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点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3:38

服装点评篇1

雅戈尔的库存非常惊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其存货总额已高达近240亿元,高居各大服装类上市公司之首。据其董秘刘新宇介绍,公司近240亿元的库存中,绝大多数都是房地产项目,存货中的服装仅占17亿元。在服装和地产业的寒冬中,这家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下滑12.33%。

红豆股份

与雅戈尔类似,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红豆股份近40亿元的存货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房地产开发成本。其存货总额在所有服装类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雅戈尔。存货居高不下的同时其存货周转率在行业中却处于低位,仅有0.21次。其年报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司存货继续攀升,已近43亿元。其2012年的净利润为2764.5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66%。

凯撒股份

2012年,主营女装和皮类产品的凯撒股份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其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净利润为3730.9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85%。同时,公司存货也高居不下,达到3.8亿元,占收入的七成。为了消化库存,公司不惜采用降价策略,可谓“断臂求生”。尽管如此,至去年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和毛利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持续下滑。

浪莎股份

从袜业大王到内衣大王,公司的多品牌营销令其成为服装细分行业龙头。但2012年,这家公司成为除中国服装外,目前所知净利润下滑最厉害的服装类公司。其预计2012年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减少50%~70%。而这还是在公司获得上百万元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的。公司称,费用和成本增长是导致其2012年经营业绩下降的主因。同时,公司去库存之路任重道远。

星期六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形下,这家鞋类生产企业也遭遇冲击。其预计2012年净利润为5613.1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43.55%。公司解释称,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商场折扣增加,产品成本增加等影响。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其存货已高达9.33亿元,创下2009年上市以来的新高,高存货约占收入的九成。且自上市以来,其净利润已经连续3年下滑,公司经营能力受到质疑。

服装点评篇2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教学;问题;思考

服装专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要求极高的行业,其不但要求服装设计者就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对各大高职院校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重艺术、轻技术;重视纸上效果、轻视服装内涵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向提高高职教学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服装设计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要加强对存在与教学之中的问题的研究。

一、现阶段,存在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培养体系陈旧、落后

纵观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思维之上,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首先,很多教师在教授服装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将服装界的最新发展动态高职学生,使得学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并了解服装界的变化,阻碍了学生在现有水平之上的突破和发展。第二,由于受到传统的文理分科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阻碍了学生了解其他知识。

(二)理论课、实践课失衡

服装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理论知识只是一种工具,更多的则是需要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主体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创造出新颖、独特且实用的服装。然后就目前的现象来看,很多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情况使教学工作出现了严重的缺失。

(三)考核评价体系落后

良好地评价体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再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薄弱点。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存在于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评价体系落后:首先,很多高职院校仍旧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的情况不但背离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设计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专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往往会带有较为浓重的清晰化色彩,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定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努力,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

(四)过度的追求设计的新颖,忽视了对实际情况的研究

实用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一件设计脱离了实际,那么无论其多么的新颖、漂亮,都是毫无价值的。目前,很多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设计的新颖、追求纸上的效果,致使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忽视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使得很多设计根本不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甚至不能够制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学问题,全面推动服装设计业的发展

(一)要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首先,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服装界的关注,并要及时的将服装界的动态传递、告知给学生,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并掌握服装界的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其次,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全面掌握其知识的薄弱点,继而要以现行的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点编写补充教材,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消灭知识上的薄弱点。第三,要合理的调整课程设置。在这方面,教师要以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的调整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避免出现实践课多于理论课或者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的情况,只有合理的配置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才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二)要构建符合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这方面,教师必须要在继承传统评价体系的优点的基础上,全面革新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适用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评价体系。首先,要革新评价内容,不能够单纯的理论知识为主要的评价内容,而要将学生的日常设计、作业等也一并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力求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情况,避免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学习而获得高分情况。其次,要多采取多教师评分制。在评阅学生的日常设计和作业的时候,学校必须要采取多教师评分制,即,要成立评分小组,对于同一份设计,每位教师都要基于一个恰当的分数,而后取平均分当做该份设计最终分数,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情绪化评分,才能够确保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

(三)要处理好创新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如果一味的追求创新,就会使服装脱离实际;反之如果过度的追求实用,就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创新与实用之间的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采取“重创新、轻实用”的教学策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打开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并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教师则要采取“重实用、轻创新”的教学策略。这是因为,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思维,这时候在回归到设计的本质——实用上来,就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了。

(四)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

对于高职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其与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教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着力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让其了解服装设计、生产以及销售全过程,如果学校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强化实践。其次,要聘请服装设计人员、工厂技术人员等定期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缩小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走进社会并适应社会。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师要想做好现阶段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全面掌握在于教学工作之中问题,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吴慧雯,连敏,陈东生.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企业成衣设计相衔接[J].纺织教育,2009,(02).

服装点评篇3

在评选现场,大赛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鲁闽和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顾远渊接受了本刊采访,高度评价了本次大赛的组织工作,并就中国童装的未来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专业设计大赛推动童装设计创新

两位评委高度评价了本次设计大赛的意义。认为通过本次大赛平台,让更多的童装设计人才参与进来,推动了中国童装设计的发展。鲁闽教授指出,本次大赛来稿数量多,参加初评的稿件数量达到400余件,在同类设计大赛中属佼佼者;征集范围广、征稿面宽,除了多所专业院校师生踊跃投稿外,童装企业、设计工作室、商贸公司也积极参赛,并取得不俗成绩。可以说本次大赛在组织方醍对同类大赛的突破。从参赛者的作品来看,鲁教授认为本次大赛参赛者注重原创,在面料运用等方面有很多创新点。“选手通过毛织、毛混、梭织、针织、面料再造等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给童装设计带来了新意。”

两位专家在评选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遗憾之处。北京服装学院顾远渊指出:“这次大赛其实是一次命题作文,要求是针对9-12岁的大龄儿童的大童装设计。但是不少选手审题不清,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段问题,尽管作品很出色,结果也不能入围决赛,很可惜。”此外,两位评委希望选手能更关注专业流行趋势机构的趋势,在作品设计中体现更多的流行趋势元素。

对于大赛,两位评委指出应加深大赛成果与市场的结合度。“任何大赛都应该保持市场第一的原则。能否将大赛上好的创意、好的作品、好的设计元素。应用到市场当中去,推动企业、产业集群地的发展,是评价一个大赛成功与否的关键。”鲁闽老师说道。

在点评本次童装大赛的同时,两位评委还对中国童装设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必须要关注中国市场上童装消费的新趋势,清楚了解童装消费文化的中西方差异,不能盲目跟风,着重从童装设计研发入手,掌握先胡赢得市场。

童装成人化在中西方呈现差异

童装成人化在业界常常被诟病,鲁闽指出这其实存在误解。在欧洲,童装成人化只是众多风格中的一种,本身无可厚非。消费者可以选择成人化风格童装,也可以选择可爱风格童装。欧洲服饰文化具有传承性、延续性的特点,虽然不同年代的时尚流行元素会变化,但是基本的审美价值观是一致的,今天和一百年前并无大的不同,所以才存在“时尚轮回”的可能。在西方穿着文化中,有成人与儿童服饰搭配设计的传统:大人和孩子的服装在风格上相近,彼此搭配和谐,通过服饰穿着形成一个家庭整体的氛围。当今国际上专业流行趋势机构例如wGSn、stvlesight等,每年会若干个主题,在同一个大主题统摄下,男装、女装、家居服、童装,各有不同表现元素。在把握流行趋势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成人服饰和童装,就有统一的搭配感,同时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而在中国,我们的穿着文化是断层的。孩童时代穿着军绿服装成长起来的父母,到了给自己的孩子挑选童装时,除了认知到不可能再给他们穿军装之外,没有任何审美上的借鉴。这神童装审美缺失,导致在中国,童装成人化变成直接把大人的服装款式拿过来,童装变成小号成人装。

服装点评篇4

一、注重入门,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必须从头开始,从一开始就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服装能美化自身和生活,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刚跨入学校大门的高一新生,往往对服装专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要真正入门,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把握时机,抓住学生入学时的心理特点,组织和改革教材,正确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维护好学生原有的对服装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在服装专业学习和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兴趣激发阶段,应当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共同进步的方式,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集体学习讨论的氛围。

二、注重课堂,更新教学方法

由于服装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在学校的三年学习中,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上既有一定的宽度,又有相对的深度。我们老师要为他们精心安排,认真选择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的教学体系中,我们缺乏有设计思维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师。很多服装设计教师缺乏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无法将结构设计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就要加强教师相关课程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逐步建立适应服装设计学科教学的多元化知识体系,并且多方面钻研、拓展教学方法,引导、调配学生的知识储备资源,让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产品开发的实践中去,通过全程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老师现场演示、学生同步练习的方法。

三、注重练习,革新教学模式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动手实践联系密切,直观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所以我们要实行以市场为导向,学生就业为目的,采取“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行“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在课堂之外再办一个工厂,而是强调课堂教学由模拟、模仿到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即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堂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知识都力求利用实物说明,进行现场直观演示,以物说理,把对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教具的运用同对学生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揭示基本知识的原理及其内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

四、合理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我们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存在一些不足,虽有教学评价环节,但评价却不到位(不知该在什么时候评价,评价哪些内容,怎样去评,评价量如何操作等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知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美术效率,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要的是评价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正确处理好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服装点评篇5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策略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了一切的教学活动,学生机械地接受教材的设计理论与知识,虽然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是学生仍然很难深刻地体会到服装设计在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运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项目教学方法运用到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基于此本文具体地分析了项目教学的步骤和具体策略。

一、项目示范

开展项目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推行项目示范,也就是要选择生活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设计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企业的实际产品进行案例进行讲解,如:引入海宁服装来分析这个品牌服装的设计特点。分析内容要使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从细分衣身、衣领、衣袖等部件入手至整体平衡的理解,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服装情况来进行衣领、袖子和腰部细节的分析。示范项目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要利用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白灵活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所在,从而对服装结有的全面认识。

二、情境设置

教师要创设较为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投身到设计过程中,这种情境设置就是要采用虚作项目的模式,也就是模拟企业项目完成作业,教师可以将作业形式引入企业内容,且课程项目化,让小组成员模拟服装设计工作室,然后分工完成各个项目的工作。这种情境模拟使得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发展,学生会更早地感受到工作环境。为了增强真实感,教师可以采用真实的校内服装设计活动,如:举办的现场t恤DiY创作比赛,这样学生就会精心准备和学习,完成这个项目内容的学习与设计。这种课堂设计使得学生觉得设计工作是有实际作用的,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整合多种信息进行创作,保证设计的服装符合人类的审美观点。总之,情境创设是学生走入真实环境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信心聚集的起点。

三、项目实施

在完成项目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把任务分成几个小部分,例如:服装设计环节要分为:风格特征缺点、衣服结构分类设计、细节设计、文化展现等内容,而这些分步骤的工作要制订相关的计划,然后组织小组同学讨论完成。到了具体的制作阶段如设计、选择面料、缝制、展示等工作要尽可能在小组内分工完成,这样能够节省时间。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全线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协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过程体会知识生成和发展,最终迁移知识,生成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四、项目评估

学生完成了设计项目活动,接下来就要进行项目评估了,只有做好评估才能保证学生理解自己的设计优势和缺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的评估工作要多方面开展,首先要在班集体内进行互相评价,然后选择一部分校外人员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估。综合的评估结果才是最终的结果,这种评价模式能够综合多方评价,使学生在校即可积累工作经验。

上文是笔者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动手能力要求和市场需求要求比较高的特点而设置的任务教学法。概括地讲,中职服装项目任务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项目教学内容要重视示范教学,情境创设、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估的四方面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完善、系统化,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服装点评篇6

关键词:服装专业技能实训课“星级式”教学

目前,职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技能实训仍然未能突破传统模式。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专业技能实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训技能的目的。由于服装专业涵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广泛,学生如果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就会逐渐失去对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而优,学而精”,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笔者认为,目前服装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并不单纯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简单结合,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技能实训引导。此外,学生作为个体存在,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先天与后天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实训教学应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所以笔者在服装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上采用了“星级式”技能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定服装专业实训方案

专业实训方案应在对学情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考量下制定。据此,笔者通过调研了解了衢州市乃至浙江省服装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等,最终形成服装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从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技能要求,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首先,专业教师介绍本专业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服装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应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其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走入市场、走进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从事服装行业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你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对哪些课程做强化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服装行业的工作要求、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以学生对自己知识含量和学习状态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再次,通过书面形式了解学生对服装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高中三年的具体学习目标,从而制定出有效的专业实训方案。

二、确定“星级”标准

按照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基于生产实际,结合专业课(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打样与工艺制作、服装工艺制作、服装材料、编织与刺绣、立体裁剪与缝制)的特点划分星级。

1.星级划分标准

(1)服装专业星级主要采用五星考评制:60分为一星,61~69分为二星,70~78分为三星,79~87分为四星,88~96为五星。星级考核挂钩学分,专业总学分210分为合格。

(2)服装设计、手工制版、缝制工艺分别执行各自的星级划分标准。

(3)星级划分中三门都达到三星,即能达到专业学分。

(4)学生未达到三星的,可继续训练直到达到三星以上。若单门不足三星,可从另外两门中取得四到五星来平衡达到210分的专业总分。

2.各专业课技能实训考核评分表

三、专业“星级式”实训推进

1.项目选修

专业教师依据培养目标来调整项目选修教学的教学大纲,依据当地用工需求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有选择的设置。在组织这类选修课程时,可以多样组合,以培养学生满足岗位的职业需求。授课内容先采用调查方法,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出发,最终确定包括服装设计、服装样板制作与缝制、服装CaD、立体裁剪与制作等门类众多的课程内容,开办“选修课超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我所爱,学我所需”。

2.项目走班

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级界限,实行小班化管理,学生自由选择,重新编班,真正“走”起来。通过走班教学,专业教师变得更加耐心细致,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阶梯推进

在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梯的教学目标系统围绕专业能力塑造、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进行教学模式的安排与设计,当学生一项内容达到三星级后再进行下一项内容的实训,直到完成所选项目的所有内容。

四、专业实训的有效评价

教学的有效评价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在服装专业技能实训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自我评价、实训小组组内评价、指导老师评价、综合评价、在班级或校内展示学生的设计或剪裁作品等。

创建新型的技能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能力培养细化,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特长,确立学生的发展方向,建立新型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目标性学习。“星级式”技能实训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实训课的学习,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中某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骆振楣.服装结构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凤云,孙丽.服装制作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明德.服装工业化生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服装点评篇7

【关键词】分割要素立体造型构成要素教学运用

一、教学项目背景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把本教材进行整合与创新,把一个总项目分解成三个步骤完成。任务一,衣缝设计构思、绘画;任务二,裁剪;任务三,运用衣缝设计对女上衣进行立体造型。这个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衣缝设计完成一款女上衣。本章节的重点是区分服装衣缝设计中的“结构缝”与“装饰缝”,难点为服装衣缝设计在服装制作中的运用,关键点是服装设计的构思,关键在于服装构成的细节。

二、教学过程

首先,课前准备阶段,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任务驱动法,分为初级任务阶段、中级任务阶段和高级任务阶段三个过程。

初级任务阶段:使学生掌握衣缝设计与服装构成的关系及衣缝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制作。

初级任务1:下列服装中采用了结构缝与装饰缝,请连线标出。我用任务驱动法,下发初级任务,让学生通过趣味连线的方式找出答案,完成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区分服装衣缝设计中的“结构缝”与“装饰缝”的教学目标。

初级任务2:以提问的形式下发任务,让学生对几个概念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比。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教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学生成为得出结论的实践者。

初级任务3:通过播放多媒体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一组不同款式衣缝设计的服装,让学生思考、对比分析服装中哪些运用了“结构缝”与“装饰缝”?它们有哪些作用?了解结构缝与装饰缝在服装中的作用,这样的知识目标。

初级任务4:通过播放同样款式的男衬衫,学生观察经过增加衣缝设计后,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在知识技能上学生掌握了在服装构成中,衣缝的作用至关重要。衣缝是服装由平面面料向立体服装转化不可或缺的造型手段。

初级任务5:主要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学生掌握服装的构成离不开衣缝,衣缝的不同构成形式和不同的缝制工艺又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效果。

最后,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学生理解本章节的知识点,衣缝装饰可以加强服装衣缝的视觉效果,充实服装款式和内容。

中级任务阶段: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衣缝设计能力,并且合理运用到服装立体造型中,适应技能大赛需求。

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欣赏、引导、对比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今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提高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灵感来源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引导学生根据大自然进行服装衣缝设计,然后合理运用到服装中。

高级任务阶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及正确面对问题、谦虚好学、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

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越强,就越容易学好,学生就感到越易学,学习的自信就越强。

高级任务1:学生分析衣缝设计的方法。教学目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进行检验;学生动脑、思考。

高级任务2:学生分析衣缝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

高级任务3:小组探讨,采取“边探讨、边做”的方式。全班共30个学生,分为5个创作小组,自由搭配。并且自己推荐创作小组负责人。教学目的: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效果:小组探讨,边探讨边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级任务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的合作完成高级任务。并且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刚开始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团结,有时只有一个人做,有时谁也不做。最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明确了分工与合作,并且通过组与组之间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反面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这款服装没有结构缝,服装没有立体造型感,也不符合工艺制作要求。我指出了关键点,学生纠正后,明白了“衣缝设计的构思,关键在于服装构成的细节”。

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小结,“学中思,思中学”,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根源,找出解决方法,最后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维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中,不仅仅由教师一人评价,还通过学生自评、相互评价,最后,还通过邀请企业家评价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对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奖励性语言,调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服装点评篇8

作为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电脑绘画课程,它涵盖了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文字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面料及服装工业制单制作等教育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服装设计方面提高设计的水平和技巧,将专业课程与电脑绘画有效的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如何让电脑绘画这门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发挥其优越的作用?这就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著名的美国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的:教学设计依次由“我去哪里”到“我如何去那里”到“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包含了教学目标的制订、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教学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服装专业电脑绘画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以下方面内容体现出来:

一、从人才市场需求入手,确定服装电脑绘画课的教学目标

中职服装专业课程重在实践操作,它既强调了知识的应用性,更侧重于技术的实践性。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等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初、中级专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美术基础薄弱,审美能力较差,电脑技术底子薄。据调查,92?的中职服装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做流水操作工,极少数的学生从事服装打版、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版放码等工作,很少有学生去争取从事对美术基础和电脑绘画有较高要求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

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及当前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服装电脑绘画课程这门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和服装材料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使用电脑绘画来实现服装电脑绘画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从教学的目标入手,设计服装电脑绘画课的教学过程

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型的综合人才。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在服装电脑绘画这门课程中,按照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的要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分析学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必须也有必要进行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能力。大部分的中职生是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上自觉性差,依赖性强,无信心、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特别是许多中职生也是打工潮遗留下的问题孩子。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关注少之又少,以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上困难时无从解决,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自我。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挖掘他们身上各种潜能,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充分相信这群学习基础、背景、个性、志趣相异的中职生,教会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2.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重要环节之一。服装电脑绘画课囊括了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电脑绘画等课程内容,是服装专业设计方向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服装专业设计方向的课程在教学上孤立随意、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能相互结合、同步进行。在服装电脑绘画课这门课程中,笔者认为,新生刚开始学习服装结构与工艺中的女裙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那么在电脑绘画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生如何表现女裙比例、外形的设计、裙片的分割及腰省的表现;第三年的毕业设计也是将服装电脑设计(款式图设计、效果图表现)、服装制板、服装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及整合极大地克服了服装专业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学更有效果。

3.教法的可行性设计

教师是一堂课的指挥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指挥官是否选对了可行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方面选择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服装电脑绘画课可采用以学习、实践、探究为核心的“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实践――分组协作――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气氛,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库等,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相近的情境,如向学生展示以女式夏装上装为主题的图片课件,向学生重点演示款式图、款式结构、生产说明、电脑绘制的技术要点等部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创作一个能反映时尚潮流的服装设计。

(2)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是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到主动求知的过程。如在服装电脑绘画课中,通过电脑展示一条新款式连衣裙让学生观看,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如何用最快捷的方法画出该连衣裙的款式图。接着围绕其内容展开分析、讨论与交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自主探索这些问题,通过网络或课本教材查阅到相关信息,将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方法用在训练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边领会、边模仿、边演练教学实训技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总结出服装款式图绘画的策略与技巧。

(3)分组协作

分组协作就是将班级分成4~5个小组(每组6~8人),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协作内容。小组协作的好处就是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协商、交流、讨论来开展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使每个学生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小组协作的好处还表现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协作,定制与企业相符的岗位。例如,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员、手工1:5设计款式――制图员、电脑绘制平面款式图或效果图――电脑设计师等岗位,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各尽其能,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及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岗位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4)交流评价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交流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成果,由教师和学生组织评价。例如,教师给一张服装款式图,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平面的款式图以效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分组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完成绘制,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从对服装款式的感知、款式、特点、版型、流行趋势、绘画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阐述自己的绘画思路,还需要解答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可以锻炼他们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可以起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归纳等作用。

(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不但融合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性评价。

(6)知识扩展

服装点评篇9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服装设计;课堂教改;“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竞争、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极具优势。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服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达到平衡,将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结合在一起设计出新品。

一、服装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是高职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服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展示课,对培养服务于生产企业、适应服装岗位行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每一章节的开始内容都带有共性的概念、原理、特征等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图片、例证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通常是布置学生绘制设计稿。这些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由于脱离了与服装设计相关的职业活动或相关工作,学生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际应用。这种割裂状态很难培养出理论与实战一体化的人才,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装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通过以服装设计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使服装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设计职业岗位必须的技能,同时掌握服装设计必须的知识点。

2.专业能力目标:具有服装设计创新能力;贴近职场、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具备对时尚变化和流行信息敏锐的观察能力;具有驾驭想象的创作能力。

三、服装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依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要求,我将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由原先概念性较强的六章内容细化为九章24个单元来讲授,内容涉及了寻找灵感、服装策划与设计、设计的延展、理念表现、专业领域等。每个单元涉及服装设计的一个项目,从参观博物馆到织物构想;从运用形式美的设计法则到服装轮廓外形设计再到系列专题设计,每一个项目任务都提供了所讨论主题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设有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方案,给定目标,指导学生完成。例如,我用寻找灵感篇代替了传统服装设计教材的开篇服装设计概论章节,第一单元从哪开始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服装设计的殿堂,消除学生主观上的神秘感。接下来分别设置了参观博物馆、研究建筑物、画板设计、印度传统文化、织物构想等五个单元阐述如何寻找服装灵感来源,揭示设计是对某一主题的研究、发展和创造。如果学生能以一个设计者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会发现灵感无处不在。每次课前的作品评估是学生们展示作品、陈述方案的舞台,同学们讨论实施步骤、方法、品鉴设计稿,最后教师讲评、总结。如此的内容设置能使学生对服装设计有更深入的感受,也能更系统地学习服装设计知识。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目标,在强烈的解决任务问题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边学习边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和对有关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它使教师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所实施的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思路不同点在于: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或指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总结归纳出概念、原理或一般性规律。课堂上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每一章的教学都采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典型事例开头,引入任务布置;之后根据任务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将知识引入进行任务分析;然后学生实践展开任务实施、最后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讨论进行任务评价,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五步式”教学法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后非常适合本课程学生的学习。

在服装设计课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法其关键是改革课程切入点――设立项目任务,把共性知识还原到服装设计的工作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服装设计的某项任务中去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找对学习的载体。如,在服装系列设计项目任务中基于这种模式,我先以北京服装学院男装设计作品汇展为实例,让学生观看视频,畅谈感受,讨论所展示服装的共性与个性,引出系列服装设计概念;然后布置实践任务:一种是结合针对服装市场现有的某个品牌来做设计;另一种是学生自行定位某种服装风格进行创作。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做市场调研与流行信息收集,之后进行资料整合,确定个人或小组自行定位的或模拟某品牌的流行主题、设计元素、色彩等,再根据服装的主要品类作具体的产品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风格统一,自成系列以及具有较好搭配性的一组服装。这项大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两份作业,其一是确定模拟品牌设计项目的风格定位,从而完成整个产品设计的策划案,其二学生根据自己或者小组的产品设计稿,每人选出一至两个款式进行系列服装的整体设计。从选料、打板、制作白坯样衣、板型调整,到色彩组合、工艺设计、制作成品,最后作系列服装的整体配饰设计,每一个步骤学生们必须身体力行,对他们的团队协作方式也提出了高要求。这项任务开始后我注重每次指导完课堂实践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所做的步骤,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现有设计作品把服装系列设计的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系列设计的相关概念、原理、设计规律等知识点穿插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相关知识点,学生总结重点、难点。整个过程学生先是一个理性的分析与策划,然后就是自己动手、总结的过程,运用实战验证系列设计理论知识,用活学活用的趣味性代替了枯燥乏味的志记。

五、任务驱动法在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1.任务设置。在进行服装设计任务设计时因任务设置的共性特征,缺乏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设计任务难易程度。在给所有学生设计相同的任务时,不能激发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也不能让基础较差的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循序渐进。任务设置时还易与实际脱节,缺乏实战性。服装设计任务设置要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去完成。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有扎实的服装设计知识功底、熟悉服装设计、生产技能、把握学生实际学习现状、分析服装流行信息能力等等。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服装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法教学由于以任务提出开始,任务评价结束,易导致学生注重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或制作设计作品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对相关概念、普遍规律地学习与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像是在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叫学生去完成而已,无法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如何将理论讲授与任务驱动结合得恰当也是实际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3.课堂组织管理方面。在应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情况。相对而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开放的,即学生完成的任务或许难易程度不同、或许形式不同、或许过程不同,这么多的不同必然加大组织的难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在组织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花大功夫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也不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差异,没有了解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课堂会出现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不力而秩序混乱的现象。

4.评估作品方面。服装设计课程的作品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有时教师可能会重视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而忽略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学生对创作进行自评时往往不够准确,教师须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没有评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效果,失去了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的作用。

在服装设计教授中如果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具有层次性的、可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任务驱动法教学新模式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从实践中总结论证理论知识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同时又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新模式点亮了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8-100.

服装点评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时装画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时装画是绘画的分支,它以服装或者时尚氛围感为重点创作内容。按创作目的分类,时装画可分为时尚插画、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其中,时尚插画的艺术性最强,也是创作限制最少的;服装效果图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它主要为了凸显人体的着装效果,用艺术手法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也可为后续的生产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服装款式图也被称作结构图或服装平面图,它最能体现出服装的款式结构、细节和工艺等。作为制版师和工艺师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服装款式图的要求最严谨。时装画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必修内容,它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工具、手法对服装与服饰品进行设计的表达能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绘制服装款式图及服装效果图的技法,具备服装设计师所必需的职业素养。

1高职院校时装画课程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时装画课程课时一般为48~64课时,经过一个课程单元的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突出,甚至不如一些培训机构开设的时装画课程效果那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层面的原因有:生源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内驱力不够;教师层面的原因有:教师继续教育意识不够,缺乏学科交叉授课,授课过程缺少与学生互动,授课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1生源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的生源存在美术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招生来源大多为普高生,缺少长期且集中的美术基础训练。在高职院校时装画这门课程中,教师不光要发展专业素养,还要兼顾美术基础薄弱学生的绘画基础培训。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不应该在时装画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精雕细琢,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绘画技法而忽视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效率原则[1]。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时装画课堂教学课时内,教师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绘画基础,应以基础、易掌握的内容为主,强调个人风格与高效的训练则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来学习。

1.2学生的学习自驱力不够

经过调研发现,培训机构的时装画课程收费在3000~5000元不等,培训时间集中在15d以内,能接受高昂的培训费和较短培训时间的学生,在培训班开课前就已对课程做了调研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学生在短期内能更高效地吸收知识,磨练技法,收获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被动,缺少课前预习以及强烈的求知热情。

1.3教师的继续教育意识不够

随着近年来自媒体平台和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很多符合当下审美的优秀时装画案例。高校青年教师通过时装画授课案例风格的转变,让主流院校的时装画绘画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偏写意的夸张风格转变为现在偏写实的唯美风格。这种画风的转变也广受学生的接受和好评。时装画除了是一门实操性课程之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了解当下人们对时装画的审美偏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缺乏学科交叉授课

教师在讲授时装画这门课程时,缺乏对服装类其他交叉学科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因对服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在绘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表达的错误。例如,学生在绘制衬衫领时没有结构的概念,忽略领座的绘制;在绘制双排扣西装时,扣位不以服装中心线对齐绘制;在绘制落肩袖时,不考虑肩膀廓形的变化等。在时装画绘制过程中缺乏学科交叉的知识,会对后续实际的服装生产部门跟进造成困难。

1.5授课过程缺少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讲述或实操演示来完成时装画课程的教授。在经历长时间“独角戏”式的教师授课后,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不全。教师应在课堂中让学生穿插式地参与互动练习。

1.6授课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美术基础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让学生精确地绘制出人体,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使用人体模板或者用固定尺寸绘制出一个标准人体。但是,过分依赖数据和工具会让学生丧失绘画中最需要的观察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便日后能够应对多种工作环境。

2时装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在时装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装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具体改革措施体现在以下几点。

2.1课程内容改革

2.1.1教师课前调研课后复盘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做充分的课程调研,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最新文献资料,了解当下热门的时装画课程和时装画风格。甄选出优秀的时装画课程后,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辩证心态学习参与其他教师的授课内容。培训结束后去粗取精,积极思考和及时更新上课内容,确保上课内容能跟上时代脚步。从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应该对照课程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法和询问法检验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是否存在偏离,及时精进授课内容。2.1.2用交叉学科知识分析服装款式服装设计作为市场导向性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之间不能完全割裂独立。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在时装画课程中,不能以将学生培养为画师为教学目标,而要从时装行业的职业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分析时装画款式的同时,可以介绍其历史背景、代表品牌、代表设计师和生产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知识点丰富的教学示例,并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延展讲授,让学生对整个服装行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时装画课程教学示例如图1。2.1.3款式图与效果图的双向转化练习服装的商品属性决定了服装要与销售挂钩,而经典款是经受过时间和消费者双重检验的服装样式,很多畅销款式是基于经典样式进行二次设计,为了提高销售量,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必须熟悉经典款式以及它的结构和工艺特点。服装的商品属性还决定了设计必须可实现,服装设计师通过时装效果图或款式图与生产部门对接,实现设计想法。准确地绘制出服装结构图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更好地还原设计师的设计想法。同时,合理的结构设计既能兼顾服装的美观与舒适性,又能优化服装制作生产效率。经典战壕风衣的结构解析如图2。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素养要求,高职院校时装画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服装效果图和款式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款式图与效果图双向转化练习。教师在时装画绘制示范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服装案例,如面料、工艺、版型和细节等,并且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目标案例的时装效果图或款式图,培养学生主动分析思考的能力。款式图与效果图的双向练习能够让学生对服装结构与工艺知识融会贯通。既强化学生的款式图和效果图双向转换的想象力,又巩固服装专业知识,让他们能更精准地绘制出款式,增强职业素养。2.1.4课上内容重基础与课后练习重发散时装画是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一门课程,但因生源美术基础参差不齐,故应兼顾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既要照顾到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要考虑到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绘画基础来设计授课内容,更应重视时装画的基础绘画技巧。课后布置不同难度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完成任务。课后作业应与课上内容有所区分,更应注重创意性和发散性,这样不但不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激发更多学生挑战的欲望。

2.2教学方法改革

2.2.1理论—实训穿插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长时间“观看式”教学并不适用于时装画这类实训课程,容易让学生处于“眼会手不会”的困境。教师的实操演示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输入,但长时间的知识输入却不能够及时内化输出,容易产生知识点掌握不牢或遗忘的现象。通过课后询问得知,学生更愿意让教师在讲解或者演示一个知识点后,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再接着讲下一个知识点。针对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进行的课程预习,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具备课程全局观。课上主要是理论与实训穿插式教学,能让学生巩固预习的知识。同时,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避免知识点的遗漏。2.2.2信息化手段教学在时装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作大量的示范,但高职院校服装班的学生一般在30人以上。一起观看教师演示会存在后排学生看不清的情况。若是分小组演示则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课程知识目标完成度太低。有些学校投影设备老旧,存在偏色或不清晰的情况,学生很难看清楚教师的演示过程,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时装画在绘制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法细节,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中难免遗忘某些步骤,造成教师在课后收到的问题重复率高,重复解答也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针对时装画课程需大量实操演示的课程实际,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备课阶段提前录制课程视频并发给学生做学习参考资料。既方便学生课前预期,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课堂中可通过直播软件直播教学过程,在穿插的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有疑问的学生再进行一对一单独辅导,强化教学效果。采取这一教学策略后,学生课后的问题咨询率大幅降低,多数课程问题可通过学生自主回看教学视频而得到解决,也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此举大幅度地提升了课堂效率,做到因材施教。

2.3评价体系改革

2.3.1教师学生双主体因为时装画带有艺术创造性,在课程评价这一环节上,评价标准容易受到教师个人审美喜好的影响,出现评价有失公正的情况。因此,在评价环节中,评价主体不应只有任课教师,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分析、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的作品,同时推进民主课堂的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打分权重要合理分配;学生在评价时要做到有据可循,言语得体,切忌出现言语攻击而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2.3.2过程与结果双导向因为学生绘画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评价标准里不应只以结果为导向,还应看到学生在这门课上的提升情况。对比学生的开课作业与结课作业,有助于更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要结合学习过程和结果来评价学生作品。

3结语

时装画表现技法是服装设计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随着时代变革,服装公司对服装设计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师对自我全面发展也有强烈的诉求。高职院校需要以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进行服装画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3方面进行研究,并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与市场导向,以便对时装画课程改革做出更新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