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十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十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8:48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1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此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共颁布了十三个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52年我国教育参照苏联模式时,改用“教学大纲”这个称谓;到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又重新颁布以“课程标准”来称谓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建国至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过渡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

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基础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该《标准(草案)》于1950年的8月份颁布,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同时在也在指导思想等方面带有新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在框架上,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沿袭了新中国成立前的《课程标准》的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规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三个目标,分别为:“一、培养儿童正确的听音、发声、歌唱、简单演奏等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二、培养儿童爱好音乐、以音乐陶冶身心,丰富生活,并乐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愿望;三、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热情、勇敢及五爱国民公德和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第二部分为“教材大纲”。在该一部分,《标准(草案)》将我国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划分为四个,即:唱歌、乐谱知识、乐器、欣赏;并分年级规定了四个领域相应的知识和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为“教学要点”。在该部分,《标准(草案)》分别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强调这一时期的教材编配“以歌唱为主,基本练习,器乐,欣赏为辅”。教法上强调根据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教材选编上应注意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安排教学,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如:“随时教给儿童以发声器官卫生的常识”“变声期的儿童,切忌发高强的声音或长时间的歌唱”等;教学设备要点分别对音乐教室、乐器、教具作出了规定。

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基本承袭了建国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强调音乐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功能。但其在教法方面提出的诸如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组织教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兴趣等,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1956年——2000年的音乐教学大纲

(一)1956年——1979年的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

1.1956年11月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布的。大纲基本结构包括说明、教学大纲、歌曲目录、欣赏参考曲目。

第一部分“说明”:在“说明”部分对小学唱歌课的目的、内容、唱歌课的教学方法以及音乐课外活动与教学设备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这部分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唱歌课教学上的学习标准如歌唱技巧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第三部分“小学歌曲目录”:按照不同年级、学期规定了必学曲目和供教师选用的曲目,同时指出“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

第四部分“小学欣赏参考曲目”:按年级和学期列出了供教师参考选用的欣赏曲目。

1956年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在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的一些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些特点:积极的方面如: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完成美育的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儿童“爱美”的情感;在音乐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应根据音乐课的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要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另外,在大纲中第一次对课外活动进行了规定,强调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足之处有:将小学音乐课定位为“唱歌课”,可以看出当时对小学音乐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性;在唱歌曲目的规定上过于狭窄,曲目选择主要以歌唱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的歌曲为主,外国歌曲的曲目选择主要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儿歌曲和群众歌曲为主,并且要求“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时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2

有经验的老师想法子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鉴于七岁儿童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一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

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

“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学生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学生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a段);“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b段);“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a段)。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学生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审美评价。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3

关键词:pBL病案分析模式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应用分析

pBL是一套创设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做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就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在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校音乐治疗专业2012级学生共2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4名,对照组15名。对实验组在2014年秋季学期“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进行一学期的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

(二)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的应用

1.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32学时的实践教学。对照组进行4学时传统的“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接受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资料―解答问题与评估结果”pBL病案分析的教学模式。老师将教学内容于课前一周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愿组合为7人左右的学习小组,进行预习和自发讨论,并组织课件。内容针对案例展开,并提出最终的音乐治疗计划方案。该演讲由1~2名学生代表发言,演讲完毕,其余同学就其病例提问,采取即问即答的形式。在讨论中,教师在学生讨论偏题时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及错误进行解答和总结。

2.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效果评价

(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法效果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理论水平、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评级分为四级:极高、高、一般、无效。将两组效果评级中“极高”和“高”两个等级合并统计效果,用卡方检验。

(2)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评价,以期末考试考分评级,采用excel图表进行评级。

二、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的评价如表1所示。在评价效果中“极高”和“高”等级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法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p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

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评价结果如表2:

三、讨论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加拿大安大略湖(ontario)麦克马斯特(mcmaster)医学院对毕业生的抽测发现,学生对前几年所学内容的遗忘率竟然高达90%,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由于学生在校的学习往往强调背诵所学知识,无法及时应用于实际的工作情境,这种学习方式无法确实掌握病症。这使医学院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同时发现,医学院学生与医院医生所处的情境不同,医学院的学生倾向以“正确答案”获得高分,但寻找“正确答案”无法协助学生开放性思考,反而学到的是一成不变的单一思路,于是让学生一入学就面对实际病人进行学习。随后,1966年,医学院成立专家小组,抛弃了以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的“标准”做法,制订了一个“三年规划”,标志着pBL的诞生。

国内对于pBL开展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并逐步尝试和探索将pBL引入国内教学实践之中。港台地区和内地的pBL教学法开展还不普遍,香港大学医学院在大学三年级进入临床阶段开始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台湾辅仁大学医学系采用在大学三年级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pBL教学法。他们所开展的pBL教学,原则上都是在临床阶段进行。内地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pBL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四军大、南京医大、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是在七年制或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开展的;北大医学院和白求恩医大是在基础阶段的部分过渡课程进行的;西安交大医学院是在联合办学大专班的学生中实验探索的;湖南医科大学是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暨南大学是在口腔内科实验教学中实施的。

现国内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学校共有六所,在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将主客体合二为一。学生通过角色的变换,体验作为治疗师和来访者两个角色的不同感受。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虚拟的音乐治疗临床实践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现了“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擅长的领域。结合学校新建的音乐治疗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在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运用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可以根据音乐治疗案例模仿创设情境、运用视频模仿创设情境、运用图片显示创设情境、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将实验室的布置尽可能与心理咨询诊所的工作环境相符,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案例式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参与课堂的机会。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不但可以愉快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立复合型音乐治疗人才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提供新模式,为优化和完善音乐治疗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Dubovsky,S.L.(1990).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newconceptsandpsychopharmacologicaltherapies.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51(Suppl.1),3-10.

[2]nies,a.S.(1990).Clinicalpharmacologyofbeta-adrenergicblockers.medicalproblemsofperformingartists,5(1),27-32.

[3]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4]Lederman,R.J.performingartsmedicin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89:320,246-248.

[5]高天.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J].中央音乐学院报,1998(2):74-79.

[6]华洪珍.论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294.

[7]吴乃厚.实施“pBL案例分析模式”的手段和途径[J].山西教育,2001(1):17.

[8]张鸿懿.歌唱家心理研究诌议[J].中国音乐,2,42-43.

[9]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9-20.

[10]BrusciaK.Definingmusictherapy,2ndedition[m].Gilsum,nH:Barcelonapublishers,1998a.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4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转换“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应被动地去接受”这样的观念。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愿意唱歌,乐于表演,在音乐课堂中加入有效的律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通过这种教法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音乐感。

【案例一】

教唱苏少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歌曲《请你唱个歌吧》是一首富有圆舞曲特点的儿童歌曲。三拍子节拍的运用,使歌曲显得轻快而活泼,起伏变化的旋律,给人以跳动、欢快的情绪。在教唱之前,为了能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我加入了一段简单的律动。由于这首歌曲一共是四个小乐句,每条乐句有四小节,所以我每一条乐句编排了一种节奏律动,如,第一句:拍手、拍肩、拍肩;第二句:拍手、拍臂、拍臂;第三句:拍手、拍肚、拍肚;第四句:拍手、拍腿、拍腿。简单的导入语后,我便直接带着学生进行了四条律动。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可律动完一遍后我问:“孩子们,你在此之中感受到了歌曲是几拍子的吗?”却没人能答上来。我想,再来一遍可能学生就清楚了,于是带着他们又律动了一次,本想着有了前面一次的律动,第二遍的动作大家都应该能记住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基本上每一个学生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和老师动作一致,模仿老师的动作,却少了真正的体会。一节课下来,虽然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可学生真正学到的并不是我之前设想的那样,学生的律动没能为歌曲的学习提供好的帮助。

【案例二】

还是教唱《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换了一个班级。汲取了前面一个班级的经验,我反思,也许是我在课堂中的要求没有交代清楚,学生不明白老师的要求,自然做不好。于是我在带孩子律动前,讲清楚了律动的动作顺序,学生理清了动作特点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歌曲中。所以这个班的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也理解了三拍子的“强弱弱”的变化。整节课歌曲教唱中,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三拍的特点,无论在唱、律动中都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对于课堂中的律动有一些反思。

一、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气氛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在跳跳、唱唱、玩玩等活动中格外感兴趣。在课堂中安排律动能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放松与休息。合理有效的律动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能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律动,让学生以身体语言表现音乐,表达情感,让音乐课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唱”,而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出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律动激发学生创作思维,创造美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一些枯燥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把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转化为简单的舞蹈、有特点的声势动作等,使学生在愉快、自由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在此活动中,老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束缚孩子的思维,避免没有意义的机械模仿。教会学生自己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充分想象,最终能用律动表现音乐,这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律动提高学生节奏认识,打下音乐基础

教学过程中运用律动进行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到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如,通过模仿小动物走路的节奏(大象走、青蛙跳、小鸟飞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二分、四分、八分的区别,轻松地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律动掌握节奏难点效果十分显著。

四、律动帮助学生感受乐曲强弱,体会音乐形态

在乐曲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乐曲的强弱特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5

制定新措施

取得新成绩

提高体音美信教学质量工作思路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16年,湖北省政府下发了《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教育部改革思想的出台,到襄阳市教育局方案的落地,历尽了层层调研认证,新中考改革方案既有共同目标和指导思想又有地方特色和实际。

我市新中考方案,把体、音、美、信四个小学科直接以分值计入中考总分项,体育加权重,有30分增加到50分,新考试实施细则,已经出台,其余三科具体考试实施细则还处在调研制定中。

针对新中考改革中的体音美信四小科教学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讲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意见

一、实施小学六年级体育水平能力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党组对全区体育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秋执导区教研中心,制发了《##区小学六年级体育水平能力监测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是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重大举措,教育局结合全区实际的创新性工作要求,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需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需要。指出,“少年强,中国强”钟南山院士说,“从小体育锻炼可以站得很直”,张宏文:专家说健康成长比成绩重要,这次疫情好转后,市委李乐成书记在教师节看望教师代表时,多次询问学校体育课开课情况,有没有挤占体育课的情况,教育局蒋局长的人才观理论,给我们以充分的启示,学生体质健康就是社会人才的基础。

3、是规范体育课程管理的需要。首先是推动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必须开课,其次是规范教学,有利于学生规范的体育锻炼和训练,养成正确的体育方式和方法。

4、是提高新中考体育成绩的需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深化强基战略出发,小学阶段打牢基础,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和相关知识,抓住关键学习能力,提高核心力量,提升综合素质,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和提高体育成绩大有裨益。

二、实施小学六年级体育水平能力监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小学六年级,其水平能力监测总分制是10分,在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中,小学抽测年级成绩占20%,六年级毕业成绩考试成绩占40%,体育占8%。具体检测办法解读如下:

1、监测形式:区随机抽测各学校六年级一个班学生作为该校体育水平测试成绩,监测组全部有教研员带队,教研员主裁和主持。镇中心学校组织专班每学期对各校六年级一次。成绩计入学校评估10%。

2、监测时间。区监测时间: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后的一周内完成,每次监测会提前下发通知。镇中心学校将在区监测前一周进行。

3、监测地点,各校考生在本校田径区参加检测。

4、监测项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六个检测项目,分别是男女子50米跑,男女子坐位体前屈,男女子仰卧起坐,男女子立定跳远,男女子一分钟跳绳,男女子50米x8往返跑,具体监测时,随机抽取其中两项测试。

三、学习先进经验、强化内部管理

2019年秋,教研室在##中学召开了新中考体育教学工作推进会,##经验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新规、领导重视。体育教师充分理解新中考体育教学理念,课堂充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技能双培养,以新中考体育项目为中心,科学安排训练与教学活动,兼顾耐力训练、项某技能教学、力量训练于一体。学校领导理解新规,工作上大力支持。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学考核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等。##中学把体育教学成绩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一样的地位一样的待遇;在体育教学投入上,以需要为原则,配齐配足体育器材,充分保证教学需要,以发展足球特色学校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全面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

目标引领、机制激励。体育学科和其他学校一样制定考试目标,保证优秀率,实现高分率突破,早操计入工作量,举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生体育分数计入期中期末考试考生总分,促动班主任抓体育。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家校合作保证学生的训练量。

强化执行力,提高竞争力。领导重视亲自抓体育,从而带动和调动及团队,班主任团队合力的形成。体育课,两操、校内活动,校外比赛都有班主任和校领导亲自参与。中学班主任能组织课堂,校领导能指导比赛。

四、适应新中考改革中体音美信“四小科”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消除误区,充分认识音美信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必需性。

音乐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年级六册书,有乐理视唱有明曲名家欣赏等。美术教学内容包括:3个年级六册书,一素描、手工、剪纸,色彩、书法艺术欣赏等等,信息技术包括三个年级3册书,7、8年级各8个单元,9年级三个单元共79节课,内容涉及信息处理,图片处理汉字编码,人工智能,音乐视频编辑与制作,制作FLash动画等等.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的文字课内容,不上课,不理解,是不可能靠死记硬背的,也不是一二月能突击的。

2、克服困难千方百计,配够开课所需的体音美信教师

小学体音美,保证班班有教师,按课程计划开启课程,开足课时,底线每周至少两节,初中7、8年级必须保证音美信教师到位,能够开课,保证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杜绝不安排教师不三上课的现象发生。

3、转变思想,以新的视野审视和提高新中考科目课程地位

新中考体育提到50分,音乐10分,美术,10分,信息技术20分,所以我们要求,在设施方面:要完善配套设施,配齐教学器材,每一所中学至少要建设一个能够满足一个班学生上课的微机室,保证两个班学生训练所需的蓝排足球数量,音乐美术教学要配必要的音乐器材和设备,为推进四小科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我们建议要进行学科水平能力测试,每一次期末考试,四小科分数要记入学生整成绩,要触动班主任,重视四小科,抓四小科成绩的提升。

在教学和教师待遇上建议:要把四小科课教师的教学成绩纳入教学质量综合考评,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其他教师一样对待,一样参评,一样的给待遇,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原动力。

五、具体要求

1、开启课程开足课时,不管专兼职教师,均要要严格按课表上课,中心学校教学组将加大检查和督查力度,在检查中凡是没有按课表上课的教师,督办学校依据考核细则扣除教师考核分,对学校中心学校直接一次扣除校长100元绩效工资。视其情节轻重,将进行责任追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6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该专业要熟悉和明确《音乐课程标准》理念,密切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视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需要为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指导思路,切实在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中体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自2001年推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向:人文的音乐课,而非技术的音乐课;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取代过去以传授音乐知识为主的教育目标;注重音乐教学过程的愉悦性,而非一味追求音乐教学结果;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合作代替以“讲授式”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授课方式。①以上四个方向对当前的音乐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虽然培养基础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也相对应地做出了调整,譬如在课程综合方面,改变了过去分门别类的课程设置和课程间的界限;在实习方面,时间由过去的六周而改为整个第七学期等。但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表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实习还存在诸多问题。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的意义及发展现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合格师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每一名高师毕业生走上音乐教育工作岗位之前的必经之路,是检验学生的成绩、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②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集中地、系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巩固和加深专业思想,为将来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实习生到中小学实习是大学学习的继续和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通过音乐教育实习初步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过渡,起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和实施力度不够。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检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教学是否相对应的重要体现,有的学校流于形式,对实习采取应付对策,且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很薄弱,教育实习的水分很大。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现在的教育实习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由于临近毕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准备招教考试或考研,再加上部分教师培养机构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不严,许多学生就根本没把教育实习当一回事,随便找一个实习单位盖章便可顺利过关。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滞后。教育实习基地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基础。目前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甚少,缺乏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的考核评估不太严格。教育实习的考核往往是实习学校老师和带队老师写出评语,实习生交几份实习教案和一份实结,考核评定成绩基本上都能通过。实习生教育理论欠缺,教学技能不高,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合理,教学缺乏启发性,重教不重法。据笔者调查现在河南省内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实习时间基本为20周左右(第七学期),包括4周校内实习,校外16周。过程分为写教案、备课、听课、评课、试讲,正式讲课,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实习结束后写出总结。实际上校内实习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意义不大,实习生在不熟悉中小学音乐教材也不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情况下,随意拼凑几篇教案完成任务,而他们的带队老师又都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出身,不熟悉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特点,因此能够很轻易地让学生过关。校外实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扩招的影响,每年的实习生越来越多,而实习的基地建设跟不上,因此有的学校就执行分散实习的原则,让学生回原籍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这就失去了实习的真正含义。二、借鉴德国、俄罗斯音乐教育实习优秀的经验德国音乐师范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视教育实习,在两个阶段的培养过程中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特别的要求。第一阶段有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教学安排,且在通过一级国家考试后必须到相应的学校进行教学实习,这个期间是两年或两年半,在实习结束前必须参加实习考试,最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正式的音乐教师资格。德国音乐教育实习的特点是时间长、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其评价标准不是以学校自己定位为准,而是由国家考试委员会来统一制定和执行。两年的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其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代课。③俄罗斯师范院校的实习特点是:注重教育实习的长期性和连贯性,实习时间跨度长,跨度为两年;实习日程常规化,三年级每周四实习,四年级每周二实习;实习内容具有连续性,学生固定在中小学某一个班级实习,通常要持续一个学年,跟班上课的课时数不得少于16课时;教育实习的学科特点突出:教育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具有音乐学科特点;实习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班级具体学生教育工作等内容,这三项不同的实习要求执行不同的教育任务。教育实习考核与评价标准具有音乐学科特点,实习评价包括考查课、总结会和自我分析等形式,评价内容有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④三、音乐教育实习改革的设想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实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从单纯的教育传授者转变为教育实施的引导者;从呆板的讲授到课型的创新;从固定的教学模式转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师音乐教育如何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成为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课题。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能熟练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和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笔者认为,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上三种能力,除了准确定位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等途径以外,还应重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加强实习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借鉴德国、俄罗斯等世界先进国家音乐教育实习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性提出了关于音乐教育实习改革的设想:#p#分页标题#e#1.理论上的高度认识我国应尽快制定《教师教育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体现专业特点,特别是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的特殊性做出明确的时间、内容规定及其目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音乐院系、学生三个不同的主体都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重新审视音乐教育实习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教育实习有序、有效地展开。指导实习的高校音乐教师在理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掌握人才培养的理论及要求方面,仅有理论上的准备还不够,必须亲临基础教育的一线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实习生开展实习工作;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被请进高校的课堂,向实习生讲解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传授指导中小学生顺利开展音乐实践的经验;实习生本人更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到中小学以“准教师”的身份真正地亲身体验如何上课、如何组织活动才能逐步进入教师角色,才能在毕业后顺利地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2.相关课程的设置在职前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和重视教育类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增加音乐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以外,还要必修《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史》《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现代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教材分析与教案写作》等课程;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减少纯理论性课程的开设,取而代之是逐步增加一些实用性课程设置,如开设《即兴伴奏与弹唱》《小型乐队编配》《舞蹈创编》《合唱与指挥》等。3.建立科学的实习机制合理安排教育实习的时间,主要采用短期集中、长期分散、短期集中和长期分散相结合以及分割实习这四种模式,扩充实习的范围,延长实习时间,将实习的时间贯穿分割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一年级实行片段教学实习和教学见习;大学二年级可以安排每周半天到中小学见习和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大学三年级进行微格教学的模拟训练和继续到中小学见习的活动;大学四年级采取短期集中教育实习,深入到中小学一线,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发展全面能力。4.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稳固的音乐教育实习基地,为教育实习奠定物质基础。我们可以本着明确职责、尊重对方、积极主动、加强沟通、互惠互利、保证质量的原则,考察选择一批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视教育实习工作,物质条件完备、具有示范作用、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高、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中小学作为固定的实习基地5.加强高师与中小学的联系高等师范院校与实习中小学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实习学校应另选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身兼双重身份,高等院校应支付给实习学校和带教老师相应的报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实习学校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高师与中小学长期的合作机制,让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就在学校的帮助下,固定联系一所中小学,每周要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听课和见习,亲自感受和体验一线音乐教学的过程,锻炼自身的能力。6.实习评价的多元化和制度化学校应该制定客观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严格确立实习考核目标,加强实习考核管理,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采取多种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形成“见习不合格不得申请实习,实习不合格不得申请毕业”的制度,层层把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加强实习监管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和高师以及中小学三方合作,共同对实习进行监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就要接受严格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训练,掌握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育实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7

小时候,音乐是什么东西呀?不知道!上学了,老师上音乐课也从来没有认真过一次;那时候,学校里有且仅有一架很旧的脚踩式的风琴;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一共大概是16个班级,上音乐课都要用它;有时候,两个、三个班级会同时竞争;当然高年级的是老大呀!想起那时候的音乐课,可能是我们最喜欢上的课了;那时,不管什么课,上课铃声一响;整个校园里只能听到各个班级叽叽喳喳,有齐声的、有乱音的、有大声唱的、有小声哼哼的歌声;这是学校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至今还一直在延续!难道,这样的教育模式,就能培育出什么音乐家吗?什么歌星吗?我感觉只是为了让学生换换脑子、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吧!不管唱的有多难听,至少,也是一种音乐,它也多少发挥了它的功能!音乐课,老师就教我简谱上的7个数字8个音符符;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后面就只教歌词,老师坐在风琴前面,脚有节奏的踩着风琴,手指也带着节奏的拍子反复弹着那7个数字的组合,嘴上也跟着风琴苍老的音质和有节奏的拍子唱着歌词,老师教一句,我们唱一句;这就是我儿时的音乐课;儿时的音乐,我没有特别的留恋!

后来,五年级就到了另一个城市,那里的城市不是很好;但是在学校里什么乐器都有,还有一个学生乐团;可是一到上音乐课,我就担心害怕;这里的老师一般不教歌词,只教乐谱和音乐知识;教的乐谱而且还是我一个也看不懂的五线谱,音乐课还有作业呢!我最怕的就是考试了;要唱歌呀!因为我更本就不会识谱;不过还是混过去了!不只是混过了五六年级;就连中学的音乐课也一样混呀!是怕的混呀!回想起来,真是太虚伪了!总算是混过头了,我也渐渐地恐惧音乐课,对音乐更本就没有丝毫的兴趣!一个混字,就足够表示我中学时代的音乐了!其实,我不想用这么一个字来表示呀;很无奈!都是小学时的遗传!难以改变!我慢慢痛失音乐了!

考学,到了天津和北京后,从此告别了受怕、担心、蒙混的音乐课!慢慢消失了对音乐的恐惧感;之后,由于音乐的魅力,在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可以见到音乐的魅力;为了追随时尚,我也渐渐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和娱乐文化;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的耳河旁都听到音乐的流淌声音,很丰富、很动听、很时尚;或许,可以这样说,现在也可以把这个世界叫做“音乐世界”;并不虚伪!你的身边你留意了吗?你的生活你在意了吗?可是音乐一直都在留意你的身边!也一直都在留意你的生活!你出门,不管是上班、上学、逛街、游玩还是乘车或是自己驾驶;你不妨多留意一下你的耳朵!你会觉得耳边总有一种很流行的、很动感的、很熟悉的、很时尚的声音;它就在你的身边!很近、很亲密!

同学们都说,我是个不服输的家伙。没错,我的口头禅便是:我并不差!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啃一道数学难题。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但我的思路仍像一团乱麻,就是理不出一个头绪来。面对草稿纸上演算得一团糟的解题过程,我恨恨地在上面打了一个叉号。

“老师,答案是‘6’吗?”a君挥舞着他的答案,颇有些自豪地喊道。

“对。”老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了a君的答案。我的心却揪得更紧了,像只麻袋被收紧了口子一样。“我不能服输!”我暗暗地下着决心。

“老师,我的答案也是‘6’!”B君的答案也出炉了。

“没错,我也算出来了!”C君附和着。

……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8

过去的一学年(下学期),我们音乐学科能结合区情、校情认真贯彻省市、区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中小学以及高中的音乐课程课改,立足于在教材、教法研究、服务基层教师需求上开创一条新的教研路子。紧紧围饶课堂教学优化这一中心,整体提升我区艺术教学水平。

二、主要音乐教研工作回顾:

主要的措施:集体调研、一校三天、讲座访谈、观摩交流、专项培训

主要的项目:高中模块研究及对策、小学音乐课堂基础教育的实施、小学、高中音乐资源网络的建设

主要的对象:高中生、小学生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一)深化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音乐课改工作,我区还不惜花重金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及学科教研员到山东省、宁夏等地区学习交流。回来后结合区情,撰写调查报告,开设高中音乐模块的教学与系列教研活动。

1、定期有效开展课程管理及质量监控调查。近年来,各校领导及教师已给于高中音乐高度的重视和配合。(调查提纲*学校有否按计划开课、*xx区高中音乐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在音乐学科中学生自选模块兴趣情况调查)调查反馈:对于高中缺优秀音乐骨干教师的问题,区教育局立即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优秀应届毕业生解决师资问题。。

2、配合广州市教研室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促进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交流、经验提升。

3、开展高中音乐课程的相关专题研究课展示,深入研究高中各种不同模块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和课型,使高中的音乐教育课程模块教学符合学生自选需求。组织本区高中教研活动8次、外出参加省、市教研培训7次。如王雪文、凌志梅、李曦、蔡浪、王丹丹、曾倩雯等老师教研出勤率高,学习收获大。分别受到市和区教研员的表扬。

课改领先的有47中、华美中学、89中、75中、44中、天荣中学、东圃中学、暨大附中、华工附中等。

(二)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1、以核心组为龙头狠抓音乐科组的建设。

*岗前培训-带问题案例大家交流探讨(如何单元备课和上课)

*跟踪培训——下科组听课调研集体辅导、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

选择各类型学校如基础好些的省市一级学校音乐科组、科组长、骨干教师、核心中心组成员高标准严要求,使其能在区里课改当排头兵。

对于薄弱学校个别基础差的教师,耐心辅导,批改教案,争取多给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全国器乐研讨会、)市课例观摩、区网络资源建设培训二期、牧童笛培训学习。提出“只要你努力,一定有机会更有收获。”

对于不认真不求上进的教师,给予劝告或批评教育。音乐课在校中不测验,领导也很少去听课检查,学生在校数年,学到什么,质量如何,无法深究,有否参加教研活动,靠的是自觉。对于不学习不参加活动的教师到评职称时虚报教研次数,不诚实的做法给予严厉批评。找个人谈话,做耐心的思想工作。

建议:为了提高质量,对学生负责,音乐教师也应采取末位淘汰制。

2、抓好音乐教材的选择,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点。(低中高年级)

例:在银河小学、元岗小学音乐科合作进行“城乡学校如何提高音乐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校本研究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3、立足课堂,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根据不同课型在低段灵活使用前三种较好,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后增加第四种。*片教学组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一课多教,教好一课,教研活动的生命在课堂。(片组长认真,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增多)

本年度对这几种课型都拍了录象课,资源共享,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反馈时有理有节跟踪培训不落空,以求更进一步跟进修改。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三)开展课堂教学课题系列研究工作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音乐教育逐步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重视,河南省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这种新发展,特别需要对我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和清醒的认识,才能为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音乐教育理论的新突破提供依据。以往我们从教师教学改革角度评价的多,而从学生音乐素质提高角度评价的少,评价时或过分悲观,抹杀了业绩,或者又盲目乐观,夸大了成果。这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无疑是很不利的。我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与学生音乐素质究竟怎样,至今还很少看到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以至于我们很难对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存在的问题,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有说服力的分析和结论。因此,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这次中小学生音乐素质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涉及郑州、洛阳、许昌、禹州、西平、太康等市县。调查学校包括省、市级城市学校18所,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18所,受调查学生总数1965人,其中小学645人,初中661人,高中659人。在选择调查样本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学校、班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均衡与全面性。在省、市、县、乡四个调查层次中,小学、初中、高中各选三所,三所学校大致是按优、良、一般来选择的,小学选择的四年级,初中为二年级,高中为二年级,共36个教学班。

二、调查反思

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高低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和中小学生的特点,本次调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调查对象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测评。为此,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所规定的具体教学要求,主要从歌曲演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

反思一:建构新型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拓展音乐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歌曲演唱一直是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那么,我省的中小学生一年能够演唱并记住多少首歌曲?他们唱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歌曲?统计结果显示,每一年大概能背唱1—3首歌曲的学生有21%,能背唱4—6首的学生有24%,能背唱7—9首的学生有20%,能背唱10首以上的学生有35%。新课标要求小学3—6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4—6首歌曲。显然这一调查结果令人非常乐观。

数据表明:地市级以上学校的学生能演唱的歌曲数量要明显高于县级以下的学生;年级越高,能演唱歌曲的数量也越多。反映出城市学校与农村乡镇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反映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时间的长短与歌曲演唱能力之间的正比关系。

那么,学生能演唱的这些歌曲又主要来自哪里?调查结果是:49%的学生会唱的歌曲主要来自音乐课本,51%的学生会唱的歌曲则主要来自听录音、广播或看电视学会的。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学生与农村乡镇学生之间差别较明显,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相比,演唱歌曲主要来自课本以外。且无论是城市或乡镇,这其中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别也较突出。低年级学生演唱的歌曲更多是来自于课本中的青少年歌曲,而大部分高中生演唱的多为课本以外的流行歌曲。

综观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一方面说明我省中小学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还比较理想,另一方面则表明:社会音乐环境,尤其是大众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尽管社会音乐环境可能在音乐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它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歌唱水平的提高。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必须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开放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拓展音乐课程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其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必须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加以反思,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应该明确的是,我们不仅是课程、教材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歌曲的选择上,依据课标的内容、标准,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审美规律,使音乐课具有趣味性、时代性、艺术性,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同时选择的教材歌曲还应既“动听”又“耐听”,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以增强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全省范围内对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调查中,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乐意当众歌唱吗?”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愿意”,大部分学生都是回答“不愿意”。对愿意当众歌唱的学生分别统计后可以看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所占人数比例的排列呈递减趋势。这一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与自信心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反思二: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的基本常识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

对于普通人来说,音乐素质的高低更多地体现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在中小学生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塞着耳机忘情地聆听音乐的样子,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责任创造条件,很好地保护学生爱听音乐的习惯。

调查表明,尽管大部分学生具有聆听音乐的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省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下面的统计数据可说明这个问题。

我省中小学生一般听得最多的是什么音乐?有52%的学生回答是通俗歌曲,32%的学生是艺术歌曲,21%的学生是民族器乐曲,15%的学生是外国器乐曲(本项调查,可选择一个或几个答案)。前三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不大,但县级以下农村学校的学生只有6%喜欢听外国器乐曲,地市级以上学校则有25%的学生选择外国器乐曲。

在聆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能大致听出音乐拍子的有45%,不能听出音乐拍子的有55%。对不能听出拍子的学生统计结果是:地市以上学校为35%,县级以下学校为73%;在欣赏乐曲时,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调查结果是,地市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欣赏歌曲时,完全能分辨出是中国歌曲还是外国歌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31%,基本上能分辨的占43%,基本不能分辨的占19%,完全不能的占7%。

此项调查地市级以上学校好于县级以下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差距相对要小一些。

学生平时喜欢唱或喜欢欣赏的歌曲,其着眼点主要是“歌词优美的”、“旋律优美动听的”,以及是自己的“偶像演唱的”。

如果我们仅凭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就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作出鉴定是不太可能的,但从上面这些统计数字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1.中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于感官的、娱乐的层面,演唱者、歌词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绪等一些非音乐的因素对他们的欣赏喜好影响很大,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体验和通过音乐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还比较肤浅。这些问题一方面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审美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省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欣赏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对社会音乐环境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致使学生的音乐欣赏品位受各种媒体以及流行风的影响较深。

2.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素质的一种综合反映,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鉴赏能力就很难提高。各项调查数据显示,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常识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此外,调查显示,地市级以上学校的学生与县级以下学校的学生,以及中、小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这是很正常的。主要表现在客观条件上的差距,地市级以上学校的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好于县级以下的乡镇农村学校,学生的音乐生活环境不同,接触音乐的机会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调查表明学生之间的音乐能力差距与学校音乐课的开课情况也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初中、高中的升学压力,致使音乐课,特别是艺术欣赏课流于形式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反思三:识谱教学应以器乐教学为抓手,分层次教学

在我省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教学的效果究竟怎样呢?就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3道简单的题目。

1.你识简谱吗?

统计结果是:识简谱的占55%,其中小学生识简谱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另外,地市级以上学校学生能识简谱的比例要高于县级以下学校。

2.你识五线谱吗?

统计结果是:识五线谱的占50%,其中小学生与初中生比例相差不多,小学生比例略高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较低一些。另外,地市级以上学校学生能识五线谱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县级以下学校学生。

以上两项统计结果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数据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可能是学生对“识谱”的概念不太清楚,据一线教师反映,除了学习器乐的学生,每个教学班真正具有识谱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的识谱能力并没有与年级成正比,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又略强于高中。学生识简谱的能力强于识五线谱,特别是县级以下学校的学生。这与所使用的教材有直接的关系。我省大部分地区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简谱版,线谱版使用得很少(包括地市级以上学校)。其原因主要是简谱版教材比较适合我省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便于教学。

3.你会演奏乐器吗?

近年来,器乐进课堂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查结果为:不会演奏乐器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1%。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占30%,会演奏两种乐器的占14%,会演奏三种乐器的占5%。这个问题,城市学生与农村乡镇学生之间、小学与初、高中之间表现了较大的差距。

依据对我省中小学生识谱、演奏等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很难对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做出准确评价。但还是可以说,近几年我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受到了重视,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要真正提高我省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小学的领导一定要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提高音乐课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重视和关心音乐教学。首先要配好教师。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如果没有称职的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是无稽之谈。其次要开足开齐音乐课,尤其是初中和高中应坚持按课表上课,真正为师生在愉悦中的教与学提供时间保证。第三是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特别是农村学校应按“普九”要求配备基本的教学设备,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第四是创造学校浓厚的艺术氛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歌咏比赛、音乐园地、音乐会、艺术节等等,为师生营造音乐表现的条件和舞台。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篇10

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20xx年9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xx年秋季学期-2017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2018年底全市全面覆盖。

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部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

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

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20xx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

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xx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

课程安排:每学期xx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6-xx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

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

至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

在普通高中特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

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

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