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实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29

企业会计实务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务实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导致其必须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反应力,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生存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其必须通过翔实、扎实的基础工作来为财务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加快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基础工作的重点。

1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算化、网络化会计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极大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形式。而且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网络报税系统,这更加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施。企业电子记账系统、企业电子报税系统、企业经营信息系统等都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会计人才培养、加快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

2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

现代企业会计务实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网络会计为主的会计工作。电算化会计的实施必须从基础左手,进行企业会计工作。

2.1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基础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务实要从日常管理系统运行着手,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与保养开始进行。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人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的实施。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财务信息、税务等工作进行实施,企业常常聘请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会计师进行企业账目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老会计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基础的操作,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另一方面,要通过老会计师的经验教、帮、带中年会计工作人员,由中年会计工作者的操作与老会计师的经验相结合,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2.2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加强信息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要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必须提高质量。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改变,债务重组方法的改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等八大方面。这都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准确,以此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加详细的会计信息。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必须要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加快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

2.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务实——财务信息安垒建设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还需要企业会计工作网络化,这也凸显了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化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工作主流。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了企业必须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那么企业的经营者就必须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还要对外部市场环境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市场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正是针对电算化会计的不足而应运而生的,其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会计决策支持于一体,并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和企业组织外部的相关经济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联结,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融合。但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财务信息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财务信息安全成为了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又一重点。

通过会计信息安全建设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培养是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安垒的关键。采用软硬件防火墙的建设为企业会计信息做好基础安全防护,同时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会计信息安全。通晓会计基础与实际操作,同时又对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会计电算化网络实施后重要企业最为需要的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安全建设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务实要以信息安全为重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2.4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基础控制的有效实施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中小企业会计务实的关键。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核对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基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程序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会计控制工作是保障企业利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点。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账簿是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加强账簿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信息的归集,并通过控制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通过报表的控制,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及时企业经营信息。通过上述会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管理,保障企业信息质量,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另外通过会甘核对工作,对企业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进行核对,保障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要从会计工作着手。

3 成本管理——会计职能的延伸

企业会计实务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中正确的运用会计信息化,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少错误率,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会计实务也随着有了一些变化。

1、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全面性。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会计领域的各个方面相互结合起来,然后把这一技术更加全面的推行到会计专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帮助会计工作更加精准、快捷。(2)开放性。会计实务信息化另一个优点就是会计工作者在办公室内通过网络就能获取自己想要的相关会计专业的知识内容,同时,工作还能通过网络进行内部传递,保证工作效率,这样更好的体现会计信息化的开放性特征。(3)多元性。会计实务信息化还具有多元性,这主要是根据会计专业在信息获取上可以具备多元性的操控,尤其是在关于资金流动还有信息管理上,对资金管理更加高效。(4)兼容性。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的使用,需要会计系统具备兼容性特点,这样会使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工作满足不同企业实际需要,保证会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积极影响

(1)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会计信息系统在工作中的使用,可以通过系统把相关的会计信息直接生成,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和重复的工作内容,从这样的事务性内容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来。会计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对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一些客观问题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会计人员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用户对信息的具体需求,整合信息纪律,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对信息处理过程进行优化,把最佳的处理结果传递出去。(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内容的传递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对会计内容进行延伸,除了简单的账务处理之外还能弥补传统手工会计存在的不足之处。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交易以及生产,很多终端都在电子商务中体现,这样会计信息就能获得及时的记录和处理,在这一节点上就会节省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能保证搜集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3)会计信息化也是对传统会计操作方式的改革。首先,是在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上,通过数据库辅助工作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大大提升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同时,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还能满足使用者在数据拓展上的需求,非常多方面的工作可以一同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在财务软件使用上,有很多管理功能可以方便会计记账处理,保证准确性和财务信息安全性。(4)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会计模型。在使用会计信息化对账务进行处理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只是简单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而很少企业会从会计账务中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这样会影响企业发展决策。运用信息化对账务进行处理,这样会把各部门的相关职能和财务方面内容进行结合,找到各职能之间的有效联系,使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不会受到各方面影响,做到真正的融合,这样才会更好的保证企业良性发展。

3、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1)随着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而其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第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在信息化的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和使用部门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兼顾到所有人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比较片面。第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产生的会计数据能有效整理,但是,很多无形资产的体现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这就给企业以后的决策带来错误判断,给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所以,会计信息化需要在对财务报表上进行调整,主要体现无形资产的影响。第三,传统的财务报表可以用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会计信息化把财务报表转化成电子形式,虽然压缩了空间,但是保密性不及传统财务报表,甚至会出现因计算机中毒或者其他情况导致信息丢失的情况,并且信息化还可以进行修改,增加了风险。(2)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带来便捷条件,但是,也给不法企业有钻空子的可趁之机,通过计算机随意改变财务信息以达到单位的不法目的。传统会计记账虽然是纸质的凭证,但是,会有相关的印章凭证等保证会计信息有效性,而关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正式的颁布实施,这就会给以后的运用带来非常大的麻烦。(3)计算机在使用上还是有安全漏洞。网络具有开放性,虽然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条件,但是,也会带来潜在的危机,如果受到病毒侵扰,就会造成计算机的不稳定性,使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出现错误或丢失的危险,这样会影响到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有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通过网络进行会计数据传送和共享,会受到网络病毒或者是黑客的侵犯,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财务数据外泄或者丢失,必要时需要进行安全升级。

4、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在实践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从源头进行治理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会计信息化需要根据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制定出适合的会计制度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4.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需要具备会计从业的基本道德素养。会计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即给会计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也增加了的风险,所以,会计人员只有端正自己的信念和职业操守,才能为企业谋利,从企业角度来讲,在选人用人方面必须要制定全面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用人准确性;第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记账有非常大的区别,这就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在具备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熟练操作电脑,并且熟悉审计方面等知识。在正确判断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提升自身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决策性,为企业领导准确的提供未来发展的依据,制定出有效的经济备选方案;第三,会计从业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能用开放式的眼光来进行学习和工作,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以丰富自己。在工作中还要多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其他部门关于财务部门的要求等,扩大自己的了解与需求,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财务判断。第四,不仅要掌握与财务有关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对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和涉猎,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通过各方面内容对财务工作进行指导;第五,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达到要求,才能在进行电脑操作时减少错误的发生。这就要求会计从业者在工作时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随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工作,遇事不乱,保持冷静,并且在高压之下学会自我调节,这样才能遇事不燥,不怕困难,在工作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具备挑战精神和品质,以饱满的精神投身到会计工作之中来。4.2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对会计信息化有额外严格的安全控制系统,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凭证对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并且在各方面操作上都要根据规章和口令进行,防止因为错误操作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会计信息录入完毕之后,就需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检查,经验证无误之后才能进行后续信息处理。对最终准确的内容要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丢失。严格控制会计数据的输出环节,在部门内部会计报表传递时要保证数据无误才能输出。对于系统本身来说,还需要选择产品优良、正版的软件进行使用,对于电脑的存储介质也要经常审查程序是否出现问题,定时进行安全升级,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对安装程序的计算机进行额外保护,可以对计算机提供UpS电源,对室温和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因为外界原因导致的计算机系统崩溃。已经安装信息化的系统要防止接连互联网,如果是安装了企业内部局域网也需要配备防火墙,同时,还要注意对计算机的病毒查杀,不使用带有病毒的U盘、光盘,防止病毒侵袭。系统管理员需要定时对电脑进行检查和维护,在维护时还需要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一同参与,监督管理员行为,防止其打开重要的财务资料。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定期对电脑中的账务进行检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3加强企业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是比较新的事物,在使用之前会很难接受新事物在企业中发生作用,甚至比较认同传统繁琐的财务管理方法,所以,在这个新旧事物相互更替的阶段,必须要先获得企业决策者的认可、重视和支持才能在企业更好发挥最用,如果没有决策者的支持,就会举步维艰。所以,必须先更新决策者的想法和观念,让他们认可财务信息系统,这套系统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更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一系列好处,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领导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信息化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计人员也会对制度的制作有更深的责任感。4.4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是在会计信息化开展的重要监督部门,只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才会让会计工作者可以更加正视自己的工作,准确、及时的进行会计系统工作,保证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会计信息化之下,会计工作在一些方面得到延伸,所以,为了配合审计工作,各个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并且审计部门也可以参与到会计工作相适应的各个方面中,以确保全面了解会计工作。由于会计信息化具有高效性、实时性等特点,审计部门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例如,就需要从传统审计的“事后”审计转化成“事中”、“事前”审计,让审计变成动态工作,从原来的被动审计变为主动出击。4.5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是具有非常机密的信息内容的计算机,应该安装电磁屏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对计算机的保护,同时还要注重对资料的保存和管理,防止资料丢失。(1)对计算机的安全管理,从内部控制方面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控制:第一,对财务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限制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同级别授予不同的级别权限,而不同级别的文件需要不同权限的才能有权查阅;第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防止病毒、黑客的非法入侵;第三,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尤其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多级备份,在信息提取时也要按照制度进行;第四,要建立信息系统加密规则,利用防火墙把病毒和非法的访问拦截住,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信息泄密。(2)进入系统需要由不同的权限进行管理。在电脑系统中可以让财务人员设置自己的电脑保护账号、密码,对于文件也要由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如果有不是财务相关人员或者是未经允许的客户入侵电脑时,电脑系统要自动上锁并冻结用户,防止信息外泄。同时,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加密方式:例如,口令权限设置、硬件和软件加密等等措施对计算机进行加密。总之,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成本,同时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较传统的会计方式有着非常多的优势。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使会计实务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企业就需要根据这样的变化逐渐进行调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对人员、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化工作水平的有效性,使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蔡文欣.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

[2]张丽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7)

企业会计实务篇3

一、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含义

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银行员工有义务给予记录,并要求存款人在存单上留下自己姓名的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有效保护个人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金融体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行,保证个人金融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

我国建国五十年来,储蓄存款制度一直实行的是记名(虚名)储蓄制度。其记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码亦可以是亲友的名字。特别是活期储蓄,银行只认存折不认人,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出示印鉴或输对密码(由取款人开户时约定)银行即按折付款。储蓄存款实名制是发达国家早已实行的一项金融制度,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制度.

二、为什么要实储蓄存款实名制

我国现行的储蓄存款记名制可以说从源头上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妨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1、储蓄存款加快增长现象下掩盖了触目惊心的社会财富转移。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总额(本外币全折人民币)达6.3万亿元。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1987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3073亿元,1992年突破1万亿元,1994年突破2万亿元,t995年突破3万亿元,到1998年末更是达5.3万亿元,而仅仅半年,1999年6月末已达6.3万亿元。199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虽然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通道,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的14.1%,最低的年份是1998年的7.8%,从92年到98年,算术平均数也仅10.76%,gdp的增长与储蓄存款增长不同步,这说明两点,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过份向个人倾斜。二是有些个人收入已经不来源于国民收入,而是直接来源于国有资产的流失。

2、税收征管困难,偷逃税款严重。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在现实条件下,能偷逃税赋成了个人的本事,对不少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逃税倒成了其义务,我国个人所得税规模占人均gdp的比重大约在0.28%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2.1%,税源流失过多,根源在于我国的现行储蓄存款制度根本无法支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监管,而存款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民的信用体系,不能明确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无法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3、使我国的相关调整政策无所适从,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针对我国内需不旺、消费疲软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连续下调利率、鼓励消费信贷、征收储蓄利息所得税、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刺激教育消费等等,但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很不明显,为什么?因为储蓄存款记名制掩盖了贫富差距,立法和行政机构很难对症下药,对少部分暴富阶层的人士来说(据非官方资料,这部分仅占存款人数7%的阶层控制了约60%以上的储蓄存款总额),收入只是数字的增加减少,钱对他们来说几辈子也花不完,该有的都有了,因此他们对刺激消费的政策很麻木。

4、个人信用制度无法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一切经济关系要靠信用来维系,没有好的信用制度,就会产生“交易冷淡”和“投资锁定”现象,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方式会向现金交易和以货易货等原始的刻板的方式滑落,“银行惜贷、企业惜投、个人惜借”的悲观情绪弥漫,造成经济活力日益下降,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程序,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金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诸多内容,但储蓄暑期实习报告存款实名制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三、如何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

1、以现有的个人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储蓄存款实名制。信用是公民活在世上的面子和通行证,个人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享受贷款、透支和分期付款,还影响到退休保障。在储蓄存款实名制的记录和支持下,每个人的每一笔收入、交易、纳税、借款、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作为考核信用的基础。

2、明确一个申报确认期,对现有个人帐户及个人财产进行申报登记,说明可计算的合法来源,对于到期按兵不动,无人认领的,以及无法说明合法来源的,国家给予冻结调查,违法收入将没收充公。

3、实行银行帐户与税务机关联网,个人帐户收支情况在授权范围内报送税务局,由税务局作为纳税依据,税务局有义务对个人财产高度保密,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为堵塞现金交易、逃避税务检查的漏洞,银行应严格控制大额存取款的数量和次数,对不正常情况报送税务局。

4、要促进支付手段的票据化,为财产登记和依法征税提供依据。尤其是个人帐户要普及支票转帐业务,票据清算要实现电子化、即时化、通存通兑化,切实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个人转帐业务,逐步改变传统的依赖现金交易的做法。

四、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中要注意减轻负面影响

50年来,我们是靠广大老百姓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和高储蓄率才支撑起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了,人心才能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和发展。发展储蓄需要安全感,安全感源于储蓄保密性,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有可能造成存款人不安全心理的增加,因为“怕露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老百姓怕露富,分子也怕露富,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趋利避害,很费思量,这是我们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推出储蓄存款实名制后,大批黑色和灰色收入将退出银行储蓄,一部分深怀恐慌心理的老百姓也可能提款增加,而这种存款下降必然首先冲击中小银行,因为中小银行的历史、背景和存款实力一直是老百姓把握不住的。存款的过份提取将造成银行流动性风险和支付压力,所谓水落石出,存款的下降有可能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突冗出来,由此冲击到整个银行体系,甚至引起金融恐慌。

因此,减轻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负面影响,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

1、加强法律法规配套建设。如“保密法”、“个人财产保护法”。

企业会计实务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完善措施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萧条,广州、深圳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不断来袭,国际金融大鳄对中国这块经济蛋糕的虎视眈眈,政府金融政策的不断紧缩,民间借贷利率的不断刷新,我国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内忧外患,每一个细微的经济动态,都会直接刺激着我国企业的敏感神经。2012年春节刚过,随着返程务工人员缺口的不断扩大,“用工荒”又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是断攀升。如何促进企业财务机制的良性运转,如何建立适应当今经济形势的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如何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水平与能力,保障企业出资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已经摆在了每位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面前,因此,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实践的措施研究

2.1开展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有效培育企业持续发展财务能力

企业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是基于战略思想,实践于财务管理领域的发展与延伸,是财务与战略之间良好的有机结合。在实施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进程中,企业决策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发展特征与需求,制定企业战略整体目标,基于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良好分析,进行未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借助企业综合内部能力,将上述战略财务会计规划付诸实践,并在具体实施进程中进行评价与控制的动态管理。再者,我们应以分析理财环境与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逻辑起点,综合围绕战略目标进行财务会计活动规划,服务并服从于整体企业战略。伴随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持续生存及发展就必须积极构建自身财务会计能力进而占取竞争主动与优势,在努力发展进程中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战略研究,创设满足自身特征的财务会计实践战略。实践发展中企业应努力增强差异化战略实施,基于财务会计资源特性体现企业特有的财务能力,同时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应单纯的由财务理念出发实施理财,而应追求自身财务的最优化发展,应着眼于未来、立足长远,科学判断企业财务活动,最大化提升企业财务会计能力,促进企业在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中实现健康、稳定与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2.2配置财务会计资源,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能力

企业财务会计实践管理进程中首先应合理安排融资结构,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还应合理分配资本,配置投资资源,进而有效调整资源流量及流向,进行内在资本结构的有效安排与结合处理,提升企业资本收益率与产出稀缺资源率,基于市场环境尽量获取财物优质资源的有效支持,进而令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3确保足够现金流,激发企业持续发展财务能力

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进程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我们应秉承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提升企业价值与核心发展力的基本途径在于增强未来企业获取现金净流与盈利能力。拥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便拥有财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能良好的驾驭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并降低不当财务政策引发的企业损失。企业未来倘若具有重组的现金流量便不必担心由于过度债务引发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不良损害,倘若企业盈利未来前景黯淡,仅过分的依赖债务融资则会濒临破产边缘。由此可见,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储备充足的现金量,提供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有效支持,令资金确保企业外部与内部实现流畅运转,进而令企业价值持续增值,同时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我们应控制其为正数,进而为企业创设持续不断的现金流量,令企业通过财务足够现金流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财务能力。

2.4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与创新化发展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我们应积极主动的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重组企业流程,适应性构建企业组织财务模式,激发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综合潜能,开发财务会计信息资源优势,进而有效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优化企业财务活动,协调处理企业财务关系,并有效预防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化发展,应促进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创新,适应新时期动态变化的财务环境,实现财务要素的重新创新组合,建立与重构企业综合财务能力。企业财务会计创新内容应包含思想层面的创新,即引入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新观点与新体系,同时应包含手段层面的创新,即新程序、新方式、新操作流程、新公式、新措施、新建议等,体制方面则应体现新规范、新管理与新模式,进而令企业在持续不断的创新支撑下实现财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池”的充盈,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提升企业整体融资能力和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控制财务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流失,确保企业以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实务篇5

教学内容主要从内容设计思路、组织方式与目的等方面介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基本都是以会计基础模拟实训为主,而财务会计的有关实训相对较为匮乏,有的设置了财务会计实训,但内容基本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内容相差不大,只是其经济业务相对复杂些《。财务会计实务实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进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实训时,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根据实际账务的具体情况,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会计岗位的设置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突出会计核算实际业务操作。由于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包括出纳、核算、审计等,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的设置模式,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和监督。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在组织上需要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出纳、制单、审核等多个岗位,组成实训小组,轮流担任,满足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财务会计实训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独立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提高其动手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实训项目设计有待完善实训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设置一些财务会计实训,比如每学期安排10-20学时的实训课程,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财务会计实训贯彻落实,导致会计实训形同虚设。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单位没有对实训的具体内容、实训方式以及实训标准制定详细的准则和规划。解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的具体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制定一套有机嵌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系列“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核算单项仿真实训”项目(。2)对会计实训课程科学合理安排,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深入的模式,提高会计实训的覆盖面积以及其仿真性,利用先进的手段严格要求,设计好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具体环节。(3)任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实训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单项仿真实训,在进行嵌入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单项仿真实训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2.2师资队伍实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任职教师基本都是专业的会计教师,实训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却相对缺乏实训经验,实务知识比较欠缺,对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程序不熟悉。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对会计教师的实训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去相关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定岗培训,熟悉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背景,增强教师自身实际业务能力,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保障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的提高。

2.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待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实训场地仅限于实训室,并且只有在进行建账实训时采取相关企业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耗费经济成本较高,所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成立一个记账公司,主要进行会计咨询、记账、报账等业务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实训时,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参与企业记账业务,以“做”代“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建立现代物流学院,成立物流企业,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参与物流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总结语

企业会计实务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实务税务筹划运用

税收是我们国家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实现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调整了针对企业的税务政策,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熟练、合理地运用税务筹划、节约税务支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满足国家税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对自身的投资、经营活动等进行合理科学地安排,以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税务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企业选择的一种税负最轻的纳税方案,是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保护的,因此,税务筹划中绝对不包括偷税、漏税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

税务筹划是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了解、学习税法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经营成本的统筹规划,以提高企业收益的活动,它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合法性

即企业税务筹划必须在国家法律、相关税务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切不可用销毁账目等偷税、漏税的行为来为自身谋利益,否则将要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负担、减少收益,还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目的性

即企业税收筹划的运用具有很明确的目的,就是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调整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避免或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出量,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

(三)计划性

即企业税收筹划是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之前,会计工作人员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而制定企业纳税方案的活动。由于国家相关政策一经制定就不会轻易更改,所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必须要提前进行,才能达到所预期的目的。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一)企业收入结算方面

企业收入结算方式税收的筹划就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推迟纳税时间,获得纳税期的递延。纳税期的递延也称延期纳税,即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或延期缴纳税款。我国税务规定:直接收款销售方式,以收到货款或者取得索款凭证,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为收入的确认时间;托收承付或者委托银行收款方式,以发出货物并办好托收手续的当天为确认收入时间;赊销或者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企业收入的确认日期;预付货款销售或者分期预收货款销售方式,以是否交付货物为确认收入的时间。可以看出,销售收入确认在于“是否交货”这个时点上,交货取得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凭证的,销售成立确认收入;否则收入未实现。因此,销售收入的筹划关键是对交货时点的把握和调整,每种销售结算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标准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即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特别要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可获得延迟纳税的税收利益,以达到降低或者延缓纳税的目的,提高企业利润。

(二)费用列支的管理方面

费用列支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企业所得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划分为三类:一是允许据实全额扣除的项目,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等;二是有比例限制部分扣除的项目,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广告业务宣传费、工会经费等三项基金等,企业要控制这些支出的规模和比例,使其保持在可扣除范围之内,否则,将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三是允许加计扣除的项目,包括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和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等。企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该类支出的金额,以充分发挥其抵税的作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允许据实全部扣除的费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用够。对于税法有比例限额的费用应尽量不要超过限额,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超额的部分,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并入利润纳税。企业的费用列支对企业收益有重要影响,同样,也影响着企业税额的多少,因此,掌握并合理利用企业费用情况,做好企业费用列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方面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纳税人的商品、半成品、所有的材料等都必须要存货计价,而且计算的方法也有不同,但是计算方法一经选择就不可以再改变,所以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十分重要。比较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企业会计工作者要根据市场的物价情况以及当前的税收政策,对计算方法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选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同样为企业进行合理税务筹划,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四)处理固定资产方面

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的活动,它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企业成本大小以及企业的税收额及利润水平,因此,做好固定资产的处理工作应该受到重视。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工作量法等,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资产处理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不会节约企业税收成本,还可能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后果严重。

三、提高企业税收筹划水平的方法

企业税务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减轻企业税务压力,节约税务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因此,掌握和熟练使用税务筹划的方法应该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一)利用国家相关税收政策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在不断改革、变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对高新领域技术企业的发展支持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得到完善,比如,我国2008年起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生产的企业则可以申请按照15%的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这些税收政策的颁布、实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因此,企业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政策规定,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以利用国家政策来减轻企业自身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利润。

(二)企业内部通力合作

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严密而且细致的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否则,很难取得成效。税收筹划与企业会计、生产、供销、管理等部门甚至企业的领导者都有密切的联系,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要增强自身的节税意识,提高与税收相关的知识水平,能够对税收筹划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科学地决策;企业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税收筹划的进行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情况;另外,企业要制定规范的运作程序,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效展开,只有企业上下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发挥税收筹划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三)企业筹资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筹资的问题,企业筹资的方式和来源不同也会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掌握企业筹资的不同形式并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减轻企业债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水平。企业筹资来源有三个:企业的资本金直接投入;发行股票;向银行或其他企业贷款,第一种和第二种筹集方式都不能对要缴纳的税额有所影响,只有第三种方式的使用可以减少一定的纳税额,增加企业利润,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要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地选用筹集方式,不能无节制地使用。

四、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以及增加企业利润方面的作用,现代企业要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就要了解和熟悉税法,掌握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并在企业经营中熟练的运用,真正实现税收筹划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娟.分析企业会计实务中税收筹划的运用[J].中国经贸,2012;22

[2]于秀霞.探讨企业会计实务中税收筹划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2;29

[3]吴丽双.企业会计实务中税收筹划的运用[J].商情,2012;14

企业会计实务篇7

[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目标实现;程度与范围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财务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条指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目标体现了某一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中国证监会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中国证监会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财务会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中国证券会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借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持资本经营秩序的公正与稳定,使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自然非他莫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直接管理各级各类国家控股公司、投资公司等国家股权以及国家出资形成的其他产权,它以投资者的身份直接使用国有企业的信息,通过参与投资,分配利益,任命或聘请国家代表、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等办法,对上述各类公司、企业的国有资产实施管理,当然也需要真实完整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

2.国家税务部门。国家税务部门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干预经济、调控商品供求、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经济杠杆之一。无论是流转税、所得税或其他税种,其计税依据无不来源于企业所提供的销售额、利润等会计信息。由于税收制度过多地考虑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承受力,较少甚至是无视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的要求,如坚持历史成本法。折旧率过低等,限制了会计信息满足其他使用者需要的功能,因而导致了纳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使纳税会计的计税依据仍然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3.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国家发改委、体改委、政策研究部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和宏观调控所需的信息大多直接来源于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表、投入产出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补充表。此外,还有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统计指标。这些资料能够直接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决策,制定计划,监督和预警国民经济活动提供客观依据,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信息来源。在我国,随着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更加重视价值量,注重从整个国民经济过程加以核算。价值量指标更依赖于会计核算的结果,如国民收入核等离不开会计所提供的增加值核算资料;社会现金流量核算离不开会计所提供的现金流量资料;国民资产负债和国际收支核算离不开会计的资产负债核算。从会计核算的性质来看,会计核算程序的严密性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是其他核算方式无法比拟的,而且直接利用会计核算资料测算统计指标成本较低。因此,在我国财务会计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信息,是财务会计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具体体现。

4.投资者和债权人。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同样也担负着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重要任务。在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应定位于既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又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两者并重,会计目标的两个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可简化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从我国上述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看,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又包括直接使用财务会计信息的政府有关部门,既包括投资者,又包括债权人,可以说囊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所有这些,要求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准确得当,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实现范围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财务会计目标。脱离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来讨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追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结果只能是使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影响投资和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监督上,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

我国的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把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问题。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实现程度

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种主观愿望,它体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客观职能的辩证统一,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职能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或执行了反映和监督职能以后会计信息就会有用,财务会计目标就能实现。这里还有一个会计信息加工出来以后是否“适销对路”和“价廉物美”的问题。“适销对路”指的是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价廉物美”指的是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任何事物都有其绝对性和相对性,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体现为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和重要性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企业会计实务篇8

在企业改制中,国有企业土地处置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对占有的国有划拨土地应当进行评估并按照土地主管机关的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后,共有三种处理办法:一是采取作价入股方式的,评估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随同改建企业国有资本一并折股,增加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股份;二是采取出让方式,由公司制企业购买国有土地使用权,按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三是采用租赁方式,由公司制企业租赁使用,按照规定支付租金。

有的企业在改制时,土地处置方案存有缺陷,这就给会计处理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某企业经评估行政划拨土地总价5000万元。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土地按以下政策处置,其中:土地总价的20%计1000万元作为新公司的国有股本,土地总价的30%计1500万元作为新公司的国有独享资本公积,土地总价的30%计1500万元作为新公司股东的共享资本公积,土地总价的20%计1000万元由新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这里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同一土地的“一女二嫁”,既作为投资,又作为新设企业受让;二是土地单项资产的折股比例与其他资产折股比例不一;三是作为独享资本公积的土地是否摊销,摊销了则侵犯其他股东的权益,不摊销又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企业改制中,有的地方政府收回原地处城市中心的国有企业土地。在其支付的价款中,可能含有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款、国有企业经营亏损补贴。对此,改制企业应当在收到土地转让价款时,将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款、国有企业经营亏损补贴计算并先予以扣除后,余额与账面土地价值差额作为营业外收支处理。此外,对于改制企业原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款,一般应在改制方案中明确,从国有净资产中预先抵扣,留作其他长期负债,用于职工安置。

2.资产评估基准日至重组完成日或改制完成日实现净利润的归属问题

资产评估基准日至资产重组完成日或公司改制完成日实现净利润的归属,一直是会计实务界探讨的问题。例如,某公司为实施集团内部资产的战略性调整,盘活集团的存量资产,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的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拟进行资产重组。公司资产评估日为2004年6月30日,完成资产重组日为2004年11月30日。公司自2004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实现的净利润为500万元,其中,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实现的净利润为300万元,2004年7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实现的净利润为200万元,上述会计报表均已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一实例的会计核心问题是:基准日至资产重组完成日之间实现的净利润归属,是老股东所有还是新老股东共享。一般情况下,由资产重组方案决定。

这个问题类似一般企业资产评估日至改制完成日实现净利润的归属处理。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参照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处理。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一号》中指出:“九、关于评估基准日至公司设立日期间已实现利润的分配问题。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的‘其他重要事项’中披露评估基准日至公司设立日期间公司已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如果上述期间实现的利润已分配给发起人的,且自评估基准日起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未根据评估价值进行成本结转或调整折旧或摊销计提数的,公司应当说明上述利润分配是否会导致发起人出资不实,影响公司资本保全;并明确由此产生出资不实或影响资本保全的责任及具体解决办法。”不过这部分利润由新老股东共享,比较公平合理,也较容易为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改制还有特别要求。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原国有企业改制,自评估基准日到公司制企业设立登记日的有效期内,原企业实现利润而增加的净资产,应当上缴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经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同意,作为公司制企业国家独享资本公积管理,留待以后年度扩股时转增国有股份;对原企业经营亏损而减少的净资产,由国有资产持有单位补足,或者由公司制企业用以后年度国有股份应分得的股利补足。

3.自然人折价购买股份的会计处理

某公司改制基准日为2004年12月31日,经评估改制基准日净资产为5000万元。改制方案中规定:公司股本总额为7000万元,其中国家股5000万元,由集团持有并以2004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出资;公司持股会出资1000万元,以公司账面结余应付工资余额转入;公司自然人(主要是经营者和业务骨干)出资1000万元,以90%的折股比例用现金投入。这就引发以下三个问题:(1)个人折价入股符合企业改革精神,有利于调动个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但不符合《公司法》规定。《公司法》第81条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公司法》第131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照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2)自然人折价购买股份,与资本确定原则相违。资本确定原则要求公司在设立的时候,必须在章程中对公司的资本总额作出明确规定,并必须由股东全部认足,否则公司不能登记成立。(3)折价认股的会计处理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按照实收现金数额计作股本,则实收股本数与营业执照核定数有差距;如果按照作价数额作股本,那么势必出现资本公积红字。从会计角度,自然人折价入股不是一个好方案。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自然人平价出资,公司另行奖励,奖励支出报经批准在费用中列支。

4.新设公司出资人以货币资金溢价出资问题

一般而言,存续公司新增股东增资或者原有股东增资,在公司原先盈利的情况下,采取溢价折股方式出资比较常见。新设公司如果各股东均以货币资金出资,一般不存在溢价。但有时有的企业希望自己的注册资本不要太大,而自有资金又不能太小,就采取货币资金溢价出资的情况。股东溢价出资本身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精神。需要关注的是,同一时期出资的各类股东的溢价比例必须一致,以符合同股同权的基本要求。

5.国有股单方减资的会计处理

《公司法》第186条规定:“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少资本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中国有股500万元,占25%;个人股1500万元,占75%。经公司股东会和主管部门同意,减少国家股500万元。经评估,账面净资产为2500万元,属于国家权益的为625万元。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从国有净资产中提取职工改制补偿费100万元;以固定资产评估价值400万元(评估前账面净值300万元)和125万元现金,归还国有权益出资。

这里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二:1.职工补偿费从哪里列支,是计入费用,还是国有股本的减少抑或是国有股本及其权益的减少;2.评估不调账,减资的账面价值和国有股本及其权益差额的会计处理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从账面价值计,国有股本500万元退出是以账面成本300+125=425万元转出为代价,余款75万元用于职工改制补偿费,而方案中规定从国有净资产中提取职工改制补偿费100万元,尚差25万元必须从其他净资产或费用或者在应付未付的国家股利中列支。本例中,该企业除股本外没有其他净资产项目余额。会计分录如下:

借:股本――国有股500万元

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25万元

贷:固定资产300万元

银行存款125万元

其他长期负债――职工改制补偿费100万元

6.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的几个财务问题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后,对规范企业公司制改建中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行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企业重组改制的深入进行,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财政部于2005年1月印发了《关于印发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予以完善。

(1)关于企业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的财务处理。原先文件规定,改建企业账面原有应付工资余额中欠发职工工资部分,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的条件下,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资;不属于欠发职工工资的应付工资余额,作为工资基金使用,不得转为个人投资。改建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仍作为流动负债管理,不得转为职工个人投资。新文件对此区分情况作出更具体和合理的规定:

改建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工资余额中,属于应发未发职工的工资部分,应予清偿;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的条件下,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资。属于实施“工效挂钩”等办法提取数大于应发数形成的工资基金结余部分,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

改建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因医疗费超支产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足部分,可以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资本金弥补。

(2)关于预提企业内退人员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等的财务处理。原先文件规定,在公司制改建过程中,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可从改建企业净资产中扣除或者在改建企业剥离资产的出售收入中优先支付。

新文件规定,改建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限的在册职工实行内部退养的,所需内退人员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等应当作为管理费用,据实处理。国有企业在分立式改建情况下,改建企业内退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的,经批准可以从改建企业国有净资产中预提所需的内退人员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等,并实行专户管理。预提数额以改建企业可支付的国有净资产为限,不足部分作为管理费用,由内退人员的统一管理单位据实承担。

企业会计实务篇9

【关键词】新领域;法务会计;实战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中国将是一个法治越来越健全的国家,会计将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的法律环境,传统的会计方法、财务管理又一次面临新挑战。就单位或个人而言,在员工舞弊、企业纠纷、个人财产纠纷诉讼案件中为维护其合法权益,需要法务会计提供诉讼支持。下面先是讲解了法务会计的概念。

一、法务会计的概念分析

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综合运用会计学与法学知识以及审计方法与调查技术,通过调查获取有关财务证据资料,并以法庭能接受的形式在法庭上展示和陈述,以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一门融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交叉学科。2002年我国最高法院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聘请法务会计专家证人出庭对涉及会计的专业性问题提供说明,法庭也可以根据需要指派或聘请司法会计鉴定人出庭就会计专业问题给予说明。法务会计专家证人制度开始逐渐被引入到我国传统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中。这两个规定也是我国法务会计得以重视的体现。我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与国际相关准则的逐渐趋向一致,我国法务会计理论和实践也会逐步与国际法务会计达成一致。法务会计可以作为传统会计的分支结构,是会计理论再发展的体现,是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二、目前在我国不断完善的司法环境中企业在法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停留在法务会计功能业务范围等方面,对于法务会计的实践研究很少。法务会计是会计学与法学、审计学、证据学的糅合运用。而随着法治社会进程的发展,法务会计正悄然地渗透于我们的每一个企业。现有的财务制度与法律制度衔接不足,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不知如何防止诉讼的发生;企业发生诉讼时,财务人员知识观念单一,不知如何着手,不懂得运用法务会计,结果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花费大量司法成本,却不能为企业挽回损失。

三、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会计从业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谈谈法务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实战经验

法务会计在企业一般交易中的运用基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和应诉阶段

1)事前:在经济业务活动的初始阶段要做好机会成本的核算及有关防范措施,体现会计的控制功能,以达到在将来发生争议时提高违约成本,降低维权成本的目的。

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收购兼并、债权债务纠纷、合同纠纷、商标权纠纷、破产清算等事件层出不穷。而销售等交易机会的取得是不易的,但不是每一个交易机会都是一个良好的机会,会伴随着低于保本销售额或违约,导致交易失败的机会发生。所以作为单位的法务会计人员要在交易初始核算该交易的机会成本,以判定是否进行交易。做好本量利的分析、核算盈亏平衡点、投资回报率、生产能力、交货期、违约成本。在以上数据可行的情况下,再开始合同条款的谈判。谈判中要有其注意经济合同交易金额、期限、支付结算的方式、期限、违约罚则、发生争议选择的仲裁机构或诉讼机构。首先,支付结算的方式与期限尤其重要,支付结算方式的确定在债权债务的纠纷当中举足轻重,可以把支付违约防范于未然。我国的支付结算方式有多种,如:支票、本票、汇票等这都是常规的结算方式,但这些方式不能有效确保债权实现。在当今企业应收账款多,赖账情况严重的严峻法律形势下,建议对不能确认诚信度的客户使用以下方式进行结算:1.提存公正。2.由担保公司为交易提供第三方担保。3.使用联名账户,并对联名账户的支付作出双方的制约限制,由此进行结算。其次,发生争议选择的仲裁机构或诉讼机构也相当重要。要注意诉讼的属地管理原则。以谨慎性原则规避可能产生的纠纷和诉讼。

2)事中:一笔交易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好交易过程中的财务证据,就会在将来有可能产生争议时出现举证不能的情况。所以在交易的进行阶段要注意收集财务证据,这些财务证据除了用于我们日常交易的账务处理需要还要考虑到产生纠纷时的法律诉讼需要。交易的财务证据在我们的交易当中产生,它的产生具有连续性。

证据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勘验、检查、辨认、视听材料、电子数据等。而证明力最强的是物证和书证。财务证据主要以书证为主,我们要在交易过程中收集可靠的书证。比如:合同上必须有客户的签名或盖章,甚至是指纹确认,而且必须以骑缝形式存在。送货单上必须有客户(或其书面授权人)的签名或盖章、必须对货物的质量进行确认。当有必要确保通知对方时,对账单、催款函等文件可使用公正送达,并保管好送达公正书来预防将来诉讼中可能遭遇到的恶意抗辩。

特别注意财务证据的连续性,产生争议导致诉讼时证据的连续性很重要,证据的连续性越高,可信程度越高,证据互相印证形成证据链,将来才能顺利通过法庭的质证。

3)事后:当争议发生时,要注意诉讼的时效性,必须在有效期内进行诉讼活动。在诉讼发生时要注意财务证据的充分性。企业应在产生诉讼时形成一个由法务会计专家、法律专家、会计专家组成的应诉小组。提交诉状前:首先要理清交易案件的来龙去脉,注意交易的细节部分事项以在出庭时面对法庭的质疑;其次:根据受损程度和诉讼要达到的目的、交易的重点等,整理手头有关证据,对手头的财务证据进行筛选、分类,做好证据链的工作。再次根据手头的证据评估胜诉可能性以及各种可能性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对最坏状况的承受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必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可以通过双方谈判,在诉讼之前达成和解。

4)诉讼发生后,首先要整理并保存好手头的财务证据。在诉讼当中财务证据尤其重要,要进行妥善的归类和保管。一般而言,采取诉讼形式解决争议会经过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在司法实践中一审程序尤为重要。很多案子因为证据不足,往往会导致无效诉讼,浪费了诉讼资源,耗费成本,却无法追回损失。如:红光实业公司利用虚假会计报表骗取上市资格后,虽遭遇诉讼,但由于法院无法确认虚假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驳回诉讼。所以诉讼并非唯一的途径,即使诉讼已开始我们也要尽量考虑在确保自己的利益的情形下达成和解,这是最好的解决争端的方法。实践显示,在案件的一审时达成和解的几率是最高的。因为一审时双方的成本都较低,司法成本耗费不大,而经过庭审的证据质证,双方都对对方掌握的证据了解,双方会对案件发展下去的机会成本作出评估,这时候通过法院达成和解协议是最有利的。双方都可以节约司法程序的后续成本。

四、结束语

法务会计虽然是会计的新领域,但它在我国日益完善的法治环境中,渗透于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我们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必须对它进行实际运用,才能保证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董仁周.法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探析[J].2009(11).

[2]黎仁华.论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要素[J].2008(5).

[3][美]约瑟夫.t.韦尔斯著.朱锦余主译.公司舞弊手册——防范与检查(第二版)[m].公司舞弊.法务会计前沿译从,2010(3).

[4]盖地,张敬峰.法务会计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3(5).

[5]赵红英.对我国法务会计建设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5(11).

企业会计实务篇10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新特征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重要产物,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会计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首先,会计工作的时效性更强。电子商务是将会计工作的内容以网络的形式予以完善,它能够减少以往的工作环节和工作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形式的多样性。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报表的格式、样式和颜色,并对数据库进行在线访问,使会计信息更具针对性;最后,信息提供的全面性。会计信息的电子商务处理模式具有更为快速和全面的系统,它不仅能够提供企业有关会计内容的原始资料、入入信息,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更为精准的数据和图表,从而完善会计内容,满足企业对数据的高要求。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的干预

(一)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干预

企业会计目标是其工作所要服务的主要对象,将电子商务运用到企业会计中来,物质资产的作用就逐渐被知识资产所取代,会计的服务对象也由以往的为企业所有者服务变为了为企业主体服务。

(二)对会计假设的干预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产生的最基本的概念做出的总结,它是电子商务作用下对会计理论影响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其的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它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进行了核定。电子商务运行下的会计主体突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其主体的外延被逐步扩大,并出现了与实体企业相对应的虚拟企业,将很多企业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灵活性更强。比如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虚拟企业卓越亚马逊(amation),它是由自己独立的供应商、生产商、制造商和顾客组成的强大网络系统,是各个成员企业处于自身的战略需要和考虑而组成的临时合作集团,它传统法律意义上所讲的经济实体不符,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其利用了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了众多企业的合并,构成了市场单一企业所不具备的强大系统功能。

第二,货币计量假设。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计量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电子商务的运用,将货币流通转到了虚拟的网络上,使其在网上的交易又能够变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并加快了资金的流通速度。

第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用连续期间的形式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经营活动进行划分。由于以往技术的限制,使得会计分期工作都由人工完成,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而电子商务下的会计分期则快速的多,虚拟企业的经营时间也相对短暂,在交易结束之后即可编制财务报表,使费用的划分更为清晰。

(三)对利润内涵以及会计恒等式的干预

对实体资本的回报是以往利润的主要含义,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利润则又加入了知识的回报,其数值的准确性更高。以往企业会计遵循的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电子商务下的资产则是产权与剩余的合计。这一新内涵下的对象变得更加丰富,资产总数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四)对会计监督的干预

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与以往会计监督的单一形式不同,电子商务运作下的会计监督样式更加多元,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监管,对系统处理的结果和过程予以监督,进而保证会计数据最终的准确性。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干预

由于电子商务运行下的企业会计模式与以往的经济样式出现了许多区别,导致了会计实务大环境的改变。因此,电子商务的应用除了会对企业会计理论产生干预,还会影响企业的会计实务。新的运作模式下的企业会计不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情境,企业的折旧费用、人工费用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传统的财务周转率、流动比也就不再适用于新的发展形势。

(一)对会计核算的干预

第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手段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纸质交易,实现了核算方法的信息化;第二,固定资产的核算逐步退出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电子商务下的核算内容更为多样,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成为了主流;第三,会计核算需要计算的事项繁杂,内容多样,原有的人工换算办法相对耗时。将电子商务运用到其中,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数据的运算变得更加快捷,并能够及时的实现资源共享。

(二)对权责发生制的干预

会计记帐的时间基础即为权责发生制,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交易更为便捷。会计期间也是交易期间,跨地区、跨国家的交易都能够及时予以记录,不再需要具体的分期记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还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记录错误的情况,使企业领导者掌握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对财务报告的干预

财务报告主要由财务报表及其相关附件组成,它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情况。传统的会计管理实务中,财务报告大多以纸质的形式出现,其内容也相对单一,会计报表、附表、附注等提供报表以外的货币和非货币信息是其核心。而电子商务运用下的会计报告内容则更加全面,其中不仅包括了以往传统报告中的报表内容,还涵盖了人力资源信息、企业商誉等无形资产内容,有利于企业领导者更好的掌握企业情况,便于面向未来,也更有预测性。另外,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模式,还能够更为便捷的传递信息,使网上实时报告的编写和分析成为了可能,有助于人们交流。例如,企业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就可以将内部的有关事项进行细化,不仅包括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票据和账款的应收、应付账目,还要纳入预提资金、流动资产合计、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本公积等等,从而保证账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