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节能环保论文十篇建筑节能环保论文十篇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3:33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1

(1)框架建筑节能体系:由框架承重、外墙采用轻质非承重材。主要有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超轻陶粒耐水石膏隔墙板、水泥隔墙板等,另加复合保温材料,适合高层或小高层和多层结构体系。(2)轻钢结构建筑节能体系:护结构采用彩色钢板压型板,中间复合保温板或玻璃棉、岩棉、硬质聚氨酯泡沫等,墙厚100mm。(3)外墙外保温做法:将绝热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其建筑热稳定性好,可避免冷桥,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室温保持稳定。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建筑环保节能必须以发展新型节能材料为前提,有足够的保温绝热材料做基础。节能材料的发展又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真正发挥其作用。外墙保温技术的优越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使用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加强环保节能材料的利用,综合上述考虑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采暖期间室外平均温度为零下4℃以下,对护结构保温性能提高了要求。外墙外保温做法较符合石嘴山地区气候条件。节能目标,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外墙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的节能措施,在满足以下要求的室内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能耗应节约50%:①冬季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度;换气次数取1.0次/h;②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26-28度;换气次数取1.0次/h。实践证明在夏季墙体的外保温做法还能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室外热空气与外墙的表面换热,隔热效果也优于内保温做法。而在采暖期间采用适当厚度保温材料的外保温节省75%的热损失。仅此可增加集中供暖的住宅1500平方米。

2电厂循环水余热城市集中供暖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深入开展节能工作是缓解能源矛盾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着集中供热热源不能满足问题,随着迅速增加的供热需求的情况,而新建大型热源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并受到城市环境容量的强烈制约。为了缓解供热紧张的局面,一些地方使用小型燃煤锅炉房,严重恶化了城市的大气环境;一些城市利用燃气采暖、甚至电热采暖,带来高采暖成本的同时,也引发了城市的燃气和电力资源的紧张。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改造前:(1)是城市周边的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通过冷却塔将大量的低品位热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明显的环境湿热影响及污染。(2)小型燃烧煤炭的锅炉房,家庭燃烧煤炭的土暖气炉,燃烧天燃气来采暖严重恶化了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这样的系统则造成大气环境严重污染和煤炭能源的严重浪费,一个冬季燃烧煤炭而浪费17多万吨煤炭,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电厂与石嘴山市热力公司,将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余热用于到供热采暖,不仅能够减少电厂冷却水散热而造成的水蒸发损失和环境的热污染,而且能够缓解采暖带来燃烧煤炭资源浪费局面。同时实现能源的利用节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3结束语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2

1.1土木建筑施工设备陈旧在土木建筑施工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土木建筑施工中使用陈旧的机械设备。陈旧的设备效率低,耗油、耗水、耗电多,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资源的浪费。另外陈旧的设备容易产生过多的废水、废气、尘土和噪音,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2土木建筑施工企业节能环保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粗放,不重视节能环保,在组织设置上缺乏节能环保相应组织的设计,在节能环保管理机制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管理上责任不明确,缺乏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监督机制,缺乏节能环保考核机制不健全。

2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措施

2.1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应用于土木建筑施工,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电力等二次能源的使用,可以防止因为燃料产生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而且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安全可靠、维护简单。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太阳能在技术比较成熟。土木建筑施工区往往比较开阔,光照充足,通过太阳能进行发电、蓄能和电力使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防止了环境的污染。

2.2对土方的覆盖土木建筑施工时,会挖出大量的土方,有大面积土层的。而土木建筑施工往往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土方的扬尘,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土木建筑施工时需要对土方进行覆盖。

2.3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粉煤灰等作为新型材料,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所排放的废弃物,用粉煤灰制作混凝土砌块,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温效果。这样可以减少生产垃圾和建筑垃圾,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有利于土木建筑施工的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的水平。

2.4节约水电使用培养施工人员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土木建筑施工做好用水的控制,将生活用水与施工用水分开,采取分路供水的方式。土木建筑施工时注意废水循环使用,建立雨水收集装置。清洗设备时使用施工用水而不是生活用水。培养土木建筑施工人员节约用电的习惯。采用智能电器装置实行分路供电,防止电力资源的浪费。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保证土木建筑施工设备在节约用电的情况下有效工作。

2.5优化土木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以节约能源土木建筑施工时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动态的。土木建筑方案在实践中随着条件的改变,可能需要有所变化,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也需要随着土木建筑方案的变化进行改进和优化。土木建筑施工是一个连续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优化土木建筑施工的方案,可以更合理的对人力和物力进行安排,防止资源的浪费,更好地监督和防止物资浪费的现象,防止机器空转、人员窝工等问题。当土木建筑施工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立体的交叉作业,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建筑材料再利用率,努力实现土木建筑施工的节能和环保。

3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管理保障

3.1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人员节能环保意识只有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才能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节能环保管理和技术应用的热情。节能环保意识是时展的趋势,是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关系着土木建筑施工的形象与信誉,有利于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土木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组织培训和教育,加强节能环保观念和技术学习。通过责任的明确和绩效的考核,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人员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积极性。

3.2制定更新老旧设备及时更新的制度要建立老旧设备的淘汰更新制度,以及时更新土木建筑设备。根据制度土木建筑施工企业要及时更新老旧的机械施工设备,防止对水、电、燃料的耗费,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老旧施工设备的更新中,要注重引进节能环保的新设备,并培养土木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土木建筑施工设备使用,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必须严格的遵循定型化、工具化和标准化。

3.3建立健全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组织机构,把节能环保的责任落实到人。在土木建筑施工现场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包括材料员、核算员、技术责任人等。将土木建筑施工企业节能环保责任彻底监督落实。确保将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

4结束语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3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生态建筑理论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中运用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建筑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机体,使整个建筑整体和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的自然生态相对和谐,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体系。使建筑自然形成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中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能源材料,从而控制对环境的破坏,降低能耗,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还能够减轻环境生态压力,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分析

环保,生态,健康,舒服是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生态建筑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理论,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利用循环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着从建筑的整体效果出发,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建筑内外的种种布置和资源,使有限的能源物资可以在小范围内实现良性循环利用,力求在自然生态,建筑,人类三者之间达到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状态,坚持人的主体能动性地位,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加以设计管理施工,形成一个有利于自然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存的和谐,健康,舒适的环境,这样,既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压力,又不会加重社会的能源消耗。

1.要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

要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和新的节能设计理论,在建筑局部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还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压力。从而达到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

2.舒适健康,环保是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舒适度健康度有了新的要求,既要保护最基本的传统遮风挡雨的功能,更要实现人类的身心安康。比如要有良好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有益于人体的湿度,有新鲜的空气,安静没有污染的声音环境等。其次,选择材料装饰时候要注意节能低碳环保,既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又要低辐射,低污染,从而保证人身心健康。同时,要使建筑和周边的人文历史环境相协调,既满足生活的隐私保护,又方便交流。

3.促进整个建筑主体和大自然的相互和谐。

中国建筑自古便有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不仅仅要从人与自然的能源物质方面达到和谐,更要从精神上提高境界。具体主要是环境和周边自然的相互融合,和周边的文化境界状况相互适应,既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环境质量,又可以提升了精神境界,促进身心和谐。

三.生态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分析

1.墙体的节能与技术应用

(一)墙体保温设计

作为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墙体节能保温设计通常有三种设计方式:第一,进行外墙保温设计,基于国家、当地的热工规范计算,采用隔热保温材料,使用一定的设备进行粉刷,喷雾,粘贴等多种方式施工,在外墙上形成保温层,以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第二,进行内保温设计施工,将优质保温材料对内层墙壁施工形成保温层,传热隔热能够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第三,加大隔热保温材料的开发力度,利用保温材料自身的特性进行墙体的设计,促使其他自发的具有保温功能,且墙体新型材料的节能符合国家标准。

(二)墙体材料的节能

从制作方式来讲,空心砖和实心砖颇为相似,但是相较于实心砖,空心砖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减轻结构自重。所以,为节能减排,建筑上广泛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

2.屋面节能设计

进行屋面的节能设计,首要是进行保温材料的选择,不可以密度太大,导热系数太高,也不宜使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可以选用一些新型的高效保温材料,比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合理性

暖通空调的设计之所以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主要是由于对建筑整体环境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它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确保暖通空调的合理性。设计者在设计过程,通常仅仅考虑空调运行中的最大负荷,即遵照最大负荷原则。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只有少数暖通空调可以达到最大负荷,主要是由于达到最大负荷的室内温度并不适宜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可能会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对这种情况加以考虑,不要使各个系统的设计满足最大负荷运转而不适应部分负荷运转的状态。

4.科学选择遮阳的玻璃

在进行遮阳节能设计时,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选择遮阳玻璃的选择,在选择遮阳玻璃时,要综合分析各种遮阳系数、建筑所处的自然气候条件、人文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条件,科学进行选择,通常来讲,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广泛运用的类型有反射玻璃、镀膜玻璃、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等。

5.推广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并且可以再生,是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最为环保,最为丰富的资源能源种类之一。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太阳能具有很多节能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筑的楼顶可以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这种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力,并将这些转化而来的电能或者是热量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能量的存储,在需要使用这种电能和热能的供电设备上开始接线,如此,能够充分满足整个建筑物内部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各种能量需求。此外,充分利用太阳能设计作为采暖和供热功能,既可以减少日常的能源消耗,也使得建筑物的日常热能得到满足。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太阳能来控制建筑物的采光,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的环境更为舒适。

四.结束语

生态型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例如最近交付使用的昆明新机场就是以“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人性化的绿色机场”作为标准建设。其主要设计思路、策略符合生态建筑理论。我们油库内的建筑设计也是主要体现在:

1)良好的自然通风设计,改善建筑物内空气环境,减少空调耗能,自然通风区域可开启面积与立面总面积之比≥8%;

2)优化自然采光设计,减少照明耗能,采光系数侧面大于2%;

3)建材本地化,提高绿色建材使用率,应优先使用本地化建材和3R(Reuse,Recycle,Reduce)建材。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合成建材,尽可能使用天然素材以及符合要求的环保、生态建材。要求: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成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60%,可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10%

4)节水及水资源利用,通过雨水回收、中水回用,实现节约用水与水资源高效回用的目标,雨水利用的可行方案,雨水利用率≥30%,采用节水设备—使用符合标准的节水设备,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节水设备和材料使用率100%,节水率≥10%,中水利用率≥50%;

5)我们还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高效管理,以达到优化系统和提高运行效率。

昆明新机场是我国在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施工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典范之一,实现了相关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突破发展,为我国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生态节能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在今后的机场建设中,还会推广昆明新机场的建设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生态型建筑的技能设计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且理性分析面对,同时,要积极吸取西方的先进节能设计理念,引进一部分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生态建筑的合理科学化,推进我国生态绿色化进程,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欧阳东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期刊论文]《电气应用》iStiCpKU-2006年2期

[2]叶宇丰基于生态理念的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学位论文]2006-同济大学:建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3]金振星武涌梁境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制度设计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iStiCpKU-2007年8期

[4]温晓霞,现代游泳馆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学位论文]2009-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王君彪基于构造设计学的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8期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风土美学建筑通风文化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建筑水循环设计建筑节能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绿色营建绿色生活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绿色建筑起源于197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最初以“节能建筑”出发,后来结合“乡土建筑”、“生态建筑”的环境理念,现在更融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cycleassessment),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因而,“绿色建筑”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能让人类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更有希望。

然而今天的绿色建筑已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而是彻底从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枯竭等地球尺度,来塑造整体建筑文化的环保生活哲学。如今,建筑学不谈绿色设计,已不配为现代学问;国家营建政策不落实绿色建筑,已没有明天。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推行绿色建筑,顾全正确的风土美学修养,成全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美学并非什么伟大的工程,只要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谈论绿色建筑,必须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否则支离破碎的解读绿色建筑技术,只会见树不见林而无所适从。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线科技,但却使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

生物界有许多适应气候之道,对人类的建筑设计有莫大的启示。例如,生物学上有一种Bergmann,认为温血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寒暑期后而改变其体型大小。另外也有一种allen法则,认为在同种的温血动物之中,寒带气候的动物为了减少冻伤的几率,也常演化出较短小的耳朵、尾巴、角翼、嘴啄等突出部位的品种。事实上,这些抗寒保温的法则也部分适用于人类的演化,人类的建筑文化也符合Bergmann法则和allen法则的应用,比如我们可将北方民居视为一种显示保温特色的“保温文化”,而南方民居是以防暑为功能的“遮阳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寒带的保温措施在于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而干热地区的保温措施则在于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两者在缓解室内外气温差的冲击的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寒冷气候及干热气候两者皆是“保温优先”的地区,由于“保温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墙面的保温能力,所以寒冷气候的“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干燥气候的“保温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保温”虽然在寒冷、干热气候有良好效益,但在热湿气候却效果不佳,因此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因为热带气候的大屋顶除了遮雨之外,最大的功能在于遮阳,这种“屋顶文化”也是一种“遮阳文化”。在热湿气候的现代建筑中,过去防雨功能所需的斜屋顶造型已无存在必要,而屋顶的遮阳功能却应转换成遮阳、阳台的特征才对。深深的遮阳、美丽的阴影,无疑才是真正的热带建筑美学。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居于“保温文化”与“遮阳文化”之间的气候区就是意味着此地气候不冷不热、冷房的高温期不长、采暖的动机也很短的“最小空调耗能区”,也就是“泛亚热带”。此区保温与遮阳措施均只有部分节能效果,必须巧妙的将“保温”与“遮阳”作最有效、最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节能功效。所以,“泛亚热带”之建筑文化特色,既非单纯的“保温文化”或“遮阳文化”,而是“遮阳保温并重文化”。

综上所述,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以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

(二)“建筑通风文化”的施行鞭长驾远,“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计深虑远,“建筑水循环设计”的推广寓意深远,“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的开拓山长水远,“绿色营建”的防治任重道远

热湿气候是最适用“风力通风设计”的地区,而较凉爽的温暖气候是“浮力通风设计”潜力最好的地区,然而空调设备的发明和空调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者日渐堕落,丧失了气候环境的敏感度,忘却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能力,使建筑日渐巨型化、气密化、空调化,而浪费大量地球能源。因此唯有善用“风力通风”与“浮力通风”之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才能成就最好的绿色建筑。

“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并非伟大的“生态创造”理论,亦非强求一个完全符合生态链的乌托邦,只是要求减缓强取豪夺生态破坏,并以“生态疗养”的态度,来矫正一下人类对自然的“霸权心态”而已。“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首先是消除误解,并清醒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生物多样性设计”的口号看似遥远,却与每一件工程设计实务有关,它是具体营造生态基盘的技术,也是带领绿色建筑迈入生态设计的跳板。而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之最高原则,在于要求改变人类的霸权心态,不要把自然利用殆尽,不要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赶尽杀绝,假如能留下一点不被管理的绿地与杂乱的树林,或是减少一些鸟类撞死于建筑物的事件,才是功德一件。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成就文明亦可毁灭文明。绿色建筑讲求保水、节水、净水的生态循环设计是永续用水文明的对策。绿色建筑水循环设计,就是建立居住环境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智慧,基地保水设计不但可以达到都是防洪与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目的,更可扩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潜能,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帮助;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精神,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认识污水循环利用之意义,“把水还给河川,把养分还给土壤”才是水循环设计的极致。

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不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于减少建材使用量、促进节能、保护地球资源、减少废弃物。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不合理的造型、不必要的建设,亦即在于倡导“环保建筑美学”。

建筑产业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消耗大量的地球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农地损失的同时,建筑业也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氟氯化合物及人类垃圾。这些污染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建筑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一是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污染均来自于建筑与室内装潢工程的营建污染问题,也是绿色建筑所重视的干净营建科技的问题。归根结底,绿色营建则在于评估从建筑结构到室内装潢、从施工到日后拆除之环境污染量,前者为“事前预防”,后者为“事后控制”,两者刚好构成完整的建筑物生命周期环境污染防治系统。而若要建立彻底的“绿色营建”体系,必须从“源头整治”做起,亦即由设计阶段的“绿色构造”、营造阶段的“绿色施工”到装潢阶段的“绿色室内装修”,均是建筑环保的重要一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其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

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节能对策。尤其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已消耗地球50%以上的能源,任何建筑设计假使不落实节能对策,根本遑论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应该有南北气候之别,长江流域以南的热湿气候应以遮阳设计为主,忌讳过分保温之设计;反之,北方寒冷气候则应以保温外墙、双层中空玻璃、高保温蓄热的设计为主。但无论任何气候下,开窗越大越不利于建筑节能,适中的开口设计乃是全球不变的“普世原则”。

(四)落实绿色建筑之精髓,享受绿色生活之美好

绿色建筑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充分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任何建设都是对地球的损伤,唯有事前消弭无谓之建筑,减少无谓之设施,才是迈向可持续建筑之最高境界。复杂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筑系统,是生态高度风险化的象征,反而越简单、越分散、越人性的建筑创意,才是更生态、更持续的环境设计。当今社会,唯有打破“花钱消灾”、“高科技终会拯救人类”的妄想,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节约型社会,发挥以柔克刚自然设计智慧,才能掌握绿色建筑的真谛,才能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协调平衡的居住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主动变化的积极行为,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绿色新生活!

结束语

归根结底,绿色建筑就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只有优先考虑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率、更无公害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才能拯救地球。这些方法通常只是“简朴无华的建筑设计、有效率的材料力学、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小巧的遮阳板、韵律变化的阴影、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观”而已。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也成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绿色建筑的推行,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我辈建筑人应认真研习,优先采用。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点;生态环境;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存在要件,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对提高生态人居系统健康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高效存在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基础,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生态价值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回归自然等内容。节约能源,是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采暖、空调或者建筑围护结构的同时,减少空调、采暖,在风冷系统利用中,根据自然通风相关原理结构,在正确运用当地气候总体布局以平面形式的同时,让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

在建筑物材料、建造、建筑设计选择中,根据资源利用特点,在正确使用资源的同时,尽量节省资源。为了保障建筑物生机、活力,在建筑物外部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动静结合、和谐一致的特点,逐渐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在绿色建筑物中,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在建筑物施工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内部湿度恰当、空气清新的过程中,让居民身心健康,感觉良好。

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建造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明确要求建筑物地理环境条件中,避免土壤中出现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在地下水资源纯净,地温适宜的过程中,地磁始终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在构造材料选购中,建筑物通常采用天然木材、竹材、树皮等相关材料,在严格检验处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建筑材料安全性。另外,绿色建筑还必须根据地理环境要求,配备对应的热水、采暖、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设备,从而保障天然资源充分利用。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太阳能等洁净可再生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具有以下特点: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性

绿色建筑的实现要求我们建造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这些要求使我们必须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就要考虑减少资源的消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将建造成本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综合考虑。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性。

2、绿色建筑的环保性

绿色建筑要求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循环利用、降低污染。在设计和建造绿色建筑时,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和简单应用高科技手段的、无污染的施工

技术,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3、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组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重复劳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4、绿色建筑的综合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从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力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尽量少的破坏和恢复原有自然状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材料消耗。这就需要加强新材料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估、高效的施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理解

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绿色建筑的表面,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等)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绿色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

四、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改进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效益,必须将绿色建筑体系硬件、软件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从建筑师实践经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保障绿色设计以及建筑创作技术。

1、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设计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效益,从建筑角度来看,节能用地作为当前建房活动节省用地面积,让绿化面积不损失、少损失的重要手段,必须提高用地效率。例如:建设高层、多层建筑,减小建筑密度,增强建筑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容量;在城市居住区中,对后续发展保留发展余地,增强住宅用地集约面积,在完善绿化面积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住宅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乡村、城镇建设中,根据坡地、零散地特点,在因地制宜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地方材料充分利用,让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相互融合,增强绿化面积使用效益。

另外,由于寒冷气团频繁侵袭,在和世界维度相比,我国寒冷的天气相对较长,供暖日相对较多;为了保障建筑温度,必须提高供暖设施,在优化冬季室温的同时,节省供暖能源。目前,我国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成护墙、采暖、空调通风等,北方冬季一般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进行供暖。

2、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材料以及高新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作为相互作用、协调的智能系统,建筑结构、外层材料是能源交换的主要界面,在自然能源转换、收集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能源流失;在具备气候调节能力的同时,保障气候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建筑材料选择中,结合材料性能,保障材料始终没有毒性物质释放。

室内环保材料主要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工后,对建筑物内部墙面、地面、顶棚进行的装饰、美化处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达到装饰的目的的同时,不断满足材料功能。室内建筑材料一般分为:地面、墙体、装饰线、紧固件、顶部、胶粘剂以及连接剂等类型。让装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展现适用、经济、美观的作用,避免不环保材料释放的苯、甲醛以及苯系物对居民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建筑装修风格中,装修材料是室内环境的主要危害;因此,在装修时,必须选用符合环保指标以及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充分展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五、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节约能源、减少建造工序以及使用能耗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使用舒适性,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贯彻设计理念,掌握设计要点,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50-52.

[2]郑杰。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23(6):146-148.

[3]刘健,王瑞。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GBtF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7

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

[1] [2] 

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以建筑模数设计建筑开间,再由建筑开间构成建筑物,即组成建筑群,因此,建筑群的空间尺寸也有标准的模数,这是我国建筑的一个特色;在建筑外形上,我国建筑又体现了建筑构造的艺术化特点。如:梁、柱、墙壁上及门外饰物的雕饰、曲线屋顶、飞檐形式等,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造型、色彩各异,非常优美,是艺术造型和技术构造的优秀组合;门窗、连廊、楼梯、隔断等也采用雕饰、彩绘等手法,创造出形态各富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形象,使建筑艺术与标准化设计完美结合,既充分考虑建设效率,又不失建筑的艺术魅力。这是我国建筑的又一特点。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8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绿色建筑一方面具备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有效兼顾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要提高设计质量,除了要注重具体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外,还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评价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对能源及环境施加的影响。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及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

全寿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制作、使用、终止等各环节要素,是基于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加以结合,就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建筑运行到后期拆除等一系列环节的时间周期。绿色建筑高于节能建筑这一概念范畴,是以建筑全局为主的,把握建筑能源消耗各个节点,以此为根据,采用各类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建造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1]。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方面:1.功能适用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适应性指的是建筑物在物理特性、结构构成、环境利用、视觉营造等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使绿色建筑兼顾传统建筑形式的一般功能。2.技术性。全寿命周期涵盖了建筑物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在其每一阶段保障绿色建筑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以便使绿色建筑能够从整体上发挥其独特性能。3.协调性。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的协调性,主要侧重指建筑物要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筑生态等各方面趋于协调,秉持能耗最少、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负荷及受损最小等理念,采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及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使绿色建筑达到材料、技术与环境的协调,进而优化绿色建筑在各个寿命周期内耗费的成本费用。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主要包含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改进、方案确定等环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制约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信息交换频繁的设计系统[2]。

(一)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范畴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对设计目标加以明确,在众多设计目标中,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应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类型,再添加其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目标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形成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

在确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发挥其创新思维,采用功能分析等方法,形成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形成过程中,其构思结果既可以以思维架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具化为设计概念图。在绿色建筑初期设计这一环节,在确保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草图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秉持多多益善的设计思路,罗列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遴选。

(三)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

在这一设计流程中,要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着力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具,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加以细致化具体化。例如,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使用、建筑结构确定、建筑构造方案、建筑施工流程步骤、建筑系统构成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具体的方案及后备方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四)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在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加以评价及优化。事实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一样,其设计流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及后期阶段对其加以评估优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建筑设计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加以细致评价,其实施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类信息加以汇总,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目标划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要素。在评价要素的确定上应涵盖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因素,如建筑能耗,环保性能等,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2.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数据加以提取,并进行量化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于统计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数据矩阵及模型的方式实施。3.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做出整体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数据调查法、判断矩形法等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众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四)筛选得出绿色建筑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设计流程及方法,借助评价模型及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及后备方案加以全面分析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其评价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对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评价模型给出的建议,选取最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流程。

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分析及评价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加以评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兼具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昌桥.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09.

[2]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9

城市飞速发展,建筑的标新立异逐步蚕食着古老建筑,怎样使老建筑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地处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地。北海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骑楼文化。如今,北海大力加强城市建设力度,骑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受到重视,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合理保护和改建骑楼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北海重要的艺术设计院校,我院把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引入实训、实习的研究将为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实训、实习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类院校多与企业、产业相紧密联系,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突出技能培训,针对专业应用能力设置课程的实训、实习环节,其课时所占比重较高,这正是高职区别于本科教育之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融合多学科知识,学科交叉性强,理论教学仅能够培养部分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环艺专业以专业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作为导向,结合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通过实训、实习环节来重点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专业岗位需要。

我院环艺专业实训、实习现状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实习环节大多是与企业、产业联系,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多依托建筑空间,普遍为室内家装、公装和室外规划等项目,即实训、实习以普通资源与基地为主。2009年,由凹凸设计事务所承建设计的北海老街海西路165号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顺利开展,其资深设计师任教于我院环艺系,将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实践,大大拓展了我院环艺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的范围。通过结合所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对实际的项目进行深入的专业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实训实践效果。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很多老建筑面临拆毁、让位的问题。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改建,目前仅仅停留在文物保护及规划的范围内。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其引入教学实践环节,突破了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的承载范围,将老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老建筑或老建筑保护区成为环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可实施性

首先,能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地区文化。北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建筑形态独具特色,久经沧桑的骑楼文化更使这座海滨城市散发独特魅力。美丽的建筑与和谐的环境不应被城市化进程毁坏,老建筑保护和改建――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正体现了设计师对北海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将北海特色融入设计前沿,提升了城市品质,保护了历史遗迹,弘扬了北海独特的滨海文化,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其次,能提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养与社会认可度。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的时间相对于本科类院校明显不足,我院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将老道精舍精品酒店等老建筑保护与改建项目引入教学实践环节之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运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老建筑因其所处的地理与人文环境易受到社会关注,从而加强院校和专业与地区的联系,并提升社会认可度。

利用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特色教学资源

进行实训实习的具体方式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依托老道精舍精品酒店项目,将其前期调研、设计概念建立、设计素材收集、项目扩出初设计、施工图阶段等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引入2009级、2010级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训环节,与方案设计相结合。具体实施环节为――老道精舍建设期间,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工地现场参观、调研、测量、参与设计图纸绘制、材料市场采购、教师现场指导说明等;针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这一领域开设“老建筑改造工程――建筑的功能置换”专业选修课程,课题组其他两位教师分别开设“酒店餐饮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解读”两门专业选修课作为相关领域理论知识的补充。环艺系学生通过“老道精舍”项目实际案例进行实训、实习,能够较好地完成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方案设计,从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进入实训、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特色和建筑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建筑节能环保论文篇10

【关键词】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环保设计

1、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绿色节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国人的新追求。因此,在我们的现代建筑环境保护设计方面,节能理念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设计重点之一。然而我国的现状却是现代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理念、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节能理念下进行建筑环保设计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

2、节能理念下建筑环保设计的要点分析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是我们必须要贯彻其中的因素。可持续发展的节能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一定是密切结合与联系的。这就要求在整个建筑规划中,要求设计方面做到秉承节能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环境责任到人原则。就是说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节能、可持续发展,做到设计方案对环境的保护达到最大程度。在建筑的实际施工建设中,要求我们对建筑用材、人工等各项条件做到最优程度的安排和利用,在不同地区的施工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施工过程做最合理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结束可以达到建筑本身的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效益的最大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以下三点原则是要坚持的。

第一是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原则。我们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建筑和附近环境的整体性。只有坚持好这一点,才能使整个建筑设计与环境相照应,做到人性化与环境性的结合,凸显整个建筑项目的特点;第二是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建筑设计就是为了更加适合人们的使用。首先就要考虑建筑的成本用料,做到成本用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通风采光等问题做充分考虑,使建筑的设计符合人性化设计要求,更加贴合我们使用的要求;第三是整个建筑结构的节能环保要求。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消耗能源的行业,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整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坚持节能原则,对建筑涉及到的资源做最佳利用。在建筑用电等方面提倡节约,并通过一些高新技术的引入,例如屋外太能能电池板、热水器等来进行能源节约设计。

3、节能理念下的建筑环保设计路径探析

3.1建筑布局的节能设计

在整个节能理念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建筑布局的设计,对建筑的朝向、采光、外形等做出科学布局。在我们的实际建筑设计中,外形上要以简单为主,再结合具体建筑需要添加的特色元素,在外形上就要做到节能设计。在建筑的朝向问题上,由于一年有四个季节,而不同季节或者一天的不同时间都会对阳光照射情况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在不同的季节里,建筑的热量储存和释放性能也不一样。在夏半年,我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就是以乘凉为主,即保持良好的通风性能;在冬半年,我们就要求建筑设计能够对太阳照射产生更充足的利用,保证建筑的保暖性。因此,我们的建筑布局的节能性是我们着重要考虑的。

3.2对建筑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的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不论做了怎样的设计,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实质性损害。因此,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考虑:第一是要对原有的环境做充分保护,在施工中要避免或者尽可能少的对附近植被树木的破坏;第二是要在施工中注意对工地土壤、水源的保护,不能产生污染;第三是要提高建筑用材的循环利用方式,对一些使用过仍然有回收效益,能够采取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危害的材料,一定要进行回收处理;第四是在整个建筑项目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项目的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建筑能够最大程度的为社会服务。

3.3提高建筑中对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

在当前我国节能理念建筑设计的不成熟环境下,我们要加强对节能建筑设计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要加强整个建筑节能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构合理性,使其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高新技术开放条件下,各行各业对新能源技术的转化利用也在不断增加。在我们的节能建筑中,我们可以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设计理念进行充分利用。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建筑外墙、楼顶等设置太阳能发电板、聚热板等使其转化成具体的使用能源,以此节约常规能源的使用。在风能的利用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性,我们对其的利用多为建筑设计的通风性能。在对风能资源的合理利用之下,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实用性。

3.4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在一个建筑当中,围护结构的设计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体现建筑的节能设计效果。在我们今天所使用、居住的各种建筑当中,都有很多的围护部分,以我们的家庭为例,地板、内外墙、门、窗户等等,都属于围护结构的一部分。这些部分也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情况中,建筑外墙设计中,要最大程度的采用隔热性能好的建筑用料,来保障整个建筑的保温性能。在外墙外观的设计中,我们要坚持美观而又简单大方的原则,尽量保持墙面的平整化,节约建筑用料。在节能设计中,我们总是会漏掉门窗的环保节能作用。其实,在实际使用中,门窗是隔热散热最大的作用者,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一定要对门窗同墙的比例进行科学设计,因为门窗在现实中的散热性是要远高于墙体的。

4、总结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们都在关注发展的转型,都在思索如何做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在我们今天的建筑行业中,环保节能设计理念已经在不断的被关注。在节能理念下做好建筑环保设计是我们很多人心中的重要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建筑环保设计方法,不断进行研究讨论,顺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大潮,推动建筑环保设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银霜.浅析现代联排建筑环保设计的创新.《中华民居》.2012年3期.

[2]李鑫.节能理念下的建筑环保设计.《房地产导刊》.2014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