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十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十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1:00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1

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正在无忧无虑地玩着“捉迷藏”、“红路灯”等等游戏,真像一群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我和妈妈就坐在家门前乘凉。妈妈望着摊档上闪烁的串串灯火,看着现在和谐、繁荣的世界,跟我讲起了那70年代的故事。

生活在70年代的孩子既要读书、又要干活。上学的日子,每天早上一到东方吐白的时候就要去放牛、拔草,到七点半才回家吃早餐,每人的早餐只是一碗小稀粥和两根地瓜。餐后便把草带回学校鱼塘喂鱼,干完那么多活才开始上课。每个星期学校会设有两天劳动日,那两天学生们要帮学校种田、施肥、种菜,六月份就要割稻谷。”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艰苦。我的舅舅们到农村生产队种田,到收成的时候,就拿回两小箩筐谷回来。粥烧得不够吃,便加多点水。不论严寒酷暑,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是光着脚,穿着一件单薄、破烂的衣裳。

那时候,3分钱能买一条冰棍、5分钱能买一斤盐、一角钱能买一斤酱油、两元五角能读一个学期书……

那时候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也不缺乏快乐。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当兵捉俘虏”、“打水仗”……喜欢唱那经典老歌:《南泥湾》、《东方红》、《太阳最红最亲》《我的祖国》……

说完这些后,妈妈的眼泪已经要夺眶而出了,她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好比肥料,你们好比庄稼。庄稼要取得大丰收就得靠施肥,你们要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得有文化。看清楚你们现在条件多么好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2

爸爸在外地打工,我们兄妹三个必须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一天夜里,我从梦中惊醒,看见妈妈又哭又骂暴怒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从前,妈妈把我搂在怀里,用软软的南方口音讲美妙的故事……

我找出一本破旧的《民间故事》,大声读起来,妈妈先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皱着眉头呆呆地听了一会儿,然后她坐下来,专心地听。我试着去扶妈妈躺下,她没有推开我。我剪亮灯芯继续读,最后她居然安静地睡着了。

握着手中的书,我轻轻说:“妈妈,从今往后,我们都不哭!”

很快,家中仅有的几本书全都读完了。同桌悄悄告诉我,她父亲有一套《杨家将》。我兴冲冲地去了她家,可是那个爱书如命的小老头却矢口否认。我绝望地站在他家门前。

西北的7月,阳光火一样炽烈,同桌的母亲发现我的时候,我脸色苍白,几乎中暑。她生气地冲进屋,帮我拿到了这套书中的第一本。我喜极而泣,用衣襟包着书,像抱着救命的宝贝,它又可以换得母亲三五日的安睡了。

那些漫长的夜晚,我安静地守在妈妈的床前为她读书。妈妈被书中的情节迷住了,她的脸在灯光里宁静而美丽。

我不停地借书,凡是有书的人家都怕了我,我不敢求情,只是在人家门口怯生生地站着。后来,村里藏书最多的那家终于答应借书给我,可有两个条件:书不许带走,只能在他家院子里读;每看一天书,就得给他家拔一天猪草。

书一拿到手,我就开始贪婪地读,拼命地往脑子里记。这些书让我们度过了许多个安宁的日子,妈妈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能为我们做饭了。

可是,无书可借的那天还是来了……我想哭,可我知道眼泪救不了妈妈,我决定自己编故事!

那时候,我上三年级。我每天挖空心思编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妈妈听。

在学校,老师对我的变化瞠目结舌,过去那个一写作文就咬笔头的小丫头换了个人,读起课文来声情并茂,篇篇习作都叫老师惊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3

妈妈看到女儿的笑容,脸上也泛起光彩,轻声问,傻丫头,笑啥呢?

女孩这时竟咯咯笑出了声,很调皮地歪着头说,妈,您小时侯肯定也有过许多有趣又好笑的故事吧,怎么没听您讲过呢?

妈妈认真起来,想了想说,妈妈和你这般大的时候,跟你舅舅在外面拣棉花,那天正在拣的时候,忽然……

女孩突如其来的尖叫吓了妈妈一跳,话头也被利索地截断了。妈妈惊讶地问,丫头,怎么了?女孩边忙乱收拾书本文具边说,妈,差点忘了,约好要去给同学过生日的,她们在街口等我呢,不好,都过了五分钟啦……

妈妈还没来得及嘱咐一句,女孩早伴随着一阵车铃声没影了。妈妈望着院外,兀自摇了摇头。

黄昏了女孩才兴高采烈地赶回来,一进院门,就恨不得浑身长满了嘴向妈妈讲述同学过生日时的新闻,什么唱歌跳舞了,什么吹蜡烛了,什么同学的妈妈热情好客知书达理了……妈妈面含微笑地聆听女儿的滔滔不绝。

晚饭后,女孩又读起了从学校带回的那本书,读着读着就露出好看的牙齿,情不自禁地笑。

妈妈给女孩倒了杯水后,坐在女孩的对面,眼神里的某种渴盼正从她幸福的表情里水一样慢慢流溢出来:妈妈多希望女孩和上午一样突然从书页上抬起头来,歪着脑袋说,妈妈,您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快给我讲吧,我要听呢。可是,都快夜里十点了,妈妈心头微微掠过一阵凉,她站起身说,丫头,不早了,该睡觉了。女孩答应着,用手掩着嘴连打了两个呵欠后,回自己的房里去了。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4

小宝宝人儿不大,叫喊声却不小。妈咪对他稍有忽疏,或是宝宝一不开心就大喊大叫。叫得妈咪心烦又焦虑,再好的脾气也会给整没了。想让宝宝不叫嚷,首先要弄明白宝宝为什么叫嚷。通过对下面几个案例的解读,妈咪们或许能汲取一些有用的建议。

叫嚷案例1:

同同1岁3个月,看到什么东西想要,就用小手抓住妈咪的大手,示意妈咪去拿。但妈咪缺少带宝宝的经验,对同同的需求不敏感,因而常常回应不及时。这时同同往往会尖着嗓门“啊啊”地大声喊叫,听起来颇为刺耳。当然,妈咪回应同同后,宝宝自然就不叫嚷了,可是下一次,同同又叫嚷开了。妈咪觉得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对同同说:“妈咪这就给同同去拿,但你别叫了行不行?吵死了!听话!”同同似乎听不懂,该叫嚷时还是叫嚷。妈咪这下不知怎样做了。

诊断:妈咪回应迟缓造成的叫嚷

行为分析:

教养宝宝的过程,实际上是妈咪和宝宝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是很微妙的,有时无意间的一次成功的互动,让宝宝觉得很开心,那么这种互动模式就很容易被巩固下来“发扬光大”。

案例中的同同可能在最初的时候,由于还不善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他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抓住妈咪的手)发出需求的信号,如果没有马上得到妈咪的反馈,就会换另一种方式——叫嚷。这时候,假如妈咪刚好回应了,那么宝宝便获得这样的经验——我抓妈咪的手没有用,我要大声叫嚷才有用。同同妈就刚好对“抓手”行为没反应,而对“叫嚷”行动有了反应,所以,同同自认为找到了成功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受妈咪欢迎的,还会让妈咪苦恼不已。

指导建议:

既然已经形成了这种不良的互动模式,给宝宝讲道理他又听不懂,那么,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妈咪该怎么来纠正呢?

1.如果宝宝还是用以前“抓妈咪手”的方式,妈咪一定要变得敏感一点,及时回应宝宝,不让宝宝跳到下一步——叫嚷。

2.妈咪对“叫嚷”这一行为不去批评和纠正,就当作没听见。但这还不够,同时要向宝宝提出要求,即要求宝宝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宝宝指着水杯要水喝,妈咪要问他:“宝宝要喝水对不对?那宝宝自己告诉妈咪好不好?”如果宝宝说了,妈咪一定要夸奖宝宝:“宝贝说得真棒,妈咪听懂了,这就去拿给宝宝喝。”但如果宝宝不说,妈咪也一定不要强迫宝宝说。因为每个宝宝语言发展水平不同,有可能宝宝一时还不会说或说不完整,妈咪可以给宝宝做个示范,但不要强行要求宝宝一定去做。

叫嚷案例2:

小伟(2岁半)很顽皮很好动,爷爷奶奶都管不住他。他在饮水机前用水杯接凉开水,爷爷过来帮忙,小伟便哇哇叫:“不要动,不要动!”但最终爷爷还是“动”了——帮小伟把水倒好了。过了会儿,小伟又把一家人的拖鞋全都放到了门外,还把门关上了。爷爷要把拖鞋拿回来,小伟一边阻止一边叫嚷:“不要动!不要动!”结果爷爷还是“动”了——把拖鞋拿了回来。小伟一边尖叫一边哭:“讨厌,臭爷爷!臭爷爷!”此时爸爸下班回来了,看宝宝在闹,就是一顿打……

诊断:探索受挫造成的叫嚷

行为分析:

宝宝开始会跑会跳的头两年,世界正为他掀开最新的一页。这个时期正是宝宝好奇心、探索欲极为强烈的时候。既然要探索,肯定会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所作所为也常常会不合成人世界的规矩。在妈咪看来宝宝的行为是在捣乱,制造麻烦,具有破坏性,反常规性,但宝宝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对妈咪的干涉和阻止表现得极为愤怒。当宝宝的身体力量不足以抗衡妈咪时,当宝宝不能替自己维护权益时,就会用“叫喊”来帮忙。结果就是遭来妈咪更严厉的“镇压”。

指导建议:

妈咪要理解这个年龄段宝宝的行为动机——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探索、求知。别看宝宝小小年纪,其实是在研究和体验,自己试着接水喝,不要妈咪帮忙;把拖鞋放到门外,也可能是想看看这样做是不是能给房间腾点地方,不管怎么说,宝宝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1.妈咪要理解和认可宝宝行为背后的良好动机,要呵护宝宝的好奇心,这是成长的需要,对宝宝的行动支持、引导而不是阻碍才是对宝宝真正的帮助。当然对于宝宝探索中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是需要妈咪及时阻止的。

2.妈咪要给予宝宝应有的尊重,尊重意味着态度上的平等,不要耍家长作风;不打骂宝宝,不粗暴对待;行为上不干涉、不阻碍,不打击。

对于一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宽容地支持。比如案例中小伟自己倒水时,如果怕他湿了袖子,妈咪可以帮宝宝卷起袖子,或在旁边护着,而不是像爷爷那样直接代劳。如果是宝宝太出格的行为,则可以合理引导。比如,如果怕拖鞋放在门外面丢了,爷爷可以建议:“我们在门外放五分钟就拿回来好吗?”或者问宝宝:“把拖鞋放门外万一别人拿走了怎么办呢?”因为有时候宝宝是想不到这么多的。

叫嚷案例3:

玥玥(3岁)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天晚上听妈咪给她讲绘本故事。但妈咪讲故事并不是很准时,有时8点讲有时9点才讲。因为妈咪每天晚上确实很忙,要做家务还要忙其他事情。玥玥自己觉得妈咪该来讲故事了,就催妈咪:“妈咪,快来给玥玥讲故事!”这时候妈咪总是说:“宝宝等会儿,这就来了!”玥玥等了会儿,见妈咪还没有来,便开始烦躁不安,扯开嗓门不停地大声叫喊,叫得妈咪心烦,忍不住吼上一句:“别叫了好不好!再叫今晚妈咪不给你讲故事了!”玥玥被妈咪一训,脾气更坏了,开始在房间摔东西……

诊断:性情急躁造成的叫嚷

行为分析:

有些宝宝性情比较急躁,缺乏等待的耐心,除了本身性格因素外,也和妈咪的教养方式有关。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几乎是像要什么,妈咪就可能地给什么。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宝宝缺乏等待的耐心。案例中玥玥妈咪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恰当,传递给宝宝的时间信息是模糊的,“等会儿”到底是等多久呢?不要说是宝宝,就连大人都不知道“等会儿”到底是多久,时间全凭妈咪掌控了,宝宝没有个盼头,这样容易引发宝宝的急躁不安的情绪和叫嚷行为。

指导建议:

1.妈咪要合理安排时间,使做家务的时间与给宝宝讲故事的时间不要发生冲突。最好能定一个准确时间,比如8点半开始讲故事,这样让宝宝的等待有个盼头。而在等待的时间里,告诉宝宝他可以自主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5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生命充满爱——爱父母》。

上周五政教处组织六年级全体同学在电教室观看了由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荣誉团长邹越主讲的《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视频。在场地老师和同学无一人不被感动,纷纷流下了热泪。我前后观看了六遍,每一遍都使我热泪盈眶。今天让我带大家再一次地走进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位小姑娘因为考试没考好跟母亲吵架后离家出走,当她又冷又饿时一位洒店老板给她端来一碗面条,当小姑娘接过面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突然,小姑娘扑通给那老板跪下了,说:“老板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要感谢你,你比我妈妈好多了……”老板听过以后,说:“孩子啊,就凭你这句话,这碗面我都不该给你吃啊!我们俩素不相识,我就给了你一碗面条你能这样子感谢我?你妈妈把你从小养到大,那么辛苦,你怎么不感谢母亲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跑回家里,却看到妈妈由于找不到女儿晕倒在床上。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在汶川地震中,救援队员来到北川,在一片废墟下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当救援队员把那废墟搬开,用千斤顶支撑起预质板,才发现里面有一个差不多三岁的小女孩,她已经被硬质板压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战士们辛苦地把那小女孩拉了出来,小姑娘奄奄一息地说:“叔叔,快去救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解放军叔叔来了。”战士们听到以后,把预质板再翘起后才发现:下边躺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而那一幕让所有的战士流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妈妈面朝上用双手支撑着硬质板,父亲背朝下,像做俯卧撑一样,背上压着一块硬质板,就在父亲母亲双手交叉的中间,那个小小的空隙里,那个小女孩幸存了。也就在那一瞬间,孩子活下来了,父母离去。

听到这两个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到父母是多么的伟大。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不要把对父母的爱藏在心里,面对你的父母大声地说出“我爱你!”把对父母的爱付诸以行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们的爱。

今天恰好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在这里,我代表大队部号召全体同学回家以后向自己的母亲大声地说:“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下午学校会放假半天,但是你们的妈妈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不一定会休息。因此,我希望全体同学在下午的半天时间里能够用心地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让她感到的事。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收拾好自己的房间、打扫房间、清洗自己的衣物、听妈妈说一句教导的话、送妈妈做一件小礼物、为妈妈洗一次脚、写一句温馨的话送给妈妈、为妈妈许一个愿望等等……

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一位队员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认真记录自己的感恩过程,写下内心的感受。对低年级同学的要求是对妈妈说了什么感谢的话?帮妈妈做了一件什么家务事?送妈妈一件什么小礼物等等;对高年级的队员要求是怎样记住妈妈教导你的话?送妈妈怎样一份温暖的感觉?怎样帮助妈妈实现自己许下的愿望等。通过中低年级的日记和中高年级的作文,各中队还将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文章在广播站播出。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6

妈妈的苦恼:是硬把他拉回来,还是把书合上,等他有兴趣时再听,不确定

可以借鉴的做法:不管他,我一个人念完

希望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完一个故事是很多父母的期待,所以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坐不住,听得不认真”。在集体故事会上,我也常看到家长把孩子硬抓回来,或者坐在孩子身边一直督促孩子要好好听。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短暂,有时很难坚持听完一个故事,尤其是3岁前的宝宝,这是很正常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一开始也许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已经是个良好的开始了!

我自己也遇到过故事讲到一半,儿子就跑开了的情况,但是我不会受他的影响,自顾自地念下去。有时候儿子看到我念得那么投入,也觉得故事里似乎藏着什么好东西,忍不住又折回来继续听我讲。还有儿子表面看起来是走来走去,但并不表示耳朵不在听,所以也不用强求他坐着不动。如果儿子真跑开了,不再回到故事里来,我也不强求,下次重新开始。

家长自身对故事的兴趣和投入的状态,很容易感染到孩子。俗话说“有爱阅读的妈妈才能培养爱阅读的宝宝”。亲子共读,有一个“共”字,意思就是不是完全为了给孩子读而读,孩子不听了,你就打住了。另外,家长焦虑的状态同样也会传染给孩子,强硬的行为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喋喋不休的语言敦促对孩子听故事也是一种干扰。

2.“好书太多,不能都买回去;买回去的书,孩子也不一定都喜欢,怎么办?”

妈妈的苦恼:买的时候不知道买哪几本,每天读的时候也不知道要读哪本

可以借鉴的做法:买书时,我谨慎选择;引入新书时,用“润物细无声法”

近几年,很多出版社和图书工作室都在出版童书,加上网络购书也方便,大家买书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不过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了,家长有了选择障碍。好书太多,不能都买回去;买回去的书嘛,孩子也不一定都喜欢。

我也是一个爱买书的人,如果碰到不了解的书(我的脑子里有一串经典书名),我首先会看一下出版社,每家出版社选书的口味不同;其次我会关注作者,有一些自己熟悉的知名作者的书我也会买,比较有质量保证。

不过,我买回来的书也不是全都合适,总有一两本书是儿子当时不爱听的,那我就先搁在书架上。这一阵子他不喜欢,过一阵子他又疯狂爱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如果一次买回来的书比较多,先随便选两本给儿子读读看,数量上没有硬性的规定,不要让儿子觉得应接不暇就好。暂且不读的书,就插到书架上,和旧书交错放在一起,有时候儿子在找一本自己很熟悉的书的过程中,会碰到封面吸引他的新书,然后主动提出要妈妈讲,这往往就是开始一个新故事的最好契机。

3.“讲故事时到底要不要用夸张的动作和声音吸引他?”

妈妈的苦恼:我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会做夸张的动作,但如果长期这样,孩子会不会只去看我的表演,而忽略了书本身

可以借鉴的做法:相信书本身的图画、语言可以吸引孩子

除了选书,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用图画书讲故事。用夸张的动作、语调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这么做往往基于一个较为普遍的判断:没有几个字的图画书,如果只是简单地读,可能不足以让这么小的孩子听明白,于是家长尝试用更多的身体语言去诠释。

其实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图画书本来就具有讲故事的功能。习惯于文字阅读的成人可能“看不见”书中的图画语言――色彩、线条、构图等,而实际上孩子是可以无师自通的。与夸张的动作类似的,还有采用提问的互动方式,如“宝宝,快看这是什么”,“这个小兔子可爱吗”,“小熊在干什么呢”。图画书自身的语言也是讲故事的重要手段。孩子的眼睛看着图,耳朵听着简单而重复语言,很容易把握住故事的基本节奏,然后通过节奏,进入阅读的世界。而那些提问,无疑打破了图画书原有的节奏,既对故事的推进无效,又让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感受不到故事的乐趣。有的孩子表面上“坐得住”,但他的注意力是直接被妈妈的问题引至一个个“知识点”上,眼里看不到故事,脑子里也无法形成想象的世界。图画书的讲述就是把故事读给孩子听。妈妈沉浸其中了,投入了,才可能把孩子带入美妙和丰富的阅读世界。

4.“究竟一天要给孩子读几本书,读多长时间啊?”

妈妈的苦恼:我的孩子1岁了,我已经准备了十几本童书,要不要做个阅读计划来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可以借鉴的做法:不在于每天读几本,读多少时间,而在于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经常有家长问,每天应该读多少时间,读几本,什么时间读,一本书读几遍。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家长对早期阅读很重视,但因为习惯于量化思维,凡事量化处理了,才感到科学,才能放心。而阅读这件事恰恰是应该按需给予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经验不一样,兴趣也不一样。

我所理解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样。所以我在家里很多角落,比如床头柜上、茶几下面、沙发旁边都放上几本书,孩子坐下来想看书时伸手就可以够得着,没事时也可以翻出来玩玩。有个妈妈曾经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讲,她家的孩子最喜欢在“嗯嗯”时听故事,这也挺自然的。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就应该是随性而快乐的事情,也只有这样阅读才可能是一生的事、一辈子的事。

我们研究早期阅读不是要研究出读几本书、读几遍这样的规律,而是要研究孩子精神成长的规律。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7

女儿最得意的小宠物是我从白洋淀买回的小鸭子。之前家里也养过小金鱼和巴西龟,大约是它们太安静了,所以女儿的兴趣似乎并不多,但对小鸭子则大不一样了。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小鸭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带着小鸭子去院子里“散步”。当然,也有一点儿给小朋友的“炫耀”的心思在里面。小鸭子长得很快,原来的纸箱子已经不能满足,只能送回老家亲戚那里托管。现在,女儿每次回老家都要去看看她的小鸭子——不,是只大鸭子了!也许宠物很麻烦,但从小有了这么一份“牵挂”,不是很难得吗?

故事。表演。陪。

讲故事是我的强项,连妈妈也自叹不如,屈居二线。我讲起故事来不仅语言深情并茂,语气阴阳顿挫,甚至还会配合着唱上几句。每日的睡前故事,女儿总是越听越兴奋,以至于妈妈总是嗔怪:“你就不能小声点儿……”“语气不能轻一些……”有一天我问:“为什么爸爸讲故事,你越听越精神呢?”女儿一脸严肃地说:“妈妈讲故事太慢了……”我想大约是像催眠曲一样,语速慢、语调低的那种。故事对孩子来讲也是一种生活体验,不是读了就可以,而是能让孩子融入其中——孩子就是这种生活中逐渐成长的。

我给女儿讲《睡前大战》(注:《贝贝熊一家》中的故事),女儿最喜欢听的就是熊爸爸在浴室里摔跤的那一页,“咿呀~呀~嘣~~哐当~~”,我也不按照书上的文字来了,只要堆砌上一些象声词,就让女儿大笑起来,兴奋地去晃醒昏睡着的妈妈,以分享她的喜悦。我想,此时女儿的脑海里正浮现出一个滑稽的熊爸爸的形象。还有几次,我还表演出来。当然,像我这么笨拙的身躯怎么可能在床上“摔”下去,但却足以让女儿高兴得蹦起来。陪读,不在于读了什么,而在于陪得如何。学龄前的“陪读”要比上学后的陪读更有价值。

爱。软肋。请假。谢谢。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8

此时,我睡意全无,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妈妈正打开房子中的窗户透气。我爬起来就往外走。走到阳台上往下一看,爸爸正睡在院子中的竹睡椅上,手中的蒲扇摇啊摇。走出阳台,我一看钟,才晚上十一点半啦!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停电了?我们睡得正香呢!真是的。

睡又睡不成了,无奈之下,我只好到楼下拿出我的《十五岁的小船长》,在微弱的电筒光下看了起来。可我的心却一直停留在停电那件事上,根本无心看书,所以,我没看几行字就放下了。爸爸看见了问我:“初初,要点蜡烛看书吗?”我听了只是随便的回答说:“不用。”后来,爸爸和妈妈在外面的台阶上铺了席子准备睡觉。我从房里走出来,转了几圈后,躺到竹睡椅上又拿起学习机开始听古文朗诵。这时,爸爸又问我:“初初,你听得懂吗?”我还是随便回答说:“听不懂。”

爸爸平静的对我说:“你过来,我们一起讲故事,好吗?”我勉强的答应了,缓缓地走过去,躺在爸爸身边。

爸爸问:“是你先讲还是我先讲?”

躺在爸爸身旁,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一点,于是认认真真地回答说:“爸爸还是你讲吧。”于是,我静下心来听爸爸讲故事:“从前,我们老家不是现在这样,以前……”爸爸给我讲了他小时候老家的地理位置,和一帮小伙伴在门前的大托里游泳、潜水扯猪草、在大枣树下玩捉、在大托里抓强盗等等许多事情。

躺在爸爸身旁,一边听爸爸讲那过去的故事,一边仰望星空。繁星满天,大大小小,远远近近,好美啊!它们都在调皮地眨着眼睛,似乎在劝慰我:不要烦恼了,开心点!此时此刻,爸爸讲故事的声音就像一双柔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烦躁的心灵;又好像是一阵湿润的春风,吹过燥的心田。我还感觉到:此时的风变得很大很凉快,没有先前的那么热了!我凝望着这美丽的天空,突然,一颗流星划破了天空,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我心中的烦恼,一起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就这样,我不知不觉的被爸爸催眠了。

当我睡着后,爸爸依然在用他那柔和的声音讲述着他的故事。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妈妈外出打工,爸爸既要教书又要照料我的生活。每天晚上,我都要爸爸给我讲故事听。爸爸每次都拿着故事书给我读,可每次只听了一会儿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睡到第二天太阳升得老高,满屋子的阳光暖暖的照着,小鸟在窗外欢快悠扬地鸣唱。我一看时钟,呵,都快九点了。这一觉睡得真是又旧又香啊。

第二天中午吃饭时,爸爸微笑地问我:“昨天晚上睡在台阶上睡得好不好?”我才知道:原来当我和妈妈睡着后,爸爸并没有睡觉,而是在为我们站岗放哨。因为爸爸担心有老鼠或蛇来干扰我们,所以尽管爸爸的眼皮都打架了,但他为了我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当我们的哨兵!

就在爸爸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忽然传来电风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于是到每个房间查看一番,发现是来电了,然后叫醒了正熟睡的我和妈妈。我立刻上楼去,睡到打着空调的房间去,一倒下就睡着了。

听到这里,我感觉心里怪怪的,我第一次感受到爸爸对我的爱,它是那么的浓。回想以前,有许多次,爸爸为了我好,而我却不明白爸爸的心思,反而让爸爸很生气,让两个人都不舒服。现在想起来,觉得我以前真的是不懂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父爱如山,它并不因为父亲的身体瘦弱多病降低一分一毫;父爱如泉,它浇灌着我的婴儿时代、童年时代和如今的少年时代。感谢这一夜的停电,让我明白了以前许多我不明白的事情;感谢这一夜的停电,让我思考着我以前未曾思考过的许多问题。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9

陶陶出生以后,我也会在摇篮边给他念几句我喜欢的童诗,但很快就发现,孩子是一个有着完全独立人格的个体,有一个热爱读书的妈妈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子承母业”,像我小时候那样,两岁背诗三岁识字,五岁外号“书呆子”。我的这个小男孩,他对朗读、布书和纸板书这些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然而美国是一个特别注重推广早期阅读的地方,不管陶陶是否感兴趣,他到哪儿总会遇到书。陶陶满月体检第一次去医生那里,就已经有一本写好他名字的纸板书等在那里了。后来的每次体检,医生都要赠书一本,这是我们当时居住的地区的阅读推广计划的一部分。陶陶一岁时,我们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这里的医生不再送书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陶陶的阅读生涯便开始了。

题外话:

城市图书馆在美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到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小到我们住的乡下。每个公共图书馆都会定期开展活动,有给老年人的电脑知识普及,有给普通小白领的报税讲座,还有给家庭主妇的园艺、厨艺讲座,以及各种主题的读书俱乐部;而其中横扫全美的图书馆活动,就是“storytime”――故事会。

0岁就开始参加的故事会

在美国,几乎每所公共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区域,里面有玩具、沙发和儿童故事书,还有专门的儿童管理员,负责计划统筹各项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前面提到的故事会是其中的重头戏。故事会是专门为0~5岁小孩服务的,时间是周一至周五。因为在美国,公立的免费教育从五岁上幼儿园开始,在那之前,如果不是自家花钱上私立的亲子园或者半公立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由全职妈妈在家中带孩子,周一到周五,时间刚刚好。

故事会通常按照年龄段分开活动,不像我想象的是所有人坐在一起念念书讲讲故事。0~18个月的婴幼儿基本就是或躺或坐在妈妈的膝头,大家围坐成一圈,在图书馆儿童管理员的带领下拍拍手唱唱儿歌,用纱巾做做躲猫猫。18~36个月的身体活动则向空中发展,伸胳膊踢腿,跑跑跳跳,唱一些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儿歌。三岁之前的集体活动几乎不涉及任何具体的书本和故事。3~5岁的活动中开始有故事书的介入,管理员开始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会根据故事内容带领大家做手工什么的。

儿子从在图书馆打酱油到成为忠实的粉丝

陶陶一岁后,我就定期带他去参加图书馆的活动,一周两次。一开始我也感到很新奇,这样唱唱儿歌不就是哄小孩玩吗,也能叫阅读推广?唯一跟书有关的就是每次参加故事会时,管理员都会在旁边的桌子上摆上很多适合这个年龄段小孩的图书,方便父母借阅。我们当时一本也没有借过,因为陶陶看见书就只会撕掉、咬下,他最多只喜欢去图书馆唱歌转圈。

然而即使是喜欢,他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打酱油,有时候就干脆远远地坐在落地窗边看着别人活动,根本不参加。感谢图书馆里有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儿童管理员吉娜老太太。她对我说,你不要看孩子好像开小差去了,他其实什么都记在心里,没关系,等一下。

过了两个月,在我们这个“全汉语”的家庭里,一句英文也没有听我们说过的陶陶,竟然听懂了我念的图书馆里教的儿歌,问他手、脚、耳朵、鼻子在哪,他都准确地指了出来。有时候他自己站在家里,也会突然哼几句图书馆里教的歌。

受吉娜的启发,我想,要让陶陶爱上读书,干嘛非得是捧着本书坐在他旁边读呢,何不从他的兴趣爱好着手?于是,我下载了很多儿歌,放在一只小动物形状的mp3里,经常就开在那里放给他听,碰上他特别喜欢的儿歌,我还会自己编几个动作带他跳。在放儿歌的过程中,我也会插入几个稍微有点内容的故事,让他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听故事”这个活动。

陶陶一岁之后我们带他出过几次远门,也带他坐过长途飞机回国。每次出远门,我都给他带上故事机和故事投影仪,路上听故事,到了目的地后看故事。他不仅不肯听我念书,听故事、看故事也不是很专心,他似乎还是那个动个不停、不会安静地坐下来听我念书的小孩。不过,没关系,等一下。只要他不坚决抗议就好了,看多了投影我还怕他视疲劳呢。

到了夏天,我们图书馆暑期针对小朋友的各种阅读活动开始了,其中一个是借书攒积分,根据你借阅图书的数量算积分,然后根据积分兑换奖品,有吃披萨的现金券,还有图书、小玩具。另外就是安排消防队员、棒球运动员来跟小朋友们亲密接触以及邀请疗伤狗狗来陪小朋友们读书的特色活动。

还有一件挺大手笔的事情,暑假期间,整整两个月,从周一到周五,图书馆都会为0~18岁的未成年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饭。于是那段时间我们常常上午参加完活动之后,留下来吃一顿午饭再回家。午饭通常包括一份巧克力牛奶和一个水果,主食每天不一样,大致就是墨西哥饭,三明治,土豆、胡萝卜加鸡块这样典型的美式学校餐。陶陶第一次在外面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吃饭,很高兴地学着排队、领饭以及收拾餐盘。

有歌唱,有玩具玩,还有饭吃,陶陶不知不觉变成一个把“去图书馆”挂在嘴边的小孩,从一岁到两岁的这一年,图书馆就这样成为家以外最亲切的地方了。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他也就这样天然地习惯了绕着书架转啊转的生活。

过完了两岁生日,陶陶忽然变得“爱看书”起来,而且,他很自然地越来不爱故事机和投影机,更喜欢说:“妈妈,你给我讲。”现在他每天都会很自然地走到家里的书架前面,拿下一本书,说:“妈妈,我们讲这个故事吧。”

感谢吉娜老太太,教会了我小心翼翼地播种和呵护一颗爱读书的种子。作为一个童书工作者,我从来没有设想过陶陶一定要从事和书本有关的工作,也许他将来会是个篮球运动员,一个修车工或者一个歌手,谁知道呢。而我只是觉得,有一个热爱阅读的童年,会为成长多累积一点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希望,会在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都能有一床温暖的“安全毯子”和重新站起来、以箭为翅的力量。

这也是我们做童书和推广阅读的意义所在,不是吗。

作者简介:

陈静抒,有一个两岁的娃娃,现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全职带娃,兼职写童话、译童书和几个小专栏。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后记: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篇10

那就是我

一天,外婆给麻雀讲小鸟助人为乐的故事。把图画书里的小鸟改为麻雀了。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天快黑了,小白兔急得哭了起来。一只麻雀看见后,对小白兔说:“别哭了,我带你去找妈妈。”于是,麻雀前面飞着,小白兔跟着麻雀在后面跑,不一会,小白兔看见兔妈妈正在家门口,着急地喊:“小白兔!小白兔!”小白兔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笑了。兔妈妈对麻雀说:“谢谢!”

这时,我们的假麻雀指着图画书的小鸟说:“那是我。”一脸的兴奋。

从此,妈妈和外婆经常编些真麻雀的童话故事讲给假麻雀听,有勇敢的麻雀、爱学习的麻雀、诚实的麻雀、讲卫生的麻雀等等。每当这时,假麻雀就会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神情非常关注,小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天真无邪的眼睛亮亮的,好像很满意似的。也许,这时假麻雀一直在想“那就是我。”

慢慢地,我们把故事里的小鸟麻雀变成了人。什么孙悟空的师妹麻雀啦、《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伙伴麻雀啦。这时,故事里的麻雀就真正是假麻雀的化身了。当然啦,故事中的麻雀都是好孩子。如果哪个故事没有麻雀,假麻雀还不愿意呢。

点评:麻雀知道,有真麻雀的这些表现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爱的是她不只是要学习这些品德,而是想象自己就是真麻雀了。

学念儿歌

星期天,麻雀早上醒来赖在被窝里。外婆想:编几句顺口溜鼓动她起来。于是就说:“太阳公公起得早,麻雀向你问个好……”还没有说完,麻雀插嘴说:“不对,不对,我来编个儿歌。”

今天麻雀起得早,

我向鸟儿问个好,

太阳公公笑,

鸟儿早,太阳好,

宝宝从小懂礼貌。

外婆又说:“今天麻雀起得早,还在被窝躲猫猫。”

麻雀一听,“蹭”地从被子里蹦出来,正值大冬天冻得她直哆嗦,外婆赶紧给她穿上了衣服。

又是一个早晨,麻雀醒来后一个人玩,拿起枕头旁边一个蓝色的小狗玩具,对着小狗说:

“小狗,小狗,

光吃零食不吃饭,

肚里虫子来捣乱,

肚皮胀得像个鼓,

越挑食来越痛苦。”

外婆听到麻雀说的儿歌,非常惊讶,就悄悄对妈妈说:“这几天麻雀自己编的儿歌还真不错,不但字数工整,还押韵。”

妈妈笑道:“哪里是她自己编的,是儿歌书上的。不过也不全是,个别字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