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一作文这就是我十篇初一作文这就是我十篇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3:20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1

我的爷爷奶奶见了我总是把我抱起,亲了又亲,不停地说:“看我们孙女长得白白胖胖的,多健康、多富态呀!”

爸爸妈妈每当给我买衣服时,总是忧虑地说:“这孩子这么胖,连衣服都买不合适,今后怎么办呢?”

一些叔叔、阿姨总是安慰爸爸妈妈:“你们别担心,孩子初中后,自然就会瘦的。”

听了他们的话,我也信以为真。可后来,我发现,我不但没有瘦反而更胖了,于是,我为胖苦恼、为胖伤心。每当我和伙伴们一起玩时,他们有意无意得喊我“胖墩”,虽说我表面装着无所谓,但我内心却如刀绞似的“疼”。有时淡淡地回敬一句“电线杆”,但为此往往也要呕好几天气,甚至气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就是在这种痛苦中挣扎着。

不过,盼到冬天就好了。因为在冬天,我穿上棉衣线裤,就看不出胖来。一年四季中,我最害怕的季节是夏季,因为那是一个开放的季节——短衣、短袖叫我的胖无处藏身。所以,不管夏天有多热,我都捂条长裤子,别人不知原因,妈妈心里最清楚。妈妈为此也忧心忡忡,有几次,我看见妈妈走到服装店,拿起一件漂亮的连衣裙,看了好久。当店主问我妈妈是否要买时,妈妈才悻悻的说:“今天孩子没来,改天吧!”我知道,妈妈想给我买,可家里她买的几件很时髦的衣服我都没穿过。我也想穿,可我哪里敢穿呢?我害怕别人笑我胖啊!为这事,妈妈还哭了几次。但我知道妈妈是理解女儿的,她不会让我为难的。

然而,有件事挺让我为难的。前年“六?一”,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提前一个月,我们就开始训练——学歌、练唱、练队型,我们天天盼望比赛的日子早点到来。谁知比赛的前一天,老师宣布一律穿校服。天啊!校服是短衣短裤,我怎么穿的出去呢?这不是叫我在那么多人面前出丑吗?我满腔的热情被这一盆冷水给浇灭了。我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似的回到家,作业也做不下去,饭也没吃就上了床,可怎么也睡不着……

“明天要下雨吧!那样明天就不比赛了……最好像《窦娥冤》中说的六月飞大雪,一是表示上天可怜我。二是我们可穿冬衣比赛……但这些都是不现实的,我怎么能主宰上天呢?……算了,还是明天生病好了,我明天就可以不参加了……可我又不想当逃兵,我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最后还是决定今晚不盖被盖,准备明天感冒。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摸摸头凉凉的,看看天一丝云也没有,看来我得另想辙了。算了,就装一回病,于是,我写好了请假条,让妈妈送去。“敏儿,去吧!你的心事妈妈懂。只要高兴的事就去做,别在乎别人怎么说,勇敢点,孩子!”看着妈妈鼓励乞求的眼神,我无可奈何的从她的手中接过校服,牙一咬,穿上校服向学校走去。

走在街上,感觉很不自在,好像人们都在看我、议论我,我真很不得地上有个缝,能钻下去。几次想返回,可妈妈的话语又时时在耳边响起,并且我也禁不住参赛的诱惑,于是我低着头快步向学校跑去。到了学校,班上的同学们都在练习,我悄悄走到队列中。奇怪,怎么没有人说我呢?我大胆地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同学,只见他们个个全神贯注,仿佛根本没有注意我的出现,我很快被他们的激情感染了,不想胖的事,一心一意地唱了起来。比赛结束后,我班得了第一名,大家高兴得蹦呀、跳呀,直到放了学,谁也没有对我提一个“胖”字,我感觉到短衣短裤是如此的舒服。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2

高初中作文教学自下而上搞好过渡与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乱,慌乱就会把棒掉到地上,影响前进的速度和成绩。我觉得初高中学段作文教学在交接“棒”的时候,一要稳妥进行,二要顺利连贯,三要用力做好统筹兼顾。为此,我们在初中与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教学研究。

1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

我们发现,初中生升入高中,许多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尤其是作文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初中写作水品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写作水平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写作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初高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还表现在:

11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落实不够分明

语文教师是教材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具体确定,教学的衔接与否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断层与否,然而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断层问题较严重。

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12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力目标落实不够明确

首先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缺乏训练系统性,导致学生基本的写作思维训练出现随意性状态。初中阶段主要写体裁分明的几种常用文体,且以写景和叙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则要求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抒感,发表议论;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初高中作文相对来说在能力层次上是很有梯度的。但现在的教学实际是初、高中都在针对中、高考进行大量的话题作文训练,尤其是初中似乎以为这样拔高理所应当。

其次是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习惯和能力上不到位。初中写作水平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养成学会修改文章的习惯”。我们知道“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修改文章从何入手。

2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21研究和执行语文《课程标准》不到位,使用教材上出现偏差

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⑤作文方面,初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说初中要求学生写作的水平是以记录为主。高中则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就是说初高中的写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凭经验教学,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或者是掌握了落实不好。

22学生对高中作文不适应的关键原因是学生尚未养成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写作方法

初中写作大多都是教师明确命题,指定写作范围和详细确定要求,而到了高中则是以开放型写作为主,这样学生也就无从下手了。实际上初中的课程要求和教师教学就养成了学生平时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的各项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尤其是写作,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日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这就给高中作文教学造成了许多困难。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3

我是一个非常开朗、活泼的女生,从来没有过不开心的不开心的时候,就算有也只是暂时的。这是初一的自我介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初一的自我介绍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初一自我介绍作文范文一:大家好!我叫王子。山大王的王,儿子的子。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就是山大王的儿子(自笑),我是快乐王子的王,快乐王子的子。我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长在新世纪,沐浴在春风里,我是跨世纪的新人。我属鼠,与可爱的动物一样聪明、机灵、好动。我虽然是一个开朗的男孩,但我像女孩一样,一笑脸上就有两个小酒窝,曾有人逗我说“那两个小酒窝是偶妈生下不久就用筷子在腮上轻轻戳了两个圆点。也不知是真是假,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一笑就有两个小酒窝。

说到我的优点就是爱笑。我姥姥说我就是天生为笑而生的。我的耳朵是为了听笑话而长的,我的嘴巴是为了讲笑话而长的,我的眼睛是为了看笑话而长的,我的鼻孔是为了闻笑料而长的,总之,我的全身都有数不尽的笑与乐,我的笑能填满宇宙,浩瀚宇宙的宇宙因我的笑而精彩,我因笑在地球上而灿烂。记得小学课堂上我因无缘无故的笑常被老师训导。我现在长到12岁了,整天乐呵呵的,从不知道什么叫忧愁和烦恼、痛苦和悲伤。我爱笑,班里同学尊称我为“笑神”。我说一句话能笑死一群牛。(下面大笑)不信,你试试。

说到俺的缺点,那真多!偶爹说:猩猩都比乖儿子的智商高,那浑小子的缺点可以绕地球好几圈哪。(下面大笑)甭笑,说实在的,这也太夸张了,不过数学作业本上红叉满天飞,这倒是真的。唉,都是粗心惹的祸呀!我曾经一度获得班内马虎大奖,同学们尊称我为“世界级粗心王子”。

这就是我--------宇宙级缺点之父、世界顶级快乐王子。

初一自我介绍作文范文二:我叫张xxx,今年12岁,在江苏省高邮市北海小学初一(1)班读书。我个子不高,长得也不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大眼睛。

我喜欢音乐,特别喜欢拉二胡。只要有我认识的曲子,都会拉。大人们夸我还真有点音乐细胞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优点是在家里认真预习、复习功课。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认真完成。数学还用草稿纸再重新验算一遍呢。因此,我的成绩还行。

我的缺点是上课不敢大胆发言,考试时不仔细。就拿语文第二单元考试来说吧,我有些会写的词都写错了,作文还写走了题呢。所以那次考得实在不理想。我已经在努力改掉这些缺点了,争取做个更好的学生。

我特别喜欢和别人打赌。输了,嘟着嘴巴就走。要是赢了,笑得眼睛变成了一条细缝。有一次,我和同学打赌,这位同学说身上有200元钱,我想:“谁会有这么多钱呀,分时是吹牛”.就让他把钱掏出来看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对我说:“我是骗你的”.这时,我笑着高呼:“我赢了!我赢了!”

哈哈!这就是我。

初一自我介绍作文范文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好!

我是一个非常开朗、活泼的女生,从来没有过不开心的不开心的时候,就算有也只是暂时的。好学的我啥都学,舞蹈、唱歌、弹古筝样样都行,不过不擅长的是数学、英语这两门科目。上了初中之后,我已经不再不想上这两门课了,我觉得初中的数学和英语比较简单的时候,就开始拼命让自己喜欢这两科,使自己的成绩跟上班上的同学。

我最擅长弹古筝,我很高兴自己有毅力学了五年左右的古筝,有一双好弹古筝的手儿。喜欢古筝的我,时不时的弹首乐曲,拨动琴弦,美妙的音乐便会在我房间徘徊。

我现在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我想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只有星期天的时候学完作业才会弹古筝,既不落下学习,又不会让自己的技艺生疏。希望自己能在弹琴水平提升的同时,学习也能跟着进步。

这就是我了,一个很热情的女孩子。

初一自我介绍作文范文四:大家好,我叫xxx,今年11岁,现读初一,就读三亚实验中学.初一(9)班.我比较喜欢蓝色,而最近学校强调天天都要穿校服,所以一直都没机会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了.我的优点是:思考问题是比较专心,而且为人开朗.缺点嘛,就是非常粗心,考试时总看错题而导致非常后悔.记得有一件事,也是因为我的粗心引起的!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4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语文自然衔接问题,我个人觉得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初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初高中语文新课标

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我在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它们有如下几点差异:

(1)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2)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简单,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较高。

(3)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力较低,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较高。

(4)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这个变化过程,同样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

(5)现代文阅读方面:初中重在速读然后提取信息就可以,高中重在鉴赏,能力要求更高。

(6)文言文阅读方面: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异环节明显存在“断层”和脱节,使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不相衔接,因而需要我们去引导,进而达到高中新课标的要求。

二、努力尝试改变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做好学生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衔接就不错了,再加上初中的语文教师围绕中考考纲教学,把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放弃掉,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师增加了更多的负担。比如初中中考淡化语法。福建中考考试大纲提到“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知识,结果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再比如诗歌教学,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中只要求“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于是,初中的教师在上诗歌的时候通常只讲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去识记。初中的诗歌鉴赏课,只停留在诗的表面意思上。笔者也多次参加初三升高一的保送生语文试卷阅卷工作,发现初中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背诵都没有落实到位。初中的学生一上高一,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讲诗歌的专用术语时,往往听得一头雾水。刚上高一的学生对诗歌考查什么一点都不了解,所以第一次月考的时候,诗歌鉴赏题往往得分很低,平均分经常在1至2分。种种问题都需要初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观念。初中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不能那么功利性,只顾中考,要本着教育为人的原则,在初中教学中尽量结合高考语文的考纲,多渗透高一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知识。高一的语文教师也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一直说高一的学生语文基础差,认为他们在初中必须接受的知识,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就不渗透,不讲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高一衔接的时候,能多渗透就多渗透,有总比无好。

三、改变学生、家长观念,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语文自然衔接活动中

笔者生活的地方是福建省里文化积淀比较少的小山城。现代生活的节奏导致我们的很多家长不阅读,在家里没有阅读的氛围,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初中学生在学语文的时候,就只是把语文当作一门中考考试的科目,他们很少会自己主动去接触中考语文试卷外的知识点。初中试卷很多知识点来自于课内,初中的学生就只认为读好语文就是把初中语文教师上课的内容记住就行,但这类学生一上了高一,他们发现在参加高中语文考试时举步维艰,他们高中的语文成绩也是惨不忍赌。初中的语文考试,150分的卷子,考个130分或者120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差得让他们不忍直视,因为高中的语文试卷的题目全都出自于课外。这个时候改变学生、家长学习语文的观念就显得犹其重要了。

那么怎么去改变学生、家长学习语文的观念?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多灌输学好语文重在于课外积累、重在于阅读等理念,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是只依靠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初中的语文教师尽量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出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有空的时候阅读。作为家长应该自己以身作则多阅读,让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课外阅读。家长在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认为他们是在读闲书,多鼓励他们读书。改变家长和学生阅读的观念,对初高中语文能否自然衔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部门在制定考纲时灵活变通,做到初高中语文衔接自然过渡

初高中语文无法自然地衔接,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中考语文试卷上。初中中考的语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少且固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肯定是围绕着中考在转的,中考就是指挥棒,中考试卷考什么,初中语文教师肯定就教什么,中考试卷不出现的知识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肯定就一略而过,这最终造成了初中语文教师很多语文知识点都不讲解的局面。笔者在上高一的时候,问到学生词性、短语、句子、句子主干、复句等等的时候,他们一无所知。如果句子成分都不了解、不熟悉,那高一我们在上文言句式的时候,他们肯定都是“鸭子”。如果中考试卷的题型和高考试卷的题型能够接轨,那么初中的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就会把知识点都在课堂里渗透,我想初高中语文的自然衔接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初高中语文的自然衔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作为战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5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是写文章的基础中的基础。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掌握"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呢?需要进行相应的写作技巧培训,设置悬念的技巧、"以小见大"挖掘深远的技巧、运用抑扬技巧、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运用情景的技巧等就是很好的技巧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是写文章的基础中的基础,可以说有了好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学习写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就会如鱼儿进了大海,如大鹏进了天空,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为有二十九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和米易地方名作家头衔的我觉得,初中学生在小学接受过六年的作文能力培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作文功底,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就不能再局限于写作顺序、六要素、线索、主题的范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深层次的教学生写记叙文的技巧,让学生把过去已学记叙文写作知识融会贯通,让个人写作能力更上一个档次,让学生成为自己作品的主宰,表情达意,反映时代脉搏。

世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记叙性的文章只有写出事物的复杂性、多变性、情节曲折有致、波澜起伏、色彩缤纷、才有好的文格,才能吸引读者眼球,才能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仅仅缠绕住读者的思想、读者的心。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掌握"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写作能力呢?我个人认为这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我就我领略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几点重要小技巧,写作技巧也是写作方法,作浅显表述,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设置悬念的技巧

悬念,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它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巧妙的运用可以抓住读者阅读作品的兴趣,课文中有许多生动范例。

《驿路梨花》,文章处处设疑,或隐或现,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文章中的"我"和老余行走深山投宿无门,此时恰好出现小茅屋。主人是谁?"我"和老余以为是瑶族老人,瑶族老人以为是哈尼小姑娘,哈尼小姑娘又说房子是盖的,一个叫梨花的小姑娘经常来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她妹妹又来照料……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吗?瑶族老人吗?梨花姐妹吗?文章始终没有正面回答,也无需作答,读者随着文章情节的起伏和感情的波澜,分明感受到了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我的叔叔于勒》,菲力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第二次考试》,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艺校招生考试中,陈伊玲初试成绩非常优异,复试却令人大跌眼镜,连著名声乐专家苏林教授也感到吃惊。这一来,就把读者的心给"悬"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直到最后才把谜底揭开,使人恍然大悟。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挖掘深远的技巧。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我们的生活中,自己身边有许多小事,所生发出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小"题材"大"作为,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这是非常实用且好用的方法,运用如鱼得水了,就能领略其中的甘甜,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中,实例太多,略举一二。

《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运用抑扬技巧

人说话,讲究抑、扬、顿、挫,语言才有生命力,写文章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抑、扬、顿、挫,才算得上好文章。通过抑扬对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起来也易于操作。

《荔枝蜜》,文章开头说"我"并不喜欢甚至讨厌蜜蜂,然后写"我"参观"养蜂大厦",亲眼目睹了蜜蜂的辛勤劳动,还喝到了又香又甜的荔枝蜜,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禁不住赞美起蜜蜂来了。作者又由蜜蜂想到了正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和千千万万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劳动者。作者对蜜蜂的喜爱甚至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梦里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变色龙》契诃夫抑扬顿挫写法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褒贬有致,变化多姿,变中见本质,变中见真实。小说的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变化无常,言语出尔反尔,发人深省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

四、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学会巧妙的运用情景的技巧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再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就是生动的典型。

如何搞好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写作技巧的培养,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我说表述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只是众多技巧之中的点点滴滴,算不得经验之谈。我觉得,当好一个语文教师,就要善于用心研究,从学习中获得感知。教师有了较高的文学造诣,学生也就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语文》(七年级上、下册)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具体方法

现行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蕴含着丰富情感思想的文章,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工作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上,要深入地挖掘这些优秀文章的附加教育意义,那就是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作用,健康的情感发育毫无疑问会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情感的体验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兴趣的形成,在逐步提高的学习兴趣促使之下,学生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文章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作者在创作时候的真情实感,感受他们的悲苦和喜悦,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另外,情感教育并不是完全独立于语文其他内容教学之外而存在的,例如情感教育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极为关键的,阅读培养的过程有泛读、通读和精读三个过程,精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体味作者思想情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以一定的情感教育为基础来进行,同时也是对情感教育的一个逆向促进的过程。在写作训练中情感教育更是异常关键,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基本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当然随着每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是众所周知,没有思想情感的文章是空洞的,也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文章创作的时候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之外还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这样创作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意义阐述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情感发育比较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情感往往比较脆弱,情绪也不是很稳定,这些不稳定的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对这些影响我们教育成果的因素给予重点的关注,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其独特的情感教育作用而被很多的教育者当成是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诸多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这门学科的这个特点彰显的淋漓尽致,很多学生通过语文的情感教育作用而情感健康地发展,对自身的学习产生了不小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引路者,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来让学生的情感健康地发展,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具体方法阐述

语文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文章中学习,而但凡是文章必定会包含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创作的汗水,而对于优秀文章的学习单纯地研究其中的文字和语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真正优秀的文章并不仅仅是文辞的华美和语句的流畅,最重要的是真挚的情感以及过人的思维,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必不可少的包含着情感的学习。

1.导语引入,奠定情感氛围

在语文的教学中导语的使用是极为关键的,如前文所述,我们对于文章的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文字和语句的学习,而是情感的把握,而在课前学生并没有了解到本节课中所要学习的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做一个简单的铺垫,利用几句简单的导语来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也能够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的情感氛围。同时这个导语的引入还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过渡作用,让学生能够从课间休息的轻松愉悦之中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我们在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课的时候,通过文章的名字我们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质疑的情感,中国人真的失掉了自信了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样环境下提出此问题,又是怎么样进行反驳的?“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论调弥漫在当时的社会,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亡国先亡心,为了鼓舞民族的自信力,针对悲观亡国论调,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到了培养。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想的共鸣

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文章中有很多也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真实的生活,只是经过了作者艺术的加工而变得华美绚烂,这些作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真正能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和创作时候的心酸和苦累,例如:初中阶段有很多描写母亲的文章,这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意义是极为深刻的,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而反思自己母亲每日的辛劳和为自己无私的付出,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真挚,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母亲,去面对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这种方式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困难坎坷。

3.写作训练,加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去领会文章中的真情实感,而对自身情感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来流露自己的情感,这个在写作训练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初中阶段的写作已经过了小学阶段以单纯的文字组织和语句通顺为评价标准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作品应该适当地融入一些真实的个人情感,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具有真实意义,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给情感教育以充分的重视,充分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独有的特点,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情感的教育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董磊.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2(26).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7

大量的名著阅读类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字词句类试题,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的《积累与运用重要考点分类复习》中有专项指导、训练,在《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中有考前模拟演练,在《中考积累与运用试题精选》中有集中训练。

古诗文默写类试题,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的《古诗词赏析与默写重点篇目分类复习特辑・古诗文名句默写》中有专项训练,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的《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的《中国古典诗歌漫话》栏目中均有大量讲练。

综合性学习试题中有关“中国式过马路”“世界读书日”“数字化阅读”“书法和汉字”“家乡特色文化”“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等内容,均以不同的形式见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的《积累与运用重要考点分类复习》《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中考积累与运用试题精选》。

现举例如下:

1,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文段是19世纪英国一位文学家创作的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____的精彩对白,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____的女性形象。

该题文段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4年第2期《外国文学名著片段阅读题》所选文段相同。试题与杂志刊登的练习题相似。

2,山东济宁市卷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以上这段话出自《

》,作者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选文中能看出主人公____的性格特点。

该题文段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4年第2期《外国文学名著片段阅读题》所选文段基本相同,试题与杂志刊登的练习题相似。

3,贵州遵义市卷

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文中的“他”指的是___-,他是一个的人。读・初中版・中考》2014年第12期《2014年中考积累与运用试题精选・名著阅读》所刊登试题与文段基本相同。

4,北京市卷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又如《

》中的

该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6年第1期《积累与运用重要考点分类复习・名著阅读》训练题、2016年第5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试卷二》训练题内容一致。

5,湖南长沙市卷

《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人名)敏感而孤独的心。

该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6年第5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特辑・试卷三》训练题基本相同。

6,山东泰安市卷

用一句或几句话补写出结尾的内容,并用简练的语言(不超过20字)概括第一段。

①当地时间4月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话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该奖项,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②“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③曹文轩创作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作品。曹文轩曾说:“《草房子》的主人公就是小学时候的我,《青铜葵花》的主人公就是中学时候的我。”作为中学生,我们未必都要走曹文轩的文学道路,但他的话能给我们写作文带来有益的启示: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①段:____。

该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6年第6期《考前语文素材速览》所刊登素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6年第5期《阅读特区・新书屋》所刊登内容大致相同。

7,山东威海市卷

初中毕业后的聚会上,满眼都是低头玩手机的同学,你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和你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你如何劝说他们?(限60字以内)

该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3年第12期((2013年中考积累与运用试题精选・综合性学习》刊登试题基本相同。

8,湖北黄冈市卷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故事内容略)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出来。

该题阅读材料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6年第1期《漫画古代寓言・曾子杀彘》内容相同,且试题答案就在“阿紫译读”中。

9,贵州安顺市卷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8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到高中,语文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原来要求更高。高中语文教学注重能力和方法,而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基础识记。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衔接。

(一)对比研究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教师应先仔细研究高初中课程标准,将二者进行比较,体会两个课程标准对同一知识能力的要求的不同,要求差异越大,往往表明它在高初中时衔接越难。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前应认真学习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二者的不同要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二者在能力要求上的不同,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掌握。

(二)研究教学目标及教材。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保证。高中教师还要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并与高中教材比较,找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往往是高初中教学衔接的难点,这样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生自然衔接。

(三)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不过于简单让学生认为初高中语文一样,脱离高考;也不能一开始就啃硬骨头,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对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联系初中语文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语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在教学中随时联系高考考点培养学生的考点意识。如在讲析《兰亭集序》中文体“序”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共同回顾初中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同时也可以回顾其他文体如《爱莲说》《马说》等,即可以让学生明白初高中语文是有联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衔接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充其量是一种平庸的“训练”,而非人性化的教育。所以两者决不能偏废。必修课注重学生的基础,而选修课却重在紧跟时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二者又相互渗透,不可完全隔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既要注意到必修课里的个性培养,还要注意到选修课中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必修课随意的欣赏,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备课要多讨论交流。

三、做好阅读与写作的衔接

(一)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是“双脚”,同等重要。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主张“以读带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至于谁轻谁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我们为了实际需要而写作,需要阅读相关资料,这时候写作成为主导,成为阅读的目的、动力,这种写作、阅读是实用性、功利性很强的写作、阅读。有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紧迫的功利目的,可以说为了消遣而阅读,这时候的阅读,对于积累知识、陶冶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做好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一)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衔接。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

(二)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衔接。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以课文内容为基本准线,通过多种途径利用课外相关资料的另一基本准线去充实文本内涵,学生在以课内基线为起点,不断向课外基线的拓展过程中,抓住一个点进行深层次探讨,并不时进行主题交流和相互碰撞,在相互切磋中,不断加深领悟,构建起既全面又有个性的活动课程。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9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39‰,能否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0‰呢?

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30‰,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马寅初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小组会上除少数人外,其余的代表们好多不表示意见,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马尔萨斯的一套,也有的认为说话虽与马尔萨斯不同,但思想体系是马尔萨斯的。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我认为都是出于善意,故我自动地把这篇发言稿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在大会上提出来。”

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的赞赏。他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乡人民均有此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对的。”还特别注意到,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对马寅初的支持。一语双关地笑着说:“邵先生,你们两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马寅初听这么一说,互相看了看,也开心地笑起来。

3月,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邵力子就计划生育问题做了长篇发言。他强调指出,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可以有计划,在生育方面也必须有计划。他针对卫生部严格限制人工流产规定,提出“不造成以法令或权力限制人工流产”,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四条“男20岁,女18岁,始及结婚”的规定,主张提高结婚年龄,宣传迟婚。他还主张大力向农村推行节育工作,不要对持久性避孕手术进行限制,等等。邵力子的发言,立即得到医学专家钟惠澜的支持。同时,也得到马寅初的大力赞同。但是,马寅初在计划生育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上却与邵力子有一点分歧。他们都主张避孕和推迟婚龄,但马寅初坚持反对人工流产。他认为有比人工流产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1949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他怀着忧虑的心情说:“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的耳朵里,见到马寅初时,严肃地对马寅初说:“不要再说这句话了。”马寅初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马上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北大校园里,公开做了自我批评。后来,他在撰写《新人口论》时,就确实没有再提出上述观点。6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7月5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然而,这时一场由亲自发动和组织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反右斗争,已经开始席卷全社会。马寅初当然也被波及,有人说他是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也有人说《新人口论》是配合向党进攻……,在这场扑面而来的急风暴雨中,马寅初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几个月前计划生育问题刚刚受到的赞扬,而现在却又受到人们的批判……

实际上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直到“”开始,粮食卫星飞上天,的思想才确定下来,说:“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此时,马寅初并不清楚,他的理论已经面临着最高决策层的挑战。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举办60年校庆的大会上,就指名道姓地说:“马老要为《新人口论》做检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也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

7月9日,召见邵力子、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等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的意见。为遭到批判的马寅初而担忧的邵力子,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他抓住时间向进言,希望支持节育,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又应付了一句:“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

此时正陶醉于各地大放高产卫星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英明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而此时的马寅初面对对他不公正的批判却变得愈加冷静。他认定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于5月9日和7月24日―3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再谈我的平衡理论中的‘团团转’理论》和《再谈平衡论和团团转》两文,但马寅初也并没有认为自己的理论已经十全十美,所以,从8月开始,他多次走出校门,到外地搞调查,以求证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国再次掀起批右高潮。特意约马寅初谈了一次话,劝马寅初不要过于固执,从大局着眼,还是写个检讨好。别人劝马寅初,马寅初还可以不放在心上,劝马寅初,马寅初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这次谈话后,马寅初仔细地对《新人口论》进行了梳理,看看是否真有什么错误。但梳理的结果,证明并没有错。他仔细阅读了报刊上发表的批判他的文章,对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一一进行反驳,又写成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文章的后面还有两篇附带声明,其一是“接受《光明日报》的挑战书”,其二是“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寅初将手稿送到《新建设》杂志编辑部,要求尽快发表。

马寅初的倔强是出了名的。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新建设》杂志编辑部收到马寅初的文稿后,不敢擅自作主,将文稿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理论小组审阅。当时任中央理论小组组长的是康生。

康生是靠整人起家,善搞“莫须有”的老手,有两种人他是绝不放过的,一种是对他的政治前途有影响的人,一种是可以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的人,马寅初当然就属于这后一种的人。

自从发动“”以来,对人口问题有过多次论述,特别是在上年8月讲“人口的观念要改变”,康生就一直等待机会,当他看到马寅初的文章和附带声明中的:“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就大发其火,决定向马寅初动手了。

10月24日,康生召集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开会,部署对马寅初的全面批判。他得意地说:“马寅初送给《新建设》的文章,原来我担心他会把辫子藏起来,改变观点。现在看全部未变,他的观点暴露出来了,有辫子。对马寅初过去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批判,没有正规地搞,《人民日报》没有搞,还没有正规战,只是游击战。现在他挑战,应当应战。”

他还要《新建设》赶快把这篇文章登出来。一次全文发表,而且要快发表。为了掩盖他的鬼魅之心,他还布置对党外先不要讲“批判。”

11月初的《新建设》全文刊登了马寅初的文章,发表编者按。12月初就组织大批判。康生指使说:“批判他的文章不一定多,份量要重,可以和他过去的理论联系起来批判。马寅初是一个代表,要花点功夫把他的经济理论看看。不要说他胡说八道,资产阶级学者就是这个水平。”还指示,“北京市委、中央宣传部要考虑:马寅初还当不当得成北大校长?批判完了要准备换人。可以尽量揭露,不要给他戴错帽子,但是适当的帽子不可不戴。”

马寅初的文章发表后,报刊上就开始发表批判文章,北大也组织了“批马”座谈会。一天,康生亲临北大座谈会现场,听到发言者都不能击中要害。他越听越觉得有必要“定个调子”加以引导,于是他打断别人的发言说:“马寅初曾经说过,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在康生的直接指挥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围剿马寅初的高潮。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布满了北大校园,连马寅初的住宅燕南园36号也贴满了大字报。全校的批判会连续不断,语言越来越粗暴,帽子越扣越大。对此,康生还不满意,12月23日,康生以个人名义给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写了一封信,指使他们:“在批判《新人口论》的时候,要学习的六评白皮书,特别是《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要像批判美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来批判马寅初。”

面对来自全国上下的文攻谩骂和政治高压,马寅初胸怀坦荡,无所畏惧。他幽默地说:“有的文章,说过去批判我的人已经把我驳得‘体无完肤’了,既然是‘体无完肤’,目的已经达到,现在何必再驳呢?但在我看来,不但没有驳得‘体无完肤’,反而驳得‘心广体胖’了。”马寅初的幽默毕竟还带着一些苦涩,为什么一个学术问题带来的不是友好的讨论,而是敌意的谩骂。

初一作文这就是我篇10

——题记

今天这篇文章,是写一下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普遍感受和学习不如小学的原因,下次再逐步的来写中学生的学习办法。

初一年级:

一上初一,明显的就能感受到,压力骤然变大,学科一下子从简单的几门主课。变成了七八门主课,所以,这压力都是来自学习上的。

数学:上了初一,明显的就比小学的数学难的多,初一的数学就要学代数和几何了。小学的数学是没有办法和初一的数学难度的程度相比的,虽然说小学的数学也有写X,Y,但是,初中的数学一天满黑板的都是X,Y。弄的头晕脑大的,加上老师每天的辅导,几门功课加起来作业那么的多,再不掌握一套好的合理的学习办法,就会落后。而小学的数学虽说不上简单,但是却没有那么难,小学升初中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不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上,架一座桥梁,才会帮助我们尽快的适应初中数学。往往很多的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非常优秀,但是到了初中却越学越倒退,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已经被揭开了。原来,很多人升到了初中,还是没有把学习办法和思路转变过来,只是单单的像小学那样,还是像小学那样学,学习办法一个模式。而面对那么多的学科,这种方法是一定不行的。

语文:一上初中,语文的课文素材也就多了,广泛了。外国文学、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又分了好几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要记住很多文字,意思,生词。着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一大堆。另外,写作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许多。没有一点作文底子的,到了初中,就连语文作文都写不好。然而,初中学不好,那就意味着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