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40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1

2各专业办公室和乡镇每月召开一次师资培训人员会议,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总结教学成果。

3各专业办公室和乡镇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基地负责人会议,了解培训进展情况,研究今后培训方向。

4县乡(镇)上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半年工作进行小结,并部署下半年工作。

5县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总结当年工作,表彰先进乡镇和部门单位。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信息上报制度

1各乡(镇)和县分口办公室要及时上报各类培训信息,以利交流沟通,达到掌握情况推广经验促进工作的目的。

2上报信息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方案计划月报表办班培训信息典型经验工作总结等。

3信息上报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全面,不得弄虚作假随意编报,否则,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县综合办公室要及时收集汇总各类信息,并上报市农民知识化工程综合办公室和县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根据需要在农民知识化工程简报上刊登。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证书发放制度

1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证书由县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发放。

2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符合受训规定并考试合格的,由农业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办理有关资格证书。

3参加县乡两级本地用工培训,成绩合格的,由县经贸委发给培训证书,优秀推荐到县内企业就业。

4在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技校等)接受学历教育的人员,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校方按规定发给学历证书。

5在县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人员,经统一考试合格后,由县职业技能培训办公室组织办理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学员培训建档制度

1县分口办公室和乡(镇)要建立详细真实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学员培训档案。

2学员培训个人档案要有培训学员报名表培训学员登记表和考卷等。

3培训学员报名表登记表和花名册内容填写齐全,经有关单位审核后盖章。

4学员培训归档资料要有学员花名册培训教材培训通知授课人培训总结典型材料等项目。

5学员培训档案要按建档要求整理成册,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督查考核制度

1县农民知识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各乡(镇)及县分口办公室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2督查的内容主要有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料建档服务机构经费投入培训效果等。

3督查方法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察看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

4督查工作和每季进行一次,督查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

5农民知识化工程列入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综全考评内容。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1全县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培训投入机制。

2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由县农负办负责管理。乡镇财政也要安排必要经费用于农民培训。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状况分析

当前各国越来越体会到农业在本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人才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都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期望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进而培育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本国的农业实力。

从国外发达国家现有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来看,有法国“证书制模式”,美国的“三位一体模式”,德国的“3年正规职业教育+3年学徒期模式”,日本的“农业者大学校+政府推广模式”。这些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立法支持农民培训,鼓励农业企业或农牧场主参与培训市场的竞争,注重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我国的农民培训模式,是以中央有关部门为主导,政府上下联合推动农民培训;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总体素质偏低、缺乏接受培训及创新创业的意愿、培训认识尚不到位、对农民培训理论研究尚显薄弱、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效果不佳、农民培训方式与农民的学习特性结合不紧密、农民的需求与培训方式之间不对等、注重技术培训而忽视非技术培训。

国外研究农民培训研究来看,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代表“培训投资论”比较流行。他认为,“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所以,“农民学会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要素,这既需要新知识又需要新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向农民的一种投资”。社会学家在秘鲁库斯科(Cuzco)的个案研究发现,人口流动还促进了教育的兴起。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教育培训使流动人口稳固在一个职业上,使一个产业拥有更高素质的人员,推动产业发展。

国内研究农民培训来看,研究内容比较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培训的基础研究:赵正洲《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内涵、结构及特点》(2005)认为农民培训模式是一个有机系统,它集中体现了农民培训的目的规划、方式选择、计划实施、过程运行、内容设置、效益评价等一整套方法体系。培训需求研究:姜长云《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2005)研究认为农民参加培训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是农民参加培训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培训机制研究:易仁森在《农民培训机制探讨与研究》(2006)认为农民培训机制是农民培训系统的内在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的总和,建立健全农民培训动力机制、运行管理机制、调节机制、保障机制等是解决我国政府主导型农民培训问题的基本对策。培训模式研究:张亮在《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书中提出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和不同培训目标进行选择。韦云凤在《构建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2006)从不同角度将新型农民培训的模式概括为订单式、基地式、讲座式、精英式、参与式、示范式、自选式、“公司+培训班+学员”、“专业协会+农民”、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校企联办、综合教育、农民创业培植、绿色证书教育等模式。培训农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周应恒在《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途径》(2012)提出农民培训内容要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扩展到涵盖产前产后的相关领域,如农产品销售及服务,食品加工,农场管理等,以及从技术培训拓展到创业经营和就业技能培训。曹军在《农业高职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提出重视培养农业高职学生经营管理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张桃林在《走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2012)提出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周一波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探索》(2012)提出分层次开设职业农民培训班、采取招标、议标等手段,邀请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职业农民培训。

因为我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我国是地大人多,农业基础差,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很大不同,因此,西方学者的实践模式与研究成果只能作为研究上的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国内农民培训国内的研究比较多,研究成绩突出,理论性与指导性比较强,但针对性不强。本课题站在这些学者巨人肩膀上,从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入手,针对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对应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课题组预测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研究的趋势主要怎样运用新技术进行经营。提高农民素质,改变新型职业农民的观念,改变农业生产经营观念,进而改变人民的消费方式,形成低碳消费观念。

2.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培养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因此要加快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体系。

2012年11月8日,在党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归根到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理念与能力。

农民培训是农业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培训尤显重要。通过培训使农民成为文化素质高、科技素质高、懂得科技种田、能够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时代的需要。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培训,培训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与运用的同时,还需要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确实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而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和不具备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民,其生产经营效益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但是,在农民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有效地发挥投资和技术的作用,农民还有必要学习一点经营管理知识。1963年美国的职业教育法案规定,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包括生产技术培训之外的其他内容,如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运销等。多数发达国家的农民培训教育都将内容技术培训拓展到创业、经营和就业技能培训,教会农民如何决策和规避风险,如何掌握财金分析理论和商业操作技巧。因此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农业的经验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3.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的思路

从分析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状况与能力现状入手,调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需求与期望,归纳总结现行的培训模式特点及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贡献作用进行分析,完善现有的培训模式以及提出发展一(下转第55页)(上接第53页)些新的培训模式,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对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

(1)理清概念

根据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和其他文件内容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理清以下概念: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2)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3)新型职业农民范围与对象。

(2)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需求与期望

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重点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表调查清楚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状况、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经营管理培训的需求与期望。分析总结现行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情况,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培训的需求与期望。另外课题组也可以通过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归纳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培训的一些需求与期望。通过现状与需求,提炼出培训的内容,进而也验证现行培训内容的改革。

(3)分析总结现行的培训模式

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分析总结现行的培训模式。现行的培训模式有:“项目推动型培训模式”、“能人培育型培训模式”、“农民讲习所”培训模式、“核心农户”培训模式、“农业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工程培训模式”、“手把手”培训模式、“现场传导型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订单式培训模式”、“讲座式培训模式”这些模式。分析这些典型模式的优缺点,如培训时间、培训的地点、培训效果等;分析他们的运行机制,培训模式中谁来参加培训、谁来组织、谁来培训、谁来投资、谁来监督。分析这些模式的培训师资队伍的特点,比如培训老师的聘任条件、培训老师的组成,培训老师进修。通过比较法,分析不同培训模式的特点。

(4)完善现行的培训模式与发展新的培训模式

根据以上的现行培训模式特点,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培训的需求与期望,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培训模式效果。准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一些新的培训模式。

(5)新型职业农民对应选择培训模式

根据培训内容的层次与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地区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培训模式的特点,相对应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与期望和培训的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培训效果更好,培训能够持续,培训效益好,是本课题重要研究的内容。

最后总结,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训事业提出对策与建议。

4.小结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有制度和法制作保障。从长远来看,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抓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积极营造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抓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也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农民要真正迈向职业化,就必须参照其他技术性行业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在我国建立职业农民的职业准入制度,也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相对传统农民而言,职业农民代表了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实施职业准入并不是覆盖所有传统农民;农业也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涉及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建立职业农民的准入制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地位,有利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植、监督和管理。抓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将农业生产经营、农场继承和管理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起了严格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通过法规、政策资金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民素质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素质报告——新型农民素质调查评估与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11.

[2]郜艳丽,李峰.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意义和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34-835.

[3]孟凡.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

[4]倪慧,万宝方,龚春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及中国实践研究[J].世界农业,2013(3).

作者简介: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3

二、目标任务

全县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90期次,其中:县级培训班40期次;乡镇级培训班15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10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00期次,组织农民参观学习10次;农民创业培训达到1280人,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40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40人,村组干部400人,农民创业培植培训800人;全县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

四、培训内容

全县农民大培训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养新型农民、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根据我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农业新上项目的发展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十三个方面:

(一)围绕龙头企业提升和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工程,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各级扶持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二)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精准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三)围绕规模养殖推进工程,抓好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场建设、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的机制模式、各级扶持政策、集约高效养殖、循环生态养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

(四)围绕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果品、花卉生产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五)围绕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沼气建设、秸秆气化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六)围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科学用水机制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土地复垦、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良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七)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工程,抓好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八)围绕土地流转加速工程,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法规、机制模式、发展方向、规模经营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九)围绕绿化玉田持续攻坚工程,抓好绿化玉田持续攻坚行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抓好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为进城务工农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免费的引导性培训。

(十一)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十二)围绕灾害防御及应用处置建设工程,抓好农业气象基本知识和农村气象灾害、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培训。

(十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培训。

同时,结合全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抓好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开展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五、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乡镇、村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县、乡两级购买、制作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级广播和板报,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六)典型示范。积极引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县、乡、村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七)现场指导。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八)技术承包。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九)参观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外地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六、时间安排

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编印技术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0年1月1日—2010年4月15日)。县、乡、村三级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大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16日—2010年4月30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相关要求

一是制定分村培训计划。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县达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内容(一般一个村明确一个主导产业、三个培训专题),制定培训计划,于12月31日前报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编印培训材料。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组织本单位技术骨干编印技术明白纸,编印后由各乡镇发放到参训农民手中。

三是实施培训。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培训任务、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每次培训不少于3小时。

四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培训班次(一般一个村一个班)建立一套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通知、培训讲课材料、培训现场全景照片3张以上(要求同一张照片有时间、地点、会标、讲师及参训农民)、参加培训农民的培训台帐。

五是灵通培训信息。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分别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台帐内容的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培训台帐,明确专人及时向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民培训信息。

八、保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周庆岩同志任组长,县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宋成太、县政府办副主任刘向阳任副组长,县农经局、畜牧局、林业局等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培训活动的总体指挥调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训活动各项具体事务的协调处理。各成员单位要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是强化培训力量。一方面,要强化师资队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农民大培训讲师团,讲师团人员主要通过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专家,抽调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选拔农村乡土人才、种养能手、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创办人员等多渠道产生。另一方面,要整合培训资源。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整合现有教室、场地、设施等培训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大培训活动要求。

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努力培育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劳动者,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计划从20*年开始到2007年,在培训体系完善上,通过资源整合,考核认定一批县级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达到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要求;在农民素质提高上,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完成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培训2.5万人、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1.4万人次。

根据以上目标计划,今年全县计划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0.375万人(失地农民培训0.125万人),完成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培训0.6万人,完成“绿色证书”培训0.25万人,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4万人次。

三、实施办法

1、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持有本县农村户口(包括因土地征用、撤村建居而农转非户口)的农村适龄劳动力。

2、培训基地。依托各类培训学校、企业及推广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同时认定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县级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3、培训内容。坚持实用高效和符合农民需求、市场需求、用人用工单位需求的原则,实行按需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城乡经济发展趋势、基本权益保护常识等。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家电和机械修理技术、建筑技术、制造技术、餐饮技术、社会服务、加工技术、市场营销知识等。农业技术培训主要包括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学历培训包括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双证制”教育。

4、培训方式。在注重实际技能的前提下,根据农民实际,区分不同的对象和不同专业,实行长短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和远程教学相结合、“订单式”与“定向型”培训和委托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灵活多样地实施培训。

各乡镇(街道)要积极协助农民素质培训机构选择属地企业作为培训的实习基地,增强培训效果。农民素质培训机构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提高培训就业率。

5、培训师资。依托培训机构、企事业等单位的技术力量,组建培训师资团。基础课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专业课教师选聘有相关知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高级工、技师担任。每年对农民素质培训机构行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集训。

6、培训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一般在教学点进行,由培训指导老师实施。操作考试由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可委托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施。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巡考制度,加强培训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7、培训标准。国家已有职业标准的,各农民素质培训机构(企业)要按照标准实施培训。暂无职业标准的新开设专业,农民素质培训机构要根据专业需要提出申请,报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实施。

8、培训管理。参加素质培训的农民,经考试合格,颁发《桐庐县农民素质培训合格证书》(以下简称《培训证书》)。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由劳动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学历教育的农民,经考试合格的,由教育部门颁发国民教育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在本县范围内具有与劳动部门颁发的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同等效力,用人单位不得歧视。

《培训证书》有效期限为8年,到期应接受规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四、职责分工

农民素质培训要按照“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原则,在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民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综合协调,拟订全县农民素质培训政策,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培训经费安排方案;承办县级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负责《培训证书》的管理;组织对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编发培训信息,加强对乡镇(街道)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业务指导。

县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县农办具体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妇联做好配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被征地农转非农民和已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由县经贸局、建设局、旅游局、总工会做好配合;县农业局负责会同县林业局、科协、妇联等部门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县教育局负责农民学历教育(含农民“双证制”)和职业高中教育。

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实施培训工作,对本地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负总责。负责制定本地农民的培训政策和培训计划,落实本级培训经费和结算工作,抓好农民学籍档案管理,及时总结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并进行反馈。

五、资金筹措与使用

建立农民素质培训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截留。各乡镇(街道)也要按当地总人口每人3元的标准安排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各类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以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加强对本单位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农民按照自愿、实用、就近、方便的原则和招生范围选择培训点参加培训,政府资助或补贴的培训费用以发放培训券等方式结算,不能兑现和转让。

六、抓好就业创业服务

各乡镇(街道)及县有关部门要引导从事相同培训项目的农民学员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协会形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加强同每个参加培训农民的联系,掌握学员的技能使用情况,搞好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要积极发挥农村信息网的作用,及时为农民提供企业用工、生产服务、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要注意培育劳务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同国外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对吸纳失地农民就业的企业,应参照吸纳下岗工人就业的政策实施补助,努力为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政策支持;对受训农民办理执照和各类经营许可证,村干部的选拔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的聘用,以及贷款、承包、新项目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各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要承担受训农民的安置推荐工作。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5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1

  为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逐步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乡村医生医务能力,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实际情况于今年5月8日开始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分期培训。6月底,培训工作全部结束,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总体情况

  (一)时间安排:培训工作分五天进行,由于村卫生室人员紧缺,大部分村只有一名医生,为不影响群众看病,计划将培训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天:5月8日,第二天:5月10日,第三天:5月20日,第四天:6月10日,第五天:6月15日。

  (二)人员安排:通知下发后,卫生院抽调人员组成培训辅导小组,院长任班长,、任辅导员,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生都参加培训,总计培训38人。

  (三)课程安排:

  1、村卫生室人员妇产科知识;

  2、村卫生室人员药学知识;

  3、慢性病管理知识;

  (四)生活安排:为保障学员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安全,方便管理,将食宿和学习地点均安排卫生院食堂。食宿和学习资料全免费,由卫生院统一支付和管理,在卫生院和后勤人员的辛勤劳作下,各位学员健康安全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五)组织安排:每次培训班,院领导都高度重视,指定专人管理培训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召开学员座谈会,总结学习成绩,鼓励学员们不断学习,为我镇农村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好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学员们都深刻认识到此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学员均通过了各个科目的测试,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改变了服务理念,增强了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熟悉了合理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幼保健卫生知识,能够处理一些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强化了无菌操作意识,掌握了常用操作技能。同时,辅导员通过讲课的过程,增进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掌握,达到了自我的不断完善,以完成任务的方式促进理论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经费有限,加之新农合的开展,群众就医需求不断增长,在培训时间安排上不足,培训力度仍显不够。此次培训时间紧,科目多,覆盖面大,任务重,许多学员感觉不能消化,在今后的培训中增加时间,整合科目,将囫囵吞枣似的“全科培训”改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深层次培训。另外,由于我院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加之部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造成纪律涣散,影响了整个培训班的学习氛围,与预期培训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农村医疗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通过此次培训,增长了多数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时间紧、教学设施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对学员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不是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针对基层的实际需要,尽可能每年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方法的学习,以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20x年我院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镇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辅导。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培训期间,各村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都在95%以上。培训班期间,大家就不懂的知识争相提问,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促进了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4、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打算

  1、建立乡村医生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医培训。

  2、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从农村医疗工作最急需、最实用的内容入手,创新培训形式,尊重乡村医生意愿,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

  3、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医生不仅担负着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责任,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其立足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xx年,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重视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我镇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乡村医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的卫生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保健、治疗需要。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为夯实农村卫生基层网底,全面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我镇对乡村医生进行本次针灸、推拿方法的培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总结学习成绩,鼓励学员们不断学习,为我镇农村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好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学员们都深刻认识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通过理论考核,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思路

我校总体工作思路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2我校16年工作进展情况

我校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于12月上旬完成了培训任务。整体培训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培训10次,实训8次,观摩交流学习5次,共计50天。为扎实做好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自10月起,我校就着手收集阿克苏市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料等工作,精心筛选,最后遴选了150名符合条件的培训学员,现已进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阶段。

3我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点

3.1成立领导组织,制定方案和培训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阿克苏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阿克苏市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3.2深入调研农民培训规律,创新培育理念。我校在制定工作制度和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目标,认真向外地先行者学习,总结历年农民培训经验,按照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详实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创新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全面提升素质”等农民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更好的培训效果。具体教学内容有:(1)政策法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解读、人生观教育,致富观念教育和经营思想教育。通过培训了解政策,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2)农业基础知识传授:通过培训为农民搭建起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3)具体的小麦、棉花种植、果树嫁接操作知识和技能。(4)经营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5)素质能力的训练:训练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精神状态。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教师讲授、实训、实践操作、素质拓展训练、课外活动交流、外出参观交流等教学形式相配合,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起到全面提升受训者素质的效果。

3.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努力做好学员遴选工作。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学员的质量是关键。我校先是广泛收集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料,而后又深入各乡镇,通过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搜集各乡镇种植、养殖大户资料,共收集种养业大户资料300余份;第二是对收集到的300余户种养业大户资料进行筛选,初选150户;再入户考察,我们针对筛选出的150户初选对象,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对每户农民进行入户考察,与农户座谈,实地考察其产业情况和个人素质。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筛选,最终确定150名正式学员。

3.4组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素质较高,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培训,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们广泛与本地和外地大专院校教师、农业专家联系,组建层次高、搭配合理的种植业、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主要是我市农业局、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林业工程师、高职院校以及良种生产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单位专家、教授。

3.5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工作。开班第一堂课由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讲座,向学员讲解学习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丰富多彩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等。第二是严格考勤管理。要求每节课点名,严格请消假制度。将考勤结果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第三是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员,让学员有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我们把150名学员分成8个班,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提高了学员的凝聚力。由于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到课率始终保持在100%。

4心得体会

4.1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培训项目,要求高,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单是要求做好培训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涉及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协作和配合。

4.2加强管理,落实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功的关键。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真正学到种植、养殖专业技能以外,就是想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后,能够享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对象也只有得到更多的扶持,才能成长壮大,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因此,落实好扶持政策,是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农机培训农机化

一、农机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农机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机具数量不断增加,农机培训工作中也凸显出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投入较少,基础设施较差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机培训工作更处于弱势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农机培训工作分离出来,走向市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机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财力支持严重不足,农机化学校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因而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我县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农机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进而要求教学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县农机学校教学人员缺少进修深造机会,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守旧,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当前农机培训工作的需要。

(三)培训方式单一,门路狭窄目前我县农机校培训工作仅仅是依赖农机方面的培训,不少农民对农机技术培训认识不足,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农机培训生源少,农机校面临自我生存的考验和挑战。

二、强化农机培训工作对策

面对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农机培训工作的新局面。主要对策如下:

(一)争取领导重视,加大地方财力支持争取领导重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培训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推动我县农机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满足当前农机培训工作的需求,为开展好农机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根据教学需要,选拔优秀教师进修深造,学习国内新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接受远程教育,强化农机专业知识技术学习,以达到自学成才的效果,使教学人员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农机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从事农机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做到以下3点。

一要不断增强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农机化事业,并积极投身到农机培训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农机培训工作奉献一份力量。

二要懂得和掌握新型农机培训的教学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从书本上学,吸收和总结切合实际的科学教学方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使学员学懂弄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达到提高农机培训质量的目的。

三要精益求精,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科学知识。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学习。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本专业知识,同时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大知识面,拥有真才实学,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要联系实际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书籍和参考资料,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走进农户,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急农机户之所急,想农机户之所想,把新农机具、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

(三)拓宽培训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立足农机培训,充分利用本县资源,主动与县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联合办学,如与交通、安委会、农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与农机管理、监理及推广部门的交流联系,发挥整体联动作用。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农机培训。

一是集中面授与送科教下乡相结合。按照农机技术培训学时分配表,学员集中到县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学员因农忙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假缺课,教师应送科教下乡,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亲临现场培训,以保证学员达到相应的课时,学到相关知识。

二是运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开展讲座。随着我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形成了“家家户户有农机,农机大户有多机”的局面。当前大力推广新农机具,农民迫切需要掌握新机具的使用方法和新技术。我县适时组织安排专家和高级教师,开展农机技术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快捷方便、辐射面广等特点,快速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地传播农机知识与技术,使广大农机人员及时学到农机新知识新技术,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要积极主动,争取配合。积极主动地与县农机技术监理、推广、管理等部门紧密合作。每年县农机培训学校在农机年度检审期间与农机监理站协作,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复训,讲解拖拉机维修保养技术和安全驾驶知识。与推广站一起在引进新农机具、召开现场会的同时举办现场培训班,及时培训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机具、新技术在我县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机教学质量是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机培训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为此,要提高认识,增强培训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总结积累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把住教学质量关,把我县农机培训工作提到更高的水平,为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农民培训实训基地做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S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235-0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实训基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甘州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立足新农村建设需求,以农民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着眼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实效性,增强培训吸引力,走出了一条助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实训新路。

一、问题的提出

甘州区下辖7个乡,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11万人,占总人口69.52%。农业始终是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赋予了农耕时代“金张掖”的辉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甘州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落后。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承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农民技能素质的培训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由传统必须向现代升级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

1.农民从业技能素质急待提高

从调查看,甘州区农村人口35.11万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8年,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0.7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7.8%;初中文化程度的有5.9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65.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46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27.1%。有技术技能的占33.5%,无技术技能的占66.5%。一部分人从未上过学,还有一大部分人接受基础教育后,直接走向务农岗位,从未接受过任何农科专业技术培训。

事实证明,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说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与低与农民收入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城市对干部职工有上岗就业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而在农村,农民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农民技术技能培训薄弱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区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4.1万人,加上农口各部门和相关单位通过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5万人次,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占比仍然很低。加之培训时间短、内容单一,针对性、实用性不够强。要以农民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把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作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任务。

二、甘州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1.以特色农业为背景,先期调查,做好构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龙首二山,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近年来,甘州区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大力实施玉米制种、百万头肉牛、现代农业示范、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强壮大龙头企业规模,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把面向市场,瞄准农村,跟踪农业,服务农民作为基地建设的目标方向,形成了“办学形式多样性,专业设置职业性,培养目标应用性,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办学思路。

2.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系统

甘州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没有过分地把兴奋点、着眼点集中到外观实施上,而是把研究的聚集点定位在基地持续发展能力上,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比较宽广的视野,全方位、综合性地构建农业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3.讲求实训的实效性,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实训场所

在培训基地确定上,致力于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根据区域特点,选择有一定规模、且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建立实训基地,围绕生产开展培训,让群众在干中学、学中干,既降低了培训成本,又方便了群众参加培训。同时,根据培训对象素质层次差别,采取分层、分类办班、因人施教的模式,使培训与生产紧密联系,把生产过程转化为培训过程。并采取“以民教民”的方法,组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传授技能,指导生产,帮助群众现场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遇到的困难,有效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经验与启示

甘州区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是实训基地培育农民技能,必须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择业能力为核心。建立政府牵头,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各方参与的实训机制,采取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单项专门技能培训与法规政策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一般培训相结合及长短结合、灵活多样、贴近群众的培训方式,立足农民致富本领的增强,遵循“农民有用,农民能用,用了见效”的实训原则,提高培训质量,使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真知,取得实效。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9

1.培养人才总量不足7年来桂林市县农广校共培养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5730人,约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五,但仍不能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办学经费不足培养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对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这种中专生培养模式给予学费补助。办学经费不足导致办学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向更深层次发展。

3.人才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办学体系不够健全桂林市12个县农广校都开展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这项工作,但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却大不相同。有些县农广校每年都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有些县农广校却招生困难。这直接导致了人才在各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个别县农广校因编制问题,没有配备专职的办学人员,人员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4.学员的带头作用发挥不理想有些地方的学员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乏资金、思想保守等原因,影响学员引进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导致学员在带领周围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

二、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是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要充分尊重农民个人意愿,让农民自主参加学习,自主选择学习专业。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各种再学习的机会,使其知识和能力能够不断得到更新和提高,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2.争取政策支持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必须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来进行严格考评;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具体落实。

3.争取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支持,各级政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基础建设的投入,及时更新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农民技能教育培训基地;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的财政专项投入,以项目为支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桂林市县农广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带动农民学以致用、发展农业产业、引领周围农民共同致富的学员先进典型事迹。让社会各界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了解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在农村的具体体现;让广大农民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从而踊跃报名参加农广校学习。

农业知识培训总结篇10

一、民生工程项目完成总体情况

(一)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全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目标任务为30万人次,分解落实到18县实施。据统计,全年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3219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10.73%。

(二)新型农民培训。今年全州目标任务为5000人。据统计,全年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61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2%。

(三)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今年全州新建沼气池目标任务为1500口。据统计,全州已建成沼气池1500口,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二、民生工程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一)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该项目无专项资金。

(二)新型农民培训。该项目无专项资金。

(三)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项目总投资450万元,目前资金已到位。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

为确保我州2014年民生工程任务顺利完成,我局将民生工程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各县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由各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建立了行政领导负责,逐级落实的责任制。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为民生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进培训工作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技术服务宗旨,方便农牧民群众参训,做到生产与培训“两不误”,培训课堂搬到了区乡政府、田间地头、农牧民家中。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导向,科技富民为根本,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全面展开培训工作。针对我州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汉语言交流困难等实际问题,要求安排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操作熟练、藏语言水平高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并在各乡(镇)安排3-5名有技术专长且勤劳致富的能手进行授课。培训过程中,采取理论与政策同讲、技能与操作并进、思想发动与实例分析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注重宣传、提高认识。

根据省农村能源建设座谈会议精神,为了切实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是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政务网、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舆论工具,积极宣传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好处和效益,广泛宣传建设户用沼气池及实施“一池三改”的要求和效益,提高农民群众对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的认识,为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沼气池的积极性,把政府的号召转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发放沼气建设科普材料,举办农村沼气知识培训班,让农户了解沼气安全使用知识,池气池和沼气灶具等设备维护管理知识。二是项目县组织乡镇村干部群众到示范村参观学习,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对农村沼气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改变了过去群众被动建池为主动申请建池。做到了激发农民的建池热情,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