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7:02

初三化学总结篇1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初三化学总结篇2

洪盟友

一学期以来,初三化学集备的三位老师能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就本学期化学备课组所开展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本学期一开始化学每周就排了四节课,而暑假期间也没有进行补课,而明年的中考又提前,故和以往相比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就显得相当紧张。如何解决教学任务与课时之间的矛盾?我们备课组统一认识:功夫要花在备课上,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采取集体主备,个人精备相结合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可以优势互补,统一认识。在集备时我们能做到三统一:即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防止教学过程中不分重点、甚至知识点漏讲等情况的发生。再譬如说哪些内容该补充,在何时补充等,都要在集体备课时明确,做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时,还要统一作业内容。学生手头的练习资料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期初集体备课时我们三位化学老师就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终确定以学校征定的练习册和《南安试卷》为必要的练习,其它相辅的练习形式,这样学生既减轻了课业负担,每天又有了有效练习。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人备课。要想上出一堂精彩且质量高的课,必须要有个人特有的东西。这就必须个人精备。我们备课形成的教案,不仅要为教学服务,还要为再教学服务.要真正做到为再教学服务,那就要经常写教学反思,在教案后写这节课的得失,改进方法等.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上进一步完善,共同提高。

除了集体备课外,我们组认真出好每一份复习提纲和单元练习。学生做完后,从做的情况再一次进行修改,为明年做好准备。

本学期共开设了3节公开课,分别是陈娜玲老师的《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洪盟友老师的《金属与金属矿物》、吴长志老师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本学期我们也积极进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研讨活动,如:盟友师前往慎中参加初三化学校标教研活动,娜玲师参加在平山中学举行的晋江市化学学会的教研活动及在进修学校进行的2012年中考质量分析会等。

本学期,我们也组建了初三化学竞赛培优活动小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并组织了学生参加2011年晋江市初中化学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高,有一位同学获得晋江三等奖。

初三化学总结篇3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

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应:2H2o2H2+o2

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

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应,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7、分解反应:有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8、水的合成:

㈠氢气燃烧:2H2+o22H2o(氢气具有可燃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②点燃氢气前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凡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接触,加热或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㈡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来源广;放热量多;无污染。

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在分)

①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有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有原子构成的物质

1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产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11、氢气的性质: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㈠、α粒子轰击金箔

1、现象: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少数改变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方向弹回。

2、原因:大多数α粒子通过原子内部空间的空隙,不改变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碰到原子核方向改变甚至方向弹回。

3、原子的结构

4、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海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5、原子中的数量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③电子的多少决定原子的体积,电子越多体积越大。

6、注意:①不同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②同种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所有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

④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㈡、原子中的电子

1、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离核较远,能量低里核较近。把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成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含义: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

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②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③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极不易失也不易得。

4、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如:So42-Co32-oH-nH4+no3-等)

5、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原子核不变,质子和中子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只是电子发生变化)

㈢、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千克)作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单位“1”通常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①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1”

③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⑤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成正比: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过程:溶质分子均匀的分散到溶液分子中间的过程。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气体、液态、固体。

3、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一般为液态。

4、溶液的基本性质(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性质都相同。

②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剂和溶质就不会分离。

均一、稳定的原因:分散到水中分子和离子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分散到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运动。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①固体、液态与气体之间形成溶液中一般把液体当作溶剂,固体和气体当作溶质。

②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当作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只要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总是溶剂。

③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

6、电离: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7、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油和洗洁精并没有形成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公式:溶质的质量=╳100%

3、注意问题:

①溶液的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质量。

②一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③注意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特别是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4、几个相应公式:

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初三化学总结篇4

                 蕲春县白河中学化学教研组  

 

    化学在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只有在初三的年段里有化学,是因为必须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打好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在三年级学习。而学习的初中化学内容都是为了给高中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因此,要想继续上高中学习,初中的化学必须学好,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化学教研组根据这么多年在教学一线的工作,我和杨老师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初中化学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在这里和大家探讨。

第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1、化学这门课已经给学生吊足了“胃口”学生都已经入学两年了,但是还没有接触过化学,对此学科会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就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新奇的新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学习化学会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化学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事物,等等,这样谈一堂课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化学这一新的学科所吸引,她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的。

2、上完第一课之后,接下来的第二课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失望,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事物,那就是演示实验。当你拿着各式各样的化学仪器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眼神都会变得亮起来,期待着会有一个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一堂课也会非常成功的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的。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是我们化学学科的一个法宝,在一年的学习中,先接触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在教室动手实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进化学实验室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学习走上正轨。

通过上面的方法学生的兴趣都有了,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的学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关键的记忆法。要学好化学,记忆很关键。初中化学内容多而散,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记忆: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应理解“参加”的含义是完全反应。“守恒”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再进一步理解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②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性质、操作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归纳为“氢——灯——灯——氢”。③规律记忆。化学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应注意总结规律、发现规律。如学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酸的通性;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

第四步:打好基础。

初中的化学就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抓基础就尤为重要。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前20号元素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如果不会的话,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就越来越少了,慢慢的变成差生。为了防止这样的学生出现,我们利用考试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每天的课前5分钟都是考试的时间,在前一天告诉学生要考的内容,考完一定要及时反馈,一般我们都在当天就反馈,通过每天的这次小考,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了如指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绝不赶进度,直到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进行后面的学习。这样后进生的产生就减少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进度总是很慢的,到最后的总复习的时间就很紧。所以,现在我们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上学期应用。

第五步:及时总结和反馈。我们教研组在教学中非常的注重及时的总结和反馈。总结分为课堂小结,作业总结,考试总结,实验总结,单元总结等,每一项总结都是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将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讨论后,再共同拿出一个共同的方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适当改动和添加。比如,单元总结,我们化学课本中共有12个单元,这每一个单元的总结形式都不同,比如第一单元我们就以道实验室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总结,如果实验操作规范就一堂课通过,如果存在问题回到教室再强调相关问题,使学生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改进;再比如第六单元的总结,这是一个大单元,内容多且杂,学生每次都会在这里出问题,所以,这个单元的总结我们就会分两步,第一用知识脉络图给学生展示出来,再将各物质间的关系逐一讲解,学生边记边听,将所记内容当做书签放在第六单元的卷首,以后会一目了然。最后再强调一点,第六单元与三有关。第二用化学方程式总结第六单元,将所有的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组合用箭头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总结学生的知识会掌握的很扎实。所以,总结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初三化学总结篇5

【关键词】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效率;途径

初三是学生冲刺中考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是中考的重要测试科目之一,所占分值比较大。因此,如何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的效率逐渐成为众多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的教学,避免笼统式的教学,这样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遗漏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一、将初中数学知识系统化

初中数学知识在各个学期的学习中,都是比较分散点。而将所有数学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清重难点。所谓系统化,就是围绕某个中心知识点,进行扩展,并逐渐将更加详细的数学知识添补进去,从而形成脉络清晰、逻辑分明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复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如教师如果围绕无理数这个中心知识点,扩展知识。那么教师在复习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构建一个大体的网络知识图。将与其有关的数学知识点,概括进去。如不能完全开方的数、有特定结构、特定意义的数等等,这样完整将所有知识概括出来,就会很容易的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并且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顺着知识脉络联想到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更重要的是,知识网络图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查漏补缺,将一些自己平常疏忽掉的知识点,重新重视起来,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二、充分把握中考命题规律

总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中考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大体是比较规律的。哪些知识适合选择题,哪些知识适合填空题,哪些知识适合计算题,这些教师都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只有这样,教师在开展总复习时,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在翻阅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之后,会发现之数学试卷的考点大体是固定的,虽然题目形式不同的,但其核心考点是比较有规律的。如对于实数、实数的倒数和相反数、根、科学记数法等等一些知识点的概念、算法基本都是以填空和选择为主。而代数式元素、圆及其它图形、二次函数这些主要是出现在解答题中。通过掌握基本的中考出题规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专项训练,或者是专题讲解,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当教师开展几何图形讲解之时,就可以总结出各种计算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很快解答出来。总之,中考的命题规律是教师开展数学总复习的主要指导方向,既能让教师抓住重难点,又能让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把握住数学知识的变化规律

数学虽然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大,但是同时,数学又是一门规律性比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习技巧。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总复习时,应该充分挖掘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并让学生掌握这些数据规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能够根据某个知识点,找寻规律的解题方法。如对于函数来说,其知识相关性可以表示为生活变量―函数定义―抽象函数―函数模型―函数图像―图像性质―知识应用。这样教师在讲解有关函数知识点,以及函数解题思路时,就可以针对上述方面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学生在遇到有关其中某个知识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教师曾经讲到的一系列有关函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过有关不等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后,在遇到相似的题型,就应该懂得利用之前的数学思想,解题思路,展开思维,发现解题方法。总之,学会举一反三,掌握数学知识变化规律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最佳途径。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思想包括对应、数形结合、分类、类比等。数学思想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并且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如对应思想主要应用在代数式求值得问题当中。实践证明: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所决定的,字母的不同取值可得不同的计算结果。另外,有序实数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也是对应关系,教师在讲解这类题型时,能够注意培养学生的函数概念和创造性思路。又如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数学计算题的重要方法。在近几年的数学考试卷中,分值比较大的解答题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为主,而这两个重要知识点又离不开图形。所以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将量与形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一系列数学难题的发散思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实用性强且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总复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总之,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达到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并教会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初三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龚程颖.探讨如何提高初三数学总复习课堂效率[J].学理论,2014.15:243-244

初三化学总结篇6

【摘要】初中化学是中考重要的科目之一,是从初三开始学起的,由于到中考时化学学习时间较短,所以学习任务重。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堂中,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学生从容地应对中考。本文就从初三化学备考实践出发,提出几点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

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是学生巩固复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中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每一个初三教师重要的研究对象。基于此,研究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研究中考说明,做好知识点的总结,从化学考试热点、难点、重点出发,提升备考复习课效率,提高学生化学应考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初三教学以及备考复习的关键,也是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的有效途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使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教材、课堂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备考复习的效率。教师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堂上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技巧性的语言、情景等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设计预测性问题,模拟情景以便诱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根据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合理把握化学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中考命题方向,是初三化学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也是初三最权威的复习信息。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过程中,将考试说明作为主要依据,并进行合理的取舍,对于提升化学复习课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考试说明的研究,能够使教师把握化学备考复习的重点以及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该与往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行大胆取舍。另外,考试说明中往往有考试例题,这些例题既可以当做学生的强化练习题,也能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通过考试说明可以发现,中考化学往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科技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留意身边化学现象的好习惯。

3.做好化学知识点的有效总结

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工作,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化学构架,进行系统化的备考复习。

在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如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区分,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如通过“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对比,可以清楚的对两者的概念进行掌握。对于两者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从其宏观组成、微观构成、性质、组成成分进行的。在宏观组成方面,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在微观构成方面,化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但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在其性质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性质,但是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成分都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在组成成分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组成,但混合物组成却不确定。常见的化合物有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等,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碘酒、海水等。其中多种化合物可以组成混合物。

在进行对比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1)进行概念对比,要从其

关键词出发,并适当的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中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2)同时还应该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其联系也是辨别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4.从化学重点、热点、难点出发,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难点、热点是化学复习课堂重要的“三点”,在平时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讲究“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考知识点漏讲,但这种复习方式缺乏重点,所以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后,初三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三点”意识,明确复习教学的重点、中考化学的热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但是突出重点并不代表非重点知识不重要,在初三化学复习备考阶段,也需要兼顾基础知识点,只有这样,复习课效率才会提升,学生才能在更加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中接受并掌握化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课前预习、课后反思也是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的重点。课前预习主要指的是课前做一些针对性的习题,并归纳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反思,反思本节课重点知识,并总结不懂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反思,反思自己教学方式、本节课效率等,也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一个小测试,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了解。

5.总结

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初三是学生应对中考的关键时期,在初三下学期,大部分课程会进入备考复习阶段,对于化学课程来说,由于其学习周期短、任务重,所以必须重视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整体的应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明英.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几点做法[J].教育教学.2012,25(7):104-105

[2]钟晓.浅谈怎样提高初三化学复习效率[J].初中化学.2012,27(4):241-242

[3]狄荣敏.强化学生主体提高英语复习效率[J].思路方法.2013,23(3):158-159

初三化学总结篇7

日前,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是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要求,经过两年多研究论证,在广泛听取各方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制定的。

此次中考改革以坚持公平性、提高科学性为价值导向。

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强调深化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互动推进,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联动发展;

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健全程序规范、结果公正、保障有力的考试招生管理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实行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统一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由630分调整为750分,计分科目、考试形式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是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并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依据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主要考查内容。

三是优化招生录取办法,整合普通高中现有五种(自荐生、推荐生、零志愿、名额分配、1-15志愿)招生录取方式,调整为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类;继续优化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推进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试点,逐步探索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实行招生计划不分区、全市投档录取的办法。

为确保本次中考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具体改革措施将分步实施。

其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从2017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改革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同时,本市还将在年内陆续出台有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标准化考场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文件。

1这次上海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背景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制定的。

此次中考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考查,注重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共同基础,防止初中学生过度偏科;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特长的培育,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经历,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二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增强高中阶段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促进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三是促进公平,加强监督。健全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机制,完善招生规则程序,加强信息公开,切实保障考试招生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为学生创造平等机会,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统筹规划,系统改革。加强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中学考试评价改革与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招生制度改革以及高考综合改革,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

2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此次中考改革以“一依据、一结合”(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共有3项主要任务:

第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科目覆盖初中基础型课程的所有科目,所有初中在籍学生均需参加考试,考试成绩用于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

第二是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在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中的运用;

第三是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进一步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

3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适用对象不同,具体是怎样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从2017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即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读的初中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届学生不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即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读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从这届学生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全面实施。

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读的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不受本次改革影响,基本按照原有考试和招生录取总体要求实行。

4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各科目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是怎样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社会、体育与健身、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劳动技术共15门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说测试)、物理、化学5门科目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考试、统一评卷,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科目2门科目采用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统一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考试、统一评卷,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和社会5门科目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各区在统一时间组织开卷考试和评卷,考试结果以等第形式呈现。

体育与健身科目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艺术和劳动技术2门科目考试,由学校根据本市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考试结果以等第形式呈现。

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说测试)满分各150分;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和历史满分各60分,分别由日常考核30分和统一开卷考试30分组成;

体育与健身满分30分,包括日常考核15分、统一测试15分;

综合测试满分150分,由物理试题70分、化学试题50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15分、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15分组成。跨学科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学生可参加两次,选择其中较好的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在哪些方面有比较大的变化?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进一步强化对初中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外语科目增设听说测试,强化对初中学生外语听说应用能力的考核。

二是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引导初中学校积极落实物理和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要求。

三是设置跨学科案例分析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在探索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起步阶段,案例内容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

6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记录,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7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应用于哪些方面?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市教委将在《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基础上,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同时,要求高中阶段学校在使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时候,必须提前公布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8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在本次改革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此次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将会发生两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五种变三种”,即:调整原有五种(自荐生、推荐生、零志愿、本区名额分配、1-15志愿)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实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类似于1-15志愿)”三种招生办法。

自主招生学校包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不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按照学校自主招生面试预录取、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达到分数线为依据进行招录。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适用于全体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由招生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投档,招生学校结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组织综合考查(满分50分),最终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校综合考查成绩和政策加分总分进行录取。

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办法不变,依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投档录取。

三种招生办法适用的高中学校类型和招生录取依据见下表:

上海中考改革解读:英语增加听说测试

9为什么要推行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办法?

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办法是本市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新办法。这种招生办法仅在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行,在招生计划安排的时候采用名额分配的方式,而在招生录取时采用综合评价录取的方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提出的“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至65%的招生计划采用名额分配的方式下达,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并明确这种招生计划其中的70%将分配给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并逐步扩大这一比例,以此促进本市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采用综合评价录取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提出的“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等要求。高中学校采用这种招生办法招生时,不仅仅只是看考生的计分科目总成绩,而是要结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综合考查后,按照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和学校综合考查成绩的总分进行录取。其中,综合考查由高中学校自行组织,但不能对学生进行学科类纸笔考试,而是由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考查的内容不超出初中课程标准的规定。这种综合评价录取的办法有利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提出的“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要求的落实,引导初中学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为了保障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程序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各有关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方案及计划,须报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向社会公布,考生综合考查成绩以及最终录取考生名单均实行公示制度。

10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办法是如何操作的?

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时,先由招生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满分750分)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投档,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综合考查(满分50分)。将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和综合考查成绩求和得到总分。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名额分配到区的计划,以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

以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为例,a高中有3个招生计划分配到B初中,按1:2投档的原则,B初中填报过a高中志愿且排名前六的考生均被投档,参加a高中自行组织的综合考查。

假设小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710分(无政策加分),在B初中排名第五,即入围a高中的综合考查。如果小明在综合考查环节得分45分,那么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总分即710+45=755分。假设755分在B初中的6名学生中排名第三,那么小明就被a高中录取了,而总分排名第四到第六的考生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11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中职校招生办法有什么变化?

中职校招生将分为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录取两种招生办法。

中职校自主招生包括中本教育贯通培养(简称“中本贯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简称“中高职贯通”),以及航空服务类、艺术类和自荐生招生。市教委将继续推进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试点,并逐步扩大这两类贯通培养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报考中本贯通的考生成绩需达到公办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方可被录取,报考中高职贯通的考生成绩需达到全市统一控制分数线方可被录取。继续探索中职校航空服务类、艺术类专业和自荐生招生,鼓励初中毕业生自主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报考上述专业的考生,如有面试或专业考试要求,需在取得资格后方可在网上填报志愿。

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的办法不变,即根据考生志愿、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投档录取。今后将逐步探索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实行招生计划不分区、全市投档录取的办法,以进一步满足学生需求,扩大学生对中职校的选择空间,引导各中职校准确定位,坚持特色发展,全面提升中职校内涵发展水平。

12如何加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监督检查,是上海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公示。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办法等信息公开制度。高中自主招生预录取结果实行市和学校公示制度;严格规范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工作,综合考查成绩和录取结果均需实行公示制度。

二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严查严处诚信失范行为。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共同维护考试招生秩序,保证公平公正。

13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各科目考试时间的大致安排是怎样的?

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初中阶段进行,在相应基础型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以保障初中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初中的课程计划,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中,除历史是在八年级(即初二)结束的,其他计分科目考试都在九年级(即初三)第二学期,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将在后续公布的《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予以明确。

以目前在读的六年级学生为例,根据目前本市初中课程计划安排,学生参加计分科目的有关考试初步安排如下:

上海中考改革解读:英语增加听说测试

上述为初定时间,最终以市教委公布的《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确定的考试时间为准。

14本市中考改革还准备出台哪些配套政策?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教委在研制此次中考改革文件的同时,就已经着手规划并启动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标准化考场建设等相关配套文件的研制工作,有关文件预计在年内陆续出台。

15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将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聚焦初中教师的内涵能力提升,建立初中教师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教师专项培训制度,针对初中全员教师加强中考改革政策的培训。

二是加强教师学科教学理念、能力、素养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市、区、校精准需求和问题,推送培训内容。

三是在各类校长培训活动中,增加中考改革的培训内容。

初三化学总结篇8

关键词:教材差异复习衔接学法指导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1.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1.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1.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2.1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9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2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3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学习老习惯,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初三化学总结篇9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的标准下,数学化思想已经成为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课题。在数学学科中,数学化思想不仅是学科的精髓,还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对数学化思想进行总结和渗透,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学化思想的含义及存在的价值,并对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实际运用体会对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数学化思想;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55-01

由于数学思想的形成是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过程发展的,而初中数学教育成果的好坏与数学思想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通过数学学习的过程有目的结合、渗透、归纳、提炼、强化数学知识,为日后数学思想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数学化思想的含义及价值

数学化思想主要是将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进行反映,并通过人们的思维活动,对理论知识和数学事实概括后所得到的本质结果认识,而数学方法就是对数学化思想的实施。由于数学化思想中能从数学知识中得到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通过数形转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化思想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每个学科数学化思想的抽象水平增加,数学本身理论与思想的一体和统一化,因此,数学化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与需求,同时也是目前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许多数学学者说过:数学教育不仅仅使现代的数学教学,而是要将数学教育建立在数学化思想上实现的语言和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思想

2.1数形结合和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图形对相应的数学式子做出的反映,这种思想方式能够在数学教学中,使某些抽象的数学特征结合图形直观和生动的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不仅解法方便,还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3-x﹤2x+6时,得x﹥-1,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式,利用数轴将不等式中的解集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形象看到不等式的解有多种。

而转换、化归思想主要是通过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采用类比和观察等方式将未解决的问题,变化成为已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思想方式。例如: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数的立体图形都是可以转换成平面图形来进行问题的解决、无理方程转换成有理方程、二元方程转换成一元方程等等。这些转换的过程,不仅从主观上获得问题的解,还从客观上渗透了转换、化归思想。

2.2分类讨论和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分类对对象进行讨论,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漏解或错解,使学生在思维上更就有逻辑和严谨性。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认识章节时,对角、点和直线位置关系,以及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等进行分类。又如,已知平面上有a、b、c三点或a、b、c、d四点,通过每两点画直线多少条?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思想对平面上的三点或四点进行分类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1}三点或四点共线的情况下,可以画一条;{2}三点或四不共线的情况下,分别可以画三条或六条。

而方程思想也就是建模思想,是将问题通过方程求出未知量的一种思想解题方式。在授课的时候通过图表或线段图等引导学生对题意的分析,找到已知或未知量间的关系,并列入方程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求解图形角的度数时,已知三角形aBC,∠a=∠C,e在aB上,D在ae上,BD=Be,∠CBD=60°,求∠aDe。通过方程解:设∠aDe=x,∠a=∠C=y,BD=Be,得∠BeD=∠BDe=x+y,∠aDB=∠BDe+∠aDe=2x+y,∠aDB是三角形BDC的外角,∠aDB=∠C+∠CBD=y+60°,得方程:2x+y=y+60°,x=60°。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运用

首先,将数学化思想融入到知识。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思想受到限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化思想,重视数学概念和公式,以及定理等举证过程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开展数学化思想运用。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章节时,通过形数结合的思想方式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加深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并进行两根解集的归纳。

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学化思想的方式。通过揭露数学化思维过程,有效地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和大胆猜想,暴露出学生思考的思维,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

再次,通过解决问题,对数学化思想的加强。由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题,但是在课外进行作业时,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全面的进行知识的展示,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从自主中掌握和领悟数学化思想。

最后,进行数学化思想的总结。将数学化思想融入初中教学计划和目的中,通过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思想的提炼,重点突出在章节学习和课前课后的复习中。一般可以分为对思想内容与规律的总结和明确思想方式和知识结合的总结。例如: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x-16)2+(x-16)-2=0时,我们发现该方程还可以采取换元的方式进行求解。不同的数学知识所表现的数学化思想方式也不同,而同一数学化思想又在不同的知识点中分布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课堂章节总结或复习,以及某个数学知识概念和定理、公式都可能归化出数学化思想。

总而言之,作为数学精髓的数学化思想,它粘合着知识与思想的构建。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其教学的价值是无法估计衡量的。由于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人才的良好方法和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思想要比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沈平华;浅析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2期

[2]宜阳县高村乡第一中学数学专业周玉红;数学课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n];学知报;2011年

初三化学总结篇10

关键词粤东农村地区学业不良生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在粤东农村地区参加支教活动三年的数学老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地区的初中数学学业不良情况严重,故就所执教的粤东农村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其成因,为进行转化对策探究提供参考。

一、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粤东地区四个市中随机选取汕尾、揭阳两市,两市共有五个县,再从中各选取三个县的三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所调查的三间农村初中学校,包括汕尾市陆河县新某中学、揭阳市揭西县京某园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沙某中学,都是普通初级中学,面向农村乡镇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至两千五百人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上述三所学校的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封闭型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章建跃、刘先进、叶立军等关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研究时所用问卷,明确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正常生在基本家庭情况,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有何异同,并对调查目的进行逐级分解,二级指标为学生基本资料、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外部因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六个指标,再接着对六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30个题项,由此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通过问卷预测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34,表明此量表信度颇佳。

将所抽样的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计分法输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包括两类分组,一为对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二为初一和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两种分组各自所得的两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且样本数n30,可看作满足正态分布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资料分析。

在对封闭型调查问卷中学生基本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数学学业不良生中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67.6%,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占59.2%,小学及文盲占23%。而非数学学业不良生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则为52.5%,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占52.3%,小学及文盲占18.3%。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相比,父母在外务工比例高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也就使得其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缺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缺少对孩子学业的期望与支持。据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教养方式也是以粗暴型、放任型及娇惯型为主。这也与日本北尾伦彦的关于放任型家庭多的地方不良学生发生率高的结论相符。

在农村父母的教育期待中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父母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期待十分低,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及当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所致。这种低期待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业成绩。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认识。

封闭型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的,分为五个部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可能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造成数学学业不良主要影响因素。

1、非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数学喜欢程度、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对数学作用的认知及课堂的参与积极度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以上四个方面,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的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学生坚持度更高,课堂参与更积极。数学学业不良生表现为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同时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对于思维锻炼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降低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最新的研究中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作用场,对智力活动的范围、强弱、持续性产生影响。在杜玉祥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占总人数的57%。笔者在自身的执教经历中,和与多数数学教师的交流中也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

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在问卷中关于外部因素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其中一些具体因素的感受,包括教材适用性、对教师的喜爱、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考试压力这五个内容。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对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方面差异都极为显著,这说明正常生对于现在新课标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这一方面表现为接受度不高,理解有限,且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方面比较吃力。而且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跟上教师进度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所学数学课程难度与知识点数量的增加,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使得学业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上,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表现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受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在考试压力与父母、教师的期望上,两者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这与粤东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待不高相符,因而由于考试压力而导致的考试焦虑也是表现为一般水平。而初一与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父母、教师期望上表现极为显著,这与其年龄特征有关,父母及教师的期望更能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3、知识结构。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往往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先前所学知识存在漏洞,定然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故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础知识、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数学思想与规律掌握情况、知识的联系应用情况,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这方面的异同。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在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四个方面都表现极显著。数学学习不良生比起正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能自如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对于数学思想及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故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实现问题的转化就更加不可能了。而且由初一与初三的学业不良生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难度与容量的增加,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运用度会进一步降低。

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粤东农村地区学生的小学升初中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有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的知识量少,难度较低,教学进度也慢,学习主要采取重复讲练法。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量大增,难度也逐年提高,学习更需要主动性,且需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映普遍事实的规律,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很多,节奏紧凑,对于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讲练。同时数学学业不良生自身对于数学概念、性质、数学思想及规律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把握住本质,更多处在机械记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能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了。

4、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完善的智能结构为保证,现阶段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智能结构的研究一般是从其认知能力特征着手的。故在调查中笔者通过11个问题来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情况,这些问题包括代数几何难易辨析、一题多解的方法比较、证明题计算题喜欢程度、弄清题意的能力、利用画图解题、表征能力差异、知识迁移、计算速度、题目验证、知识总结归纳、追究错题原因习惯。从分析数据可得,除了对代数几何难易程度认识无差异外,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其他几个方面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生,这些都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认知水平偏低,其符号化表征能力弱,缺乏范畴化认知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弱,问题解决能力差。

同时,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表征能力、知识迁移、知识总结归纳方面都比初一数学学业不良生差,这可能与随着年级增加数学学习的的难度、知识内容量随之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也随之增加有关。

5、元认知水平。

本调查主要从数学学习的监控方面、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数学学习的能力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可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成功体验、回顾与反思、数学能力评价、讲解后明白五个方面都比正常生得分少,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数学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中成功体验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评价偏低,在学习策略上更无制定学习计划、回顾反思的行动、对于所学知识在解题中不能运用策略对其进行运用。这与格瑞尼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解题时生成策略数量、整合策略的使用方面明显差于非学业不良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方面日益减少,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则表现不显著,与一般情况下元认知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相符。说明大多数数学学业不良生可能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与内容的增加,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对自身数学能力评价越来越低,故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对于数学学习采取一直消极应当措施。总体来说,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元认知上呈现低水平状态。

三、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分析

经过对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情况的了解,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归结如下:

1、粤东农村地区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当地经商文化及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低下;

2、粤东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十分高,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生活上缺失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缺失父母的指导与监督,亲情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

3、粤东农村地区人口失衡严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多为大班制教学;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分班制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日益严重;

4、粤东农村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偏低,元认知水平低下。

(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应用系)

参考文献:

[1]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