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7:35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1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这是“中国梦”的第一要义。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2013年3月,市委书记XXX在YY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讲话中提出了建设“美丽河东,大美YY”的宏伟目标,旨在营造500万河东儿女的“YY梦”。建设美丽河东,展示的是1.4万平方公里河东大地的经济繁荣之美、政治安定之美、文化自强之美、社会和谐之美、生态文明之美;建设大美YY,彰显的是中心城市现代生态宜居文化的鲜明特色,体现的是开放包容大气之美、文明诚信大爱之美、心想事成大运之美。

YY市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创建美丽河东、大美YY是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市民要时刻关注城市建设,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建设美丽YY的活动,争做文明言行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作为一名tt人,我们也应有自己的梦想。那么,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哪?结合当代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中国梦”及“YY梦”的时代特征,我认为咱们tt人的梦想应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调查服务水平大提升的“能力特征”。作为tt人向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调查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调查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也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能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看我们有没有“金刚钻”,有了“金刚钻”,也就具有了较强服务水平的“能力”;再以百倍的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就能在领导和公众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生存空间自然就大;反之亦然。这就要求必须全面提高tt人的能力,要求每个tt人都要经常深入学习各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超越自我,为自己充电,经常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始终具备最大的“能力”。

二是愉快工作轻松调查的“愉快特征”。愉快的工作和带着情绪工作的效率是截然不同的。“让我干”是被动的,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效率不高;“我要干”是主动的,如果能在工作中再找出乐趣,那工作效率一定会很高。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愉快特征”,就要求我们热爱tt事业,喜欢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一颗平常心。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工作中,只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tt调查工作,就一定会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新天地。

三是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的“文明特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所以建设一支和谐文明高素质的调查队伍符合中国梦“文明特征”的要求。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2

【关键词】《了不起a的盖茨比》;美国梦;追求;幻灭

引言

美国梦是文学中一个不老的话题,简单概括就是每个人的生活应该富足美满,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不在乎出身与社会地位如何。美国梦始于欧洲清教徒乘坐五月花来到北美新大陆时期寻求平等与民主,18世纪末大量移民在西进大淘金中一夜暴富,内战时期大批商人白手起家,建立的许多企业至今都是美国的大型公司,如爱迪生根据自己的发明建立通用电气公司,这时的美国梦吸引着大量的人移民美国,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财富。如此多的正能量促使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美国梦也激励了一代一代的美国人,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

菲茨吉拉德是二十年代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描述那个年代是“奇迹的年代,艺术的年代,过剩的年代,也是讽刺的年代”以及“所有的神已死,所有的战争打响,人类所有的信仰崩塌”。没有信仰的人类失去了安全感,没有了幸福,只剩绝望抑郁,也就出现了奢侈享受,挥霍放荡的生活观。在这个叫嚣的20年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已超越了精神的追求,如此环境下的美国梦还如昔日吗?

菲茨吉拉德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猛烈地攻击了当时的美国梦。主人公盖茨比通过非法交易从穷小子变成了富有的名人,为挽回失去的爱人黛茜,每晚都举办奢华的舞会以吸引她的到来。黛茜和她的丈夫的到来并没给盖茨比带来喜悦,在看到旧爱不再是心中所爱后感到了梦想的幻灭。黛茜杀死了丈夫的情人,诬陷盖茨比,最后盖茨比被杀,他的爱人也和别人远走高飞。

故事中菲茨吉拉德运用了大量的象征物突出主题,如行为,人物和物件。小说中主要有三个物件可以很好的象征故事中从追求到幻灭的美国梦进程。

一、布坎农码头的绿灯―美国梦的追求

布坎农码头的绿光是重要的一个象征,与盖茨比的命运紧密相连。盖茨比刚出场是出现“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这盏绿灯又小又远却吸引着盖茨比,他看着它就如在圣坛祈祷,之后它也成为黛茜的象征,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盖茨比心中的希望与浪漫,这也是盖茨比美国梦的主要部分。这盏绿灯指引他从贫穷到富有,最后到死亡。在第五章盖茨比与黛茜约会时他道出了绿灯的意义“黛茜蓦然伸过胳臂去挽着他的胳臂,但他似乎沉浸在他方才所说的话里。可能他突然想到那盏灯的巨大意义现在永远消失了。和那把他跟黛茜分开的遥远距离相比较,那盏灯曾经似乎离她很近,几乎碰得着她。”如今黛茜在他身边,他盖茨比的梦似乎已经成真,他即将获得幸福。但是,在盖茨比死后,绿灯第三次出现“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当第一批移民到达新大陆时,美国梦激励人们追求成功和财富。但在菲茨吉拉德的时代,它已被金钱崇拜和享受主义摧毁。盖茨比一直追求的梦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破灭的,因为他崇拜的是金钱,他挥霍金钱举办舞会的时候,他的美国梦已经被腐蚀了。但尽管如此,盖茨比被美国梦的绿灯激励着,一直追求着前进,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二、舞会―美国梦的虚幻

小说中用了大量辞藻描绘舞会:奢华的别墅和轿车,情侣的争吵,陷进水沟的车,满脸困惑的人群等等,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情形也象征了虚幻的美国梦,这些嘈杂的景象也暗喻了精神的扭曲与破碎。参加盖茨比舞会的“人们并不是邀请来的――他们是自己来的。”他们甚至不知道主人的名字,显然他们到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享受奢侈生活,炫耀身份,追求名利。如此这个舞会实质上成了上层社会贪婪金钱的象征。盖茨比靠非法走私从穷小子变成新贵,举办舞会仅仅是为了赢回旧爱,过上幸福生活,但他的追求带来的是幻觉与悲伤,甚至死亡,“一股突然的空虚此刻好像从那些窗户和巨大的门里流出来,使主人的形象处于完全的孤立之中,他这时站在阳台上,举起一只手做出正式的告别姿势。”人去屋空,盖茨比感到更多空虚和迷惘,他做出的告别手势更加凸显了美国梦的虚幻。

三、灰烬山谷―美国梦的幻灭

物质挥霍和感官享受导致了菲茨吉拉德那个时代道德的沦陷和精神荒漠。小说中的灰烬山谷象征着战后一代人精神的毁灭,盖茨比追寻的梦注定无法实现。“这是一个灰烬的山谷――一个离奇古怪的农场,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生长,长成小山小丘和奇形怪状的园子。在这里灰烬堆成房屋、烟囱和炊烟的形式,最后,经过超绝的努力,堆成一个个灰蒙蒙的人,隐隐约约地在走动,而且已经在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化为灰烬了”。这个山谷实际上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就像艾略特的荒原一样象征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当工业社会的物质财富过度产生,精神财富也随之荒芜。故事中的汤姆一边表示爱黛茜却还有个情人,表现了上层社会人士精神的空虚;盖茨比走私赚钱同时花钱如流水;黛茜没有理想和道德,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美国梦―贪婪,自私和残忍;故事中的人与人之间也是漠不关心;那些客人没有邀请就参加舞会,但盖茨比死后这些人却一个都没有参加葬礼。在那个工业社会下,人们的思想已经被金钱和物质腐蚀,曾经的好小伙儿盖茨比在追求美国梦的道路上也渐渐被毁灭,就如“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化为灰烬”。

结论

盖茨比的美国梦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金钱梦,他从穷小子,通过非法走私变富,花钱举办舞会吸引旧爱,但即使他富有了也被他人嘲笑,爱人也没有回来,金钱梦破碎了。二是他的爱情梦,黛茜因为盖茨比离开而努力奋斗,希望黛茜回心转意并嫁给他,但黛茜只是因为汤姆有了情人还有盖茨比的钱才和他在一起,当她知道盖茨比非法走私活动时就动摇了,黛茜杀死人后与汤姆图谋栽赃给盖茨比时,盖茨比的爱情梦也无情破碎了。

盖茨比的美国梦碎了,但他是了不起的,因为他在一个道德沦丧的物质世界坚持自己的梦想,他值得尊敬。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F.Scott.2008.GreatGatsby[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张伯香,龙江.英美经典小说赏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冬梅.“美国梦”的追寻和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象征艺术手法浅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97-99.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3

作者简介:李小梅(1989.01-),女,汉族,籍贯湖南,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在读,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成为揭露美国历史“爵士乐时代”的寓言书。本文主要从色彩象征、人物形象象征、天气地域象征三个大的方面入手,深刻披露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与冲突,导致“美国梦”破灭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色彩象征;人物形象象征;地域天气象征;美国梦

一、简介象征手法与作品主题

亚瑟・西蒙斯认为象征是“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①南帆在《小说的象征模式》说:“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②象征往往具有双重含义,以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情绪或特定感情。象征的意义在于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具体与抽象是一对矛盾,而象征成功地调和了矛盾,用丰富多彩的具象传递抽象的理念。韦勒克・沃伦在《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中指出,“一个意象或隐喻反复并持续出现,就成为象征,继而成为整部作品象征体系的一部分。”③《了不起的盖茨比》运用象征手法娴熟,颜色、地域、气候无一不用象征,升华了作品主题。

小说通过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展示他追求“美国梦”中体验“梦想”―“追逐”―“破灭”的全过程。刻画了当时“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并赋予深刻的社会涵义。作品中人物疯狂追逐物质利益,以此掩盖他们内心的空虚与迷惘。全书人物塑造及语言行为无不通过象征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完全出于主旨的需求而产生,而不仅是作为抽象的表意手法存在。

二、象征具体表现

(一)色彩象征

白色是刻画黛茜最为典型的象征颜色,白色象征纯洁、恐怖、邪恶和虚无。白色真实而形象地昭示黛西的个性特征――美丽、空虚、冷酷、自私。黛茜生活空虚,她的一切都寄托在苍白的空洞与单调之中――尤其是对金钱的崇拜,“白色宫殿”“黄金女郎”都是象征着金钱财富。黛西未嫁前依附在家族根基上,出嫁后靠在汤姆万贯家财上。这也影射资产阶级上层寄居在祖辈囤聚的巨额财富上,碌碌无为,却高踞在社会最顶层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白色是黛茜穿着最多的一种颜色,用白色代表黛茜对金钱的追逐,金钱是她唯一的目标。白裙飘飘也只是她用来吸引金钱的道具,把黛茜的本质揭露得十分透彻。黛茜的名字“Daisy”是一种花蕊为黄色,花瓣白色的花,这正好与“白色宫殿”“黄金女郎”不谋而合。这不是巧合,而是将黛茜象征为只为财富为生的形象,揭露出她只为财富而奴颜婢膝的丑恶嘴脸。抨击了时代只为财富而疯狂,物质利益而奔波,汲汲于求的现象,揭露了精神世界极度贫乏空虚的社会实况。

灰谷牌子上艾克尔伯格医生的黄色眼镜描述得很具讽刺意味。蓝眼睛象征着忧郁与平静,蓝色眼睛望着灰谷生存的男男女女,在作品中充当上帝的角色,上帝的眼睛。威尔逊知道他妻子的背叛时,威尔逊正看着广告牌tJ艾克尔伯格的眼睛。这象征着上帝能辨别是非,判断善恶。但戴上黄色眼镜,即便上帝的眼睛也被金钱所干扰,整个浮躁的社会都笼罩在金钱之下,道德尊严底线都黯淡无光。这也象征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人们失去了传统的信念,不再笃信上帝,而迷失自己的社会状态。

另外,许多服饰被描写成黄色。宴会上姑娘的裙子,盖茨的领带,梅特尔的衣服,都是黄色的。姑娘黄色裙子便暗示她们对金钱的追逐。梅特尔约会的衣裳也是黄色的,更是拜金主义的象征。盖茨比与黛茜会面时都是打着黄色领带,以为财富可以让他赢回黛茜的爱情。还有盖茨比的车是浅黄色的,正是这辆代表盖茨比身份地位的跑车,它象征盖茨比的巨额财富,也是这辆车把盖茨比推向了深渊。

这都是“爵士乐时代”的缩影,疯狂的物质追求,为财富而生存,也为财富而死亡。

(二)人物形象的象征

盖茨比是悲剧色彩的人物,他身上具有西方世界里浮士德的理想精神,有堂吉诃德式不得社会规则与时代准则而显得虚华的悲哀情结。盖茨比是精神理想的化身,是美国梦的象征。他经历了“梦想”―“追求”―“破灭”的循环过程。

最初的美国梦是什么?人们相信在美洲大陆上,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机会均等,劳动致富,只要通过艰苦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盖茨比从一穷二白到巨富大亨,他渐渐抛却早年守则,遗弃了美国梦的精神内核,蒸发了其应有的文化内涵与道德底线。美国梦蜕变成了对财富不择手段的追求,并且把对财富的获得当做理想的实现。盖茨比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盖茨比从来没有弄清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残忍、寄生、的真实面貌,更不了解黛茜毫无真情,冷酷,愚昧却空有美丽外壳的本质,并且把黛茜看做淑女。而这所谓的“淑女”不过是她背后财富支撑起来的虚无的形象,而盖茨比却顶礼膜拜。而盖茨比可贵之处也就在于他拥有真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的可贵品质却阻碍他真正融入上层社会,不为其承认。深刻表现“美国梦”华而不实,博大虚饰的悲剧。

(三)天气、地域环境的象征

天气是情节跌宕起伏的象征。作品利用天气的变化,一步步推进人物命运与情节的发展。盖茨比首次见到汤姆是在赤日炎炎的中午,意味着暴烈,沉闷,紧张的气氛拉开了盖茨比与汤姆矛盾的序幕,暗示两人矛盾的大爆发。茨比与黛茜别后相见的天气是大暴雨。按时盖茨比的安稳生活将会面临倾盆大雨。盖黛相遇,平静生活就卷进了风暴中心,矛盾一级一级深化。汤姆夫妇参加了盖茨比的宴会,汤姆与盖茨比的矛盾由暗转明。这些天气象征一步步深化。

至于地域特征,汤姆,尼克,盖茨比都来自中西部。东部被认为是财富的生发地,梦想的实现地。而盖茨出生低微,但在东部捞到了巨大的财富,以实现他的美国梦。揭示了上层阶级嫉妒虚伪,毫无道德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西部代表朴素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的回归;而东部,是财富聚集地,狡诈、虚伪集散地,而人性与道德则沦为私欲的奴隶。

三、象征手法的意义影响

爱略特曾评说:“在我看来,这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所迈出的第一步。”④也认为是“一部象征性的,甚至是讽谕性的作品,代表了美国社会本身”⑤,菲茨杰拉德用象征的笔法写出了现实的美国。当盖茨比被描绘成“来自柏拉图式的理念”,作者的批判意图不言而喻,对民族文化作了深入的思考与批判。表达了一种原始、普遍的人类的希冀和渴望,希望从不断消逝的岁月中获取某种珍贵的东西,并使它永垂不朽。时间的年轮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重读经典,我们不仅欣赏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深刻的寓意,同时也了解到那个年代里年轻人梦想,思考与反省我们青年的处境与现实。(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3]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注解:

①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②吴亮、章平、宗仁发编:《象征主义小说》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③汪耀进编:《意象批评》,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4

祖先有梦,前人有梦,先烈有梦,我们有梦,一代代中国人有梦,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学习强国十分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学习强国主题活动征文作文高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强国主题征文高一作文一秋天是金色的,充满了收获与信心,中国梦也是金色的,它溢斥着希冀,给了我们勇气去追梦。

我们现在的年龄,正是做梦的好时期,也是追梦的好开端。梦,每一次触碰到这个词,我总能想象到黑夜漫卷天空时散落的金星。人们对梦的解读,虚无飘渺,那中国梦是不是更不现实呢?非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有的壮志凌云,志在四方;有的沧海一粟,不值一提。不管大或小,这都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为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增添了一抹色彩,出了一份力。这是每个人的小梦,而正是这一个个小梦搭建起了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古至今,我们的中国梦未曾停歇。

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逐渐腐败,我们的国产国力被无情肆虐地剥削。中国是第一个造出火药的国家,却被他国远远领先,火药变成流沙。而当中,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毅然销毁鸦片,“再不禁烟,我们的弟子就成了废人了”,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不也是一种想复兴中国的金色中国梦吗?

民国时期,洋务运动等革命都失败了,但激励后人拥有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期间,拥有兴国梦的人层出不穷。孙中山早年做过医生,但他目睹清政府腐败,卖国和专制,觉得“医国”比“医人”更重要,才走上辛亥革命。鲁迅这位大文豪,也是弃医从文,参加“五四运动”,用笔墨批霞了清政府剥削人民的丑行,这群拥有金色“兴国梦”“爱国梦”的先辈们,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驻足现代,中国梦、强国梦也是现在的一个奋斗目标。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20__年时,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20__年时,建成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一经提出,迅速点燃了亿万华夏儿女心中的激情,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聚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颗颗心,挨紧起来,为复兴中华共同出力,一颗颗梦搭建起来为振兴中华增光添彩。而这种意识,这种信念,就凝成了中国梦!金色的中国梦!

同学们,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撑起整片天,祖国的复兴,要换我们来肩负。我们交接过时代的重任,带着我们金色的中国梦,血红的中国心引领未来!现在,我们正站在铸梦的跑道上,就如象棋中的卒一般只可前进,不可后退。让我们一起为金色的中国梦这幢高楼打好坚实的地基,将来让它拔地而起,一鸣惊人!

学习强国主题征文高一作文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或卑微,或伟大,我对梦想的定义是及其模糊的,但是,在我心里有个伟大的梦: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我对中国梦的定义不大,我不要求人人能住豪宅、开豪车。不要求人人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我只希望能让每个人满足最基本的温饱,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住上舒适的房子、至少每顿都能吃饱。我也不希望街上有可怜的流浪的人,不要让他们受冷受热,不要让他们拿着个碗承受路人异样的目光,只希望他们拥有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我对中国梦的定义不大,我不要求整个世界都是森林,不要求这个世界都是动物,但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在街旁种几棵小树,让大家都能闻到新鲜的空气,保护森林里的动物。

我对中国梦的定义不大,我不要求每个上级都是廉洁的好官,但我希望他们看看老百姓正在为生活打拼,我不要求人人都是好文采写一手好字,我只希望人人都能学点知识。我不要求每个人都有礼貌,我只是希望不要出口成脏。

这些是我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分。

再看看残酷的旧社会,如果不是革命战士们的鲜血,也许我们不会过上那么好的生活,只会生活在呜咽瘴气的的生活中,人人都没有笑脸。也许从前,人们心中只有生活,没有祖国,他们的梦也许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但都没关系,残酷的历史是我们伟大复兴梦的最大动力!!我们这些祖国的小花朵要时刻铭记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也是我伟大中国梦的一部分。

再看看美满的新社会,人人几乎都几乎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国家的各项行业都有了重大的进展:看航空,看核武器,看奥斯卡文学奖获奖者莫言,再看看青藏铁路,这都是我们祖国强大的象征,加油,我们一定会更努力,让曾经弱小的代名词变成强大的代名词!!

梦想并不是白日梦,我呼吁:努力奋斗!为了我们几百年来的伟大复兴梦吧!一起努力,为梦想铺好垫脚石!为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学习强国主题征文高一作文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的生前身后名。可怜把发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轻轻合上书,斜倚在窗前,望那万丈高楼上悬空着一轮明月,耳边仿佛有清悦的歌声,唱那:“大江东去!”,唱那:“明月几时有?”,那歌声时近时远,,飘缈而不知所终。

追寻那歌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纷飞的衣袖擦过我的脸颊……

谁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谁不知中华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当西方刚刚因为莎士比亚断奶时,中国人就已经在无数精致的文字中磨练出了挑剔的审美口味。《诗经》早已经诞生!这本古老的诗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至今我们还能轻轻吟咏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为中华文明的经典之一,仅《诗经》就奠定了中华文学浪漫的底蕴。无独有偶。另外有些些着名的古典名句,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读到这些句子时,词人们仿佛出现在眼前,他们为愁所困的的样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些古典名句传唱千年,在我看来它们颇有几分《诗经》的韵味。孔子用三个字评价《诗经。》,“思无邪”,这三个字虽然简单,却确切地传达出了作品的风骨,古代哲人睿智的光芒又一次耀眼闪现。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历史宛若一首凄美的长诗,愈是吟唱愈是动容。唐诗,宋词,元曲,散文,小品……我爱把文学作品比作女子,我觉得中国的魅力就美在“文学”上,它是独一无二的,有些“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有些“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迷人。中华文学如同一片浩瀚的夜空,闪烁着繁星点点。沿着这灿烂的星河一路向前,我看见了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小说。

小说起源于志怪传奇,代表作室两晋年间的《搜神记》,其中最着名的故事莫过于《干将莫邪》,鲁迅先生曾将其改写为《眉间尺》,那句“瞋目大怒”乃全文点睛之笔,直叫人心头一惊。随着时代的衍变,传奇故事逐渐发展为白话小说,赫赫有名的“四大名着”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史上的惊叹之笔。中国文学至此进入一个“全民阅读”期,文学不再为知识分子所独有,她缓慢地渗透到了大街小巷的每一处屋檐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传说清兵正是靠了一步《三国演义》打败了大明朝的军队,尽管传说真实程度值得怀疑,但足以说明,小说的魅力已经走出书本,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浩瀚如海,近代的作品相比起来逊色不少,即便如此,近代文学史上还是涌现了不少震古烁今的大文豪。为首当今应推鲁迅先生,他的文风与《儒林外史》接近,简洁而辛辣,还有徐志摩,冰心,戴望舒……中国人的文字含蓄温润,在这些大家的笔下,从文言改为白话亦不流失那种特别的美感。令人失望的是当代文学,也许是西化太过严重,文字逐渐变得直白粗糙,没有精雕细琢的玲珑之味。常读《萌芽》,常见到哀伤绮丽长篇,内容无外乎青春年少的轻视,只关注自己而不放眼国家,读来一阵酸意。有人喜欢这样的文字,而我还是怀念古人忧国忧民的大气!

有人说文学没有实际用途,要她何用?我说,文学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基本所在。

中国有了文学才有了它的独到之处!有了文学,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丰满,才能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才有了我们作为自我,作为中国人的特征!生活就是不同的价值体系相互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同绽放开来的烟火,绚烂而壮美。如果没有了文学,泱泱大国的中国就缺少了一种独特的美,世界就少了一份奇特的色彩!我们---这些华夏子孙的灵魂将没有栖息之地,空留一个肉体皮囊在世间寻食果腹,试问中国意义在哪?生命意义何在?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珍视自己的文化产物,我们祖先的遗物。那么多的名家名作,祖先遗物为何流失国外?我的中国梦,是个小梦,就是请现在的中国人们好好珍惜我们国家祖先的遗物,不要再破坏,不要再不重视了,每个人只要进到自己的一点责任既可以了。正如书中所说:“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的伟大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的精神发展历史,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爱自己祖国,先从爱她的文字开始。毕竟一个民族兴在文字啊!

学习强国主题征文高一作文四人人都有梦想,可是,梦想是什么呢?其实呀,梦想是现实的东西,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与付出,并且脚踏实地,就能拥有梦想,实现梦想。而我,已经有一颗梦想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了我的心中,我想当一名科学家。

我知道,虽然我没有天才般的智慧,没有过人的才干,但我有一颗炽热的心,有一双勤劳的手。我相信,努力了就会成功,努力了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当我看到那些科学家创造出一件有一件令世界瞩目的发明时,我震惊了。从那时起,我就有想过长大以后也要和这些科学家一样创造出一件又一件的发明,为人类的世界造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

“皇天不负有心人,20年后,我真的当上了一名科学家。我在实验室里,日夜都在忙碌地工作着,不断的思考着。那时,科技特别的发达,谁都能享受舒适的生活。可是还有一些麻烦的事,就像有很多人经常在找东西,都是明明记得放在这里,却找不到。所以,我就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发明一个“自动追踪器”。我首先拿了一个记忆芯片,把它插到电脑里,让它把世界各地的所有地方都记住,然后我要再发明一个“小电子眼”,就算隔着一座墙,电子眼也能看到那方的东西,并且还能看到千米万米之外的东西,还能把它记住,把他们安装在一起,就可以变成一个“自动追踪器”了,只要主人输入想要找的东西,它就能显示出这个东西在哪里,而且很清楚,在哪个国家哪个市哪个县哪个小区哪儿栋楼哪儿层哪个房间哪个地方。这个“自动追踪器”不但能找东西还能找人呢!可是,你知道吗?发明这一个“自动追踪器”花费了我多少心思吗?整整五年,是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改造,才能制造出一个发明。由此可见,实现一个梦想是多么的艰难。不过这个自动追踪器对人类有特别大的贡献,有的时候如果丢了一些公司的重要文件或是国家的机密文件,他可算是帮了大忙了。之后,我还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成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叮铃铃”闹钟响了。虽然这是我的一个梦,但是长大以后,我要把它变成现实。

但是在许多人的眼里,我要实现这个梦想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会坚持、努力、不放弃,就算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断碰钉子,摔跟头,我也会爬起来,继续往前行。

我的梦想是科学家,是为中国造福,为世界造福,为人类造福。

学习强国主题征文高一作文五从古代到现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正像一句名言所说的: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和想的结晶。这句话说的很在理。作为一名现代的小学生,我们更要为了自己的梦而去奋斗。

我们的祖国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富强,长江黄河的奔腾不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气魄。我的梦,中国梦,为了中国复兴而努力,虽然我们中国也忍受过苦难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但顽强不屈的中华儿女也一心寻找建国之路,最终也是赶走了他国对我们的不公平待遇,这也证实了这一代人要更加的有毅力,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正是在这种不懈的努力中,才是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现在有许多为了自己的梦而去奋斗的人,如郭明义,他无私献血6万多毫升,个人发起爱心团队,资助了180名上学困难的学生,助人为乐是他的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有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要想对社会有帮助,自己就要磨练意志,加强修养,文明有礼,在校园内好好学习,把最基础的基本功打好,锻炼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个真正综合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才是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养育我们这些花朵的祖国。

我们责任任重而又道远,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为了自己的中国梦而去奋斗,让梦想在天空中翱翔,希望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为了国家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把自己的责任做到最好。让我们的中国梦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耀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

我的中国梦,会在自己的努力下而实现的!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5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这八个字说的是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的故事,典出司马迁《史记》。相传,商朝末年素有壮志的周文王姬昌急需谋国之才来辅佐,可惜多年求之而不得,始终挂怀于心。有天晚上,文王突然做了一个奇梦,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异兽飞进自己的怀中。第二天,他请人来解梦,解梦的人就说了:您梦到的是飞熊呀,将是辅佐您称霸的良材!果然,不久后文王就从渭水边上找到了用直钩钓鱼的姜尚。神奇的是,姜尚远祖出自羌人部落,他们的图腾就是肋下生翼的飞兽;不仅如此,姜尚还自号“飞熊”。文王一眼认定这是他要找的人,很快拜他为相。姜尚没有辜负文王,他前后辅弼文武二帝,兴王师而诛不道,解倒悬而抚黎元,成就周代五百年霸业。

在“飞熊入梦”的故事中,“熊”这个梦象象征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的能人,寓意吉祥。而在文献记载中,最早将熊这个意象与梦结合在一起,将其看作一种吉兆,进而形成中国梦意象史上第一个经典的,正是《诗经·小雅·斯干》篇中的熊罴梦。

《小雅·斯干》本身是一首宫殿落成典礼上唱的歌。《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劫后余生的周宣王重建宫室时所作;而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宣王重建宫室,本诗更有可能与春秋时期所谓“宋元公赋新宫”有关系。这里,我们不去管这个《斯干》中的宫殿是给谁建的,只看《斯干》的诗意会发现它就是一首颂扬亲族和谐、兄友弟恭、亲人爰居、多子多福的诗。

《斯干》篇素以叙事细腻、文辞恢弘著称。其中“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两句勾勒出一派清静悠然景象,不仅引得后世隐士寄情终南山,连鲁迅的文章中都忍不住引用。而“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五句将振翅欲飞的鸟翼比喻成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飞檐,更是工笔细腻、精妙绝伦,这五句描写不但跻身千载名句的行列,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汉大赋的写作。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这首诗的后四章,因为这四章集中写出了周代一种很重要的文化——占梦文化,前面所提到的“熊罴梦”也正出于此。先来读诗: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这四章承接前诗,说华美的宫殿得以落成,主人终于可以安居。先铺上草席再铺上竹席,在这崭新的宫殿里睡觉真是安恬。于是早早睡下早早起,醒来后请人占卜我的梦。这里的“乃占我梦”就将我们引入了在周代盛行一时的占梦文化之中。

占梦,实际上并不是从周代开始的。传说黄帝当年就曾梦见大风吹走天下尘垢、又梦见有人拿着千钧之弩驱羊万群,他醒来后自占其梦,认为这是上天告诉他将有风后、力牧两位能人出现辅佐自己,后来果然应验。殷商的甲骨卜辞中也有关于占梦的记载,殷高宗武丁就曾因梦而得良相传说。占梦发展到周代时,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体系。据《周礼》记载,周代已经设立专职的占梦官,占梦仪式也固定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梦象—梦兆—梦意”的占梦模式在周代已经完全成熟。这里的梦象指的是做梦者的梦中情景,梦兆是占梦者依据一些原则为梦境找到的象征物,而梦意是对梦兆的进一步解释。从梦象、梦兆到梦意,梦的神性特质被消解了,各种梦境都被解读成神对人的人性化启示。比如《诗经·无羊》中有牧人梦见蝗虫变成鱼、龟蛇旗变成鸟隼旗,醒来后占得丰年和家室兴旺之意而成真的故事中,正体现了梦从神性到人性的转化。

回到《斯干》篇中,我们来看这个乔迁新居的周贵族都做了什么好梦。“维熊维罴,维虺维蛇”,这里熊、罴同义、虺、蛇同义,原来主人家梦到的是熊罴和虺蛇这两种动物。那么,上天让他做这样的梦又有何用意呢?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占梦的太卜说呀,说这健壮威猛的熊罴象征的是魁梧有力的男子,是生男的吉兆;而柔软隐伏的虺蛇象征的则是柔弱顺从的女子,是生女的吉兆。如果生了男孩子,就让他睡在小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给他把玩白玉璋,这婴儿的哭声真是洪亮,以后定能华服加身、成王成侯;如果生了女孩子,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裹在襁褓中,给她把玩纺线锤,这女娃生得慎言温顺,以后定能操持家务、不给父母添忧愁。

《斯干》占梦很完整地运用了这个“梦象—梦兆—梦意”的三段式结构。梦境中的熊罴和虺蛇是做梦者的梦象;在“大人占之”的过程中,熊罴象征男性,虺蛇象征女性,这是占梦者得出的梦兆;这个梦兆又能说明怎样的梦意呢?它说明了这个家族定会多子多福,生下的男孩儿都会成王成侯、富贵一生,生下的女孩儿也能温柔贤淑、顺遂终身。

当然,《斯干》篇中的占梦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和重男轻女的不良倾向,而且从诗意看这个占梦更多的是对主人家的阿谀和恭维,有一定的附会成分。但当我们撇开这些批判性的思路,来观照这个梦背后的文化价值时,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很明显,《斯干》中的熊罴梦和虺蛇梦都预示着生育后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家族观念——多子多福观。当自家雄伟壮丽的宫殿落成时,主人家最想听到的祝福是什么?就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这样家族的血脉才可以绵延不绝。香火不断、社稷永存是中国古人的一个永恒追求,熊罴梦作为最早的梦意象出现正说明了子嗣对于一个家族甚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占梦人很能把握做梦者的心理,他们解梦首先关注的不是梦本身、而是人本身,解梦时先考虑做梦者的意愿,再从意愿倒推梦象,梦兆其实是倒退过程中的产物。从这个角度上看,占梦人既有点像是过去走街算命的,又有点像现在的心理学家。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6

[关键词]黑泽明;《梦》;非梦

1990年身兼编剧和导演的黑泽明创作了一部新作品《梦》。影片讲述了八个梦,每个梦都有一个名字,分别取名为“太阳雨”“桃节”“暴风雪”“隧道”“梵高”“富士山”“食人魔”“水车村”。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个短片集,无疑,黑泽明想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有所表达,或者说这一部作品包含了这位电影巨人太多曾经的和将来的实现或未能实现的梦。

电影与小说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需要市场的认同,并且与商业运作联系紧密。由此看来黑泽明的《梦》并不是他的作品里面最成功的一部,有观众反映,这部影片进展缓慢,让人昏昏欲睡。于是黑泽明的大梦在屏幕上进行的时候,很多观众也昏昏欲睡做了一场毫不相干的自己的梦。也有一些评论家说,黑泽明失去了慢慢编故事的耐心了。客观来看,黑泽明80高龄时期拍的这部影片已经不可能在手法技巧上对以往有所超越了。其实这部作品更应该算作黑泽明对自己从事电影事业以来的总结和对未来世界的一些期望。它借助了梦的一些形式,表达了一些“非梦”的观点。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直觉得影片有种被割裂的感觉。我们还是通过影片本身来分析一下这种感受。

第一个梦――“太阳雨”。这里面包含了日本民间关于“狐狸嫁女”的故事,同时这一传说也巧妙地融合进了天气因素:无来由的滂沱大雨,弥漫的水汽雾气,天边出现的彩虹,这一切营造了一个不真实的氛围。恰恰是这样的氛围给了我们“梦”的感觉。它具备了梦无来由、无所终的不确定性特点。

同时,我们又从这个梦里读出另外一些信息:小男孩无意中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因此获罪。这是一种为本能驱使而犯下的罪,是无意的,所以最后小男孩也许会得到狐狸的原谅。而小男孩的母亲关门的动作暗示了家对孩子的拒绝,从此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为犯下的错误而接受惩罚。他开始独自走上了成长的道路。就如很多人一样,成长的道路总是孤独的。

第二个梦――“桃节”(影片中又称女童节)。同样具备了“梦”的一些特征:如灵异一般,小男孩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那个人。桃树精引导着他走向了山坡。一群从天而降的游戏中的人物,带着形形的面具,服饰动作也十分夸张。笔者小时候也曾做过有关妖怪的梦,相信这样的画面是可能被梦到的。

与画面相比,人物台词却表现出了强烈的“非梦”性质,它大体是在讲述大人们滥砍滥伐的事情,基本上映射了现实中由于人们的贪心,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的生态问题。也正是人物台词的这种强烈的环保意识,致使很多评论家认为这个梦存在过于明显的说教痕迹。但是这一时期,小男孩还未长大,他是单纯善良的,并且得到了桃仙们的理解。我们也大体可以回望n年前的日本或者世界还是个山清水绿的好地方。

在第三个梦――“暴风雪”里面,画面色调有了较大改变,前面两个梦的色调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色彩明快、光亮,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这个梦的整体色调是在暴风雪压迫下的蓝灰色。蓝色本来就是忧郁的同名词,灰色喻指着失望。突然出现在半山腰暴风雪中的女子――有评论家说暗示了日本民间关于雪女的传说。且不论是不是雪女――给这个梦带来了一点“梦”的非理性特征。但是这也是最不像梦的一个梦,它具有太明确的“非梦”的特征。

雪女的故事最早见于日本妖怪小说,古典聊斋“小泉八云的怪谈”之中,另外在日本民间还有多个版本流传。这些版本的共同的特征就是雪女会去迷惑处于风雪困境中的男子,引诱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错误决定。于是雪女往往成为诱惑的代名词,而人们能否战胜诱惑就成为一个考验意志的标准。一直认为日本民族的性格是顽固不化的,但是这种顽固不化同时也是一种坚毅。在《暴风雪》这个梦中,领队的登山者身上就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这种性格特征。

这个梦不仅一点都不模糊,而且很清晰,人物的脸很清晰,雪女形象的暗指很清晰,要宣扬的思想也很清晰。都说人生如梦,联系黑泽明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梦在黑泽明20世纪60年代事业处于低谷时期的真实反映。还好,正如暴风雪中的领队者一样,最终黑泽也坚强地走过了那段灾难时期,将日本电影带向了新的辉煌。

这个梦也是黑泽明倾注感情最多的一个,只有死过的人才会有切身的感受,黑泽明想通过这个梦表达的东西很明确,从这一点上它已经不再具备梦的无所指和自由性质了,所以梦只是一个载体和形式,甚至只是一个借口。

第四个梦是“隧道”。这个梦和前两个梦以及第五个梦“梵高”都是在拍摄技巧上比较成功的,画面剪接、人物台词、情节安排上都更接近于“梦”的特征,指挥官和野口二等兵的对话甚至构成了一个梦中梦,这也是很多人现实中做梦会遇到的情况。

开头的恶犬让笔者头皮发麻般想到了二战中日本士兵带的狼狗。在日本怪谈中也有关于犬神的传说。从隧道中突然跑出来的狗和最后又从隧道中跑出来的这条狗身上都绑着手榴弹,也许这条狗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幽灵,已经是被某种诅咒附身,但同时这种解释又和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犬神故事不是太一致。姑且认为这里反映了“梦”所具备的比较扑朔迷离的特征吧。

这个梦也看出了黑泽明的矛盾,反映了作者真实的痛苦。指挥官和野口之间互敬的那个军礼以及指挥官对自己部下的那番忏悔,对于二战中被侵略的国家来讲是不死的军国主义的象征,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日本籍的著名编剧兼导演来说,这一情节又充满了靖国神社式的悲壮与荣誉感。那些为国捐躯却死得毫无尊严的士兵们,那个战争中被俘却没有醒悟的指挥官折射出现实世界到处可见的悖论。观众只能在指挥官的语言中找到一小句反映了这场战争不合理性的台词:“我当然可以将一切归咎于这场愚蠢的战争。”但是我们不可能指望黑泽明在这个梦里表达出对军国主义的控诉,即便有,也是影片的客观展示的效果,也是作为二战中受害国家的人民在看到这个情节时,也许会感受到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让人变得冥顽不化。如指挥官接下来的台词:“我的莽撞、轻率不可原谅……我宁愿和各位一块死。”但是这种冥顽不化在第三个梦中恰恰成为一种走出人生困境的精神信仰。用句中国古语来评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五个梦《梵高》,我愿意相信这是导演做过的一个真正的梦。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画壁》中就有人走入画中的故事,这一现实的非真实性恰恰可以证明梦的真实性。而这也是一个最绮丽的人生之梦。色彩,最绚丽的还是色彩,幼年时期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的黑泽明终于见到了自己敬仰的大师,然而“我下笔时浑然天成,仿佛做梦一样”这一句放在这部叫《梦》的电影里让人想到了黑泽对于电影事业的追求。“我埋头苦干,像火车头般无情地驱策自己”,又让人叹惜艺术家超前的眼光总是不能被当时的众人理解。是的,在这一点上黑泽明和他儿时的偶像一样,为了追求艺术而像火车头一样飞速奔跑,哪怕是选择把世人远远留在身后。我十分理解观众在看《梦》时为什么昏昏欲睡,我想黑泽明也会预料到这种结果,他是固执地坚持着自己对电影的梦想,就像那个穿梭在梵高画境中的青年一样,艺术家将躯体寄托于尘世,却将灵魂交付于艺术。

这个梦除了梵高这一人物的台词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明确观点以外,基本上可以看成一个有艺术追求的青年所做的一个真实的梦。所以它的“梦”的特征远大于“非梦”性。

第六个梦是“富士山”,有关核电站泄漏的。有感于2011年3月份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再次看这个梦的时候,只有“真实”两个字最能恰当形容。人们为了逃避核辐射,退到了海边无路可走,连代表幸运的海豚都离开了,众所周知核辐射的可怕不仅在于使人慢慢惨死,更在于它不仅仅影响一代人。成年人犯的错却要连累孩子们一起受到惩罚,“死亡是成年人的事,他们活得够久了,孩子们还有大好人生,这太不公平”。“等死不算活着”,作者借剧中人的口说出了至理名言。生命不该活在一个充满危险不安的世界里等待慢慢死亡。作者在借人物之口控诉,然而也充满了对人类迷途却不知返的无奈。

除了富士山喷发时的画面以及导演对事件的超前预见性之外,这个梦基本上就是现实的写照或者说是一个准确的预言。它基本不再具备“梦”的特征。

第七个梦――“食人魔”,这个梦和前面的核电站泄漏事故的梦应该是相联系的。被核辐射污染过的空旷荒凉的土地让人不禁想起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的日本宫城县,已经成了鬼城。这时候的青年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他遍寻不到一个活人。只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头上长角的怪物,他以为是食人魔,但这个食人魔以前也是人类,正是因为人类的愚不可及才自己毁灭了自己,变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异物,食人魔的世界也是要分尊卑贵贱的,也要自相残杀。这是一个人间炼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个梦境的画面还是很具有“梦”的特色的,空旷荒凉的背景,传说中的食人魔,畸形的比人还高的蒲公英,这些都增添了梦的神秘色彩。但是人物台词依旧保持了“非梦”的理智性特点。黑泽明借食人魔之口控诉了人类的愚蠢以及造成的恶果。这个梦里表现出来的人类错误导致的某一些恶果在当今一点都不算夸张。

第八个梦――“水车村”,这个梦很像“梵高”一梦,色彩,再次强调一下色彩,导演喜欢的梦境都用了比较艳丽的色彩。绿树与红花,茅屋与流水,还有个百岁老人,初看第一感觉就是东方的桃花源,又让人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数间茅屋闲临水。

水车村里百岁老人的话暗示着一种渴望返璞归真的生活。将这个梦放到最后,也许就是黑泽明的一种终极理想的表达或者说前面的很多梦都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这个梦给出了世人惟一的出路,那就是放弃现代的工业文明,重新回到远古时期以自然为法的世界。但是这可能吗?至少于当今来说,只能是个梦想,贪婪的人类不会放弃已经进行到某个看似值得骄傲的阶段的成就,也或许现在的人们已经走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梦只能是梦,现实依旧沉重。于是《梦》成了一个承载黑泽明一生追求和期望的影片,它太沉重了,沉重得无法婉转,也无法优美。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如果只是看镜头剪接、画面色彩等拍摄技巧,《梦》应该还算符合它的标题。但是毕竟我们不可能把自己某天做的梦原封不动拿来作为一个艺术品。一场大梦需要经历世事的酝酿,而黑泽明的梦就足够大,它涵盖了从一个小男孩到百岁老人这样的生命长度,它同时也涵盖了从单纯的童趣般的疑惑到对复杂人性的拷问这样的广度和深度。它融合了绘画、哲学、文学等多种艺术样式于影片。正如黑泽明所说的这部影片“有我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看法”一样。它借助了梦的形式,梦的画面,梦的拍摄手法,用“非梦”的台词严肃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注:本文中人物台词均出自黑泽明电影《梦》。

[参考文献]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7

各镇、街道、开发区关工委、团(工)委,区教体局关工委、团委,各学校:

20__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反复阐述了“中国梦”。为了让“五老”和广大青少年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梦”,激发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干劲,谱写人生和国家的新篇章,按照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团市委、市教育局、市老年书画学会《关于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文章、书画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区关工委、区委老干部局、团区委、区教体局、区老年书画学会研究决定,在全区“五老”和青少年中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文章、书画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稿件内容:围绕对过去历史、目前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幸福的憧憬,论述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抒发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

二、稿件形式:文章可以是论文、散文、诗歌等,书画作品横竖大小皆可(不装裱,不退回)。

三、奖项设置:文章、书画作品将于9月20日前举办书画展,展出后进行评奖。文章、书画作品分设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由区关工委、区委老干部局、团区委、区教体局、区老年书画学会联合颁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将报送市里参加评选。

四、参与作者: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大中小学学生、广大青少年。

五、征集时间:2013年7月25日—2013年9月6日。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8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梦;回归

“美国梦”是美国人最为珍惜的信仰或梦想。传统的美剐梦足一种关于自由、十地、平等和机会的保证,笃信进取心、勇敢和辛勤工作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一种文化,是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的本质是机会均等,人人部有成功的希望和创造奇迹的可能性,人人郝有机会“从小术屋走进白宫”,它令所有美国人对生活宽满乐观和自信。美国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同的时代特征。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梦就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二战以后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同时电影也体现了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理性思考。

一、时代背景

阿甘正传横跨了战后美国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电。这段历史正足美国战后波澜壮阔的30年。通过巧妙拼贴,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历史成了一部阿甘个人的成长日记。影片从一个智障者的视角,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际遇来影射美圈历史文化的曲折起落,描述了美国这段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种族问题,越战,政治丑闻,外交风云,嬉皮土,艾滋病等等。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乃至于猫王和约翰?列农等一系列深刻影响美国战后历史的著名人物纷纷登场。著名学者戴锦华先生对《阿甘正传》评述道:“它及时地出现在当代美国文化四分五裂并丧失了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时刻,为美国社会提供了一种社会融合和想象性拯救的力量。”

二、美国梦在几个主要角色身上的体现

我们从阿甘身上看到美国人所崇尚的全部美德一诚实、勇敢、忠诚。阿甘已超出了一个普通的影片角色。在阿甘身上,我们看到了对生命的执著,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阿甘这样一个低智商的人上了大学,在战争中立了战功,获得勋章。再后来又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然后又在捕虾中成了捕虾业大亨,救助了巴布一家的生活,医治了丹中尉的精神创伤,最后更在环绕美国的跑步中,给千千万万人带来了勇气和希望。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奔跑已经升华成一种执著坚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说明坚持不懈的努力总能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这也是传统美国梦的重要信念。阿甘不仅是一个普通人,他代表和象征着一个几乎被每一个美国人心中所珍藏着的那个美国梦,这种神话般的梦幻才正符合美国梦的精髓。

与阿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詹妮。作为《阿甘正传》中的女主角,表面上看詹妮虚伪盲从,不懂珍惜与付出。而实际上,詹妮成长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社会价值观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六十年代的“跨掉的一代”用他们独特的“嬉皮士”生活方式来对抗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他们摒弃对传统和权威以及传统意义上英雄的尊敬,远离家人和现有社会制度,选择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作为这个年代青年人的典型代表,詹妮的梦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梦想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歌手,去做那个时代“聪明”的年轻人所做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与阿甘回到现实生活,背着吉他与同伴去流浪。詹妮的梦想远离了美国梦的精神本质。当这一梦想被证明是失败而且没有意义的时候,詹妮企图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她迷惘的青春。从珍妮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执著和无奈,更体现出她对主流社会的反叛。

丹中尉和巴布也有着各自的梦想,而且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丹中尉是阿甘的上司。他正直、善良,心里充满了建功立业、为国捐躯、为自己的家族增添新的荣誉的光荣梦想,就像阿甘给我们描述的:他的祖先几乎每一代都有人战死沙场,我想他是努力想要尽快赶上他那些英雄祖先。丹中尉是“以国为家”,“一诺千金,视死如归”,“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国式英雄主义的缩影,本以为在越战中能实现梦想。然而不幸的是,阿甘把他从死亡中拯救了出来。这场尴尬的战争非但没能使他获得任何精神意义上的成就感,而是让他带着残疾的身躯回到了美国。于是丹中尉的战后生活不可避免地陷入生不如死的痛苦境地,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处在崩溃的边缘。巴布是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生活状态和梦想的缩影。他生活的全部都与虾有关,他的梦想简单实际,就是能拥有自己的捕虾船,自己当船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但不幸的是他死于越战,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巴布这样简单的梦想也无情地破灭了。

三、美国梦的呼唤与回归

《阿甘正传》中只有阿甘从不考虑其他事情,努力做好每件事,他的信念和行为简单而率性。阿甘身上的乐观向上、坚忍不拔和坚持认为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的精神是数百年来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公认的美德和价值观。阿甘似乎没有选择余地,服从所有的规则并且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这才是数百年来美国梦的本质所在。与其说“天佑愚者”,不如说,世界更喜欢服从者。美国60―8o年代的时代背景使几乎所有的人都躁动不安,美国梦的信念也因时代的特征而扭曲变形。而阿甘则代表了全部主流文化的走向和祈求: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善良。影片恰恰让这样一个看似没有什么梦想,做事简单但勤勤恳恳的人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用的手法带有戏谑和传奇的成分,但毫无疑问阿甘代表着真正的美国梦精神,体现了对“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创造奇迹”的美国梦的推崇和呼唤。

【参考文献】

[1]刘浔.《阿甘正传》的后现代主义与美国文化[J].电影文学,2008(07)

[2]孙鹏.从影片《阿甘正传》看美国当代个人价值观[J].电影文学,2008(01)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9

商务印书馆遭到了灭顶之灾,所属的东方图书馆近30年来所藏的几十万中外图书善本全部化为灰烬,使得整个上海飞舞起漫天的纸屑……日本人的暴行没有吓退商务人,1932年秋商务印书馆在废墟上重建复业,总经理王云五遨胡愈之主编之前被迫停刊的《东方杂志》。胡愈之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是旧中国寿命最长的一份杂志,也是商务印书馆最重要的杂志,被誉为“杂志中的杂志”,这份生命力顽强的杂志成了近现代文化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胡愈之接手《东方杂志》后,新生的杂志带来新生的梦。1933年1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上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所谓“梦想”实指对未来的展望。既然谈的是未来,就不能不立足于当下。

由于选题新颖独特,吸引了当时很多知识精英和文化名流。在这国危世乱社稷飘零的日子里,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他们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或表达新年感言、个人理想,或预见国家前途、社会走向,或干脆不敢做梦、拒绝做梦。

这是个已被遗忘的年代和梦想,参与其事的先辈都已早归道山。他们的梦想哪些已成现实?哪些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又有哪些已被历史所抛弃?还有哪些依旧是梦想?这样的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又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重温旧梦后唯有唏嘘不已。

梦想是神圣的权利

胡愈之这位资深出版人采用承包方法接办老牌的《东方杂志》。由商务印书馆拨给一定的编辑费用,他自己找房子、请编辑、定内容,从兵燹后的灰烬瓦砾中,竭力挣扎起来创出刊物的新生。

在复刊的卷首语中,胡愈之写道:“创造本刊的新生,创造民族的新生,这是本志复刊的一点小小的――也许是过分夸大的――愿望。以文字作分析现实指导现实的工具,以文字作民族斗争社会斗争的利器,我们将以此求本刊的新生,更以此求中国知识者的新生。”在胡愈之主持下杂志面目一新,积极鼓吹抗日救亡,宣传进步思想。邹韬奋

然而在“一・二八”战败之后,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加紧对思想文化围剿,整个中国万马齐喑。在这民生惨苦的年头,莫说东北沦陷区同胞深受异族的蹂躏,整个国家与民族也都深陷在苦海之中生存,还是灭亡?成了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沉闷的空气窒塞住每一个人,大家只是皱眉叹气挨磨自己的生命。

在禁锢言论的禁地里,不如来说梦如鲁迅所说“想必以为言论不自由,不如来说梦,而且与其说真话之假,不如来谈谈梦中之真。”虽然是梦,但有梦就有希望,如果想到梦是代表未来,这多少可以鼓舞在黑暗中踯躅前行的人。显然梦背负了太多的现实寄托

为了在1933年的新年,让大家都来做一回好梦,1932年11月1日,胡愈之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另一个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杂志向全国各界人物发出“新年的梦想”征稿函约400份,在函中充满憧憬地说:“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此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这次征稿得到各界名流的积极响应,应征者全部来自各大城市。到截止的12月5日,共收到160多份答案,其中142份答案如期刊登在1933年元旦出版的第30卷第1号《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上。

这142份答案的作者“以中等阶级的自由职业者为最多,约占了全数的百分之九十。自由职业者中间尤以大学教授、编辑员、著作家及新闻记者、教育家为最多……合计占总数百分之七十五”。无论形式、内容、参加的人数和产生的影响,在当时中国均为绝无仅有的。

中国梦征文要求篇10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中国梦的内涵及其特征

在2013年3月17日的讲话中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作了简要阐述。他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笔者认为“中国梦”有以下特征。首先,从“含义之说”来看,“中国梦”有‘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价值特征’四大特征。[2]其次,从“数字之说”来看,“中国梦”时间长、范围广、层次深。然后,从“综合之说”来看,“中国梦”具有未来性、目标性、丰富性、主题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激励性。[3]最后,从“未来之说”来说,“中国梦”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统一、和平等特性。

2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中国梦”的联系

2.1高校大学生当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首先,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模糊,如入党、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以及学生干部竞选等现象,使其大学生的行为变得比较功利、理想以及目标不明确、政治立场不坚定等。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比较薄弱,意志力比较单薄,不能承受一定程度的挫折。部分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结的恋爱关系、烦闷的就业选择等情况,逐渐出现内心失衡的现象,对生命重要性的认知呈现出一种个人本位主义的倾向。最后,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受到影响,逐渐注重虚拟世界中的快乐,从而缺乏现实的安全感,甚至在网络上会出现一些道德败坏的网络语言,导致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想法逐渐卑劣。2.2“中国梦”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掌握了高科技方面的技术,是国家正缺乏的技术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承担者之一。在二零一四年二月份的时候,刘云山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就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任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4]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中国梦”的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结合,以“中国梦”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3以“中国梦”为载体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在高校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中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这样不仅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有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力、改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凝聚当代大学生之间的精神动力。3.1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中:首先,要把“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将中国梦带入课堂教学,主力宣传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加强社会价值观教育引导,不断开展圆梦教育的渠道,引导大学生共圆“中国梦”;以党课团课为辅助培训,加强受教育者中国梦理论的学习培训。其次,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校园社团文化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梦教育。再次,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加深广大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中国梦”教育。例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下乡活动和走进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梦”学习参观活动。最后,通过先进和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去。3.2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梦”的认知,只有高校领导、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进行深刻的体会,才能言传身教,使其“中国梦”更好融入教育之中。其次,结合课本与实际加强“中国梦”的教育,可以针对具体学科教学,把“中国梦”的信仰精神融入其中,让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阶段培养梦想信仰,树立民族梦的意识。再次,通过对学生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三个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当代大学生梦想信仰思维,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最后,加强“中国梦”的教育相关研究,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可以在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加强“中国梦”的教育相关的研究,及时的提高“中国梦”的时效性和可行性,使其教育行业和学术研究得到双赢的效果。3.3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新兴媒体中: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灌输,开展形势与政策报告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基本路径,构建高校学习践行“中国梦”的有效方式。“中国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中国梦”教育要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好课堂教学主平台、校内各种新媒介,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培育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5]如开设“中国梦”微课堂等,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体进行“中国梦”宣传,从而得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作者:欧重香卢成观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

[2]石仲泉.伟大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1-08.

[3]徐治彬.“中国梦”的八个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