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20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1

[关键词]儒家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参与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家学说、儒家、儒教等,是以孔孟等人为代表人物,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国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思想流派,也是古代中国各朝代的官方思想。政治文化“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具有心理和精神的支配作用,影响着政治行为的内容和方式。政治参与属于政治行为的范畴,是“公民通过正式途径去影响统治者或政府决策之内容的行动。”所以儒家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政治参与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政治参与的内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大概有这些内容:政治选举、政治投票、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冷漠。政治选举主要包括投票行为、政治捐助、政治宣传、组织选民等活动。政治投票是指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领域表达自己倾向的行为方式。政治结社是指公民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政治冷漠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漠不关心。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它内含理性精神、民本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代局限,古为今用,助力于当代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一,儒家思想有助于培育现代公民文化,提高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中将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参与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和村民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民主制度相对应,其公民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地认识和较高的评价。儒家思想有助于形成参与型政治文化。首先,儒家思想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儒家思想并非只注重关乎个人修养的私德,它也注重与国家、民族相关的公德。北宋儒学大家张载曾言儒家读书人的责任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彻底的投身于政治生活去为公众利益服务只是少数政治家的责任,但是普通公民确实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于公共生活之中。其次,儒家思想可培养公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取向是公民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实践中,公民应该勇于坚持这些原则而不是让这些原则成为空谈。《孟子》中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谓“义”就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荀子进一步阐发:“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第二,合理借鉴“民本”思想。首先,在儒家看来,人是最可宝贵的。“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之性,人为贵。”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政治活动中,就是著名的“民为邦本”的理念,“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三宝之一,而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更进一步突出了民众的作用:“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民最为重要。他甚至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合理借鉴“民本”思想就要求我国各级政府在制订公共政策时要充分尊重民意,吸纳民众的政治参与,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利益是社会成员进行政治参与的动因,肯定社会成员追求利益的正当性也就肯定了进行政治参与的正当性。而儒家的亚圣孟子就极力主张民众的经济利益,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再次,我国民众当中还普遍存在“怕官”现象,并未把自己和官员的人格尊严放在平等的位置之上,这将不利于政治参与的进行。而孟子很重视个人尊严,《孟子》中有这方面的论述,例如,“圣人与我同类者。”、“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这种朴素的平等意识将会打破等级制度,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扫除障碍。

第三,儒家思想为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指明了路径。在现代社会,政治变得越来越具有技术性,在中国,公民要参与到政治投票、政策咨询、政治协商、等活动中去,就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基础。那么作为个体的公民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参政能力呢?儒家经典《大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个人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修身”,“修身”也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去“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进行政治参与。就提高公民参政能力而言,“格物”就是公民亲身参与政治实践活动。“致知”就是公民经由政治实践而学到的政治技能和知识。

就当下而言,公民参与到基层民主中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基层选举、议事、问责、监督等政治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通过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公民可以提高其参政能力,为更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四,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政治精英的示范作用。相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在政治系统担任公职的官员拥有更多政治参与的机会,这部分人做好了政治参与就会给其他公民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风,民众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往哪个方向,草就倒向那个哪个方向。这虽然有些精英论的味道,但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就我国而言,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这样就为其他公民提供了一个参政模板,使其他公民有章可循。

二、儒家思想对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而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与现在大不相同,所以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对政治参与存在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是很正常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行为。而儒家思想虽然支持人们追求利益,但同时又宣扬“轻利”的思想,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言利”、“勤于教子,耻于言利”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追求利益,忽视利益因素将使政治参与活动失去意义。

第二,儒家思想中存在着反对结社的因素,这将不利于政治参与的进行。公民与政府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距离,政治社团是沟通两者的“桥梁”。纵观公民政治参与程度高的国家,其公民结社程度也高,反之亦然。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社团已成为美国人民“强大的行动工具”。我国的社团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政府性质的社团,例如各级团委、妇联、工会等,这类社团的公民自治性不强;另外一类是民间社团,例如壹基金、汽车爱好者俱乐部等,这类社团自治性强,目前发育迟缓。民间社团发育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我国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不党”,《论语》中有相关记载,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样一种文化心理之下,某些官员不愿意看到民众通过结社来维护利益,民众也会认为结社不是什么光彩事,不值得去做。

第三,儒家思想注重人治轻视法治。儒家强调社会应该由道德水准较高和执政能力较强的“君子”来管理,统治者通过施行“仁政”来赢得民心。在儒家学说里,德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法律只是辅助手段而已。在现代社会里,没有与政治参与相关的法律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无从谈起。

三、对儒家思想进行合理扬弃,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水平

第一,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为政治参与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呈正相关关系。”正如《孟子》中所言:“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古希腊的雅典城邦的公民热心参与政治,那是因为有奴隶为他们从事生产劳动,他们在这样一个物质基础之上才能安心从事政治生活。

第二,培养现代公民。要重视公民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公民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对政治参与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在参与程序、参与方法上日益复杂,没有一定政治素质的公民可能不能顺利完成政治参与,高素质的公民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政治参与。

第三,完善政治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内产生利益分化,各利益主体对参政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建立适当的制度去容纳,同时还要依据现实社会状况,不断制订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活动去实现权利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通过建设完善的政治参与制度,使每个公民都能体会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使每个公民的“中国梦”都能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比较政府与政治导论》罗德・黑格马丁・哈普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政治学基础》王浦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思勉中华书局

[4]《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2

 

从春秋战国时期起,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现雏形,其以“仁”、“礼”为核心思想,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人行事以君子的标准为榜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其中的“道”,大有深意,“以讲求人际关系技巧以和谐为目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儒家思想中浸淫了千百年的中国社会,无论是人情交际还是商业往来,行事作风依然保留着儒家思想的风骨。如今,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社会,竞争激烈,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儒家思想中的经济思想又能为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一、儒家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促进竞争模式的良序化

 

我国现在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流动性大,特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竞争的强度可想而知。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市场还是我国,不正当竞争层出不穷,垄断的趋势也逐渐明显,这无疑对良好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冲击。事实上,从古至今,不正当竞争随处可见,完全杜绝是一件可能性近乎为零的事情,而我们应当做的是坚决反对,及时遏制,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加以有力引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家经典中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商家面对商业利益时要如何抉择。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不可否认一些外来价值观的涌入也对人们的道德观产生了冲击,面对金钱,商人向来是精明的,面对竞争,商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招式,其中不免有些就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良好的市场秩序造成了破坏。儒家经典中所强调的“道”,就是在引导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有序参与,公平竞争,在良性的竞争模式下寻求发展,才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社会经济秩序才能得以维持,市场经济才能长久不衰地发展壮大。

 

(二)缓和竞争矛盾,促进商业市场和谐化,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在儒家经济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市场经济中讲求人际关系技巧以及以和谐为目标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竞争激烈下剑拔弩张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商业合作的信任度,商业交易达成的同时人脉资源也得以扩充,不可不谓之双赢。竞争矛盾的缓和,也为不正当竞争的存在减小了生存空间,整个商业市场向着和谐的目标前进,秩序运转良好,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才能真正从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相反,人与人之不信任,贸易往来中多欺诈多混淆多胁迫,交易是否能达成尚且不说,整个交易秩序都被打破,长此以往,秩序形同虚设,反倒凭借武力一类能独占市场鳌头,整个国家经济岂不是要乱套?儒家经济思想中注重交易中“信用”和“义利”,对整个商业市场的有序化和谐化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规范了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贸易行为,自身的信用,相互间的信任,都为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儒家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减弱竞争意识,市场活力不足

 

中国人奉行人际关系优先主义策略,愿意把机会留给亲人或朋友。不得不说,这实在太常见,人人碍于情面,高风亮节,把机会拱手让人。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整个市场竞争力下降,活力不足。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人情,放弃竞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并非一言两语就能化解。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意识不足,也算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弱点。

 

(二)传统家庭模式掣肘,产业化创新化进程缓慢

 

儒家经典中强调家庭式社会的基本单位,我国农业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恰恰例证了这一点。举农业一产业来说,家庭模式的生产制度,人与人之间信任度高,团结度强,生产热情高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当是现代化,机械化,不仅仅是春种秋收,更要寻求与商业化国际化接轨的路径,而传统的家庭模式过于简单,没有专业的商业管理技巧,也缺少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满足于小富即安,不适应现代化进程。放眼商业市场,特别是我国南方的一些轻工业加工业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多为家族式,企业起步时,活力充沛,资金充足,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与发展模式,严重滞后了创新进程,竞争意识不足,竞争力也亟待提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陷入瓶颈,企业规模如何扩大也仅仅是一个空壳而已。

 

(三)家庭变成家族联合,垄断态势明显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并不适合家庭为单位的传统模式,特别是一旦家族联手,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垄断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小微企业更没有生存的空间,整个市场秩序,生产秩序被垄断、被打破,何谈良好发展呢?

 

儒家思想从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影响之深已经刻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分每一寸,对我们的行为处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儒家经济思想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积极也好,消极也罢,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没有全盘接受的道理,要根据现时现地的实际情况,“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才是我们对待传统的儒家经济思想所应该有的态度。对于那些在长期经济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指导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而对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只有这样,儒家思想才会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逐步得以完善、发展。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3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影响

儒家学说是在我国经历了夏、商、周几千年历史之后,由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并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弟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将儒家学说补充扩大的。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甚至占据了不可替代的统治地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其与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直到现代的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已有几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还经历了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隋唐儒释道并立等,但儒家思想却一直经久不衰,随着时代的变迁,非但没有失掉往昔颜色,反而成为了一颗更耀眼的明星,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的历史上独领两千多年,并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是因为儒家思想能够跟随社会的变迁和改革,不断的吸收其他文化的可取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丰富与改善,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春秋末年,儒家学说逐渐形成独立学派。在社会的内部矛盾众多且不可调和的时期,孔子提出“仁学”思想体系,以“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主张仁政,推崇“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顺应当时的历史形势,并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框架。汉武帝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为帝,关于民族发展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进行了思想和政治上的重大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上升到管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从此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儒家思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中,儒家思想也经历了发展中的起起落落,包括极力推崇儒家思想的时期,也包括发展步履维艰,受到阻塞的时期。但儒家思想无论是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还是本民族其他思想的浸润,都没有改变其本身主要的内涵和思想。与此同时,在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紧随社会变迁、文化的发展,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这也是它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独领的重要原因。

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领统治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它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系统的治国理念和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思想能够顺应当时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但是封建时期维持国家安定的保障,直至现代社会也依然是人与人能否和谐相处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我们所提倡的“仁义”、“孝”、“诚信”等都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对我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仁义礼孝都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这些传承深远、意味深长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人格塑造和情操培养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可以说,儒家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提倡德治,对当代政府官员的为官之道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在金钱上,儒家思想提倡“以其义而得之”,唯有遵纪守法,按照正规途径赚来的钱才能久远,这种思想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内容“仁”也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仁”既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也引导我们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孔孟都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孔子提出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在强调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核心,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一颗仁义的心,互帮互助,多为别人着想,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充满友爱而不是彼此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学习儒学仁义思想不仅对当代人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有帮助,对中国社会风尚的发展也有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在我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新时期,儒家思想也将不断的与现代社会文化相结合,使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发展,以新时代的思想对儒家经典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取其精华,将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继续传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学社会主义道路。(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秦秀莲.儒家思想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逻辑性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赵光贤.先秦儒家思想的几个特点[J].天津社会科学.1982.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4

【关键词】儒学思想;韩国;民族;影响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35-01

1儒学思想传入朝鲜半岛

汉四郡时代,汉朝的文物典章制度与学术思想等,已被移植和输入朝鲜半岛。更有的学者指出,据中国史籍《魏略》记载,战国末燕昭王二十九年时,朝鲜侯王与燕国已有交往。我国学者认为,孔子思想在朝鲜的传播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一、传入时期,即由儒学传入朝鲜,经朝鲜三国时期到新罗统一朝鲜。二、发展时期,即由统一的新罗时期,经王氏高丽到李氏朝鲜的建立。三、鼎盛时期,由一三九二年李朝建立到一九一零年日本吞并朝鲜。四、衰落时期,由一九一零年到现在。孔子思想就是在这长达2000年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在朝鲜传播、扎根,并成为传统思想的。

2儒学思想对韩国的影响

2.1政治经济方面:二战后,韩国经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为了恢复经济,韩国政府通过各种有效途经来进行经济政策。在探索韩国经济成功的原因时,许多人将关键注意到儒家文化的背景上。一些学者认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成功,儒家“忠”道是其强大的文化原动力。如韩国的男子在年满18周岁时,在身体状况健康的情况下都会服军役。他们将这视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忠心于国家,随时为国牺牲的精神是很难得的。这种传统的儒家的“忠”的观念训导除了韩国国民的“国家至上”的文化心理,又这种心理又形成了韩国政府各经济部分的“公心”,“齐心”以及全体国民的爱心,从而为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成功提供了原动力,这种忠诚之心就是儒学所提倡的。

2.2社会生活、教育方面:由于韩国是由单一的韩民族构成,所以较其他国家而言民族也比较融合。整个民族致力于学习儒教的文化。另外韩国人的重礼术也是同儒教的要求密不可分的。在韩国大学里,后辈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尊重前辈,不得直呼前辈的姓名。当熟人见面或第一次认识时,打招呼后都会向对方鞠躬行礼以示礼貌,对方也必须还礼。日常生活或酒宴中,决不允许小辈在长辈面前。在酒文化上也同中国不同,长辈或前辈喝过酒的杯子递给小辈或后辈,在接受长辈倒的一杯酒后又不允许直面而饮,要转身背对长辈才算是礼貌。在韩国,人民都在墨守这些规定。其实这是同儒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

在教育研究方面,韩国研究儒学思想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儒学或包括儒学在内的研究机构。如1958年成立的成均馆大学大东问题研究院,建院宗旨便是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朝鲜及东方文化,探讨民族文化。1975年研究院内设中国部,该院曾翻译出版《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2)在高等学院开设儒学课程及从事儒学研究。据台湾宋唏赴韩国考察,在首尔大学、延世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高等学府均开设有关儒学方面的课程。如延世大学开有儒学名著选读。(3)整理并介绍包括儒学在内的古籍。中国的古籍现今在韩国已成为学术界和专门家的研究对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进行了研究。

2.3家庭、伦理思想方面:在当今韩国人的家庭生活中,儒教伦理观也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那些上层社会的家庭和原来两班出身的家庭中,这种影响更为深刻。韩国的家庭孝道堪称一绝,把孔子的“礼”和“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落实到家庭这一社会细胞上,使家庭优秀文化久扬不衰。韩国至今仍然保留着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大家庭制度。许多家庭也还严格遵守为父母守丧三年的制度,长子在三年丧期内每天晨昏都必需到父母灵前焚香泣哀,而在每年的忌日,则更要到坟前隆重祭奠,以示悼念。家庭中,妇女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恪守妇道。为了提倡尊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韩国有关部门还对那些与老人同居,赡养老人的家庭,在课税制度上规定了优惠的政策。

2.4人际关系方面:当今韩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儒教的一些伦理观念还是很有影响的。韩国人十分注重血缘亲族关系。韩国人也十分看重社会等级身份,朝鲜时代的两班身份,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崇拜。此外,到处可见的宗族会、宗亲会,把散居各地的族人们连结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儒教注重亲戚血缘关系的伦理观念。汉代的董仲舒又将这种五伦思想更为明确的规定为“三纲五常”,致使先秦儒学的人伦观发展为公私之辨:公即群体利益,私即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强调公而忘私。在韩国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强调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不同,韩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较多的具有人我兼顾。

3儒学思想对韩国影响的现状及分析

纵观古今,儒学思想给韩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远超于负面作用的。如果没有儒学思想的规范性的忠孝礼义的要求,大韩民族的融合也许不会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样一般。国小、民族单一、政体单一的韩国社会是非常适合儒学的发展的。儒家文化在中韩两国的演变,研究儒家文化对韩国现代化的影响,韩国人日常生活中出的儒家传统文化,细节,儒家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韩国社会,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社会生活等各都产生了某些积极的影响。儒教在韩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孔子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变为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4小结

韩国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重视精神文化、社会道德建设,重视传统儒学文化在国家建设的作用。虽然韩国的基督教徒数量相当多,但是从古至今在韩国根深蒂固的还是儒教。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儒教传统保留的最多的一个国家。儒学思想在韩国被称为儒教,之所谓“教”,是因为在韩国儒学被大多数人所信仰,认定其为指导自身行动和生活的道德标准。儒教的传统思想对韩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对韩国社会全体价值观念的实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彭立荣著.《儒文化与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2]潘畅和著.《儒学对韩国的影响》.延边大学出版社.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5

关键词:儒家比较影响中韩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8-02

1儒家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1.1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简介

我国中小学教学科目和课时安排严格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道德、科学、体育、艺术和外语等不同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开始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为满足服务农村生产的要求,对农村中学教育内容单独做了要求[1]。

在各科目课时分配上,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在九年教育的课时中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占7-9%、历史与社会3-4%、科学7-9%、语文20-22%、数学13-15%、外语6-8%、体育10-11%、艺术10-11%、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16-20%[2]。

1.2儒家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目的设置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主要包括:

首先,儒家思想重视道德教育[3],体现了儒家思想将品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的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学科目中,从小学到中学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而且道德教育课时占相当的比例,最高可到9%,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与儒家教育思想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其次,儒家思想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特点在我国中小学科目设置中得以体现。教学科目设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根据兴趣爱好差异,初中阶段开始分科,学生还可根据爱好选择部分学习科目,如可在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间选择,高中阶段教学以分科为主;另外,我国中小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特点。

再次,实践教育占据一定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格物致知”,具有鲜明的实践色彩。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中已经包含实践的内容,与儒家格物致知思想一致,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育仍处于劣势地位。

最后,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具有的官方色彩。儒家思想“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民主的精神。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一定程度上受到该思想影响,如教育内容与形式固定等,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效果,但固定的教学内容难以与就业和学生兴趣结合,势必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2儒家思想对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2.1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简介

与我国中小学课程和课时安排由官方确定类似,韩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韩国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科目和课时安排也做了明确要求,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设置了道德、社会、数学、外语等科目以及创意性体验活动实践课程。另外,还开设的部分选修课程和选择性学习的课程[4]。

2.2儒家思想对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影响分析

韩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儒家思想被大量引入教育内容。韩国政府汉字教育政策要求推行儒家理念,韩国教育部在中学阶段推出了汉文课,韩国的中学汉文课本中以学习儒家经典名言为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在全国性的考试中出现汉文题目。

其次,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韩国现行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具有四方面目标,即学生了解自己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在道德方面的诸多要求。另外,民族主义和政权意识是韩国教育的重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强调正确的行为规范,传达儒家的忠诚、孝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内容。

最后,受儒家“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实践教育是韩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教育中开设的创意性体验活动、选修课程、学校自律性选修课程,以及技能课程等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另外,开设的技能、家庭和第二外语等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有助于毕业生更加符合当前就业的要求。

韩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中同样具有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特点,与儒家教育思想的要求相一致。另外,韩国中小学教学内容也是受教育主管部门以法律形式确定与我国中小学教育相似。

3比较分析

中韩两国中小学教育内容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且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重视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注重博与专的结合及循序渐进等特点。

但同时可以看出中韩中小学教育内容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差异,主要包括:

3.1实践教育地位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不同

虽然我国规定了实践课程,但数量未明确,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实践教育难免流于形式。我国虽然分科,但内容固定,分科时部分学生难以分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就选择了一个方向,而韩国的选修课程设置有多方面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

3.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程度的差异

韩国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两者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从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我国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教育的主要来源。

3.3对历史与社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存在较大差别

总之,儒家思想对中韩中小学教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应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传承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经验和不足,以促进教育成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1.

/20010926/3002911.s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C].2011,11.

[3]初淑红.浅谈儒家思想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借鉴意义[eB/oL]].才智,2010,13.

/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6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摘要:自儒家思想于春秋时期兴起,到元代时,儒家思想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文化,而且封建统治者都用儒家思想来指导国家管理。可以说,我国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儒家思想的相得益彰,儒家也因此成为古代文化发展相对完善的学说。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又是少数民族创立的封建王朝,因此儒家思想在元代的传播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值得分析研究。

关键词:元代;儒家思想;传播途径;统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94-02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直是我封建王朝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那么在元代这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儒家思想又是居于何种地位?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儒家思想文化在元代的地位

元代是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有属于本民族自己信仰和文化。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使用武力和战争来获得统治疆土,巩固统治,这与儒家思想是不一致的。蒙古族经过几十年战争,最终获取了庞大的统治疆域,建立了大一统帝国元代。但到1234年,蒙古灭金以后,统治者窝阔台决定倡导儒家思想,兴国学,开始重视儒家思想及文化。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建者,自元代实现大一统后,蒙古族就入主中原,走上了与中原居民融合之路。忽必烈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很大,他经常向新统治地区的前臣和四方文人雅士寻问治国经世的道理。而广大中原地区的儒臣名士也常常向元世祖讲述中原各朝代封建王朝建设、兴衰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同时也经常向其讲述“三纲五常”以及“孔圣治国之道”。忽必烈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对以往,蒙古族统治者更喜欢以“向天地求签”的封建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而从忽必烈开始,则逐渐放弃了这一愚昧方法。忽必烈在进行相关政治活动时,每临重要大事,往往会听取儒家学者的意见,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理思路和办法,并非问计于巫师。可以看出忽必烈对儒家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信任。同时结合大量的历史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忽必烈并非完全的宗教信徒,而是以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形象展现在历史政治舞台。

忽必烈凡遇到重大国事,一般会向中原地区的儒家学者寻求意见。儒士们因此对忽必烈寄予很大希望,希望忽必烈成为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和“推动者”。而在元代历史上,由忽必烈亲手创建的“金莲川幕府”也确实网罗了大批知名儒家学者,这一批儒士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大一统国家,实施政治、经济统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原地区经济复苏方面,儒家学说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忽必烈认识到儒家文化对其管理中原、经营国家事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才与高层政治实现了深度融合,并得以广泛传播,为元代大一统局面提供了重要基础。

忽必烈之后,元代统治者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让儒家学者有了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这大大提升了人们参与学习儒家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元代统治中将中原人群和南宋地区人士都规划为三四等人种,但依旧给予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尤其是英宗和文宗更是极度推崇儒家文化,弘扬儒家学说,为儒家文化发展传播奠定了广泛基础。

元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政治安定之后,社会经济发展迅猛,这为元代文化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有效打破了各民族之间相对封闭孤立的状态,加深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特别是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随着交往融合速度加快,各民族之间受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就进一步加深。元代统治者为稳固自身统治,极力推崇理论化的“三纲五常”,并希望借助这些儒家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秩序。而儒家学者为有效维护自身利益,提升个人地位,则极力宣扬儒家学说,这就使得元代政治统治与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儒家学者之间实现了某种默契。大多数儒家经典著作都被翻译为蒙古文著作,程朱理学也再次被界定为国学,这为儒家文化在元展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基础。

二、元朝文化政策中关于儒家文化的政策分析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实现广泛传播,就必须获得认可,同时文化政策对其发展也会产生深刻影响。文化政策中积极有利的部分能够有效推动儒家文化的发展,而一旦文化政策对其不利,那么这一文化发展就会面临障碍,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元朝关于儒家文化的相关政策。

(一)元朝文化环境比较宽松

由于元朝是由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其统治者汉化程度和儒家文化掌握程度并不高。忽必烈之前,各位蒙古大汗甚至都不识汉文,同时也不讲究中原地区的封建道德和君王统治之权术。因此在文化方面,多不公开干预,由其自由发展。这一宽松的文化环境,为元代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元世祖公开减免儒士的徭役,网罗天下儒士人才为政府服务。给儒士较好的待遇,使其能够安心参与社会建设。正是元朝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成份,加上当时文化由草原文化向农业文化发展,元代逐渐构建起属于自身的独立文化结构。整体较为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家文化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二)对儒家文化采取优待并非单独尊儒

之前封建统治者对儒家文化都持以独尊的态度,这与儒家文化推崇君主权力的天赋性以及君臣纲常有关,很多统治者都将其看作良好的统治工具。元代并非如此,由于统治者缺乏必要的儒家理论基础,对汉文化不了解,加上其民族自身就有相应的信仰,因此儒家文化的地位并不高。实际上,元代统治者也只是将儒家思想当作维护自身统治的一种文化而加以优待。由元代历史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历程。开始注重其实用性,后来才认识到儒家思想作为一项极为完整的统治思想体系,能够维护自身政治统治。

忽必烈统治期间,开始重视儒家学者,然而与前朝所不同的是,元朝统治者并不是真正了解孔孟思想,他们更看重的是儒家学说的功利性以及对维护统治的独特作用。因此,对儒家学者只是给予优待和荣誉,但多任的是闲职,可以说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可仅仅停留在很有限的方面。元朝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强调“庙学合一,重祭祀而轻教学”,更看重儒学祭祀仪式。在元朝中后期儒学出现了过分重视祭祀的问题,在祭祀方面投入大量花费,从而使得儒学教育发展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由于过分重视祭祀活动,忽视了教学质量,这就影响了正常的儒家教学活动。

学而优则仕成为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动力,因为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学习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而在元朝前期,科学制度被废止,加上蒙古族的草原文化传统及狭隘的本位主义影响,以及对中原儒家文化的抵触心理,使科学制度被冷落,而儒家学者也不受尊重。元仁宗继位后,主张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笼络人才,并恢复了科举制度。就元朝科举选士状况来看,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和范围都始终不如之前朝代,其地位也不如其他宗教理论那样受重视,科举取士也不比前朝。

三、元朝儒家思想的传播途径分析

任何文化思想,想要实现有效传播,始终离不开几种常见途径:教育、学校、祭祀、社会交流等。

(一)统治者任用部分儒家学者

儒家思想是一种文化,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然而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国家,由于受其文化特点及信仰因素等的影响,对儒家思想并不十分重视,这就使的儒家思想传播并非像以往朝代顺利。可以说统治阶级的认可是某一文化迅猛发展的重要前提。元朝统治者自忽必烈起开始选用儒家学者,并且向他们咨询相关治国之策,这就为儒家思想传播推广提供了重要渠道。

(二)兴办儒学等国学机构

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得到传播,相应的教学机构或组织是必不可少的。元朝也兴办了一些学校,学习儒学,这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众多,为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元朝统治者制定了切合可行的教育政策,通过教学活动,使儒学得到推广。

(三)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影响根深蒂固

思想传播的最佳途径仍是自发传播。儒家文化在宋朝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已经成熟,并被社会广泛认可。正是由于儒家思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儒家思想传播有了现实保障。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影响让人们对其传播有着天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政治传播与教育传播深度融合

儒家思想的传播,离不开政策推动与有效教学活动,只有与政治权力有效结合,才能为儒家教学发展提供必要空间。相关教材编制和科举制度,为儒家思想深度传播、迅猛传播提供必要载体和渠道,从而加速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创建的大一统帝国,在其领土扩张、国家创建过程中,更多依赖的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儒家文化并未在国家创建过程中发挥太大作用。而元朝建立之后,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儒家思想提供了统治之道,因而得到广泛传播。但和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元朝统治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汉化知识,加上蒙古族自身宗教信仰影响,儒家思想并未获得统治地位。

参考文献:

〔1〕黄秀琴.我国文化中的儒教问题:起源、现状与趋向[J].山东教育,2012,(6):145-149.

〔2〕龚明达.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的思考[J].教学科研,2012,(8):25-29.

〔3〕闫玉志.从元杂剧看元代儒家文化的传播[J].文史常识,2013,(7):26-28.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7

〔关键词〕儒家思想室内设计美学理念

一、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核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始终主张重视民生的发展,并且没有过度的强调个人的需求,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广泛受众的需求得到满足。“仁爱”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更是我国历史民族建筑的室内设计中常常体现出的文化精髓。窥视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往往和儒家思想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不仅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而且还传承了地域性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而言,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影响颇深,并且设计思想主要源自于儒家的以下两大思想核心。

(一)中庸思想

根据汉语解释,“中”即合适,“庸”即适度的做事方式。所以中庸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适度的概念,平衡的理念,不骄不躁、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中庸思想常常为人称道,因为其适度的保持了居室环境的平衡性,彰显了儒家思想“性本善”的观点。子谓《韶》中有云,“尽美矣,又尽善矣”,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是为了将善与美相融合,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是功能和形式的融合,不过度的注重形式感,也不过度的注重功能性,保持两者的平衡、适度。例如在河南地区的一些现代室内设计中,常常会看到所谓简约主义风格,其最大的特色在于简单的形式,但是不过于简陋,恰到好处的装修,却充分体现了空间感和舒适性。任何一个空间环境中,人永远是主体,对于空间功能的合理使用,以及人在使用任何设施的方便性,恰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儒家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无论是在古代、近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是在现代山水景观理念和室内设计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存在。窥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在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道路上,可谓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包裹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佛家、道家与玄学,甚至是阴阳八卦、五行之哲理等古代美学和哲学思想,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文人墨客们,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于山水画中,期望通过山水画的呈现,来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现真正的天人合一理想境遇。现代室内设计师们则强调以巧夺天工的方式,再造人与自然的现代和谐之美。

在中原地区,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之道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其一是内外环境与空间的和谐关系,在中原建筑中,不仅要呈现出室内和室外的和谐,更要注意室内各种装潢设计的和谐感;其二是将自然概念引入日常生活中,将门窗的采光和通风功能,纷纷纳入到室内设计细节当中;其三是崇尚“宛自天成”的境界,倾向于现代简约设计风格,要求以简洁的风格表达不简单的文化意境。

二、中原地区室内设计与儒家思想的关联性

在中原地区,儒家思想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文化理念,其不仅影响着室内设计的细节,同时也与室内设计存在着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客观而言,室内设计的核心是巧妙、妥善的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儒家思想恰恰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两者的关联性在于,室内设计需要借助儒家思想,来辩证的对待人与空间的矛盾和关系,并妥善的处理。从专业性的角度而言,室内设计其实与人存在着自然的矛盾,如果不能够和谐的处理两者的关系,则容易导致人与环境的“不适”。追溯历史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现代室内设计在缺乏儒家思想的关联下,存在着对环境的破坏,引发了人与环境的矛盾,导致最终人在家居生活中得不到舒适的享受。所以在儒家思想与室内设计的关联性之下,必须要尊重人本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彰显中原地区的文化精粹,并保持儒家的文化传统。

(一)儒家思想的等级理念

与儒家思想“仁”所对应的,正是儒家思想的“礼”。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作为立国之本,长期以来的等级观念贯穿上下,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理念和等级界限思想。在中原地区,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古建筑、传统建筑,其室内设计的特点恰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等级理念。从色彩的选择,到内饰的精挑细选,再到各种图案元素的不同寓意,均体现着不同等级的艺术特色。色彩方面,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正色与间色之分,并将其对应身份的贵贱、尊卑。例如《论语》中写道,“恶紫之夺朱”,以礼的形式保持单色的纯正性。

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中,也常常有主卧、客卧之分,虽然不能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等级理念,但是却彰显着主人与客人身份的不同。在很多家庭的室内设计装修风格上,就存在着这种主观的差异性。在审美色彩上,设计细节方面,一般以基础的单纯色彩为主,以装饰色彩为辅。

(二)儒家思想的人文意识

孔子哲学、儒家思想可谓是中国君子极为推崇的思想理念。《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儒家思想对于自然景观和君子山水之情的表现,也是儒家思想中人文意识的呈现。所谓人文意识,即注重道德、关注人伦的文化意识。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儒家思想的人文意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所以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人们也常常看到书房的特别装饰,例如文房四宝、雕刻工艺、书画挂屏、壁画匾额、铜镜钟鼎等等,既彰显了设计特色,也符合地域性的文化特征。

三、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特色表达

客观而言,在我国三大教思想(儒教、道教、佛教)中,儒家思想一直被传承至今,且有着广泛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艺术形式规范作用中,儒家思想都有着特色性的呈现。基于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特色表达,让室内空间包含了善与道德的美感,不仅有着形式上的美感,同时还加入了传统的儒家美学精神,即高雅的格调、对称的布局、色彩的传统,以及文化内涵的自然流露。儒家思想为室内设计的特色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丰富了设计师的选择素材。

(一)内敛含蓄的空间特征

优雅而不失内敛,是儒家思想特有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所以在中原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家居装饰的含蓄、不张扬,却十分的舒适宜人。从细节角度来看,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在室内空间的形状上,很少存在不规则的形状,大都呈现为有序列性、有规律性的空间形状,并且在线条方面,呈现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精致表现手法;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对于自然的美感,孔子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看法,代表了儒家审美的特征。在儒家思想理念中,大自然与人处于相同的地位,人和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之间更应该有着情感的交流。所以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往往不能忽视自然空间的审美意蕴,体现着内敛与含蓄,同时还有生机和朝气。

(二)丰富意蕴的装饰纹样

道德修养与伦理规范始终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核心,而这些思想核心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往往成为了室内装饰图案的主要特征。例如很多室内设计的典型图案,其实都是儒家思想中传统文化寓意的装饰图案。例如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装饰字样、“仁”的书画等,类似的装饰图案往往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意蕴之美,能够点缀人们生活中的温馨空间。之所以人们经常在中原地区看到偏中国风风格的装饰、偏中国式的装修风格,其实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中原地区室内设计的影响,有传统文化魅力的呈现,也有传统艺术情结的表达。

四、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美学影响

(一)中庸之美的影响

“中庸者,以中为用是也”,即强调为人处世的遵循中正之法则。室内设计空间,包括三大基本面,即地面、顶面以及墙面。所以在针对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有关墙面、地面以及顶面的一切装饰元素,都需要设计师的合理把握与考量。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三个基本面的室内空间视角效果呈现,关系着整个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及风格走向。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装饰元素的应用,都应该在整体空间、界面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设计探索。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从空间的角度而言,即体现适度的美感,保持整体的和谐之美,也需要兼顾多样性、丰富性、简约性与质朴性。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儒家思想的包容性更符合现代中原地区室内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即让室内空间和居住者的内心可以保持平衡的状态,不走向极端、不催生矛盾,符合中庸之道。

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人体自身存在着对色彩产生敏感反应的情况,现代人每时每刻其实都被色彩所包围、被色彩所影响,对于人们的精神变化、情绪波动,色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不管是在东西方,对于男人女人,都存在着这种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与搭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儒家中庸之美的审美思想影响下,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往往需要遵循传统的整体美法则,仅仅利用简单的几种颜色,就能够使得整个空间彰显出最佳的美感,不是单调、充满情感,彰显现代舒适健康生活的本色。在家具陈设方面,中庸之美要化繁为简,同时又要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舒适性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在功能性设计上避免繁琐,在空间性设计上保持人的身心舒畅,使景情相生,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二)和谐之美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彰显着中国哲学思想的本质。基于美学思想来探讨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念,主要是将人作为审美的主体,然后将艺术、社会与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融合多种要素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实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美学精神,它的核心思维模式与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当现代社会走入全球化的发展车轮中,当物质文明气息更加浓郁,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和竞争逐步加大,人类需要宁静的自然景观,更需要在室内设计中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理念,以此来安抚人们日益紧张的精神和浮躁的心情,美化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精神,开启更加美好的发展方向。鉴赏中原地区的一些室内设计风格,其意境和心境的结合往往被人们众口称赞,是现代人所期望营造的那一种“舒适宜人、温馨可居”的意境空间,也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心境空间。

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基于儒家思想的美学理念,往往要更多的兼顾人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更多的关注度。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倾向于无害、无污染、可循环的现代环保装饰材料,同时要秉承简约设计风格,倡导节约型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需要强调家具在整体空间氛围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不建议选择欧式家具的奢华风格,更强调简约的功能化表现。在整体的室内设计风格上,所选择的家具可以采取直线造型家具,不必加入过多的曲线设计,保持线条的流畅感,体现明快、简洁的效果。富有设计感、统一性的简约室内风格设计,值得设计师深思熟虑,因为在现代人工作、生活与学习等一系列的日常行为,其实都和家庭中的家具使用息息相关,所以如何保持功能性与空间感的和谐,保持审美情趣的和谐非常关键。

儒家思想的和谐审美观,还需要设计师在中原地区进行室内设计时,秉承“因地制宜、自然融合”的设计原则,要根据地域性气候特征、地理因素等不同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延续本地的风俗文化,嫁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桥梁,更多的将自然要素引入室内空间,借助空气、阳光与适应的生态环境设计风格,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并迎合现代设计理念中生态环保的需求。

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显而易见,不管是儒家思想的“天人之一”,还是“中庸之道”、“仁”道,均在室内设计中有所体现。客观而言,儒家思想在我国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对中式家装风格的影响也尤为明显,缔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室内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陈永红.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4,05:76.

[2]冀玉慧,谭向东,温声远.儒家美学对现代室内设计思维影响[J].山西建筑,2014,18:13-14.

[3]杨卫波.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大舞台,2014,05:89-90.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又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儒家文化是前人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儒家文化中含有的人生道德修养给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的源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很多优秀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在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儒家思想文化以仁爱为本

这种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正确处理产生的各种矛盾。仁爱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精神境界。当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对于人们的立身处世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儒家文化注重伦理道德中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有责任抚养自己的子女,当父母老了之后子女也有义务照顾他们。这些都是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依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儒家思想文化重视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其思想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应该是跟随自己的心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而在精神追求当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追求。以一种高标准的理想道德来要求自己,对于培养自己的良好情操起到巨大的作用。

4.儒家文化强调对自身的道德修养

儒家文化把道德修养和教育连成一个整体,达到知行合一。儒家文化重视培养人的信念和人格,并立志向善。这些对于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很大帮忙。

二、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内容上来看它属于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方法上来看,它通过对人的不断引导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儒家文化自古以来就一直对人们进行熏陶以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们养成伟大的仁爱精神。儒家文化的这些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源。儒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刚好实现了古为今用。这种结合方式既是对历史的一种回望,同时也是对古人带给我们的这些优秀成果的一种尊敬和佩服。

1.儒家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一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报道中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国民教育系统必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应当而且必须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主载体、主阵地、主渠道。根据儒家文化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陶冶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办了很多私塾,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儒家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这也形成了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现在也有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拥护自己的文化,积极培养人们的文化意识。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等,从而激发起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儒家教育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针对这种现实差异,正确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发扬儒家精神。儒家文化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包含了传统道德和核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儒家文化出发,充分吸收其所体现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唤醒人们内心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道德,给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

2.儒家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提升

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迫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回到我们的身边。纵观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珍视,例如美国、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代化新时期,我们应该把儒家文化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信念,避免文化教育上的失误。中国文化教育不断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因素的各种影响。这使得中国文化教育慢慢地淡化变弱甚至失去了原有的风格理念,也让更多的本土人对本国的文化感悟知之甚少。儒家文化凭借其几千年的文化根源,刚好可以提供一个方向标。这对于当前情况下确立一种文化主题,加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重要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很欠缺,这就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儒家文化的思想分析其道德文化的迷失,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和处世态度。将儒家文化拉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很多高校开设有《诗经》《论语》和《周易》等传统文化课程。这让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明白其中的价值意义,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因为其中就蕴含有许多的民族精神和处世态度,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三、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9

论文关键词:儒学伦理思想;现代社会;现代图书馆;教育作用

儒学是一个思想的大系统,一个信仰的体系,其内容包括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哲学、伦理学、?/a>学、宗教,但不能将它简单归结为哲学或伦理学或政治学或宗教,因为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问,是以道德作为思想的太阳。在西方话语笼罩之下,当代的中国人起初只能通过西方的理念重新解释自己的文化,于是把儒学纳入中国哲学史的范畴加以说明,结果是削足适履。西方哲学一向有其深厚叉相对独立的传统,其学派承接转换创新皆有清晰脉络可寻。我们向来认为:孔子、老于是思想家,儒、佛、道三家有哲学也有宗教,还有更多的东西。因此中国哲学史应还原为中国思想史,要按照历史上固有的学派与传承及其相互关系来写中国思想史,完整地去再现孔、孟、老、庄、程、朱、陆、王以及禅宗的思想。

当然,现代西方话语有一部分已成为普世性主流话语,我们应当接纳和使用,变成汉语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国学现代转型所必需的。同时,我们在用西方文化诠释中国文化的时候,不要抹杀中国文化的特色.要看到中国文化的优点、长处和特殊价值,并且用中国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西方文化,形成双向诠释和中西互补。总之,处在今天世俗化极端发展的时代,只有重建儒家的“政治儒学”传统,挺立儒家“魅”的精神,追求儒家“中和之魅”的圆融理想,才能有理有气有力地回应铺天盖地的“无魅”世界的挑战。儒学的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及对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作用也是很大的。

1儒学的创立与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就其基本的理论内容来说,是由儒家、道家、佛家3个主要的哲学思想体系构成的。而儒家思想是构成中华文化这一社会生活方式的观念主体。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主要有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而“仁”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儒家一切理论的出发点。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其内容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仁”是一个全德之辞,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德目;狭义的“仁”即五常之一,主要是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为主要内涵的道德规范。就这一层含义而言,它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使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基础。它包括:仁者爱人,为仁之方,为仁由己。总之,儒家以仁调节人际关系,认为仁爱是人固有的道德情感,故爱人的根本途径就是推己之仁爱于他人,而要推己首先必须正己,也就是说,仁不是偏爱、滥爱,一团和气,姑息养奸,而必须爱人以德,始终坚持道德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学即儒家之学亦即儒家的学说或思想体系。“儒学”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淮南子·要略》有“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的说法,这里的“儒者之学”即指儒学。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私人办学的风气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一些精通诗、书、礼、乐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师儒”的生涯,这便是最早的儒者,孔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儒学是内圣外王之学。从发源处看,内圣外王并不始于儒家,而是由《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外王则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前者讲修养,后者讲事功。可见儒学是内圣与外王的合一,是修养与事功的合一。

儒学是生命的学问。牟宗三先生用“开辟价值之源,挺立道德主体,莫过于儒”来概括儒家的内涵与意义。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要落实到真实的生命中去,是具有真实感、确切感、客观感的内容真理。它的要义是要培养生命的强度与韧性,成圣成贤。对于儒学的研究,不单是将其当作一客观之对象来研究,而是真正将其落实到、贯彻到个体的生命中去,以实践的、笃实的精神来实现之,彰显之。

儒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哲学的另一进路。它以人的道德性为依托,反观自身,取其良知,浸润人本质。儒家哲学即本体即工夫,道德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合一,是一种更为简捷的境界(工夫与本体的合一)。

2儒学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儒学是现代文明的根基,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精神力量之翼。它是5000多年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延续,是能在各个社会中找到痕迹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儒学就是由中国历史延续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优秀中华民族意识。中国儒学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类型,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精华,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伦理思想以及价值取向对现代社会有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中国人民坚持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所认同的思想文化纽带。

首先,弘扬儒学精华,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一个现代化企业如果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理想和信念,是很难长久立足于社会和在竞争中取胜的。然而这种理想和信念一旦渗透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就会变成一种精神动力,成为企业不竭的力量源泉。这种动力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动地发挥作用的。要建立这样的企业精神,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思想,二是离不开对儒学的弘扬。

其次,弘扬儒学精华,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道德提供思想基础。我国儒学中勤劳、仁爱、诚信、国家至上等道德观念及其伦理体系至今仍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要保持社会稳定,使社会能正常运转,就必须借鉴、汲取其(儒学)精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当前社会道德建设滞后,与对儒学的简单、粗暴否定有关系。社会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是社会风气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文明的象征,一个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社会,是无道德可言的。用儒学来塑造现代人的性格,用儒学作为纽带对现代人进行道德教育,以前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进行理想教育,用传统道德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新道德相结合,培养和造就“四有”人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三,弘扬儒学精华,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儒家讲的“仁”,实质是要求人们处理好本身与他人的关系。用现代语言说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仁”不仅是爱他人,还有爱社会、爱自然,把爱他人与爱自然高度统一的思想,是儒学中“仁”思想闪光之处。以这种思想为借鉴来正确引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施可持续战略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乐山乐水”是孔子带哲理地对“仁”的引申,赋予“仁”深刻内涵,把爱从社会扩展到自然;孟子发展了爱的思想,主张爱物,把爱物思想进一步概括为“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命题,认为人类应该效法大地,把仁爱精神扩大到大自然,以宽厚仁慈之德包容于爱护宇宙万物,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物、自然环境被无止境地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要求保护自然,确立和尊重自然的价值和自然的权利,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环境道德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世界道德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环境的文明。人类的道德要达到环境文明的境界,使道德跨人现代文明的层面,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新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历史必然选择。总之,汲取儒学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对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3儒学伦理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和作用

《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的。现代图书馆员应有为图书馆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如热情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怕苦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及团结奋进、文明服务、甘为人梯、尽职尽责等精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应做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图书馆事业,热爱读者。同时工作作风要过硬,表现在:图书馆员应做到纪律严明,忠于职守,团结互助,雷厉风行;业务要精,表现在:图书馆员应做到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总之,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图书馆员。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文明大国”“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儒学对于每个人的修身涵养也有着莫大的作用。儒家提出的“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仍具有现实意义。图书馆是人们讲文明、树礼貌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员的礼仪是图书馆礼仪的形象代言人,其礼貌、礼节、仪表、仪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一言一行,起着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儒家思想对我的影响篇10

【关键词】“仁爱”思想;路径;现实价值

一、儒家文化概述

儒家文化起源于先秦,是以儒家、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学流派,是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脉络积累和流传下来的,至今对当代生活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传统文化。它以物化和精神两种形式存在:物化方面包括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精神方面包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等形式。儒家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它对中国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道德规范、人生理想、政治、哲学、宗教等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儒家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也是颇为深刻的。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首先提出“仁”的思想,后来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接受并传承,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核心理念。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起,被“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所淹没,新中国建立以后,没有很好地挖掘它的当代价值。而今天反观历史,重新审视“仁”的意义,尤其是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为当代高德育服务,是值得重视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儒家“仁爱”思想与高校德育结合的路径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以个体品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培养为主线,强调情感育人的作用,有助于高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德育的文化内涵,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人格独立;树立大学生的礼制观念,优化其人际交往;塑造大学生的君子风范,培养其自律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储备具有高尚品质的中坚力量。儒家“仁爱”思想与高校德育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为:

第一,引入儒家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成效。儒家的教育思想突出表现为因材施教,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高校德育面对的是个性心理与心智发展程度千差万别的客体,更需要因材施教。重点是关注学生的情商、兴趣和个性,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也要注重儒家教育思想中的身教重于言传,教育主体要德才兼备,在具备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重视教育的示范作用,做到“慎独”与“内省”。还要做到教学相长,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主体不能局限与书本知识的汲取与传授,还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与发展潜能,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第二,塑造“仁爱”的理想人格,实现教育目标。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就是对理想人格的塑造。追求真理和坚定人生目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实现人生价值应以推崇人的道德品质为先,淡化物欲,以大体为重。在现代德育中,我们应继续弘扬爱国、爱民的思想,完善自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面对国内外多种价值思潮的影响与冲击,“仁爱”思想是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与高尚的品格的思想基础。加大“仁爱”思想宣传教育与教育的融合力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大学生具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气节和道德情操,使之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三、儒家“仁爱”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实价值

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智慧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源泉。在当代大学生德育中,儒家“仁爱”思想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坚定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塑造大学生利他的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有利于高校德育内容的完善。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兼具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儒家“仁爱”思想为高校德育的内容注入了丰富的内涵,让大学生从情感养成角度达到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与接受,从而更加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不仅要在内容上顺应时代的潮流,还要完美的诠释儒家“仁爱”思想中的有益内容,才能完善高校德育的内容体系。比如,儒家“仁爱”思想提倡诚信教育,教育人们要言必信、行必果。因此,我们的教育内容可以扩展到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与信任等方面品质的培养,真正做到汲取儒家“仁爱”思想中的精髓。

第二,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儒家“仁爱”思想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源泉与精神动力,高校德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其完善的品格、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所有的教育工作都要以人为核心,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吸收与弘扬,并且进行理性的转化。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理念的转换,工作的内容的充实,工作模式的构建,工作环境的塑造,都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在需求与精神渴望,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始终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指导才能实现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教育理念的超越。

第三,提有利于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同志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发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注重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高校德育过程本身而言,施教主体的人格品质与内在修养会深深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与性格的养成。高校德育的施教主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与人之为人的意义。因此,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与社会评价,更加会影响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高校教师作为智慧的代表,理想人格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与完善。儒家“仁爱”思想具体到教育工作者身上就是,作为教师要关心自己的学生,传授有益的人生哲学,体察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施教主体对大学生的人生指引作用。

四、结论

高校德育不能缺少传统文化的推动,儒家“仁爱”思想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与人文底蕴为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与解决路径,即“仁爱与信任”。儒家“仁爱”思想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将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中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体系完善的高校德育模式。总而言之,儒家的“仁爱”等伦理思想对于中国现代高校德育内容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德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立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汪泽青、庆格乐.儒家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