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综合实训论文十篇会计综合实训论文十篇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29:19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1

【关键词】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环节;形式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会计毕业设计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定位

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是不行的。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所以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这也是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更看重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原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尽快熟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独立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等操作,做到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工作的关键是实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这也说明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会计毕业设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偏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会计基础岗位技能。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四种,前二种实训一般在校内模拟实训室进行,顶岗位实习一般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则可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和企业进行。

一是随课分散实训。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根据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主要是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相应技能作训练。

二是分课综合实训。按照课程设置相应的综合实训,主要结合课程开展相对完整的会计技能操作训练,例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

三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是顶岗实习。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等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边实习边找工作的过程。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业务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培养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方式,而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提高会计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收集、理解和运用各种会计资料,培养和锻炼独立调查研究企业会计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真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实际的连接点,具有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毕业设计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训练。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操作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模拟企业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熟练掌握填制会计凭证、开立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账册的动手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规范化的观念,最终达到培养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企业调研报告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会计专业所学内容,根据调研企业的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税法规应用、企业管理等某一方面的情况,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是采用毕业论文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这两种形式,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与企业会计实际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

二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多是采用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但缺乏综合多课程设置的会计专业实践,使得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况且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相对有限,实训内容与会计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毕业尽快适应会计实际工作。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建立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

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要建立多方向毕业设计。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在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例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税务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多方向毕业设计。

(一)多方向毕业设计的设想

多方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首先根据所给的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手工会计模拟实践要求完成统一任务,即“凭证-账簿-报表”一整套会计操作。

其次,学生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要求,完成统一任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电算化操作。

再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如财务分析,税务申报和计算,接受审计后发现问题进行调账,资产负债日后事项,改变会计核算方式等,从而能够将所学的不同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

最后,学生就实训过程和结论及完成的分支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多方向毕业设计的创新

1.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多方向毕业设计中要求进行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使学生系统地练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梳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提高“凭证-账簿-报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专业知识,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2.多方向的分支任务。

多方向的分支任务既能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多方向的分支任务的设置可灵活多变,可结合其他课程、会计技能竞赛结合、会计改革变化的新政策设置,也可让学生根据在企业事业单位实习调研发现的会计问题自己设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结合会计技能竞赛或会计改革变化的趋势,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竞赛成绩,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关注会计改革的新变化,或是通过实际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计毕业设计总结。

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过程和结论及选择完成的分支任务,完成会计毕业设计的总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完成财务报告或财务分析的写作,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会计实践工作。

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就是要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在形式上、内容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开发研究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惠敏.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182-183.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2

[关键词]“双重”实训;手工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3-0093-02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后,在校期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校内会计综合实训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融入工作岗位,尽快进入角色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校内会计综合实训环节上大多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会计手工综合实训教学;二是网络平台综合实训教学;三是会计核算电算化上机操作。本文拟就教学过程中将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结合起来,进行“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1“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目的与意义

如果单纯让学生做手工实训而不学习会计软件,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快速普及的会计电算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反过来,只学习会计核算软件而不做手工实训,如果将来工作中直接进入电算化环境而见不到手工方式下的账簿、报表的格式和记账、结账的过程,那么在会计理论中所学的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概念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生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这些理论的实际内涵,因为在会计软件使用过程中根本见不到账簿是如何登记的、报表是如何编制的、账又是如何结出的,电算化方式下类似这些工作是由计算机在后台靠会计软件完成的,会计软件开发商将这些在手工方式下复杂的或难以理解的东西设计成程序,不再需要会计工作者手工去完成这些工作。为了让学生既适应毕业后可能面临的手工环境又适应会计电算化环境,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结合起来,进行“双重”模拟实训。

“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就是指利用一套数据资料,同时采用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两种实习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所进行的一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模式。实现一套数据,两种综合实训,双重效果。显然,“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旨在创新校内会计综合实训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2“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设计

2.1“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计划的安排

“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安排应在基本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即将走上毕业实习岗位前,是对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和检验,一般应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过程,应安排不间断的专周实训。

2.2“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对师资的要求

“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各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综合实训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不仅能够指导学生全面完成各项手工综合实训任务,还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能够把一个中型企业一个月内的常见会计事项,从处理凭证开始到报表的生成,用手工和电算化并行,完成账务处理的流程。因此,指导教师应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应该坚定地走出学校,深入企业会计工作第一线,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3“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对教材和会计软件的要求

传统的会计实训教材往往只提供手工模拟实训资料,忽视了电算化实训内容,因而“双重”会计实训的关键在于革新综合实训教材。必须编写适合“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教材,这是推行“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重要环节。该教材既要满足手工综合模拟实训的需要,又要适应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需要。笔者认为两者选用一套教材有一定的科学之处。首先,选用一套教材有利于学生将两门课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一方面加深学生在手工实训中所学的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电算化会计的优点与不足。其次,财政部1996年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具备条件的单位应尽快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替代手工记账之前,地方单位应根据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的规定,中央直属单位应根据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机与手工并运行三个月以上(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且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教学中采用一套资料一旦电算化核算与手工核算取得的结果不一致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并为将来工作后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提供经验。对这样一套教材笔者有如下建议:(1)选择同一会计期间的数据,但这套数据一定要全面一些。(2)书中能够提供原始凭证格式的尽量提供。(3)针对电算化课程的某些特点,需要单独附加资料的宜单独附加资料,如手工会计并不重要的但对电算化会计至关重要的会计科目代码、会计期间设置和往来单位代码设置等。

对会计软件的要求,可以根据手工实训资料的复杂性,选择一种成熟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使学生熟练掌握一种成熟的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技术,从而使其具备对其他各类型会计软件即学即会能力。

2.4“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以往实训教学中通常是实训指导老师占主导地位,老师讲得多,学生跟着做,往往忽略了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相对于以往的实训更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实训学习热情。在“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一般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有够用的知识积累和一般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适度放手,只起指导作用,只是在关键的问题上提供一些帮助,具体教学方法应该以关键问题的讲做结合法、关键问题的演示法、个体学生的个别指导法为主。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2.5“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考核要求

为了使“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成绩考核评价标准,一般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完成该项目后,手工综合实训部分由实训指导老师把关验收,对学生的凭证制作、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分块考核,再进行综合鉴定;会计电算化部分的各模块要由实训教师一对一验收,要求学生做好业务流程截图,按每个学生验收并与手工账务处理结果核对,然后根据事先制定的具体赋分标准评价。总之,实训考核办法的设计要达到“以评促学”的作用。

3“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应注意的问题

(1)实训资料的完整综合性。手工会计综合实训内容必须覆盖企业会计核算全过程,从根据会计事项逐一填制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手工汇总和记账,计算成本,对账和结账,直至编制全部会计报表,要有完整性和综合性。

(2)指导教师的合作互补性。“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对实训指导老师要求高,指导工作量大,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取多名老师分工合作指导的方式,发挥各自的特长,效果是比较好的。

总之,通过校内“双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培养出深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工商管理,综合能力,模拟经营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相关,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综合能力强,竞争优势大日趋明显。该现象也正说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重心应向综合能力培养转移。对于工科类的专业,由于本身技能含量较高,精尖人才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然而,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讲,其专业技能相互之间的关联度高,在具体职业岗位上也非常明显。以会计岗位招聘为例,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对于这个岗位的责任往往是既是会计,也兼任文员的工作。在应聘这类岗位时,往往具有人力资源文秘技能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或者具有会计技能的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其竞争优势明显大于一个简单的会计核算人员或者简单的文秘专业。而会计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都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也是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

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拟经营,我院教师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正值我系沙盘模拟实训室创建完毕,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思考,就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契机展开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拓展问题展开实验。初步设想形成本文。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学生综合能力内涵界定

(一)工商管理专业涵盖范围界定

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都被误认为是单一的管理专业。根据我国的《中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以及《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①中所列示的具体学科类别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工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只有在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当中才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并且在该专业下设若干子类专业。因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是集合多门学科的管理专业,它本身存在就是以多门学科综合为基础。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就应该是以综合管理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各大高校所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来看,比如北京大学的mBa项目的专业方向就包括会计与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决策与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战略与国际企业管理和创业管理②;南京财经大学开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环境商务)、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③论文范文。

由此可见,各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界定从一般工商管理类技能考虑,根据技能培养需求进行设计。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界定

从上述的专业界定来看,本文所界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对应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从人才能力需求方面上来讲基本上能够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故此,其对应的能力培养,即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的个体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审美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的是个人的基本素养,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其培养过程从学生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进入高校之后,主要的培养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基本计算机能力的学习训练。

2、综合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市场营销、行政管理、法律条文的理解与应用。这些能力最终表现在企业的经营主要是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的管理运作,属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能力培养的重心。而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阶段的综合能力训练,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

3、战略与决策管理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面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展的能力项目。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发展做好铺垫。此项综合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的拓展部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简评。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各方面的能力模拟经营,体现在专业上应该是以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能力。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分为若干专业,分别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方面同样分专业由各个专业教研室独立承担。此类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中并非不存在,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需求,容易造成学生只懂某一个方面知识面,限制了学生多向发展的空间,从而降低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根据本文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范畴,本文认为就学生能力培养也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除了各个专业提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系部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形成“精一项技能,通多项技能”的综合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路径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本身学制的限制,只有三年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把整个培养阶段分成三个部分。

(一)理论积淀阶段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理论的积淀,工商管理专业尤为如此。本身性质就为文科,多应用抽象的逻辑思维的管理类的专业,在理论积淀阶段主要以各种管理类的理论知识为主,因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员。

在理论积淀阶段,各个专业分别针对本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将本专业技能从精尖的目标出发,完成各个专业的本职技能的培养,完成总目标中的“精一项技能”的要求。在此阶段可以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基础理论与本专业的技能“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反复锤炼学生的本职技能,同时为后期的综合能力拓展做好理论铺垫。

(二)校内实践阶段

如果说上一个阶段是以理论为主要基调,那么本阶段则是以实践为主导。时间跨度我设计在一年左右,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本职技能的反复锤炼,使其进一步提高,而且要涉猎工商管理专业其他专业的技能。对于其他专业的技能,同样按照本专业的技能知识一样从理论到实践的培养,效果不会太明显,且容易反客为主,缺乏专业重点模拟经营,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从实践锻炼中去培养的话,能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方式主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将校内实践阶段分成两个小阶段。

1、分项实训训练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本专业技能的提高训练,主要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学生主动进行技能操作占80%以上,教师为辅助,在实训中的作用占20%就足够。通过反复不断的锤炼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让学生在操作中反复理解操作的原理内涵,从而真正的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论文范文。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专业的实训,通过教师制定详细的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标,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训,了解相关专业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操作原理及应用效果。此时教师的辅导在初期要占到50%。随着实训的进行,教师辅导比重逐渐减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样分项的实训锻炼,完成了对相关专业的“通多项技能”的目标。

2、综合技能实训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通过将工商管理专业所有的专业能力进行整合,通过综合实训完成综合能力的综合应用。在这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给学生提供认识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是需要决策的环节,已经如何来作出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决策。锻炼学生的经营理念,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拓展。

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无疑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沙盘模拟经营实训主要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过程,包括供应、采购、生产、销售、纳税等各个环节的运营过程。在这个过程,学生通过扮演企业经营中的各种角色,利用自己所学的技能知识完成自己各自分配到角色任务。同时也可以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与同事相处。

目前,我们正着手准备沙盘模拟经营的实训的安排模拟经营,相信后期可以看到综合模拟经营实训对学生能力训练的效果。

(三)校外综合能力训练阶段

对于学生来讲,在经历了校内的各种学习、训练之后,终于迎来了初露锋芒的时刻。这就是在我的设计里的第三个阶段,通过到校外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完成这个阶段的训练。对此阶段,我设计的时间限制是半年。在这期间,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情况外,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为自己的学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校可以通过导师与学生的定期联系跟踪反馈,了解学生在校外担任的岗位,工作进展情况等,通过不定期的电话访问或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就业情况等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

三、预期目标

以上关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路径的设计是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统一的基础而设计。预期通过这三阶段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求职竞争优势,提高就业能力。

李丽1963-女系主任副教授本科会计与审计方向江苏无锡、214000

①http://wenku.baidu.com/view/9fec9e88680203d8ce2f2409.html

②http://mba.pku.edu.cn/101902/101968/10298.html

③http://xsc.njue.edu.cn/newsnew/article/zsxx/zyjs/201005/15.html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多功能,综合布线,教学项目

 

1.引言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生命线。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化布线,可以使计算机网络满足结构化、标准化、模块化、结构清晰的要求,达到易于控制、扩展和管理的目的。

多功能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的目标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专业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项目,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工程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三个层面为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整套实践教学解决方案。

本文特色是将综合布线实训室设计为集理论教学、工程实训、综合展示、智能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作用。

2.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方案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考虑到实训班级人数,设计实训室能同时满足40位同学同时进行实训,实训室由网络配线和端接实训区、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实训区、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器材展示区、理论教学区五部分组成,面积156平方米。整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2.1网络配线和端接实训区:用于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可以完成跨接、反接、短路、断路等多种故障模拟功能。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台等。

2.2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区: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验收等内容的综合训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全钢结构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等。

2.3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实训区:用于完成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演示和实训功能,主要包括智能工业电视监控、智能对讲系统、智能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数字会议系统、智能有线电视系统等。

2.4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器材展示区:用于展示各型通信电缆、各型配件和安装工具,让学生能直观生动地认识和学习综合布线产品、材料和工具。网络综合布线器材展示柜具体展示物品:主要包括铜缆展示柜、光缆展示柜、配件展示柜、工具展示柜等。

2.5理论教学区:用于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和示范教学等。由教师工作台、教师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组成。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该实验室所需要的功能,需要以下软硬件:

 

序号

财产名称

数量

序号

财产名称

数量

1

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

4套

16

电子门禁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

全钢结构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

8套

17

停车场管理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3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台

4台

18

数字会议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4

网络综合布线器材展示柜系列

1套

19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5

楼层配线机柜

24套

20

椅子(十字叠凳)

60张

6

光纤配线架

4套

21

办公椅

1张

7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专用工具箱

10套

22

讲台桌

1张

8

电动起子

8把

23

楼层模拟板+固定支架

16套

9

线管存放架

2套

24

人字梯

8把

10

实训操作台

10张

25

网络配线架(机架式)

24套

11

链路通

2台

26

通讯跳线架(机架式)

24套

12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7

教师电脑

1套

13

网络报警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8

无线扩音设备

1套

14

对讲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9

投影设备

1套

15

可视对讲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实践,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下面仅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些初步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数控技术应用知识,能够从事模具加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模与锻模设计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毕业生既要掌握专科层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上岗工作。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交叉、渗透、补充、促进,并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此外,实践教学应遵循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

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来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由五种类型的实践环节构成,分别是:基本技能实践、实验、专业技术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

(一)基本技能实践

基本技能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动手能力;(2)掌握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3)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技能实践包括机械加工实训、钳工实训、信息处理实训及热加工实训等项目。其中,机械加工、钳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生产现场常用量具的使用,常用刀具的使用,常用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常用设备的操作等。信息处理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本实训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平。热加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了解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

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3)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中,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设备》、《冷冲压模具及设备》、《模具CaD/Cam》、《塑料模具及设备》等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综合性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探索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新问题。

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此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应当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一般来说,应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进行,个别实验可以单独设课或以专用周的形式进行。

(三)专业技术实践

专业技术实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及实践专用周等。

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相关内容设计的能力。

实践专用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学生应树立现场生产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迎接挑战、努力进取的勇气,从而完成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包括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岗位实训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这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有关模具设计、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使学生受到技术员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分析问题、查阅资料、绘图、文字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身心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奋斗方向;只有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才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为将来从事艰苦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在竞争中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挫折,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发扬协作精神,激发创作精神。

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理解为三个阶段和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共同构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信息处理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如冷冲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CaD/Cam技术与应用实训,模具数控加工实训等,要求学生最终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第三阶段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既打下较好的文化基础,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设计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计算、查阅资料和文字表达能力,由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冷冲压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组成。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生产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维护与检测的能力,由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岗位实训等组成。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及维护的能力,由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模具CaD/Cam实训等组成。

关键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由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打工)等环节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总周数126周,实践教学周数为57周,占总周数的46%。在实践教学周的57周中,基本技能实践13周,占23%,专业技术实践20周,占35%,综合实践12周,占21%,社会实践12周,占21%。此外,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各门课程实验共计154学时,约折合成5个实践周,未计入实践教学总周数。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在岗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下厂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训室改革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体制,相关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权下放到教研室,实行系、教研室二级管理,课余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和总结的能力,进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平时考查,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实习日记、设计图纸、说明书等进行综合考查。考核可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操作等方式。在信息处理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械CaD/Cam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一般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参考文献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6

[关键词]校园网;实训项目开发;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1.133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1-0253-01

网络综合实训室的服务对象有: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二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三是所有涉及到网络课程的学生。网络综合实训室可以完成以下操作:一是设备的配制,二是设备的管理,三是设备的维护,四是网络安全,五是互联网接入。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校园网的实训项目开发

学校可以联合社会企业开展校外实训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计算机技能,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和企业计算机工程师可以在实训项目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可以丰富实训手段,优化实训内容,提高实训质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自己在企业实训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建立网络信息库,并对网络信息库内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实训方案的编写。在校外实训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

学校也可以在内部建立网络综合实训室,教师可以在网络综合实训室内采用实训项目教学模式,以当代企业的职业需求为实训目标,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在网络综合实训室内,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实训的形式,把班级内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8人,并未学生制定实训目标,要求学生按照实训目标展开讨论,协作完成实训任务。

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缺乏教育资金,学校无法购买大量的网络计算机设备。对此,学校可以应用网络模拟软件进行实训项目开发,比如交换机等等配制,仿真度比较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模拟环境下进行项目实训,增强学生对实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很多学校都在内部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就是相对完善的网络系统,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开展项目实训。

2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的意义

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建设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实训,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专业水平,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目前,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和目标就是社会中小型企业,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当代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一是专业技能,二是动手能力,三是沟通能力,四是职业素养,五是协作能力。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和协作的机会,提高了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3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

网络综合实训室采用办公桌的布局形式,并分成7个实训小组,每个实训小组组成一个小岛,每个小组配制6台电脑,每台电脑旁边都会配置小机柜,小机柜内放置路由器与交换机。除此之外,网络综合实训室内还必须安装防火墙和无线局域网设备,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一个网络实训组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VLan,每台电脑旁边的小机柜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RaCK,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开实训,操作实训设备。交换机的作用就是避免多次拔插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如果发现设备运行异常,会及时把信息反馈给网络平台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7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11-03

一、会计实践教学概述

会计实践教学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会计单项课程实训、综合课程实训、会计电算化及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它是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途径之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需要找准定位,并在适应市场需求上下工夫。用人单位也很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而传统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在学生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综合培养,这与胜任现实会计工作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应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紧密将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1.会计实践教学理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不断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发挥学习者的能动作用,不能片面地强调“教”,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的能动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回到实践并进而指导实践,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会计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以提高会计教学质量。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适应会计工作需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会计教育是为会计职业服务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满足会计教育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必须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③完善会计教学体系,推动会计教育改革。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科体系,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较早就开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经验供可借鉴。由此看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完善会计理论和加速我国会计教育改革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会计实践项目缺乏系统性。目前,高校在会计实践课程教学项目设置上往往是根据课程授课进度和本课程教学要求而安排实践项目,即整个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因为学生一般不会对所学知识自觉进行梳理和归类整理,其他实训课程也大多是与理论课同期开设,不能将以前和后续课程等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操作能力。一种“全方位、综合性、零距离”的高校会计综合实践体系亟待建立。

2.会计实践内容编排不合理。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实训内容编排不合理,普遍存在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等现象。如实训教材的编排中大多都遵循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模式,即根据原始票据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等,而忽略了审核、监督等重要环节,这往往会使学生在观念上形成重业务核算而轻会计监督等问题,一旦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合格的。另外,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需要有更多职业判断,而现行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中,很少有会计职业判断内容设计,且缺乏一种仿真的实训环境。学生对这种枯燥的实训学习没有多大兴趣,更不善于积极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和完成实训过程,没有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3.会计实践时间保障不足。在目前会计整个教学体系中,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理论型教学模式仍在当前整个会计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实践教学则是被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一至两周,而那时正是学生集中复习备考的时间,由此可想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另一方面,从会计教师自身来看,其学历、职称、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等都是竭尽所能,但由于大多教师没有从事会计实践工作经历和机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自如的调整和组合所教内容,在模拟实践教学中,仅靠自己的知识面和感知经验进行操作,而不能抽出时间身临其境,这往往与现实真实情景存在一定的距离,由此也导致了会计实践教学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4.会计实践考评不合理。当前会计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全方位掌握和考评,而忽视对会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以高校会计成绩评定为例,通常最后的综合成绩是由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而组成。对于期末理论考试其比例一般占到70%左右,而平时成绩则占到30%左右。在平时成绩考核中还包括有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和实际操作能力(即会计实训)等。因此,这种考评成绩的不合理性,不利于完成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容易形成当前学生普遍重视理论课学习而忽视实践课提升等不良现象,即毕业上岗后不能很快、较好地适应工作。

四、加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即提升目标、突出层面、强化建设、做好协调和夯实环节等。

1.提升目标。提升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能够服务于经济管理工作第一线的会计专门人才作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2.突出层面。①突出校内实训。将其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进行财务分析和强化会计监督等多项会计实践活动,以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及相关知识的综合掌握,增强其分析及应用能力,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并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②加强校外实践。将其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根据教学实践计划,组织安排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如参与各个实习基地的会计专业岗位工作,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熟悉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工作,使其将理论和实践能够融为一体,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兴趣。

3.强化建设。①强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最重要保障,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高校会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学历、职称结构等相对合理的“双师型”会计专业实训师资队伍。②强化实训教材体系建设。实训教材是有效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保证,会计实训教材体系建设应突出将职业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并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本专业各项核心技能内容,实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统一,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③强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实训教学条件是有效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基础,在会计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应强化会计实训教学条件及环境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软硬件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个任务明确、功能齐全、相互协调、有序发展的综合实训体系,以实现会计实训教学效益最大化。

4.做好协调。①做好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与发展。由此,会计学理论教学应做到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和渗透互补,可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以避免孤立化、形式化的会计理论教学倾向,做到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相互融合”。②做好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相协调。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协助、会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与全面提升。对此,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在满足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对其会计实务处理、会计应用及分析等综合核心技能训练与培养。③做好硬件和软件相协调。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不仅需要有硬件的支撑,而且更需要有软件的充实。所以,应尽可能地突出会计实训教学的特色和重点,实质核心就是要加强会计文化内涵建设。④做好课内和课外相协调。课内实训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和起步,课外实践则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提升与拓展,二者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在进行各种会计实训活动安排时,应充分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障校内实训活动有序开展,又要加强课外实践环节定期组织,这是全面提升会计实训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

5.夯实环节。①夯实课堂实训环节。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和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等课程内容,按照“前瞻、实用、有效”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模拟学习,以及时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应用技能。②夯实技能训练环节。基本技能是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主要包括会计分录编制、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应用等基本技能训练。对于该环节可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进程,有针对性地突出实训工作重点,并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全面提升学生操作应用与分析能力为核心。③夯实专业实训环节。专业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以达到实训效果最大化。④夯实综合实训环节。专业综合实训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以及专业后续发展能力,它属于专业拓展性技能综合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的能力。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分析能力。⑤夯实顶岗实习环节。顶岗实习是校内教育的有效延伸,最能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教育特色。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实现技能运用和零距离融入企业,并对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5(中).

[2]胡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商业会计,2011,(10).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8

中职学校时间周期相对较短,主要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但是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人文素养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同样重要,比如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和训练内容。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指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一起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作为课堂“总导演”存在,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设定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的各项任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学相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教学中得到彰显提升。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会计实训课的应用

中职会计综合实训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模拟实际业务中的流程,熟练地处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在会计综合实训课中应用理实一体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

传统会计实训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们缺少实战经验,纸上谈兵,实用性不强,授课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收。因此,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打破常规,抛开课本,积极参与实践中去。

2.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实训课开展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点是实践课程教学,在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学校应该给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必需的教材实验设备、实验室,学生上实训课之前准备好实验必备的工具,如课堂笔记本,红笔、黑笔、直尺、回形针、剪刀、记账凭证、各种格式的账页等记账用具,确保实训课顺利开展。

3.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企事业单位真实的会计工作内容和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系统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熟悉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去公司实习参观,身临其境,加强对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统一。(2)任务驱动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定教学目标,不间断布置教学任务,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若干同学一组,分担会计、出纳、复核、会计主管等职位,并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阻止任务实施,设计一个月的业务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定期汇报任务进展,教师也定期检查。以任务为主线,全员参与,即调动了积极性,又提高了团队凝聚力。(3)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抛弃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将真实的凭证与账簿投放在大屏幕上,运用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向学生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巧妙营造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总结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9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训练;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0-02

一、引言

在国家积极开展“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校本科教育如何积极改革创新工程教育模式,设计创造高端工程训练体系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建设放向。有专家指出,面向实际工程开展工程教育,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成果检验,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最终促进专业发展中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基本途径[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改革思路,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于2014年顺利通过了部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工程教育的目标规划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完成具有新产业技术背景的智能工厂实验中心规划布局建设,融经管人文艺术,含未来工业产品生产工艺和结构精华,机电管控一体化真情实景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全面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标,秉承我校“电子信息和经营管理”的办学特色,以现代制造业的“信息、智能”为特征,以机电管控等多学科综合训练为特色、以工业4.0技术为纽带,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系统和校外实践基地,在实验教学系统和校外实践基地基础上打造“工业化、信息化”(简称“两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中心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的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加强学生对学科专业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学习,围绕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能力和素质为先。实施“3+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两化融合特色的能驾驭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卓越工程师。

图1为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简图。可以看出,中心教学模式[2]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综合知识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包括了认知训练、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突出学生“三创”训练,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制造背景和特色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体系。

三、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中心的实验平台分为专业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主要满足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平台是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技术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

实训体系强调结合“机电一体化”和“管控一体化”复合型学科,突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在学生培养中融合了基于工业4.0的教学理念。中心除了常规教学手段外,还采用项目与竞赛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由中心、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杭州市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全体学生参与的机械学科竞赛,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四、综合实训“卓越计划”的实践与应用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必需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3]:系统地掌握数学、工程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社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精神以及企业家的敏锐性;能够在越来越依赖于复杂技术系统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素质。

2.培养模式与实践。我工程训练中心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采用校企合作实行“3+1”教育教学模式,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良性循环。目前,与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达20余家,图3展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这些高新技术企业输送了很多高端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院校工程训练“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并进行了“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致谢:本文得到了浙江省本科院校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冯治诏,刘龙龙,陈卓,黄启珍,竺雅莉.基于CDio的工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65-170.

会计综合实训论文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逆向构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6-03

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数高等学校尤其应用型高等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大幅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此举仿佛是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一场“压缩饼干式”或“稼接式”改革:表面上强化了实践环节,实质上新增的实践环节不成体系,课程的设置仍坚守“厚基础,宽口径”理念,致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探索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近年来“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相对过剩,“应用型”人才紧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高校应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价值则体现在符合目标管理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上[1]。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结合理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综合能力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专业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理清专业方向与内涵建设规律,保证路径最优化;考虑课程之间的时间与空间架构,寻求结构最优化;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手段改革追求效果最优化。

该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以下简称金城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金城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以长三角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多门综合实训类必修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将实验单独设课,以理论为辅,项目实战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校均设立此类实训课程,甚至列为核心课程,以此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有充分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

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专业知识的落脚点,培养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使专业培养目标得以体现和落实,由此可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基于此,进一步逆向推导、关联,进而实现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平台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与实施渠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高校,其课程平台的设置应当突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本特色[2]。由此,本文将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平台设置为专业教育平台为主,素质教育平台为辅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专业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两大部分,专业能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目标与核心,学科基础教育则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提供服务与必要的保障,夯实必要的学科与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突显高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的关键。

学科基础教育包括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两部分内容,以专业必修课形式开出,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其中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侧重于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能力,学科基础教育以“为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为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应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应当遵循“够用,实用,新用”的原则:学科基础教学内容横向覆盖面适合,纵向基础理论深度恰当即为“够用”;教学侧重于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即为“实用”;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最新前沿技术即为“新用”。

专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单项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两个部分,其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重点环节。随着自动化制造水平的飞速提高,业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兼具一定理论基础的本科生。综合应用能力建立在多种单项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加以实践训练,单项专业技能培养也应突出实践,兼顾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素质教育平台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包括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国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等。素质教育平台主要由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外语能力培养、政治思想(包括职业道德)、体育锻炼四个方面的课程构成,以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出。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环节为手段加强应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2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逆向构建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学习、实践锻炼”与“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三个阶段,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由“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进行反向推导、剖析,合理配置“实践”与“基础”课程。即根据社会业界需求明确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再以之为起点,逆向设置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应用”课程、“单项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然后,设置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

依照上述方法,以应用型高校金城学院为例对机械工程专业进行课程体系逆向构建,具体推导分为以下6步。

第1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3]。金城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2届284名本科毕业生,2013届318名本科毕业生,其中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分别占当届毕业专业人数的84%与87%,就业岗位的性质均为应用型岗位,并且据调查研究,社会业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需要应用型高校为机械行业、企业培养一批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机械制图员、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柔性制造生产线技术员、现代化制造技术员,由此可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为以上四类技术人员,如图2所示。

第2步,设置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强的工程实践训练课程,它融合了多种单项专业知识并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工程中。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构建能够切实实现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课程,如图2所示,为培养“机械制图员”设立机械设计与制图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熟练运用主流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设计、绘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系统的能力;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设立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知识,熟练运用Cimatron软件进行模具的设计与数控加工代码的自动生成;为培养“柔性制造生产线技术人员”设立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气压传动、机器人、工控网络等知识在自动化制造和控制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现代化制造技术员”设立数控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数控编程,运用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的能力,以及对数控机床执行部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控制能力,运动控制软件编程能力等。

第3步,设置专业课程。由上文已设立的四门综合实训课程可以实现专业课程的构建。此处以“自动化制造系统综合实训”为例进行前修单项专业课程的构建,如图3所示,单项专业课程均包括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应突出实践训练,兼顾理论基础,确保理论知识在相应实践训练中被学生掌握与升华。

接下来,第4步,第5步,如图3所示,依次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公共基础课程;由逆向课程构建法构建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第6步,设置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课程,其中必修通识公共基础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体育和军事理论;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了人文艺术、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哲学政治四大类共30余门,学生在读期间选修6个学分即可。

3结语

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确定课程平台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采取逆向课程构建法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明确为社会培养输送的人才类型是综合应用型;其次,科学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训类课程;最后,以综合实训课程为中心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可根据培养需要设置专业公共选修课程。该文所述课程体系逆向构建法不仅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在所有“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永宏,张丽萍.应用型高等教育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