授。(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79-02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国家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装饰业产值已达147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2009年建筑装饰业总产值185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2010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行业的组织化和集中化程度有所提高,装饰企业数量已由19万家减少至15万家左右。2011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达到2.35万亿元规模,实现了12%左右的增长速度,再创历史新高,带来了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人才的大量需求。如何使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深思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必须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专业发展。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构建基于建筑装饰方案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等内容。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分析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方案功能设计能力;方案构思与空间造型设计能力;根据方案合理应用装饰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方案表现能力;熟练准确进行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的能力;方案投标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多年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等情况,结合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符合生产实际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环境检测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创新“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计算机应用、建筑识图、艺术表现等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设计员、施工员等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基于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典型工作分析,明确能力关键点,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知识服务工作。

二、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

根据市场调研及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情况,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有设计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针对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如首先确定“建筑装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与装饰构造”等课程为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然后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培养学生具有中小型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建筑装饰设计投标及建筑装饰设计与管理能力要求出发,对各门课程准确定位,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逐步将其建成院级、自治区和部级精品课。由此引发我们对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思考。

1.依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职业技能需要课程内容

在课程建设上,坚持“瞄准岗位设课程”,构建了“证书引领、项目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结合实践项目,以训练学生绘制装饰构造各细部节点做法为切入点,以实际训练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一是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对知识要求调整重点,选择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装饰设计实用与实践能力培养有关系的内容。二是依据实际工程中现行做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除工程中淘汰或限制使用的内容,同时增加工程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对应的教学内容。

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本着课程建设始终以“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将学生品格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与培养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结合到一起的模式,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性人才。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在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当地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及企业合作,通过剖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与装饰设计企业的岗位要求,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及实训指导书指导教学。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能及时了解行业动向,及时把握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开发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获得和掌握最新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完成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经历完整的职业过程,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也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进行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设计方向需要具备施工图绘制能力和细部节点大样图绘制能力,施工方向需要具备施工技术能力和施工组织能力。

如:建筑与装饰构造课程,通过完成某一功能空间装饰构造方案,掌握墙面装饰构造、地面装饰构造、吊顶棚装饰构造、门窗装饰构造几个任务,按构造理论讲述与现场教学、学生绘图练习过程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强化学生对各部分细部构造的学习,强化技能训练,为后续装饰施工、工艺、装饰施工图绘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步骤为:选择载体—项目设计—项目教学过程(构造层次、所用材料及细部构造做法)—实训场所—绘图与识图—质量检查—评价。

5.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课程组剖析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学习领域,确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按照工程性质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工程施工及设计过程设计了学习任务。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技能训练”、“能力提升,能力拓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实现了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中的知识,通过工作实现能力的提升,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

三、课程的系统开发和设计取得成效

1.进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设计

如建筑与装饰构造课程,教学设计形成“一条主线、二个结合、三个阶段、四个衔接”的指导思想: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两个结合就是指课程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做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结合。三个阶段就是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安排学习。第一阶段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完成单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二阶段为分项技能训练,将单点知识和技能按照岗位工作程序进行串接;第三阶段为综合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衔接就是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

2.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深化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内容得以组织实施的有力保障,在选用教材、实训项目选择、学习指导、实训环境等方面均体现课程的针对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利用课件、习题集、实训指导任务书、标准图集及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实训室,如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实训室,把学习地点由教室移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场或实训室进行,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为教学提供情境式学习环境。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特色。目前又建成了该专业的设计工作室和模型制作室等实训场所,深化实践性教学。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深研教学大纲,制作课件、编写习题集、实训指导任务书和教材;通过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使各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改革有了深刻认识,转变思路;通过教学组织实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打造出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区内同类课程中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及优势

1.1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纵观整个社会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国内建筑行业也依托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市场优势,在国际建筑行业迅速占据一席之地,许多援外项目应运而生,属于中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特色的施工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探索和发展并且一步一步完善成熟。总体来说未来几年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的转型和发展正在由以往的靠大量的劳务工作为主的行业特点向通过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所形成的新型施工技术转变,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及新工艺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很大的改观,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细化来说,现阶段国家重点推广高强度钢筋连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以及计算机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技术等许多项建筑业的新技术。

1.2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优势

建筑施工新技术的使用不仅给施工方带来便利,同时也为与建筑行业的相关产业带来了福利。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先进的施工设备,新型的建筑材料,这些相关行业在新技术应用背景下的迅速发展为其自身带来了诸多潜在价值,越来越多的建筑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如已经趋于成熟的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质量较轻的空心砖代替实心砖,从环保的角度讲节约原材料降低了成本,从结构的角度讲减少建筑本体对地基的压迫,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现阶段采用建筑科学施工新技术的工程项目以越来越多,2014年被我国建设部列入“2014年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大连开发区文化中心,它是整个大连市标志性重点工程,在这个综合性文化建筑群中包含了市民休闲娱乐、政府对外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学习等多个项目。此项目由中建八局实施工程进行总承包,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中建八局自行组织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和整个工程的施工。采取高强度钢筋连接的技术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方法,使得建筑施工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缩短了工程耗时,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处于建筑施工一线的建筑工人大多数情况下仍旧习惯传统的施工方式,对新引进的施工设备、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不熟悉,并且由于施工人员年龄段的限制,思维模式很难快速转变,导致新型施工技术的推广在部分地区部分项目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由于多数一线施工的工人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对于工人进行新的施工技术应用的培训效率也显得不是特别明显。施工人员因为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经验的传递与交流也有不小阻碍,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从而导致部分一线人员的施工技术很长一段时件都处于传统或传统以下的层面上,施工技术人员及普通劳力素质普遍不高,由于从事国内建筑行业一线施工的工人基数众多,所以总体来说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在这之中,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其发展最大的阻碍。另外,从整个国内建筑施工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就存在的分包制度这一形式上来讲,一层一层的分包必定使得工程质量和施工问题愈加明显,以上的种种都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新型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这算是其一直存在的最大问题。

3建筑工程新的施工技术

3.1建筑工程的钢筋连接的新型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钢铁需求的大国,国内钢铁产量不断增加,且常年处于领先地位。另外随着近几年国内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高层超高层的建筑在国内此起彼伏犹如雨后春笋,以往的砖混结构已不能安全的满足结构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大厦被选择。对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进行钢筋的连接,因此新型的钢筋连接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钢结构使用高连接技术主要包含压缩套筒连接技术以及螺纹连接技术:原理的两种挤压套筒连接技术是连接套筒塑性变形的使用和带肋钢筋物理挤压套筒,广泛应用于变形钢筋的连接。相对于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而言,挤压套筒连接的方式更加的节约资源,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会有明火产生,非常的安全可靠;螺纹咬合连接的技术主要原理是按照钢丝头荷载力矩的大小,使用带有丝头的钢筋把需要连接的加工成螺纹状的地方相互连接到一起,目前来说最新的钢筋连接技术就是直螺纹接头连接(如下图图一所示)。在直螺纹接头连接的施工过程中,标准头一定要装好连接套筒一段的钢筋到被连接钢筋上,保证套筒外露的丝扣小于一个整扣;螺杆头要做加长处理,必须先锁紧螺母和螺套以一定的标准,钢筋伸侧,标准丝头螺纹钢筋是连接在后,然后套旋会标准丝头侧,锁紧螺母并拧紧锁定标准套。与挤压套筒连接的技术相比,螺纹连接技术施工的效率较高,施工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小,适用的范围较广。

图一直螺纹接头连接

3.2建筑工程测量的新技术

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按照施工测量的数据进行。近些年来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测量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准确度,缩短了测量所需的时间,目前建筑施工比较常见的技术有全站仪的坐标法放样技术以及测距仪的高层传递技术。实际测量表明,全站仪智能化、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因此在使用全站仪开展坐标法放样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在施工前准备放样数据的工作,只需要借助控制点与放样点的坐标就能够放样,这样由于减少了计算数据,能够使放样过程中的误差大大降低,提高整个工程测量的效率,利用上述优点,全站仪在施工条件复杂的建筑物坐标放样的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GpS测控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高效便捷,在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控制平面轴线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往的施工测量中,采用的测量工具是标准测量的传统高程传递以及悬挂钢尺,由于测量工具的精度达不到要求,测量的数据也就存在较大的误差,这时只需要对测距高程传递技术中的测距仪或者是全站仪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改进,这样就能够实现高层建筑物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3.3建筑施工防水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的建筑施工对建筑防水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建筑的防水施工增加防水材料的应用。调查显示,建筑施工过程中新型防水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速度正在飞速提升。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规以及建材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最常用的建筑防水材料依然是沥青改性卷,但是高分子防水建材的研发力度正在加快,其在施工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对集防水保温与一体密封材料的研发。

3.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对基础施工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时,其对施工的整体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浇筑施工要保持连续性,必须一次性完成,在整个浇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混凝土连续不断的供应,必须要保证施工组织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合理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必须连续施工,否则就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出现。但由于高层建筑建筑物的工地基基础体积非常大,在对地基基础进行浇筑时会有水化热量产生,这样一来,混凝土内部就非常容易产生温度应力,早晨混凝土表面的破坏,进一步形成裂缝。因此,在进行浇注之前,必须要进行混凝土设计试验,在此过程中,对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要严格控制,避免混凝土结构有裂缝产生,而且还要注意混凝土结构的抗性,不断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5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对于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可以主要使其用于工程项目的预结算管理工作中。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预结算计算项目内容多,数量大,各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使用,建筑材料、工人工时都各相同,如果采用人工计算很容易出现错误。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计算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的预结算计算和审查过程中。前几年计算机软件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仅起到辅助的功能,随着计算机核心材料的研发,编程技术的提升,诸如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等现代建筑的信息模型通过计算机的体现科学合理并且清晰的表达了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如此科学化、合理化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以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同行所看重。因为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可以在相当大的层面上代替人力的付出,建筑行业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将施工项目预结算编制和审查的准确性、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也是不同行业相互带动相互进步的体现,这会是各产业之间寻求发展的最终目标。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出现了较多的新技术及新材料,要勇于创新大胆的进行应用,并与现代的科学管理进行结合,在建设和生产建设工作不断得到更好的结果。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能够缩短工期的项目,建设成本降低的施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更多的节约人力及时间。对建筑业技术不断的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要加以调整及补充,不断的使用新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华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2]李浩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2(31).

[3]韩秀梅.关于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4).

[4]麻昌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3(11).

[5]李蕾.推动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对策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13(03).

[6]晃迪.浅谈建筑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3).

[7]刘晓燕.试论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

[8]王哲.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

从21世纪初开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许多精力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这几年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的前景变得无比广阔,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大中小的建筑企业,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高低不一,部分企业建设的建筑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在竞争越来越大的当下,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建筑施工技术,并且实行健全的管理制度,记录详细的建筑施工档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先进技术的培训,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保障建筑质量,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图纸会审、技术管理制度、技术培训、技术交底、安全技术、编制施组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等。这些内容具有内业和外业的区别,内业的主要内容是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作业,举个例子:按照具体的施工技术实行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培训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标准,让施工人员进行规范的施工作业,并建立技术档案记录这些培训内容和施工技术标准。外业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建筑工程进行技术准备和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另外还要合适的采用新技术代替旧技术去提升企业的建筑施工技术。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的体系不完整

因为各个建筑企业的规模不一样,所以各个企业配备的软硬件也有好有差,另外建筑行业的体制是总分包的形式,因此建立一系列通行的技术规范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系统想要有优秀的技术管理也是很困难的。在这种体制下,建筑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是借由分包合同这个纽带建立一种紧密度较差的总包建筑单位和分包建筑单位对接的技术管理,分包单位所配备的软硬件设施制约了这种对接方式,而且原定的施工技术也很难得到严格的遵守,没有按照原定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采购、存放和堆砌原材料等行为会延误工程的工期,建筑施工的成本提高,因此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工程容易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中出现问题。

(二)并不健全的建筑施工制度体系

众多的建筑企业拥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不一样,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建筑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进行工程的施工,没有设立完善的针对建筑业的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也没有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建筑企业自身也没有根据建筑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去任命职务,因此导致了某个流程无人负责或者某个环节有好几个人负责的不正常现象。有少数单位甚至不顾《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去建立施工的管理制度体系或是建立有很大缺点的施工管理制度。就算执行时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的话,某些单位的一线员工没有按照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被技术培训,操作规程不完全,安全教育不规范,亦或是随意地进行违规操作,将安全因素抛之脑后,进行的都是不完全的安全技术交底。

(三)建筑施工技术规范管察理形同虚设

企业的内部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运营管理不到位,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理应按照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所定下的标准,从业人员存在不同的文化程度,企业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一)对于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效率

建立起来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总包商还有分包商的实际水准,将这样的体系传播到每个下级分包商,抛弃从前那种使用简单的分包合同以求管理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培训专业人员指挥建筑施工的技术流程,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存在于进行工程分包的过程中,责任精确到每一个人。在工程验收前,各级工程的进行步骤中,即使是工程的后期也要将人员的调度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放在重要位置,人员的管理和人员的储备必须要得到重视,人员的培训亦同等重要,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操作规范的精细化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放在第一位,建筑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并且完善一系列的符合不同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关键环节的限值必须得到确认,具体的作业指导书也要完善,用这些条例作为准则来规范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

(三)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的强化

建筑施工技术的各个步骤的责任要精确到每个人,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得到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也要不偏离操作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依照操作规程规范而影响到了施工质量或者施工安全的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得到纠正,工程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因素要被重点观察,以求为工程创造任何所需要的条件,施工过程要连续、均衡地进行,避免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无法交付到客户手中,在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想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尽量降低工程成本。

五、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时应注意的事项

当制订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施方案之后,结合到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人员配置、设备准备等等硬条件,以及项目业主提出的前期要求,并且贯彻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地方行业规范的前提下,以科学规律为首。“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必须要得到坚守;一切的施工技术工作理应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效益情况,取长补短;日常技术管理工作以及生产实践过程,二者不能相互背离。做好基础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大前提,工作不能片面并且追求重点控制。不同项目存在不同的情况,要根据现状仔细分析并落实分工协作的各项内容,以追求最大程度地为工程施工提供个性化服务。当下施工的竞争趋向于白热化,技术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反映出来的竞争势头极为明显。许多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的企业,平时管理理念单薄,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完善,以至于在竞争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境况。

六、总结

优化施工技术管理之后,建筑施工的效率显著提高,建筑的质量有了保证,建筑施工成本被一定程度的降低。在以房地产业为首的建筑业加速发展的现代,建筑行业的竞争趋向于白热化,大中小建筑企业陆续建立,建筑企业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成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十分行之有效的手段。在优化的过程中,建筑施工要留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强化,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修改,操作规范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建筑施工技术

执行的各个步骤也必须得到监督。

参考文献

[1]宣明新;建筑住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刍议[J];才智;2011年13期

[2]周卫;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3期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施工;施工材料

机电工程在建筑工程有着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还包含很多专业的知识。在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工人员应做好机电施工技术,具体有多个方面,如电气工程、通风工程和空调工程。这些项目中,机电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应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具体的问题如下。

一、建筑工程实例分析

现以某地的建筑工程为例,工程主要负责城郊某小区的电气工程,小区内共有45幢居民楼,在电气安装中,要注意已居住居民的安全,使用机电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完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机电施工技术的使用,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到位、不足导致的。在本次工程中,工作人员重点了解电气工程的机电施工技术管理不足之处,使用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材料,确保机电施工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二、机电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造价管理不规范

机电施工技术的应用,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首先是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在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结合自身的技术应用情况,对造价进行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还有一些企业在造价的制定中,故意捏造事实,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1]。一些施工单位的造价标准,与实际严重不符,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故意增加的工程量的定额。如果施工单位,在没有能力满足施工财力及机电设备标准是,过大提高造价,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建筑质量。

(二)管理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要明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力度不足,是造成机电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是施工的合同管理存在不足,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这个专业没有全面的了解,由此无法达到严格的管理;二是机电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缺乏专业的素养,很多企业并没有发现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性[2]。一些机电施工单位,在施工技术方面水平不高,审查设计方案并不严格,在机电施工结束之后,并没有对工作量进行准确的统计;三是,机电施工单位在,技术管理的方面和理念上比较落后,无法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导致一些机电施工中的信息无法得到处理。

(三)设备的使用不规范

在市场上出现的机电设备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无法进行标准统一。所以在机电工程中,要注明采取的设备型号,由此在施工前进行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确保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和建筑施工材料的厂家和生存编号都不够明确,容易出现选择错误[3]。由此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编号错误,会降低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发现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要及时更换。机电施工的技术图纸,也应保证电气图的准确性,很多单位都仅仅采用防雷接地的系统,并没有详细标注电气图,导致留下一系列安全隐患。

三、机电安装施工管理的内容分析

(一)施工方案的管理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明确目前使用的技术和规范,能够从施工图纸中,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机电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的入手,一是施工技术、二是施工设备、三是施工组织、四是施工工序。如果机电工程在施工方案中,要选取的设备、工期时间和费用各有不同,应及时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施工人员要及时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二)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好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机电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只有各个环节的质量满足标准,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建筑机电工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较好的选取,控制施工环境,选取合理的机电设备,协调多个方面,保证施工进行进行。

(三)材料的管理

在建筑机电工程中,施工人员还可以从材料的管理入手,保证选取的材料,能够在工程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施工开展前,要保证材料能够运到施工现场,在机电设备使用中,要保证其施工质量,了解其资质和生产能力,多次审核这些内容,防止施工中出现材料与工程不匹配的情况[4]。机电设备和施工材料在到达现场后,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测,保证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合理性,如果发现有严重缺憾的材料,要及时退货。在施工中,针对存在争议的材料,要进行复检工作,保证其满足施工要求,方可使用。

(四)合同管理

在合同管理中,施工人员需要了解甲方的设计要求,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查,当建筑施工单位收到招标文件后,就要对相关进行评审,然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核实。如果检查与规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应进行设计表更,计算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和质量要求,施工人员要对施工方案和组织调配进行合理的选择[5]。在施工预算方面,施工单位要对统计变质进行合理选择,能够综合考虑合同的内容和招标文件的合理性。施工费用也是工人员需要重点管理的内容,要统筹安排合同中的各项规定,保证定额补贴。当施工合同签订好后施工管理者应该和甲方进行协商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确保工程材料运输的路线确定开工、竣工的时间并和设计院、甲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机电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影响工程的质量。在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正逐渐迈入智能化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建筑工程有着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还包含很多专业的知识。在机电施工技术的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机电工程的施工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如果管理人员无法保证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施工能力,就无法胜任机电工程的施工工作。所以做好机电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使技术管理更加合理,最大限度的促进建筑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登华.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112-113.

[2]万招珍.浅议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3,03:299-300.

[3]郑淑荣.建筑工程机电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13,04:309-310.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建筑施工的管理而言,其目的就在于确保合同要求的工程质量以及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施工过程的最优化,尽可能降低投入和能源消耗,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建筑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资源的最优使用;有利于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所以,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科学的、有效的、系统的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应不遗余力的将其完善。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地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不计其数的大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建筑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质量问题。在日益竞争加剧的市场竞争面前,通过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缜密的工程施工档案以及有效的技术培训,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这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所谓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仅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技术培训还包括图纸会审、编制施组、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内业和外业两种,内业主要包括一些建筑施工技术的一些基础的作业,例如:根据建筑施工的技术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根据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制订的作业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将这些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培训的记录一并建立技术档案,完成存档。外业主要是围绕施工的技术准备,以及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更新,以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1、整体优化施工管理系统

在目前的建筑实施中,技术的质量标准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完善。管理好建筑技术的措施还需要近一步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岗位责任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当前的情形下,可利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对建筑的技术交底和文档型的档案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可避免建筑的施工技术的盲目误区。在对于混合型的建筑设施中,建设的施工图纸尤其的重要,可有效的在技术上控制错误的出现。对于重点项目,需要做更详细的施工技术文件,文档的管理必须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对数据的收集,和文件的归档整理,有利于建筑工程中在进行检测对如出现问题方便更改的一个需求,所以文档的管力对优化系统的管理非常重要。

2、做好基础性工作,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要制定相应的自身技术标准,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要高于国家的技术标准,使企业更有竞争力。只有根据合同规定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工程的施工才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根据技术要领、作业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施工的安全制定较为具体的技术规程;做好原始记录,记录内容有建筑的材料、配件、施工用具以及施工质量的测定记录、检验、安全隐患的分析、施工的日志、图纸的会审等;做好施工项目的技术档案管理,技术档案是一些很具有价值的技术性文件和资料,是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技术档案是交工验收的必备资料,也是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是维护工程的技术依据;及时关注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动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使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3、完善图纸会审制度

施工管理中,清楚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和保障项目工程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与相关的监理、设计单位一起合作,认真会审建筑工程施工的图纸。在会审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例如各项材料的标记是否有错误、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等;要强化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通过会审图纸,明确了解施工的可能性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在会审图纸中,发现有问题时,要做好记录,做好设计变更的通知。

4、推行材料控制措施

加强材料的管控措施,如果材料不符合设计的要求,施工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加强材料监管力度。严格的将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规定,采购过程中应当多方询价进行比较,并按需购买,避免造成浪费的现象。材料保管按照材料的材质等进行分类保管,对于材料的领用必须建立严格的领用登记制度,按照定额及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发放。并要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将抽查与检验结果及时的汇报给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如果以上的问题存在或无法解决,应当及时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

5、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过程中,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监督工作,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都应严格落实责,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有人负责,坚决杜绝责任盲区。加强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流程进行作业。发现违规操作,要立即停工整改,保障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为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除要重点关注建筑工程施工的客观条件外,物资、人力、技术等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能够按照预期进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确保在保障工程建筑质量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项目工程的建筑成本。

6、完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决定了施工工程的质量水平和工程施工的进度,是技术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无论是工程整体的施工还是部分的施工,及时准确地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向下一级的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交底,项目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向下一级的工程施工组长技术交底,工程施工组长向施工工段技术交底,这样一级一级紧扣的技术交底,使工程施工人员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更加及时地明白了解施工工程的质量要求与设计的意图。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与合同的范围;设计的意图;施工设计相关的施工计划、部署、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变更;新技术工艺的引进采用。要建立实施和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7、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施工意识,对施工人员不断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包括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等,要以施工安全为工程首要目标。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对那些施工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此外,对那些使用的施工设备应该实行先验收后使用的制度,只有安全验收合格的施工器材,才能够投入到施工中去。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确定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步骤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人员配置,设备准备等硬件准备,同时要考虑项目业主的具体要求,在贯彻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地方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尊重科学规律。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其经济效益状况,择优选取;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当前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管理技术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

结束语

建筑企业通过对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施工质量,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在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大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通过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途径。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各项规范,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各个环节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2]李瑾瑜.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优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

建筑工程技术标内容篇10

【关键词】外墙保温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断应用,新型的节能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成熟,例如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两种在外墙保温技术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分析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工程施工的研究。

2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概述

外墙保温是一种通过使用机械锚固粘贴与固定粘结或者与喷涂浇筑的施工方式,将用于外墙保温施工的保温材料与建筑的外墙体进行固定粘结成为一体,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与保温功能,实现建筑隔热与保温等功能的技术。在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时,只要选取正确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并且正确掌握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方法与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就能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功能与效果,包括建筑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外墙保温技术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及重视。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墙保温的使用的技术,有效地解决外墙保温施工中的外墙出现纹路与空鼓等问题。

3外墙保温技术的介绍

外墙保温墙体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技术和外墙外保温技术两大类。

3.1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墙内保温施工,将保温层施工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内保温施工效率高,利于操作,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内保温技术有完善的施工技术和检验标准,并在外墙保温技术应用中时间久,技术成熟。在2001年,内保温技术在外墙保温施工的应用中超过90%。存在多种多样的内保温技术,其中包括: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等技术。但内保温会占用较多的建筑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墙体开裂,影响住户对建筑的二次装修,并且内保温结构容易遭到破坏,比如悬挂和固定物件等都会将其破坏。因此,内保温技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然会被外保温所替代。

3.2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外墙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比内保温技术更合理,存在明显的优越性。使用相同规格、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更好。在新建的建筑,旧楼改造等工程,外保温比内保温适用范围更广,技术含量更高;外保温对主体结构的外侧进行施工,能够有效保护建筑的主体,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问题,不会减少建筑的使用面积,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4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1技术应用

首先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施工要求施工墙体保持清洁,不能灰尘、油渍等等污秽。其次要保证施工墙体表面的光滑度,对不平整的墙面进行严格的修整,并在修整部分完全干燥之后才能进入正常的施工。其中保温施工聚苯板的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在封闭度上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具体的要求是聚苯板粘结胶宽度控制在45mm~50mm,厚度控制在10mm;整个技术要能够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实现二次修正的可能性。施工技术是影响外墙保温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必须做好才能保证保温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建设工作,同时对于关键部分的施工,要分派专人专员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和研究,避免任何马虎大意造成的施工失误。

采取科学的监管调控,保证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第一的理念,同样也要确保建筑的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适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协调工程的进度,当然,在协调工程进度的问题下,不能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现场的技术后勤保证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对施工后勤进行严格管理,主要包括物资、水、电以及资金,要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供应。

4.2节能应用

我们在外墙保温技术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求在材料的选择上实现节能,其次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节能的要求,当然对于节能的一个长期效益的发展要求就是整个建筑使用年限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只求节材而造成二次浪费的可能。节能是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而且目前的时展对于节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保温技术的发展上对于粘结胶的节能是最容易实现的,第一在选择材料上要选择相对比较适合建筑本身环境等问题的资源;二就是在粘结的技术要求上实现节能,主要是对于科学技术的使用要求,高科技的发展对于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促进。

除此之外,注重建筑施工人员技术的培养,加强对保温技术施工员的技术和质量意识方面的培训,保证他们树立质量为先的工作理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也是能够保证节能的实现。另外外墙保温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应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每年要有计划的安排基层员工带薪深造学习,加强员工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使保温技术建筑工程的基层员工的专业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4.3安全应用

建立了一套数字化预警预报系统是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应用的体现。这一报警系统采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理念的相互结合。所包含的内容是保温技术相关学科相关环境的模拟,实现数字化软件系统的应用,保证保温技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出现安全问题或者是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的时候,报警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工程的终止警告,保证人员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工程的管理者应该把保温技术质量管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时刻注重安全问题的监督监管,组织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并且还要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对材料、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要及时有效的采用工程前期准备的应急预案保证损失的最小化。

5结束语

总之,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中,不仅提高建筑外墙结构的保温功能及效果,而且体现出一种节能环保的方法与技术。在进行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施工应用中,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选取正确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并且正确掌握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方法,以保证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与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伟.建筑外墙保温装饰(eiFS)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简介[J]建筑技术及设计

[2]赵月明.建筑保温技术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节能探析[J].科技与企业

[3]任兵.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应用[J].建筑知识(学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